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曲

戏曲

戏曲
戏曲

戏曲

戏曲(traditional opera)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艺术

相传,清朝初年的北京有四大剧种,即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据嘉庆八年的记载:“有明肇始昆腔,洋洋盈耳,而弋阳、梆子、琴、柳各腔,南北繁会,笙磬同音,歌舞升平,伶工荟萃,莫感于京华。”也说明了当时这一历史盛况。其中所谓南昆即流行于江南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北弋指南戏与北曲结合,产生于江西弋阳地区的弋阳腔,即流传到北方形成的高腔,也就是当时盛行于京城的京腔;东柳即流行于山东的柳子腔;西梆自然是我国西北广为流传的梆子腔,也就是秦腔。说明了东西南北四方艺人汇集北京的盛况。从当前来看,以上四大声腔已远远超出了自己的原有范围,有的早已遍及全国许多省份,弋阳腔(即高腔)更是在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河北广为流传,因此有关人士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但是这种历史形成的说法还是客观地反映了历史事实。从当前戏曲剧种的分布来看,昆剧在上海、南京、浙江、湖南还是有相当的观众基础。弋阳腔不但在北方扎根,从乾隆年间,在京师“六大名班,九城轮转”,而且对京剧以及一些北方剧种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就是在江南一带的流传也主要是在许多北方语系的地区。柳子腔(包括受其影响的柳琴戏)虽然流行于河南、苏北、冀南、皖北等地,但是它重要的活动还是山东的曲阜、泰安、临沂。秦腔(即山陕梆子)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山西、河南、河北等各地的梆子腔尽管至今在北方盛行,然而我们在甘肃、宁夏、陕西等地看到的秦腔却有着更深厚、更古老的根基和更广泛的观众群,所以说“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的说法是有历史根据的。

全国戏曲的种类

彩调剧藏剧潮剧楚剧凤阳花鼓戏广东汉剧桂剧汉剧黄梅戏徽剧荆州花鼓戏柳子戏吕剧山

东梆子绍剧四川曲剧甬剧云南花灯壮剧越剧粤剧越调豫剧宜黄戏扬剧新疆曲子剧湘剧锡剧婺剧碗碗腔天津文明戏苏剧曲剧琼剧青海平弦戏秦腔黔剧祁剧蒲剧莆仙戏评剧瓯剧闽剧

陇剧龙江剧辽南戏昆剧梨园戏京剧晋剧吉剧黄龙戏淮剧滑稽戏花儿剧沪剧河北梆子赣剧

二人转二人台川剧北方昆曲新城戏

声腔剧种:二黄、二人台、上党二黄、上党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川剧、三角戏、义乌腔、弋阳腔、广东汉剧、云南壮剧、云南花灯戏、丹剧、木偶剧、巴陵戏、五音戏、文南词、中路梆子、内蒙大秧歌、凤台小戏、永济道情戏、白剧、白字戏、北昆、北京曲剧、北路梆子、皮黄、皮影戏、龙江剧、龙岩杂戏、东河戏、东路梆子、汉剧、宁河戏、乐平腔、正字戏、四平腔、四股弦、右词南剑调、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调、西路评剧、壮剧、壮族沙剧、芗剧、吉剧、吕剧、竹马戏、老调梆子、庐剧、吹腔、乱弹、沪剧、评剧、苏剧、甬剧、祁剧、辰河戏、余姚腔、词明戏、含弓戏、阿宫腔、灵邱罗罗腔、河南越调、河南道情、河南曲剧、河北梆子、河北乱弹、京腔、京剧、青阳腔、青海平弦戏、武安落子、杭剧、扬剧、昆腔、陇剧、茂腔、绍剧、瓯剧、侗戏、宜黄戏、采茶戏、泗州戏、弦索腔、耍孩儿戏、陕西老腔、柳腔、柳琴戏、闽剧、闽西汉剧、南剧、姚剧、临剧、哈哈腔、胡琴腔、荆河戏、浑源罗罗、贵州花灯剧、高腔、

高山剧、高拔子、高甲戏、高调梆子、唐剧、桂剧、秦腔、晋剧、邕剧、莆仙戏、海盐腔、海门山歌剧、海城喇叭戏、莱芜梆子、壶关秧歌、淮剧、淮红剧、黄梅戏、黄龙戏、黄孝花鼓、清戏、清音戏、粤剧、婺剧、楚剧、推剧、梨园戏、梆子腔、章丘梆子、铙鼓杂戏、湘剧、湘西苗剧、越剧、傣剧、琼剧、丝弦戏、滑稽戏、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蒲剧、蒲州梆子、雷剧、锡剧、滇剧、蒙古剧、碗碗腔、瑞河戏、新疆曲子戏、赛戏、歌仔戏、僮子戏、蔚县秧歌、漫瀚剧、潮剧、徽剧、影子腔、黔剧、豫剧、襄阳剧、襄武秧歌、藏剧、赣剧、彝剧。

戏剧名词:九宫、入破、卜儿、十三调、二花脸、刀马旦、人物造型、大曲、大面、大遍、小末、小旦、小戏、小生、小花脸、三部曲、三花脸、三小戏、才人、广播剧、引子、引戏、文场、文工团、文明戏、元曲、元杂剧、云手、云韶府、丑、介、队舞、六幺、幺篇、宫调、水袖、化妆、反串、书会、瓦舍、勾栏、开呵、木大、中州韵、内心独白、手眼身法步、中国戏剧梅花奖、打出马、打背躬、台词、台步、正末、正旦、正剧、正净、四大徽班、四大声腔、四功五法、旦、旦儿、末、末泥、本色、本色表演、出、外、生、加官、龙套、布景、对白、代面、包厢、乐棚、务头、犯调、北曲、立部伎、东海黄公、兰陵王入陈曲、行头、行当、行家、行院、戏文、戏曲、戏剧、冲末、冲狭、曲破、曲牌、曲谱、老旦、老生、吊毛、传奇、杂当、过曲、集曲、合生、许胡、百戏、优伶、寻幢、压轴戏、地方戏、问题剧、自报家门、花部、花旦、把子、把子功、走边、走索、场、场面、场面高度、巫、串、折、弄、角抵、苍鹘、社火、邦老、孛老、序幕、身段、尾声、抢背、宋杂剧、竹竿子、吴江派、苏中郎、坐部伎、连台本戏、即兴表演、武旦、武丑、武场、武净、武生、武二花、武花脸、板眼、板式、参军、参军戏、定场诗、定场白、俫、净、帔、转踏、法曲、青衣、京白、官衣、话剧、诗剧、掐弹词、性格化、毯子功、油花脸、升平署、宜春院、贴净、贴旦、独白、独幕剧、科班、科泛、科浑、南曲、南戏、南杂剧、南北合套、俗乐、院本、弦索、哑剧、亮相、起霸、圆场、面具、轴子、客串、草台班、闺门旦、活报剧、音响效果、总会先倡、剧场、剧种、剧本、悲剧、悲喜剧、砌、彩排、旁白、帮腔、家门、宾白、钵头、俳优、倡优、临川派、鬼门道、诸宫调、第四堵墙、爱美剧运动、排遍、排演、脚色、脚本、梨园、梨园弟子、副旦、副末、副净、唱腔、唱赚、唱念做打、基本功、街头剧、翎子、盔头、检场、脸谱、彩旦、清唱、菊部、票友、郭秃、象人、教坊、虚拟动作、铜锤花脸、鱼龙曼延、雅部、雅乐、雅乐部、傩、道具、喜剧、黑头、腔调、猴戏、掌记、搽旦、散乐、装孤、傀儡戏、滑稽戏、温州杂剧、程式动作、鼓板、鼓子词、鼓吹部、鼓架部、幕、幕表制、缠令、缠达、韵白、滚调、跳丸、演出本、路歧人、酸、赚、摘遍、锣经、楔子、髦儿戏、潜台词、舞台、舞台灯光、舞台美术、舞台指示、舞台艺术、题目、题目正名、靠、趟马、髯口、褶子、蟒袍、敷演、磕瓜、影戏、燕濯、踏谣娘、霓裳羽衣曲等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浅谈电视戏曲节目

浅谈电视戏曲节目 摘要:电视戏曲节目恐怕是我们年轻学子接触和了解最少的节目,同时也很可能是大家最不喜欢的电视节目。事实上,电视戏曲节目的市场的确没有一般的综艺娱乐节目大,但是不大不代表不存在。对于传统制作模式的理解与突破,对现代戏曲制作观念的把握与运用,一直是电视戏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电视戏曲,制作观念,突破发展 正文:电视是一门年轻的事业,从1958 年北京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才标志着电视事业在我国的起步,而真正发展壮大更是近二十年左右的事。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电视还体现为一种展示最新科技的载体,一种为人们提供信息最为快捷的渠道,最重要的是还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最通俗的家庭化娱乐方式。同时,它也对传统戏曲艺术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因为电视一兴起,就和舞台演出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当然,对这一点,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断言,只要电视不播戏曲节目,剧场演出时买票的观众就会多起来。而另一种说法是,在戏曲不景气的今天,正是电视大大地起到了宣传戏曲,介绍戏曲,普及戏曲的作用,从而扩大了戏曲的观众面,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戏曲。两种说法令人莫衷一是,但今天电视时刻在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戏曲电视的意义 电视戏曲节目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扩大和宣传戏曲文化,从根本上引导更多的观众回归剧场,不在于要还原给观众一种剧场中戏曲艺术的审美享受,因为这是电视荧屏功能完成不了的。我们必须意识到,由于戏剧舞台的特有属性,使得戏剧演出一旦脱离了演员和观众同处一个空间的直接交流,也就丧失了真正的、最大的魅力,一个小小的电视机如何还原得了那样大的气概和神韵。而电视的录制方式和物质特性以及一般常规运作模式,决定了它的基本形式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新闻记录,一种快捷宣传与介绍。 而剧场之为剧场,实乃戏曲艺术之圣殿。它需要,也必须在“假定性”和剧场的前提下铺陈一切。而且必须是有观众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观众在场的表演严格意义上说不叫做演出。所以一些剧团直到今天仍有为了锻炼青年演员而举办的必须面对观众的演出,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演出,它与其说是在培养演员的舞台感,还不如说是在学习如何与观众“对话”。而电视无法做到这一点。电视一开始就常用直播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以便让直播所产生的一种未知、期待过程化,达到类似于新闻的及时、快捷以及戏剧的现场感。但一部戏剧的演出和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对观众所产生的悬念是不一样的,前者强化的是艺术享受,后者是满足信息的新奇感。而从心理期待来看,前者要求越完美越好,而后者则期待越无序越精彩。从这点来看,电视直播的优势对于戏剧演出而言意义不如新闻那么大,效果也不如新闻那么好。 2、戏曲电视的困境 统戏曲面临失传危险,青少年一代对传统戏曲缺乏认识与理解,兴趣点更不在此领域,人才培养也无法跟进,造成人才短缺。整个戏曲行业萎靡。我国现存的剧目和曲牌,只有少数整理、编印出来,相当一部分或存放于老艺人的箱子里被虫蛀,

戏曲专用名词

亮相: 是一种戏曲上的表演动作。主要角色上场时、下场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动作完毕后的一个短促停顿。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采用一种雕塑的姿势,这就称其为"亮相"。还有在一段武打完毕,敌对双方也都各自亮相,而战败一方的"亮相"被称为"败式"。戏曲的亮相有两个作用:一是向观众展示美丽的造型,二是便于拍摄剧照。 行当: 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 压轴: 原本是戏曲名词,压轴,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压轴戏",但压轴也是人们知识的一个盲区。压轴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倒数第一个称"压台"。 行头: 古代对戏曲服装的称谓,沿用至今。也可用以泛称一切戏曲演出用具。出自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 延寿马,我招你自招你,只怕你提不得杖鼓行头。"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戏具谓之行头,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 跑龙套: 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pǎo lóng tào,粤语称为"Kie Lie Fie",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现在多用于电影里面的角色。跑龙套也称呼为群众演员、特约演员。 唱白脸:

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白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阴险狡诈的人,比如曹操。 花架子: 所指的行为在类别上很多。如古戏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有一个行当叫"架子花",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即看他像不像武将。除了戏台之外,现实生活中所说的花架子,往往指一切专搞形式主义而不务实的人。 对台戏: 亦称对戏。是一组可供同时演出的舞台和一种流传的剧种形式。俩戏台左右紧挨相搭,建造各异讲究,两台的演员左右呼应起全场轰动和互动效应。之后变为各台独立的演出方法形成热闹的竞争。也有变为虽在同一场区相对搭台的"对戏台"。 粉墨登场: 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出自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清勤堂随笔》。字正腔圆: 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意为说、唱吐字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曲艺。 有板有眼: 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或指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 科班出身: 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通常用来形容专业对口或在所从事的工作方向,有所学习有所研究的人。

戏曲主持词

戏曲主持词 各位来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晚上好! 在我们迎来建党85周年之际,今晚,由尉犁县新世纪戏曲艺术团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豫剧专场晚会。近几年来,我县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忘“发挥特色文化,培养民间文艺”,使传统戏曲在尉犁耀出烁烁光芒。新世纪戏曲艺术团成立于2002年,共有演员20人,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并在文体部门的扶持下茁壮成长。几年来多次参加全县文艺汇演,每次都能得到戏迷们的认可。为了庆祝建党85周年,也为了让喜欢戏曲的朋友们过足戏瘾,艺术团的演员们精心排练了今晚的节目。 首先大家将欣赏到的是由马爱琴、张献玉、张国梅、胡素霞、李兰英、赵金凤、魏租臣、姜玉莲等人为大家带来的全场戏《辕门斩子》,请欣赏。 一场《辕门斩子》让人听得十分过瘾,也显示了演唱者们扎实的演唱功力。 下面由艺术团小演员张蕊蕊为大家带来一曲《唢呐独奏》,大家欢迎。戏曲节目主持词2018戏曲主持词(2)|返回目录 1. 各位来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晚上好! 在我们迎来建党85周年之际,今晚,由×××新世纪戏曲艺术团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豫剧专场晚会。近几年来,我县在加强精神

文明建设上不忘“发挥特色文化,培养民间文艺”,使传统戏曲在尉犁耀出烁烁光芒。新世纪戏曲艺术团成立于2002年,共有演员20人,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并在文体部门的扶持下茁壮成长。几年来多次参加全县文艺汇演,每次都能得到戏迷们的认可。为了庆祝建党85周年,也为了让喜欢戏曲的朋友们过足戏瘾,艺术团的演员们精心排练了今晚的节目。 首先大家将欣赏到的是由马爱琴、张献玉、张国梅、胡素霞、李兰英、赵金凤、魏租臣、姜玉莲等人为大家带来的全场戏《辕门斩子》,请欣赏。 一扯辕门斩子》让人听得十分过瘾,也显示了演唱者们扎实的演唱功力。 下面由艺术团小演员张蕊蕊为大家带来一曲《唢呐独奏》,大家欢迎。 感谢张蕊蕊的精彩演奏,下面请欣赏由胡素霞为大家带来的《五世请缨》中的选段《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请》。 一曲《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请》唱腔曲调婉约,情感细腻,耐人回味,让戏迷们看的入迷,听的过瘾。 下面请欣赏由李兰英为大家带来的唱段《穆桂英挂帅选段:校场点兵》。 一曲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校场点兵”,是穆桂英在校场点兵遣将时的一段唱,充分体现了穆桂英的踌躇满志和精忠报国的热血情怀,唱腔高亢清亮,铿锵有力。

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途径

第31卷第1期中国戏曲学院学报 V o l 31 N o 1 2010年2月Journal ofN ati ona lA cade my of Chi nese Theatre A rts February ,2010 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 发展途径 陈健雄 作者简介:陈健雄,陕西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综合策划部导演;主要研究方向:电视戏曲。 摘 要:在媒体多元与泛娱乐化的信息时代,电视戏曲的发展一方面呈现出较好势头,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同行之间的竞争、观众的审美观念转变等因素,制约和限制着电视戏曲的发展;电视戏曲工作者必须从电视戏曲的栏目定位、节目质量、受众群体、人才引进、市场运营等方面,寻找出电视戏曲发展的自身规律,进一步研究市场,全方位的打造电视戏曲的精品栏目和创新电视文艺作品,电视戏曲才有可能健康、良性地发展。关键词:电视戏曲 我国是一个戏曲大国,戏曲艺术历史久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有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取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古老典雅的艺术情韵,承载了传播传统文化和正统价值观念的重任。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戏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久以来,戏曲将艺术和文化巧妙融合,丰富了观众的视野,活跃了百姓生活,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传播形式和传播样式多元化的今天,电视广泛、快捷的传播和教化功能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当传统戏曲遭遇电视时,其影响和传播打破有限的舞台空间,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散落到千家万户。电视在传播戏曲上有着更多的优势,它兼容了图像和声音,视听结合、图文并茂,而且其栏目众多,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样化的风格追求和多种形式的探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但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使得戏曲在面临外来文化和多种娱乐形式时,显得有些薄弱。内外因素的错综复杂的交织,既给戏曲带来了挑战和冲击,也带来了发展和完善。 一、电视戏曲面临的现状和问题首先,电视戏曲面临着严重的时代特色。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传播方式方式日益多元化, 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介入, 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戏曲联盟规则。目前,已经出现了网络戏曲,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量大、容易操作,并且融合舞台、广播、电视的优势,比电视播放更为迅速和便捷,大大缩小了戏曲和观众的距离,为传统戏曲的普及和传播建立了高速公路。WTO 的加入,使得外来文化的渗透有了合理的理由,精彩纷呈的大众娱乐形式和琳琅满目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使观众乐此不疲,应接不暇。而传统的戏曲则显得势单力薄,无人问津,观众流失严重。因此,电视戏曲的发展面临着紧迫感和危机感。 其次,同行之间的竞争无疑会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发展有很大冲击和碰撞。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主要有京剧、越剧、昆曲、豫剧、黄梅戏、秦腔等剧种。这些剧种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不同程度设置了 戏曲频道!和 戏曲栏目!。例如: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有专门的戏曲频道,北京由京都韵味的?同乐园#,四川有雄踞一方的?川剧戏院#,浙江有余韵回肠的?戏曲红茶坊#,辽宁又别开生面的?戏苑景观#、安徽有通俗严整的?相约花戏楼#,河南有风风火火的?梨园春#,陕西有热腾奔放的?秦之声#,这些戏曲栏目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又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引进新的剧种,不断推陈出新,兼容传统与现代的特色。在稳定本地观众的同时又试图辐射全国的观众,有着咄咄

曲艺与戏曲表演方式的根本区别

曲艺与戏曲表演方式的根本区别 以二人转为母体的龙江剧,其丑角与二人转丑角自然也有一种血缘关系。而这种血缘关系,表现在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别。 首先是相同之处。这又有如下几点: 一是美学特征相同。从美学的角度上说,龙江剧丑角与二人转丑角都是美的,“丑”不是丑陋,更不是丑恶,而是“美玉出乎丑璞”(葛洪),“狂欢发于丑趣”(田子馥),是一种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另一种表现。或滑稽突梯,或谲谏讽刺,或戏谑诙谐,或逸趣幽默,旨在揭示社会与人生本质,以夸张之法再现社会现实,不过这种再现采取的是曲折迂回的方式而已。 二是历史渊源相同。从历史渊源上讲,龙江剧丑角与二人转丑角都不是独立产生的,而是中国戏曲与中国曲艺的延续与发展。据史料所载,丑角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有关于丑角艺术的记述;至唐代的参军戏中,已有“参军”与“苍鹘”两个角色,其中的“参军”,便是丑角。再后来金院本中的“副净”,元杂剧中的“丑”,正式确立了丑行之名及其作用与地位。 三是表演功法相同。龙江剧的丑角,不论是文丑(“三花脸”或“小花脸”)。还是武丑(武三花脸),都与

二人转的丑角的表演功法相同,都是说、唱、扮(相)、舞、绝五功。 四是艺术效果相同。龙江剧的丑角与二人转的丑角,都共同起到造气氛、提精神、抖包袱、引观众、活剧场的艺术效果。 五是艺术风格相同。龙江剧的丑角与二人转的丑角都以“黑土风格”为其共同特征,具有土野火爆、粗犷豪放、大棱大角等地域特色。 其次是不同之处,这也有如下几点: 其一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二人转中,丑角是主角,居于主导地位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艺谚所云:“三分包头的,七分唱丑的”,“三年能学成个包头的,十年学不成一个唱丑的”,“包头的是棵菜,全靠唱丑的卖”。事实也的确如此,二人转中的丑角,不仅起着控制演出节奏、掌握演出情绪、调动观众热情、升华作品主题、丰富演出形式等重要作用,而且“逗趣提神,镶边溜缝,活跃气氛,补缺漏洞” (袁文波)。而在龙江剧中,丑角并不一定全是主角,更不是挑梁主角,只是一般的行当,通常来说,只是一种陪衬行当,在全剧中,并不居主导地位与核心地位。最能说明这种区别的例证,就是同是著名丑角表演艺术家的张野,他在二人转《傻子相亲》中,熔滑稽幽默、乖巧风趣于一炉,集说、唱、扮、舞、绝为一体,充分显示出二人转丑

中国戏曲大全

中国戏曲大全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中国戏曲种类分类大全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

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地方戏曲具体分布:北京市:京剧北昆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山西省:蒲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山西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戏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戏洪洞道情戏临县道情戏晋北道情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活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省:龙江剧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戏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眉户戏弦板腔陕西道情戏陕南花鼓戏陕南端公戏安康弦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模拟试卷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模拟试卷 一、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唐传奇《李娃传》的作者是()。 A.蒋防 B.元稹 C.白行简 D.白居易 2、下列作品不属于白话小说的是()。 A.《碾玉观音》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C.《虬髯客传》 D.《新编五代史平话》 3、下列作品中在题材类型上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的是()。 A.《封神演义》 B.《杨家府演义》 C.《新列国志》 D.《荡寇志》 4、十三妹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A.《三侠五义》 B.《儿女英雄传》 C.《好逑传》 D.《醒世姻缘传》 5、中国戏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的作品。 A.马致远 B.康进之 C.尚忠贤 D.纪君祥 6、下列作品中属于关汉卿的是()。 A.《救风尘》 B.《东堂老》 C.《陈州粜米》 D. 《王粲登楼》

7、蔡伯喈是戏曲()塑造的一个文人形象。 A.《拜月亭》 B.《琵琶记》 C.《五伦全备记》 D.《荆钗记》 8、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 A.梁辰鱼 B.汤显祖 C.沈璟 D.阮大铖 9、《狂鼓史渔阳三弄》是明代戏曲作家()的代表作。 A.徐渭 B.王衡 C.康海 D.杨显之 10、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 A.《西京杂记》 B.《后搜神记》 C.《传奇》 D.《世说新语》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古代文言小说集《搜神记》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分别是和。 12、唐代沈既济的小说《》描写了贫士郑六与狐精幻化的美女任氏的爱情,开《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先河。 13、明代拟话本《》借年轻商贾蒋兴哥与妻子王三巧的离合遭遇,表达了一种新的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 14、清代李宝嘉的小说《》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中国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 15、所谓南戏四大声腔指的是、海盐腔、余姚腔和弋阳腔。

第三届电视戏曲节目'兰花杯'

第三届电视戏曲节目“兰花杯” 创优评析终评结果 一、一等奖 8个 1、《戏曲采风》--《藏书人家》中央电视台 2、《大秦之声》—四大名旦的产生、秦腔的传承与发展陕西电视台 3、《梨园春》版《红灯记》河南电视台 4、九州大戏台—走进陈永玲的艺术世界中央电视台 5、《越女争锋一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中央电视台 6、《海峡元宵乐》小陶阳京剧演唱会福建海峡电视台 7、《2006相约梨园—欢聚淄博》迎春电视戏曲晚会淄博电视台 8、《宰相刘罗锅》北京电视台 二、二等奖 13个 1、《中华神韵,放飞江苏》 纪念梅兰芳诞辰110周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2、《人民的艺术家宋长荣》淮安电视台 3、《胡风汉月》石家庄电视台 4、《“吉祥如意”大叫板—少儿组》陕西电视台 5、《2005萍乡市电视戏曲春节晚会》萍乡电视台 6、《奉献杯”全国戏曲梅花奖元旦电视戏曲晚会》安阳电视台 7、《“大戏台”走进平凉大型戏曲晚会》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

8、《秦香莲怒打包公》趣味短剧河南电视台 9、《河洛戏苑》栏目“河南地方戏曲名家名段赏析”洛阳电视台 10、《黄梅阁》特别节目安庆电视台 11、超级票友太原电视台 12、《跟我学》霸王别姬中央电视台 13、《梨园春》FLASH《新月下相会》河南电视台 三、三等奖21个 1、《戏曲采风》--妇唱夫随中央电视台 2、新编历史京剧《大足》重庆渝中广电中心 3、《乡村戏苑---二人转演员翟波专场》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 4、《戏曲化妆系列》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 5、现代淮海戏《豆腐宴》淮安电视台 6、《大秦之声》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晋京演出陕西电视台 7、《擂台紧急风》第53期 全国戏迷选拔赛邯郸站河南电视台8 、《爱我山河、强我中华》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型评弹演唱会苏州广播电视总台 9、《相约菊城—电视戏曲晚会》开封电视台 10、2005年《迎春戏曲晚会》石家庄电视台 11、“二女争夫”古装戏曲小品广州电视台 12、人圆月圆—元宵戏曲晚会安徽电视台

戏曲专业术语介绍

戏曲专业术语介绍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 【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 【净】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净、武净等。 【末】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宋杂剧中有副末。元杂剧的正末是同正旦并重的两个主要角色。明清时,成为独立行当,常扮社会地位比生扮的人物低,表演上唱做并重的中年以上男子。近代多数剧种末已并入老生行。 【丑】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而俗称“小

古代小说戏曲试题库

古代小说戏曲 一、填空题 1、《红楼梦》蕴涵着宝玉的爱情、________、________三重悲剧。 2、关汉卿杂剧艺术重视舞台效果,创立________风格。 3、被贾仲明称作“曲状元”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 4、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被称为“南戏之宗”的是《_______》,主人公是蔡伯喈和_______。 5、清代苏州剧派主将李玉的传奇作品“一笠庵四种”包括《一捧雪》、《_______》《_______》和《占花魁》。 6、洪升的代表作《________》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7、乱弹的声腔系统大致包括三个:_________、_________和皮黄。 8、京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________、净、丑四大行。 9、__________: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__________,发展演变于__________。 11、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__________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__________。 12、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_》。 13、《_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作品集。 14、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15、宋元时期文言小说向两方面分化,一是保持语言的______;二是语言趋于浅显,注重故事的______意义。 16、元代前期的社会剧,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有《窦娥冤》、《看钱奴》、《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其中,关汉卿的《_______》无疑是元代前期社会悲剧的光辉代表作。 17、公案戏与绿林戏在元代前期剧坛上的火爆,应视为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的社

戏曲节目可以这么“+”—以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告号为例

广播戏曲节目可以这么“+” ——以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为例 文/ 谢晓东、邓小珍 【摘要】常州戏曲广播的微信运用是结合新媒体特征的改变。借势新媒体,微信公共号不仅成为常州戏曲广播的传播渠道和内容平台,也为听众与主持人、戏曲名家之间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更成为戏曲广播“互联网+”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戏曲广播;互联网+;广播+微信公众号 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对于广播而言,既是冲击,也是机遇。尤其是“互联网+”概念一出,各行业都推出了自己的“+”策略。“广播+”的加号后面可以是那些能够为广播电台注入鲜活元素的新创意、新思维,如互动模式、活动营销等,由此,“广播+”将给传统广播带来新的拓展空间。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化,2015年元月起,常州戏曲广播推出微信公众号,主打“好戏好曲好广播,好听好玩好生活!实时互动、活动公告、票友空中联欢;弘扬、发展并推动地方戏曲文化。”目前为止吸纳粉丝八千多人,而且都是戏曲广播的“忠粉”和“铁粉”。英国传播学者克里斯·韦斯科特说过:“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常州戏曲广播的微信运用就是结合新媒体特征的改变。借势新媒体,将微信公众号引入戏曲广播的传播渠道和互动环节,为听众与主持人、戏曲名家之间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同时最大程度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微信公共号不仅成为常州戏曲广播的内容平台,更成了戏曲广播“互联网+”的重要工具。 一、社会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网民稳步增长 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88亿。其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比例从2014年的2.4%增长到3.9%,而在1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0.8%。这意味着,我国60岁以上的网民已经超过2500多万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一是由于宽带网络和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增加了老年群体接触新媒体的机会,而新媒体也逐渐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老

(完整版)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虚拟】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间变化等。对自然环境、物体、人物、自然现象等,同样采取虚拟的手法,借助观众的联想来完成艺术创造。戏曲节奏戏曲术语。是使唱念打诸般艺术手段统一的共同要素。由戏曲形体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两部分组成,二者相辅相成。戏曲的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都有很强的节奏性。它能帮助表现人物情绪、点染戏剧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 【戏曲程式】戏曲表演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艺术及技术上的格律和规范。它把生活中的语言和动作提炼加工,使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化妆、服装等都形成规范化的表演法式,使生活的形态音乐化、舞蹈化、规范化。如表演中的关门、行船、跑马等,都有基本固定的格式。它比生活中的自然形态更富有表现力,更具形式美,程式又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丰富、变化和发展。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一说串字来源于“爨”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

生等。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业演员称为票友。【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各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发展,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净】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doc期末试题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 一、填空题 1、元杂剧在艺术形式上直接上承宋__________________和金________________,并在诗词、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2、现存元前期杂剧的著名历史悲剧有______________所作的以昭君故事为题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作的描写春秋时期赵盾和屠岸贾两个家族矛盾斗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作的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 《_________________》等。 3、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是《》。 4、杂剧的剧本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和宾白组成,宾白包括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剧本还规定了演员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 5、《窦娥冤》是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作品,但从《汉书》、《说苑》、《_______________》等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它的产生收到汉代“_______________”故事的影响。 6、元末明初在宋元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部杰作的出现,奠定了后世长篇章回小说的基础。 7、元末明初的“四大南戏”又叫“四大传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的古文名篇,《湖心亭看雪》则是 的小品文佳作。 9、所谓“二拍”指的是明代凌濠初编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和《》。 10、明代戏曲家的戏曲理论和创作蠃得了当时及身后作家的响应,在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 11、“一人永占”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明末所作的四部传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 12、明代戏曲家的戏曲理论和创作蠃得了当时及身后作家的响应,在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 13、汤显祖的传奇《》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作品借梦境抒发了现世的人生感慨。 14、杜十娘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外表温顺体贴而内心刚强果敢的风尘女子形象。 15、蒋兴哥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主人公,这篇小说被西方学者认为是“明代最伟大的作品”。 16、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集中所收作品的体裁,大致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红楼梦》原名_______________,最初以八十回抄本的形式流传,这些抄本都附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1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洪升和孔尚任是康熙年间出现的两位戏曲家,因为洪升是______________人,孔尚任是_________________人,二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0、九死一生是晚清谴责小说《______________》的人物,傅彩云是《______________》中

戏曲电视节目策划书范文

戏曲电视节目策划书范文 背景环境: 一、背景分析:当下,娱乐文化差不多被提高到了一具前所未有的地位,也成为我们那个时代大众消费的要紧精神产品。单调的戏曲节目,已别能再吸引大众的眼球。 二、企划动机:就目前为止,戏曲类的节目,大多生存艰苦。唱念做打,选段演唱都已过于守旧,难以将戏曲推广。信、周杰伦都曾在歌曲中加入戏曲演唱,让人耳目一新。将戏曲与流行音乐或与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结合将是节目组重点打造的对象。《相约花戏楼》之我爱唱戏算是建立在这一宗旨之上。让戏曲别再枯燥,老少咸宜。 节目设定: 一、节目名称:《相约花戏楼》之我爱唱戏 二、节目类别:全民参与的一档戏曲唱歌节目 三、节目主旨:推广戏曲,弘扬传统文化 四、节目目标:为喜欢戏曲者提供展示自身素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五、节目定位:为喜欢戏曲以及多种形式结合的大众提供平台 六、节目形态:年纪性别别限、曲终别限,个人或团体参加竞赛,并有观众参与的互动型录播节目 七、节目内容:推陈出新,凡是参赛者表演曲目,必须经过再加工,戏曲与单种艺术形式或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 节目点评,此时期有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场上观众对参赛者的表演发表意见;然后由现场嘉宾做点评。 观众打分,评委的点评以及观众自身的推断,对参赛者的表演进行评价,采纳10分制。 评委打分,综合参赛者的表演进行打分, 由主持人宣布最后结果,每期设立两个晋级名额,晋升半决赛。 八、节目特色:融戏曲与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身,发掘戏曲的传统魅力。 九、节目风格:睿智轻松 十、主持人串联风格:有才气,稳重之中别失幽默 十一、节目长度:60分钟每期 十二、单集节目构成:片头;参赛者vcr、参赛者亮相、竞赛进行、评委点评、加分题、最终决定 十三、播出时段:暂定 十四、播出次数:暂定 十五、节目集数:21集。前16集为预赛,17-20集为半决赛,21集为决赛。 十六、单集晋级安排:前16集每场设立两个晋级名额,17-20集每场设立一具晋级名额,21集决出总冠军。 十六、参赛者节目安排:为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可对参赛者表演的节目,由专业人士进行适当的辅导和修正。 十七、参赛者服装以及化妆安排:由专业人士对参赛者进行指导,提升节目整体形象。 节目宣传: 络媒体:经过安徽卫视络战略合作伙伴搜狐、安徽电视、新浪、百度贴吧进行宣传。将单集参赛者具有可看性的表演视频上传到安徽电视播客、优酷视频等各大门户视频站。 平面媒体:在省内具有知名度的平面媒体上整版宣传,如《新安晚报》等 电视媒体:在节目播出前以及播出中,安徽电视台给与一定时刻段宣传。安徽卫视的各综艺节目中,可有主持人进行介绍《相约花戏楼》之我爱唱戏。

电视戏曲直播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电视戏曲直播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人们常说主持人是一个电视栏目的“脸面”,这句话直白、通俗,却深深地给节目主持人打上了“个性化”的烙印,想想全球人口几十亿,上哪儿找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其实,在传媒发展得已十分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电视机构内,注重节目主持人 的个性化、权威感、明星素质,已成为其吸引观众的主要法宝。虽然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上有很大差异,但随着中国电视业的迅速崛起,人格化传播已渐渐受到了国内同仁的高度重视,如香港的凤凰卫视、内地的湖南卫视和北京电视台已从中尝尽甜头,个性化主持人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与团队合作拉动收视高峰的例子也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电视界遍地开花。 同其他类型的主持人一样,电视戏曲直播类节目主持人也同样需要以个性魅力来吸引和感染观众。《梨园春》是一档电视戏 曲直播类晚会类节目,也是河南卫视的当家金牌栏目,在全国有着庞大的收视群。作为其主持人之一,我很荣幸与它共同成长。几年来,我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个性化对一个主持人及其依靠的节目有多重要。结合主持该类节目的实践和体会,我粗浅谈四点看法,与同仁探讨。 专业性与娱乐性并重 电视晚会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它的娱乐性,让观众在辛勤工作一周后乐一乐、笑一笑,轻松一下,这也是我们主持节目的一个出发点。戏

曲晚会不同于综艺晚会、游艺晚会,它的专业性很强,而且有很多传统剧目的唱段节奏也比较慢、比较平,能让大家开怀一笑的“点”并不太多。但作为晚会的形式,诙谐幽默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导演在选择节目时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欢快的唱段或老戏新编,或创作喜剧小品,或引进相声等曲艺节目之外,也要求主持人发挥创造力从现有的节目中挖掘、提炼、制造笑声,这种发掘创作不能随意性太强,信马由缰,而是要合乎戏曲晚会的特点,符合戏曲晚会的节目内容。 比如《梨园春》有一期“丑角”专场,众所周知,在戏曲节目中,丑角虽然难做主角,但他对整出戏曲的气氛烘托及活跃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做这样的专场节目,主持人如果仍是周吴郑王、一板一眼地介绍,那最终出来的效果很可能是主持人和节目如同两张皮根本无法融合。为了增加节目的娱乐性,我和搭档倪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出开场。 灯光一起,我和倪老师一个扮老丑,一个扮官丑。扮官丑的倪老师给观众来了一段熟悉的《七品芝麻官》唱段后,便向我扮演的老衙役询问:“我们的主持人晓戈哪儿去了?”由于戴着胡子、穿着行头,观众开始还愣没看出老衙役就是我,接过询问,我赶忙回答“你找晓戈吗?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由于我和倪老师从身段、眼神、道白完全都运用了丑角的表演方式,与晚会主题水乳交融,自然贴切,观众立马给予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笑声中,本期节目开场了。

最新戏曲专业术语介绍

1 戏曲专业术语介绍 2 【压轴】一台折子戏演出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最后一个剧目称大轴得名。3 【串】演戏俗称“串戏”,因脚色须连贯成队故称串。一说串字来源于“爨” 4 字,因旧时也以“爨”或“爨弄”泛称演剧。 【反串】指艺人扮演原所属行当外的角色。如旦行演员演生行或武生等。 5 6 【客串】非职业演员参加戏班演出称客串。 7 【票友】旧时对戏曲、曲艺的非职业演员、乐师的通称。相传清代八旗子弟 凭清廷所发“龙票”,赴各地演唱子弟书,不取报酬,为清廷宣传,后就把非职8 9 业演员称为票友。 10 【优伶】古代以歌唱、舞蹈、滑稽、杂技表演为业的艺人之统称。一般认为 11 以表演戏谑为主的称“俳优”,以表演乐舞为主的称“倡优”。演奏音乐的艺人 12 称“伶人”。宋元以来,常称戏曲演员作优伶。 13 【行当】传统戏曲角色的类别。近代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 14 丑两种总分行方法。每个行当中各有若干分支,如生又分为老生、小生等。各 15 剧种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之别。 16 【生】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演男性人物。生行初见于宋元南戏,后除元 17 杂剧外,历代都有,一般扮演青壮年男子,是剧中主要人物。随着艺术的发展, 生行又据所扮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许多专行,如老生、小生、武生18 19 等。 20 21 【旦】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扮演女性人物。旦的名目初见于宋代歌舞, 22 宋杂剧已有装旦,后历代都有这行脚色,又大都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 23 格及其表演特点划分为许多专行,如正旦、花旦、贴旦、闺旦、武旦、老旦、 彩旦等。 24 25 【净】俗称“花脸”、“花面”。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一般认为是杂剧和金 院本的副净演变而来。面部化妆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大开大阖,大 26 27 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险的男性人物。按扮演人物性格、身份及其艺术特点, 28 又划分为许多专行,如京剧的正净、副净、武净等。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发展综述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发展综述 中国古代文学后期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诗文的衰落和小说、戏曲的勃兴,或称之为传统“雅”文学的衰落和“俗”文学的兴盛。这一重大变化的理论成果突出表现在明清两代戏曲和小说理论的发达。 明代小说戏曲批评发展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是很繁荣的,从数量上说比小说理论批评要多得多,而且有不少专著,不过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它的理论价值和涉及理论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却不如小说理论批评。 明代小说批评发展 明代的小说理论批评包括对文言小说的批评和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但以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为多,也重要的多,涉及的理论范围也比较广。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成就主要是在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上。明代白话小说理论批评主要是围绕着四部不朽的长篇著作《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和著名的白话短篇汇编“三言”、“二拍”而展开的。 明代白话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首先是从对《三国演义》的批评开始的,《三国演义》目前所存最早刻本是明代嘉靖年间刊本,在书前有明弘甲寅(1494)庸愚子的序,说明在弘治年间已有刻本,他的这篇序是现存明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评论。 从嘉靖年间开始,对白话小说的批评就多起来了。《水浒传》较早刻本是嘉靖年间的郭武定本,今未见。嘉靖八子之一李开先在《词谑》中就已经提出:“《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又如熊大林,字钟谷,是嘉靖时的书坊主人,他编过不少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在一些书的序言中也对小说理论发表过一些重要见解。吴承恩也有过一些对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看法。 到隆庆、万历年间,小说理论批评发展进入高潮时期。小说批评的一大发展是开始有了评点,小说评点是从对诗文的评点发展而来的,但它的盛行则主要归功于李贽。李贽是最早评点白话小说的,以评点《水浒》最为出名。此后又有许多人继李贽后对小说进行评点,例如,余象斗,批评过《水浒》、《三国》等。陈继儒批评过《唐书演义》、《列国志传》等多种小说。小说评点遂发展成为小说理论批评的主体。 而到万历后期至崇祯时期关于小说的论著就很多了。它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小说的序跋中,如冯梦龙(1574—1646)、凌濛初(1580—1644)、袁于令(1592—1674)等,都是很有名的小说批评家。同时在一些文人的笔记杂著中也有不少论述,如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谢肇淛的《五杂俎》等。 纵观明代小说理论批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对作品的评点,这是最主要的方式;二是为小说写序或跋;三是笔记杂著中的一些片段记载和评述。总的说,小说理论批评的内容比较零散,同时,有又很多精彩、独到、深刻的见解。尤其是作为小说理论批评的主要形式—评点,又有其他形式不可取代的优点和长处。 明代戏曲批评发展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的主要内容主要在曲词和音律上,和诗词理论批评较为接近,但在理论上超越诗词理论批评的地方却不多。戏曲更受到封建社会上层和正统文人的重视,有关戏曲创作的论述也比较多。 从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发展的总趋势来看,自明初到嘉靖以前相对来说是比较沉寂的,主要有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贾仲明的弔词和《续録鬼薄》,以及《琵琶记》等剧本中的一些曲论见解。其中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是明前期最重要的一部戏曲理论批评著作。统观《太和正音谱》全书的纲目和内容,可以看出朱权的戏剧批评,其内容侧重于神仙道化一类,语言文

2015年CCTV-戏曲“经典电视剧套装”

2015年CCTV-戏曲“经典电视剧套装” 【节目看点】 ● 《电视剧》:白天档和晚间档 精选历史、古装大作巨制,系列化编排,已播出《西游记》、《穆桂英挂帅》、《天仙配》、《妈祖》等经典剧作,收视表现较好。白天档第二集收视率稳定保持在0.22%左右,第三集收视率稳定保持在0.25%左右,白天档同时段全国排名第14位;晚间档收视率在0.2%左右,位列全国同时段第13位。 2015年,频道拟继续播出《红楼梦》、《雍正王朝》、《精忠岳飞》等备受好评的经典电视剧,并将引进《神探狄仁杰》、《大秦帝国之纵横》等时下流行的古装电视剧。 【广告亮点】 ● 收视稳定,超高性价比。 【签约认购时长】 60秒 【广告播出安排】 播出段位 播出时间 播出频次 总频次 白天电视剧第一集贴片 每日约11:13 1次/天 6次/天 白天电视剧第二集贴片 每日约12:03 1次/天 白天电视剧第三集贴片 每日约12:54 1次/天 晚间电视剧第一集贴片 每日约22:26 1次/天 晚间电视剧第二集贴片 每日约23:18 1次/天 晚间电视剧第三集贴片 每日约0:09 1次/天 【广告投放周期】 季度连续/上半年连续/下半年连续/全年单日/全年双日/全年连续 【广告价格】 投放期 广告频次 价格(万元) 5秒 10秒 15秒 30秒 季度连续 540次 32.2 48 60 109 上半年连续 1086次 62.8 94 118 212 下半年连续 1104次 63.8 96 120 215 全年单日 1116次 64.5 97 121 218 全年双日 1074次 62.1 93 116 210 全年连续 2190次 122.6 184 230 414 说明: 1. 栏目具体播出时间以《中国电视报》预告为准。 2. 如指定播出位置,则按照中央电视台广告相关规定加价。 3. 如因特殊原因导致栏目首播节目未能播出,广告将安排在当日同等时段的节目内播出;如广告未播出,将按照价值对等原则安排补播;补播不能实现时给予退款。 4. 本方案广告段名称仅供参考,以最终合同为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