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第六章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 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 18世纪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初期的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 A )

A.科学的品格

B.实践的力量

C.现实的意义

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3、科学社会主义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B )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C.共产主义者同盟上

D.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 )

A.布尔什维克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C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D )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B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11、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开始于( C )

A.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C.新中国成立之后

D.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之后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C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B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D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D )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B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D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路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D )

A、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原则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1、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 B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D )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D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C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 )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3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B )

A.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政治腐败蔓延

D.杰出人物的产生

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B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3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A )

A.阶级性和先进性

B.革命性和斗争性

C.先进性和科学性

D.先进性和革命性

3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C )

A.阶级性质

B.组织原则

C.根本宗旨

D.政治纲领

35、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内在力量”的标志是(B )

A.群众路线

B.勇于自我批评

C.实事求是

D.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6、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B )

A.柏拉图

B.圣西门

C.康德

D.李嘉图

3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 )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8、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B )

A.无产阶级先锋队

B.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民主

39、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是(D )

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 )

A.集体领导制度

B.党委负责制度

C.群众监督制度

D.民主集中制

答案:1、D 2、A 3、B 4、A 5、C 6、C 7、D 8、A 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

C 23、A 24、

D 25、D 26、C 27、A 28、A 29、A 30、A 31、B 32、

B 33、A 34、

C 35、B 36、B 37、A 38、B 39、

D 40、D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是( AC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D.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C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CD )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BD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ABCD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6、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ABCD )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BD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BCD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10、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主要是( ABC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BD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12、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ABCD )

A.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

B.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

C.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

D.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

13、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AD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14、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BC )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15、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ABCD )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16、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ABD )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17、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CD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18、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BC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原则

19、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ABCD )

A、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2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ABCD )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

D、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2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22、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ABC )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3、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划时代的意义是(ABCD )

A.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B.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统治

C.动摇了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D.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局面

和电气化

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24、社会主义民主是( ABCD )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2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ABCD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2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ABD )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

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7、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C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28、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暂新形态,其产生和发展( ABCD )

A.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代表社会进步方向

C.体现着人类的未来

D.具有强大生命力

2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ABCD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30、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ABC )

A.工人运动的发展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资本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

31、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 ABCD )

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B.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C.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32、19世纪初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BCD )

A.莫尔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33、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 BCD )

A.和平发展时期

B.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34、.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BCD )

A.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某些原则和形式存在历史联系

B.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经济基础不同

C.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各自的阶级本质不同

D.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

3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有( ABCD )

A.各国生产力状况各不相同

B.各国历史传统各不相同

C.各国工业化程度各不相同

D.各国文化习俗各不相同

答案:1、AC 2、AC 3、CD 4、BD 5、ABCD 6、ABCD 7、ABD 8、ABCD

9、BCD 10、ABC 11、ABD 12、ABCD 13、AD 14、ABC 15、ABCD 16、ABD 17、BCD 18、BC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 23、ABCD 24、ABCD 25、ABCD 26、ABD 27、AC 28、ABCD 29、ABCD 30、ABC 31、ABCD 32、BCD 33、BCD

34、ABCD 35、ABCD

三、判断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F)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F)

3、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F)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F)

5、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T)

6、1849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F

7、1918年夏到1921年春为了在反对帝国主义纠合14国发动的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内战中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T

8、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手段与目的的同一。T

9、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元性的唯一原因是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F

10、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T

答案:1、F 2、F 3、F 4、F 5、T 6、F 7、T 8、T 9、F 10、T

四、原著理解题

1、恩格斯:“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即通往新社会的唯一大门,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意见是一致。”——《恩格斯致格·特里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5页。

答案要点: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强调了暴力革命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重要意义。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这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资产阶级暴力镇压下,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

2、“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它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下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答案要点:马克思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揭示出的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3、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页)

答案要点:这是列宁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论述。由于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状况的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消除社会弊端的周密方案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详尽描述,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不能真正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1]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起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殘酷的方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下卷,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材料2]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

[材料3]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冀力量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求。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1990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1990杂志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不论以什么名义——在资本主

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1993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如敝屣,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生机。”(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3页)

请回答:

(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答案要点:

(1)首先,从根本制度层面上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一国范围内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三是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在所有这些成就中,都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当时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

其次,苏联模式又是存在严重弊端的社会主义模式。主要是管得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虽然苏联模式功过并存,但我们要注意,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道路可走,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下,如何让社会主义生根发芽,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只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去寻找依据,或者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从而逐步形成了高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的立场都是不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只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发生曲折,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甚至要经历多次的复辟、危机和失败,而后才能站住脚。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应当明确,承认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

2、 [材料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美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4页)

[材料2] 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选集》第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页)请回答: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2)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答案要点:

(1)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历史局限性在于:一,空想社会主义只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二是空想社会主义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三是空想社会主义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倒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总之,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实践的品格。

(2)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经济原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所依靠的力量和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由于这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

六、论述题

1、苏联模式的成就、特点、弊端及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

2、当代世界有哪些社会主义思潮?对他们如何评价?

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应用发展的阶段即经验教训。

4、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5、怎样从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执政党历史经验基础上做出的精辟论断和科学总结?

6、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思想解放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论。

7、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它们的异同之点何在?

8、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历史价值的统一?

七、简答题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局限性?

2、列宁时期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情况及其启示。

3、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4、科学社会主义的批判性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性之区别何在?

5、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弊病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理论形成和时代发展中经历了哪些重大历程?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有何重大意义?

8、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理想性?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KClO 3 B.Na 2 O 2 C. Na 2 O D.KI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B.O 2 -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LiI B.CsI C. BeI 2 D.Mg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FeCl 3 B.AlCl 3 C. SiCl 4 D.PCl 5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O 2+>O 2 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H 2O 2 B.NaCO 3 C. Na 2 O 2 D.KO 3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A.O 22-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NH 3 B.BCl 3 C. PCl 3 D.H 2 O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A .CO 2 B.SO 3 C. SF 4 D.XeF 4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 2O B. H 3 O+ C. NH 3 D. NH 4 + 12.氨比甲烷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 B.密度的差别 C. 氢键 D.熔点的差别 1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Cl 4 B.CH 3 OCH 3 C. BCl 3 D. PCl 5 14.下列哪一种物质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 ) A.HCl B.CH 3Cl https://www.doczj.com/doc/dd8968584.html,l 4 D.NH 3 15.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中国近代史题库第六章

1[单选题] 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1945年4月,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做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是”主要是指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我们去研究 ?D.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D.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概括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 B.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C.消灭富农 ?D.减租减息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 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D.地方实力派 参考答案:C

会计学原理教材第六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习题答案

第六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习题一 2.(1)借:材料采购——A材料12000 ——B材料20000 ——C材料12000 贷:银行存款44000 (2)借:材料采购——A材料200 ——B材料800 ——C材料1600 贷:银行存款2600 1月7日,运杂费分摊率=2600÷13000=0.2 A材料分摊运杂费=0.2×1000=200(元) B材料分摊运杂费=0.2×4000=800(元) C材料分摊运杂费=0.2×8000=1600(元) 借:原材料——A材料12200 ——B材料20800 ——C材料13600 贷:材料采购——A材料12200 ——B材料20800 ——C材料13600 (3)借:材料采购——B材料4200 贷:应付帐款4200 借:材料采购——B材料800 贷:银行存款800 借:原材料——B材料5000 贷:材料采购5000 (4)借:材料采购——A材料22500 贷:应付账款22500 借:原材料——A材料22500 贷:材料采购——A材料22500 (5)借:材料采购——A材料13000 ——B材料12000 贷:应付账款25000 (6)借:材料采购——A材料280 ——B材料560 贷:银行存款840 借:原材料——A材料13280 ——B材料12560 贷:材料采购——A材料13280 ——B材料12560 (7)借:应付账款51700 贷:银行存款51700

1. 总分类帐户设置: 材料采购 原材料 期初余额 6000 ③ 46600 ⑥ 5000 ⑧ 22500 ⑾ 25840 本期发生额99940 期末余额105940 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户 材料名称:A 材料 单位:元 20×7年 凭证号数 摘要 借方 贷方 月 日 买价 运杂费 合计 1 4 购入1000千克,@12元 12000 12000 7 运杂费 200 200 7 结转采购成本 12200 15 购入2000千克,@11元,及运杂费 22000 500 22500 15 结转采购成本 22500 21 购入1000千克,@13元 13000 13000 25 运杂费 280 280 25 结转采购成本 13280 本期发生额 47000 980 47980 47980 期初余额 0 ① 44000 ② 2600 ④ 4200 ⑤ 800 ⑦ 22500 ⑨ 25000 ⑩ 840 ③ 46600 ⑥ 5000 ⑧ 22500 ⑾ 25840 本期发生额 99940 期末余额 0 本期发生额 999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第六章试题答案

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系统分析说明书,既是后续各阶段开发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一个物流信息系统优劣的依据。P98 2.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要实现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即建立一个物理系统。物理模型是由系统的逻辑模型经过实例化得来的。物理模型用来描述系统“怎么做”的问题,逻辑模型则用来描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P99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已采用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P101 4.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时,经常需要收集各业务部门业务中所使用的计划、原始凭证、单据和报表的格式。P102 5.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方法之一,访问访问是指系统分析人员通过提问的方式与用户交谈,是系统详细调查的主要方式。访问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1)输出方面; (2)处理方面;(3)输入方面;(4)数据存储方面。P103 6.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经常需要召开调查会,它常由开发人员主持,请各业务部门介绍各部门主要的工作阶段、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等,开发人员也可以介绍计算机在辅助管理方面所能发挥的优点,通过讨论,使信息系统分析员的理解和用户的需求达成一致。P103 7.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采用的调查表设计有两种自由式问卷和选择式问卷。P103 8.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结果的表示工具有以下几种:(1)组织结构图;(2)业务流程图;(3)数据流程图;(4) U /C 矩阵;(5)数据字典。P103 9.企业组织结构中不同部门及其权责的划分,反映了组织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称为部门结构。P104 10. 企业组织结构中不同层次及其责权的划分,反映了组织机构之间的上下级或领导隶属关系,称为层次结构。P104 11. 物流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从横向看可划分为若干不同部门,从担负商品流通职能的共性出发,物流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基本分为业务经营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和行政事务部门。P104 12. 对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可以使用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 ,TFD)这个图形工具,它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和连线来表达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业务流程图是在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其细化,利用系统调查的资料,用完整的图形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所有处理步骤串联起来。P108 13. 使用5种基本符号,系统分析员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完成业务流程图的绘制, 20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7324 物流信息系统 第6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一、填空题(每1分,共20分)

会计学原理第六章会计账簿

第六章会计账簿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了解日记账、分类账的格式,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理解对账的意义,掌握对账的内容和方法;理解结账的含义及重要性,掌握结账的内容和方法,特别是掌握账项调整方法和期末结算发生额和余额的方法;了解账簿起用和保管的规定,掌握记账规则和错账更正规则。 技能目标:能根据记账凭证正确登记帐簿,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对错账进行更正 第一节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账簿的意义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 会计账簿是由一定格式和相互联系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簿籍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而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会计账簿的意义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对于加强经济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设置会计账簿,可以登记、记载、汇总、储存会计信息 2.设置会计账簿,可以为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数据资料 3.设置会计账簿,为经济监督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管理 二、会计账簿的种类 在会计核算中,账簿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功能各异,又相互补充。为了便于了解和运用会计账簿,可以按其用途、格式和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一)按账簿的用途分类 账簿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1.序时账簿 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各项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按其记录的内容不同,序时账簿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2.分类账簿 分类账簿是对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而设置的分类账户进行登记的账簿。分类账簿按分类的概括程度不同,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第六章题库2答案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D选项正确。 2.【答案】A【解析】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A选项正确。 3.【答案】B【解析】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B选项正确。 4.【答案】C【解析】1936年5月,宋庆龄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是第三党的名称,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于1932年,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成立于1934年。C选项正确。 5.【答案】A【解析】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A选项正确。 6.【答案】D【解析】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选项正确。 7.【答案】C【解析】《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作的报告;《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洛川会议制定的。C选项正确。 8.【答案】B【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标志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B选项正确。 9.【答案】C【解析】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在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发生了某些变化;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标志着国民党内外政策转向和平、抗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国民党六全大会召开于1945年6月,抗战即将结束。C选项正确。 10.【答案】D【解析】国民党没有实行过积极防御;持久战是毛泽东提出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没采用运动战,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D选项正确。 11.【答案】C【解析】淞沪战役、忻口战役、武汉战役等战役都失败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大捷。C选项正确。 12.【答案】D【解析】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了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D选项正确。 13.【答案】B【解析】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B选项正确。 14.【答案】D【解析】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中共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洛川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D选项正确。 15.【答案】B【解析】抓住“第一次”这个关键词,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晚;淞沪会战以国民党战败结束;长沙会战总共三次,有胜有败。B选项正确。 16.【答案】B【解析】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洛川会议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 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基本特性:①价值的主体性②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的多维性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劳动力价值的组成:①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①货币资本循环。 ②生产资本循环。③商定资本循环。新变化的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动医1402班 姓名:石苓竹 学号: 20140201702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 曾几何时,大学生找工作时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如今这种优越感几近消失,面对就业问题眉头紧皱,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多角度的看待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点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如今,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关于就业方面的理论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有关经济理论,并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就业理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有所不同,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开始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几乎都是供过于求,大学生毕业后,几乎都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户籍改革以实现要素充分流动;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以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三是强化市场就业保障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