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 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 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 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 精神家园 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精神家园教学设计及教学计划

常胜利编写

[单元教学要点]

一、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

二、注重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微观品味语言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感受各篇作品在文体、手法、语言上的不同个性表达特色。

四、开设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的养成相结合,知行合一,既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与提高思考能力。

[单元教学计划]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两课时

《黑羊》两课时

《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

《椰子树与平等》一课时

《鱼,我所欲也》一课时

《陋室铭》一课时

《论题与论点》一课时

9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2、通过精读与深思,了解全文结尾的结构作用及主题意韵。

3、展开交流与讨论,超越故事表象,深入生活与生命的内涵中,学习和思考人生哲理,

建构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深研精思,了解与把握文章的主题及结构。

难点:延伸拓展,结合自身生活与现实生活,体味蕴含在其中的生命哲理。

【媒体准备】

用电脑编辑制作相应的课件(用POWERPOINT编辑)。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概写其故事梗概。

3、在诵读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全文的思想感情,完成“阅读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角度:从文章主题方向提出的导语。

…示例?

古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人的看法也是一样的。关于人曾有过许多定义,有一个定义你也许会不同意,但你一定不能不思考,那就是:“人是欲望的动物”。

对于人来说,现实生活就是欲望的大海。生命也许就是驾一叶扁舟在欲望之海中奋力拼博的过程。在这过程里我们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的滋味。而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却用文字记录下了可贵的思考,启悟我们驻足凝望来路与去向,激情与现实,生命的过程与价值等等。现在就请我们参看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散行板书?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二、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后来又几度出国游历考察。这一切经历为他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1910年10月他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他的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哥萨克》、《安娜??卡列尼娜》、《魔鬼》、《复活》等等。(散行板书主要作品名称)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积攒.()铁锨.()贫瘠.()

广袤.()罂粟

..()()咫.尺()

2.解释下列词语或用下列词语造句。

集思广益:辗转反侧:熠熠发光:

四、请学生复述课文

1.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顺序。

角度提示:(1)帕霍姆的角度(2)故事叙述者的角度(3)巴什基尔首领的角度(4)其他角度

2.学生复述。

…学情预测?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概括表达的能力。学生多会按照故事本身的情节发展来概括。但教师在引导时多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角度与叙述顺序进行创意指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训练与发展。

3.师生评点。

评点标准:故事完整、叙述条理清晰,有层次感,语言流畅等等。

五、课文分析。

1.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列出问题。(投影或板书)

(1)比较标题:A.帕霍姆需要多少土地 B.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思考: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切合文章内容?而课文为什么选择第2种?

(2)进一步比较分析标题:

结合课文,思考:A.他需要多少土地? B.他想要多少土地? C.他能要多少土地?

…学情预测?教学中应重视对学法的指导。对于这样一篇长文,应该选择一个良好的切入点,然后提纲挈领,进入教学的重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一点上,我以为本文标题就是一个富矿,它与文章的意旨,结构层次都有着较密切的联系。这两道题的难度较大,教师最好能将以上的问题再细化,设立引领的台阶。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小组或个别指导。

3.明确:

第(1)题:A答案中的帕霍姆只是文中具体的一个人,若以此为题,则他的故事只是他自己的故事,无法在读者心中引发起属于自己的思考与感触;而B答案中的一个人既包括了帕霍姆这样一个人,又包括我们读者,——在称呼上更具情感意味;这样在阅读之后,我们将会通过帕霍姆的故事引发共鸣,从而深切地思索个人的生命意义与追求。只有这样,文章才更富有启人深思的力量。

第(2)题:见板书。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的“阅读练习?探究”第一、二道题。

2.参看下面的提示,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发挥想像,写一段故事。

如果帕霍姆死后灵魂有知,那么,你认为他会有怎样的行为、思想与心情。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角度:从文章结尾效果的角度提出的导语。

对于写作,古人曾经提出过很多富有启迪意义的经验总结。比如说“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其中的“豹尾”指的是指文章结尾时应当精警有力,鞭辟入里。也有人总结说,文章的结局当如撞钟,余韵悠扬。说法各有其理,但都要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与情境来具体确定。

课文《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的结局也很有特色。文章以帕霍姆的美好生活开始,以最后的死亡而结束,显然是一个悲剧。但是作者如果仅仅告诉我们这悲剧的结局,文章可能只会让人在一片惋惜声中结束,却无法引人深思。文章的深刻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那么,请同学们试想,作者在全文结束的时候启发人们对于悲剧进行深入的思考的呢?

二、课文分析。

1.学生讨论交流“阅读练习?探究”第一题与第二题,教师指导。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题:死亡是最好的讽刺代言人。一个以追求幸福生活开始的贪欲最终死于贪欲的追求中。这样的回答不仅简洁,而且深富讽刺的力量感。最后的“六英尺”以极小反衬前文的不断膨胀的财产追求,精警有力,同时也启发人们的思考:对于生命而言,人们需要什么样的追求;什么样的欲望才是合乎生命逻辑的等等。

第二题:本题是关于总体把握的问题。一般而言,这样的题目选项言之成理即可。但我个人以为课文胪列的四种选项中1、4较妥贴,而2、3两项则有矫造之意,离题旨甚远。

…学情预测?关于第一道题,学生在整体把握上可能偏重于主题的思考,建议教师能在讲解中渗透学法教育。引导学生从意旨、结构方面构建起相应的知识结构。第二道题相信学生大部能较好把握,建议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主旨与关键词句之间的关系。

三、交流与活动。

(一)针对上节课布置的第2道题,师生进行讨论交流。

题目回放:如果帕霍姆死后灵魂有知,那么,你认为他会有怎样的行为、思想与心情。

1.检查作业,讨论交流。

2.请几位同学上台发言,阐述看法。

…学情预测?本题的基本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将课内外结合,能将理解与想像进行很好的结合,并且训练良好的交流与讨论能力。预测学生大部分会谈及“后悔、改过”等内容,但建议教师能更深入地引导学生,一则避免思维陷入集体性的单调,二则要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命、欲望、价值”等问题。

(二)帕霍姆死亡的真正原因调查与思考。

1.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教师板书问题。

2.学生交流讨论,师生明确:

帕霍姆死亡的表面原因:疲劳而死

帕霍姆死亡的深层原因:膨胀的贪欲

原因分析所引发出的思考:由合理的欲望到膨胀的贪欲,由充溢着灵魂的幸福感到被欲望灼烧的痛楚感,再到对死亡的恐惧感,帕霍姆的经历显然点燃起我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深深思考:超出我们需要,超出我们能力的追求能在多大程度上给我们带来幸福感?我们生命中的幸福感又应该通过怎样的节制而获得充实?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命认识与价值追求?

…学情预测?关于“表面原因”与“深层原因”的思考,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总结明确。但对于“引发的思考”,学生的认识可能就会比较浅近,建议教师教学时能结合生活中的某些实例,或者假设某些情境引导思考的深入。在创设这些情境之后,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良好的课堂讨论情境将有助于思维训练与教学目的的达成。

四、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练习册》中本课相关的练习。

2.预习《黑羊》,具体要求:诵读全文,疏通字词,整体把握文章意旨。

3.思考: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像,构想文中诚实人的最后结局。

板书设计

帕霍姆死亡的表面原因

帕霍姆死亡的深层原因

原因分析所引发出的思考

教后反思:

10 黑羊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情节内容。

2、通过精读与深思,了解诚实人到来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探究原因。

3、展开交流与讨论,进行比较阅读,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学用结合,以利于敏锐思

维的训练与良好心性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精细的引导分析,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在比较阅读之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交流,以促进心智的成长。

【媒体准备】

1、用电脑编辑制作相应的课件(用POWERPOINT编辑)。

2、第二课时前通过网络收集相应的课堂讨论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预习《黑羊》,具体要求:诵读全文,疏通字词,整体把握文章意旨。

2、思考: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像,构想文中诚实人的最后结局。

3、阅读第一单元《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角度:从文体及其含义的角度设置导语。

在思想者的眼睛里,这生命的世界无疑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到处都是寓言盛开着的意味深长的微笑。

蚂蚁辛勤的脚步里有勤奋与幸福的悄悄话,小狗愤怒的咆哮里有英勇与忠诚的精神;那看似丑陋的乌鸦叨起石头往瓶子里填出水来的时候,那石子分明是智慧在闪闪发光;而聪明的狐狸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了属于老虎的光荣与威势,那份得意的背后却又烛显出属于生命世界的残忍与狡黠……

我们生命的成长需要这样一双智慧的眼睛,帮助我们采撷欢乐与智慧的花朵;我们生命远行的脚步需要这样一双智慧的眼睛,装点我们生命的美丽与芳香。

今天,就让我们从一则寓言中扬帆远行,到辽远的世界里去采撷智慧的花朵。

〖参考方案二〗角度:从内容与文体相关的角度设置导语。

假设生活是一条河,假设我们都是渔夫,那么,鱼在哪里呢?

古代的庄子站临河岸,见流水悠悠,不禁恍然入境,似乎身与鱼俱,不禁感慨到:“鱼儿好快乐啊!”他的朋友却反问说:“你又不是那鱼儿,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那智慧如水的庄子,巧妙地回答:“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庄子的鱼儿在庄子的故事里,庄子的故事里鱼儿流到了我们生命的河流里。

于是,我们的生命长河中,便有了许多美丽的庄子、孔子、老子,也有许多伊索和卡尔维诺,他们都是思想最美丽的鱼儿。最终啊,我们生命长河里,也将有我们自己思想美丽的身影。

二、作者简介。

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他用知识、趣味和想像进行了一场文学实验,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文学世界,把小说变成了读者都可以自行参与的开放文本。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寒冬夜

行人》、《命运交叉的城堡》;中篇小说《帕洛马尔》、《看不见的城市》,短篇小说系列《宇宙奇趣》等。

三、课文分析。

1.疏通字词。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也说家徒壁立。

2.学生讨论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3。

…问题回放?诚实人最后的结局。

3.师生交流,明确:

可能的结局:

A.诚实人死了。(饿死的、穷死的、自杀的……)

B.诚实人疯了。

C.诚实人也成贼了。

D.诚实人变穷人,被富人雇佣。

…参考比较资料1?原文作者有一个结尾。写道:“唯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人,但他不久也死了,是饿死的。”

…参考比较资料2?课文中预示“诚实人”结局的相关资料: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

“不到一个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有任何东西可吃。”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

…学情预测?这是全文提纲挈领的一道题。学生在回答时需要调动和运用自己的理解力、想像力与表达力。因此,教学进行的时候,还应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解释他所想像的结局。这方面的训练对于一位初三学生来说,大部分应该都能有基本合理的判断,只是需要引导他们在解释过程中深入文本,以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时更充分地进行思维与能力训练。

4.围绕“诚实人”进行课文精读。

(1)学生阅读课文,教师板书问题。

A.请从课文中查找并概括诚实人到来之前的社会生活情况。

B.请从课文中查找并概括诚实人到来之前的社会生活情况。

…学情预测?这两道题是上一个教学环节的深化延伸。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检索与简单的概括能力。就“查找”能力而言,初三的学生应该是有能力。难度将出现在概括的环节,尤其是B题。但这样的概括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主旨,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分解这些问题,为这些问题设臵相应的阶梯,以逐步引导学生的思想。

(2)师生讨论,明确。(具体分析见后附板书)

四、作业布置。

1.文中三次谈到人人“都是贼”,对于这“贼”的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课文分析。

2.总结归纳课文中关于贫富分化的原因。

3.阅读第一单元课文《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总结归纳作者对于贫富分化原因的判断。

板书设计

诚实人可能的结局:

A.诚实人死了。(饿死的、穷死的、自杀的……)

B.诚实人疯了。

C.诚实人也成贼了。

D.诚实人变穷人,被富人雇佣。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角度:从课文寓言旨意相关的内容入手设置导语。

《黑羊》是一篇理解难度较大的寓言。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有更饱满的斗志与热情。

我们的理解力需要帮助与启发,更需要趣味,那么,就让我们今天的学习从一则有趣的寓言里起航——

古老的从前有一个城邦,城邦里有位智慧而受人拥戴的老国王。一切都显示这将是一个童话般美好的世界与人生。

但是大风起于青苹之末,一眼无名的泉水改变了这一切的美好。

一位樵夫上山打柴时发现了这眼泉水,在喝过之后发现它异常的甜美。于是,这眼泉水所在地便成了旅游圣地,而那水也便被神话为“神水”,据说有许多神奇的功效。

所有喝过那眼泉水的人都有了一个悄悄的变化,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他们所热爱并拥戴的老国王由于深居简出而没有喝过那眼泉水,所以,他保持着那原来那固有的行为与思想,但此时,所有喝过水的他的臣民却视他为怪人。大家没有办法理解他的古怪的思想与行为。他们决定要放逐他。

可怜的国王只好在一个聪明的臣子的指点下也喝了泉水里的水,于是,国王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又被接受了,世界与人生在所有人的眼中又重新变得美好。

聪明的同学们能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吗?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

1.承接上节课,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

(2)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

(3)到了晚上,他没有携带提灯出门去偷,而是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道题:此处的“幸福”可以被理解为包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这样一种建立在欺骗与偷窃,掠夺与荒诞逻辑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秩序,竟然可以因为罪恶与卑鄙的平等而令人产生幸福感。

第二道题:“这样的逻辑”指上文的“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干地过日子,可他没有理由妨碍别人干事”。

第三道题:读小说,看河水,可以理解为:轻松、闲暇、精神愉悦……

…学情预测?三道词语释义题难度各不相同。第二题考查方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检索能力,难度值相对较小,相信大部分学生可以查找到,或者可以查找与类似的意思;第一道题在准确的理解与表达上的难度最大,因为涉及到全文的深刻反讽意味的理解与把握,涉及到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思考的程度,建议教师一则降低难度,设臵相应的理解阶梯,二则对于学生的答案不必过于苛求,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题课文中有,学生能大体理解其中的象征意味即可。

3.检查预习,学生交流并讨论上节课布置的练习题一。

…问题回放?文中三次谈到人人“都是贼”,对于这“贼”的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课文分析。

4.师生讨论交流明确。

建议教师设置相应的问题阶梯帮助学生理解。比如:

(1)生活中“贼”给人的印象是什么?

(2)分析三次“贼”出现的情况,然后思考:这“贼”在任何一种社会情况下都有一

种固定不变的性质,那么,这种性质是否可以有象征意味的理解呢?是否是造成社会秩序的原因呢?

明确:这“贼”应当有象征的意味。可以被理解为“人性的本质”,具体的分析下去,其实是指人类自私、欺诈、冷酷的本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秩序显得荒诞,而且不管社会秩序如何变化,社会如何演进,而作为基础的人性总是不变的。在这个意义上,文章更多了冷峻与讽刺的意味。

…学情预测?这道题的理解难度很大。但却是理解把握文章的关键。所以,建议教师深入研读文章,并设臵相应的问题台阶,以帮助学生理解。当然,如果学生觉得困难的话,还有一种方法,那便是跳过这个环节,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片断,因为比较阅读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答案,那么,再返回来理解,问题也许就简单了。

三、比较阅读。

1.学生交流讨论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之2与3。

…问题回放?总结归纳课文中关于贫富分化的原因。

阅读第一单元的文章《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总结归纳作者对于贫富分化原因的判断。

2.师生讨论交流,明确:原因是“贼”的本性。也就是指人性的自私、欺诈、冷酷的本性。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的最后一段有这么几句话可参照阅读理解:

我曾打算解释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可是最终却归结为一句话:“世界是不公正的。”

从根本上说,我们人类是自私的,我们首先想到我们自己,以后也许会想到别人。

四、交流与活动。

目的:这个活动环节设置目的在于拓展延伸,同时训练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及整理表达的能力。如果现实条件不足,也可考虑开展这个环节的活动。

建议:这一个环节最好是事前布置学生去查找、搜集准备相应的材料,教师自己也应当有相当的准备。内容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实例、现状、思考。

参考: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话题中撷取一个进行资料的搜集与讨论。

(1)人性之善恶

(2)贫富分化的原因

(3)财富的品质

(4)财富的分配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伴你学语文》中本课相关的练习。

2.预习《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具体要求:

A.诵读文章,整体把握文意。

B.为生字词注音释义。

板书设计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

(2)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

(3)到了晚上,他没有携带提灯出门去偷,而是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

教后反思:

比较?探究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标】

1、朗读全文,领悟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2、精思揣摩,欣赏作者于语言表达上的精致细腻与优美。

3、比较、探究作者在艺术技巧上的准确运用以及良好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领悟作者蕴含于其间的深情,感受伟大的朴素情怀。

难点:通过比较、探究等方式精研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巧细致。

【媒体准备】

用电脑编辑制作相应的课件(用POWERPOINT编辑)、配套的课文朗诵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1、反复诵读文章,整体把握文意,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深情。

2、为生字词注音释义。

3、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茨威格的生平简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角度:从本课写作对象特点的角度来设计导语。

语言的魅力不在于多,而在其精当与简约。有时,最美的语言就是无言。

陕西武则天坟墓的乾陵前竖着一块碑。

几乎所有的帝王无不在生前身后极尽美化粉饰之能事。宏伟的帝陵,奢华的装饰,无尽的宝藏,溢美的赞辞,在尽享人间的美好之后,他们还想把荣耀带进另一个世界,同时也把虚伪与粉饰留给了人间。

作为一代英主的武则天自然也不忘给自己竖一块碑,巨大的碑。

可人们记住这块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的高大,反而是因为它的碑文。

碑文是奇特的。因为没有一个字。

这无字的碑文留下了千古谜。

二、诵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要,把握其中的情感基调。

…学情预测?诵读时注意方式不要太单一。分组朗读、个别诵读、全班齐读甚至是教师范读都可以交叉进行。而且,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建议教师对于某些优美的段落或语句,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多读几遍。既为下文的分析讲解做好铺垫,同时也增加学生涵咏体味的时间。

1.确定读的方式与范围。

2.学生诵读时,教师通过散行板书或投影方式正音。

尘嚣.()墓冢.()荫庇.()

栅.栏()禁锢.()飒.飒()

三、研读分析,深入把握文章的情感与思想意韵。

1.比较分别位于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三句话,找出其中不同处,并分析其中表达的感情。

①我在俄国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开头段)

②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中间段)

③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结尾段)

明确:这三句最重要的不同是作者所包含在其中的情感发生变化。体现在作者用词上的。第①句中范围词“俄国”、比较词“更”;第②句中范围词“世间”、比较词“最”;第③句中范围词“世界”,比较词“再也没有……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赞美感情的不断上升。这种感情渗透在叙写中,不断强化,最后达到令人“震撼”的境界。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用板书展示)

…学情预测?本题的设臵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入研读,同时,进行检索能力、简单归纳能力的训练,从而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在设题方向上与上一题保持着一致性,学生在认识上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且,考虑到空格中选填的内容大多在课文里,因此,相信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完成的。

四、研读分析,深入鉴赏文章词语与技巧。

1.解释下列加点词含义。

①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来朝拜的尊严圣地。

②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

....。

③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学情预测?这三道题是简单的语境释义题。除了第三道题得提示学生,托尔斯泰的生卒年月是“1828—1910”外,都应该是容易完成的。

明确:第①句“这.”指代上一句的“列夫?托尔斯泰墓”;第②句中的“奇妙许诺

....”指的

是“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第③句的“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指的是列夫?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

2.文中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技巧,请分析下面几句,具体说说这样写作的好处。

①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②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入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③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明确:第①句通过“没有任何……唯有”来形成对比,而其语意重点在“唯有”这一句里,因此,强调了人们对于托尔斯泰的崇高的敬意。第②句通过“通常”与“这里”的对比,通过“破坏宁静”与“禁锢闲情、不容大声说话”形成对比,来突出宁静以及宁静背后人们对于托尔斯泰的敬畏。第③句通过“成百上千”与“没有一个”来形成对比,但同时又通过“哪怕仅仅”、“摘下一朵”这样细微的词语来进一步突出强调人们对于托尔斯泰的感动、敬意。

…建议?课文中还有不少运用对比技巧的语句,可以先让学生一一找出,然后择其重点分析。这里再补注一个全文最后一句。

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陵寝,西敏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地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这一句通过法、德、英的三位杰出人物的奢华的陵寝来衬托托尔斯泰陵寝的朴素、庄重,与全文开头句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以及人们对他的深深敬意。

五、诵读课文,在深入研读基础上用心品读,充分感受。

…学情预测?通过以上环节的深入研读,学生无论是对文章总体还是细节的了解与把握当较上一环节的诵读感悟要深透许多。这时,学生根据个体感悟的程度可能产生了不同的朗诵愿望。建议教师尊重学生的这种感受,让他们自主的选择段落,进行诵读,还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来进行。同时,在这节里,如有配套朗诵带,则建议进行比较诵读。

1.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师生互评。

2.听配套朗诵带,加深体味。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伴你学语文》中本课相关的练习。

2.诵读文中自己认识感悟最深的片断,深入揣摩作者的情感。

3.预习《椰子树与平等》一课,具体要求:浏览全文,标注生字词,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标题是《椰子树与平等》,请问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2)关于诸葛亮砍椰子树的原因分析有三种,请你分析予以查找与概括。

(3)作者认为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作者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附〕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椰子树与平等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的论点及论题,理清其论证思路。

2、结合语境,解析文中语句含义,正确辨析句子内蕴的语气。

3、选择一个专题,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文中的观点,结合实际,展开交流与研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

难点:结合所学,针对专题提供的情境,展开思考与交流。

【媒体准备】

用电脑编辑制作相应的课件(用POWERPOINT编辑)。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浏览全文,标注生字词,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标题是《椰子树与平等》,请问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2、关于诸葛亮砍椰子树的原因分析有三种,请你分析予以查找与概括。

3、作者认为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作者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角度:模仿作者的思维,设计训练式导语,要求互动。

(随意板书几个词,比如:石块,电视,奸诈。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与思想,将这三个词语合理地组合起来,表达一段思想或故事。当学生做完了这些后,教师总结。)世界无限的宽广,超过了我们的眼睛、耳朵和脚步的距离。那么,世界还是无限联系的么?

是的,应该是的,但不是在所有人的心中。

无限联系的真实世界只存在于一种人的眼中,那一定是:思想者。只有思想才能超越任何距离与分隔,任何表象的冷漠与孤立,思想有打破时间与空间的超能力量。今天,一个认真的思想者将走进我们,用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中平静生活里许多貌似真理的现实的可笑与荒诞。他会让我们更加明白成为一个思想者的快乐与重要。因为王小波就说过,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成为一个思想精英远比成为一个道德精英重要。

二、课文探究与分析。

1.检查预习,学生交流讨论上节课布置的练习。

…问题回放?浏览全文,标注生字词,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标题是《椰子树与平等》,请问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2)关于诸葛亮砍椰子树的原因分析有三种,请你分析予以查找与概括。

(3)作者认为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作者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师生讨论,明确:

第(1)题:作者是借“椰子树”来说明自己对“平等”的看法。原文中作者说“我这篇文章题目在说椰子,实质在谈平等问题,挂羊头卖狗肉,正是我的用意”。作者其实是想痒阐明自己对于“平等”的观点。

第(2)题:

原因一:诸葛亮为了用孔孟之道教化蛮夷之人而砍树,并且用武力威胁别人执行。

原因二:诸葛亮为了纠正蛮夷之人轻狂的道德缺陷而砍树。

原因三:诸葛亮为了让不同地域的人达到生活与道义平等而砍树。

第(3)题: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向上拉平”,其一是“向下拉平”。作者赞成“向上拉平”,因为我们可以从用语中看出作者对于“向下拉平”的讽刺意味。具体来说,比如,“要把所有的正常人都变成残疾人就很容易:只消用铁棍一敲,一声惨叫,这就变过来了。诸葛先生采取的是向下拉平之道,结果就害得我吃不上椰子。”

…学情预测?根据初三学生的情况与能力要求来判断,这三道题的难度各不相同。第一题最易,因为文中在较明显的语意转折处就公开说明清楚,这道题设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论点及全文论述重点;第二道题设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能理清文章思路,并且训练学生的查找及概括归纳的能力。难度会稍大,教师最好在学生寻找过程中适当地予以指导及引导;第三道题的设题目的在于把握作者文风特点,同时明确作者的立场。从初三学生总体要求及水平看,属于中难的,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气及情感。

3.结合课文语境,解释加点词义。

①砍树用的刀斧也可以用来砍人,砍树这件事说明他手下的人手够用,刀斧也够用。当地人明白这个意思

....,就怕了诸葛先生。

②对于此事

..,野史上是这么解释的:蛮夷之人,有些稀奇之物,就如此轻狂,胆敢藐视天朝大邦;没了这些珍稀之物,他们就老实了。

③这种椰子树长在人脑里,不光能给人带来物质福利,还有精神上的幸福,这后一方面

.....的差异我把它称为幸福能力的差异。

师生讨论明确:

第①题:诸葛亮军队人多,会用武力来杀人。

第②题:诸葛亮把云南椰子树砍光的事。

第③题:精神上的幸福。

4.结合课文语境,品析作者的语言特点。

①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

②就以诸葛亮先生为例,那身道袍料子虽好,穿在身上除了捂汗和捂痱子,捂不出别的来;至于那顶道冠,既不遮阳,也不挡雨,只能招马蜂进去做窝。

③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

师生讨论,明确:

第①句: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对比来造成强烈的反差,以形成强烈的反讽意味。具体地说,便是帕霍姆追求之心极大,可得到的极小,这之间的对比形成了讽刺的效果。

第②句:作者在这句里运用了独特的想像与夸张来造成幽默的表达效果。

第③句:作者在这句里通过故意违反常理的思维方式得出一个荒谬的结果来表达讽刺之意。

…学情预测?第4题主要是针对课文中作者语言中的情感色调的理解与把握而设。从学生的理解与水平来说,大部分学生应当能辨识出其中讽刺的意味。至于各句中讽刺效果的由来,则要求学生要结合语境,技巧来理解,教师在这方面做适当的引导将有助于理解。

三、专题讨论研究。

【设计说明】课文所提供的观点“对消极平均主义的否定”对于初三的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是超越他们的经验认知层面的。而一种思想真正扎根于心灵并因此而盛开自己的花,那一定必伴以能产生经验的实例。课堂的生活能提供一种思想,但更应该提供一种模拟思想产生的生活情境,尽管它是虚拟的。在这样一个虚拟的平台上,思想因为实践而变得更加生动鲜活,思想因为被辩论与交流而产生了更强大的爆发力。

专题的选择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根据自己生活环境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其中一

个,当然,更提倡自已设立围绕观点的专题。

…专题一?怎样建设一个好班级

任何一个班级里都有先进与落后的,有相对的优势与弱势的,那么,怎样实现在一个共同美好目标下的共同进步呢?

…专题二?如何才能真正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关注社会。我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差距也在拉大。怎样实现在共同致富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各地区的共同进步呢?是授以鱼,还是授以渔?

…建议?实施步骤:

1.确定专题,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选定主要发言人。

3.师生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

…学情预测?从教学心理来看,学生对于活动类的课型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根据实际以及准备情况,可以考虑将此专题讨论作为课堂一小节活动,也可扩展成一次专题辩论赛。

四、作业布置。

1.完成《伴你学语文》中与本课相关的练习。

2.预习《陋室铭》,反复诵读以至背诵。

教后反思:

鉴赏?评论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并能默写。积累下列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辟(避),得(德)。

(2)虚词“所,尔”的意义与用法。

2、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类比推理方法,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论证效果的写作技巧。

3、把握本文的论点,认识“舍生而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舍生取义”的进步性,认识其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并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预习要求】

1、参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基本观点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参考方案〗角度:从课堂教学重点的角度设计导语。

有人说,人生就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选择串联起来的链条。因此说,人生道路是自己选择的。的确,我们在生活中总是要面对许多选择做出判断。这些选择,有的很微小,无关紧要,比如早餐是喝稀饭或是豆浆;有的挺重要,比如报考大学时对专业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职业生涯。而有的选择,则超出了物质的层面,关系到人的尊严,生命的意义。古往今来的英雄和伟人之所以为人们所敬仰,就是由于他们在大是大非和生死关头,做出了符合生命真义、利于人类福祉的正确抉择。

一些重大的选择,在认识上都很容易判断其正误,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行动上就很容易决断。因为抉择的结果总与具体的利弊相关。有时候,错误的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个人利益,正确的选择却可能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代价,乃至生命。这时应该怎么办?古代哲人孟子做出了生动而且深刻的回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鱼,我所欲也》。学过之后,请大家想一想,孟子说的道理在今天还适用吗?

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着默读,留意老师朗读时的语调语气,节奏和停顿。

2、指名学生朗读,或小组齐读,借以检查预习情况。

3、订正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误。

三、疏通文意

1、教师示范串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指名几位学生接力试着串讲余下的课文。教师留意学生讲错或不妥当之处。

3、由其他学生纠正学生串讲中的错误,教师补充、订正。落实以下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①辟,同避。②得,同德。

(2)虚词“所,尔”。

【所】助词,和动词组成“所~”结构,作用相当于名词。文中的“所欲”意为“所喜爱的(东西)”,文题用现代汉语说,就是“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尔】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持续状态。“呼尔”“蹴尔”,犹言“呼着”“蹴着”。

(3)实词:兼、苟得、恶(wù)、箪、豆、蹴尔、钟、奉、向、本心。

四、内容探究

1、回顾:关于作者

对孟子,我们并不陌生。在七年级下期,我们学习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选自《孟子》。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孟子》一书记载了他的言论和行动,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2、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呢?

提示: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能以课文的文句为依据来回答问题,发表看法。

通过交流,明确:

本文在第一段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这是作者要阐明的观点,即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第二段,又进一步指出:“舍生取义”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舍生,就是舍弃生命。取义,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用今天的话说,义,就是正义,道义。

孟子认为,当生命与正义不能两全时,应该舍弃上以求取正义。他还认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本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这一本性,并将它发扬光大,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3、请学生从所学过的课文、读过的书、历史或现实中,举出“舍生取义”的例子,并简要评说。

五、论证艺术鉴赏

1、孟子是怎样提出观点的?

对于一个涉及生死的大问题,孟子并不是一上来就直通通地说: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而是巧妙地用人们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孟子善于用比喻、类推的办法说理,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2、论点提出后,孟子是怎样展开论证的?

第一,从对比权衡的角度阐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取大弃小——舍生取义。

第二,反面论证:“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言外之意是:这样下去,人们的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鄙无耻了吗?

第三,用客观事实论证:“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至此,道理已经讲得比较充分,中心论点就成立了。

第四,用具体的事例佐证中心论点:“一箪食,一豆羹”看似微不足道,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作者还通过“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的对比,指出“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不至于“失其本心”。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他喜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得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其次,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向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六、小结

孟子在本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七、布置作业

1、本文和《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都谈到哪一个相同的话题?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不同?

2、完成《配套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教后反思: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清文理。

2、通过反复品读,领略美文的韵致,感受文中的思想情感。

3、了解铭文的基本特点,背诵本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品读,感受文中的思想情感,领略美文韵致。

难点:诵读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中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与感悟。

【媒体准备】

1、将作者资料、文体特点及译文等相关材料事先用WORD与POWERPOINT制作。

2、配套的朗诵磁带。

3、配乐朗诵的古乐(建议选用那些有山水意境的宁静致远的古典民族乐曲)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1、反复诵读全文,疏通文意。

2、根据自己对此文的感悟,选择一首自己认为能与此文基调相匹配的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参考方案〗角度:从课堂教学重点的角度设计导语。

《红楼梦》里妙玉对喝茶曾有过一段很好的评价,大意是:喝茶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境界。劳苦人辛苦之后拿起茶杯“咕咕”地大口喝茶,那叫“牛饮”;一般人闲余之时喝茶,那也就只是喝茶;高雅之人闻香细品,那才叫“品茶”。

优美的文章就是馨香的好茶,我们得用细品才能闻其香,品其味,知其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铭》,走进优美与高雅的境界。

二、初诵美文。

1.全班同学齐诵《陋室铭》,教师板书一些学生易错的字词,如:

馨(xīn)牍(shú)

2.分小组读,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断句参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三、课文分析。

1.学生交流讨论,疏通文句。

2.教师个别指导,并投影板书资料,以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投影?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子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教师结合课文,讲解文体与背景。…投影?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案

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讷河市孔国乡进化中心学校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索,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方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三、教材分析 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具: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开始呢,我们先看一段资料!资料讲述的是1986年4月26日,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大家再来看,注意资料中的数据,这起事故造成影响的范围之广和时间之长,另人叹为观止!就像一个村庄一间房子着火搞不好就会烧到邻居家的房子!从上面的例子,大家是不是想到有句诗,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生态环境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环境经过数十亿年的生命

的演化,从荒漠不毛之地到生命的乐园。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口增多,人类的活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的环境,使地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并且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这样一个局面似乎不是人类发展所想要看到的结果,带着这样的忧虑,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章第2节的内容,也是本册书最后一节内容,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板书,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同学们想想,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是指人类么?不是!那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要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首先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呢?是不是先要搞清楚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哪些问题?然后针对性的去保护!现在要求同学们开动脑筋了,大家捕捉一下全球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板书)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可以依据平时看的报纸或者电视节目也可以是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大胆的站起来讲,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同学回答)请阅读下面的资料,思考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经受怎样的创伤?我们可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前6个方面大家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大家来看最后一个,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个怎么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生物多样性?(板书,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这句话有点拗口,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

中国——我们共同的家园-作文

中国——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听!那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声,那是我们华夏子弟共同的语言。 那是我们龙的传人共同的歌声……落日余晖,映照着海峡两岸,全黄的一片。 就在这金黄的海峡两岸——左岸是位头发花白母亲在呼喊:湾儿太阳落山了,该回家了,妈妈等你啊!这是作为一位母亲心里最深沉的呼唤,右岸是位年轻的小伙子,但脸上的忧愁明显地与年龄不符合:我们是东海揍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晒死我了赐我一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家!母亲!大陆、台湾本是同根生。 他们流着同样的血,一脉相通,喝着同样的奶,茁壮成长;肩负同样的史命,保家为国……也许由于台湾长得活泼可爱,引起了外族和西方列强的青睐。 台湾命运坷坎……年,日本人挑起了甲午战争,中国由于当时军备落后,政府腐败无能。 战败后被控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从此,台湾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小小年纪的台湾,被控离开了他最亲最爱的母亲,从此,只可以和母亲隔海相望。 思念之情日益深厚,为了母子可以早日团聚,台湾人民和中国人

民的仅割台运动从未停息过,一场接一场。 终于年后的年,抗日战争胜利了。 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了,终于可以和兄弟姐妹们欢聚一堂了。 但是,好景不长,国民党仅动派仅共仅败后,逃到了台湾造成了台湾与母亲的又一次分离,台湾,二个多苦多难的孩子啊……春光烂熳,母亲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河边依依垂柳,该如何是好?——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个中国。 只有这样才顺利地把台湾接回家,台湾大陆手牵手,心连心,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雄伟蓝图共同托起新中国明天的太阳。 共同谱写新中国社会主义大道的锦秀前程!我们的大中国啊,好大的一个家,永远那个永远我要伴随你…………湾儿,我是母亲,我们正在除旧迎新,把我们的家亮新装。 等的就是你的回来,香港和澳门都回来了,欠的就是你啊,还记得当年,你们一起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吗?还记得你们一起扞卫家园吗?还记得你哭着啼着不肯离开的场面吗?一直以来,你都是母亲心中的痛……母亲常常盯着你离开的方向出视,还深沉地唉叹着,时刻盼望着你回来……湾儿,你是不是也想家了,还记得回家的路吗?认准那标有一国两制的航船,那艘载你回家的航船。 湾儿,你看到对岸高高耸起的航标吗?那是引领你回家的航标…………妈妈,故乡弯弯的月亮,就是我,天边那闪闪的繁星是我对家乡的思念的络印,回家的呢?我再清楚不过了,那是我梦寐以求的归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设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设计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主题一 共同的家园 教案

主题一共同的家园 课题1﹒认识我们的星球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 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了解并初步认识世界政区图和两半球图,知道世界上陆地和海洋分布的 概况。 3.进一步培养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2.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给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找家” 的活动。可以按照动物、植物、人物山脉、河流等将学生分组。 3.学生完成后,全班一起检查贴得是否正确,教师指出错误并且纠正。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讨论古人对地球的认 识,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启发学生联系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以前学习过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知识进行分析。5.观察与演示。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插图和豆博士的叙述。将学生分成 小组,每个小组发给一个地球仪。驾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寻找答案。教师演示地球仪正确的转动方式,并且借助地球仪解答学生的疑问。 6.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第一段课文。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 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和右下方的文字。 7.全班交流。各小组发表读图结果。教师要保证学生能正确地说出一些基 本的知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最大和最小的洲,最大和最小的洋,我国位于哪个洲,我国东临哪个洋。 8.拓展学习。阅读教科书第27页的“魏格纳的胆识”一文。教师可以根 据自己在课前的准备向学生做简单的介绍。 9.教师总结本课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 课题2.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和环境。 2.了解在不同的环境状况,人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阅读教科书第28页第一段的课文。 2.交流与讲解。根据上次课所分配的探究任务,以及课后的准 备,各小组汇报探究的成果。教师结合教科书第28页的世界地图及学生的汇报,穿插讲授有关知识。 3.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地球上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平原等不同地形环境,不同地形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差异呢?” 4.交流与讲解。有关小组根据所分配的任务汇报对地球不同地 区的探究成果。教师讲解和澄清有关知识。 5.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 人们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地形环境的不同,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人类在地球的各个区域生存,从事着不同的生产劳动,以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适应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人类的智慧。”

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演讲稿范文(精选3篇)

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演讲稿范文(精选3篇) 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演讲稿范文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整理的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地球是宇宙中唯一一个有生物的星球。它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资源,但我们总是不加节制的开采,导致了资源渐渐枯竭了。 人类总认为他是无限的,还可以再生,但是我们想错了,虽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而是经过几万年,或者是几亿年才渐渐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打破自然资源的再生规律,那么人类就将面临生存的危机。 我曾经在一幅漫画上看过:一只鸟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们从南方来到了北方。它们飞过了自己原来曾经喝过水的小溪;它们飞过了自己原来曾玩耍过的草地……。。终于来到了它们记忆中一片的碧绿的森林,但是此时的家园和记忆的十分不一样,周围林立着黑色的电线杆和成网状的纵横交错的高压线时,它们不敢相信,便在天空上徘徊着,鸣叫着,终于它们累了,便停了下来,然后鸟妈妈惊讶的说着:“我年轻时这里的森林是绿色的,并且还有许多生命,但是现在却是光秃秃的,这是怎么会事啊…。”鸟妈妈以为只有这一处森林失去了,

但是它却不知道在大千世界中又有多少个森林失去了呢? 在这个宇宙中,地球是最美丽的星球,它拥有了茂密的森林,浩瀚的江河,巍峨的高山……。但她的美丽却正在消失,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人类。因为人类的破坏,乱砍乱伐,向河水里排放污水,肆意污染大气,不计后果放入破坏耕地… 我们要珍惜我们共同的的家园,保护她,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滴水……让我们团结一致,号召大家珍惜我们的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空气资源,生物资源…。。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我相信一定会成功的。 人类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不要让我们成为资源枯竭的罪魁祸首。但愿,我们的家园在我们的努力下可以一片繁荣。 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老师与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的环保演讲稿的主题是:《珍惜我们的家园——地球》。 上周六的早晨,我早早的起床准备去上外语课。当我和妈妈走出家门以后,才发现小区里停放的每辆汽车上有一层薄薄的细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昨天夜里刮起了沙尘暴。再看路上的行人,有的戴着口罩、围巾;有的戴着眼镜、帽子;有的全副武装;天空渐渐变浑浊,呈现昏黄色,还伴随着大风,室外的能见度很低。 妈妈骑着车艰难地驮着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天气呢?”我问妈妈。我妈妈说:“这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很多人没有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关于《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材研修 生化组:xxxx 设计说明: 1.教材: (1)教材安排: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节的容分两大部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和保护措施。这两部分中,第二部分又分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它是本节容的重点 (2)教材地位:本节是全国版教材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在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容之后安排生物多样性的容,有利于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及时迁移和应用。在第三册中关于遗传的知识、物种形成的知识均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应当在本节容中前边学习的相关容作一有机的整合 (3)教材容的处理: ①教材容的第一块全球性生态环境的容作弱化处理,由于小学自然科学、初中生命科学中均有相应的容,对于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等地球面临的环境危机已经有相当的了解。 对于教材中的这块容,高中的学生显然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力气来学习。此类相关问题的教学中,应当体现出高学段,不同的能力要求。因此弱化此块容,而将教学重点放在生物多样性这一版块上。 ②在生物多样性教学板块中,如果按照“概念—价值—威胁—保护”来上课,看起来顺理成章,但如果微调一下次序:按着“事件—概念—威胁—价值—保护”的顺序,则通过事件引起学生对概念探究的欲望,探究概念之后,再面对多样性受到威胁的现实。生物多样性是否有存在的价值与必要?在此疑问的基础上,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的方法与途径更易于接受。教材处理的原则是引起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进而全方位地理解多样性的概念。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才会对现状痛心,责任感自然油然而生! 2.学生: ①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可能有一般性的理解即物种的多样性。因此,从特种多样性这一层次切入学习,再提出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则能在学生原基础上建构相对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第四单元 人类共同的家园

第四单元人类共同的家园 1.我们的地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上 的面貌多姿多彩;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2.行为、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勇士的敬意 和对地球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位置及主要地形。 难点: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人类的敬意和热爱地球的情感,建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反映地球面貌多姿多彩的风景图片或照片,准备地球仪。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地球概貌,激发热爱家园之情。 1.师朗诵《我们住在同一个星球》,问:你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2.出示地球仪,介绍地球。 地球是椭圆形的球体,东西略宽,南北略扁。你了解人们是如何知道地球是球体吗? 3.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亮上,显出弧形的轮廓;帆船从海平线出现时总是先露出桅杆和船帆。聪明的人们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你敬佩他们吗? 4.齐读本课提示语。 5.看图,了解地球表面的多姿多彩:你能说出图片上出现的是什么吗?介绍森林、海洋、沙漠、高山、草原。 二、走进“故事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1.学习麦哲伦的故事,划出令人感动的句子。 2.出示地球仪,交流麦哲伦航海路线,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 3.再读故事,激发敬佩之情。 4.图书推荐:《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 第二课时 一、学习、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在我们这个椭圆形的地球上,陆地和海洋交错分布着,形成了七大洲和四大洋。你知道是哪七大洲和哪四大洋呢? 2.完成书上关于洲、洋大小比较的观察题,交流。 3.出示歌谣《大洋大洲歌》,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指认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洋大洲歌

海西家园教学计划进度

三年级下册海西家园教学计划与进度 一、教材分析 《海西家园》是一套让我们认识自己家乡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内容的地方课程教科书。《海西家园》以“海西”建设的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省情特色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专题。这些专题既自成体系,循序渐进,又互相渗透,彼此关联。他包括了“绿色海西”、“蓝色海西”、“人文海西”、“红色海西”、“科技海西”、“五缘海西”这六大块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低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对海西家园课程并不太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绿色海西”了解我们家乡特色的饮食习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蓝色海西”这组课文的学习,了解海峡西岸海外贸易的传统,感受先辈们拼搏进取精神,形成开阔的视野,养成博大的胸禁,体会海峡西岸独特的海洋文化魅力。 3、通过“人文海西”的认真阅读,了解先贤们的成长故事,感受他们的卓越才情,培养充沛丰满的爱国爱乡情感。 4、通过“红色海西”了解将军们的战斗故事,感受他们非凡的革命意志和毅力,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格。 5、通过“五缘海西”了解神秘的民间信仰之时,可以深刻地体会两岸血缘相亲的浓郁情缘。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四、教学安排 目录第几周时 国菜之尊佛跳墙2 闽南小吃有故事3 山水培育”八大干”4 宫廷小吃留沙县5 涨海声中万国商6 罗星山上中国塔7 出海白瓷瓷都造8 侨界领袖陈嘉庚10 寻找生存的家园11 生命健康的守护神12 当心雷雨天13 洪水和泥石流14 石鼓名山多史迹15 九龙飞瀑溪水16 客家圣山冠豸秀17

共同的家园_高二作文

共同的家园 导读:本文是关于高二作文共同的家园,感谢您的阅读. 很难想象在很早以前地球是个什么样子,美丽的山川河流,矫健的飞禽走兽,茂密的森林,明媚的阳光。可是曾几何时,这已经成了人们在科幻中想象的世界。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人们开始征服自然之时,正是自然惩罚人类之日。当动物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的时候,人们还能拥有它多久呢?” 还记得鸳鸯吗?那“止则相耦,飞则成双”的鸳鸯,一直是夫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美好象征,也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坚贞不移的纯洁爱情的化身。“鸳鸯戏水”“只羡鸳鸯不羡仙”,多么美的语句啊!为何如今,它竟也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呢?这是不是向我们暗示着什么? 如果你没生在鸳鸯的那个年代,那藏羚羊总该知道了吧!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然而,就为了被称为“羊绒之王”的藏羚羊羊绒——“沙图什”的需求,藏羚羊的栖息地正变成一个屠宰场。每年数以万只的藏羚羊被非法偷猎者们捕杀!现仅存约8万只。昔日茫茫高原上数万只藏羚一起奔跑的景象,如今,只能在图片上看得到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或许你会认为那是珍贵的物种,本来就稀少,这不足为奇。那么,我想问你,知道野骆驼吗? 那整天在沙漠里驮行李,载人的骆驼,够平常了吧!但是,有谁知道骆驼在逐年减少呢。而且,野骆驼的数量更是大量锐减,全世界只有800——1000只,同熊猫一样宝贵。曾看过有关野骆驼的一些报导,得知它们会哭,而且能靠盐水生存!虽然有关专家解释说会哭的原因是它用来洗眼睛里进了沙的绝技,但我还是认为人类是幕后的指挥人。如果不是人类过度砍伐,破坏了植被,会有如此严重的沙漠化吗,会有漫天飞沙吗?如果不是人类的逼迫,猎人的捕杀,他们用得着躲进人类无法生存,也没有淡水的戈壁滩中心地带吗?它们年年月月喝咸咸的盐水,导致很多两岁以下的骆驼因肝不适而死。平常的还有金丝猴,梅花鹿,它们现今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对,这里面不能否认没有自然灾害因素和动物本身因素的影

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范文

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一、队会目的: 1.通过调查、讨论、表演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幸福感。 2.活动中力求贯彻新课标理念,渗透“小班化”特色,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参与意识。 二、队会准备: 1.准备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课件等,布置教室。 2.排练节目,准备相关演出道具。 3.写标语牌。 4.拍摄五副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画。 5.设计三副环境标志图,老树的画像。 三、激情揭题。 1.主持人上前:下面我宣布《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主题队会现在开始。请听男女生诗朗诵《地球——我们的家》。PPT 2.男女生配乐诗朗诵。 齐:地球是我们温馨的家,她一天天变得好快, 甲:摩天的大厦, 乙:高速的公路, 丙:林立的转塔, 丁:绝对的现代化。 齐:老师说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可她一天天在恶化, 甲:森林被砍伐了, 乙:河流被污染了, 丙:气候反常了, 丁:小动物的处境更艰难了…… 齐: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 她是万物共同的家园, 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共同的家。 四、展示问题。 一)主持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于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日,自然却受到了污染,环境遭到了破坏,这可忙坏了咱们地球村的“村长”。 1.表演小品:《“村长”的烦恼》PPT

背景:办公室里张贴地球平面图,地球村村长,望着上面一面面的小红旗正静思默想。 焦点访谈记者急冲冲地迈进办公室。 记:村长,我有急事向您请示,能否把这两则新闻及时在地球村播放? 村:(疑惑地)怎么了?什么事这么严重? 记:您快看 课件一《走进黄河》PPT 记:各位观众,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她怀抱着亘古不变的信念,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用它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多少华夏儿女。可昔日气势浩大的黄河水已不复存在,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河床。黄黄的细沙,泛着浓浓的泡沫……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后果呢?那是因为上游的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水含沙量增大。特别是近几年来,企业污水不停地向黄河排放,生活垃圾倒入黄河中,致使黄河中下游河道遭受严重污染…… 课件二《白烟的危害》PPT 福建桥头镇的村民们为了使自己的银耳白亮色润,用含磷成分较高的化学品熏烤银耳。呛人的浓烟,刹那间涌向田野、村庄、城市……结果造成大批庄稼枯萎,周围的沃土贫瘠了,田地一片荒芜,城市上空烟雾弥漫,人们叫苦不迭。殊不知更严重的是这烟雾将会引发人的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等疾病;对儿童来说,会造成发音缓慢、反映迟钝、智力低下等症状。 村:(焦急地)把这两则新闻连播三天,请你迅速联系有关部门慎重处理,村长转身又在地球平面上插上两面小旗。PPT 二)主持人:是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切资源。可是,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你们看,连鸟儿也不能幸免…… 1.小品《没有开始的竞选》 鸟王:女士们,先生们,Good morning!今天鸟类王国进行鸟王改选,要让全世界的鸟王们投票,选出新一届的鸟王。选举的时间到了,各地的选民怎么还没来?百灵鸟,快去打电话催一催他们,开会真不准时! 百灵鸟:大王,您别急,电话我早就打过了,各地的选民早已出发,也应该到了吧! 大雁A:大王——大王! I'm sorry我们迷路了,所以来迟了。 鸟王:你们不是最优秀的旅行家吗?怎么会迷路呢? 大雁B:大王,一路上我们飞越了许多城市。可是,我们被城市里冒出的滚滚浓烟包围了,浓烟把太阳遮住了,我们看不见太阳,所以迷路了! 鸟王:哦, I know!下去吧! 山鹰:大王!我……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珍爱家园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 “珍爱家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本组概述: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设计理念: 主题: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激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对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的珍爱之情。 情景: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1册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六年级语文《同步阅读》教材: 《离太阳最近的树》《我的山谷曾如此绿》《家在黄河边》《鸟魂》教学重点: 在感受家园的美好和了解一系列的环境危机中触动心灵,激发情感。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

平,激发阅读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引出主题──珍爱家园。 孩子们,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茫茫的宇宙中的一叶扁舟之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上的一花一草,河流土地,森林动物都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值得我们爱护。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家园(板书:家园)。第四组的课文你们还记得他们吗(生说题目)?你发现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了吗(教育我们珍爱家园)?(板书:珍爱)。 这节课,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这是一棵懂得珍爱家园的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单元主题回顾 1.从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只有一个地球》:珍惜资源; 《大瀑布的葬礼》:维护生态;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眷恋土地; 《青山不老》:植树造林。 (设计意图:围绕一个议题,需要将本单元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这就需要我们将一组课文,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海西家园教学总结

海西家园教学总结 《海西家园教学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四年级海西家园教学总结 四年级海西教学总结 海西家园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我们的美丽家园。它对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海西家园教学工作。虽然是四年级,但是由于已经学习过一年半的海西家园,有一定的对家乡的了解,可以说是比较轻松。因为年龄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兴趣极高,应积极使用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 一、在教学中,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写好教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兴趣不足的学生,在课堂上密切注意他们,经常的提问他们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认识美丽家园的信心。课下耐心地为有兴趣的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爱上我们的美好家园。 平时,我在备课时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范文写作难点,同时还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

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二、在课堂上,运用挂图、简笔画,模拟民俗风情、画特色建筑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用模拟民族特色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注重对学生爱国爱家高尚情操 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或让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学生回家查资料,了解本民族民俗、学习本民族特色歌舞等。在课后闲暇时间,我还为一些兴趣浓厚的学生开小灶,结合自己的足迹,为他们讲述全国各地的民族风情。在我的教学中,许多学生从原来的被迫听课到现在的主动求问,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爱国爱家的思想情操。 三、课后,及时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上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汇报专题真正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或者民族,从互联、家长那里获得资料,深入了解它们,同时也了解了我们美丽的国家美丽的民族,树立爱国爱家的思想。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领导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帮助,使我干劲十足;学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新学期取得更加好的成绩。

我们共同的家园(情景剧)

我们共同的家园(情景剧) 我们共同的家园(情景剧) 作者:兰大祥 地点:效外 人物: 小鱼(女)、小青蛙(女)、小蜻蜓(男)、蝴蝶(女)、 小明(男)、小白(男)、小乐(男) 幕后:舞台上有三棵大树(前二、后一)、两株花(左右各一)、中间铺上草坪 一天清晨,清脆鸟鸣声起,一只小青蜓唱着歌,欢快的飞了出来,飞到树林中,环顾四周感叹到:这里的景色真美,小草碧绿,野花飘香,空气清新极了,我得把蝴蝶姐姐叫出来,一起享受这迷人的风景。向内喊:小鱼、小鱼,快来看这美丽的景色,呼吸新鲜的空气。 小鱼:嗨!小青蜓,你真早! 小青蛙:小鱼!你看!这里的风景真美,你看我的家也是碧绿的,还泛着青波呢! 小鱼:嗯!真是美极了,由于人们封山育林,再也没有污水流进河里啦。你的家乡才变得如此美丽的。 小鱼:是啊!你也很好啊!现在农民伯伯们重视环保,不再大面积的喷洒农药,连你吃的虫子也是绿色食品呢! 小青蛙:是啊!是啊!由于人们的重视,我们都生活在绿色环保的环

境里,我们都很幸福。哎!也不知人类能不能长期爱护这美丽的环境。走,我们俩到处逛逛去。 小鱼:走啊(一起走下)(音乐停) 小蜻蜓和蝴蝶分别从左右两旁飞了出来。 小蜻蜓边飞边喊:“蝴蝶姐姐,蝴蝶姐姐。我刚从大山的那边过来,看见了一群小同学提着很多东西正朝我们这儿走来。 蝴蝶:哦!小蜻蜓不要惊慌,你看如今我们的家园绿色遍野,鲜花盛开,到处是迷人的景色,他们也是来这儿欣赏的,我们要和人类和谐相处。 小蜻蜓:人类才不和我们和谐相处呢!我刚飞来的时候,那些小坏蛋,还用捕捉网捕我呢!我差一点就命丧黄泉,我不理人类。 蝴蝶:哎,小蜻蜓,人类和我们是朋友,他们怎么会要你的命呢,也许他们是喜欢你,我们只有相互信任,和睦相处,才能创造和谐美丽的大自然啊!走吧!我们一起去看看。 一群小朋友跑上,齐呼:哇!这里真美! 小明(手里拿着捕捉网,背着个筐)一上来就到处捕捉小动物:我终于抓到你啦!——小蜻蜓。 小白(手里提着两袋食品、水果等)一走上台就把食品袋往草地上一扔,向两旁的小花奔去。哎呀!这里的小花真漂亮。(随手摘了两杂,又跑到另一处摘了几朵小花,合成一个花束拿着) 小乐:(一上台就拿着小刀奔向小树)我要在这里留下我的印迹(用刀在树上刻字念到)小乐到此一游。(然后转身喊到)小明、小白快

共同的家园

《共同的家园》 —认识我们的星球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2、了解并初步认识世界政区图和两半球图,知道世界上陆地和海洋分布的概况。 3、进一步培养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地球的有关资料,并准备一些有关地球的动物、植物、人物、建筑物等图片。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地球仪。 4、了解魏格纳学说的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播放投影《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师导入:地球是太阳系得一颗行星,是人类的家园;在地球的表面有陆地和海洋……让学生在观看投影的同时对地球的概貌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我们的星球。 2、学生汇报收集有关古代对星球的各种传说。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4页的课文,讨论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启发学生联系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所使用的工具,以及以前学习过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等知识进行分析。 4、观察与演示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插图和豆博士的叙述,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发给一个地球仪,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寻找答案:地球是如何转动的;地球的上端和下端是什么;非洲和南美洲有多远;地球上有几大洲,几大洋。教师演示地球仪正确的转动方式,并且借助地球仪让学生回答问题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5、制作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给动物、植物、人物和各种地理事物找家”的活动可以按照动物、植物、人物、山脉、河流等将学生分组。 学生完成后,全班一起检查贴得是否正确,教师指出错误并且纠正,然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地球上不仅有人类,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生命—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植物共同的家园”。 6、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对地球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但观察地球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地球的一部分,并不能看到海陆分布的全貌;为了观察和携带方便,人们绘制了世界地图。 2、阅读与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第一段课文。 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和右下方的文字。 读图要求: (1)看看地图上面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2)找一找地图上面有哪些大洲、大洋。 3、全班交流。各小组发表读图结果。教师要保证学生能正确地说出一些基本的七大洲、四

六年级海西家园教学计划

六年级海西家园教学计 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六年级《海西家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海西家园》是一套让我们认识自己家乡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内容的地方课程教科书。家乡的天空和大地、山水和草本、风景和人物,都是我们成长的伙伴。让我们了解福建,爱我“海西”,继续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 二、教材分析: 以“海西”建设的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省情特色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专题。 “绿色海西”主要体现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蓝色海西”注重追寻丰富的海洋文明传统。 “人文海西”旨在呈现福建精彩的文明进程。 “红色海西”追思革命先辈的创业艰难。 “科技海西”旨在了解科技传统,培养科学精神。 “五缘海西”立足福建,介绍闽台渊源。 三、学情分析: 全班有学生32人,男17,女15人。外来工7人,留守孩子1人。现在的学生在安全、环境方面的认识较少,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认知就更少了。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这些专业课程。 四、教学目标: 1、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2、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3、通过感知传统文化感悟民族精神。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五、教学重难点 以“海西”建设的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省情特色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福建,爱我“海西”,继续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 六、教学措施: 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共同的家园》教案3

《共同的家园》教案 —神奇的“三极”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们坚定的意志、勇敢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在探险者队伍之中有很多中国人的身影,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世界政治区、两半球图和反映从事地球科学探究人员光辉事迹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人类生活的地球时丰富多彩的,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有很多不够,还有很多未知,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阅读教科书第30页第一段的文字。 2、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课文,并欣赏图片。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和交流阅读心得。要求:(1)了解我国北极探险的重要事件。(2)了解北极地区的概况。(3)了解科学考察工作的特殊与艰苦。 3、阅读与讲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讲解。 教师强调:“科考队员是执着、无畏的勇敢探索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思考与讨论要点:(1)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因纽特人的生活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家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 4、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循着中国探险者在北极的足迹了解了我国科学家的勇敢和无畏。那么,在地球的另一极是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随着两名中学生一起到南极去看一看吧。”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查找与我国的距离。 3、阅读与思考。阅读教科书第31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南极长城站的图片。自由讨论。要点:(1)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我国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3)“雪龙”号为什么要把科考站的垃圾装运回国呢?

最新五年级下册海西家园教学计划46337

五年级下册海西家园教学计划 磻溪中心小学吴畅文 一、教材分析 《海西家园》是一套让我们认识自己家乡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内容的地方课程教科书。《海西家园》;以“海西”建设的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省情特色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专题。这些专题既自成体系,循序渐进,又互相渗透,彼此关联。他包括了“绿色海西”、“蓝色海西”、“人文海西”、“红色海西”、“科技海西”、“五缘海西”这六大块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海西家园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绿色海西”了解我省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2、通过“蓝色海西”追寻丰富的海洋文明传统。 3、通过“人文海西”了解福建精彩的文明进程。 4、通过“红色海西”追思革命先辈的创业艰难。 5、通过“科技海西”了解科技传统,培养科学精神。 6、通过“五缘海西”了解福建与台湾的渊源。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附:教学进度表 形容词 一.定义:形容词(adj.)主要是用来描述和修饰名词、代词,说明其性质、状态和特征。

形容词主要用来描述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具体特征,也可用来陈述事物的状态等。二.形容词的特征 1.作定语,常置于被修饰词的前面 He is a good actor. 他是一名好演员。 2.作表语,置于连系动词后面 The baby is still asleep. Will you please make less noise? 宝宝还在睡觉,你小声点好吗?3.多数形容词具有比较等级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s is English. 英语是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三.形容词的分类 1.根据其构成分类 A 简单形容词 Kind 善良的green 绿色的interesting 有趣的 B 合成形容词 合成形容词是指由几个词共同组成并起到形容词作用的词。主要用作定语,一般不作表语。 ①数词+ 名词+形容词 A ten-metre-wide river 一条十米宽的河 a five-year-old girl 一个五岁的女孩 ②形容词(或数词)+名词+-ed A middle-aged man 一位中年男子 a fifteen-storeyed building 一座十五层的大楼 ③形容词+V-ing 形式 A good-looking man 一位相貌英俊的男子an easy-going woman 一位随和的女子 ④名词+V-ed 形式 A man-made lake 人工湖 a snow-covered mountain一座被雪覆盖的山 ⑤副词/形容词+ V-ed形式 A well-known writer一位著名的作家 a new-born baby一个新生儿 2.根据与名词的关系分类 A 限制性形容词:指描述事物本质的形容词,它与名词紧紧相连,这些形容词如果去掉会 严重影响原来的本意。

“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设计

“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 学设计 一、--思路说明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爱护生物、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意识。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开展活动而获得的认识和印象是比较深刻的,所以本节课采用表演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学生可通过情景体验、正反对比、主动参与等方式,从而激发自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果只靠教师单纯的用事例说教,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与此同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对一定的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说: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从更广的角度看,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间最大的统一体;人类在其中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许多影响都具体有全球性。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护生物和环境的情感和关注生活、社会的习惯,以及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及与人

合作的能力。 3、知识目标:加深对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了解人类在其中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许多影响都具有全球性。 三、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难点 资料的收集、设问难易程度的控制。 五、资料准备 自制投影片;影碟;挑选表演小品的学生并做好道具;收集有关环保的各种资料;购买小奖品。 六、教学方式 表演、讨论 七、教学实施步骤 1.复习导入 2.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放影碟)。 3.学生表演小品《地球怎么啦?》 4.讨论 通过第2和第3两个教学过程内容的正反对比让学生充分体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引出讨论的问题。 在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做的许多事中,有无破坏环

共同的家园教案2

《共同的家园》教案 —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和环境。 2、了解在不同的环境状况,人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阅读教科书第28页第一段的课文。 2、交流与讲解。根据上次课所分配的探究任务,以及课后的准备,各小组汇报探究的成果。教师结合教科书第28页的世界地图及学生的汇报,穿插讲授有关知识。 知识要点:(1)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强弱都会有差别,所以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温度、气候是不一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带。(2)从地球中间的赤道向南、向北,在南、北回归之间的地区属于热带;那里阳关直射,终年炎热。(3)从北回归线向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属于北温带;从南回归线向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属于南温带。温带地区基本上是四季分明的。(4)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那里非常寒冷,永远是冰天雪地。(5)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四季分明的北温带。教师在讲授五带时,让学生同时观察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并且正确地找出相应的地区。 3、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1、导入。“我们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环境的差异,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地球上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环境,不同地形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差异呢?” 2、交流与讲解。有关小组根据所分配的任务汇报对地球不同地区的探究成果。教师讲解和澄清有关知识。 知识要点:(1)生活在北寒的因纽特人,由于这一地区终年气候寒冷,没有什么植物生长,他们都穿着厚厚的毛皮服装,用冰雪建造房屋,只能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生。(2)生活在北温带的蒙古人有着强壮的体魄,他们居住在蒙古包里,在辽阔的草原上游牧;北美洲的加拿大人、美国人的服装,亚洲日本人的和服、朝鲜人富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装,欧洲西部巴伐利亚人的民族服装等以及这一带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与温带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是相适应的。这一广阔的地区适宜从事农牧业。(3)生活在热带亚洲的东南亚人的筒裙、印度妇女身披的沙丽、阿拉伯人屋等,适应于热带炎热的阳光和炎热的气候。 3、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