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续4)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

(续4)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

(续4)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
(续4)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

较新一篇 / 较旧一篇

(续

4)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

——《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与政治

2012-07-27 01:18

|

(分类:默认分类)

翟按:很抱歉这个帖子真的是个意外,首贴只是私下交流用的,本来没有什么提纲和宏大规划,也是本宅第一次在线写作,上一贴很多朋友留言,让我觉得有些话应该说清楚,因此稍许调整了一点计划,增加了一章。

第五篇 霍格沃茨的校长(上)

写续2的时候,我就有思路写赫敏的血统,知道血统论是个马蜂窝,所以先贴出前一半来试试看,发表之后,跟帖平静了不少,帖子中说赫敏“体育不好”,看来大家意见不大,结果从体育话题牵扯到血统论,跟帖还是和爆炸一样。

下面引用一些网友的留言:

1、我深有感触,很多从大学或更高学历才去英国留学的学生是无法体会他们的阶级观念的。我的哥哥从中学起就被送到英国读书,就是所谓的贵族男校精英教育,他在学校的运动项目是击剑和马术。在英国呆了十几年,现在研究生毕业了,入了国籍,也就了业。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对家里人说的最多的就是英国人对阶层的看中。他以前在学校时没法融入到那些所谓贵族学生里的真正核心小圈子,男孩联盟之类的。即使他们知道有财力支撑你读贵族学校,但只要你的父母没法和他们的父母在同一个宴会场合上碰杯,互相没法扩展关系网带来利益那他们也不会拉拢你。哥哥目前就职的工作讲出去也很响亮,但他说了,永远也不可能做到核心层,在每个领域核心层里的始终都是一代又一代男孩联盟里的成员。

2、同时用我认识的两个,虽然不知道算不算贵,但是肯定是upper class的人都说过的一句话支持老师的观点:last name does make sense。

引用不是因为留言对我的支持,是因为我自己也没出过国,缺乏这种第一手信息,我想大多数网友也和我一样。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看反对的意见,大家别嫌麻烦,容我多引几段,因为这涉及到各位理解英美文化的一个难点:(懒的看的朋友,可以看红色字体,相当于摘要。)

1、作为一直受英国高等教育的文化研究的学生,我想吐槽几点您文章中的问题:首先.英国种族主义固然有,但是英国自从90年代以来已经实行自由主义多元文化政策,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已经基本实现了英国的少数族裔自身权利的平等,比如穆斯林可以一夫多妻等等。英国人本身包括文化界政界一直都在试图提高少数族裔的社会地位和代表性,包括今天的议会中已经出现了非裔议员,好些媒体明星是黑人等等。

2、关于您对法律学院的看法,我不是完全同意。我从小来加拿大多伦多,从这里的法学院毕业,现是律师。我觉得您的观点“法学是统治学”有点过于片面。我个人感受是,法学是以最基本的民主、人权为基础,致力于将社会各阶层/方面系统化、管理好的一种学问。Obama和Clinton都是律师出身,所以才更加懂得民主的精髓与重要性。……我的中文也不是很流利,希望达到了我的意思。

3、最后这个英国贵族理论我非常赞同,但是英美并不一样,其实这正是有着传统封建文化历史的国家被美国逐渐抛离的根本原因。美国人是没有贵族束缚的“白人文明”,对于平民而言已经不是传统的西方国家,所以这块土地上是爱因斯坦、莱特兄弟、福特、爱迪生、乔布斯、卡梅隆、扎克伯格等天才前赴后继发迹的地方,他们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人的超级地位和财富,更在于对人类历史文明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强力推动。美国人不迷恋贵族甚至藐视贵族,美国人喜欢《社交网络》中平民天才小子用甚至不太公平的手段干掉传统贵族高富帅兄弟的故事,在这个地方,平民创造力得到的超级释放是又封建贵族统治历史历史的国家给不了的。

4、看完这目前的四篇,刚开始觉得角度确实很新,但是如果纯粹是讲解英美阶级民族制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偏选中了这样一部让很多人爱了十几年的经典来讲解,确实容易引起许多辩驳。……我觉得根深蒂固的阶级血统观念是不否的素之

但是哈利这本书并不是为宣扬这个

来的哈利是

部宣扬废弃阶级血统念讲

更多TA 的日志

翟文喆的日志共10篇日志

更多

(续4)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

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

(续3)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

(续2)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

积德莫如行善、行善莫如放生

(续1)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

举报该日志

日志翟文喆翟文喆的日志当前日志

返回日志首页?

分享

雪花啤酒勇闯天涯集结令

陈柏霖全新青春微电影

念是不可否认的因素之一,……但是哈利这本书并不是为宣扬这个而来的,哈利是一部宣扬废弃阶级血统观念,讲求平等自由的书,同时也是一部关于爱的书。所以您将这样一部书用如此生冷的解释彻底颠了个个,确实看起来挺不舒服,起码我会是这样。

5、老师,你的逻辑出问题了哦。原作根本没有强调出身论,基因也没有决定一切,魔法部官员的儿子有的经商,有的研究龙,有的是普通银行职员(韦斯莱一家),这是作品中明白告诉大家的,唯一一个进魔法部的还有和他爸爸不相符的野心……综上,这样的描写怎能说是“龙生龙凤生凤”神马的呢?欧美教育的确强调天赋,但并非强调遗传和继承,否则纳威就该也是傲罗而非草药学教授,而且也不会有那么多麻瓜家庭出巫师了。老师的理论再发展就成为伏地魔了哦~

6、我感觉罗林女士这本书里更强调的是自由选择,而非血统。在罗琳笔下,许多纯血统巫师都非常邪恶,加入了伏地魔而成为真正的法西斯。反抗他们的纯血统巫师都不是特别看重血统,愿意与非巫师家庭通婚。因此这可不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英国主流思想的批判呢?PS.我觉得很多人喜欢赫敏并不是仅仅是因为她的学习好,成绩好,而是因为她其他的优秀品质。

7、翟老师,我有一件事不明白,既然英国人有根深蒂固的贵族意识,而且,罗琳写这部书面向的也是大部分的英国人,那么作者应该站在拥有贵族血统的马尔福的立场才对,但是为什么却把马尔福写成了一个反面,把赫敏这个血统不纯的人写成了正面?

(引用结束)

持有上述观点的,在国内大有其人,甚至包括很多著名学者在内,对英美文明都是这个看法:英美文明崇尚民主、自由,鼓励自由选择、个人奋斗,(至少美国如此)。至于证据,也可以举出无数,比如这个《哈利波特》系列,正面人物是哈利,负面人物是马尔福,还不是“一部宣扬废弃阶级血统观念,讲求平等自由的书,同时也是一部关于爱的书”吗?

法学特别强调洞察力,就是要求看问题要深入,不仅要看到冰山的表面,更要看到隐藏在深处的东西。比如有人说赫敏性格强势,因此不配哈利,呵呵,诸葛亮六出祁山,肯定是蜀国国力强过魏国。

具体到英美主流价值观念上,英美有很浓重的血统论、门第观念,这并不难理解,这和他们的人种、传统其实倒也关系不大,关键是利益。领先者历来对“平等精神”兴趣不大,最在意的是保守和秩序,作为几百年来世界体系的领先者,英美推崇血统论就是保持本民族的优势地位。1840年前我们中国人也大体如此,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吗?

那么怎么解释英美国家的自由主义呢?

前面说了,英美国家有血统论,但不唯血统论,如果把英美文化简化为“唯血统论”,并且在本国照搬模仿,那是纳粹。关键是血统论本身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必须用“自由平等”加以弥补。

血统论像一道墙,给贵族以安全,但墙修的太高,未尝不是一座监狱。血统论最大的问题,是让出身较低的人(下文简称平民吧,并不严格)感到失去生活的希望。在霍格沃茨,马尔福不和赫敏说话,只是用阴冷的眼光看着

她,同样,在麻瓜的世界里,哈利也少不了挨表兄弟的拳头。如果平民们也相信了血统论,从而隔绝了两个阶级的交流,那么早晚有一天维克多?陈和布拉德?吴就会揭竿而起,即使遗传学的血统论是正确的(呵呵,存疑),贵族们的质量优势也会被平民的数量抵消,毕竟,平民永远是大多数。

这个问题对统治者非常重要,必须想出办法。

贵族对平民的认识,有时候比平民对自己的认识要深刻的多。大部分平民反对贵族,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进入这个圈子。只要把墙稍微打开一些缝隙,允许一些平民中的活跃分子进来,大多数平民都是乐而不疲的。这才是统治者的长治久安之道,唐代的科举制不就是这么干的吗?用欧美的制度作比方,就好像一个股份公司,在保持大股东控股的前提下,发些股票让别人分享部分红利,是壮大公司的资本的好事。英美一贯嘲笑纳粹,就是嫌他们太笨,一块钱本钱只做一块钱的买卖。英美国家向来是能把一块钱花成十块钱的。其奥妙,就在于怎样借平民的力。

血统论让平民绝望,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解决之道就在于办法就是贵族们自己相信血统论的同时,一定要让平民们相信个人奋斗。必须画一张香喷喷的大饼,让平民们感到食物的香气,最好就在眼前!因此,英美贵族体系文化中一向都有大量鼓励平民奋斗的内容。罗琳的小说把哈利、赫敏当正面人物,很正常啊,英美文学界自古以来就是承担这项画饼充饥的光荣任务的。麻烦搞欧美文学的同学来证实一下,整个欧美的文学圈子历来偏左,据说战后的诺贝尔文学奖除了老混蛋丘吉尔之外,直到911才给了一个右派(奈保尔,2001),其他都属于左派文学,自称是社会主义者的作家不计其数。还记得吗,“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嘿嘿,中国人都感动好几代了。可是真的如此,为什么《哈利波特》中还在反复讨论“纯血”/“麻瓜”呢?

还有朋友提到英美的差别,这里也说两句。我本人对于初学者来有个建议,刚刚学习英美文化,要从英美一体的角度,尽量用英美文化互相参照,这样能更快速的入门。这个阶段,尽量不要试图作太细的区分。

为什么呢?因为英美爱唱双簧,专门组团忽悠人。

英美是夫妻,夫妻就会经常吵架,互相找对方的小麻烦。比如哈利波特剧组就特别强调“完全的英国血统的演员”,剧中也少不了轻轻讽刺两下美国文化,比如这个活宝:

他的衣着大体上是二战前美国人的正装(凭感觉待考证,请各位核实),是片中最典型的美国元素。他在全剧终的表现,基本上是英国人在嘲笑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下骗子太多。

但这种吵架往往是一种障眼法,人家夫妻吵架跟吃饭差不多,床头吵架床尾和嘛。这两个国家价值观念99%是近似的,只是经常出来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才能把舆论控制权从左手调到右手,就像华尔街党民主派和华尔街党共和派天天干的事一样。

进阶的同学如果要研究两个国家的差异,简单的说:英美文化都有51%的贵族,49%的平民,只是不同时代比重不同。大体上以两次世界大战划线,战前的英国是贵族精神占优势。有人说我写的英国不是现代英国,倒像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确实如此。此时的美国大体上还没有摆脱祖先流浪汉、穷人、异端的影响,价值取向上偏向平等。外交上是门罗宣言、威尔逊主义、门户开放,内政上是毫无限制的“自由市场经济”,史称“镀金时代”,在英国这些老贵族看来,当然就是“骗子多”的地方了。此时美国的贵族自豪感,主要还是从黑人身上获得的。

两次大战之后,美国从英国手中接过世界领导地位或者说世界霸权,两国的平民/贵族风格就颠倒了过来。英国是党上台自由党式微等是的主体从中产阶级移到劳动阶级简单地说就是偏左伦敦政经

是工党上台、自由党式微(等于是“平民”的主体从中产阶级下移到了劳动阶级,简单地说就是偏左了),伦敦政经成了名校,多元文化、种族平等、义务教育这些东东,都开始出现了。当然,还有不可避免的大政府、福利病。

美国呢?虽然有些历史的惯性,表面上仍然强调平等,但实际上美国越来越保守,越来越“贵族化”,冷战后尤其如此,突出表现就是政治领导人的家族化,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和克林顿家族,每个家族周边都聚集着一群类似古代门客的智囊团,小布什上台用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竟然是福特爷爷的当年的国防部长。全世界的保守主义大师(哈耶克、列奥?施特劳斯)都跑到了美国,外交上也开始讨论“美国的世界责任”,现在还在中东打仗。相反,黑人平权了,因为大量“非法移民”大体行接任了黑人当年的角色。“奥利奥”(黑皮白心)可以努力的去营造49%了。

至于英美文化的整体倾向,到底是平等为主,还是贵族为主,如果各位留学生方便的话不妨试试我下面的预测: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1997年世界上哪个重要的人物去世了?一般人都会说是邓小平;如果你问一个英国人或者美国白人同样的问题,回答是什么?

我猜100个人里面有99个人会回答是:戴安娜。

戴安娜就是个典型的王室包装抛给平民的幻想彩球——她本是侯爵之女,但英国王室硬把她宣传成一个“平民”——结果引来英美平民疯狂的追捧。英美“戴安娜文化”到现在仍然是非常热门的现象,这就是英美文化中骨子里的贵族相。现在的凯特王妃,大致也走的这个路子,只是随着时代的进展,加点平民喜欢的“婚前同居”之类话题。

另外,留神点那1个回答是邓小平的人,他反倒很可能是个贵族,能分得清谁真正在拨动这个地球。

(我没出过国,全凭猜测,猜错了请留言告我。教师只是我的职业,但我不是万事通,深知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也。)

第五篇霍格沃茨的校长(下)

(我不喜欢这样写帖子,太学术,像论文,不好玩,只是血统论引来的争议太多,不知这样的回答能否解答留言中的问题。)

还是好好分析霍格沃茨吧。

如前所述,英美文化中的“平等自由人权”倾向,集中体现在“自由选择”理论,也就是在《密室》的结尾校长说出来的一句话:“让我们成为哪种人的,并不是我们的先天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这种论点在英美文化中比比皆是,因此血统论分析完了之后,现在可以比较详细的介绍一下英美文化中的“自由选择”论了。这也是后面几篇的基础。

严格地说,英美国家的“自由选择论”并不是本土货——整个英国文化,都是广义上基督教文化的一部分,“自由选择”的源头来自基督教的教义。有人问我为什么片中的文化符号为什么没有梵蒂冈,我一直觉得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没有特别必要专门解析,教皇大家天天见:

我在网上搜索,居然有人讨论两个人是否一个演员的。

这个讨论本身也能证明两个人的文化符号实在是太接近了。凡是在有关中世纪的奇幻文学中,出现白头发、长胡子、传长袍,一脸慈祥的长者形象,基本肯定是中世纪的基督教传教士/教皇的形象。

因为政治原因,当今英国和梵蒂冈的关系并不好,主要是现在天主教徒主要在南欧和拉美,经济上和西欧北美有矛盾,因此梵蒂冈必须经常发表谴责“为富不仁的资本主义”的圣谕,以争取信徒的支持。为富不仁的资本主义们当然也不客气,罗马和伦敦近在咫尺(用中国的标准),英国居然拖到1982年才和梵蒂冈建交。哈利波特全球大热之后,梵蒂冈教廷官方报章《罗马观察家报》发表专文谴责,并号召信徒们抵制,理由是哈利波特“传播巫术”,(大家别笑,教皇还真信这个,就像他同时也相信处女生子、死人复活升天一样)。作为回报,罗琳召开记者会,宣布“邓布利多是个同性恋”,(天主教教士不结婚,同性恋和恋童癖一直是个大麻烦),英美人也都知道她在暗示谁家的事。

但这只是政治。从文化层面来看,基督教文化对英国文化的影响是无孔不入的。两位教皇在电影里干什么呢?在

《魔戒》中,甘道夫负责加冕:

(《魔戒》结尾,甘道夫给亚拉冈带上王冠,“王者归来”。)原型在这里: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给日耳曼人法兰克部落领袖查理加冕,法兰克人称帝自此始。)

《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负责洗礼:

(《哈利波特》第六部结尾处,邓布利多带哈利去取萨拉查?斯莱特林的挂坠盒。哈利浸入水中,遭遇危险,邓布利多燃起大火救他。哈利经此洗礼,开始成熟,下面就是大决战了。)

原型在这里:

(公元496年,法国兰斯大主教圣雷米吉乌斯为日耳曼人法兰克部落首领克洛维一世施洗,法兰克人从此建立王国。)

这两件事都是欧洲史上的重大事件,欧洲人家喻户晓。洗礼和加冕礼都是基督教的圣礼,用在王者身上,就是哈利和亚拉冈的登基仪式。邓布利多有甘道夫和教皇的影子,哈利有凯撒、亚瑟、亚拉冈、查理曼和克洛维诸位王者的影子,嘿嘿,伏地魔也有黑暗君主索伦的影子——没有脸。(关于伏地魔的文化原型,下文分析。)

如果说前面的民族学、人类学,差不多是西方人“关于身体的知识”,(因此这两个学科建国后和法学一样,被直接关门了),基督教和源于基督教的各种理论(中世纪常称为“某某教派”,近代常称之为“某某主义”),就是西方

人“关于精神的知识”,“自由选择”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基督教的教义很复杂,我很不成熟的将其简化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上帝面前人生而平等(旧约),每个人靠信仰得到拯救(新约)。一个中心就是“自由选择”。

众所周知《圣经》是由犹太教的《旧约》和基督教的《新约》两部分构成的。基督教之所以保留《旧约》,更多的是为了保留上帝的概念,这个超然于宇宙四方之外,存在于时间起点之前的概念,能给每个人以平等的机会——在造物主面前,什么血统论等等都不重要了,我们都是亚当夏娃的子孙。西方思想史上,从卢梭到罗尔斯的形形色色的平等论,都有《旧约》故事的影子。最好的体现,就是美国独立宣言中那句名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男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中文翻译中省掉了原文的圣经色彩,顺带也省掉了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为什么是man?因为在圣经中,woman是man的一条肋骨。

《旧约》本是犹太教经典,但是犹太教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之后,变成了一种非常保守的宗教,特别强调血统和礼仪,只有结果富有的犹太人才能上天堂。随着罗马帝国征服广大地中海地区,罗马公民垄断了帝国的全部政治权利,大量受奴役受损害的人无所归依,急需一种宗教来抚慰心灵。结果,犹太教中一个小教派独立出来,这个教派宣称他们的领袖基督是上帝的独子,来人间替人赎罪,跟随基督的人就能上天堂,血统不问。这种教义获得了广泛

的成功发展成后来的基督教其基本教义之一就是自由选择说或者救赎说

的成功,发展成后来的基督教,其基本教义之一,就是自由选择说或者救赎说。

(宗教话题很复杂,而且很容易跑题,本文主要还是介绍英国历史文化,顺带解析哈利波特,对基督教的解析尽量从简。留言讨论的欢迎,传教的恕不回复。)

自由选择说内涵丰富、流派纷呈、情况差异很大,本文不能尽数,只分析基督教在英美文化中的影响。搞学术的朋友请注意,你可以用基督教解读英美文化,但一定要慎重,因为历史上,英美文化是在反罗马教皇的宗教改革运动中,从天主教的文化中脱胎而来的,因此,英美文化中的基督教因素,很多是受限制的。很多流行的用基督教精神弘扬英美文化的论证,其实往往是牛唇不对马嘴。

在英美国家看来,基督教的教义中的自由选择理论一直是一个很危险的理论。在这方面,他们受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圣奥古斯丁的影响很深。

奥古斯丁的理论体系庞大而丰富,他关于自由选择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一本叫做《论意志自由》的书里。这部书国内有译本,不过是部很枯燥的哲学专著。

选择论的关键,在于人是不是有“自由意志”?而这并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在没有选择之前,人服从于礼俗或者权威,固然没有自由,但也不用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就像包办婚姻,嫁错人怨命。而是一旦有了“自由意志”,人有了自由,也同时有了犯错误的可能,就像自由恋爱,嫁错人只能自己哭了。选择论等于打开了一扇大门,人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但善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清二楚。

大家都知道,哈利的额头上有伏地魔的N标记,电影中也经常有这样的镜头:哈利和伏地魔之间有某种奇怪的“心灵关联”,他会说“蛇佬腔/爬说语”,也常常和在自己的噩梦中和伏地魔斗的筋疲力尽。

哈2

哈2

哈4

(更多镜头不截图了)

哈利和伏地魔之间的关联,就是选择论的一个推论。因此奥古斯丁的《论意志自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意志自由

是恶的起源吗?

因此,英美国家的意识形态中,总体上是对“自由选择论”有所控制的,在英美国家,“自由并非为所欲为”。英美文化

中的“自由选择”,其实是一种比较保守的选择论,(比血统论激进,但和法德俄意等国的选择论相比,就保守多

了。这个问题其实深挖很有意思,但这里就不展开了)。前面说了,英美文化的基础是血统和贵族,他们的选择

论,是在贵族意识占优势的情况下,给平民一个希望的出口,其实是血统为本、自由为用。因此,英美的“自由选

择”,总要把选择“贵族精神”、“英美主流价值观”作为导向。比如英美通俗文化(影视剧、口袋文学)中有一种常见

的类似灰姑娘的故事类型,从平民出身开始,到嫁入豪门结束,戴安娜和凯蒂的故事都是如此。

(法学的同学们也可以注意一下,西方法学中有很多区分意志的善恶程度的概念,比如刑法中的故意、过失、意外

事件,民法中的善意第三人、恶意第三人,这是中国传统法学所没有的,也常常是中国学生学习的难点。复习司法

考试的同学们,你们还在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之间的区别发愁吗?嘿

嘿,有些东西在法条之外。)

回到电影。

“自由选择”理论对电影影响很大,3456基本上都脱不开。还是先处理简单的。

从副线来讲,霍格沃茨故事是一系列赫敏的平民驯化课。赫敏的选择比较简单,无非是是否加入统治者行列的问

题。从赫敏的角度看电影,哈2提出了血统问题,哈3456就是对赫敏的驯化,也就是校长为代表的校方,给出一个

又一个不同的题目,让赫敏“自由选择”是否能够进入“天堂”——统治者的行列。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赫敏从来没

有被邓布利多请到过校长室,(哈利是常客,罗恩也去过),她和老师最近距离的接触,就是哈6中的“鼻涕虫俱乐

部”的宴会。剧透一下,这就是赫敏训练课的终点。

宴会的布景是典型的英国上流社会风格。作者对此稍有点讽刺,但整体把握还是比较符合艺术规律的。其中赫敏和斯拉格霍恩的对话挺传神,把一个平民女孩初次参加贵族宴会的心态表现的很到位。大家去自己体会吧。反正本宅看到这里,心中的感觉是:赫敏的故事结束了,(我本人挺伤感的)。

再说比较麻烦的,(这个问题详细说挺复杂的,今天的时间只够开个头)。

从主线上来讲,霍格沃茨故事是一场正邪之战,哈利和伏地魔都是霍格沃茨的学生,也都是混血,两个人的起点,基本都在正邪之间。(马尔福和卫斯理倒不需要选择,两家都几十代是霍格沃茨的学生)。按照故事情节,正方的哈利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善的天赋”,最后经邓布利多点播,成为王者;反方的伏地魔则发现了自己“恶的天赋”,霍格沃茨故事就是他的堕落史。或者说,两个人因为自己的选择,分别走上了天堂和地狱的道路。

伏地魔的原型到底是谁呢?

根据大家的留言,嫌疑大概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

是他:

还是他:

应该说,原书作者和导演为了避免麻烦,不可能在文中透露出特别明显的线索,但是文化潜意识还是无处不在的,并不是不能分析出来。

较旧一篇:(续3)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

举报举报举报

举报

举报举报举报

举报

举报

阅读(70652)| 评论(808)| 分享(5343)先提示一下,上面两个都不是准确答案。

准确的说,伏地魔的原型是一个幽灵,在欧洲各地徘徊,也可以说,是个鬼魂。

可是世界上真的有鬼魂吗?

(未完待续)

翟按:本文后面会涉及文化意义上的伊斯兰教的某些话题,但请大家留言中不要对伊斯兰教乱泼脏水。我很反感网上非理性的反穆言论。另外,在线写做容易导致文章结构混乱,下次更新在一周之后,我想尽量一次写完。

评论 | 分享|

喜欢

164个人很喜欢!显示较早之前的评论

蒋明秀 2012-08-01 04:55

而且基督教和天主教不是一回事,基督教是不搞教皇什么的。。感觉作者都没有搞清楚就混在一起谈了。 回复

石力 2012-08-01 10:51

我想问老师,这些分析是你看电影读书时的直觉呢,还是用一种映射方法,把哈利波特与英美文化联系对应起来得出的结论? 回复朱赟 2012-08-01 11:10

老师快更啊!!!! 回复

许思璋 2012-08-01 11:14

回复林小样: 子非鱼,安知鱼之思也 回复

雁柏 2012-08-01 11:27

回复汪祺:你所谓的对于优秀基因型的论述也适用于其他基因型,而且抛开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来谈贵族的基因就更优秀是不是不妥

还有,有较好技术基础支撑的优化育种尚需要很多代的筛选和甄别,而选择范围狭窄的近亲通婚是不是实验条件太寒酸了点 回复

蒋明秀 2012-08-01 11:28

回复杨诗雨:那老师怎么不看新版红楼梦写一篇《红楼梦》中的历史文化与政治。至少内容和历史还熟悉一点准确一点。呵呵。 回复杨诗雨 2012-08-01 11:31

建议老师,别公开了,人人上有些人的素质的却低 回复

杨诗雨 2012-08-01 11:32

回复蒋明秀:他根本就没写呀,你为何要做这样子的说法 回复

朱林 2012-08-01 14:38精髓都在123... 回复

举报

举报

举报

举报

举报

举报

举报

举报

举报

举报

举报举报举报举报举报

举报

举报

金瑾瑜 2012-08-01 16:14

这是好文啊,玩阴谋阳谋之术中国还是玩不过欧美啊。这些西方人牢牢把控着世界主权在一个小圈子里。像美国这样的民意占上风但被操纵的国家其实就是未来世界zf 的写照吧 回复毛衍 2012-08-01 16:50共产主义? 回复

李宇 2012-08-01 19:59

就算罗琳来写也会有人在下面愤慨表述己见,所以不用为了平复别人而改变叙述笔调甚至致力解释平复大家的情绪,您就把想说的清楚完整的阐述出来然后再解惑,我感觉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并能自圆其说就是一种创造,大家不赞同也可以看来学个知识开阔个思路,不要太急于表现自己,也可以整理思路自己写个啊 回复徐怡 Alice 2012-08-01 21:36老师怎么还不出续5啊~ 回复

杨拓 2012-08-01 21:52

跑题的话:为什么我买的<哈利>版本是格兰芬多、韦斯莱? 回复

林小样 2012-08-01 22:13

回复许思璋:大家都是这样根据自己的逻辑猜测而已嘛…… 回复

许思璋 2012-08-01 22:18

回复林小样: 所以你也不能肯定的说她就是没有这么想,对吧 回复

林小样 2012-08-01 22:23

回复许思璋:呃……我也没肯定啦 回复

许思璋 2012-08-01 22:28

回复林小样: 我知道。虽然以前穷的要饿死,但是这样的宏篇巨著肯定作者

也是分外用心的

回复周蓉 2012-08-01 22:31

在厦门这边。。。。对啦,你的扣扣是多少,我加加 回复

鹿振宇 2012-08-01 22:49

我了个大去!看到这儿才知道,伏地魔的原型竟然是共产主义。马克斯爷爷你太牛了,中国大学生只是因为间接原因怕你,西方贵族却直接被你直接吓尿了。。。 回复

魏诚?Arena 2012-08-01 23:07

呼呼~~ 真的耐心到現在 老實說有點點意外那麼長 很出彩 這句話是真的 最多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 不過、、我也想表達的是 1 。在續4中評論“英國讀書哥”我只能說前半段有理 後半段是不管哪個國家 一些核心圈是外國人進不去的 反觀下自己國家 2。 加拿大那個評論說的好 在續1里出現那個人也是學法學的實感意外(笑) 主要是國內的法學教材跟國外不一樣 國內偏含糊和政治化 國外是從各個case 當中說明這則法則 所以在國內說法學是帝王學 BINGGO 國外有點牽強了 3、鄧宣言那裡意味深長 看明白了 但是直說鄧是四川廣安人 不是貴族 4、第六部小說當中是鄧布利多喝了那個毒水 才能顯現魂器 最後體力不支被斯內普在最後打敗(第七部伏筆) 第六部最後也沒寫到哈利下定決心什麽的話 而是無奈著要前進前路迷茫 回复

江舟BHSFer 2012-08-01 23:39

回复林小样:我怎么没看出阴谋论?我觉得这篇只是揭示出了罗琳不自觉接受的一些英美社会意识而已。以我的观察,我颇为同意文中观点。 回复江舟BHSFer 2012-08-01 23:41

回复林小样:你对保守主义的理解有问题。。。保守主义指的是原教旨的“自由主义”。你还是多读读书吧。 回复林小样 2012-08-01 23:43

回复江舟BHSFer :原句奉还 回复

江舟BHSFer 2012-08-01 23:46回复林小样:嗯,在读。 回复

江舟BHSFer 201208012349

举报

举报

举报

举报

举报

江舟BHSFer2012-08-01 23:49

回复林小样:只是提醒一下,不要只是从字面来理解内涵。回复

林小样2012-08-01 23:52

回复江舟BHSFer:Sorry, 突然变得aggressive了……只是不喜欢“你还是多读

读书吧”这句话回复

江舟BHSFer2012-08-01 23:55

回复林小样:哈哈,理解。都年轻过。我只是觉得作者没有说罗琳阿姨“暗

示啊讽刺啊含沙射影啊”,也没有“用明显的左倾和阴谋论方法在构建一个新

的框架来描述和妖魔化西方世界”,这个有些你自己先入为主的东西了。回

王凡 A72012-08-02 08:46

老师,你最后一句是影射共产党宣言吗,可是共产主义哪有邪恶,有邪恶的

不过是各种社会主义和伪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真善美的,而且科学社

会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三方面的一方面而已,我们更愿用共产主义取代科学

社会主义的叫法,但最常用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回复

刘禹辰dynamique2012-08-02 09:55

希望接着能写一些关于基督教的事情~~~回复

点名表情

发表评论悄悄话同时分享

关于 |开放平台|人人游戏|公共主页|手机人人|团购|皆喜网 |营销服务|招聘|客服帮助|隐私|人人网?2012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文网文[2009]169号·京ICP证090254号·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9号·甲测资字11002066·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https://www.doczj.com/doc/db8395546.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