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企业ISO9000范例-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建筑施工企业ISO9000范例-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建筑施工企业ISO9000范例-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建筑施工企业ISO9000范例-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局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编制人:文件编号:SBC.QS.02.05—2000 审批人:发文编号:

版本:A 修改状态:第 1 页共 6 页

1 目的

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确保本组织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满足顾客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局总部承建的国内工程施工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3 引用文件

GB/T19001-2000 idt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SBC.QS.01.00-2000×××××建筑公司《质量手册》A 版;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4 定义

采用上述文件中有关术语的定义及下述定义。

4.1大、中型施工机械

指塔式起重机、砼输送泵和泵车、砼搅拌站(楼)、砼搅拌运输车、汽车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8吨以上运输车辆、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筑路机械、其它单价在20万元以上的施工机械设备等。

5 职责

5.1 局总部工程项目管理部

5.1.1 负责对区域公司实现产品符合性所必需的基础设

施和工作环境控制工作的检查。

5.1.2 负责大、中型机械设备的购置、报废的审批。

5.1.3 审核培训效果办理签发机械操作证。

5.1.4 负责制定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规定。

5.2 区域公司物资机械科

5.2.1 负责区域公司工程施工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

环境的确定、提供、定期维护等工作,并确保适用性。

5.2.2 负责对项目经理部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的确定、使

版本:A 修改状态第 2 页共 6 页

用、经常性维护工作进行检查。

5.2.3 负责机械操作、维修人员的培训考核。

5.2.4 负责制定基础设施的操作规程。

5.3 项目经理部

5.3.1 负责项目经理部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的确定、使用和经常性维护。。

5.3.2 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以保持基础设施能力。

5.4 操作人员

5.4.1 参加上岗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并接受机械和安全管理部门的检查;

5.4.2 按照操作标准及技术规范操作、保养设施。

5.4.3 及时填写实施过程的相应记录。

6 工作程序

6.1.1 基础设施的识别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合同、项目质量目标和顾客提供的现场条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对所需的基础设施,进行选择:

a) 办公场所、钢筋加工车间、木工加工车间、砼及砂浆搅拌站、配电房、标养间等。

b) 作业所必需的施工机械、监视和测量装置、施工工具和自动化搅拌站管理软件等。

c)支持性服务如水电气供应、通讯、运输设施、场内道路等。

6.1.2 工作环境的识别

项目经理部根据承接的建筑工程所依据的施工技术规范、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作业条件和企业管理要求选择相适应的工作环境。

a)大体积砼浇注冬季施工、焊接等对温度的要求;

b)砼工程养护、试件标养间等对湿度的要求;

c)夜间施工、地下室施工等对照明的要求;

d)高空作业、露天作业对雨、雪、风的限制;

e)沙、石运输、施工垃圾的清扫对粉尘的限制;

f)超净化工程对洁净度的要求。

6.2 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的确定

版本:A 修改状态第 3 页共 6 页

6.2.1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其中包括:

a) 设施的名称、型号、规格、精度、数量、现场布置等;

b) 建筑物的名称、结构形式、面积、平面布置等。

6.2.2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温度、湿度、照明、通风要求的保证措施和对粉尘、风力、雨雪等自然因素影响的防范措施。

6.3 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的提供

6.3.1 区域公司物资机械科根据项目经理部上报的经过

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指导书中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要求,通过企业内部租赁或自制方式予以提供。

6.3.2 以上方式不能解决的基础设施、须新购置的大中型施工机械需由区域公司上报局审批后方可实施;其余的基

础设施由区域公司审批、实施。

6.3.3 项目经理部按《施工组织设计》或《作业指导书》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组织实施与控制,并在相应施工作业记录或施工日志中予以证实。

6.4 验收

6.4.1 采购、租赁、自制完成的基础设施,由物资机械科组织技术人员、采购人员及项目经理部生产负责人进行进场安装调试和验收鉴定,并由物资机械科及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在《基础设施验收鉴定单》上签字验收确认其格式详见QS.02.05—02。应:

a)对于施工电梯、塔吊等须经地方政府管理部门验收鉴定的施工机械,经外部验收后内部可不再进行验收鉴定;如当地政府管理部门不进行验收时,以内部验收为准;

b)特殊过程所需的基础设施,如搅拌机、打桩机等,在正式使用前需试运行后,进行鉴定;对于张拉设备使用前进行校准确认,不需另作鉴定。

c)对于其它不用进行能力鉴定的基础设施,应进行进场验收。

6.4.2 基础设施进场后,由项目经理部生产负责人按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要求布置停放、安装

版本:A 修改状态第 4 页共 6 页

或控制。

6.4.3 物资机械科对验收合格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编号,分类建立基础设施档案和《基础设施履历卡》,并在《基础设施明细表》上登记,详见QS.02.05—01。

6.4.4 项目经理部凭《基础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并编制《基础设施明细表》。

6.5 基础设施的使用管理

6.5.1 操作证的管理

a)操作人员由区域公司组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者,根据有关规定由地方政府或局工程项目管理部发给操作证;

b)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属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须持特殊工种作业证上岗;凡需操作多种设备的操作人员,需针对要操作的机械设备分别进行考试,合格者在操作证上

注明后方能进行操作;

c)区域公司物资机械科依照操作证管理规定执行操作证的换证、复核、收回等工作,以保证操作证始终有效。

6.5.2 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

a)针对现场情况,物资机械科编制设施的操作规程,协助项目经理部建立基础设施的岗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

b)物资机械科制定针对一、二级保养及换季保养的《基础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发给项目经理部,并由操作工会同修理工执行;物资机械科每季度收集一次《基础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其格式详见QS.02.05—04;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保修计划的依据;

c)物资机械科在每年第一季度内制定针对施工机械高级保养连同大中修的《年度基础设施保修计划表》其格式详见QS.02.05—05;并按时送到指定修理单位进行保修,保修合格后才能签发出厂合格证,并记录在《基础设施履历卡》上。

d)基础设施在施工现场出现的故障一时难以解决,现场设施管理人员应及时将故障情况书面报请物资机械科安排抢修;检修好的设施应由修理负责人签字并由项目经理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使用。物资机械科将检修情况记

版本:A 修改状态第 5 页共 6 页

录在相应的《基础设施履历卡》上,其格式详见QS.02.05—03。

6.5.3 对于符合报废条件的基础设施,应由物资机械科填写《基础设施报废申请表,其格式详见QS.02.05—07。对于大中型施工机械,经局工程项目管理部批准后报废;对于其它的基础设施经区域公司批准后报废。

6.6 工作环境的管理

物资机械科协助项目经理部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对人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6.6.1 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持施工生产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职业卫生、施工安全。

a)自然气温≥5℃,砼浇注完毕12小时内,应对砼表面覆盖和洒水,且养护不能少于7天,抗渗砼不能少于14天;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能浇水养护,采取蒸汽养护,则普通硅盐水泥养护温度不宜超过80℃,矿渣硅酸盐水泥养护温度不宜超过85℃;

b)冬季施工,张拉预应力筋时温度不宜低于-15℃,钢筋冷拉时温度不宜低于-20℃;钢筋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室外进行焊接时,其最低气温不宜低于-20℃,且有防雪挡风措施,焊后接头严禁碰到冰雪;

c)大体积砼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其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的温差不宜超过25℃;砼试块应在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环境条件下养护;

d)冬季施工砼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

e)施工防水砂浆防水层时,气温不宜低于5℃,且基层表面温度应保持在0℃以上;

f)溶剂型涂料施工环境气温宜为-5℃~35℃,水乳型涂料施工和刚性防水层施工气温不能低于5℃。

g)工程有特殊要求时,需另行明确。

6.6.2 按要求配置适用的照明、通风、粉尘控制措施。

a)施工垃圾不准从建筑施工场所上抛洒,应装袋设专人清理;

b)沙、石等易飞扬的物料采取防止扬尘措施;

版本:A 修改状态第 6 页共 6 页

c)6级以上大风禁止高空作业;

d)中雨以上时要采取措施,否则禁止浇注砼;

e)高空作业应清理积雪后才能作业;

f)现场作业和人行通道处应保证适宜的照度;通道、地下室等处施工时,所用照明灯具的电压不得高于36V。

6.7 过程监视

6.7.1 物资机械科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6.7.2 局工程项目管理部不定期对区域公司、项目经理部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工作进行抽查或对资料进行函调审核;

6.7.3 检查后,填写《检查意见通知书》两份,一份交被检查方,一份自存,格式详见QS.03.05—06,对存在问题的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被检查方按检查意见通知书要求进行纠正和验证,验证后将验证意见反馈到组织检查的部门。

7 记录

7.1 《基础设施明细表》SBC.QS.02.05—01 7.2 《基础设施验收鉴定单》SBC.QS.02.05—02 7.3 《基础设施履历卡》SBC.QS.02.05—03 7.4 《基础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SBC.QS.02.05—04 7.5 《年度基础设施保修计划表》SBC.QS.02.05—05 7.6 《检查意见通知单》SBC.QS.02.05—06 7.7 《基础设施报废申请表》SBC.QS.02.05—07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确保过程中员工不受生产工具的意外伤害及其他不必要的伤害,防范工业事故于未然, 保障员工生命与健康,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员工福利。 (1)规划督导各部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2)指挥、监督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实施巡视、定期检查、 重点检查及工作环境测定。

5.1.3.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职务如下: (1)规划及实施劳动安全卫生教育训练。 (2)规划劳工健康检查并实施管理。 (3)实施职业灾害调查、报告及办理职业灾害统计。 (4)向总经理提供有关劳工安全卫生管理建议及资料。 5.1.4.凡操作以下机器、设备的人员须依《特定人员资格审查办法》(WI- 6.1-002)规 定进行资格审查合格的人员担任: (1)叉车,卡车驾驶员。 (2)10吨移动式行车操作工。 5.2.安全教导及训练 5.2.1.本公司安全卫生训练规定依《培训实施程序》(TSP 6.1)执行,并定期举行。 5.2.2.各级主管人员的安全训练可派至厂外专门机构接受专业化的安全训练,加上本身 的工作经验,进而推动厂内的员工安全训练及教育。 5.2.3.有效的事故防止计划是建立在遵守标准的工作方法上。 5.2.4.下列是教导员工的必需项目: (1)正确安全工作程序(包括机器设备正确操作及手工具使用等)。 (2)防火与消防。 (3)工业急救。 5.3.实施安全检查 5.3.1.安全检查的目的是找出工作环境的潜在危险而予以改善,以免发生重大的事故。 尤其机械保养检查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关安全检查应与设备维护保养 部门相配合。 5.3.2.安全检查项目应依[安全卫生检查表]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5.3.3.机器安全检查依《设备管理与维护控制程序》(TSP7.7)由使用者进行自主检 查。 5.4.建立安全工作环境 5.4.1.对于高压电、消防栓、灭火器……等设备或器具,须有明显危险 或警告标示。 5.4.2.消防栓、灭火器前不准放置物品。 5.4.3.油品或有机溶剂应与工作环境隔离、标示。 5.4.4.不得在工作场合吸烟,遵守吸烟规定。 5.4.5.安全工作环境可依《5S管理实施规定》(WI- 6.4-002)进行。 5.5.实施事故调查与分析 5.5.1.设立安全管理看板,逐日登记,作为检查改善依据。 5.5.2.事故发生时,需将事故原因详细记录於[意外事故分析表],并采行预防对策, 进个人防护设备、机器防护、环境设施或改进工作方法。 5.5.3.[意外事故分析表]处理完毕,须送安全卫生管理单位备查。 5.6.制定安全规定

上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所谓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存在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比如,人事管理中聘用了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可能使得某项特定控制无法实施或无效。企业的控制环境反映了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关于控制对公司重要性的态度。 我国财政部于2007 年 3 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在改规范中队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指出其构成的五大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同时把内部环境解释:内部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企业控制尽力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必须首先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五要素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彼此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其中,内部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手段,监控是保证, 信息与沟通是载体.其下是具体内容的解释分析: 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 系统分析经营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 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品股结果, 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事情要及时,准确地收集, 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 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出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 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环境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 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企业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还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备,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备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职责 3.1生技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进行控制。 4程序 4.1生产设备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备的识别 企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备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备、运输设备等。 4.1.2设备的提供 a) 生技部根据使用部门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生产设备配置要求,总经理批准后,由市场部具体实施采购;

b)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由生技部设计,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加工制造。 4.1.3设备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备,生技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技部和使用部门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备验收单》由生技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生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备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生技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卡》和设备档案,并在《生产设备一览表》上登记; d)生技部根据验收合格的设备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备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1.4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技部组织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按《文件控制程序》由管理部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b)生技部制定《设备周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按有关规定发给使用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技部每半年收集《设备日常保养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含表格)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目的 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 2.范围 本程序适用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和控制。 3.权责 3.1公司各部门都有责任识别和控制与其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助理负责对识别结果进行整理,并提交管理评审; 3.3总经理负责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在公司内部的落实和应对。 4.定义 内部环境因素: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绩效等;外部环境因素: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5.纠正措施控制流程

5.2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 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

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国际国内形势、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5.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 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采购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c)销售部: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d)管理部: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6.相关文件 6.1《无》 7.相关表单 7.1《公司经营环境分析报告》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四川川大智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ZSJC / QP6.3/6.4 -2011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公司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能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及维护。 本公司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过程设备(硬件 和软件);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 本公司的工作环境与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条件有关,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 3 职责 3.1 行政人事部负责公司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归口管理;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工作环境的日常管 理。 3.3 库房负责对库存物资的管理和库房环境的控制。 4 程序 4.1 设施管理 4.1.1行政人事部负责建立公司生产用《设施/设备一览表》和包括公司信息系统在内的办公用《设施/设备一览表》。应对现场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统一编号,以便于设备的维护管理。对大、中型设备和其他重要设备建立《设备维修台帐》,对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应独立建账,并建立独立的《检修维护台账》。 4.1.2行政人事部应于每年年底制定来年的《设备检修保养计划》,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1.3维修、保养的实施人员应将维修、保养的过程和结果如实记入《设备维修台帐》或《设备检修保养记录》,并定期交行政人事部统一管理。 4.1.4设备的使用部门应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行政人事部,并由行政人事部负责安排处理; 4.1.5 进入库房的设备,由库房统一管理,执行《库房管理制度》。 4.1.6支持性服务工具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设施等由使用部门负责其日常管理。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小组成员:邢圆会计五班(83100528) 晋婉婷会计五班(46100526) 王晓瑜会计五班(24100520) 徐鹏详会计四班(24100404)

目录 第一部分公司概论 (一)公司成立 (1) (二)公司上市 (1) (三)股东情况 (1) (四)经营范围 (2) (五)业务模块 (2) (六)经营业绩 (3)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一)风险管理 (3) (二)管理结构 (4) (三)组织结构 (4) (四)企业文化 (5) (五)人力资源 (5) (六)内部审计 (7) (七)社会责任 (8) 第三部分内部控制环境缺陷及改进建议 (一)内部控制环境缺陷 (10) (二)改进建议 (11)

一、公司概论 (一)公司成立 宝钢(Bao steel),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国有企业,总部位于上海。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600019),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12月23日,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在中国上海宝山区长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桩。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经过30多年发展,宝钢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 (二)公司上市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系经中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国经贸企改[1999]1266号文批准,由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前称“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宝钢集团”)独家发起设立,于2000年2月3日于上海市正式注册成立,注册登记号为 3100001006333。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0]140号文核准,本公司于2000年11月6日至2000年11月24日采用网下配售和上网定价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8.77亿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每股发行价人民币4.18元。 (三)股东情况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ISO9001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范围 本程序文件的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确定、提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工作环境的控制要求和方法。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的控制。 2.0引用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3.0术语和定义 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注:条件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如温度、承认方式、人体功效和大气成分)。 4.0职责 4.1技术部门 负责根据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生产现场所需的工作环境条件(标准)。4.2综合管理部门 负责办公室和成品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生产管理部门 4.3.1负责生产过程中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3.2负责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控制;负责安全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4.3.3负责原材料、外购成件和辅料等库房工作环境的控制。 4.4承制单位 负责按照工作环境控制要求组织实施。 5.0控制要求和程序

5.1办公室的控制要求 5.1.1办公室物品实施定置管理,文件资料分类管理,标识清楚,易于查找。 5.1.2办公室门窗、墙壁、天花板等设施完好整洁,室内明亮、空气清新,地面平整、干净,通道畅通。 5.2生产现场的控制要求 5.2.1生产现场的环境条件应符合技术条件、标准的规定,以保证产品所需的环境要求。 5.2.2热处理、打磨工作间、锻造生产现场等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保持通风良好。 5.2.3凡有温度、湿度要求的作业场所、生产现场必须严格按要求控制,并每天在“温度、湿度记录表”中填写实测数据。 5.2.4热处理、锻造等生产现场一般工作温度为常温;生产现场环境噪音应控制在85dB以内。 5.2.5各种理化试验的环境应符合相关标准、理化试验技术条件及设备、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如磁场、震动、高频、灰尘、腐蚀性气体、放射性、噪声、光线、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设备、仪器、仪表、材料和试验方法允许的范围内。理化试验人员应对理化试验规定的理化环境定期进行测试并做好原始记录。5.2.6计量工房等精密工作间应保持恒温、清洁、照明等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5.2.7生产管理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和承制单位库房严格按技术资料、工艺流程记录卡等发放原材料和零部件。 5.2.8生产单位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余物,并按指定位置集中存放,保证产品的清洁度要求。 5.2.9生产现场文明生产 5.2.9.1进入生产、试验场地应按规定穿着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及遵守

沃尔玛公司内部控制之内部环境分析

沃尔玛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由于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迅速,尤其是在零售也,市场环境变化迅速,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信息技术在零售也的广泛应用等因素的作用下,使扁平化结构和管理成为可能。沃尔玛采用了这种组织结构,不断的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向下分权,CEO下设立四个事业部,分别管理着购物广场(含折扣店)、山姆会员店、国际业务和物流业务,下面为庞大的分店,同时另设两个商店管理事业部。这种管理分权化已经成为国外零售企业组织管理的共识。这样做可以在鼓励下级努力工作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符合了企业发展战略要求,也符合企业内外环境要求,使组织架构设计与企业的市场环境、行业特征、经营规模等相适应。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应科学制定发展战略。企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统一领导,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沃尔玛的发展战略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人才管理战略、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 沃尔玛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材料中可见沃尔玛的人力资源战略归纳为: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吸纳人才。这将在“人力资源”中具体分析。 除此之外,还有经营战略。沃尔玛的发展与其首创的“折价销售”的策略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以较低的价格大规模采购,再以低于一般超市的价格出售优质商品,其正确的经营战略定位使其获得了无数顾客。 沃尔玛的对于低价薄利多销理念和对自身的核心竞争了分析使其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战略,通过控制开销,控制损耗比竞争对手更加节约成本,实现低价销售,达到竞争优势。 从沃尔玛的案例中可见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它是企业执行层的行动指南,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对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分析来制定企业的发展

内外部环境识别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明确与公司宗旨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内外部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存在的风险,确保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的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内外部环境问题。 3 职责 3.1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内外部环境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公司环境管理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每年实施一次。 3.2各部门按照方法识别本部门的内外部环境问题,分析部门优势和劣势,找出机会和威胁。 3.3管理者代表对公司内外部环境问题进行审批,交由总经理承认并发布。 4 工作程序 4.1内外部环境问题的识别方法 4.1.1内部环境问题可称为优势及劣势,外部环境问题可称为机会和威胁。 4.1.2内部环境问题应包括公司发展战略,资源因素,人员因素,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原材料利用率,废弃物处理水平等方面,资源能源消耗量等。外部环境问题应包括气候状况,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地利用率,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等方面。 4.2内外部环境问题的识别步骤 4.2.1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根据各部门识别的内外部环境问题,进行汇总。 4.2.2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组织各部门进行讨论,根据识别出来的内外部环境问题,进行分类,判断哪些属于通过公司内部的问题,哪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解决的。 4.2.3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编制《公司内外部环境问题一览表》组织各部门召开探讨会,由管理者代表审批,交由总经理承认。 4.2.4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制定《内外部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4.2.5管理评审前,安全环境人才育成课编制《年度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5 相关记录 《内外部环境问题一览表》 《内外部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编号:HQ-JH-0906 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编制与修改目的 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管理是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对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实现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基本保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关注和控制。 2、控制范围 2.1本控制程序对公司总部和全委托项目的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环境管理进行 规定和控制。 2.2对于非全委托项目中的公司员工工作环境,公司拓展部或其他洽谈和签署 合同的部门或人员也应予以关注,并参照本控制程序向合同另一方提出要求。 3、基础设施管理 3.1公司办公楼管理 3.1.1行政部应保持每天不少于1次的楼道巡视,尤其应检查照明、应急灯的工 作状态、各处门窗的开闭状态(在雨雪天气尤为重要)、门禁系统的工作状态、公共卫生间的完好与卫生状态、会议室的完好与整洁状态、员工休息室的完好与卫生状态、公共通道的整洁状态、空调工作状态、各处标识或标牌的完好状态等等,并填写《办公楼巡视检查记录表》。 3.1.2对于巡视中发现的设施设备方面的问题,联系办公楼所属辖区的项目管理 机构按照客户报修处理;对于巡视中发现的管理方面的问题,由行政部人员或要求相关部门员工立即纠正。 3.1.3办公楼内的消防设备,由物业部每月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巡视检查,并填写 灭火器检查记录表相关记录,对于失效的设备,则提请行政部立即解决。 3.1.4办公楼内的空调设备由工程部安排每半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并同时 清洗空调滤网。 3.2项目工作场所与相关设施设备管理 3.2.1各项目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的配置原则为:便利、安全、舒适、节俭。 3.2.2新项目的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的配置由项目管理机构在合同或其他形式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9976922.html,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作者:沈启玲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7期 摘要:现代物流是一种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型产业,又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随着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物流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的主动权,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强化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要素,分析了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由此提出了完善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希望对物流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上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物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途径 “内部控制”的概念由美国COSO委员会在1992年正式定义,它是企业内部一项系统的自我监督和调整的体系。一般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五大要素,这五项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项存在问题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作为增长比较快的新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要素 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五方面要素,如果把企业内部控制比作一个人,那么控制环境就是内部控制的系统的“空气”、风险评估是“大脑”、控制活动是“神经”、信息沟通是“血液”、监控是“免疫”,缺一不可。企业发展就如同行走中的人,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就如同人的器官出现疼痛导致人停止不前一样,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系统的“空气”—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物流企业的基调,是内部控制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基础,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助推器。一般包括企业文化、高层管理方式、企业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及规则。 (二)内部控制系统的“大脑”—风险评估 物流企业重视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就如同人有一个健全的大脑。企业要建立具有有识别、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运用相关机制加以控制,同时在企业控制环境发生变化后,要在新的控制环境下对企业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改善。 (三)内部控制系统的“神经”—控制活动

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欢迎阅读1.0 目的 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确定和实施工作环境所需的人和物理因素,使产品符合要求。 2 范围 3 职责 3.1 行政部定期抽查各车间的工作环境情况。 3.2 各部门主管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 4 5. 5.1 的环境能够: 满足生产要求,保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归属感及提升企业形象。 5.2 工作环境的要求 5.2.1 人员控制要求 所有参加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a) 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应符合人员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件; b)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 ,应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规定; c)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着装管理的规定 5.2.2生产环境的控制

a)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针对生产过程中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环境、设备、人员的健康、洁净区及服装等的控制,由生产部编制?洁净区管理制度?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其中对在环境控制区域内临时工作的人员须接受必要的培训或在训练有素的人员的监督下工作,进入洁净区前要在“进入洁净区人员记录表”上记录并有生产科长监督确认签字。 b)行政部按?培训管理程序?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掌握。 c)生产控制区域与非生产控制区域均需要有明确标识,人员进入生产控制区域后,则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d)生产车间环境卫生按30万级净化车间环境的要求,严格执行?洁净区管理制度?。 e)空气压力保持正压,没有空气紊流现象。 f)生度, 相对 g)各消毒等动 h)操污染造成 i)车照? j)区域内的定要求, k)员过程中发可进行原 l)生 m)其 n)生 5.2.4 5.2.3 6.0 ? ?洁净 7.0 7.1 7.2 车间菌落数检测记录 7.3 风速检测记录 7.4 员工手、工作台面菌落数检测记录 7.5 净化车间尘埃粒子数检测记录 7.6 净化系统运行记录 7.7 场所清洁消毒记录 7.8 车间设备清洗记录 7.9 管道清洗记录 7.10 工作服清洗记录 7.11 清场记录 7.12 消毒液配置记录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伴随内部控制实践的逐渐丰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出现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五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简介 (一)中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以下作用: 1.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减少和避

免企业风险。 2.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成员高度重叠,造成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生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出现,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恶化。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目前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应对、控制的有效机制,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就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 3.内审未有效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确保良好的控制环境.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我国很多企业虽设置了内审部门,却没有具备真正意义的独立性,因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忽视企业文化,未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文化作为一种软资源,是整个内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员工素质程度,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和实施有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6S指的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2、地面的环境要求:没有闲置于各生产车间的清扫用具、垃 圾桶、材料箱、纸箱、容器、油桶、漆罐、油污等。 3、工作场所的环境要求:使用拖把、扫帚定时清扫工作场 所、车间、厂房的地面、塑料板、工作台、机器设 备、测量设备等。 4、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5、生产现场不准穿拖鞋、穿高跟鞋,佩戴工作证上岗。 6、不合格区、可疑品区、或安全警戒线使用红色油漆或红色胶 带标识。 7、在制品堆放整齐,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8、工作环境是指对制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 件。 9、在通道上不可停留或存放任何物品。 10、正确佩戴工作场所规定的安全帽、眼镜、口罩、耳塞、防护 罩等。 二、选择题(请填写字母,每题4分,共20分) 1、工作场所内不可放置日内不使用的物料。(B) A、两 B、三 C、五 D、七 2、红色油漆或者红色胶带标识是区域。(B) A、待检验区 B、不合格 C、合格 D、暂放 3、料架上不准存放、或其他非材料的物品。 (D) A、半成品、废料 B、成品、呆滞料 C、半成品、成品 D、呆滞 料、废料 4、是指将办公场所和现场的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使其保持在 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 ( A ) A、清扫 B、整理 C、整顿 D、清洁 5、暂放区是指指因需流入下一流程或等待电梯或等待出货等物品暂 时存放的区域,暂放时间限为内,其区域大小可视场所需要 而定。( A) A、一周 B、五天 C、二周 D、三天 三、判断(请打√或×,每题4分,共20分) 1、工作场所可以有衣服、拖鞋、雨伞、皮包、空盒子、花盆、烟灰 缸、纸屑、杂物等。(×) 2、安全出口必须畅通,不可堵塞,并且要有“安全出口”标示。(√) 3、不良品放置场地应用黄色标签予以标示。(×) 4、厂房设施卫生区域须安排人员不定期清扫与整理。(×) 5、与工作环境管理有关的质量记录的保存和保管,由相关部门依《文件与记录管制程序》进行作业。(√)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1.0 目的 对公司环境目标、指标、方案规划、实施、验证、更新和改进等活动进行了规定,确保有序实现公司环境方针。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公司之环境目标、指标、方案规划、实施、验证、更新和改进等活动进行了明文规定。 3.0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规划公司环境目标、指标、方案。 3.2 总经理负责审批本公司之环境目标、指标。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管理方案。 3.4 各部门/人员负责实施管理方案,以实现策划之环境目标、指标。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环境方案实施效果及更新、改进。 4.0 定义(略) 5.0 运作流程 5.1 环境目标、指标、方案规划制定遵循原则。 管理者代表在组织规划修订环境目标、指标、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方针为框架和规划原则,体现和支持方针; b、力争最大定量化,若目标不能定量,则用指标予以支持; c、具有可行性,经过一定时期努力可实现; d、所有环境目标、指标均有管理方案予以支持; e、考虑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g、包括对质量改进、预防污染、健康保证的承诺; 5.2 目标、指标、方案规划、修订时机。 如下时机,应规划修订目标、指标、方案: a、方针首次制定,管理者代表应组织规划目标、指标、方案; b、方针修订更新,管理者代表应重新组织规划目标、指标、方案; c、管理者代表每年一次(一般为管理评审后),应组织各部门/人员对目标、指标、方案 系统修订一次; d、总经理认为需要时,管理者代表应组织更新部分目标、指标、方案; e、重要相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规划修订目标、指标、方案; 5.3 目标、指标、方案规划、确定流程。 5.3.1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依据公司确定之方针,规划出目标、指标。 5.3.2 管理者代表整理形成《环境目标、指标一览表》总经理 审批。 5.3.3 依据审批通过之《环境目标、指标一览表》,目标、指标执行部门负责策划管理方案,并形成《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表》,方案实施表内容应包括: a、规定公司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在方案中的职责; b、方案实施的方法; c、方案开展的时间安排; 5.3.4 《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表》经管理者代表审批通过,即可予以实施。 5.3.5 《环境管理方案实施表》报办公室存档。 5.4 目标、指标、方案实施绩效验证。

公司环境分析控制程序文件

公司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满足ISO9001-2015标准4.1的要求,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 职责 3.1 综合办公室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3.2 品控部负责技术风险分析、质量风险分析。 3.3 业务拓展部负责市场风险分析。 3.4 生产部负责经营风险分析。 3.5财务部负责财务风险分析。 4 工作程序 4.1 风险识别时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4.2 参与风险管理的人员应经过综合办公室组织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4.3 需考虑的风险有: 4.3.1质量风险 a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换货等风险。 b间接质量风险:产品消费过程,损坏了顾客的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4.3.2环境风险 a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考虑库存。 b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 c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d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4.3.3经营风险 a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b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

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

1 目的 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的基础设施,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和环境保护所需的工作环境。 2 范围 适用于对为实现产品符合性及环境保护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3 职责 3.1生产部负责支持性服务以外影响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设施以及对影响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3.2物流负责本部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工作环境的控制。 3.3行政部负责支持性服务的管理。 4 基础设施的确定 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和环境保护活动所需基础设施包括: 4.1建筑物、工作场所(包括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和辅助设施等);生产部负责康桥公司的建筑物的管理,物流负责建筑物和工作场所的管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4.2过程设备(挤出机,注塑机, 机加工设备, 塑料焊接设备等) 4.3支持性服务(如运输车辆或办公通讯设备等)。 5 工作程序 5.1设备的提供 5.1.1 过程设备由研发部视需要提出采购申请;配件,零部件等由生产部视需要提出采购申请,参照 -08《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5.1.2设备到货后,研发部必须对到货设备按设备清单进行型号、外观和数量验收,配件、零部件等到货后,由生产部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设备或配件、零部件由其申请采购的部门负责联系供应商交涉。 5.1.3对型号、外观、数量验收合格的设备,由研发部与供应商按照设计流程,设备安装说明进行安装。设备安装后,由研发部组织生产部参与组织供应商进行调试,调试完毕后必须经研发部确认使用状况后,方可确认设备是否合格。调试合格后,须填写《设备验收报告》,设备调试

不合格由研发部联系供应商协商解决方案。设备交付使用后,由设备管理人建立《设施、设备台账》。 5.1.4每台设备均应挂有标明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按照设备供应商名称及投入使用顺序进行编号: 完好设备应有“可用”标志,待修设备应挂“待修设备”标志。报废设备应挂“报废”标志生产部负责参照《设备台账的设立和管理》建立和管理设备台帐。 5.2 设备的使用 5.2.1对于供应商未提供操作手册的设备,生产部负责组织人员编写设备操作指 导书。 5.2.2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设备;操作人员应按要求正确使用设备,充分发挥效能。 5.2.4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到管好设备,用好设备, 会使用, 会检查, 会排除一般故障, 并按规定做好日常保养。 5.2.5 设备在特殊气候条件下使用,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3 设备事故的处理 概念:凡因操作不当、年久失修、检修不当等原因导致机械设备损坏或性能降低,不论对生产有无影响,统称为设备事故。 定义: 一般事故:设备轻微损坏,并可立即修复,影响正常生产半天以内或估计直接损失在10,000元以内 大事故:设备损坏,不能立即修复,影响生产三天以内或估计直接损失在10,000~50,000元之间 重大事故:设备严重损坏,不能修复,影响生产三天以上或估计直接损失超过50,000元。 5.3.1一般事故由生产部根据实际情况立即处理。 5.3.2大事故、重大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运转,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报告生产经理,生产经理应立即组织维修,恢复生产并分析原因,并根据《纠正措施程序》和《预防措施程序》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注:此类事故发生时,生产经理应及时通知总经理和相关部门 5.3.3各类事故发生后必须按照事故原因:没分析清楚不放过、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认真分析,改进并记录。

内部控制调查表一

内部控制调查表(控制环境) 序号项目调查内容备注 一、组织构架 1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 相互制衡董事会及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和议事规则是否明 确并严格履行。 是 2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致 力于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1.是否科学界定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中的职责分工。是 2.董事会是否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按照职责分工提出内 部控制评价意见,定期听取内部控制报告,督促内部控制整改,修订内部控制要求。 否 3 组织机构设置科学、精简、 高效、透明、权责匹配、相 互制衡1.组织机构设置是否与企业业务特点相一致,能够控制各项业务关键控制环节,各 司其职、各尽其责,不存在冗余的部门或多余的控制。 是2.是否明确了权责分配、制定了权限指引并保持权责行使的透明度。是 4 组织架构适应性是否定期梳理、评估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优 化调整,是否定期听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意见,按照规定的 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审批。 是 5 组织架构对子公司的控制 力是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特别关注异地、境外 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 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 是 二、发展战略 1 发展战略科学合理,既不缺 乏也不激进,且实施到位1.企业是否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 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 战略。 是 1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3.6素养: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 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成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7 5M2E: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检测仪器、环境和资讯。 四、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工作环境,不定期对员工进行“5S”现场指导和监控。 4.2生产部负责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及生产机器进行修整。 4.3生产各部组员工积极配合主管做好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工作。 4.4 行政部负责对工作环境的监督工作,同时对公司的消防安全负责。 五、程序内容: 5.1 流程图(见附件流程) 5.2 行政部是安全的核心组织,要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2.1 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2.2 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2.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2.4 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2.5 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3 文明生产 5.3.1 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 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3.2 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 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设备、仪器存放整洁。 5.4 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 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5 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 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6 行政部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 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7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