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学医之路4

我的学医之路4

我的学医之路4
我的学医之路4

我的学医之路

提起中医,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吴仪副总理曾说:要坚定不移的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令人鼓舞。愁的是,中医就如一部易经。博大而又精深。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在“中专能精” 实际技能方面不能很好的领悟和发挥中医经典理论。以致形成“中医不纯,其行也难”的局面。使中医这个国宝不能在自己的发源地全面开花。而被一些人认为:中医不科学。但不管如何,我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却从没有放弃过。

中医之根不能忘

我出身中医世家,父辈都是行医为生,到我爸爸手里中医已经传下7代,爸爸在世时,家里的门槛常为病人踏破,可想而知,老爸的医术在当时是很高明的。可是,富不过三代。人不能胜天,命运是很残酷的。爸爸那个年代,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土改,一代书生的老爸遭受从未有过的磨难,一场文革终于敲碎了爸爸最后一根神经,老爸患上了中风之疾。中风可谓现代杀手,可老爸依靠阳和汤和小续命汤加砒霜随症加减,使自己同中风顽疾作战了8年。然,疾病是残酷的,历史是可恨的,老爸在批斗与折磨中最终无力已回天,。一代名医从此含恨九泉,世代中医在老爸手上画上了一个残缺不全的句号。而那一年,我才八岁。

父亲虽然离去,但这三十年中找父亲看病的病人从没断过,可病人都失望而归。妈妈无奈的说,父亲的医术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肾性综合症,尿毒症,常使病人起死回生,所以父亲在浙江义乌、东阳、富阳一带,自今名声很旺。

说起我的学医之路,也是悲喜交加。18岁高中毕业,2分只差与大学失之交臂。从此打工为生,浪迹江湖一晃就是十几年。结果还是一事无成。朋友常对我说:这个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是很难生成的,你为何不去学医呢?

妈妈也常对我说:没有人继承上代的医学,真是让人悲痛万分。妈妈每当说起爸爸行医的历程。眼里总是透出泪光。泪光中终是带着一份深深的无奈。妈妈的话终于唤醒了我心底的那根沉睡多年的神经。我开始反省,祖宗的根不能忘,中医不能弃,我暗下决心: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翻看老爸留下的哪些医案,日记、偏方。也许我的血液中,本来就有父亲给我留着的医学遗传基因,我深深地被中医感染了。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天下午,来了一个义乌的病人,肝腹水晚期,病情严重。来找老爸看病。我告诉病人,我老爸已经不在人世了,可病人不肯走,说你家一定有秘方,我也是快死的人了,你就把秘方拿出来吧。当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僵了半天,我就按照老爸日记本上所写:巴豆、石膏、五味子、鸡内金各等分,你自己去配来吃。有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那病人命不该绝,一个医院判了死刑的人竟然被我救了过来。

后来翻看医书,才知道巴豆是剧毒药品,弄不好,随时有生命危险。可那时候,哪里会想的那么多,也不知道什么是辩证,怎么也弄不清楚大热的巴豆与大寒的石膏一起配伍,竟会起到如此的效果,葫芦壳里的中医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神秘。

一个简单的偏方,代表一个岁月的记载,我似乎看到了当年老爸行医的足迹和对中医的追求和执着,也殊感中华医学之浩瀚,如果我辈不去学中医,老爸留给我们的财富岂不是从此荒废于人间?

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挤沧海自学中医之路在96年我迈开了艰难

自学中医的道路是枯燥无味的。5年时间函授中医大专与本科全部课程,基本都是纸上谈兵,

没有实践。每次遇到感冒发热,都会用清热解毒之类,用西医的套路去思考病情。

不会用麻黄汤为病人治疗风寒感冒发热。每次遇到最简单的感冒,常使我束手无策。

第一次给病人处方,治疗暑热感冒咳嗽,人参用了15克,导致病人流鼻血,被病人骂的狗血喷头,自已完全不清楚温燥伤肺,要用少火生气的道理。第2次处方却是误诊,害病人几个月之久,那是一个小伙子,由于长期下午低热而不能正常生活,也看了很多医生却不见效,到我处时病人已经脸黄肌瘦。由于是朋友介绍,病人很相信我,当时诊脉弦细数,苔黄燥,没有多少考虑便开地黄丸与青蒿鳖甲汤加减,以滋阴清燥为主,但这样一直吃了将近3个月中药却没有见效,后来再仔细确诊,考虑到病人发热有反复性,规律性,早上口苦,有胆囊炎史,而且病人发热后见风又怕冷,才明白原来少阳不和,阴虚潮热,改为小柴胡汤和青蒿鳖甲汤,结果病人一星期恢复,虽然病人很感谢我,但在我心里却感到非常的痛心与惭愧。

自己学医不精,白白浪费了病人很多时间与金钱。我再次感到,学习中医非浅尝既获,也非浮躁者而幸有,中医来不得半点马虎。由于没有师傅的指导面对一些疑难杂症常使我多走弯路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诊。

为了能使自己的中医有所提高,我决定在自己身上找突破口。我本人比较消瘦,胃时常不好,身材象女人,比较苗条。我常常想,我的脾胃功能为何如此差?看自己舌苔,老是黄厚腻,于是我决定调理自己的脾胃。第一次处方:藿香12克、佩兰12克、黄连3克、冬瓜子30克、白术克12克、茯苓12 克、焦三仙各12 克连翘12克,7天下来,舌苔化了,我满以为我的肠胃会好起来,可没想到3天一过,舌苔又黄厚了,这是为何?我又开始观察自己的舌苔,黄厚腻有齿痕,色有点暗,是否没有顾及气虚一面?于是第2次开方加黄芪15克、党参12克、南星6克,又是7天。7天之后,舌苔又化,胃口也开了,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停药之后,没过几天,舌苔又黄厚腻了,我想,是否老天与我作对?我开始翻书研究,考虑,再看自己的舌暗。暗是否阳虚?肾中无火,影响脾胃的运化?也想到自己天气冷了时,小便会清长,冬天手脚会冰凉,是否下焦阳虚,不能蒸腾津液滋润上焦,加之服苦燥之品,而形成前半截干红无苔,下焦真阳亏虚不能化水,寒湿郁久,而表现为后半截苔厚腻而黄呢,于是一个大胆的处方又开始了。上方加附子15克、干姜5克,可是这次却没有那么好过了,吃了满口生疮,痛若万分,这个时候我开始有点厌倦中医了,我对自己说,学什么中医啊,自已一点舌苔黄厚腻之胃病都看不好,你还怎么能去看别人,别人怎么可能给你做实验?

后来读张锡纯的书,看资生汤与十全育真汤两方,终于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消瘦虚劳者,脏腑淤血也,张用山棱,莪术,治疗脏腑一切积聚,用黄芪为佐,病去而气分不伤,这不正应对自己的疾病吗?我兴奋之余,从新组合。原方加山药20克,鸡金20克、三棱8克、莪术8克,干姜3克,服7天。后来终于舌苔化了,胃口也开了。

这个时候我才对淤血这个概念有个初步认识,也认识到书籍是智慧浇灌的雨露,疾病乃系医生成长的沃土,然有一点更不能忽视,不吸收老师的精华,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常常看到有些医生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为何有时候要加黄酒,有时候又不加。生地用量也是50---200克以上,常常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看来中医的不传之秘真的在于量上。再回忆哪些似懂非懂的伤寒理论,我怎么也难以与实际临床结合起来。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中医必须师承。

第一次拜师之经历与傍徨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浙江名老中医寿伟祥先生,寿医师治疗中风,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名气。他虽然75岁了,却把我当成好朋友,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寿老医师也

是半路出家的,他用他当时的自学经验告诉我,学中医首先要背方,为此我按照他的方法下功夫背方。可老是背到后忘记前,就象学开车,在你没有掌握方向盘的概念之前,你去学倒车移库,你想会有多少艰难。

我常常对老师说,方子难背啊!老师说,背不起,可以写,可以抄。老师虽然年纪大,可袋子里常常有带有几本小本子,每次跟他去坐堂,遇到疑难病证,老师都会从袋子里取出日记本翻翻,我常想,难道每个病案老师以前都有记载?老师治疗中风最喜欢用的是镇肝熄风汤配全虫、蜈蚣之类,老师用牛膝常用到30克,全虫常用到20克,对于那些中风昏睡的病人,老师用菖蒲到50克以上。老师还告诉我,治中风要重用化瘀药,降血压谨慎用活血剂多用活血伤阴可以使中风再度复发。老师的理论,我至今还在研究和深思。

人无完人,老师在治疗内科疾病也有过失败与思考。有一次,来了一个病人,失眠顽症。舌红,烦躁,紧张、爱发脾气,晚上梦多,白天精神状态极差,一副气虚模样。老师诊脉,我抄方,一首酸枣仁汤加减,可是5天之后,病人症状一点也未得到改善。老师又诊脉,说烦燥重,舌红,阴虚之象也,改为黄连阿胶汤,又服7天。7天之后病人反馈:没有什么效果。那个时候,我开始思考,为什么黄连阿胶汤与酸燥仁汤都没有效果?回想伤寒论上记载:黄连阿胶汤治心中烦热,失眠,不得卧,神精急躁,易怒。而酸枣仁汤记载:失眠,多梦、恶梦,心烦,心悸,两个汤如此作用相近,再仔细分析,酸枣仁重点在肝,虚多。黄连阿胶汤重点在肾,有虚有实,这个病人两方都没有效果?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在?

看病人面色苍白,分明是精气大亏,再问病人:还说老做春梦。我当时心里一声叹息,老师开的方错了,失眠、易惊,脉浮大无力,梦交,分明还有桂枝龙骨牡蛎汤证在,但考虑到病人有阴虚一面,就该加阴虚药。又考虑到桂枝一药,配阴虚药我想也无妨,阴中不是求阳吗!思路完毕,对老师说,今天我来试开一方:桂枝12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生地18 克、百合30克、丹参20克、麦冬24克、枣仁50克,结果7天之后病人反馈,效果很好。这个时候,我开始觉悟,要学中医,必须学习各家之长。

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大量阅读现代医家医论与医案,可看现代很多流派,好像中医自古是为他们创造的。抛开辨证论治不说,好像什么病都该用自己的派别概念去治病,这又让我感到中医的残酷。更可悲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教授对伤寒论提出了质疑。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对伤寒论又该怎么正确去认识呢?难道我以前的书白读了?在这个时候,我常问自己,中医治病的途径到底是什么?在痛苦与无奈之中我深感到中医之路离我越来越远。我问自己:你该坚持还是放弃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也就是说,最终能够使我潜入中医之学堂的是我的恩师李静老师。是他让我奠定了中医基础,实现了继承祖业,治病行医的愿望。至今,跟李静老师学医的的经历记忆忧新。

李静老师--安徽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师承大学堂》丛书师承导师,在部队医院行医多年,在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著有:《名医师承讲记》--临床家是怎样炼成的;中医新课堂丛书系列:张锡纯师承学堂之《中医基础理论讲记》,《诊断学讲记》,《中医内科学讲记》,《中医外科学讲记》,《中医皮肤科学讲记》,《中医妇科学讲记》,《中医儿科学讲记》是当代中医著名中医临床家之一。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于民间,为每一位向其求教的患者与学者解答疑难。老师一边实践,一边精研经典医学难题。自己所创的衡通疗法,临证常力挽沉疴,化险为夷,医治了很多疑难重症,在国内享有了一定的威望。老师收我为学生是在是精心点拔,并对我记予特别的厚望。第一次与老师聊天,老师就说,学医者首先不能心浮气躁,所谓十年一剑中医路,只要努力,一定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的首次谈话,给我极大的精神鼓励。老师快六十岁了,所以希望尽快让我成才。老师说,学医者必须走捷径,而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故学辨证不难,难在取舍,如果不会从舍,往往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所以,对初学者来说,脉诊很难,所以先学会验舌辨证法,可视为捷径也!而老

师谈起舌诊法更是精细入微,条文镂析。老师说:初病验舌苔,久病验舌质。凡舌红紫苔薄着,是热入血分,舌红紫苔腻者,是湿热并重。舌质淡,苔白润,脉不紧数者,一般不至于有细菌性炎症。舌质淡或淡红色,苔白腻厚干燥者,辨证属于湿热并重之湿偏重者。舌红紫或苔薄光无苔者,中医者辨证为阴虚偏热。舌质紫红舌尖有红紫斑为积热重,舌红紫苔薄光者,阴已伤,用苦寒之黄芩、黄连容易更伤其阴。舌苔有长裂痕者,气血淤滞重也。舌尖有裂痕,胸闷常有。舌根无苔,妇女子宫多下坠,舌根部位隆起,男性常肾虚乏力。舌根若变剥苔,腰肌劳损已久。舌两边剥苔及凸起,肝脾肿大。舌尖干燥,鲜红,心悸病。舌边齿痕,气虚无疑。舌根部黄腻厚苔,妇女妇科病多,男性前列腺病多发。舌根部芝麻小点鲜红,妇女月经来临,舌尖中央凸陷,心力衰,多思少寐等等。

老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讲解,虽常时我雾里来,云里去,但是,却让我对疾病的诊断有了初步的认识。恩师化了好几个月时间,才把我从以前诊病的思路中扭转过来,使我对中医的诊断有了更新的了解。恩师常对我说:立法用药,汗而母伤,下而勿损。凉而不腻,湿而母燥,补而不滞,消而不化。用药尽量用温和药,而不用霸道药,平淡中见神奇。记得有一次,门诊来了一位老人,哮喘发作,面容痛苦憔悴。我经过诊断,脉弦细滑略数,重按力度不够。观其舌鲜红,苔薄黄腻。问起大小便,老人说:便秘痛苦万分,4-5天才能来一次,而小便却很多,夜尿5-6次。老人动则气急,而一遇冷天,会很怕冷,哮喘更厉害。咳嗽吐白痰,而晚上喉咙却干.据说慢性气管炎多年,发作时脚会肿,老师看后叫我立方。我当时脑子转的很快,气管炎发作,急则治标,用麻杏石甘汤,重用石膏通便?病人咳喘,有恶寒,夜尿频,用小青龙汤?可麻黄、桂枝发散太过,与阴虚又不利。观病人小便数、大便秘是否可用麻仁丸加减?可与哮喘不对路。想来想去,没有一个经方与之对路。病人阴虚阳也虚,表征似乎不严重。脉弦细,肝气又不舒畅,阴血也亏,我就开了个馄饨汤:麻黄9克、杏仁12克、五味子15 克、干姜6克、黄芩12克、射干12克、半夏15克、蝉衣8克、全虫6克、白术30克、党参20克、山药30克、熟地30克、补骨脂12 克、桑白皮20克、远志10 克、葶苈子12克、当归12 我落笔成方,却无效果,老师一看说:方子虽好,宣肺、清火、敛肺、止痉、补气、养阴通阳,面面照顾到,可用药不理想,方子没有重点,是为有方无药。老师说:有是证用是药,要药证相符,治病要抓住主要矛盾。此病人久病成瘀是必然,虽有气管炎急性发作,但阴阳虚极。又有很多人认为,气管炎急性发作,禁用补药,但那是不合理的。钱天来说,治疗咳嗽大法:盛即下之,虚则补之,更需辨其虚实。以意增损,必须细细理解,用药不可过于滋腻与温燥。观你方用熟地、干姜、黄芩、党参,不阴不阳。白术多用虽通大便,但此脉弦,肝气不舒,白术多用会气滞。麻黄多用是发散,少用是宣肺,分量没掌握好。气管炎活血法必用,但当归性温,与此证之阴虚瘀热,却不能解决主要问题,所以活血应该用性平偏凉之丹参,丹参又能生血,治疗过敏性哮喘。补气阴用桑寄生,通络而不伤阴。老人阴阳两虚,所以必须滋阴与益气之药并用,养肺脾之阴且固肾气,山药重用最效。

老师娓娓讲来,等话讲完,一首经典处方也落成:通过短信发了给我

山药120克、白芍30 克、羚羊角5克、葶苈子20 克、麻黄6 克、杏仁10 克、丹参24 克、白茅根30克、滑石30克、甘草10克、桑寄生24克。

老师开好方,又开始谈处方思路。此病细脉主阴虚,舌深红为热入血分,苔黄腻属湿热,用滋阴清燥益气通淤化痰为大法。老人阳气虚,是阴虚及阳,非单纯阳虚,阳生阴长是阴阳平衡。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阳者,无形之气也。然,有形之血才能生无形之气,气生于何处?血中也。血,阴也。通过增水行舟法,令老人气血运行恢复,大便通畅,后来老人服7天哮喘减,大便如常,后再治其尿频,此是后话。

所观老师用药,山药重用120克,而证状消失神速,可知老师用药精而不杂。治疗骨质增生牛膝用60克,治疗鼻息肉角刺用到50克,治疗腹泻山药用到120克,治疗发热白茅根用

150克,治疗风湿骨痛白芍用到90克,治痛风肿痛白芍用至180克,治疗糖尿病生地常50克以上等等,常使我看的胆颤心惊,眼花缭乱。如果不跟老师于临床,这些经验是万万不能学到的。

老师说:中药何止千味?能够用活50味就够了。治病要用尖端武器,四两而能拔千金。老师每一次向我传授医术,都仿佛使我置身与博大精深的中医圣殿之中。从阴阳五行到五脏六腑,从望闻问切到六淫七情,常使我听的如痴入醉。特别是组方用药更是一丝不苟。

记得有一次,我单独临诊,诊断一个血管瘤病人,病人血管瘤不大,但精神状态不好,还有肝虚一面,我用了水蛭、山甲、三七、桃仁、红花、赤芍、牛膝、三棱、莪术,后来老师重重的给我上了一课,只看到病人有瘀血,就大量活血药上去,这样病人会受得了吗?

处方如烹调,酱油、味精,一味一味用之,恰到好处才行的。再说血管瘤用三棱、莪术,有欠妥当。山棱、莪术乃草木之药,何能化血管瘤之有形之结?乳香、没药,则介于金石药之间才为必用之品。观张先生治疗心病之器质性病变,用定心汤,乳香、没药才各用三克,可在活络效灵丹中却用15克。而犀黄丸中用之更明,气通血才会通,只化瘀血不行。祥论之:乳香治气中之血滞,没药理血中之气滞。三棱、莪术之对药也是同样道理.。以后处方不能大刀阔斧,要认真、认真、再认真。

为一二味之用药,老师常不厌其烦地讲解。老师谈起滑石的用法更是精细,张锡纯先生曰:滑石,色白味淡,质滑而软,性凉而散,热者,以其微有解肌之力,窿闭者,以其渗淡之力取功,且滑而能散,能通窍络,故可治疗乳难。滑而能散,又可治疗胃中积聚。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上能除热下能化湿,下焦滑泻无度,最能化险为夷。滑石配山药,上能清热,下能止泻,治外感大热之阴虚未复者。滋阴中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至于为药逗留,使热从小便出。滑石与甘草为未,治疗暑热热痢,与土狗配可治疗小便肿胀。与代赭石为伍,治吐血神效。滑石不论外感内伤,阴虚有热,都大有用武之地。一味滑石,老师为我讲了半天,让我听了似醒醐灌顶,豁然开朗。如果不跟老师于临床讲解,这些道理又何时方能领悟得到?

有位名医说:良医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老师每一次看病,都与病人谈古论今,细心分析,娓娓动听,使病人接受。了解自己的病情,在很快的时间里战胜疾病,可谓功德无量。老师说,现代疾病,变化多端,单靠经方、验方、秘方、单方解决不了问题。书本知识远远不够,实践出真知。大匠诲人,能给人以规矩,却不能使人巧,修行在于自己,要学会兼备法。才能做到临诊不乱。先生一直教导我,要学先辈,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学习中医要用智慧,才能有所建树。一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用心血哺育我,每次网上同我聊天,都是精华之论点。老师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让所有热爱中医的学生都能早日成才。

经过老师的细心栽培,我也开始了慢慢领悟衡通疗法的精要所在。

老师常说:正确领会衡通法,才能不怕重证、难证。任何一个疾病,都有他的突破口。衡就是通,通就是衡。人的血脉就像一条高速公路,一个地方堵塞,整个道路瘫痪。衡通就是畅通,气血畅通,何病之有?衡通理论,是老师博采众方,一方一法重于千金而非小可,蕴藏着老师40年临床的心血结晶和千锤百链的功夫,可谓承先启后,标新立异。既有很高的灵活性,又有可学性,可用性。

老师说:“读书难, 读医书更难,得书中真诠则更难。为医难,为现代中医尤难,医治现代疑难杂病则难上加难。”老师常告诉我:别看衡通疗法简单,其实变化无穷。立方血府逐瘀汤加三七, 活血化瘀力量加强,配山甲通脏腑,通经络而无处不到,再随证辨证施治加减,不论其有何偏,都能使之恢复平衡。老师说:气血瘀滞是为不通,用温药通之即为衡。用凉药通之也为衡。用滋阴药于疏通气血之衡通汤中是增水行舟法,也为求衡用通之法,然其阴

虚液涸无力使通而衡,故需用滋阴增液法,实则是治一治二之也。温阳药用于衡通汤中同为令衡而需通之法,用补气药则更令衡通药之力增强,而正气不受损之法,况且用凉药治疗热于疏通气血之中,则不至于凉药停中。温药治疗寒病,于疏通气血当中不至于温药伤阴,补药于衡通汤中使其补而不滞,衡通汤加补药能使体虚之人不耗精气。所以,衡通汤其实就是一个混沌汤,体现了中医辨证最基本体系,治疗心可以,治疗肝可以,治疗肾及其他一切疑难杂病都可以。

观师恩师用方变化,湿热加滑石、土茯苓。湿毒用虎杖、蛇舌草。清热毒配升麻、羚羊角。色斑配桑叶、桑椹。治疗疮痈配皂角刺、牛旁,解热配黄连、黄芩,散毒配伍鸦胆子。气虚配人参、黄芪、山药、萸肉。阳虚配伍桂枝、附子。痛重加乳香、没药。风热加蝉衣、牛蒡子。顽风痹痛配伍全虫、蜈蚣。老师一首衡通基础方为基础,象孙悟空72变创造无数衡通姐妹方(具体方看张锡纯内科师承讲记),实乃是张锡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老师教诲:作为医生,既要继承前人的经验,更要接受现代医学之科学知识。如学医墨守成规,不能灵活变通,必然要被现代医学所淘汰,又何能成为名医?又怎么能与现代医学接轨呢?

自从得到恩师的指导,每此临证时,遇到医学难题,脑海里都会有老师的集成板块,指引我切中要害,以致处方精简,常是很多疑难杂症,在最短时间里得以攻破。我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用衡通汤给人治病的经历。2008年8月25日,当天来了个失眠病人,女,34岁,述说失眠6年,中药、西药吃了许多,由于吃安眠药要开后门,西医已经拒绝她再吃了,怕她自杀。今天来是问问我,有什么办法再弄到安眠药。我问她,你吃了中药了吗?她说胃口都吃倒了,中药不知吃了多少了,什么绍兴啊,杭州啊,上海啊看了不少,可就是看不好。

我当时在想,现代人怎么啦?失眠、便秘的何其多?是否市场经济了,压力大了?忧郁多了?我不得而知,反正只知道,这年头医院里失眠专科门诊多了起来。可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专家无奈,病人无奈。为了能帮助病人。我说不要急,你的毛病能看好,有病就有药,你把你以前的中药处方给我看看,后来不知道她看我诚心可佳,还是急病乱投医的思想做怪,特意回家把以往的处方都拿给我看。方子有很多,有二陈汤,归脾汤、安魂汤,更有酸枣仁汤,什么甘麦大枣汤、黄连阿胶汤都兼而有之,有个专家酸枣仁开到70克,分量重啊!我一边看方子,一边回想同恩师聊天的片段。我开始仔细问诊,舌淡略红,苔白微腻,白天犯困,头重脚轻。晚上几乎没什么睡,一睡下去,爬山打架的梦特别多,早上起来为梦所累。诊其脉,浮滑,重按无力,其他也没有什么。只是脸上有些色斑。她说家里有车有房,老公也支持她看病,可就是看不好,是否老天为难她啊。我一边问,一边脑子飞快的考虑;脉浮滑,虚症?舌淡,脾虚还是肾虚?舌略红,伤阴?困,苔微腻,湿热?色斑,淤血?舌不紫,瘀血藏而不露?苔白,湿,还是虚?还是寒?梦特别多?虚火?处方用活血健脾,化湿安神?还是活血,滋阴降火?还是归脾汤加减?还是补阳化湿降心火?想了好多,可最终还是用衡通汤加减。因为恩师说,多方不效者,必有原因可查。我考虑完毕对病人说,既然来,安眠药也不要吃了,你才34岁,吃这个东西,你会后悔一辈子的。我处方一则,你好好去吃,一定会有效果的。他看我说的如此自信,也就放心配药了,有时候医生的话,就是定身法。可有没有效果,心里却无底。处方如下:血府逐瘀汤各10克,山甲10克,三七10克、山药30克、萸肉30克、羚羊角5克、滑石2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一个星期下来,病人来复诊,说精神好多了,能睡3个多小时了,梦也少了,神啊!

写到这里我才开始进一步研究处方:病人梦多,主要矛盾也。梦何处来,虚火无疑。舌苔虽淡不紫,但看其面部色斑,必有瘀血。病已6年,头重脚轻,人不虚也虚,毕竟不是钢铁做的。降虚火,滋阴为本,谁说天下没有阴虚之人?补脾即是补血也。气在何处?有形之血方能生无形之气。为何阳虚,阴虚及阳也。阴平阳秘是为阴阳平衡,何病之有?人是一个整体,压力大,负担重,必然导致脑负荷重,气血不畅。心肾失调,气血必然堵塞。经络被

无形之痰与无形之火淤滞,气血不能上供于脑,怎么可能不失眠?

综观现在很多专家,治疗失眠,用活血化淤何其少啊。大量酸枣仁,最终也不能解决气血瘀滞这个根本问题的。后来,此病人经过一个月的加减调治,失眠最终得以消除。

有了第一次尝试,必有第二次的革新,衡通汤治愈慢性肾炎,也是我所想不到的。病人男,46岁,贯籍浙江东阳,患慢性肾炎4年,来诊时一直在西医治疗,药物青霉素,强的松,然一直不能根治。病人有乙肝病史,现肝功能正常。病人自述,便秘厉害,胃口不太好,双膝无力,头昏,虚肿。蛋白4个++++,红细胞3个+++,血清肌酐140umol 。早上口苦,舌紫红,苔黄厚腻燥,每天用刀去刮。脉弦而无力,一派本虚表实之象。

辨证:舌色紫,血瘀气滞。舌尖色红,瘀热。舌苔黄厚腻燥,湿热交加,热而致燥。早上口苦,胃口不好,肝脾失调,阴虚有热。双膝无力,头昏、虚肿者,其血不能正常运行,脾肾双亏也。蛋白高,浊气不能外泻,精气反而渗漏,肾虚不固也。红细胞偏高,阴虚血热,迫血妄行,气血不能走正道是也。脉弦无力,气血瘀滞,津液流失也。便秘,血燥而结也。

治疗分三部:第一,邪不除,则正不安,脾胃不能功能恢复正常运行,故需通以通用。调其气,活其血,通其便,消其肿。

处方:三七10克、山甲10克、麦芽10克,巴豆、石膏粉研细,攻其水积.(10天分2次吞完),10天为一疗程。

2诊时,水肿全消,舌苔变薄,黄苔散,薄苔燥依旧在,舌紫,胃口不好,感到全身乏力,脉弱,蛋白消退到2个++ ,红细胞少数,肌酐正常。

治则:调其血,纠其阴虚,清其湿热,健脾补肾。

处方:衡通汤各10克、白茅根50克、山药30克、萸肉30克、滑石30克、生白芍30克、炙甘草12克、内金24克、蜂房12克、黄芪12克、知母18克,15剂,每天一剂。

三诊:蛋白减为1个+,红细胞消失,精神好转,便秘得以正常。由于一直控制食盐,所以胃口还是不好。舌苔薄,色紫,脉细。

治则:调其气血,清其余热,增其津液,健脾固肾。

处方:衡通汤各10克、山药30克、萸肉30克、白芍30克、滑石15克、白茅根20克、黄精20克(吞),黄芪12克、阿胶20克、知母15克、生山楂12克、炙甘草12克,15剂,每天一剂。

四诊:蛋白消失,精神大为改善。为巩固疗效,处方理冲散加减,三七、山甲、山药、滑石、生内金,研末送服。通其瘀滞,防止便秘,令毒物不在肠胃遗留,使脾胃功能良好恢复。再用冬虫夏草研末吞服,以补肾强肝。共治疗40多天,衡通疗法为基本法,几年肾病得以恢复,实在是我意想不到的。提起慢性肾病,实乃当今一难证也,严重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慢性肾病,也指水肿及血液变化的一种慢性疾病,也是泌尿系统疾病。可见于各种年龄,病情长,治疗难,易反复。到晚期,肾组织结构遭致严重破坏,而夺取生命。现代治疗大多以抗菌素、激素为主,控制蛋白尿,如有水肿用利尿剂,然,皆属治标不治本之法。中医谓此病为正水、石水,皮水,迁延日久,令正气退,反复浮肿,蛋白尿,高血压。治疗方法历来以健脾、消肿、补肾为大法,而医生往往忽视了气血淤滞这一基本原理。现在还有很多医生认为,大量蛋白的消失,是肾之闭藏功能减弱,导致精之外泻。从而治疗往往从固蛋白入手。却忽视了蛋白以外,还有许多细胞沉渣堆积。而只注意到脏腑亏损的一面,而忽视了浊淤内停的一面。我认为大量抗菌素、激素的应用,导致病人气血不能正常运转。肾病虽本虚表实,然浊气不能外泻,精气反而渗漏。浊气不去,精微不固,正所谓邪不去正不安之道理所在。如果治疗不注重调理气血,或见血止血,最终仍然导致淤浊交阻,不能达到最终根治的目的。衡通疗法,调气血为先,纠正其体内偏差,用于治疗肾病,同样可功到自然成。用之得当,几年顽疾从此得以根除。经过多次实践,我越来越感到,衡通疗法,实是治疗疑难杂病较快的途径之一。

衡通疗法对于许多人来说,还很陌生。衡通学派的诞生,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也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有大量事实的证明,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因为中医一直以来,都存在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远古时期,《礼记典礼》中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三世医学之说。到后来《黄帝内经》的问世,中国的中医理论,体系其实在数千年前就形成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国产生了众多的著名医家,每位医学家在继承前人的理论和经验的同时,在某些方面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形成了各人的独特见解和学说,为此,中医学派就渐渐形成。

当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朱丹溪等各学派的子子孙孙还在为维护自己的学派争论不休的时候,衡通学派的悄然降临,不能不说是中医学术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众所周知,中医的理论一直是很抽象的,应用到临床就更为复杂。此也是导致伤寒论经典著作,受到现在医学的质疑。为什么?一个简单又明白的道理,引用到中医学术上来,为医者却难以取舍,事实就是这样。

常有人问?生命的诞生,水重要还是阳光重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万物生长以阴阳为本,这是生物进化最基本的因素。阴阳不能截然分开,何必片面重阴论阳?那么是否生命是有了水与阳光,就可以生生不息了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跑,有了柴油,有了水分,有了润滑油,汽车就会永不止息的前进,可是一旦水温失常,发动机就会过热,汽车就会自动熄火,这说明什么道理?是否阴虚火旺?汽车靠什么运转启动,靠热量?热量从何而来?靠油,通过点火开关,有了油量的供给,活塞才能上下运动,不停产生热量,汽车才得以前进。如果没有油量的及时供给,没有水分的及时调节,汽车同样停止不前,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是否阴生阳长!那么是否德国宝马,日本本田,就可以凭借自己良好的车况在马路上生生不息?答案是否定的!油路堵塞,电器短路,同样会使再名牌的好车毁于一旦。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气血不畅通!当一辆汽车有了故障,到维修部,修理工的第一件要务是什么?先更换动力还是先检查油路?如果盲目增加动力,你会觉得何等荒唐。这又说明一个问题?万物以疏通为先!假如你是个医生,当一个病人来到你面前,你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情?用大量生地增液?还是重用附子温阳?还是首先检查病人是否气血瘀血滞?

这个时候,任何医生都无法做到完美,这就是中医历来存在的缺陷和遗憾!过分的运用自己的学术观点,必然导致中医的辨证论治被误导,这是中医的悲哀。时代在发展,中医治病的观念要更新。衡通学派的诞生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历程牌!

旧社会饥寒交迫,百姓缺衣少穿,天气寒冷,冻死在街旁常有之,所以那时候,干姜,附子成了医生必备的救人良药,所以导致阳虚者也多,温阳学术的诞生可谓及时。新社会,人民生活富裕,阳光充足,六味地黄,人参鹿茸却成了世人的保健食品,这又说明什么了道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丹溪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到了21世纪,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生活开放,时代更新,人们的生活打破正常的平衡,日当夜,夜当日,补品补不进了,健康反而保障不了了,人们开始寻求保健,按摩,体操之类,以维护自己的健康,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现代人不能顺适,不能和安,不能自己调节,遭受严重的社会污染,导致身体气血瘀滞也!王清任的诸逐瘀汤被广泛引用于临床。历史永远在向前发展。自然界的生命永远无法在无菌的环境里得以成长。北极的冰为什么在日夜融化?因为阴阳失去平衡。

地球的气温为什么越来越高?因为污染,垃圾冲击着这个地球。为什么污染,垃圾得不到控制,因为世人不珍惜自己,盲目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如果人体内脏腑气血出现障碍,阴阳又怎么能够平衡?人体内的气机堵塞靠什么来清理?一靠调整气血,改善微循环和气血循环。二靠推陈致新,三靠激活正气,正本清源。我的理解,这就是恩师集四十年临床所创的衡通疗法,在阴阳两虚,寒热错综的疾病中,舒其气血,纠其所偏,这也正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理论的继承发展。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论述,只不过那是的理论相当朴实,归纳起

来,为阴平阳秘,相契相济,清本自然,循常施化,至于中和。人物万物之灵是一个活体,是一个整体,古人已经看到生命中的本能中,有一种自稳的体系存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的亢害承制,在哲学上揭示了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合乎规律的阴阳结构,一旦处在相当稳定的状态中,事物的生化盛衰才会有序发展。亢承关系在于人体同样表现在动态辨证,相反相成的形式,所以,疾病的康复绝对不是原先的未病状态简单的重复,而是经过了排异,同化,重建,适应等不同形式后,机能在新的生理水平上出现的平衡状态。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是阴平阳秘的,机体阴阳协调,水火既济,清气升则水谷精微四布,浊气降则水液畅通,纳便通调,从而达到内外环境的平衡。

一个事物的发展,外在因素必然带动内在体因素,严重的社会污染,盲目使用抗生素,激素,严重打破了人体阴阳之平衡。而衡通疗法治疗疾病的手段在于:“平其不平而已”。气血是构成机体的物质基础,《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用者血与气耳,气血未并,五脏安定。阴与阳平,血气以并。病形已成,五脏之道都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疾病因变化而生。这表明:气血不和是导致阴阳失衡最直接的原因。而气血不和,表现在疾病上就是气滞血淤。衡通疗法的治疗原则,源出《内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说,一阴一阳之为道,偏阴偏阳之为疾,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衡通疗法引用到临床上,运用之广,针对之强,重复率之高,实属罕见。观恩师运用衡通疗法治愈心悸疾病,糖尿病,肾病,乙肝以及妇科诸病,肺病,各种风湿病,外科皮肤病等等,都取得突破性的疗效。调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至和平,是衡通疗法的理论基础,也同时具有固本和清源的双重效应,已经越来越受广大患者的信任与支持,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众所而知,现代疾病治疗越来越难,小小感冒让你化上千元已不稀奇,更不用说慢性肝炎,肾炎等重大疾病了,所以百姓一旦得病,患者往往是终身治疗,医生却无回天之力。

为什么?细菌、病毒、病原体在不断改变。治疗虽在不断更新,而机体耐药却越来越强,很多医生置气血瘀滞于不顾,盲目用药,大补阴阳,导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疾病最终得不到根治,谁之过?为什么现代疾病越治疗越不易治愈?因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淤的理论体系没有完整的应用于临床。为什么现在小孩糖尿病越来越多?过多的油腻物质导致体内垃圾增多,体内瘀滞而成也。为什么历代皇帝进补仍不能长寿?因为进补与气血为逆,补品多粘腻,首先干扰了气血通畅也。为什么现代人气血瘀滞多,因为现代人的身体打破了正常的生物钟。金钱换不来健康,几千元一支的人参,同样救不了一个气血淤滞的病人。道理实在简单,气血不能正常运转,生命才得以停息。

由此观之,衡通学说的诞生,实在是治疗现在疾病的最佳途径。现代人,压力大,负担重,膏梁厚味过度,人体垃圾必然增多。清理人体的垃圾,已经可不容缓,如果不及时清理垃圾,那么“柏油马路上的战争”必然在人体内爆发,危机将不可避免。其实,《内径》早已指出:气血正常,长有天命。人们只要维持气血平衡,就可以活百岁以上。正确的运用衡通疗法,找出人体各类偏差。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通因通用,塞因塞用。于复杂病例中,灵活运用衡通疗法,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正是张锡纯运用兼备法治疗百病之理论也。因此,正确认识和运用衡通疗法,不仅是养身的基本要点,也是治疗疾病转规的关键之一

浅谈对学医的理解

浅谈对学医的理解 临本161班曹文祥 虽然我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大学的医学生,但是对于医学也有着一些浅识及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认知,以及要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学生。 医学翻译英文:Medicine,它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它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现在我就是学习临床医学。 现在临床医学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的出现,医学知识的更新,所以现在学习医学的任务很是繁重,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广泛,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对专业之外的知识要有所了解甚至要“会”比如说“礼仪”礼仪对于医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以后步入社会时时刻刻都要用礼仪,比如与病患的交谈上,与同事间的相处中等等都要运用。所以学医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是对人情世故的学习。 现在社会上医学生很多,特别是本科生的医学生更多,所以现在社会的竞争力非常大,如果在大学的期间对学医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明确的认识,那么非常的容易淘汰在茫茫的医学生人流中。所以首先做一个合格的医学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该如何的学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学生?

从我院的校训“厚德载物,正德济生”可以全方面的诠释作为一名医学生的最基本的准则。其中“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正德济生”是从“正德厚生”改来,语出《尚书·大禹谟》正是将“厚”改“济”更是符合了医学生的品德。我在这句话中提取了四个关键字----“厚、载、正、济”,来理解这句话。 厚,形容人要像大地一样厚实。 载,形容人要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 正,表达人要正直,无私。 济,表达出要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从这几字解释“厚德载物,正德济生”说明作为一名医学生要像大地一样的品德,能够包容任何的病患,任何的事物,要有端正的正直的品德来对困苦的人加以无私的帮助。这就是作为一名医学生最基本的准则,只有良好的品德才是一名合格的医学生,才有资格学习医学,去为人治疗疾病。 学医之路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只要踏上了学医的这一条路,那就要一生的学习下去,要一生去探索医学,正如出自屈原《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以在学医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需要做到的。 从比较小的方面来讲,在学校求学不能怕事,在课上要积极,要有勇气,敢于表现,要与老师互动,比如我在解剖实验课上非常的积极,老师只要问问题我就思考后回答,我没有考虑是害怕错误就不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 第一篇:《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 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任先

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 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

考试之学霸,学渣和学痞(2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考试之学霸,学渣和学痞(200字)作文 考试为何?老师出题累,学生答卷难:老师改卷烦,学生答卷苦。为何要考试?老师:考考学生;学生:应付老师和爸妈。考试为了啥?老师:我交的学生好:学生:应付老师和爸妈。问问学生,哪个愿意考试的?学渣看着学霸,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在看看学痞,整一无语。你说咱也不比别人差,考起试来脑子就一锅粥糊了。考试考不好:在学校-老师骂,同学鄙视;在家里-爸爸打妈妈骂,还要忍受亲朋好友讥讽。考试残害了多少未来的花朵。咱中国的教育体制就这样,是吧。好好努力一把,别让其他人看扁你!不争馒头争口气!!咱也可以变学霸!!高一:微涩青春 篇一:学渣、学痞和学霸 学渣、学痞和学霸 这天,学渣们一如既往背着书包前往图书馆,突然一学渣不禁感叹道:“啊呀妈呀,再剩 50天就要考四级了!”另一学渣掰掰手指头,没错,这次是篇二:学渣与学霸 学渣与学霸 人物:霸a,霸b,渣a渣b渣c生物老师 道具:5张课桌5根凳子一个老师讲桌,1面黑板,6书本 师:生物学上的遗传是什么? 渣a:老师该下课了!(站起来,指着钟) 渣b,c:是啊,该下课了!(站起来,指着钟) 师看了看钟:学校的下课铃还没坏(平静),用不着你们喊(突然凶悍)!(渣abc坐下,无奈) 师:老师刚才失态了(忍),不过我都是为了你们好。(渣a在打望) (老师走到渣a前) 师:渣a,你再早恋,你前方就一片黑暗了,你父母知道吗? 渣a:他们都不管,要你管啊?!(渣b阴笑) 师忍:渣b,你说你整天搞八卦新闻,就没见你把太极打好 渣b斜斜捂嘴小声:文章外面的那个人不会就是你吧 师:哼、不跟你计较(渣c在一直睡觉老师看到了) 师:我忍不住想要失态了(慢说捏着手中书,使劲敲桌子)渣c(大喊,然后深呼吸),你怎么又睡了呢(忍)你们看看人家霸a,(走向霸a) 霸a:老师好(挥手像儿童) 师:再看看人家霸b

执业医师考试心得体会

执业医师考试心得体会 执业医师考试心得体会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回首执业医师考试之路近十载,复习了N遍,考试了N次,也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承受了很多的压力。 过去考试曾经有一年差三分没过。那一年我准备了两个月,上班在学习,中午午休,电脑在播放老师的课件,睡眠中辗转反侧的学习。夏天天气炎热,脚下放一盆凉水泡脚降温。经常学习到晚上12点,早晨6点多起来再学习。在这一年我帮助过两个同学,我把视频复制和教材复印后送给他们,都考过了,自己没过,心里是何等的不服气,一句话:付出了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不付出一定没有收获。 总结过去失败经验:1、主要是自己基础课太差,拉分。2、没有认真系统学习,缺乏耐心和坚持。3、抱有侥幸心理。过去考试我也卖过答案,那一年我自己没有抄,结果差3分没过很是懊恼。大家都考试过,试卷是梅花题,答案出来的晚。抄的时候很费劲,要防着

巡视和监考老师,还要抄对答案的时间很少,还是自己肚里有货什么都不怕。 今年在同事的建议下,参加张博士培训班,一起努力,比着学习。特别是在今年夏天学习复习期间,南阳的曾凡娜同学考助理她把诊所关了,吃住在张校长办公室,经常学习到凌晨4.5点。还有枣阳的张凤燕同学,也非常用功,她年龄比我大,从枣阳坐车来襄阳,天气炎热。她们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我也一定要努力、坚持。 今年,我终于考过了执业医师,有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1、首先制定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计划。计划要全面,不仅要包括学习的整体安排和进度,还要包括锻炼身体的时间,充足的睡眠时间,营养等,这样做才能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长计划不能太具体,以留有修改的余地;短安排要分专题,以增强计划的系统性。 2、掌握人的记忆生理曲线,一般今天看的,第二天最容易忘记的。所以第二天再温习一遍,一周后再看一遍。这样周而复始会记忆的时间长些;

医务人员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医务人员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导读:本文医务人员学习心得体会【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医务人员学习心得体会【1】 通过会议期间的学习领会,我对会议宗旨及会议精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我对开展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自己对相关内容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现就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觉悟,廉洁勤政 廉政建设关乎民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采取了强力措施,中纪委提出了“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中央连续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两个法规,充分显示了坚持不懈反腐倡廉的强大决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必须要严格要求,戒骄戒躁,谦恭自处,一要清廉。公生明、廉生威,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二要节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办一切事情都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节约资源。三要奉献。处天下之事,当有天下之心。一心为公,无私奉献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也是医务工作者的光荣,要甘当无名

英雄,心系患者,解患者之忧,保卫健康,守护生命;不追名逐利,患得患失。对于廉洁自律问题,要把握好两条:一要干事,二要干净,也就是既勤又廉。不勤政无以立业,就没地位;不廉政无以立身,就栽跟头。要把这两条统一起来对待,经得起考验,树立好形象。一、警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二、从严自律,管住自己。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白从政,踏实干事,正直做人。三、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往往会犯错误。我们要正确地对待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 二、提升业务水平,服务患者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心中谨记《希波克拉底誓言》,把解除病患疾苦为己任,在工作中查找问题,找出不足,建章立志,明确工作责职,增强工作责任感、尽职尽责地对待每一个患者,做好每一项工作。其次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水平,务实工作,以的业务水平服务患者。社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在日新月异的进步,我们面对的疾病也在不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只有加强知识业务的学习,着实提高文化理论水平,不停开拓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强化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

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

我的学医之路——暑期跟诊老师学习心得时光向来刻薄,像吹散一朵蒲公英似的,把我们吹往不同的地方。大抵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一场场盛大的邂逅与别离。 ——苑子文《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 跟诊心得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因为自我打小入学开始,每个阶段我都会遇到一位让我感恩戴德、学会成长的老师。而暑假这两个月,又遇到了一位能让我真正领悟到中医魅力的老师,那便是黄仕营老师。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相信每一位中医学子对这句话都不陌生。按理说我现在不过读方五年,理应处于天下无病可治的阶段,可我在实习时遇到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背方三百余首,却仍觉无方可用。 刚考完研不久的我,满脑子都是教科书的内容,没错,方子我都背了,理论我都学了,可一上临床就懵了,半天想不出开什么方,现在的病人又有多少会按照课本生病,教科书只授我们以鱼,而疾病却有鲽、鳓、鲐、鲔、鲕、鲼、鳕、鳢、鳟、鲻、鲋、鳙…如此之多。我知道,我仍深深处于中国式教育的?毒害?中(好吧,不推脱责任了,我承认是因为我笨…)。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学医这么多年了,却仍只会点皮毛,甚至连三脚猫功夫都不如?我我想改变这个局面!是的,如同我当初想考上研的决心一样强烈。

我想找个厉害的老师跟诊,我想学点真本事,我第一个想到了黄仕营老师。黄仕营老师是我的温病学老师,大四第一学期上《温病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传闻老师在念大学期间,就已经看遍了图书馆的所有藏书,可谓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且仅在三十而立的年纪,门诊病人量就多得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也不夸张,且疗效很好。早就想亲眼看看我们这位?雪藏?在南医大的中医大家,恰好黄老师今年6月份刚转至南方医院中医科出诊,于是和舍友一拍即合,决定暑假留下来跟诊学习。 在跟诊之前,我对黄老师并不了解,我只在上课的时候了解到,黄老师是陈宝田老教授的博士后,陈教授是我们学院的镇院之宝,虽然早已白发苍苍但依旧精力充沛,80多岁仍在南方医院出诊,当之无愧的名老中医。我是打心底里敬佩像宝爷爷这样能把自己的毕竟精力都奉献给医学事业的人! ?既然黄老师是宝爷爷的学生,那我是不是也算宝爷爷的半个徒孙??啧啧,心中暗自窃喜。 初次跟诊的时候,老师很客气地让我们坐在身旁观摩。来就诊的第一位病人王某,男性,62岁,因体检做胃镜时发现胃部糜烂半个月前来就诊,无其余不适。老师很快开好了方,待病人离开后,老师说道:?像这种胃炎的病人,吃几剂荆芥连翘汤就好了,荆芥连翘汤是首后世经验方,最早记载于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上世纪初期日本医家森道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黄连、黄柏、薄荷、生地,依然名荆芥连翘汤,成为日本汉方流派贯一堂医学的经验方。宝爷爷特别爱用荆芥连翘汤,老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又调整了方药和剂量,所以才有了现在南方医院的协定方,效果特别好。很多胃部不舒服的病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 《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 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 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 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 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定稿)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

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医学诺贝尔之路

大家好,我为大家解读的是:1980诺贝尔医学奖:解密属于每个人的独特 198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由卡罗琳医学院授予给了斯内尔博士,巴茹·贝纳塞拉夫博士和多塞博士,以表彰他们“控制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的遗传学基础(主要溶组织性抗原复合体)”。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获奖者: 巴茹·贝纳塞拉夫是一位美国医学家,主要的一个成就是发现了免疫反应基因IR。 乔治·斯内尔美国著名遗传学家,免疫遗传学奠基人。他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H-2系统。 让·多塞最著名的成就是于1958年首次发现了细胞表面标记,后称为HLAs【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中的一种,命名为Mac】,它帮助人体免疫系统辨别自身细胞和外来组织。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我们每个人也与生俱来地拥有自身的独特性。这些个体的独特不仅带来了整个动物界的多样和精彩,同时也保证了物种及个体自身的安全。有了它,半人马、“换头”手术注定只会存在于神话中或者只是异想天开的冒险。在自然条件下,只有一种情况发生时人体才会放松对自身独特性的维护,那就是怀孕。也只有在孕期,母亲才会允许携带有父亲一半遗传物质的胎儿在子宫内和平生长。不过,这种不懈的维护少数时候也会给人们带来困扰:例如医生们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就很为排异反应头痛。 要搞清这些免疫反应的真相,就需要了解个体独特性以及它的本质。 美国人贝纳塞拉夫和乔治?斯内尔就为解密这种独特做出了杰出贡献。 首先是MHC的发现: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乔治?斯内尔就通过肿瘤接种试验发现其只能在同一近交系的小鼠个体间进行,而无法在不同的品系之间进行。由于近交系小鼠的基因几乎完全相同,所以这种现象就意味着一定有某种机制使得机体能够分辨出哪些细胞“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对于“不是我的”那些细胞,机体就遵循消除异己的原则将发动免疫系统将其消灭。除了肿瘤,普通器官和组织的移植也遵循这一原则。斯内尔还发现,机体赖以识别“自己”与“非己”的特征位于细胞膜表面,控制细胞膜表面这些特征的基因就被命名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也正是有了它的存在,即便是性质再恶毒的肿瘤细胞,只要MHC被免疫系统认出,也终将难逃覆灭的命运。 人类也存在这种MHC。换句话说,每个人身体独特性的秘密,就蕴藏在人类的MHC 中。我们知道病菌感染机体后白细胞只会有选择地杀死入侵者而不会误伤自身的“好”细胞,我们也知道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器官移植会产生排异反应,其原因正是由于免疫细胞能识别那些细胞膜表面的MHC抗原,能有效地区分敌人和朋友。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有一些免疫细胞错误地将正常的细胞当做敌人

中医验方

一位中医归纳的秘验方 古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临床多年读过的医书不下几百本,初是兴奋,继是失望,拿到临床验证,全然不是那么回事,难得有一效。至此才体会到贤人说得,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的涵义。写书人沽名钓誉的多,一大厚本书,真正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就那么几句真言,或者三两个方子,却要故弄玄虚,洋洋洒洒,叫读者大海捞针。正如朱良春老中医所言:老生常谈,文献综述,小题大做,言之无物,读之徒然浪费时间,甚感乏味。更为可憎的是一部分著者之书,东抄西剽满篇胡言乱语,贻误学者。全不知为医者操人性命者,假言假语害人误命也。为此。为了不误人子弟,直取书中精华,特将多年临床检验有效而且经得起重复的部分效方,整理如下,供学生及有志于发扬国粹,振兴中医者运用。下列方子带有专病专方性质,不需详细复杂的辨证,只需简单的汤方辨证对号入座即可。(注:药理方释免解请谅之) 【必效方】 1、乌发丸: 生首乌150克、黑芝麻l5克、霜桑叶30克、桑椹30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菟丝子30克、杜仲30克、金樱子15克、豨莶草30克、侧柏叶30克、黄精30克、怀牛膝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西洋参30克、代赭石30克做蜜丸每丸9克重每日三次每次1丸三个月一疗程。 【验证病案】:2007年8月,山西省太原薛女,35岁,来西安专程治疗脱发。在某脱发治疗研究所治疗几月无效,并被告之,毛囊已破坏无法再生。后经西安亲戚介绍来我处治疗,刻诊,全头毛发脱落已尽,仅脖子一周有稀疏几根余发,戴一假发,心情焦急,望大夫给予精心治疗以后将重谢云云。把脉弦细数,舌尖边红苔白腻。余告之,短期恐难长发需常期服药,患者说只要能治好,服多长时间都可以。我看其信心较大,许其给予治疗。将乌发丸改汤服用三个月,再诊,全头已长出黄色绒毛发,其间因头皮痒甚略为调整了几味药,大体未变。随后改汤为丸又服用四个多月,头发已长全而且乌黑茂密,后专程赴西安感谢。此例是我治脱发最严重一例,而且时间长达七个月之久,耗时可谓长也,如不是患者能坚持又怎能大功告成。吾自临证以来用此丸治疗脱发(包括斑秃白发)无数,一般三个月,几乎未有不效者。后学者不可小视此方。 2、主治阴囊潮湿: 生牡蛎30克、枯矾60克、黄丹30克研粉外用。将阴囊温水洗净,擦干用粉,擦揉2-3遍。 【验证病案】:2008年3月8日西电公司一退休高工白某找到我拿出一张药

(完整版)感悟医生的成长之路

感悟医生的成长之路 ——“教授研讨课”有感 同济大学毕业生,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说过:“徳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我想这就是对医生这个职业最好的诠释。 作为新生,在还未来得及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之前,能够听到从医多年,经验丰富的教授来给我们讲述一段他们从医之路上的心路发展历程,不得不说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炼成钢铁很困难,但是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却更加艰难。怎样成长为一个理想的合格医生?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自古而今,人们都认为医学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但医生的成材之路却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一日为医,便注定终生要在医学的领域上奋斗拼搏下去。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作医生不难,做好医生很难,永远做好医生就更难。”并不是穿上了白大褂就意味着你成为了医生,那充其量不过是你拥有了成为医生的资格。想要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医生,我认为主要要做到两大点,也就是一开始提到的那两点:德、才。 无疑,作为一个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若是没有扎实的职业技能,怎么能被称之为医生。一个医生成长历程中的技能训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学校的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和医院的临床技能实习阶段。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都不可以放松。 学校里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同学在经历了高中残酷的题海训练以后,会在大学时期有一个明显的放松,会觉得大学里的学习可以轻松愉快一点,不必每天起早贪黑的读书刷题,但是显然这种思想是不对的,纵然可以不必像高中一样挤出每一分每一秒用来学习,但精神上的放松却是着实不可取的。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医学是一门学习之路十分漫长的课程,你若是在开头就有了懈怠的想法,比别人落后了那么一小步,之后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名医姜泗长说:“行医是个苦行当,想舒坦轻松的人,最好不要念医科大学。”没有始终如一的坚持,怎么能够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生。 除此之外,在学校里也要注重体育锻炼,医生必须有一个好的体魄。一台手术,动辄几个小时,半天也是常有的事,若是体力不够,该如何胜任。这都是关乎性命的大事,你的没一个失误,都会造成无发估量的伤害。而在大学毕业之后,一旦参加工作,就不会有过多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大学时多多锻炼身体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医院的临床实习阶段,我并没有切身经历过,但教授研讨课给了我许多启发,这也是我觉得收获最大的部分。印象最深的是神经外科的高亮教授给我们讲的一些经历。在他的实习阶段,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次上手术台的机会,当别人学习时,他在学习;当别人休息时,他还是在值班室里工作。时间一长,上的手术多了,老师觉得他技术可以了,便会慢慢地一步一步的让他向主刀医生发展。他说:“机会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自己争取的。老医生凭什么要把他会的东西教给你,这又不是在学校里,老师会无私的教给你东西。只有你不断地争取每一次上手术的机会,在手术台上学习,你才可以学到真东西。也唯有这样,你才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对于一个医生来讲,技能固然重要,但在我看来,医德才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有德无才的人可以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但也不会造成危害,但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却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害。一个医生,若是没有医德,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是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的。 医生一定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换句话说,就是要有高尚的医德。这是做一个好医生最基本的素质。医生对所有来诊的病人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病人来找医生看病,他们是带着无限的希望和信任来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所以医生同样也要全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 《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行医之路深深感动。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关于学习方法,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善于思考、临证求变。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勤写: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我都体会很深。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但这些年写的很少,阅读一度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概况和缩写;纲要笔记;摘记;综合笔记;心得笔记。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善记:现在我的记忆力和年轻时相比差了许多,如何记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任老总结的方法很实在。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许多方法也都曾实践过,很有效。今后要重捡这些法宝,有效地运用在后续的学习中。除了学习方法,老先生们学习中医的精神更是给了我莫大的启迪。最近几个月,工作项目进度很紧,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家里孩子小,琐琐碎碎的事情也很多。后面几次课虽然都按时参加了,但课后几乎没有时间复习总结。学习的效果也明显差了许多。自责之余,对学习中医的信心也产生了一些动摇。这时,看一位位老先生走过的中医之路,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许多老先生学医之初大多为生活所困,也是一边谋生一边学习。岳美中先生早年也是边教私塾边读书;李聪甫先生则是在艰苦的学徒间隙读书学习…岳美中先生成名之后,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在六十多岁的年纪,还要求自己:要有恒、要专一、戒玩嬉、节嗜好。其中戒玩嬉让我深感动容。岳先生的戒玩嬉指:忌看小说;非星期不着棋,不赋诗;非有应酬不看戏。从岳先生的行文看得出先生的诗赋才情很好,把自己平生的爱好都列入所戒之列,这又是怎样的为学精神!虽然今生也不可能成为岳先生那样的名医,但若能够以这样的精神去努力,踏踏实实的一路走下去,也算是一生的大收获了!

名老中医之路之(14 )王鹏飞

名老中医之路之(14 )王鹏飞 闯出一条新路 北京儿童学院副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王鹏飞 【作者简介】王鹏飞(1911~),北京人。从事中医儿科临床近五十年。医术祖传三代,遣方用药,独具风格,是北京地区闻名的儿科医师,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小儿王」。现任北 京市政协卫生组剐组长,着有《王鹏飞儿科临床经验选》等。我家从祖父起就从事中医儿科。祖父王润吉早年除在北京临诊外,每年还用大部分时间,深入到云、贵、川等地区,在为当地老百姓解除疾病痛苦之余,还向当地的草泽医虚心学习验方、秘方。民间医药之丰富多采,使用药物之简便,疗效之神速,使祖父大开眼界,并深为惊叹。因此,在以后诊断用药方面,也慢慢地转向简、便、廉、验,并开始自己制备成药,急病者可以立服,药价便宜,效果迅速,影响日见扩大,开始被誉为「小儿王」。我父亲王子仲承继家学,奋 发图强,勤学苦研,尽得祖父之心传,医名渐噪,求诊者亦络绎不绝。解放前曾任北平国医公会(即北京中医学会前身) 会长等职。 我生长在中医世家,从小耳闻目睹,并亲身体验到了中医中药为重多的患者解除痛苦的生动情景,使我爱上了中医事业。十八岁时我正在北京民国大学预科学习,先父因急于传授家

学,就让我开始习医,先让我系统地学习中医经典著作。我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学习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以及《神农本草经》等,并时常向当时的北京名医前辈如汪逢春、马佐良,袁鹤侪等请教,受其指点,亦获益不浅。对于学习经典著作,当时是一边阅读,一边背诵,直至背得滚瓜烂熟为止。《内经》的大部分条文,时隔二十多年我仍能完整不缺地背诵下来,这完全得益于那时练过死记硬背的基本功。学完了经典著作,家父又让我精读《本草纲目》、《本草经疏》、《本草备要》、《要药分剂》、《温热经纬》、《寿世保元》、《幼幼集成》、《婴童百问》、《食物本草》等书籍。此外,他常说「临诊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又让我细读《孙子兵法·十三篇》等书。其目的是要我多读书,广泛地阅读其它医家的著作,尽量把前人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继承下来。扎实的基础理论学习对于以后应付繁忙的临床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进入临床侍诊阶段,先父的处方用药使我一时难以理解与接受。中医自古以来用药即有经方与时方之分,如治外感热病,非辛温之麻黄、桂枝,必辛凉之桑菊、银翘,那种不懂得汤头开口动手便错的传统,已被中医界视为准则。可是家父用的却是非「经」非「时」的独自刨制的六味小方,药也是一般医师所鲜用者,但患者仍门庭若市,拥挤非常。我家祖传之方药,不少来源于民间有效的方药。民间验方也是我国劳

从医之路

我的医生之路 本人自学校毕业到单位参加工作至今一直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 工作,因为医生这个名词太高尚、太令人尊敬,她不仅救死扶伤,她更是人类生命的守护神。所以我只能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来回报我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和为之而付出的辛勤努力。经各位上级医师指导及自己的努力,现在将本人作为医生的多年的工作情况介绍如下:在政治思想方面,从医十几年来,我对患者态度和蔼、服务热情,操作时也千方百计地帮他们减少痛苦。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体察到我的用心,还常常说:“这医生真好!广播站的老王经常领病号来说:“这位张大夫态度好,看病仔细等。”对患者一定要态度和蔼,不能不耐烦,不能起高声,更不能吵架。这是我做医生的宗旨。 在临床工作中,本人卫校毕业后在工作经验少,诊断病情棘手的那段乡村医生工作历程。使我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医学培训、讲座,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短短的几年时间得到了领导、同行和病号的认可。(例如:一位年轻的女士突然就害怕,浑身打颤身体蜷缩等在一周的治疗无效后,去中心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但查无结果。我给她进行了两个周期的治疗就痊愈了。看到了他们全家人的笑容,赢得了一致好评。也迎来了他们周围的大批病号。)2000年被调入镇中心卫生院病房工作。我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在科室领导的带领及各位医生的帮助和指导下,并能熟练掌握各种常

见并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各项技能操作。并且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如访视病人时,诚心的去与病人沟通,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使病人在治疗期间达到最好的身心状态。每诊治一个病人自己都会认真总结,总结治疗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心得,以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在值班时,也曾参与过多次危、急、重的病人的抢救与治疗,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必须结合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处理好临床工作中的疑难、危、急、重病例的诊治,而临床实践又可以使理论更加扎实与完善。 在新的工作岗位,任务沉重而繁琐和惊险。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思想,为了病人的一切,急病人之所急,尽己所能帮患者尽快解决病痛之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病人了解医生仍然是值得信任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十二分的热忱,全心全意的努力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更进一步的提高个人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及医疗文献的书写,工作多年来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

我的从医之路

我的从医之路 才接触医学是我懵懂童年,祖母家前院有个顾大夫,我叫他老姑父,当地乡卫生院院长,方圆几十里地有名气,一付笑容可掬的样子,颤巍巍的,他很会养生,晚上有人叫他总是迟迟才起床,跟着祖母去过他家,见客人对他顾医生长,顾医生短,很是尊敬。 我来自一个中产阶级,父亲是个教师,母亲是个会计。高中将要毕业,正赶上经济开放,那是个白猫黑猫有本事就是好猫的年代。自己看了几本商界的书,憧憬着自己像牟其中、史玉柱一样成为风云人物。 还是父亲了解了我,他说我的性格适合学医。自古有句不为良相就为良医说法,就这样报考了医学院校,开始了长达了5年的理论学习。 开始从解剖学起,一进解剖室,一股刺鼻的福尔马林味,从小怕鬼,及看过画皮电影的我从此成了无神论者。组织胚胎让我了解了人类更微观的结构,枯燥难懂的生理,解释着各个天才的论述,药理和临床相关的东西虽然难懂,但我看的津津有味。 实习了,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临床体征的病人,我也由衷的感激他们,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曾记否,一个头发花白的医学老教授,住院期间主动招呼我们,听她的心脏杂音,一个性情急躁甲亢的病人,被50余名学生练甲状腺触

诊让学生摸来摸去。 通过我内外妇儿各个科室轮转,自己又不断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觉到自己飘飘然,啥都会治了。俨然是个高明医生。 直到真正接诊时才发下自己不足,记得我20年前曾独立收治过一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病人,这是全身萎缩,最后死于心力衰竭的一种病,来的第一天,我把他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整整3天,我都是在一种恐慌的状态下度过的,时时心提到嗓子眼感觉,直到三天后他撒手人寰。才认识到自己经验的不足,以后在行医生涯中,每感到满足时,总是这样、那样的打击,比如病人的病情的恶化,上级医生的敲打。但我总是不断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从批评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努力吸取营养知识,每次进步,都感受倒一次铭心的洗礼,每次收获,像雨天后彩虹。再后来先后在天坛医院学习神经内科,阜外医院学习心血管,使我的水平又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20年来,沟沟坎坎,大风大浪,直到今天,麻木不仁,荣辱不惊状态,但技术接近一种庖丁解牛的程度,目前供职在一急诊抢救中心工作,面对着一天多次的抢救治疗,都能泰然处之。也实现了从医初的理想,不死不救赛华佗。 身为一中国人,耳濡目染祖国歧黄之术,中医神秘,涉及易经、阴阳、五行、八卦。大学中自学全套中医教程,并

最新-学医之路漫漫 精品

学医之路漫漫 学医之路漫漫 我一直觉得每个学中医的人,都怀有一颗岐黄之心,当然我也不例外。 从步入医学院的那一刻,我就把治病救人视为己任,盼望着将来能够为病患解除病痛。 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我就走到了大四的实习期。 像每位准备实习的医学生一样,我怀着期待来到了医院进行实习,希望能把自己的所学融入实践。 同时在这段时间里,我还结识了对我的学医之路影响深刻的师父。 师父是贵阳名医,记得刚开始实习时,师父曾经收到一名女患者求诊,初诊心动过缓,只有30几下每分钟。 当时师父非常惊讶,询问病人说怎么病症这么严重才来看。 病人当时说以前在省医那边看过,医生说是病窦症,要安装起搏器,觉得太贵了就没有装,最近身体实在不适,才来看看中医有没有什么办法。 师父当时赶忙安排病人住了院,经过几个月的调理,患者出院时已经达到心跳80多下每分钟。 当时的我对师父充满了敬佩之情,说实话,在校的这几年我大多是在读医书、念经典,少有实践,而当我亲眼见到病人好起来时,才感受到了学医的意义,和治病救人的光荣感。 同时也觉得中医值得我认真的做下去,去帮助更多需要我们的人。 在跟师父学习的过程中,除去诊病技巧,我学到更多的是对待病人的态度。 记得在周末特别忙的时候,反复的抓药方、写病历,总是让我焦头烂额,忍不住怨声连连。 但师父不一样,不管有多忙,对待病人永远温和,永远和蔼,从没有心急气躁的时候。 一天下来,师父的休息时间只有中午短短的一小时,甚至有时连休息都被占用,自己总是匆匆忙忙拨两口午饭就又忙了起来,可师父却特别关心我,每次看我忙起来没顾着吃饭喝水,都会坚持让我去歇一歇,把午饭吃完再继续工作。 师父的话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年轻人更要注意身体健康,养好底子。

自己总结的执业药师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一、通过执业中药师和西药师资格考试实用技能:1.学习内容:根据权威信息把握重点,考点,出题方向,将考试内容化厚为薄,化繁为简,力求短时高效,适用于工作忙,家事多的人员。2.记忆方法:采取不同独特的记忆法,可将难于记忆易混淆等知识点短时高效地记清楚,清晰区别,提高效率。3.学习形式:将难学难懂的知识点(特别是中药与西药专业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便于学习理解的独特形式。适用于专业基础薄弱,非药学专业的参考者。4.学习效果:可以一直保持沟通交流,使执业药师考试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群体共同奋斗目标,尽量使考试者充分利用宝贵时间学习,少走弯路。同时,采取因人而异具体学习建议与计划及实施步骤,以及学习内容,力求一次通过考试。 二、总体学习时间安排: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阶段开始学习时所用时间依次递增。每周法规1天,综合1天,专业一用2天,专业二用3天。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冲刺阶段,再根据进度及时调整。可以参考的学习策略:时间充分,可以全面学习;时间有限,可以采取抓大放小,抓住考试重点考点,抓大分,放弃一些难点及小分,力求通过。专业一与专业二尽量同时报考,它们有些知识相互重复与促进巩固;法规与综合同时报考,也有些内容交叉重复,可以节约时间,事半功倍。 三、具体科目分析举例:例如:1.药物化学中根据重点考点可以将大类药细分小类,小类再总结归纳结构式特点基团。如;镇痛药大类 1.吗啡生物碱包括盐酸吗啡,再细分小类结构式特点基团3-酚羟基。6-醇羟基。7,8双键,17甲基,5个手性碳,天然吗啡是左旋体。2.半合成镇痛药包括盐酸纳洛酮,在细分小类结构式特点基团:6位酮基;7,8位去双键;14位羟基;17位烯丙基等;对于近几年药物化学出题比较多的代谢内容可以另外总结,如盐酸普罗帕酮代谢产物5-羟普罗帕酮与去丙基普罗帕酮,活性。盐酸胺碘酮代谢产物N-脱乙基胺碘等等。归纳列表对比记忆。2.药物分析鉴别方法,杂质检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想 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邱晓云 踏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已经四年,从最初的战战兢兢、懵懵懂懂逐渐变沉稳、成熟,我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条璀璨光辉包裹着的艰辛道路上,我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勤练基本功,做合格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心理学家、书法家、演讲家、诗人、画家,表演家。从踏上工作岗位,我就特别重视自己基本功的训练,演讲、朗诵、书写、普通话、简笔画务求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因为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准备一桶水。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去掉繁冗复杂的教学环节,去掉哗众取宠的问答,去掉画蛇添足的技术设备,使课堂简单、质朴、求真、务实,要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会倾听、善思考。"简简单单、返璞归真。 (一)“读好书” 讲完课文,应该感觉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对文章的情感不觉油然而生。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也应该不由感叹:“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孩子的读书声”。从小我就喜欢阅读,从课程标准要求的必读书目,到教育学心理学的专著,从儿童文学到诗词歌赋,我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甘泉。从《牵手两代——亲子课程》,我认识到孩子犯错误正是教育的契机;从薛炳群的《小学语文教程》,我明白了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从《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读本》,我学会了班主任要讲求语言艺术,赢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朗读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