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文摘要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中日双边的贸易问题不断更新,进一步影响到中日两国贸易的发展。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来对中日贸易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针对两国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中日贸易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从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来描述中日贸易的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中日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以分析制约中日贸易发展的因素;第五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此略。

关键词:中国日本贸易制约因素策略

Abstract

China and Japan are the two largest economies in an Asia Pacific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bilateral trade problems continue to update, which further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i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data analysis, case analysis to expou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fter I know the problems in the trade , than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advice.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e goods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trade cooperation various form, trade and growth of amount; 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introduced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The fourth part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The fifth part is that I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solve above problems.

Key Words: China ; Japan ; trade ; restricting factors; strategy

目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中日贸易关系发展历程 (3)

(一)改革开放之前 (3)

(二)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 (3)

(三)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4)

三、中日贸易的现状 (4)

(一)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4)

(二)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 (6)

(三)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 (7)

四、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7)

(一)双方贸易摩擦加剧 (7)

(二)日本贸易壁垒提高 (9)

(三)政治历史问题参杂严重 (9)

五、中日贸易制约因素 (10)

(一)中日政治问题不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双边贸易标准不统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日本没有客观面对中国经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结论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国和日本经济总量分别位居亚洲第一和第二,而且中日两国GDP约占东亚经济总量的80%。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原有的注重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向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阶段,我国社会也处于转型时期,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是我们现阶段的最主要的任务,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与合作十分广泛,为了促进中日贸易进一步深化,因此,本文分析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等巨大优势,日本是东亚最发达的国家,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中日地理毗邻、语言相近、经济互补,使中日经济贸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研究中日自由贸易以进一步推进其发展,对两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增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发展好区域经济,对扩大中国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截至2011年6月,日本的国债和借款余额总计988 万亿日元,2010 年度日本的债务总额是GDP的 2.06 倍,在发达国家中处于最高水平。2002 -2010 年,中国对日本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逆差额由2002 年的50.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556.4 亿,9年间逆差扩大了10倍。为了打破中国逆差的地位,实现中国在“十二五”经济规时期的新突破,尤其是在东亚经济地位的变更,不断的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政治影响力,那么,研究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突破我国的发展瓶颈,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首先,通过搜集中日建立双边贸易以来,中日贸易发展的趋势,并制作成图标,从历史的角度来发现从中的规律,通过总结这些贸易的变迁,来发现我国在处理与日本的贸易关系中所做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的成果,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政策,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方法,来不断的促进中日贸易发展的健康和稳定。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宫崎勇在他的回忆录《日本经济政策亲历者实录》里,对交流会的讨论气氛有这样的评价:“与中国同行交流,最初很格式化,经过十几年、22次会议,双方的隔阂已经消融,气氛远比日本的经济审议会好,讨论的态度极为诚恳。”国外关于中日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很少,国外研究注重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式的研究。区域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实现自由贸易有着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这是推动缔约国家和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学者们对自由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税同盟理论和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方面。德比尔斯(de Beers,1950)最早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后由美国经济学家维纳(Viner,1950)对该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区分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并考察了关税同盟对贸易流动的影响;英国学者罗布森(P. Robson)将关税同盟理论运用于自由贸易区,并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纳入自由贸易区经济效果的分析,奠定了自由贸易区理论的基础;科登(Cor-den,1972)在分析贸易创造和转移的基础上,提出了规模经济的两个效应:成本降低效应(Cost-Reduction Effect)和贸易抑制效应(Trade-Suppression Effect)。自由贸易将加剧贸易双方的竞争,促使双方为增强竞争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加强内部改革,特别是制度改革。改革将减少部分阻碍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各种要素的充分流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中日之间的自由贸易,国内研究比较活跃,且多集中于中日贸易结构、贸易效应和贸易投资等方面。秦熠群(2006)、胡俊芳(2007)、刘昌黎(2007)和徐春祥(2008)分别从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贸易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和组织模式以及路径安排等方面分析了中日贸易的经济效应和经济互补性,认为中日自由贸易会促进两国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分工体系更趋合理,资源流动和配置更加科学,区域整体效应逐渐最大化,真正实现互利共赢;裴桂芬和柳燕(2008)、徐梅等(2009)、王佳丽(2010)分别从中日贸易的贡献率、中日FTA 的建立和时间序列数据计量分析等角度证实了中日贸易与日本的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和贸易的互补性;尤安山(2008)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角度指出:“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和小岛清等人提出的‘雁行模式’将逐渐改变,日本‘领头雁’作用不断弱化。”还有很多学者根据最新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了中日间自由贸易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特点。吴洁、曲如晓(2010)考察了在低碳经济形势下,中日贸易对气候合作战略方面的影响;在中日自由贸易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张丹(2010)指出中日双方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加剧;余振(2010)指出日本出口和中国进口整体上呈互补关系,并逐渐增强,但是中国出口与日本进口整体上呈现出弱互补性,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陈双喜、王磊(2010)研究了中日服务贸易的特点,指出中日间的服务贸易以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受到人均GDP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金少胜和刘合光(2010)、翟冬平和张为付(2010)、陶涛和王跃生(2010)分析了日本对华投资阶段和趋势以及对中日贸易结构的影响。

二.中日贸易关系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之前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为止的二十多年中,中日贸易关系所经历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两国还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由于我国同日本民间友好贸易团体签订了三种特殊形式的贸易协定,即“日中民间贸易”、“L-T”贸易协定和“备忘录贸易协定”,由此沟通了两国民间的经济联系,并为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双方的友好关系在从官方到民间的各个层次上迅速发展,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好感日益加深,双方往来频繁。良好的政治氛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大环境,双方经济合作大大发展。同时在良好的氛围下,在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两国贸易关系迅速发展,贸易规模逐年扩大;在贸易结构上,由于双方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还是垂直分布。

(三)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日贸易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对中日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两国贸易关系出现了如下五个新动向:一是贸易规模打破了稳步增长格局而呈现急速扩大态势;二是贸易收支渐趋平衡,并将朝着“中方逆差、日方顺差”的方向发展;三是贸易依存度由中国更依赖于

日本转为日本更依赖于中国;四是贸易结构以水平分工为主,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五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日进出口贸易额均大幅下降,但是表现出复苏征兆。

三.中日贸易的现状

(一)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变化

双边从2009年到2011年的双边贸易额以及贸易商品进行了分析。2009年中日两国贸易额2321.8亿美元,同比减少12.8%。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096.6亿美元,同比减少11.6%,从中国进口1225.2亿美元,同比减少13.9%。在2010年,在中日两国贸易中,出口、进口及贸易总额等三项指标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490.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6%,进口总额则为1527.5亿美元。在日本贸易总量中,对中国贸易额所占的比重,与2009年相比增加0.2%,高达20.7%。在2011年,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 )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亿美元、同比增14.3%,创历史新高。在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中日贸易额每年都持续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越来越频繁。

图一 2009至2011中日贸易总额

0500

1000

1500

2000

25003000

3500

200920102011贸易额

摘要来源:侯俊军,马喜燕.标准对中日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研究[J].亚太经济

如今,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和家电等工业制成品为主,而且商品的档次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从中日两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尽管贸易额在不断扩大,但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如图

表一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表二日本对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摘要来源:刘昌黎.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传统贸易商品的比重有所下降

初级产品的出口所占比重下降较快,其中以第一类产品(活动物及动物产品)、第二类产品(植物产品)和第四类产品(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制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增长较缓。而以第五类产品(矿产品)为代表的矿产品的出口出现徘徊增长的书面。

2.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增长迅速

尤其是在中国对日的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急剧增长,同时比重也日益增加。具体表现在第十六类商品(机器、机械器具等)在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中增长迅速,并且在中日之间贸易额中占的比重较大;第十五类商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第十八类商品(光学、照相等器械以及其零件、附件)在中日贸易的中国对日本出口中的金额增长较快;第六类商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和第二十类商品(杂项制品)在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中也有较大增长。

3.中国对日本进口商品中,仍主要集中在制成品贸易中。在中国对日本进口商品中,排在前十位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变化,并且占据绝大多数比重,其中,中国对日本进口的第十六类商品(机器、机械器具等)所占比重最大。

(二)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化

由于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迅速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形式也呈现向多样化的方向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进步中无足轻重的无形贸易以崭新的面貌高速跃进,成为国际贸易中突起的新军,并且在整下世界经济中日益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在强烈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的愿望中,更是把技术贸易当作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积极地大规模地引进和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其次,国际旅游兴旺发达。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更多的中日游客来往于中国或者日本,从而促进了中日贸易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最后,劳动力输出进展显著。劳动力输出,主要是指一国的劳动者到国外的企业提供业务,或在国外承包工程及建设项目的行为。在世界劳动力输出人数迅速扩大的同时,国际间承包工程的经济合作建设项目的数量也有显著增加。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技术力量和其他建设条件,因此所制定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投资计划都迫切需要借助日本以及其他外国承包公司的力量来完成。

(三)贸易额度曲折中增长

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前之前历史原因所遗留下来的政治因素问题、贸易摩

擦问题以及贸易壁垒导致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其贸易额

在曲折中增长。政治上的这种消极因素为中日双边的贸易关系蒙上了阴影,贸易

中日本为保护国内产品而采取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以及日本媒体对对中国产品做

了更多主动、不切实际的报道,例如2001年4月,日本政府对中国出口日本的

大葱、香菇和蔺草三种产品发动了为期200天的临时保障措施,涉及的商品进口

额为380亿日元。作为报复措施,中国政府也向日本产的汽车、手机和车载电话、

空调机加征100%的特别关税,涉及日本商品出口额为734亿日元。这场贸易战

最终以日本解除临时保障措施而告终。这些一系列消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极大

影响到了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使得两国贸易受到极大阻碍的同时,又在曲折中增

金额:亿美元加。

表三中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额

2009 2010 2011.1—9

979.11 1210.61 1077.35 中国对日本

出口贸易额

中国对日本

1309.38 1767.07 1457.16

进口贸易额

摘要来源:苏国辉,李彬.中日贸易关系20 年回顾与展望[J].日本研究2010.3

四.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双方贸易摩擦加剧

中日贸易结构的不平衡也造成了双方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对日本贸易出口额

不断增加,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改以后,中国对日本呈现贸易顺差,同时两国贸易

收支不平衡集中程度较高。同时,日本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也引起双方贸易摩擦加

剧。日本政府长期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而非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政府补贴、优惠

税收、进口壁垒等手段,来影响本国厂商及外国竞争对手的决策,帮助本国厂商

在竞争中获胜。日本忽视了贸易中所应该体现的互惠互利的原则,从而导致双方

贸易摩擦的加剧。从而最终导致双方贸易摩擦加剧。中日贸易现状,随着中日经

贸关系的发展,中日贸易摩擦频繁出现, 主要体现在纺织品、服装、农产品等领域之中。纺织品及服装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纺织品及服装贸易中, 对日贸易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日本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及服装的第一大海外销售市场,仅次于香港地区。随着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的突飞猛进发展,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也逐渐成为两国经济关系中小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早在1995年, 日本就要求我国限制向日本出口毛巾、毛衣、针织外衣。同年4月, 日本通产省开始对从我国进口的棉纱、棉布实施设限调查。1996年8月又对从我国进口的纯棉府绸实施设限调查,但经过中日双方共同努力, 两次调查均以日方不对我国产品采取限制进口紧急措施而告终。然而, 自1999年以来, 中日纺织品及服装贸易摩擦又有所增强。迫于日本人造棉织品工业联合会和日本纺织协会等有关行业团体的压力, 通产省纤维产业审议会基本政策小组委员会要求限制进口的呼声越来越高, 日本政府又准备对纺织品采取限制进口的紧急措施。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91年以米, 我国蔬菜对日出口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居日本蔬菜进口国的首位。由于日本蔬菜产品缺乏竞争力, 而我国蔬菜对日本出口在成本上占绝对优势, 日本方面必然会采取限制措施保护其本国蔬菜农业的生产,从而引起中日蔬菜贸易摩擦。中日蔬菜贸易摩擦早在1995年就己初露端倪。当年日本根据WTO5农业协议6 中第5条特殊保障条款对从我国进口的大蒜和生姜进行进口限制, 经过双方磋商, 最终以我国实施出口配额管理和日本实施进口商申报管理而告一段落。然而, 2001年4月10日, 日本政府依据WTO协定第19条和日本国内的关税率法, 单方面决定从2001年4月23日至11月8日对主要从我国进口的大葱、鲜香菇和灯心草实施紧急限制进口措施,从6月8日起停止从我国进口禽类产品。此外, 日本国内对从我国进口的鳗鱼、木材、海带等产品要求采取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呼声正在升高,这些产品也可能面临这样的命运。

(二)日本贸易壁垒提高

由于日本国内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不景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使得本国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而中国的这类产品在价格上则占据绝对优势。因此,日本通过提高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的

目的。日本是我国农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但由于日本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进口要求,加大了我国对农产品出口的成本和阻力,尤其一系列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及认证制度成为我周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为维护本国消费者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及保护环境,日本制定了诸多标准和法律法规,但是当这些标准和制度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就形成了阻碍国外产品进入的技术贸易壁垒。日本对国外农产品/食品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复杂,例如:食品卫生与质量要求、严格的检疫检验制度、特别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严苛的包装与标签要求。我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定时发布以月为单位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其中包括农产品分国别进出口情况,使用的货币单位是美元。1O 年来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总额呈波动趋势,2002年出口总额基本与2001年持平,2003—2007年处于上升阶段,除了2004年上升约22个百分点外,其他年份上升缓慢,2008年对日农产品出口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上升,同比上涨19个百分点。虽然日本一直都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实际上在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总体上来看却是下跌的,在2001年—2010年十年间只有2004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2009年占比有微量上升,2010年对日农产品出口额虽然有较大幅度上升,但在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却是下降了。由此可见,日本对我国技术贸易壁垒的提高使得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三)政治历史问题参杂严重

长久以来,中日贸易受中日政治关系以及历史问题的影响较深,两国态度始终存在落差:1999年之前,日本比较积极,曾经提出“宫泽构想”邀请中国参加,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1999年之后,中方比较积极,提出中日韩经济整合的构想,却遭到日本的冷遇。另外,日本政府官员频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干预中国内政、篡改教科书等政治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双边关系以及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成为两国产生贸易摩擦的催化剂。这使得两国贸易摩擦增多,并正逐渐升级。

五.中日贸易制约因素

(一)中日政治问题不断

在任何一个社会,发展是其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总体变化的复杂而漫长的过

程, 而且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亦即政治领域的变化会影响经济领域的变化,反之亦然中日之间的政治问题除了战前的历史问题,如今两国又要重新面临新的政治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战前遗留的历史问题,例如本政府官员频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干预中国内政、篡改教科书、钓鱼岛归属问题、东海划界、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等问题上多次制造事端,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加剧了两国政治关系进一步趋向冷淡,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制约两国经贸关系的稳健发展,成为两国产生贸易摩擦的催化剂。

(二)双边贸易标准不统一

如今关税的壁垒作用正在不断地下降,经过多轮的贸易谈判,各国的平均关税都有所下降,而且各国之间还通过区域化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双边的层面上减少了关税。很多国家无法再用提高关税的方法来保护国内的产业,因此,关于技术标准的各种贸易壁垒便随之产生了,这有可能是最影响两国贸易的措施。

在中日双边贸易中,中国的贸易表现主要取决于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特有的国家标准以及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起到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贸易表现能力的作用。而日本特有的国家标准在某些方面形成了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日本的国际标准更多地反映了日本本国的标准利益诉求,在中日双边贸易中,日本掌握更多地主动权,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日本没有客观面对中国经济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以及与西方不尽相同的发展模式。因此有些国家不仅感受到了现实的贸易竞争压力,而且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与中国有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担心,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未来中国

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时的立场会渐趋强硬。然而日本并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去权衡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其的利弊。目前中日两国经济存在着极高的互补性,因而维护和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也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即使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许多产业具备了与日本产业相竞争的能力,也不会损害日本经济的繁荣,而只能会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其国民经济福利的提高创造新的机遇。

六.结论与建议

中国和日本在亚洲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良好发展不但造福两国人民,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尽管双方的贸易摩擦始终存在,但是友好合作的大趋势是必然的。因此,针对中日两国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1.充分利用WTO成员的权利维护自身利益

作为WTO成员,中国完全可以将中日之间的贸易争端提交到WTO的争端解决机构,让问题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况且,这样做也会对日本形成一种威慑力,较大的国际压力更能有效地约束它的行为。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水平

国家应该通过一定的产业政策,使竞争力较弱的地区和产业尽快地发展起来,提高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大力扶植有发展潜力的高附加值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3.探索自由贸易区形式的合作与沟通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事实证明,建立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增进经济合作的最有效、最便捷和相对容易的途径。2005年底,在世界贸易组织登记备案的各种地区贸易协定多达290个,WTO绝大多数成员国都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自由贸易区,全球贸易的70%左右是在各个自由贸易区内进行的,并且这一比重还在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各种形式和层次地区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建立自由贸易区日益成为东亚地区加快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的首选形式,而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成为覆盖整个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关键性环节。由于中国与日本在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别,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只要找到一个相应的贸易平衡点,促进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资源和产品配置流动方式,就能形成两国贸易合作的多赢局面。中日之间有着十分广泛的合作前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泛领域的渗透,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途径。

4.扩大内需

拓展国内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共同构成经济系统循

环的一个环节,都是企业实现产品价值的最终阶段,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所以,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可以相互替代。这对于疆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显著的大国而言,具有更为特别的意义。所以,我们要积极发挥大国优势,加强国内需求的开发。我国有13亿人口,有十分庞大的需求潜力。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发展时期,国内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这对民族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存在着悬殊的消费差异,这就为企业寻找和细分市场,集中于某些优势产业和产品,实施目标积聚战略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通过对国内需求的开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取得国际市场上的局部竞争优势,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积极而有效的策略。

5.明确区分政治与贸易

当前,我们应该明白,政治与贸易不能混为一谈。我国不能以对日方在政治上的不满而迁怒两国的贸易往来,这样受害的不只是日本的利益,同时也伤害了我国出口产品及出口商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施永兵,沈月中.当今中日政治关系对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文凤萍.浅析中日贸易商品结构演进及经贸前景[J].北方经贸:2006.5

[3]吴昊.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否已损害了日本的繁荣——在日本不断泛起的“中国经济威胁论”批判 [J].现代日本经济,2003.6.

[4]齐文.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贸.

[5]何秀文.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如何改善[J].魅力中国

[6]周立人.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8.1

[7]苏国辉,李彬.中日贸易关系20 年回顾与展望[J].日本研究2010.3

[8]张海虹.中日贸易摩擦的危害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1.6

[9]白雪. 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5

[10]侯俊军,马喜燕.标准对中日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研究[J].亚太经济:2009.6

[11]陈双喜、王磊.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8

[12]胡俊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3]金少胜、刘合光.日本食品产业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基于产业细分特征与投资阶段差异.国际贸易问题:2010.7

[14]刘昌黎.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5]裴桂芬、柳燕.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日本问题研究:2008.1

[16]秦熠群.《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的产业和影响的实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

[17]陶涛、王跃生.日本对华投资新趋势与中日行业内贸易结构.国际贸易问题:2010.2

[18]徐春祥.东亚贸易一体化——从区域化到区域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9]翟冬平、张为付.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地位、特征与趋势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0.8

[20]张秀芳、刘兆鹏.从中日蔬菜贸易争端看我国蔬菜行业协会的发展.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4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在大学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通过这四年的学习,我收获了我的学业,也收获了我的成熟,如今我就要毕业,在此心中有很多感谢的话语。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在这篇文章的撰写过程中,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我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更得益于她的精心指导,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

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认识的老师,为我们的专业知识打下了基础,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同时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支持我才得以安心完成学业。他们永远是我前进道路上的坚强后盾。最后感谢我身边的朋友们,他们是我成长路上的好兄弟姐妹。

最后,感谢母校四年来对我们的栽培!

中日贸易摩擦问题浅析

中日贸易摩擦问题浅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日贸易摩擦呈现出数量增多、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特点。事实表明,两国间贸易摩擦的升级会使双方都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正确应对贸易摩擦,尽量减少损失,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日本贸易摩擦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中日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 1.进入21世纪以来贸易摩擦显著增多。中日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双方的贸易摩擦就持续不断。1993年日本向中国征收硅锰合金的反倾销税,1995年日本对中国的棉府绸进行反倾销,1996年又对从中国进口的纯棉绸实施保障措施调查。进入21世纪后,中日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其中经历了2001年及2006年两次较为激烈的时段。2001年日本对中国的毛巾进行紧急进口限制调查,同年,又对中国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实行紧急进口限制。2006年中日贸易战又闻硝烟。5月,日本正式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之后的一个月间,中国就有三种输日食品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分别为鲜豌豆、冷冻干燥油菜和冷冻木耳。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出现大幅下降。 2.农产品成为摩擦的焦点。从摩擦涉及的领域来看,中日双边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贸易。早在1995年,日本就运用《WTO农业协议》中的特殊保障措施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蒜、生姜提出限制措施。 2001年4月3日,日本又依据《WTO协议》的一般保障措施对从中国进口的鲜香菇、蔺草和大葱实施为期200天的紧急限制措施,设置进口配额,超过部分征收106%-266%的关税。 2002年7月,日本以农药残留“毒死蟀”超标为由,对我国冷冻菠菜实行“进口自肃”,全面封杀中国对日出口的冷冻菠菜。2002年4月25日,日本以对我国出口的活鳗检验出部分禁用的药物残留为由宣布,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需要在通关前停留48小时,实行强行检验。受其影响,2003年前7个月,中国对日出口的活鳗同比下降了23%。 2004年1月27日,日本以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由,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禽类产品。2004年6月17日,日本对中国产粉丝实施“过氧化苯甲酸”项目命令检查,检查频度为100%,检查标准为“不得检出”,检出限界值为0.30g/kg。

中日双边贸易

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现状研究 (第三组) 资料查找:陈海燕02 邹宛苡39 黄春霞14 幻灯片制作:叶雅雯33 资料整合:王紫岩28 余涵34

目录 中日贸易现状 (3) 中日贸易的结构特点 (3) 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 (3) 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4)

一、中日贸易现状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9.5%左右;目前世界第四名。同时,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对外贸易额高达1766亿美元,顺差1774亿美元,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进出口贸易额接近12亿美元。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二、中日贸易的结构特点 中日两国在经贸结构上有着较大的互补性。 1、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以资本资源为例,中国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以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1.85%,而日本则占14.7%。这种资源上的差异为两国进行经贸领域里的合作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2、在纺织品领域,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加工成本方面远远低于日本,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纺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日本则具备技术优势,具体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所以,日本往往将研发出来的新原料出口至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返销至日本或其他国家。在此过程中,中日两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实现了优势互补,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三、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 中日贸易自两国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迅速发展,到2016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273.6亿美元,是1972年的186倍。事实上,日本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近年来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贸易规模扩大 近6年来,中日贸易发展势头惊人,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双边贸易额为877.2亿美元,2012年119亿美元,2013年1335亿美元,2014年168亿美元,2015年1845亿美元,2016年273.6亿美元。中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除了两国的经贸结构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外,那就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日本的经济增长,使中日经贸合作有所扩大;同时,日本主观上也想借助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使自己早日走出经济衰退的阴影。 2、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在中日贸易中,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对日出口总额的54.1%,这一比重应该说是相当大的。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中,真正用于中国人消费的只有5%左右,其余大都在中国加工完后返销日本或其他国家。对日本而言,中国目前主要还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换句话说,日本企业实际上是在“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企业内贸易”——日本的“总公司”将生产设备、零部件等出口到设在中国的“子公司”,由“子公司”负责加工成制成品返回“总公司”。 当然,这并不是说加工贸易比重大就是件坏事。中国缺少技术、资金,但在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加工贸易是目前较为适合中国的贸易方式。事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 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 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 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 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 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 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 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 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 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 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 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 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 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日本已经由 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 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 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东京作 为世界四大时装之都之一,拥有三宅一生等许多国际着名的时装设计师。日本本国开发出优秀的设计作品,送到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去加工,成为日本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高科技纤维产业,特别是功能纤维和超强纤维,已经在总体上居世界领先地 位。日本的PAN基碳纤维总产能已经占世界总产能的3/4,产量占70%。聚芳酯纤维、PBO纤维、聚乳 酸纤维等,最早都起源与美国,但是最终的产业化都在日本得以实现,超强PVA纤维也是日本独有的高科 技纤维产品。日本是技术领先的纺织大国,其纤维面料产品档次高、技术超前、制作精良,在国际市场素 以花色多、批量小的人性化服务着称。日本最重要的面料生产基地之一是石川县,在那里生产的高附加 值、高功能性合成纤维在世界面料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多年来,日本的化纤企业在应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新材料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2004年, 日本开发新型抗菌无纺布;2005年生产具有保湿效果的Purecare附着丝胶或胶原,它是突出保健功能的 纤维产品;推出新型光纤保暖外套;2005年日本一进国开始生产聚乳酸纺粘布;推出可治皮肤病的T恤、 改性莱泽诺娃羊绒;已经开始启用棉布光照漂白技术等。 目前,日本本国的纺织企业与其它亚洲日本的面料生产商,依靠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开发 出了多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从2002年开始,日本在纳米技术的开发上逐渐有了突破。东丽公司2002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 【摘要】中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文章从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出发, 以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为依据,归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特点,从中国和日本两方面分析了产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 并提出了中国应从强化政府管理, 改革农业行业协会体制,加快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入手解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问题。 【关键词】中国和日本;农产品;贸易摩擦;对策

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riction and Methods Abstract: Sino-Japanese tra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ino-Japanese trad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also increa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Japanese agricultural trade in recent years and according to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lso, from two aspects of China and Japan,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Finally, it proposes that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reform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ssociation system and accelerate the market diversification of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Key words:China and Jap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Friction Methods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一)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摩擦;政治因素;经济因素 论文摘要: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障碍,正视和重视贸易摩擦成为当前贸易发展的重点。文章在分析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征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以及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一致,中美、中日和中欧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中美之间,由于双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美国推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经常在国家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中打制度牌,因而中美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制度摩擦方面,如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农产品市场准入摩擦等; 2.中日之间,摩擦源于日本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对日出口,日本千方百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中日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微观领域,如农产品摩擦; 3.中欧之间,由于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以及欧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产品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中欧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摩擦方面。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贸易摩擦往往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筹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关系对于双边贸易合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受两国间政治关系的影响。虽然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愿意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经济贸易往来,但是欧盟始终未能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仍然对社会主义中国怀有偏见,对我国长期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在贸易实践中,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不久前发生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就有强烈的政治背景。 (二)经济因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国外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成为贸易摩擦的“矛头所向”。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和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中欧、中美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从而引起欧美国家的警惕和重视。例如,欧盟便以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过快、威胁到欧盟成员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导致失业上升为由,对中国产品设限,并且增加其对华反倾销诉讼的数量。 (三)利益集团因素 利益集团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行业、劳工团体等利益集团对国家的政治过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相关产业利益集团在历次贸易摩擦中都在以各种资源和手段推动政府部门制定有利于他们的贸易政策。贸易摩擦常常演变成复杂的政治问题,在极端的情况下它可能还成为国家间政治斗争的手段。2005年12月,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就向欧盟提出中国汽车发展政策的所谓“六大问题”,并在2006年3月份,欧盟还与美国一起就我国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向WTO起诉中国。可见,利益集团对欧盟贸易政策的影响巨大。(四)出口产品结构因素

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要点

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 本文分析了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今后两国纺织品贸易的 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我国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重位置。自1978年中日 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纺 织品贸易在整个贸易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纺 织品出口国,仅次于香港;而中国又是日本最大的纺织纤维进口国,纺织品出口 是现阶段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第一大项目,可见纺织品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的意义。然而在当前,中国复关未果,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 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日纺织品贸易能否保持现有势头并有所增长,这一问 题就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日纺织品贸易 的发展趋势。 1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 对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各方面的预计是总趋势仍是增长状态。其中 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达3%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将在4%以上。 有关资料表明,世界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扩大1.5 个百分点。这就是说九十年代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纺织品 出口面对的是相对景气的市场,其容量每年至少扩大3%左右。但问题是,国际 市场容量扩大,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按照原有市场比例去填补新增部分,能否 继续扩大纺织品出口将主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实力。那么近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又 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归纳为5点: 1.1深加工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出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方 向转化。 表1的有关数据资料表明,1992年一1993年中服装出口的增长率高于纺 织品的增长率,1994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虽略低于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幅度,但 其出口仍占总出口额的66.7%。这主是由于目前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工资优势 削弱、纺织初级产品的比较效益下降所致。 另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称,199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增长30%,高达81 亿美元。毫无疑问,服装出口占整个纤维制品出口的比例日益增长,是产品的 附加值增高、加工深度延长的表现。但是从出口的服装来看,我国服装价格依 然较低,仍是一种数量型、资源型的深加工,是凭借服装出口数量的大量增加 而使出口额增加,而不是通过单件服装的价格提高。

浅谈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21世纪以来,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中日贸易总量已排到世界第四位。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中日之间一直在贸易上有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但是中日之间贸易摩擦又与日俱增。本文从中日贸易现状出发,认真分析当前贸易现状和预期发展情况,为中日贸易健康发展提出有益意见。 关键词:中日贸易贸易现状贸易摩擦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中日两国贸易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体系之一,两国的贸易已取得长远的发展。自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中日贸易也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姿态。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相互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中日两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这一方面由于全世界经济的衰退,双边贸易争端加剧;另一方面是由于中日双方在领土上的争执。比如近期在钓鱼岛事件上,两国在争执,领土上的争端必然会影响两国的贸易。 1、中日贸易现状 纵观中日两国对外贸易历史,从我国建国以来,两国的双边贸易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02年中日贸易总量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更是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 最近几年,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日本是中国第四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的机械仪器进口总量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其中部分是由于日资公司的“再进口”,这些公司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了中国。 从日本财务省日前公布的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7.5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9%,创历史新高。受3.11大地震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影响,日本对华出口额12.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4%,自中国进口14.64亿日元,同比增长9.1%。 2011年日本外贸总额31年来首次出现赤字,中国继续维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在日本外贸总额占比达到20.6%。 2、中日贸易现存问题 2.1 两国贸易摩擦的加剧 中日贸易摩擦随着双边贸易的深入正在不断升级。2006年,SK-Ⅱ系列化妆品查出违禁成份;2008年,“毒饺子事件”迫使中国食品出口遭受巨大的打击。近几年,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也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对双方贸易造成影响,而且也对两国的关系造成一定影响。 2.2 两国政治和领土上的争端加剧 本来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是踏入2012年,中日之间的摩擦却与日俱增。1月初,冲绳县地方议员登上钓鱼岛,2月,名古屋师长高谈南京大屠杀无有伦,4月,东京都知事推出购买钓鱼岛计划,5月底,中国外交官间谍嫌疑案,7月7日,日本首相又突然宣布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这些事件都为本来已摩擦不断地中日贸易蒙上了阴影。

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论文名称: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经济学十大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和他人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国家也一样,通过贸易,能使一国的总经济福利增加。所以,从原则上分析,各国应该支持自由贸易,使国内状况变好。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顺利,贸易纠纷层出不断。 以下是今年以来中美双方的一些贸易摩擦。首先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反倾销。 1、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关税。11月6日,美国商务部5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钢丝层板、钢格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石油管材展开反倾销。今年以来,美国发起了8起。 3、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关税限制。中国也有相关的情况。1、中国对美国肉鸡启动反倾销反补贴。2009年9月27日日前商务部已启动对美国进口的肉鸡产品和部分汽车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的立案审查程序,这标志着立案受理的开始。2、中国对原产美国的排气量在2.0和2.0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发起反倾销。2009年11月6日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3、中国对美国钢材展开反倾销。2009年6月3日中国启动了据信是首次针对美国进口钢材的反倾销调查,加剧了美中之间的紧张形势。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虽然各国支持贸易,然而,由于国内大集团利益冲突,各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重税,设置进口配额,甚至实施反倾销调查,引发贸易大战。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以中美贸易为例,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经济学

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贸易分析 中日两国在世界经济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日本是经济实力强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并且近年来经济持续稳健的发展,日渐吸引了世界的关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两国无论在文化还是经济上,密切关系的历史都已久远两者是东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的两个国家,两国的关系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贸易数额,还是贸易结构,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大大推进了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而也推进了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电子产业大国,而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能力强大,再加之中日一衣带水的关系,电子产品的贸易往来自然成为两国间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图表日本对中国出口电子产品较多) 从上面两表,日本对中国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出口最大的是机电产品,同时进口最多也是机电产品。中国和日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的差距,在电子产品贸易方面多年处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即中国向日本出口粗放型的初级或加工制成品,而日本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的高端电子产品。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技术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两国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渐渐有所改变,逐渐在向水平型转移,在技术方面,日本仍然占据上风。日本长期以来处于除欧盟美国之外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而根据中日之间贸易分析的来的数据,两国间贸易中电子产品的贸易额占到两国间贸易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往上。长期以来,两国间的电子产品贸易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日电子产品贸易渐渐打破了以往逐步递增的状态,出现了很多新的状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的日本大地震,都给中日电子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日本政府要官多次带队参拜靖国神社,中日钓鱼岛问题,中日的政治纷争,都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抵制日货的情绪,汽车,电子产品等的贸易受害明显。 按日方统计,2011年日中贸易总额为34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6%,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这是自1990年以来,对华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的比重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日本地震后核电停摆,火力发电需求猛增,进口原油、天然气量价齐升,第四、第五大进口来源国沙特和阿联酋占进口比重骤然增加导致。日本自中国进口18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1.5%,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导致出口放缓,自华进口增幅2005年来时隔6年首次高于对华出口增幅 表三 2012年8月日本对华进出口情况 (数字来源:驻日使馆经商处 2012-10-24 13:22) 从图表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日本对华贸易总额,还是日本对华进出口单额都出现同比增长递减的趋势,而2012年是中日钓鱼岛问题最严重的一年,华人抵制日货最严峻的一年,这足以说明政治问题对中日电子贸易的影响。

中国与日本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前景[1]

中国与日本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摘要]中日经贸合作是中日两国利益的最大交汇点,是密切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自从中国入世以来,中日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总体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本文通过分析中日经贸关系的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揭示了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了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日经贸;投资:依赖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经贸关系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发展历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加强,日本成为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三大来源国。两国经贸合作的扩大与加深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并成为稳定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一、中日经贸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据海关统计,1993~2003年的连续11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受欧盟东扩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下降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两年以来双边贸易额仍继续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2001年以来,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02年起,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总体上作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不可动摇。通过对最近几年中日贸易发展状况分析,中日经贸关系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方向发展 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这是由 两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产生不同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这一特征反映在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就是日本对华出口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为主,而中国对日出口则以技术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这也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垂直互补型为主、水平竞争型为辅。 从动态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逐渐向水平型国际分工转化,在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结构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越来越显现出“水平竞争型”特点。当然,目前在中国对日出口的高端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提供的。日本企业对华直接

中日贸易现状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引言 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2012年中日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285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率为22%,现在,中国己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对象国,日本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对象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中日贸易额的不断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愈发激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不少国家相继抬高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通过各种政策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由于日本对中国部分农产品及工业产品设置了很高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使得双方贸易摩擦不断。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中日贸易乃至两国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日贸易摩擦问题,对于发展中日贸易,确保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中现状的研究,分析中日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建议,希望以此来达到减少贸易摩擦和降低摩擦损失的目的。 二、中日贸易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一)中日贸易发展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中日贸易规模逐步增大,双边贸易的主要方式仍是垂直分工,正逐步向水平分工转化。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中日本的经济因素地位正慢慢下降,而日本的整体经济中对华经济因素地位明显上升。 1.中日贸易仍然是以垂直分工为主要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虽然中日两国在某类商品上处于竞争优势,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仍处于低端位次,严格的说,中日贸易的分工基础还是垂直型体系,从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可以看出,中国出口到日本的还是以低端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以高端产品为主,技术含量高。总体上是这样,但中国的技术水平正在提高,已经开始向日本出口数码、IT 等产品,这说明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正慢慢发生变化,水平竞争的特点也显现出来,因此,中日两国的国际产业分工方面出现了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过渡的趋势。但是由于日本跨国公司跨越国境的延伸,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建立成品环节加工基地,由中国进行组装,然后再返销日本或其他国家。这样,日本对华出口的各类零部件产品的比重非常高,而中国对日本出口中成品的比重特别高。中日之间的贸易方式在国际分工上仍然属于垂直分工。 2.日本外贸中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强 近年来中国在日本对外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日本对华出口规模的增大对日本经济回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促进日本经济回升的因素中,外需特别是出口迅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作

中日贸易现状及问题

日语外贸函电期末论文 中日贸易现状及问题 班级:文日1131 姓名:甄宗芹 学号:201190505116 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中日贸易现状及问题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彼此来说都非常重要,双方贸易互补性极强。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双赢,使中日双方的经济互补关系在双边贸易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对于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不断增长。但是,随着中日贸易的扩大,中日两国的贸易问题也不断更新,进一步影响到中日两国贸易的发展。 中日贸易现状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从建交以来一直在曲折中增长。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两国的贸易改变了长期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徘徊的局面,两国贸易开始快速的发展。1999年两国贸易额达到662亿美元,是1972年的60倍。截至2003年,日本已连续13年保持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06年日本与中国内地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2132.8亿美元,使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截至目前,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仍处于重要地位。 中日两国从2009年到2011年的双边贸易额以及贸易商品进行了分析。2009年中日两国贸易额2321.8亿美元,同比减少12.8%。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096.6亿美元,同比减少11.6%,从中国进口1225.2亿美元,同比减少13.9%。在2010年,在中日两国贸易中,出口、进口及贸易总额等三项指标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490.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6%,进口总额则为1527.5亿美元。在日本贸易总量中,对中国贸易额所占的比重,与2009年相比增加0.2%,高达20.7%。在2011年,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亿美元、同比增14.3%,创历史新高。在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中日贸易额每年都持续增长,两国之间贸易合作越来越频繁。中日两国2009年至2011年贸易总额如下图: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在不断的增长。 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变化。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和家电等工业制成品为主,而且商品的档次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而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以汽车、电子产品、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为主,如图:

中日贸易发展论文

摘要 中国与日本是东亚相邻的两个大国,也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国间的经济交往对二者来说都十分重要。作为经济交往的重要的一部分——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国间贸易增长迅速。中日两国贸易关系紧密,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广泛的互补性,从两国经贸合作大局出发,应当建立良好的双边贸易合作协调机制。积极交换市场需求、产品质量、产量、价格等信息,及时掌握生产、贸易及需求状况,共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尽量减少国际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本文就中日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做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 中日贸易,发展历程,趋势,直接投资 一、引言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发生着阶段性的转折,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且现在我国己正式加入WTO,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正在迅速提高,并面临新的市场开放的压力。转载于无忧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d78094991.html,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从1972年9月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飞速发展。2005年两国贸易额猛增至1844亿美元,同比增长9.9%,比1972年增长了近180倍”[张兴,基于VAR模型的中日贸易与日本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6):59-63]。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和对外贸易地区结构日趋多元化,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同时,中日贸易关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日本己连续十三年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中日双方已成为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贸易结构和中日贸易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我国出口中粗加工、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过高:技术引进中的软件化比例过低,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较差;中日贸易摩擦逐渐增多等,而这些问题应通过双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二、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日两国贸易关系从二战以后发展至今,经历了若干个发展阶段,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两国贸易关系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着两国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以后,中日贸易关系发展经过了三大发展阶段:上世纪 70 年代是一个艰难起步的阶段,上世纪 80 年代是磨合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 ??? 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 ??? 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 降%。 ???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日本已经由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东京作为世界四大时装之都之一,拥有三宅一生等许多国际着名的时装设计师。日本本国开发出优秀的设计作品,送到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去加工,成为 日本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 ???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高科技纤维产业,特别是功能纤维和超强纤维,已经在总体上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的PAN基碳

浅论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

浅论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 论文关键词:互补性中日贸易垂直分工体系反倾销 论文摘要:本文围绕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中日贸易的基本特点以及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这3个层面作了系统而简要的论述,指出: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9.5%左右;2006年,GDP已达26847.05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名。同时,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额高达17606亿美元,同比增长23.8%,顺差1774亿美元,同比劲增75%。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2006年GDP为49113.6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额接近12000亿美元。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一,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 其实,中日两国在经贸结构上有着较大的互补性。 首先,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就拿资本资源为例,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资本总量的9.4%,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且资本储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日本的资本资源则占世界资本总量的6.9%,其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都限制国外资本流入国内,同时又鼓励本国的企业去海外投资,使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就拿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 1.85%,而日本则占14.7%。这种资源上的差异为两国进行经贸领域里的合作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其次,从具体的产业来看。在纺织品领域,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加工成本方面远远低于日本,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档纺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日本则具备技术优势,具体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日本在研制出新材料之后,能迅速地将其转化成独领风骚的新产品,这种技术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日本可以制造出世界独有的差别化产品,如利用最尖端的技术研制的游泳服及田径服,根据南美的蝴蝶的神秘色彩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研制出来的生态服装,通过吸收人体汗水而发热的保暖式纤维等。而中国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日本往往将研发出来的新原料出口至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将原料加工成成品,然后返销至日本或其他国家。在此过程中,中日两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实现了优势互补,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在汽车领域,目前中国的汽车普及率极低。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正在逐渐增加,对私家汽车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汽车消费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但中国汽车企业与丰田、本田这样的跨国企业相比,在经营规模、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日本国内和发达国家的汽车存量稳定,对汽车的需求主要来自更新而更新量又不足以支撑日本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发挥,日本汽车企业正面临着产能过剩、市场日趋饱和等问题。因此,日本汽车企业纷纷来到中国谋求发展。而中国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一流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得到了改造和升级。以中国一汽为例,一汽公司与日本汽车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一汽就派出大批人员赴日考察,学习丰田公司等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并在企业内部推行丰田生产方式;80年代中期,一汽分别从日野、日产公司引进变速箱产品技术和驾驶室技术,为

浅谈日本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借鉴意义

浅谈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借鉴意义 内容提要: 中国2009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 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2010 年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形势依 然严峻。不过,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而自二战以来,日本有效利用了各种新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利用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引言: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日益密切,双方相互依存,各有优势。中国正努力向贸易强国发展,借鉴日本的对外贸易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对外贸易概况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0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4629.6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9.2%。其中,出口7701.1亿美元,增长32.7%;进口6928.4亿美元,增长25.6%。贸易顺差772.7亿美元,增长169.4%。12月当月,日本货物进出口1379.8亿美元,增长20.7%,其中,出口733.4亿美元,增长21.9%;进口646.3亿美元,增长19.4%。贸易顺差87.1亿美元,增长44.4%。2010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3030.6亿美元,增长30.6%。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96.9亿美元,增长36.6%,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9.4%,提高0.5个百分点;日本自中国进口1533.7亿美元,增长25.2%,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2.1%,下降0.1个百分点。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36.8亿美元,下降71.6%。截止到12月,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以上数据可知,日本经济的崛起多得益于其自身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反映日本对外贸易对日本国民经济的所处的重要地位。日本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发展快,主要出口机械产品和电子产品,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原材料。例如:2007年1-9月日本出口商品中主要载人的机动车辆,(8702的车辆除外)占出口商品同比的12.2%,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占出口商品同比的12.3%,货运机动车辆占出口商品同比的16.8%。 日本进口商品中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占进口商品的16.0%,铁矿砂及其精矿,包括焙烧黄铁矿占进口商品的1.4%,煤;煤砖、煤球及用煤制成的类似固体燃料占进口商品的24%等等。日本对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中国等,其中与美国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20.4%,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11.6%;与中国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5.2%,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20.7%。 日本在“贸易立国”的基本方针指导下,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发展。从日本的贸易看,日本具有以下竞争优势。第一,日本国外资本雄厚,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善于研发高新技术,具有内在优势;第二,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拥有优良的海港,东京,大阪,名古屋等。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第三,日本政府长期采用开放式保护政策,实行“产、官、学”一体化,建立灵活多样的关税制度,有效的保护了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提高,继续大力推行产业政策以促进出口,强化深加工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日本的对外贸易也面临考验。日本虽然已是成熟的经济大国,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