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理论体系_制度的统一_张雷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理论体系_制度的统一_张雷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理论体系_制度的统一_张雷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理论体系_制度的统一_张雷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在三者关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并强调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1](P12~13)深刻领会这些精辟概括,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近几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被学术界给予多种理解。有学者将其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十六大以来党探索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对这条道路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体系、制度的统一

张雷声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09(2013)01-0004-06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托项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究课题”(批准号:12JFXG064)成果。

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

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P12)这不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一是立足基本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和成就的科学依据。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2](P633)多年来,我们党在重大决策面前充分强调全面、准确了解当前国情的重要性,并对其做出正确判断。党的十八大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对过去五年工作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总结,既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的不足,反映了对我国当前国情的客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不断认清国情中向前推进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首要问题。二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物质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活力源泉。党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立国之本、确立了兴国之要、夯实了强国之基。邓小平所说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3](P370~371),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目标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未来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P53)马克思还进一步强调,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5](P683)。人

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是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3](P1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三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和全面认识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切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而制定的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要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说明了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途径。没有这条道路的开辟,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所以如此,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的产物。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把握了这一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正确前进方向,明确了“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3](P63)。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众多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紧密结合,不仅坚持了社会主义,而且发展了社会主义。之所

以如此,关键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的,它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牢牢把握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等;既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坚定不移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奋力开拓的。新中国之初,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为这条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这条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和道路的开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又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的成功与挫折、经验与教训,又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鲜活的思想材料。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途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使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发展的目标,又在不断地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途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自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概念之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过多次概括,对它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并对其内容作了概括。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作了全面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1](P12)从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基本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以其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特征构成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就在于,它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特色就在于,它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探索真理、把握规律的结果,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特色就在于,它充分考虑现实国情需要与本土的特殊性,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绝不是死守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或是离

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

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说出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它绝不是排斥国际经验,置身于世界发展进步潮流之外,而是要在把中国的发展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发展进步与世界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性主要表现在,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始终跟踪研究现实的发展变化,密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每一个突破性成果,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解决时代课题,创新思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这四大特征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的发展才有希望;只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行动的指南,中国的发展才有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指南。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对之作出了科学的解答。例如,在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重大理论,使人们在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上有了明确的、系统的认识,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又如,在我们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及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的情况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就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被提了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等,不仅使人们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心,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再如,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状况,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被摆在理论时代发展的前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精辟阐释,成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思想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三十多年,恰好是世界发生大变动大调整的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种种新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严重的挫折,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新科技革命及其产生的重大科技发现发明的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引起了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政治格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面对如此深刻、巨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科学发展、政治文明建设、和平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战略的思维谋划全局,密切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重视从世界与中国双重维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吸收不同文明中科学、进步的合理成分,善于摒弃社会主义制

度中的不合理因素,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三十多年,也正是形成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发展的一系列制度的时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党突破了“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的误区,认识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进而形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党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兼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形成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科学发展,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一系列具体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马克思说:“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相应的社会制度形式、相应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6](P42)制度是实践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由于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而制度好坏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首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基础之上,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全面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对这一制度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1](P12~13)这不仅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也说明我们党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的。第一,在制度体系中,根本层面的制度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反映了制度体系的本质内容和根本特征,体现了制度体系的质的规定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层面的制度,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直接反映了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着国家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方向,是国家各项制度的根基和本源。第二,基本层面的制度既是根本制度的体现和表达,也是制定各种具体制度的依据和出发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基本层面的制度主要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就基本政治制度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选择,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扩大基层民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就基本经济制度而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使经济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第三,具体制度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派生,受到根本制度、基本制度

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XGXLLZ

的制约和支配,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表现形式,可以促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决定,又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服务。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制度。它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不存在不以社会主义制度为载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道路,也不存在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道路的社会主义制度,“空头的社会主义”和“盲目的社会主义”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障。历史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自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起着根本的保障作用。例如,市场经济的运行所带来的自发性、盲目性,以及对个人利益的盲目追求,是靠社会主义制度来约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宏观调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扼制这些弊端。又如,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性、不合理性也需要社会主义制度来调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等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经济权益和生存条件,又能够促进人的潜能、创造力的提升;既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服务,也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既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保障。制度是理论的规制表达,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制度。历史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但是,理论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起着重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载体,离开这一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也将一无所获。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不断得到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不断得到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不断趋于完善,三者高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872责任编辑:朱志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百科名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且被反复提到多次的全新命题。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自身理论建设的全面总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新鲜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作出了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地位,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复兴的伟大旗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理念。简要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新时期统领全局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三,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和社会文明。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四个文明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是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关键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勾画了更加具体、细致的奋斗蓝图。 第四,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浅析改革开放 贺海兵农业水土工程6班1008280946 摘要: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讨论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影响,以及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必经之路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开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七十年代末,冷战的阴霾就要散开,意识形态的对抗被社会经济发展取代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经济社会全球化成为时代趋势,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全球化以跟上时代步伐。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心得体会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成人学历教育 题目: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学生姓名:陈思良层次:专科 所学专业:电算化班级:函电大1301班 指导老师:丁宝东职称:副教授 2013年12 月27日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心得体会这一年,我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集中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参加了多项专题辅导,既丰富了党建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同时也更加深刻领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们学习知识的同时,既要肯定它,又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创新。也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下面将学习中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统一的。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要求我们要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日常的学习工作,提高自身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工作中,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实际能力,更好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热潮,中心支行也积极组织各处开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动,这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加深入理解党的领导,各项政策的出台,国家机构的变化所具有的深层次的意义,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无限憧憬。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又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这都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坚持运用,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加以丰富和发展。现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我们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5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主题是() A改革B开放C发展D建设 答案:C 2、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 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3、()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科学发展、B社会和谐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坚持改革答案:C 4、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A 主体 B 主题 C 主线 答案:B 5、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全体党员B统治阶级集团 C最广大人民群众D工人阶级 答案:C 6、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怎样发展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 C主体D依靠力量 答案:B 7、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C主体D依靠力量 答案:A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B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答案:C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答案:C 11、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作者:————————————————————————————————日期: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真实反映和高度凝练,是对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最新发展的理论反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最系统的成果。 在这一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的理论表达便是“中国特色”,我对于中国特色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的发展,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建立和发展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而结合我的学习和一些生活认知,我认为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现实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强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本身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环境,应该有不同的认识。 为什么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原因就是各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让祖国人民富裕起来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必要的选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我们的国家发展十分迅速。为了实现繁荣富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应丰富“特色”、发展“特色”,坚持发展、科学发展,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9日21:20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端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逐步形成、 完善和发展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的艰辛探索为后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种探索是从反思苏联苏联模式利弊开始的。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长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僵化、农民负担过重等。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答: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命题角度二: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命题角度三: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的关系的关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四、十八大报告中的首次提出: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注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性体系、阶级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基本理论问题及形成条件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基本理论问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 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心底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总结 (3)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4)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三、“三个代表”的内容及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及本质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飞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体内容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四、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尤其是二者的区别 联系: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最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是实践的现实性的内在要求与体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是使思想和实际、主官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区别: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力,把思想认识从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束缚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实事求是,是指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探索他的规律性,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从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要求不同:解放思想讲的是要不要,敢不敢冲破思想禁锢的问题,是从“破除” 的角度来谈的;实事求是讲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是从“确立” 的方面来谈的。 (2)判断不同:解放思想是价值判断,就是关于主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为最好的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从理论发展的脉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极重要组成部分。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面对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理论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整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得到了重大发展,十六大以后又得到了新的丰富。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轨迹反映在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 (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以往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年间已经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概括为十个“主要点”。这可以看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萌芽。 (2)、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实际上为这个理论体系设立了核心和主题,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总方向、总目标、总思路。 (3)、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理论,把以往九年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成果梳理为十二个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表明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创造性地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一、推动了人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强调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世界形势、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强调国家无论大小、富贫、强弱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人民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管理,坚决反对国际社会中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的强权政治;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应当为争取世界和平做出“非常伟大”的贡献;中国不称霸,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别国,同样尊重别国的平等地位。这些重要观点及其实践,无疑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解决了全球1/5人口的生存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国两制”、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思想,更是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好方式,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中国已成为一些重要的国际和地区性组织的重要成员,在朝核问题等其他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南南合作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彼此提高了国家建设水平,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生态,使非西方世界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这些都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做出的贡献。 二、开辟了经济欠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的新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家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北京模式”成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或西方人思维中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以下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政治体制。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在同级国家机关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职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决定权是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理论。 ( 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作用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邓小平理论曾经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些都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长期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 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今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辛向阳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以“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辛向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这三者之间有机贯通,紧密联系。 有网友问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制度的体系。这些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辛向阳指出,作为一个制度体系肯定是分成一个不同的层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层面是根本政治制度。也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作为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来看待?因为它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和最本质的一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

性的特点。我们建立和实行这个根本的政治制度,应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流血牺牲,为人民民主长期奋斗取得的一个伟大的胜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们共同的愿望。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强调我们绝不搞西方的议会制,也不搞两院制,我们根本的政治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个层面就是基本制度。基本制度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一个是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三个就是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说,在基本制度方面它又包括三点。 第一是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础之上的,也就是它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三个内容,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再一个就是民主区域自治制度,还有一个是基层群众自治政治,它构成了一个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三个基本政治制度反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性。反映了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性,所以我们说作为一个基本政治制度看待的。既然它反映了基本的特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它,当然还需要从不同的方面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第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体系,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块,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法律体系在我们制度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与特点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与特色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考生姓名:乔栋 学号:G100050310 所在院系: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项目管理工程硕士2010级 任课教师:董贵成 完成日期:2013 年 10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指针。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特色。 党的十七大报告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一个特别重要的新概念,并对这个概念的思想内涵作出了科学界定。 一、整合和统称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界定,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从时间讲,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讲,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将上述几个重大的具有指导思想地位的理论成果统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表示,揭示了这几个理论成果的内在关联,阐明了这几个理论成果在更大的理论体系中的归属。 二、统一相承 从一般意义上,凡是能够称之为“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具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学思想基础上;二是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共同的理论主题;三是坚持着一些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观点。之所以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具备这几个方面的共同点,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理论体系。首先,这几个理论成果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其次,这几个理论成果都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邓小平理论曾经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再次,这几个理论成果始终坚持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和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上,虽然几个理论成果都有新的进展,但就总体和基本观点来讲,都保持着基本一致,或者说是在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的进展。这包括: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关于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判断;关于集中力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