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_刘正辉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_刘正辉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_刘正辉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_刘正辉

第29卷第6期2011年11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Vol .29No .6Nov .2011

 

收稿日期:2011-03-31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090300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10-0472);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

(200803071017)

作者简介:刘正辉(1975—),辽宁辽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稻产量、品质形成生理与环境调控机制研究。E -mail :Liuzh @njau .

edu .cn 。

 *通讯作者:丁艳锋,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水稻高产栽培及作物生理生态研究。E -mail :dingyf @njau .edu .cn 。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刘正辉,毕俊国,江德权,林赵淼,李 侠,丁艳锋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摘 要:以四川、湖北、江西、广西和重庆季节性干旱危害严重的69个县为研究对象,依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基于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提出不同稻区再生稻水分管理策略:(1)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大于或等于该地区的作物需水量,可以采用水稻生长前期适当露田、中期烤田和后期干湿交替的高产水分管理策略;(2)湖北省大多数地区降水仅能满足作物需求,达不到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3)广西大部分地区可在水稻生长前期适当露田,但头季稻后期及再生季秋旱严重,不宜中期烤田;(4)江西多数地区在水稻生长前期可以烤田,头季稻后期及再生季秋旱严重,降水不足,较难实现干湿交替。

关键词:再生稻;季节性干旱区;降水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S51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01(2011)06-0025-06

我国南方处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降雨

与蒸发量分布不同步,其降水常年约50%集中在4~6月,夏秋之间高温少雨,而7~9月蒸发量接近全年的一半,常出现季节性干旱,造成该区出现严重伏、秋干旱灾害[1]。特别是2000年以后,素以降水丰沛的我国南方反而干旱频发,有的年份甚至旱情严重[2]。因此,亟需加强南方季节性干旱区稻田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以提升南方农业抗旱减灾的综合能力。

再生稻栽培体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3]。我国现有再生稻面积46.67万hm 2

,适宜种植区面积为333.33万hm

2[4]

,由于管理

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产量不足2250kg /hm 2[5]

制约当前再生稻产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水分

管理不善

[6]

。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为代表的我国作

物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在群体指标设计和肥料运筹

的定量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水分管理的定量上还相对薄弱[7],特别是对于缺少灌溉设施且主要依赖降水的南方丘陵山区,“高产栽培条件下的水稻作物需水量”、“自然降水与水稻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及“中期排水晒田的可能性”等水分管理的关键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本研究针对南方季节性干旱为害较重的川东、川中、重庆、桂北、鄂西和江西等地区,基于水稻高产栽培的水分需求特征,以本课题组现有多年多点气

象资料并参考相关研究结果,估算不同稻区再生稻

不同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结合当地自然降水量时间分布特征,评价不同稻区雨养稻田(冬水田)再生稻水分满足程度及中期晒田的适宜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为南方丘陵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的稳产、高产栽培及低碳稻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研究方法

1.1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作物需水量的时空

分布研究 依照王立祥和王龙昌按季节性干旱对南方旱区的划分结果[2]

,以干旱最为严重的夏伏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专家访问和文献资料查阅,在四川、重庆、江西、广西和湖北等省区共选择适宜再生稻种植的54个县市,以当地多年气象资料(1951年至今),利用FAO 修正的彭曼公式[8]计算再生稻不同生育阶段参考作物需水量ET 0。查阅水稻作物系数K c 相关研究结果,确定再生稻不同生长期的作物系数[9],最终计算不同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ET C 、ET 0和ET C 计算公式如下:

ET 0=

P 0P Δ

γR n

+E a

P 0P Δ

γ

+1(1)ET C =ET 0×K c

(2)

式中,P 0为标准大气压,P 0=1013.25hPa ;P 为计

算地点平均气压(hPa );Δ为平均气温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变率,Δ=d e a /d t ;e a 为饱和水汽压(hPa );t 为平均气温(℃);γ为湿度计常数,γ=0.66hPa /℃;R n 为太阳净辐射,以所能蒸发的水层深度计(mm /d );E a 为干燥力(mm /d );K c 为作物系数。

1.2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生育期降水量的时

空分布研究

利用54个县市多年气象资料,结合所研究地区

再生稻生育期的长短(见表1),分析再生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降水分布特征。

表1 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和广西再生稻生育期划分[10~14]

Table 1 Growth period of the ratoon rice in Sichuan ,Chongq ing ,Hubei and Guangxi

省区市

Province 头季稻M ain crop rice

播种Sowing date 移栽Transplanting 够苗

Critical leaf -age 齐穗

Full heading s tage

成熟Maturity s tage 再生季R atoon

齐穗

Full heading stage 成熟Maturity s tage 川渝Sichuan &Chongqing 3月上旬Earl y March 4月上旬Earl y April 5月中旬Middle May 7月上旬Early Jul y 8月中旬Middl e Augus t 9月中旬Middle September 10月中旬Middle October 广西Guangxi 3月下旬Late M arch 4月下旬Late April 5月下旬Late M a y 6月下旬Late J une 8月上旬Early August 9月中旬Middle September 10月下旬Late October 湖北Hubei 3月上旬Earl y March 4月上旬Earl y April 5月中旬Middle May 7月上旬Early Jul y 8月中旬Middl e Augus t 9月上旬Early September 10月中旬Middle October 江西Jiangxi

3月上旬Earl y March

4月上旬Earl y April

5月中旬Middle May

7月上旬Early Jul y

8月中旬Middl e Augus t

9月中旬Middle September

10月中旬Middle

October

注:图中“11~2月”所表示的是上年11月到当年1,2月份的降水量。下同。

Note :“11~2月”indicates the rainfall of November and Dece mber last year and January and February this year .The sa me as bel ow .

图1 四川、重庆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mm )

Fig .1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T C of ratoon rice and rain fall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2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第29卷

2 研究结果

2.1 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和广西再生稻作物需水

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由四川、重庆不同地区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图1)可看出,多数地区(除攀枝花)在水稻生长的前期,降雨量与作物需水量基本持平,能够基本满足作物的水分需要。而在中后期及再生稻生长季,该地区的降雨量远远大于作物的需水量,其中,以7、8两个月份的降雨量最大。

广西不同地区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如图2。广西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集中在5、6、7、8四个月份,全年降雨大部分集中在这四

个月份。在水稻生长的后期及再生稻生长期,该地区的降雨量小于作物需水量,自然降水不能够满足生长的需要。

湖北恩施、五峰和来风三个地区在水稻生长季内,降雨量都大于作物需水量,三峡和宜昌两地在水稻生长季前期,降雨量与作物需水量基本持平,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的水分需要,后期降雨量大于作物需水量(图3);其他地区水稻生长季内的作物需水量要大于自然降水量。

江西不同地区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见图4。该地区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前期,后期容易出现伏旱和秋旱,自然降水不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水分需要

图2 广西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mm )

Fig .2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T C ratoon rice and rainfall in Guangxi

2.2 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和广西再生稻降水资源

的高效利用策略 本研究主要针对无灌溉水源而只靠自然降水的丘陵、山地稻田,这些稻田实行露田、烤田和干湿交替等田间水分管理措施必须借助较为准确的气象预报。由于自然降水难以准确预知,致使再生稻水分

的精确管理难度较大。本文根据不同地区的降水量的分布和水稻的作物需水量,依水稻高产栽培对水分管理的要求,初步拟定了以下地区的水分管理策略。2.2.1 四川、重庆水分管理策略 四川、重庆两地头季稻苗期虽然易遭遇春旱,但降水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且可以利用冬水田蓄积的冬季降水。

27

第6期 刘正辉等: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图3 湖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mm)

Fig.3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T C of ratoon rice and rainfall in Hubei

建议加强冬水田建设,最大限度蓄留冬季降水。这样在苗期依降水情况适度露田,增强土壤透气性,促进长根分蘖。头季稻中期,多数地区降水能满足需要,建议适度烤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头季稻后期及再生季,灌浆期、再生季降水充足,依降水控制出水口开关,实现干湿交替。总体来说,四川、重庆两地是再生稻适宜区,具备高产潜力。

2.2.2 广西水分管理策略 该地区头季稻苗期降水量较大,完全能满足作物需水,可以露田2~3次以促进分蘖生根。而头季稻中期,桂西北地区伏旱较为严重,降水虽能基本满足需求,但考虑到后期秋旱严重,不宜烤田,而需蓄水抗旱。其它地区的降水充足,但为应对后期秋旱,建议适度烤田。在头季稻后期及再生季,秋旱严重,降水仅能基本满足需求,不宜采用高效的水分管理策略。总之,该地区通过塑造高质量群体确保头季稻产量是该区的主攻方向。2.2.3 湖北水分管理策略 湖北省内除恩施、来凤和五峰三地整个水稻生长季降水量较大,完全能满足作物需水,可以完全按照高产栽培的水分管理要求实施外,三峡和宜宾的降雨量与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分布与重庆相近,水分管理策略应与其相同。其它大多数地区降水仅能基本满足作物需求,冬季蓄水充足,苗期可露田,但不宜进行中期烤田,除非有一定的灌溉条件。如果仅依靠自然降水,湖北省内只有恩施等三个地区的局部地区具备再生稻高产潜力。

2.2.4 江西水分管理策略 江西省头季稻苗期降水量远超过水稻需水量,建议进行适度露田。而头季稻中期,除井冈山、遂川和寻乌等地外,伏旱严重,降水无法满足水稻需要,多数地区不宜进行中期烤田。头季稻后期及再生季秋旱严重,降水不足,很难通过控制水口开关实现干湿交替。总的来说,该地区在缺少灌溉水源的条件下,不适宜进行再生稻生产。通过露田、适度烤田塑造高质量群体,确保头季稻产量是该区的主攻方向。

3 讨论与展望

3.1 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

3.1.1 水稻高产的必然要求 以四川为例,2010年

28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第29卷

图4 江西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mm)

Fig.4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T C of ratoon rice and rain fall in Jiangxi

该省再生稻面积接近33.33万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四川再生稻生产主要利用冬水田,平均产量不足2250kg/hm2。据我们2010年的调研结果,该地区再生稻生产的关键问题在于冬水田的水分管理。即冬水田前期较低的土、水温度不利于水稻分蘖发生;因无灌溉水源,又不能在水稻分蘖盛期排水晒田以及灌浆结实期实行干湿交替。在再生稻生长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稻田存在长期淹水的现象[15]。水稻高产栽培在水分管理上要求苗期(分蘖期)适度露田,促进根系生长;中期够苗后烤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维系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光合产物制造和转运,提高头季稻产量,并促进再生芽萌发[7]。本研究在分析自然降水和作物需水量之间匹配程度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不同地区再生稻水分管理策略,针对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水分管理模式,实现再生稻水分的高效利用,提高产量,可为我国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高效利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3.1.2 低碳稻作的必然要求 迄今有关再生稻生长季甲烷排放的研究尚鲜见报道。笔者于2010年8月中旬和10月中旬在四川省隆昌县考察时发现,再生稻在头季稻收获时,农民习惯将嫩绿的茎叶留在田中。这时秸秆水分含量高,极易腐烂,在长期淹水条件下更易产生甲烷,脚踩在田中会放出大量的甲烷气泡。因此,再生稻生产中迫切需要改进水分管理方式,改变长期淹水的习惯,这样不仅是高产的要求,对降低甲烷排放、发展低碳稻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3.2 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展望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工节本的特点,扩大再生稻面积是我国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方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基于水稻生育期内的热量条件,我国再生稻适宜面积估算为333.33万hm2[4]。但再生稻多集中于南方没有灌溉水源、主要依赖自然降水的丘陵山地。因而,有必要基于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两者之间的耦合程度,提出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发展再生稻的适宜区和不宜区,并据此提出针对不同稻

29

第6期 刘正辉等: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

区的水分管理策略。

本研究基于56a 气象资料的理论推算,初步明确了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水分高效利用的潜力和方向,提出了不同稻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在实际生产中,必须结合降水、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以及田间水稻长势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实时的水分管理措施。因此,有必要选取再生稻生产的代表性地区,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开展再生稻水分高效管理的实践研究,以提出针对不同稻区的水分管理模式和技术。

致谢:感谢福建省农科院谢华安院士对本研究的关心和支持。在调查研究中得到四川省内江市农科院肖培村研究员、重庆市水稻研究所李经勇研究员和四川省隆昌县农技中心主任范琼勇、作栽站站长蓝兵的帮助。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部旱地作物生产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贾志宽教授的指导。谨向以上各位专家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黄晚华,杨晓光,李茂松,等.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

季节性干旱近58a 演变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7):50—59.

[2] 王立祥,王龙昌.中国旱区农业[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9:176—200.

[3] 张桂莲,屠乃美.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1,

15(3):64—69.

[4] 陈鸿飞,林瑞余,梁义元,等.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

干物质积累运转特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1):129—133.

[5] 吕泽林,钟顺清,杨 航.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J ].安

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86—8891.

[6] 黄友钦,刘仕琳,王贵学,等.伏旱期土壤水分对再生稻的影响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7(6):481—485.

[7]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J ].北方

水稻,2007,(2):1—9.

[8] 谢立群,郑淑红.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J ].农业与技术,

2007,27(1):128—129.

[9] 陈玉民,郭国双.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研究[M ].北

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10—18.

[10] 赵式英,胡慧英.水稻主作物生育期与再生稻的研究[J ].江西

农业科技,1987,(5):8—10.

[11] 廖必长,陈叶平,季日鹤.覆膜栽培对中稻-再生稻生育期及

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1,(5):25—26.

[12] 方 文,罗文质,张景国,等.四川再生稻的生态条件及区域适

应性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4,7(3):15—22.

[13] 湖南省作物学会水稻学组.湖北再生稻高产栽培考察报告

[J ].作物研究,1986,(增刊):4—6.

[14] 彭春瑞,涂田华,邱才飞,等.“超级稻—再生稻”模式在江西的

应用效益及关键技术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2006,21(6):56—58.

[15] 刘代银,朱旭霞.四川冬水田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四川农业科技,2007,(12):5—6.

Improving rainfall use efficiency of ratoon rice in

seasonal drought areas of South China

LIU Zheng -hui ,BI Jun -guo ,JI ANG De -quan ,LI N Zhao -miao ,LI Xia ,DI NG Yan -feng *

(College of A grono my ,Nanjing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and Open Lab of Physiology and Ecology of Southern Cro ps of the Chinese Ministry o f A griculture ,Nanj ing 210095,China )

A 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trategies for high rainfall use efficiency of ratoon rice in seasonal drought areas of southern China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ET C )wa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the Penman -Monteith equation us -ing meteorological and crop data from 69counties of five provinces (Sichuan ,Hubei ,Jiangxi ,Chongqing and Guangxi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its congruence between rainfall and ET C ,strategies for rainfall mana gement of different areas are outlined as follows :(1)In most counties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 ,amount of rainfall match to that of ET C during rice gr owing season .Drying paddy field in sunshine at early stage and alternate dr ying and

wetting at middle and late sta ge ar e suggested as the rainfall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these areas ;(2)Most counties ,except three in Hubei ,are not suitable for ratoon rice pr oduction ;And (3)Guangxi and Jiangxi are similar in rainfall temporal distribution ,with the majority of rainfall occurring in the early rice growing season .Therefore ,drying paddy field in sunshine at early stage is str ongly recommended ,while alternate drying and wetting at middle and late stage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se areas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of high rainfall use efficiency for reducing methane emission in ratoon rice field is highlighted according to our experiences of field experiments .

Keywords :ratoon rice ;seasonal drought area ;rainfall use efficiency

30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第29卷

各地冻土深度参考

各地冻土xx 【冻土带范围】: 我国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北纬30度以北的广大地区,此线以南几乎不见冻土。西部川陕地区由于山脉地形屏障,北纬33度以南未出现过冻土现象。 【主要测站最大冻土xx】 杭州5厘米;上海至武汉一线8-10厘米;合肥11厘米;济南—西安45厘米;北京85厘米;兰州—银川103厘米;呼和浩特、沈阳120厘米以上;哈尔滨200厘米;长春150厘米;丹东、大连90厘米。 【冻土xx的影响】 冻土气象观测资料对建筑、工程施工、交通运输和农田水利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埋设输油管道和自来水管等地下管道时,需在冬季采取加热或绝热措施,或者深埋至最大冻土层以下,以免有冻裂的危险,但过深则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房屋地基也要在最大冻土深度以下,以保证坚固安全;春季冻土融化使道路返浆,不便行走和运输、并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冻土最深的地方是在大兴安岭北部、新疆和青藏高原,例如,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和新疆的乌恰都在300厘米以上,位于新疆天山腹地的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气象站,曾记录到439厘米的深度,是我国冻土记录中的冠军。 在高山或高原上的冻土,有些年份常延至盛夏才能融化,还有至9月份未化完的,新的一年的冻土过程又开始了,实际上这些地区已逐渐向永久冻土层过渡。大约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度,便会有永冻土存在,青藏公路昆仑山北坡、西藏北部安多地区永久冻土层厚达80—100米; 山西省海拔2896米的五台山气象站1976年修建上山公路,在顶段一米深也有经夏不化的永冻土存在。 我国xx面积约有

214.8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

降水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浦东新区张江南区配套生活基地C1-04 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 工程地址:浦东新区东至绿晓路、南至陆家漕、西至跃进河、北至科农路 建设单位:上海申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筑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百通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浦东北蔡市政建筑有限公司 根据上海地矿勘察有限公司关于江南区配套生活基地C1-04 地块征收安置房项目基坑设计图纸: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45m,场地地坪标高-1.45m,基坑面积为14110m2,总延长米为550m;1#~3#、6#楼普遍区域开挖深度为2.35m, 4#、5#楼普遍开挖区域开挖深为5.4m;7#、8#商业楼普遍开挖区域为0.55m;地下车库普遍区域开挖深度为5.10m;集水井深度为0.55m~3.05m; 本工程基坑西侧采用二轴水泥搅拌桩重力坝体形式,北侧采用一级放坡加二轴搅拌桩重力坝体的围护形式,东侧和南侧采用二级放坡结合止水帷幕的围护形式;基坑内集水井落深区域均采用搅拌桩坝体围护,坑内坑底采用压密注浆封底。 基坑降水: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4、《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6、本工程的地质资料、施工图纸和设计交底等。

三、地质情况和总体部署 3.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概括情况 3.1.1、地质概况概括 拟建小区场地位属平原地貌类型,总体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在4m左右。根据勘察成果,拟建场地浅部土层从上到下概述如下: 1、地质状况 (1)、①1层杂填土、广泛分布,揭露层厚0.6m~3.1m,平均厚度1.5m,主要为粘性土夹植物根茎、碎石、碎砖等杂物,局部层厚较大,整体土性松散不均。 (2)、①2-1层浜填土,暗浜区域内分布;揭露层顶标高在3.22m~0.98m,层厚0.5m~3.5m,主要为黑色淤泥质土,含有机质与腐殖质,夹碎砖石子等杂物,土质不均,土质很差。 (3)、②层粉质粘土,明塘与暗浜区域内缺失或层厚较薄,揭露层顶标高在3.62m~0.96m,层厚0.3m~2.6m,平均厚度1.5m左右,可塑~软塑,中等压缩。 (4)、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揭露层顶标高在2.12m~-1.4m,层厚4.2m~6.7m,平均厚度5.7m左右,夹薄层及团状粉性土,局部富集,土性软均匀,流速,高等压缩,土质软弱。 (5)、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揭露层顶标高在-4.0m~-5.43m,层厚8.0m~9.1m,平均厚度8.7m左右,夹薄层粉性土,土性软均匀,流速,高等压缩,土质软弱。 (6)、⑤3-1层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揭露层顶标高在-19.84m~-21.21m,层厚11.3m~13.7m,分布较稳定,土质一般。 (7)、⑤3-2层砂质粉土,揭露层顶标高在-31.34m~-34.41m,层厚1.4m~3.97m,分布较稳定,土质良好。 (8)、⑤3-3层粉质粘土,揭露层顶标高在-34.72m~-36.41m,层厚6.3m~14.4m,局部层顶有起伏,土质较好。 (9)、⑦a层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揭露层顶标高在-44.6m~-49.38m,层厚2.5m~5.7m,局部缺失,层厚有一定变化,土质良好。 2、水文特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季节性 【考情分析】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主要侧重春、夏、秋、冬四季节发生的地理事象,试题一般提供可以判断季节信息,然后得出结论,再提供若干地理现象,需要确定与题干地理现象发生的季节相同的。考生需要注重在平时归纳同一季节的地理现象,把握基本规律。 这部分试题,相对比较分散,存在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但需要进一步转化题干的季节信息。考查内容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兼顾人文地理中的农业、游游等知识。 【重难点剖析】 不同空间区域的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半球季节变化差异也明显,通过对各地理环境季节差异认识,有利于培养好的空间观念,养成比较维习惯,强化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种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1、天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3、水文现象的季节变化 好于其他季节;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 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9、旅游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春季,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外出踏青的好时机;夏季,气温升高,海边、高山是人们避暑观光的好地方。一般地说,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高山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鸟岛观鸟 5月是最佳时机;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冰雕、雪景、雾凇宜冬季观赏。 【练习】请判断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出现在北半球的哪个季节 1、东北地区的河流在一年中首次进入汛期()3、尼罗河洪水开始消退() 6、南极考察一片繁忙() 7、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 8、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13、长芦盐场晒盐的佳期()15、青尼罗河河水量在一年中达最大值() 16、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19、硅谷地区天气干燥()23、北印度洋的洋流按顺时针方向流动()24、南极中山站白昼长于南极长城站()25、我国的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30、甜菜活跃生长期()31、舟山渔场出现墨鱼汛()32、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34、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放牧()36、一场雨后带来一场凉()37、开普敦多雨( 38、洛杉矶多雨()39、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布宜诺斯艾利斯高() 41、非洲北部草原正值雨季()42、从日本到波斯湾的航船在北印度洋顺风顺水() 43、北极圈附近的国家出现“白夜”现象()44、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51、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是极地大陆气团()53、好望角一带炎热于燥() 59、悉尼白昼比香港长() 【参考答案】1.春季 3. 秋季6. 冬季7. 夏季 8. 夏季13.春季15. 夏季16. 夏季19. 夏季20. 冬季23. 夏季24. 冬季25.夏季30.秋季31. 夏季 32. 夏季34. 夏季36、秋季37、夏季38、冬季39、夏季41、夏季42、冬季43、夏季44、春季51、冬季53、冬季59、冬季【季节判读方法】 1.了解图象载体,提升获取和解读季节信息能力 季节判读的图象载体主要有坐标图、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等。要学会读图,养成析图习惯,经常提取图上的季节信息。例如,提取光照示意图上的季节信息,可以归纳为“切点法”、“交角法”和“直观法”。 “切点法”是指晨昏线切于极圈为冬夏二至,切于极点为春秋二分,切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 “交角法”是指晨昏线与经线间的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交角变化会带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进而带来其他相关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直观法”是指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要学会五看:一看太阳升落方向,二看正午太阳位置,三看正午太阳高度角,四看昼夜长短,五看直射点纬度。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

精品文档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降水的定义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掌握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能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掌握降水的概念并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读图说出福州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描述一个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的方法。同时,能够对比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设置不同的活动归纳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地理绘图技能。通过福州的降水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制与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难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进行微课自学,带好尺子、铅笔和橡皮擦;课前编写和分发导学案;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播放“三月里的小雨”歌曲,营造学习降水的氛围。 过渡语:三月小雨半含羞,天上人间细细流,欢迎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通过微课自学,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遍。 多媒体播放:微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老师:通过微课,大家学会了多少知识呢?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 自学能力测一测:(判断题) 1.降水就是指降雨。 2.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4.福州冬季降水少。 5.降水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下沉。 6.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叫做降水的季节变化。 7.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预设学生:回答较为顺利。 老师:绘制降水降水量柱状图是我们要掌握的一项地理技能,首先我们用直尺绘制出横轴代表月份,纵轴代表降水量,以福州2月份降水量76毫米为例,它是

北方寒区季节性冻土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北方寒区季节性冻土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18T16:19:37.4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方贞 [导读] 摘要:季节性是影响施工安全、进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来降低其影响。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季节性是影响施工安全、进度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来降低其影响。冬季施工是保证工期的必要选择,我国北方寒区冬季施工亦在逐渐增多,所以探讨北方寒区冬季施工的特点、安全处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北方寒区;冬季施工;隧道;安全措施 一、寒区冬季施工特点及主要问题 寒区冬季施工特点:(1)冬季施工受施工条件和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各种安全事故的多发期。(2)隐蔽性、滞后性。冬季发生质量事故往往不易察觉,到春天解冻时,一系列质量问题才暴漏出来,因而会对质量事故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也会埋下安全隐患。(3)冬季施工的计划和准备时工作时间必须充分。如果准备时间不足,仓促施工,技术要求复杂,往往会诱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寒区冬季施工主要问题:(1)季节性冻土影响边坡稳定。(2)季节性冻土影响隧道围岩稳定。 二.季节性冻土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2.1水分迁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对于土质边坡,冻结土表面随着温度升高逐渐融化,使土体含水量升高,抗剪强度降低,下层土体为一个近似不透水的冻结层,因此上层融化的水不能流入下层土体,只能沿交界面运动,形成流体状态的土,严重时会造成融冻泥石流和热融塌方等地质灾害。季节性冻土区土坡由于土的蠕变特性,安全度随时间降低,同时边坡安全系数随边坡土体的温度升高也不断降低,土体的流变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2.2冻融循环对边坡的影响 (1)冻融循环对岩质边坡的影响 在冻融交替作用下,季节性冻土区边坡稳定性将会受到影响。岩石边坡长时间冻融作用下主要表现为表层崩塌的破坏模式。岩石边坡发生破坏主要是由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前者表现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后者表现为降水、热融变形以及冻融影响等。根据岩石冻融破坏原理,研究表明片落模式和裂纹模式是岩石发生冻融破坏的基本模式。另外,含水率的大小对岩石冻融损伤有重要影响,水分迁移引起的冰分凝增加对岩石冷生风化有很大程度作用。大量研究试验结果证明,岩石经过反复冻融后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试样中旧有的裂隙明显加宽并诱生新的裂隙。 严寒的冬季常很少发生岩石崩塌现象,主要是因为低温条件下岩石强度和常温状态下相比要强,而且地下水和地表积水的渗流活动在低温情况下都受到约束。进入融化期间,岩石崩塌由于积雪及冻结岩石的融化常易发生。该阶段岩石边坡主要是表层发生破坏。这种作用在含水率高、存在大量软弱结构面的岩体中表现尤为显著。当岩石边坡表层发生冻结使地下水位上升时,裂隙表面水压力作用增强,从而引发边坡滑坡易造成较大规模的破坏。与空气接触的岩石边坡,当边坡表层在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时变成冻结面。随着温度持续降低及作用时间延长,冻结面具有向内部延伸的趋势,由于水分的聚流作用向冻结面发生移动,边坡内部水分在裂隙面或空隙间向冻结面发生移动,使冻结面含水饱和度大大增加。当饱和度达到一定范围时,液固变换的膨胀力大于岩石抗拉强度,产生的岩石裂缝使岩石承载强度下降。综上所述,边坡的稳定性在冻融循环长时间作用下将引起滑塌,同时由于地质和地下水等的相互影响将引发更大范围的边坡破坏。 (2)冻融循环对土质边坡的影响 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将发生四个方面的以下变化: ①渗透性,在岩土工程、土壤学和水力学等学科领域关于冻融对岩土渗透性作用的研究很多。此外冻融使土的结构性发生改变,从而使其在垂直方向渗透能力变大。②密实度,冻融会增大其孔隙比而使其密实度降低。③含水率,在冻融期间水分向相变交界面周围移动,冻结土在夏季的融化与多年冻土上限周围地下冰的生成密切相关。④力学性质,在较少冻融循环下,其变形模量会有大范围的减小,伴随细粒增多减少程度越大。因此,冻融循环造成变形模量降低。常认为冻结发生过程中土体密度以及土体结构性的变化造成土体强度的增大降小。冻融过程中含水量与强度呈负相关。在夏季,集中降水坡体含水量增大;常年冻融循环作用下,水分迁移使边坡上层土体含水量增多。而土体的渗透性在冻融发生过程中变大,使得大量水分迁移到边坡,上层土体处于饱或过饱和状态,尤其新幵挖的人工边坡表现明显。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多年冻土土质边坡稳定性降低。 2.3季节性冻土地区边坡失稳的类型 边坡失稳按照其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蠕变型滑坡 冻土区的特殊性是冰以及冰一土胶结结构形成了冻土蠕变变形的特征。在低应力情况下,边坡岩土体即具有蠕变行为,不论边坡的陡缓均可能具有蠕变变形。高富冰区的冻土是非衰减蠕变,周期性蠕变作用导致边坡失稳。另外,由于孔隙间水气冻化凝结形成的粒状冰,融解水渗流过程中结冻成冰透镜体,因此在多年冻土区边坡工程中,含有较为发育的土夹冰层、饱和冰和富冰冻土层,甚至部分地区在粗碎岩体积聚内部填充有地下冰。含冰量越多,边坡就具有较强蠕变性。边坡产生变形主要包含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冻结时边坡土体沿坡面垂直方向隆起,融沉时沿法线方向降落而顺下坡发生移动;第二阶段是处于融化期的季节融化层在自重影响下沿顺坡方向的流变以及蠕变发育过程。 (2)冻结滞水型滑坡 在适合环境下,边坡表层土体发生冻结时,促使边坡内部地下水不断富集和伸展,边坡的冻结滞水效应使岩体抵抗强度减小、静水压力及动水压力升高等,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变形破坏的加速促发滑坡产生。冻结作用作为外动力因素加速冻区边坡整体变形并引发滑坡发生。其作用特殊性主要是坡体冻结使地下水的渗流状况改变,坡体地下水逐步富积,坡体含水量增大、软化区域扩展、减小强度以及动静水压力增大,使边坡整体稳定性减小。“季节性冻结滞水促滑效应”产生的必备因素就是地下水脉状分布状态和泉眼的排泄方式。季节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描述气候的特征。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找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并学会描述它们特征。 4.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体验高考 1、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2、左图为北非简略,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其差异的原因。3、读下图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 原因。

三、知识归纳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温:冷热程度,时间变化(年较差和日较差)。 降水:总量,变化,季节分配。 其他:光照,风等。 2具体分析思路: 气温: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

(二)气候成因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决定太阳辐射,引起气温差异 2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大陆东岸为季风环流,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控制。 3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包括海陆、地形、洋流、地面覆盖物 (1)海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气温和降水(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2)地形:a 、海拔——水热以及组合状况的差异——高山气候(垂直差异);b 、坡向:迎风与背风,阳坡与阴坡 (3)洋流 (4)地面覆盖物:裸地与植被覆盖地 4、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或通过改变下垫面(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四、能力提升 4、读下图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5、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列问题。 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图8 °

一次指数平滑法(精.选)

一次指数平滑法 一次指数平滑法是指以最后的一个第一次指数平滑。如果为了使指数平滑值敏感地反映最新观察值的变化,应取较大阿尔法值,如果所求指数平滑值是用来代表该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值,则应取较小阿尔法值。同时,对于市场预测来说,还应根据中长期趋势变动和季节性变动情况的不同而取不同的阿尔法值,一般来说,应按以下情况处理:1.如果观察值的长期趋势变动接近稳定的常数,应取居中阿尔法值(一般取0.6—0.4)使观察值在指数平滑中具有大小接近的权数;2.如果观察值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动时,则宜取较大的阿尔法值(一般取0.6一0.9),使近期观察在指数平滑值中具有较大作用,从而使近期观察值能迅速反映在未来的预测值中;3.如果观察值的长期趋势变动较缓慢,则宜取较小的e值(一般取0.1—0.4),使远期观察值的特征也能反映在指数平滑值中。在确定预测值时,还应加以修正,在指数平滑值S,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趋势值b,因而,原来指数平滑公式也应加一个b。

8.1.2 指数平滑法 移动平均法的预测值实质上是以前观测值的加权和,且对不同时期的数据给予相同的加权。这往往不符合实际情况。指数平滑法则对移动平均法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其应用较为广泛。 1.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理论 根据平滑次数不同,指数平滑法分为: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和三次指数平滑法等。但它们的基本思想都是:预测值是以前观测值的加权和,且对不同的数据给予不同的权,新数据给较大的权,旧数据给较小的权。 ①一次指数平滑法 设时间序列为,则一次指数平滑公式为: 式中为第t周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为加权系数,0<<1。 为了弄清指数平滑的实质,将上述公式依次展开,可得: 由于0<<1,当→∞时,→0,于是上述公式变为: 由此可见实际上是的加权平均。加权系数分别为,,…,是按几何级数衰减的,愈近的数据,权数愈大,愈远的数据,权数 愈小,且权数之和等于1,即。因为加权系数符合指数规律,且又具有平滑数据的功能,所以称为指数平滑。 用上述平滑值进行预测,就是一次指数平滑法。其预测模型为: 即以第t周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作为第t+1期的预测值。 ②二次指数平滑法 当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动时,使用第t周期一次指数平滑就能直接预测第t+1期之值。但当时间序列的变动出现直线趋势时,用一次指数平滑法来预测仍存在着明显的滞后偏差。因此,也需要进行修正。修正的方法也是在一次指数平滑的基础上再作二次指数平滑,利用滞后偏差的规律找出曲线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然后建立直线趋势预测模型。故称为二次指数平滑法。

季节性冻土地区道路冻深的研究

季节性冻土地区道路冻深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14T16:04:09.7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作者:高春元[导读] 摘要:冻深的确定是季节冻土区路基防冻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察格高速公路典型路段道路冻深的现场观测资料,对确定道路冻深的各种现场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并且对影响道路冻深大小的气温、地下水位、土质和含水量、线路走向和路基断面形状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青海一达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冻深的确定是季节冻土区路基防冻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察格高速公路典型路段道路冻深的现场观测资料,对确定道路冻深的各种现场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并且对影响道路冻深大小的气温、地下水位、土质和含水量、线路走向和路基断面形状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季节性冻土;道路;冻深 季节性冻土是指冬季冻结而春夏融化的土层,受季节气候影响明显。我国季节性冻土面积约为51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53.5%。季节性冻土的冻胀和融沉作用对工程影响非常大,冻结时地层承载力大,解冻时融陷强度低。因此在季节性冻土地区进行公路、铁路建设时需严格考虑季节性冻土对工程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冻土路基的稳定性。土体的冻胀将造成公路、铁路线路不平整,甚至影响行车安全,所以设计冻深的合理确定是保证冻土路基稳定的前提。土的冻结深度是冻结能力的体现,也是决定各种冻土地区工程防冻胀处理措施的主要指标。 1 设计冻深常用计算方法 1. 1 改进的斯蒂芬公式法 斯蒂芬公式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冻深计算公式,是基于冻深与气温之间相互关系得到的。最初始的斯蒂芬公式考虑因素过于简单,使得冻深计算精度误差较大,后经多年实践研究,对公式中热量进行修正,提出了改进的斯蒂芬公式: 2.1 气温 在建立气温与冻深的经验关系时,为了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气温对冻深的影响,通常引入空气冻结指数Tkd的概念,用空气冻结指数代替气温变量,建立空气冻结指数与冻深的关系空气冻结指数是指某地在冻结期间的日平均气温tkd累积值的绝对值,冻结期为从本年度入冬时月平均气温在零下那一个月开始到来年初春月平均气温在零上那一月终止的一段时间,日平均气温为每天2点、8点、14点和20点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冻结指数Tkd可用下式表示: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_马建华

第41卷第24期 2010年12月    人 民 长 江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V o l .41,N o .24 D e c .,2010 文章编号:1001-4179(2010)24-0007-06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 马建华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根据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干旱灾害等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几年特大干旱暴露出的问题,全面分析了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启示,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水利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提高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关 键 词:特大干旱灾害;成因分析;对策措施;水利工程;西南地区中图法分类号:P 426.61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0-08-30 作者简介:马建华,男,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管理工作。 1 区域概况1.1 自然地理 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和重庆市(以下简称西南5省(区、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介于东经91°21′~112°04′、北纬20°54′~34°19′之间,总面积136.4万k m 2 ,占全国总面积的14.2%。区域内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主要属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高程以1000~2000m 为主;广西盆地主要属于第三级阶梯,高程在1000m 以下。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谷、坝(盆地)镶嵌其中,其中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2%,谷地、盆地仅占总面积的8%左右。区域内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其中贵州、广西岩溶面积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3%和41%。 区域内河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0k m 2 以上的主要河流有38条,主要分属长江、珠江和西南诸河,广西南部有部分小河流直接流入北部湾。区域内河流具有河谷深切、比降大、水量丰富、含沙量低和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的特点。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丰富,季节性变化大,当地水资源总量8347亿m 3,占全国的29.4%。区域内水能资源富集,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3.1亿k W ,占全国的44%,可用于经济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亿k W ,年发电量约9.19万亿 k W·h ,分别占全国的61%和68%。该地区是我国重 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地和水电基地。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140多种矿产中大部分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品位好、利用价值高等特征。西南5省(区、市)有我国“第二林区”和“绿色宝库”之称,现有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27.6%,是我国重要的林产基地。该地区还是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宝库,物种繁多、区系复杂,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之美誉,区域内脊椎动物和种子植物分别占全国的7/10和2/3,许多为特有或具世界保护意义的动植物。 1.2 社会经济 西南5省(区、市)辖地级行政区61个、县级行政区549个。2008年区域内总人口2512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平均人口密度183人/k m 2 ,城镇化率33.5%;地区生产总值33499亿元,占全国的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32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耕地面积约1850万h m 2 ,其中农田有效 灌溉面积651.5万h m 2 ,分别占全国的15.2%和11.2%;粮食产量8673万t ,占全国的16.4%。 2 干旱基本情况2.1 干旱季节性分布 干旱季节性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因降水量、

降水计算书

降水设计计算书 1、水文地质参数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及勘察单位所提供的具体参数和我方掌握的抽水试验资料,临近场区地质勘察报告,并考虑几年来本场区地下水变化及地下水水位的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合理选取计算参数。 2、计算过程 2.1、基坑等效半径r0 r0=0.29(a+b) 式中: r0—矩形基坑圆形概化后的等效半径(m) a、b—分别为基坑的长、宽 (m),取a=76m;b=53.0m 计算得:r0= 37.41m 2.2、降水井深度H H≥H1+h+iL+l+l1+l2 式中: H —井点管井的埋置深度(m)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槽底面距离 (m),取H1=7.35m(集水坑加深1.0m考虑) h—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m), h要求值为0.50m。 L—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短边距离(m),取L=20m i—降水曲线坡度,因为基坑内潜水将被疏干,所以取i≈0.1 l—滤管有效长度(m),取l=1.00m l1—沉砂管长度(m),取l1=1.00m l2—井拖高度(m),取l2=0.3m 计算得,H =7.35+0.5+2.5+1.0+1.0+0.3=12.65m 取H=13.0m(考虑沉淀)并且施工时,降水井四周全包裹双层100目尼龙网过滤砂子,并填满滤料。 2.3、降水影响半径R R=2S√kH 式中:

R—降水影响半径(m) S—水位降低值(m), S=7.35m 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取k=0.03m/d H—含水层厚度(m),取H=13m。 计算得:R=9.18m 2.4、基坑涌水总量Q Q=1.2*1.366k(2H-S)S/lg(1+R/r0) 计算得:Q=70.95m3/d 其中1.2—经验系数 2.5、降水井井点数量n n=1.1Q/q 式中: Q—基坑总涌水量(m3/d) q—设计单井出水量(m3/d) 单井出水量q=j·120πdl? 3√ k 式中: j—经验系数,取j=0.13 d—滤管直径(m),取d=0.40m l—滤管长度(m),取l=1.00m 计算得:q=5m3/d 计算得:n=15眼,根据实际情况布设15眼,井间距16.0m,井深13m。

季节性冰冻地区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养护措施研究

季节性冰冻地区农村公路水泥路面养护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吉林省农村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农村村村通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辽源地区的村村通公路进行了病害破损的调查,形成破损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提出村村通公路的处理方法和预养护方案,为有效改善和提高村村通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质量提出建议,通过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Abstract: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use process of rural highway in Jilin Province,and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rural village to village road. The disease damaged of village to village road in Liaoyuan Area is investigated to get the curve relation of damaged-time and the processing methods and maintenance plans of village to village road a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the suggestions for effectively perfecting and improving the using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village to village road.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it has good effect.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施工;预养护;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

广东省降水分析

广东省降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广东省的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高温多雨台风多,干湿明显变化大。各地年年均气温在18℃~24℃之间。按气候分季标准,广东大部分地区只有春夏秋三季,夏季长达七个月,仅在英德、新丰、龙川以北的粤北地区才有短暂的冬季,韶关以北的粤北北部,冬季也只有一个半月。广东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广东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平均每年约有10次台风影响。台风会给广东带来灾害,但也带来雨水,广东降雨多与台风多有一定关系。广东其它灾害性天气主要还有低温阴雨、干旱、暴雨、寒露风和寒潮等。 其中,关于广东降水的情况。 广东是全国降水最丰沛的地区之一,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350~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雨日114至187天。全省有三个多降水中心和四个少降水区域。全省年降水量三个在2000mm以上的最大值中心,一个位于恩平、阳春、阳江、上川岛、斗门一带,恩平的年雨量高达2548.3mm,为全省之冠,阳春、阳江、叮岛和斗门的年雨量分别为2385.0mm、2252.7mm、2129.4mm和2271.8mm;第二个中心位于海陆丰、普宁和揭西一带,海丰的年降水量达2381.9mm,陆丰为2006.1mm,普宁和揭西分别为2115.2mm 和2147.0mm;第三个位于佛冈、清远和龙门附近,佛冈的年雨量达2210.4mm,清远为2200.0mm,龙门为2188.0mm。四个少降水区域是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南澳和雷州半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在1500毫米以下。 广东年平均雨日的地理分布,大致由西北往东南逐渐减少。广东年降水日数呈带状分布的最多的是连山(184.9天)、阳山(175.2天)、连县(168.6天)、广宁(164.2天)、佛岗(167.2天)、连平(163.2天)一带,由此向北和往南基本上是减小的。另在仁化和恩平各有一个较多雨日的独立中心,仁化的年降水日数为170.1天,恩平为168.9天。粤东沿海一带和深圳、粤西的电白以及雷州半岛(除海康)的年雨日都少于140天。全省年雨日最少的徐闻和南澳,分别为120天和112.4天。 广东的平均降水强度,一般也是以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各月平均降水强度的最大值,除雷州半岛以外,大多出现在5、6月,7、8月次之,12月和1月最小。雷州半岛各站和电白最大值出现在8、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 广东的多雨期是4~9月,这时广东进入高温季节,也是一年中降水集中的时期,被称为广东的“雨季”,这6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这期间内有两个峰值:主峰为5~6月;次峰出现在8~9月。前者是锋面降水,后者主要为热带气旋降水。7月份锋面降水基本绝迹,热带气旋方兴未艾,各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降水较少。冬春两季降雨较少常出现季节性干旱。 另外,关于广东降水情况的成因。 广东的山的迎风面降水量多,背风区雨量少。广东主要山地有粤北山地、粤东山地和粤西山地,地势是从北向南倾斜。山脉多为东北至西南的华夏式走向,并与海岸线平行。山脉走向与夏季偏南暖湿气流成直角式斜交,气流遇山受阻而上升,由于气流抬升云层加厚,结果向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还有不少向南开口的喇叭口地形,南来的水汽进入这种地形后容易产生辐合抬升,使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北江谷地、粤东、粤西山脉迎风坡三大暴雨中心。 广东的雨日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终年受季风控

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季节性干旱地区保水系统探讨

论文标题: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季节性干旱地区 保水系统探讨 —昆明呈贡地区土壤保水措施探讨 2011年07月

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季节性干旱地区 保水系统探讨 —昆明呈贡地区土壤保水措施探讨 摘要 在我国有很多地方常年处于干旱,比如西北地区、黄淮流域、东北地区西部、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南部,而近年气候反常又出现许多季节性干旱地区;即使不是常年干旱,也是连续几个月不下一滴雨,加上土壤的不透水性,就更造成一段时期内,一二个月甚至几个月连续的干旱,为了可以缓解地面干旱对植被的影响,就需要我们深入考虑怎么可以解决季节性干旱气候保水的问题。在这样一个降水量分明的地区,增加对区域内部保水,从而延长土地内部水分含有量,对植物良好的生长和水土保持都起到一定的持续性作用,也更好的降低植被养护运营成本,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从工程和生物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季节性干旱地区保水问题。 根据我国云南昆明呈贡地区典型的山地高原季风气候的地理环境为例,进行探讨和研究。 这对我国改善亚热带季风地区季节性干旱有着十分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高原、山地、季节性干旱、保水系统、土壤

1.季节性干旱地区气候情况和土壤情况简述: 在我国有很多地方常年处于干旱,比如西北地区、黄淮流域、东北地区西部、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南部,而近年气候反常又出现许多季节性干旱地区;即使不是常年干旱,也是连续几个月不下一滴雨,加上土壤的不透水性,就更造成一段时期内,一二个月甚至几个月连续的干旱,为了可以缓解地面干旱对植被的影响,就需要我们深入考虑怎么可以解决季节性干旱气候保水的问题。 1.1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 1.1.1春季 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气流来自热带大陆,多晴朗天气,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下。但昼夜温差大,有“上午如春、午后似夏、晚间如秋、深夜如冬”的“一日四季”的特点。春季降水量少,空气湿度小,蒸发量大,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威胁,不利于小春作物成长和大春播种。 1.1.2夏季 夏无酷暑,雨量集中,气流来自热带海洋,多雨云天气,水分充足,土壤湿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辐射热量用于水分蒸发的多。因此,盛夏季节全市除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平均有2个月左右气温能达到22℃的夏季标准外,其他大多数地区均属21℃以下的春季气候,无酷暑期。夏季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 1.1.3秋季 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秋旱较少见。一般在10月上、中旬终止雨季,初霜期于11月上旬开始。 1.1.4冬季 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时左右,雨天4日左右,全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3%~5%。除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外,大多数地区有两个多月的冬天(5天平均气温小于10℃),有时出现阴冷天气,霜冻或降雪,严重时能导致小春作物灾害。 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特点就是年温差不大,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秋季温凉,天高气爽,日照充足;降水形式以降雨为主,雨量集中,霜雪量很小,受东南及西南两股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形成夏秋湿热雨多、冬春干旱少雨的特点。我国今年春季的云南干旱就是这种气候加上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造成这次极端干旱的重要原因。以云南昆明呈贡地区为例子,据云南呈贡气象站的资料,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2.0mm,年最大值为8月份161.0mm,最小值为1月份11.0mm。区内气温具有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4.6℃,最大值为每年6—7月,平均气温19.6℃,最小值为每年12月,平均气温7.9℃;极端最低气温-9℃(1975年12月15日),极端最高气温30.4℃(1983年5月24日),年日照数2200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86mm,年最大为4月份276mm,最小为11月份111mm。 这些资料充分证明了在这样一些年降雨量不平均的地区内,季节性干旱给植被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水是植被生长的根源,没有水植物根系就接受不到养分,加上这样的地区蒸发量又很大,因此地区内植被长势良好存在一定的难度。 1.2地区土壤 在西南高海拔地区是最典型季节性干旱区域,这里的土壤基本为红壤土,红壤土体深厚,剖面层次发育完整。 PH一般在5.0~6.2之间。红壤成土是富铝化和生物富集两个过程长期

对季节性冻土的认识

季节性冻土对工程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摘要 季节性冻土【seasonal frozen soil】指的是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土层。自地表面至冻结层底面的厚度称冻结深度。季节性冻土是受季节性的影响,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我国季节性冻土区面积大约51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53.5%,其南界西从云南章凤,向东经昆明、贵阳,绕四川盆地北缘,到长沙、安庆、杭州一带。季节冻结深度在黑龙江省南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省西北部可超过3米,往南随纬度降低而减少。季节性冻土的冻胀性、融沉性等特性对工程影响重大。所以在季节性冻土地区的工程建筑或项目应特别注意考虑季节性冻土对工程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本文对季节性冻土的影响因素、分类、各种工程的影响及防范措施作了简要概述。 关键字:季节性冻土冻胀因素冻胀危害融沉防治 影响土的冻胀性因素 影响土的冻胀性因素很多,如土的颗粒组成、土的矿物成分、含水量、土体密度、土中温度及梯度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土、水、温三大要素 1土中含水量对冻胀的影响 国内很多资料表明,土中冻前含水量对冻胀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全部水分,而是超出起始冻胀含水量的水分,其关系式用下式表达: η=α(W - W p ) 式中:η—冻胀率( %) W —冻土层内冻前平均含水量( %) W p—起始冻胀(相当塑限)含水量(%) α—系数。 关于系数α,目前各家取值不一。如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哈尔滨建筑

工程学院和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等是根据理论计算给值,即考虑粘土在封闭系统情况下最大可能产生的平均冻胀率η: η=1.09γd(W- W p)/2γW≈0.8(W-W p) 式中:γd—土的干容重(1500kg/m3) γW—水容重 另一些单位和学者则根据室内实验提出α值,如大庆油田设计院取α为0.67,建工部建筑研究院则取α为0.3 2地下水对冻胀的影响 地下水作用于冻胀的机理,归根结底就是冻土中水分迁移的问题。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冻胀影响可定性描述为:地下水位越浅,土的冻胀量也越大。土质条件相同时,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土体冻胀性近于反比关系。如果地下水位在临界深度以内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冻结过程中,冻胀量逐渐增大,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 季节性冻土对砖木结构起脊房屋的危害分析 寒冷及严寒地区,季节性冻土冻结时膨胀强度高(或承载力大),解冻时融陷强度低(或承载力小),对冬期和春融期施工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如考虑不周或不加重视,就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如建筑物墙体开裂。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在冬期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时,除了在砌筑砂浆或混凝土中掺防冻剂外,还应做到随挖基槽,随砌筑基础,随回填土方。按采暖设计的房屋基础顶面和两侧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措施 路基冻害的分类 根据铁路沿线季节性冻土地区所出现的铁路路基冻害现象,进行归类总结,主要形成了冻胀、融沉、翻浆冒泥等三种路基病害。 1冻胀 冻胀是指由于土的冻结作用而造成的体积膨胀现象,这是季节性冻土区常常遇见的铁路病害。冻胀可分为原位冻胀和分凝冻胀两类,原位冻胀是指冻结锋面前进过程和已冻土继续降温过程中,正冻土中的孔隙水或已冻土中的未冻水原位冻结,造成体积增9%;而当土体冻结以后,由于土颗粒表面能的作用,土中始终存在未冻结的薄膜水。在温度梯度的诱导下,薄膜水会从温度高处向温度低处迁移,正是由于水的抽吸作用使水分集聚在前进的冻结锋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