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流电机双闭环、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直流电机双闭环、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直流电机双闭环、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直流电机双闭环、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第1章绪论

1.1运动控制系统研究背景

电机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模具,矿产冶金,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军工等与军民企业密切相关的行业。这些行业中绝大部分生产机械都采用电动机作原动机。有效地控制电机,提高其运行性能,对国民经济,以及电能的合理运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从电动机发明到上个世纪90年代,直流电动机几乎是唯一的一种能实现高性能拖动控制的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独立并且正交,为控制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使得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性能。尽管近年来直流电动机不断受到交流电动机及其它电动机的挑战,但至今直流电动机仍然是大多数变速运动控制和闭环位置伺服控制首选。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高效率等优点。直流调速仍然是目前最可靠,精度最高的调速方法。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和工程设计的方法对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和控制,设计出能够达到性能指标要求的电力拖动系统的调节器,通过在DJDK-1型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试验装置上的调试,并应用MATLAB软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和校正以达到满足控制指标的目的。

1.2课题目前的研究应用现状

近几十年来,电力拖动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发明,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动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有关研究工作正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2.1常规调速系统介绍

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进步,为电机控制系统的完善提供了物质保证,新的电力电子器件正向高压,大功率,高频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功率模块(IPM)的广泛应用,使得新型电动机自动控制系统的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

传统直流电动机的整流装置采用晶闸管,虽然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都有一定优势,但其控制复杂,对散热要求也较高。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使称为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之一的大功率晶体管(GTR)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晶体管是既能控制导通又能控制关断的全控型器件,其性能优良,以大功率晶体管为基础组成的晶体管脉宽调制(PWM)直流调速系统在直流传动中使用呈现越来越普遍的趋势。

1.2.2应用现代控制理论

在过去,人们感到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发展很快,但是在应用方面却不尽人意。但近年来,现代控制理论在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方面却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这主要归功于两方面原因:第一是高性能处理器的应用,使得复杂的运算得以实时完成。第二是在辨识,参数估值以及控制算法鲁棒性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的成熟,使得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能够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1.2.3采用总线技术

现代电动机自动控制系统在硬件结构上有朝总线化发展的趋势,总线化使得各种电动机的控制系统有可能采用相同的硬件结构。

1.2.4内含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控制器

当今是网络时代,信息化的电动机自动控制系统正在悄悄出现。这种控制系统采用嵌入式控制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软件平台上工作,控制系统自身就具有局域网甚至互联网的上网功能,这样就为远程监控和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提供了方便。目前已经有人研制成功了基于开放式自由软件Linux操作系统的数字式伺服系统。

1.3 本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题的实际情况,宜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分析:

1.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双闭环直流调速的工程设计

3.应用MATLAB软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和校正

本课题所涉及的调速方案本质上是改变电枢电压调速。该调速方法可以实现大范围平滑调速,是目前直流调速系统采用的主要调速方案。但电机的开环运行性能(静差率和调速范围)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按反馈控制原理组成转速闭环系统是减小或消除静态转速降落的有效途径。转速反馈闭环是调速系统的基本反馈形式。可要实现高精度和高动态性能的控制,不仅要控制速度,同时还要控制速度的变化率也就是加速度。由电动机的运动方程可知,加速度与电动机的转矩成正比关系,而转矩又与电动机的电流成正比。因而同时对速度和电流进行控制,成为实现高动态性能电机控制系统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因而也就有了转速、电流双闭环的控制结构。

关于工程设计: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是一个高阶系统,其设计非常复杂。本设计利用阶次优化的原理对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电机调速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按全局最优的观点正确选择合理的阶次[4]。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满足所需要的稳态精度;再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应用到双环调速系统中,先从电流环入手,按上述原则设计好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等效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

1.4本设计的组成部分

1.4.1系统的数学模型

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列写双闭环调速系统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并画出其动态结构图。

1.4.2 经典控制部分

首先了解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应用工程设计方法,分别进行主电路、电流环和转速环的设计,并应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

1.4.3 仿真部分

运用SIMULINK工具箱对系统进行仿真,获得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其频率特性曲线。结合曲线对由不同方法设计出的调速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到性能指标较为理想的系统模型。并尝试性地提出改进方案。

第二章 设计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原理

2.1.1 测定电枢回路的参数 2.1.1.1 测定电枢回路总电阻R Σ

通过测定R n ,R D ,R P 得到R Σ

其中 R n —晶闸管等效电阻 R P —平波电抗器等效电阻 R Σ—电枢回路的总电阻 R D —电动机电枢电阻

考虑到参数的非线性,应用伏安法测量。通过改变变阻器的阻值,改变I d ,测出不同的U d , U p , U D .测试时,为防止因电枢转轴不同心,而影响电刷接触电阻。将电枢转动三次,取测量的平均值。应用公式:

D

D

D I U R =

p

p p I U R =

d

d

n I U R ??=

2.1.1.2 测定电枢回路的总电感L

L = L P + L D + L B

式中 L P —平波电抗器电感

L D —电动机电枢电感 L B —变压器漏感 先测 L S =L P +L D ,

利用以下公式: Z =R S +j X S =U d /I d-

X S =(Z 2- X 2)1/2 L S =X S /2πf =X S /314

再来测定变压器的漏感L B

根据经验公式: L /

B = K B *( U K % /100)*(U 2 /I d ),

在三相桥中 L B = 2*L /

B 因此 L =L S + L B

2.1.2 测定电力拖动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 m

2.1.2.1 测定电动机的C e 在给定电压下选稳态时实验测量所需数据,因稳态时 0=dt

dI d

而 E dt

dI

L RI U d d d ++=0

故 n RI U n E C d

d e -==0

2.1.2.2 测定电动机的飞轮力矩GD 2

使电动机在空载下自由停车 (这时M D =0, M fz =M 0),其中M 0

为电动机的空载转矩.

由 M D -M fz =GD 2dn/375dt

得 GD 2=-375M 0 / (dn /d t) ≈375M 0 /(?n /?t) 测n =f (M 0)

利用空载损耗 P 0=U D I d -R D I 2

,得M 0. 测定n=f(M0)的实验数据并在坐标纸上做出n =f (M 0)曲线

2.1.3 测定触发和整流装置的放大倍数K S

在按线性系统规律进行分析和设计时,应该把这个环节的放大系数K S 当作常数,但实际上触发

电路和整流电路都是非线性的,只能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近似成线性环节。因此,最好应用实验方法测出该环节的输入—输出特性,即

)(ct d U f U =. 设计时,希望整个调速范围的工作点都落在特

性的近似线性范围内,并有一定的余量,调节放大系数K S 可由工作范围内的特性斜率决定

ct

d

s U U K ??=

(图2-1 晶闸管触发与整流的输入—输出特性和K S 的测定)

2.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2.2.1 转速控制的要求和调速指标

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经量化和折算后可以表达为稳态和动态性能指标。设计任务书中给出了本系统调速指标的要求。深刻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是必要的,也有助于我们构想后面的设计思路。在以下四项中,前两项属于稳态性能指标,后两项属于动态性能指标

2.2.1.1 调速范围D 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叫做调速范围,即

min

max

n n D =

(2-1) 2.2.1.2 静差率s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所对应的转速降落,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称作静差率,即

%1000

??=

n n s nom

(2-2) 静差率是用来衡量调速系统在负载变化下转速的稳定度的。

2.2.1.3 跟随性能指标 在给定信号R (t )的作用下,系统输出量C (t )的变化情况可用跟随性能指标来描述。具体的跟随性能指标有下列各项:上升时间r t ,超调量σ,调节时间s t .

U ct

2.2.1.4 抗扰性能指标 此项指标表明控制系统抵抗扰动的能力,它由以下两项组成:动态降落

%max C ,恢复时间v t .

2.2.2 调速系统的两个基本矛盾

基本指标的两个矛盾即

1) 动态稳定性与静态准确性对系统放大倍数的要求互相矛盾;

2) 起动快速性与防止电流的冲击对电机电流的要求互相矛盾[5]

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 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解决了第一个矛盾。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快速启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则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中的电流和转矩。无法解决第二个基本矛盾。

在电机最大电流受限的条件下,希望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低下来,使转速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只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I dcr 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时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如图2-2a 所示。

(a) (b)

(图2-2 调速系统启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

a)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的启动过程 b) 理想快速启动过程

对于经常正反转运行的调速系统,尽量缩短起制动过程的时间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为此,在电机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希望充分地利用电机的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定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低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如图2-2b 所示,起动电流呈方形波,而转速是线性增长的。

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变,图2-2b 所示的理想波形只能得到近似的逼近,不能完全的实现。到达稳态转速后,希望只有转速反馈,不再靠电流负反馈发挥主要作用,而双闭环系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2.2.3 调速系统的双闭环调节原理

见图2-3:

I d

I

(图2-3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原理框图)

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叫做内环;转速调节环在外面,叫做外环。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为了获得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PI调节器,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限幅电压是U nmax,它决定了电流调节器给定电压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ACR的输出限幅电压是U imax,它限制了晶闸管整流器输出电压的最大值。

2.2.4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分析

双闭环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是接近理想快速起动过程波形的。按照转速调节器在起动过程中的饱和与不饱和状况,可将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电流上升阶段;恒流升速阶段;转速调节阶段。其起动过程波形如图2-4所示。

(图2-4 双闭环调速系统起动时的转速和电流波形)

从图2-4知,整个起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I阶段是电流上升阶段。

第II阶段是恒流升速阶段。

第III阶段是转速调节阶段。

有启动三个阶段所示,双闭环调速系统有如下三个特点:

1)饱和非线性控制:随着ASR的饱和和不饱和,整个系统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状态。当ASR饱和时,转速环开环。系统表现为恒流电流调节的单闭环系统,当ASR不饱和时,转速闭环,整个系统是一个无静差调速系统,而电流内环则表现为电流随动系统。

2)准时间控制:启动过程中主要阶段实第II阶段,即恒流升速阶段。这个阶段属于电流受限制的条件下的最短时间控制,或称时间最优控制。

3)转速超调:由于采用了饱和非线性控制,启动过程结束进入第III阶段即转速调节阶段后,必须使转速调节器退出饱和状态。按照PI调节器的特性,只有使转速超调,ASR的输入偏差电压△U n为负值,才能使ASR退出饱和。

2.2.5 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在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

1.转速调节器的作用:

1)使转速n跟随给定电压U m*变化,稳态无静差;

2)对付在变化起抗扰作用;

3)其输出限幅决定允许的最大电流。

2.电流调节器的作用:

1)对电网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用;

2)起动时保证获得允许的最大电流;

3)在转速调节过程中,使电流跟随起给定电压U m*变化;

4)当电动机过载甚至于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从而起到快速的安全保护最用。如果故障消失,系统能够自动恢复正常。

2.3 双闭环调速系统主电路的数学模型

2.3.1 主电路及其化简

见图2-5:

(图2-5 主电路的原理图及化简)

a)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主电路

b)等效电路

c)化简后的等效电路

2.3.2 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传递函数

2.3.2.1 失控时间 以单相全波纯电阻负载整流电路为例来讨论滞后时间的大小。假设在t 1时刻某一对晶闸管触发导通,控制角为а1;如果控制电压V ct 在t 2时刻发生变化,但由于晶闸管已经导通,V ct 的改变对它已不起作用,平均整流电压V do1并不会立即产生反应,必须等到t 3时刻该组件关断以后,触发脉冲才有可能控制另外一 对晶闸管。设V ct2对应的控制角为а2,则另一对晶闸管在t 4时刻才导通,平均整流电压变成V d02。假设平均整流电压是在自然换相点变化的,则从V ct 发生变化到V d0发生变化之间的时间T s 便是失控时间。本设计采用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平均失控时间Ts =1.67(ms),实际取1.7(ms)

2.3.2.2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传函 用单位阶跃函数来表示滞后,则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输入输出为

U d0=K s U ct 1(t-T s )

按拉氏变换的位移定理,则传递函数为

s s ct d T e s s s

K U U -=)

()(0

(2-5)

考虑到T s 很小,忽略其高次项,则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传递函数可近似成一阶惯性环节

1

)()(0+=s s s T K U U s s ct d

(2-6) 2.4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电气原理及控制单元

见图2-8:

(图2-8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电气原理图)

其中

GL —给定器 LSF —零速封锁器 ASR —转速调速器材 ACR —电流调节器 SB —转速变速器材 LB —电流变送器 GL —过流保护器材

CF —触发器

2.4.1 过流保护器(GL)、电流变送器(LB)

见图2-9:

(图2-9 过流保护器(GL)、电流变送器(LB))

2.4.2电流调节器(ACR)

见图2-10:

(图2-10 电流调节器(ACR))

2.4.3 给定器(GD)

见图2-12:

(图2-12 给定器(GD))

2.4.4 转速变送器(SB)

见图2-13:

(图2-13 转速变送器(SB))

2.4.5 转速调节器(ASR)

见图2-14:

(图2-14 转速调节器(ASR))

2.5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设计

为了从整体理解整个双闭环调速系统,此处给出各调节器和变送器的传递函数。

2.5.1 电流调节器和电流变送器的传递函数

2.5.1.1电流调节器ACR的传递函数

U ct (s ) /〔U n*( s )-βI d(s)〕= K i (τi s+1) /τi s(T oi s+1)

其中:K i=R i/R o—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τi=R i C i—电流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

Toi=0.25RiCoi—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

β—电流反馈系数

2.5.1.2 电流变送器LB的传递函数

βI d (s) / I d (s)= β(v/A)

2.5.2 转速调节器和转速变送器的传函

2.5.2.1转速调节器ASR的传递函数

U i*(s) / {U n*(s) -αn(s)} =K n (τn s+1) /τn s(T on s+1)

其中:K n=R n/R0—转速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τn=R n C n—转速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

T on=0.25R n C on—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

α—转速反馈系数

2.5.2.2转速变送器SB的传递函数

U n(s)/n(s)=a(v/rpm)

2.5.3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在单闭环调速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由上述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即可绘出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由于电流检测信号中常含有交流分量,须加低通滤波,其滤波时间常数Toi按需要给定。滤波环节可以抑制反馈信号中的交流分量,但同时也给反馈信号带来延滞。为了平衡这一延滞作用,在给定信号通道中加入一个相同时间常数Toi的惯性环节,称作给定滤波环节。其意义是:使给定信号和反馈信号经过同样的延滞,使二者在时间上得到恰当的配合,从而带来设计上的方便。同样,

由测速发电机得到的转速反馈电压含有电机的换向纹波,因此也需要滤波,滤波时间常数由Ton表示。根据和电流环一样的道理,也需要在转速给定通道配上时间常数为T on为滤波环节[6]。所以实际的电路需增加电流滤波、转速滤波、和两个给定滤波环节,见图2-16:

(图2-16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第三章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3.1性能指标

本章应用经典控制理论的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出转速和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然后利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设计方法,设计此调速系统。

3.1.1 给定数据

(1)被控直流电动机

P nom=2.8 kw U nom=220 v I nom=15.6 A

N nom=1500 rpm =1.25 C m=0.125 kg.m/A

(3)电枢回路总电阻

R=R n+R s=R B+Rγ+R N+R p+R D=2.5Ω

(6)系统时间常数

T l=0.008 s

T m=0.25s

(8)调节器最大给定电压

U*nm=U*im=10 v

3.1.2 设计指标

性能指标:

1)调速范围:D>5

2)静差率:S≤5%

3)电流超调量σi%≤5%

4)转速超调量σn%≤10%

5) 突加负载的动态速降≤5%

6)恢复时间t?≤1秒

3.2 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

用经典的动态校正方法设计调节器必须同时解决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抗干扰性等各方面相互矛盾的静态、动态性能要求。基本思路是,把调节器的设计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先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要的稳态精度。

第二步,再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

在选择调节器结构时,只采用少量的典型系统,它的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都已事先找到,具体选择参数时只须按现成的公式和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以下就可以了。

3.3 ACR的设计

3.3.1 电流环动态结构图的简化

设计电流环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反电动势产生的交叉反馈作用。它代表转速环输出量对电流环的影响。实际系统中的电磁时间常数T L一般远小于机电时间常数T m,因而电流的调节过程往往比转速的变化过程快得多,也就是说,比反电动势E的变化快得多。反电动势对电流环来说只是一个变化缓慢的扰动作用,在电流调节器的调节过程中可以近似的认为E不变,即△E=0。这样,在设计电流环时,可以暂不考虑反电动势变化的动态作用,而将电动势反馈作用断开,从而得到忽略电动势影响的电流环近似结构图。再把给定滤波和反馈滤波两个环节等效地移到环内。

)

a

)

b

*)

c

(图3-1 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及其化简)

3.3.2 电流调节器结构的选择

首先应决定要把电流环校正成哪一类典型系统,电流环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保持电枢电流在动态过程中不超过允许值,因而在突加控制作用时不希望有超调,或者超调量越小越好。从这个观点出发,应该把电流环校正成典Ⅰ系统。可电流环还有另一个对电网电压波动及时调节的作用,为了提高其抗扰性能,又希望把电流环校正成典Ⅱ系统。一般情况下,当控制对象的两个时间常数之比T L /T ∑I

≥10时,典Ⅰ系统的抗扰恢复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一般多按典Ⅰ系统来设计电流环[6]。

本设计因为 δi % ≥5%且T L /T ∑I =23.98/6.7<10。所以 按典Ⅰ系统设计,选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

τ

τ

i

i

s

ASR

s s K W

1

)(+= (3-1)

式中 K i —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i τ—电流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

为了让调节器零点对消掉控制对象的大时间常数极点,选择i τ=T L , 则电流环的动态结构图可以化简为图3-2:

(图3-2 电流环简化成典Ⅰ系统)

3.3.4 ACR 参数的计算

3.3.

4.1 计算时间常数和比例系数

电流调节器积分时间常数: τI =T l 电流开环增益: 要求σi %≤5%, 应取 因此 K I = 0.5/T ∑i 电流反馈系数β

nom

im

dm im d i I U I U I U λβ*

=

== (3-2) 于是,ACR 的比例系数 :

K R K K s

i I

i

βτ= (3-4)

3.4 ASR 的设计

3.4.1 电流环的等效闭环传递函数

在设计转速调节器时,可把已设计好的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为此,需求出它的等效传递函数:

β

)

()

()(*s U s s i

d cli I

W =

(3-5)

1

21)

()

()

(*+≈

=

∑s s s U s T W I i c l i i

d β

β

(3-6)

近似条件:

T T W i

i

cn ∑∑≈

51231

(3-7)

3.4.2 转速环的动态结构图及其近似处理

用电流环的等效环节代替电流闭环后,整个转速调节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3-3(a )所示。把给

定滤波和反馈滤波环节等效地移到环内,同时将给定信号改为U*n(s)/α;再把时间常数为T on和2T∑i 的两个小惯性环节合并起来,近似成一个时间常数为T∑n的惯性环节,且T∑n=T on+2T∑I,,则转速环结构图可转化成图3-3(b)。

)a

)b

)c

(图3-3 转速环的动态结构图及其近似处理)

3.4.3 ASR结构的选择

3.4.3.1 转速调节环选用典型Ⅱ型系统的原因

1). 系统在负载扰动作用下,动态速降要小。

2). ST饱和时,速度环退饱和超调量不大。

3). 速度环基本上是恒值系统。

3.4.3.2 典型Ⅱ型系统参数和性能指标的关系

为了分析方便起见,引入一个新的变量h,

令h=τ/T=ω2/ω1 (3-8) h是斜滤为-20dB/dec的中频断的宽度(对数坐标),称作“中频宽”。由于中频段的状况对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h只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从频率特性上还可看出,由于T 一定,改变τ就等于改变了中频宽h;在τ确定以后,再改变K相当于是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上下平移,从而改变了截止频率ωc。因此在设计调节器时,选择两个参数h和ωc,就相当于选择参数τ和K。

由“振荡指标法”中所用的闭环幅频特性峰值M r 最小准则,对于一定的h 值,只有一个确定的ωc (或K ),可以得到最小的闭环幅频特性峰值M rmin ,这时ωc 和ω1,ω2之间的关系是

ω2/ωc = 2h/(h+1) (3-9) ωc /ω1 = (h+1)/2 (3-10)

而 ω1+ω2 = 2ωc /(h+1)+2hωc /(h+1)=2ωc

因此 ωc =(1/2)(ω1+ω2)=(1/2)(1/τ+1/T) (3-11)

对应的最小M 峰值是

M rmin =(h+1)/(h-1) (3-12)

确定了h 和ωc 以后,可以很容易的计算τ和K 。由h 的定义知

τ=hT (3-13)

222

2

1

1212)

1()1(

21n

c T h h h hT h W K W W ∑+=+=+==[9]

(3-14)

3.4.4 ASR 参数的计算

要把转速环校正成典型Ⅱ型系统,ASR 也应采用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

s

s s n

n

n

ASR K W τ

τ1

)(+= (3-15)

式中 K n —转速调节器的比例系数;

τn —转速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 这样,调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2

11

()(1)

(1)

n

n

n N

n m

n n n

e

s s s R

s s s s W K K C T

T T αβτ

τ

τ∑∑++==++ (3-16)

其中,转速环开环增益

K N =K n аR/(τn βC e T m ) (3-17)

上述近似的假定条件如下

(1) ωcn ≤1/(5T ∑I )=29.85rad/sec [见(3-11)] (2)小时间常数近似条件:

T T W on

i cn ∑≤

21

31 (3-18)

3.4.5 转速环的性能指标

3.4.5.1 转速环的跟随性能指标

s

R s s s s R s s s s s n T C T K T C T K U m

e

n

n

n

n

m

e

n

n n n

gn 1111

1)

()(+++++=

∑∑βαβα

α

ττ

ττ= )

1()1()1(2

++++∑s R s s s R n

m

e

n

n

n

n

m e

n

n

T

C K T T C K τττ

τβαβα

因为 T K T

C K n n

N m

e

n

n h T h h R

∑∑=+=

=τβατ,21

2

2

2

223322121)1(21

)()(h h s h h s T s s h h h s s n T T T U n n n

n gn +++++++=∴∑∑∑∑α (3-19) 3.4.5.2 转速环的抗扰性能指标

(1)突加负载的动态速降指标:

续3.4.5.1,有nom dl I I 8.0=,所以

m

d dl b CeT I I RT n )

(20-=

? (3-20)

因此 *max *%)(

%n

C

C C b b ??=σ (3-21) (2)恢复时间指标:

根据“典型Ⅱ型系统抗扰性能指标与参数关系”表,

t =T

t f ,而n T T ∑=

3.5 系统的静态性能指标F 分析

3.5.1 近似的PI 调节器

近似的PI 调节器及对数幅频特性如图3-4所示:

'

R )

a

'lg 20P

K dB

L /)(ω1

1

ρτ1

1

τP

K lg 20)

(1-s ω)

b

(图3-4 近似调节器及对数幅频特性)

a)近似调节器结构图

b)近似调节器的对数幅频特性

在R 1、C 1两端并接一个电阻R 1/,其值一般为若干MΩ,这样就形成了近似的PI 调节器,或称“准PI 调节器”。这时调节器的稳态放大系数更低于无穷大,为K P /=R i //R 0,系统也只是一个近似的无静差调速系统。

111

'()'1

PI P

s G s K s τρτ+=+ (3-22)

式中K P /=R i //R 0,ρ=(R 1+R ’1)/R 1>>1,τ1=R 1C 1。

静态放大倍数K P /=R i //R 0,动态放大倍数K P =R i /R 0。

3.5.2 系统的静态结构图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态结构图如图3-5所示:

(图3-5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态结构图)

其中 K N /=R N /R 0—速度调节器的静态放大倍数 K I /=R I /R 0—电流调节器的静态放大倍数 K S =△U d /△U K =40

α=U fn /n=U gn /n=0.0053v/rpm β=U fi /I d =8/15=0.342V/A

由图3-5易得如下方程:

△U n =U n *-U n ,U i *=K N /△U n ,△U i =U i *-βI d ,U ct =K I /△U i

整理后能够得到系统的静特性方程为: (3-23)

其中 K=K N /K I /K S α/C e —系统的开环增益 静态速降为:

ed s I ed I K Ce R

K K n )

1('++=

?β (3-24)

设计要求满足的静差率为s≤4%.

调速范围D,静差率s 与静态速降△n ed 的关系为:

△n ed =n ed s/D(1-s)

即 △n ed =1500*0.04/10(1-0.04) 为系统所能允许的静态速降。 一般情况下,总有βK I /K S >>R ,K>>1 则取K I /=100,有R I /=K I /R 0 由(3-16)整理得:

(')''I S ed e ed

N N I S

K K R I C n K K K K βα+-?=

d

s

I n s

I N I K Ce R K K U K Ce K K K n )

1()

1('*

''++-

+=

β

PLC课程设计-自动双层停车场控制系统设计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毕业设计(论文) 自动双层停车位PLC课程设计 年级专业________ 12级电气自动化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韩发亮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朱丹清________________ 评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地点常州冶金技师学院__________

内容摘要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简称PLC,是近年来一种极为迅速,应用极为广泛的工业控制装置。它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行的电子系统,它采用可编程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存储用户指令,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输出完成确定的逻辑顺序、定时、记数、运算和一些确定的功能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型社会、节约型经济的政策、可持 续发展战略等,决定了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和立体停车设施问题。近年来由于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对停车场的需求必将日益提高,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停车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各个城市,停车难也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数量的激增接踵而来。 关键词:pic;自动化;方便

前言 (1) 第1章课程内容及设计方案 (2) 1.1组成原理 (2) 第2章方案设计 (3) 2.1取车过程 (3) 2.2存车过程 (4) 2.3结构特点 (5) 2.4系统硬件设计 (5) 2.5外部硬件连接图 (6) 2.6操作面板设计 (7) 2.7控制线路图 (7) 2.8主电路图 (8) 第3章软件设计 (10) 3.1系统软件设计过程 (10) 3.1.1X10车盘的调试 (10) 3.1.2X11车盘的调试 (10) 3.1.3X12车盘的调试 (11) 3.1.4X13, X14车盘的调试 (11) 3.2梯形图 (11) 3.3语句表 (14) 第4章结束语 (17) 第5章谢辞 (18) 参考文献 (19)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SIMULINK仿真实验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SIMULINK仿真实验 魏小景张晓娇刘姣 (自动化0602班) 摘要: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选择调节器结构,进行参数的计算和校验;给出系统动态结构图,建立起动、抗负载扰动的Matlab Simulink 仿真模型.分析系统起动的转速和电流的仿真波形 ,并进行调试 ,使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趋于合理与完善。 关键词: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Matlab Simulink建模仿真 1.引言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目前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主流设备,具有调速范围宽、平稳性好、稳速精度高等优点,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比较成熟的系统,在拖动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是各种电机调速系统的基础,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主要是设计两个调节器。调节器的设计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的稳态精度. 第二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本文就直流电机调速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从直流电机的基本特性到单闭环调速系统,然后进行双闭环直流电机设计方法研究,最后用实际系统进行工程设计,并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 2.基本原理和系统建模 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联连接. 把转速调节器ASR 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ACR 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GT ,TA为电流传感器,TG 为测速发电机.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叫做内环,转速调节环在外边叫做外环,这样就形了转速、 图1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VIP专享】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 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 __ 学号 41151093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 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机电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JIANG SU UNIVERSITY 机电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模块化生产教学系统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机械 (卓越14002) 姓名:张文飞 学号: 3140301171 指导教师:毛卫平 2017年 6月

目录 一: 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3)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3) 1.2 气动回路图 (3) 1.3 PLC的I/O分配表,I/O接线图(1、3、6站电气线路图) (4) 1.4 顺序流程图&梯形图 (5) 1.5 触摸屏控制画面及说明,控制、信息软元件地址表 (10) 1.6 组态王控制画面及说明 (13) 二: MPS系统的两站联网PLC控制设计 (14) 2.1 PLC和PLC之间联网通信的顺序流程图(两站)&从站梯形图 (14) 2.2 通讯软元件地址表 (14) 三: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8) 四: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19) 五:参考文献 (20)

一:MPS系统的第4站PLC控制设计 1.1第四站组成及结构: 由吸盘机械手、上下摆臂部件、料仓换位部件、工件推出部件、真空发生器、开关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按钮、I/O接口板、通讯接口板、多种类型电磁阀及气缸组成,主要完成选择要安装工件的料仓,将工件从料仓中推出,将工件安装到位。 1.吸盘机械手臂机构:机械手臂、皮带传动结构真空吸嘴组成。由上下摆臂装置带动其旋转完成吸取小工件到放小工件完成组装流程的过程。 2.上下摆臂结构:由摆臂缸(直线缸)摆臂机械装置组成。将气缸直线运动转化为手臂旋转运动。带动手臂完成组装流程。 3.仓料换位机构:由机构端头换仓缸带动仓位装置实现换位(蓝、黑工件切换)。 4.推料机构:由推料缸与机械部件载料平台组成。在手臂离开时将工件推出完成上料。 5.真空发生器:当手臂在工件上方时,真空发生器通气吸盘吸气。 5.I/O接口板:将桌面上的输入与输出信号通过电缆C1与PLC的I/O相连。 6.控制面板:完成设备启动上电等操作。(具体在按钮上有标签说明)。

直流电动机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

直流电动机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提出并介绍了基于转速和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模型,对建立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仿真。从而验证了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以及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差。同时对负载变化和电网电压的波动都能起到很好的抗扰作用。 关键词:直流电动机;双闭环;MA TLAB ABSTRACT: Proposed and introduced DC system model based on speed and current double closed loop,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simulated under Matlab / Simulink. Therefore the speed and current double closed loop DC system having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is verified and ensure system achieve stability under the premise of no speed differ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load changes and power grid voltage fluctuations can play a very good anti-interference function. Keyword: DC motor; double loop; MA TLAB 0 引言 对直流电动机建立数学模型是对其分析的重要一环。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以及满足系统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要求,克服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不能随意控制电流和转矩的动态过程。双闭环系统可以在电机最大允许电流和转矩受限制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过载能力,在过渡过程中保证电流为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以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时,立即让电流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在直流电动机起动时只采用电流负反馈,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在达到稳态转速后只利用转速负反馈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1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用来调节转速和电流。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实现嵌套连接,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利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从而形成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为内环,转速环在外面称为外环。为了实现静、动态性能,调节器采用比例部分能够迅速响应控制作用,积分部分最终消除稳态偏差,因此两个调节器都采用PI调节器。同时两个调节器还带有限幅作用,通过限幅作用,转速调节器输出限幅电压决定电流调节器的最大输入,ACR输出的限幅电压限制了电力电子变换器件的最大输出电压。 = 图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2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直流调速系统动态数学模型 直流电机运行时的电压和转矩方程分别为 =R (1) (2) 额定励磁下的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分别为(3)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2010级) 题目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永忠/刘伟峰 完成日期2013年7月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 ——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控制系统仿真1.1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的一般方法,深入了解反馈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性能及优缺点,实验分析控制系统参数与系统调节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的方法。 1.2 设计原理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的操作变量是给水流量,目的是使汽包水位维持在给定的范围内。汽包液位过高会影响汽水分离效果,使蒸汽带水过多,若用此蒸汽推动汽轮机,会使汽轮机的喷嘴、叶片结垢,严重时可能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而损坏叶片。汽包液位过低,水循环就会被破坏,引起水冷壁管的破裂,严重时会造成干锅,甚至爆炸。 常见的锅炉汽水系统如图1-1所示,锅炉汽包水位受汽包中储水量及水位下汽包容积的影响,而水位下汽包容积与蒸汽负荷、蒸汽压力、炉膛热负荷等有关。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锅炉蒸发量(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就是通过调节给水量,使得汽包水位在蒸汽负荷及给水流量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稳定状态。 图1-1 锅炉汽水系统图

在给水流量及蒸汽负荷发生变化时,锅炉汽包水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分别对应的传递函数如下所示: (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的动态特性 汽包和给水可以看做单容无自衡对象,当给水增加时,一方面会使得汽包水位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给水温度比汽包内饱和水的温度低,又会使得汽包中气泡减少,导致水位降低,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加上给水系统中省煤器等设备带来延迟,使得汽包水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因此,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近似于一个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相串联的无自衡系统,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 ()111()()(1)K H S G S W S s T s ==+ (1.1) (2)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在给水流量及炉膛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当蒸汽流量突然增加时,瞬间会导致汽包压力的降低,使得汽包内水的沸腾突然加剧,水中气泡迅速增加,将整个水位抬高;而当蒸汽流量突然减小时,汽包内压力会瞬间增加,使得水面下汽包的容积变小,出现水位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上述现象称为“虚假水位”。虚假水位在大中型中高压锅炉中比较显著,会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虚假水位”现象属于反向特性,变化速度很快,变化幅值与蒸汽量扰动大小成正比,也与压力变化速度成正比,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 222()()()1f K K H s G s D s T s s ==-+ (1.2) 常用的锅炉水位控制方法有:单冲量控制、双冲量控制及三冲量控制。单冲量方法仅是根据汽包水位来控制进水量,显然无法克服“虚假水位”的影响。而双冲量是将蒸汽流量作为前馈量用于汽包水位的调节,构成前馈-反馈符合控制系统,可以克服“虚假水位”影响。但双冲量控制系统要求调节阀具有好的线性特性,并且不能迅速消除给水压力等扰动的影响。为此,可将给水流量信号引入,构成三冲量调节系统,如图1-2所示。图中LC 表示水位控制器(主回路),FC 表示给水流量控制器(副回路),二者构成一个串级调节系统,在实现锅炉水位控制的同时,可以快速消除给水系统扰动影响;而蒸汽流量作为前馈量用于消除“虚假水位”的影响。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内蒙古科技大学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仿真 学生姓名:任志江 学号:1067112104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 10-1班 指导教师:梁丽

摘要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高。每一个先进、实用控制算法和监测算法的出现都对工业生产具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实际生产应用技术水平并不是同步的,通常情况下实际生产中大规模应用的算法要比理论方面的研究滞后几年,甚至有的时候这种滞后相差几十年。这是目前控制领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理论研究尚缺乏实际背景的支持,一旦应用于现场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制约了其应用。本设计设计的课题是双容水箱的PID液位控制系统的仿真。在设计中,主要针对双容水箱进行了研究和仿真。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水箱的特性确定与实验曲线分析,通过实验法建立了液位控制系统的水箱数学模型,设计出了控制系统,针对所选液位控制系统选择合适的PID算法。用MATLAB/Simulink建立液位控制系统,调节器采用PID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参数整定及各个参数的控制性能,对所得到的仿真曲线进行分析,总结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MATLAB;PID控制;液位系统仿真

目录 第一章控制系统仿真概述 (2) 1.1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 (2) 1.2 控制系统的MATLAB计算与仿真 (2) 第二章 PID控制简介及其整定方法 (6) 2.1 PID控制简介 (6) 2.1.1 PID控制原理 (6) 2.1.2 PID控制算法 (7) 2.2 PID 调节的各个环节及其调节过程 (8) 2.2.1 比例控制与其调节过程 (8) 2.2.2 比例积分调节 (9) 2.2.3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10) 2.3 PID控制的特点 (10) 2.4 PID参数整定方法 (11) 第三章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12) 3.1双容水箱结构 (12) 3.2系统分析 (12) 3.3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15) 3.3.1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图 (15) 3.3.2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波形 (16) 第四章课程设计总结 (17)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大作业

题目(中)直流电机双闭环控制调速 姓名与学号 指导教师 年级与专业

所在学院

目录: 一、电机控制实验目的和要求 (4) 二、双闭环调速控制内容 (4) 三、主要仪器设备和仿真平台 (5) 四、仿真建模步骤及分析 (5) 1.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各模块功能分析 (5) 2.仿真结果分析(转速、转矩改变) (18) 3.转速PI调节器参数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 (24) 4.电流调节器改用PI调节器后的仿真 (27) 5.加入位置闭环后的仿真 (28) 6.速度无超调仿真 (30) 七、实验心得 (32)

一、电机控制实验目的和要求 1、加深对直流电机双闭环PWM调速模型的理解。 2、学会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进行建模仿真。 3、掌握PI调节器的使用,分析其参数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 二、双闭环调速控制内容 必做: 1、描述Chopper-Fed DC Motor Drive中每个模块的功能。 2、仿真结果分析:包括转速改变、转矩改变下电机运行性能,并解释相应现象。 3、转速PI调节器参数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 4、电流调节器改用PI调节器后,对电机运行调速结果的影响。 选做: 5、加入位置闭环 6、速度无超调

三、主要仪器设备和仿真平台 1、MATLAB R2014b 2、Microsoft Officials Word 2016 四、仿真建模步骤及分析 1.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各模块功能分析 参考Matlab自带的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的SIMULINK仿真模型: demo/simulink/simpowersystem/Power Electronics Models/Chopper-Fed DC Motor Drive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__ 学号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姓名:王飞 学号:20106206 专业:自动化 年级:2010级 指导教师:李天华

目录 1 任务书-------------------------------------------------------- 1 1.1设计题目 --------------------------------------------------- 1 1.2设计任务 --------------------------------------------------- 1 1.3原始数据 --------------------------------------------------- 2 1.4设计内容 --------------------------------------------------- 2 2 研究背景 ------------------------------------------------------- 3 3 研究意义 ------------------------------------------------------- 4 4 研究内容 ------------------------------------------------------- 4 5 论文组织 -------------------------------------------------------- 5 5.1衰减曲线法整定主动量回路控制器参数 -------------------------- 5 5.2反应曲线法整定从动量回路控制器参数 -------------------------- 8 5.3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仿真及性能测试 --------------------------- 11 5.4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检验 ------------------------- 13 6 双闭环比值控制与串级控制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 16 6.1双闭环比值控制与串级控制的区别 ----------------------------- 16 6.2双闭环比值控制的优、缺点 ----------------------------------- 17 6.3串级控制的优、缺点 ----------------------------------------- 17 7 总结 ---------------------------------------------------------- 17 8 参考文献 ------------------------------------------------------ 17 附录:双闭环比值控制最终整定结果(Simulink图) -------------------- 18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1、通过Matlab仿真熟悉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及传递函数的构造; 3、掌握控制系统性能的根轨迹分析; 4、学会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设计要求 1、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画出原理框图。(按给出的形式,自行构造数学模型,构造成1 个零点,三个极点的三阶系统,主导极点是一对共轭复根) G(s)=10(s+2)/(s+1)(s2+2s+6) 2、构造系统传递函数,利用MATLAB绘画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分别得 到闭环和开环的零极点图)参考课本P149页例题4-30 clear; num = [10,20]; den =[1 3 8 6]; pzmap(num,den) 3、利用MATLAB绘画根轨迹图,分析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并估算超 调量=16.3%时的K值(计算得到)。参考课本P149页例题4-31 clear num=[10,20]; den=[1 3 8 6]; sys=tf(num,den); rlocus(sys) hold on jjx(sys); s=jjx(sys); [k,Wcg]=imwk(sys)

set(findobj('marker','x'),'markersize',8,'linewidth',1.5,'Color','k'); set(findobj('marker','o'),'markersize',8,'linewidth',1.5,'Color','k'); function s=jjx(sys) sys=tf(sys); num=sys.num{1}; den=sys.den{1}; p=roots(den); z=roots(num); n=length(p); m=length(z); if n>m s=(sum(p)-sum(z))/(n-m) sd=[]; if nargout<1 for i=1:n-m sd=[sd,s] end sysa=zpk([],sd,1); hold on; [r,k]=rlocus(sysa); for i=1:n-m plot(real(r(i,:)),imag(r(i,:)),'k:'); end end else disp; s=[]; end function [k,wcg]=imwk(sys) sys=tf(sys) num=sys.num{1} den=sys.den{1}; asys=allmargin(sys); wcg=asys.GMFrequency; k=asys. GainMargin;

智能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 (2) 1 意义与要求 (2) 1.1 意义 (2) 1.2 设计要求 (2) 2 设计总体方案 (2) 2.1 设计思路 (2) 2.2 总体设计方框图 2.3 完整原理图 (4) 2.4 PCB制图 (5) 3设计原理分析 (6) 3.1 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7) 3.2 声光报警控制电路 (7) 3.3 排气电路工作原理 (8) 3.4 整体工作原理说明 (9) 4 所用芯片及其他器件说明 (10) 4.1 IC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图 (11) 5 附表一: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电路所用元件 (12) 6.设计体会和小结 (13)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1 意义与要求 1.1.1 意义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煤气或者其他有毒气体泄漏的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及时检测出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并将其排除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本人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联系实际,设计出一套有毒气体的检测电路,可以在有毒气体超标时及时抽排出有害气体,使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一个保障。 1.2 设计要求 当检测到有毒气体意外排时,发出警笛报警声和灯光间歇闪烁的光报警提示。当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时能自行启动抽排系统,排出有毒气体,更换空气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抽排完毕后,系统自动回到实时检测状态。 2 设计总体方案 2.1 设计思路 利用QM—N5气敏传感器检测有毒气体,根据其工作原理构成一种气敏控制自动排气电路。电路由气体检测电路、电子开关电路、报警电路、和气体排放电路构成。当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QM—N5检测到有毒气体,元件两极电阻变的很小,继电器开关闭合,使得555芯片组成的多谐电路产生方波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间歇发光;同时LC179工作,驱使蜂鸣器间断发出声音;此时排气系统会开始抽排有毒气体。当气体被排出,浓度低于气敏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范围时,电路回复到自动检测状态。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要点

┊┊┊┊┊┊┊┊┊┊┊┊┊装┊┊┊┊┊订┊┊┊┊┊线┊┊┊┊┊┊┊┊┊┊┊┊┊ 目录 1 绪论 (1) 1.1课题研究背景 (1) 1.2研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1) 2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 (3) 2.1直流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 (3) 2.2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3) 2.2.1静态性能指标 (3) 2.2.2动态的性能指标 (4) 2.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6) 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8) 3.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8) 3.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10) 3.3闭环动态结构框图设计 (12) 3.4设计实例 (12) 3.4.1设计电流调节器 (13) 3.4.2设计转速调节器 (15) 4.Matlab仿真 (17) 4.1仿真结果分析 (19) 5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装┊┊┊┊┊订┊┊┊┊┊线┊┊┊┊┊┊┊┊┊┊┊┊┊1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直流调速是现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展较早的技术。就目前而言,直流调速系统仍然是自动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电机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钢铁,矿山,冶金,化工,石油,纺织,军工等行业。这些行业中绝大部分生产机械都采用电动机作原动机。有效地控制电机,提高其运行性能,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等等需要高性能调速的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多数采用结构比较简单、性能相对稳定的常规PID控制技术,在实际的拖动控制系统中,由于电机本身及拖动负载的参数(如转动惯量)并不像模型那样保持不变,而是在某些具体场合会随工况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电机作为被控对象是非线性的,很多拖动负载含有间隙或弹性等非线性的因素。因此被控制对象的参数发生改变或非线性特性,使得线性的常参数的PID控制器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使得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保持与设计时一致的性能指标,常常使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较差,尤其对模型参数变化范围大且具的非线性环节较强的系统,常规PID调节器就很难满足精度高、响应快的控制指标,往往不能有效克服模型参数变化范围大及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1.2研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很好,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采用该系统可获得优良的静、动态调速特性。此系统的控制规律,性能特点和设计方法是各种交、直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 20世纪90年代前的大约50年的时间里,直流电动机几乎是唯一的一种能实现高性能拖动控制的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独立并且正交,为控制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使得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性能。尽管近年来直流电动机不断受到交流电动机及其它电动机的挑战,但至今直流电动机仍然是大多数变速运动控制和闭环位置伺服控制首选。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高效率等优点。直流调速仍然是目前最可靠,精度最高的调速方法。 通过对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调速系统的基本理论及相关内容,在对其各种性能加深了解的同时,能够发现其缺陷之处,通过对该系统不足之处的完善,可提高该系统的性能,使其能够适用于各种工作场合,提高其使用效率。并以此为基础,再对交流调速系统进行研究,最终掌握各种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使之能够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分解

运动控制系统 实验指导书 赵黎明、王雁编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

直流调速 实验一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在反馈控制下的工作。 2.研究直流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ASR的工作及其对系统静特性的影响。 3.学习反馈控制系统的调试技术。 二.预习要求 1.了解速度调节器在比例工作与比例—积分工作时的输入—输出特性。 2.弄清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见图6-7。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A)组件或MCL—53组件。 4.MEL-11挂箱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直流发电机M01(或电机导轨及测功机、MEL—13组件)。 7.直流电动机M03。 8.双踪示波器。 五.注意事项 1.直流电动机工作前,必须先加上直流激磁。 2.接入ASR构成转速负反馈时,为了防止振荡,可预先把ASR的RP3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使调节器放大倍数最小,同时,ASR的“5”、“6”端接入可调电容(预置7μF)。 3.测取静特性时,须注意主电路电流不许超过电机的额定值(1A)。 4.三相主电源连线时需注意,不可换错相序。 5.电源开关闭合时,过流保护发光二极管可能会亮,只需按下对应的复位开关SB1

即可正常工作。 6.系统开环连接时,不允许突加给定信号U g起动电机。 7.起动电机时,需把MEL-13的测功机加载旋钮逆时针旋到底,以免带负载起动。 8.改变接线时,必须先按下主控制屏总电源开关的“断开”红色按钮,同时使系统的给定为零。 9.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使两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内容 1.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主电路未通电) (a)用示波器观察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双脉冲,且间隔均匀,幅值相同;观察每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电压波形,应有幅值为1V~2V 的双脉冲。 (b)触发电路输出脉冲应在30°~90°范围内可调。可通过对偏移电压调节单位器及ASR输出电压的调整实现。例如:使ASR输出为0V,调节偏移电压,实现α=90°;再保持偏移电压不变,调节ASR的限幅电位器RP1,使α=30°。 2.求取调速系统在无转速负反馈时的开环工作机械特性。 a.断开ASR的“3”至U ct的连接线,G(给定)直接加至U ct,且Ug调至零,直流电机励磁电源开关闭合。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调节三相调压器的输出,使U uv、Uvw、Uwu=200V。 注:如您选购的产品为MCL—Ⅲ、Ⅴ,无三相调压器,直接合上主电源。以下均同。 c.调节给定电压U g,使直流电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或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的范围内测取7~8点,读取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 d 3.带转速负反馈有静差工作的系统静特性 a.断开G(给定)和U ct的连接线,ASR的输出接至U ct,把ASR的“5”、“6”点短接。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调节U uv,U vw,U wu为200伏。 c.调节给定电压U g至2V,调整转速变换器RP电位器,使被测电动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调节ASR的调节电容以及反馈电位器RP3,使电机稳定运行。 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或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内测取7~8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1. 设计题目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2. 设计任务 图1所示双容水箱液位系统,由水泵1、2分别通过支路1、2向上水箱注水,在支路一中设置调节阀,为保持下水箱液位恒定,支路二则通过变频器对下水箱液位施加干扰。试设计串级控制系统以维持下水箱液位的恒定。 1 图1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3. 设计要求 1) 已知上下水箱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111()2()()51p H s G s U s s ?==?+,22221()()1()()()201 p H s H s G s Q s H s s ??===??+。 要求画出双容水箱液位系统方框图,并分别对系统在有、无干扰作用下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假设干扰为在系统单位阶跃给定下投运10s 后施加的均值为0、方差为0.01的白噪声); 2) 针对双容水箱液位系统设计单回路控制,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并分别对控制系统在有、无干扰作用下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其中PID 参数的整定要求写出整定的依据(选择何种整定方法,P 、I 、D 各参数整定的依据如何),对仿真结果进行评述; 3) 针对该受扰的液位系统设计串级控制方案,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实施方案图,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述。 4.设计任务分析

系统建模基本方法有机理法建模和测试法建模两种,机理法建模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机理已经被人们充分掌握,并且可以比较确切的加以数学描述的情况;测试法建模是根据工业过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输入输出进行某些数学处理得到,测试法建模一般较机理法建模简单,特别是在一些高阶的工业生产对象。对于本设计而言,由于双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已知,故采用机理建模法。 在该液位控制系统中,建模参数如下: 控制量:水流量Q ; 被控量:下水箱液位; 控制对象特性: 111() 2()()51 p H s G s U s s ?==?+(上水箱传递函数); 22221()()1()()()201p H s H s G s Q s H s s ??= ==??+(下水箱传递函数)。 控制器:PID ; 执行器:控制阀; 干扰信号:在系统单位阶跃给定下运行10s 后,施加均值为0、方差为0.01的白噪声 为保持下水箱液位的稳定,设计中采用闭环系统,将下水箱液位信号经水位检测器送至控制器(PID ),控制器将实际水位与设定值相比较,产生输出信号作用于执行器(控制阀),从而改变流量调节水位。当对象是单水箱时,通过不断调整PID 参数,单闭环控制系统理论上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系统也将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该设计对象属于双水箱系统,整个对象控制通道相对较长,如果采用单闭环控制系统,当上水箱有干扰时,此干扰经过控制通路传递到下水箱,会有很大的延迟,进而使控制器响应滞后,影响控制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干扰频繁出现,无论如何调整PID 参数,都将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考虑到串级控制可以使某些主要干扰提前被发现,及早控制,在内环引入负反馈,检测上水箱液位,将液位信号送至副控制器,然后直接作用于控制阀,以此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设计中,首先进行单回路闭环系统的建模,系统框图如下: 可发现,在无干扰情况下,整定主控制器的PID 参数,整定好参数后,分别改变P 、I 、D 参数,观察各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加入干扰(白噪声),比较有无干扰两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超前滞后矫正控制器设计 姓名: 学号: 10级自动化 2013年12月2日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3年11 月25 日

1.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 1.1实验要求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1.0)(11.0(100 )(++= s s s s G ,采用模拟设 计法设计数字控制器,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速度误差系数不小于100,相角裕度不小于40度,截止角频率不小于20。 1.2系统分析 (1)使系统满足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 ()() s 0 s 0100 lim ()lim 100 0.1s 10.011V K s G s s →→=?==++ (2)用MATLAB 画出100 ()(0.11)(0.011) G s s s s = ++的Bode 图为: -150-100-50050 10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 10 10 1 10 2 10 3 10 4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Gm = 0.828 dB (at 31.6 rad/s) , P m = 1.58 deg (at 30.1 rad/s) Frequency (rad/s) 由图可以得到未校正系统的性能参数为: 相角裕度0 1.58γ=?, 幅值裕度00.828g K dB dB =, 剪切频率为:030.1/c rad s ω=, 截止频率为031.6/g rad s ω=

(3)未校正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024******** 0.20.40.60.811.2 1.41.61.8 2Step Response Time (seconds) A m p l i t u d e 可以看出系统产生衰减震荡。 (4)性能分析及方法选择 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都很小,很容易不稳定。在剪切频率处对数幅值特性以-40dB/dec 穿过0dB 线。如果只加入一个超前校正网络来校正其相角,超前量不足以满足相位裕度的要求,可以先缴入滞后,使中频段衰减,再用超前校正发挥作用,则有可能满足要求。故使用超前滞后校正。 1.3模拟控制器设计 (1)确定剪切频率c ω c ω过大会增加超前校正的负担,过小会使带宽过窄,影响响应的快速性。 首先求出幅值裕度为零时对应的频率,约为30/g ra d s ω=,令 30/c g rad s ωω==。 (2)确定滞后校正的参数 2211 3/10 c ra d s T ωω= ==, 20.33T s =,并且取得10β=

双闭环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课程设计 课题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第1章双闭环系统分析 (1) 1.1系统介绍 (1) 1.2系统原理 (1) 1.3双闭环的优点 (1) 第2章系统参数设计 (2) 2.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2) 2.1.1时间参数选择 (2) 2.1.2计算电流调节参数 (2) 2.1.3校验近似条件 (3) 2.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3) 2.2.1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 (3) 2.2.2转速环截止频率为 (5) 2.2.3计算控制器的电阻电容值 (5) 第3章仿真模块 (6) 3.1电流环模块 (6) 3.2转速环模块 (6) 第4章仿真结果 (7) 4.1电流环仿真结果 (7) 4.2转速环仿真结果 (7) 4.4稳定性指标的分析 (8) 4.4.1电流环的稳定性 (8) 4.4.2转速环的稳定性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第1章双闭环系统分析 1.1系统介绍 整流电路可从很多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分类方法是:按组成的器件可分为不可控,半控和全控三种;按电路结构可分为桥式电路和零式电路;按交流输入相?数分可分为单相、双相、三相和多相电路;按控制方法又可分为相控整流和斩波?控制整流电路。? 本系统采用的是三相全控桥式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这是因为电机容量相对?较大,并且要求直流脉动小、容易滤波。其交流侧由三相电网直接供电,直流侧?输出脉动很小的直流电。在分析时把直流电机当成阻感性加反电势负载。因为电?机电流连续所以分析方法与阻感性负载相同,各参量计算公式亦相同。 1.2系统原理 ASR(速度调节器)根据速度指令Un*和速度反馈Un的偏差进行调节,其输出是电流指令的给定信号Ui*(对于直流电动机来说,控制电枢电流就是控制电磁转矩,相应的可以调速)。? ACR(电流调节器)根据Ui*和电流反馈Ui的偏差进行调节,其输出是UPE(功率变换器件的)的控制信号Uc。进而调节UPE的输出,即电机的电枢电压,由于转速不能突变,电枢电压改变后,电枢电流跟着发生变化,相应的电磁转矩也跟着变化,由Te-TL=Jdn/dt,只要Te与TL不相等转速会相应的变化。整个过程到电枢电流产生的转矩与负载转矩达到平衡,转速不变后,达到稳定。 1.3双闭环的优点 双闭环调速系统属于多环控制系统,每一环都有调节器,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工程设计方法遵循先内环后外环的原则。步骤为:先设计电流环(内环),对其进行必要的变换和近似处理,然后依照电流环的控制要求确定把它校正成哪一种典型系统,再根据控制对象确定其调节器的类型,最后根据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来确定其调节器的有关参数。电流环设计完成以后,把电流环看成转速环(外环)中的一个环节,再用同样的方法设计转速环。? 在电流检测信号中常有交流分量,为了不让它影响调节器的输入,加入了低通滤波器,然而滤波环节可以使反馈信号延迟,为了消除此延迟在给定位置加一个相同时间常数的惯性环节。同理,由测速发电机得到的转速反馈电压常含有换向纹波,因此也在给定和反馈环节加入滤波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