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上LakeSci.(湖泊科学),2011,23(1)

86。26’一87。30’,是我圉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它既是开都河的尾闯,又是孔雀河的源头,兼有调控开都河来水、供应孔雀河流域的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以及向塔里木河中下游紧急调水等多种功能.博斯腾湖水域面积约1300kin2,东两长55km,南北平均宽20km,平均水深为7.5m。最深为16m.

2003年博斯腾湖周边四县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39.99%,第二产业占26.26%。第三产业占33.75%.博斯腾湖1=业基础相对薄弱,直接或间接向博斯腾湖排污的企业有制糖业、造纸业、制药业、建材业等32家,年排污量约为1463×104t,占博斯腾湖接纳污水总量的十五分之一口J.进入博斯腾湖的大小河流有十多条,主要河流为开都河、黄水沟和清水河,此外还有几十条农田排水渠.1991—2000年博斯腾湖的水质均为劣V类,其主要污染指标为硫酸盐、总氮、pH和氯化物旧1.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田排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急剧增多,博斯腾湖的污染物入湖量远大于出湖量,目前湖水仍处在污染物的积累过程中门J.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博斯腾湖水体有机污染的研究局限在BOD,、高锰酸钾指数等综合污染指标[s啪],而对有机氯农药污染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开展博斯腾湖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研究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组成及分布特征,探讨其污染来源,并对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进行初步评价,为了解博斯腾湖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以及控制水体的有机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图1博斯腾湖沉积物采样点分布

Fig.1SamplingsitesofsedimentsinLakeBosten1实验方法

1.1样品采集

2008年8月运用抓斗式采样器在博斯腾湖采集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样点布设充分考虑湖水流向、补水来源、污染来源、湖岸线等因素的影响(图1).样品采集后用聚乙烯(PE)密实袋封装,立即放人恒温箱,运回实验室后于冰箱冷冻(一200C)保存至分析.

1.2实验材料

实验所用的有机溶剂正己烷、二氯甲烷均为分析纯(经全玻系统二次蒸馏);无水硫酸钠为分析纯,经抽提后于450℃下

灼烧6h,平衡后储于干燥器中;硅胶(80一100目)、氧化铝(100—200目)层析用,经抽提后硅胶在60℃、氧化铝在250℃下活化12h,冷却后再加入其重量3%的蒸馏水去活化,平衡后储于干燥器中.以上试剂均购自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

有机氯农药的标准物质(us-1128):由廿HCH、B-HCH、1一HCH、¥-HCH、e.HCH、O,P’DDD、P,P’DDD、O,P’DDE、P,P’DDE、O,P’DDT、P,P’DDT、六氯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Ot-硫丹、B一硫丹、顺式氯丹、反式氯丹、氧化氯丹、灭蚁灵、七氯、环氧七氯、甲氧一DDT共24种有机氯农药组成的混合标样,购自美国Aecustandard公司;回收率指示物为2,4,5,6-四氯问二甲苯(TCMX)和十氯联苯(PcB209),内标为五氯硝基苯(PCNB).

玻璃器皿经洗液(重铬酸钾/硫酸)清洗,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再经过450。C灼烧4h,使用前用二氯甲烷淋洗.滤纸经抽提、干燥后备用.

1.3样品处理与分析

沉积物冷冻干燥后,研磨过80目筛.准确称取样品约159,用滤纸包样.加入回收率指示物,同时加入活化的铜片脱硫,用150ral二氯甲烷抽提48h.将抽提液旋蒸至约lml,添加lOml正己烷,再次旋蒸浓缩至l“.将浓缩液转移至氧化铝/硅胶(3em:lem)的层析柱分离纯化。用正己j完/--氯甲烷(V:V=l:1)混合液

淋洗,并用8ml棕色小瓶接洗脱液至约7m1.再用氮气吹至约1ml,然后转移至2ml细胞瓶中,继续用氮气吹

博斯腾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作者:杨彬, 解启来, 廖天, 王勤锋, 吴攀碧, YANG Bin, XIE Qilai, LIAO Tian,WANG Qinfeng, WU Panbi

作者单位:杨彬,YANG Bin(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州,510045), 解启来,廖天,王勤锋,吴攀碧,XIE Qilai,LIAO Tian,WANG Qinfeng,WU

Panbi(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州,510642)

刊名:

湖泊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年,卷(期):2011,23(1)

参考文献(54条)

1.Ingersoll CG Calc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diment effect concentrations for the amphipod Chironomus riparius[外文期刊] 1996

2.岳瑞生《关于就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国际行动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及其谈判背景 2001(1)

3.徐燕博斯腾湖低水位运行水质超标的问题[期刊论文]-地下水 2008(01)

4.Smith AG.Gangolli SD Organochlorine chemicals in seafood:occurrence and health concem 2002(6)

5.李新贤;党新成;李红新疆主要湖泊、水库的水质综合特征评价模式及营养状态分析[期刊论文]-干旱区地理2005(05)

6.Park JS.Wade TL.Sweet S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organochlorine contaminants to Galveston Bay,Texas 2004

7.徐海量;陈哑宁;李卫红博斯腾湖湖水污染现状分析[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03)

8.黄业茹.田洪海.郑明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监控与预警技术 2008

9.兰文辉;刘建平博斯腾湖水质变化分析与对策研究 2000(04)

10.刘卫国.安尼瓦尔·木扎提.吕光辉博期腾湖流域风险评价 2008(8)

11.刘卫国;安尼瓦尔?木扎提;吕光辉博斯腾湖流域风险评价[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8)

12.兰文辉.刘建平博斯腾湖水质变化分析与对策研究 2000(4)

13.黄业茹;田洪海;郑明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监控与预警技术 2008

14.徐海量.陈亚宁.李卫红博斯腾湖湖水污染现状分析 2003(3)

15.Park JS;Wade TL;Sweet S Atmospheric deposition of organochlorine contaminants to Galveston Bay,Texas 2004

16.李新贤.党新成.李红.高建芳新疆主要湖泊、水库的水质综合特征评价模式及营养状态分析 2005(5)

17.Smith AG;Gangolli SD Organochlorine chemicals in seafood:occurrence and health concem[外文期刊] 2002(06)

18.徐燕博斯腾湖低水位运行水质超标的问题 2008(1)

19.Long ER;Macdonald DD;Smith SL Incidence of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with ranges of chemical concentrations in marine and estuarine sediments[外文期刊] 1995(01)

20.胡小韦.海米提·依米提.伊元荣.黄景炎.古丽格娜博斯腾湖水质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方法 2008(1)

21.McCauley D J;DeGraeve GM;Linton TK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and assessment:overview and research needs 2000

22.李卫红.陈跃滨.郭永平.徐海量.李向军博斯腾湖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002(3)

24.Glubala https://www.doczj.com/doc/d99413422.html,nders DH.Monetti M The rates of accumulation and chronologies of atmospherically derived poilutants in Arctic Alaska,USA 1995

25.Bidleman TE;Jantunen LM;Helm PA Chlordane enantiomers and temporal trends of chlordane isomers in arctic air[外文期刊] 2002(04)

26.胡雄星.韩中豪.张进.夏凡.王文华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2008(1)

27.李军;张干;祁士华珠江三角洲土壤中氯丹的残留特征[期刊论文]-土壤学报 2007(06)

28.陈伟.宋琪.刘梦.Ellis Burnet Julia.祁士华新疆孔雀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2009(2)

29.Wilfred E;Frances D;John B Distributions and fate of chlorinated pesticides,biomarkers and polycyclie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ediments along a contamination gradient from a point-source in San Francisco Bay,California 1994(03)

30.张伟玲.张干.祁士华.彭平安西藏错鄂湖和羊卓雍湖水体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初步研究 2003(4)

31.Hitch RK;Day HP Unusual persistence of DDT in some Western USA soils[外文期刊] 1992(02)

32.孙剑辉.王国良.张干.李军.柴艳黄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相关性分析与风险评价 2008(2)

33.Marvin CH;Painter S;Chariton MN Trend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level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Lake Erie sediment[外文期刊] 2004(01)

34.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胡立嵩.苏秋克洪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及组成 2009(3)

35.Sondra MM;Mark LG;Joseph VD Results from the Lake Michigan mass balance study:concentrations and fluxes of atmospheric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and trans-nonachlor 2001

36.Sondra MM.Mark LG.Joseph VD Results from the Lake Michigan mass balance study:concentrations and fluxes of atmospheric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and trans-nonachlor 2001

37.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洪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及组成[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科学 2009(03)

38.Marvin CH.Painter S.Chariton MN Trend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levels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in Lake Erie sediment 2004(1)

39.孙剑辉;王国良;张干黄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相关性分析与风险评价[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40.Hitch RK.Day HP Unusual persistence of DDT in some Western USA soils 1992(2)

41.张伟玲;张干;祁士华西藏错鄂湖和羊卓雍湖水体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地球化学2003(04)

42.Wilfred E.Frances D.John B Distributions and fate of chlorinated pesticides,biomarkers and polycyclie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ediments along a contamination gradient from a point-source in San Francisco Bay,California 1994(3)

43.陈伟;宋琪;刘梦新疆孔雀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风险评价[期刊论文]-环境化学 2009(02)

44.李军.张干.祁士华.解启来珠江三角洲土壤中氯丹的残留特征 2007(6)

45.胡雄星;韩中豪;张进黄浦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01)

46.Bidleman TE.Jantunen LM.Helm PA Chlordane enantiomers and temporal trends of chlordane isomers in arctic air 2002(4)

derived poilutants in Arctic Alaska,USA 1995

48.李军珠江三角洲有机氯农药污染区域地球化学研究 2005

49.李卫红;陈跃滨;郭永平博斯腾湖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期刊论文]-干旱区地理 2002(03)

50.McCauley D J.DeGraeve GM.Linton TK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and assessment:overview and research needs 2000

51.胡小伟;海米提?依米提;伊元荣博斯腾湖水质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方法[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1)

52.Long ER.Macdonald DD.Smith SL Incidence of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with ranges of chemical concentrations in marine and estuarine sediments 1995(1)

53.岳瑞生《关于就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取国际行动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及其谈判背景[期刊论文]-世界环境2001(1)

54.Ingersoll CG Calc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diment effect concentrations for the amphipod Chironomus riparius 199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99413422.html,/Periodical_hpkx201101005.aspx

有机氯农药污染

有机氯农药及其对长江中下游的污染 摘要: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明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的瑞士化学家米勒。此后有机氯农药因其高效,应用十分广泛。直到上世纪7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它的危害。但因历史上的滥用,有机氯农药至今仍然威胁着我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上个世纪也大量使用过有机氯农药,这些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如何?本文以长江中下游为例,探讨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危害富集污染 引言:环境污染是人类当今面临的一大问题。发达国家近代人口急剧增长,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起步,大量人口离开土地,不再参与粮食的生产,这就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以满足这些人口的需要。此时,化学农药随着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其中有机氯农药就是曾经广泛使用的一种。这种农药效果好,制备成本低,且以当时的观点来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和人类的毒害小。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曾大规模地采用有机氯农药。但有机氯农药的滥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这种危害至今没有消除。接下来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有机氯农药,并以长江中下游为例看看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威胁。 有机氯农药的概念 有机氯农药是指在农业上用作杀虫剂、杀螨剂和杀菌剂的各种有机氯化合物的总称。属于高效广谱农药,包括脂肪族、芳香族氯代烃[2],主要分为以苯为原料和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两大类。前者包括杀虫剂DDT和六六六,以及杀螨剂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稻丰宁等;后者如作为杀虫剂的氯丹、七氯、艾氏剂等[1]。 有机氯农药是第一代农药,以DDT和六六六的使用历史最为悠久[2]。DDT的化学名称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因有分子中有两个氯苯基和三个氯又称为二二三。六六六的化学名称是1,2,3,4,5,6-六氯环己烷,因分子中有六个氯、六个碳和六个氢,所以俗称六六六。 DDT的结构式六六六的结构式 有机氯农药的性质 物理性质方面,常用的有机氯农药蒸气压低,挥发性小,停用后自然环境要经25~110年才能复原[6]。因此有机氯农药可以缓慢杀死很多害虫。同时,有机氯农药脂溶性强,水中溶解度大多低于1ppm,因此在使用六六六等农药时先将其溶解在煤油中,然后将煤油溶液在水中制成乳浊液。另外,有些有机氯农药,如DDT能悬浮于水面,可随水分子一起蒸发[2]。 化学性质方面,氯苯结构稳定,不易为体内酶降解,在生物体内消失缓慢。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的产物也像亲体一样存在着残留毒性,如DDT经还原生成DDD,经脱氯化氢后生成DDE,这两种也是后面研究中重点监测的产物。另一个重要性质是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可以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向上扩展而富集,如虾在含0.005ppm滴滴涕的水中养七十二小时, 体内含量达0.14ppm。在美国密执安湖水中含有少量滴滴涕, 但通过食物链的富集, 滴滴涕在海鸥体内的含量为水内含量五千万倍等等[5]。 有机氯农药的应用历史 有机氯农药对虫类都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如当昆虫爬行或停息在 DDT或六六六喷洒处,药物即可被昆虫表皮吸收,然后渗透到昆虫体内而将其毒死。20世纪40年代,因DDT和六

某农药厂场地土壤污染调查与生态健康风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99413422.html, 某农药厂场地土壤污染调查与生态健康风险研究 作者:陈冬徐成华田开洋王振祥毛林强张文艺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21期 摘要:针对某农药厂土壤污染及其生态健康风险问题,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并采集水样、土样送检,用便携式光离子化检测器(PID)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现场进行检测以及实验室GC-MS分析,确定了主要污染物含量及其分布,应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和毒性风险评估法对检出的高浓度污染物进行生态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污染场地主要的污染物为2,4-二氯苯酚、铬和苯并(b)荧蒽;厂区内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比厂房外高,厂区内大部分调查样点都属于强生态危害级别,厂区外调查样点基本上属于中等生态危害级别;2,4-二氯苯酚、铬和苯并(b)荧蒽的非致癌风险都低于可接受风险控制值。 关键词:土壤污染;调查;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生态健康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X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1-4031-04 DOI:10.14088/https://www.doczj.com/doc/d99413422.html,ki.issn0439-8114.2017.21.009 Site Soil Contamination Investigation and Ecologic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for A Pesticide Factory CHEN Dong1,2,XU Cheng-hua2,TIAN Kai-yang2,WANG Zhen-xiang2,MAO Lin-qiang1,ZHANG Wen-yi1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Engineering,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Jiangsu,China; 2.Geological Party,Jiangsu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Nanjing 210041,Jiangsu,China) Abstract: The pesticide factory site soil pollution would arouse ecological health risk problems, in this study, water an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esticide factory site. The main pollutant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were determined by a portable photoionization detector (PID), GC-MS and X 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toxicity risk coefficient method and ecological risk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ecological health risk of high concentration pollutant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pollutants in contaminated sites were 2,4-two chlorophenols, chromium and benzo (b) and fluoranthe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完整版)

海南大学本科生 课程论文 题目: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张晓琳 所在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年级:07环境科学 学号:B0713059 指导教师:苏增建 职称:讲师 2010年1月

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张晓琳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07环境科学2班 海南儋州 571737) 摘要:有机氯农药的大量使用已造成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目前微生物降解有机氯农药技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危害,微生物对有机氯农药降解的方式和途径,指出了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存在问题展望 1.有机氯农药简介 有机氯农药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在2001年签署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中,首批控制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种有9种是有机氯农药。氯代有机化合物是一类污染面广、毒性较大、不易降解的化合物, 在美国EPA所列129种优先污染物中占25种之多[1]。有机氯农药主要包括六六六(六氯环己烷) 、滴滴涕、氯丹、六氯代苯、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艾氏剂、七氯、环氧七氯、α - 硫丹、β - 硫丹等. 而六六六和滴滴涕则是有机氯农药的典型代表,二者使用早,使用时间长,用量大,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量高,容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有机氯农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易导致生物体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功能失调、发育紊乱等严重疾病[2]。 2.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是高残留农药,虽经长时间的降解,环境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仍十分可观,并且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2.1 有机氯农药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自于:有机氯农药施用过程中的挥发飘移、施用

2018年农药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项目实施方案

2018年农药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项目 实施方案 《农药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规定,农业部门应当组织对已登记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评价,建立农药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为履行农药风险监测评价职责,推动农药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全面有效落实,根据2018年省级财政农药安全监管专项安排,我省继续在浏阳、醴陵、湘乡、祁东、武冈、赫山、湘阴、桃源、祁阳、桂阳、新化、慈利、沅陵、永顺14个县市区,开展农药风险监测与应急处置试点工作。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面上调查和定点监测,系统监测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收集农药风险数据,掌握本地使用的农药产品,尤其生产实践中使用量大、风险高、已登记使用15年以上的农药品种安全性、有效性情况。在风险监测基础上,及时发布风险信息及其防范措施,有效防范、控制和降低农药安全风险,并为推进风险农药管控和淘汰退出进程提供数据支撑。 具体目标:一是建立健全农药风险监测工作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现农药风险监测工作常态化。二是基本掌握辖区农药安全风险信息和突发事件情况,按要求提交农药风险监测报告和相关表格。三是开展吡虫啉使用风险监控,提交吡虫啉农药使

用现状(包括使用作物、使用量及其使用效果等)和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报告,提出可替代农药的品种及建议采取的禁限用等管理措施。 二、重点任务 (一)农药安全风险调查。从面上调查监测农药使用后对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人畜健康等方面安全风险。 1、农业生产安全监测。监测农药使用后造成的农作物药害和抗性问题。对于药害,做好事件起因、受害作物、使用农药品种和用量、药害时期、药害症状及面积、损失估测、处理措施等调查记录。针对抗性,重点对吡虫啉等长期使用造成效果下降、使用量增加的农药品种,做好用药种类和用量、靶标生物种类、抗性情况等调查监测。 2、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例行监测等结果,重点统计分析本辖区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中出现的农药超标情况,引发多次残留超标的农药品种及其超标程度和超标原因。 3、人畜健康安全监测。监测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过程中因自杀、非故意接触等原因造成的人畜中毒事件,以及农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涉及的农药种类和用量、中毒症状、中毒数量和程度等。重点监测引发施药者、畜禽直接中毒或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农药品种、产品。 4、生态环境安全监测。监测农药引起的蜜蜂、鸟、鱼等非靶标生物、天敌生物危害事件,调查使用的农药种类和用量,影

农药风险评估原理与方法

农药风险评估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 一、风险及其类型 二、安全与安全性 三、人类健康风险评估 四、生态风险评估 第二节风险评估的研究历史 一、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历史 二、生态风险评估的研究历史 第三节农药风险评估的意义 一、农药的贡献 二、现代农业仍需要农药 三、农药风险评估的意义 第二章风险评估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现代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毒理学的分支 第二节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一、毒物 二、毒性 三、毒性参数 四、毒性作用 第三节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一、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二、正常值 第四节剂量一效应关系和剂量一反应关系 一、效应与反应 二、剂量一效应关系和剂量一反应关系 三、剂量一效应曲线和剂量一反应曲线 第三章基础毒性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节急性毒性及其研究方法 一、急性毒性的研究目的 二、急性毒性实验设计 三、LD50测定方法的改进 四、急性毒性评价 第二节蓄积毒性及其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蓄积毒性实验的设计 第三节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及其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亚慢性毒性实验设计

四、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评价 第四章三致效应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节致突变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一、致突变作用 二、突变的不良后果 三、致突变物的检测方法 四、实验结果的评价 第二节生殖发育毒性作用及研究方法 一、生殖毒性 二、发育毒性 三、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方法 第三节致癌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一、化学致癌物 二、化学致癌作用机理 三、化学致癌物的判别 四、致癌实验评价 第五章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效应及其研究方法第一节免疫毒性及其研究方法 一、免疫的类型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 四、化学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五、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理 六、免疫毒性与致癌作用 七、免疫毒性研究方法 第二节内分泌干扰效应及其研究方法 一、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特点 三、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 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 五、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检测 六、内分泌干扰物生殖发育毒性研究方法 第三节农药的特殊毒性 一、农药的非遗传毒性致癌作用 二、农药的时间毒性 第六章生态毒性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节常规毒性实验 一、生态毒性研究与健康毒性研究的差异 二、生态毒性的实验方式 三、毒性实验标准化 四、生态毒性研究方法 第二节微宇宙毒性实验 一、微宇宙法简介

有机氯农药一览表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有机氯农药一览表 表A.1 有机氯农药一览表 化合物名称英文名称化学登记号分子式分子量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 118-74-1 C6Cl6284.78 α-六六六alpha-BHC 319-84-6 C6H6Cl6290.83 γ-六六六gamma-BHC (Lindane) 58-89-9 C6H6Cl6290.83 β-六六六beta-BHC 319-85-7 C6H6Cl6290.83 δ-六六六delta-BHC 319-86-8 C6H6Cl6290.83 七氯Heptachlor 76-44-8 C10H5Cl7373.32 艾氏剂Aldrin 309-00-2 C12H8Cl6364.91 氧化氯丹Oxychlordane 27304-13-8 C10H4Cl8O 423.76 顺式-环氧七氯cis-Heptachlor Epoxide 1024-57-3 C10H5Cl7O 389.32 反式-环氧七氯trans-Heptachlor Epoxide 28044-83-9 C10H5Cl7O 389.32 反式-氯丹trans-Chlordane (gamma) 5103-74-2 C10H6Cl8409.78 2,4'-DDE 2,4'-DDE 3424-82-6 C14H8Cl4318.03 反式-九氯trans-Nonachlor 39765-80-5 C10H5Cl9444.22 顺式-氯丹cis-Chlordane (alpha) 5103-71-9 C10H6Cl8409.78 硫丹-ⅠEndosulfan-I 959-98-8 C9H6Cl6O3S 406.93 4,4'-DDE 4,4'-DDE 72-55-9 C14H8Cl4318.03 狄氏剂Dieldrin 60-57-1 C12H8Cl6O 380.91 2,4'-DDD 2,4'-DDD 53-19-0 C14H10Cl4320.04 异狄氏剂Endrin 72-20-8 C12H8Cl6O 380.91 2,4'-DDT 2,4'-DDT 789-02-6 C14H9Cl5354.49 顺式-九氯cis-Nonachlor 5103-73-1 C10H5Cl9444.22 4,4'-DDD 4,4'-DDD 72-54-8 C14H10Cl4320.04 硫丹-ⅡEndosulfan-Ⅱ33213-65-9 C9H6Cl6O3S 406.93 4,4'-DDT 4,4'-DDT 50-29-3 C14H9Cl5354.49 灭蚁灵Mirex 2385-85-5 C10Cl12545.54 12

16种农药对东亚小花蝽的生态风险评价

2018年一第13卷第6期,202-211 生态毒理学报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V ol.13,2018No.6202-211 一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180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22) 一一作者简介:何丹(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毒理学,E -mail:danhe1993@https://www.doczj.com/doc/d99413422.html, ;一一*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 -mail:caihongyu2013@https://www.doczj.com/doc/d99413422.html,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113001 何丹,林荣华,门兴元,等.16种农药对东亚小花蝽的生态风险评估[J].生态毒理学报,2018,13(6):202-211 He D,Lin R H,Men X Y ,et al.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16pesticides to Orius sauteri [J].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2018,13(6):202-211(in Chinese) 16种农药对东亚小花蝽的生态风险评估 何丹1,林荣华3,门兴元2,孙猛2,程沈航1,姜辉3,于彩虹1,*,郑礼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济南250100 3.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北京100125 收稿日期:2018-01-13一一录用日期:2018-03-02 摘要:东亚小花蝽是我国北方林木二果园和农田的优势天敌昆虫三为评估常用化学农药对东亚小花蝽的毒害作用,首次测定了16种田间常用化学农药对东亚小花蝽的24h 急性接触毒性,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三结果表明所试除草剂二杀菌剂和杀虫剂中的吡蚜酮对东亚小花蝽较为安全,3倍田间最高推荐剂量下的校正死亡率低于33.33%三阿维菌素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二吡虫啉和啶虫脒对东亚小花蝽的半数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36.567二15.798二4.992和4.487mg a.i.四L -1,农田内风险可接受三噻虫嗪二联苯菊酯和呋虫胺对东亚小花蝽的LC 50分别为0.002二0.080和0.968mg a.i.四L -1,农田内危害商值分别为3976.36二69.03和16.93,在农田内对东亚小花蝽造成的风险均不可接受三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合理施用化学农药以保护和利用东亚小花蝽三 关键词:农药;东亚小花蝽;急性毒性;风险评估 文章编号:1673-5897(2018)6-202-10一一中图分类号:X171.5一一文献标识码:A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16Pesticides to Orius sauteri He Dan 1,Lin Ronghua 3,Men Xingyuan 2,Sun Meng 2,Cheng Shenhang 1,Jiang Hui 3,Yu Caihong 1,*,Zheng Li 2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an 250100,China 3.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Agrochemicals,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0125,China Received 13January 2018一一accepted 2March 2018 Abstract :Orius sauteri is the predominant natural enemy of trees,orchards and farmlands in northern China.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esticides on O.sauteri .The 16common pesticides were tested for their 24h acute toxicity towards O.sauteri under the laboratory condi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was car -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tested fungicides,herbicides and pesticides pymetrozine were harmless and the corrected mortalities at triple maximum recommended field concentrations were less than 33.33%.The concentrations for killing 50%tested O.sauteri (LC 50)of avermectins,emamectin benzoate,imidacloprid and acet -amiprid were 36.567,15.798,4.992and 4.487mg a.i.四L -1,respectively.The risks of them in field were acceptable.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进展

第10卷第6期现代农药Vol.10 No.6 专论与综述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理研究进展 董洪梅,万大娟*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摘要: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对其修复机理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修复技术与应用推广。综合分析植物修复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机理,主要体现在:植物直接吸收和转运有机氯农药;植物释放分泌物去除有机氯农药;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系对有机氯农药的转化。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吸收;分泌物;联合修复 中图分类号:TQ 4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284.2011.06.002 Mechanism on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DONG Hong-mei, WAN Da-jua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s a technology which has wide foreground. The study on mechanism of phytoremediation will help us to promote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deeply.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phyt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with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were as follows: plant absorbed and transport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directly; plant released exudates to remove organ chlorine pesticides; the systems of plant and microorganism transform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Key words: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absorb; exudate; combined remediation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长吸收、转化、转移等功能来净化土壤中污染物的一种修复技术,是一项公认的具有潜力的、优美的、自然的生物修复方式。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作为当前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国外对植物修复的研究较多,有的已展开原位修复并达到商业化水平[1]。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就广泛进行植物修复研究,而我国则起步较晚,工作多偏重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有关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报道较少。安凤春等人的研究显示,在DDT污染浓度为0.125 mg/kg的土壤中种植10个品种的草本植物,发现不同品种的草对同种农药吸收与富集能力不同,同一品种的草对不同农药吸收与富集能力也有差异[2]。 植物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往往是寻找能够超累积或超耐受该有害重金属的植物,将金属污染物以离子的形式从土壤中转移至超累积或超耐受植物的特定部位,再将富集了重金属的植物进行处理。而植物修复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机理要复杂得多,在修复中经历的过程可能包括吸附、吸收、转移、降解、挥发等,是一种原位处理污染土壤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应用成本低、生态风险小、对环境的改变少等特点。植物在其生长周期中,对周围发生的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吸收营养物质、生长发育、衰老死亡以及完全腐解等过程中,植物都能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环境。综合分析植物修复受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机理,主要有3种:植物直接吸收有机氯农药后转移或分解;植物释放分泌物和特定酶降解土壤环境中的有机氯农药;植物促进根际微生物对土 收稿日期:2011–06–07;修回日期:2011–07–02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09JJ6025);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10C0933) 作者简介:董洪梅 (1985—),女,山东省滕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环境污染控制。通讯作者:万大娟。E–mail:dajuanwan@https://www.doczj.com/doc/d99413422.html,

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现代地理学理论前沿开课时间:2013 -2014 第二学期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专业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学号2013210585 姓名邹艳艳 学位类别全日制硕士 任课教师丁林贤 交稿日期2014 年6月28日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摘要:本文综述了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危害,降解解功能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典型有机氯农药的降解途径以及影响微生物降解效果因素等,在各种能够降解有机氯农药菌的微生物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ruas)是最活跃、农药适应能力最强的菌株,与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过程的酶:主要要有脱氯化氢酶、水解酶和脱氢酶三种,它们通过共代谢,中间协同代谢或矿化等作用完成降解过程。由于有机氯农药的持久性和广泛污染性,研究出新的能够降解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及菌酶以及降解机理及中问产物的类型是未来农药降解的主要研究重点。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酶;机理 前言:农药是重要的农用物资,在世界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防治病、虫、草、鼠害、保证农业高产稳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Pesticides,OCPs),也被称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突出的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等特征而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1[[2]是20世纪80年代前应用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农药品种之一,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高效广谱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逐级上去,最终在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脂肪组织中蓄积,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范围内就陆续禁止生产和使用高残尉毒的有孰氯农药[4-5]。研究发现.北京地区总OCPs类物质平均含量高达77.7ug/kg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l5618-1995)50ug/kg。浙江省平均值为34.41ug/kg,其中最高值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500ug/kg[6]。此外,甚至南极地区也发现了0.12-2.8ug/kg的DDT残留,常年不化的冰层也检出了0.04ng/kg的DDT。 降解有机氯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和化学法,如焚烧、电化学法等都普遍存在着处理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去除效果差等缺点,而生物法则主要利用微生物对OCPs的特异性降解机理进行降解,该法处理效果明显,在降解残留农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目前治理残留农药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有机氯农药的化学结构

农药对藻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_毒性机理及其富集和降解

第7卷第6期1999年12月 环境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ENV IRONM EN TAL SCIENCE Vol.7,No.6 Dec.,1999农药对藻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Ⅱ:毒性机理及其富集和降解 Ξ 沈国兴 严国安 彭金良 严雪 (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武汉430072) 摘 要 随着对农药污染认识的深入,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毒性以及毒性机制 的研究不断增多。农药对藻类的毒性在于破坏藻类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藻类的光合作 用、改变呼吸作用以及固氮作用,影响藻类的生理进程并改变其生化组分。开展农药对藻类 毒性机理的研究,揭示农药结构—活性关系,对农药的研制和应用,评价农药的生态风险,减 少农药对藻类的毒害是重要的。在自然环境中还发现藻能富集和降解农药。因此,对于这些 藻来说,农药对藻类的毒害作用和藻类对农药的富集和降解作用可能同时存在。本文综述了 农药对藻类的毒性机理以及藻类对农药的富集和降解作用。 关键词:农药 藻类 毒性机理 富集 降解 一、前 言 在日常施用农药的过程中,只有大约1%作用于靶生物,其余的或残留于土壤,或通过径流进入水域,影响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过去大量的报道见于农药对鸟类、无脊椎动物、鱼类、哺乳动物的影响及其毒理学研究,对毒性机理的研究更集中于靶生物和哺乳动物。现在已经知道,有机磷和甲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抑制动物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其中有些杀虫剂还与植物细胞脂膜上的一些活性位点发生作用;拟除虫菊酯类、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和另外一些杀虫剂抑制微体多功能氧化酶系统,这些酶能催化以有毒物质为底物的反应,是重要的解毒酶[1]。一般认为除草剂作用于质体的Hill反应、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光合作用,脂溶性除草剂作用于生物膜[2]。近年来,随着农药对藻类毒性效应研究的重视,农药对藻类致毒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农药对藻类的毒性因农药品种和藻类的不同而不同,机理较为复杂。从分子水平了解农药对藻类毒性机理,对于评价农药的生态风险,开发低生态风险的农药具有重要意义。 农药对藻类的毒性,涉及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3]。现在发现在自然环境中有一些藻也能富集和降解农药。因此研究藻类对农药的降解,对于揭示农药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 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本文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定先生指导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谨致谢忱

有机氯农药

摘要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广谱、毒性较低、残效期长的化学杀虫剂。主要分为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和以苯为原料的两大类。以苯为原料的包括HCHs、DDTs和六氯苯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包括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异狄氏剂等。有机氯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而长期存在。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生产和使用了大量的HCHs和DDTs等农药。尽管我国从1983年以来禁止或限制生产这些农药,但由于这些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导致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近年来,由于林丹和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导致环境中存在新的输入源。此外由于土壤中残留农药的二次释放,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HCHs,DDTs ,长江中下游 第一章有机氯农药简述 1.1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 有机氯农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 年,瑞士科学家Muller 发现了DDT 的杀虫作用,并把它成功运用到杀灭马铃薯甲虫上,从那时起,有机氯农药开始被使用。在那个年代,DDT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农药,发明者Muller 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而随着DDT 的发明和使用的成功,也掀起了研制有机合成农药的热潮。到了1942年,英法等国又发明了另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HCH)。1945 年氯丹被发明,1948年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和毒杀芬等有机氯农药也相继被发明出来,1950 年发明了异狄氏剂和硫丹。1969 年甲氧滴滴涕也被广泛的应用。 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成本、杀虫谱广、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有机氯农药被相继发明的几十年里,有机氯农药被大范围的运用。但随之而来,有机氯农药的负面影响和作用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由于有机氯农药非常难于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留10 年甚至更长时间之久,且容易溶解在脂肪中。而且由于有机氯农药具有一系列的危害性,对人类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有机氯农药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及生命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认识到了有机氯农药的危害以后,西方国家开始有限制的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到1970 年,瑞典、美国等国就已经先后停止生产和使用DDT,之后的几年里,其他发达国家也陆续停止了生产[1]。但作为亚洲的农业大国,中国和印度直到1983年和1989 年才禁止DDT 在农田中使用。从有机氯农药在农田中使用直到被禁用的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及治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06-18T16:29:50.957Z 来源:《科技研究》2019年4期作者:潘嘉雯 [导读] 本文概述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源及污染现状,并提出了若干综合治理措施,为更全面地了解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情况,开展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广州市华测品标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概述了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源及污染现状,并提出了若干综合治理措施,为更全面地了解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情况,开展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治理措施 前言: 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是主要以苯和环戊二烯为原料经人工合成的用于防止植物病、虫害的含氯农药,曾因其高效、杀虫谱广、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难降解并具有脂溶性,易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可在不同介质中迁移转化。经研究证实,有机氯农药对人体具有“三致”作用,包括破坏神经系统、增加癌症发病率及引起出生缺陷等。虽然我国自1983年开始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有机氯农药,但至今仍能在环境中检出。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与治理措施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主要来源 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一是为了防治病虫害直接施用于土壤;二是喷洒作物时落入土壤;三是经动植物残体进入土壤或经各类废水废渣进入土壤。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造成污染及生物危害的根源,土壤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还可经挥发、扩散等转移至水体及大气,并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危害人体健康。 2 污染现状 我国曾广泛使用有机氯农药以控制疾病传播,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其降解速度相对较慢,在土壤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虽被禁用多年,但部分地区仍有检出。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2002年太湖流域的耕地土壤当中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农药实际检出率高达100 %;2004年,环渤海的西部区域土壤当中也均检测出有机氯农药。多数地区检出率在80%以下,部分地区约为20%-50%,其中滴滴涕、六六六为主要的污染物。2008-2009年,珠江三角地区土壤有机氯农药实际检出率为97.85%,最高残留量值为649.33 μg/kg,平均值20.67 μg/kg。2011年,青木关地下河流域土壤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是13.74-290.67 ng/g,其上中下游均有检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05-2013)表明,六六六和滴滴涕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 %和1.9 %,有机氯农药是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2013年,环鄱阳湖的水稻田土壤检出了氯丹、六氯苯、七氯、滴滴涕、六六六等。2015年,内蒙古农牧业区的农业区土壤的总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范围为0.64-102 ng? g-1,平均值为26.3 ng?g-1,而牧业区土壤的总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范围为0.18-23.8 ng?g-1,平均值为5.81 ng?g-1,有机氯农药污染处于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非常普遍,并以六六六和滴滴涕为主,且多为历史残留。不同类型的土壤有机氯残留差异大,个别地区有超标现象。 3 治理措施 3.1 强化污染土壤的管理及监测能力 各级地方政府与相关单位,应注重建设综合监管机制,明确各项监管职责及任务;开展相关的农药知识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监管者整体素质及能力;注重建设土壤农药分析及测试平台,构建并完善各项标准测试方法及提升实验室整体分析测试的能力,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化土壤农药污染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强化污染土壤的管理及监测能力。 3.2 注重调查污染现状 全面开展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调查工作,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扩大监督范围、强化监测的力度,增加监测的频次,摸清国内土壤当中有机氯的农药实际污染面积、来源、强度与分布等状况;编制好农业土壤当中关于有机氯的农药实际使用清单、残留与排放清单等,构建起污染信息数据库及信息综合监管系统,掌握农业的土壤实际污染变化情况,为改善综合治理的措施提供依据。 3.3 严控及消除土壤污染源 重视有机氯农药的淘汰专项工作,停止使用以滴滴涕为中间体的三氯杀螨醇,逐步研发并推广高效安全替代物;强化农业的生态化管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含有有机氯的农药产品,避免新的有机氯等污染物逐渐进入到现有土壤环境当中,对农业的土壤污染问题予以严格管控。 3.4 强化土壤自净力 有机氯农药在耕地土壤中会通过光化学式分解、水解及微生物的分解等各种作用实现降解。故可借助各项农业措施,改善土壤pH、结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有机质的含量、黏粒含量等,不断增加土壤对于农药降解的综合能力。利用翻土处理,促使滴滴涕、六六六等相关有机氯的农药充分暴露于阳光之下,对其光化学的降解可起到极佳的促进作用。 3.5 实行综合治理 针对污染程度较轻的一些农业土壤,可通过采取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及修复污染各项综合治理措施予以有效处理,保证土壤环境的安全,避免污染进入农产品;针对污染程度较重的一些农业土壤,可通过农产品的禁产区域划定相关手段,配合相应生物修复、化学及物理各项技术,如土壤林洗、化学氧化还原、微生物修复等,实现对土壤当中有机氯的农药实施综合治理及控制。 3.6 逐步完善质控标准体系 针对于目前国内农药生产及使用期间各项问题现象,需先构建起现行农药监管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紧定制并出台关于农药污染的防治及农药环境的安全监管各项条例,要在法律法规基础之上,逐步强化检测及执法各项工作,便于彻底消除掉农药的危害;善于吸取国内外相关成功经验,构建起适合本国国情的质控标准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逐步完善、优化,以能够切实地加强土壤有机氯农药的综合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罗宗学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昆明)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20世纪90 年代以后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简要评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价发展历程、评价方法和框架体系,重点讨论了三种常见生态风险评价及其评价方法,并对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字: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评价方法;框架体系; 1.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1.1风险 风险(R)是指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后将要造成的损害。这里“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称为“风险概率”(P,也称风险度);不幸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称为“风险后果”(D)。有关专家对风险定义为两者的积。即 风险=风险度×风险后果 上述的“不幸事件”指能造成伤害、损失、毁坏和痛苦的事件。就风险自身而言.具有二重性。第一.风险具有发生或出现人们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第二.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或不肯定性。 1.2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EcalRisk,ER)是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小该系统内部某些要素或其本身的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可能性。 1.3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EeoloiealRiskAssessment,ERA)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受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的生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的评估。

2.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 2.1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萌芽阶段 早期的环境风险评价,风险源以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为主,没有明确的风险受体,更没有明确的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整个评价过程以简单的定性分析为主,处于萌芽阶段。 2.2 20世纪80年代的人体健康的评价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并采用毒理分析的范式进行化学污染物的生态影响研究。期间,对人体健康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致癌风险方面,而不仅局限于毒理评价。1981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在受EPA委托进行综合燃料的风险评价中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组织、种群、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将此方法类推到人体健康的致癌风险评价中,确定生态风险评价应该估计那些可以明确表述影响的可能性,并强调相应的组织水平。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1983)提出的风险评价框架,其核心内容也是围绕人体健康与安全的,它指出生态风险评价不但要有可以明确表述影响的可能性,而且要有一个包含标准方法途径的明确框架。此后,美国EPA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准则或指南,但大多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 这一时期的风险评价方法已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评价;评价过程系统化,提出风险评价四步法:危害鉴别、剂量效应关系,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进一步明确了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特别是针对不同组织水平的评价方法的提出为生态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 2.3 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风险评价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ORNL的风险评价研究人员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化学毒理对生态过程和动态的影响,为从环境风险评价到生态风险评价的转变奠定了基础。Johnson通过微观实验,对比受到化学毒害和没受化学毒害的系统动态,采用状态空间的办法,解决了风险影响结果的表达问题。CarolynHunsakertffu发表文章阐述如何将生态风险评价应用到区域景观上去,这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它阐明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未来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风险评价的热点已经从人体健康评价转入生态风险评价,风险压力因子也从单一的化学因子,扩展到多种化学因子及可能造成生态风险的事件,风险受体也从人体,发展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流域景观水平。比较完善的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已经形成。 2.4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强调区域性,是在区域水平上描述和评估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大小的过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所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结果都具有区域性。付在毅等将区域生态风险的评价方法步骤概括为研究区的界定和分析、受体分析、风险识别与风险源分析、暴露与危害分析,及风险综合评价几个部分。强调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区域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状况的分析是区域风险评价的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