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5篇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5篇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5篇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全力冲刺“第一个百年目标”“未来五年,我们将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时,湖北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起好步、开好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到了一鼓作气冲向终点的时段,正待我们扛起光荣的历史责任,跑好这最关键的一棒。冲刺全面小康,要求我们坚持用新常态的大逻辑研判经济形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通过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

冲刺全面小康,要求我们坚持协调发展,深化“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通过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强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多极”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加快形成中心带动、多极发展、协同并进的局面。

冲刺全面小康,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我们要以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狠抓长江生态大保护;以打好治水、治气、治土

战役,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以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倡导推广绿色消费,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绿满荆楚美如画,水光山色与人亲”的美丽家园。

冲刺全面小康,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升湖北文化软实力。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我们要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湖北精神,凝聚湖北力量,以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文化根基,建设文化强省。

冲刺全面小康,要求我们以钉钉子的精神和“绣花”的功夫,确保决战决胜、如期脱贫。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这是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把精准要求贯彻到脱贫攻坚的各领域、全过程,严格落实扶贫责任,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质量,在全面小康路上决不漏掉一户、决不落下一人。

冲刺全面小康,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才能让增收的门路多起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托起稳稳的幸福感;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安全监管等各方面民生政策不断改善,才能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始终

保持一股拼的精神,始终保持一种冲的姿态,我们就能以今天的奋斗成就明天的辉煌。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以民主法治护航发展进步

人心齐则泰山移,法治兴则国昌盛。

过去五年,从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到经济改革大刀阔斧,再到民生事业逐渐完善,深刻证明了“民主法治是湖北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从这一重要判断出发,我们更能够体会到,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全面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的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的奋斗目标越是宏伟,越需要激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优势。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在转型时期决胜小康,多元社会中推进改革攻坚,更加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让6000万荆楚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倾听民心民愿、凝聚民智民力的必然要求。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方能上下同欲、无往而不胜。

我们改革发展的任务越是繁重,越需要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正是因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们必须坚持立法引领,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正因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

直”,我们必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正是因为“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我们必须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让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正义;正因为“法律必须被信仰”,我们必须推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法治精神像空气一样流淌。

我们面对的风险挑战越是增多,越需要下好社会治理“先手棋”。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何在全社会建立起“安全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人们环境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如何有效化解“邻避效应”?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给依法加强社会治理提出了许多重大命题。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筑牢全社会的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市场经济催生多元观点,社会转型引致诉求不一,要求我们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求我们抓牢法治这个最重要的规矩。以民主凝聚力量,以法治护航发展,我们就能让发展的航船行稳致远,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文化内涵助力建设旅游经济强省

6月25日,湖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开幕。党代会报告中,建设“绿满荆楚美如画,水光山色与人亲”美丽家园,“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重要部署再次引发人们对湖北文化旅游的关注。古迹众多、名人辈出的湖北,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和基础,“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享誉海内外,旅游文化经济发展成效明显。据省旅游委初步统计,“十二五”期间,湖北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0亿人次,年均增长20.51%;实现旅游总收入1.59万亿元,年均增长24.44%。

发展旅游经济,必须注入文化的内涵。事实上,将文化的诸多因素,融入到旅游经济之中,使其由文化“软实力”转化成经济“硬支撑”的成功范例,在荆楚大地屡见不鲜。如秭归“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潜江“曹禺文化周”、荆州关公文化节等,皆因为文旅结合、相得益彰,不仅让文化得以传承,还加速了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与早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同,今天的文化早已不再是服务于经济的配角,业已成为登台唱戏的主角。譬如通过举办节会活动,文化也找到了服务于经济并由此带动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湖北旅游业已迎来发展黄金机遇。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加强旅游品牌的打造,完善文化产业的布局,是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