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SR板形控制技术偏摆控制功能与窜辊策略实现

ASR板形控制技术偏摆控制功能与窜辊策略实现

ASR板形控制技术偏摆控制功能与窜辊策略实现
ASR板形控制技术偏摆控制功能与窜辊策略实现

ASR板形控制技术偏摆控制功能与窜辊策略实现

作者:饶克峰, 曹建国, 苏毅, 刘浩, 张杰, 杨光辉

作者单位:饶克峰,苏毅,刘浩(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武汉,430083), 曹建国,张杰,杨光辉(北京科技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c7890593.html,/Conference_6348407.aspx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2版 习题解答 第二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2版习题解答 第二章三相异步电动机 2-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是如何产生的? 答: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三相对称绕组中通入三相对称电流,根据三相对称电流的瞬时电流来分析由其产生的磁场,由于三相对称电流其大小、方向随正弦规律变化,由三相对称电流建立的磁场即合成磁极在定子内膛中随一定方向移动。当正弦交流电流变化一周时,合成磁场在空间旋转了一定角度,随着正弦交流电流不断变化,形成了旋转磁场。 2-2三组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转速由什么决定?对于工频下的2、4、6、8、10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为多少? 答: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转速由电动机定子极对数P交流电源频率f1决定,具体公式为n1=60f1/P。 对于工频下的2、4、6、8、10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即旋转磁场的转速n1分别为3000r/min、1500r/min、1000r/min、750r/min、600r/min。 2-3试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并解释“异步”的意义。 答:首先,在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交流电源,流过三相对称电流,在定子内膛中建立三相旋转磁场,开始转子是静止的,由于相对运动,转子导体将切割磁场,在转子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又由于转子导体是闭合的,将在其内流过转子感应电流,该转子电流与定子磁场相互作用,由左手定则判断电磁力方向,转子将在电磁力作用下依旋转磁场旋转方向旋转。 所谓“异步”是指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转速n与定子旋转磁场转速n1之间必须有差别,且n?n1。 2-4旋转磁场的转向由什么决定?如何改变旋转磁场的方向? 答:旋转磁场在空间的旋转方向是由三相交流电流相序决定的,若要改变旋转磁场的方向,只需将电动机三相定子绕组与三相交流电源连接的三根导线中的任意两根对调位置即可。如果来绕组U1接电源L1、V1接L2、W1接L3为正转,要想反转U1仍接L1,但V1接L3、W1接L2即可。 2-5当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电路开路时,电动机能否转动?为什么? 答: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电路开路时,电动机是不能转动的。这是因为,三相交流电源接入三相定子绕组,流过了三相对称定子电流,建立起来了三相定子旋转磁场,转子导体与三相旋转场相互切割,在转子电路中产生了转子感应电动势,但由于转子电路开路,没有转子感应电流,转子导体中无电流,也就不会与定子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电磁转矩了,转子也就无法转动起来了。 2-6何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额定转差率一般是多少?起动瞬间的转差率是多少? 答: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S是指电动机同步转速n1与转子转速n之差即转速差n1?n与旋转磁场(同步转速)的转速的比值,即S=(n1?n)/n1。 额定转差率S N=~,起动瞬间S=1。 2-7试述三相异步电动机当机械负载增加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内部经过怎样的物理过程,最终使电动机稳定运行在更低转速下。 答: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稳定工作在n A转速下运行,当机械负载增加时,由于负载转矩大于电磁转矩,电动机转速n将下降,由于n的下降,使转子导体切割定子磁场运动加大。转子感应电势与转子电流相应加大,电磁转矩加大,直到电动机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相等时,电动机将在新的稳定转速n B下运动,且n B?n A。 2-8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负载增加时,为什么定子电流会随转子电流的增加而增加? 答: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负载增加时,转子电流将增加,转子电流所建立的转子磁通势总是力图削弱主磁通,而当定子绕组外加电压和频率不变时,主磁通近似为一常数。为此,定子

变频器的运行控制方式

变频器的运转指令方式 变频器的运转指令方式是指如何控制变频器的基本运行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启动、停止、正转与反转、正向电动与反向点动、复位等。 与变频器的频率给定方式一样,变频器的运转指令方式也有操作器键盘控制、端子控制和通讯控制三种。这些运转指令方式必须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设置,同时也可以根据功能进行相互之间的方式切换。 1操作器键盘控制 操作器键盘控制是变频器最简单的运转指令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变频器的操作器键盘上的运行键、停止键、点动键和复位键来直接控制变频器的运转。 操作器键盘控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方便实用,同时又能起到报警故障功能,即能够将变频器是否运行或故障或报警都能告知给用户,因此用户无须配线就能真正了解到变频器是否确实在运行中、是否在报警(过载、超温、堵转等)以及通过led数码和lcd液晶显示故障类型。 按照前面一节的内容,变频器的操作器键盘通常可以通过延长线放置在用户容易操作的5m以内的空间里。同理,距离较远时则必须使用远程操作器键盘。 在操作器键盘控制下,变频器的正转和反转可以通过正反转键切换和选择。如果键盘定义的正转方向与实际电动机的正转方向(或设备的前行方向)相反时,可以通过修改相关的参数来更正,如有些变频器参数定义是“正转有效”或“反转有效”,有些变频器参数定义则是“与命令方向相同”或“与命令方向相反”。 对于某些生产设备是不允许反转的,如泵类负载,变频器则专门设置了禁止电动机反转的功能参数。该功能对端子控制、通讯控制都有效。 2端子控制 2.1基本概念 端子控制是变频器的运转指令通过其外接输入端子从外部输入开关信号(或电平信号)来进行控制的方式。 这时这些由按钮、选择开关、继电器、plc或dcs的继电器模块就替代了操作器键盘上的运行键、停止键、点动键和复位键,可以在远距离来控制变频器的运转。

列车运行控制有答案

三、主观题(共12道小题) 10.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按照车地信息传输方式,分为()、()和()三类;按照速度控制方式,分为()和()两类。 参考答案:连续式列控系统;点式列控系统;点一连式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阶梯控制方式;目标—距离模式曲线控制方式。 11.简述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各种分类方式。 参考答案: (1)按照地车信息传输方式分类:连续式列控系统、点式列控系统、点一连式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2)控制模式分,分为两种类型:阶梯控制方式(包括出口速度检查方式、入口速度检查方式)和速度—距离模式曲线控制方式。 (3)按照人机关系来分类,分为两种类型:设备优先控制的方式、司机优先控制方式。(4)按照闭塞方式:固定闭塞、移动闭塞。 (5)按照功能、人机分工和自动化程度: ATS(列车自动停车)、ATP(列车超速防护)、A TC(又称列车自动减速系统)、ATO(又称列车自动驾驶系统)。 12.轨道电路一般由()、()、()和()四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送电端受电端钢轨线路钢轨绝缘。 13.查询-应答器,按其信息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和()两种。 参考答案:有源无源 14.简述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 列车未进入轨道电路,即线路空闲时,电流流过轨道继电器线圈,使继电器保持在吸起状态,接通信号机的绿灯电路,允许列车进入轨道电路。 当列车进入轨道电路区段内,即线路被占用时,电流同时流过机车车辆轮对和轨道继电器线圈。由于轮对电阻比轨道继电器线圈电阻小的多,送向两根钢轨间的电压降低。为此流经轨道电路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减小到继电器的落下值,使轨道继电器释放衔铁,用继电器的后接点接通信号机的红灯电路,向后续列车发出停车信号,以保证列车在该轨道电路区段内运行的安全。 15.简述查询应答器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查询-应答器工作原理较简单,它是靠两者之间通过短距离无线电波传递信息来完成功能。对于无源查询-应答器,则由于应答器平时无能源,它要靠查询器来传递给它足够能源,以便后者有能力发送数据的无线电波。有源查询应答器其工作原理与无源完全相同,地面应答器有固定电源,不再需要从车载查询器送来的载频能源。 16.阐述轨道电路的各种分类方式。

第二章 电气控制系统答案

第二章 2.1 何谓高压电器?何谓低压电器? 解答: 高压电器是工作电压高于交流1200V或直流1500V的各种电器;低压电器是工作电压在交流1200V或直流1500V以上的各种电器。 2.2 试述电磁式电器的工作原理。 解答:电磁式电器的主要由电磁机构和触头构成,电磁机构由铁心,衔铁和吸引线圈组成。当在吸引线圈两端施加一定的电压或电流时,在电磁机构的磁路产生磁场,通过气隙转换成机械能,当施加在衔铁上的电磁吸力大于电磁机构反力时,衔铁吸引触头,使其闭合。当电磁吸力小于电磁机构反力时,触头断开,实现电路的通断。 2.3 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和反力特性要如何配合才能保证其可靠工作? 解答:电磁机构在衔铁吸合过程中,吸力必须大于反力,但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电器的机械寿命;在衔铁释放过程中,其反力必须大于剩磁吸力才能保证可靠释放;因此电磁机构的反力特性必须介于电磁吸力特性和剩磁吸力特性之间。 2.4 改变气隙的大小或改变释放弹簧的松紧,是否会影响电磁铁的工作? 解答:改变气隙的大小或改变释放弹簧的松紧,都会影响电磁铁的工作。改变气隙大小会改变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改变弹簧的松紧会影响电气机构的反力特性,二者都可能造成吸力特性和反力特性的协调性,进而影响电磁机构的断开和闭合,影响器件的正常工作和寿命。 2.5 为什么可靠性高或频繁动作的控制系统常采用直流电磁机构? 解答:电磁机构一般有直流和交流两类。交流电磁机构的励磁电流在线圈已通电但衔铁尚未动作时,其电流远大于额定电流。若发生衔铁卡住不能吸合或衔铁频繁动作,交流线圈可能烧毁,而在直流电磁铁吸合过程中,电磁吸力逐渐增加,完全吸合时电磁吸力最大,所以在可靠性高或频繁动作的控制系统,一般采用直流电磁机构。 2.6 能否将交流电磁线圈接入对应直流电压源,将直流电磁机构接入对应的交流电压源?为什么? 解答:不能。 2.7 为什么单相交流电磁铁要加短路环? 解答:交流电磁机构的电磁吸力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当电磁吸力小于衔铁上弹簧的反作用力时,衔铁从与铁心闭合处被拉开;当电磁吸力大于弹簧反作用力时,衔铁又被吸合。如此周而复始,是衔铁产生振动,发出噪声,同时还会使铁心的结合处有磨损,降低电磁铁使用寿命。为了消除衔铁振动,在地那次铁心的某一端添加短路环。短路环将铁心中磁通分成两部分,产生两个有相位偏移的吸力,只要使二者的合成吸力大于弹簧反作用力,就能消除衔铁影响,进而消除噪声。 2.8 三相交流电磁铁有无短路环?为什么? 解答:无短路环。 2.9 什么是α斑点和接触斑点? 解答:放置在空气中的金属导体表面会覆盖一层不导电的金属膜或硫化膜,

VC轧机板形控制技术的发展

VC轧机板形控制技术的发展 本文详细阐述了VC轧机的结构原理和设计特点,并分析了该轧辊系统板形控制的基本原理。 标签:VC轧机结构特点板形控制 随着国内外冶金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的板带材生产中已经广泛应用四辊板带轧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轧制成材率,一方面采用合理的轧制工艺,通过将轧机工作辊、支承辊与原始磨削辊型进行配合;另一方面轧机还应具备一定的辊型调整手段。由于工作辊面所形成的有载辊缝形状决定了实际轧件的截面形状,而这又受到轧制时轧制力、轧辊配置、弯辊力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约。因此,在板带轧制中如何根据产品的平直度原则进行四辊板带轧机的辊型的辊型设计及辊型调整越发重要。 1 冷轧板形缺陷与控制 所谓板形,就是轧制后带材所产生的波浪和瓢曲。实际上就是指板带材的翘曲程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带材在辊缝中的纵向延伸方向往往是不均匀的。通过对板形进行检测进而实现板形自动控制,只有连续不断地、准确地将板形状况及时地反馈给控制系统,板形控制系统才能以此为依据向执行机构发出正确的调节指令,实现板形闭环自动控制。 2 控制板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2.1 HC轧机 在普通四辊冷轧机的基础上对HC轧机进行处理,通过在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设置可以进行轴向移动的中间辊,采用更小的直径的工作辊。主要特点是:①中间辊的位置可根据板宽调整,可以减小工作辊的弯曲挠度和工作辊与支撑辊的弹性压扁,因此可以显著地减小带钢边缘减薄现象;②中间辊的轴向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工作辊与支承辊的有害接触区,使有害接触区不再阻碍液压弯辊,液压弯辊的板形控制功能得到明显改善;③采用了较小的工作辊直径,减小了轧制力和轧制力矩。 2.2 CVC轧机 CVC轧制采用S型轧辊,上下轧辊的辊型相反布置,调节轧辊的轴向位置可以获得不同的辊缝形状,以满足轧制带钢的板凸度和板形要求。CVC轧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多组原始辊型不同的轧辊可以通过一组S型曲线轧辊进行代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轧辊的备用数量;②通过调整无级辊缝进而适应不同产品规格的变化;③辊缝调节范围大。

(完整word版)电网运行方式管理

电网运行方式管理 一、运行方式编制原则: 1 选取最合理的结线方式,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力求达到电网运行的最大经济性; 2 保证重要用户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 3 电压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4 便于电网事故处理。 二、每年编制一次地区送变配电电网年度运行方式,经主管局长(总工程师)批准。内容包括: 1 上一年电力电网运行情况总结:上一年度地区电网新设备及设备更新改造投运情况;上一年度地区电网规模;电力生产完成情况及评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情况;电力电网安全情况分析;上一年末地区电网地理位置接线图或电网接线图。 2 本年度电网运行方式:本年度新(改)建项目投产计划;本年度电网设备检修计划;电网结构综述;各变电所及线路负荷情况及分析;经济运行情况及分析;本年度电网运行方式规定(包括各变电所正常机检修运行方式、电网无功补偿、拉闸限电有关规定、节假日期间有关规定)。 3 急需进行的电网建设或改造项目与经济运行效益简要分析。 三、根据电网运行和检修需要编制日运行方式或临时运行方式,内容包括:运行方式变更原因及内容;结线方式、电压变动情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变更;操作原则,注意事项及新方式事故处理原则。

临时运行方式经编制审核后由调度负责人批准,运行方式变化较大和重要设备停电由主管局长(总工程师)批准。 四、值班调度员遇有特殊情况,为使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改善电能质量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临时改变运行方式,但方式变化较大或影响用户时须经调度领导或主管局长(总工程师)批准。

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原则 电网运行方式的安排,应充分考虑电网的结构、电源与负荷的分布以及设备运行的限制等,做到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电网运行方式应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所谓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是指设备的各运行指标不超过其本身参数要求。安全性是运行方式安排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安全性问题如设备通过的电流超过其热稳定限额、系统短路电流超过开关额定开断电流等等。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源的建设(包括开机方式)以及负荷分布的变化,电网的潮流分布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会出现主变或线路超限额运行、开关额定开断容量不足等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转移或限制负荷,控制系统短路电流(可以更换开断能力更大的开关,但受到很多技术因素的影响),以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合理的运行方式应使系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电网的稳定性从大的方面讲有三个:频率稳定、电压稳定和功角稳定;功角稳定指的是发电机同步运行时的稳定问题,根据受到扰动的大小分为: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和动态稳定。电网的稳定性应与设备的稳定性区别开来,设备本身的稳定性有两个:热稳定、动稳定,尤其是动稳定与动态稳定一定要理解其不同含义。短路电流、短路冲击电流通过导体时,相邻载流导体间将产生巨大的电动力,衡量电路及元件能否承受短路时最大电动力的这种能力称作动稳定,它是以短路冲击电流的峰值来校验的;而动态稳定指的是发电机同步运行时受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国先后开发出了许多先进的控制手段和相关的轧机形式。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控制技术和先进轧机小结如下: (1) 垂直平面(VP)工作辊弯辊系统 垂直平面(Vertical Panel)弯辊系统是最早的轧机控制带材板形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包括单缸工作辊正弯,双缸工作辊正弯,单缸工作辊负弯,以及支撑辊正弯。到目前为止,垂直平面弯辊系统仍然是板形调整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轧机中[21]。 (2) 连续可变凸度(CVC)系统 基于连续可变凸度(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系统的CVC轧机主要是由两个可移动的瓶形辊身组成。瓶形辊的辊径差和普通辊的凸度值大小相似,安装相反,互补成对称辊缝,辊缝略微呈S形。通过特殊S形工作辊的轴向窜动,来达到连续变化空辊缝正、负凸度(等效于工作辊正、负凸度)的目的。缺点是辊型复杂,磨削精度高而且困难,辊型互换性差,辊耗增加,轧辊接触压力大。在一个轧制单位过程中,如工作辊出现较大的磨损和变形,则将影响其调控性能偏离设定的要求,并且由于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接触压力的分布呈S形,使磨损后的支撑辊也成S形,如不及时换辊,将影响其设定的调控性能,为此,CVC支撑辊需采用较短的换辊周期[22]。但由于CVC轧机控制板凸度的能力极强,操作方便且易改造,所以发展较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宝钢在2050热连轧精轧机组七个机架上均采用了此项技术[23]。 (3) HC控制轧机 HC(High Crown)轧机是为了克服阶梯支撑辊不能随板宽变化而改变其支撑辊与工作辊接触长度的缺点以及提高工作辊弯辊效果而开发的。HC轧机是中间辊横移的六辊轧机,通过中间辊的相反方向横移来改变中间辊与工作辊的接触长度,以适应其板宽的变化。HC轧机具有工作辊直径小、板形控制稳定、改善边部减薄、同宽度轧制数量多以及可实现自由程序轧制的优点。但HC轧机也具有结构复杂、机架高、设备投资大、轧辊易剥离、操作维修难的缺点。尽管这样,HC轧机仍旧属于高精度板形,板凸度控制的轧机,不失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轧机。所以HC轧机发展迅速,世界各国均广泛采用。我国也研制成功了HC冷轧机[23]。

板形控制

板形控制作业实现板形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李艳威机电研一班s2*******

实现板形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李艳威1, (1. 太原科技大学研1201班太原) 摘要:介绍了六种类型的实现板形控制方法,包括热轧过程中对板形的控制;采用液压AGC系统控制板厚及板形;通过轧辊有载辊缝的控制,进行板形控制;通过选择机型实现板形控制;采用板形控制新技术以及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的结构对板形控制的影响。每个类型的方法中列举了具体实现的技术,并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板形控制方法原理 The Method of Achieving Plate-shaped Control and Principle LI Yanwei1 (1.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graduate class of 1201,Taiyuan) Abstract:Introduced six types of shape control method , Including the plate-shaped control in the hot rolling process;Adopt Hydraulic AGC System to control the shape of plate;Through the roll-load roll gap control the shape of plate;By selecting models to achieve plate-shaped control;Adopt new technologies plate-shaped control. Listed for each type of method to achieve technical,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technology. Keyword: plate-shaped control method principles 0 前言 为了说明金属纵向变形不均的程度,引入了板形(Shape)这个概念。板形是板带的重要指标,包括板带的平直度、横截面凸度(板凸度)、边部减薄三项内容。直观说来,所谓板形是指板材的翘曲程度;就其实质而言,是指带钢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作为带材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板形已越来越受到生产厂商与用户的重视,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带材对市场的占有率。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板形控制技术及其简单原理。 热轧过程中带钢的板形及带钢性能在 宽度方向上和轧制方向上的控制、酸洗的拉矫过程、冷轧过程的板形控制、连续退火时温度和张力的控制、乎整机的板形控制及涂层前的拉矫等构成了一个全过程的复杂的 冷轧板形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前一个工序的出口板形影响后一个工序的板形.所以,带钢的最终板形不可能单独由系统中的某一个工序或某一设备所决定,而由整个系统决定。 1 热轧过程中对板形的控制 热轧过程中,根据钢种不同,设定热轧目标终轧温度.必要时还要提高钢坯的出炉温度,确保热轧带钢的边部终轧温度控制晶粒均匀成长,尽量消除硬度沟的影响,为冷轧提供较为合适的板形.尤其是热轧后部设立平整机,通过在热状态下,平整机的拉伸矫平,消化板形缺陷。 2 采用液压AGC系统 为了实现轧件的自动测厚控制(简称AGC),使得纵向板形得以实现平直度,在现代板带轧机上一般装有液压压下装置.采用液压压下的自动厚度控制系统,通常称为液压AGC.AGC系统包括:(1)测厚部分,

板形自动控制

板形自动控制系统 1板形 1.1板形 板形是板带的重要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板带的平直度,横截面凸度(板凸度)、和边部减薄量三项内容。 1.1.1板形平直度是指板带纵向形状平直度,即板带纵向有无波浪形。其实质是板带内部产生了不均匀的残余应力。例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边波,主要是由于在轧制过程中板带纵向延伸量的不均匀造成的。当板带两边压下量大于中部时,板带两边延伸量较大,就产生了边波,如图1.1。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当边波出现,通常采用用加大张力的方法来消除边波。冷轧带钢平直设备设计指标如表1.1。 图1.1 表1.1冷轧带钢平直度设备设计指标。 带钢厚度范围(mm)带钢宽度(mm)1000~1500 0.2~0.6 9Unit 0.5~1.0 8Unit 1.0~1.5 6Unit 1.1.2板凸度 板凸度分为绝对板凸度和相对板凸度。绝对板凸度是带板沿厚度方向中心处厚度与边部厚度的厚度差。我们生产中的来料钢卷中高在五丝以内。相对板凸度是将绝对板凸度除以板带的平均厚度。带板在轧制过程中能够均匀延伸时,轧后板带绝对板凸度较轧前板带绝对凸度缩小一个延伸率,就能够获得良好的平直度。 1.1.3边部减薄量 边部减薄是在板带轧制时发生在轧件边部的一种特殊现象。考虑这一现象后的板带横断面在接近板带边部处,其厚度突然减小,这种现象称为边部减薄。故严格来说,实际的板凸度是针对除去边部减薄区以外的部分来说的。

边部减薄量也是板形的一个重要指标。边部减薄量直接影响板带边部切损的大小,与成材率有密切关系。我们生产的钢卷边部10~30公分为板型做松区,也就是边部减薄区。 发生边部减薄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轧件与轧辊的压扁量,在轧件边部明显减小。 2)轧件边部金属的横向流动要比内部金属容易,这进一步降低了轧件边部的轧制力与其轧辊的压扁量,使轧件边部减薄量增加。 2板形控制 2.1板形控制目的 板形调控的目的是要轧制出横向厚差均匀和外形平直的板带材。 2.2板形控制分类 板形控制系统分为闭环板形控制系统、开环板形控制系统和复合板形控制系统。 我公司采用的的是闭环板形控制系统。 2.3闭环控制 2.3.1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是控制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作为被控的输出以一定方式返回到作为控制的输入端,并对输入端施加控制影响的一种控制关系。在控制论中,闭环通常指输出端通过“旁链”方式回馈到输入,所谓闭环控制。输出端回馈到输入端并参与对输出端再控制,这才是闭环控制的目的,这种目的是通过反馈来实现的。 2.3.2闭环控制原理 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原理:通过板形仪及其信号处理装置获取实际板形信号,计算实际板形与目标板形的偏差,经板形控制计算机处理后,将调节信号送到板形调节机构,由板形调节机构对带钢进行在线调节,使带钢板形得以纠正。 2.3.1闭环控制系统简介 板形闭环反馈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板形实测值与板形目标曲线之间的偏差。该系统有三部分组成即板形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和板形调节系统(执行机构)。投入闭环反馈控制的前提条件是有准确的板形实测信号,而控制器是板形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精度,直接影响到实物板形的质量。 板形检测装置 我们的板形检测装置是板形仪(板形辊)。 我们用板形仪自动测量钢带平直度,这种板形仪,在轧制过程中能连续不断进行板型检测,并将带钢平直度状态直接描绘出来。

协调控制学习(一)—运行方式

协调控制学习(一)—运行方式 1、概念 协调控制系统(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是通过控制回路协调汽轮机和锅炉的工作状态,同时给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和汽轮机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以达到快速响应负荷变化的目的,尽最大可能发挥机组的调频、调峰能力,稳定运行参数。 2、协调控制主要任务 (1)接受负荷指令、运行值班人员的负荷指令和电网频率偏差信号,及时响应指令要求,以满足负荷变化的需要; (2)机炉之间相互协调运行,当机组功率变化率较大,可以保持机炉间的能量的平衡,且能够维持机组主汽压力的稳定; (3)协调系统内部燃料系统、给水系统、送风系统、炉腔压力、汽温等子系统的平衡; (4)协调系统外部负荷指令与主、辅设备实际承受能力的关系; (5)消除各种情况下扰动的影响,稳定单元机组运行。 3、协调控制系统的构成 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1)负荷指令的形成; 2)压力定值的形成; 3)机、炉主控制指令的形成。 此外,还有一个功能全面的逻辑控制系统,用来实现方式切换和跟踪等功能。

4、协调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 单元机组负荷控制主要由其协调控制系统来完成和实现的,为保证负荷控制指标和机组的安全性,应设计多种运行方式,除取决于锅炉的动态特性、燃料的种类和供给方式外,还与单元机组的汽压运行方式有关。不同的机组不同的阶段,协调控制系统运行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基本的组成方式有以下几种。 1)手动方式,即基本方式(BASE),指锅炉、汽机主控均处于手动控制方式,由操作员设定汽机主汽门阀位指令和锅炉燃料指令来控制机前压力和机组负荷。如果汽机控制在“非远操方式”时,汽机主汽阀门开度交给DEH系统控制,汽机主控输出跟踪主汽门阀位反馈。2)汽机跟随(TF),特征是机主控自动、炉主控手动。 这类方式是用锅炉调节器来调节单元机组的发电功率,由汽机调节器来来维持机前压力,因此负荷控制系统由汽轮机调压系统和锅炉调功系统构成。

电气控制技术习题二分析解析

电气控制技术习题二 一、填空题 1、PLC输出继电器的触点与输出端子相连,输出端除了提供一对继电器常开触头用于接通负载 以外,还可以提供(无数多个)常开和常闭触点供程序使用。 2、PLC是通过一种周期扫描工作方式来完成控制的,每个周期包括(输入刷新)、(执行用户程序)、(响应请求)、(内部诊断)、(删除刷新)五个阶段。 3、FX系列PLC的输入/输出继电器采用(八进制)制进行编号,其它所有软元件均采用(十进制)制进行编号。 4、S7-200系列PLC定时器(输入端为1 )时开始定时,定时时间到时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5、通电延时型定时器复位后,其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当前值为( 0 )。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可编程控制器?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2、当前 PLC 的发展趋势如何? 3、PLC 的基本结构如何?试阐述其基本工作原理。 4、PLC 主要有哪些技术指标? 5、PLC 有哪些编程语言?常用的是什么编程语言? 6、分别说明 S7-200和FX 2 系列 PLC 的主要编程组件和它们的组件编号。 7、PLC 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8、PLC 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有何区别? 9、PLC 开关量输出接口按输出开关器件的种类不同,有几种形式 ? 10、简述 PLC 的扫描工作过程,PLC执行程序是以循环扫描方式进行的,每一扫描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11、为什么 PLC 中软继电器的触点可无数次使用? 12、PLC 扫描过程中输入映像寄存器和元件端口各起什么作用? 13、PLC 按 I/O 点数和结构形式可分为几类? 14、简述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定时器及计数器的用途。 15、定时器和计数器各有那些使用要素? 16、说明FX0N-40MR型号中40、M、R的意义,并说出它的输入输出点数。 17、指出FX2N—64MR型PLC有多少个输入接线端和多少个输出接线端,其地址分别为多少? S7-200 CPU226型PLC有多少个输入接线端和多少个输出接线端,其地址分别为多少? 18、FX2N—64MR型PLC程序中某定时器线圈标注为T100 K50,请问其定时时间为多少?S7-200中有那些定时器的功能与其相似? 指令系统及编程 一、填空题 1、OUT(或 =)指令不能用于(延时)继电器。

板形控制的发展及其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7890593.html, 板形控制的发展及其应用 作者:李坤 来源:《硅谷》2011年第06期 摘要:板形是板带的重要质量指标够。随着仪表、电器、汽车及轻工业的发展,对板带 板形的要求日趋严格。但在我国,带钢板形的自动控制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每年由板形不良所造成的经济方面的损失十分严重,了解和解决我国板带生产中板形质量问题是一项具有巨大经济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板形控制;轧机;板形预测;变形 中图分类号:TG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320140-01 金属在轧辊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变形过程轧成需要的板材。最终产品的板形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总括起来,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因(金属本性)和外因(轧制条件)两个方面。轧制条件的影响更为复杂,它包括更为广泛的内容。凡是能影响轧制压力及轧辊凸度的因素(例如摩擦条件、轧辊直径、张力、轧制速度、弯辊力、磨损等)和能改变轧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的因素(例如轧辊外形、初始轧辊凸度)都可以影响板形。 1 板形控制的发展 1.1 板形理论的发展。板形理论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轧辊弹性变形为基础的理论;第二阶段是日本新日铁和美国为代表的以轧件为基础的动态遗传理论;第三阶段为钢铁研究总院建立的轧件轧辊统一的板形理论。 1.1.1 轧辊弹性变形的板形理论。最初的轧辊弹性变形研究是在二辊轧机L门上,并假设轧制力沿辊身全长均匀分布,也没有考虑轧件和轧辊之间的弹性压扁。由于物理模型过于简单,处理方法也十分粗糙,对要求处理的四辊和六辊轧机,并要求给出精确的轧后端面分布,这种简单方法不能胜任。自20世纪60年代,轧辊弹性变形的研究发展很快,其方法主要是以M.D.Stone为代表的弹性基础梁理论和以K.N.Shohet为代表的影响函数法以及有限元方法。我国轧钢界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轧辊弹性变形的理论方面。这种理论对轧制过程主要起到分析指导作用,不能直接用于在线控制。 1.1.2 轧件连轧过程的板形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新日铁与日立、三菱合作在HCPC等板形控制轧机的开发过程中,提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板形理论研究新思路,得到了板形于扰系数和遗传系数为基本参数的板形向量模型,直接应用于生产。20世纪80年代,美国阿姆柯钢铁公司提出影响矩阵方法,提出前面机架改变弯辊力或轧辊凸度不仅影响本机架板

主动配电网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

主动配电网运行方式及控制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11-08T14:49:47.7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3期作者:韩晓曦[导读] 摘要: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的逐步推广,深刻改变了电网的组成形式与运行方式,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不再完全适用。 (身份证号码:12010219850221XXXX 天津 300000) 摘要:分布式能源与新型负荷的逐步推广,深刻改变了电网的组成形式与运行方式,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理论与技术不再完全适用。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主动配电网加强了对电源侧、负荷侧和配电网的控制,强调对各种灵活性资源从被动处理到主动引导与主动利用。关键词:配电网;控制;分析本文从主动配电网的组成特点出发,结合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分析和控制方式选择,梳理主动配电网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提出源网荷互动全局控制中心的功能设计,提出针对配电网运行数据、营销数据及电网外部数据的的数据中心支撑方案,从而支持多种形式能源接入的监视控制与双向互动,支持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决策能力。全局控制中心主要包含全局协调优化、区域协调优化、分布式控制等内容,强调对配网运行的主动控制。通过运维支持服务、协同优 化控制、综合服务等实现全局协调优化功能,通过用能能量管理、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储能管理、分布式能源管理等实现区域协调优化,通过储能、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等灵活性资源实现分布式就地控制。 1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框架 1.1 主动配电网形态主动配电网重点关注能源生产的配给和综合利用,将其基础框架按照能源生产与消费层、能源传输层、能源管理大数据平台和能源管理应用层四个层面进行考虑。(1)能源生产与消费层为充电汽车、分布式发电、储能设备和“冷、热、电”联产构成的主动配电网能量流层,该层中的用户可是能源的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负荷具备柔性的调节能力。(2)能源传输层为主动配电系统的配电网络,具有拓扑结构灵活,潮流可控、设备利用率高等特点。(3)大数据平台使适应主动配电网特点的服务平台层,包括云平台、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智能电网服务总线,支持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等全过程的数据存储、分析、挖掘和管理。(4)能源管理应用层要求实现主动配电网各种运行与控制功能,主要有电网运行态势感知、全电压等级无功电压控制、自适应综合能源优化、分布式发电预测、馈线负荷预报、故障诊断隔离与恢复、合环冲击电流在线评估与调控、风险评估与状态检修等,同时是为能源全寿命周期提供优化控制决策和服务的集成调控—运检—营销于一体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2 控制方式选择系统控制方式对系统控制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系统运行的水平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动配电网目前的主要控制方式包括集中式、分散式、分层式等类型。其中,集中式控制利用传感器将网络潮流信息或设备状态数据上传至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利用分层分布协调控单元对分布式电源、开关等设备发布控制指令、管理电网运行。分散式控制通过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和本地协调控制器进行协调控制,其中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负责区域协调控制,本地协调控制器对本地设备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并及时给出控制命令。分层式控制融合了前述两种控制思想,通过部署顶层能源管理系统、中间层分层分布式控制单元和底层本地协调控制器等多层次控制器,进行协同工作,提高配电网管控效率。 1.3 运行控制架构 1.3.1 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架构传统配电网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供电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指从输电网接受电能,再分配给终端用户的电网。配电网一般由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断路器、负荷开关等配电设备,以及相关辅助设备组成。传统配电网供能模式简单,直接从高压输电网或降压后将电能送到用户。传统配电网中能源生产环节为集中式发电模式,能源传输环节为发输配的能量单向流动,能源消费环节为电网至用户的单向供需关系。 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完成变电、配电到用电过程的监视、控制和管理,一般包括应用功能、支撑平台、终端设备三个部分。应用功能一般包含运行控制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两块内容,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和准实时的运行监视与控制。支撑平台为各种配电网自动化及保护控制应用提供统一的支撑。终端设备采集、监测配电网各种实时、准实时信息,对配电一次设备进行调节控制,是配电网运行控制的基本执行单元。应用功能通过运行控制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完成配电网的运营管理。运行控制自动化主要包括配电SCADA、设备保护、停电管理、电网分析计算、负荷预测、电网控制、电能质量管理、网络重构、生产管理等功能。用电管理自动化监视用户电力负荷情况,涉及用电分析、用电监测、用电管理等环节。支持平台完成包括配电量测、用电量测、图形管理等功能数据的采集、分析、存储等,为系统运行提供数据支撑。终端应用包括电网侧和用户侧两个方面。在电网侧,通过包括RTU、传感测量设备、故障检测装置、馈线控制器等在内的二次设备对并联电抗器、开关/断路器等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和调节。在用户侧,通过电表等传感测量设备对用户的进行用电计量。 1.3.2 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架构与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相比,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形态考虑全局的优化控制目标,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定和采取预防性措施实现目标,同时通过互动服务满足用户用能的多样化需求。应用功能方面,通过互动控制模式实现配网系统的统筹优化控制,同时通过互动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用能需求。数据平台方面,构建全网统一模型对所采集全网的各类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存储、计算、分析,服务,满足按需调用服务、公共计算服务要求。终端设备方面,充分利用就地控制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对配电节点的分布式能源和可控负载协调控制。结束语:

应用程序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得基于至少一个第一系统调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系统调用编写的预设编程语言的标准库的源码,第一系统调用为SGX不支持的系统调用,第二系统调用为SGX支持的系统调用;根据至少一个第一系统调用,获得至少一个第三系统调用,所述第三系统调用是第一系统调用经过修改后得到的SGX支持的系统调用;根据至少一个第二系统调用以及至少一个第三系统调用,得到SGX支持的动态链接库;根据SGX支持的动态链接库,控制应用程序在SGX的安全内存上运行。本技术避免了对软件源码的大量重复修改,实现不增加开发成本的同时,软件可以运行在SGX的安全内存上,保护了软件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增强了软件的运行安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应用程序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预设编程语言的标准库的源码,所述预设编程语言的标准库的源码是基于软件防护扩展SGX不支持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调用以及所述SGX支持的至少一个第二系统调用编写的; 根据所述SGX不支持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调用,获得所述SGX支持的至少一个第三系统调用;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统调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系统调用,得到所述SGX支持的动态链接库; 根据所述SGX支持的动态链接库,控制应用程序在所述SGX的安全内存上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SGX不支持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调用,获得所述SGX支持的至少一个第三系统调用,包括: 将所述SGX不支持的至少一个第一系统调用进行分类,得到多种类型的系统调用; 将所述多种类型的系统调用按照SGX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重新实现,得到所述SGX支持的至少一个第三系统调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系统调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系统调用,得到所述SGX支持的动态链接库,包括: 将所述预设编程语言的标准库的源码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系统调用重定向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系统调用,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系统调用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系统调用,获得SGX 支持的动态链接库的源码; 对SGX支持的动态链接库的源码进行编译,得到所述SGX支持的动态链接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SGX支持的动态链接库,控制应用程序在所述SGX的安全内存上运行,包括: 根据所述SGX支持的动态链接库和所述SGX的安全内存,建立所述应用程序运行的隔离环境; 控制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隔离环境中的所述SGX的安全内存中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SGX支持的动态

柴油发电机组运行控制方式

柴油发电机组运行控制方式 一、手动控制屏(机组标准配置) 提供机组的基本启动/停止功能,并具如下基本配置与功能: 1、启动/停止控制器 2、三相交流电流表 3、电压表与选择开关 4、频率表/水温表/油压表/时间表/电池电压表 5、紧急停机按钮 6、报警功能:超速、高水温 7、低油压、充电失败 8、保护功能:低油压、高水温、超速、紧急停车及其它预置保护 二、无市电(失压)自启动控制屏 该控制屏除了标准的手动控制屏功能与配置外,且附加远程控制接口。 1、自动/停止/手动功能选择 2、启动延时继电器(3~5秒,可调) 3、停机延时继电器(0~270秒,可调) 4、3次自启动时间继电器 5、市电充电器 6、报警指示增加:低/超速、输出电压故障、启动失败、高水位预报警、停急停车 7、保护功能增加:低/超速、启动失败、输出电压故障(过压、欠压、过流) 三、全自动远程监控控制屏 1、液晶显示屏显示机组运行步骤、状态、故障及名项参数 2、带RS232或485接口,远程遥控、遥测、遥信功能 3、机组保护,以下情况自动停机并报警: 启动失败、超速、低速、高水温、低油压、速度传感器无信号、充电故障等。 四、自动负载切换屏(ATS) 1、四极机械/电气联锁切换开关; 2、市电、发电、带载状态指示灯; 3、自动、手动选择掣; 4、屏体经酸洗、磷化、喷塑处理; 5、预留足够充间方便输入输出电缆; 6、自动切换时间,不超过7秒(可调)。 五、无人值守,独立式全自启动控制屏 可应用户要求,提供自启动控制功能和自动负载切换功能一体化的独立式控制柜,操作方便,适用于电器设备集中控制。 六、并机控制屏 1、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两台或多台并机功能; 2、多台并联成电网,供电更可靠; 3、集中调度,自动分配负载,能使保养、维修更方便; 4、更具经济性。可根据实际负载需要投入机组使用,省油; 5、未来扩展更有弹性。可根据发展的需要,随时增加设备,满足增加的负载。

运行模式

运行模式 为了保证屏蔽门系统在正常和非正常状况下的安全和可靠运行,以及在紧急状况下保证乘客安全疏散,地铁屏蔽门系统采用正常运行模式(系统级控制)、非正常运行模式(站台级控制)和紧急运行模式(手动操作控制)三种运行模式。三种运行模式以手动操作控制优先级最高,站台级控制次之,系统级操作控制最低[IJ 。屏蔽门总体运行流程如图1 所示。 1 正常运行模式(系统级控制) 在系统级控制模式下,列车到站并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时,系统自动或经列车司机确认后对屏蔽门进行开/关门操作,控制命令由信号系统( SIG) 发送,经主控机( PSC) 传送操作指令,通过门机控制器(DCU)进行自动控制,实现屏蔽门的系统级控制操作。 1. 1 开门操作 信号系统确认列车停在允许范围内时,系统自动或经列车司机确认后发出开门命令,信号系统(SIG) 通过主控机(PSC) 发出开门命令。屏蔽门顶盒上指示灯亮,状态报警盘( PSAP) 上开门指示灯亮,站台端头控制盒( PSL) 上"活动门/应急门( ASD/EED) 关闭"指示灯灭,如 1.2 关门操作 列车即将离站时,系统自动或经列车司机确认后发出关门命令,信号系统( SIG) 通过主控机( PSC) 发出关门命令。主控机( PSC) 发出控制门机控制器(DCU)关闭屏蔽门的指令,所有屏蔽门关闭,顶盒上指示灯和状态报警盘( PSAP) 上开门指示灯灭,站台端头控制盒 ( PSL) 上"活动门/应急门( ASD/EED) 关闭"指示灯亮,主控机( PSC) 向信号系统发出所有门关闭并锁闭的信号,允许列车离站[ 2] 1.3 关门障碍物探测(3) 在活动门的运动循环过程中探测到关闭障碍物时,活动门立即停止并且再打开一段距离(此范围可调) 。活动门在消除关闭力和开启力的情况下将停止一段时间(在0-5 s 内可调) ,这时可用手移动门。经过这段时间后,活动门将自动地恢复再关闭力。如果障碍物仍然存在,这个过程可执行几次(次数在2 - 5范围内可调) ,然后活动门将打开至全开的位置保持静 止,同时主控机( PSC) 将发出"活动门/应急门(ASD/EED) 关闭报警"信号。等清除障碍物后,站务人员或乘客于动关闭且锁定活动门。 2 非正常运行模式(站台级控制) 当系统级控制不能正常实现时,如信号系统(SIG)故障、主控机( PSC) 对门机控制器( DCU) 控制失败等故障状态下,由列车司机通过站台端头控制盒( PSL)对屏蔽门进行控制,实现屏蔽门的站台级控制。 2.1 开门操作 列车司机用钥匙操作PSL 上的三位开关,此时状态报警盘( PSAP) 上的"PSL 操作允许"指示灯亮。列车司机旋转三位开关至开门位置,站台端头控制盒( PSL) 上开门指示灯亮,屏蔽门打开,此时站台端头控制盒(PSL)上"活动门/应急门(ASD/ EED) 关闭"指示灯灭。当屏 蔽门完全打开后,站台端头控制盒( PSL) 开门指示灯灭,状态报警盘( PSAP) 上开门指示灯亮,。 2.2 关门操作 列车司机用钥匙操作站台端头控制盒( PSL) 上的三位开关至关门位置,站台端头控制盒( PSL) 上关门指示灯亮,屏蔽门开始关闭。当屏蔽门全部关闭后,站台端头控制盒( PSL) 上"活动门/应急门(ASD/EED) 关闭"指示灯亮,关门指示灯灭,状态报警盘( PSAP) 上开 门指示灯灭。列车司机旋转三位开关至站台端头控制盒(PSL) 上OFF 位置,此时状态报警盘( PSAP) 上的"PSL 操作允许"指示灯灭,。 2.3 屏蔽门关闭后无法发车(4) 当屏蔽门全部关闭,但信号系统(SIG) 无法确认而不能发车或进站时,车站站务人员用钥匙操作站台端头控制盒( PSL) 上的" ASD/ EED 互锁解除"开关,此时站台端头控制盒( PSL) 上的.. ASD/ EED 互锁解除"报警指示灯亮,确认列车驶出安全距离后或停车到位 后,车站站务人员松开互锁解除钥匙开关, 3 紧急运行模式(手动操作控制) 3.1 活动门手动操作当系统级控制和站台级控制均不能操作屏蔽门时,在站台侧由工作人员用钥匙打开活动门,在轨道侧由司机通过车内广播通知乘客,使用活动门上的手动解锁把手自行开启屏蔽门。 3.2 应急门的卒动操作当列车兀法在规定范罔内停车、偏离量较大,且乘客无法从活动门进出时,工作人员在站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