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肠癌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分_省略_croRNA_转录因子和药物预测_邵学谦

结肠癌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分_省略_croRNA_转录因子和药物预测_邵学谦

结肠癌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分_省略_croRNA_转录因子和药物预测_邵学谦
结肠癌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分_省略_croRNA_转录因子和药物预测_邵学谦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举世瞩目的基因组计划使大量的新基因不断被发现,然而单纯的基组DNA序列尚不能解答许多生命问题。基因是相对静态的,而基因编码的产物-蛋白质则是动态的,具有时空性和调节性,是生物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存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等直接与生物功能相关。 在所有生命活动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细胞进行一切代谢活动的基础。细胞接受外源或是内源的信号,通过其特有的信号途径,调节其基因的表达,以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调控,介导细胞的许多生物学活性。 虽然有一些蛋白质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的蛋白质都是和伴侣分子一起作用或是与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物来发挥作用的。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必须很好地理解蛋白质单体和复合物的功能,这就会涉及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相互作用关系的网络图,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热点。 一、生物物理学方法 1. 融合蛋白pull-down实验 融合蛋白pull-down技术基本原理是将一种蛋白质固定于某种基质上(如Sepharose),当细胞抽提液经过该基质时,可与该固定蛋白相互作用的配体蛋白被吸附,而没有被吸附的“杂质”则随洗脱液流出。 被吸附的蛋白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或洗脱条件而回收下来。为了更有效地利用pull-down技术,可以将待纯化地蛋白以融合蛋白地形式表达,即将“诱饵”蛋白与一种易于纯化地配体蛋白相融合。1988年Smith等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融合标签从细菌中一步纯化出GST融合蛋白。从此GST融合蛋白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里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GST融合蛋白在经过固定有GST(glutathione)的色谱柱时,就可以通过GST与GSH的相互作用而被吸附。当再有细胞抽提物过柱,就可以得到能够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兴趣蛋白。一般来说,GST融合蛋白pull-down方法用于两个方面:一是鉴定能与已知融合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质;二是鉴定两个已知蛋白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该方法比较简便,避免了使用同位素等危险物质,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类似的融合蛋白很多,如与葡萄球菌蛋白A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固定有IgG的色谱柱进行纯化;与寡聚组氨酸肽段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结合Ni2+的色谱柱进行纯化;与二氢叶酸还原酶融合的“诱饵”蛋白可以通过固定有氨甲喋呤的色谱柱进行纯化等等。 2. 亲和印迹 亲和印迹是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的蛋白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的“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此方法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持膜上蛋白的生物活性,如何得到纯化的“诱饵”蛋白等。 3. 免疫共沉淀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1.药品标准中鉴别试验的意义在于( B ) A.检查已知药物的纯度 B.验证已知药物与名称的一致性 C.确定已知药物的含量 D. 考察已知药物的稳定性 E.确证未知药物的结构 2.中国药典规定: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 C ) A. 0.01 mg B. 0.03 mg C. 0.3 mg D.0.1 mg E.0.5 mg 3.盐酸溶液(1 → 1000)系指( A ) A.盐酸1.0 mL加水使成1000 mL的溶液 B.盐酸1.0 mL加甲醇使成1000 mL的溶液 C.盐酸1.0 g加水使成1000 mL的溶液 D.盐酸1.0 g加水1000 mL制成的溶液 E.盐酸1.0 mL加水1000 mL制成的溶液 4. ChP中收载的残留溶剂检查法是( C ) A. HPLC法 B. TLC法 C. GC法 D. TGA法 E. DSC法 5.下列试液中,用作ChP重金属检查法中的显色剂的是(B ) A.硫酸铁铵试液 B.硫化钠试液 C.氰化钾试液 D. 重铬酸钾试液 E.硫酸铜试液 6.采用硫代乙酰胺法检查重金属时,供试品如有微量高铁盐存在,需加入的是( E ) A.碘试液 B.重铬酸钾溶液 C.高锰酸钾溶液 D.过硫酸铵 E.抗坏血酸 7.下列药物中,能采用重氮化-偶合反应进行鉴别的是( D ) A.阿司匹林 B.美洛昔康 C.尼美舒利 D. 对乙酰氨基酚 E. 吲哚美辛 8.下列药物中,可显双缩脲反应的是( B ) A.硫酸多巴胺 B.盐酸麻黄碱 C.苯佐卡因 D. 对氨基苯甲酸 E. 氧烯洛尔 9.具芳伯氨基或经水解生成芳伯氨基的药物可用亚硝酸钠滴定,其反应条件是 第1页(共17页)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实验步骤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把原来spaces空间上的一篇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转来,算是实验技巧分类目录的首篇。(另补充2: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得实验方法比较 1、生化方法 ●免疫共沉淀免疫共沉淀就是以抗体与抗原之间得专一性作用为基础得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得经典方法.改法得优点就是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蛋白得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认为影响;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得蛋白复合体。缺点: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得蛋白复合物时候为直接相互作用得两种蛋白。另外灵敏度不如亲与色谱高。 ●Far—Western 又叫做亲与印记。将PAGE胶上分离好得凡百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同位素得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最后显影。缺点就是转膜前需要将蛋白复性。2?、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Surfaceplasmonresonance)该技术就是将诱饵蛋白结合于葡聚糖表面,葡聚糖层固定于几十纳米厚得技术膜表面。当有蛋白质混合物经过时,如果有蛋白质同“诱饵”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两者得结合将使金属膜表面得折射率上升,从而导致共振角度得改变。而共振角度得改变与该处得蛋白质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检测蛋白质之间得相互作用。该技术不需要标记物与染料,安全灵敏快速,还可定量分析。缺点:需要专门得等离子表面共振检测仪器。 3、双杂交技术原理基于真核细胞转录因子得结构特殊性,这些转录因子通常需要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得结构域组成.分别使结合

域与激活域同诱饵蛋白与猎物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如果两种蛋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则可使结合域与激活域在空间上充分接近,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缺点:自身有转录功能得蛋白会造成假阳性.融合蛋白会影响蛋白得真实结构与功能。不利于核外蛋白研究,会导致假隐性. 5、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指两个荧光法色基团在足够近(〈100埃)时,它们之间可发生能量转移得现象。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可以研究分子内部对某些刺激发生得构象变化,也能研究分子间得相互作用。它可以在活体中检测,非常灵敏,分辩率高,能够检测大分子得构象变化,能够定性定量得检测相互作用得强度。缺点此项技术要求发色基团得距离小于100埃。另外设备昂贵,还需要融合GFP给蛋白标记。?此外还有交联技术(cross-linKing),蛋白质探针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以及生物信息学得方法来检测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1,酵母双杂交 1-5 酵母双杂交系统就是将待研究得两种蛋白质得基因分别克隆到酵 体,从表达产物分析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得系统 酵母双杂交得原理就是,把报告基因HIS3与l a c Z 整合到酵母细胞基因组中,并受转录因子

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检测两种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 1. 生化方法 ●免疫共沉淀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改法的优点是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认为影响;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蛋白复合体。缺点: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的蛋白复合物时候为直接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另外灵敏度不如亲和色谱高。 ●Far-Western 又叫做亲和印记。将PAGE胶上分离好的凡百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同位素的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最后显影。缺点是转膜前需要将蛋白复性。 2. 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该技术是将诱饵蛋白结合于葡聚糖表面,葡聚糖层固定于几十纳米厚的技术膜表面。当有蛋白质混合物经过时,如果有蛋白质同“诱饵”蛋白发生相互作用,那么两者的结合将使金属膜表面的折射率上升,从而导致共振角度的改变。而共振角度的改变与该处的蛋白质浓度成线性关系,由此可以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该技术不需要标记物和染料,安全灵敏快速,还可定量分析。缺点:需要专门的等离子表面共振检测仪器。 3. 双杂交技术原理基于真核细胞转录因子的结构特殊性,这些转录因子通常需要两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组成。分别使结合域和

激活域同诱饵蛋白和猎物蛋白形成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如果两种蛋白可以发生相互作用,则可使结合域和激活域在空间上充分接近,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缺点:自身有转录功能的蛋白会造成假阳性。融合蛋白会影响蛋白的真实结构和功能。不利于核外蛋白研究,会导致假隐性。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概述 一、为什么要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亲和力:K d=[A][B]/[AB]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应用 A、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染色质沉淀,抗体筛库 B、利用已知的相互作用建立tag:GST pull down,Biotin-Avidin结合, C、直接利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亲和层析,酵母双杂交,phage display,Bait蛋白质筛表达库,蛋白质组 四、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五、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获得功能或失去功能 I、一些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 ?Traditional co-purification (chromatography co-purification and co-sedimentatio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GST pull down,Epitope-tag ?(co-)Immunoprecipitation ?Western和Far-Western blot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wo-Hybrid System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实验过程及原理,注意事项,优缺点) III、研究实例讨论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作用:发现新的相互作用蛋白质;鉴定和分析已有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确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基团 具体过程:见书本 优点:是酵母细胞的in vivo相互作用;只需要cDNA,简单;弱的相互作用也能检测到 缺点:都是融合蛋白,万一融合出新的相互作用;酵母的翻译后修饰不尽相同,尤其是蛋白质的调控性修饰;自身激活报告基因;基因库德要求比较高,单向1/3是in frame 蛋白质毒性;第三者Z插足介导的相互作用;假阳性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细胞接受外源或是内源的信号,通过其特有的信号途径,调节其基因的表达,以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调控, 介导细胞的许多生物学活性。虽然有一些蛋白质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的蛋白质都是和伴侣分子一起作用或是与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物来发挥作用的。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必须很好地理解蛋白质单体和复合物的功能,这就会涉及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时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及条件选择不同的实施策略。研究已知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关注的是蛋白间能否发生结合,实验本身更趋向于验证性,因此,应选择操作性强、可信度高、接近生理条件的技术方法,尽量减少实验本身带来的假阴性或假阳性。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免疫共沉淀、Far Western blotting、生物信息学、酵母双杂交系统、噬菌体展示、表面等离子共振、荧光能量转移等几种。 1 免疫共沉淀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体,与抗原形成特异免疫复合物,经过洗脱,收集免疫复合物,然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免疫共沉淀既可以用于检验已知的两个蛋白质在体内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找出未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不管是两者的哪个,其原则都是一样的,都需要用特异性的抗体与其中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之后通过蛋白质A或蛋白质G琼脂糖微珠将复合物沉淀下来,然后用SDS-PAGE鉴定。免疫共沉淀中设置正确的对照非常重要,因为该方法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概率比较高,设置的对照包括:在对照组中使用对照抗体,以缺失目的蛋白的细胞系作为阴性对照等等。 在免疫共沉淀试验中要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共沉淀的蛋白是由所加入的抗体沉淀得到的,而并非外源非特异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使用有助于避免污染的产生。(2)要确保抗体的特异性。即在不表达抗原

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金属离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一、实验目的: 测定过渡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金属离子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结合作用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血清白蛋白是哺乳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能够储存和转运众多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由于血清白蛋白在生理上的重要性和易于分离、提纯,从上世纪50年度(国内80年代末)开始,人们对血清白蛋白与金属离子(和药物分子等)的相互作用展开了大量研究,以期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相关生命过程的奥秘。 许多蛋白质含有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对蛋白质发挥生物学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人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中,超过30%的蛋白质含有一个或多个金属离子;所有酶中,超过40%的蛋白质含有金属离子,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各样的生物学功能。许多人类的疾病与金属离子-蛋白质的异常相互作用相关。 目前用于研究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2)荧光光谱法;(3)平衡透析法;(4)毛细管电泳法;(5)电泳法等。 (一)紫外-可见光谱法 蛋白质通常有3个明显不同的紫外吸收带:(1)210nm以下的吸收来自肽键的吸收以及许多构象因素;(2)210-250nm为芳香族和其他残基的吸收、某些氢键的吸收、与其他构象和螺旋相关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3)250-290nm附近为芳香族的残基,其中酪氨酸残基在278nm(Tyr,260-290nm)附近有强吸收,色氨酸残基(Trp)在290nm附近有强吸收,而苯丙氨酸(Phe,250-260nm)的吸收较弱。外界因素如溶剂极性以及pH等会影响吸收光谱。 当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时,蛋白质或金属离子吸收光谱的强度或者谱带位置会发生变化,可分为两种情况:(1)蛋白质微扰的金属离子光谱变化,可以推断金属离子的配位环境;(2)金属离子微扰的蛋白质光谱变化,可以推断生色基微环境及蛋白质结构的变化。通过对光谱的比较分析和计算,可以推断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结合情况。若蛋白质的吸收峰增强,则可认为小分子进入蛋白质的疏

基于蛋白_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预测靶点可药性_余小娟

基于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预测靶点可药性 余小娟,李洪林* 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200237 邮箱:hlli@https://www.doczj.com/doc/db9391143.html, 网络药理学是系统生物学和多向药理学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药物设计新学科,网络 计算方法和药物相关数据库的不断完善也为其应用提供相应的平台。根据蛋白质-蛋白质相 互作用数据信息,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其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统计和支持向量机分析, 我们得出药物靶点,非药物靶点及必要性靶点等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拓扑性质,从而 为寻找可药性靶点,药物设计提高药效和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 Tab.1Drug and non-drug targets topological properties drug targets non-drug targets mean property mean 7.5391 degree 14.622 cluster coefficient 0.0812 0.1035 topology coefficient 0.1621 0.1959 shortest path 3.7176 4.0962 neighborhood connectivity 31.599 35.8627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药物靶标,网络拓扑 参考文献: [1]Hopkins AL..Nat Chem Biol, 2008, 4: 682?690. [2]Mingzhu Zhu, Lei Gao, Xia Li, et al. Journay of Drug Targeting,2009,17(7):524-532. Predicting Druggable Targets Based o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Xiao-Juan Yu, Hong-Lin Li*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New Drug Design, School of Pharmac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37 Network pharmacology is a new drug design subject that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biology and polypharmacology, while continuously perfect network methods and drug-related databases give a platform for its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data information, by using Cytoscape software to build interaction network as well as statistics and SVM analysis, we obtain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drug targets, non-drug targets, essential targets in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The survey supports a new method for finding druggable target as well as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drugs. Keywords : network pharmacology, drug-target, network topology

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毕业设计(综述) 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申请学位:学士学位 院系:药学院 专业:药学 姓名:梅艳飞 学号:122120213 指导老师:闫苗苗 二〇一三年六月一日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1) 1蛋白质与小分子物质 (2) 1.1蛋白质的定义及概述 (2) 1.2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2) 1.3血清白蛋白 (3) 1.3.1血清白蛋白的结构 (3) 1.3.2血清白蛋白的生理功能 (4) 1.4小分子物质 (5) 2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7) 2.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法 (7) 2.2荧光光谱法 (7) 2.3圆二色光谱(CD)法 (9) 2.4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法 (9) 2.5其他研究方法 (10) 3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3.1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确定 (11) 3.2结合位点的确定 (12) 3.3作用力类型 (12) 3.4药物小分子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13) 4研究意义及展望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8)

药物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梅艳飞 摘要:蛋白质是一切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生命物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各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重要作用。蛋白质是遗传性状的直接表达者。因此,对蛋白质的各种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医药学、化学等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蛋白质是药物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运输载体。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不仅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而且还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方式,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为药物分子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信息。基于研究生物大分子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本文对前人就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从中找出未来研究的突破口,从而进一步丰富生物大分子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关键词:药物小分子;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蛋白相互作用-ThermoFisher

Thermo Scientific Pierce Th S i tifi Pi
蛋 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实践 实
罗 莎 Rosa Luo Ph.D. Application Scientist Biosciences Division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China

酵母蛋白质相互作用图谱
Thick blue lines represent literature-derived interactions from PreBIND+MIPS in the HMS-PCI dataset. Thin orange lines represent potential novel interactions. Courtesy MDS Proteomics
2

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
Genetic Two Hybrid Phage Display Mutational analysis M t ti l l i Biochemical Immunoprecipitation (IP) Co-Immunoprecipitation (C IP) C I i it ti (Co-IP) Pull-Down Assays Far Western FRET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Chemical Crosslinking Label-transfer FeBABE F BABE mapping i Fluorescent Immunofluorescence colocalization
3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和分析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和分析方法 1.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数据库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见下表所示: 数据库名 说明 网址 BIND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bind.ca/ DIP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9391143.html,/ IntAct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9391143.html,/intact/index.html InterDom 结构域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9391143.html,.sg/ MINT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mint.bio.uniroma2.it/mint/ STRING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 http://string.embl.de/ HPRD 人类蛋白质参考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9391143.html,/ HPID 人类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wilab.inha.ac.kr/hpid/ MPPI 脯乳动物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fantom21.gsc.riken.go.jp/PPI/ biogrid 蛋白和遗传相互作用数据,主要来自于酵母、线虫、果蝇和人 https://www.doczj.com/doc/db9391143.html,/ PDZbase 包含PDZ 结构域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9391143.html,/services/pdz/start Reactome 生物学通路的辅助知识库 https://www.doczj.com/doc/db9391143.html,/ 2.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方法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方法很非常多,以下作了简单的介绍 1) 系统发生谱 这个方法基于如下假定:功能相关的(functionally related)基因,在一组完全测序的基因组中预期同时存在或不存在,这种存在或不存在的模式(pattern)被称作系统发育谱;如果两个基因,它们的序列没有同源性,但它们的系统发育谱一致或相似.可以推断它们在功能上是相关的。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把原来spaces空间上的一篇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转来,算是实验技巧分类目录的首篇。(另补充2:检测两种蛋白质之 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比较)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 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 的相互作用。 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

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

检测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酵母双杂交技术 实验目的 体外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用于验证两个已知蛋白的相互作用,或者筛选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 原理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得力于对真核细胞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研究发现,许多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因子都是由两个可以分开的、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domain)组成的。例如,酵母的转录激活因子GAL4,在N端有一个由147个氨基酸组成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 BD),C端有一个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domain AD).GAL4分子的DNA结合域可以和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结合,而转录激活域则能激活UAS下游的基因进行转录。但是,单独的DNA结合域不能激活基因转录,单独的转录激活域也不能激活UAS的下游基因,它们之间只有通过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才具有完整的转录激活因子的功能。 试验流程

酵母双系统正是利用GAL4的功能特点,通过两个杂交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相互结合及对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来捕获新的蛋白质,其大致步骤为: 1、视已知蛋白的cDNA序列为诱饵(bait),将其与DNA结合域融合,构建成诱饵质粒。 2、将待筛选蛋白的cDNA序列与转录激活域融合,构建成文库质粒。 3、将这两个质粒共转化于酵母细胞中 4、酵母细胞中,已分离的DNA结合域和转录激活域不会相互作用,但诱饵蛋白若能与待筛选的未知蛋白特异性地相互作用,则可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反之,则不能。利用4种报告基因的表达,便可捕捉到新的蛋白质。 尽管该系统己被证实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和问题。 1、它并非对所有蛋白质都适用,这是由其原理所决定的。双杂交系统要求两种杂交体蛋白都是融合蛋白,都必须能进入细胞核内。因为融合蛋白相互作用激活报告基因转录是在细胞核内发生的。 2、假阳性的发生较为频繁。所谓假阳性,即指未能与诱饵蛋白发生作用而被误认为是阳性反应的蛋白。而且部分假阳性原因不清,可能与酵母中其他蛋白质的作用有关。 3、在酵母菌株中大量表达外源蛋白将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影响菌株生长和报告基因的表达。 GST-Pull Down技术 实验原理 利用重组技术将探针蛋白与GST(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融合,融合蛋白通过GST 与固相化在载体上的GTH(Glutathione)亲和结合。因此,当与融合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层析柱时或与此固相复合物混合时就可被吸附而分离.

蛋白质相互作用教学提纲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概述 一、为什么要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 二、蛋白质相互作用亲和力:K d=[A][B]/[AB] 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应用 A、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染色质沉淀,抗体筛库 B、利用已知的相互作用建立tag:GST pull down,Biotin-Avidin结合, C、直接利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亲和层析,酵母双杂交,phage display,Bait蛋白质筛表达库,蛋白质组 四、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五、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获得功能或失去功能 I、一些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技术 ?Traditional co-purification (chromatography co-purification and co-sedimentatio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GST pull down,Epitope-tag ?(co-)Immunoprecipitation ?Western和 Far-Western blot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wo-Hybrid System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实验过程及原理,注意事项,优缺点) III、研究实例讨论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作用:发现新的相互作用蛋白质;鉴定和分析已有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确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功能基团 具体过程:见书本 优点:是酵母细胞的in vivo相互作用;只需要cDNA,简单;弱的相互作用也能检测到 缺点:都是融合蛋白,万一融合出新的相互作用;酵母的翻译后修饰不尽相同,尤其是蛋白质的调控性修饰;自身激活报告基因;基因库德要求比较高,单向1/3是in frame 蛋白质毒性;第三者Z插足介导的相互作用;假阳性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 (1)原理: 将编码某一蛋白X的DNA序列与DNA结合域BD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一个杂交体,将编码另一蛋白Y的DNA序列与DNA激活域AD 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另一个杂交体,当两个杂交体共转化酵母细胞(此酵母细胞上游有DNA结合位点的报告基因),若X和Y没有相互作用,则单独不能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若X和Y可相互作用,则使BD和AD靠近形成一个有效的转录激活子,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因此可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转录来研究蛋白质X和Y的相互作用。 (2)应用范围 1)已知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检测: 2)蛋白质的功能域研究:通过对其中某一个蛋白质作缺失或定点突变,再用此系统检测是否还存在相互作用,可阐明其功能域或关键氨基酸; 3)克隆新基因和新蛋白:将感兴趣的蛋白质基因与BD基因构建成“诱饵”表达质粒,将某一器官或组织的cDNA文库与AD基因构建成“猎物”基因库,共转化酵母细胞,可筛到与感兴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cDNA序列,并推测其蛋白质序列。 1)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2)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作用; 与荧光显微镜结合,可定量获取有关生物活体内蛋白质、脂类、DNA 和RNA 的时空信息。随着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展,FRET 荧光显微镜有可能实时测量活体细胞内分子的动态性质。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FRET效率以及供体与受体间距离的简单方法,仅需使用一组滤光片和测量一个比值,利用供体和受体的发射谱消除光谱间的串扰。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时定量测量FRET 的效率和供体与受体间的距离,尤其适用于基于GFP 的供体受体对。 五、抗体与蛋白质阵列技术 蛋白芯片技术的出现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蛋白水平的量变,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化的抗体芯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工具,他也是芯片中发展最快的芯片,而且在技术上已经日益成熟。这些抗体芯片有的已经在向临床应用上发展,比如肿瘤标志物抗体芯片等,还有很多已经应用再眼就的各个领域里。 六、免疫共沉淀技术 免疫共沉淀主要是用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url]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Pansobin珠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若细胞中有正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SPA\|Pansobin”,因为SPA\|Pansobin比较大,这样复合物在离心时就被分离出来。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四组分又被分开。然后经Western blotting法,用抗体检测目的蛋白是什么,是否为预测蛋白。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天然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高。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

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总结 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蛋白互作网络与转录调控网络对调控细胞及其信号有重要意义。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 二、噬茵体展示技术 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 三、等离子共振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动学的影响 (1)影响吸收 (2)影响分布 (3)影响代谢 (4)影响排泄 (1)影响吸收 》抗酸药复方制剂(含有Ca 2+、Mg2+、Al3+、Bi3+)+ 四环素 ——可形成难溶性的络合物而影响吸收,影响疗效; 》阿托品、颠茄、溴丙胺太林+ ? ——前药抑制胃肠蠕动,延缓胃排空,增加后药的吸收; 》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 ? ——前药增加肠蠕动,减少后药的吸收。 (2)影响分布 ●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华法林、磺胺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氯丙嗪等。 ●相互作用:狭路相逢勇者胜 阿依水,抢蛋白 其他药,被游离 格列类、华法林 被抢劫、被游离 易过量、易中毒 低血糖、低凝血 阿依水:阿司匹林、依他尼酸、水合氯醛等均具有较强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与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抗凝药、抗肿瘤药等合用,可使后三者的游离型药物增加血浆药物浓度升高。 (3)影响代谢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 “酶诱导剂:二苯卡马利!” + “?药物”(代谢较快)——应适当增加剂量。 》肝药酶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异烟肼、环孢素、西咪替丁) “酶抑制剂:红梅环抱夕阳醉,异乡烟米无滋味”

+ “?药物”(代谢减慢)——应适当减量。》肝药酶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有许多同工酶。 CYP1A2、CYP3A4、 CYP2B6、CYP2C9、 CYP2C19、CYP2D6

(4)影响排泄 》如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药 + 青霉素 ——可减少青霉素自肾小管的排泄,使青霉素排泄减慢,血浆药物浓度增高,血浆半衰期延长。 药物的理化配伍禁忌(体外) 药物理化配伍禁忌指——由于pH值、离子电荷等条件的改变而引起药液的混浊、沉淀、变色和活性降低等变化。 主要表现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及肠外营养液等溶液的配制方面。如:》青霉素与碳酸氢钠、氢化可的松混合可发生透明度不改变而效价降低的潜在性变化。 》青霉素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硫喷妥钠、阿托品、氨力农、普鲁卡因胺、拉贝洛尔、缩宫素、酚妥拉明、罂粟碱、精氨酸、麦角新碱、鱼精蛋白、促皮质素、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苯海 拉明、麻黄素、氨茶碱、维生素B 1、维生素B 6 、维生素K 1 、维生素C、 异丙嗪、阿糖胞苷、辅酶A、博来霉素等药品配伍可出现混浊、沉淀、变色和活性降低。 药理配伍禁忌(体内) 指配伍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增加、毒性增强的反应,是发生在患者体内的变化。 如: 》阿昔洛韦+齐多夫定注射液——引起神经、肾毒性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