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教案教科版选修-精

高中物理.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教案教科版选修-精

高中物理.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教案教科版选修-精
高中物理.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教案教科版选修-精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

●课标要求

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原理.

●课标解读

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性质及作用,并能计算其阻值.

2.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3.理解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

4.正确选择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会分析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情况.

●教学地位

电路的串联、并联知识是每年必考的内容,这部分知识与电磁感应知识相结合,可以综合计算题的形式出现,电阻的测量实验又是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夜幕降临的时候,一串串一簇簇的彩灯拼出了美丽的图案,绚丽多彩,煞是好看,你知道这些小彩灯是如何连接的吗?我们教学楼内各教室的日光灯又是怎样连接的呢?为什么会这样连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这些问题了.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看教材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 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互动方式(除例1外可再变换命题角度,补充一个例题以拓展学生思路)

步骤7:师生互动完成“探究3”(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 步骤5: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 步骤4:教师通过例题讲解总结串、并联电路问题的计算方法

步骤8:完成“探究4”(重在讲解规律方法技巧) 步骤9: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 步骤10: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1.(1)串联和并联电路

图2-3-1

(2)串联:把几个导体依次首尾相接如图2-3-1甲所示.

(3)并联: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连在一起,如图2-3-1乙所示. (4)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的电阻,即“越串越大”;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支路上的电阻,即“越并越小”.(√)

(3)在串联电路中,若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则增大,在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则减小.(×)

3.探究交流

思考一下若干个电阻并联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每个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关系? 【提示】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电路中每个电阻都要小.

1.(1)表头的三个参数

①满偏电流I g :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

②满偏电压U g :电流表通过满偏电流时,加在它两端的电压. ③内阻R g :电流表的内阻. ④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为:U g =I g R g . (2)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

①给电流表串联一个较大的电阻,分担一个较大的电压U R .如图2-3-2所示,就改装成一个电压表.

图2-3-2

②给电流表并联一个较小的电阻,分担较大的电流I R .如图2-3-3所示,就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图2-3-3

2.思考判断

(1)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需串联一个电阻.(×)

(2)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越大,其串联的分压电阻就越大.(√)

(3)若将分压电阻串联在电流表上改装成电压表后,增大了原电流表的满偏电压.(×)

3.探究交流

电流表改装前后,其中的“表头”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变化了没有?

【提示】没有,无论将表头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允许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都仍然是它的满偏电流.

1.

甲乙

图2-3-4

(1)如图2-3-4甲所示为变阻器的限流接法,这种接法使用前应保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即滑片应滑至滑动变阻器的最右端,这种电路使用过程中,电阻R两端

电压的变化范围是R

R0+R

U~U.

(2)如图2-3-4乙所示为变阻器的分压接法,这种接法使用前应让电阻R两端电压最小(可以认为是零).即滑片应滑至滑动变阻器的最左端,这种电路使用过程中,电阻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是0~U.

2.思考判断

(1)分压式电路和限流式电路能使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相同.(×)

(2)若要求电阻R两端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则应采用分压电路.(√)

3.探究交流

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是采用限流式接法还是分压式接法?

【提示】因为该实验中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很大,且要求电压要从0开始调节,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如图所示.

1.

(1)电流表外接

①电路图:如图2-3-5甲所示电路.

图2-3-5

②R测与R真的关系:R测<R真.

③应用:测量小电阻误差小.

(2)电流表内接

①电路图:如图2-3-5乙所示电路.

②R测与R真的关系:R测>R真.

③应用:测量大电阻时误差小.

2.思考判断

(1)待测电阻R x?R A时,用电流表外接法误差较小.(×)

(2)测量时,为减小偶然误差常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3)用外接法测电阻时,电流表的示数略大于电阻R上的电流值.(√)

3.探究交流

在前面学习过的“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电流表一般采用哪种接法误差较小?

【提示】因为小灯泡的电阻较小,用电流表外接法时,电压表的分流可以忽略不计,误差较小.

1.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大于任一部分电路的电阻吗?

2.串、并联电路的任一电阻增大,总电阻一定增大吗? 3.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其两端的电压越大吗? 4.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其通过的电流越大吗? 1.关于电阻的几个常用推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电阻.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电阻. (3)n 个相同电阻R 并联时其总电阻为R 总=R n

. (4)n 个相同电阻R 串联时其总电阻为R 总=nR .

(5)多个电阻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以两电阻R 1、R 2为例加以说明,串联时R =R 1+R 2,并联时R =

R 1·R 2R 1+R 2=R 1

1+R 1

R 2

.可见,当R 1或R 2增大或减小时,R 都随之增大或减小.

(6)当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 (7)当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接近大电阻. 2.关于电压和电流的分配关系

(1)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

推导:在串联电路中,由于U 1=I 1R 1,U 2=I 2R 2,U 3=I 3R 3,……U n =I n R n ,而I =I 1=I 2=…=I n ,所以有U 1R 1=U 2R 2=…=U n R n =

U

R 总

=I . (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

推导:在并联电路中U 1=I 1R 1,U 2=I 2R 2,U 3=I 3R 3…U n =I n R n ,而U 1=U 2=…=U n ,所以有

I 1R 1=I 2R 2=…=I n R n =I 总R 总=U

.

1.电阻串联起分压作用,电阻并联起分流作用. 2.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减小.

(2012·宜宾质检)由4个电阻连接成的混联电路如图2-3-6所示.R 1=8 Ω,

R 2=4 Ω,R 3=6 Ω,R 4=3 Ω

.

图2-3-6

(1)求a 、d 之间的总电阻;

(2)如果把42 V 的电压加在a 、d 两端,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审题指导】 解决此类问题要按下面的思路分析: (1)明确电路的串、并联特点. (2)画出等效电路图.

(3)根据欧姆定律等有关知识进行计算. 【解析】 (1)由图可知R cd =6×36+3 Ω=2 Ω

故R ad =8 Ω+4 Ω+2 Ω=14 Ω.

(2)由欧姆定律知I =U R ad =42

14

A =3 A ,此即为通过R 1、R 2的电流.设通过R 3、R 4的电流分别为I 3、I 4.

则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I 3R 3=I 4R 4

即6I 3=3I 4而I 3+I 4=3 A ,解得I 3=1 A ,I 4=2 A. 【答案】 (1)14 Ω (2)3 A 3 A 1 A

2 A

在串、并联电路的有关计算中,首先要明确各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然后再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流、电压的分配规律及功率分配规律和欧姆定律列式计算.

1.在图2-3-7所示的电路中,通过电阻R 1的电流I 1是(

)

图2-3-7

A .I 1=U R 1

B .I 1=U 1R 1

C .I 1=U 2R 2

D .I 1=

U 1

R 1+R 2

【解析】 I 1=U 1R 1,R 1与R 2串联,故I 1=I 2=U 2R 2

,从整体计算I 1=I 2=U

R 1+R 2

,故B 、C 正

确.

【答案】 BC

1.改装大量程的电流表,是选择的电阻越大量程越大吗?改装大量程的电压表呢? 2.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表后,其参数U g 、I g 、R g 发生变化吗? 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改装对比

1.由上表可知,改装后的电压表实质上就是一个能显示自身两端电压的大电阻,改装后的电流表实质上就是一个能显示通过自身电流的小电阻.

2.无论表头G改装成电压表还是电流表,它的三个特征量U g、I g、R g是不变的,即通过表头的最大电流I g并不改变.

(2013·眉山高二检测)有一个灵敏的电流表它指针满偏时通过的电流I g=100 mA,该表自身的电阻R g=2.0 Ω.欲把这块表接到5 A的电路中,又不使该表因为电流过大而烧毁,应在该表两接线柱间并联一个阻值R S最大是多大的电阻.

【审题指导】

如图所示,在灵敏电流表上并联的电阻R S主要起分流作用.当它分流的电流大于总电流I与电流表满偏电流I g的差时,电流表就不会因电流过大而烧毁.当分流电阻R S分得的电流I S恰好等于I-I g时,R S则是分流电阻可取的最大值.

【解析】根据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可知I=I g+I S①

又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有I g R g=I S·R S②

①②式联立得:R S=

I g

I-I g

·R g

代入数值得R S=0.041 Ω.

【答案】0.041 Ω

1.改装电流表时是并联一个较小的分流电阻;改装电压表时是串联一个较大的分压电

阻.

2.改装后I g不变,只是改变了表盘上的读数.

2.如图2-3-8所示,甲、乙两个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计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它们中一个是测电压的电压表,另一个是测电流的电流表,那么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甲乙

图2-3-8

A.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甲表是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C.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D.乙表是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解析】电压表电阻分压,串联;电流表电阻分流,并联;所以甲表为电流表,乙表为电压表,并联电路电阻大时分流少,所以R增大时量程减小,A错误,B正确;串联电路电阻大时分压多,所以R增大时量程增大,C错误,D正确.

【答案】BD

1.由欧姆定律你能设计一种测电阻的方法吗?

2.测电阻时电流表应该怎样连接呢?

3.设计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唯一确定吗?

1.两种电路对比

(1)直接比较法:适用于R x 、R A 、R V 的大小大致可以估计,当R x ?R A 时,采用内接法,当R x ?R V 时,采用外接法,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小电阻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2)比值比较法 ①当R V R x >R x

R A 时用外接法 ②当R V R x

时用内接法

图2-3-9

(3)试触法:适用于R x 、R V 、R A 的阻值关系都不能确定的情况,如图2-3-9所示,把电压表的接线端分别接b 、c 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的分流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所以应选外接法.

3.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说明

(1)分压式接法中必须有三个接线柱接入电路,且是“两下一上”,即将变阻器瓷筒上的两个接线柱和金属杆上的任意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变阻器的任何部分不短路.

(2)限流式接法可以只接入两个接线柱,“一下一上”,即是将瓷筒上的一个接线柱和金属杆上的一个接线柱连入电路,有时从形式上看,好像是瓷筒上的两个接线柱和金属杆上的一个接头连入电路,但金属杆将变阻器的部分电阻短路,其实质还是利用了“一上一下”两个接头.

无论电流表是内接法还是外接法,都会对电阻的测量带来系统误差,但是对同一个待测电阻而言,选用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相对误差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本着精确的原则,尽量选择相对误差较小的测量方法.

(2012·长沙高二检测)用伏安法测量某电阻R x 的阻值,现有实验器材如下: A .待测电阻R x :范围在5~8 Ω,额定电流0.45 A B .电流表A 1:量程0~0.6 A(内阻0.2 Ω) C .电流表A 2:量程0~3 A(内阻0.05 Ω) D .电压表V 1:量程0~3 V(内阻3 k Ω) E .电压表V 2:量程0~15 V(内阻15 k Ω) F .滑动变阻器R ∶0~100 Ω G .蓄电池:电动势12 V H .导线,开关

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并保证器材安全,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并画出电路图.

【审题指导】 (1)根据R x 的额定电流确定电流表. (2)估算R x 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确定电压表.

(3)判断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及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 【解析】

待测电阻R x 的额定电流为0.45 A ,应选电流表A 1;额定电压U max =0.45×8 V=3.6 V ,

应选电压表V 1;由于R V R x =3 0008=375,R x R A =80.2

=40,故R V ?R x ,因此选用电流表的外接法测

电阻;因为电压表V 1量程小于3.6 V ,且要较准确地测量,故变阻器R 应选择分压式接法,其电路如图所示.

【答案】 A 1 V 1 电路见解析

下列情况下滑动变阻器必须选用分压式接法

1.要求回路中某部分电路电流或电压实现从零开始可连续调节时(如:测定导体的伏安特性、校对改装后的电表等电路),或要求大范围内测量电压和电流时,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

2.当待测用电器的电阻R 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 0时,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 3.当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太小时,若采用限流接法,电路中实际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仍超过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只能采用分压式接法.

4.在题目中有以下语言暗示时,比如:要求多测几组测量数据,要求精确测量等,一般也采用分压式接法.

3.分别用图2-3-10所示的(a)、(b)两种电路测量同一未知电阻的阻值.图(a)中两表的示数分别为3 V 、4 mA ,图(b)中两表的示数分别为4 V 、3.9 mA ,则待测电阻R x 的真实值为( )

图2-3-10

A .略小于1 k Ω

B .略小于750 Ω

C .略大于1 k Ω

D .略大于750 Ω

【解析】 先判断采用的测量方法,由于在两种不同的接法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大,说明测量的是小电阻,这样电流表分压较大,应该采用图(a)进行测量比较准确.图(a)中测量值为R 测=

U 测

I 测

=750 Ω,较真实值偏小.故D 项正确. 【答案】 D

电表电阻

测定电流表内电阻的实验中备用的器材有: A .待测电流表(量程0~100 μA); B .标准电压表(量程0~5 V); C .电阻箱(阻值范围0~99 999 Ω);

D.电阻箱(阻值范围0~9 999.9 Ω);

E.电源(电动势2 V,有内阻);

F.电源(电动势6 V,有内阻);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 Ω,额定电流1.5 A);

H.开关和导线若干.

图2-3-11

(1)用如图2-3-11所示的电路测定待测电流表的内电阻,并且要想得到较高的精确度,那么从以上备用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1应选用________,可变电阻R2应选用________,电源应选用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写)

(2)实验时要进行的步骤有:

A.闭合开关S1;

B.闭合开关S2;

C.观察R1接入电路的阻值是否最大.如果不是,将R1的阻值调至最大;

D.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达到满偏;

E.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

F.记下R2的阻值.

把以上步骤的字母代号按实验的合理顺序填写在横线上的空白处:________.

(3)如果在步骤F中所得R2的阻值为600 Ω,则图中电流表的内电阻R g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若将此电流表改装成量程0~5 V的电压表,则应与电流表______(填“串”或“并”)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

【规范解答】(1)所给出的电路图为“半偏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误差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并联R2前、后电路总电阻变化引起的,为提高精确度,就应减小这一影响.选电源

的原则是在题给电阻能调满偏的条件下尽量选大电动势.本题若选E=6 V,则R总=E

I g

=60 kΩ,C电阻箱可提供如此大的电阻,所以电源选择F,R1选C,R2选D.

(2)串联接入电路的电阻箱为起到保护待测电流表的作用,接通电路前要先调到最大;然后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先调节R1,使电流表满偏;保持R1不变,闭合开关S2,调节R2,使电流表指针达到半偏.

(3)由半偏法原理可知电流表内阻为600 Ω.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必须串联一个电阻分取多余的电压.电流表两端可加最大电压U=I g R g=0.06 V,由串联电路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可求串联电阻阻值应为4.94×104Ω.

【答案】 (1)C D F (2)CADBEF (3)600 串 4.94×104

1.“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

图2-3-12

(1)测量原理:如图所示,先闭合开关S 1,调节R 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闭合S 2,调节滑动变阻器R ′的阻值使电流表指针指到恰好半偏.当R ?R ′时,可认为整个干路电流为满偏电流I g 没变,因为I g 2的电流通过电流表,另一半电流即I g

2通过电阻箱R ′,

由并联分流原理可知此时的电阻箱读数R ′=R g .

(2)误差分析:设电源电动势为E ,电阻忽略不计,在S 1闭合,S 2断开,?满偏时,有

I g =E R +R g …①;当S 2也闭合,?半偏时,有I g 2=E R +

R g R ′R g +R ′·R g R ′R g +R ′·1

R g

…②,由①②可得,

R ′=R g R R +R g ,故R ′=R g

1+

R g

R

误差,应使R ?R g .为满足上述条件,实验中应选取电源电动势大一些的.

2.“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

图2-3-13

(1)测量原理:实验电路如图2-3-13所示,闭合S 之前,电阻箱R 的阻值调到零,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P 滑到左端.闭合开关S ,调节滑片P 的位置使表示数为满刻度U 0;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表示数变为1

2U 0,读取电阻箱

的阻值R ,则有R V =R

.

(2)误差分析:考虑到实际情况,当表示数为满刻度U 0后,再调节电阻箱阻值,使

表示数变为1

2

U 0时,加到表与R 两端的电压值实际已超过U 0,即此时电阻箱两端的电压

值已大于1

2

U 0.因此,R >R V ,即R V 测>R V 真,此种方法使得测量值偏大.

【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

某电流表内阻R g 为200 Ω,满偏电流I g 为2 mA ,如图教2-3-1甲、乙改装成量程为0.1 A 和1 A 的两个量程的电流表,试求在图教2-3-1甲、乙两种情况下,R 1和R 2各为多少?

甲 乙

图教3-2-1

【解析】 按图甲接法,由并联电路中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可得 R 1=I g I -I g R g =2×10

-3

0.1-2×10-3×200 Ω=4.08 Ω

R 2=I g

I -I g R g =2×10-3

1-2×10

-3×200 Ω=0.4 Ω

按图乙接法,量程为1 A 时,R 2和R g 串联后与R 1并联;量程为0.1 A 时,R 1和R 2串联后与R g 并联,分别得

I g (R g +R 2)=(I -I g )R 1 I g R g =(0.1-I g )(R 1+R 2)

解得R 1=0.41 Ω,R 2=3.67 Ω. 【答案】 甲图:0.408 Ω 0.4 Ω 乙图:0.41 Ω 3.67 Ω

1.电阻R 1与R 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 1与R 2的电流之比为1∶2,则当R 1与R 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 1与R 2两端电压之比U 1∶U 2为( )

A .1∶2

B .2∶1

C .1∶4

D .4∶1

【解析】 由题意知两电阻并联时有I 1R 1=I 2R 2,故R 1∶R 2=I 2∶I 1=2∶1,所以当R 1与

R 2串联时U 1∶U 2=R 1∶R 2=2∶1,故B 正确.

【答案】 B

2.三个阻值都为12 Ω的电阻,它们任意连接、组合,总电阻可能为( ) A .4 Ω B .24 Ω C .18 Ω D .36 Ω

【解析】 若三个电阻并联,R 总=13R =4 Ω,A 正确;若三个电阻串联,R 总=3R =36 Ω,

D 正确;若两个电阻并联后和第三个电阻串联.R 总=R +1

2R =12 Ω+6 Ω=18 Ω,C 正确;

若两个电阻串联后和第三个电阻并联,R 总=12×24

36

Ω=8 Ω,B 错误.

【答案】 ACD

3.以下关于电流表与电压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是电流表G 与电阻并联改装而成的 B .都是电流表G 与电阻串联改装而成的

C .它们本身都有内阻,只是电流表的内阻一般很小,而电压表的内阻一般很大

D .电流表的内阻肯定比用来改装的电流表G 的内阻小,而电压表的内阻肯定比用来改装的电流表G 的内阻大

【解析】 把电流表G 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流表时,是给电流表G 并联一个分流电阻,而把电流表G 改装成电压表时,是给电流表G 串联一个分压电阻,故A 、B 选项错误.由于串联总电阻大于每一个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每个电阻,故C 、D 选项正确.

【答案】 CD

4.如图2-3-14所示,电源和电压表都是好的,当滑片由a 滑到b 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为U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2-3-14

A .a 处接线断开

B .触头P 开路

C .a 、b 间电阻丝开路

D .b 处接线开路

【解析】 因电压表示数始终为U ,则触头P 不会开路,故B 错;若a 处接线断开则电压表示数为零;若a 、b 间电阻丝开路则P 移动到某位置时示数为零;若b 处接线开路,则由于电阻上无电压降,P 点的电势始终为a 点电势,电压表示数始终为U ,故A 、B 、C 均错,D 正确.

【答案】 D

5.(2013·太原高二检测)用伏安法测金属电阻R x (约为5 Ω)的值,已知电流表内阻为1 Ω,量程为0.6 A ,电压表内阻为几千欧,量程为3 V ,电源电动势为9 V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6 Ω,额定电流为5 A ,试画出测量R x 的原理图

【解析】 待测金属电阻,R x ?R A ·R V .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采用变阻器限流接法,负载R x 的电压U min =56+5×9 V=4511 V ,U max =9 V ,调节范围4511~9 V ,显然所提供的电

压表量程不够,应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原理图所图所示.

1.一个电流表,内阻为R g ,满偏电流为I g ,若把它作为电压表使用,量程为( ) A .I g R g B.I g R g

C.R g I g

D .不能作电压表使用

【解析】 U g =I g R g ,故电流表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I g R g ,即量程为I g R g . 【答案】 A

2.有四个阻值为R 的电阻全部使用,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不同阻值的等效电阻,下列阻值中可以获得的为( )

A .4R

B .2R

C .R

D .0.6R

【解析】 四个串联阻值为4R ,其中每两个串联再并联,阻值为R ,其中两个并联,再与第三个串联,然后与第四个并联,总阻值为0.6R .

【答案】 ACD

3.有三个电阻,R 1=2 Ω,R 2=3 Ω,R 3=4 Ω,现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I 1∶I 2∶I 3是( )

A .6∶4∶3

B .3∶4∶6

C .2∶3∶4

D .4∶3∶2

【解析】 三个电阻并联,电压相同,故I 1∶I 2∶I 3=U R 1∶U R 2∶U R 3=12∶13∶1

4

=6∶4∶3,

A 正确.

【答案】 A

4.如图2-3-15所示,4只电阻串联于某电路中,已测出U AC =9 V ,U BD =6 V ,R 2=R 4,则U AE 为( )

图2-3-15

A .3 V

B .7.5 V

C .15 V

D .无法确定

【解析】 四个电阻串联,据电压关系和R 2=R 4知:U AE =I (R 1+R 2+R 3+R 4)=I (R 1+R 2)+I (R 2+R 3)=U AC +U BD =15 V.

【答案】 C

5.如图2-3-16所示,有三个电阻,已知R 1∶R 2∶R 3=1∶3∶6,则电路工作时,电压

U 1∶U 2为( )

图2-3-16

A .1∶6

B .1∶9

C .1∶3

D .1∶2

【解析】 设R 1=R ,则R 2=3R ,R 3=6R ,R 2与R 3的并联电阻R 23=3R ×6R

9R

=2R ,故U 1∶

U 2=1∶2,故D 正确.

【答案】 D

6.(2012·铜川高二检测)一电流表(表头)并联一个分流电阻后就改装成一个大量程的电流表,当把它和标准电流表串联后去测某电路中的电流时,发现标准电流表读数为1A 时,改装电流表的读数为1.1 A ,稍微偏大一些,为了使它的读数准确,应( )

A .在原分流电阻上再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

B .在原分流电阻上再串联一个较小的电阻

C .在原分流电阻上再串联一个较大的电阻

D .在原分流电阻上再并联一个较小的电阻

【解析】 改装电流表的读数比标准电流表读数稍微偏大一些,说明改装电流表的内阻稍微偏大一些,要使内阻稍微变小一些,需要在原分流电阻上再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故A 正确,B 、C 、D 错误.

【答案】 A

7.(2013·温州检测)L 1、L 2是两个规格不同的灯泡,当它们如图2-3-17连接时,恰好都能正常发光,设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现将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过程中L 1和L 2两灯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

图2-3-17

A .L 1亮度不变,L 2变暗

B .L 1变暗,L 2变亮

串联与并联教案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3、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 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能联系生活中的串联、并联电路,体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 响 教学重点: ●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及连接实物图 ●会识别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难点: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联电路的连接以及分析归纳并联电路在结 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演示实验1: 展示如

图所示的实物图 提出问题: (1)一个简单电路至少有哪几部分组成? (2)闭合开关后,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演示实验2:展示节日里装饰用的小彩灯 展示教室里的几盏日光灯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通常不是一个用电器而是多个。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吗?——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电路:两个用电器的连接来研究。 二、进行新课: 合作探究(1):利用下列实验器材:两节干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请连接实物图让两盏灯同时发光。 学生展示(1):学生展示(2): 教师根据学生连接的实物图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课题及内容:板书: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连接方式逐个首尾相连两端分别相接 请根据你连接的实物图画电路图。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 两生板演,其它学生在学案中完成 提出问题: 串联电路的电流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教案

*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李明爷爷的收音机不响了,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欧姆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身边只有100欧姆的电阻和几个50欧姆的电阻,能否利用其中某些电阻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欧姆的电阻?这节课我们就为大家来分析这些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串联电路的电阻 活动1: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出实验验证出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与各个电阻的关系?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总结:设计思路:我们先根据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出每一个电阻的阻值,再测量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电路图如下: 活动2: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1:分别先后将2欧姆、3欧姆串联接入AB之间,测算出其阻值。 实验2:撤去这两个电阻,将5欧姆的接入AB电路中,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测算其电阻的阻值。 实验3:再将2欧姆、3欧姆、5欧姆的全部接入电路中,测算出电阻的阻值。 实验4:再将10欧姆的定值电阻接入AB电路中,观察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测算其电阻的阻值。 归纳总结: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表达式为:R=R1+R2 知识拓宽:让学生交流讨论,在串联电路中为什么总电阻要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在串联电路中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分配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结:(1)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故总电阻会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2)在串联电路中,具有分压作用,即R1:R2=U1:U2 探究点二并联电路的电阻

活动1:让学生在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特点的基础上猜想,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各个支路电阻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说出猜想的依据。 总结: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因为将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其电阻越小。 活动2:根据猜想,每一个小组之间设计出电路图。 活动3:根据设计的电路图,学生连接实物图,进行实验验证。 (1)先闭合开关S、S1,把电阻R1接入电路中,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2)再闭合开关S、S2,把R2接入电路中,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最后把三个开关都闭合,两个电阻并联接入电路中,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4)移动滑片,再重复上述实验。 活动4:根据实验,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并联电阻的特点。 归纳总结:(1)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因为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2)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即R1:R2=I2:I1。 典例剖析 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时,小明同学分别按如图(a)连接电路时,电键应该是_____的。图(b)中电阻R是替代图(a)中并联电阻R1和R2的电阻,则接入电阻R时电路应满足:在_________保持不变时,电流表A3的示数与电流表A1的示数______。 【点拨】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应该断开;根据等效替代法可知图(a)的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的效果与图(b)一个电阻接入电路的效果相同,即保持并联电路的两端之间电压和电流都保持相同,据此解答. 【答案】断开;电源电压;相等 出示课件,展示问题: 排忧解难,你来算一算 电信公司机房接到某用户反映,他家的电话不能使用.经过机房人员初步测试,判断为接入该用户的电话线某处短路.为了确定短路的具体位置,机房人员利用测量仪器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已知电话线由两根导线并排而成,该用户家到机房的电话线长5km,设单根电话线每米的电阻为3×10-3Ω,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12V,电流表示数为1A,若只考虑电话线的电阻,你能够求出短路位置到机房的距离s吗?

电阻串并联教案

R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不同阻值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修电子仪器时,需要一个20Ω的电阻,但不巧手边没有这种规格的电阻,只有10 Ω、5 Ω等多个电阻,那么,能不能用几个10 Ω和5 Ω的电阻组合起来代替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演示如图1的实验,让学生读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和总电 压。 如果用一个电阻R 来代替R 1和R 2,使原来的电路变成图2 所示的样子,并且代替以后的电路的电流和总电压保持不变。 这个代替串联电阻而使电路的状态不变的电阻R 称之为串联电阻R 1和R 2的总电阻。R 1和R 2叫R 的分电阻。 (引导学生与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进行对比) 提出问题:那么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变大还是变小呢?总电阻和分电阻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引导: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把电阻分别接入同一电路中,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流的大小(电压一定时,电流越大,电阻越小),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R 接在课本图14-13的A 、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电阻R 串联起来,接在A 、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 、B 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电阻R ,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series and parallel connec tion"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1.5 v干电池 80节,2.5 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激 趣 引 入 1.多媒体放映XX年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doc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1.5 v干电池 80节,2.5 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激

趣 引 入 1.多媒体放映XX年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了解上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连 接 串 并 联 电 路 1.介绍实验器材,讲实验要求(特别提醒你)。 2.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3.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4.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2.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 3.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 4,设计由5盏灯组成吊灯的电路图。 1.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2.会用简单的图设计实验方案。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探 究 串 并 联 电 路 的 特 点 1.鼓励学生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提出问题。 2.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实验方案画成电路图。

(完整word版)串并联电路的教案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 2、掌握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难点是串并联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教授法类比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同学们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串并联电路的认识 (1)什么是电路的串联? 把几个导体元件依次首尾相连的方式 (2)什么是电路的并联? 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 2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 (1)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同 I=I1=I2=I3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I 1+I 2+I 3 3、电压特点 (1)串联电路: R 1 R 2 R 3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U=U 1+U 2+U 3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 1=U 2=U 3 4电阻特点 (1)串联电路: R1 R2 R3 R 1 12U U U =+12U U U I I I =+1212U U U I I I ∴=+12 R R R =+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参赛一等奖

15.3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知道用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用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用实物投影出来,学生边讲解,边操作强调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元件一套,1.5V干电池40节,2.5V 的小灯泡(灯座)4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四、教学设计思路

第三讲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电工基础》教案 课 题: 第三讲 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教学目的: 1、了解电阻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及其应用 2、掌握混联电路的等效变换和计算 教学重点: 电阻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及其应用;混联电路的等效变换和计算 教学难点: 电阻的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举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I 、新课导入: 什么是电阻?其常用的连接方式有哪几种?引入新课 4 II 、新授内容 一、电阻的串联 1. 定义:将两个或多个电阻一个一个地首尾相接,中间没有分支的连接方式叫做电阻的串联。 2. 特点: (1)等效电阻:R=R 1+R 2+…+R n (2)通过各电阻的电流相等 (3)分压关系:U 1/R 1=U 2/R 2=……=U n /R n =I (4)功率分配:P 1/R 1=P 2/R 2=……=P n /R n =I 2 分压公式:u k =R k i=R k /r ·u 因此两个电阻串联时: 80’ i R 1+u -R 2R n R i +u - +u 1 - + u 2 -+u n - u R R R u 2 11 1+=u R R R u 2 12 2+=

二、电阻的并联 1、定义:电路中两个或两个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节点之间,则这样的联接法称为电阻的并联。 2.特点: (1)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端口电压,这是并联的主要 特征。 (2)电阻的并联端电流等于各电阻电流之和。 (3)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4)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且各电阻的电流与它们的电导成正 比,与它们的电阻成反比。 (5)并联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支路电阻消耗功率之和。各支路电阻 所消耗的功率与各支路电阻的阻值成反比,与它们的电导成正比。 分流公式: 两个电阻并联时: 二、电阻的混联 1、定义:电路中包含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电阻的这种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混联。 2、应用: A 等电位分析法 等电位分析法等电位分析法等电位分析法 关键:将串、并联关系复杂的电路通过一步步地等效变换,按电阻串联、并联关系,逐一将电路化简。 等电位分析法步骤: ( 1)、确定等电位点、标出相应的符号。 导线的电阻和理想电流 i 1 i 2 i n R 1 i +u - R 2 R n R i +u - i R R R u i k k k == i R R R i 2 12 1+= i R R R i 2 11 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一、电阻的串联 如果电路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连,并且在这些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则这样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串联。 在电路中,电阻的连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是串联与并联。 一、电阻的串联 如果电路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连,并且在这些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则这样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串联。图1(a)所示为N个电阻串联 的电路。 图1电阻的串联 N个电阻串联可用一个等效电阻R eq来代替,如图1(b)所示,等效的条件是在同 一电压U的作用下电流I保持不变。等效电阻等于各个串联电阻之和,即 (1) 显然,等效电阻R eq必大于任一个串联的电阻。 串联电阻上的电压有如下分压公式 (2) 可见,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式(2)称为分压公式。 电阻串联的应用很多。譬如在负载的额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通常需要与负载串联一个电阻,以降落一部分电压。有时为了限制负载中通过过大的电流,也可以与负载串联一个限流电阻。如果需要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时,一般也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变阻器来进行调节。另外,改变串联电阻的大小可以得到不同的

输出电压。 二、电阻的并联 如果电路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连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则这样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并联。在各个并联支路(电阻)上的电压为同一电压。图2(a)所示是N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图2电阻的并联 N个电阻并联也可用一个等效电阻R eq来代替,如图2(b)所示。等效电导等于并联的各电导之和,即 (3) 或 (4) 电阻并联时各电阻中的电流为: (5) 可见,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导成正比,即与电阻成反比。当其中某个电阻较其他电阻大很多时,通过它的电流就较其他电阻上的电流小很多,因此,这个电阻的分流作用常可忽略不计。 一般负载都是并联运用的。负载并联运用时,它们处于同一电压之下,任何一个负载的工作情况基本上不受其他负载的影响。并联的负载电阻愈多(负载增加),

【公开课教案】:1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公开课教案】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4、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5、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立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讲授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在恒定电流的电路中各处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因此,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串联电路各部分的电荷量必须相等,故有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0=I1=I2=I3。 (2)在并联电路中,要保持电路各处电荷量分布稳定不变,相同时间内流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必须等于各支路1、2、3各点的电荷量之和。因此,串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0=I1+I2+I3。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教师:在上图并联电路中,用φ0、φ1、φ2、φ3分别表示电路中0、1、2、3各点的电势,用U01、U12、U23、U03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3的电势差。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 U01+U12+U23=U03 (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用U1、U2、U3代表上图中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即 U1=U2=U3=U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师活动:(投影)图2.4-3和图2.4-4(如图所示) 图2.4-3电阻串联后作为一个整体,它相当于一个电阻 图2.4-4电阻并联后作为一个整体,它相当于一个电阻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 R=R1+R2 对于多个电阻的串联 R=R1+R2+……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2.会读、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知道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生产中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 惯. 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实际连接操作的过程,分析归纳出小灯泡的连接形式串联和并联及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辩认实际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根据要求画出电路图或根据电路图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并联电路,对于初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观察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课件、一组二个小灯泡,两节干电池,三个开头,导线若干(20组)、教师示教板二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定标自学 [师]:同学们,在我县有一个美丽的中心广场,你们去过吗?下面我们就共同的去欣赏它那美丽的夜景。教师用课件展示带有音乐配音的录象。而且最后定格在“万和宾馆”的灯有不亮的那一幕。 [生]:欣赏、倾听,并思考。.

[师] :同学们,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我们有信心吗?(学生肯定回答有)VERY GOOD 老师就喜欢你们这样。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就要用到我们今天探究的内容:串联和并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要共同认识串并联电路。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小灯泡是如何连入电路的,那么如果两个小灯泡呢?在课下的时候老师已经布置了任务,教师出示课件:课件内容是:交流课前研究成果: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电路图的知识,充分利用给出的器材,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导线若干,设计电路图,要使两个灯泡能够同时发光。现在把你们的设计成果拿出来,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二、亲历实验,探究达标 《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同学们首先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汇总到组长那里,各位组长进行分类并互相交流,最后把所有不同的方案拿到老师这里。 [生] :学生开始活动。 [师] :(把学生汇总的结果拿到展台上展示)同学们请看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得出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可以有两处连接方式,像这一类这样的我们叫做串联,另一类那样的我们叫做并联。老师并贴图。那么哪位同学根

串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计算和简化电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分析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混联电路的简化和总电阻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对串并联电路并不陌生,但对混联电路不容易判断,教 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回忆和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展示上海世博会夜景视频,由灯的连接导入。 二、新课讲解板书: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势来分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理论角度自己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1)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1+R2+R3+… ④电压分配:U1/R1=U2/R2 U1/R1=U/R 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 n = nE r n = nr (2)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U3=… ②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I=I1+I2+I3+… 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2011-02-20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为后两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为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课堂。通过设问、讨论、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一定程度地放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简单实际电路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学习成就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教学仪器】

(分组)两节干电池、开关一个、灯泡两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师展示一个小灯泡,提问: "你能画出一个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让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吗?"分成四人学习小组,画出电路图开始连接基本电路。让学生学习基本电路的设计和连接,为后面连接串并联电路做准备。 二、初识串并联(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师提问,让学生设计电路图:"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 2.展示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请学生充分思考,将电路图进行修正。 3.请学生讨论,对所有电路图进行分类。 4.小结:引导学生从"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区分串并联电路。1.以组为单位设计电路,画在白纸上。 2.反思如何正确规范地画出电路图。 3.小组讨论,交流,区分串并联电路。 4.自己总结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的区别。画在白纸上便于展示,而且不需要切换投影,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实际效率。 展示后让学生评价,可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同时又可加深印象。 让学生学会从基本形式上区分串并联电路。 初步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为后续学习奠基。 三、探究串并联特点(2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电阻串并联教案(优质课)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项目教学案例 姓名:吴春丽 单位:禹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识别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并 能区别生活中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学生对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能识别生活中的实际电路。 【教学用具】 1.实验模拟电路板 2.电池两节 3.小灯泡两个 4.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类比法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首先让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有一个字面上的认识,引出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在初

中可能接触过的串联电路基本知识,并且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利用实验电路板摆出串联电路的模型。 然后通过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到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电阻的并联电路。通过形象的例子,让学生从主观上对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认识,能够很好的解决难点部分的知识传授,进而引入到让学生能够完成实际电路的连接,并能识别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的实际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电源、负载、连接导线、控制和保护装置。 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答:I=U/R(在此要重点强调三个字母代表什么?I、U、R分别代表电流、电压、电阻,此式表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引入教学 拿出准备好的实验电路板和小灯泡等实验用具,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独立的进行实验探究,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去。 三、串联电路 1.定义 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依次连接,中间没有分岔支路的连接方式,叫做电阻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2.进而利用电阻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变通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难点:难点是电表的改装。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复习上课时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老师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阻来分析。 学生自己先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并适当拓展) (1)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1+R2+R3+… ④电压分配:U1/R1=U2/R2 U1/R1=U/R 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 n = nE r n = nr (2)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U3=…

②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I=I1+I2+I3+… 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1+1/R2+1/R3+ 对两个电阻并联有:R=R1R2/(R1+R2) ④电流分配:I1/I2=R1/R2 I1/I=R1/R ⑤n个相同电池(E、r)并联:E n = E r n =r/n 再由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几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一个电阻的几分之一; ②若不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③若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则总电阻也随之增大; ④若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减小; ⑤当一个大电阻与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 2.电压表和电流表 ----串、并联规律的应用 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 (1)表头G: 构造(从电路的角度看):表头就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与其他电阻的不同仅在于通过表头的电流是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来的。 (2)描述表头的三个特征量(三个重要参数)④ ①内阻Rg:表头的内阻。 ②满偏电流Ig:电表指针偏转至最大角度时的电流(另介绍半偏电流) ③满偏电压Ug:电表指针偏转至最大角度时的电压,与满偏电流Ig的关系Ug=IgRg,因而若已知电表的内阻Rg,则根据欧姆定律可把相应各点的电流值改写成电压值,即电流表也是电压表,本质上并无差别,只是刻度盘的刻度不同而已。 通过对P52的“思考与讨论”加深这方面的认识。 (3)表头的改装和扩程(综合运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 关于电表的改装要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即表头内线圈容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g)或允许加的最大电压(Ug)是有限制的。 让学生讨论,推导出有关的公式:要测量较大的电压(或电流)怎么办?通过分析,学生能提出利用电阻来分压(或分流)。然后提出:分压(或分流)电阻的阻值如何确定? 通过例1、2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一般公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串联和并联》教案

串联和并联教案 核心素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素养。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②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④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二、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学生会画串并联电路并会连接串并联电路;组织学生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2.5V的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优教提示: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电灯,老师示范其开关的作用;再播放视频进一步观察教室的电灯及开关的作用。 设问:教室里的电灯是怎样连接的 播放精美的节日小彩灯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设问:这些彩灯又是怎样连接的

引入新课: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 二、进行新课 1、串联和并联 如果给你两盏灯和一个开关、一个电源,当开关闭合时,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简单电路设计) (1)串联 演示一:如图把L1和L2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两灯发光。引导学生连接,并画出电路图。 得出结论:把两只小灯泡依次首尾相连,然后接在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串联的。 (2)并联 演示一:如图把L1和L2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两灯发光。引导学生连接,并画出电路图。指出各灯泡所在的支路。 得出结论: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里,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的。 2、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连接串联电路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串联电路) ①演示三:探究串联电路的结构特点 串联电路的结构特点: A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在电路中。 B电流只有一条回路从电源正极回到负极。 连接技巧:沿着电流流向顺次组装电路元件。 ②演示四:探究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 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学习目标] 1.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阻和电压特点.(重点)2.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相关计算.(重点)3.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难点)4.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难点 ) 一、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各处电流相等: I=I1=I2=…=I n_ 总电流等于各支路 电流之和: I=I1+I2+…+I n_ 电压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U=U1+U2+…+U n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U=U1=U2=…=U n 总电阻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R=R1+R2+…+R n 总电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 和: 1 R= 1 R1+ 1 R2+…+ 1 R n 1.表头 小量程的电流表,符号为G. 2.表头的三个参数 满偏电流I g、_满偏电压U g、内阻R g,根据欧姆定律,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是U g=I g R g. 3.改装 (1)电压表改装:测量较大的电压时,将表头上串联一个较大的电阻,就改装成了电压表.

(2)电流表改装:测量较大的电流时,将表头上并联一个较小的电阻,就改装成了量程较大的电流表.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电路中任意电阻. (√)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电路中任意电阻. (√) (3)并联电路中某电阻变大时,总电阻减小. (×) (4)若将分压电阻串联在电流表上改装成电压表后,增大了原电流表的满偏电压. (×) (5)若将分流电阻并联在电流表两端改装成电流表后,分流电阻和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相等. (√) 2.(多选)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改装的原理是串联电阻有分压作用 B .改装成电压表后,原电流表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也随着变大了 C .改装后原电流表自身的电阻也增大了 D .改装后使用时,加在原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不变 AD [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原理是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故A 正确;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后R g 、I g 、U g 均不变,故B 、C 错误,D 正确.] 3.(多选)电阻R 1、R 2、R 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 1=10 Ω、R 3=5 Ω,R 1两端的电压为6 V ,R 2两端的电压为12 V ,则( ) A .电路中的电流为0.6 A B .电阻R 2的阻值为20 Ω C .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1 V D .电阻R 3两端的电压为4 V ABC [电路中电流I = U 1 R 1= 6 10 A =0.6 A ;R 2阻值为R 2= U 2I = 12 0.6 Ω=20 Ω,三只电阻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学案教案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 电流(学案) 作者: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贾雪梅统稿:姬爱平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单位。 2.认识电流表,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3、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学时安排 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电流和怎样使用电流表,第二学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第一学时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导体中的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物理学上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路接通时,电流从电源的流出, 经过导线、用电器等流入电源的。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电流 说明活动1:阅读教材第53页“电流”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 空: 1、物理学中用来表示电流 的强弱,叫做电流。 2、国际单位中电流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A= mA;1mA= uA。

3、 叫做电荷量,用符号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 活动2:阅读课本54页“电流表的使用说明”完成下列任务: 1、如图1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A 。 图1 2、如图2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A 。 3、按下图所示连接电路,再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1)选用0-3A 量程,将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先对电流表进行“校零”,再闭合开关。这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 (2)换用0-0.6A 量程,重新对电流表进行“校零”,再闭合开关,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 思考: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说明合理选择量程对测量结果的 说 明 S A L 图2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教案1-1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每组学生电源1个、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导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电阻的串联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 U__ 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达标导学 (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 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思考] 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理论推导 (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 由欧姆定律可知:U1=IR1 、U2=IR2 、U=IR 串联电路中有:U=U1+U2 所以:IR=IR1+IR2 所以:R=R1+R2 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提问] 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 (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 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 总电阻:R=R1+R2+R3+…+R 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