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江控调以及总体城市设计上

珠江控调以及总体城市设计上

项目概况

目 录

1 现状分析

2 发展策略

3 1

整体城市设计

4 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5 附件 6

1.1 项目背景

1.2 珠江印象 1.3 项目概况

2.1 基地现状

2.2 规划审批情况 2.3 相关规划解读2.4 现状问题总结

3.1 愿景

3.2 总体功能定位 3.3 地区定位分析 3.4 区段功能定位 3.5 规划设计元素

4.1 规划结构

4.2 功能及景观特色分区 4.3 分区特色及节点城市设计 4.4 土地利用规划

4.5 规划总平面 4.6 道路交通规划 4.7 空间形态规划 4.8 生态环境规划 4.9 景观系统规划 4.10 历史风貌保护规划 4.11 旅游休憩规划

4.12 分期建设规划 4.13 市政工程规划 4.14 城市设计指引

5.1 珠江新印象 5.2 重要城市节点定位 5.3 长洲岛节点设计

5.4 洛溪公园及南海心沙节点设计

5.5 国际创新城节点设计 5.6 南海神庙及周边地区节点设计

6.1 滨水地区专题研究 6.2 对原有控规调整说明

1

项目概况

1.1.1 背景

(1)2011年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12338”发展战略)

为了落实广州市“十二五”规划中“12338”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率

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新形势下,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利用广州市珠江岸线,合理调整

珠江沿线的土地利用,全面提升珠江沿线城市品质,打造广州“水城”品牌,根据市委市政

府的部署,特此开展广州市珠江沿线地区整体城市设计及控规调整项目。

(2)市人大“打造珠江黄金岸线”决议的实施方案(2012.4)

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珠江黄金岸线”建设方案。

加强分类指导,促进沿岸产业转型升级。

增强集聚效应,强化重点区域引领带动作用。

打造广州“水城“品牌,营造绿色低碳城市示范区。

功能:城市中心区,以商务、商业、传统文化旅游休闲、居住、生态功能为主

岸线:以公共活动岸线、生活岸线

功能:城市主题功能区,以休闲、主题文化旅游、教育、生态居住功能为主。

岸线:生活岸线、文化休闲岸线

功能:城市新区,产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为主

岸线:生态岸线、生产岸线和生活岸线

1.1.2 总体功能布局

1.1.3 规划范围

项目第二标段位置处于海珠区、番禺区、黄浦区三个区的交界处,是广州中心城区的南部边缘地区。

本次规划范围主要是珠江后航道(洛溪岛、大学城沿岸)、新造水道和珠江前航道(黄埔中心区、黄埔滨江新城沿岸),岸线长约120公里。具体范围东起黄埔大桥、大蚝沙,西至丫髻沙大桥;南北珠江岸线100——500米进深地带,包含7个岛屿:大蚝沙、洪圣沙、长洲岛、深井、生物岛,大学城及洛溪岛的沿岸。

1.2 珠江印象

6

1.3 项目概况

7 1.3.3 现状建设图(副本)

8

现状土地利用:

东段:以工业仓储为主,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中段:以教育科研为主、南岸工业、村居住等功能混杂,沿岸公共绿地建设良好西段:现状以居住用地为主,有部分专业商贸用地,缺少生活性服务配套商业。现状道路交通:

道路交通的平行系统及垂直系统有待完善提高,滨江交通连续性、公共性不高。沿江封闭的居住区、工厂管理阻碍了交通通达性。

现状港口码头的单一货运功能与珠江沿岸功能升级的不符

现状景观生态:

在市域生态廊道范围内的用地部分没有受到严格控制。

沿江两岸大部分被居住、工业用地占据,没有延续的生态绿廊。

硬质岸线较多,缺乏生态岸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亲水活动

现状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遗存种类丰富,主要集中在东段长洲岛附近

历史遗存的可达性不高,周边建设缺乏有效控制与引导分区指引:

东段:

东段位于黄埔中心商贸区和东部产业组团过渡地段,因此担负着特殊的过渡功能。现状中大型企业较多,考虑港口货运功能重要性,近远期结合,近期保留大型港口,远期逐步升级转移,腾出空间临港商务服务业。

挖掘历史遗存发展潜力 ,

中段:

依托大学城,以近期生物岛、国际创新城等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学-研-居-服的综合新城。

西段:

应盘活沿线用地,强化生活功能。

1.3.4 现状情况总结

1.3 项目概况

9 1

现状分析

2.1.1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7116.95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091.64公顷,占规划总

用地面积的29.39%

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023.07公顷,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70.61%。其中水域面积3165.1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44.47%。

东段:以工业仓储为主,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中段:以教育科研为主、南岸工业、村居住等功能混杂,沿岸公共绿地建设良好西段:现状以居住用地为主,有部分专业商贸用地,缺少生活性服务配套商业。

序号用地性质用地规模(公顷)占用地比例(%)

1 R 居住用地541.7

2 25.90%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

140.98 6.74%

3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95.22 4.55%

4 M 工业用地504.81 24.14%

5 W 物流仓储用地205.68 9.83%

6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336.85 16.10%

7 U 公用设施用地40.16 1.92%

8 G 绿地与广场用地226.22 10.82%

9 合计2091.64 100%

现状用地平衡表

2.1.2现状建筑质量

建筑质量房屋数量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A 9366 10701956.1

B 9466 2426384.51

C 5269 2169595.7

D 2207 505814.24

现状地块总建筑面积为:15803750.55平方米。按照质量分为A、B、C、D四类:

A,B,C,D四类建筑房屋一共26308栋,其中A类建筑9366栋,总建筑面积10701956.1

平方米;B类建筑9466栋,总建筑面积2426384.51平方米;C类建筑5269栋,总建筑面

积2169595.7平方米;D类建筑2207栋,总建筑面积505814.24平方米。现状地块总建筑

面积为:15803750.55平方米。

结论:现状质量较好的A、B建筑与质量较差的C、D类建筑的比重为:2.5:1,现状中

存在大量质量较差的建筑,在规划中应当对C、D类建筑进行整治或拆除。

现状建筑质量统计表

2.1.3现状建筑高度

现状1-3层建筑共有22546栋,总建筑面积77157.28平方米;4-6层建筑有2619栋,

总建筑面积2623907.35平方米;7-12层建筑有893栋,总建筑面积2908545.7平方米;

13-30层建筑有284栋,总建筑面积2367037.26平方米;30层以上建筑有2栋,总建筑面

积有188532平方米。

结论:现状建筑以低层为主,中高层剧中,超高层较少,应当结合整体规划构思增加

标志性建筑,形成良好的滨江天际轮廓线。

现状建筑高度统计表

建筑高度房屋数量总建筑面积

1-3F 22546 7715728.24

4-6F 2619 2623907.35

7-12F 893 2908545.7

13-30F 248 2367037.26

>30F 2 188532 洛溪岛西部及周边建筑高度示意

2.1.4现状道路交通

南北交通:二高速二快速七桥

南环高速公路、东二环高速公路;快速路:新光快速路、华南快速、南沙港快速路、

新化快速路(在建);桥:洛溪大桥、南浦大桥、丽江花园桥、大石桥、丫髻沙大桥、

沙溪大桥、番禺大桥;

东西交通:八条大道

包括北岸(海珠区范围):振兴大街、南洲路;大学城:大学城外环东路;生物岛:

星汉大道、环岛北路;南岸(番禺区范围):景秀路、农场大道、和睦路。

快速轨道交通:三条地铁

地铁2号线,站点:洛溪站;地铁3号线,站点:沥滘站、厦滘站;地铁4号线,站点:

官洲站、大学城北站、大学城南站。

现状问题

(1)道路等级结构不完整,次干道、支路网缺失。

(2)内部道路平行系统及垂直系统连续性、公共性不高。

(3)跨江交通对桥头两端带动作用不强,沿江交通可达性弱。

(4)沿江封闭的居住区、工厂管理阻碍了交通通达性。

2.1.5现状公共服务设施

现状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238.54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1.40%。现状公共设施

用地主要由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两大类构成,其中公共管

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43.3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6.8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95.2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4.55%。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分布较为分散,服务设施等级

不完善。

目前规划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量偏低,仅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1.4%。公共服

务设施规模较小,层次低,且分布散乱,配套设施标准偏低。规划区内现状公共服务设

施主要是行政办公、商业、各类学校等,而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及中小学教育

设施均较为欠缺。难以适应规划区未来的发展需要。

2.1.6现状历史文化分布情况

本次规划范围内共有历史文物141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3处,市级28处,第三次文

物普查未定级的105处。

一二三产业比例

55%

36%

9%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总体分析:

现状第二产业占优势,主要是依托于港口的制造业、各类特色批发市场为主,产业层

次较低。三大产业比例构成不协调,第三产业的比例较少,大量生产功能挤压生活岸线。

东段问题:

主要的重工业聚集区,污染严重,生产功能强而生活功能弱,给环境带来压力、破坏

城市整体形象。

城市高端服务设施水平严重滞后。

在第三产业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需求和空间。

中段问题:

村庄用地较多、产业布局混乱,与村镇用地混杂。

西段问题:

靠近中心城区、大量衰败的制造业、码头仓储物流产业用地影响城市活力。

2.1.7产业布局现状

2.1.8近期重点项目

本区内存在的的近期重点项目如下

(1)洪圣沙岛生态旅游公园:结合煤码头改造搬迁,发展生态旅游服务、度假休闲酒店、国际游艇码头及生态公园等。

(2)大蚝沙岛水上公园:对水上公园建设进行专项研究,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公园各项功能布局,进行分期实施。

(3)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公园:新一军印缅抗日阵将士公墓在长洲岛思亭路以东、北伐纪念碑以北、抗日英雄路侧地块选址复建。

(4)孙中山纪念公园:将长洲中山公园扩建为孙中山纪念公园,加大黄埔古港修缮,增加历史人文景观。

(5)国际生物岛:建设全球生物科技开放创新和技术转移孵化中心、全球生物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生物产业国际人才培训中心 ,打造生物产业高地。

(6)国际创新城:是南中国未来的“信息港”和华南地区的“智力中心”,为广州国际创新城提供丰富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洪圣沙岛生态旅游公园

大蚝沙岛水上公园

国际生物岛

国际创新城

孙中山纪念公园

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

公园

重点项目分布图

2.1.9港口布局对珠江岸线利用的影响

内港港区远期将主要用于水产业及房地产、客运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开发;企业码头

将随着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而搬迁或取消。

黄埔港区由黄埔老港作业区和黄埔新港作业区组成,主要承担沿海、近洋集装箱运

输和粮食、煤炭、化肥、成品油等散货运输。其中,黄埔老港作业区今后将发展成为以

件杂货、粮食及非金属矿石运输为主的港区,形成黄埔老港件杂货作业区和洪圣沙以粮

食为主的散杂货作业区两大功能区;黄埔新港作业区以内贸集装箱运输为主,发展成为

以粮食、散化肥、煤炭、成品油等物资中转和内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

2.1.10现状市政状况

规划区供水主要通过水厂供应然后再由加压泵站分别配水到用户。规划区主要有3

处加压泵站:长洲加压站、新长洲加压站、黄埔加压站。

规划区内无燃气调压设施,规划区外北侧和东北侧分别有土华高中压燃气调压站和

吉山高中压燃气调压站。

有2座现状污水提升泵站,分别为大学城4#污水提升泵站和大沙地2#污水提升泵站。

有2座现状110KV变电站,分别为上滘110KV变电站和长洲110KV变电站。

有2座通信端局,分别是洛溪岛通信端局和长洲岛通信端局。

有2座通信端局,分别是洛溪岛通信端局和长洲岛通信端局。

有3处消防站,分别为鱼珠水上消防站、迎宾消防站、长洲消防站

有1座垃圾转运站,位于番禺区朝阳东路北侧、新光快速路东侧的地块

2.2.1行政许可审批情况

规划范围内有规划行政许可案件534件。其中已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案件143

件,用地选址366件,修详规25件。各案件涉及用地面积共计2048公顷,占规划范围面

积28%。

在上述行政许可中,主要用地性质为科研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

规划范围内,用地规划许可证已批已建或正在建设的有1657.16公顷;已批未建的有

193.20公顷。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一、总体城市设计 1.总体城市设计原则; 2.土地利用规划; 3.总平面设计; 4.土地开发强度分区; 5.地下空间规划; 6.城市建筑高度控制; 7.城市天际线控制; 8.路径与节点控制; 9.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10.建筑色彩设计及指引; 11.城市交通系统(交通组织方式、步行系统、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绿化指引; 1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交线路组织、公交港湾站设置、有轨电车系统、地铁 接驳站点设计。 二、建设地块图则 1、地块图则 强制性内容——建筑布局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退线、沿街界面、贴线率、底层通透率、出入口位置、开敞空间、视线控制、街道绿化

引导性内容——建筑体量、建筑风格、高层建筑位置、主体立面、裙房形态、第五立面、公共景观,街道设施、停车场、建筑布局形式 2、特色地区城市设计引导 滨水地区应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区域和内河区域特点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的滨水界面,富有韵律的天际线;控制视线廊道,聚焦景观节点;规划多条通往滨水开敞空间的路径,将步行廊道与开敞空间相结合,构建顺畅的步行网络;控制公共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 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两侧地区应强调商务氛围,打造宜人的街道尺度,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注重街道空间节奏的变化和建筑界面的设计;强调地块内部功能的复合利用,有效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 滨水地区应强调城市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和滨内河不同特点的 城市空间。考虑滨水界面、天际线、视线廊道、景观节点等内容; 规划步行系统与开敞空间相结合,组织顺畅的休闲游线;依据使用功能,控制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线两侧地区强调商务氛围的营造和步行街道尺度的宜人,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凸显城市核心商务区形象,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

总体城市设计编制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安泽县总体城市设计 编制项目 招标文件 项目编号:LFCXD- 招标单位:安泽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招标代理机构:临汾市诚迅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招标公告 (1) 第二部分投标人须知 (2) 一、总则 (4) 二、招标文件 (6) 三、投标文件 (7) 四、投标文件的递交 (11) 五、开标 (12) 六、评标程序和要求 (12) 七、签订合同 (15) 八、保密和披露 (16) 九、询问和质疑 (16) 十、违约处罚 (18) 第三部分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 (19) 第四部分商务、技术要求 (21) 第五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25)

第一部分招标公告 招标公告 临汾市诚迅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受安泽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的委托 就安泽县总体城市设计编制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兹邀请合格投标人参加密封投标。 一、项目编号:LFCXD- 二、项目名称:安泽县总体城市设计编制项目 三、项目内容: 、本次招标共一个包,选取一个中标单位,投标人所报价项目内容必须完全响应招标文件中的内容。 、项目内容: 本次规划为安泽县总体城市设计,范围为县城规划区,县城规划区面积公顷,依据《山西省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指南(试行)》(具体内容详见招标文件)。 、编制周期:天。 、项目预算价:万元。 四、投标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得财务会计制度;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参加本次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投标人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同时具备建筑行业(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或具备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拟派项目负责人须具备国家注册规划师资格证书及高级工程师职称。 五、投标报名 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年月日至年月日(法定公休日除外),每日上午时至时,下午时至时(北京时间),在临汾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临汾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楼三层,锣鼓桥东侧滨河东路北延约米)报名。投标人须现场报名,报名时须携带:()企业法人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原件(受托人必须是派往本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税务

白云新城六大设计方案

规划优胜方案5、3号 竞赛背景介绍——“中调”战略的具体实施 ●“中调”战略研究背景 广州市2006年提出城市发展在原八字方针的基础上增加“中调”战略以来,规划部门本着“调优、调高、调强、调活”的目的,将中调战略的研究,作为全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对中心城区的功能进行优化、提高和完善,逐步强化广州作为国际性区域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此,规划部门已经完成了“中调”战略的初步研究工作,主要为现状调研成果,通过人口、生态、交通、产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现状调研和分析,为中调战略提出实施策略建议。今年重点开展白云新城地区、琶洲-员村地区、白鹅潭周边地区、新轴线南段地区的四大地区城市设计研究。这四个地区是研究和实施中调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通过四个地区的规划建设,为有效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实现产业优化和转型、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提供实践经验。 ●“中调”战略的原则和目标 调优:即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在老城区继续推进“退二进三”产业调整战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合理调控老城区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营造良好的绿色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共服务功能。 调高: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实行以质取胜,靠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功能,集聚高级化的生产力要素,集中发展总部经济和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精品城区。 调强:即强化对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城市管理的控制能力。 调活:即增创体制机制优势,激发发展生机和活力。不断深化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使老城区发展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 同时“中调”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与原有的“八字方针”空间发展战略充分结合,形成互动,从而实现全市建设发展的全面优化与提升。 目前规划部门正在对“中调”战略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提出优化发展策略,如人口和居住用地供应的空间分布策略、城市公共中心布局策略、生态环境优化策略、加强历史文化特色风貌营造、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综合交通改善优化策略等。 今年广州市对四个重点地区的规划建设,就是落实“中调”战略的工作之一,由市政

城市设计导则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条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 第二条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 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 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 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 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 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 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 第三条交通空间设计导则 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 1、交通性道路:参照车行尺度、速度进行空间组织,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或人工标志提供方向指认,绿化种植应强调其个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标志。 2、生活性道路:塑造以人为本的尺度空间,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基础上,拓宽人行面积,增加行人穿越道,增加行人活动的范围。在市民活动量密集并有特色的路段,设置休息区,增加行人滞留机会。

大四下城市设计任务书

城市设计任务书 (2016.2)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一、设计题目:马鞍山市核心地段城市设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重点是城市设计和大型公共建筑设计专题。通过该课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 1、正确认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树立全面、整体的“城市设计观”,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目标、原则及社会、经济、文化内涵。 2、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方法与工作程序,以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学习运用多种设计要素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 3、掌握城市开放空间(如广场、公共绿地等)的设计内容, 4综合处理功能技术与较复杂、造型要求较高的高层公共建筑群体形态、功能安排、交通疏散、开放空间等等问题,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单体与高层综合楼的设计方法。课题强调各种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交叉,树立综合意识和广义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综合设计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课程过程中重点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学习: 城市设计:对城市群体建筑及城市空间要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组织好群体建筑与与单体建筑的功能布局,对城市体形环境进行正确地并有艺术创造力地设计。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目标: (1)充分了解和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思考方法,从城市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到城市设计同建筑设计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方法,从城市和街区的群体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协调和对话中,按设计任务要求来设计群体建筑,结合本课程紧密高效的方案设计,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初步掌握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群众参与的工作方法,有能力在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拟定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 (2)从建筑学的视角出发,关注单体建筑包括综合体与各种类型的建筑,如何同城市设计的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综合联系,使建筑学的都能了解和掌握在城市设计导则及相关的城市规划要点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地并有创造力地设计群体建筑与单体建筑。 (3)充分了解和掌握设计功能技术复杂、造型要求较高的高层公共建筑群体形态组织、功能安排、交通组织与安全疏散,开放空间、绿化与景观设计等等问题,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单体与高层综合楼的设计方法。 (4)城市设计不能脱离具体的国家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客观现实,因此,在具体的城市设计实践中,要加强同学们对城市设计任务所在地段和城市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关注,从中发现有特色和有价值的设计理念,并具体应用于实际的方案设计中。 (5)处理好与周边城市肌理的关系 (6)处理好基地与周边城市交通的关系,包括车型交通和人行交通。 (7)处理好基地与周边城市生活的关系

白云新城规划

市规划局公布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图 https://www.doczj.com/doc/d110118792.html, 2009-04-15 16:02 来源:广州日报发表评论 (0) 今日(15日)下午,市城市规划局向外界介绍了白云新城城市设计规划的一系列方案和最新进展。

白云新城总体效果图白云新城规划结构图 广州日报讯(陈向军杨燕通讯员穗外宣、冯卫南、唐晓玲、张晓如)今日(15日)下午,在珠江新城广州市新闻中心,举行了“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

方案介绍”新闻通报会。会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有关方面向外界介绍了白云新城城市设计规划的一系列方案和最新进展。 据悉,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已经于近期编制完成。去年的这个时候,近十家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设计方案竞赛,竞赛产生了两个优胜方案,在此基础上,市城市规划局重点分析白云新城的区位特征,综合考虑白云山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引入,对用地规划、景观保护、交通规划和经济分析等进行了重点研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和修改论证,最终编制完成了城市设计的深化方案。

白云新城总平面图白云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图白云新城的城市设计范围及重点

白云新城地区的范围是:北至黄石路,东至白云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南至北环高速路,用地面积9.22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围绕旧机场跑道周边地区,面积约2.79平方公里,本次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以此核心区为重点展开。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将纳入到白云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中 白云新城城市设计依据新的发展定位和要求,重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进行研究,对建筑物的形体、高度、天际线等进行严格控制,高标准地规划绿地系统、视线通廊、交通和步行系统等。为实现“强化编制、细化设计、简化管理”的规划编制目标,城市设计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已同时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在4月底调整完成后,规划部门将依法、依程序进行公示,征求公众的意见,并提交规委会审议,待市政府批准后成为该地区发展和建设的规划依据。 在本次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中,更加注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因此,调整后的规划,全面提升“宜居”在城市综合评价中的核心价值权重,更加注重规划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更加注重优化社区功能布局,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服务水平、更加关注改善民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建设、更加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使该新区开发建设更加合理。 白云新城区位图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技术标 二O一四年九月二十日

一、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 城市设计导则规划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确定总体格调及分区风貌 城市总体格调是由每个分区的特征所组成的,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是对各分区印象的综合。构成分区的城市意象要素越一致,城市的总体格调就越明显。但局部的反差,也会起到反衬作用,使城市的总体格调更为突出。关键是确定其中的“度”。城市设计导则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明确一个主导的旋律,在保持各功能区各自的特征的同时,取得城市总体意象的和谐。要确定六盘水市的总体格调:优雅宁静还是喧闹繁华?外界对六盘水市的印象是什么?本市市民对城市的描述?他们对哪些城市特征感到自豪?城市的自我意象是什么?要有简洁的文字描述这些特征。随后的具体城市设计原则,都要围绕塑造城市总体格调服务。 在此基础上,对六盘水市各个不同特征区域进行划分,进而对每个特征区的特征进行描述,如老城区与新城区,居民区与行政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不同的街区最好要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其特征应为多数市民所公认,当地居民应对这些特征感到自豪,确定各区的格调与主题。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六盘水市总体城市意象的特征和优缺点。针对现状在考察六盘水市传统城市风貌和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六盘水市的城市意象的总体风格。该风格应能反映六盘水市的传统,并具有同其他城市不同的鲜明特征。在这一总体城市特征下,确定城市不同地区的风格:老市区/新市区/行政区/风景区/工业区/保护区/……等的风格和主题。使城市各区在统一的风貌下,具有同其内容和历史相呼应的独特个性。不同街区的人口、边界、广场和公共中心和建筑风格的识别性,对城市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如市政中心、中心商务区等要给予特别重视。确定六盘水市的文化主题:文化主题可以通过城市设计体现在路名、城市家具、城雕、广告等城市各个角落。城市的文脉:六盘水市历史上的布局理念,对现有地形、地貌、水系的空间解释(风水)。新的城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继承。延续传统的建城概念。 2细化分区城市设计导则 2.1、目标 在明确城市城市总体格调与风格,各区格调与风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街区,路段绘出不同城市设计要求,提出每个区主要高度、宽度、绿化、色彩的整体要求。引导制高点及视廊,城市的制高点是城市三维特征最引人注目的要素。城市应在充分理解自然要素的前题下,确定其三度空间的分布(如传统的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老

马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马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有关规范及标准,结合马鞍山市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在马鞍山市行政管辖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符合国家、省、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其它强制性标准,同时应执行本技术规定。当涂县城参照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R—居住用地;(二)C—公共设施用地; (三)M—工业用地;(四)W—仓储用地; (五)T—对外交通用地(六)S—道路广场用地;

(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八)G—绿地; (九)D—特殊用地。 第四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商品住宅开发、经济实用住宅、职工集资住宅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R01)、配套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 第五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小区级、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容纳除政府机关团体以外的各种贸易公司、商社及其咨询机构、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及其它各类公司的办公建

厦门海沧新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知识分享

厦门海沧新城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时间:2011-02-23 来源:中国城乡规划行业信息网作者: 于立:生态城是社会、经济、环境一体化发展规划总平面及鸟瞰图大全 谁该为交通拥堵埋单?世界遗产资料大集合(权威版)海南香水湾旅游度假区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 控制轴线

海沧新城鸟瞰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起止时间:1999.3-2003.6 中规院2001年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项目负责人:李金卫张颖 主要参加人:席继宁谢竞华刘泉董志海周冬元刘敏

设计导则 夜景

一、项目概况 海沧新城位于厦门市本岛西部,隔西海域与本岛相望。本区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景观地位独特。规划总面积约 9.0平方公里。由于其现状已建用地较少,大部分为滩涂虾池、农田村庄以及刚刚填完的平地,因此为新城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规划空间。 二、总体定位 海沧新城是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厦门市的副中心,是海沧台商投资区的行政、文化、金融、商业中心。 总平面

三、规划构思及布局 海沧新城在总体布局上以分区规划路网为基础,以内湖为中心,以“水”为主题,通过内湖、水景公园等的设置,使海沧新城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21世纪的“新水城”。其空间结构为“一核、二区、三片、九中心”。在设计中,通过历史、现代、自然3条主轴线和若干条副轴线的建立,将新城与厦门本岛、新城内不同片区、不同风格的建筑和空间联系起来,创造出既风格多样又和谐统一的空间景观形态及完整的开敞空间体系,体现新城“天人合一”的宏伟气势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新城内建筑高度控制是滨海地区较低,中心区较高,并布置了三个高层建筑集中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海沧新城由内湖周围地区和滨海绿带两部分组成。其中滨海绿带位于海沧新城东侧,南北长约 7公里,包括海沧大桥游览码头、水景公园、体育公园、海滨休闲及会展区、自然资源与科学博物馆、四季景观雕塑园和嵩屿码头广场七个园区。 四、创新与特色 1.通过内湖的设置,将防洪防潮、减少土方工程需要与营造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环境巧妙结合,在新城中形成山水结合,湖海共存、自然与人工景观相互融合的独特景观。 2.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规同时进行,在宏观层面整体控制并保留一定弹性,在中观、微观层面上严格控制细致入微,保证城市总体设计的理念、原则能逐步实现,保证理想蓝图的最终完成。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建设用地:899.1公顷。 其中: 居住用地:261.07公顷;

马鞍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马鞍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20075(2 马鞍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分析了马鞍山市绿地系统现状 及城市热岛效应,以景观生态学原 理为理论指导,以自然山水人文资源 为生态框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提出了山水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 1马鞍山城市绿地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全 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素有江 南一枝花之誉.马鞍山市现辖三区 一 县,全市总面积16857km,市 区面积301k,其中建成区面积 6396km. 马鞍山市依山傍水,具有得天 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资源,市域境 内,山峦起伏,湖河纵横,山,水交 融,其西部紧邻长江,沿江一带有猫 子山,人头矶,翠螺山,宋山等山体 形成自然的绿色屏幛,城市中心有 着广阔水面雨山湖以及环湖的大片 绿地,佳山,雨山位于湖面两侧,并 有雨山河,碧溪河与之相连,城市周 边群山耸立,素有九山环一湖,翠

螺出大江""东边丘陵西边江,半 城湖光半城山之誉.三条主要水系——慈湖河,雨山河,采石河流经市区并与长江贯通,构成了马鞍山特有的城市山水自然格局.马鞍山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人文景观丰富,名胜古迹很多.近年来先后发掘六朝墓葬三十余座,其中以东吴朱然墓最着名.市区西部的采石矶属长江三矶之首,是大诗人李白游踪和终老归宿之所. 马鞍山市于1994年首次编制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年开始新一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 2城市绿地系统现状与热岛效应 为使马鞍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编制工作更加科学增强规划的针对性与目标性,在编制绿地系统规划前,利用QuickBird卫星对马鞍山市区进行遥感探测.? 2.1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通过遥感对绿化信息的提取和 统计,截止2003年7月,得出城市绿化三项基本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71%;绿地率为39.48%, 人均公共绿地为949m/人;公园, 街头公共绿地数目多,绿地面积达3665hm,形成大片的面状绿地.马 鞍山市山体林地面积较大,占建成

马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马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符合国家、省、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其它强制性标准,同时执行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R—居住用地;(二)C—公共设施用地; (三)M—工业用地;(四)W—仓储用地; (五)T—对外交通用地(六)S—道路广场用地; (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八)G—绿地; (九)D—特殊用地。 第四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包括住宅用地(R01)、配套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

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 第五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但不包括居住用地中小区级、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容纳除政府机关团体以外的各种贸易公司、商社及其咨询机构、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及其它各类公司的办公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旅馆、招待所、度假村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独立地段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和综合市场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但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但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居住用地(R)。 第六条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办公

(完整word版)广州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介绍

广州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介绍 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已经于近期编制完成。08年的这个时候,近十家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聚集广州白云山西麓,参加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为广州的重点地区未来发展前景出谋划策,城市设计方案竞赛产生了两个优胜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分析白云新城的区位特征,综合考虑白云山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引入,对用地规划、景观保护、交通规划和经济分析等进行了重点研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和修改论证,最终编制完成了城市设计的深化方案。 一、白云新城的城市设计范围及重点 白云新城地区的范围是:北至黄石路,东至白云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南至北环高速路,用地面积9。22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围绕旧机场跑道周边地区,面积约2.79平方公里,本次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以此核心区为重点展开。 二、城市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深化方案体现了广州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的新要求。落实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按照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南方经济中心,努力成为世界文化名城和现代国际城市”的总体要求,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层级结构清晰的功能分区,建立层级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公共中心体系,实施“建设宜居城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中调战略,明确白云新城等重点地区的发展定位与承担的战略职能。白云新城作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首善之区”、宜居城市后规划的第一个城市新区,展现广州“首善之区”的重要地区、宜居城市的示范与规划设计的样板。 三、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将纳入到白云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中 为落实“生态优先、宜居为重”的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将白云新城打造成为宜居城市的示范新区,对白云新城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就显得尤为迫切。白云新城城市设计就是这次规划调整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本城市设计依据新的发展定位和要求,重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进行研究,对建筑物的形体、高度、天际线等进行严格控制,高标准地规划绿地系统、视线通廊、交通和步行系统等。为实现“强化编制、细化设计、简化管理”的规划编制目标,城市设计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已同时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后,规划部门将依法、依程序进行公示,并于4月底提交规委会审议,待市政府批准后成为法定规划管理文件,以保障规划的实施。 白云新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法定规划,是规划部门依法审批的依据。在白云新城市将按照法定规划进行管理,凡是违反法定规划,突破规划指标的建筑,规划部门都不会受理。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是我们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的方向,这将大大提高规划审批效率,并杜绝规划审批的权利寻租空间,达到保障规划有效实施的目的。

白云新城整体规划

前十年看珠江新城这十年看白云新城 白云新城以“生态、宜居、山城相融”为总体规划方向,集商业、悠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羊城RBD,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引进国际一流商业配套和高尚文化休闲设施,是比肩珠江新城的广州休闲商务新中心,宜居首选之地。白云新城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双中心六社区”:空间结构以商业服务和居住为主,通过道路网络,公园、绿化等系统,使各地块功能上协调统一,空间上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 “一轴”——利用原机场跑道空间,形成一条南北向80米宽的中央带形公园贯穿整个白云新城的景观功能,既可以串联各居住区与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以及白云公园、飞翔公园等各个功能片区,同时也保留了对原机场历史的记忆。 “双中心”——北部的文化中心和南部的商业中心。北部依托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新体育馆,集中建设广州文化建筑群,引进广州历史博物馆、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岭南文化中心等,通过文化中心提升区域的文化形象。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西侧,规划面积约为30公顷的大型城市公园。南部以地铁站为核心,集商贸、酒店、休闲、娱乐于一体,形成商业服务中心,以标志性塔楼成为全区的地标,包括大型购物广场、商业街等,机场航站楼及附属设施将改造成为商业用地,与东部的商贸综合体、商业步行街形成整体的商业氛围。结合地铁站,建设综合公交枢纽站,并充分利用商业建筑的地下空间,用步行系统将各建筑的地下部分串联起来,共同形成片区的商业中心,为广州市主城区北部提供全面的商业服务设施,将成为广州市主城区北部重要的商业服务中心,是体现地区活力之所在。 “六大社区”--根据服务半径与服务人口,其中北部形成“黄石社区”、“云山社区”、“萧岗社区”三个社区,南部形成“机场社区”、“创意社区”、“柯子岭社区”三个社区。 小贴士: 白云新城西部延伸区将打造白云西滨宜居新区 2011年5月9日起,《广州市白云新城西部延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方案进行公示。白云新城西部延伸区位于广州中心城区北部,东临白云新城。规划范围北至黄石路,南至白云区界,西起珠江西航道,东至白云新城机场高速,面积约27.45平方公里,是市政府在五大功能区基础上新增的十个重点地区之一。本次规划范围涉及石井、新市、棠景、松洲四个街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修订稿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专家评审稿) 1.总则 导则目的 适用范围 编制原则 编制类型 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编制要求 2.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 主要任务

在城市总体层面系统地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空间秩序,提出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确定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 基础研究 主要内容 特色资源保护 进行城市自然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城市自然资源现状,提出保护原则,并明确城市与其周边自然景观资源的协调发展要求。 进行城市历史人文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现状,提出和落实历史风貌、人文古迹保护、展示与合理利用的系统控制要求。 风貌与特色定位 城市形态格局 景观风貌体系 公共空间体系 划定城市特色风貌区 划定对于延续地方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风貌品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形成城市特色风貌区清单。如中心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门户地段、重要景观路段、滨水地区、沿山地区,以及其它城乡特色景观区等,明确其范围、框架性管控原则和引导要求。城市特色风貌区是各级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管控对象,其管控内容是区段城市设计编制的依据。

城市设计导则41

城市设计导则 一、区域设计导则 1、商务办公区 项目导则 建筑分类- 中心区建筑构成: - 商务类:金融、商务、办公、写字楼 - 商业、文化设施:商店、购物中心、室内体育和娱乐、影剧院、餐厅 - 旅游服务设施:饭店、宾馆 - 行政管理:政府办公、政府设施 建筑高度和形式- 建筑体量和形式必须与周围道路及周边建筑相协调 - 建筑与步行道有机结合 - 裙房与街道的空间高度不能超过15米 - 整体形成高层建筑在与钱塘江垂直的纵深方向高低错落的布局; - 裙楼高度必须不低于4 层但也不超过6 层,为行人创造一种连续的亲人尺度。 - 裙楼以上的塔楼部分必须为建筑内部的人们创造理想的环境,也要同时考虑到道路上的行人。 - 建筑通过裙楼边界线显示步行街的连续性。 建筑长度和距离- 建筑的最大长度不超过50米 - 建筑在裙房过街楼以上就要分开,要考虑光照、空气流通、视线等; - 过街楼以上的建筑距离最小为20米。 建筑后退建筑后退原则: - 根据道路宽度确定后退距离 - 鼓励沿商业街、生活性道路建筑底层设置骑楼。并给予容积率和建筑高度补偿; - 骑楼高度不小于6 米,后退不小于3 米 - 建筑后退城市道路红线15 米,后退区内支路至少3 米 步行道- 步行道包括人行道和建筑后退的步行区域; - 建议沿步行道设置连续的遮阳设施; - 人行道与建筑后退的步行区域地面铺装区分; - 设置必要的行人休息空间 景观和街景有视线要求的建筑或景观: - 广场 - 河道 - 钱塘江 - 绿地空间 公共空间- 开放的空间为中央区创造了宜人而安全的自然环境开放空间应该包括:- 公共交流空间 - 步行和自行车道设施 - 绿地景观 停车场- 停车场设在建筑物地下层,沿次要道路临时停放 - 停车场的入口不可以直接设在主要道路处; 建筑细部——设计导则 - 建筑形态

广州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方案

广州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方案 来源:广州日报 白云新城区位图

白云新城总平面图 白云新城的城市设计范围及重点 白云新城地区的范围是:北至黄石路,东至白云大道,西至机场高速,南至北环高速路,用地面积平方公里。核心区为围绕旧机场跑道周边地区,面积约平方公里,本次白云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以此核心区为重点展开。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将纳入到白云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中 白云新城城市设计依据新的发展定位和要求,重点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进行研究,对建筑物的形体、高度、天际线等进行严格控制,高标准地规划绿地系统、视线通廊、交通和步行系统等。为实现“强化编制、细化设计、简化管理”的规划编制目标,城市设计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已同时纳入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在4月底调整完成后,规划部门将依法、依程序进行公示,征求公众的意见,并提交规委会审议,待市政府批准后成为该地区发展和建设的规划依据。 在本次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中,更加注重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因此,调整后的规划,全面提升“宜居”在城市综合评价中的核心价值权重,更加注重规划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更加注重优化社区功能布局,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服务水平、更加关注改善民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建设、更加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使该新区开发建设更加合理。

白云新城总体效果图

白云新城规划结构图 白云新城绿地系统规划图 功能定位——“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 本次城市设计中,按照“城市发展战略--中调实施策略--地区城市设计”的技术路线重新定位白云新城。在城市发展战略制定的城市目标和定位指导下,通过区域、市域、“中调”北部地区三层次研究,提出白云新城地区的发展定位是“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 白云新城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双中心六社区”:空间结构以商业服务和居住为主,通过道路网络,公园、绿化等系统,使各地块功能上协调统一,空间上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整个规划区域形成“一轴双中心六社区”的空间结构。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专家评审稿) 1.总则 1.1导则目的 1.2适用范围 1.3编制原则 1.4编制类型 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1.5编制要求 2.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 2.1主要任务 在城市总体层面系统地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空间秩序,提出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确定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 2.2基础研究 2.3主要内容 2.3.1特色资源保护 进行城市自然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城市自然资源现状,提出保护原则,并明确城市与其周边自然景观资源的协调发展要求。 进行城市历史人文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现状,提出和落实历史风貌、人文古迹保护、展示与合理利用的系统控制要求。 2.3.2风貌与特色定位 2.3.3城市形态格局 2.3.4景观风貌体系 2.3.5公共空间体系 2.3.6划定城市特色风貌区 划定对于延续地方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风貌品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形成城市特色风貌区清单。如中心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门户地段、重要景观路段、滨水地区、沿山地区,以及其它城乡特色景观区等,明确其范围、框架性管控原则和引导要求。城市特色风貌区是各级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管控对象,其管控内容是区段城市设计编制的依据。 2.3.7实施措施与建议 2.4成果形式 成果由导控条文、图纸、说明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2.5成果内容 2.5.1导控条文 应对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风貌与特色定位、城市形态格局、景观风貌体系、公

2020年(发展战略)马鞍山城市发展战略的状态分析与思考

(发展战略)马鞍山城市发展战略的状态分析和思考

马鞍山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把马鞍山建成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大”,不仅是指经济数量的扩张、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包括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即:“1255”城市发展战略。“1255”城市发展战略,由1个主城区、2个副城区、5个中心镇和5个产业功能区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布局体系,力争于五年内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副城区为“俩翼”、中心镇为呼应、产业功能区为支撑的具有马鞍山特色、城乡壹体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全市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是全市推进城乡壹体化,进壹步完善城市体系的重大举措。本文拟对全市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剖析,且就未来时期如何实施全市“1255”城市发展战略提出壹些见法,仅供参考。 壹、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壹)主城区核心地位凸显 马鞍山主城区的范围为:东至马芜高速公路—东部环路—娘娘山山脚,西至长江,南至当涂县县界,北至江苏省省界,总面积为195.3平方km。 1、城市集聚度高 伴随着主城区经济总量的进壹步放大,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上升,人口的集聚度不断提高。到2009年,全市中心城区总人口为63.61万人,人口密度为1871人/平方km,经济密度为15195万元/平方km,是安徽省经济密度较高的地区之壹。 2、经济核心地位显著 马鞍山主城区现已形成了钢铁、汽车、电力、食品、化工、机械、建材、纺织等多门类工业经济体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城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加速集聚,产业结构特点更加明显。2009年,主城区二、三产业比例达到99.4%,呈现为“二、三产业共同主导,以二产为主,三产门类齐全”的发展格

城市形态意象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摘要:安徽马鞍山市在新的行政区划后,总体布局和空间战略有了新的规划。本文 通过对马鞍山市新规划的总体空间介绍,结合《城市意象》一书,再选取马鞍山市中心城区四大片区路网、形态、景观布局进行意象分析,从而对马鞍山市中心的可识别性以及人性化特点给予客观评价。 关键词:马鞍山形态意象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长江三角洲西缘,北、东两面分别于江苏省江宁县高淳县接壤,南面与芜湖市接壤,西临长江与和县相望,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和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 1马鞍山空间形态介绍 1.1马鞍山市城镇空间战略规划 2011年7月,安徽省巢湖市行政区划将和县划归于马鞍山市管辖,自行政区划调整后,马鞍山由滨江城市转变为跨江城市。规划提出“一心两翼(带),组团布局,拥江发展”的空间结构,“一心”即为江心洲绿心,“两翼”为东西两翼(江东、江西),“东翼”包括中心城组团、姑孰组团、南部示范园区组团;“西翼”包括历阳组团、郑蒲港组团、姥桥组团。 1.2马鞍山市中心城区规划 马鞍山市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3318.4公顷,其中主城区形成以金家庄居住区、雨山居住区、花山居住区以及梅山居住区为主的四个居住片区,副城区形成以银黄居住区、姑孰居住区为主的两个居住片区。规划工业用地3263.0公顷,主要沿长江水道和宁芜铁路一侧或两侧布置,共规划四个工业区。规划仓储用地331.0公顷,沿江边新开辟三处物流产业园区,建成皖江地区物流配送副中心,城市公共设施分市级、区级、居住区级三级布置,规划形成一个市级中心和两个市级副中心。整体为“一主城、二片城”空间布局形态,一主城是指主城区,二片区是指银黄片区和东部片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