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知识点1】: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

例如雷达、卫星遥感等感测与识别技术使人们的感知范围、感知精度和灵敏度大为提高;电话、电视、因特网(Internet)等通信技术与光、电、磁等信息存储技术几乎消除了人们交流信息的空间和时间障碍;计算机、机器人等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信息加工处理和控制能力。

2、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就是用于辅助人们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处理、控制及显示的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系统。它能为人们更多更好地获得和使用信息服务。

从自动化程度来看,有人工的、半自动的和全自动的;

从技术手段来看,有机械的、电子的和光学的;

从适用范围来看,有专用的和通用的;

【典型考题】:

61.现代信息技术是以__数字__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存储、显示与控制。

81.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取代人的信息器官功能,代替人类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

61.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有两项:一项是微电子与光纤技术;另一项是_数字__技术,电子计算机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该技术。

2.用于扩展人的神经网络系统和记忆器官的功能,消除信息交流的空间障碍和时间障碍的信息技术是__D_。

A.感侧与识别技术 B.控制与显示技术 C.计算与处理技术 D.通信与存储技术61.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__计算机__为核心。

【知识点2】:

微电子技术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各项高技术的基础,是关键性的技术。

晶体管成为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现代微电子技术就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

集成电路的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工作速度快。

衡量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标志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缩小芯片中器件结构的尺寸,即缩小加工线条的宽度;

二是增加芯片中所包含的元器件的数量,即扩大集成规模;

三是开拓有针对性的设计应用。

集成电路是采用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

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等,数目可以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通常集成度小于100的集成电路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SSI);集成度在100~3000个电子元件之间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MSI);集成度在3000~10万个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ISI);集成度达10万~100万个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称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集成度超过100万个电子元件的集成电路称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通常并不严格区分VLSI和ULSI,而是统称为VLSI。

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它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硬件核心,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

【知识点3】:

集成电路按其功能、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

集成电路按制作工艺可分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膜集成电路。

膜集成电路又分类厚膜集成电路和薄膜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按导电类型可分为双极型集成电路和单极型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按用途可分为通用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

Moore定律,每个18-24个月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就会翻一番。今后的十年将继续遵循这个规律,但是不会永远成立。

根据美国半导体协会预测到2010年将能达到18英寸晶圆和0.07~0.05μm的工艺水平。【典型考题】:

1.下列关于集成电路的叙述,正确的是___B___。

A.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将永远符合Moore定律

B.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通常尺寸越小,速度越快

C.集成电路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D.集成电路是在金属基片上制作而成的

82.集成电路按用途可以分为通用集成电路与专用集成电路,存储器芯片属于通用集成电路。(√)

【知识点4】:

集成电路卡称为IC卡。它把集成电路芯片密封在塑料卡基片内部,使其成为能存储、处理和传递数据的载体。比磁卡技术先进很多,能可靠地存储数据,并且不受磁场影响.

1)IC卡按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芯片可分为存储器卡和智能卡:

⑴存储器卡。这种卡封装的集成电路为存储器,其容量大约为几KB到几十KB,信息可长期保存,也可通过读卡器改写。存储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读卡器不需要联网就可工作。主要用于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如电话卡、水电费卡、公交卡、医疗卡等。

还有一种带加密逻辑的存储器卡,这种IC卡除了存储器外,还专设有加密电路,安全性能好,因此用于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⑵智能卡,也称为CPU卡。卡上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还配有操作系统。这种卡处理能力强,保密性好。

常用于作为证件和信用卡使用的重要场合。手机中使用的SIM卡就是一种特殊的CPU 卡,它不但存储了用户的身份信息,而且可将电话号码、短消息等也存储在卡上。

2)IC卡按使用方式可分为两种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

⑴接触式IC卡(如电话IC卡),其表面有一个方型镀金接口,通过金属触点传输数据。这种IC卡多用于存储信息量大、读写操作比较复杂的场合。接触式IC卡易磨损、怕油污,寿命不长。

⑵非接触式IC卡又称为射频卡、感应卡,它采用电磁感应方式无线传输数据,操作方便、快捷。这种IC卡记录的信息简单,读写要求不高,常用于身份验证等场合。此卡采用全密封胶固化,防水、防污,使用寿命长。

IC卡不但可以作为电子证件,用来记录持卡人的数据,作为身份识别之用,也可以作为电子钱包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非接触式IC卡的原理及应用

卡内的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与读卡器发射的频率相同)便产生电磁共振,使电容充电,为卡内其他电路提供2V左右的工作电压。

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就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制成的。与第一代证的区别在于,第二

代证内部嵌入了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非接触式集成电路芯片,实现了"电子防伪"和"数字管理"两大功能。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防伪”方面有多种措施。

1)第二代证除证件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

2)内藏集成电路芯片,将个人数据和图像经过编码、加密后存储在芯片中,需要时可通过非接触式读卡器读取卡内存储的信息进行验证。

3)今后甚至还可以将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等保存在芯片中,进一步改善防伪性能。第二代证的芯片是由公安部监制的专用芯片,大大的杜绝了伪造的可能性。

4)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更大的应用价值还在于居民身份信息的数字化。证件信息的存储和证件查询采用了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既可实现全国联网快速查询和身份识别,也可进行公安机关与政府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网络互查,实现信息共享,使第二代证在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典型考题】:

3.下列关于IC卡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c_____。

A.IC卡按卡中镶嵌的集成电路芯片不同可分为存储器卡和CPU卡

B.现在许多城市中使用的公交IC卡属于非接触式IC卡

C.只有CPU卡才具有数据加密的能力

D.手机中使用的SIM卡是一种特殊的CPU卡

【知识点5】:

1)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通常称为电信(telecommunication)。电报、电话、传真等。通常人们利用书、报、杂志、磁带、光盘等传递信息均不属于现代通信的范围。

2)广播和电视也使用电波传递信息,不过它们是一种单点向多点发送信息的单向通信。

通信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

由三个要素组成:

信息的发送者(称为信源)

信息的接收者(称为信宿)

信息的传输通道(称为信道)

3)模拟通信

模拟传输技术是模拟通信的基础。模拟传输技术指的是直接用连续信号来传输信息或者通过用连续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来传输信息的技术。

由于导体存在电阻,电信号直接传输的距离有限。高频振荡的正弦波信号在长距离通信中能够比其他信号传送得更远。因此可以把这种正弦波信号作为携带信息的“载波”,在信息传输时,利用信源信号去调整载波的参数(幅度、频率或相位),称为“调制”,所使用的设备称为“调制器”。

经过调制后的载波携带着被传输的信号在信道中进行长距离传输,到达目的地时,接收方再把载波所携带的信号检测出来恢复为原始信号的形式,称为“解调”,所使用的设备称为“解调器”。

在多数情况下通信总是双向进行的,所以调制器与解调器需要同时使用,通常就把实现调制和解调功能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俗称“猫”。

传统的有线载波电话以及目前还在广泛使用的无线电广播和模拟电视采用的都是模拟通信技术。

模拟通信的的主要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但是在信号的调制和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信号的干扰,传输质量不稳定,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数字通信所取代。【典型考题】:

82.载波信号是频率比被传输信号高得多的正弦波。(√)

2.下列关于信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c______。

A.电话是一种双向的、点对点的、以信息交互为主要目的的系统

B.网络聊天室一种双向的、以信息交互为主要目的的系统

C.广播是一种点到面的、双向信息交互系统

D.因特网是一种跨越全球的多功能信息系统

82.移动通信指的是处于移动状态的对象之间的通信,目前广泛使用的GSM是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

81.现代通信系统常常在信号的发送端用调制解调器对发送的信号进行调制,调制只是改变了信息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改变信息的内容。(√)

【知识点6】:

数字传输技术数是数字通信的基础。数字传输技术指的是直接用数字信号来传输信息或者通过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来传输信息的技术。数字传输技术比模拟传输技术有诸多的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差错可控制,没有噪声积累,可以实现长距离、高质量的传输。

灵活性好。适应范围广,无论是电话、图像、数据均可以转换为统一的二进制数字信号在信道上进行传输,并实现综合处理。

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可放便地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及管理。

对数字信号加密技术好,通信的安全性易得到保证。

数字通信中多数使用的是数字电路,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有利于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也降低了功耗。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数字设备互相通信时,需要传输的是来自计算机或数据终端输出的数字信号,这些信号具有高的低频成分,它们在计算机内部或者在相邻设备之间近距离传输时,可以不经过调制就在信道上直接进行,称为“基带传输”。

在需要远距离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情况下,数字信号必须采用频带传输技术进行传输,即先用数字信号对特定频率的载波进行调制(称为数字调制),使其变为适合于传送的信号,然后再进行传输。称为幅移键控(或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知识点7】:

多路复用技术:

为了提高传输线路的利用率,采用一条传输线路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称为多路复用技术。

数字传输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两种。“时分多路复用”(TDM)和“频分多路复用”(FDM)。【典型考题】:

62.使用__多路复用_技术后,同轴电缆、光线等传输线路可以同时传输成千上万路不同信源的信号。

3.下列关于多路复用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_A__。

A.将多路信息沿同一信道传输,以提高利用率

B.将多路信号沿多条线路传输,以减少干扰

C.将同一信号多次传输,以提高传输正确性

D.将同一信号沿多条线路传输,以提高可靠性

【知识点8】: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主要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

(1) 信道带宽。一条物理传输线路可以承载一个或多个通信信道。信道带宽与采用的传输介质、传输距离、多路复用方法、调制解调方法等密切相关,是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之一。

(2) 数据传输速率,简称数据速率。指实际进行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位数

目,通常使用“千位/秒”(Kbps)、“兆位/秒”(Mbps)或“千兆位/秒”(Gbps)等作为计量单位。

(3) 误码率。指数据传输中规定时间内,出错数据占被传输数据总数的比例。

(4) 端一端延迟。指数据从信源传送到信宿所花费的时间。

【典型考题】:

2.人们往往会用“我用的是10M宽带上网”来说明自己计算机连网的性能。这里的“10 M”指的是数据通信中的___A____指标。

A.信道带宽 B.数据传输速率 C.误码率 D.端到端延迟【知识点9】:

传输介质

在通信线路中使用的传输介质通常有:

金属导体:它利用电流传输信息;

光导纤维:它通过光波来传输信息;

无线电波:它不需要物理连接,而是使用电磁波来传输信息。

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连接的设备不一样,成本也有很大差别,因而适用的范围也不同。

1) 金属导体

常用的金属导体主要有: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⑴双绞线是相互绞合成均匀螺纹状的导线所组成的一条传输线路。双绞线可以用于传输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双绞线有屏蔽双绞线(STP)和无屏蔽双绞线(UTP)两种,前者在双绞线外面加上了用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层,可以用于较远距离的数据传送,误码率低,但价格稍高,后者使用在计算机局域网中,距离大约100m左右。

根据种类与与传输速率可分为,三类线:10Mb/s,质量更高些的五类线:100Mb/s,六类线:200Mb/s。双绞线价格便宜且安装方便。双绞线容易受到外部高频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误码率较高,因此每隔一定距离就要使用中继器将信号进行放大、整形,通常只在建筑物内部使用。

⑵同轴电缆是一组同心圆,最外圈是绝缘保护层,紧贴着的是一圈起屏蔽作用的金属编织层,再里面是绝缘填料,用来分隔编织的外导体与内导体,内导体可以用单股实心线,或者多股绞合线。目前广泛使用的同轴电缆有基带同轴电缆(特征阻抗50Ω)和宽带同轴电缆(特征阻抗75Ω)两种。前者在计算机局域网中用于以基带传输方式传输数字信号,距离约为200~500m.传输速率可达50Mb/s,后者即常用的有线电视电缆,带宽可达300~400MHz,主要用于传输电视信号,最大传输距离可达几km甚至几十km。

2) 光导纤维

⑴光导纤维的结构与分类

光导纤维也为称光纤,由折射率较高的纤芯和折射率略低的包层组成,包层外有涂覆层,为光纤提供物理保护,屏蔽外部光源的干扰。光纤具有把光封闭在纤芯中并沿纤芯轴向进行传播的功能。纤芯是直径大约为10~100μm的细石英玻璃丝,透明、纤细。为了保护光纤,包层外通常还覆盖保护层和绝缘层等。单芯光缆只有1根光纤,多芯光缆包含有多根光纤。根据激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模式,光纤分为单模与多模两大类,前者传输距离远、速率高(例如100km距离时速率可达1OGbps),适合远程通信使用,后者传输距离近、速率低(例如1km 距离内速率为lGbps)一般在局域网中使用。

⑵光导纤维工作原理

需要传输的数字信号(电信号)在发信端去驱动一个光源(半导体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并对发出的光信号进行调制。经过调制后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接收端,信号经放大后由光检测器(半导体光电管)进行检测、解调,转换成电信号之后输出。在传输时光纤线路有损耗,并伴有信号失真和噪声干扰,为此每隔一定的距离要接入中继器对信号进行修正。

光纤主要用于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直接对光进行调制,即通过信号中的O或1来控制激光的通或断。光波的频率为1014~1015Hz.波长为微米级,因此通信容量很大。目前一束光每秒能携带2.5G或10G的二进位信号。

光导纤维是绝缘体,它除了具有大容量、数字传输的优点之外,还不会受高压线和雷电

电磁感应的影响,抗核辐射的能力强。光纤几乎可以做到不漏光,因此保密性强。光纤的重量轻,便于运输和铺设,它的传输损耗很小,所以元中继通信的距离很长。

光纤通信具有很多种优点,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国开始大规模铺设光纤通信线路,光纤传输网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现代通信的基础平台。

3)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可以按频率(或波长)分成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由于不同波段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不同,因此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通信系统。

例如,中波主要沿地面传播,绕射能力强,适用于广播和海上通信,短波具有较强的电离层反射能力,适用于环球通信,超短波和微波的绕射能力较差,只能作为视距或超视距中继通信。

但电波通过自由空间时能量较分散,传输效率低。另外,无线传输存在着易被窃听、易受干扰等缺点。

微波的波长很短,它具有极高频率(通常为300MHz~30OGHz)的电磁波,通常为lm至1mm。微波具有类似光波的特性,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也可以从物体上得到反射。它不能像无线电的中波那样沿地球表面传播,因为地面会很快把它吸收掉。微波也不像短波那样,可以经电离层反射传播到地面上很远的地方,因为它会穿透电离层,进入宇宙空间而不再返回地面。

利用微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方式主要有:

(1)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如终端站A通过中继站C.D.E.F.……与另一终端站B进行通信。中继站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km左右。

(2) 卫星通信。地球站G经通信卫星与另一地球站H进行通信。

(3) 对流层散射通信。终端站X发出的微波信号经对流层散射传到另一终端站Y进行通信。

【知识点10】:

移动通信指的是处于移动状态的对象之间的通信,它包括蜂窝移动、集群调度、无绳电话、寻呼系统和卫星系统。最有代表性的是手机,它属于蜂窝移动系统。与固定通信相比,移动通信能克服通信终端位置对用户的限制,快速和及时地传递信息。

第1代个人移动通信采用的是模拟技术,使用频段为800/90OMHz.称之为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在提供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技术还在发展。例如,GSM提供了分组交换和分组传输方式的新的数据业务(称为GPRS),它可以在移动网内部或GPRS网与因特网之间进行数据传送,提供如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服务。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3G)正在迅速兴起,它将实现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包括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和图像通信等。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规范由国际电联(ITU)提出,称为IMT-2000意指在2000年左右开始商用并工作在200OMHz(2GHz)频段上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其目标有:

全球漫游,用户不再限制于一个地区和一个网络。

适应多种环境,将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结合在一起。

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高质量的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和高分辨率的图像通信等。

提供足够的系统容量,具有高保密性和优质的服务。

3G技术的频谱利用率比2G高得多,频谱带宽成倍增长(1885MHz~2025MHL,211OMHz~2200MHz),数据传输能力将大幅度提高。其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是:室内环境达到2Mb/s,步行环境达到384kb/s,快速移动环境达到114kb/s。这样,用户通过手机就能像使用电脑宽带上网一样,轻松实现网页浏览、网络游戏、观看在线视频、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等。这些业务在现有的2G网络上是根本无法想像的。3G的话音质量优势突出,而成本只是2G的50%左右。

经国际电信联盟(ITU)批准的3G技术标准有3种:WCDMA、CDMA2000和TD-SCDMA。前2种分别以欧、日和美、韩为主,第3种标准由我国独自制定。TD-SCDMA的中文含义为时分一同步码分多址接入,它的无线传输方案灵活地综合了FDMA、TDMA和CDMA等多种传输方法的优点,在传输容量方面表现突出。通过资源的最佳自适应分配和频谱效率最优化,它可支

持所有的3G业务,实现与因特网直接相连。

【典型考题】:

3.所谓移动通信指的是处于移动状态的对象之间的通信。下列 _B_不是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

A.移动台 B.固定电话交换局 C.移动电话交换中心 D.基站

51.微波是一种具有极强频率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利用微波可进行远距离通信,下列__ABC___为微波通信的几种主要方式。

A.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B.卫星通信

C.对流层散射通信 D.光纤通信

【知识点11】:

数字技术是采用有O和1两个数字来表示、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技术。1.4.1

“比特”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其英文为“bit”,(binary digit),中文意译为“二进位数字”或“二进位”,简称为“位”。比特只有两种取值状态:数字0,或者是数字1。

比特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许多情况下比特只是一种符号而没有数量的概念。这两个值不是数量上的概念,而是表示两种不同的状态。

比特是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最小单位,一般用小写的字母“b”表示。另一种稍大些的数字信息的计量单位是“字节”(byte),一般用大写字母“B”表示,每个字节包含8个比特。

【典型考题】:

81.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运算可以采用二进制、八进制或十六进制。

1.关于比特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d______。

A.存储(记忆)1个比特需要使用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器件

B.比特的取值只有“0”和“1”

C.比特既可以表示数值、文字、也可以表示图像、声音

D.比特既没有颜色也没有重量,但有大小

【知识点12】:

比特的运算需要使用逻辑代数,也称为布尔代数。逻辑代数中最基本的逻辑运算有三种:逻辑加(也称“或”运算,用符号“OR”、“∨”或“+”表示)、逻辑乘(也称“与”运算,用符号“AND”、“∧”或“·”表示)以及取反(也称“非”运算,用符号“NOT”或“一”表示)运算。它们的运算规则如下:

(逻辑加)

(逻辑乘)

取反运算最简单,“0”取反后是“1”,“1”取反后是“0”

当两个多位的二进制信息进行逻辑运算时,按位独立进行,即每一位不受同一信息的其他位影响。例如,两个4位的二进制信息1100和0110进行逻辑加和逻辑乘的结果分别为:

【典型考题】:

51.下面有关比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ABD__

A.比特是组成信息的最小单位 B.表示比特需要使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C.比特“1”大于比特“0” D.比特既可以表示数值或文字,也可以表示图像或声音

1.逻辑与运算:11001010^00001001的运算结果是_A__。

A.00001000 B.00001001 C.11000001 D.11001011

【知识点13】:

比特的存储

存储容量是一项很重要的性能指标。经常使用的单位有:

千字节(Kilobyte.简写为 KB),1KB=210字节=1024B

兆字节(megabyte.简写为 MB),1MB=220字节=1024KB

吉字节(gigabyte.简写为 GB),1GB=230字节=1024MB(千兆字节)

太字节(terabyte.简写为 TB),1TB =240字节=1024GB(兆兆字节)

然而,由于kilo、mega、giga等单位在其他领域(如距离、频率的度量)中是以10的幕次来计算的,因此有些计算机设备(如磁盘)制造商也采用1MB=100OKB,1GB=10000OOKB。这种差异已经带来了误解和混淆,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计算机中的存储单元以二进制位最小单位,以自己为基本单位,每一个字节有自己唯一对应的地址编号成为单元地址。内存容量的换算以1024为单位,也就是210字节

【典型考题】:

2.下列关于“1KB”准确的含义是_C___

A.1000个二进制位 B.1000个字节 C.1024个字节 D.1024个二进制位

【知识点14】:

4) 比特的传输

近距离传输比特时可以直接传输(基带传输),远距离或者无线传输时就需要用数字数号(O、1)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进行传输(频带传输)。

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二进位信息时,是一位一位串行传输,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是每秒多少比特,且kilo、mega、giga等也作为10的幕次计算。经常使用的传输速率单位如下:

比特/秒(b/s).也称“bps”,如:2600bps(2600b/s)、8500bps(8500b/s)等。

千比特/秒(kb/s),1kb/s=103 比特/秒 =100Ob/s(小写k表示1000)

兆比特/秒(Mb/s),1Mb/s=106 比特/秒 =1000kb/s

吉比特/秒(Gb/s),1Gb/s=109 比特/秒 =1000Mb/s

太比特/秒(Tb/s),1Tb/s=IO12 比特/秒 =100OGb/s

【典型考题】:

81.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二进位信息是一位一位串行传输的,因此传输速率的度量单位是每秒多少比特。(√)

【知识点15】:

冯·诺依曼提出的思想为:

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放,并且程序和数据分开存放。

计算机的控制程序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根据他的思想体系计算机由五大部件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典型考题】:

1.基于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计算机系统,其硬件基本结构包括:__B __、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A 、磁盘驱动器

B .运算器

C .显示器

D .键盘

【知识点16】:

计算机中禁止转换:

R#的数据转换为10#

∑?i

i

R K ——其中Ki 为该位置上的数字,Ri 为这个位置上的数字的权值 R#的数据转换为10#

整数部分除以进制R ,倒序取余数

小数部分乘以进制R ,正序取整数

7.在下列一组数中,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___B __

A .(73)o

B .(A9)H

C .(10101000)B

D .(75)D

2.在某进制的运算中4×5=14,根据这一运算规则,则5*7=__D __。

A .3A

B .35

C .29

D .23

51.已知765+1231=2216,则这些数据使用的是__八____进制。

1.下列4个不同进制的无符号数,数值最大的是__C ___。

A .(11 001 011)2

B .(257)8

C .(217)10

D .(C3)16

4.十进制算式7﹡64+4*8+4的运算结果用二进制数表示为___C ____ 。

A .110100100

B .111001100

C .111100100

D .111101100

4.对两个8位二进制数01001101与00101011分别进行算术加、逻辑加运算,其结果用八进制形式表示分别为___D _____。

A .120、111

B .157、157

C .170、146

D .170、157

62.已知某进制的运算满足3×5=13,则该进制的32表示的十进制数为__38___。

【知识点17】:

一个数右移一位缩小R倍,一个数左移一位放大R倍(如果该数是R进制的)

【典型考题】:

5.二进制数01011010扩大2倍是__C___。

A.1001110 B.10101100 C.10110100 D.10011010

9.用8位补码表示整数126的机器码,算数右移一位后的结果是_A___

A.11000001 B.01000001 C.10000001 D.11000010

【知识点18】:

在计算机中一个整数的表示有两种情况:

无符号数

数的位数为n时,能够表示的一个无符号的数的范围:0~2n-1

有符号数

1)正数

原码、反码、补吗完全相同

2)负数

原码:在数值前直接加一符号位的表示法。

例如:符号位数值位

[+5]原= 0 0000101 B

[-5]原= 1 0000101 B

注意:①数0的原码有两种形式:

[+0]原=00000000B [-0]原=10000000B

② 8位二进制原码的表示范围:-127~+127

⑵反码的表示方法: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符号位为“1”,数值部分按位取反。

例如:符号位数值位

[+5]反= 0 0000101 B

[-5]反= 1 1111010 B

注意:①. 数0的反码也有两种形式,即

[+0]反=00000000B

[-0]反=11111111B

②. 8位二进制反码的表示范围:-127~+127

⑶补码的表示方法

补码:正数的补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则是符号位为“1”,数值部分按位取反后再在末位(最低位)加1。也就是“反码+1”。

例如:符号位数值位

[+5]补= 0 0000101 B

[-5]补= 1 1111011 B

补码在微型机中是一种重要的编码形式,请注意:

①采用补码后,可以方便地将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运算,运算过程得到简化。正数的补码即是它所表示的数的真值,而负数的补码的数值部份却不是它所表示的数的真值。采用补码进行运算,所得结果仍为补码。

②与原码、反码不同,数值0的补码只有一个,即 [0]补=00000000B。

③若字长为8位,则补码所表示的范围为-128~+127;

④进行补码运算时,应注意所得结果不应超过补码所能表示数的范围。

⑷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

由于正数的原码、补码、反码表示方法均相同,不需要转换。仅以负数情况来进行分析。

①已知原码,求补码。

例:已知某数X的原码为10110100B,试求X的补码和反码。

解:由[X]原=10110100B知,X为负数。求其反码时,符号位不变,数值部分按位求反;求其补码时,再在其反码的末位加1。

1 0 1 1 0 1 0 0 原码

1 1 0 0 1 0 1 1 反码,符号位不变,数值位取反

+ 1

1 1 0 0 1 1 0 0 补码

故:[X]补=11001100B,[X]反=11001011B。

②已知补码,求原码。

按照求负数补码的逆过程,数值部分应是最低位减1,然后取反。但是对二进制数来说,先减1后取反和先取反后加1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故仍可采用取反加1的方法。

例:已知某数X的补码11101110B,试求其原码。

解:由[X]补=11101110B知,X为负数。求其原码表示时,符号位不变,数值部分按位求反,再在末位加1。

1 1 1 0 1 1 1 0 补码

1 0 0 1 0 0 0 1 符号位不变,数值位取反

+ 1

1 0 0 1 0 0 1 0 原码

故:[X]补=11101110B,[X]反=10010010B。

在n位的机器数中,最高位为符号位,该位为0表示为正,为1表示为负;其余n-1

位为数值位,各位的值可为0或1。当真值为正时,原码、反码、补码数值位完全相同;当真值为负时,原码的数值位保持原样,反码的数值位是原码数值位的各位取反,补码则是反码的最低位加一。注意符号位不变。

【典型考题】:

5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AC__

A.-127的原码为11111111,反码为00D00000,补码为00000001

B.-127的原码为11111111,反码为10000000,补码为10000001

C.-127的原码为11111111,反码为10000001,补码为1000000

D.127的原码、反码和补码皆为01111111

31.十进制数-52用8位二进制补码表示为__C__

A.11010100 B.10101010 C.11001100 D.01010101

3.长度为1个字节的二进制整数,若采用补码表示,且由5个“1”和3个“0”组成,则可表示的最小十进制整数为__B___。

A.-120 B.-113 C.-15 D.-8

4.所谓“变号操作”是指将一个整数变成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的另一个整数。若整数用补码表示,则二进制整数01101101经过变号操作后的结果为__C__。

A.00 010 010 B.10 010 010 C. 10 010 011 D.11 101 101

6 l.11位补码可表示的整数取值范围是___-1024___~1023。

62.在计算机中,数值为负的整数一般不采用“原码”表示,而是采用“补码”表示。若某带符号整数的8位补码表示为10000001,则该整数的十进制数值为 __-127_。

82.在用原码表示整数“0”时,有“1000……00’’和“000……00”两种表示形式,而在补码表示法中,整数“0”只有1种表示形式。 ( √ )

【知识点19】:

⑴定点数

数的定点表示是指数据字中的小数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小数点位置可以固定在符号位之后,这时,数据字就表示一个纯小数。假定机器字长为16位,符号位占1位,数值部

分占15位,故下面机器数其等效的十进制数为:-2-15 。

符号位↑小数点数值部分

如果把小数点位置固定在数据字的最后,这时,数据字就表示一个纯整数。假设机器字长为16位,符号占一位,数值部分占15位,故下面机器数其等效的十进制数为+32767。

·

符号位数值部分↑小数点

定点表示法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很有限,为了扩大定点数的表示范围,可以通过编程技术,采用多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定点数,例如,采用4个字节或8个字节等。

【知识点20】:

计算机中的浮点表示法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阶码(表示指数,记作E);另一部分是尾数(表示有效数字,记作M)。设任意一数N可以表示为:N=2EM

其中2

尾数部分决定数的精度,阶码决定数的范围。

Pentium4机器字长为32位,阶码8位,尾数24位:

1位 7位 1位 23位

其中左边1位表示阶码的符号,符号位后的7位表示阶码的大小。后24位中,有一位表示尾数的符号,其余23位表示尾数的大小。浮点数表示法对尾数有如下规定:1/2≤M<1 即要求尾数中第1位数不为零,这样的浮点数称为规格化数。

小数点的位置的移动由阶码来改变。

【典型考题】:

4.用浮点数表示任意一个数据时,可通过改变浮点数的__B___部分的大小,使小数位置产生移动。

A.尾数 B.阶码 C.基数 D.有效数字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必修)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一、设计背景、思想 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从认识信息的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通过举例来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但考虑到是高中阶段第一节课,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在开篇就体会到乏味、枯燥的理论课,则采用以举实例、设置探究为主帮助学生学习信息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让学生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信息,并理解信息的含义;深入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并且能指出所给例子中所包含的信息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发现和归纳信息,通过信息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学会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强烈兴趣,和学习愿望,养成自主学习、探讨、参与信息活动的学习观念。

四、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新入学的学生,由于初中所在学校不同,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各自有差异,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有了充分的兴趣,就会产生自主学习,想要学习的态度。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多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学中有乐,学有收获。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各种基本特征以及其解析;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情景教学 (2)学生互动探讨的学习方法 (3)利用故事设问,历史典故,拓展学生视野,添加学习乐趣,获得知识。 (4)总结、归纳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八、课前准备 制作游戏《COPY不走样》需要使用的卡片若干张,制作课堂需要展示的幻灯片 九、教学过程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期末复习(全面)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操作题还不太熟悉的同学们请把总结的操作题画出来着重复习) 第一章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容和意义。 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 2、信息的基本特征:(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判断) 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 3、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4、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bit)位即二进制位。 8bit=1B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5、信息技术:简称IT ①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②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6、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使人类进入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7、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GUI鼠标/图形用户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 ②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③智能代理技术 主动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在教育、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第二章 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信息技术必修一_信息技术基础试题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确的是(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 A:价值性B:可伪性C:具有可传递性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确的是: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A:可以共享的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C:可以增值的D:具有实效性 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这体现了信息的( ).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6、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 DOS:磁盘操作系统 CPU:中央处理器 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第一章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 ■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能够随意举出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定义,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P2) 信息的三种定义: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 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例题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B ) A.知识、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 ●例题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d )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精神、物质、知识 B.财富、能量、知识 C.物质、能量、知识 D.物质、能量、信息 ●例题3: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 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例题4.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C_____。 A.信息需要通过媒体才能传播 B.信息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C.信息是特指计算机中保存的程序 D.消息、情报、数据和信号都称之谓信息 ●例题5.下面不属于信息表现形式的是___C____。 (A)声音(B)文字(C)磁带(D)图像 ●例题6.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C )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C.电视机、机、声波、光波是信息 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 ●例题7.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技术 B.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就相应产生了 C.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D.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 ●例题8.以下说确的是( C )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发展 B.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青少年应该积极抵制上网 C.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其既不要过度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 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所有输入手段将全部由语音技术来代替 ■信息的一般特征(P3): ①载体依附性价值性 ②可加工和可处理性 ③可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④传递性和共享性,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损耗。 ⑤时效性 ⑥真伪性 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能判断出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个或哪些特征。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 ..............。 ........,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1、下列属于信息的是______B___ A、报纸 B、电视节目中的体育新闻 C、收音机 D、课本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D ) A、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 B、过马路看到了红灯 C、菊花的形状和颜色 D、地球仪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个信息不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6、关于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等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B.信息必须通过人脑才能处理C.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共享 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 7、现代社会中,人们把()视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 A、物质 B、能量 C、知识 D、信息 8、全球定位系统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性? A、共享性 B、真伪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互相传递信息

C、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信息必须通过载体传播,载体所传达的信息与载体种类也存在必然联系。 10、时效性与信息的联系在一起 A、独立存在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11、对于信息,下列说话错误的是______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说明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B、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C、信息的时效性与价值性是联系在一起的,若信息失去了价值,也无所谓时效了 D、信息往往能直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而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12、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广播、电视、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C D 13 ☆ 2 GPS 1、 9、 1 2 (1 (2 常用的有URL、UNC、本机路径和FTP等。 URL: UNC: FTP: (3)内容 3、文件的类型 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文件分为①和②。 ①的内容主要是一条一条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它可以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文件主要是一些,通常以作为文件的扩展名。 ②包含的则是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如文本、图形、声音等,常见的有,其中被称为“流媒体”。 比较典型的压缩文件类型有和。 4、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可执行文件(操作时只要双击具有这些扩展名的文件即可)exe(可执行文件)

信息技术基础章节练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填空 1. 请同学们将下列信息归类。 A.书本 B. 电脑游戏 C. 路标 D.照片 E. 电视节目 F.通电话 G. 收音机的广播节目 H.鸡叫 I.Flash 音乐 J.国画 K.音乐 L.霓虹灯 M.报纸 请将以上的信息归类: 文字类信息: 声音类信息 : 动画类信息 : 视频类信息 : 参考答案: 文字类信息:A、 C、 M 声音类信息:F、 G、 H、 K 动画类信息:I、 L 视频类信息:B、 E 2.请列举信息的基本特征,各举说明其特征的一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时效性___。例,_天气预报____。 2)依附性___。例,_交通信号灯__。 3)价值性___。例,远程教育____。 二、选择题 1.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2.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参考答案:C 3.人们对“红灯停,绿灯行”的理解,主要突出反映了信息的()。 A.传递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含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与网络》基础知识与练习(一)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 信息是包含人类感官能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七下P2) 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等的技术,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的综合性技术,其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和支柱(七下P7)。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七下P7): 1、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印刷术的发明,为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先靠的保证。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人性化、大众化、个性化和集成化(七下P8) 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 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辅人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 3、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计算机的产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叫ENIAC(埃尼阿克);有18000多个电子管组成,每秒钟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①科学计算、②数据处理、③过程控制、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⑤计算机网络与通信、⑥人工智能、⑦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复习题库演示教学

所属语言:计算机基础 试卷方案:第一章 一、填空共29题 第1题 在计算机CPU中,使用了一种称为触发器的双稳态电路来存储比特,1个触发器可以存储____个比特。 答案:1 ===或== 一 第2题 计算机指令是一种使用____代码作以及操作对象的位置。 答案:二进制 第3题 在计算机内部,带符号二进制整数是采用____码方法表示的。 答案:补 第4题 PC机上使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硬盘、优盘、移动硬盘和____,它们所存储的信息在断电后不会丢失。 答案:光盘 第5题 二进位数进行逻辑运算110∨101的运算结果是____。 答案:111 第6题 在用原码表示带符号整数"0"时,有"1000...00"与"0000...00"两种表示形式,而在补码表示法中,整数"0"的表示形式有____种。 答案:1 ===或== 一 第7题 在计算机内部,8位带符号二进制整数(补码)可表示的十进制最小值是____。 答案: -128 第8题 在计算机内部,8位带符号二进制整数可表示的十进制最大值是____。 答案:127 第9题 计算机中1个字节为____个二进位。 答案:8 ====或===== 八

第10题 带符号整数使用二进位表示中的____位表示该数的符号,"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 答案:最高 ===或=== 第一位 ==或== 首位 ===或== 左边第一位 ==或=== 左起第一位 第11题 二进位数1011与0101进行减法运算后,4位二进位数结果是____。 答案:0110 第12题 与八进制数377等值的二进制数是____。 答案:011111111 =====或==== 11111111 第13题 与十进制数 165 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____。 答案:A5 第14题(1.0分)题号:1203 难度:中第1章 与十进制数63等值的八进制数是____。 答案:77 第15题 与十六进制数FF等值的二进制数是____。 答案:11111111 第16题 若A=1100,B=0010,A与B运算的结果是1110,则其运算可以是算术加,也可以是逻辑____。答案:加 第17题 在表示计算机内存储器容量时,1GB等于____MB。 答案:1024 第18题 二进制数10100用十进制数表示为____。 答案:20 第19题 带符号整数最高位使用"0"、"1"表示该数的符号,用"____"表示负数。 答案:1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知识点教学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GUI:图形用户界 DOS:磁盘操作系统 CPU:中央处理器 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 技术。 ●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 技术。 ●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 学技术。 2 3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ROM 、RAM 、软盘、 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CPU (中央处理器)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t Windows系统自带 .do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般的图文排版 .html 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便携式文档格式,由ADOBE公司开发用于电子文档、出版等方面 图形图象.jpg 静态图象压缩的国际标准(JPEG)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象,文件很小,主要应用在网络上.bmp 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空间大 动画.gif 主要用于网络 .swf FLASH制作的动画,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广泛应用于网络 音频.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质量非常高 .mp3 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网络下载歌曲多采用此格式 .midi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 视频.avi 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象信息.mpg 运动图象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 .mov 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 .rm 一种流式音频、视频文件格式 6.常用下载工具(P29):网际快车(flashget)、web迅雷、网络蚂蚁、cuteftp、影音传送带等。 7.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P25 表2-7):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8.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搜索引擎的区别(P26):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相关知识点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 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又称为“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神奇的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例: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如,电子宠物等(没有三维技术时可以选传感器技术) 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智能代理技术:Office小助手、搜索引擎中的“蜘蛛”程序 4、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因特网是基于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al/Internet Protocal)) 5、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6、几个常用技术名词:“地球村”、E-mail、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3G无线通信 7、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莠: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电脑黑客、网络诈骗等 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写的程序,其基本特征: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计算机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8、SONY C21CH 配置单为: 酷睿2双核T5500 1.6G / 512M / 80G / 13.3WXGA / 52×/ 10-100M CPU主频内存硬盘显示屏光驱网卡 小知识: 一、如何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 ●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 ●安装软件防火墙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知识与技能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a、能说出什么是信息或能举例说明什么是信息; b、能说出目前对信息认识的几种典型观点。(结合教材的) 2.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 a、能说出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 b、能对每种特征做出正确的解释。 c、对每种特征,能举实例说明信息为什么有这种特征。 3.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 a、知道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 b、能列举案例,并说明案例中哪些是信息,哪些是载体。 c、知道同一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并能举例说明。 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 a.能说出什么是信息技术,能对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应用的各个阶段举例说明。 b.知道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能过说出信息技术的基础、核心、支柱、目的各是什么,并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定义。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

a.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并了解其发展史。 b.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能举出现象;同学之间进行探讨,然后通过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去除把学习计算机操作技巧作为学习目标的旧观念,同时把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目标,让信息技术真正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服务。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课标内容 1.让学生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不同来源,并能根据信息需求确定来源。 3.让学生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方法。 4.让学生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 5.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方面的伦理道德的一些基本要求。本章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学会通过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查找; 3.能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地下载文件,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T确定信息来源T多渠道获取信息T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⑵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一章练习题(附答案)

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一章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物质、能量和_________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请列举信息的基本特征,各举说明其特征的一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 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3.“信息技术”的英文简称是()。 A.EC B.IT C.DB D.GUI 4.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5.“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 A.物物交换B.信息的时效性C.信息的价值性D.信息的共享性 6.案例:张三拿了一张1998 年广州市的旧地图去找广州的某个地方,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 A.传递性B.时效性C.价值相对性D.真伪性 7.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是()。 A.有载体依附性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可增值、具有时效性8.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A.信息、物质、知识B.信息、能量、知识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提纲 信息获取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1.1信息及其特征) 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三大资源) 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事物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传播的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2、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主要有: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可处理性、可增值性、价值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等特征 3、了解信息的基本载体形式 主要载体有: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 例:一画报、一光盘本身不是信息,但它所蕴含的容是信息。各门学科知识、指挥交通红绿灯信号也是信息。 4、能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例:小明把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产生新的更有用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特征。 答题技巧:在不同的案例中所反映的主要特征不同,具体答题时必须结合案例中的相关特征的描述字眼 信息传递三要素:信息源(信息的来源)、信道(传送信息的物理性通道)、信宿(信息的接收设备)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简称IT)是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所谓的信息功能是指收集、存储、处理、传递信息等功能。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①计算机技术:存储、处理信息的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②通信技术:传递(交流)信息的技术

③传感技术:获取(收集)信息的技术 ④微电子技术:其它技术的基石,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 注意:准确区别通信技术与传感技术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是猿到人的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可以大量生产,扩大了信息交流的围) 第四次:电报、、电视等的发明和应用(信息传递效率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惊人提高) 3、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应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积极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4、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多元化(强调与其他学科结合应用);网络化(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应用) 多媒体化(强调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智能化(强调计算机来实现人类的智能) 虚拟化(强调计算机的仿真虚拟现实中的某些场景) 注意:区分智能化与虚拟化 例: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它主要由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测量等技术结合形成的。 上述是关于信息技术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 三、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1、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信息来源的途径:他人(口头型:可靠性最差);事物本身(实物型: 可靠性最高); 媒体(电子型:快捷;文献型:费时) 选择信息来源原则:选择可靠信息源,力求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典型性)。 例:校运会中,涛参加了校运会上的1500米项目的比赛,并获得了冠军。回家后,他把这一喜讯告诉父母。这体现了信息来源的(B )类型。

信息技术基础部分复习重点.doc

信息技术基础部分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言 (重要) 1、信息的定义: ?信息学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來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纲认为: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依附性:信息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信息载体,常见的载体如文字、语音、图形、音频、视频等。 ?共享性:信息共享后,信息本身不会损失。 ?价值性 ?时效性:如通知、新闻、天气预报等都是具有时效性的信息。 ?真伪性:如“增兵减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都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3、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式、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屮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其作用是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口的科学技术群。信息获取技术(如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3、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革命一语言的产生第二次革命一文字的发明第三次革命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第四次革命一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通应用第五次革命一电子计算机的普通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二章信息获取 1、获取信息的步骤: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來源的确定、获取信息。 2、信息需求的确定主耍确定两点:确定信息内容,确定信息的类型。 3、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事物。如事件发生现场、做实验 等都是事物类信息来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