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2(含答案)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2(含答案)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2(含答案)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2(含答案)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的反馈作用对人类都是不利的

B.环境问题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才出现的

C.环境问题是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D.环境问题都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

2.大量燃烧煤炭会

A.森林资源减少

B.大气污染加剧

C.地面下沉

D.臭氧层破坏

3.下列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土地盐碱化

B.大城市郊区的垃圾山

C.土地荒漠化

D.水源枯竭

4.下列人类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

C.内蒙古高原上退耕还牧

D.发电厂向大气排放烟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资源的减少,是人口增加的必然

B.目前,世界人口数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口容量

C.居住地的纬度差异,明显影响到了人口生育率

D.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

6.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A.偷猎

B.栖息地的丧失

C.外来物种入侵

D.其他原因

7.下列环境问题,不是按地理空间划分的是

A.区域环境问题

B.农业环境问题

C.局部环境问题

D.全球环境问题

8.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

D.土地荒漠化

9.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协调问题

10.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主张

A.自然是主宰,人类必须完全适应于自然

B.人类是能动的,人类能依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利用和改造自然

C.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即“天人合一”

D.宁可舍弃发展,也要保护好子孙后代生存的环境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请回答11~13题。

11.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13.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14.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念的是

A.美国把一些排污较大的企业设在国外

B.中国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

C.中美合作,建设全球气候监测系统

D.沙特限制石油生产,发展沙漠旅游业

15.可持续发展要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

A.实施环境标志认证

B.工厂实行清洁生产

C.公众认识.接受和积极参与

D.决策者的观念转变和行为转变

16.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参与环保活动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③等工作后再接受环境教育④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的商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B.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18.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关键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劳动者素质

C.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D.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19.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革命以来

D.近20年以来

20.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清洁生产始终是工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B.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产所需的资料和能源都来自于外部环境,同时又把产品废弃物归还给外部环境

D.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程度

2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盛世兹丁,永不加赋

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2.下列说法,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

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②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林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④围湖造田

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②③⑥

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23-25题。

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起飞阶段后工业阶段化经济发阶段展

23.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24.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5.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26.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发展生产力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D.整治生态环境

27.下列对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影响.改造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B.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地理环境能为人类提供无限的物质和能量

D.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环境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意志发展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定胜天

29.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是

A.台风

B.噪声

C.赤潮

D.土壤盐碱化

30.下列论述哪些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的特征

A.高投入

B.高消耗

C.无污染

D.高污染

二.综合题(共50分)

31.读“可持续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社会持续

经济持续

生态持续

发展

(1)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发展.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发展。三者的关系是

________。

(2)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________。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没有把环境利益

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势必出现________,潜伏着________和________。

(3)以________为基础,保持________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

32.下图表示清洁生产过程,回答问题。

(1)将下列字母的代号填在相应的空白图框内。 B

D 环境

A.产品废弃处置

B.产品批发零售

C.产品生产制造

D.产品包装运输

E.产品使用回收

F.原材料加工

G.资源的摄取

(2)清洁生产从_______到生产制造,到消费使用和______等全过程都考虑其对环境的影

响。

(3)清洁生产是将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与措施,它有利于

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

(4)实现清洁生产最重要.最关键的措施是依靠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33.读“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④A B

(1)图中外圆A 代表________,内圆B 代表________。

(2)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箭头②表示人类通过

________活动向环境中输出________,箭头③表示人类的________,箭头④表示________。

(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箭头

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

答案:(1)环境 人类社会

(2)生产 物质和能量 消费 废弃物 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

类社会产生的反作用(或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3)①②④③

3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B.C三

地出现严重的酸雨

污染,主要来自于

大气中的 . 等酸性气体,其污

染源主要

是。

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是①,

②。

(2)A.B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北欧瑞典.挪威等国常降酸雨,经

研究所降酸雨与A地区有关,其原因是。

(3)我国境内的C地,酸雨污染比重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更严重的原因是

(4)D地区目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土地更加严重,其人为原因

是 . ;自然原因是炎热干燥的风加速了环境恶化,使

沙漠日益向南扩展。

(5)从以上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应制定和采取的战略措施为

①,②,③

人口与城市高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4、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 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下图是世界人类大陆图 的一部分,读图回答各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代表欧洲 B.B代表南亚 C.C代表东亚和东南亚 D.A代表北美东部 只形成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其原因是该处 A.地处沿海,湿热多雨,人烟稀少 B.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C.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D.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9.关于C形成人类大陆的自然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B.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C.日照充足,河湖密布 D.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1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14.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③一② C.③一②一① D.③一①一② 15.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B.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C.区域协调发展会增加流动人口增长 D.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城市、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大都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 、煤烟、粉尘 B 、工业废水 C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 、酸雨 A 、新加坡、北京、伦敦、东京 B 、新加坡、伦敦、伊斯 兰堡、北京 C 、华盛顿、东京、巴西利亚、莫斯科 D 、莫斯科、巴黎、华盛 顿、孟买 3、我国都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要紧缘故是 A 、人口素养不高 B 、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C 、都市建设体会不足 D 、经济进展水平不高 4、从全然上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和都市人口分布的重要措施是 A 、严格操纵大都市规模 B 、合理进展中等都市 C 、合理建设小都市 D 、主动建设新型乡镇 5 A 、加尔各答、墨西哥城、纽约、伦敦 B 、墨西哥城、纽约、 加尔各答、伦敦 C 、墨西哥城、加尔各答、纽约、伦敦 D 、伦敦、纽约、加尔 各答、墨西哥城 6、下列都市中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的是 ①巴西利亚 ②华盛顿 ③堪培拉 ④伊斯兰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的时期分不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① 都市人口比重 ① ② ③ 人口/百万

8、高级住宅区一样位于都市边缘,缘故是 A、那儿地价比较廉价 B、那儿环境条件比较好 C、都市中心不能够建住宅区 D、那儿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 9、以下关于商业区的讲法错误的是 A、商业区占都市用地总面积的大部分 B、从形状上看,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都市街道两侧 C、从地域分布上看,商业区一样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利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10、都市合理规划最要紧的目的是 A、为保证都市居民居住更方便 B、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C、为节约都市建设的投资 D、既合理利用都市土地又爱护都市环境 11、下列有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都市地域结构的进展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封建社会,都市的地域结构要紧服从于统治权力的需要 B、进入工业社会后,都市的地域结构要紧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 C、以后都市的地域结构的进展趋势是以人为中心 D、“花园都市”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外围为居住区和工业区 12、工业区在都市中的区位从总体上看有以下特点 A、它是都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点 B、工业区持续向市中心迁移 C、在建筑质量上显现高级和低级工业区 D、趋向于沿要紧交通干线分布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15题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 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13、有关我国人口进展的推测,正确的是 A、如果连续实行打算生育,劳动者数量就会严峻不足 B、按目前人口政策,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会连续下降 C、我国人口死亡率会逐年下降 D、人口老龄化会逐步减缓 14、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劳动者数量不足,我国在现时期应该临时不实行打算生育 B、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越好 C、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操纵在什么水平上,是由国家政策和法令决定的 D、人口的进展对社会起促进和延缓作用 15、人口如果进展过快,带来的社会后果是 A、劳动力充足 B、促进经济进展 C、人丁兴盛,促进生活水平提升 D、阻碍社会安定和生活水平提升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 ②>③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5.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九讲人口与城市

2012年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九讲人口与城市 考点1: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长的含义: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 的。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高高低增长缓慢 传统型高低高增长迅速 现代型低低低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死亡率的转变。 (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为现代型(低低低型) (问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重;政策:鼓励生育,外来移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型) (问题:过快增长;影响: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大;政策:计划生育。) 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为现代型(低低低型) 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含义及其类型 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符合三个条件才是人口迁移: 空间位移: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 时间限度: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 (3)中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由于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及自然灾害等,人民不得不 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4)人口迁移的影响: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高考地理 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高考地理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 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 D.2040年以后 【答案】13.B 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答案】14.C 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答案】15.A 【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6~18题。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16.D 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17.D 18.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巴西C.德 国 D.泰国 【答案】18.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完成33、34题。 表1 3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答案】33.B 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答案】34.C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13,回答35、36题。

人口及城市地理试题及答案

南阳市八中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和对2020年人口的预测,其中按照女性20~55岁和男性20~60岁的划分标准,标出了劳动人口的范围。读下图回答1~2题。 1.影响我国2000~2020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生态环境 C.经济发展 D.社会文化 2.我国城镇人口到2020年社会养老形势严峻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 B.劳动人口减少 C.社会养老能力发展缓慢 D.劳动人口增加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71亿人。比10年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约增加了7400万人。其中各年龄段百分比构成变化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资料表明 A.近10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5.7% B.0~14岁人口数量最少,但数量变化最大 C.15~59岁人口数量最多,但数量变化最少 D.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变化小于0~14岁变化 4.符合我国近期国情的是 A.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肯定在减少 B.劳动力价格因劳动力增加而下降 C.老年人口比重低,赡养老人压力小 D.我国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甲、丙 B.乙、丁 C.丙、丁 D.甲、丁 6.如果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匈牙利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7.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人口变动情形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预测图,读图回答8~9题。 8.对2015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 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 B.国际劳工大量输出 C.人口死亡率显着下降 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 9.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 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 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力的大量输入 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 该表为第六次(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普查中安徽省人口主要部分数据与第五次的比较,据此完成下面10-11题。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一、选择题 土地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土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土地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价水平的差异。下图是高铁站点附近地区空间形态规划图。读图回答1—3题。 1.圈层1地块容积率变化幅度较大,下列有关此种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圈层1的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大 B.圈层1的宗地面积最大 C.圈层1的建筑物高差较大 D.圈层1含有地标性建筑 2.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交通用地 B.绿化用地 C.商业用地 D.住宅用地 3.圈层3的开发强度高于圈层4的主要原因是() A.地价高 B.交通便利 C.人口密度高 D.政策支持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提高了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加强了交通枢纽城市之间的连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根据高铁班次统计结果,结合我国城市体系现状,将高铁体系划分为4个等级。从等级数量上来看,I等级的城市有

3个,Ⅱ等级的城市有11个,Ⅲ等级的城市有20个,Ⅳ等级的城市有123个。下图示意我国基于高铁班次的部分城市等级划分,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属于I级城市的是() 北京市 天津市 深圳市 大连市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等级城市高铁班次最多 B.Ⅳ等级城市高铁班次最多 C.Ⅲ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Ⅱ等级城市的交通最便利 职住平衡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民居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近年来,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提出了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不同区域就业岗位与居民数量之比的分布图。据此回答6—8题。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5

5月最新更新 (海南省2010年高三五校第二次联考)图1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1回答第1~2题。 图1 1.2000~2020年,我国()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 答案 D C (长沙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3~5题。 3.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A.10、11 B. 11、12 C. 11、10 D. 12、10 4.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进入现代型的一组国家是() A. 1、2、3 B. 4、5、8 C. 7、9、10 D. 6、11、12 5.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 非洲 答案 3.C 4.A 5.D (安徽省宿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人口重心是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重心,右图表示我国汉

图9 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经,纬度变化,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少数民族,②表示汉族 B .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西移趋势明显 C .汉旅人口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 .人口重心移动与经济重心移动没有联系 7.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江南丘陵 D .东北平原 答案 6.C 7.A (广东省河源市2010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考试(二))读图8,完成8-9题。 8.三幅中国人口金字塔结构图与时间顺序1950年—2000年—2050年(预计)相符的是 A .①②③ B.①③② C .②③① D.③①② 9.其中图①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图与图9中哪个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特点最相符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8.C 9.C (广西柳州、贵港、钦州2010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试题)读我国各地区(港澳台数据暂缺)的老年人口比重表(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定为老龄化的开始),回答10-11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测2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 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 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B.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C.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D.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 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 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图, 完成5—6题。 5.在t1一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 因是()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 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6.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截止到2025年,实施该政策的影响有() A.改变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老年人口的数量 D.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8

题组四 (安徽省怀远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判断1~3题。 1、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图中“*”表示我国 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 93% B. 23% C. 13% D. 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比重下降了34.8%,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 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人口总数下降②若干年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下降③老龄人口比重继续增 大,社会步入老龄化后劳动力不足④青壮年承担的负担加重,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福利增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 1.B 2.B 3.C (福建省惠安县崇武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周考(二))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反映(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答案 4.A 5.D (黑龙江省哈九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给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据下列图表回答6~8题。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必修二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 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 为商业区的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是()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1.商业区应距离市中心最近,地价最高,故判断为③。 2.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故选④点。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问题。 3.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4.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 解析:3.观察柱状图分析,30年间乡村人口由1000万增加到2000万,人口增加了1000万,A错;总人口由1500万增加到3000万,城市人口由500万增加到1000万,城市人口增加了500万,B正确;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增加了一倍,C、D错。 4.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应。 5.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203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B.2040年时,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2010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解析:5.2030年后,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并不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A错。逆城市化现象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迁往乡村,乡村人口比以前增多,2040年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B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 第一编 专题七 人口和城市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7 人口和城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东百校大联考)2018年1月20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数为1 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较2016年少出生63万人,其中一孩数量为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49万人。下图示意我国2013~202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期间我国育龄妇女( ) A.每年减少人数持续增加 B.死亡率不断增大 C.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小 答案 C 解析据图计算可知,我国育龄妇女每年减少人数并非持续增加,A项错误;育龄妇女死亡率无法判断,B项错误;我国总人口上升,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故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C项正确;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化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D项错误。 2.造成我国一孩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提前②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③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④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据图可知,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是造成一孩数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推迟、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均是影响一孩数量的因素。故B项正确。 3.我国一孩数量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速度降低 B.人口更替周期缩短 C.劳动力长期严重短缺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答案 D 解析一孩数量减少,青少年所占比例降低,老龄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龄化加剧,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更替周期延长;我国劳动力人口短期内是充足的。 (2019·安徽合肥一模)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2018年户籍人口约30万。上世纪80年代起,化隆人凭借精湛的拉面手艺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常年在外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化隆人迁往我国东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政策因素 C.经济因素D.婚姻家庭 答案 C 解析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部地区经济远比内地发达,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流入,故C项正确。 5.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 ) A.化隆县的人地矛盾 B.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 C.东部城市就业压力 D.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答案 A 解析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化隆县的人地矛盾;由于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故该现象可能加重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会加剧东部城市就业压力及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9

题组二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2010届高三暑假假期复习检测)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 (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回答1-2题。 年龄 0?14 15?60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死亡率(%) 0.6 0.6 2.5 3.7 乙 人口数 3 500 6 000 500 10 000 死亡率(% 0.75 0.7 2.2 3.65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 ② 人口出生率由人口基数决定,基数大,出生率就高 ③ 死亡率由人口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死亡率越高 ④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有重要关系,一般人口基数越大,增长数量越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 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① 乙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甲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② 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③ 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④ 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A.①② B. 答案 1.C 2.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福建省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2010 届咼三适应性测试) 读“我国某省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 图”回答3-4题. 答案 3.B 4.A 1- 1 ~1 1 1 ----------- 1 1 1 1 1 II 1 3 ?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该省( ) A .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 4.预测到2031年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立 60岁 女 I 2D31年 40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作者:————————————————————————————————日期:

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2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读图1“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4~6题。 4. 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符合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是 A.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B.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C. 人口素质偏低 D. 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6. ①与②相比 A.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B.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C.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D.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右下图完成7~8题。 7.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8.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9.下列国家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是 A.尼日利亚B.美国C.巴基斯坦D.利比亚 10.我国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 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12

2009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 D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答案 A 3.(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下图为1970年和1990年的某地人口金字塔 图。比较1970年和1990年的人口金字塔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人口() A.人口持续年轻化 B.失业率减小 C.人口持续外迁 D.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降低

答案 D (江苏省泰州市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联考)下图为我国2004年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第4题。 4.图中数据表明,中西部与东部在营业收入上差异最大,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差异的是() A.中西部地广人稀,文化产业的分布不均衡,导致消费不便 B.中西部的人口少,且人均文化水平较低,观念落后,文化产业的消费较少 C.中西部地区由于少数民族多,所以与东部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不同 D.中西部拥有文化产业的数量虽较多,但并没有针对中西部人的消费 答案 B (江苏省扬州市2009届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下图为“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从“埃及金字塔形”到“缅甸佛塔形”.再到未来的“残垣断壁形”,显示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显示() A.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已经进入增长减缓阶段 B.从2005年开始因中青年人口集中,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C.到2050年因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将快速增长 D.目前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 答案 D 6.不同领域的学者分析这些金字塔图,可能会思考不同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社会学家会关注老龄化问题,呼吁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B.生理学家可能发现女性与男性各年龄段的人数差别已经消除 C.人口学家推断中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模式 D.健康专家发现中国人将会越来越长寿,且女性长寿的比例更大 答案 B (上海市南汇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回答7~10题。 7.“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8.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 加拿大 9.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较小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B.我国的人均可耕地和人均淡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并不算富余 C.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值在16亿左右,目前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尚不突出 D.尽管我国不断开发宜农荒地,但随着人口增加,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增长缓慢3.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 A.水资源B.矿产资源C.消费水平D.科技条件 4.下列人口迁移现象中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的是( ) A.图瓦卢举国移民到新西兰B.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C.美国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D.国家组织东部城市人员支援西部和边疆建设5.下列纬度地带中,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总量比例最高的是 A.0°~20°S B.0°~20°N C.20°~40°S D.20°~40°N 四川省攀枝花市位于金沙江上游河谷,年均温达20.3℃,年日照时数达2700 小时,1月平均气温达13.6℃。2013-2017年,从外地来攀枝花的老年人由3万人增加到了15万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大量老年人赶往攀枝花的主要目的是 A.避寒B.开矿C.支教D.经商 7.外来老年人口不断迁入对攀枝花市的影响主要为 A.促进健康医疗产业发展B.增加大量廉价劳动力 C.加剧就业困难D.加快钢铁工业发展 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人口与环境高考试题22

2009高考题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2题)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答案 C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答案 A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4,5题)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3.则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答案 A 4.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答案 B (09年天津文综第6,7题)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5.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 B.acd C.abd D.bcd 答案 C 6.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 B 6、图7回答7~8题。

7.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 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 力成本下降 答案 B 8.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答案 D 2005---2008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08全国卷Ⅰ3-4)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2题。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2019高考地理练习7人口与城市解析版

夯基提能卷7 人口与城市 夯基提能卷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南中原名校四调]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1~ A.黄山市 B.北京市 C.成都市 D.乌鲁木齐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地区差异。2000年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8.4%,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出现早,故该市应该是发达地区大城市,北京市最符合,故B正确;黄山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会这么早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C、D错误。 2.1964~2010年该市人口特点是( ) A.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 B.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C.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D.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重,故A错误;表中15~64岁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则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之和下降,推断人口总抚养比下降,故B错误;计算分析可知,201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较1964年呈上升趋势,故C正确;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型的过渡,故D错误。 3.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 ) A.时尚产品销量大增 B.人均消费减少 C.少儿旅游业兴起 D.养老机构床位短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资料可知,少年儿童比重急剧减少,少儿旅游业会衰退,以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时尚产品的销量不会大增,故A、C错误;人均消费可能增加,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也会给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带来一定压力,故B错误,D正确。 [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4~6题。

全国高中地理必修(人口与城市试题)

高二地理(人口+城市)月考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一.单选(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统计,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据推算,第80亿人口将出现在2025年6月15日,第100亿人口将出现在2100年前。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主要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B.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已经停止增长,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C.世界人口的增长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在地区上是平衡的 D.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2.目前的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A.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B.处于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过渡的阶段C.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的阶段 D.处于由现代型向传统型过渡的阶段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3.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③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④生态移民较多 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 4.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读右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分析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 A.①B.②C.③D.④ 6.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 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A.60%计划生育 B.70%鼓励生育C.30%鼓励人员出国 D.15%采取移民政策 7.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作为行政区,其交通便捷却看不到摩天大厦,影响北京市中心作为行政区的因素为() A.经济因素 B.行政因素 C.社会因素 D.历史因素 8.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的是() A.国家人口政策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右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 值,正值为迁入。读图分析回答9题。 9.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 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 C.C、D D.A、D 10.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 B. 城市人口比重 C.城市经济增长速度 D. 城市地域规模 读我国2005年和205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 11—12题。 11.205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总量大 B.人口就业压力大 C.人口严重老龄化 D.劳动力不足 12.2050年与2005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45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 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增加 ③60岁以下的人口大约是2005年的3倍 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13.近一二十年来,在一些特大城市边缘形成了大型综合商场 和超级市场,其主要原因() ①市区边缘地租低②市区边缘人流量大 ③市中心停车困难④市中心交通拥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4.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A.科威特、德国B.中国、墨西哥C.埃及、印度尼西亚D.尼日利亚、日本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 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 口比例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A.甲B.乙C.丙D.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