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任在外包治理中扮演的角色

信任在外包治理中扮演的角色

信任在外包治理中扮演的角色
信任在外包治理中扮演的角色

信任在外包交易治理中扮演的角色

如需引用请引述

罗家德与叶勇助,2006,「信任在外包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学习与探索Vol 2:44-51。

罗家德1清华大学社会系教授

叶勇助台湾元智大学管研所博士生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embeddedness argument leads us to understand how a firm utilizes trust relationships to reduce uncertainty in a transaction. There are always som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o reduce uncertainty. Our question is to what extent do thes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control uncertainty in a transaction. The uncontrolled part is where trust relationships come into the play. After examining the role of trust in each step of the subcontracting processes, we found the network governance of Taiwanese hi-tech firms to be a mixture of market bargaining, legal contracts, company regulations,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rationale, community norms and trust relationships. In signing an agreement and during the bargaining process, trust makes cost analysis easy and punishment clauses unnecessary. In the ordering process, trust makes both sides flexible and willing to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monitoring process, faith in a vendor’s quality helps reduce the effort of checking quality. In evaluating a vendor’s performance, close interactions between both sides’ executives help settle disputes. Although trust relationship is not the only governance

Key Words: Transaction Cost, Governance, Trust, Embeddedness, Subcontracting

1联系作者为罗家德,地址北京清华园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电子邮件信箱

jdluo@https://www.doczj.com/doc/d17086630.html,.

摘要

Williamson交易成本概念于组织研究中,强调一笔交易的交易成本决定了一个组织会在组织内进行交易,还是在市场上进行此一交易。而交易的性质可由交易发生的频率及交易资产的专属性以及不确定性三个构面来加以分析,不同性质的交易会产生不同的交易成本,因此也会有不同的契约型式来加以规范。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在其镶嵌观点里则挑战了威廉姆森的观点,认为交易是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并且人际产生的信任有助于交易的维持,他提出两个要旨,一是信任关系是决定交易成本的因素之一,因此信任关系会改变治理结构的选择。二是信任有其必要性,少了起码的信任,任何经济行为都不可能发生。

本文中我们观察了一个台湾的光驱大厂公司与其外包商之间的关系,将其外包管理的ISO9000流程分成六步骤,透过访谈与参予观察等定性方法,收集外包交易的治理过程资料,并以扎根理论的方法加以分析,得到几个结论。一、整个外包交易的治理每一步骤中都同时包括了制度的设计与关系的运用。二、关系运用同时包括了权力关系与信任关系,两者相辅为用。三、如同格兰特维诺所言,信任在每一步骤中都扮演一定角色,有的是制度的润滑剂,有的则起了治理的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权力关系、外包网络、统制结构、双方关系契约、交易成本

一、理论背景

在威廉姆森(Williamson, 1975; 1979)著名的“市场与层级”的问题中,其强调最小化交易成本是组织结构的背后逻辑。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在其镶嵌观点里则挑战了威廉姆森的观点,认为交易是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并且人际产生的信任有助于交易的维持,也就是说,人的效用不是一成不变,而会受到周围的人的影响。信息不对称更是社会结构的产物,讯息是否能够取得深深受到讯息管道的限制,而讯息管道往往就是一张人际网络。经济决策也不是一个理性个人在孤绝的环境中作出决定的,而是在动态的人际互动中完成,常常因动态的社会情境而变化。这些人际影响、讯息管道以及动态情境可以化约为人际网络,所以镶嵌理论主张经济行为是镶嵌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格兰诺维特在「镶嵌—经济行动的社会结构」一文(1985)中提出两个要旨,一是信任关系是决定交易成本的因素之一,因此信任关系会改变治理结构的选择。二是信任有其必要性,少了起码的信任,任何经济行为都不可能发生。

(一)信任与制度的替代关系

在威廉姆森对人性的预设中,机会主义(Opportunism)与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是造成交易中会有交易成本的行为假设(1975; 1979). 然而格兰诺维特却指出,人性面的善(Good will)可以有效遏止机会主义。在经济交易中双方对善意的期待会使交易中很多无法用制度与合约规范的行为仍顺利运行,因此减少了交易纠纷,增加了交易的满意,甚至交易发生意外损失时都可能由双方共同负担(Dore 1992; Powell 1990; Perrow 1992)。这种对善意的期待如果获得满足,就会促成更多的社会交换,每次交换中期待都得到满足,便产生信任并期望长期维护这种关系(Blau 1964),诚如格兰诺维特所观察:

一个垂直整合的公司内的科层结构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营造工程

中包商对定价合约中品质要求的规避)。我强调承包商与转包工间的长期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深深镶嵌在营造业的小社区内,可以造就符合期望的行为

标准,比起纯粹的威权关系,它更能满足防制欺诈的需要。…但这也必然牵

涉着个人的主观欲望,想从日常工作里的社会互动中获取满足,这种满足在

每次交易对象都是陌生人的超级市场内,是不可能存在的。就像在其它的经

济生活中一样,社会关系与纯经济交易的相互重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格兰

诺维特1985:498).

人际关系中情感的成分常常无法与经济理性全然分开,一方面面对风险我们固然会设计各种治理机制(Governance)以保障交易安全,另一方面信任是一种心理的偏见,会使我们忽略风险的存在,而不需要制度设计以保障安全(Deutsch 1958; Hosmer 1995),这时交易对方的善意至关重要,一个保持善意的对手会在

这些制度防护付之阙如时仍不会采行机会主义行为,因此过多的合约、成队的律师、紧密的监督流程以及检查制度都变的十分累赘,而无需浪费交易成本去设计或执行这些制度。诚如Macauley (1963) 在长期观察合约的执行时就指出,多数合约其实是不完整合约(incomplete contract),而在交易后监督行为中,即使交易一方有违反合约的行为,另一方也很少会立刻诉之于法律解决,多半会保持善意,以私下协商的方式解决。即使合约定的清楚也往往是备而不用,尽量以善意取代昂贵的律师诉讼费用。因此信任关系的建立可以成为治理结构的一部分,而使交易成本降低(Bromiley and Cummings 1992)

以上的论述似乎是信任被提出来作为交易制度的替代工具,但实际上,没有交易制度的保障下交易依然存在。在观察Morocco的以物易物市场时,Geertz 发觉交易的市集固然存在,但却没什幺共同接受的制度以保障安全,更没有第三方监督可以减少风险,这时事前信息收集就变成交易成本十分高的活动,买家往往在一家一家的摊位前讨价还价以取得某一商品较真实的价格信息,而隐藏真实价格再发挥谈判技巧则是商人赚钱的核心能力。这样的交易方式使得事前交易成本太高而让买家很难获利,这时买卖双方并不会发展一套治理制度,而会采取「顾客化策略」(Clientellization)以降低交易成本,也就是买方会找一家卖方作长期合作伙伴,维持每次市集都有一定的交易,而卖方的真实价格信息可以因此取得。这个人类学对交易行为的观察说明了没有其它治理制度时,建立关系就是最原始又有效的治理结构,随着人们的交易行为越趋复杂,交易的对向更加广泛,交易金额越来越多,更多的交易制度才被设计出来以取代信任关系。换言之,以信任关系作为交易的必要条件产生交易是人类自然的行为,行之甚久,当信任关系不存在,不稳定或不易建立时,制度设计才用来降低交易风险。

镶嵌理论既然主张信任关系可以与制度互为替代,所以一个理性的交易者会考虑交易双方已有的信任关系,设计适量的控制机置,过多的制度设计执行起来反而会使交易成本增高。因此除了交易性质在信息不对称及机会主义的人性假设下会带来风险,关系性质也会在信任可以降低机会主义的人性假设下而减少风险,在寻求最小交易成本的治理结构时,一个理性的交易者必然会同时考虑交易性质与关系性质,以设计适合的交易制度。

(二)制度对信任不可替代关系--最小信任问题

如果说信任关系就是制度设计的替代品,格兰诺维特以为这种说法犯了太简约而失真的问题(1985, p. 503)。制度设计可以降低风险,却无法消灭风险于无形,在每一件事情都不能相信的环境中,再多的制度设计也让人不敢交易。中国人到印度可能会对小如住旅馆这样的交易都没有信心,而必须仰赖旅行中介商代为交易,即使旅馆有定制的合约,印度也有法律去保障这样的合约,但对印度商人的诚实以及司法品质的怀疑就使得中国旅客很难自行交易,同样的,恐怕印度人到

中国社会旅行可能也会有相同的问题。这就是交易需要最起码的信任的问题,我称之为「最小信任」,因为少了这最基本的信任,一切交易都无法进行。

在科层的讨论中,格兰诺维特(1994) 曾分析企业的建立时指出,缺乏垂直以及水平的团体连带(vertical or horizontal group solidarity)会使长期的经济合作

不可能出现。他观察了印尼莫加库涂(Modjokuto)镇的货郎(pasar traders)行为发现,他们之间会形成很多短时性的商业同盟以争取任何商业机会,十分有企业家精神,但是因为缺乏长期稳固的信任关系,所以无法形成长期的伙伴关系,更无法共同出资并长期的分工合作,形成公司组织,生意也因而都作不大。Geertz 称他们「没有企业的企业家」(entrepreneurs without enterprises) (1963: 40)。换言之,少了长期交易所需要的最小信任,使得这些货郎无法作复杂性高的重复性交易。对比的个案是菲律宾埃斯同尼卡(Estancia)镇的中国人,中国人靠着同乡关系可以集合较大量的资本,靠着家族关系可以形成长期合作的经济行为,因此建立许多企业,垄断了当地的生意,而当地人则无能作长期重复性的经济合作。其实相同的观察也发生在台湾,中国人靠着家族连带或「拟似家族团体连带」(陈介玄1994)而能够募集起始资本,形成企业基本的协作关系,并找到上游供货商以及市场机会(Luo 1997),在一个只需要少量资本少量核心能力就可以在关系网络中找到上下游资源的经济里,企业进入门槛很低,因此在台湾的经济中,企业数量极多,而且多是中小企业。格兰诺维特对印尼货郎的观察指出,少了最小信任,单是公司规定、层级结构与命令系统,企业也是无法形成的。

在市场的讨论中,格兰诺维特借用了上述Macaulay的研究指出,合约很难完整,所以合约无法给交易者充份的保护,如果对交易对方缺乏信任,则会因为不完整的保护而不敢交易。更何况有合约保护的地方,人们仍倾向用善意解决而不会立即诉求制度,主要因为凡事靠制度监督的交易其成本将极高,所以少了最小信任的交易即使制度制定的钜细靡遗,执行起来成本也太高而使得交易不容易获利。尤其是资产专属性高、交易频率多并且交易环境十分不确定的交易,并不如威廉姆森所言,这类交易就一定要放入层级之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靠着关系,这类交易以组织网络进行。

以上讨论的是市场治理的事后监督,至于事前讯息收集,信任关系也常常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格兰诺维特『弱连带优势理论』(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1973)指出关系不必紧密即可能传递有用的讯息,一个拥有越多的弱连带的人往往拥有的讯息也越多。Burt (1992)引伸此一理论而成「结构洞理论」(Structural Holes),指出占据桥位置的人最容易成为企业家,因为他可以发现甲地之有与乙地之无,搬有运无,为什幺桥的位置那幺重要,主要就是此一结构位置提供了实时(in time)、适时(right time)及可供参考(reference)的信息,所以可以在其它人没有查觉之前发现商机。可供参考的信息需要一定的信任,他人不敢确认的商机,因为有信任关系提供认证而变成有用的信息。同样的,这说明了为何行销上强调

高关切度、复杂性高的产品要口碑传播,大众传播出去的信息消费者不敢相信,必须要经过信任的人加以背书,消费者才会相信这类商品的产品信息。这类交易,如高关切度产品、知识复杂度高的产品、或隐晦出现的商机,少了最少信任,不仅是信息收集成本增高,而且收到的信息也不敢相信,以致交易无从发生。

总而言之,不论是那一种治理结构内最小信任都是存在的,不管是层级内或市场上,没有最小信任,交易也是无法进行的,因此信任关系必然会演化成治理结构中的一部分,只是或多或少而已,这也是为什幺「市场与层级」绝非价格系统与命令系统的制度之争,制度之外,信任关系也是必要条件。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搜集

以上的理论争论是一种大理论(Grand Theory)间的争议,并不容易获得简单的定量验证,但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架构让我们重新审视「市场与层级」的问题。本文企图更深入了解组织间合作的秩序是如何建立、维持和停止或中断的过程,适合采用定性研究的策略,而笔者适情况使用开放式和半结构式的问卷来进行深入访谈,配合录音方式记录,若有适当机会,则进一步以非结构式的参与观察法收集资料。

资料收集的过程上,首先,从理论文献探讨我们得知,交易成本理论在研究单位(Unit of Reserch)上,可以从一个组织和组织之间的交易到一个组织经济制度的探讨。而格兰诺维特的镶嵌理论也是强调这样的研究单位。然而,就分析单位(Unit of Analysis)来看,交易成本理论强调从资源交换的交易特性分析,仍是以交易做为一个分析单位,而格兰诺维特则强调人际关系结构的分析也很重要,其分析单位主要是交易双方的人际网络为单位。综合上述讨论,本研究探讨组织间的合作是以组织和组织间形成的交易做为研究单位,而分析单位则以交易过程的每个阶段做为分析,并思考每个阶段中人际网络的作用。

首先透过笔者强连带的介绍,认识一家PERD供货商的总经理,这家公司主要是做五金冲压和塑料射出成型件,其主要的客户为台湾CDRA采购商,一家光驱制造厂商。所以本研究一开始,针对此五金塑料厂供应光驱公司的交易,以开放式的问题,访谈五金塑料厂公司总经理,透过三次访谈,并参考相关二手资料,我们首先对光驱产业的生产交易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加上参考此五金塑料厂公司ISO9000的品质管理说明书,我们建立了采购交易的互动机制,在问卷访谈大纲的设计上,主要从业界实务的角度出发,从双方交易的形成、过程及一笔交易的完成,笔者将其整合成六个阶段,分别为:1)供货商开拓和评估、2)基本采购协议书订定、3)单价和个别采购协议书订定、4)订货与收货、5)制造管理与供给品管理、6)辅导培育支持付款,六个阶段双方行动者各自有其负责部门和管理机制,并且都有其发生交易成本的种类(见附录一)。

这样的分类即是业界的标准工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ve Process),而此标准作业流程即是治理结构的内涵。所以我们针对每个阶段不同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度访度。其中访问重点包括:1)每一个阶段中正式制度的机制为何?2)除了正式制度外,一些技术理性与产业规范对交易行动的影响为何?3)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关系扮演何种角色?4)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关系又如何影响交易过程?

笔者配合理论分析和文献的探讨,针对六个阶段设计访问大纲,一开始就此大纲访谈五金塑料厂公司业务部经理、工程部经理、品质业务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管理部经理。

之后藉由滚雪球的方式,经五金塑料厂总经理的介绍,进而认识CDRA光驱公司大中华区制造中心协理和东莞地区厂长,进而陆续透过协理和厂长介绍其公司相关部门处长和经理。配合参考其公开说明书的组织图和各主要部门所营业务,前三阶段主要访谈采购商公司的东莞地区厂长、大中华制造中心协理、采购处处长、工程部课长,其中采购处长访谈二次,而后三阶段则访谈了制造工程部副处长、品质管制部处长、品质管制部副处长、资材部副处长、采购经理、资材部副理、品保部QE主管。此外也透过资材部副处长介绍其上游一家大陆供货商总经理。更藉由其它强连带的介绍认识其它类似五金塑料件工厂总经理,由于时间和成本的考量,本研究进行了十二次的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见附录二)。

三、资料分析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针对这六大阶段来讨论供货商交易管理的治理结构与机制,并思考人际关系与制度规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一)供货商开拓和评估

一般而言,采购商通常透过两项制度来管理,分别为”供货商开拓管理”与“供货商评价管理”;至于供货商一方则使用”新客户开拓管理”与“新产品的开发管理”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内涵主要即是以市场价格机制来治理,强调买卖双方依照品质、价格与交期来达成交易的进行。然而,我们可以从研究个案发现,除了市场治理机制所形成的制度外,人际关系网络所产生的信任行为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在供货商搜寻阶段,采购商通常不会也不太可能每一家相关的厂商都去评估,尤其当该零组件技术和品质要求愈高时,通常采购部门会先行咨询R&D 部门,请其提供相关的厂商,所以我们提到许多零组件供货商大多会跟采购商的R&D人员保持良好的连系,这也就是说,双方R&D的人脉和工作经历都可能成为两家厂商之后合作的关系来源。就光驱光驱产业来说,许多技术人员即是从工研究培养出来,这样的人际关系可以减少许多对技术和品质的沟通,有利于合作

的开展。

换言之,茫茫人海中,采购商是靠着人际网络内的口碑将上千家的可能供货商选取出一定数量,再对少数的厂商加以考察以决定谁能成为接单厂家。如果对全台两千多家五金塑料厂都考察后才选出五、六家作为供货商,其交易成本就太高了,口碑网络此时可以帮助降低搜寻成本。

以我们的分析个案为例,第一阶段对于CDRA采购商而言,主要的风险在于无法收集所有供货商的信息,并且在短时间无法评估合适的供货商。而对于PERD供货商而言,其风险在于是否找到合适的客户。这个阶段由于在订约前,主要透过双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降低风险,而ISO9000的品质认证制度是目前业界最广泛应用的,这样的制度有利于组织间合作的开拓,也形成组织间合作的门槛,如同CDRA采购商张科长所言:「在评估供货商时,有ISO9000的厂商当然会优先考虑,也会辅导供货商通过ISO9000的认证。(CDRA-SOMC1)?」除了内部控制制度外,人际关系网络形成的信任关系在这个阶段更提供了信息和参考的价值。所以整体而言,第一阶段是以市场的价格机制为主,以口碑网络的信息传播及弱连带即能发挥的推荐(reference)功能为辅,但若交易的资产专属性愈高时则网络信任机制的使用也会随之增加,甚至超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用。

(二)基本采购协议书订定

透过前一阶段的供货商开拓和评估后,在正式下单前,双方会先行订定基本的采购协议书(Agreement),就ISO9000的设计来看,协议书内容主要关于品质、交期、数量、价格的一般规定。主要是订定品质和交期的标准,且达不到标准时该如何处理的方式。此外,关于数量和价格的调整方式也可订定于此。

但台湾有些一线厂和其供货商大多以每次下单的订单做为协议书,并不先行订定详细的基本采购协议书。对于台湾高科技产业而言,这个阶段业界的规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下游厂商和上游供应厂合作研发一项原件,如果没有进入量产,先前的研发成本是由下游厂来负担」。(CDRA-PERD -MA1-11)在业界中会有一个模糊的规范,大家会在这个规范上去谈定协议书。这个部份的治理机制主要建立在于业界人际网络所产生的社会期望和控制。

在此一阶段,CDRA采购商和PERD供货商主要的风险在于因环境复杂性无法订定详细的规定,如开模与试产后的失败损失。有的协议书定的钜细靡遗,包括了所有违约的情况以及惩罚条款,有的则定的较为松散,留给以后更大的自由空间,也更仰赖关系管理违约的情况。协议书的严谨或松散,固然取决于权力大的一方,多半是依照采购商的公司规定,所以协议书虽是市场治理的机制,但协议书内容及如何签协议书却取决于有权力一方的层级法则。

另外,这也取决于签约双方的权力差距。以CDRA采购商与PERD供货商的合作为例,一开始,当双方尚未开始「转盘」(Turn table)的联合研发时,CDRA 采购商随着产量的扩大,将五金塑料件中的光驱「上下盖」的冲压分一些量给PERD供货商供应,在CDRA采购商的网络图(附录四)可以看到,CDRA采购商本身自行生产80%之上下盖,其余的20%外包,且强调以4/3/3比例分三家供货商供应。这样的策略除了透过公司内部制度的分散供货商来管理外,更重要是透过权力关系来维持秩序。在PERD供货商还未供应转盘时,CDRA采购商开始先以上下盖和PERD供货商建立交易关系,一方面可以了解PERD供货商在整体生产品质管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占有PERD供货商生产线一定的量,形成一定的依赖度。但是当CDRA采购商和PERD供货商开发好转盘后,且到目前为止这项关键零组件仍只有PERD供货商为唯一的供货商,CDRA采购商虽不断辅导其它供货商生产转盘这项零组件,甚至找日本厂商来生产,然而,目前在量产品质和价格上PERD供货商仍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对于PERD供货商而言,它不断扩充其它客户来降低对CDRA采购商的依赖,又掌握了一项关键零组件的独家生产能力,一方面可将临时抽单的伤害降低,同时也增加本身在采购协议书上的议价空间。

总之,此阶段乃以层级所发展的制度规范的治理机制为主,但双方的信任关系则扮演一定角色。尤其在基本协议书的谈判过程中双方若无信任基础则容易导致合作的破裂,这说明了在基本协议书谈判前人际关系网络所产生的真实信任的重要性。但若交易双方的权力位阶差距过大,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近似层级的规划与威权机制的运作,使得在基本协议书的订定时,主要是由采购商提出要求,以定制化的协议书使另一方被迫接受。这样交易的情形在台湾许多以代工为主的企业时常可见。然而,当权力趋向平衡时,交易双方在基本协议书的谈判中会以双赢策略为主,因此,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协商信任机制则愈形重要。

(三)议价和下单

通常在第一阶段寻访供货商时,针对价格的问题,供货商通常会先提供采购商成本评估表,以对该零件进行成本分析。以此为基础,当采购商需要购料时,先选择已承认的合格供货商,作询价、报价的采购动作,经比价、议价后决定下单,通常报价时应有两家以上厂商报价,然后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单价的谈判,并视需要加入个别的采购协议书,但若该零组件为独家制造、独家代理、专利品、原厂商的零配件无代替品和客户特别指定的料原时,则不需进行比价。

所以通常价格会根据四种因素决定:第一,依成本决定;第二,可依供给与需求之关系决定;第三,可根据与其它同业之间的竞争状况决定;第四,可根据付款条件决定。所以,这个交易阶段的谈判大部份是属于零和谈判,在两家以上可以比价时,主要是采用市场的价格竞争机制。

权力关系的运作在这一阶段中是非常有趣的。通常单价的议定是交易双方的讨价还价最频繁的阶段。PERD供货商业务黄经理谈到:「如果能在对方要求降价过程中,你想办法能延迟多少天,你就可以在多少天以比较高的价格卖出你的产品,就会比较多的利益。这过程你要怎幺处理好关系,就变成非常会抓捏这关系的人才能处理好这问题。因为你处理不好,对方下次会对你不太好的印象,他下一次可能会利用其它权力。」(CDRA-PERD -QMA1)

供货商的业务与采购商的采购间的关系管理其主要的心法就在于创造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境,也就是在讨价还价的过程当中提供的讯息有百分之九十时是正确的,但剩下的百分之十却加油添醋,但那百分之十却是最重要的,而我们所谓的信任好不好,就是要看对方愿不愿意提供那百分之十的正确信息。PERD供货商的黄经理强调:「他们的心法有一条就是,做什幺事情就是要有嬴有输,这次输下一次要拿回来,重点是要暗示对方下次要让我赢回来,信任就在这样你来我往的输赢过程中建立出来。」(CDRA-PERD -QMA1)

小结以上的讨论,交易双方只要能够非常充份相知的情况下,也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极小的情况下,单价议定的过程中是信任多过于权力;但是如果在信息不对称程度大的情况下,则使用权力多过于信任。在一个信任稳定的情况下,议价会非常的顺利,交易成本可以下降很多,但是一旦这信任不存在的时候,成本会马上提升。所以我们发现这个阶段除了运用市场价格竞争机制外,层级的权威机制也十分重要,权力大的一方总会定期要求降价,除了市场与层级机制所形成的制度规范外,人际网络的信任机制可说是一种润滑剂的作用,若没有润滑剂则价格谈判会变得十分难以运行。

(四)订货和收货的方式

价格呈单位主管核准后,由采购部门发出订购单,供货商确认后签回。订购单通常以传真方式处理,若紧急时,可以电话下单,但供货商通常会要求必须补以书面证明。接下来为了确保厂商如期交货,采购部门依订购单统计表,以电话跟催、亲自前往厂商处跟催等方式,以确保材料能适时、适质、适量的供应。通常一项零组件,会同时跟两家以上的供货商下单,数家为主、数家为辅(一般不会超过三、四家),甚至随时准备下单给其它通过检察合格的供货商。

下单时通常都会有预估,不同的厂商也有不同,有些一年预估一次有些一季,甚至一个月的都有,以CDRA采购商与PERD供货商的订单预测的部份:「像现在是九月份,通常到十二月的预测他们都会先给我们,让我们去备料。通常预测都是三~四个月左右。」(CDRA-PERD-MA1-2)

收货时经由仓储点收确认料号、数量无误后,由采购开立验收单交由品管依进料检验及仓储管理办法执行,核对供货商交货状况,并对不良品设法加以处理。

这里所谓的料号是指当初在供货商开拓阶段,会针对各项零组件,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制作承认书,所以下单时必须针对有承认书的供货商下单。

必要时可由采购商品检人员先行至供货商处做不定期品质抽验,以确保品质。CDRA采购商采购处长强调:「这个问题是从很多角度来看,也很复杂的,通常QC就像是门口的宪兵,我们有一套抽检的制度,例如可能连续5批抽检都没问题就可以直接上线,如果又有问题就又回到原来的抽检方法,这部份都有一套明确的计划在进行。而且如果品质不良时,QC会先行跟供货商协调处理,如果问题一直不能解决,才会报告到采购这边,因为我们通常一礼拜就会开一次会(指两岸远程视讯),我们通常都会掌握生产线上的EPP(错误率),如果问题一直发生,我们会先要求停止供货,然后先行用Second Source来替代,协同厂商一起处理问题,不到必要时不轻易更换供货商。」(CDRA-SOMA1-38)

CDRA采购商目前在大陆那边就是生产和品检两个头,「这两个人是由总经理管。像之前他们就打电话说一批货有问题,从工过也不行,所以我就排生产部和品管部经理去那边开会讨论。」(CDRA-PERD-MA1-18)

所以,此阶段订货是以市场治理方式所形成的制度规范为主,订单视同合约,但收货的检验过程则完全是依据采购商的内规进行。当发生不确定性时,网络的协商信任机制则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因为一旦在订货与收货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交易的任何一方一旦认知对方是某种机会主义行为时,则会逐渐甚至瞬间额外地产生许多监督机制,这样对日后的交易会产生很大磨擦,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觉得信任很难建立却很容易被破坏的原因。

(五)制造管制与供给品管理

制造管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成品质、交期和数量的要求,尤其是特殊规格的订制采购品,制造管制的阶段更为重要,主要的问题包括模具、冶金工具、设备和机械的故障及是否发生人力上的不足。采购者若有余力,通常协助供货商改善,对于瓶颈工程,也由采购者负责。此外,若发生火灾、风、水灾、破产等情形时,则会转向其它供货商采购。这些内容包括手续管理、交期管理、价格管理、变更管理、进度管理、品质管理和技术管理等项目。这些管理都会依照采购商的标准作业流程进行,所以是层级的治理机制。

此外,当订购单内容变更时,必须主动通知供货商变更交期、数量、规格等,并要求供货商应予配合。其中属于卖方市场的零组件,通常就必须备较多的存货,因为通常这些厂商的订单不能变更。CDRA采购商黄副理提到:「像TI(德仪)这幺大的厂,我们的量不过占他们很小的比例,这个时候我们的弹性呈现优势的时候,它们不一定会比我们快,那尤其像TI和一些日本大厂来说通常都是有一定的排程,你最好不要来改变我的数量,但台湾不是,你任何急单我们也能接,我

们如果今天你跟TI谈,没有到达一定的量,你只能跟他的代理商谈,TI有很多代理商,我们就罗教授的访谈来看,因为很少看到直接跟TI谈的。所以我们跟这些厂商下的单,通常时间会比较长。所以要备比较多的存货,而且还要看预估,CDRA采购商这一点还算蛮准的,所以你可以备料我一定帮你吸收,他才有足够的筹码去跟TI谈,而且你如何临时要增加,也不可能。」(CDRA-SOMB1-37)换言之,对权力大又关系远的厂商,供货商只好多备料以待订单变更,但对关系近的采购商则可以协商如何分摊备料成本。

所以整体而言,此阶段是非常强调人际关系的运作,特别是出现不确定性时,其中以“临时插单”最为常见,而此不确定性产生时也正是凸显交易双方信任关系的品质。因此,若采购商平常一味地运作市场或层级的制度治理机制,而完全不运用网络协商机制,遇到需要供货商临时插单的配合时,大多数的供货商都会采用许多合理手段降低其配合度,这对于强调快速弹性的企业竞争优势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大多数的采购商仍会在平常多运作网络协商机制,或者尽量在交易过程中不撕破脸,以保留空间应付这类的不确定性。

(六)辅导、培育、支持、付款

这个阶段通常依据双方的依存度有不同的关系,而辅导的重点项目基本上包括品质的提高,可靠性的增加,数量的确保与增加,交期的维持与缩短与价格的降低。辅导的方式可分为前往供应厂商进行辅导,主要支持供应厂商自主实施的品质提高、成本降低和迟廷排除等活动。另外,交易双方也会以集合教育方式进行辅导,以相互研究的方式检讨有关事项,进而针对管理方法等共同事项实施教育。还有,为了提高对制程之认识,可在供应厂商内的相关部门进行辅导,若进一步将其视为关系企业,则可进行技术分享,并加强其管理能力,以使交易的摩擦最小,这是一个学习曲线,共同学习使双方熟知对方的交易习惯,而减少交易成本。所以整体而言,当交易的资产专属性愈高时且未将交易整合于层级之内时,其运作网络的协商机制会更多。

在这个阶段,以CDRA采购商而言,其主要的风险在于供货商的权力愈来愈大,而PERD供货商则关心CDRA采购商是否能准时付款。就付款来说,通常不同的产业对于付款的期限有一定的业界规范,然而其中交易双方的权力大小更是决定付款期限的长短。CDRA采购商工程部张科长指出:「通常要接CDRA 采购商的单子都要有三个月以上的存货资金,因为我们对这种厂(冲压和塑料)的付款期限大多是三个月,所以当你做用一批货时,送到我们厂,要等到整批检验完毕才能收到钱。」(CDRA-SOMC1)所以一开始厂商寻找供货商时就会特别注意其财务状况。

此外,CDRA采购商会培育每家供货商,专精在不同的零组件上,以分散

CDRA采购商的风险,并增加开发的效率。例如以一个新开发的产品来说,就冲压和塑料件来看,其中主要有上下盖、转盘、托盘、齿轮等等,一开始CDRA 采购商会分别找不同的厂商对这些零组件进行开模设计,如上下盖PERE,转盘找PERD供货商,托盘找PERF而齿轮找PERG。由于这些厂商专精在这些产品,开模的速度和品质也都相对较好,通常在开模后,刚开始的量也由这些供货商生产,等到量愈来愈大时,CDRA采购商再自已找开模厂设计适合自己工厂的模具以大量生产,最后这个量会维持在20/80的比例,也就是20是由供货商生产,80自行生产。

整体而言,权力差距愈大时,权力较大的一方,会透过这样的影响力来增加效率.并维持组织间交易的秩序,而权力较弱的一方通常会强调关系,以降低交易风险,如同科曼所言,信任的需求产生于资源的交换,进而形成一种关系,且信任关系通常是不平衡地。也就是说,其中一方要担较多的风险,必须以信任的行为来期待对方给予信任的回馈。会将自身置于风险中,通常是由于权力较弱时,为了降低因为权力产生的不确定而采取的策略。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整合以上六个阶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初步的结论与讨论。

首先,一笔交易可能有其主要的治理结构与机制,但若将此交易的流程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交易流程的每个阶段会混合使用不同的治理机制,例如在交易初始的供货商开拓和评估阶段,可能采用一半的市场竞争治理机制,配合一半的网络口碑与推荐。所以事实上一笔交易即使有其主要的治理方式,但更会混合使用不同的治理方式。以下表一可作为一笔外包交易流程治理机制的整合了解。

第二,在高科技产业里技术理性是非常强的,在业界中,我们常可以听到“没有品质就没有交易”的说法,但是信任依然在双边交易和沟通上扮演了润滑剂的角色,在签定采购协议书和讨价还价的过程,信任使得成本的分析变得容易,并且不需要订定太多的惩罚条款。而在下单方面,信任使得双方弹性地且相互的协调,因此可以帮助解决插单、赶单的不确定性。。品管方面,对于供货商品质的信心也减少品质检查的成本和努力。在制造管理部份,信任关系使得联合研发变为可能并在资产专属性投资上减少抵押品的避险。在辅导和支持部份,双方紧密的互动有助于争端的解决。

而互惠不仅是信任关系建立的重要机制,同时也是面临市场不确性时的重要保护。对高科技产业而言,生产线的停摆会产生极高的交易成本,防范这种风险可说是采购经理人主要的任务,长期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使得关键零组件厂商在缺货时愿意提供额外的量。所以整体而言,虽然网络的协商与信任关系虽不是外包交易唯一的治理理机制,但却是必要条件。

第三,许多社会学家强调信任关系和社会控制在网络式交易上有助于交易的进行,且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其中如Powell强调信任可以当作是「一个对经济交换非常有效率的润滑剂,远比预测、权威或协议能够更快、更经济地减少错综复杂的现实」(1990, p. 305)。然而这样的信任概念,包括了广义的信任和狭义的信任,其中广义的信任主要来自制度的设计,内部流程控制以及权力的运用,使得许多社会学家夸大了信任在网络式交易的重要性。在我们的分析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个阶段,同时都运用了不同的治理机制,这也是威廉姆森强调用成本有效性的概念来取代信任概念的原因。

然而威廉姆森关注的是因交易特性不同,而不同交易所适合的制度设计,透过交易特性的分析,找出适合的治理结构,其强调透过制度来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可以有效地维持交易秩序。应用在双方治理结构部份,除了透过法律制度保障,双方签定的协议书外,主要即是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这些制度在上述的外包交易的每个阶段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我们的访谈中察觉,这些制度设计仍然没办法证明可以完全杜绝机会主义的产生,并有效地维持秩序,因为在每个在交易的阶段,我们仍可以看到人际关系对交易秩序的助益,这也是格兰诺维特强调低度社会化思考的盲点,强调镶嵌观点的重要性,而狭义的信任即是强调由关系结构所形成的信任关系,这也正是本文特别考察的部份。

第四,就如同科曼指出,信任的需求产生于资源的交换,进而形成一种关系,且信任关系通常是不平衡地,也就是其中一方要担较多的风险,必须以值得信任

(trustworthy)的行为来期待对方给予回馈。以权力会后盾,信任为手段,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时间,厂商之间以信任的方式来沟通,除了关键时刻会采用权力外,平时都强调信任,但也不断培养实力,以取得权力较高的位置。

第五,最后格兰诺维特(1985)强调,如果制度设计是用来取代信任,理性的个人会有动机发明各种方法钻制度的漏洞,于是乎很难想象日常经济生活不会被更多欺诈的诡谋所污染。所以格兰诺维特怀疑制度设计可以维持经济交易的秩序。然而格兰诺维特并没进一步去讨论制度是否能产生信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廷伸下去,也就是制度设计与人际关系结构的相互关系,有待更多的学者进行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陈介玄,1994,协力网络与生活结构--台湾中小企业的社会经济分析,台北:联经出版社。

胡幼慧、姚美华,1996,「一些质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与效度?如何抽样?如何收集资料、登录与分析?」P141-158,质性研究-理论、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实例,巨流出版社。

Blau, P. 1964,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New York: Wiley.

Bromiley, P., and L. L. Cummings. 1995, “Transactions Costs in Organizations with Trust”, Research on Negotiation in Organization, 5:219-247.

Burt, R. 1992, 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 H. U. Press.

Coleman, James. 1990, Foundation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utsch, Morton. 1958, “Trust and suspicion,”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2, 265-279.

Dore, Ronald. 1992, “Goodwill and the Spirit of Market Captalism” adopted from The Sociology of Economic Life edited by Mark Granovetter and Richard

Swedberg Boulder: Wesview Press

Geertz, Clifford. 1963, Peddler and Prince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eertz, Clifford. 1978, “The Bazaar Economy: Information and Search in Peasant Marketing,” i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 68:28-32

Granovetter, Mark.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AJS 78:1360-1380.

Gran ovetter, Mark.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481-510.

Granovetter, Mark. 1994, "Business Groups". Chapter 22 of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 edited by Neil Smelser and Richard Swedberg.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an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osmer, L. T. 1995, “Trust: The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Organizational Theory and Phiosophical Ethic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379-403.

Kirk and Miller. 1988,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Lincoln, Y. S. 1995, “Emerging Criteria for Quality in Qualitative and Interpre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Inquire. 1(3):275-289.

Luo, Jar-Der, 1997, “The Siginificance of Networks in the Initiation of Sma ll Business in Taiwan.” Sociological Forum , V ol 12(2).

Macaulay, Steward. 1963, “Non-Contractual Relations in Business: A Preliminary Study,” i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No.1, V ol 28:55-67.

Miller and Crabtree. 1992, “Primary Care Research: A Multi method Typology and Qualitative Road Map.” In Crabtree & Miller (eds.), D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sbury Park CA: Sage. Pp.3-28

Perrow, Charles. 1992, “Small-Firm Networks.” in Nitin Nohria and Robert G. Eccles,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m.

Powell, Walter. 1990, “Neither market nor hierarchy : Network forms of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2:295-336.

Strauss and Corbin.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sbury Park, CA:Sage.

Williamson, Oliver. 1975,"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Proces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XXII(2),October,233-61.

Williamson, Oliver. 1979, “Transcation-Cost Economics: The Governance of Cont ractual Relation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2:233-61.

附录一:外包交易的六个阶段

附录二:厂商访问编码簿一、母厂编码簿

二、外包厂逐字稿编码簿

商务谈判

一、名次解释 1、谈判:是指参与各方基于某种需要,彼此进行信息交流,磋商协议,旨在协调其相互关系,赢得或维护各自利益的行为过程。 2、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了达成某笔交易,彼此通过信息交流,就交易的各项要件进行协商的行为过程。 3、立场型谈判法:立场型谈判者把任何任何情况都看作是一场意志力的竞争和搏斗,认为在这样的竞赛中,立场越强硬者,最后的收获也就越多。 4、原则型谈判法:要求谈判双发首先将对方作为与自己并肩合作的同事对待,而不是作为敌人来对待。 5、谈判者个性:通常是指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的性格、能力和素质等。 6、群体效能:主要是指群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 7、国际商法:作为调整国际商事和商事组织各种关系的国际法律规范的总和,为国际商务交往提供了宏观的国际法律环境。 8、谈判实力: 9、谈判方案:是谈判人员在谈判之前预先对谈判目标等具体内容和步骤所做的安排,是谈判者行动的指针和方向。 10、模拟谈判:是在谈判正式开始前提出各种设想和臆测,进行谈判的想象练习和实际演习。 11、商务谈判策略:是在可以预见和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应采取的相应行动和手段。 12、让步策略: 13、开局阶段:主要是指谈判双方见面后,在讨论具体、实质性的交易内容之前,相互介绍、寒暄以及就谈判内容以外的话题进行交谈的那段时间。 14、报价:不仅指产品在价格方面的要价,而且泛指谈判的一方对另一方提出自己的所有要求,包括商品的数量、质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商检、索赔、仲裁等交易条件,其中价格条件是谈判的中心。 15、封闭式发问:是指在特定的领域中能带出特定的答复的问句。 16、澄清式发问:是针对对方的答复重新提出问题,以使对方进一步澄清或补充其原先答复的一种问句。 17、谈判风格:主要是指在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以及习惯爱好等特点。 18、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治局势的变化或国际冲突给有关商务活动的参与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19、BA TNA:是“谈判协议的最佳替代方案”,要求谈判者考虑在未能达成交易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最优结果是什么,并且把现有的交易与这个替代方案进行比较。 20、过度自信:认为谈判对手是非理性的,认为他会接受你的安排,哪怕是违背他的意愿的安排。 21、理性谈判:是指能够做出使收益最大化的最佳决策的谈判。 二、判断题 1、国际商务谈判必须以国际商务法为准则,按所在国惯例行事。() 2、按谈判双方接触的方式,可将谈判分为口头谈判和书面谈判。() 3、谈判结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微观利益,对国家的宏观利益没有影响。() 4、国际商务谈判以经济利益为谈判目的,政策性不强。() 5、合同是单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6、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环境因素包括双方国家的所有客观因素。()

社科院中国社会陷信任危机

社科院报告称64%调查对象认为社会不公平 “社会心态”新观察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社会心态表现出相当的动态性,同时又因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冲撞而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松 2013年1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这是该所继2011年后第二次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 蓝皮书对2012年中国社会的生活满意度、社会公平感、社会信任、社会情绪、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尊重和认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总体上分析了目前社会心态的特点、发展态势和存在的问题。 “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社会中多数成员表现出的普遍的、一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并成为影响每个个体成员行为的模板。”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王俊秀副研究员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王俊秀看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心态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相当的动态性,又因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冲撞而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半数人对生活现状满意 作为一种发展观,幸福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门课题,幸福的测度也广受关注。幸福测量最常见的是生活满意度测量。 这次蓝皮书生活满意度采用的是“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的数据。该调查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电话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51100份。 蓝皮书指出,两次大规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2012年的调查中,44.7%的调查对象对生活状况倾向于满意,满意均值为3.41分(总分5分),低于2011年47%的满意率和3.46分的均值。西部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最高,东部其次,中部最低;城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农村居民。不同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 课题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全静分析认为,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涵盖家庭、休闲和生活现状与未来信心等三个方面。第一,家庭方面,无赡养老人负担、收入高、有自有住房的调查对象生活满意度较高。第二,休闲方面,休闲活动较多和休息时间

团队游戏心得体会

团队游戏心得体会 团队游戏心得体会(一)经过公司人事部的策划组织,我们一大早就开赴xx拓展基地,进行为期2天的拓展训练,此次活动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郊游或娱乐活动,而是活泼生动而又非常具有教育和纪念意义的体验式培训。2天的训练,使平常耳熟能详的“团队精神”变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训练带来了心灵的冲击,引发内心的思考,以下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所有的同仁进行分享。 在整个训练期间,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得到团队其它成员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为了解决某一问题,甚至完成一个合作项目,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就自己的看法、观点、思想去和其他团队成员分享,讨论,甚至相互质证,这是一个最易产生思想火花的时刻。在这里,每个人的性格优势,能力优势,都得到极大的发挥;同时,拓展项目中,我们的领导们也特意设置有培养团队内部沟通、合作,以期达到改善和提高我们两个部门的人际关系的项目.在体验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中相互关心,帮助的行为展现也会极大地改进我们两个部门之间的人际。 那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情况的出现,那也因为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发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些不和谐情况的出现是什么原因。拓展训练中,几乎每一项都有过洗牌的过程。可是在咱们的

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洗牌的机会啊。我们既然是一个团队,那就让我们通过共同努力把“代价”降低到最少,让我们的利益变成最大。 二天来,在教练的带领下,不仅把妙趣横生的训练项目同个人、团队、伙伴联系在一起,更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相信团队突破心理极限,成为完美的团队!可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通过拓展带给我们乐趣的同时更让彼此增加信心、勇气,同时带给完美更多的思索,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如果不是你们的臂膀,如果缺少你们的双手,如果没有你们的智慧,或许,也就没有“我们”!感谢公司组织此次拓展训练,我们用心体会了团队精神,强化了个人素质,激发了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让我们集团公司更富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团队游戏心得体会(二)信任摔背是拓展训练中最具挑战、最富激情、最有意义的项目之一,经常用于同学、同事之间的野外拓展,通过活动可以增强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比如,当我们站在1.4米甚至更高的跳台上,身子直挺挺的向后倒下去的时候,台下的亲人、朋友、同事或者其他活动参与者会自觉的用双手托成一个“人床”,把台上跃下的同伴用手合力接住并托举起来。通过信任摔背拓展训练可以增进同事友谊、增加相互信任,增强团队意识,也可以锻炼和提升业务人员心理素质、克服恐惧。 这是个人克服恐惧心理的一小步,却是人生的一大步!

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有哪些

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有哪些 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有哪些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会计资料失真,将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二)危害投资者 中小投资者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国家,损失更为惨重。 (三)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21年,银广厦事件东窗事发,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完善产权制度,进一步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和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有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完善业绩评价机制;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二)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一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加大经济和刑事处罚力度,同时加大对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的势头。二

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者,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 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 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要把 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只有这样,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才是真正可 信的。 (三)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推出,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二是加 快出台新的具体的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 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 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 (四)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一是建立信用档案。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 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 二是加强诚信教育。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 基本游戏规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五)加强全民道德建设。解决会计诚信危机制度建设是关键,道德建设只是在道德无法弥补缺陷的情况下起到部分修正作用。在我 国当前审计制度中,由于公司法人治理普遍缺失,公司被内部人控 制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是导致会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被收买的关 键因素。如果这一制度缺陷无法弥补,那么仅靠会计人员的道德来 修正显然是不够的。这既需要被收买者的道德,也需要收买者的道德。所以,诚信教育应该是全民的,当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更为重要。 会计诚信危机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纪性的难题。在我国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服务范围越来 越广,会计信用危机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因为会计诚信是一个系 统的综合管理,只有做好会计诚信工作,才能保护正当经营者的合 法权益不受损害,从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 正常运行。 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明确的反映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通过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题目: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由来已久,而会计诚信则是会计人员的立业之本,是企业单位成内容功的基石。但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实践的非理性行为也越来越突出。面对诚信危机,积极营造有利于会计诚信建设的内外部环境,重塑会计诚信的应有信誉已迫在眉睫。会计诚信是现代会计的一项基本准则。现代契约理论下的委托人缺失及产权不明引发的责任问题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理。寻找新的委托人来加强委托方对会计行为的作用,削弱代理人对会计行为的不正当影响,开展会计诚信的道德、法律,教育,改善诚信环境,从而恢复会计诚信危机。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同的利益驱动、社会伦理道德滑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的社会中介机构监督不够等因素都能造成会计失真。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的学习研究,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

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操,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关键词:会计诚信危害原因对策

浅析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

浅析中国社会中的信任危机 ——读《现代性的后果》有感 摘要:现代社会增强了社会成员的流动性,使社会成员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活动永远局限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同时也使得原本可能毫无关系的若干人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些人之间产生信任的基础就与传统社会熟人之间的信任区别开来,也引发了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 本文以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吉登斯有关信任的研究。其次,结合本书的内容将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归于两大类:主观方面——社会成员自身的本体性不安全;客观方面——抽象体系入口处的糟糕体验。最后,在建立个人信任、促进代理组织的完善和加强对代理组织的监督三方面尝试性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信任危机抽象体系入口处代理组织 一、信任危机的出现 虽然社会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疏远。我们去农贸市场买菜,担心菜农缺斤短两,因此在农贸市场专门设了公平秤;菜农在收我们钱的时候,尤其是面值较大的钞票总要左看右看就怕收到假币,因此有人专门设有验钞机。这一来一回间,充分表现了彼此间的不信任。现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在无形中增加了社会交往的成本。 信任危机表示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大量虚伪和不诚实,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严重危机的用语,指一定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被人们所遵守,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道德的联系和约束,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因此不敢委以对方以重任的现象(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信任危机增加了社会管理难度,社会交往成本。在信任缺乏的现代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受害者:民众输金钱、输感情,政府的信誉、形象受损。建立完善的社会信任体系,不仅仅是法律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道德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的建立。

电子商务信任机制建立

江苏商论2011.1 电子商务信任机制建立研究 ●李宏伟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关键词]信任机制;因素分析;机制建立[摘 要]诚信缺失已成为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对影响电子商务信任的因 素研究成果的总结,探讨其中共性问题,提出构建网购企业信任机制应从政府约束、企业自律、交易伙伴合作三个角度形成合力才能达成目标,同时对每个建设路径提出了建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61(2011)01-0039-02 [作者简介]李宏伟(1968-),男,汉族,辽宁凌源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网络购物消费者规模达到1.42亿,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人们商务交易的便捷渠道。在电子商务总体向好的情况下,数据显示89.2%的网站访问者担心访问假冒网站,且在无法获得确认信息,86.9%的人会退出交易。缺乏网上交易信任感,在线信任机制不健全已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电子商务中的信任和信任机制电子商务中的信任是指网上消费者对在线交易的总体信任,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二种。狭义的信任机制局限于网络平台的技术手段的研究,一般分为基于身份的信任模型、基于角色的信任模型、自动信任协商模型、基于名誉的信任模型[1]。广义的信任机制是指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中构成、影响相互信任关系的各部分及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以及为促进和维持信任关系所发生的相关作用方式和所有手段、方法等。在这一机制中主要涉及交易主体(网上企业和消费者)及在交易过程中其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第三方机构(如银行、政府等)。本文研究将着眼于广义机制的建立,强调宏观环境中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和有机影响。 二、电子商务信任影响因素分析 现有对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的研究,基本是根据电子商务交易对象不同划分分为B2B 、B2C 、C2C 不同电子商务模式,然后再分别进行探讨。 1、B2B 电子商务中网络信任影响的因素。影响B2B 电子商务中网络信任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制度 控制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企业自身因素”、“交易伙伴因素”四大类。四大类因素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都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2]。 2、B2C 电子商务环境下影响网络信任的因素。 影响B2C 电子商务中网络信任主要因素分别是“技术因素”,包括网络安全因素和其它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扮演保证人的第三方中介(如企业信用评估机构)和法律规范等等;“商业因素”。包括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企业能力以及信息交流;“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个人对自己个人资料等隐私信息的关注、扮演顾问角色的第三方中介的介绍和推荐以及消费者过去的经验等[3]。 3、C2C 电子商务环境下影响网络信任的因素。 影响C2C 电子商务中网络信任主要因素为“网络制 度因素”、“网络平台因素”、“商家声誉”及“商家沟通性”。消费者在线信任的“可靠性信任”、“善意信任”两个维度受上述四方面因素不同程度影响,但不受个人信任倾向的调节;在线信任的可靠性维度影响信任相关行为,但善意信任不影响信任相关行为[4]。 4、电子商务中信任主要影响因素的确认。现有的电子商务C2C 、B2C 、B2B 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 企业发展和消费者的更高需求,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的情况下,出现了更多的商务模式,如淘宝网“B2C2C ”模式、百度有啊“X2C ”模式、非常OK 网“BSC ”模式等。不仅如此,不同模式趋同成为必然,因此局限于某种模式构建电子商务信任机制就会有失偏颇。 虽然不同电子商务模式下影响信任的要素名称不同,也有各自的特点,如B2B 电子商务中网络信任影响的因素更突出法律的约束,B2C 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企业网站的建设技术要求更高,C2C 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商家声誉更为敏感。但深入探讨,不难看出其中共有部分:一是政府因素,包括法律因素、道德因素;二是企业因素,包括网站的易用性、 39

团队建设心得体会

团队建设心得体会 团队精神建设心得 在理论学习上,团队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的信任是它坚固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成员都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宽广的胸怀、通览全局的大局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个优秀团队要想成功,及时的完成既定目标,就离不开各成员的全力配合和通力协作。只有充分挖掘各成员的潜能,激发成员强烈的责任心,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再加上合理运用所有的人力、物力、信息、公共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一支有强大凝聚力、顽强战斗力的卓越团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天,但在我的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变化:一是要有肯定认同感,也就是信任别人,肯定别人,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多发现别人的优势而不是老是挑剔、一味地否定别人,这样才能在团队中增加互信,彼此协作。二是要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可以一味选择做受害者,选择做受害者最大的代价就是没有成果,选择做勇于负责任的人最大的好处是拥有人生当中丰硕的成果。三是要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我们要感谢老师,因为他们给予我知识;我们要感谢对手,因为他使我更强大;我们要感谢领导,因为他给我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我们要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宽广,使我们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人生的旅程就是一条铺满荆棘的坎坷之路,我们唯有付出百倍的艰辛,努力付出,不懈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胜利的彼岸。 最令我感动的是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导师让我们紧闭双眼伸出双手去感知的时候,当我们睁开双眼看到的是一副激动人心的场景。只见每位领导手捧鲜花来到我们面前,真诚的说你们辛苦了!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在场每位员工无不流下激动的泪水。 团队建设培训总结范文 按照年度全员培训课程的设置,四月份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开展了全员团队建设的拓展项目训练。 一、分组情况及项目说明 1、由于各部所处地点比较分散,人员参差不齐,所以将公司总体人员分为四个小组分场地进行。 第一小组:科贸修理厂 第二小组:总公司、中华店、猎豹店、市场部

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 . .. . . 论会计诚信重要性 一、会计诚信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诚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发生的大公司财务欺诈案,会计造假问题,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信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切制度和规则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基础,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根基,是一切文明的立足点。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离开了诚信,市场经济就寸步难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二)会计诚信国外研究现状 会计造假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极其恶劣的国际性课题。马克思说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非常胆壮起来。”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而目前的中国,乃至世界,会计诚信严重缺失。 安然事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让在牛背上坐惯了纽约股市的美国也大受牵连,股价一泻千里。这些年来,为了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会计责任,美国总统签署了多项法案,其中比较突出的是《2002年上市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对于《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法》做出了不少修订,同时也在会计师行业监管、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严格要求,这些法案的制定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各国的会计、公司治理乃至整个证券市场都产生重大而且深远的影响。 当今我国正在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修改、完善、加大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对会计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我国对会计失信的治理措施正在一步一步与国际接轨。由此看来,会计诚信缺失是整个世界的一个通弊。 (三)会计诚信研究的主要容及解决方法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会计行业状况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当前会计诚信存在的问题及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怎样提高会计诚信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新《会计法》的基础上解决如何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如何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如何从制度上来防和制止会计造假这种现象。

商务谈判材料(一)

案例分析 资料一: 国有企业A:A公司是国有企业,公司激励机制不够完备,甲作为营销主管干得很出色,深得领导的信任,有望升职加薪。 客户C的背景:在A公司甲的努力下,与C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就在准备与C签合同时,A的朋友B公司老总乙得知此事,要求A公司营销主管甲将与C公司的业务私下让给B公司,并告知甲将得到比A公司给他更多的利益,并请求他看在大家是哥们,B公司刚起步需要帮助的份上,同意乙的请求。并暗示如果不帮忙,可能朋友也没的做了。 民营企业B:刚运作不久,企业效益较差,但机制灵活,老总乙和A 公司的营销主管是哥们。 请你从谈判战略战术的角度,结合商务谈判原则加以分析: 1、如果你是甲,该怎么办,既不伤害乙,又能保全自己的生意,实际加薪升职? 答: 2、如果你是乙,又该怎么办,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资料二: 迪特马尔·霍普是世界著名的电脑公司IBM在德国的子公司的一位雇员,他在为客户安装新计算机的同时,常常应客户的要求,为他们编制相应的应用程序。他想到,可以搞一些标准的应用程序,让客户像在商场里买衣服一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挑选。1972年,霍

普与几个同事商量,他们放弃了在IBM的工作,组建了一家新公司——SAP公司。在开办的最初几年里,一切都十分困难,甚至没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们成功地推出了「R\2」软件包。当霍普与经销商谈判时,经销商一方面对软件包不很了解,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利润拼命压价,谈判陷入僵局。 当时,对霍普来说最重要的需要是打开「R\2」软件包的市场,而不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何况市场对软件包优良性能的认同也要通过使用者的传播来实现。考虑到经销商的疑惑和盈利需要,霍普在谈判中提出了2种方案由经销商选择: 第一种方案:以稍高于成本的低廉价格批发给经销商; 第二种方案:以比批发价略高的价格由经销商代销,销后结账试就上述两种方案做出你的评价。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摘要:信任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性承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信赖的不确定性乃至不安全性的状况,使得当今中国人深深地感受到信任危机现象的客观存在。研究和回答这种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原因,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 正文:信任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具有多层面的社会功能,它对人类社会生活而言具有不可或缺性。信任是社会生活最根本的基础,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信任,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信任常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润滑剂,社会组织的粘合剂,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以及社会系统的动力。在当前,中国社会以特殊信任为主、普遍信任发育不足的信任结构,以及制度信任尚未确立、社会信任总体存量下降现状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良性运转。因此,剖析信任危机现象的成因,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对我们国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政治课题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 简单地说,当前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以私人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信任和传统的道德性的社会信任,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法制性的社会信任还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 首先,传统的人际信任主要存在于长期的、稳定的、利益没有完全分化的熟人关系之中。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

际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跟陌生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交往常常是临时的、变化的,而且双方的利益关系可能是竞争性的。在熟人关系中,交往的动机和方式也不同于过去。因此,传统社会中那种强调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权利的信任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人际关系。但是,对于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建立人际信任,人们还缺乏准备,社会舆论也缺乏切实可行的引导,因此不少人难免误入歧途。一些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加强了防人之心;一些人觉得既然“先人后己”老吃亏,就干脆“先己后人”,多了利己之心;还有一些人信奉起“厚黑学”来,滋生了害人之心。 其次,现代社会中靠榜样示范来建立道德性的社会信任的方式已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前提是承认社会成员之间个体利益的分化,承认平等交换的正当性,因此,虽然市场经济不反对无私奉献的道德行为,但是,它更注重社会公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付出和收获的平衡。按照这种逻辑,对社会贡献大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报酬和奖赏,而不是做自我牺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行让一部分技能突出或经营有方的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正是这种逻辑的体现。可惜的是,我国的道德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还没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新的道德规范。 第三,形成中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奉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每个人的市场经济行为便都不是与他人无关的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行为。不言而喻,孤立的个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信任机制

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信任机制 ——电子商务下供应链成员信任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日新月异,为适应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波动和日渐细微的市场细分,供应链战略思想逐步代替了原来的以单个企业为单位的竞争思想。信任作为供应链系统顺利顺利运转的润滑剂,其作用不可小视。在现实中,信任问题不断困扰着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药品安全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相关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企业对经济利益的渴望,让他们将“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抛于脑后,对其供应链合作伙伴、社会及企业本身都造成了伤害。然而,供应链管理终究离不开信任。尽管供应链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也存在着局部的冲突,信任可以很好的协调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供应链、信任、机制 第一章: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供应链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现状研究 2.1 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 2.2 供应链信任的含义 2.3 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特点 2.4 供应链企业之间不信任产生的原因 第三章:电子商务下供应链成员信任机制研究 3.1 电子商务的含义与特点 3.2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关系的组成 3.3 如何建立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机制 第四章:结论和展望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信任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日新月异,为适应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波动和日渐细微的市场细分,供应链战略思想逐步代替了原来的以单个企业为单位的竞争思想。信任作为

供应链系统顺利顺利运转的润滑剂,其作用不可小视。在现实中,信任问题不断困扰着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药品安全事件背后都隐藏着相关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企业对经济利益的渴望,让他们将“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抛于脑后,对其供应链合作伙伴、社会及企业本身都造成了伤害。然而,供应链管理终究离不开信任。尽管供应链成员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也存在着局部的冲突,信任可以很好的协调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供应链、信任、机制 第一章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进入21世纪,科技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竞争市场日益形成。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逐渐从点和线性空间的思维方式向面的和多维空间的思维方式转变,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向转化。这就迫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不同的经济实体逐渐走向合作,从而形成了供应链。但是供应链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建立在长期合作基础之上的、追求绩效最大化的系统,其本质就是通过共享信息技术来优化供应链上的各成员间的生产、库存管理和营销决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成功实施信息共享式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仍然很少见,很多企业依然在供应链管理门外徘徊,其主要原因是:虽然技术条件具备,但是供应链成员对信息共享是一厢情愿,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信任缺乏引起的信息风险以及信息共享的安全问题;供应链上各成员间的文化差异等许多组织管理问题,这些矛盾和困惑容易导致信息共享的彻底失败,最终影响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因此信任是供应链成员间进行有效合作的纽带与保证。因为如果缺乏信任,核心企业就会花费大量资源来协商、检查、执行硬性合同,增加成本,影响彼此间的合作。 1.2 供应链的相关理论 1.供应链的定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手中的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2.基本结构 供应商 供应商是给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的企业。 厂家

团队精神培训心得体会

团队精神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团队精神的心得体会 一周前,我们车间全体员工在谢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培训。这次培训主要议题是关于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这次培训洗涤了我的心灵,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人的力量,如果一万个人离心离谱,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团队精神。 今天,随着市场规则的日益规范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靠什么?靠企业家的个人英雄主义?靠少数人的单打独斗?不,那已经是夕阳挽歌,风光不再了!因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只有通过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好,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竞争!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有理由追问,我们应该记住些什么?我们应该发扬些什么?我们应该记住,为了企业的发展披荆斩棘,殚精竭虑,奋战在一线,保质保量;我们应该发扬团队协作的战斗力,团队协作的精神。 翻看当代企业的荣辱兴衰史,我们不难发现:一千个不成功的企业可能有一千个不成功的理由,但是一千个成功的企业,必然会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上下同欲,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才能激起惊涛骇浪。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影响企业发展的阴霾已逐渐远去,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仍在不断增长,对工作我们应同心同德,勇敢面对不懈努力。 五铜包铁矿就是一个完整的团队,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就像小溪与大海,个人只有完全融入团队,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团队发展离不开个人,个人的发展更离不开团队,只有将个人追求与团队追求紧密结合,树立与团队风雨同舟的信念,才能实现个人更大的发展!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选矿车间:廖立志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篇一:团队培训心得体会 让思考者行动、让行动者思考 ——“凝聚心灵、卓越团队”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四天的“凝聚心灵、卓越团队”培训让我刻骨铭心,这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段时间里,我很开心,很感动,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提高了不少,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不足。这里我衷心感谢湄潭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领导给我们提供一次那么宝贵的提升机会,感谢威鹏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沈老师、李老师以及各位教练孜孜不倦的教诲,特别感谢各位伙伴们陪我走过心灵的成长路程,你们辛苦了! 原以为培训会很流于形式化,但恰恰相反,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感悟式培训,整个训练安排紧凑有序,内容丰富,活动

关于对中国当前信任危机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信任危机的思考 公共事业管理10—8 贾路敏

关于对中国当前信任危机的思考 近期中国接连发生连串事件,揭示出社会信任危机之深重,民众对执政党、对政府、对干部官员极不信任,典型例子是动车追撞事件,政府说话不论真假,完全没人信,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那句:“反正我信了。”道出政府信用崩塌的现实, 令人惊叹的是社会信任危不只是民众不信政府和执政党,原来极其权威的专家、尚可信任的传媒、当受尊重的医生教师等,都因其劣行蠢举,失去可信感。 更为严重的是,还是社会信任危机,事实已经弥漫到人间,不用说那些公办的慈善机构,诸如中国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共青团属下的青基会等,一个个卷入丑闻。甚至在街上的普通老人,自己摔倒后,要指控救助他的人撞伤他,法官还判无耻老人得直。由之出现老人在街上病倒、摔倒没人敢扶的奇景。而卫生部跑出来制定《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更为笑谈。 社会危机应该这样看:百姓不信任谁呢,当然是说假话做假事的人,尤其是长期说假话、做假事的人。这种人最集中的地方是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是富商,是无良专家和艺人等。为什么他们要骗老百姓,因为只有骗了,他们才能维护、获得自己的利益。群众中流传“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中央只当没看见。”毛泽东说:人民网的眼睛是雪亮的。林肯说: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的人,或者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是,不可能欺骗所有的人。狼来久了,谁还信!百姓不信时,就是他们失去利益之日!! 普通百姓之间,相互信任吗?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多少有一些人利益至上,确实使利益受损,但这不是主流。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吧,包含那些小商人,不讲诚信的,也没有几个人。因为,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毕竟要靠诚信生活,不诚信成本太高,他们玩不起!所以,诚信流于野! 为了了解社会信任危机,必须了解了当今社会信任危机的大背景,当代中国的具体社会信任问题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政治层面,信任危机表现为由来已久的“官民”信任,即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与民众以及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信任问题;经济层面的信任问题,即市场各个利益主体间的信任,主要是在商品和服务提供者和广大消费者之间;最后是社会层面的信任问题,也就是一般社会成员之间,包括公司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问题。从他们之间的关系看,第一种信任又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家是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国民对国家的信任,很大程度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信任基础。 一、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 在国家与社会日益市场化和货币化的今天,政府并不需要像最初的隐性社会契约所规定的那样,为人民提供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计划。事实上,只要民众劳有所得,物有所值,能够通过市场获得比较合理的回报,即是政府对社会契约的充分履行。一种常见的破坏“社会契约”的短期行为就是政府的非理性投资。政府经济类的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很容易博得政治资本,而民生等相关的社会投资则缺乏动力。如果民众对政府民生政策的期望长期无法兑现,自然会影响社会契约的履行问题。最后,即便是政府有意愿加强社会投资,老百姓也不会真正当真。另一种短期行为就是“暗箱操作”以及更广义的腐败问题。一般来讲,“暗箱操作”常见于经济和人事领域,特别是指在招标、采购、录用和审批过程中以权谋私的权力寻租行为。最后,一般民众对反腐败和规制化就产生了“改革疲劳症”,不再信任把这些法律和纪检公共制度看成是“我们的”,而把政府官员列入“他们的”行列,甚至发展成一种“仇官”心态。最后一种短期行为,也是最具爆炸性的,就是官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私人的跋扈行为,最典型的就是2009年的“邓玉娇案”和2010年的“李刚案”、“钱云会案”。这些事件为什么具有爆炸性,可以导致官民虚拟空间的对立,以及一种“你如何解释我都不信”的状态,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民生和腐败这些长期因素,已经深刻破坏了官民信任的基础。如果作为国家权力代表的官员不被信任,作为国家权力规则的法律不被信任,作

团队信任心得体会

团队信任心得体会 今天我校全体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有关,管理方面的一些的知识.我深深的体会到如何更好的做到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团队.我认为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 1、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2、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本月的学习让我对团队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以往,我认为,一个团队的成功是因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

那么,当这个强有力的领导不再强有力或离开领导的位置时,团队的成功能否延续?今天,我认为,只有当这个领导离开后团队依然能保持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团队。正如雁群中头雁不断更换,而雁群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这,才是团队的精华所在,也就是制度。 在一个公司里面,员工就像大雁,团队就像雁群。大雁的迁徙。就好比企业一步步向成功迈进。如果一个团队能够像大雁一样。目标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努力。那么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只要我们能够将大雁的这种团队精神移植到我们自己的团队中。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没有达不到的目标。 公司经过十年的奋斗现已成为集团公司,这和每个员工的努力合作是分不开的。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从项目立项到销售,到售后,到置换这一整套的服务我们都可以向客户提供了,那么各部门间的合作也完全可以引用雁阵理念来使我们的团队力量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为我们的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大效益。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它经历过坎坷,虽然它仍然有待完善,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开拓,不断磨合,属于我们公司的雁群指日可待! 通过学习和研究团队精神,使我们大家深受教育和鼓舞,团队精神就是新时期的一种集体主义的升华和集体主义内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行业发展之源,会计工作之本。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会计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失真,有账无实、账实不符,会计信息不真,有多套账等。它的出现,败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不仅对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维护会计中的诚信原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会计问题。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造成委托人“虚位”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代理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源进行经营活动,代理人成了企业的“内部人”,而委托人则成了“外部人”。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约束力,经营者为了其短期利益使得会计造假行为愈演愈烈。 2.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

机制失灵 ①会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地位。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在会计核算和决策的过程当中,会计人员总是要听从管理当局的控制和指挥。一些单位的领导人干扰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账册,账外设账。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除了无奈之外,已别无选择。 ②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地位。我国当前审计市场的特点是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为了生存,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降低审计收费,另一方面不断靠拉关系、走门子来争夺客户资源。为了不得罪客户,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合作”。在这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不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变成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工具,使得会计诚信进一步缺失。 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在我国,《证券法》对股票发行人未按有关规定披露有关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规定了行政和刑事责任,但没有提到民事赔偿问题,难以使违规者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此外,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取有限责任制,即使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事务所出资人也仅承担有限责任,这对注册会计师构不

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论会计诚信重要性 一、会计诚信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诚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当前,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近几年来,一些国家发生的大公司财务欺诈案,会计造假问题,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信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切制度和规则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基础,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根基,是一切文明的立足点。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离开了诚信,市场经济就寸步难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二) 会计诚信国内外研究现状 资本就非常胆壮会计造假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极其恶劣的国际性课题。马克思说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起来。”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而目前的中国,乃至世界,会计诚信严重缺失。 安然事件、世界通信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让在牛背上坐惯了纽约股市的美国也大受牵连,股价一泻千里。这些年来,为了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会计责任,美国总统签署了多项法案,其中比较突出的是《2002年上市公司会计改革与投资者保护法案》,对于《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法》做出了不少修订,同时也在会计师行业监管、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严格要求,这些法案的制定不

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各国的会计、公司治理乃至整个证券市场都产生重大而且深远的影响。 当今我国正在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修改、完善、加大了《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对会计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我国对会计失信的治理措施正在一步一步与国际接轨。由此看来,会计诚信缺失是整个世界的一个通弊。 (三) 会计诚信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解决方法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会计行业状况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当前会计诚信存在的问题及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怎样提高会计诚信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新《会计法》的基础上解决如何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如何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如何从制度上来防范和制止会计造假这种现象。 what is missing, use normal, accuracy of the instrument, the error is within the specified range. 3) material. (3)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for finding open areas, and understanding to thei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ontrol drawing angles, axes, positions one by one of the tall tapered controlled to ensure accurate line 二、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中国会计最缺什么,是我们的准则、制度没有与国际惯例完全对接吗,不是。是会计人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吗,也不是。最缺的其实是最质朴、最醇厚、最容易遗失的东西:诚信。 诚信,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话题。一旦诚信成为会计领域的稀缺资源,则真实性、可靠性、公允性等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演变为一种幻觉,假账更会像脱僵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