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市小榄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

中山市小榄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

小榄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文本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1993年经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及1995年调整的《小榄镇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对小榄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城市规划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其规划目标已基本实现。近十年来,小榄镇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加快改革步伐,经济迅速增长,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型镇,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城市型的现代化工业城镇,中山市北部的经济中心、中心镇。在进入WTO后的现代化发展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协调城乡的现代化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本规划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而编制。

第三条本期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2年至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到2005年,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2050年的远景发展要求。

第四条本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的观念、城乡结合发展的观念和适应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观念。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1) 按照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思想,统一整合、调整城乡用地布局;

(2) 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新的腾飞和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行工业用地调整、新一代城乡用地建设和城乡社区改造;

(3) 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观念,强化生态建设,弹性城镇布局;

(5) 统一城乡规划管理。

第五条规划区范围

小榄镇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为全镇镇域,总面积 75.38 km2。

第六条 本规划是指导小榄镇镇域内各项建设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小榄镇域各城区、乡村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 城镇性质、规模、城镇发展总目标

第七条城镇性质

小榄镇是中山市北部地区中心镇,全国音像、小五金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中(山)、顺(德)、江(门)交界地域的经济中心。

第八条 城镇规模

小榄镇人口总规模近期末(2005年)控制在28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为17万人左右,常住流动人口为8万人左右;中期末(2010年)控制在30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为18万人左右,常住流动人口为12万人左右;远期末(2020年)控制在40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为20万人左右,常住流动人口为20万人左右。

小榄镇城乡建设总用地规模近期末控制在41km2左右,人均约145m2;中期末控制在40km2左右,人均约133 m2;远期末控制在44 km2左右,人均约110 m2。

第九条 城镇发展总目标

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进步为目的,以人为本,满足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的大政方针;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产业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城乡布局,强化小榄镇为中山市北部工业重镇和经济中心的作用。把小榄镇建设成为工业高度发展,商贸繁荣,科技进步,教育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城乡融合,生态型的现代化城镇。

到2005年小榄镇基本实现现代化,2010年全面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所有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每6~8年翻一番。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条 经济、社会、城乡建设发展战略

1.小榄镇经济发展战略是:确立“引进外资、鼓励民资、参与政资”的经济发展方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利用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优化组合、布局调整,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工业结构和布局;从工业经济向科技经济、知识经济、资本经济发展,从投资增长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继续农业产业化进程;以WTO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开拓新的经济发展天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小榄镇社会发展战略是: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和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外来劳力的人口政策;以社区建设为契机,实现农村型到城市型的转化,家族式聚居到社会化管理的转变,以及村委会到城镇社区建制的变化;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健全社区服务;继续大力推进科教兴镇方针,普及中等教育并提高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总体素质,强化教育财力和社会保障能力,把小榄建成为中山市北部的科技中心、教育中心;继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医疗卫生保健网的完善,倡导科学、卫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小榄镇建成为中山市北部的医疗中心和体育运动中心。

3.城乡建设发展战略是:在“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生活舒适、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建设现代化,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科学调整城镇布局,大搞生态环境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建设既有悠久历史文化,又有现代化新面貌的生态城镇、水乡城镇。

第十一条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近期(2002年~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左右,人口机械增长(主要用于引进科技人才)控制在每年1500人左右,城乡人口总量(含常住一年以上流动人口)2005年控制在28万人左右;

近期末(2005年)全镇GDP总量达到约88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约3.2万元(人民币),比2001年增长近一倍。

2.中期(2006年~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左右,人口机械增长(主要用于引进科技人才)控制在每年1000人左右,城乡人口总量(含常住一年以上流动人口)2010年控制在30万人左右;

中期末(2010年)全镇GDP总量达到约138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约4.6万元(人民币),比2001年增长近两倍。

3.远期(2011年~202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5%,人

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左右,人口机械增长(主要用于引进科技人才)控制在每年1000人左右,城乡人口总量(含常住一年以上流动人口)2020年控制在40万人左右;

远期末(2020年)全镇GDP总量达到约308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约7.7万元(人民币),接近1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约五倍。

第四章镇域土地利用

第十二条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1.城乡一体化,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统一考虑城乡建设与生态空间(河湖水系、生态林地、农田)的协调发展;

2.节约土地,努力提高工业用地效益,城乡居住用地建设要向城镇型、节地型模式发展;

3.保护基本农田不受侵蚀,大力发展生态林地,提高城乡环境的生态质量。

第十三条规划2020年城乡建设总用地4418.8 hm2,农田水域等其他用地3119.6 hm2。其中水域519 hm2,不准建设用地(含基本农田1070 hm2,生态农田鱼塘1240hm2) 2310 hm2,预留弹性发展用地(农田)97 hm2左右。

规划2020年生态林地总量达到1450hm2左右,要求基本农田内林地560hm2左右,其他农田内林地880 hm2左右。镇域生态总用地控制在38 km2左右,约占总面积的50%,人均生态用地约94 m2。

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

第十四条总体布局结构

全镇城乡统一规划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组团式布局结构。在现有城区的基础上形成由旧城区、永宁、新城区、新南区(绩西)和绩东(绩东一)等五个紧凑组团组成的主城区,在东南方向形成以工业为主的泰丰组团,在西部形成九洲基和埒西(埒西一)两个组团,在北部保持西区和北区两个小组团。科教文化中心布置在主城区的核心位置。

第十五条各组团职能分工

旧城区: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活居住组团,旧城商业中心

新城区:行政中心组团,工业以五金、食品、服装和电子为主

新南区(绩西):商务中心和新城市商业中心组团,批发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

永宁:以小五金和轻工为主的组团

绩东(绩东一):以小五金、服装服饰和电子等工业为主的组团

泰丰组团:新工业中心,以信息、音像、电器、高级小五金、生物制药、化工等工业为主,集中安排外来打工人员的工业组团

九洲基:以小五金、轻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组团

埒西(埒西一):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现代农村型社区

西区:以小五金和轻工等工业为主的社区

北区:安排高尚住宅的社区

第十六条布局调整重点

1.要下决心对规模小、污染重、效益不高、用地浪费、布局分散、有碍城镇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村办、个体工业企业进行调整和规模化、专业化、洁净化改造,在集中建设小榄工业区的同时,对门类相对集中、污染较易治理、设施较为完善的村办企业,组建组团内工业小区,形成以镇办工业区为主体,各组团工业小区相对分散,各门类工业相对集中的总体工业布局。

2.要下决心以多种形式建设组团间的隔离绿地,将分散在农田中和沿河涌分布的乡村建设用地集中到规划的各城乡组团中。在镇域中部以大片基本农田和花卉苗木基地为核心,北部以500kV高压走廊为核心,形成两大生态空间,以小榄水道、东海水道、横琴海和拱北河沿岸绿带为生态圈,以南北快速路两侧绿地和新沙水公路两侧绿地为十字形绿色生态轴线,以组团间绿化生态空间和沿河绿地为绿色生态网络,形成为城镇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的镇域生态空间框架。

3.为适应城镇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重点进行第三代用地的建设,包括:以商务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为主的新南区的建设,以科研、、产品开发、教育、技术培训为主的科教文化中心的建设,以新型高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新工业中心的建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新现代住宅和舒适性住宅的建设。

第六章组团用地布局

第十七条 主城区

1.旧城区:要按照1997年编制的旧城区整治规划,保护、适当修复历史文化环境,按传统建筑环境文脉对其他旧住宅进行更新,为疏解旧城空间、交通和满足消防要求,对旧城街道进行打通、拓宽、改造,强化旧城区周边河涌外围环状绿带建设。

2.新城区:重点建设位于民安路新华路的镇级商业文化中心,扩建小榄港为现代化客、货两用港,拆迁滨江地段和沿民安路、广源路的工业,以改善城镇形象、并拓展新城区向新南区发展的空间环境。

3.新南区:以民安路为交通轴,广源路为生活轴,民安路与跃龙路间为生活性联系空间向东南发展。在跃龙路沿线与横海涌相交处建设有环状水面和环状绿地的新的现代化镇级中心广场,广场西南方向依次布置商务中心、交易展览中心、管理中心、新客运站和物流中心(中区),广场西北方向布置区级商业中心和东西向商业街,广场南布置文化中心,广场东北布置体育中心;组建新南区西北部的电子工业小区并适当布置科研用地。

4.镇科教文化中心:布置在新南区西北,新、旧城区以南,菊城大道两侧的核心地段。在文丰和丰源附近布置科研、产品开发推广设施及配套科研人员住宅区,小榄中学逐步过渡为可以培养高等人才的综合性学校,小榄中学南侧布置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新建人民医院西南布置技术培训中心。

5.永宁:要进一步完善组团功能,组建螺沙、香洲两个工业小区,在大榄岗南麓、兴宁路北建设新的组团中心,按现代化城镇型标准对现状进行改造,以大榄岗为绿心整治环境,形成联系南北两大生态空间的绿色走廊。

6.绩东:扩建沙石码头,按现代化城镇型标准在新沙水公路以北集中发展生活居住区,在新沙水公路和婆陇涌以南发展Ⅰ类工业。

第十八条小榄工业区

在五埒附近设置组团中心。分别组建怡丰、泰丰、宝丰、吉安和泰南(中江高速公路以南)五个专业化工业小区。工业大道为工业发展轴,Ⅱ类工业集中在东侧布置,西侧南北向主干路为生活发展轴,配套生活区及其设施呈独立连片状沿路布置。在工业区北布置为工业区服务的物流中心(南区),工业区南,高速公路北侧布置为工业区服务的仓储设施。

第十九条其他组团

1.九洲基:在组团西侧,菊城大道两侧分别组建两个工业小区并设置一处批发市场,建设新的组团中心,按现代化城镇型标准对现状进行改造。

2.埒西:在新沙水公路和环镇路交界处设置以为生活用品为主的仓储设施,按现代化城镇型标准建设新的生活居住区。

3.西区:工业在西部适度向北发展,按现代化城镇型标准向北发展新的生活居住区。

4.北区:在福星涌以北重点建设新型高尚住宅区,福星涌以南设置弹性发展用地。建设三江口森林公园,公园南福星五村建设镇级接待中心。

第七章居住与公共设施

第二十条 居住

居住用地按住宅类型分为三大类四小类。

类用地):主要布置在北区、西区北侧、沿小榄水道部分地1.舒适性独立住宅(Ⅰ

1

段、新南区中心附近和小榄工业区的中西部,2020年人均用地面积按100 m2左右控制,总用地面积164.6 hm2,居住人口1.6万人;

2.紧凑型独立住宅(Ⅰ

类用地):原则上不再扩大,2020年人均用地面积按50 m2左

2

右控制,总用地面积427.9 hm2,总居住人口7.9 万人;

3.现代住宅(Ⅱ类用地):多布置在新发展居住用地。迁移至现代住宅的常住户籍人口人均用地面积按35 m2左右控制,大部分外来打工人口安排在集中现代住宅居住,2020年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按10 m2左右控制,总用地面积554.2 hm2,总居住人口28.5万人;

4.传统住宅(Ⅲ类用地):保留在能体现旧城水乡风貌和历史文化地段,2020年人均用地面积按30 m2左右控制,总用地面积57 hm2,总居住人口2 万人。

2020年全镇人均居住用地31.3m2。

第二十一条 公共设施

镇行政中心:保留位于新城区的现行政中心,将其经济管理职能移至新南区;

镇商务(经济管理)中心:设在新南区;

镇科教中心:设在菊城大道中段两侧,包括小榄中学、科研开发中心、科技成果市场、青少年活动中心,技术培训中心和服务接待设施等;

镇文化中心:设在新城区民安中路西侧新华中路两侧(现东区行政用地北移);同时在旧城区原建斌中学和新南区中心广场建设次级文化中心,各组团均设组团级文化中心;

医疗卫生设施:除在沙水公路中段南侧在建的镇中心医院、现有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外,规划在小榄工业区中心设医院一处,规划考虑设置镇疾病控制中心和检疫中心,并在各组团设置社区医疗卫生保健网;

中学:由镇统一安排中学建设,共设中学七处(小榄中学、二中、三中、华侨中学、实验高中、永宁中学、菊城中学);

体育场馆:除现有体育馆、保龄球馆外,规划在新南区和泰丰工业区设置有运动场、训练场及附属设施的较为完善的体育中心各一处,同时考虑中学体育设施的对公众开放和社区小体育场地的建设,形成运动与健身的完善体育设施系统。

第八章综合交通系统

第二十二条 交通发展战略和目标

1.为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小榄镇交通发展的基本战略是:扶持和发展公共交通,严格控制摩托车的使用,适度发展小汽车,优化道路结构,科学调控交通需求,适应城镇发展。

要与国家、广东省及相邻城市的交通发展相协调,综合发展公路、水运、轨道等运输网络,把小榄镇建设成为中山北部乃至广州—珠海—江门的重要交通节点。

要处理好对外交通与镇内交通的衔接,使对外交通网络及场站设施与城镇路网和公交设施有机地结合。

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逐步建立供求关系良性发展的机制,在继续扩充路网容量的同时,加大路网结构调整的力度,坚持“管理”与“建设”并举的方针,把“调整结构、加强建设、改善管理”作为今后20年交通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2.小榄镇城镇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构筑包括发达的对外交通系统、较为完善的城镇道路系统、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和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的优质、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3.实施交通战略的主要效率与服务指标:

95%以上的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35分钟;

城区机动车拥有量控制在10万辆左右。其中,小汽车控制在5万辆左右,摩托车不超过3万辆;

公交出行比例达到15%;

设路外公共停车场1万个泊位。其中旧城区0.2万个,其它地区0.8万个;

交叉口高峰小时车辆平均延误不超过30秒;

机动车平均行程车速不低于20 km/小时;

车均交通事故死亡率小于10人/万车·年;

干路平均交通噪声低于68 dB(A),两侧CO、NO浓度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2020年小榄镇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为:步行25%,自行车15%,公交车15%,摩托车20%,小汽车20%,出租车3%,其他2% 。

第二十三条 公路

1.为强与顺德、南海、佛山、广州的联系,将环镇北路向东、西延伸,向东经东凤北与105国道连接,向西经均安与佛山方向联系,定为市道,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中山至小榄的快速路在小榄工业区中部接入镇内快速路。

2.根据小榄镇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规划2020年建成标准为一级公路以上的“一纵三横”公路干线网络,连同中山至小榄快速路,形成与广州、中山、佛山、顺德、南海等城市的快速陆路交通网络。

“一纵”105国道是南北向公路干线。

“三横”是三条东西向公路干线,由北至南分别为环镇北路、新沙水公路和中(山)江(门)高速公路。

105国道与新沙水公路相交处设互通式立交一处,环镇北路与民安路、环镇西路相交处预留互通式立交用地。其余干线公路与城镇道路相交处设分离式立交或灯控平面交叉。

境内国道总长度 4.30 km,用地面积 22.9 hm2;高速公路总长度 3.55 km,用地面积 31.9 hm2;省道总长度6.97 km,用地面积 34.8 hm2;市道总长度 2.68 km,用地面积 17.7 hm2。合计干线公路总长度 18.01 km,用地面积107.3 hm2,干线网密度为 0.57 km/km2。

3.除城市干路外,组团间的道路以乡间路的形式布置,分为两类:

乡间主路X1,控制红线30 m,路基20m,路面16 m,两侧绿带各5 m;

乡间支路X2,控制红线(路基)14 m,路面10 m。

乡间路总长度 23.47 km,总用地面积58.6 hm2,网密度为0.75 km/km2。

公路与乡间路总长度41.48 km,公路网总密度为1.32 km/km2。

第二十四条 对外客、货运设施

保留现位于菊城大道的小榄客运站,改造成以公交枢纽站为主,兼作到发近途线路(周围城镇)的综合客运设施;同时在新南区新建城镇新中心客运站,用地面积2.2 hm2,主要到发长途快车线路,配套设公交首末站。

货运设施除大型企业保留内部货运设施外,统一调整到新设置的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分为两区,物流中区设在新南区西南,新沙水公路北侧;物流南区设在小榄工业区北部,与物流中区有机联系,两区物流中心总用地面积30.4 hm2。远期环镇北路市场可改建为以生活物资为主的物流北区。

第二十五条轻轨

广州—珠海、中山(小榄)—江门城际轻轨线,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西部主轴线,在小榄交汇。广珠轻轨线由东凤镇南沿新沙水公路南侧绿带进入小榄,在新沙水公路与105国道立交以西、绩东组团民安路以东设小榄站,分别在北侧设主站前广场,南侧设副站前广场。轻轨线出站后分线,向南经中山市区西侧至珠海市,向西至江门市。镇域内线路总长度约8.7 km。准确位置以最终定线为准。

第二十六条 水运

将现小榄货运港扩建为新客、货两用港,提升港口客、货运能力,配套设置货运仓库和货运堆场等货运设施,以及相应的广场和服务设施。

将管件厂岸线的沙石库设置为沙石码头兼散货码头,主要为管件厂服务,兼为镇内的建设服务。

第二十七条 城镇道路系统建设要点

建设镇内快速路,加强南北交通联系和与对外交通的联系,并与中山市区至小榄的快速路连为一体,成为小榄镇的南北向交通轴、生态轴和景观轴;完善各组团内的道路系统,重点完善旧城区的主干道系统,疏解旧城内的交通;加强组团间道路的建设,使各组团的道路系统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形成方便、有机的联系;按照各类社区的特点和要求,针对

旧城社区和新社区的不同情况,分别规定道路的规划红线和标准横断面。

第二十八条城镇道路结构

为适应新城镇布局的发展,城镇道路系统形成以南北向快速路为主轴,各组团自成体系,又有机联系,并与对外交通合理衔接的综合网络。

城镇干道网归纳为“一环一快,组合网络”的结构。“一环”是指由环镇北路、环镇西路、工业大道和民安路围合而成的环路;“一快”是指贯穿南北,联系各组团的高架快速路;“组合网络”是指由各组团自成体系的路网相互联系组合而成的网络,其中,主要南北向干道有民安路、跃龙路、老城区内沿潮源路南北向主干路、工业大道、工业区西侧南北向主干道及联丰路等,主要南东西向干道有文化路、兴宁路、菊城大道、新规划的新南区三条东西向主干道及工业区内的三条东西向主干道等。

第二十九条 城镇道路等级标准

小榄镇城镇道路分为五级十三类。

1.快速路

快速路为机动车专用路,两块板断面,北起民安路圆峰路口,沿沙口大涌(东庙涌)东侧,穿过新、旧城区间的隔离绿地,向南经新南区、小榄工业区西侧生态绿地,在合盛附近分线,一条接入工业区,并向东接中山市快速路;一条继续向南接工业大道南端。路线采用半高架形式,以有利于两侧交通联系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阻隔。沿途分别设文化路、升平路、新围(广发路)、祥胜、联兴、合盛、泰丰组合等七处立交,与各城区组团形成有机方便的联系。

快速路又分为两类:

K1:位于郊野,双向4~6车道,设计时速80 km/小时,红线宽度不小于43m(含两侧绿地,各宽不小于10 m);

K2:位于城区,双向4~6车道,设计时速60 km/小时,红线宽度不小于35 m(含两侧绿地,各宽不小于6 m);

2.主干路

主干路是组团内的主要交通通道或主要生活轴线,或承担组团间的交通通道功能,设计时速40~60 km/小时,间距700~1000 m。根据新旧城区的不同条件和需求,主干路分为四类:

A1 :用于环路和菊城大道,两块板断面,双向6条机动车道,设计时速60 km/小时,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合设,红线宽度50 m;

A 2:用于新区,一块板断面,双向6条车道,设计时速60 km/小时,红线宽度42 m ;

A‘2:用于新南区环岛环道,半幅一块板断面,单向3条机动车道,设计时速40 km/小时,红线宽度25 m;

A 3 :用于旧社区改建,一块板断面,双向6条车道,设计时速40 km/小时,红线宽度35 m。

3.次干路

次干路主要为组团内交通服务,具有集散交通作用,设计车速30~40 km/小时,间距350~500 m,旧城区的次干路采用较低的标准,新区采用较高的标准。主干路分为四类:

B 0 :主要用于新区,一块板断面,双向4条车道,红线宽度30 m;

B 1 :一块板断面,双向4条车道,红线宽度24 m;

B 2 :一块板断面,双向2条车道,红线宽度20 m;

B 3:主要用于旧城区,一块板断面,红线宽度15 m。

4.堤顶路

堤顶路T 兼具防洪通道和滨江游览功能,一块板断面,红线宽度10 m 。

5.支路

分为两类:

C 1:用于新区,一块板断面,红线宽度13 m;

C 2 :用于旧社区,一块板断面,红线宽度10 m。

2020年快速路总长度为14.71 km,用地总面积为64.8 hm2;主干路总长度为101.67 km,用地总面积424.63 hm2;次干路总长度116.23 km,用地总面积275.49 hm2。快速路路网密度为0.33 km/km2,主干路网密度为2.3 km/km2,次干路网密度为2.6 km/km2。除快速路外,城镇干道总长度217.91km,干道网密度4.9 km/km2。

第三十条 城镇道路功能

城镇主要交通性干道是:快速路、环镇路、菊城大道、民安路、工业大道和兴宁路等;

城镇主要生活性干道是:新市路、新永路、升平路、新华路、华业路、新南区规划的广源路延长线和环形路、小榄工业区西侧南北向路等。

第三十一条 旧城区道路改造

为疏解旧城区交通,除采用相应交通管理措施外,拓宽文化路并向西打通至康寿路赤岗路;潮源路沿葵树庙涌西侧向南打通接新永路,并继续打通至菊城大道;同时,将新华西路与大涌边路相接,并打通至文化路;华福路与下基路相接;拓宽蓝田大街。

第三十二条 停车设施

1.小榄镇停车设施分为以下五类:

(1) 生活居住用地内停车场地,新居住区必须按住户数1:1以上设置家用小客车停车位;

(2) 单位内部停车场地(含物流中心停车场地);

(3) 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包括社会公共设施配建停车场地):大型社会公共设施必须配套设置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向社会开放,提高其利用率;

(4) 道路路边停车位,由交通管理部门会同规划部门商定;

(5) 公共交通停车场地,根据公交规划确定。

2.2020年全镇建成公共停车场总面积28 hm2左右,其中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总面积22 hm2左右,自行车公共停车场总面积6 hm2左右。机动车每个泊位按20~30m2计,自行车每个泊位按1.5m2计,折合机动车公共停车泊位约1万个,自行车公共停车位约4万个。

交通集散量大的公共建筑附设公共停车场指标按规划说明书表7-10施行。

3.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1) 在城镇重要出入口和对外交通节点附近,结合批发市场布局,设置为外来货运车辆服务的停车设施;

(2) 在城镇中心、旧城区外围和各组团中心附近设置截流性停车设施;

(3) 旧城区内要采用“化整为零”方式,分散解决摩托车、自行车的停放,利用已建单位机动车停车设施对社会开放;

2020年建成小榄镇主要公共机动车停车场30处,包括:

位于城镇中心或组团中心附近的停车场地15处,位于城镇对外客、货运设施附近的停车场地4处,位于城镇主要出入口附近和主要为市场服务的停车场地6处,以及为体育设施、公园、仓储设施服务的停车场地5处。

第三十三条 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坚持“小型、灵活、方便、舒适、完善”的经营方针,与其他交通工具形成良好的协同服务关系。

预测2020年小榄镇公交总出行次数为16万人次/日,考虑修理、保养、计划外线路配车所需10%备车,所需保有公交车辆数为170标台。

小榄镇今后公交车型以新型舒适性好的环保小公共汽车为主。

2020年小榄镇建成小榄车站和轻轨站两处公交枢纽站,新南区、工业区和西区三处首末站,依此为中心布置多中心放射型线路,并结合需要辅之以环线布置,形成多中心放射型 + 环线的线网结构。保留小榄车站内公交保养场,新建工业区公交保养场;新建西区公交修理厂。

2020年小榄镇出租汽车拥有量控制在1600辆左右。

第九章生态环境

第三十四条 小榄镇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保持城市发展与自然演化的平衡,创造安全优质的生态环境,确保自然生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持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建设成高质量的生态城镇。

第三十五条 为控制和保护镇域生态环境,划定建设用地、弹性发展备用地和不准建设用地等三大类用地。

(1) 建设用地(建设区)是根据城乡建设发展需要的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绿化用地。要注意对老城区的保护和有机更新,引入生态开发方式,合理控制容量,用地调整与总体生态环境改善过程相辅相成,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

(2) 弹性发展备用地(发展备用区)是为了适应城乡经济发展变化而设置的建设备用地,原则上保留为一般农田水塘,除非有充足理由并经审批同意不得任意占用。

(3) 不准建设用地(生态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和环镇沿岸地带。除形

成大片生态空间外,要重视组团间生态林地和生态隔离带建设,增强植物群落的多元化、本地化配置;结合水系、道路建设加快沿河、沿路绿带建设,形成生态绿地网络化;严格控制区内建设,注重向物种多样化,景观复合化趋势发展;对影响生态格局的点(斑块)或线(廊道)进行重点建设或生态修复。

第三十六条全镇划分为六个生态分区,按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生态建设控制。

(1) 环镇河岸湿地与沿岸生态林地分区

由小榄水道、东海水道、横琴海和拱北河河岸湿地区与沿岸构成的环状区域。本区宜强化河岸湿地的保护,建设沿岸生态林地,保护水源,禁止与水利和环境无关的建设, 已经建设的企业要逐渐迁出,逐渐将该区建设成为环镇生态景观地带。

(2) 北部花木基地、农业系统、住宅建设分区

主要包括规划的西区与北区。要逐步建设成为以高档独立式住宅为主,兼顾花木基地建设的园林化高尚住宅区。

(3) 中心城镇分区

包括新、旧城区、新南区、永宁东部、绩东,是小榄镇主要镇区,是小榄镇政治、文化、商务中心。旧城区区宜强化历史文化、水乡古镇的保护与整治,延续小榄镇历史文脉;治理河道景观,强化居民生活污染治理与生活设施改进,提高生活质量;逐步降低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减轻环境和交通的压力,搬迁区域内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的工业企业,将土地逐步置换成第三产业用地。新城区和新南区宜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系统建设,绿地建设等,以现代化生态型城区的标准建设新南区,成为小榄镇新时代发展的中心。

(4) 西部分散组团分区

包括永宁西部、九洲基、埒西。要强化本区与旧城区及各组团间的的生态防护隔离,通过组建组团内相对集中的专业化工业小区,调整工业布局,提升生产水平和环境质量,扩大绿化覆盖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治理污染,逐步建成为现代化的综合社区。

(5) 中部花木生产生态分区

包括新沙水公路与婆陇涌、金鱼涌间的大片花木生产基地和农田水塘。要进一步保持和扩大花木种植用地,提高林木和果园比例,限制城市建设,逐步建设成为小榄镇的绿心,改善镇域生态与生活环境。

(6) 南部工业园区分区

即正在建设中的小榄工业区。要注重园林化建设,保留必要的水面,保持整体环境质

量,逐步建成为现代化高新技术为主的工业园区。

第三十七条为优化区域环境,协调区域发展,要加强与中山市域及顺德、江门等市在生态系统上的协作,实施资源共享、经济共荣、基础设施共建、生态环境共同保护的策略,保护小榄镇与周围小城镇间的生态空间,做到“极化中心城镇、控制蔓延发展、保留区域生态用地”。

在保护小榄水道两侧生态景观的基础上,限制小榄镇与其他城镇连接的公路两侧的发展,从规划入手引导小榄镇与相邻镇发展建设中的功能协调,整合生态资源与城镇建设。

第三十八条 选择城市建设用地时,要注意对河塘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使得这三类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的生态空间、游憩空间及防灾空间。

第三十九条 小榄镇的城镇建设要极化中心城镇的发展,强化城镇组团建设,弱化分散乡村居民点,变沿河涌发展模式为沿路和块状协调发展模式,整合人居空间与生态空间;保存与优化镇域水网系统,充分发挥人工绿地与花木生产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要求组建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以便于集中治理污染,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十条 绿色生态系统

要将基本农田中分散的乡村用地调整到社区组团,结合城镇组团布局重组,扩大基本农田面积;要改变城乡沿河分散建房的布局方式,按水利和生态建设的要求,整治河道,建设沿河绿带,重塑沿河生态环境;要重点加强公路和快速路两侧的绿化建设,使快速路不但成为南北联系的交通轴,而且成为生态轴和景观轴;要通过河涌绿带和道路绿化,加强与组团间绿地及大生态绿地的联系,形成有机的生态整体,力求维持全镇域较好的生态环境,使生态用地系数维持在50%左右。

要将城镇园林绿地系统与乡间生态型绿色开放空间组合为城乡绿色生态系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1.要搞好镇区内的公园、公共绿地建设

镇区内的公园、公共绿地,是城镇居民重要的休想场地和改善镇区内生态环境的重要设施。

保留并进一步完善镇区内现有的人民(凤山)公园、龙山公园、圆峰公园、大榄公园等市级公园,结合布局调整新建旧区北一处公园、新南区两处公园、永宁两处公园,西区一处公园、绩东一处公园、九洲基一处公园、埒西一处公园、小榄工业区两处公园,共计十四处公园,公园用地总面积181.6 hm2,人均4.54 m2。

在路边、河涌边及城镇、组团中心附近布置公共绿地,总面积188.1 hm2,人均4.7 m2;布置防护绿地25.8 hm2。

2.要以基本农田和花卉苗木基地作为镇域生态绿地的主体,要结合组团间的隔离绿地建设,形成生态林地和农田鱼塘两种大生态用地类型。

在基本农田中形成沿道路、河涌布置,并楔入组团间的带状连片的生态林地,包括在三江口布置森林公园,在祥东布置植物园,生态林地总面积约1450 hm2,人均36.25 m2。

保留以鱼塘和蔬菜种植为主的大片农田鱼塘绿色湿地空间,总面积约864 hm2。

3.建设以河涌及两侧绿带构成的镇域第一生态网络(沿河绿地总面积210 hm2)和以城乡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构成的镇域第二生态网络。

4.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医院、体育场地、中学、舒适型住区、现代工业园建设成为高绿化覆盖率的园林化单位,从面上改善镇区内的生态环境。

第四十一条 河涌水系

要尊重河道本身的发生发展规律,严格禁止一切填河行为,有计划地疏通理顺河涌水系,提高排洪洩洪能力,治理河涌污染,改善河涌水质,加强沿河绿地建设,突出河涌水系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

河涌水系保护与整治的主要规划措施有:

(1) 保持小榄水道和横琴海的水域及环境质量,加强沿河绿地的建设(一般控制在50~100m以上),除考虑港口建设外,为居民使用的生活岸线布置公共绿地或滨江公园,其他岸边以布置生态林为主;

(2) 加强对河涌的管理,逐步改变污水直排和抛弃垃圾的状况;

(3) 根据水利部门的河涌规划,对现有主要河道进行疏通、整治和适当加宽,并布置规划宽度为15~20m的沿河林带。为配合用地调整和防洪建设,对局部河道进行调整。除小榄水道和横琴海外,整治后的河涌分为四级八类:

一级河涌河道宽20、25 m,两侧各布置不小于5 m 的绿带;

二级河涌河道宽15、18 m,两侧各布置不小于3 m 的绿带;

三级河涌河道宽10、12 m,两侧各布置不小于3 m 的绿带;

四级河涌河道宽 6、8 m,两侧各布置不小于3 m 的绿带。

第十章 市政公用设施

第四十二条 供电

规划中期将拆除现有小榄镇现有小榄发电厂和永宁发电厂,逐步过渡到由省、市电网供电。

规划近期末(2005年)全镇年总用电负荷为25万kW,总用电量为12.5亿度;中期末(2010年)年总用电负荷为60万kW,总用电量为30亿度;远期末(2020年)年总用电负荷为88万kW,总用电量为44亿度。

各类用地用电负荷密度标准分别为:工业用地300~500kW/hm2,农业用地20 kW/hm2,居住用地250~350 kW/hm2,公共设施用地350~650 kW/hm2。

全镇电网电压等级标准采用:送电电压220 kV,高压配电电压110 kV,中压10 kV,低压380/220 V。

除现有1座220 kV小榄变电站,龙山、石岗、永宁、泰丰等4座110 kV变电站外,从规划中期开始,在永宁建1座220KV小榄西站,分别在埒西一村、沙口社区和宝丰村新建广丰、沙口和宝丰等3座110 kV变电站;同时为充分利用周边镇的电力资源,与邻镇共用一座220 kV变电站。

小榄镇与省、市电网采取220 kV线路输电,镇内采用110 kV线路环网供电,一些重要用户,如医院以及中心区域,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

高压电力线穿过中心城区部分采取电缆地埋式,其余全部采取架空高压走廊。北部50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325m;西部500kV高压走廊穿过永宁、埒西一进入古镇,控制宽度60m;220kV高压走廊沿绩东一边缘经过,控制宽度50m;110kV高压走廊龙山变电站——横栏两条线架空布置,控制宽度50m;其余110kV线沿规划主干道架设。

10kV中压配电线路在小榄镇旧城区、新城区、新南区均采取地埋式敷设,农村及工业区采取架空敷设。

10 kV线路供电半径控制在2~4 km,农网线控制在4~10 km。工商业线尽量与农网线分开。

要逐步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DAS)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以便供电企业以实时方式监视、协调和操作配电设备。

第四十三条 电信

要整体考虑电信的发展和建设,固定在城市道路上敷设光纤的位置,共建公用基站发射塔,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维护,实现城市资源共享。

规划近期末(2005年)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万户,中期末(2010年)达到18万户,远期末(2020年)达到25万户。需新建远端模块站9个,增加主干电缆181条,新增通信管道128.4km。

全镇无线电话普及率近期达到80%,中期达到85%,远期达到90%。无线电话用户近期末(2005年)为 22万户,中期末(2010年)为26万户,远期末(2020年)为36万户。

2020年全镇共建基站、发射塔52个,除对现有广东移动、中国联通的基站逐步改造外,尚需新建25个基站,每座基站面积50~200 m2;PHS发射塔595个,每个通信发射塔设置5~6个平台(含电视微波发射)。

基站、发射塔要结合建筑设计、城市景观的要求建设,并使其成为城市一景;光纤电缆埋设和基站建设要配合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由具有电信业务经营权的公司进行建设,再分租给通信运营商使用。

在有高层建筑的城镇建筑密集区,要尽量选择较高的建筑物(12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在顶层外墙内隐藏安装发射天线,并将天线涂抹成与外墙相同的颜色,不对城市景观及视线造成破坏;在其他建筑密集区,建设钢管发射塔,外形设计应兼顾美观与功能;在比较空旷的地区,尽可能建设落地塔,满足各通信运营商悬挂天线的需求。

城区无线基站、发射塔的发射功率不得超过10W,覆盖半径600m~1000m;在人口稀少的农村开阔地带,功率可设置为50W,覆盖半径可达5 km。PHS系统只设发射塔。其余通信光纤电缆全部采用地埋式沿道路东、南侧人行道敷设,实行检查井共用。

为加强无线电管理,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确保国家重要无线电通信和我市广播电视及公用无线电通信安全,在小榄镇工业发展总公司大楼设置市无线电监测站,安装无线电监测设备,以实现与市无线电监测中心联网监测。

第四十四条 邮政

全镇进出口邮件规划总量近期末(2005年)约为2300万件,中期末(2010年)约为10200万件,远期末(2020年)约为41000万件。

要加快邮政设施建设,邮政物流结合小榄镇物流业的发展纳入镇物流中心建设,提供到户的邮政投递服务;近期内将位于升平路的邮政用地置换至新沙水公路边,建成邮件处理中心,逐步实行邮件分类、分拣;扩建新永路邮政分局营业网点营业面积,并承担中心

镇区及附镇片的邮件处理业务。

要按每3 km2左右设一个邮政服务网点。除现有22个服务网点外,逐步增加宝丰、西区、联丰、绩东二、埒西一、升平路、民安北路、民安南路、建华花园、绩西及工业区等11个服务网点。

为方便群众用邮,进一步深化报刊亭业务功能,规划在镇区范围增设20个报亭。

第四十五条 给水

2020年全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为300 l/人·日,城镇综合人均用水量标准为800 l/人·日。按生活∶工业∶公建∶市政=30∶50∶15∶5的用水结构,规划年平均供水量近期末(2005年)为19万吨,中期末(2010年)为27万吨,远期末(2020)年为38万吨。为保护水资源、保证水质,规划中期取消永宁、西区水厂,扩建小榄镇自来水总厂,规划供水能力近期末为20万吨/日,中期末为30万吨/日,远期末为45万吨/日。

2020年全镇形成由DN1200和DN1400两条输水主干管道,七个环状供水网环绕服务区域的供水管网系统。建设从小榄发电厂经民安路、升平路接驳广珠路原有DN1000管道的工程,作为小榄工业区的供水干管;正在建设的埒西一DN1200管道将通过联丰与工业区DN1000管道接驳,形成完整的环状管网。配水支管供水区域一般以500m×500m 为一个环。为解决小榄镇地形狭长,单水源单向供水系统输水距离过长,用水高峰时段管网末端的压力偏低等问题,在埒西一设置加压站一座。

新建供水系统要按规范安装消防设施,为配合消防设施的日益完善,应逐步对旧城区管网进行改造。

第四十六条 排水

旧城区、新城区和工业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的排水体制,截流倍数1.0,暴雨时在初期雨水过后部分溢流;新南区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在雨水入河涌处设置集中的雨水收集池,与污水截流管相通,暴雨时便于收集初期雨水,送入污水截流管。近期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远期部分达到中水回用。雨水排水系统就近排放。

2020年人均污水量按综合用水量的80% 计,污水综合指标为640 l/日·人。雨水量计算采用中山市暴雨强度公式,3年重现期标准。

全镇设置两座生活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九洲基,中期用地10 hm2,近期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日;一座位于化工区边缘的小榄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中期用地10 hm2,中期处理规模7万吨/日,污水处理总规模为15万吨/日。远期扩大两座污水处理厂,用地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