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高考数学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高考数学必胜秘诀在哪?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基本概念、公式及方法是数学解题的基础工具和基本技能,为此作为临考前的高三学生,务必首先要掌握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及基本解题方法,其次要熟悉一些基本题型,明确解题中的易误点,还应了解一些常用结论,最后还要掌握一些的应试技巧。本资料对高中数学所涉及到的概念、公式、常见题型、常用方法和结论及解题中的易误点,按章节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最后阐述了考试中的一些常用技巧,相信通过对本资料的认真研读,一定能大幅度地提升高考数学成绩。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 b a P b Q +∈∈,若

{0,2,5}P =,}6,2,1{=Q ,则P+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

(答:8)(2)设{(,)|,}U x y x R y R =∈∈,{(,)|20}A x y x y m =-+>,{(,)|B x y x y n =+-0}≤,那么点)()3,2(B C A P u ∈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答:5,1<->n m );(3)非空集合}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 ,则实数a =______.(答: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 ; ⑵A B B B A =??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 痧

; ⑸u A B U A B =?? e; ⑹()U C A B U U C A C B = ;⑺()U U U C A B C A C B =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4{)(=B A C U ,}5,1{)()(=B C A C U U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x lg |=—函数的定义域;{}x y y lg |=—函数的值域;{}x y y x lg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如

(1)设集合{|M x y =,集合N ={}2|,y y x x M =∈,则M N = ___(答:[4,)+∞);(2)设集合{|(1,2)(3,4),}M a a R λλ==+∈,{|(2,3)(4,5)N a a λ==+ , }R λ∈,则=N M _____(答:)}2,2{(--)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函数12)2(24)(2

2+----=p p x p x x f 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0)(>c f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答:3(3,)2

-) 7.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真假相反”。如在下列说法中:⑴“p 且q ”为真是“p 或q ”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⑵“p 且q ”为假是“p 或q ”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⑶“p 或q ”为真是“非p ”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⑷“非

p ”为真是“p 且q ”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答:⑴⑶)

8.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 则q ”,则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为“若﹁p 则﹁q ” ;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提醒:(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哪些命题

宜用反证法?如(1)“在△ABC 中,若∠C=900,则∠A 、∠B 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答:在ABC ?中,若90C ∠≠

,则,A B ∠∠不都是锐角);(2)已知函数2(),11

x x f x a a x -=+>+,证明方程0)(=x f 没有负数根。 9.充要条件。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从集合角度解释,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若B A ?,则A 是B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如(1)给出下列命题:①实数0=a 是直线12=-y ax 与322=-y ax 平行的充要条件;②若0,,=∈ab R b a 是b a b a +=+成立的充要条件;③已知R y x ∈,,“若0=xy ,则0=x 或0=y ”的逆否命题是“若0≠x 或0≠y 则0≠xy ”;④“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b a +是偶数”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答:①④);

(2)设命题p :|43|1x -≤;命题q:0)1()12(2≤+++-a a x a x 。若┐p 是┐q 的必要而

不充分的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答:1[0,]2

) 10.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化为ax b

>的形式,若0a >,则b x a >;若0a <,则b x a

<;若0a =,则当0b <时,x R ∈;当0b ≥时,x ∈?。如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32()(<-++b a x b a 的解集为)3

1,(--∞,则关于x 的不等式0)2()3(>-+-a b x b a 的解集为_______(答:{|3}x x <-)

1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联系图象)。尤其当0?=和0?<时的解集你会正确表示

吗?设0a >,,x x 是方程20ax bx c ++=的两实根,且x x <,则其解集如下表:

如解关于的不等式:01)1(<++-x a ax 。(答:当0a =时,1x >;当0a <时,

1x >或1x a <

;当01a <<时,11x a <<;当1a =时,x ∈?;当1a >时,11x a

<<) 12. 对于方程02=++c bx ax 有实数解的问题。首先要讨论最高次项系数a 是否为0,

其次若0≠a ,则一定有042≥-=?ac b 。对于多项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的最高次项中

含有参数时,你是否注意到同样的情形?如:(1)()()222210a x a x -+--<对一切R x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1,2]);(2)关于x 的方程()f x k =有解的条

件是什么?(答:k D ∈,其中D 为()f x 的值域),特别地,若在[0,]2π

内有两个不等的实

根满足等式cos221x x k =+,则实数k 的范围是_______.(答:[0,1))

1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理论。方程2()0(0)f x ax bx c a =++=>在),(+∞k 上有两根、在(,)m n 上有两根、在),(k -∞和),(+∞k 上各有一根的充要条件分别是什么?

()0()02f m f n b m a

n ?≥>><-

?≥>->???????、

0)(=x f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n m 上实根分布的情况,得出结果,再令n x =和m x =检查端点的情况.如实系数方程

220x ax b ++=的一根大于0且小于1,另一根大于1且小于2,则1

2--a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答:(41,1)) 14.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间的联系你了解了吗?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两个根即为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的解集的端点值,也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如(1)32

ax >+的解集是(4,)b ,则a =__________(答:18

);(2)若关于x 的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集为),(),(+∞-∞n m ,其中0<

(答:),1()1,(+∞---∞n

m );(3)不等式23210x bx -+≤对[1,2]x ∈-恒成立,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

高考数学必胜秘诀在哪?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二、函 数

1.映射f : A →B 的概念。在理解映射概念时要注意:⑴A 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⑵B 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但原象不一定唯一。如(1)设:f M N →是集合M 到N 的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中每一个元素在N 中必有象 B 、N 中每一个元素在M 中必有原象 C 、N 中每一个元素在M 中的原象是唯一的 D 、N 是M 中所在元素的象的集合(答:A );(2)点),(b a 在映射f 的作用下的象是),(b a b a +-,则在f 作用下点)1,3(的原象为点________(答:(2,-1));(3)若}4,3,2,1{=A ,},,{c b a B =,

,,a b c R ∈,则A 到B 的映射有 个,B 到A 的映射有 个,A 到B 的函数有 个(答:

81,64,81);(4)设集合{1,0,1},{1,2,3,4,5}M N =-=,映射:f M N →满足条件“对任

意的x M ∈,()x f x +是奇数”,这样的映射f 有____个(答:12);(5)设2:x x f →是

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若B={1,2},则B A 一定是_____(答:?或{1}).

2.函数f : A →B 是特殊的映射。特殊在定义域A 和值域B 都是非空数集!据此可知函数图像与x 轴的垂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但与y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任意个。

如(1)已知函数()f x ,x F ∈,那么集合{(,)|(),}{(,)|1}x y y f x x F x y x =∈=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有 个(答: 0或1);(2)若函数422

12+-=x x y 的定义域、值域都是闭区间]2,2[b ,则b = (答:2)

3. 同一函数的概念。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而值域可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唯一确定,因此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时,它们一定为同一函数。如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天一函数”,那么解析式为2y x =,值域为{4,1}的“天一函数”共有______个(答:9)

4. 求函数定义域的常用方法(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1)根据解析式要求如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大于零,分母不能为零,对数log a x 中0,0x a >>且1a ≠,三角形中0A π<<, 最大角3π

≥,最小角3π

≤等。如(1)函数

lg 3y x =-的定义域是____(答:(0,2)(2,3)(3,4) );(2)若函数27

43

kx y kx kx +=++的定义域为R ,则k ∈_______(答:30,

4??????

);(3)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a b ,0b a >->,则函数()()()F x f x f 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答:[,]a a -);(4)设函数2()lg(21)f x ax x =++,①若()f x 的定义域是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②若()f x 的值域是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①1a >;②01a ≤≤) (2)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确定自变量的范围。

(3)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即可;若已知[()]f g x 的定义域为[,]a b ,求()f x 的定义域,相当于当[,]x a b ∈时,求()g x 的值域(即()f x 的定义域)。如(1)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

????2,21,则)(log 2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答:{}

42|≤≤x x );(2)若函数2(1)f x +的定义域为[2,1)-,则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________(答:[1,5]). 5.求函数值域(最值)的方法:

(1)配方法――二次函数(二次函数在给出区间上的最值有两类:一是求闭区间[,]m n 上的最值;二是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勿忘数形结合,注意“两看”: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1)求函数225,[1,2]y x x x =-+∈-的值域(答:[4,8]);(2)当]2,0(∈x 时,函数

3)1(4)(2-++=x a ax x f 在2=x 时取得最大值,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答:2

1-≥a );(3)已知()3(24)x b f x x -=≤≤的图象过点(2,1),则1212()[()]()F x f x f x --=-的值域

为______(答:[2, 5])

(2)换元法――通过换元把一个较复杂的函数变为简单易求值域的函数,其函数特征是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如(1)22sin 3cos 1y x x =--的值域为_____(答:17[4,]8

-);(2)21y x =++的值域为_____

(答:(3,)+∞)t =,0t ≥。运用换元法时,要特别要注意新元t 的范围);(3)s i n c o s s i n c o s y x x x x =++

值域为____(答:1[1,2

-+

);(4)4y x =

+的值域为____(答:[14]); (3)函数有界性法――直接求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函数的有界性,来

确定所求函数的值域,最常用的就是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如求函数2sin 11sin y θθ

-=+,313x

x

y =+,2sin 11cos y θθ-=+的值域(答: 1(,]2-∞、(0,1)、3(,]2-∞); (4)单调性法――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的单调性,

如求1(19)y x x x =-

<<,229sin 1sin y x x

=++

,532log x y -=+______(答:80(0,)9、11[,9]2、[2,10]); (5)数形结合法――函数解析式具有明显的某种几何意义,如两点的距离、直线斜率、等等,如(1)已知点(,)P x y 在圆221x y +=上,求2

y x +及2y x -

的取值范围(答:[

、[);(2)

求函数y =(答:[10,)+∞);(3)

求函数y =

及y =的值域

(答:)+∞

、()注意:求两点距离之和时,要将函数式变形,使两定点在x 轴的两侧,而求两点距离之差时,则要使两定点在x 轴的同侧。

(6)判别式法――对分式函数(分子或分母中有一个是二次)都可通用,但这类题型有时也可以用其它方法进行求解,不必拘泥在判别式法上,也可先通过部分分式后,再利用均值不等式: ①2b y k x =

+型,可直接用不等式性质,如求232y x =+的值域(答:3(0,]2

) ②2bx y x mx n =++型,先化简,再用均值不等式,如(1)求2

1x y x =+的值域(答:1(,]2-∞);(2)

求函数y =的值域(答:1[0,]2) ③22x m x n y x mx n ''++=++型,通常用判别式法;如已知函数2328log 1

mx x n y x ++=+的定义域为R ,值域为[0,2],求常数,m n 的值(答:5m n ==) ④2x m x n y mx n ''++=+型,可用判别式法或均值不等式法,如求211

x x y x ++=+的值域(答:(,3][1,)-∞-+∞ )

(7)不等式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a b a b R ++≥∈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须要用到拆项、添

项和两边平方等技巧。如设12,,,x a a y 成等差数列,12,,,x b b y 成等比数列,则212

21)(b b a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答:(,0][4,)-∞+∞ )。

(8)导数法――一般适用于高次多项式函数,如求函数32

()2440f x x x x =+-,[3,3]x ∈-的最小值。(答:-48)

提醒:(1)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时,你按要求写成集合形式了吗?(2)函数的最值与值域之间有何关系?

6.分段函数的概念。分段函数是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它是一类较特殊的函数。在求分段函数的值0()f x 时,一定首先要判断

0x 属于定义域的哪个子集,然后再代相应的关系式;分段函数的值域应是其定义域内不同

子集上各关系式的取值范围的并集。如(1)

设函数2(1).(1)()41)

x x f x x ?+

()1f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2][0,10]

-∞- );(2)已知1(0)()1(0)x f x x ≥?=?-

,则不等式(2)(2)5x x f x +++≤的解集是________(答:3(,]2-∞) 7.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1)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有三种:一般式:2()f x ax bx c =++;顶点式:2()()f x a x m n =-+;零点式:12()()()f x a x x x x =--,要会根据已知条件的特点,灵活地选用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如已知()f x 为二次函数,且 )2()2(--=-x f x f ,且f(0)=1,图象在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2,求()f x 的解析式 。(答:21()212

f x x x =++) (2)代换(配凑)法――已知形如(())f

g x 的表达式,求()f x 的表达式。如(1)已知,sin )cos 1(2x x f =-求()2x

f 的解析式

(答:242()2,[f x x x x =-+∈);(2)若221)1(x

x x x f +=-,则函数)1(-x f =_____(答:223x x -+);(3)若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1()(3x x x f +=,那么当)0,(-∞∈x 时,)(x f =________

(答:(1x ). 这里需值得注意的是所求解析式的定义域的等价性,即()f x 的定义域应是()g x 的值域。

(3)方程的思想――已知条件是含有()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等式,可抓住等式的特征对等式的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如(1)已知

()2()32f x f x x +-=-,求()f x 的解析式(答:2()33

f x x =--);(2)已知()f x 是奇函数,)(x

g 是偶函数,且()f x +)(x g = 11-x ,则()f x = __(答:21

x x -)。 8. 反函数:

(1)存在反函数的条件是对于原来函数值域中的任一个y 值,都有唯一的x 值与之对应,故单调函数一定存在反函数,但反之不成立;偶函数只有()0({0})f x x =∈有反函数;周期函数一定不存在反函数。如函数223y x ax =--在区间[1, 2]上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A 、(],1a ∈-∞ B 、[)2,a ∈+∞ C 、[1,2]a ∈ D 、(],1a ∈-∞ [)2,+∞ (答:

D )

(2)求反函数的步骤:①反求x ;②互换 x 、y ;③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原来函数的值域)。注意函数(1)y f x =+的反函数不是1(1)y f x -=+,而是1()1y f x -=-。如设)0()1()(2>+=x x x x f .求)(x f 的反函数)(1x f -

(答:1()1)f x x -=>). (3)反函数的性质:

①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来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是原来函数的定义域。如单调递增函数)(x f 满足条件)3(+ax f = x ,其中a ≠ 0 ,若)(x f 的反函数)(1x f -的定义域为??

????a a 4,1 ,则)(x f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答:[4,7]). ②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注意函数

()y f x =的图象与1()x f y -=的图象相同。如(1)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过点(1,1),那

么()4f x -的反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_____(答:(1,3));(2)已知函数1

32)(-+=x x x f ,若函数()y g x =与)1(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求(3)g 的值(答:72

); ③1()()f a b f b a -=?=。如(1)已知函数)24(

log )(3+=x x f ,则方程4)(1=-x f 的解=x ______(答:1);(2)设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点(1,2)对称,且存在反函数1()f x -,f (4)=0,则1(4)f -= (答:-2)

④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和奇函数性。如已知()f x 是R 上的增函数,点()()1,1,1,3A B -在它的图象上,()1f x -是它的反函数,那么不等式()12log 1f x -<的解集

为________(答:(2,8));

⑤设()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则有1[()]()f f x x x B -=∈,1[()]f f x x -= ()x A ∈,但11[()][()]f f x f f x --≠。

9.函数的奇偶性。

(1)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的特征: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为此确定函数的奇偶性时,务必先判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如若函数)(x f 2sin(3)x θ=+, [25,3]x απα∈-为奇函数,其中)2,0(πθ∈,则θα-的值是 (答:0);

(2)确定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①定义法:如判断函数

y =____(答:奇函数)。

②利用函数奇偶性定义的等价形式:()()0f x f x ±-=或

()1()f x f x -=±(()0f x ≠)。如判断11()()212

x f x x =+-的奇偶性___.(答:偶函数) ③图像法: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①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

②如果奇函数有反函数,那么其反函数一定还是奇函数.

③若()f x 为偶函数,则()()(||)f x f x f x -==.如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在

(,0)-∞上是减函数,且)31(f =2,则不等式2)(lo g 8

1>x f 的解集为______.(答:(0,0.5)(2,)+∞ )

④若奇函数()f x 定义域中含有0,则必有(0)0f =.故(0)0f =是()f x 为奇函数的既

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如若22()21

x x a a f x +-=+·为奇函数,则实数a =____(答:1). ⑤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任意一个函数,都可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

的和(或差)”。如设)(x f 是定义域为R 的任一函数, ()()()2

f x f x F x +-=,()()()2

f x f x G x --=

。①判断)(x F 与)(x G 的奇偶性; ②若将函数)110lg()(+=x x f ,表示成一个奇函数)(x g 和一个偶函数)(x h 之和,则)(x g =____(答:①)(x F 为偶函数,

)(x G 为奇函数;②)(x g =12

x ) ⑥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⑦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0f x =,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

10.函数的单调性。

(1)确定函数的单调性或单调区间的常用方法:

①在解答题中常用:定义法(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导数法(在区间(,)a b 内,若总有()0f x '>,则()f x 为增函数;反之,若()f x 在区间(,)a b 内为增函数,则

()0f x '≥,

请注意两者的区别所在。如已知函数3()f x x a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0,3]));

②在选择填空题中还可用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等等,特别要注意(0b y ax a x

=+>

0)b >型函数的图象和单调性在解题中的运用: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如(1)若函数2)1(2)(2+-+=x a x x f 在区间(-∞,4] 上是减函数,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3-≤a ));(2)已知函数1()2

ax f x x +=+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_____(答:1(,)2

+∞);(3)若函数()()log 40,1a a f x x a a x ??=+->≠ ???

且的值域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04a <≤且1a ≠));

③复合函数法:复合函数单调性的特点是同增异减,如函数()212

log 2y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答:(1,2))。

(2)特别提醒:求单调区间时,一是勿忘定义域,如若函数2()log (3)a f x x ax =-+

在区间(,]2a -∞上为减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答:(1);二是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一定能添加符号“ ”和“或”;三是单调区间应该用区间表示,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3)你注意到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逆用了吗?(①比较大小;②解不等式;③求参数范围).如已知奇函数)(x f 是定义在)2,2(-上的减函数,若0)12()1(>-+-m f m f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1223

m -<<) 11. 常见的图象变换

①函数()a x 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a 个单位

得到的。如设()2,()x f x g x -=的图像与()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h x 的图像由

()g x 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则()h x 为__________(答: 2()log (1)h x x =--)

②函数()a x f y +=()0(

位得到的。如(1)若2(199)443f x x x +=++,则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____(答:2);(2)

要得到)3lg(x y -=的图像,只需作x y lg =关于_____轴对称的图像,再向____平移3个单位而得到(答:y ;右);(3)函数()lg(2)1f x x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有____个(答:2)

③函数()x f y =+a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助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

④函数()x f y =+a )0(

位得到的;如将函数a a

x b y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又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如果与原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那么 0,1)(≠-=b a A R b a B ∈-=,1)(

0,1)(≠=b a C R b a D ∈=,0)( (答:C)

⑤函数()ax 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伸缩为原来的a

1得到的。如(1)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3

(纵坐标不变),再将此图像沿x 轴方向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_____(答:(36)f x +);(2)

如若函数(21)y f x =-是偶函数,则函数(2)y f x =的对称轴方程是_______(答:12

x =-). ⑥函数()x af y =)0(>a 的图象是把函数()x f y =的图象沿y 轴伸缩为原来的a 倍得到的.

12. 函数的对称性。

①满足条件()()f x a f b x -=-的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2

a b x +=

对称。如已知二次函数)0()(2≠+=a bx ax x f 满足条件)3()5(-=-x f x f 且方程x x f =)(有等根,则)

(x f =_____(答:212

x x -+); ②点(,)x y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x y -;函数()x f y =关于y 轴的对称曲线方程为()x f y -=;

③点(,)x y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x y -;函数()x f y =关于x 轴的对称曲线方程为()x f y -=;

④点(,)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x y --;函数()x f y =关于原点的对称曲线方程为()x f y --=;

⑤点(,)x y 关于直线y x a =±+的对称点为((),)y a x a ±-±+;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y x a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0f y a x a ±-±+=。特别地,点(,)x y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y x ;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f y x 0=;点(,)x y 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为(,)y x --;曲线(,)0f x y =关于直线y x =-的

对称曲线的方程为(,)0f y x --=。如己知函数33(),()232

x f x x x -=≠-,若)1(+=x f y 的图像是1C ,它关于直线y x =对称图像是22,C C 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像为33,C C 则对应的函

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_(答:221

x y x +=-+); ⑥曲线(,)0f x y =关于点(,)a b 的对称曲线的方程为(2,2)0f a x b y --=。如若函数x x y +=2与)(x g y =的图象关于点(-2,3)对称,则)(x g =______(答:276x x ---)

⑦形如(0,)ax b y c ad bc cx d +=≠≠+的图像是双曲线,其两渐近线分别直线d x c

=- (由分母为零确定)和直线a y c =(由分子、分母中x 的系数确定),对称中心是点(,)d a c c

-。如已知函数图象C '与2:(1)1C y x a ax a ++=++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图象C '关于点

(2,-3)对称,则a 的值为______(答:2)

⑧|()|f x 的图象先保留()f x 原来在x 轴上方的图象,作出x 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然后擦去x 轴下方的图象得到;(||)f x 的图象先保留()f x 在y 轴右方的图象,擦去y 轴左方的图象,然后作出y 轴右方的图象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得到。如(1)作出函数2|log (1)|y x =+及2log |1|y x =+的图象;(2)若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则函数)()()(x f x f x F +=的图象关于____对称 (答:y 轴)

提醒:(1)从结论②③④⑤⑥可看出,求对称曲线方程的问题,实质上是利用代入法转化为求点的对称问题;(2)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一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3)证明图像1C 与2C 的对称性,需证两方面:①证明1C 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2C 上;②证明2C 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

轴)的对称点仍在1C 上。如(1)已知函数)(1)(R a x

a a x x f ∈--+=

。求证:函数)(x f 的图像关于点(,1)M a -成中心对称图形;(2)设曲线C 的方程是x x y -=3,将C 沿x 轴, y 轴正方向分别平行移动,t s 单位长度后得曲线1C 。①写出曲线1C 的方程(答:3()()y x t x t s =---+);②证明曲线C 与1C 关于点??

? ??2,2s t A 对称。 13. 函数的周期性。

(1)类比“三角函数图像”得:

①若()y f x =图像有两条对称轴,()x a x b a b ==≠,则()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2||T a b =-;

②若()y f x =图像有两个对称中心(,0),(,0)()A a B b a b ≠,则()y f x =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2||T a b =-;

③如果函数()y f x =的图像有一个对称中心(,0)A a 和一条对称轴()x b a b =≠,则函数()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4||T a b =-;

如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是以2为周期的奇函数,则方程()0f x =在[2,2]-上至少有__________个实数根(答:5)

(2)由周期函数的定义“函数()f x 满足()()x a f x f +=(0)a >,则()f x 是周期为a 的周期函数”得:

①函数()f x 满足()()x a f x f +=-,则()f x 是周期为2a 的周期函数; ②若1()(0)()

f x a a f x +=≠恒成立,则2T a =; ③若1()(0)()

f x a a f x +=-≠恒成立,则2T a =. 如(1) 设)(x f 是),(+∞-∞上的奇函数,)()2(x f x f -=+,当10≤≤x 时,x x f =)(,则)5.47(f 等于_____(答:5.0-);(2)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2)()f x f x +=,且在[3,2]--上是减函数,若,αβ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则(sin ),(cos )f f αβ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答:(sin )(cos )f f αβ>);(3)已知()f x 是偶函数,且(1)f =993,()

g x =(1)f x -是奇函数,求(2005)f 的值(答:993);(4)设()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函数,且()()21f x f x +-????()1f x =+,又()22f =,则

()2006f = (答 14.指数式、对数式:

m a =1m n m n

a a -=,,01a =,log 10a =,log 1a a =,lg 2lg51+=,log ln e x x =,log (0,1,0)

b a a N N b a a N =?=>≠>,log a N a N =,log log log

c a c b b a

=,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如(1)235log 25log 4log 9 的值为________(答:8);(2)2log 1()2的值为________(答:164) 15. 指数、对数值的大小比较:(1)化同底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2)作差或作商法;

(3)利用中间量(0或1);(4)化同指数(或同真数)后利用图象比较。

16. 函数的应用。(1)求解数学应用题的一般步骤:①审题――认真读题,确切理解题意,明确问题的实际背景,寻找各量之间的内存联系;②建模――通过抽象概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别忘了注上符合实际意义的定义域;③解模――求解所得的数学问题;④回归――将所解得的数学结果,回归到实际问题中去。(2)常见的函数模型有:①建立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模型;②建立分段函数模型;③建立指数函数模型;④建立b y ax x

=+型。 17. 抽象函数:抽象函数通常是指没有给出函数的具体的解析式,只给出了其它一些条件(如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解析递推式等)的函数问题。求解抽象函数问题的常用方法是:

(1)借鉴模型函数进行类比探究。几类常见的抽象函数 :

①正比例函数型:()(0)f x kx k =≠ ---------------()()()f x y f x f y ±=±;

②幂函数型:2()f x x = --------------()()()f xy f x f y =,()()()

x f x f y

f y =

; ③指数函数型:()x f x a = ------------()()()f x y f x f y +=,()()()

f x f x y f y -=; ④对数函数型:()lo

g a f x x = -----()()()f xy f x f y =+,()()()x f f x f y y

=-; ⑤三角函数型:()tan f x x = ----- ()()()1()()

f x f y f x y f x f y ++=-。如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为周期函数,若它的最小正周期为T ,则=-)2(T f ____(答:0) (2)利用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对称性等)进行演绎探究:如(1)设函数()()f x x N ∈表示x 除以3的余数,则对任意的,x y N ∈,都有 A 、(3)()f x f x +=

B 、()()()f x y f x f y +=+

C 、(3)3()f x f x =

D 、()()()f xy f x f y =(答:A );(2)设)(x f 是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函数,且满足)()1()2(x f x f x f -+=+,如果2

3lg

)1(=f ,15lg )2(=f ,求)2001(f (答:1);(3)如设)(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2(x f x f -=+,证明:直线1=x 是函数)(x f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4)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x f 满足)4()(+-=-x f x f ,且当2>x 时,)(x f 单调递增。如果421<+x x ,且0)2)(2(21<--x x ,则)()(21x f x f +的值的符号是____(答:负数)

(3)利用一些方法(如赋值法(令x =0或1,求出(0)f 或(1)f 、令y x =或y x =-等)、递推法、反证法等)进行逻辑探究。如(1)若x R ∈,()f x 满足()()f x y f x += ()f y +,则()f x 的奇偶性是______(答:奇函数);(2)若x R ∈,()f x 满足()()f xy f x =

()f y +,则()f x 的奇偶性是______(答:偶函数)

;(3)已知()f x 是定义在(3,3)-上的奇函数,当03x <<时,()f x 的

图像如右图所示,那么不等式()co s 0f x x <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答:(,1)(0,1)(,3)22

ππ-- );(4)设()f x 的定义域为R +,对任意,x y R +∈,都有

()()()x f f x f y y

=-,且1x >时,()0f x <,又1()12f =,①求证()f x 为减函数;②解不等式2()(5)f x f x ≥-+-.(答:(][)0,14,5 ).

高考数学必胜秘诀在哪?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三、数 列

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

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如(1)已知*2()156

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答:125);(2)数列}{n a 的通项为1

+=bn an a n ,其中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___(答:n a <1+n a )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答:3λ>-);(4)一给定函数)(x f y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

()(答:A )

A B C D

2.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1(n n a a d d +-=为常数)或11(2)n n n n a a a a n +--=-≥。如设{}n a 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 n =n

a a a n +++ 21 *n 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如(1)等差数列{}n a 中,1030a =,2050a =,则通项n a = (答:210n +);(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

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

833

d <≤) (3)等差数列的前n 和:1()2n n n a a S +=,1(1)2

n n n S na d -=+。如(1)数列 {}n a 中,*11(2,)2n n a a n n N -=+≥∈,32n a =,前n 项和152n S =-,则1a =_,n =_(答:

13a =-,10n =);(2)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212n S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 (答:2*2*12(6,)1272(6,)

n n n n n N T n n n n N ?-≤∈?=?-+>∈??). (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

a b A +=。 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

3.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前n 和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3)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如(1)等差数列{}n a 中,12318,3,1n n n n S a a a S --=++==,则n =____(答:27);(2)在等差数列{}n a 中,10110,0a a <>,且1110||a a >,n S 是其前n 项和,则A 、1210,S S S 都小于0,1112,S S 都大于0 B 、1219,S S S 都小于0,2021,S S 都大于0 C 、125,S S S 都小于0,67,S S 都大于0 D 、1220,S S S 都小于0,2122,S S 都大于0 (答:B )

(4) 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 (k 、p 是非零常数)、

*{}(,)p nq a p q N +∈、

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成等差数列,而{}n a a 成等比数列;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lg }n a 是等差数列. 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25,前2n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n 和为 。(答:225)

(5)在等差数列{}n a 中,当项数为偶数2n 时,S S nd =偶奇-;项数为奇数21n -时,

S S a -=奇偶中,21(21)n S n a -=-?中(这里a 中即n a );:(1):奇偶S S k k =+。如(1)在等

差数列中,S 11=22,则6a =______(答:2);(2)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n a 中,奇数项和为80,偶数项和为75,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答:5;31).

(6)若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和分别为n A 、n B ,且()n n

A f n

B =,则2121

(21)(21)(21)n n n n n n a n a A f n b n b B ---===--.如设{n a }与{n b }是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和n T ,若3

413-+=n n T S n n ,那么=n n b a ___________(答:6287n n --) (7)“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法一:由不等式组???

? ?????≥≤???≤≥++000011n n n n a a a a 或确定出前多少项为非负(或非正);法二:因等差数列前n 项是关于

n 的二次函数,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n N ∈。上述两种方法是运用了哪种数学思想?(函数思想),由此你能求一般数列中的最大或最小项吗?如

(1)等差数列{}n a 中,125a =,917S S =,问此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此最大值。(答:前13项和最大,最大值为169);(2)若{}n a 是等差数列,首项10,a >200320040a a +>, 200320040a a ?<,则使前n 项和0n S >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 是 (答:4006)

(8)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它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n m a b =.

4.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1(n n a q q a +=为常数),其中0,0n q a ≠≠或11n n n n a a a a +-= (2)n ≥。如(1)一个等比数列{n a }共有21n +项,奇数项之积为100,偶数项之积为120,则1n a +为____(答:56);(2)数列{}n a 中,n S =41n a -+1 (2n ≥)且1a =1,若n n n a a b 21-=+ ,求证: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11n n a a q -=或n m n m a a q -=。如设等比数列{}n a 中,166n a a +=,21128n a a -=,前n 项和n S =126,求n 和公比q . (答:6n =,12

q =或2) (3)等比数列的前n 和:当1q =时,1n S na =;当1q ≠时,1(1)1n n a q S q

-=- 11n a a q q -=-。如(1)等比数列中,q =2,S 99=77,求9963a a a +++ (答:44);(2))(1010

∑∑==n n k k n C 的值为__________(答:2046);

特别提醒: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q 是否为1,再由q 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不能判断公比q 是否为1时,要对q 分1q =和1q ≠两种情形讨论求解。

(4)等比中项:若,,a A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提醒:不是任

何两数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且有两个,()a b a b ≠的等差中项为A ,等比中项为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答:A >B )

提醒:(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q 、n 、n a 及n S ,其中1a 、q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比,可设为…,22,,,,a a a aq aq q q …(公比为q );但偶数个数成等比时,不能设为…33,,,aq aq q

a q a ,…,因公比不一定为正数,只有公比为正时才可如此设,且公比为2q 。如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为12,求此四个数。(答:15,,9,3,1或0,4,8,16)

5.等比数列的性质:

(1)当m n p q +=+时,则有m n p q a a a a =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如(1)在等比数列{}n a 中,3847124,512a a a a +==-,公比q 是整数,则

10a =___(答:512)

;(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569a a ?=,则313

2310l o g l o g l o g a a a +++= (答:10)。 (2) 若{}n a 是等比数列,则{||}n a 、*

{}(,)p nq a p q N +∈、{}n ka 成等比数列;若

{}{}n n a b 、成等比数列,则{}n n a b 、{}n n

a b 成等比数列;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1q ≠-,则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是等比数列。当1q =-,且n 为偶数时,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 ,…是常数数列0,它不是等比数列. 如(1)已知0a >且1a ≠,设数列{}n x 满足1l o g 1l o g a n a

n x x +=+(*)n N ∈,且12100100x x x +++= ,则1011022x x x +++= . (答:100100a );(2)在等比数列}{n a 中,n S 为其前

n 项和,若140,1330101030=+=S S S S ,则20S 的值为______(答:40)

(3)若10,1a q >>,则{}n a 为递增数列;若10,1a q <>, 则{}n a 为递减数列;若

10,01a q ><< ,

则{}n a 为递减数列;若10,01a q <<<, 则{}n a 为递增数列;若0q <,则{}n a 为摆动数列;若1q =,则{}n a 为常数列.

(4) 当1q ≠时,b aq q

a q q a S n n n +=-+--=1111,这里0a

b +=,但0,0a b ≠≠,这是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一个特征,据此很容易根据n S ,判断数列{}n a 是否为等比数列。如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3n n S r =+,则r = (答:-1)

(5) m n m n m n n m S S q S S q S +=+=+.如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为n S ,若12,,n n n S S S ++成等差数列,则q 的值为_____(答:-2)

(6) 在等比数列{}n a 中,当项数为偶数2n 时,S qS =偶奇;项数为奇数21n -时,1S a qS =+奇偶.

(7)如果数列{}n a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故常数数列{}n a 仅是此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如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n ), 关于数列{}n a 有下列三个命题:①若)(1N ∈=+n a a n n ,则{}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②若()R ∈+=b a n b n a S n 、2,则{}n a 是等差数列;③若

()n n S 11--=,则{}n a 是等比数列。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答:②③)

6.数列的通项的求法:

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如已知数列 ,32

19,1617,815,413试写出其一个通项公式:__________(答:11212n n a n +=++) ⑵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 )求n a ,用作差法:{

11,(1),(2)n n n S n a S S n -==-≥。如①已知{}n a 的前n 项和满足2log (1)1n S n +=+,求n a (答:

{3,12,2

n n n a n ==≥);②数列{}n a 满足12211125222

n n a a a n +++=+ ,求n a (答:{114,12,2n n n a n +==≥) ⑶已知12()n a a a f n = 求n a ,用作商法:(1),(1)(),(2)(1)

n f n f n a n f n =??=?≥?-?。如数列}{n a 中,,11=a 对所有的2≥n 都有2321n a a a a n = ,则=+53a a ______(答:6116

) ⑷若1()n n a a f n +-=求n a 用累加法:1122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

1a +(2)n ≥。如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n

n a a n n ++=--111(2)n ≥,则

n a =________

(答:1n a =) ⑸已知1()n n a f n a +=求n a ,用累乘法:121121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2)n ≥。如已知数列}{n a 中,21=a ,前n 项和n S ,若n n a n S 2=,求n a (答:4(1)

n a n n =+) ⑹已知递推关系求n a ,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特别地,(1)形如1n n a ka b -=+、1n n n a ka b -=+(,k b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 。如①已知111,32n n a a a -==+,求n a (答:1231n n a -=- )

;②已知111,32n n n a a a -==+,求n a (答:11532n n n a -+=- );(2)形如11n n n a a k a b --=+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如①已知1111,31

n n n a a a a --==+,求n a (答:132n a n =-);②已知数列满足1a =1

=n a (答:21n a n

=) 注意:(1)用1--=n n n S S a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你注意到此等式成立的条件了吗?(2n ≥,当1n =时,11S a =);(2)一般地当已知条件中含有n a 与n S 的混合关系时,常需运用关系式1--=n n n S S a ,先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只含n a 或n S 的关系式,然后再求解。如数列{}n a 满足11154,3n n n a S S a ++=+=,求n a (答:{

14,134,2n n n a n -==≥ ) 7.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特别声明: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务必检查其公比与1的关系,必要时需分类讨论.;③常用公式:1123(1)2n n n ++++=+ ,222112(1)(21)6

n n n n +++=++ ,33332(1)123[]2

n n n +++++= .如(1)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S n=2n-1,则2232221n a a a a ++++ =_____(答:413

n -);(2)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2)1101(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13212021210123=?+?+?+?,那么将二进制

1

20052)11111(个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______(答:200521-)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 如求:1357(1)(21)

n n S n =-+-+-+-- (答:(1)n

n -?) (3)倒序相加法:若和式中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则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如①求证:01235(21)(1)2n n n n n n C C C n C n +++++=+ ;②已知2

2

()1x f x x =+,则111(1)(2)(3)(4)()()()234f f f f f f f ++++++=______(答:72) (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如(1)设{}n a 为等比数列,121(1)2n n n T na n a a a -=+-+++ ,已知11T =,24T =,①求数列{}n a 的首

项和公比;②求数列{}n T 的通项公式.(答:①11a =,2q =;②122n n T n +=--);(2)设函数)1(4)()1()(2-=-=x x g x x f ,,数列}{n a 满足:12,()n a f a =(n a =-

))(()1++∈N n a g a n n ,①求证:

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②令212()(1)(1)h x a x a x =-+- (1)n n a x ++- ,求函数)(x h 在点38=x 处的导数)38(h ',并比较)3

8(h '与n n -22的大小。(答:①略;②8()(1)213n h n '=-+ ,当1n =时,)3

8(h '=n n -22;当2n =时,)38(h '

8(h '>n n -22) (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 ①

111(1)1n n n n =-++; ②1111()()n n k k n n k

=-++; ③2211111()1211k k k k <=---+,2111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 ④1111[](1)(2)2(1)(1)(2)n n n n n n n =-+++++ ;⑤11(1)!!(1)!

n n n n =-++;

=<<=. 如(1)求和:1111447(32)(31)n n +++=??-?+ (答:31

n n +);(2)在数列{}n a 中,11++=n n a n ,且S n=9,则n =_____(答:99); (6)通项转换法:先对通项进行变形,发现其内在特征,再运用分组求和法求和。如①求数列1×4,2×5,3×6,…,(3)n n ?+,…前n 项和n S = (答:

(1)(5)3n n n ++);②求和:111112123123n

++++=+++++++ (答:21n n +) 8. “分期付款”、“森林木材”型应用问题

(1)这类应用题一般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但在求解过程中,务必“卡手指”,细心计算“年限”.对于“森林木材”既增长又砍伐的问题,则常选用“统一法”统一到“最后”解决.

(2)利率问题:①单利问题:如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若每期存入本金p 元,每期利率为r ,则n 期后本利和为:(1)(12)(1)n S p r p r p nr =+++++

(1)()2

n n p n r +=+

(等差数列问题);②复利问题:按揭贷款的分期等额还款(复利)模型: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 元,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分n 期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r (按复利),那么每期等额

还款x 元应满足:12(1)(1)(1)(1)n n n p r x r x r x r x --+=+++++++ (等比数列问题).

高考数学必胜秘诀在哪?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四、三角函数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答:25- ;536

π-)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

,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如α的终边与6π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答:Z k k ∈+,32π

π)

4、α与2

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二象限角,则2

α是第_____象限角(答:一、三)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1rad)57.3≈ .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答:22cm )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

是0r =,那么sin ,co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csc 0r y y α=≠。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如(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5,

-12),则ααcos sin +的值为__。(答:713

-);(2)设α是第三、四象限角,m m --=432sin α,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1,)23);(3)若0|

cos |cos sin |sin |=+αααα,试判断)tan(cos )cot(sin αα?的符号(答:负) 7.三角函数线的特征是:正弦线MP “站在x 轴上(起点在x

轴上)”、余弦线OM “躺在x 轴上(起点是原点)”、正切线AT “站

在点(1,0)A 处(起点是A )”.三角函数线的重要应用是比较三

角函数值的大小和解三角不等式。如(1)若08πθ-<<,则sin ,cos ,tan θθθ的大小关系为_____(答:

t a n s i n θθθ<<);(2)若α为锐角,则,sin ,tan ααα的y T A x

α

B S O M P

大小关系为_______ (答:sin tan ααα<<);(3)函数)3sin 2lg(cos 21+++=x x y 的定义域是_______(答:2(2,2]()33k k k Z ππππ-

+∈)

(1)平方关系:222222sin cos 1,1tan sec ,1cot csc αααααα+=+=+= (2)倒数关系:sin αcsc α=1,cos αsec α=1,tan αcot α=1,

(3)商数关系:sin cos tan ,cot cos sin αααααα

==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主要应用是,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此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在运用平方关系解题时,要根据已知角的范围和三角函数的取值,尽可能地压缩角的范围,以便进行定号;在具体求三角函数值时,一般不需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而是先根据角的范围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此三角函数值的绝对值。如(1)函数sin tan cos cot y αααα

+=+的值的符号为____(答:大于0);(2)若π220≤≤x ,则使x x 2cos 2sin 12=-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0,]4π

],4

3[ππ);(3)已知53sin +-=m m θ,)2(524cos πθπθ<<+-=m m ,则θtan =____(答:12

5-);(4)已知11tan tan -=-αα,则ααααcos sin cos 3sin +-=____;2cos sin sin 2++ααα=_________(答:35-;513);(5)已知a = 200sin ,则 160tan 等于 A 、21a

a -- B 、21a

a

- C 、a a 21-- D 、a a 2

1-(答:B );(6)已知x x f 3cos )(cos =,则)30(sin f 的值为______(答:-1)。

10.三角函数诱导公式(2k πα+)的本质是:奇变偶不变(对k 而言,指k 取奇数或偶数),符号看象限(看原函数,同时可把α看成是锐角).诱导公式的应用是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其一般步骤:(1)负角变正角,再写成2k π+α,02απ≤<;(2)转化为锐角

三角函数。如(1)97cos tan()sin 2146πππ+-+的值为________(答:2);(2)

已知5

4)540sin(-=+α

,则=-)270c o s ( α______,若α为第二象限角,则=+-+-)180tan()]360cos()180[sin(2

ααα ________。(答:54-;1003-) 1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倍角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22sin cos 令αβαβαβαβααα=±=±???→=

()()222222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tan tan 1+cos2tan cos 1tan tan 2

1cos2sin 2

2tan tan 21tan 令 = = αβαβαβαβααα

αα

αβααβααβααααα

=±=???→=-↓=-=-±±=

?-↓=- 如(1)下列各式中,值为12的是 A 、1515sin cos B 、221212cos sin ππ- C 、22251225tan .tan .- D

(答:C );(2)命题P :0tan(A B )+=,命题Q :0tan A tan B +=,则P 是Q 的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C );(3)已知35s i n ()c o s c o s ()s i n αβααβα---=,那么2cos β的值为____(答:725);(4

)11080

sin sin - 的值是______(答:4);(5)已知0tan110a =,求0tan 50的值(用a 表

,乙求得的结果是212a a -,对甲、乙求得的结果的正确性你的判断是______(答:甲、乙都对)

12. 三角函数的化简、计算、证明的恒等变形的基本思路是:一角二名三结构。即首先观察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注意角的一些常用变式,角的变换是三角函数变换的核心!第二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关系,通常“切化弦”;第三观察代数式的结构特点。基本的技巧有:

(1)巧变角(已知角与特殊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目标角的变换、角与其倍角的变换、两角与其和差角的变换. 如()()ααββαββ=+-=-+,2()()ααβαβ=++-,2()()αβαβα=+--,2αβαβ++=?,()()222αββααβ+=---等),如(1)已知2tan()5αβ+=,1tan()44πβ-=,那么tan()4πα+的值是_____(答:322

);(2)已知02πβαπ<<<<,且129cos()βα-=-,223

sin()αβ-=,求c o s ()αβ+的值(答:490729

);(3)已知,αβ为锐角,sin ,cos x y αβ==,3cos()5αβ+=-,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为______

(答:43(1)55

y x x =<<) (2)三角函数名互化(切割化弦),如(1)

求值sin50(1) (答: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