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红膏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修复中神经肽P物质的影响

玉红膏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修复中神经肽P物质的影响

玉红膏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修复中神经肽P物质的影响
玉红膏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修复中神经肽P物质的影响

玉红膏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修复中神经

肽P物质的影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黄清怡孔繁飞李莉孔焕宇

【摘要】:目的观察玉红膏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修复中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探讨玉红膏促进创面愈合修复的作用机理。方法取144只大鼠于背部造成直径1.8 cm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完全随机法分成3组,即玉红膏组、京万红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造模后第1、3、5、7、10、14、21、30天8个时间点进行创面愈合率、组织形态、SP免疫组化染色的观察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玉红膏组的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形态学显示创面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增生期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数量较多;创面中SP表达在创伤后3、5、7、10、14 d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玉红膏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与在增生期促进创面SP分泌有关。

【关键词】玉红膏创面愈合神经肽P物质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Yuhong ointment on secretion of Substance P of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and

explore its mechanism. Methods The whole layer skin defection rat was us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Yuhong ointment group, Jingwanhong group, model group, with normal rats as control. The condition of skin wound surface and healing time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at 1, 3, 5, 7, 10,14, 21, 30 day after wound. The expression of Substance P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Results Average wound healing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Yuhong ointment group and Jingwanhong group, which were higher than model group (P0.05). The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illustrate the Substance P secretion of Yuhonggao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of model group in the 3th, 5th, 7th, 10th, 14th day (P0.01, P0.05). Conclusion Yuhong ointment can accelerate skin wound healing and maybe related with promoting the secretion of Substance P of skin wound in the proliferation period.

Key words:Yuhong ointment;wound healing;Substance P;rat

近年研究表明,皮肤创伤愈合时,受损组织通过释放包括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在内的介质,参与伤口愈合的调控。本实验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SP在大鼠各组的表达差异,以探讨玉

红膏促进皮肤创面愈合修复的部分机理。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成年大鼠,体重180~210 g,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SBSCXK(京)2002-2006。

1.2 主要药物、试剂及仪器

玉红膏,购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制剂中心,批号20020110;京万红,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Z12020440。SP多克隆抗体,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lot50581654、DAB显色试剂盒、lot50281313均为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生物组织制动脱水机,天津爱华;Olympus光学显微镜;Image-Pro-Plus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将144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3组,即玉红膏组、京万红组、模型组,每组48只动物,另设6只为正常对照。

2.2 造模与给药

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不作任何处理,其余各组造模。大鼠致伤前1 d背部剃毛,24 h后腹腔注射0.3%戊巴比妥钠10 mL/kg麻醉,背部用75%酒精消毒后,在每只鼠背部剪3个直径1.8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玉红膏组造模后立即外敷玉红膏,每个创面0.1 g;京万

红组造模后立即外敷京万红,每个创面0.1 g;2组均每日定时换药2次至创面愈合;模型组创面不予处理。使用无菌垫料单笼喂养。

2.3 取材和组织处理

于造模后第1、3、5、7、10、14、21、30天观察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并取材,每组每个时间点6只动物。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剪取创面皮缘约(2×2)cm2,取材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按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HE常规染色和SP的免疫组化染色,一抗效价1∶100,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2.4.1 创面愈合率

比较玉红膏组、京万红组、模型组间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

2.4.2 病理形态学观测

观察各组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比较玉红膏组与模型组的创面愈合特点。

2.4.3 免疫组化测定

用Olympus光学显微镜观察SP的表达情况,胞浆或间质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表达,用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软件,测定距创面中心0.6 cm范围内的真皮及表皮SP阳性面积。

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组间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创面愈合率比较

(见表1)表 1 各组大鼠不同时点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创面愈合率比较(略)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3.2 玉红膏组与模型组HE形态学特点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玉红膏组创面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可见在增生期,新生血管数量较多,与创面垂直生长,且管径较粗;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多,胞体较大,胞浆突出明显,核仁染色较深,胶原纤维较多。重塑期胶原纤维排列比模型组有序。

3.3 各组神经肽P物质阳性表达比较

(见表2)表2 各组大鼠不同时点创面中SP阳性表达比较(略)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京万红组比较,▲P0.05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通常分为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1]。SP作为一种具有多方面生理学效应的神经肽,参与皮肤创面愈合的全过程[2]。脊髓和组织神经末梢以及皮肤的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均能分泌释放神经肽。在创伤修复中它的主要作用有:①参与早期的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而促进创口愈合,

主要通过刺激内皮细胞收缩、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促进血管扩张并使其渗透性增加[3];②能够增强微血管的形成,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完成;③通过与SP受体结合作用于成纤维细胞,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趋化移行和增殖;④以直接作用或协同的方式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在这些因子的介导下引起成纤维细胞迁移、趋化和增殖,从而大量合成分泌胶原及其它细胞外基质成分,促进结缔组织增生,及时修复创伤;⑤促进皮肤神经纤维的生长,伤口中的神经肽活性细胞可刺激组织产生多种因子而间接引起神经因子的分泌。

本实验结果显示,玉红膏可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增生期SP的表达,因而玉红膏促进创面愈合修复的机理之一有可能与SP在创面愈合增生期分泌增多有关。

伤后第3天,玉红膏组SP表达迅速上升,显著高于其它2组,经苏木素复染显示SP主要位于细胞内,大部分细胞形态上多呈椭圆型,胞核正圆,位于中央,SP在胞浆内多呈典型颗粒样分布;从位置上判断这些细胞多位于血管附近,推测可能为肥大细胞;由此推断,在创伤早期,玉红膏以促进血源性SP的分泌为主。Walsh等[4]研究发现,伤后4~14 d是微血管形成最密集的时刻。本实验显示,增生期玉红膏组新生血管数量较多。玉红膏的活血化瘀作用与SP是否有关联,能否通过SP加速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这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SP虽然能加快创面的愈合,但诸多研究表明它在增生性瘢痕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瘢痕组织[5-6],过高的SP分泌被认为是引起增生性瘢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伤后第21天各组的SP 表达都逐渐下降,第30天时玉红膏组SP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那么,在创面到达重塑阶段后,玉红膏又是怎样影响创面重塑的,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现代皮肤病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2] Frode-saleh TS, Calixto JB, Mederios YS. Analysis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uced by substance P in the mouse pleural cavity[J].Peptides,1999,20:259-265.

[3] Dunnick CA,Gibran NS,Heimbach DM.Substance P has

a role in neurogenic mediation of human burn wound healing[J].J Burn Care Rehabil,1996,17(5):390-396.

[4] Walsh DA,Hu DE,Mapp PI,et al.Innervation and neurokininreceptors during angiogenesis in the ratsponge granuloma[J].Histochem J,

1996,28:759-769.

[5] 丛林,李世荣,徐友奇.增生瘫痕P物质含量的放射免疫测定[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4(6):401-403.

[6] Crowe R,Parkhouse N.Neuropeptide-containing nerves in painful hypertrophic human scar[J].Br J Dermatol,1994,30:444-452.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12月第14卷第12期MMJC ,Dec 2012,Vol 14,No.12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 )是指人体在接受刺激后出现的交感神经皮肤 反射性电位,是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方法之一[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该项技术的逐步成熟,SSR 在脑梗死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疾病及失眠、抑郁症等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现把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1SSR 在脑梗死中的应用Korpelainen JT 等[2]通过58例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的对照性研究显示,大脑和脑干梗死患者SSR 幅度显著降低,潜伏期延长。脑梗死急性期和缓解期SSR 幅度均降低,而只有脑梗死急性期的潜伏期延长。刘萍等[3]对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SSR 异常率为40.4%,主要表现为SSR 波形缺失、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 异常以基底节-丘脑最高(55.56%),皮质-皮质下次之(36.96%),脑桥最低(28.57%)。其中,异常SSR 在皮质-皮质下及基底节-丘脑组绝大多数表现为双侧(8 2.35%、86.67%),而脑桥组则全部为双侧。 同时发现,波形缺失患者肢体瘫痪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严重,日常生活能力差。陈寅等人同时发现[4],脑梗死组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MCAI )者单侧 SSR 异常率明显高于脑干梗死组(P <0.05),但脑干梗死组双侧SSR 异常显著高于MCAI 组(P <0.01)。 提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可能是中枢交感神经催汗纤维的起点或者说交感神经催汗纤维接受来自对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传出冲动。 1.2SSR 在脑出血中的应用张福全等对38例脑 出血患者的研究显示[5],急性脑出血后脑心综合征患者SSR 异常率达86.8%,主要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波幅率增高和波形缺失,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01);同时,多数患者出现ST-T 改 变和心律失常。因此认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测定 SSR 可能有助于脑心综合征的诊治及病情的判断。1.3SSR 在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宋景贵等对55 例脑卒中患者的对照性研究发现[6],卒中后抑郁症患者SSR 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异常率达87.3%。进一步研究证实[7],卒中后重度抑郁患者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比较,SSR 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更为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 <0.01)。因此认为,SSR 不仅可反映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损害情况,还能反映抑郁症的病情严重程度。SSR 检测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1.4SSR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SSR 中枢传出 部分包括延髓上结构、延髓、脊髓,最后通路为交感节后神经元C 类无髓鞘胆碱能纤维。Nair KP 等[8]对 37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研究显示,脊髓损伤常常参 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信号的传入,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脊髓传入与膀胱感觉传入通路密切相关。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脊髓受损部位、损伤严重程度都有极大关系。彭超等研究发现[9],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刺激4个部位(左、右掌心,左、右心)记录SSR 引出率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 < 0.05),提示SSR 可作为SCI 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评估 的方法之一。 1.5SSR 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Deniz Yerde -len 等[10]对1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研究显示,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参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过程,SSR 可用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孙瑶等研究发现[11],格林巴利综合征组SSR 异常率占76.92%(20/ 26,其中波形消失5例、波幅减低15例),潜伏期均在正常范围。26例患者中,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占42.31%,自主神经症状的出现率与SSR 的异常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因此认为,SSR 可作 为评价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损害的客观电生理指标,能发现尚无临床症状的自主神经损害。 1.6SSR 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和Shy-Drager 综合征中的应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是一类免疫 介导的急性炎性周围神经病,合并自主神经症状的 作者单位: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宋迎);广西中医学 院第一附属医院(周艳英)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 宋迎 周艳英 127··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再生和纤维性修复 一、再生(regeneration):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一)再生的类型 1、完全再生: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再生:经纤维组织发生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 (二)组织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大多数这些组织中,再生是由可向多个方向分化的干细胞来完成的。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进入G2期。如肝(肝切除、病毒性肝炎后肝组织的再生)、胰、涎腺、内分泌腺等。还包括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 2、纤维组织的再生: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分裂、增生。 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起始于软骨膜增生,骨组织再生能力强,可完全修复。 4、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的再生:生芽方式。 (2)大血管修复:大血管离断需手术吻合,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膜结构。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 5、肌肉组织的再生: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横纹肌肌膜存在、肌纤维未完全断裂时,可恢复其结构;平滑肌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一般是瘢痕修复。 6、神经组织的再生: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外周神经受损时,若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可完全再生;若断离两端相隔太远、两端之间有瘢痕等阻隔等原因时,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四)再生的调控:机体内存在着刺激与抑制再生的两种机制,二者处于动态平衡。 1、与再生有关的几种生长因子:PDGF、FGF、EGF、TGF、VEGF、CK等。 2、抑素(chalon)与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抑素具有组织特异性。皮肤创伤,缺损部周围上皮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将创面覆盖而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生长不致堆积的现象称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中枢神经修复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中枢神经修复再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3卷综述 作者:姜晓丹综述宋文光徐如祥李铁林审校 单位:510282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 神经营养因子在保护神经元存活并促进其突起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出现基因表达的时相变异,对不同种类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作用选择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分布于大脑中,是一类可促进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基底节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皮层神经元、海马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等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并能防止它们受损死亡,改善神经元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成熟等生物效应的多肽或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在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1 理化性质 1.1 分子量及分子结构BDNF是Barde等1982年从猪脑中分离纯化的一种碱性蛋白,分子量为1 2.3KD,等电点为10,因其来源于脑组织,并可维持鸡胚感觉神经元的体外存活、促使其神经元出芽而被命名[1]。由1.5千克的猪脑中可提取该因子1 mg,其生物活力为0.4 ng/ml.unit。BDNF有两种不同的前体形式,分别是长链和短链前体,目前已知短链前体由249个氨基酸组成[2]。1989年,Leibroch 等人用鼠cDNA探针和Northern Blot方法分析发现,脑内存在着BDNF的mRNA,证实了中枢神经可以合成BDNF;同时发现BDNF与已知的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构上有着极其相似的氨基酸序列及相互关联的生物学活性,表现为二者的肽链均由大约120个氨基酸组成 (约有55%~60%的氨基酸同源序列),其中的6个恒定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形成维持BDNF、NGF生物活性所必需的三对二硫键。由此提出,BDNF与NGF同为一个基因家族,并与后来以PCR技术鉴定克隆出的NT-3、NT-4和NT-5一起被统称为“神经营养素家族”[3,4]。以T-载体克隆法对人BDNF全长基因PCR产物克隆及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人BDNF基因全长共744bp,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AG[5]。BDNF所诱导的突触增强作用由cAMP介导的门控系统来调节[6]。 1.2 分布及来源 BDNF主要由脑组织合成,主要分布于CNS中。用BDNF mRNA分析技术表明,BDNF在脑中主要分布在海马和皮质,也存在于纹状体中。Wetmore等人[7]在实验中发现,海马有能与BDNF特异结合的编码trKB基因高度表达,海马锥体细胞核中有BDNF的存在;BDNF mRNA 在海马锥体细胞、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和皮质表现为阳性分布;在杏仁核、扣带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附66例报告

新医学2008年4月第39卷第4期 [2]张宝仁。徐志云。邢建iIII.单纯二尖瓣置换术3416例疗效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4):196-198.[3]C0xJL,sCHuEssLERRB。BOINEAUJP,eta1.7n他devd.opmentoftIlema∞procedu弛f曲tIle h啪entof8ni8lfibrillati∞[J].sem.m7rhor∽cardiovascsuIg,2000,12(1):2一14. [41ABREUFILH0CA,USBOALA。DALLANLA,etaLE伍∞.ti砌伪softlle m矗跣pmcedu把啦ingc∞led硒pIadiolreql地ncyab-舢∞in patientsw汕pe舯肋entahial 6¨llali伽aIIdrheum日licmitralvalvedisea∞[J].circull岫彻,2005,112(9suppl): 120一125. [5]KHARGIK,KEYHAN?FAIsAFlA,Hul’IENBA,elaLsurgi—cBl缸e曲memofatrmfi“lI撕∞[J].m脯∞IIril吼8chefth髓Elek.坤h埘ol(德文),2007,18(2):68_76. [6]丁平,李莉,徐志云,等.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预防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房颤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3):215之18. (收稿日期:200r7一12—25) (编辑:洪悦民) 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分析 ——附66例报告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610031)陈兰赵新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IIlp8tlleticskinre8pon∞,SSR)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A组26例(有自主神经功能症状患者)及糖尿病B组40例(无自主神经功能症状患者),对2组进行上、下肢的SSR检测;并与5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与糖尿病B组比较,糖尿病A组上、下肢SSR的潜伏期均延长、波幅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JP<0.0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痛A组、B组上、下肢SSR的潜伏期均延长、波幅均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JP<0.01)。结论:sSR是简单、易行和无创的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交感神经皮肤反应自主神经下肢 1引言 糖尿病常会导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可表现为自主神经损害。如何简便检出与糖尿病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情况是临床关心的问题,我们对6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检测,以探讨检测SsR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2005年6月一2007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66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男30例,女36例,年龄35—79岁,中位年龄58岁;病程l一30年,中位病程10年。有不同程度的排汗异常、消化不良、腹泻、便秘、排尿无力、尿失禁或尿潴留,或存在直立性低血压等自主神经功能表现(26例设为糖尿病A组),其中6例伴有心动过速;余40例无自主神经功能表现(设为糖尿病B组)。另选同期50名身体健康的自愿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名,女27名,年龄22—70岁,中位年龄52岁,均经体检确定无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的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2.2方法 SSR测试于上午进行。受试者采用平卧位,睁眼不睡,安静放松,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呼吸,将室温保持在22—25℃,皮温控制于32℃以上。应用加拿大生产的Neur0Ma】【1004肌电图诱发电位仪,采用圆盘电极。所有人员均行上肢sSR检测,上肢记录电极放置于一侧手心,参考电极放置于手背,接地电极放置于另一侧腕上15~20cm处,刺激接地电极以刺激此侧腕正中神经。所有人员均同时行下肢SSR检测,下肢记录电极置于一侧足心,参考电极放置足背,接地电极放置于另一侧踝上15—20cm处,刺激接地电极以刺激内踝胫后神经。采用单次电刺激法,刺激电流30mA,电刺激时程0.2m8,通频带宽度(带通)l~100Hz,分析时间500ms,刺激强度根据运动阀值调节,共刺激3次,每次刺激间隔大于1s以上呤J。测量SSR波起始潜伏期(s)及波幅(mV),并对3组结果作比较。

神经递质共存现象

【专题】神经生理的递质共存问题 和大家谈谈递质共存,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 递质共存现象: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这一原则称为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近年来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1979年Hokfelt等发现在交感神经节内含NE和SOMT。并产生了递质共存(neurotransmitter coexistence)的概念。以后又陆续发现在脑、脊髓和外周组织都有神经肽和经典递质共存的现象,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化学传递概念。 递质共存的方式很多(递质与递质;递质与多肽;多肽与多肽),其中比较多见的是一种经典递质与多种神经肽共存的形式。递质共存的现象很普遍,人和动物的中枢神经或外周神经组织中都有递质共存(见表)。然而,共存的递质之间存在种族差异。 递质共存的生理意义 1.突触后相互调节作用共存的递质和神经肽共同释放(corelease)后,共同传递(cotransmi tter)信息。两者分别作用于突触后,起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以有效地调节细胞或器官的功能。 (1)协同作用:猫唾液腺接受颌下神经节的副交感神经和颈上神经节的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副交感神经内含ACh和VIP,交感神经内含NE和NPY。ACh引起唾液腺分泌稀稠液,并增加唾液腺的血供;VIP并不直接影响唾液腺的分泌,却能增加唾液腺的血供,增加唾液腺上ACh受体的亲和力,从而增加ACh分泌唾液腺的作用。NE导致唾液腺分泌粘稠液,并减少血供;NPY也并不直接调节唾液腺的分泌,而是通过收缩支配唾液腺的血管,与NE 协同调节唾液腺的分泌。可见,支配猫唾液腺神经末梢中共存的递质与神经肽,两者起协同作用(图16—3)。 (2)拮抗作用: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中共存脑啡肽和NE。电刺激狗内脏大神经,导致肾静脉血浆中NE和脑啡肽的含量同时升高,并伴血压升高;狗利舍平化后,再刺激内脏大神经,此时肾静脉血浆中NE的含量低于正常,而脑啡肽的含量却高于正常,并伴有血压下降。若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功能。 2. 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 二、实习内容 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病例讨论。 大体标本组织切片 肉芽组织肉芽组织 皮肤伤口愈合皮肤瘢痕 骨折愈合骨折愈合 三、大体标本、组织切片观察要点 (一)肉芽组织 基本病变要点 1. 肉眼形态: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似鲜嫩的肉芽。 2. 组织学形态:显微镜下观察肉芽组织应有以下特点 (l)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肿胀; (2)新生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 (3)常有大量渗出液及各种炎症细胞。 标本观察 组织切片:(图3-01a、b、c、d)该组织取自溃疡底部肉芽组织。①表面一层为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其下方为肉芽组织,最深层为瘢痕组织。②肉芽组织中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及多种多样的细胞。③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数量多,血管腔狭窄。血管之间有较多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核椭圆形、染色浅淡,有的可见核仁,此外可见各种炎细胞。 思考:肉芽组织有哪些主要功能?其发展如何? (二)皮肤创伤愈合 基本病变要点 1. I期愈合:皮肤切口处形成较整齐而窄的瘢痕。组织切片可见瘢痕处的表皮较薄,表皮下有少量的胶原纤维。 2. Ⅱ期愈合:皮肤伤口处瘢痕大且不规则。组织切片见该处皮肤中有大量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 标本观察 病史:女性,30岁。1年前作剖宫手术。伤口愈合良好,产后半年发现腹部手术切口处疼痛、变硬,触及硬结。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切除。 大体标本:(图3-02)皮肤组织正中有一手术瘢痕,长约5cm,呈线型,对合整齐,色泽较正常皮肤稍浅,愈合良好。 (三)骨折愈合 基本病变要点 1. 血肿形成; 2. 骨折断端间有纤维性骨痂形成,透明软骨形成; 3. 骨性骨痂形成; 4. 骨痂改建。 标本观察 大体标本:(图3-03)长骨中间区呈梭形膨大。膨大处中央有一横行骨折线,其周围由灰白色纤维组织和淡黄色骨样组织形成骨痂,骨折部位因骨痂形成而膨大,新骨形成处致密,无骨髓腔形成。此为骨性骨痂期。 四、病例讨论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32岁,因胃溃疡穿孔行修补术。术后10天腹壁皮肤切口大部分呈整齐的线型瘢痕,远端约2cm手术切口未愈合,肉芽组织增生突出两侧皮

癫痫发作次数多怎么办

陕西康杰医院陕西康杰医院 癫痫发作次数多怎么办 癫痫发作次数多怎么办?对于不同患者来说,癫痫病的发作次数都是不一样的,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癫痫发作的次数较少,并且发作的频率也比较低,但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癫痫病患者来说,可能会发作特别频繁,一天一次的发作频率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要想控制或者说减少癫痫的发作次数就需要做好日常的护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癫痫发作次数多怎么办?癫痫发作次数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护理: 一、癫痫发作次数多要注意服药护理:在癫痫病的日常护理过程中,家属不可随便 更换药物和剂量,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药物、以及更换药物的品种,均应在医 生指导下进行。家属要督促检查患者按时按量、准确无误服药,防止少服、漏 服和多服。 二、病情观察:观察发作后的表现,如有无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只有把详 细的情况介绍给医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充分了解癫痫病患者发作特征, 如发作的诱因、场所、发作时间、发作先兆、持续时间等严密观察发作时的特 点,以便进行正确的癫痫病的日常护理。 三、癫痫发作次数多的患者应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癫痫病完全控制后,才可考虑 逐渐停药,减药过程也需1 年以上,服药是癫痫病的日常护理的重要环节,切 忌短期或突然停药,病程越长,剂量越大,停药越要缓慢,少数可能需终身服 药。 四、癫痫发作次数多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医现代化治疗:随着中医现代化技术的发展, 癫痫病的治疗也有了新的方案,激活神经肽再生,修复神经肽活性,让神经肽 在神经细胞内合成以及在突触处正常释放,突触后膜上的对应受体相结合,从 而控制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频发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注意做好癫痫病的相关护理工作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好癫痫的护理工作,因为癫痫患者护理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疾病的恢复,癫痫病患者在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外,做好护理工作,对癫痫病有一定的效果,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早日康复才好。

神经肽与神经肽修复再生诊疗体系

神经肽与神经肽修复再生诊疗体系科学探索发现癫痫发病根源——神经肽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癫痫发作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又多种多样的表现,其特征是运动﹑感觉﹑精神或自主神经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识和警觉程度的变化。 以往,医学家们对癫痫病的研究只深入到了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在癫痫的治疗上,大多采取药物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或者切除神经异常放电的病灶部位及受损脑细胞的方式来抑制癫痫的发作,针对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有医学家提出:为什么大脑神经元会突发性异常放电? 21世纪医学界给出了答案,癫痫发病根源是由于神经肽在神经细胞内无法合成以及无法在突触处正常释放,进而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对应受体相结合,阻碍了正常信息传递,致使神经元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引发癫痫。 关于神经肽 神经肽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神经细胞)内,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一类生物活性多肽。它是由肽能神经元所释放出来的,它主要起到调控和传导神经元异常放电和神经递质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大脑中神经元的放电是否正常都需要神经肽来给它正确的信息传递。 影响神经肽合成、释放的原因: 一、由于神经细胞内的先天性基因无法转录m-RNA,导致神经肽在神经细胞内不能完成正常合成; 二、神经细胞膜内外钾、钠、钙离子内外交换失衡,生理活动需要时,钾离子外流,钠、钙离子(兴奋)或氯离子(抑制)内流,导致神经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从而引发细胞内环境的改变,造成神经肽释放异常(不释放或者释放过多)。 神经肽修复再生诊疗体系治疗癫痫三步到位 第一步:精确病灶筛查——锁定癫痫病灶及脑神经受损情况 通过神经肽释放功能检测、神经元异常放电电位检测、神经组织受损检测、基因病理检测、EEG脑神经递质检测以及中医经络检测,实时、动态、直观的深层探测癫痫发病病因,精确定位癫痫发病病灶点位和神经元异常放电位置以及脑神经组织受损的位置和程度、神经细胞的活性、神经肽合成、释放的情况等,为治疗提供了全方位、精确化的科学依据。 第二步:全面针对性治疗——从发病根源全面修复神经肽功能

神经递质

关于“神经递质”的师生对话 湖北省应城市二中易辉 生: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师:①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 ②单胺类及其他生物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组胺、血清素 ③肽:生长抑素、物质P、阿片肽 ④其他:乙酰胆碱、腺苷、花生四烯乙醇胺、一氧化氮。 生:神经递质是大分子吗 师:大多数神经递质应该是属于小分子,但是少数肽类的神经递质是大分子。 生:神经递质由什么部位合成 作为神经递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神经递质能在细胞内合成。目前已知,肽类神经递质的前体在胞体内合成;而经典神经递质,则在神经纤维的末梢中合成。神经肽的合成实际上是蛋白质的合成。它是由DNA经转录过程形成相应的mRNA,再经翻译形成相应的神经肽前体。前体形成后再经酶的剪切形成有活性的神经肽。经典神经递质是由一系列酶促反应而形成。生: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怎样的 师:尽管有许多神经递质是小分子,但是它们的释放方式依然是通过胞吐作用来完成的,因为神经递质是储存在突触小泡中,是一种囊状结构。 生:常见的神经递质有哪些 师:脑与脊髓中最常见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分布于超过90%的兴奋型突触。脑中第二常见的神经递质是γ-氨基丁酸,分布于超过90%的抑制型且不使用谷氨酸的突触。甘氨酸是脊髓中最常见的抑制型神经递质,脑中最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GABA、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褪黑激素、脑内啡等。 生:神经递质可以分成哪些种类 师:可以分成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递质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而抑制性递质有多巴胺、甘氨酸等。

生:递质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 师:1.兴奋性递质作用机理: 突触小泡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这些兴奋性化学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提高膜对Na 十、K十,CI-,特别是 Na十的通透性增加,膜电位降低,局部去极化,即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加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扩布性兴奋,传到整个突触后神经元。 2.抑制性递质作用机理: 当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通过突触前膜释放,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是抑制性递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氯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出现突触后膜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此时,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去极化,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抑制。 生:一个神经元可以有多种神经递质吗 师:神经递质是将信息由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介导物质。脑内的神经递质,仅目前所知道的,就多达上百种。过去认为,一个神经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70年代末发现,一个神经末梢可以释放两种甚至三种神经递质。在一个神经元上可以看到成百乃至成千个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接触点——突触,说明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很多神经元发生联系。每一个突触中都有神经递质在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因此,每一个神经元可以在同时或不同时接受很多神经递质的作用。这些神经递质可以组成很多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根据计算,如果有40种神经递质,每两个组成一组,则可产生780种不同的组合。不同的组合可能代表

第2章 损伤的修复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名词解释 1. 再生 2. 接触抑制 3. 肉芽组织 4. 一期愈合 5. 瘢痕疙瘩 二、判断题 1. 组织损伤修复后都可以完全恢复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 肌细胞属永久性细胞。 3. 静止期细胞是指在生理状态下处于G1期的细胞。 4. 一般而言,幼稚组织比高分化组织的再生能力强。 5. 心肌细胞属稳定细胞。 6. 脑的神经细胞损伤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来修补完成。 7. 细胞损伤后能否重新构建为正常结构依赖于细胞外基质。 8. 纤维性修复必须通过肉芽组织的增生才能完成。 9. 瘢痕组织形成后对机体有利无害。 10. 一般手术伤口5-7天拆线的原因是此时伤口内已形成肉芽组织。 11. 骨折后愈早锻炼,对骨折愈合愈有好处。 12. 肉芽组织的肉眼观呈颗粒状的原因是其内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存在。 13. 心肌梗死后及时治疗,心肌细胞可完全再生。 14. 黏膜糜烂常通过瘢痕修复来完成。 15. 肝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可以通过再生来恢复原来的大小。 16. 神经细胞受损后可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17. 肉芽组织内没有神经,因此用刀切也无感觉。 18. 皮肤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都有炎性反应。 三、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细胞中哪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

A. 肝细胞 B. 唾液腺 C. 心肌细胞 D. 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 E. 神经细胞 2. 下列哪种细胞不是不稳定细胞? A. 移行上皮细胞 B. 表皮细胞 C. 淋巴造血细胞 D. 肝细胞 E. 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 3. 下列那种病变或其进一步发展与肉芽组织无关? A. 胃溃疡 B. 血肿 C. 血栓 D. 静脉石 E. 肺脓肿 4. 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的细胞是 A. 纤维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巨噬细胞 D. 红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5. 肉芽组织的结局是 A. 填补缺损 B. 纤维化 C. 抗感染 D. 能产生细胞外基质 E. 分泌大量生长因子,调控细胞再生 6. 肉眼观察肉芽组织呈颗粒状的主要原因是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1 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 A.表皮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软骨母细胞 2 下列具较强再生能力又有很强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A.表皮细胞 B.呼吸道粘膜被覆细胞 C.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D.原始间叶细胞 E.内分泌腺上皮细胞 3 下列能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是: A.层粘连蛋白 B.肿瘤坏死因子 C.干扰素-α D.肝素 E.前列腺素E2 4 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增多 B.炎症细胞消失 C.玻璃样变 D.毛细血管闭合、退化 E.纤维母细胞减少 5 关于创伤一期愈合正确的是: A.无感染故无炎症,仅有表皮再生,无肉芽组织生长 B.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 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 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 E.无感染故无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 6 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 B.胃肠道粘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 C.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 D.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 E.横纹肌损伤均不能再生 7 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可拆线: A.第3天 B.5-6天 C.2周 D.3周 E.以上都不是

8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再生时近端轴突每天可伸长10mm. B.神经纤维断离两端超过3.5cm时,才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C.伤口直径达10cm时,表皮难以再生,而必需植皮 D.肉芽组织形成时,毛细血管每日延长0.1–0.6mm E.以上都不是 9 维生素C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是: A.促进含硫氨基酸吸收、合成 B.促进前胶原分子形成 C.促进胶原纤维的交联 D.促进胶原原蛋白的合成 E.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 10 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 A.严重感染 B.电离辐射 C.含硫氨基酸缺乏 D.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E.手术缝线 11 下列各组织哪一种再生力最强? A. 骨骼肌 B. 神经节细胞 C. 心肌 D. 皮肤 E. 软骨 12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再生? A. 生理状态下表皮细胞不断脱落,不断新生 B. 蜥蜴肢体断掉后,新生出完整的肢体 C. 蚯蚓从中间切断,每一段又可以形成完整的蚯蚓 D. 肝细胞广泛坏死后形成假小叶 E. 脾脏由于造血细胞增生(髓外造血)而肿大 13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A. 纤维母细胞和炎性细胞 B. 肌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 C. 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 D. 炎性细胞和毛细血管 E. 纤维母细胞、炎细胞和毛细血管 14 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时所见到的变化是: A. 胶原纤维数量减少 B. 炎性细胞增多 C. 毛细血管减少 D. 质地较软 E 弹性增加 15 关于健康肉芽组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肉芽组织中淤血常较重,水肿明显

最新神经递质和激素(精品收藏)

神经递质和激素 神经递质不一定是激素。神经递质是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共分为四大类,即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生物原胺类神经递质是最先发现的一类,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谷氨酸、组胺、乙酰胆碱(Ach)。肽类神经递质分为: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神经加压素、胆囊收缩素(CCK)、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神经肽y。其它神经递质分为:核苷酸类、花生酸碱、阿南德酰胺、sigma受体(σ受体).其它类:近年来,一氧化氮就被普遍认为是神经递质,它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而是凭借其溶脂性穿过细胞膜,通过化学反应发挥作用并灭活。在突触可塑性变化、长时程增强效应中起到逆行信使的作用。 激素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第二类为

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降钙素等。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脑内神经递质分为四类,即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其它类。 由上可知他们中有部分相同,但神经递质是在神经细胞与细胞之间,用来传递信号的东西,是突触与突触见的传递介质.而激素是作用于整个身体,比如甲状腺激素等,存在的地方不一样,作用的地方也不一样,神经递质一般是作用于细胞。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起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改变.酶会随反应次数的增加而钝化导致活性下降并最终被分解,同时产生新的补充。

鱼子多肽原液-干细胞再生术-美丽的捍卫者

鱼子多肽原液 —干细胞再生术美丽的捍卫者生命科学在两千五百年的医学发展中,一直是沿着对抗疾病的方向和道路发展,从而形成了“以疾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观;现代医学虽然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由于其医学思路来自于对抗疾病,而没有从再生、顺应生命的角度研究,使现代医学无法脱离两千五百年的轨道发展,结果我们现代医生手中治疗疾病和保障健康的手段方法,仅限于“左手拿刀,以丢掉组织器官来换取暂时的生命延续;右手拿药,用抗生命的物质治疗疾病”,面对病人再也没有更睿智的思路。现代生命科学前沿的干细胞治疗则是研究人类本身的细胞,通过掌握干细胞的分化,研究人体自身细胞的再生功能,帮助损伤的器官、组织恢复甚至更新。 一、干细胞的概念 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干细胞”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生物学文献中,而干细胞的研究被认为开始于1960年代,随着干细胞的功能不断的被发现,干细胞的研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其神秘的面纱也随着不同时代的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而逐渐揭开。 目前,干细胞在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干细胞在细胞治疗、组织器官修复、发育生物学、药物学等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干细胞能够作为细胞治疗与组织器官替代治疗的种子细胞[1,2,3]、探讨胚胎发育的调控机制[4]、作为疾病基因治疗的载体[5]、体外整合外源基因以研究基因功能[6]、用于建立药物筛选平台而致力于药理研究与新药开发等等。 采用干细胞治疗有着多种优势:低毒性(或无毒性),即使不完全了解疾病发病

神经肽_神经递质与肿瘤的关系_孙妍

第22卷 第1期2004年2月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 ol.22 N o.1 Feb.2004 文章编号:100727383(2004)0120079205 神经肽、神经递质与肿瘤的关系Ξ 孙 妍,陆天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新疆石河子832002) 摘要:对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肿瘤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调控机理及肿瘤细胞表面的神经肽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神经递质;神经肽;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肽及神经递质不仅参与支配局部组织的生理活动,它还可以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行信号传导,进而对靶细胞分化、生长、代谢、细胞骨架结构、基因表达产生影响。其中,神经肽及神经递质与肿瘤的密切关系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就神经肽及神经递质对肿瘤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调控机理及肿瘤细胞表面神经肽受体的表达作一综述。 1 神经肽、肽类神经递质与肿瘤 神经肽在人体内分布广泛,是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肽能神经递质或调质。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肽作为一个正常细胞潜在的生长因子,它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神经分泌和内分泌的方式参与到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过程中[1]。 1.1 血管活性肠肽 血管活性肠肽(vas 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 VIP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直链肽。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VIP在正常及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VIP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其受体在多种肿瘤组织细胞膜上均有高密度表达。Laburthe等[2]发现结肠癌细胞表面存在VIP受体。Reubi[3]对339例涉及17种肿瘤,病理类型多达23种的肿瘤患者组织切片进行了体外放射自显影研究,结果发现,VIP受体不论在神经内分泌源性肿瘤,还是在上皮源性肿瘤均有过量表达。体外放射自显影切片还可看出,VIP受体呈高密度的表达。受体的竞争性抑制实验的结果显示:受体与配体呈高亲和力结合。一般认为,VIP通过以下方式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行调控: 1)VIP与癌细胞表面的VIP受体结合,通过与受体耦联的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cyclic adenosine m onophosphate)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K im等[4]观察到向体外胃癌细胞系加入一定剂量的VIP后,其cAMP 含量升高,c2myc的mRNA表达减少,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 2)由多胺介导的促生长作用。T atsuta等[5]给大鼠联合应用VIP和癌细胞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抑制剂1,3二氨基丙烷(1,32di2 aminopropane,DAP)发现,单独给予VIP可明显促进结肠癌的生长,而联合应用DAP后,可减少VIP对结肠癌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此认为,VIP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多胺的生物合成而介导。 3)其它机制。Warhurst等[6]研究认为,VIP与结肠癌表面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蛋白激酶活化,再由Ca2+和蛋白激酶介导VIP对结肠癌细胞增生的调控作用。 Ξ收稿日期:20032042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960077) 作者简介:孙 妍(19762),女,硕士生,从事肿瘤病理学研究。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 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 A.表皮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血管内皮细胞 E.软骨母细胞 2 下列具较强再生能力又有很强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A.表皮细胞 B.呼吸道粘膜被覆细胞 C.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D.原始间叶细胞 E.内分泌腺上皮细胞 3 下列能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是: A.层粘连蛋白 B.肿瘤坏死因子 C.干扰素-α D.肝素 E.前列腺素E2 4 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增多 B.炎症细胞消失 C.玻璃样变 D.毛细血管闭合、退化 E.纤维母细胞减少 5 关于创伤一期愈合正确的是: A.无感染故无炎症,仅有表皮再生,无肉芽组织生长 B.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 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 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 E.无感染故无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 6 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 B.胃肠道粘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 C.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 D.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 E.横纹肌损伤均不能再生 7 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可拆线: A.第3天 B.5-6天 C.2周 D.3周

E.以上都不是 8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再生时近端轴突每天可伸长10mm. B.神经纤维断离两端超过3.5cm时,才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C.伤口直径达10cm时,表皮难以再生,而必需植皮 D.肉芽组织形成时,毛细血管每日延长0.1–0.6mm E.以上都不是 9 维生素C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是: A.促进含硫氨基酸吸收、合成 B.促进前胶原分子形成 C.促进胶原纤维的交联 D.促进胶原原蛋白的合成 E.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 10 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 A.严重感染 B.电离辐射 C.含硫氨基酸缺乏 D.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E.手术缝线 11 下列各组织哪一种再生力最强? A. 骨骼肌 B. 神经节细胞 C. 心肌 D. 皮肤 E. 软骨 12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再生? A. 生理状态下表皮细胞不断脱落,不断新生 B. 蜥蜴肢体断掉后,新生出完整的肢体 C. 蚯蚓从中间切断,每一段又可以形成完整的蚯蚓 D. 肝细胞广泛坏死后形成假小叶 E. 脾脏由于造血细胞增生(髓外造血)而肿大 13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A. 纤维母细胞和炎性细胞 B. 肌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 C. 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 D. 炎性细胞和毛细血管 E. 纤维母细胞、炎细胞和毛细血管 14 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时所见到的变化是: A. 胶原纤维数量减少 B. 炎性细胞增多 C. 毛细血管减少 D. 质地较软 E 弹性增加 15 关于健康肉芽组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神经肽修复再生激活疗法

“神经肽激活修复疗法”治疗癫痫显神通 南宁博大 癫痫这个让人谈之色变的病魔,被人们形象的称为“不死的癌症”,千百年来像瘟神一样折磨着世界人民。它无情的吞噬着生命,摧毁家庭,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攻克癫痫顽疾成为摆在世界医学家面前的难题。然而,虽然经过医学专家数千年的探索研究,但遗憾的是,目前对于治疗癫痫疾病的各种传统疗法,也只是停留在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作的层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癫痫病复发—再治疗—再复发的反复复发难题。难道癫痫真是不治之症吗?难道就让癫痫顽疾肆无忌惮吗? 国内癫痫发病率每年以40万例增加危机四伏 癫痫是一种全球性的疾患,发作时经常突然倒地,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四肢抽搐等,并以反复发作倾向为特征,发作时有运动障碍,感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情感以及精神障碍等。并具有产生多次发作的持久性倾向和具有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及社会多种后果为特征的慢性脑性疾病。癫痫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对生命构成强大的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有4000万的癫痫患者在发展中国家。2012年我国相关医疗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癫痫患病率为4~7%,我国癫痫患病总人数约900万。 另据卫生组织数据调查统计,癫痫发病率一般以每年每10万人口中有多少新发现的癫痫病人分率计算。国外报道数字每年为40~70/10万人口。我国报道每年为35/10万左右,由此可以推断我国每年新患癫痫40余万例。 可见,癫痫顽疾危机四伏,那么,防治癫痫病成为大家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治疗癫痫顽疾传统疗法(吃药,手术)显“无奈” 我国的癫痫患者将近900万,每年还有约45万的新发患者。尽管80%的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后,将会得到控制,但需终身服药并要面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困扰。而另外约20%的患者即使用药也难以控制。难治性癫痫可以通过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病情才能得以控制,但不能彻底根治。 西药治疗:据医学专家称,治疗癫痫,目前最常选用的药物包括传统抗癫痫药中的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新型抗癫痫药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等,这些抗癫痫药物虽对癫痫病治疗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通过抑制大脑神经元兴奋性来达到控制的效果,长期服药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肝,肾损伤等,并且只是治标不治本。 中药治疗:对于癫痫治疗,中医大都采用以补益心肾、涤痰熄风,开窍定痫,活血化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