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关系敏感或者说情绪敏感的人该如何自在地与外部世界相处?

人际关系敏感或者说情绪敏感的人该如何自在地与外部世界相处?

人际关系敏感的人该如何自在地与外部世界相处?

症状举例:

1.请求一个信任的亲近的人帮忙,被拒绝,嘴上说没有关系,内心却瞬间非常地沮丧伤心,最后对方还是答应了,他说他只是开一个玩笑,但是依然无法及时从沮丧伤心的情绪走出来。

2.感觉别人不开心或者对自己不友善,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自己的原因,并且觉得一定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也会因此不开心,不开心的情绪可以持续一天甚至好几天。

3.期待得到别人的关注,但是一旦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就会恐慌,然后会逃避,选择呆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面。

4.如果身边谁比自己好,例如自己没有受到表扬而对方受到表扬,会因嫉妒而心情不好,并且情绪一般不表现出来,情况相反就会非常开心,明显可以被别人看出自己心情不错,觉得一天都会很顺利。

5.看到别人发的朋友圈和微博,评论了没有得到回复,会认为对方是对自己不满,基本不敢主动问为什么不回复,因此抑郁很久。

总的来说就是自卑、自我压抑、不善表达、容易嫉妒、情绪容易受影响且波动大、对他人戒备心很强等。

这些情绪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包括晚上经常做噩梦,经常因为不开

心而除了上网睡觉吃饭什么都不想做。我也试过去改变自己,变得外向的结果是几天后觉得自己很累,更加不想与人交往。我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自在一些,情绪稳定一些?

解读:

自尊受挫是生活中随时都会发生的情况,比如题主说的评论没有回复,被人拒绝等。自我认同不稳定的人,在自尊受挫的情景下会唤起自我怀疑,嫉妒,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

对于自我认同不稳定的人来说,关键是要做回自己。我们经常说的“成为你自己”,说的就是这一点,这是一种自我认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能放下对理想自我的执着,能确认现实自我的价值。他们不再渴望拥有这样那样的优点,而是会欣赏和认同现实的自己。这些人不再对他人有过度的模仿和认同,他们真正的感觉到:并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很多机会你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这似乎使他变得普通了,但这却会让他活得轻松了,这便是放下执着所能带来的释放。太多的人执着于理想自我而不喜欢现实的自己,这是导致情绪抑郁的重要原因.

一个幼时的种种情感或要求能被抚养者尊重的回应的人,有助于形成自我认同的状态。相反,一个幼时的需求或情感总是被质疑或否

定的人,比如经常被责备为不听话或不懂事的人,往往容易自我认同不稳定。这些人特别想实现理想自我,因为他们潜意识地认为只有实现了理想自我才能被人赞赏。他们在做选择时往往左右摇摆,患得患失,执着于成为最好使他们过于谨小慎微了。

成长的过程便是放下原始全能感的过程,执着于理想自我意味着放不下全能感。原始全能感(比如,我应该比别人强,我不应该紧张,我应该……)让一个人频频体验到自尊受挫,因为现实自我难以达成这种过高的要求。当一个人真正把自己当成普通人了,意味着他可以走出抑郁了。那些所谓的很厉害的人,他们的心态只是想做一些劈材挑水的简单事情,恰恰是这种简单心态成就了他们。反而那些总想着做大做强,一步登天的人,往往做不成事。马云主张“忘掉Money,忘掉赚钱”,他现在却成为了中国首富。

我觉得所有的表现都是因为缺乏存在感安全感,其实就是缺乏无条件的爱。先天的原因,本身属于敏感细腻的人,后天环境,在生命的最初,可能是婴儿时期,没有得到抚养者积极的反馈和回应,潜意识的创伤可能在那时就形成了,觉得外界是不安全的,世界似乎是不接纳我们的。我们成年以后所遇见的事情很多都是根据童年时建立的潜意识模式去践行的,因此很多心理学家都重视0-3岁婴儿的成长,母亲在这段时间对孩子的悉心照顾可能会影响他未来的一生,这奠定

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对外界内心深处总是有抵触心理,别人不经意的话可能就会伤害到敏感脆弱的自尊,容易把事情往悲观想,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甚至极度自尊要强去证明自己,也容易被外在的舆论导向影响,活得并不轻松。不过很讽刺的是,很多人在这种强大的驱动力下,追求外在条件的各种卓越,以期获得内心的肯定,在一个个目标实现追逐的过程中,内心始终无法安宁。可能,我们所做的努力和挣扎都只是为了弥补童年没有满足的安全感而已,而曾经得到过充足的爱的人整体心态都比较平和,面对挫折不会一下就自我否定,更有平常心。

说到无条件的爱,又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中国很多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问题的延续,父母本身就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自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懂得真正去尊重孩子的自我,总是试图控制孩子独立意识的发展,你听话我才爱你,你不听话我就得惩罚你,原生家庭的问题可能又代入到下一代中,总是在轮回。父母也爱我们,但是这种爱的方式的确有待商榷。

综上所述,题主问题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类似情况的人很多,我们只是不那么幸运而已,在生命的最初画在我们身上的图案不那么美好,可能要用漫长的时间去矫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你的种种行为都是因为找不到自我存在感,外加你敏感,外界一点风吹草动你的内心

就翻江倒海,甚至容易封闭自己。我的方法没有普适性也借鉴不了,不过跟你说说也无妨,在大学的时候,我刚入校的时候面对周围陌生的环境,跟你现在状态差不多,后来碰到了一个我眼中认为无比高大上的男孩,幸运的是他竟然也无比喜欢我,从此,我的存在感极具膨胀,虚荣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实话)一直以来的安全感缺失好像在这种感情中得到了一些补偿。虽然我们没在一起最终擦肩而过,但是碰见他以后心理状态成熟了很多,感谢他的涵养。终归慢慢来吧,可以面对问题也是一种治疗

怎么办?仔细看了答案,好像分析了问题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实质性建议,发现关注这个问题的知友还不少,再搜索枯肠一下,希望尽自己绵薄之力。这种冲突的根源首先是自我重要感在作祟(内因),其次外在环境的反馈达不到自己的心理预期,结果就是纠结、抑郁、不满、自我否定。内因上面已经说了,它的前世今生就是因为你曾经受到过轻视,孩童时期的潜意识创伤,所以现在尤其强调自我重要感。外因更复杂了,有你这种心理机制的人,就有跟你相反机制的人存在,为了阐述清楚,允许我列个表:

1 外向(健全人格):开朗乐观主动行动效率高有亲和力

2 外向(不健全人格):做事粗线条骂骂咧咧急功近利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将负面情绪直接发泄到周围人身上不太会考虑他人感

3 内向(健全人格):深思熟虑气定神闲心态平和有同理心洞察力强

4 内向(不健全人格):心思细腻本性柔和不喜欢直接冲突喜欢和谐太在意周围细节自我反思和反省甚至自我否定行动力差做事

犹豫说话做事底气不足

周围环境和接触的人中,如果是我们的同类(健全和不健全),大体说来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困扰和排斥,这就相当于两个中国人碰见,很多东西不用明说,大家的文化背景都一样,说话做事都很像呀。三四类人就不说了,剩下一二类,第一类人,尽管和我们性情不一样,但是修炼的境界毕竟到了,他们的控制力和包容心很强,相处起来也会很舒服。剩下就是第二类了,你会觉得有些人怎么就那么讨厌呢,要是有人跑上门来请你帮忙,你即便不愿意也要婉转拒绝呀,可是他就能断然拒绝不给一点情面,你不高兴了,会想我怎么就这么差劲呢这么不讨人喜欢;你不高兴只是自己一个人待着安静的想事情,他不高兴可以腥风血雨把周围人骂个遍,有很多生活情境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对比中发现,同样是心理不和谐的人,敏感细腻的人喜欢将不满发泄到自己身上,倾向伤害自己,而粗线条的人更喜欢找别人的茬,将不满发泄到别人身上。你要觉得为什么会有这种人存在呢,当你问这

个问题的时候,你已经在排斥他们了,为什么?因为他和你不同的行为模式引起了你深深的不安,对你的存在感造成了威胁,你想躲着这类人,久而久之发现到处是些心理不和谐的人,于是你觉得还是自己待着吧,至少是安全的。有句话叫“人善被人欺”,其实细想,就是在描述第二类人对第四类人的冲突,第二类人自己心理不那么和谐,但是选择对象的时候,第一类和第三类他不敢动,同类更是惺惺相惜呀,就是第四类看起来最好“欺负”了。谁错了呢?都没错。你认为他很可恶,是因为你在用你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事实是你们一人发了面镜子,他发了放大镜,你发了缩小镜。在你眼里自己的优点敏感细腻,有同理心,但往往畏畏缩缩做事犹豫,在他看来就是玻璃心做事慢吞吞优柔寡断,你的那些小心思因为心理运转机制的不同他是真的没有那根神经呀,在不经意间好像就“伤害”到你了。所以你排斥他是天生的,反过来他对你不友好挤兑你也是必然的,因为你对他来说也是异类呀。好吧,都这样了,怎们调试自己,把不跟你一样的人都赶紧杀绝还是自己躲着清净呢?不能呀,这类人的心理机制在消极运用的时候是够讨厌的,但是另一面积极时他们确实行事果断,说一不二,在团队合作的时候你就能体会这种人的可爱了。在内心深处接纳他们,包容他们,不惧怕他们,你会发现是可以和谐共处的。相反,在这个

过程中,他们觉得你不是异类呀,也会将自己温柔的一面向你敞开。保留自己的温柔之心,同时积极乐观去扩大格局。

有些朋友觉得可以让自己变得优秀来确立自己的存在感,这条路在短期好像没有大问题,但是长期来看不可取。当你认为自己很聪明,你碰到一个更聪明的你就蔫了,同理,永远有比你聪明漂亮时尚家境好收入好的人存在,在某个环境你觉得自己优秀只是你没机会见到更厉害的人而已,可以保你一时优越但保不了一世优越。看过太多太多争强好胜,心理绷得紧紧的一定要自己成功,看似很积极的人,但是在取得成绩后他继续迷失然后再为自己树立更有野心的目标,但是整个过程内心从没平和过永远在过山车,他太想成功了,来肯定自己。也有人慢悠悠得享受幸福过着中等偏上的生活?到头来我真的不知道哪种人生更幸福更智慧。并不是说不要优秀,但是为了优秀而去找存在感,拼命逼迫自己,就有点勉强吧。心态平和轻松,在此基础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吧,前者是心态和幸福有关,应该更珍贵。

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立马遭到了朋友的反驳(起码在我看来是对我的否定),然后就开始巨难受。然后是分析自己难受的原因:纠结的是自己的对错,还是对自己的否定?我的观点——遭到否定—1是我的观点错误——但是,即使知道自己错了,如果另一方不做明确的反驳,自己心里也是开心的——我纠结的不是对错的问题;2如果

我们讨论的问题确实有它的对错标准,那么如果我知道我一定是对的,我也不会难过,反而会在心里嘲笑其无知;3如果讨论的问题是无所谓对错,见仁见智,我只不过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已,我的观点不一定就是错的,他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对的,各自理解不同而已——那么这时的否定,是否就意味着轻视?A:我有说出自己想法的权利和自由,别人轻视是他们的无礼;B:别人也有表达他们的想法的权利和自由,他们说什么,其实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意愿,与我无关。如果真的会有轻视,回到A

这大概就是我自己当时的心理过程吧,别问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我把它们写了下来。不过说真的,这样一想,心理还真是没有那么堵得慌了。我觉得我们这类人最大的毛病,或者说习惯就是:经不起别人的一点批评,或者一点点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并总会把原因归结于别人对自己的轻视等等。

不知题主有没有了解过“认知疗法”——贝克也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以上,看了问题,觉得对1,2,5更加有针对性,最重要的是重新构建自己的思维习惯,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一个旁观者来帮助分析一下。

关于第3点,其实我也有这个困惑,我自己觉着啊,是1,自己由于常感觉被忽视,所以下意识地想被关注;2.但是自己心里又隐隐约约地清楚,自己还没有那个能力去有效维持这种关注。所以,解决的方法大概就是,1.明白谁也不是谁的中心,自己没有特别的表现之前,关注是不会自己跳过来的;2.提升自我。

至于第四,我觉得主要还是自己缺少自己想追求的东西。我宿舍的同学,一个是某部门的部长,一个是也不算太靠自己的努力但拿着工资。我必须嫉妒阿!可是后来想想,他们得到的,其实也不是白来的,人家毕竟也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在里面;另外,我自己想要的,真的就是这些让我羡慕甚至嫉妒的东西嘛?你嫉妒一下,就可以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到你自己这里来吗?你难道就不能向着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去好好努力吗?——反正现在,我的心态也算是比较好的,除了在与人相处中有点小敏感之外,所以,我现在也正处在一个自我改造的阶段。

对了,还有一点,给自已一点自信吧。就拿我来说,我长得,有时候吧,自己看着都叹气,但是,我还是决定把本可以给我平添一分

姿色的刘海给绑到了后面,每天出门的时候,仰起头,感受阳光,收起小腹,微笑,真的,你会慢慢自信起来的。

说了这么多,有点乱,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一句话: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才有动力,去风雨兼程。

完。祝好。有什么经验心得或者有了进步,欢迎跟我分享。我也需要有人跟我一起走呢!!加油。

如果说以上题主所言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自卑,那么直接原因应该是自己认知的有限性。

题主的第一大认知局限性就在于,你在遭遇别人的拒绝,批评,或者反对等等负面的东西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好像只针对你一个人这样。其实你可以自己观察这些人,大多数人并非针对你一个人,而是他们的社交习惯,跟你有相同遭遇的人可能数不胜数。即使有个人无缘无故针对你,这种人的态度完全不必作为评价自己的依据。

第二个认知局限性就是没学会放下。那些不因为人际交往纠结的人不是人际交往没遇到问题,而且遇到了也没在意。因为这就是生活常态。在人际交往这一方面放的下,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放的下。反之亦然,当你说你纠结于人际关系的时候,你除此之外一定还纠结与其他的事情,比如你可能是一个较严重的完美主义者,或者挑剔,或者细腻,或者待人苛刻。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有太多不完美,我们一

定要学会放下,内心要能理解与包容,这个认知一定要正确。行为上勤奋,外交上尊重他人同时保持自己独立人格。永远可能会有没工夫搭理我们的人以及不太喜欢我们的人,每个人都一样。宽容与理解当头,慢慢的喜欢你的人会多。我认识一个人品极好非常谦虚勤奋善良的人品人缘极佳的女同学,她有个敏感善妒却要强的室友,不知为什么总冷落她。因为善良,她特别苦恼,不知道因为什么。你说这么好个人都有人不喜欢她。这就是人间常态。学会放下,明白一个人往往不是针对你的,即使针对了但你明白并不是自己的问题也没什么,即使是自己的问题尽量改之即可,人们对你犯下错误不会记忆太久的,有时候比忘记一个单词还快。你自己就更可以放下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