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对比研究_以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_王逸鸣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对比研究_以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_王逸鸣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对比研究_以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_王逸鸣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对比研究_以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_王逸鸣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对比研究

——

—以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

王逸鸣a张天然b陈晓威c

(北京大学a.团委b.经济学院c.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校园文化的重要供给者。在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在管理机构、成立审批、活动申请、各方支持等方面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社团管理工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提出加强管理监督、统筹各方力量、完善自身建设等系列工作建议。

[关键词]高校;社团;北京大学;哈佛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14)4-0101-04

一、历史背景与研究意义

北京大学的社团历史源于京师大学堂时期的抗俄铁血会。[1]1904年,日俄为争夺中国,在中国境内挑起日俄战争。京师大学堂学生丁开嶂,基于对列强侵略和清政府的愤慨,赴东北参与抗俄和反清活动,并组织抗俄铁血会。从此以后,北京大学社团发展受时局影响起起落落,依次经历了五四时期、燕京大学时期、解放初期、文革十年、直到现在的繁荣发展时期。截至2013年10月,北京大学已有252家社团在册,分为8类,分别是政治理论、学术科创、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公益志愿、实践促进、合作交流和地域文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北京大学身为全国高校的排头兵,理应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党和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北京大学正处于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哈佛大学作为有着400余年历史的世界一流名校,校内社团发展历史久、个体规模大、活动类型丰富,积累了丰富的社团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对比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质量,对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两校社团工作对比研究

(一)管理机构

学生社团作为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具有完全群众性、相对独立性的组织,其管理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和规模。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都为学生社团配置了专职管理机构,这也为社团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北京大学管理社团的机构为校团委和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一套班子挂两块牌子,肩负政治和行政上的双重功能。首先,作为免登记的社会团体,共青团是由先进青年组成的具有鲜明政治性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共青团的群众属性必然要求校团委在开展工作时达到团聚青年的目

2014年4月

第4期总第235期

思想教育研究

StudiesinIdeological

Education

借鉴研究

的,其政治属性必然要求北京大学团委管理社团时要起到一定的思想引领的作用。校团委在学校中应起到“聚人、育人”的作用,一方面,校团委要调动资源,开展能加强青年凝聚力的社团活动,为青年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供课堂之外的场合,发挥“聚人”的功能;另一方面,校团委还需保证其下社团开展活动的思想先进性,起到引领青年的作用,切实发挥“育人”功能。

哈佛大学管理社团的机构为校内的OSL,内设一名主席,两名副主席,两名主席助理,若干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还有其他若干学生助理,专职管理学生组织事宜。OSL由学生活动部,哈佛妇女中心,哈佛跨文化、宗族关系基金和公共服务网络等多个部门组成,各部门分工明确,分别管理社团各方面工作,提供专业性指导。《哈佛学社组织手册》(StudentOrganizationHandbook)指出,希望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提高创造能力,发掘自身天赋,培养领袖能力。

从两校的社团管理机构及其角色定位看出,在通过社团丰富校园生活、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上,即具体意义上的“育人”方面,北京大学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与哈佛OSL几乎有着相同的功能。作为共青团组织,校团委则更强调通过社团工作来团聚青年、引领青年,将“育人”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即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共青团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指导校团委工作的纲领。校团委的政治属性并不意味着北京大学对社团的思想控制更加严格。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政治差异使两国具有截然不同的主流价值观。对于美国政府和国民所关注的“种族、平等、性别”等敏感话题,哈佛大学在社团管理的相关方面都做了严格规定,避免与主流价值观发生碰撞,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影响。

(二)成立审批

经历成立审批是社团发展的开端,通过审批则意味着社团得到学校正式认可,开始享有一系列权利,也须履行一系列义务。通过对成立审批的严格控制,管理机构能够事半功倍的完成社团管理工作。

在北京大学,成立社团需要经过以下具体流程。首先,初审,向校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提交可行性报告。其次,复审,经过初审后提交章程、发起人名单、负责人简历、指导教师简历等一系列材料,并参与社团成立答辩与公开听证。最后,通过复审的学生组织即可等待社团成立公示。事实上,在北京大学成立社团远非像所规定的流程一样简单。以2012年和2013年为例,2012年,21家待成立社团参与答辩和听证,但只有7家通过;2013年也只有20家通过初审,并进入答辩和听证环节。各环节的淘汰率都非常高,从而保证北京大学社团的质量,避免同类重复,滥竽充数。

在哈佛大学,成立社团也须提交若干材料并通过审批。发起成立社团的学生要向院长办公室提出申请,出具社团的章程,提交会员名单,聘请指导教师,待成立的社团须经过OSL数月的考察,其发起人还要经过OSL组织的能力培训,通过考察和培训后社团才有可能成立。哈佛大学对于成立社团所需要提交的材料有若干详细、严格的要求:社团章程须规定会员入会不得因种族、信仰、肤色、性别、性倾向和身体残疾等受到歧视;必须提供详细的会员名单,会员应当是已注册的表现良好的学生,每个社团至少要有10个学生会员;必须要有两位指导教师(facultyadvisers)的推荐函,两位指导教师必须是哈佛大学的行政官员,并且其中至少有一人是拥有投票权的全体教师会成员,指导教师要能够充分承担社团财务责任,指导教师的身份只有通过生活委员会认可后才能正式确定(材料来源于哈佛大学网站),等等。

总体来说,两校对于社团成立申请的审批都较为严格,致使两校社团增长数目缓慢。2005年至2013年间,北京大学社团数量从190家增长到252家,年均增长率为7.3%,哈佛大学从302家增长到427家,年均增长率为9.0%,两校并无明显差别。考虑到北京大学公立名校的身份和其具有政治影响力,而哈佛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因此北京大学对新社团的成立持有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

(三)活动开展

对于两校来说,社团活动都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有效开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社团活动,对于两校来说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北京大学,社团开展任何活动都需要提前

2014年4月

第4期总第235期

借鉴研究

向校团委报批,通过审批后才被允许开展和获得相关支持。审批主要基于两点标准:活动开展是否对校园文化有促进意义,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积极意义;活动本身是否安全,存在潜在危险。基于以上两点,已经衍生出了一套完整且切实可行的审批标准,用来判断某活动是否能开展。一般说来,通过审批的活动,将会得到校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的全力支持。

与北京大学类似的是,在哈佛大学,注册社团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在哈佛大学活动注册体系注册,每个学生社团在社团活动注册系统中都被分配了专用的户名与密码,以便学生社团即时申请(未注册社团不得独自在校园内开展任何公开活动)。哈佛大学对于社团活动的审批同样严格,在平等、权利保护、维护校园安全与秩序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详细的审批标准。以酒精饮料为例,若须在活动中饮用酒精饮料,社团要提前报备获得允许后,在OSL下辖的学生服务队(studentser-viceteam)全程监督下才能进行。

伴随着社团数目的增加、社团规模的扩大以及开展活动的多样化,高校社团活动审批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不管是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还是《哈佛学社组织手册》,都能看到两校社团管理机构为活动审批精细化、制度化所作出的尝试与努力,甚至殊途同归,审批标准越来越趋同化。

(四)各方支持

活动支持是社团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一方面,只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才能促进社团全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管理机构能提供的支持直接决定了其在社团管理中的话语权。因此,两校都十分重视组织、调动资源为社团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在北京大学,校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所提供的支持包括若干活动场地,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千元/次左右,视活动大小而定),以及其他可能提供的帮助。除此之外,北京大学还通过直接参与对社团负责人的培训、监督来管理社团,对于违反国家、学校相关规定且不愿改正的社团的负责人,北京大学保留对其进行相关处分的权力。

相比而言,哈佛大学在这方面则有着更大力度的作为。哈佛大学拥有学生社团活动中心(SOCH,超过万平米翻新面积),可以容纳不同规格、不同目的的社团活动。中心现配有的咖啡室、会议室、客厅、活动大厅(480人)、学术研讨室、影院等多种功能的房间可供学生预定,校内还有其他室外场地供申请使用。如需专业指导,社团可以OSL作为中介,从校内其他机构获得指导意见,可以获取更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比研究,可知两校在引领社团、管理社团、促进社团发展等多个方面殊途同归。而为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笔者认为,就社团工作而言,高校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一)加强管理监督

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均较早设立社团专职管理机构,以实现学生社团管理的系统化。相较而言,哈佛大学学生生活部(OSL)组织严密,人员分工明确,工作包罗万象,下辖机构众多,与北京大学相比具有更强的“一站式服务”特性。哈佛大学安排一名副院长,另有7名专职教师负责学生生活部(OSL)的社团管理工作,管理机构不论从级别、人员配备等方面均胜于北京大学,说明了哈佛大学对社团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而北京大学在管理机构相对精简的情况下主要依靠社团指导教师、指导单位以及校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3方参与社团工作,发挥方的合力作用,共同管理监督社团发展。

就具体工作而言,两校社团管理部门都从社团成立审批与日常活动开展两个方面进行严格监管。为了科学评估待成立社团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充分保证社团成立后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北京大学采取公开听证、多方参与投票等方式对社团成立进行严格管控。同样,哈佛大学也采取了严格的申请制度和详细的审核流程。可以说,对社团成立较严格的监督、引导和管理是两校社团工作的主要共识之一。另外,在学生社团运行过程中,两校均通过严把审批关来管理规范社团日常活动。根据《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团要开展活动须征得指导教师、指导单位及校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3方的同意,并对活动

2014年4月

第4期总第235期借鉴研究

风险进行充分预判,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哈佛大学也不约而同采用类似的监管方式,对社团活动开展的管理极为严格。

参照哈佛大学的管理思路,高校在学生社团管理方面应该继续坚持惯有的管理方式,从社团成立、活动审批与监控以及活动总结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引领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助力第二课堂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统筹各方力量

相比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拥有更为完善、架构更为分明的社团管理机构;同时,学校专项资金支持、会员费、活动参加费、社会和校友捐赠也形成了丰富的社团资金来源;硬件设施更优于北京大学,学生组织中心中有中型礼堂、休息室、游戏室、研讨室等大小各异、用途不同的室内房间,哈佛大学庭院作为室外场地也为大型室外活动提供充足空间。

尽管国内各高校在统筹各方力量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哈佛大学这种世界一流大学在统筹支持方面比起来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国内高校还需要注意维护学生社团由学生自行建立运行的特点,避免出现治理结构松散、缺乏横向联系等问题。要实现学生社团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社团内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加强社团外部各方面力量的统筹,以形成内外联动的强大合力,推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社团管理部门的正确引导,财务资源的大力支持和硬件设施的不断是统筹力量的核心。

(三)完善自身建设

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均致力于社团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北京大学校团委网站、北京大学未名BBS的“社团文体之家”版面坚持发布各项社团工作的日常信息,以方便社团收悉。在此基础上,校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于2006年开始建设服务于全校注册社团的“社团管理平台”,至今该平台可承担全校社团招新宣传、日常活动教室审批、展板展位临时申请、重大活动申请报批等工作。社团信息化建设充分减轻了学生团体部的日常工作压力,也大大提高了已注册社团的运行效率。近年来,哈佛大学同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推进学校社团工作的信息化。与北京大学类似,每一家哈佛注册社团都在其社团在线平台上拥有认证账号,可用于社团教室申请等一系列工作。

制度是法令政策的具体化,主要具有约束性、激励性和程序性。学生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社团成立制度和日常活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社团管理部门都针对这两个方面出台了相应的详细规章制度。北京大学出台了《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用于规范日常社团工作。在哈佛大学,学生生活部编写并发布了《新社团成立指导手册》,以供哈佛学生社团申请成立时参考。同时,针对当地法律约束和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生活部也制定了详尽的社团活动准则和社团日常活动条例。从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社团管理机构为活动审批精细化、制度化所做出的尝试中可以看到两校为社团日常运行的规范化和顺畅化所做的努力。虽然对具体细节的规定有所不同,但是两校社团活动管理条例中的审批标准渐趋同化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两校的社团管理工作殊途同归。

由此可见,两校社团管理机构在自身建设上都作出了努力和尝试,这也说明信息化建设与制度完善在当今高校社团工作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内高校应当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社团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制度完善,规范日常工作。从这两方面入手,完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任志坤]

2014年4月

第4期总第235期

借鉴研究

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发展调查研究

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发展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社团”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大学校园中,学生社团的建立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所谓学生社团,是指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并为满足这一兴趣而自发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具有组织自发性、结构松散性、目的趋同性、类型多样性等的特点。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这不仅起到沟通学校与师生的作用,更是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次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延边大学的社团的现状以及发展状况, 根据学生们的自发意见来了解社团运作的经验和不足,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使社团更好地发展与合作,为促进校园文化融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贡献。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及分析结果: 这次调查对延边大学各个学院的1500 名同学做了问卷调查,回收并采用的有效问卷为1000 份。有效率约为67%问卷内容包括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选择社团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其在各个社团间选择的因素以及对加入的社团的满意度和在社团事务上所占用的时间多少等。 我们主要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参加的社团属于哪些类型、选择加入社团的出发点是什么、对现在社团的满意程度、社团活动的丰富度以及社团存在的问题等来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的反映出社学生团活动对在我校大学生的影响。 表1 为统计有效问卷的频数表。 表1 Frequencies 经调查延边大学现共有109 个社团,学术类的有包括读书协会、心理协会、

书法学会、会计学会等;文娱类的有慕思鸟社团、SP舞堂、阿里郎社团;体育类的包括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篮球俱乐部等;实践类的主要有校广播站、DTC 职业发展协会、大学生记者团以及模拟联合会组织社团;公益类的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联合会、环境保护协会等。 问题一:参加的社团属于哪类? 我们调查的社团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分为7 种:1 文体艺术类、2发明创造类、3游戏娱乐类、4 公益服务类、5学术科技类、6 社会实践类、7其他 统计结果如下: Frequency Table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对广大青年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生社团;意义;存在问题;对策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群体,社团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成熟、能力的加强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愈来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16号文件,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正确认识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存在问题并充分发挥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一、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社团活动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社团没有严格规范的章程,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运转,甚至在社团活动中出现价值取向偏移,忽视或淡化精神支柱的倾向,这就势必影响到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是社团物质条件欠缺。很多高校的学生社团普遍存在活动经费不足,缺少活动场地,社团指导教师配备不够等问题。据资料统计显示,目前上海高校80%的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等问题,这也是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 三是社团活动层次较低。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很多学校在学生社团建设上没有总体的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对学生社团建设听之任之,导致一些学生社团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学生社团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此外,许多社团活动缺乏整体策划,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服务,不可能投入全部的精力,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 四是内部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或制度不落实,社团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分工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组织过于松散。目前,许多高校的社团没有必要的章程、管理制度,结果造成了一个活动一个组织、一个会长一个组织的局面,一旦活动结束,会长卸任,整个社团就变成了一个空架子。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新时期学生社团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 (1)要在提高社团骨干素质上下功夫。社团骨干是社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社团骨干的素质如何是一个社团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一个社团是否有战斗力和生命力,尤其是社团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就取决于社团负责人的素质。因此,高校要把社团干部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校学生干部的管理之中。要有计划地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着力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2)要在提高活动的层次上下功夫。开展活动是社团存在的主要目的。活动是社团凝聚青年

专注学生社团文化创办

2009年度湘潭大学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满足求知欲的重要方式。它既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又是完善高校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对于形成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良好的改变,学生社团日益发展成为高校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 一、现有基础及优势 ①我校学生社团发展迅速,拥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校园影响力。近年来我校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截止到2009年12月份,我校共有80个学生社团,共分为学术研究类、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实践类六大类学生社团。与此同时,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新社团不断涌现,公益性质的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我校每年招收新会员人数均在5000人以上,今年共招收新会员6383名,创历史新高。学生社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②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掘领导力,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系统。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引导下,我校学生社团不仅已具备完善的组织结构,形成了以理事会和团支部为核心的团队,拥有规范的学生社团章程及管理制度。学生社团不断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引进CI(形象识别)系统,开创学生社团的文化天地。 ③学生社团文化丰富多彩,借助学生社团文化广场的平台,我校学生社团平均每年举办大小活动400个,为丰富校园文化做了突出贡献。同时着力打造品牌活动,突出优势,在校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由我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电影艺术协会首创的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以“成功,源自梦想”为口号,从第一届的湘潭大学学生社团活动,到第四届影响力扩展到全国各大高校甚至国外(英国皇家戏剧学院作品的参展)的全国性盛典,使我校成为国内大学生DV文化艺术的中心。2009年,第五届中国大学生DV 文化艺术节盛装启航,以“创业与成长,同一时刻”为主题,紧贴时代脉搏,提

对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山西财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获奖论文 作者:佚名 思政教育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473 更新时间:2005-12-26 蔡 水 军 (中德学院) 〔摘要〕通过对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社团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学生社团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学生社团建设 综合素质 江泽民主席在十六大的报告上这样提到“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一系列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全国各高校规模的逐步扩大,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各高校也不断推出改革方案,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措施,引导学生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的提高不仅有赖于课堂的系统专业教育和理论灌输,而且更需要大量课外丰富的实践锻炼。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和党的青年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大事。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和位置,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求与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社团中,大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舞台,也调动了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青团组织要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青年学生的具体利益,真正赢得青年学生的认同和支持,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 2、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 校园文化是高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繁荣和传承,要落实到不同的层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一所高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这是因为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把大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建设是否规范,作用发挥是否正常,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3、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创新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第一课堂教育,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为主要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学习生活中诞生的学生社团的多样化,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通过学生社团这一重要的“中介”,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新时期

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1、学生社团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社团尤其是学生理论社团,始终坚持深入研究并在广大同学中积极宣传先进的思想理论,引导广大同学将学习先进理论与自身成长实践相结合,成为学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学会成立,将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社团的理论优势和集体资源,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的理论学习。 2、学生社团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全面繁荣,许多社团及社团活动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校园特色,并进一步推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种类众多,理论学习、学术科技、公益实践、文艺体育、综合兴趣等不一而足,但无一例外地都积极参与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领域,努力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才能、陶冶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舞台,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一些层次品位较高、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社团活动已成为广大师生深深喜爱和广为参与的校园品牌。许多高校每年都举办的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集中展示社团风采,荟萃优秀活动品牌,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和融入其中,正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社团文化,并努力创造格调高雅、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优越向上的育人环境。 3、学生社团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帮助广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学习丰富知识、陶冶个人品性;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锻炼某方面技能,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为培养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在社团活动中会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不同思维方式和专业背景的影响将使人受益菲浅;而在走出校园的社会活动中,社团在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课堂的专业素质教育而言,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4、学生社团带动了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就业创业。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广阔大舞台上经历风雨、接受锻炼。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也在积极组织和带动成员走出象牙塔,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人格塑造,实现自我价值。爱心社、青年志愿者协会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它们一方面立足校内,自我奉献、关爱他人;另一方面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关怀救助、社区服务、环保宣传、助残敬老等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肯定。除此之外,学生社团还积极组织社会调研、职业实践,并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培训服务。职业发展研究会、青年成才促进会、实践促进协会、人才交流协会及金融协会、公关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促进大学生就业和进行职业培训的协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直接为同学成才需求服务。 试论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创造高尚的文化境界和氛围有着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院校组织,以系部为单位参与的,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二是社团组织,以社团为主进行的,如文学社组织的文学创作比赛、棋牌社组织棋类比赛等。院校组织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调查报告文档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调查报告文档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s sociations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调查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期间将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从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社团现状及对加强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进行论述。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和党的青年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大事。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和位置,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求与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社团中,大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舞台,也调动了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青团组织要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青年学生的具体利益,真正赢得青年学生的认同和支持,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 2、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

北京大学社团管理条例

北京大学社团管理条例 为加强我校学生社团管理,深化学生社团学习与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大学相关规章制度,参照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北京大学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和责任感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 第二条 社团是根据社团创办程序在学校登记注册的具有固定章程的学生团体。社团实行登记成立,学期注册,活动审批的基本管理办法。 第三条 社团是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以及维护学校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条 社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安定团结,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与安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第五条 社团应遵循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加强纪律;既要活跃气氛,又要保证秩序的活动原则,完善自我管理,确保健康发展。 编辑本段 第二章社团成员及管理机构 第六条 社团的所有成员必须是我校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外籍学生加入社团后须到

国际合作部备案。 第七条 社团负责人和主要骨干纳入学校学生骨干培养体系,其社团工作成绩在相关的综合测评和推优评奖中给予相应考虑。 第八条 社团必须具备固定的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指导单位应是我校所属部门或组织,指导教师应是我校专任教师。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应对所指导的社团进行必要的指导;各部门、各院(系、所、中心)也应大力支持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并从学生管理的角度进行必要的审批和指导。 第九条 社团可根据发展需要和团员人数成立团支部,受共青团学生社团总支部委员会的指导。社团中团员应参加所在院系和所在社团团支部的活动。 第十条 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受学校委托,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和指导监督工作;社团必须接受指导中心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十一条 指导中心应积极引导社团依据社团章程自主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努力为社团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完善社团管理制度并制定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社团正常进入和合理退出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团管理与建设。 第十二条 本条例适用范围为在指导中心正式登记注册的社团及其举办的所有活动。所有社团必须经指导中心登记注册,否则即为非法社团。学校禁止非法社团开展活动。 编辑本段 第三章社团成立 第十三条 申请成立社团应同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新社团应至少由20名以上同学发起成立,社团发起人应具备一定条件,成立社团必须履行相应的手续。

协会名录

河南协会商会名录协会: 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中原侨商投资企业协会 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河南省商业行业协会 河南省企业联合会 河南上市公司协会 河南省青年企业家协会 河南省女企业家协会 河南省消费者协会 河南省对外贸易信息协会 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河南省银行业协会 河南省钢铁工业协会 河南省黄金协会 河南省计算机行业协会 河南省医药协会 河南省佛教协会 河南省基督教协会 河南伊斯兰教协会 河南省道教协会

河南省证券期货业协会 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 河南房地产业协会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 河南省物流协会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 河南省音乐家协会 河南省企事业法人维权协会河南省曲艺家协会 河南省豫商经济文化交流协会河南省企业信用担保协会 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 河南省公共关系协会 河南省美发美容协会 河南省卫生经济协会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 河南创业与股权投资协会 河南省家电行业协会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河南省洗涤业协会 河南省肥料协会

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协会 河南省律师协会 河南省矿业协会 南省城镇供水协会 河南省煤炭建设工程质量协会河南省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协会河南省宝玉石协会 河南省扶贫开发协会 河南省拍卖行业协会 河南省奶业协会 河南省太极拳协会 河南省工业商业联合会 河南省汽车工业行业协会 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河南省旅游协会 南省糖酒食品流通协会 河南省演出协会 河南戏剧协会 河南省包装技术协会 河南省网络文化联合会 河南省妇女联合会

河南省互联网协会 河南省质量检验协会 河南省肉类协会 河南省律师协会 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河南省艺术协会 河南轻工业行业协会 河南作家协会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 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河南省招标投标协会 河南省模特行业协会 河南省收藏协会 河南舞蹈家协会 河南书法家协会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河南企业家协会、联合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河南医院协会 河南酒业协会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发展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学生社团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提出了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社团,使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要求。因此全面、深入地分析我国高校中学生社团的现状,客观评价其作用,明确其发展的方向,提出合理的学生社团引导、管理建议,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外高等教育比较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综述 从中西教育史比较来看,大学生社团的产生发展与现代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英美高校中,更贴近现代定义的学生社团出现在18和19世纪,当时出现了很多由清一色男生或女生组成的联谊会。二战后,英美高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完整学生”,提出了“学生人事服务”和“服务学生”的理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社团得以蓬勃发展。以哈佛大学为例,该校目前有600多个学生社团,平均不到30个学生就有一个学生社团。众多的学生社团与活跃的社团活动造就了许多政商军科文教界的杰出人才。反观我国,建立真正意义

上的大学仅100多年。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高校曾经出现了一大批有进步色彩的学生社团,其后,学生社团发展时有起落。建国后由于一度的极左思潮影响,学生社团几乎全面瘫痪;改革开放后,高校学生社团开始复苏,并在二十多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有的高校甚至出现“百团大战”的红火局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高校注册学生社团为2235个(截至2005年1月)。但是相比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整体上仍然数量偏少,种类较为单一,管理尚待规范。 随着社会分工发展,高校学习的专业化趋势越来越突出,而大学生对其他科目专业的需求,学校是不能直接满足的,当一部分学生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新的社团。另一方面,现代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为学生结社得到校方组织上的认可提供了条件。学生社团的本质是求索知识、开展研究、融合文化,这完全符合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本身的目的相一致。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培养目标差异化、培养方式多样化、评判标准区别化的改变为多样性的学生社团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高校学生社团作用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于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下面具体分析学生社团活动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有效调适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推动大学生社会化方面的作用。 1.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全面的作用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共青团中央推出的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促进校园文化繁荣

1.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繁荣 2.——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3.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 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通常由校园精神、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三个基本要素构成,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的营造,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逐渐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与既定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理、性格的塑造。 4.学生社团是以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 成立的志愿型群体,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生活,从而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学生社团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5.一、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6.(一)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中社团活动具有群众基础广泛、活 动自主、行为自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力强等特点,它是当代中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之一。它既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表现才能和施展个性的场所,更为学生提供交往、合作、学习、提高的机会。学生社团建设在创建校园精神文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办学特色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7.(二)学生社团活动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方式。“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处于一种轻松、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并拥有自由选择权时,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学生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即受到良好的教育,个性得到发展。 8.(三)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社团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为最高目标,社团活动是校园第二课堂的拓展与延伸,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延伸学习领域,是社团活动的主要优势。一方面,学生可在社团活动中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展现才能;另一方面,社团的成员来自不同班级,不同的家庭背景,在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不同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交叉促使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受益。 9.(四)社团活动为学生参与实践搭建了重要平台。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新课改的推进, 学分制的施行,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也出现许多新变化,学生社团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阵地。通过参加社团开展的社会综合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发挥个性,培养能力,为将来进入高校或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学校通过组织社团活动,还锻炼了学生在组织管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10.总之,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方式,是 学校第二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 11.二、当前高中学生社团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 12.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各地的高中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呈蓬勃发展的势 头,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高中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3.(一)学校对社团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性

关于-大学生社团内部建设团支部方案

关于大学生社团内部建设团支部 实 施 方 案

一、成立背景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成员的管理,了解学生社团工作的特点,让共青团员在社团工作中更好的成长,最大程度上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服务于中国共青团,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增强团员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扩大社团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根据实际情况,经校团委会议研究决定,在校社联的领导下成立学生社团团支部。 二、成立目的 以党的思想路线为指导,结合校团委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育开展工作,以社团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素质教育为重中之重,以便提高学生文化和思想素质,推进团支部建设为奋斗目标。领会团总支的意图,对学生社团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以便充分发挥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同学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共同努力,推动支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依据团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积极参与、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活跃校园文化。 三、团支部建设方案 (一)抓住思想建设,提高团内素质要求。

继续不断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校团委下达的任务,在思想和行动上同校团委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思想觉悟意识,增强团员素质,彰显出团支部高昂的精神面貌,积极进取的团员精神。 能够在上一学年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向上发展更高的层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求。 (二)强化团内干部建设,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树立团内干部模范带头形象,加强团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使各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对待干部加强纪律性要求,作风优良,态度认真,工作踏实,能够担当,责任心强。能够在团支部内有较高的威信,领导团内成员开展各项工作。 除对干部加强要求外,让每一干部提高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管理,能够自我认知。在团支部建设时能够服从组织要求提出自己观点与见解。 (三)组织团内成员凝聚力建设,构和谐集体。 加强集体内成员的建设,积极主动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了解团内成员的意见,及时与团内成员交流沟通,形成和谐有序的的集体面貌。 接受每一位成员的建议,使团支部的建设达到一种“全民参与”的状态,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团支部内公开、透明,使每一位成员了解各项工作的内容、背景及意义,提高成员参与班级、团内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团内工作开展的调理行、纪律性、规则性,使团支部能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学生社团,不仅可以更好地管理学生,还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营建文明、和谐的高校校园,就目前的现状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来促进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xx)16-0098-01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展示的一个窗口,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一直以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也是高校吸引多才多艺大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以及管理,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社团的相关负责人要加强对于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大学的学习生活时间相对较为宽松,通过学生社团在校园中开展

的学生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比如,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3·7女生节”“心理绘画周”“雷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校园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展现。据调查,在大学生群体中,90%的学生均参加过学生社团,而且平均每一名学生至少参加过两个社团,比如,演讲协会、书法绘画协会、大学生志愿服务协会等。 (二)能够提高师生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的学生社团总负責人,一般由系、院团队老师负责。学生社团活动是在团委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中,无形地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这校园师生相处关系中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通过团委老师的指导和建议,还有利于校园文化在学生之间的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有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 (三)学生社团成员的交替可以传承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具有延续性,每一年大四的学生毕业都会将学生社团团长以及干部等职位进行下一届的传递,通过评选、竞争的方法进行学生社团干部职位的交替。在学生社团干部职位交接的过程中,有利于每一届优秀的社团文化传递,这也是校园文化组成中的一部分。 二、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管理机制不完善 大学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的一种现状是,大一学生热情高涨、大二学生不关注,大三、大四学生脱离社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

《世界著名大学》----北京大学(央视国际)(2003年02月18日 1647)

《世界著名大学》----北京大学(央视国际)(2003年 02月18日1647) 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它拥有全国高校中最多的两院院士 它的图书馆是亚洲高校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它拥有全国最优秀的学生和最多的高考状元 它拥有全国高校中最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 它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鲁迅、胡适、周作人等无数中国文坛巨匠曾在这里任教100多个学生社团和每年上千次的各类讲座使它的校园生活极富特色 世界上第一例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和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单壁碳纳米管在这里产生 对于许多游客来说,博雅塔和未名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因为湖光 塔影早已经被归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意象,但凡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近百年中国 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心中都会有这一面湖水。它象征着中国近现代文化人无法回避的人 文地标——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建筑群落依照未名湖的气韵敷衍开去,尽显

明清皇家园林的风范。但是 它北面的圆明园却早已是断壁残垣,而西面的颐和园虽然风韵依旧,不过伴随它婀娜多 姿的身影浮出水面的,是当时世界上排名第六的帝国海军的沉没。在当时,谁也没有想 到据这两座行苑咫尺之遥的一隅,会在半个世纪后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汇聚之地。 1898年6月11日,27岁的光绪皇帝一纸“明定国是”诏书为维新变法揭开了序幕,作 为废八股、兴西学的举措,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开堂授课,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 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随后而来的一场宫廷政变让这个不满百日的新生儿经受了第一次 洗礼。 京师大学堂在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被任命 为第一任校长。1917年,蔡元培的接任为北京大学开启了为期十年的黄金时代。他“循 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为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 侯仁之说:“真正把北京大学提升为具有国际地位的大学

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发展调查研究

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发展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 “社团”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大学校园中,学生社团的建立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所谓学生社团,是指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并为满足这一兴趣而自发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具有组织自发性、结构松散性、目的趋同性、类型多样性等的特点。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这不仅起到沟通学校与师生的作用,更是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次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延边大学的社团的现状以及发展状况,根据学生们的自发意见来了解社团运作的经验和不足,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使社团更好地发展与合作,为促进校园文化融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贡献。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及分析结果: 这次调查对延边大学各个学院的1500名同学做了问卷调查,回收并采用的有效问卷为1000份。有效率约为67%问卷内容包括了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选择社团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其在各个社团间选择的因素以及对加入的社团的满意度和在社团事务上所占用的时间多少等。 我们主要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参加的社团属于哪些类型、选择加入社团的出发点是什么、对现在社团的满意程度、社团活动的丰富度以及社团存在的问题等来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的反映出社学生团活动对在我校大学生的影响。 表1 为统计有效问卷的频数表。 表1 Frequencies 经调查延边大学现共有109个社团,学术类的有包括读书协会、心理协会、书法学会、会计学会等;文娱类的有慕思鸟社团、SP舞堂、阿里郎社团;体育类的包括乒乓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篮球俱乐部等;实践类的主要有校广播站、DTC职业发展协会、大学生记者团以及模拟联合会组织社团;公益类的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绿色联合会、环境保护协会等。 问题一:参加的社团属于哪类? 我们调查的社团基本类型大致可以分为7种:1文体艺术类、2发明创造类、3游戏娱乐类、4公益服务类、5学术科技类、6社会实践类、7其他统计结果如下: Frequency Table

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社团文化建设 社团文化建设在社团建设中尤为重要,它对社团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是一个社团生存下去的血液。哪么如何建设社团,如何建设社团文化是当前社团所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每一个社团所不能忽视的问题。 社团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从社团口号的提出,到社团成员在技术和人文素质上的培训及提高,再到社团的改组和业务服务范围的扩大,在这些方面都是来自于文化的正确引导。做好社团工作同时也是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在促进社团文化建设上也能更好的指导社团工作,二者相辅相成。 当今中国社会要求建设和谐社会,而各大高校也纷纷呼吁建设和谐校园。在我们高校建设中,社团文化一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建设社团文化建设必须从社团的建设意义、建设条件、建设理念等等各方面来进行剖析,研究如何搞好社团文化建设,继而为建设和谐校园添砖加瓦。 社团是学生们在教师督导下自己成立的小团体。在这个小团体里,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爱好,于是便有了更和谐的话题。由于它的自发性,让它有了更多自主性,学生们可以一展所长,从人才培养上来讲,参加社团也更好地实现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完善,这时的学生,不是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自主地为社团的发展作谋划,作奉献,因此,能力得到了提高,爱好得到了满足,学习也变得有趣起来,这才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文化具有继承性,社团的文化同样如此。大学社团领导及成员念的更新快,后来的社团人员想法和做法较以前不同,可是有这么一点是按步前进的,那就是他们是根据社团前有的性质,他们以前在社团立所接受的社团文化来继续工作的,有变化也是在社团原有的基础上创新的,也是为社团文化注入新的血液的。社团有自己的一系列章程,它的建设有着一定的目的性和长远的发展性。 一.指导思想 社团文化是学校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设打学生社团文化,就是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顺应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趋势,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突出张中办学特色;以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繁荣学校文化,营造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性质和宗旨 性质: 学生社团是我校为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由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觉学习的学生群众性团体。 宗旨: 1.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团活动来充实、完善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20070326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

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协会定名为“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Peking University Y outh V olunteers Association, 简称PKUYV A)。 第二条本协会是由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发起,由热心志愿服务事业的校内青年教师与学生自愿结成的全校性的非营利性群众团体。 第三条本协会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北京大学规章制度,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通过组织和指导全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内外提供志愿服务,促进北大青年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第四条本协会接受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协会住所在北京大学。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六条本协会的业务范围 (一)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引导北大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二)围绕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培养青年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三)为城乡发展、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 (四)为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提供志愿服务。 (五)规划、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协调、指导全校各类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工作,推动北大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六)开展与海内外志愿者组织和团体的交流。 (七)其他志愿服务性质活动。 第三章会员 第七条本协会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 第八条申请加入本协会的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团体会员: 1、北京大学校内志愿者组织,拥有固定会员20人以上; 2、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北京大学规章制度,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 3、承认本协会的章程,遵守本协会的规章制度; 4、热心公益事业,甘于奉献,能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论文摘要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 它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学生社团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 在这提出几点思考。 校园文化属于高校的亚文化 , 体现为以大学生为主体创造进行的校园课外文化活动。发展校园文化 , 对于优化育人环境 , 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 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主阵地 , 它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在高校 , 学生社团的活动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 必须认清当前的社会形势 , 结合高校的培养目标 , 了解青年学生的特点 , 从新的角度提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 由于高校的管理机制一直沿袭几十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 造成高校在体制上的许多问题 , 同样表现在学生社团的管理上 ,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 1. 对社团的认识不明确 首先是社团的上一级领导的认识不明确。团委作为学生社团的上级领导 , 对社团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 , 团委对社团统得过死 , 抓得过紧 , 导致出现这样的局面 :学生社团活动通常由团委安排和组织 , 社团是协助上级机关开展活动 , 社团缺乏自主性。 其次是社团的学生领导认识不明确。学生干部进入社团领导社团活动 , 也认为社团完全从属于团委的指挥和领导 , 因此作为学生干部必须无条件服从 , 这样他们便成为听话的好学生 , 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再次是加入社团学生成员的认识不明确。许多学生加入社团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兴趣爱好和为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团活动的不连续 , 使得学生参加活动的动机发生改变 , 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交朋友 (尤其是异性朋友才到社团去 , 也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图个好名 , 这样使得社团组织如同一盘散沙 , 难以团结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