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细化工的产业转移与辽宁的比较优势_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精细化工的产业转移与辽宁的比较优势_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精细化工的产业转移与辽宁的比较优势_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精细化工的产业转移与辽宁的比较优势_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精细化工的产业转移

与辽宁的比较优势

〔内容提要〕精细化工产业的国际转移已经初现端倪,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充足的原料供给,将成为重要的转移目的地。辽宁拥有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比较优势,又具备承接国际转移的要素和区位条件,只要全省上下破除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认识误区,统一思想,就能利用此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促进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大发展,为辽宁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添一部引擎。

〔关键词〕精细化工产业转移认识误区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其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大,发展前景好。目前,精细化工领域的国际产业转移才刚刚开始,我国各地区已经在抢抓这一机遇。辽宁是我国的石化大省,发展该产业的比较优势十分突出,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将彻底改变辽宁省石化行业“大而不强”的面貌,为辽宁经济追赶东部发达省份再添一部引擎。

一、精细化工领域国际产业转移是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绝佳机会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腾飞得益于改革开放。正是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分工之中,并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经济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引擎。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的高速增长都曾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

(一)国际产业转移造就了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并且呈现产业技术含量由低到高、逐级推进的特征。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积极姿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带动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确立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地位。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1年,承接以服装为代表的轻纺工业的产业转移。这一时期,外国企业在华投资还处于小规模、试验性投资阶段,引进的外资规模较小,引进的方式主要是对外借款和引进国外技术、设备,承接的产业主要是轻纺工业,如服装、玩具、鞋帽及小部分家用电器等。在这一阶段,广东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得了先机,率先实现了经济腾飞。从1979年到1991年,广东GDP平均增速保持在14%以上,是广东经济发展史上增速最高的时期。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承接以计算机、家电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转移。1992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完善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制度基础,推动我国步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阶段。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开始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1992年至1995年,我国每年吸引的外资规模成倍增长;1996年至2001年,我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一直维持在400亿至500亿美元的水平。引进外资的重点由对外借款转变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是对外借款的3至4倍。这一阶段,我国承接的产业以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计算机、电子信息和家电产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成为这一轮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在这10年间,江苏GDP增长了3.8倍,平均增速为14.4%;上

海增长了3.3倍,增速维持在12.5%以上,都是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第三阶段,从2002年到2010年,承接以汽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转移。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市场更加开放,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进一步增强了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我国也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之一。2006年底,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50家在中国投资。这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现有企业的增资较多。增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从单一产品、单一环节的生产和加工,开始向上下游产品及相关产业延伸。以汽车及其他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国转移,电子信息产业转移进入高峰期,转移区域除珠三角、长三角外,向北扩展到山东、天津等省份,并小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其中,山东和天津受益较为明显,这一时期GDP平均增速分别为13.7%和15.7%,分别是两省市经济增速最高的一段时期。

第四阶段,从2010年以后,转移的重点是装备制造及以精细化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随着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进程,国外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向我国转移,其中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应该是精细化工。

(二)精细化工的产业特征决定了其转移晚于其他产业

从概念上看,生产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的行业统称为精细化工,这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它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有些产品还直接面向消费者。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世界精细化工行业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发展速度很快,到2010年,全球精细化工产值已经达到1.5万亿美元,产品超过10万余种,并开始逐渐向中国、印度等要素丰富的国家转移。但这种产业转移才刚刚开始,且步伐较慢,这与精细化工的特点密切相关。与一般化工产业相比,精细化工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科技含量高。这是精细化工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长、单元反应多、原料复杂,中间过程控制要求严格,同时需要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和设备进行生产,因此,其科技含量要远高于一般行业。

二是产品附加值高。精细化工的附加值率一般在50%左右,远远高于其他化工产品35.5%的平均附加值率。据1978年美国商业工业经济局统计,价值1美元的石油原料,经炼油加工成各种油品等初级化工产品,价值将达到2美元;再继续加工成各种通用化工产品如醇、酸等,价值将达到4美元;再继续深加工成精细化学品如树脂、纤维、医药原料、农药原料等,价值将达到8美元;最后制成农药配剂、医药成药、汽车材料等专用化学品后,将产出10.6美元。由此可见,精细化工产品所蕴含的巨大效益。

三是市场垄断性强。精细化学品的研发,要从市场调查、产品合成、应用研究、市场开发和技术服务各个方面来全面考虑,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同时,精细化工技术专利性强,新产品开发的时间长、费用高,其结果必然形成高度的技术垄断。如罗氏、巴斯夫、罗纳三家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医药、食品和饲料等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维生素;诺华、孟山都、杜邦等垄断着全球的农药生产;法国SNF成为世界上专门生产聚丙烯酰胺的最大厂商;汽巴、巴斯夫垄断了纺织用染料。

四是产品种类多、发展潜力大。精细化工品种繁多,有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聚合物及复合物。目前全球有40大类、10多万种精细化工产品,而我国仅能生产12大类、2万多种。以表面活性剂为例,表面活性剂可以制成多样的洗涤剂、乳化剂、扩散剂、杀菌剂、起泡剂、分散剂等等,品种多达5000多种。

精细化工这四个特点导致其产业转移时间晚于电子信息、汽车、通讯设备制造等行业。如今,精细化工产业的国际转移趋势初现端倪,未来大量向中国转移已经是大势所趋,因为中国有市场、有技术、有人才。目前,各省都在积极承接这一轮的产业转移。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辽宁省已经错过了前几次产业转移潮流,这次一定要抓住机遇,让精细化工等新材料产业成为辽宁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二、辽宁省具备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要素优势

从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基础和条件上看,辽宁省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有些基础条件甚至是国内最好的。

(一)国内最强的研发实力

辽宁省有两个精细化工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即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催化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的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精细化工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还有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染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两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此外,抚顺石化研究院、锦西石化研究院、大连光明研究所、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均是原部属院所,在炼油催化、加氢技术、化学氧化等领域都有着领先的技术优势。可以说,辽宁省精细化工方面的科研实力在国内首屈一指,为把精细化工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充足的原料供给

石化行业是辽宁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具有非常雄厚的基础,为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辽宁省原油产量1000万吨,加工量6350万吨,生产乙烯106万吨、PX125万吨、PTA244万吨,合成脂肪醇22万吨,纯苯35万吨。随着华锦集团百万吨乙烯项目、抚顺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沈阳蜡化50万吨乙烯项目、辽阳140万吨芳烃重整项目等项目开工投产,辽宁省化工基本原料不足的制约得到破解,为精细化工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基础。此外,辽宁省萤石、硼镁资源丰富,可以之为基础发展氟化工、硼镁化工等产业。

(三)良好的产业基础

精细化工产业的园区化、集群化已经成为趋势和潮流,辽宁省已经形成了抚顺、辽阳、大连、盘锦等产业园区多点支撑的局面。抚顺围绕大乙烯建设,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辽阳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大连规划了长兴岛石化产业园区,拟通过炼化一体化项目牵动,建设乙烯、丙烯、芳烃、碳中间体等四大系列产业链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盘锦市通过华锦集团的15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建立了辽东湾新区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园区。此外,沈阳市建立了沈阳化工园区,沈化、东药、科创等企业已经迁入园区,启动了300万吨CPP项目。各个产业基地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门类不同,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坚实的人才基础

精细化工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高。辽宁省具备庞大的化工技术人才群体,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都以石化专业为主导,既拥有众多专家学者,也为辽宁省精细化工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此外,中科院化物所、沈阳化工研究院也拥有强大的研发人才队伍。可以说,辽宁精细化工领域的人才基础绝对是国内最好的。

(五)优越的区位优势

良好的区位和要素条件是辽宁省承接国际精细化工产业转移的一大优势。辽宁省地处沿海,有多个优良港口,随着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几乎使辽宁省所有市都成了沿海或近海地区。这种临海临港带来的运输优势,为辽宁承接和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辽宁省位于关内外交通要地和东北亚核心地带,陆路可通东北、华北、蒙古、俄罗斯,海运能连日本、韩国、朝鲜乃至世界各地,市场辐射能力较强,也为辽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还拥有国内不可多得的土地优势,40多个产业园区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载体。沿海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享有国家和省市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这也是吸引省外精细化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辽宁精细化工产业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首先,国内精细化工的市场需求巨大。我国虽然是精细化工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基础化学品能力过剩,高档次的精细化学品又供应不足,国内许多精细化工产品都要依靠进口,辽宁完全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些文章。更重要的是,精细化工的许多产品是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如医药和农药,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受经济周期的影响非常小,对经济企稳回升乃至保持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空间也很大。2012年全省精细化工行业(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总产值为876亿元,与山东6348亿元和江苏4382亿元相去甚远,仅为山东的1/8和江苏的1/5,排在全国第9位。第三,辽宁省虽然是石化大省,但精细化率一直较低。2011年,辽宁省化工行业精细化率仅为42%,与江苏、广东等省60%以上的精细化率存在明显的差距。差距就意味着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山东、江苏等省能够把

精细化工产业做到几千亿,辽宁省依靠现有的基础和不断完善的条件,也一定能让这个产业翻几番,并成为辽宁省的又一个支柱产业。

三、破除对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认识误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精细化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2010年世界化工产品总产值达到3.4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工产品约1.5万亿美元。精细化工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北美、西欧、中国和日本。按生产规模算,中国已排到第三。当前,世界精细化工行业一个显著特点是,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正在实施业务战略性转移,其科研和生产业务陆续移向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各国,中国是转移的重点。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知名化工公司均在中国建立了其独立的科研机构和生产基地。我国许多地区也在积极准备承接国际精细化工的产业转移。

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滞后,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对这个产业的了解,甚至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这种误区往往阻碍了我们的行动。要大力推进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必须首先破除这些认识误区。

(一)破除缺乏原材料的认识误区

发展精细化工需要原料,但不是局限于本地原料。原料无处不在。精细化工的原料有石油、天然气、煤、生物质,来源广泛,并不是说本地没有炼油、没有石化产业,就搞不了精细化工。阜新的煤制天然气,鞍山、本溪、朝阳的煤焦油,铁岭地区的玉米等生物质,“气化辽宁工程”的天然气资源,都为辽宁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提供了原料支撑。此外,我们还应着眼于全省、全国、全球来配置资源。江苏、广东等地在原料上也没有特别的优势,但他们的精细化工做得很大,就是因为它们有从全国、全球配置资源的眼界、思路和能力,可以把外部的资源为我所用,再创造更大的价值。精细化工的原料全世界到处都是,就看我们想不想干、敢不敢干、会不会干。

(二)破除精细化工污染重的认识误区

精细化工产业有污染,但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属于高污染,更不能谈“污”色变。相比许多行业而言,精细化工行业的污染并不算高,而且其污染具有很高的可防可控性。例如,抚顺高新区为满足园区企业的排污要求,投资建设了一座公共的污水处理厂,这成为其招商引资的一大优势。精细化工产业适合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只要搞好园区的排污、安全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全可以做到产业的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精细化工产业适合搞循环经济,某个企业的副产品可以做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因而科学规划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何况在众多的精细化工产品中,有很多是污染较低的,我们可以择优发展,发展那些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品。

(三)破除产业做不大的认识误区

精细化工的单个产品产量可能小,但能够带来大效益,而且能产生大企业,做成大产业。生产批量小,但效益大。一般来说,化工产品每深度加工一次,经济效益可成倍或成几倍增长,因此在化学工业各大部门中,精细化工附加值是最高的。整个化学工业的附加值在30%至40%,化肥、石油化工等仅有20%至30%左右,而精细化工的附加值在50%左右,其中医药的附加值则更高。所以,虽然化学工业总体上属于资本密集型工业,但精细化工却是一个投资少且投资效率高的产业。

小企业、大产业,这是精细化工产业的一个特点。山东、江苏、广东等地精细化工企业平均规模并不大,但众多企业加在一起就是产值数千亿的大产业。辽宁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不能不重视龙头大企业,但更不能忽视目前的小企业,要用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在小企业中培育大企业。不能怕企业小,而要聚小企业成大产业。

精细化工企业也可以做得很大。世界500强中有很多是以精细化工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如德国巴斯夫、拜耳,美国的陶氏化学、杜邦,日本的住友化学、三菱化工等,销售额均达数百亿美元。这些大公司都在多元化发展,产品涉及多个化工领域,尤其以精细化工产品为主。如拜耳集团生产1万多种精细化工产品,陶氏化学产品也达5000多种。杜邦公司的产品包括电子和通讯技术、高性能材料、涂料和颜料技术、安全防护、农业与营养等五个业务板块。三菱化学公司的产品包括信息及电子化学产品、专业化学制品、制药、碳及农业产品等。

(四)破除行业进入门槛高的误区

精细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门槛高,但

并不代表行业进入门槛高。对于技术问题,可以引进省外、国外的企业和人才,可以促进省内自有技术的转化,还可以进行产学研合作。辽宁省在精细化工领域有很强的科研基础,拥有大量的技术成果,这些成果或者没有转化,或者到外地转化,这说明辽宁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关键制约不是技术,而是将技术转化为现实产能的其他因素。有利的因素是,精细化工行业资本门槛低,设备投资小,完全可以用少量资金去吸引、孵化、整合技术。所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精细化工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

四、加快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深刻认识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对辽宁发展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认识到精细化工产业是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珍贵机会,辽宁已经错过了前三次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家电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等都被南方抢走了,精细化工的产业转移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必须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抓住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其次,要认识到发展精细化工产业能够使辽宁的工业面貌焕然一新。辽宁一直重视原材料工业,忽视面向最终市场的工业产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将改变辽宁“重原料、轻市场”的产业形象,有利于辽宁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辽宁的经济发展再添一部引擎。

(二)加强产业发展相关规律的认识和学习

要主动承接国际精细化工产业转移,就必须加强对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方面,要了解国际、国内以及省内精细化工的产业发展趋势、经验和路径。这包括发达国家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趋势,世界知名精细化工企业的发展经验和产业转移动向;国内各省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值得借鉴的经验;辽宁省发展精细化工的基础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要学习精细化工的相关知识,包括精细化工产业的一般特征、技术条件、发展路径等。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都要成为精细化工领域的专家,这样才能有目的性地招商引资,有效地跟企业进行沟通,更加高质高效地为企业服务。

(三)政府引导,科学规划

要根据精细化工产业的特点,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辽宁的比较优势,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利用原料优势,发展碳中间体的下游精细化工产品;依托技术优势,发展生物精细化工产业。在空间布局方面,重点发展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等五个产业基地,力争形成“沿海精细化工产业带”;重点发展沈阳、抚顺和辽阳三个产业基地,形成“中部精细化工产业圈”。在园区规划和发展方面,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做好上下游产业链衔接;要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要做好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包括专门的消防安全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道路和电力等硬件基础设施。

(四)实施项目推动

在项目推动上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吸引更多企业在辽宁聚集。像台湾这样的地区,精细化工经过数十年发展,如今面临着原料、劳动力、成本、市场等经营压力,产业转移已成必然。最近盘锦和辽阳就吸引了很多台资精细化工企业落户。要多了解国外厂商信息,广泛联系招商,尤其是向国外精细化工百强企业招商,用比较优势吸引客商,以优质服务推进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要培育和扶植本地精细化工企业。辽宁精细化工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品种单一,规模不大。要通过建设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中介机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这些中小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五)强化组织和政策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是干不好的。有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城市,都要成立产业推进办公室,保证专人负责。二是要保证土地供应向精细化工产业倾斜。三是各级财政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确立一批精细化工领域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和资助技术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有效合作和对接。四是加强对精细化工企业的金融支持,构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的服务体系,吸引民间资本介入精细化工行业。

(课题负责人:高炜朱军

课题组组长:张晓明

课题组成员:李占芳耿殿贺韩嵩马喆)

责任编辑:晓晨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广东省正政府令第146号)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 广东省正政府令第146号 《广东省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5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5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第一条为了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非农业建设补充耕地的管理。 第三条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耕地开垦费应当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耕地开垦费应当专款专用,用于耕地开垦和新开垦耕地的地力培育等开支。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实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当地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建立省、市(地级以上市,下同)、县(含县级市、区,下同)补充耕地项目库;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年度计划方案,并从补充耕地项目库中安排具体项目,组织有关单位实施项目建设;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项目验收。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应当与城乡规划相衔接,补充的耕地不得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划定。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和监督。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辽政办发〔2012〕45号

辽政办发〔2012〕45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 全省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推进全省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8月1日 关于推进全省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2〕26号)精神,深入推进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现就全省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 (一)着力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一是推进财政预算和决算公开。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预算决算信息,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包括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本级财政收支预决算的规模、收支平衡等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公开的预算、决算信息要做到互相对应、有效衔接。同时,要扎实推进重大民生方面财政专项支出的公开工作。二是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省政府及各部门要在2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市级政府及其部门

要在3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要加强“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的统计分析,做到数据准确、情况明晰、问题清楚、解释充分。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总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的公开,省政府各部门在省财政厅指导下负责本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的公开。(省财政厅牵头落实) (二)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一是公开保障性住房政策。包括各市、县(市)政府制定的住房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规章;有关住房保障条件和标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和管理等方面规范性文件;住房保障管理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及联系方式等。二是公开保障性住房建设信息。包括各市住房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专项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进度、投资完成情况,各类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投资等情况;建设项目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地址、建设方式、建设规模、进度安排、计划竣工时间以及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名称和责任人等。三是公开保障性住房分配和退出管理信息。包括房源信息,按项目公开房源的位置、套数、套型等情况;保障对象信息以及轮候规则、轮候家庭的数量和名单;分配程序和过程信息,以及保障性住房评分排序、摇号、选房的全过程;分配结果信息,包括保障户的姓名、保障房位置、套型面积等信息;对保障对象家庭住房、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的,要及时核查并按规定的范围和程序公开核查结果,应该退出的及时退出并公开相关信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落实) (三)着力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公开。一是公开法规标准。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规章制度和举报投诉电话等。二是公开行政许可与产业认证信息。包括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认证信息等。三是公开监督抽检和风险评估警示信息。包括监督抽检的食品种类、数量、结果;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风险警示信息;专项整治工作情况,重大举措与成果等。四是公开查处曝光和事故处理信息。包括食品企业不良信誉记录;责令停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录及食品安全违法违规企业(业户)黑名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查处情况;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等。(省食品安全办、省卫生厅牵头落实) (四)着力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一是公开建设项目环评核查信息。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前公示,审批后公告。公开重点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及项目基本情况,环境监理招标公告,环保竣工验收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审批文号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审查情况,行业环保核查、上市环保核查及违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25 【实施日期】2016.12.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 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落实带薪年休假(以下筒称年休假)制度,对于保障干部职工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考勤台账;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认真实施,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和休假制度落实,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各级领导要增强执行年休假制度的自觉性,带头休假,鼓励和督促本单位、本系统工作人员休假。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休假的,应当征求本人的意见,并按干部管理权限严格审批。省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因工作需要不能

安排休年休假的,需报上级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其他负责人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休假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单位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内设机构其他人员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休假的,分别由单位分管领导、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后,送组织人事部门综合,报单位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审定。各地比照上述规定办理。 各单位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制订全年工作人员年休假计划,休假计划执行情况应当于次年1月底前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履行职责,对各单位执行年休假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对既不安排工作人员休假又不按规定支付工资报酬的,或普遍发放、平均发放等违反规定滥发工资报酬的,按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2月25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和原人事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人事部令第9号)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一条工作人员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 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辽政发[2008]22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8.07.05 【实施日期】2008.07.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的通知 (辽政发〔2008〕22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辽宁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已经2008年6月26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6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二○○八年七月五日 辽宁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 (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省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一、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产生的新一届省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及《国务院工作规则》,制定本规则。 二、省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三、省政府工作的准则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 第二章组成人员职责四、省政府组成人员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执政为民,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勤勉廉洁。 五、省政府实行省长负责制,省长领导省政府的工作。副省长协助省长工作。 六、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召集和主持省政府党组会议、省政府全体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省政府业务会议。省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须经省政府全体会议或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七、副省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省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并可代表省政府处理涉外事务。 八、秘书长在省长领导下,负责处理省政府的日常工作。 九、省长出国访问期间,由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的副省长代行省长职务。 十、省政府各组成部门实行厅长、主任负责制。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93号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已于2013年9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李学勇 2013年9月10日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生,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优先权。具体办法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定后提出,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后,报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市、县(市)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省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协调和指导。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10〕58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鄂政发…2010?5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遏制重大以上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铁的标准、铁的面孔、铁的手腕,严格企业安全管理,严格政府和部门安全监管,严格规章制度,严格安全标准,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追究,切实减少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大以上事故的发生,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要制定企业主体责任评定标准及考评办法,建立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必须依法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按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设立安全管理机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落实。要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

全工程技术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保证其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同层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要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对以整合、技改、资源勘查名义违规组织生产,以及规定期限内未实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矿井,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要加强对省内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中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省内投资主体和派出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三、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重大隐患由挂牌督办机构和单位委托有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进行整改效果评价,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及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凡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重大隐患治理的监管执法力度。要定期组织专家对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进行核查、评估,并分类分级建档。要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专家排查隐患制度,建立重大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及公告制度;在新闻媒体设立重大隐患曝光台,建立

江苏省政府93号令

江苏省征地补偿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省政府第93号令) 《江苏省征地补偿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省政府第93号令),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 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尽 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生,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优先权。具体办法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定 后提出,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后,报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市、县(市)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省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协调和指导。 第八条根据土地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省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划分为四类地区(见附表),执行相应的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标准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等情况确定,并适时调整。 第二章征地补偿 第九条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征地补偿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党政领导干部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行政事业审计 【发文字号】辽委办发[2000]34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0.09.29 【实施日期】2000.09.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辽宁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 (辽委办发[2000]34号) 各市委、市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辽宁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业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0年9月29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客观公正地评价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党政领导干部,是指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人民政府和省、市、县(市、区)直属党政部门以及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和其他需要审计的领导干部(以下简称领导干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所在地区财政收支、所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重要经济决策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情况,按其职务应当承担的责任。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评价和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或离任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离任未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任何部门不得免除其经济责任。

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辽宁省政府187号文件)

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87号) 《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业经2005年9月22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张文岳 二○○五年十月十二日 辽宁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统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具体事务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办。 第四条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

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以及相关确认工作。 第五条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组成员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标准,对被鉴定人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诊断并提出鉴定意见,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涉。 有关知情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为医疗卫生专家组成员和协助诊断的医疗机构的鉴定活动及其有关情况保守秘密。 第六条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依法用于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等有关费用的支付。具体征收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采取便于工伤职工直接领取的社会化服务方式。 第七条实行工伤保险统筹的市按照本市当年工伤保险基金结余额的30%至50%比例,从工伤保险基金中留存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具体留存比例和使用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规定。储备金累计数额达到本市上一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0%时,应当调整工伤保险费率并减小储备金留存比例。 第八条用人单位按照下列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统筹: (一)用人单位应当在工商登记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统筹。 用人单位工商登记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含建设工程施工所在地,下同)不在同一市或者录用进城务工职工的,可以在生产经营地参加工伤保险统筹。 (二)用人单位跨市设置分支机构的,可以在工商登记注册地或者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省长令93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93 号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已于2013年9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3年9月10日 —1 —

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后,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行为。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应当从征地前在拥有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承担农业义务的成员中产—2 —

生,原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优先权。具体办法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制定。 被征地农民的名单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定后提出,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公示后,报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市、县(市)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省国土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财政、农业、民政、审计等部门负责对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协调和指导。 第八条根据土地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省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划分为四类地区(见附表),执行相应的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标准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标准等情况确定,并适时调整。 第二章征地补偿 第九条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征地补偿费用包括 —3 —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政府网站管理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政府网站管理办 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辽政办发[2007]58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08.17 【实施日期】2007.08.17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失效依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政府网站管理办法的通知(2017)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政府网站管理办法》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7〕58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政府网站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七日 辽宁省政府网站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把政府网站办成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和建设服务政府、效能政府的重要平台,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104号)、《辽宁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网站是指我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互联网上建立的面向社会和公众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在线办事和公益服务、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 第三条政府网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社会和公众为中心的理念,着力突出政务特色,坚持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分级管理,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服务。 第二章网站体系 第四条辽宁省人民政府网站是全省政府网站的门户网站(以下简称省政府门户网站),各市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网站是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子网站,承担对省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的任务。 第五条省政府门户网站及省政府各部门网站就全省重大问题进行政府信息发布,提供相关内容的在线办事和公益服务,开展与公众互动交流。

84号令《湖北省土地复垦实施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84号) 《湖北省土地复垦实施办法》已经1995年7月6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发布施行。 省长蒋祝平 一九九五年九月十五日 湖北省土地复垦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复垦工作,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被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实行土地复垦: (一)采矿(包括挖沙、取土、采石)、烧制砖瓦陶瓷等生产活动造成地表挖损、塌陷的土地; (二)废弃的排土场、尾矿场、矸石场、灰渣场、污水池、垃圾场等; (三)修路筑堤对地表挖损而破坏的土地,废弃的水利工程,废弃的公路、铁路、站、场及道路两旁的土地,废弃的宅基地和基建用地; (四)其他原因造成破坏的土地。 第四条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对已经造成破坏的土地应当自行复垦。不能自行复垦的可以承包给其他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复垦。不愿自行复垦,也不愿承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复垦的,必须向当地市、县(含县级市,下同)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复垦费,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两年内组织复垦完毕。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等造成需要复垦的土地,有关部门已向土地的破坏者征收治理费的,应当负责土地复垦。土地管理部门不再收取复垦费。 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抗灾抢险需要复垦的土地,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复垦。 第五条1989年1月1日至本办法实施前破坏的土地,按下列办理复垦: (一)可以确认破坏土地的单位和个人的,由破坏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制定土地复垦规划,报县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审定,限期复垦。 (二)无法确认破坏土地的单位和个人的,或原单位撤销的(不包括企业兼并),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享有土地所有权单位组织群众复垦;属于国有的土地,由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复垦。复垦后的国有土地,可以有偿划拨或出让给需要用地的单位使用。 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根据“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多途径、多渠道组织复垦。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规则的通知(2009修订)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辽政办[2009]77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9.10.16 【实施日期】2009.10.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规则的 通知 (辽政办〔2009〕77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重新修订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规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月十六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以下简称建议)和政协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办理工作,实现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办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和省人大、省政协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依法办理、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通过建议和提案办理,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动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稳定。 第三条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单位,要把办理建议和提案作为贯彻执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按时办复。 第二章办理工作范围 第四条省政府办理建议和提案的范围: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 规模标准规定的通知 苏政发[2004]4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五月十八日 江苏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第一条为了确定本省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江苏省招标投标条例》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第3号令)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下列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达到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规模标准的,必须进行招标: (一)大中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第三条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项目; (二)铁路、公路、管道、水运、航空以及其他交通运输业等交通运输项目; (三)邮政、电信枢纽、通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讯项目; (四)防洪、灌溉、排涝、引(供)水、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利

枢纽等水利项目; (五)道路、桥梁、地铁和轻轨交通、地下管道、公共停车场、污水排放及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设施项目; (六)大气环境、河湖水环境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项目; (七)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第四条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园林、绿化、路灯照明等市政工程项目; (二)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旅游、卫生、社会福利、防灾减灾项目; (三)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项目; (四)经济适用房、职工集资房; (五)其他公用事业项目。 第五条使用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 (二)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资金的项目; (三)使用国有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或者借贷资金,并且国有资产投资者实际拥有控制权的项目。 第六条使用国家融资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集资金的项目; (二)使用国家对外借款、政府担保所筹集资金的项目; (三)使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项目; (四)政府授权投资主体融资的项目; (五)政府特许的融资项目。 第七条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项目的范围包括: (一)使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资金的项目;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鄂政发〔2010〕2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提高全省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更好地调节收入分配,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国家《最低工资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21号),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10年5月1日起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按区域划分为四档,各档标准及适用区域详见附件。 二、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900元、750元、670元、600元。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按每月21.75天、每天8小时进行折算。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依次为9元、8元、7元、6.5元(含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 三、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标准执行。 四、用人单位应根据其经济效益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与工会组织和劳动者协商,合理确定本单位的工资水平和工资标准,协商确定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其工资收入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五、月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以下项目: (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六、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最低工资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用人单位违反最低工资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本通知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附件:全省分区域最低工资标准 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附件:湖北省分区域最低工资标准 序号:最低工资标准(元/月):适用范围 1、900元/月,9元/小时: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 2、750元/月,8元/小时:武汉市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黄石市市区、大冶市;十堰市市区;宜昌市市区;襄樊市市区;荆州市市区;孝感市市区;黄冈市市区;荆门市市区;鄂州市;随州市市区;仙桃市;潜江市。 3、670元/月,7元/小时:丹江口市、郧县;夷陵区、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襄阳区、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谷城县;石首市、松滋市、公安县、江陵县、监利县、洪湖市;汉川市、应城市、云梦县、安陆市;浠水县、武穴市、黄梅县;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咸宁市市区、嘉鱼县、赤壁市;广水市、随县;天门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 4、600元/月,6.5元/小时:阳新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郧西县;兴山县、秭归县、远安县、长阳县、五峰县;南漳县、保康县;大悟县、孝昌县;红安县、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团风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咸丰县、巴东县、宣恩县、来凤县、鹤峰县;神农架林区。

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

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 辽政发[2002]19号 关于调整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和省直水库供水价格及有关事宣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省政府决定从2002年3月1日起,适当调整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和省直属水库供水价格。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对自备水源取水户征收水资源费按城市供水分类办法,分为工业用水(含林、牧、渔业用水,下同)、居民用水、机关事也单位用水、经营服务业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五类。其中用于工业的,取地下水由每立方米0.15元调整到0.35元,取保护区地下水由每立方米0.20元调整到0.55元,取地表水由每立方米0.11元调整到0.25元。对自来水公司直接取水供居民生活用水部分开征水资源费。对自来水公司征收水资源费实行各类取水(含新开征的居民生活用水)综合标准,取地下水由每立方米0.15元调整到0.20元,取保护区地下水由每立方米0.20元调整到0.40元,取地表水仍维持现行每立方米0.11元不变(调整标

准详见附表一)。 二、调整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按排水计量,居民排放的污水,收费标准由每立方米0.30元至0.40元调整到0.50至0.60元。企业(工业、商业服务业)排放的污水,流经自建地下管网后再向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地下排水管网排放的,征收标准由每立方米0.35元至0.45元调整到0.55至0.65元。企业污水直接向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排放的,征收标准由每立方米0.40至0.50元调整到0.60至0.70元。特种行业(洗车、桑拿、洗浴、经营性游泳馆及矿泉水、纯净水等高消费和高耗水行业)排放的污水,征收标准由每立方米 0.50至0.60元调整到0.70至0.80元。 三、调整省直属水库供水价格’ 供给工业用消耗水每立方米由0.32元调整到0.52元,供应城市自来水厂综合水价每立方米由0.27元调整到0.47元;农业用水价格暂不作调整,仍为每立方米0.05元(调整价格详见附表二)。 各市、县所属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市、县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四、调整城市供水价格 “两费一价”(即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下同)调整的同时,相应提高城市供水价格。各市要严格按照省政府的规定,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从严控制调价的范围和幅度,认真组织召

辽宁省政府投资条例

辽宁省政府投资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投资决策、建设、运营和监督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效益,发挥政府投资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辽宁省境内使用政府性资金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政府投资和政府投资项目〗本条例所称政府投资,是指使用下列政府性资金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 (一)财政预算资金(含国债资金); (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主权外债; (三)纳入预算管理的专项建设资金; (四)政府担保的贷款资金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府性资金。 凡有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都是政府投资项目。 第四条〖基本原则〗政府投资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经

济结构的优化,严格遵守科学、民主、透明原则,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第五条〖投资调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和政府财力可能,研究提出适度的政府投资规模,保持政府对投资领域的必要调控。 第六条〖资金投向〗政府投资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七条〖各级政府事权划分〗省政府投资除本级政权等建设外,主要安排跨地区、跨流域以及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投资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 第八条〖投资方式〗政府投资按照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宏观调控需要,分别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贴息等投资方式。 根据不同的投资方式,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九条〖审批权限的一般规定〗政府投资项目按照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建设规模,分别由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属国家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的,其项目建议书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者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其他项目根据投资规模、投资比例情况由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发展改革(计划)部门为政府投

辽宁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辽宁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2号)的要求,结合辽宁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能,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在机构限额内,加大机构整合力度,严格控制人员编制,积极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2、坚持上下基本对应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中央要求地方政府加强的部门和强化的职责,辽宁要对应落实。既稳妥做好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衔接,又要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要求。 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政府机构的相对稳定,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切实解决行政管理体制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要求,全面梳理政府各部门的行政职责,明确政府职责定位,将一些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事务交给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全面履行职责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有效贯彻实施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对全省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大力发展服务产业职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增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能力。承接好国务院有关部门下放的职责。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下放权力,减少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 推进电子政务,健全办事制度,公开办事依据,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转变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窗口”机构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公信力。 (二)理顺职责关系 依据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按照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各部门职责分工。整合业务相近的部门和内设机构,切实解决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的问题。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建立健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明确和强化责任 按照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的要求,通过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工作,既赋予政府部门职权,又相应明确其承担的责任。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考评、行政问责,强化责任追究,切实解决重权轻责、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权责脱节问题,增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