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主编 概述 《中医药学概论》一书,旨在介绍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中的顺序看,它是普通基础课向专业基础课过渡的一门桥梁课,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深入学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内容包括除绪论、附录外,主要有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与病机、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学概述、方剂学概述、中医药学在医疗上的优势等十章。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编辑室的主持下进行的,由白永波、刘景源、姜典华、樊正伦编,史常永审阅。 于1986年由光明日报社出版。

绪论 第一节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中医学的唯物辩证观 第三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第二节五行学说 第三节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关系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脏腑 第二节精、气、血、津液 第三章经络 第一节经络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经脉 第三节奇经八脉 第四节十二经别 第五节十五别络 第六节十二经筋 第七节皮部 第八节经络系统的作用

第九节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第四章病因与病机第一节病因 第二节病机 第五章诊法 第一节望诊 第二节闻诊 第三节问诊 第四节切诊 第六章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 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 第三节脏腑辨证 第四节六经辨证 第五节卫气营血辨证 第六节三焦辨证 第七章治则与治法第一节防治原则 第二节治疗方法 第八章中药学概述

第一节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中药的归经 第三节中药的炮制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第五节中药的有毒、无毒与用药禁忌 第六节中药的服用法 第九章方剂学概述 第一节方剂的组成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 第三节方剂的剂型及应用特点 第十章中医药学在医疗上的优势附:形体骨骼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2.防治原则是、、、、、等的治疗总则。 3.养生又称为,即是和的意思。 4.八法包括、、、、、、、等。 5.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而治的,同属于的范畴。 6.治则与治法不同,治则是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治法是治则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以“√”表示,错误的以“×”表示) 1.治法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八法是针对八纲辨证以及方药的主要作用而概括出来的基本治疗方法。() 3.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来进行治疗。() 4.由于疾病变化的复杂性,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5.损其偏盛,主要是对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治法。如用滋阴以制阳法,运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则。() 6.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7.因人制宜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治疗。() 8.使用汗法时,如果病人正气素虚,则应根据其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的具体症状,在解表剂中适当配伍滋阴、助阳、益气、养血等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不属于反治法的是() A.寒者热之 B.热因热用 C.寒因寒用 D.塞因塞用 E.通因通用 2.患者久咳,兼有便溏、乏力,医用六君子汤,属于()治法 A.治病求本 B.益火消阴 标本兼治C. D.塞因塞用 E.虚则补其母

第5章管理

第五章八纲辨证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B.阳气不足 C.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D.肺气不足 E.邪伏暮原,正邪相争 2.表证的发热是 A.潮热 B.寒热往来 C.但热不寒 D.恶寒发热 E.壮热 3.病人发热而恶寒明显,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证属 A.表证 B.表寒 C.表虚证 D.寒证 E.表热证 4.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 B.真寒假热 C.表热里寒 D.表寒里热 E.真热假寒 5.下列哪项可否定里证 A.恶寒发热 B.头痛头晕 C.恶心呕吐 D.心悸失眠 E.舌淡苔白 6.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阳气暴脱 D.阴阳俱衰 E.由阴转阳7.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按,大便稀薄属 A.表寒里热 B.表热里寒 C.表里俱热 D.上热下寒 E.真热假寒 8.发热、头痛、恶风,咽喉肿痛,肢冷便溏,证属 A.表寒里热 B.上热下寒 C.表热里寒 D.真寒假热 E.寒证转热证 9.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不安,苔白糙而干,此属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实里虚 D.表虚里实 E.表里俱热 10.亡阳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热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1.亡阴时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温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2.阴虚的典型舌脉是 A.舌红脉细 B.舌红脉虚细 C.舌红脉数 D.舌紫,脉细无力 E.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3.八纲辨寒热是指 A.辨病位的浅深 B.辨正气的强弱 C.辨疾病的病性 D.辨恶寒发热的有无 E.辨邪正斗争的胜负

八纲辨证见习内容

八纲辨证病案分析题 1、某。时值夏季,患生热病。医初投以银翘不效,见其有烦躁, 治之以栀、豉,又不效,约余往诊。余见其高热自汗,口干舌绛,大渴欲饮,周身肤红,扪之肌肤热甚。自汗湿手,烦躁不安,小便 黄赤,六脉洪大而数。写出八纲辨证的结论。 2、郑某,男,70岁。 素嗜酒,并有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时在初春某日大吃酒肉饭后,即入床睡眠,翌日不起,至晚出现神志迷糊,询之瞠目不知答。三天后邀余诊,见其满口痰涎粘连,两目呆瞪直视,四肢厥冷,舌淡白,苔厚腻垢浊,脉沉迟有力。写出八纲辨证的结论。 3、李某,女,24岁。患者发热、咳嗽三天,伴头痛,微恶寒,汗出,鼻流浊涕,咳吐黄痰,口渴咽痛,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4、某男,38岁,农民 两天前因食糖萝卜过多,食后受寒,胃痛剧烈,不思饮食,胃脘胀痛拒按,怀抱热砖,侧卧于被中,语声低微,偶有呻咛,舌苔白满,根部略显微黄,脉弦滑 5、患者,男,65岁。患者半年来每日清晨必腹泻一次,便意急迫,下利清谷,而且便后头晕乏力,肛门重坠。伴有食欲不振,腰酸腿软,头晕目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6、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皆 曰阴证。适材诊之,六脉俱无,以手按腹,眉皱作楚,两手护之,按 其趺阳大而有力,乃知腹中燥屎也,与大承气汤,得燥屎六七枚,口 能言,体能动矣。故按手不及足者,何以救此垂危之证耶 7、 病因辨证病案分析题 1.王某,男,28岁。天气突然变凉,初起恶寒,头痛。现咳嗽发热,不恶寒,气喘胸痛,口渴舌红,脉滑数。其原始病因与辨证之病因各是什么? 2.谢某,男,23岁。于抗洪抢险中突然昏倒,发热,汗出不止,经抢救神识已清,但觉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脉虚数。现为何证?并请分析之。 3.钱某,男,51岁。最近到干燥之地出差,感身热,恶风,咳嗽,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并见血丝少许,口鼻干燥,舌尖红,脉浮数,请写出证名,并分析之。

第七章 八纲辨证--中医诊断学

中篇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是中医学应有的、独特的内容,它是治疗时立法处方的主要依据。无论疾病病种是否明确,辨证论治都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进行灵活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医学对疾病的处理能力。 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简称“证素”),然后概括为完整的证名。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属于纲领证;病性辨证是辨别证候的性质,属于基础证;脏腑辨证是以病位为主,结合病性的辨证方法,属于具体证;此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也是中医学辨证分类的方法。 第七章八纲辨证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它能把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分别概括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再进一步归纳为阴证、阳证两大类。就是说,对于任何一种证候,从大体病位来说,总离不开表或里;从基本性质来说,一般可区分为寒与热;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主要反映为实与虚;从病证类别来说,都可归属于阴或阳。因此.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领,是用于分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在诊断过程中能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 八纲辨证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辨证思维的特点。虽然八纲辨证主要将各种证候概括为四对纲领性证候,每对证候的双方都有与另一方区分的临床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把临床上各种证候只是划分为八个孤立而毫不相关的、界限分明的区域,而是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错杂。因此,对于八纲辨证,既要掌握八纲的基本证候,又要熟悉八纲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的各种复合证候类型。 《内经》虽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却有八纲具体内容的散在性论述,并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如方隅曾在《医林绳墨》中说:“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到了明代,八纲辨证的概念与内容,已为许多医家所重视和接受,如陶节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中说:“审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复审汗下叶温和解之法.治之庶无差误。”王执中《伤寒正脉》亦说:“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张三锡《医学六要》也说:“占人治病大法有八,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日实。”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专设《阴阳篇》、《六变篇》,对八纲作了进一步论述,并以二纲统六变,日:“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明显地将二纲六变作为辨证的纲领。因此.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者作为辨证的纲领,实际上形成于明代。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电,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证候,就其性能之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中医学院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于是八纲辨证的内容得以在全国普及。 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参阅有关各条。 内容 中医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表里辨病证部位和病势深浅;寒热辨病证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则统摄六纲,为八纲之总纲。由于八纲辨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含了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特点,起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为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简史 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辨证内容 八纲辨证具体可分为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和阴阳辨证。 表里辨证 即通过判断病证的在表在里来分析病变部位和病势深浅的辨证方法。 表证:病变部位表浅的一类病证。一般指因六淫(即异常气候因素)等邪气侵犯人体皮毛、肌肤等浅表部位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症,可兼见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主要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由于病邪及体质强弱的不同,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表虚证和表实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 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一八纲基本证候 要点一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 (1)表证的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 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要点二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 (1)寒证的临床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辨证要点:寒冷、清稀、白、脉紧或迟 (2)热证的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红、黄、数 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要点三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 (1)虚证的临床表现 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一般新起、暴病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2.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要点四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1.阴证的临床表现:里证、寒证、虚证。 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畏冷肢凉,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等。 2.阳证的临床表现:表证、热证、实证 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等。 八纲辨证总结 细目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要点一证候相兼的内容 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 要点二证候错杂的内容 证候错杂指疾病的某一阶段,不仅表现为病位的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 要点三证候转化的内容 1.表里出入:由表入里、由里出表 2.寒热转化:寒证化热、热证转寒 3.虚实转化:实证转虚、虚证转实 要点四证候真假的内容及鉴别 1.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热极肢厥证、阳盛格阴证。

中兽医诊疗学课件:八纲辩证-理论课

第七章辩证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机、病性、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方面情况的概括。辨证,是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等理论为基础,以四诊所获取的资料为依据,认识疾病、诊断疾病的过程。 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症——病人自身感觉到的异常变化及医生通过四诊获得的异常体征,即“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疾病和证候的外在表象。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病变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疾病——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相争,阴阳失调,产生特殊的病理变化,构成不同的病机及有规律的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若干固定的症状和相应的证候。疾病一般包括致病因素、病理性质、临床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 临床辨证的一般思维规律,是在中兽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纲领,再确定辨证具体要素,然后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 八纲辨证————纲领证 脏腑辨证————具体证(辨别病位) 其他还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 八纲辨证是所有辨证方法的总纲,是对疾病所表现出共性的概括;脏腑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核心,是以脏腑理论为基础的,多用于辨内伤杂病; 气血津液辨证是脏腑辨证的补充 六经辨证,主要是针对寒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 卫气营血辨证是针对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 第一节八纲辨证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阴阳又可以概括其它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为阴,所以阴阳又是八纲的总纲。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八纲辨证是从各种辨证方法中概括出来的,用于分析各种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纲领。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错杂。 一、表里 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的两个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一)表证 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或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 1 、表寒证;2、表热证;3、表虚证;4、表实证。

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

中医基础知识之八纲辨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它们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以概括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辨证:辨即辨别;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从类别上,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从病位上,可分为表证和里证;从病性上可分为寒证和热证;从邪正盛衰上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尽管疾病的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之关键,掌握要领,从而确定调理原则。 我们悬灸保健养生虽不属于医疗行为,但我们面对的顾客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中间游移状态,也就是亚健康。养生保健重在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平衡就健康,失衡则百病丛生。因此作为悬灸保健师必须掌握八纲辨证,才能使用正确的悬灸保健技术为顾客服务。 一、阴阳 阴阳是八纲的总纲。是概括病症类别的一对纲领,大致可以概括整个病情,小之可以用于对所出现症状的分析。因此,尽管病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又不外乎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1、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气滞的证候,属寒、属虚。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 2、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属热、属实。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 3、阴证和阳证的鉴别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出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表3—1) 二、表里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人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脏在内,属里。 1、表证:是外感六淫之邪,入侵机体口鼻,皮毛等表浅部位之证侯,多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多在疾病初期。 2、里证:是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侯,五脏六腑在内,属里,脏腑受病,多为病邪入里,病程较长。 3、表证和里证的鉴别(表3-2) 三、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辨寒热就是辩阴阳之盛衰。辨别疾病性质的寒热,是调理时选择穴位和手法的依据之一。 1、寒证: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机能活动表现为抑制或衰退的证候。多由外感寒邪或因内伤久病,耗伤阳气所致。 2、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伤,机体的机能活动表现为亢进的证候。多由外感热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五章八纲辨证

【A1型题】 1.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B.阳气不足 C.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D.肺气不足 E.邪伏暮原,正邪相争 2.表证的发热是 A.潮热 B.寒热往来 C.但热不寒 D.恶寒发热 E.壮热 3.病人发热而恶寒明显,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证属 A.表证 B.表寒 C.表虚证 D.寒证 E.表热证 4.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 B.真寒假热 C.表热里寒 D.表寒里热 E.真热假寒 5.下列哪项可否定里证 A.恶寒发热 B.头痛头晕 C.恶心呕吐 D.心悸失眠 E.舌淡苔白 6.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阳气暴脱 D.阴阳俱衰 E.由阴转阳 7.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按,大便稀薄属 A.表寒里热 B.表热里寒 C.表里俱热 D.上热下寒 E.真热假寒 8.发热、头痛、恶风,咽喉肿痛,肢冷便溏,证属 A.表寒里热 B.上热下寒 C.表热里寒 D.真寒假热 E.寒证转热 9.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不安,苔白糙而干,此属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实里虚 D.表虚里实 E.表里俱热 10.亡阳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热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1.亡阴时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温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2.阴虚的典型舌脉是 A.舌红脉细 B.舌红脉虚细 C.舌红脉数 D.舌紫,脉细无力 E.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3.八纲辨寒热是指 A.辨病位的浅深 B.辨正气的强弱 C.辨疾病的病性 D.辨恶寒发热的有无 E.辨邪正斗争的胜负 14.“虚证”最确切的含义是 A.精髓失充 B.邪气不盛 C.正气亏虚 D.阳气不足 E.阴血亏损

慕课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章节测试

八纲辨证章节测试 1 “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为: A.《伤寒质难》 B.《伤寒六书》 C.《黄帝内经》 D.《景岳全书》 2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A.感受外邪所致 B.病程较短 C.必发展成里证 D.起病一般较急 3关于里证的特点,正确的是: A.病情一般较轻 B.有表证特征 C.都是慢性起病 D.以脏腑证候为主 4形成寒证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A.过服生冷寒凉 B.阴液不足 C.阴寒内盛 D.感受寒邪 5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A.大便干结 B.口干口苦 C.面白尿清 D.舌红苔黄 6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A.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和不渴 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7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A.虫积 B.痰湿 C.血瘀 D.内燥 8下列哪项是实寒证与虚寒证最主要的区别点: A.口渴与不渴 B.病势缓与急 C.脉象有力与无力 D.怕冷之症新与久 9阴虚的兼证中,下列哪证最少见: A.阴虚阳亢证 B.阴虚内燥证 C.阴津亏虚证 D.阴虚里寒证 10下述哪项不能称为八纲证之间的关系:A.证的相兼 B.证的错杂 C.证的转化 D.证的真假11确认真热假寒证的最主要依据是: A.脉迟而沉 B.小便短黄 C.口臭 D.身灼肢厥 12下列除哪项外多见于虚证: A.精神萎靡 B.语声低微 C.恶寒,添衣加被不减 D.脉象无力 13下列哪项不属里证的形成原因: A.外邪袭表,表证不解入里 B.寒邪直中脏腑 C.情志内伤 D.外感风邪初袭肌表 14诊断阳虚证的最主要症状是: A.面色淡白 B.口淡不渴 C.大便稀溏 D.常畏寒肢冷 15实热证与虚热证的区别点,下列哪项不是: A.病势缓与急 B.脉象有力与无力 C.口渴与不渴 D.高热与低热 16长期厌食,消瘦,倦怠乏力,近来腹部胀大,触之有索条状包块,脉沉细无力,是:A.真实假虚 B.实中夹虚 C.真虚假实 D.虚中夹实 17 . 3天前发病时恶寒,流清涕,无汗,现咽喉红肿疼痛,伴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是: A.虚实夹杂 B.因虚致实 C.实证转虚 D.寒证化热 18恶寒甚发热轻,喉中哮鸣,咳吐清稀痰,胸闷,苔白滑,脉弦紧,是: A.表里实寒证 B.表寒里热证 C.表热里寒证 D.真寒假热证 19下列哪些不属于八纲: A.阴阳 B.寒热 C.邪正 D.标本 20对实证的描述正确的有: A.邪气盛实 B.正气未虚 C.正气偏虚 D.病势较剧

第五章 八纲辨证 - 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

第五章八纲辨证 1

【A1型题】 1.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B.阳气不足 C.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D.肺气不足 E.邪伏暮原,正邪相争 2.表证的发热是 A.潮热 B.寒热往来 C.但热不寒 D.恶寒发热 E.壮热 3.病人发热而恶寒明显,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证属 A.表证 B.表寒 C.表虚证 D.寒证 E.表热证 4.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证属 A.上热下寒 B.真寒假热 C.表热里寒 D.表寒里热 E.真热假寒 5.下列哪项可否定里证 A.恶寒发热 B.头痛头晕 C.恶心呕吐 D.心悸失眠 E.舌淡苔白 6.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阳气暴脱 D.阴阳俱衰 E.由阴转阳 7.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按,大便稀薄属 A.表寒里热 B.表热里寒 C.表里俱热 D.上热下寒 E.真热假寒 8.发热、头痛、恶风,咽喉肿痛,肢冷便溏,证属 A.表寒里热 B.上热下寒 C.表热里寒 D.真寒假热 E.寒证转热 9.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不安,苔白糙而干,此属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实里虚 D.表虚里实 E.表里俱热 10.亡阳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热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1.亡阴时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温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2.阴虚的典型舌脉是 A.舌红脉细 B.舌红脉虚细 C.舌红脉数 D.舌紫,脉细无力 E.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3.八纲辨寒热是指 A.辨病位的浅深 B.辨正气的强弱 C.辨疾病的病性 D.辨恶寒发热的有无 E.辨邪正斗争的胜负 14.“虚证”最确切的含义是 A.精髓失充 B.邪气不盛 C.正气亏虚 D.阳气不足 E.阴血亏损 15.阳虚证的主要特征是 A.舌质淡苔薄白 B.口不渴或饮少 C.面色淡白少华 D.脉沉细而无力 E.经常畏寒肢凉 16.以下除哪项外均是里寒证的表现 A.恶寒喜暖 B.腹痛拒按 C.痰鸣喘嗽 D.面色苍白 E.脉细舌红 17.下列各项,除……外,均是实寒证的临床表现 A.恶寒喜暖 B.面色苍白 C.腹痛喜按 D.肠鸣泄泻 E.脉迟或紧 18.表证最主要的表现是 A.舌淡红苔薄白 B.头痛身体疼痛 C.新起恶寒发热 D.脉浮缓口不渴 E.鼻塞不闻香臭 19.下列哪项不是表里辨证的内容 A.明确疾病病位 B.说明邪正盛衰 C.病属外感内伤 D.提示病位浅深 E.提示疾病趋势 20.下列哪项不属于里证的特点 A.脏腑的证候明显 B.病情一般较重 C.由表证发展而成 D.恶寒发热不并见 E.病因可有多方面 21.真寒假热的面色是 A.两颧潮红 B.满面通红 C.白里透红 D.颧颊嫩红,时隐时现 E.面色萎黄 【A2型题】 22.病人先有高热大汗、面赤、口渴饮、脉洪大,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此属于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寒热错杂 D.阳证转阴 E.表热里寒 23.病人身热烦躁,面白而时泛嫩红,口干咽燥,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淡紫,苔黑不干,

第七章 解表剂

第七章解表剂 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五、分类: 风寒(湿)所伤——辛温解表 体强外感风温——辛凉解表 温病初起 体弱——————————扶正解表 六、注意事项: 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辛温解表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1升=10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可恢复肺之宣发肃降之功能。——君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助麻黄发散肌表之寒。——臣 杏仁: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与麻黄配伍则肺气可宣可降,喘止咳平——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使 运用:1、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2、使用注意:只能用于体质强壮者,且只能暂用不宜久服。表虚自汗、体虚外感、新产妇人禁用。对疮家、淋家(血淋)、衄家、亡血家皆禁用。 重点:1、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

中医诊断学 八纲辨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得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得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病位深浅——表里 各种辨证得总纲领, 四诊所获得病情 病理性质——寒热 最基本得辨证方法。 资料,以辨别 邪正盛衰——虚实 辨别归类 病证类别——阴阳 执简驭繁 二、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无“八纲”之名,但已见散在内容,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得辨证关系, 《伤寒杂病论》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 近人祝味菊《伤寒质难》中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解放后二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正式将八纲列为专章进行讨论,使八纲得到普及。 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气血阴阳(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得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得意义: 1、辨别病位 表证——病较轻浅 外内浅深 里证——病较深重 2、辨别病势得进退——外感病 病邪由表入里——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邪由里出表——病势减轻,为势退。 (四)表证: 1、定义: 六淫 皮毛正气

疫毒 口鼻 (卫气) 所表现出表证证候得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觉发热)头 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 3、病机要点: 卫气受遏,不得宣发——恶寒 外邪客于 皮毛肌腠 正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肺失宣发 肺气上逆—咳嗽 肺窍不利—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得因素可查; (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 (5)表证就是正气抗邪于外得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得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得病变就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5、常见证型: (1)风寒束表证(表寒证,风寒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表热证,风热表证): 发热重,恶寒轻,头咽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3)风湿遏表证(风湿表证): 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酸痛,舌苔滑腻,脉濡缓。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

中医八纲辨证歌诀 八纲辨证总纲领百病有因各不同 脏腑辨证是核心气血津液辨分明 外感热病层次辨判断疾病证侯型 八纲辨证-表证 表证邪犯肌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痛 发热恶寒有无汗咳嗽苔白脉浮升 里证 里证表传或内生病位深在于内中 脏腑气血病属里凡非表证皆包容 寒证 寒证感受寒邪证阳虚阴盛寒内生 恶寒喜暖四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清 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迟紧绷 热证 热证感受热邪证或为阳盛阴虚成 躁烦口渴喜冷饮发热喜凉面目红 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洪 虚证 虚证正气虚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

形瘦神靡泛力气气短懒言眩晕悸 汗出欲卧便溏利舌质淡嫩脉虚细 实证 实证邪气有余盛正气未衰能抗争 呼吸气粗语长重胸腹胀满拒按痛 热烦便秘尿赤涩舌老苔厚脉实雄 阴证 阴证闭目羞见明神静懒言气微轻 喜热恶寒四肢冷大便自利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虚寒盛虚寒征 阳证 阳证开目欲见明神烦多言气粗宏 壮热恶寒渴饮冷便秘尿赤面目红 舌红苔黄脉洪数阳气亢盛实热征 阴虚证 阴虚形瘦眩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 颧红唇赤潮热汗脉搏细数舌绛干 阳虚证 阳虚神疲乏力气口淡不渴便溏利 畏寒肢冷蜷卧睡面白舌淡脉迟虚 亡阴“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亡阴阴液衰竭征汗多粘湿手足温

渴喜冷饮气粗急舌红绛干脉细频亡阳 亡阳阳气已衰竭汗多冷清肢冷厥口淡不渴气微弱舌质淡润脉微绝病因辨证-六浮病辨证 伤风发热汗恶风喉痒咳嗽头晕痛伤风病证 舌苦薄白脉浮缓风疹时发时隐踪或皮瘙痒无定处或为游走关节痛寒邪病证 表寒发热恶寒风无汗头身骨节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直中吐泻腹冷痛暑邪病证(1)暑温 暑温高热烦渴汗头痛气粗短赤便舌红苔黄脉洪数或为短气神疲倦或为抽搐牙关紧或反张弓神昏谵(2)中暑 中暑感受暑邪病突然发生头晕痛胸闷恶心时呕吐口干渴饮体倦松“小馄饨,健康生活好帮手!” 甚则昏仆不省人发热烦渴大汗生

八纲辨证

八纲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四诊,掌握了辩证资料之后,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征候,称为八纲辨证。 疾病的表现尽管是极其复杂的,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加以归纳。如疾病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病位的浅深可分为表证与里证;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邪正的盛衰,可分为实证与虚证。这样,运用八纲辨证就能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四对纲领性证候,从而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其要领,确定其类型,预决其趋势,为治疗指出方向。其中,阴阳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在诊断过程中,有执简驭繁,提纲挚领的作用。适应于临床各科的辨证。无论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科,无不应用八纲来归纳概括。在八纲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脏腑辨证;结合气血津液病变的特点,则分支为气血津液辨证;结合温病的病变特点,则分支出卫气营血辨证等等。任何一种辨证,都离不开八纲,所以说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基础。 八纲辨证并不意味着把各种证候截然划分为八个区域,它们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如表里与寒热虚实相联系,寒热与虚实表里相联系,虚实又与寒热表里相联系。由于疾病的变化,往往不是单纯的,而是经常会出现表里、寒热、虚实交织在一起的夹杂情况,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在一定的条件下,疾病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表邪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虚致实等。在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性质相反的假象,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等。阴证、阳证也是如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疾病可以由阳入阴,由阴出阳,又可以从阴转阳,从阳转阴,因此,进行八纲辨证,不仅要熟练的掌握各类证候的特点,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才能正确而全面认识疾病,诊断疾病。 第一节表里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

八纲辨证及其基本护理原则 八纲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用通过四诊所取得的资料,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 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 ?即任何一种疾病, ?从疾病的类别来说,不属于阴证,便属于阳证; ?从疾病的部位深浅来说,不在表,就在里(或半表半里);?从疾病的性质来说,不属于寒证,便属于热证; ?从邪正斗争的关系来说,正气虚的称为虚证,邪气盛的称为实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在八纲中,阴阳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所以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辨证不只是把各种证候简单、截然的划分为八个区域。?而是相互间可又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表里同病、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表证入里、里邪出表、寒证化热、热证转寒、实证转虚、因需致实等。 一、表里辨证与护理 ?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表与里是相对概念,如: ?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 ?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 ?皮肤与筋骨相对而言,皮肤为表,筋骨为里等。 ?因此,对于病位的内外浅深,不可作绝对地理解。 (一)表证 ?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出轻浅证候的概括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 表证的临床表现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 ?表证的防治原则 ?辛散解表 表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中医诊断

第五章诊法 中医学诊法(望诊、闻诊、脉诊重要) ?中医学诊法特点:辨证论治 望诊:目察病人全身、局部、神、色、形、态变化 闻诊:耳听声音的异常变化;鼻嗅气味的异常变化 问诊:口问病人(或陪伴)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 切诊:切按脉象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 触按皮肉筋骨、经络及全身各部,了解疾病变化情况 诊法的基本原理(名解) 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现象,推测内脏的变化,认识病理本质,并解释外在的征候 见微知著(考到频率较高):指通过局部或微小的变化识知整体,由于机体的局部变化,蕴含着整体的生理和病理信息 知常达变:诊病时熟知正常,通过比较发现异常,以了解疾病的本质及变化情况 一、望诊 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注意各神的名解) 观察点得神少神失神假神 形色形色如常,肌肉不削,面 色明润、含蓄,体态自然 面色少华,动作迟 缓,气短懒言 形羸、色散、大肉消削, 而色晦暗、暴露 突然颧赤如妆 眼神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 有神 反应迟钝 反应迟钝,目无精彩,目 光睛迷,瞳神呆滞 目光突然转亮 神智不乱,语言清晰,动作如 常,表情自然,灵敏 如常 神志不清,语言动作失 常,昏迷烦躁或循衣摸床 突然转清,言语 不休,欲吃欲喝 呼吸呼吸调匀少气气短或喘促呼吸异常饮食如常纳谷不香突然能食 意义五脏精气充足,病中则正 气未伤,病轻,预后良好 正气已伤,脏腑功 能不足,多虚证 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虚 衰,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阴阳离绝的危 候,临终先兆 色与泽的意义 “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常反映人体不同的病证 “泽”:指荣润、鲜明而富有光泽,是反映人体精气的盛衰 常色与病色 常色: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是精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的标志之一(中国人正常面色为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颜色和光泽的异常变化,分善色、恶色 善色:色泽荣润鲜明而有光泽,表示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病变轻浅,疾病预后良好 恶色:色泽晦暗枯槁,说明脏腑精气衰败,病变深重,疾病预后差 ?五色主病:青、赤、黄、白、黑五色 青主寒痛肝瘀惊(肝经,属木) 赤热虚实当分清(心经,属火) 黄色主虚又主湿(脾经,属土) 白主虚寒气血病(肺经,属金) 黑主肾虚寒瘀饮(肾经,属水) 望舌(多选择填空):4种舌色,6种舌形,8种舌态,3种苔色,3种苔质,2种苔形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实”的首选含义是() A.邪气盛实 B.正气旺盛 C.阳邪中人 D.阴寒内盛 E.体质壮实 2.证候真假的所谓“假”,最主要是指()A.病人提供假的情况 B.属于疾病的现象 C.临床不常见的证候 D.新病或标病的证候 E.与病理本质不符合的症 3.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下述哪项不对()A.互相联系的 B.彼此独立的 C.有中间状态 D.可变化的 E.有错杂兼夹 4.下列哪项不是形成热证的原因() A.阳邪致病 B.阳气偏盛 C.阳气亏虚 D.阴液亏虚 E.寒邪郁久 5.证候的“表里出入”主要说明() A.病变的位置 B.病变的趋势 C.证候的性质 D.疾病的转归 E.邪正的关系 6.下列哪项不属于虚证的程度描述()A.枯竭 B.亏虚 C.不运 D.不足 E.亡脱 7.下列哪项不是实热证的必有表现()A.壮热恶热 B.神昏抽搐 C.便秘尿黄 D.舌红苔黄 E.脉数有力 8.真热假寒证最突出的证候是()

B.神昏息粗 C.高热肢厥 D.口渴引饮 E.胸腹灼热 9.下列哪项不是形成寒证的原因() A.阳气亏虚 B.阴邪致病 C.阴寒内盛 D.阴液不足 E.阴气偏盛 10.半表半里证与下列哪种概念类似()A.肝胆病证 B.少阳病证 C.气分病证 D.中焦病证 E.厥阴病证 11.下列哪项不能视为真正的证候转化()A.表证转化为里证 B.里证转化为表证 C.寒证转化为热证 D.热证转化成寒证 E.实证转化成虚证 12.真寒假热证最突出的证候是() A.身凉肢厥面浮红 B.神疲而躁扰不宁 C.脉大或数而无力 D.咽喉痛但不红肿 E.咽干口渴不欲饮 13.下列哪一项一般不是导致阴虚的原因()A.气虚生化不足 B.热病之后伤阴 C.病久阴液伤耗 D.五志过极伤阴 E.过服温燥之品 14.相对而言,下列哪项可以存在() A.辨表里无需要分虚实 B.辨表里可不必辨寒热 C.辨寒热未必要分虚实 D.辨虚实不一定有寒热 E.辨虚实未必要分表里 15.下列哪项可属于里证的范畴() A.太阳病证 B.少阳病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