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2016-06-18-09-29-49.6社会学概论期末附答案发

20162016-06-18-09-29-49.6社会学概论期末附答案发

20162016-06-18-09-29-49.6社会学概论期末附答案发
20162016-06-18-09-29-49.6社会学概论期末附答案发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指导半开卷

单选题(20个,20分)多选题(10个,20分)连线题(1个。12分)简答题(3个,21分)论述题(1个。15分)解析题(1个,15分)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A、大同社会

B、小康社会

C、理想国

D、和谐社会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整体

C、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3.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4.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B)。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米德

5.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A)。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6.在社会整体的结构中,社会存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D)。

A、文化与文明

B、物质与精神

C、政治与经济

D、人口与自然环境

7.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客观存在的实体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聚集到一起

8.社会学创立于(C)

A、人类社会出现时

B、十三世纪

C、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9.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

A、晏阳初

B、费孝通

C、李景汉

D、孙本文

10.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是(C)

A、孔子

B、马克思

C、孔德

D、韦伯

11.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

A、1952年8月

B、1958年6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3月

12.《自杀论》的作者是(C)。

A、孔德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韦伯

13. 1891年(A)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

B、谭嗣同

C、章太炎

D、吴建常

14.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的社会学著作是斯宾塞的(B)。

A、《社会静力学》

B、《社会学原理》

C、《伦理学原理》

D、《社会学研究》

15.韦伯的代表作是(C)。

A、《社会静力学》

B、《社会分工论》

C、《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D、《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16.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社会学理论是(C)。

A、冲突理论

B、结构理论

C、交换理论

D、后现代理论

17.韦伯概括出的合法统治的三种类型中,(C)是最符合世界趋势的。

A、传统权威

B、魅力权威

C、法理权威

D、道德权威

18. 1937年出版的(A),标志着结构功能主义的崛起。

A、《社会行动的结构》

B、《冲突的社会功能》

C、《社会分工论》

D、《社会学方法论》

1.文化发展和演进的主流应该是(C)

A、文化的冲突

B、文化相对论

C、文化的融合

D、文化暴力

2.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

A、罗思.本尼迪克特

B、塞缪尔.亨廷顿

C、玛格丽特.米德

D、博厄斯

3.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4.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A)

A、文化特质

B、文化特质丛

C、文化丛

D、文化模式

5.文化冲突论的代表人物是(B)

A、罗思?本尼迪克特

B、塞缪尔?亨廷顿

C、玛格丽特?米德

D、博厄斯

6.下列不属于亚文化的是(D)

A、自然主义者

B、哥特人

C、计算机黑客

D、一夫一妻制

7.文化往往具有比较广泛的意义,这主要是指文化的(A)

A、象征性

B、复合性

C、传递性

D、变迁性

8.在文化的结构中,一辆马车是(D)。

A、文化特性

B、文化模式

C、文化特质

D、文化特质丛

9.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A、反文化都是对社会有害的

B、吸毒、赌博是劣性文化

C、非物质文化可以被反复使用

D、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

1.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D)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2.从广义上说,人的社会化主要指的是(D)

A、青年期的社会化

B、成年期的社会化

C、少儿期的社会化

D、终生社会化

3.“性善论”是由(A)提出的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4.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C)

A、家庭

B、同辈群体

C、学校

D、大众传媒

5.在社会化的所有场所中,最重要、最为直接、最为持久的是(A)

A、家庭

B、同辈群体

C、大众传媒

D、学校

6.同辈群体的影响在(B)达到最高峰

A、儿童期

B、青春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7.“镜中我”这一概念是由( B)提出的

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戈夫曼

8.在青年时期,影响人们社会化的主要是因素是(D)

A、学校

B、同辈群体

C、社区

D、工作单位

9.个人开始直接、全面的学习和承担成人责任和权利通常发生在( C)

A、儿童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D、中年时期

10.“亲密与孤独”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主要是指(C)时期的特征

A、婴儿

B、学龄

C、青年

D、中年

11.社会化的落脚点和结果是(A)。

A、培养社会角色

B、传递社会文化

C、完善自我

D、教导生活技能

12.中年期的社会化偏重于(B)。

A、确定个人的价值标准和动机

B、使价值标准和动机见诸行动

C、继续基本社会化

D、以自己的价值判断、行为方式去改变社会

13.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过程实际上是(C)的过程。

A、继续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根据人们获得社会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A)

A、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B、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C、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D、内在角色和外在角色

2.社会学家(C)最先将社会角色一词运用到社会心理学领域

A、芝加哥学派

B、斯宾塞

C、米德

D、林顿

3.根据社会角色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社会角色分为( B)

A、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B、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C、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D、内在角色和外在角色

4.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表现社会角色(D)

A、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

C、角色期待

D、布景与道具

5.中国传统社会网络的核心格局是(D)

A、面子

B、同心圆

C、团体格局

D、差序格局

6.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C)

A、社会角色的确定

B、社会角色的表现

C、社会角色的扮演

D、社会角色的失调

7.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A)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8.交换理论研究的主题是(D)

A、合作关系

B、冲突关系

C、强制关系

D、交换关系

9.(B)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A、社会地位

B、社会角色

C、社会制度

D、社会网络

10.社会互动这个概念是由(C)首创的。

A、库利

B、帕森斯

C、齐美尔

D、迪尔凯姆

11.在所有的符号中,(A)是最重要、最系统的符号。

A、语言

B、文字

C、声音

D、图画

12.我国农村家庭遇到红白喜事,全村人一般都会参与帮忙,这属于(D)。

A、契约合作

B、指导合作

C、自发合作

D、传统合作

1.在现代社会中,(D)处于主导地位

A、血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姻缘群体

D、业缘群体

2.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C)提出的

A、霍曼斯

B、米德

C、库利

D、默顿

3.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之为(A)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丁克家庭

4.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B)为基础的

A、血缘

B、地缘

C、业缘

D、姻缘

5.小群体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个群体的最合适的规模是(C)

A、两个人

B、三个人

C、五个人

D、十个人

6.根据维系群体成员关系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D)

A、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D、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

7.(B)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A、次级群体

B、首属群体

C、小群体

D、血缘群体

8.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群体是(A)。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小群体

D、血缘群体

9.社会群体至少由(B)人组成。

A、3人

B、2人

C、5人

D、10人

10.“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邻里的(B)。

A、非正式性

B、情感性

C、选择性

D、亲密性

1.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在说明美国的企业界应该向日本学习时提出了(A)

A、Z理论

B、Y理论

C、X理论

D、权变理论

2.组织、协调志愿者活动的民间组织是(D)

A、政府组织

B、非政府组织

C、社会团体

D、志愿者协会

3.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概念是( C)在经过霍桑试验后提出来的

A、马斯洛

B、泰罗

C、梅奥

D、西蒙

4.社会组织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是(B)

A、一批稳定的成员

B、特定的组织目标

C、明确的组织章程

D、正式的组织机构

5.霍桑实验提出了(B)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动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6.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B)

A、封建制

B、家长制

C、科层制

D、民主制

7.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 A)

A、组织成员

B、组织目标

C、组织结构

D、组织章程

8.希望工程属于( D)

A、政治组织

B、经济组织

C、政府组织

D、非政府组织

9.“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属于(D)

A、政治组织

B、经济组织

C、政府组织

D、非政府组织

10.(B)被认为是对工业社会中大型而复杂的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

A、科学管理理论

B、科层制

C、行政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11.“科层制”是(D)在1745年首先使用的。

A、韦伯

B、法约尔

C、默顿

D、蒙西儿.德.古尔耐

1.人类历史上古老而又重要的地域性共同体是(A)

A、农村社区

B、城市社区

C、部落

D、原始社会

2.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以(C)为主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混合关系

3.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B)

A、滕尼斯

B、帕克

C、费孝通

D、韦伯

4.把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是根据(A)而进行的划分

A、地域型社区划分法

B、功能型社区划分法

C、区位体系划分法

D、历史划分法

5.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中间形态是(B)。

A、城镇社区

B、集镇社区

C、乡镇社区

D、村落社区

6.“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学习型社区”是(C)在实践中的应用。

A、地域性社区划分法

B、区位体系划分法

C、功能型社区划分法

D、纵向历史发展水平区分法

1.社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B)

A、强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约定性

2.社会制度最核心的构成系统是(B)

A、理念系统

B、规范系统

C、设备系统

D、制度系统

3. 下列属于本原性社会制度的有(B)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文化制度

D、宗教制度

4.社会制度的核心特征是(A)

A、强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约定性

5.社会制度最具革命性的特征是(D)

A、强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约定性

6.一个社会制度的正功能发挥最高的阶段是(C)

A、开始期

B、形成期

C、效能期

D、形式主义期

7.在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中,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是(D)。

A、价值要素

B、规范要素

C、组织要素

D、设备要素

8.婚姻制度从群婚制到一夫多妻制,再到当今的一夫一妻制,表明了社会制度的(A)特征。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系统性

D、发展性

9.最常用的社会制度划分方式是(B)所划分出的制度。

A、按社会制度产生顺序

B、按社会制度作用范围

C、按社会制度产生方式

D、按社会制度的功能

1.将社会阶层划分为六个的代表人物是(D)

A、马克思

B、韦伯

C、默顿

D、沃纳

2.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A)

A、职业

B、收入

C、教育

D、权力

3.下列不属于社会分层主要研究方法的是(D)

A、主观法

B、客观法

C、声誉法

D、权力法

4.职位升迁属于社会流动中的( B)

A、水平流动

B、垂直流动

C、代内流动

D、代际流动

5.帕累托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C)。

A、文化发散论

B、社会结构论

C、精英阶级理论

D、政治循环论

6.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A)。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7.吴某原是一名返城知青,后进厂当了工人,现下岗开了一家饭馆,收入颇丰。吴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B)。

A、代际流动

B、代内流动

C、水平流动

D、结构流动

8.李某原是某机械厂厂长,后调到同级的公司当经理,李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C)。

A、自由流动

B、垂直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9.现代社会中,(B)已经成了一种最稀缺、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A、职业

B、权力

C、收入

D、声望

10.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的是(B)。

A、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不平等指数

D、社会综合地位量表

1.价值冲突论的现实基础是(A)

A、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冲突

B、冲突理论

C、亚文化理论

D、战争

2.网络社会问题的根源是(C)

A、网络环境

B、个人的心理失调

C、人们的社会行为

D、网络的开放性

3.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A)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物质贫困

D、精神贫困

4.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A)

A、6月5日

B、8月15日

C、9月11日

D、12月9日

5.按照社会学的解释,以下哪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社会问题(D)

A、矿难问题

B、经济问题

C、失业问题

D、人口问题

6.默顿的《社会结构与失范》一书提出的结论属于哪一理论(C)

A、社会病态论

B、社会解组论

C、偏差行为论

D、标签论

7.人口问题主要是指人口在(C)上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A、人口结构

B、人口平均寿命

C、数量或质量

D、人口素质

8.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D)

A、厄尔尼诺现象

B、沙尘暴问题

C、自然环境问题

D、生态环境问题

9.世界上第一个“环境标志”是在哪个国家诞生的(C)

A、美国

B、苏联

C、德国

D、瑞士

10.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中,标签论的理论基础源于(A)。

A、社会互动论

B、冲突理论

C、交换理论

D、亚文化理论

1.在所有的越轨行为中,强制力最弱的是(A)

A、违俗行为

B、违纪行为

C、违警行为

D、犯罪行为

2.用生物因素解释越轨行为的学者是(B)

A、罗伯特·默顿

B、西塞·朗姆布罗索

C、弗洛伊德

D、汉斯·艾森克

3.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C)

A、罗伯特·默顿

B、西塞·朗姆布罗索

C、弗洛伊德

D、汉斯·艾森克

4.社会学家首先关注的是(C)对于越轨行为的影响

A、生物因素

B、个体的内心因素

C、外在的社会结构

D、自然环境

5.重点研究越轨行为产生过程的理论是(D)

A、社会失范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随异交往理论

D、社会标签理论

6.提出“社会控制”一词的社会学家是(A)

A、罗斯

B、帕克

C、库利

D、米德

7.在所有的越轨行为中,对社会的危害最为严重是(D)

A、违俗行为

B、违纪行为

C、违警行为

D、犯罪行为

8.下列手段中属于积极的社会控制是(C)

A、指责

B、嘲笑

C、教育

D、判刑

9.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代之以新的与他人协调的目标和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B)。

A、革新

B、反叛

C、形式主义

D、退缩主义

10.在默顿的失范理论中,既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也拒绝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被称为(B)。

A、形式主义

B、退却主义

C、反叛

D、革新

11.某学校为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建立奖学金、跳级等激励机制来奖励学生,这一社会控制形式属于(A)。

A、积极的社会控制

B、消极的社会控制

C、内在的社会控制

D、非制度化的社会控制

12.按照一整套业已形成的条文规定,由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是(C)。

A、宏观控制

B、外部控制

C、制度化控制

D、内在控制

13.下列行为属于中性越轨的是(A)。

A、男青年留长发

B、犯罪行为

C、吸毒

D、侵吞公款

14.(D)是最权威、最严厉、最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

A、宗教

B、政权

C、道德

D、法律

补充单选题:

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这种偏差行为称之为(反叛)。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发展社会化)。

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

假定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在这一假定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偏差行为的解释是(生理学解释)。

一个人一生中特别是其工作生涯里社会地位的变化是(代内流动)。

子女相对于其父母地位的变化称(代际流动)。

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文化特质丛)。

学校通过记过、开除等手段防治学生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这种控制形式是(消极性控制)。

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水平流动)。

(晏阳初)是乡村建设运动中平民教育运动的创始人。

(孙本文)是我国最早阐述文化学派理论的社会学家。

人们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是(完善自我观念)。

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传递社会文化)。

当一位警察要执行命令逮捕他的老朋友时,他会发生(角色冲突)。

多项选择题

1.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文化

B、社会组织

C、人口

D、自然环境

E、社区

2.社会的特点如下(ABCDE)

A、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B、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C、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D、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E、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

3.中国社会学界杰出的代表人物有(ABCD)

A、孙本文

B、潘光旦

C、吴文藻

D、费孝通

E、丁克

4.斯宾塞认为,社会就象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三个系统,即(ABE)

A、营养系统

B、分配系统

C、交换系统

D、维护系统

E、调节系统

5.社会学的产生的背景有(ABCD)

A、资本主义大发展,社会大变革

B、自然科学大发展,特别是三大科学成果的出现

C、社会调查的兴起和统计学的发展

D、丰厚的思想渊源

E、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6.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有(BCDE)

A、信息性

B、整体性

C、应用性

D、综合性

E、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7.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上半叶,其代表人物有(AB)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E、迪尔凯姆

8.西方社会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时期,其代表人物是(DE)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E、迪尔凯姆

9.西方社会学对社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派别,即(AD)。

A、社会唯实论

B、社会互动论

C、社会有机论

D、社会唯名论

E、社会进化论

10.迪尔凯姆的代表著作有(ABCE)。

A、《自杀论》

B、《社会分工论》

C、《社会学方法论》

D、《社会学原理》

E、《宗教生活的基本方式》

1.文化的功能主要有(ABCE)

A、认同功能

B、规范功能

C、整合功能

D、稳定功能

E、社会化功能

2.文化的冲突类型主要包括(ABCDE)

A、区域性文化冲突

B、集团性文化冲突

C、阶级性文化冲突

D、民族性文化冲突

E、时代性文化冲突

3.文化融合的方式主要有(ABCDE)

A、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B、文化的适应

C、外来文化的本土化

D、文化的转型

E、文化的更新

4.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B、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C、家族本位宗族集体主义文化

D、尊君重民的政治文化

E、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5.文化主要具备哪些特点(ABCDE)

A、象征性

B、复合性

C、传递性

D、变迁性

E、共享性

6.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有(ABCDE)。

A、价值观念

B、语言和符号

C、社会规范

D、社会关系

E、物质产品

7.文化可以抽象划分为(ACD)。

A、物质技术

B、意识形态

C、制度行为

D、精神观念

E、技术工具

1.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ABCD)

A、学习生活技能

B、传递社会文化

C、完善自我观念

D、培养社会角色

E、接受同辈群体影响

2.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大众传媒主要有(ABCDE)

A、报纸

B、杂志

C、广播

D、电视

E、因特网

3.实现社会化的生理基础和前提条件主要有(ABCD)。

A、人类具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B、人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C、人类具有语言能力

D、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E、人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

4.家庭社会化的特征主要有(CDE)。

A、间接性

B、复杂性

C、初始性

D、直观性

E、可接受性强

5.儿童期社会化的特点有(ABD)

A、儿童社会知识的增长与个人生理、心理的发展同步进行

B、社会化场所逐渐从家庭扩大到邻里和学校

C、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

D、教育内容需兼顾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

E、与父母沟通减少

6.青年期社会化的任务有(ABCDE)。

A、组建自己的家庭

B、继续学习专业知识

C、选择生活目标,建立信仰

D、开始学习和承担社会角色

E、开始学习和扮演职业角色

7.下列哪些是中年期社会化的特征(BDE)。

A、以获得新材料为主

B、从理想主义观点转向现实主义观点

C、言行表现出一定的叛逆性

D、学习如何应对相互冲突的要求

E、为承担日趋具体的角色而社会化

1.常见的社会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BCDE)

A、角色行为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E、角色失败

2.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有(ABCDE)

A、交换

B、合作

C、竞争

D、冲突

E、强制

3.社会网络的特点如下(ABC)

A、弥漫性

B、多重性

C、隐蔽性

D、直观性

E、公正性

4.社会角色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ABD)

A、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B、社会角色是对某种社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和行为规范

C、社会角色表明了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

D、社会角色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E、每个人只承担一种社会角色

5.任何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如下哪几个阶段(ADE)

A、角色期待

B、角色感知

C、角色目标

D、角色感悟

E、角色实践

6.下列哪些角色属于表现性角色(BDE)。

A、企业家

B、警察

C、经理

D、艺术家

E、学者

7.社会角色的确定一般包括(BC)。

A、准备布景道具

B、回答“我是谁”

C、回答“我该怎么做”

D、训练言谈举止

E、培养气质

8.角色的冲突表现为如下(ABC)三种情况。

A、角色之间冲突

B、角色内的冲突

C、单一角色内的冲突

D、角色失败

E、角色中断

9.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有(BCD)。

A、斯宾塞

B、米德

C、布鲁默

D、库恩

E、帕克

10.爱德华.T.赫尔区分了四种个人空间区域,即(ABDE)。

A、私密距离

B、社会距离

C、空间距离

D、个人距离

E、公共距离

11.尼斯比特将合作的类型分成四种(ABCE)。

A、契约合作

B、传统合作

C、指导合作

D、非正式合作

E、自发合作

12.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有(ACDE)。

A、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B、意义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C、互动在人们的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D、互动过程中,人们常站在互动对象的角度来想象自己

E、个人往往按照他的自我概念来与人互动

1.初级群体的主要类型有(ACD)

A、家庭

B、社区

C、邻里

D、儿童游戏群体

E、非正式群体

2.初级群体具有如下特征(ABCDE)

A、规模小,人数少

B、目标一致,整合程度高

C、群体成员难以替代

D、成员间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E、群体控制靠非正式手段

3.根据维系群体成员关系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社会群体划分为(ABC)

A、血缘群体

B、地缘群体

C、业缘群体

D、志缘群体

E、趣缘群体

4.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代际与亲缘关系的组合状况,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按照家庭的婚姻和血缘关系以及家庭人口要素等综合指标来划分,可以把家庭的结构划分为(ABC)和其它家庭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单亲家庭

E、丁克家庭

5.家庭的主要功能有(ABCDE)。

A、人口再生产功能

B、经济功能

C、感情交流功能

D、社会化功能

E、抚养、赡养功能

6.下列既是正式群体又是次级群体的有(BDE)。

A、家庭

B、学校

C、邻里

D、工厂

E、军队

7.社会群体的特点有(ACDE)。

A、共同的规范

B、一定的人员

C、共同的目标

D、群体意识

E、较稳定的社会关系中的频繁互动

8.邻里的特性主要有(ABCD)。

A、地域性

B、情感性

C、非正式性

D、选择性

E、系统性

9.家庭是以(BCE)为基础所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A、赡养关系

B、婚姻关系

C、血缘关系

D、地缘关系

E、收养关系

10.初级群体的功能有(ABCD)。

A、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B、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重大影响

C、初级群体的过分发展会抑制个人发展

D、群体与成员的亲密感情可能造成个人对群体的过分依赖

E、总是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1.社会组织调动组织成员的主要手段有(ACE)

A、组织权威

B、组织目标

C、组织规范

D、组织机构

E、组织资源

2.结构功能主义者帕森斯社会组织在社会中承担的功能将社会组织划分为(ABCD)

A、经济生产组织

B、政治目标组织

C、整合组织

D、维模组织

E、群众组织

3.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如下(BCDE)

A、经常的面对互动

B、一批稳定的成员

C、特定的组织目标

D、明确的组织章程

E、正式的组织结构

4.组织的正式结构一般有如下形式(ABCDE)。

A、直线式

B、职能式

C、混合式

D、矩阵式

E、复杂的混合模式

5.下列关于直线式的组织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BDE)。

A、是历史悠久的组织形式

B、适合于简单而低层的组织

C、适合于创造性较高的工作

D、包括层级制组织结构

E、曾被早期的埃及人利用

6.残疾人基金会、帮困基金会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BCDE)。

A、非营利性

B、自治性

C、非政府的

D、非党派性

E、有一定志愿性

7.我国在使用NGO这一概念时所包括的涵义有(ABC)。

A、NGO是一种组织

B、NGO是一种机制

C、NGO是一种理念

D、NGO是一种公益慈善

E、NOG是一种创新

8.目前国外志愿服务的主要形式有(BCDE)。

A、社会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B、专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C、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D、公益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E、社区性的志愿服务工作

9.古典组织管理理论主要有(BCD)。

A、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B、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C、法约尔的管理14项原则

D、韦伯的科层制管理

E、权变理论

10.古典管理理论建立的基础是(BC)。

A、个人主义

B、非人格因素

C、等级规则

D、集体主义

E、服从和信赖

11.下列哪些是家长制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CDE)。

A、领导者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分工明确

C、因人设位

D、终身制

E、责任不清

1.按照陆学艺先生的观点,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需要采取的措施有(ABCD)

A、改革现在的户籍制度

B、就业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C、社会保障制度上要实现城乡一体化

D、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E、市场实现城乡一体化

2.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有(ABCDE)

A、人口

B、地域

C、区位

D、组织结构

E、共同的文化认同

3.按照区位体系划分法,可以将社区分为(ABDE)

A、基本服务社区

B、商业社区

C、居住社区

D、工业城镇

E、缺乏自身明确的经济基础的社区

4.城市社区社会关系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具有异质性

B、具有匿名性

C、具有非个性化

D、具有多元化倾向

E、组织功能专业化

5.相比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具有的共同特点有(BCED)。

A、社会分工复杂

B、人口密度小

C、生活方式比较单调

D、社会组织较简单

E、社会问题较单一

6.滕尼斯曾经将社区分为三类,即(CDE)。

A、城市社区

B、农村社区

C、地缘社区

D、血缘社区

E、精神共同体

7.下列关于社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CDE)。

A、社区是地域性社会

B、社区和社会是对立的

C、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D、社区是具有社会交往的人群

E、社区是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8.社区的结构包括(ABCDE)。

A、人口结构

B、政治结构

C、经济结构

D、文化结构

E、区位结构

9.社区有哪些功能(ACDE)。

A、服务功能

B、沟通功能

C、保障功能

D、社会控制功能

E、教育功能

10.社区的保障功能主要表现在(ACE)。

A、就业保障

B、基本生活保障

C、社会互助

D、养老保障

E、社区社会救助

11.根据社区的空间程度是否明显以及明显程度,可以将社区分为(ABCD)。

A、自然社区

B、法定社区

C、专能的社区

D、虚拟的社区

E、传统社区

12.中国的城市化战略有(ABCDE)。

A、大城市发展战略

B、小城镇,大战略

C、“多元”模式战略

D、大城市圈、大城市群战略

E、积极发展小城镇

1.社会制度的特征主要有(ABCDE)

A、强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约定性

E、系统性

2.作为一种社会体系,一个完整的社会制度主要构成因素是(ABC)

A、观念系统

B、规范系统

C、设备系统

D、制度系统

E、文化系统

3.按照产生顺序,社会制度可以划分为(AB)

A、本原性社会制度

B、派生性社会制度

C、首属性社会制度

D、间接性社会制度

E、次属性社会制度

4.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主要有(ABC)

A、社会整合

B、文化传播

C、行为导向

D、社会契约

E、文化濡化

5.一个完整的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BCDE)

A、开始期

B、形成期

C、效能期

D、形式主义期

E、萎缩期

6.下列关于社会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B)。

A、社会制度缺乏稳定性

B、社会制度只有正功能

C、社会制度主要规范的是集体行为

D、社会制度社会成员的集体约定

E、社会制度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选择

7.下列属于社会制度的设备系统的是(ABCDE)。

A、军队

B、监狱

C、厂房

D、国旗

E、商标

8.按照社会制度的功能,可以将社会制度划分为(ABDE)。

A、关系性社会制度

B、调整关系性社会制度

C、首属性社会制度

D、调整性社会制度

E、文化性社会制度

9.社会制度之所以出现负功能,主要原因有(ABCD)。

A、制度本身是个坏制度

B、社会制度内部失序

C、非制度因素的影响

D、制度惰性使然

E、社会环境恶劣

10.社会制度的制度化,给现代社会带来了下列哪些负功能(ACE)。

A、使人们行为更加机械化

B、进一步强化了现代社会的机械化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现代社会的活力

D、高效整合了现代社会

E、使人们的行为选择空间更加狭小

11.造成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有(ABCD)。

A、社会制度的社会性特征

B、社会发展的要求使然

C、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决定

D、社会制度的相关因素导致

E、社会制度的负功能导致

1.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BAC)

A、权力

B、声望

C、财富

D、社会地位

E、职业

2.影响社会分层的主要因素有(ABCD)

A、社会分化

B、社会资源有限

C、社会分工的加速

D、社会成员的个体平等

E、社会发展的规律

3.目前社会学家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主要有(ABCDE)

A、职业

B、教育

C、收入

D、权力

E、生活方式

4.常用的社会分层的客观指标有(ABCDE)。

A、不平等指数

B、基尼系数

C、恩格尔系数

D、社会综合地位量表

E、S.库兹涅茨比率

5.下列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一个家庭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B、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

C、恩格尔系数低于30%为最富裕

D、恩格尔系数在40%-50%为温饱

E、恩格尔系数在20%-30%为小康

6.社会流动形成的前提条件主要有(BCDE)。

A、社会的变迁

B、社会的开放程度

C、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

D、社会不平等的存在

E、个人因素的影响

7.下列不属于结构性流动的有(BCDE)。

A、上海市纺织女工大规模下岗

B、个人跳槽

C、从科长沦为阶下囚

D、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同类学校去任教

E、职位升迁

8.社会流动有利于(ABCDE)。

A、社会和谐发展

B、社会成员个体的发展

C、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

D、社会的开放

E、社会成员达到自我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9.社会流动的功能主要有(ABCD)。

A、形成新陈代谢的社会机制

B、形成缓解冲突的社会机制

C、形成优胜劣汰的社会机制

D、形成拾遗补缺的社会机制

E、形成良性发展的社会机制

10.形成社会流动的最根本原因来自社会,可以从以下(ABCD)来理解。

A、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重要原因

B、由发明创造引起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

C、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的原因

D、教育结构的变化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的重要原因

E、职业结构的变化也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的重要原因

1.网络社会问题的主要形式有(ABCD)

A、网络犯罪

B、计算机病毒

C、网络黑客

D、网络沉溺

E、E-mail综合症

2.我国贫困问题的主要特点是(BCD)

A、源于我国人口数量多

B、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

C、城市贫困与农村贫困并存

D、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文化贫困并存

E、与国际贫困问题同步

4.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CDE)

A、海啸

B、飓风

C、自然环境退化

D、环境污染严重

E、自然灾害频繁

5.分析社会问题,解释社会问题产生原因的主要理论有(ABCDE)

A、社会病态论

B、社会解组论

C、价值冲突论

D、偏差行为论

E、标签论

6.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ACE)。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复杂性

D、综合性

E、破坏性

7.价值冲突论的理论基础是(AD)。

A、冲突理论

B、交换理论

C、标签理论

D、亚文化理论

E、偏差行为论

8.中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ABC)。

A、人口数量庞大

B、人口总体质量不高

C、人口结构不甚合理

D、老龄化严重

E、男女比例失调

9.对贫困原因的解释有(ABCD)。

A、个体主义观点

B、贫穷文化论

C、社会不平等理论

D、功能主义的贫困观

E、冲突理论

10.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ABE)。

A、自然环境退化

B、环境污染严重

C、环境质量不高

D、生态破坏严重

E、自然灾害频繁

11.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表现在(ABC)。

A、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多样

B、社会问题导致的后果多样

C、解决社会问题复杂

D、社会问题产生过程复杂

E、社会问题表现形式多样

1.越轨行为的正功能主要有(ABD)

A、越轨能促使人们更好地遵从

B、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

C、破坏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

D、越轨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

E、降低群体和社会的凝聚力

2.以下控制手段中属于外在控制的有(ABCD)

A、行政控制

B、法律控制

C、道德控制

D、习俗控制

E、内心道德责任感

3.以下关于越轨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ADE)

A、越轨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B、越轨行为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

C、越轨行为总是被逼的

D、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

E、越轨行为可以是群体和组织所为

4.文化传播理论的学说是由芝加哥学派建立起来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ABCDE)

A、W·托马斯

B、乔治·米德

C、罗伯特·帕克

D、欧内斯特·伯吉斯

E、克利福德·肖

5.在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中,属于越轨行为的有(BCDE)

A、遵从

B、革新

C、“仪式主义”

D、“退却主义”

E、“反叛”

6.对越轨行为最常见的分类是按照越轨行为所触犯的社会规范的性质进行分类,即(ABCDE)。

A、违俗行为

B、违德行为

C、违纪行为

D、违警行为

E、犯罪行为

7.越轨的负功能有(ABCD)。

A、破坏社会秩序

B、危害社会稳定

C、降低社会凝聚力

D、降低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性

E、降低群体诚信度

8.社会学中传统的三大理论流派是(ACD)。

A、功能主义

B、个人主义

C、冲突理论

D、社会互动理论

E、社会交换理论

9.罗斯认为,人生来就有(BCD)。

A、排他性

B、同情心

C、互助性

D、正义感

E、犯罪感

10.社会控制的特点如下(BCDE)。

A、非社会性

B、约束性

C、规范性

D、多向性

E、非个人性

11.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按照社会控制的对象,把社会控制分为(ABD)。

A、对社会成员意志的控制

B、对社会成员情感的控制

C、对社会成员行为的控制

D、对社会成员判断能力的控制

E、对社会成员组织能力的控制

12.社会控制的构成要素有(ABCE)。

A、控制主体

B、控制客体

C、控制手段

D、控制目标

E、控制保障

13.下列既属于非制度化控制又属于外在控制的有(BC)。

A、法律控制

B、道德控制

C、习俗控制

D、行政控制

E、宗教控制

14.社会控制的手段有(ABCDE)。

A、社会习俗

B、宗教

C、政权

D、道德

E、法律

判断题

1. 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只是一个空名,个人才是社会里的真实存在。×

2. 斯宾塞的《社会学内容》规定了社会学的内容。×

3. 由于迪尔凯姆的努力,社会学第一次获得了自己的具体研究范围和特定的研究方法。√

4. 美国是世界上社会学最发达的国家。×

5. 严复最早在中国讲解社会学。×

6. 费孝通是中国最早阐述文化学派理论的社会学家。×

7.奥格本提出了“文化堕距”理论。√

8. 亚文化都是坏的。×

9. 庆典方式是评比性文化。×

10. 笔、墨、纸、砚属于文化特质丛。×

11. 文化是社会或者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

12.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社会化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

13.一般来讲,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两大类。√

14. 儿童阶段是社会化的最初阶段。√

15.职业角色是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最重要的标准。√

16. 教授、艺术家的角色是功利性角色。×

17.角色确定的有效性是角色确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8. 学生考试不及格属于角色失败。学生考试不及格属于角色失败。√

19. 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主要原因。√

20.互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

21. 传统合作是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

22.强制是负面的社会互动形式,没有正面的社会功能。×

23. 工具性需要和表意性需要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

24. 学校既是正式群体,又是次级群体。√

25. 某种程度上,所有小群体中最不稳定的群体是二人群体。×

26. 初级社会群体一般是指2至10人的小群体。×

27. 与家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亲属网络。√

28. 家庭的本质是婚姻。√

29.家庭的最基本功能是人口再生产。×

30. 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有明确的组织章程。×

31.中国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32. 现代组织的权威是一种法理权威。√

33. 科学管理理论建立在“社会人”的假设之上。×

34. 麦格雷戈的X理论提出了“自动人”假设。×

35. 古典管理理论是以等级规则和非人格因素为基础建立的。√

36. 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性。√

37. 地域是社区存在的物质载体。√

38. 就业是社区成员的最基本保障。√

39. 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是形成和谐社区的基础。√

40. 区位体系划分法是最常见、最通用的社区类型划分方法。×

41. 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是特大城市。√

42.20世纪60到80年代,中国城市化处于停滞状态。√

43. 整个社区制度构成体系中,观念最具决定性意义。√

44. 派生性社会制度指的是最重要的社会制度。×

45.最简单、最常用的划分社会制度的方法是按照社会制度的具体服务内容划分。√46. 社会制度初始时期和发展时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正功能。√

47. 高考制度的潜功能是用公平的考试来选拔优秀人才。×

48. 社会制度总是以一种固化的形式存在。×

49. 社会制度的负面效能开始逐步显露是在形式主义期。√

50. 生命周期的四阶段理论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制度演化模式。√

51. 改良是社会制度变革比较普遍的选择。√

52.韦伯开创了社会分层多元化的研究思路。√

53.帕累托认为,社会成员归属于哪个社会层次取决于他们天生的能力和才干。√54.冲突理论认为,社会不平等是必然的、有益的。×

55. 获取职业最公正、最便捷的道路是教育。√

56. 收入的提高是社会成员最本质、最彻底的改变。×

57.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58. 社会流动的发生与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59.水平流动是毫无意义的。×

60. “标签”首先出现在《局外人》一书中。√

61. 标签论侧重于从客观条件上去探讨社会问题。×

62.贫困的典型特征是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63.相对贫困是最严重的贫困。×

64.环境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三大主题之首。×

65.中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66.一般来讲,犯罪行为都是越轨行为,但越轨行为未必都是犯罪行为。√

67.默顿认为,遵从是最常见的社会失范适应模式。√

68. 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的重点是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

69. 学校教育是一种微观的社会控制。√

奥格本认为,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

交换互动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互惠。√

库利把邻居这类群体看作是“人类本性的培养所”。×

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两种基本关系√

家庭内的人际关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

火车上的乘客属于社会群体。×

朋友群体大多是出于工具性需要成立的。×

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社区的权力组织。√

工厂建设在居民生活饮水的上游,是不合理的社区区位结构。√

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对应着人类最本源的两种基本需要。×

社会制度的划分种类没有高低之分。√

社会需要变迁,社会制度同样需要变革。√

目光短浅是教育贫困的表现。√人穷志短是物质贫困的表现。×

社会控制的客体包括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

简答题

1. 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

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第五,终身制。

2. 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

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

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3.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

(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4.城市社区有哪些特点?

(1)居民从事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比较发展,各种设施齐全;

(2)人口素质较高,具有高流动性和异质性;(3)社会关系以业缘为主,出现匿名性、非个性化、宽容等特点;

(4)社会组织机构齐全,类型结构复杂化,组织功能专业化,组织体制科层化;(5)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倾向。

5.举例说明如何确定社会角色?

在社会舞台上,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首先需要对所担当的角色有一个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

确定社会角色的过程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自己到底承担着哪些角色,即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二是确定自己在某一条件下适宜的行为方式,即回答“我该怎么做”的问题。

举例

6.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对三阶段的展开说明。

举例。

7.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1)经济功能,包括组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功能。

(2)人口再生产功能。(3)婚姻生活功能。(4)社会化的功能。(5)感情交流功能。(6)抚养与赡养的功能。

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1)人口数量庞大: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基数庞大、育龄人群比重高以及在此基础上人口数量过速增长。

(2)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人口质量问题,是指人口在质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对社会运行和发展造成阻碍作用的社会问题。

(3)人口结构不甚合理:首先表现在年轻人口比重高、规模大,给就业带来压力;更突出地表现在“未富先老”带来严重挑战。

9. 如何全面理解越轨的含义?

一般认为,那些为某一个社会群体成员判定为违反其规范、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感受或行动是越轨行为。

对越轨进行全面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越轨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第二、越轨行为未必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

第三、越轨行为未必总是自愿的;

第四、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

第五、越轨行为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和组织所为。

10.社会控制有哪些特点?

第一、社会控制的非个人性;

第二、社会控制的约束性;

第三、社会控制的多向性;

第四、社会控制的规范性。

案例分析题(共16分,其中基本原理6分,运用原理解析说明占10分)

1.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要从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农民工进城反映了这一现象。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大量农民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如汹涌的大潮涌入城市。据统计,2006年我国有流动人口1.5亿,其中以农民工为主体。也就是说占全国人口总数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流动。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这样大规模社会流动现象产生的原因。(提示: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

第一、社会的开放程度;第二、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第三、社会不平等的存在;第四、个人因素的影响。

参考:社会流动从现实行为主体上来看是个体行为,但是,从流动的根本来看,所有的流动都是社会流动,都离不开社会的引导和塑造。就我国农民工的大批量向城市的流动来看,既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的活力,更折射出我国社会发展的轨迹。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主要有:

第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日益增强。社会流动的发生与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社会越开放,社会流动就越频繁,社会越自由,社会流动的规模也就越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自由度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当前社会流动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第二,我国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传统中国文化中保守主义色彩太浓厚,人们过于内敛,不愿直面竞争,因此,社会成员的流动就比较小。当今中国,在全球化的洗礼中,竞争、自由、进取的意识不断强化,个体主义逐渐取代了集体主义的统治地位,所以社会流动明显加剧。

第三,社会不平等的存在。如果一个社会存在有社会资源的不平均分配,就必然会导致社会成员向社会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转移。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农村人口大面积向城市的转移。

第四,个人因素的影响。对于众多农村人口而言,在一个开放的时代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与飞跃,对自己以及对于自己的后代希望着能够走向城市,融入城市,对城市生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这也势必促进了这种社会流动现象的出现。

(共16分,其中基本原理6分,运用原理解析说明占10分)

2.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但是人的这一本质属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当婴儿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除去本能的条件反射以外,不具备任何技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家人的照顾和抚养下,婴儿逐渐学会说话、走路等一系列的生活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技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又逐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技能和谋生的技能等,为社会所接受。社会化实际上就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或者“生物人”逐渐转化为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请分析说明,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提示: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

第一、教导生活技能。第二、传递社会文化。第三、完善自我观念。第四、培养社会角色。

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2

第一、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下去,就必须掌握两个方面的技能:一是衣食技能,即维持生存的能力。二是、技能是职业技能,即谋求生存的本领。

第二,传递社会文化,社会化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过程,社会化的结果是培养出掌握社会文化并将社会文化传递下去的“社会人。”通过社会化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内化为人们的信念、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一方面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继承、传递和保存了社会文化。

第三、完善自我观念。一般来讲,完善的自我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状况的认识,包括自我评价、自尊心等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使个人有一个完美的自我观念,并把对自我的认识好社会规范尽可能地协调一致。

第四、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最后结果就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只有分别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个社会才能正常地运行。

(共16分,其中基本原理6分,运用原理解析说明占10分)

3. 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围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个核心,从农村开始,而后推向城市。这场深刻的改革,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同时还有政治、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改革。建国初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它的历史合理性。前苏联和中国都曾借助于这种体制,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迅速地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从而以大国姿态傲立于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忽视甚至排斥商品和市场作用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这种深刻而广泛的改革,已经并将继续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重大转变,也就是说是社会制度的大调整。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提示: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

第一,社会发展的要求使然第二,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决定第三,社会制度的相关因素导致

答:社会制度变革的实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60

第一,社会发展的要求使然。所有的社会制度都是特定社会的产物,而社会永远处于不停的发展之中,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提出全新的问题,这些全新的问题又必然要求全新的社会制度来作出回答。人类的需要始终是社会制度存在的深层依据,社会的发展也必然会导致人的需求的变化,因此,社会本身的变化以及人的需求的变化着双重的变化决定了社会制度的变革性。

第二,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决定。社会制度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无论处于那一个阶级,社会制度都在不停的变革途中,也就是说,对于社会制度来说,变革是永远的宿命。稳定则是相对的状态。马克思哲学中所说的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对社会制度变革必然性的最好解释。

第三,社会制度的相关因素导致。社会制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一机整体主要表现我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内在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二是社会制度与外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其中,任何一个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变化都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相应改变。只有垂死的社会制度才可能失去变革的力量,只有死去的社会制度才可能永远不变。

(共16分,其中基本原理6分,运用原理解析说明占10分)

4.近几年来“国学热”风靡一时。幼儿园开始学习《三字经》,小学生读《论语》,大学生研究《道德经》已经司空见惯,于丹、易中天等学者更是火遍全国。同时也产生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西方人让他们的孩子阅读荷马史诗、阅读圣经,中国的孩子难道一定必须忘记诗经、论语,然后才能做一个现代的、文明的、理性的中国人?通过分析上述两种相反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提示: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

第一,现代化进程有赖于传统文化的变革第二,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不能与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对立

第三,我国的现代化一定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共16分,其中基本原理6分,运用原理解析说明占10分)

答:如何正确地认识好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成了影响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地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对二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现代化进程有赖于传统文化的变革。在改革开放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来自各种旧习惯势力的重重阻力。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勇于变革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东西,才能反过来有力的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二,改革与现代化进程不能与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对立。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必然会以各种形式证明它的存在,并对社会进程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我们既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勇于变革旧传统、旧观念,又不能主观主义地完全脱离原有的文化基础搞改革。

第三,我国的现代化一定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也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然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一定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既充满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华民族特色。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

精品 试卷代号:8884/6318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 (开卷)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从功能上来说,社会群体是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集合体。 2.古典科学组织理论主要侧重对静态组织结构的研究,重视组织经济效率的协调,认为组织是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械性系统。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 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5.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

概念。 6.马克思主义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等。 7.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 8.对越轨的分析,生物学的观点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学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学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格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即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观念、态度、习惯等;二是__________________,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初级群体 2.社会流动 精品

《社会学概论》模拟考试(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B) A.《原强》B.《群学肄言》C.《社会学原理》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B)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C) A.符号B.规范C.礼俗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D ) A.偶发群体B.社会类属C.次属群体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A) A.博物馆B.图书馆C.俱乐部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A) A.水平流动B.向下流动C.向上流动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A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D) A.偶婚制家庭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D ) A.巴纳德B.涂尔干C.科塞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A ) A.文化元素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C) A.实证主义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C ) A.社会动力学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A ) A.主动性B.自觉性C.互动性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B ) A.工作单位B.家庭C.社区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C) A.利益B.需求C.生产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B) A.社区B.群体C.家庭D.法律 18、组织的核心是(B ) A.组织的目标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功能 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A ) A.经济生活B.社会化C.社会控制D.社会参与 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B ) A.生产关系B.社会关系C.组织D.人的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社会结构每时每刻都在被个体重新构造。 2.早期理论家----奥古斯特-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 3.早期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 (1)社会事实: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用社会方法来研究社会的对象。 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2)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 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合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4.早期理论家----马克思-韦伯 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存在,认为社会中的结构式由行动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塑造的。 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科层制的兴起。 现代理论思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有机体类比:把社会的运行比作一个有机体的运转,社会组成部分像人体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系统工作。 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5.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潜功能:指参与者未曾意识到的那些活动后果。 功能与反功能:反功能是指对事物既存秩序构成挑战的特征。 6.现代理论思路冲突视角 冲突视角强调社会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但拒绝功能主义对于共识的强调,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把社会看作是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 7.现代理论思路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自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符号,用来代表另一种东西的某种东西。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图示说明--恭喜,答对了!--抱歉,答错了!--您选择了此项 [第1题](单选题)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第2题](单选题)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第3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第4题](单选题)“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第5题](单选题)“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第6题](单选题)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第7题](单选题)“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是什么》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原理》 [第8题](单选题)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第9题](单选题)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A.一人以上 B.两人以上 C.三人以上 D.四人以上 [第10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A.非组织性 B.突发性 C.反常性 D.冲突性 [第11题](多选题)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B.态度的类似性 C.双方距离的远近 D.交往的频率 [第12题](多选题)以下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家庭 B.学校 C.邻里

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 8884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开卷) 1月 一、 填空题( 每题1分, 共20分) 1.群体层面的社会关系能够分为三个方面, 即 ( ) 、 ( ) 和 ( ) 。 2.一般说来, 正式群体是社会稳定的 ( ) , 非正式群体则能增强 ( ) 。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 ) 。 4.孔德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 问题, 涂尔干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 问题, 二者在精神上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5.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 ) 、( ) 、同享性、象征性、传递性和变迁性。 6.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 ) 的总和。 7.关于社会问题, 社会解组论认为, 造成社会解组的根本原因是( ) 、人口的迁移、都市化的加速以及( ) 。 8.集合行为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 9.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所必须依据的三个标准, 即( ) ; ( ) ; ( ) 。

10.所谓城市化, 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 ) , 二是( ) 。 二、 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 共12分) 1.社会资本 2.集合行为 3.全球化 三、 判断题( 首先判断正误, 然后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 共24分) 1.一般来说, 非正式群体, 群体成员之间缺乏持续的相互交

往活动。 2.继续社会化往往着眼于人的改造, 具有强制性。 3.社会控制在一定条件下, 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会起阻碍作用。

社会学概论机考试题

?[单项选择](1/32)、社会学这门学科在19世纪的()发轫了。(2分) ? A 、亚洲 ? B 、美洲 ? C 、南美洲 ? D 、欧洲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2/32)、()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2分) ? A 、米德 ? B 、埃里克森 ? C 、库利 ? D 、弗洛伊德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3/32)、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这一假设属于( )(2分) ? A 、符号互动学 ? B 、常人方法学 ? C 、结构功能论 ? D 、社会交换论 ?我的答案:B ?[单项选择](4/32)、核心家庭中包含两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 )(2分) ? A 、长辈关系 ? B 、亲戚关系 ? C 、亲子关系 ? D 、亲人关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5/3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2分) ? A 、超城市化 ? B 、过度城市化 ? C 、逆城市化 ? D 、城市化 ?我的答案:D ?[单项选择](6/3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2分) ? A 、帕森斯 ? B 、丁伯根 ? C 、斯宾塞 ? D 、库利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7/32)、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2分) ? A 、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 ? B 、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 ? C 、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 D 、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我的答案:C ?[单项选择](8/3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2分) ? A 、社会制度 ? B 、社会行动 ? C 、社会结构 ? D 、社会秩序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9/32)、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2分) ? A 、专业化的程度 ? B 、职务 ? C 、报酬的高低 ? D 、社会声望的高低 ?我的答案:A ?[单项选择](10/32)、对全球化表述错误的观点是( ) 。(2分) ? A 、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 B 、全球化是一个单维度的过程 ? C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 D 、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我的答案:B ?[判断](11/32)、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术语。(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2/32)、齐美尔认为各种社会现象、结构和过程最终都是人们之间具体互动的反映。(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判断](13/32)、家庭这种群体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满足人类个体和社会需求的一定功能,同时家庭的这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会发生变化。(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4/32)、韦伯的科层制是纯粹理想型的。(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A ?[判断](15/32)、城市社区亦即现代社区(2分) ? A 、正确 ? B 、错误 ?我的答案:B

电大2019春《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答案

电大2013春《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学、经济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3.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分为(竞争、合作、冲突、顺应)四类 4.中国农民的生活特征有(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 6.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7.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 8.集体行为的特征有(非织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9.从家庭结构角度,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 10.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11.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概念家庭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12、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是(社会控制)现象 13、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14.解释社会分层的三个理论(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15、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16.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17、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 18.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9.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20、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性轻规则) 2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通过一手续加入的成员固定的目标规范性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必要的物南设备) 22、就形态而言,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 23、解释贫困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 24、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 25、(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创者 26、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阶级) 27、失业有(显性失业、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28、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罗马俱乐部) 29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1891) 30、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31、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Y理论) 32、人的社会需要是作为本教科书(逻辑起点) 33、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34、社会的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35、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动物最多是搜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 36、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37、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38、霍桑实验得出的注明结论:人是(社会人)39、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经济制度) 40、社会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预防,社会救助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社会福利提供的是(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 4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2、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43、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4、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45、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教育制度) 46、需要的特点包括(需要的必然性需要的客观性需要的社会性) 47、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48、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49、(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5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二、单选题 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 3、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4、“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 4、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6、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的矛盾)。 7、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对立)。 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9、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的是(环境问题)。 10、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11、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丁伯根)。 12、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家是(韦伯)。 13、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非正式控制)。 14、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是(计划生育)。 15、“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 16、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水平流动)。 17、“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乐主义) 1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19、《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20、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迪尔凯姆) 2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22、人文区位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23、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24、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2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 26、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不充分就业) 27、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的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四、 五、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七、? 八、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十六、

十七、6.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实地研究 D.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关系性社会结构 C.规范性社会结构 D.整体性社会结构? 二十二、 二十三、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 B.人口规模 C.人口结构 D.人口分布? 二十五、 二十六、9.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文化边际 C.文化震惊 D.文化排斥? 二十八、 二十九、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 B.孙本文 C.李达 D.费孝通? 三十一、 三十二、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东师2018年春季《社会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高起专)》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社会运行条件:社会运行条件是指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的总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业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基本内容社会运行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表现出经常、变异和中断等三种关系;横向运行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交叉渗透、制约、促进和转化等关系。 2.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3.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人走向群体、进入社会、适应社会,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理解认同社会规范和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4.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连结方,当这种连结遭到破坏而扭曲变形,或这种连结方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时,就产生结构性失调。在教育水平、文化类别、宗教、职业、社会地位阶层、组织内雇佣等方面的结构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文化冲突是指文化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或多种文化激烈矛盾的状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往往会在价值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甚至对立。 答:正确. 俗称文化差异。两个或多个文化背影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持不同的态度。 2.社会安全阀是社会冲突理论中用以表示社会冲突积极作用的概念,是由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 答:错。改正:是由美国冲突论的代表科塞提出的。 3.社会群体是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如家庭、学校、工会、机关、邻里等。 答:正确. 4.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弱到强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 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 活的需要,创制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 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 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行为,研究社 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 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 (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 研究结构)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 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4.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 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 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 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 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所 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这些产品, 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 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 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 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 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 动。 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 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 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 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 左右为难。 9.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 当的角色的过程。 10.“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 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 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 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 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1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 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 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 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 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 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 基本过程。 1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 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的生活习 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 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 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13.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 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 会实践活动形成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 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 14.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 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 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 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1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 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16.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 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 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 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17.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 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状态。它包括家庭 由多少成员形成,由哪些成员组成的按 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18.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 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 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 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 组织的结构。 19.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 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 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及 管理方式。 20.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 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 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 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 有规章而不特循。 21.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 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 社会生活共同体。 22.人文区位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是指借 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 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 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 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居住与活动分布, 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3.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 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它是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人类居住空 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24.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 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 象。 25.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 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 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26.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 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 层。 27.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 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 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28.剥削:所谓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 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 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 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2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 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 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 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 的规范体系。 30.制度化优先:导学P34 是指当社 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 有一种比较规定的社会规范占优 先的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 先。 31.规则系统:是在一定的活动领域内指导 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是用以规定在这 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 关系以及人们各自行为的规范体系。 3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 为进行制约的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 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 33.社会舆论:也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以 言论形式表现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 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 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社会舆论能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 的作用。 34.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 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 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 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 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3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 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 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 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36.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 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 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 低,乃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它是 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概念。 37.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 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 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 况。 38.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 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 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 穷文化。 39.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 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 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 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 本生活的制度。 40.社区组织:也称社区组织工作,是社会 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 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 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 程。 41.社区发展:也称社区发展工作,是社会 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区,通过启发和 教育,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 区合作精神、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有计

社会学概论期末

【一、冰山理论】一个人的自我像一座冰山,只能看到很少一部分,冰山共分7个层次:行为(可见)、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 【二、“本我、自我、超我”理论】(1)本我:人生而具有无意识的欲望和冲动—婴幼儿(2)自我:自身理性部分,他教给人们学会抑制对快乐的追求和欲望的急切满足(3)超我:看做人的良心的等同物,是社会道德在人的内心的体现,通过自豪感与羞耻心发生作用,来影响自我的决定。*社会化就是个人的欲望与社会的要求不断冲突和调适的过程;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两者间总是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中。 【三、家庭的功能】(1)社会化功能:社会化始于家庭,家庭是承担社会化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对个人的人格成长(2)生育功能:家庭是目前社会所认可的生育子女、繁衍后代的合法的社会基本制度(3)感情功能:主要表现在宣泄、调节、娱乐等方面,在家庭中可以向家人倾诉一些在正式组织中不可交流的信息和情感(4)性爱功能:起着控制性行为的作用,即社会将人们的性生活限制在家庭范围内,有利于性需要的普遍满足,以及避免由于满足性需要而引起的社会混乱(5)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赖、大大减少监督和管理费用、家庭是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单位。【四:中国离婚率不断上升的原因】(1)经济依赖的减低:女性有独心性和自信心(2)离婚的社会成本降低:社会上道德、政治、文化与法律对婚姻影响力降低(3)希望过高(4)社会流动速度加快。

【五、“镜中之我”理论】:指我们对于别人如何看待和评价我们的理解和解释,包含表现、辨认、主观解释3中过程(1)想象自己是如何出现在别人面前—表现(2)辨认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出现—辨认(3)为自我形象解释这些判断—主观解释。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研究人的个性形成,并不完全把儿童看做按照他人要求而逐步成型的适应者,而更多地把这一过程看做她们自己如何根据对世界的认识、能动地安排和调整自己与世界的关系。(1)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智力只通过对外界感知与实际接触表现出来(2)前运算阶段{2-7岁}:还不能进行简单的脑力运算(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活动仍和具体的外部世界不能分开(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发展出运用规则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 【六、社区与行政关系】(1)行政区是人们为了社会管理的方便或由于某些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而人为划定的,因而其边界或范围很清楚;社区则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2)社区由于其主要的社会活动或者生活方式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因而只能是单一的形态,行政则可以是多形态的(3)从社区研究的历史上看,对一个社区的分析一般都限定在范围并不是很大的社会区域内【七、什么是城市化?中国应当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把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1)改革户籍和人口管理制度,实现人

全国2018年4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冶之名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15.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 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6.霍尔提出,社会存在不同的个人空间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7.以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A.联合家庭 B.核心家庭 C.组合家庭 D.主干家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