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册制改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注册制改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注册制改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注册制改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学校代码:10036

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论文

注册制改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培养单位:金融学院

专业名称:金融学

研究方向:证券市场

作者:马振

指导教师:陈涛副教授

论文日期:二〇一四年九月

The Impact of Registration Reform on the Secondary Market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使用学位论文,或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相关数据库供检索;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

新股发行制度是证券市场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其改革对二级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以美日等国为例总结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区别以及实施条件,然后以我国历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市场的影响为基础,讨论了新股发行注册制与其配套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了注册制改革将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机制将使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更加规范,从而降低投资者风险,投资者收益增加,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长期来看对指数起到支撑作用;第二、注册制改革让新股定价过程更加透明合理,降低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从而改善目前大量资金通过打新套利的现象,减少打新资金,避免新股上市过程中对二级市场的冲击,长期同样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第三、由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对二级市场的影响还取决于改革前股票供给是否超出市场承受能力,当股票供给未超出市场承受能力时,注册制改革将会增加供给,短期内二级市场指数将受到打压而下跌;当股票供给超出市场承受能力时,注册制改革将会减少股票供给,随着资金的流入短期内指数将上涨。同时,注册制的实施将导致投资者更加偏好蓝筹股而舍弃重组股和题材股。

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投资者建议和政策建议,实行注册制后证券市场将更加完善,建议投资者避免参与垃圾股和概念股的炒作,提高自身投资水平,同时建议监管机构加强投资者教育,逐步减少市场干预,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完善退市制度和新三板市场等。

关键词:注册制,核准制,新股定价机制,二级市场

IPO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ystem in securities market. And reformation in this system also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econdary market.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pproving system and registration system in the process and conditions of IPO by comparing USA,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to China at first. Secondly,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every reformation in IPO, we analyze how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its supporting system work with each other; besides this, we research how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impact on the secondary market. Finally, I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under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chanism will enable the listed companies to operate in a more standard way, therefore the risk of investor will be reduced and get more revenues, all of this will attract more capital into the securities market and keep the stock index in an excellent position for a long time. Apart from this,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reform make the process of pricing the new listed company’s share more reasonable and transparent, meantime lower the yield of listed shares on the first day. Thus the phenomenon of investor blindly putting their capital into new listed share will decrease, so as to the bad impact on the secondary marke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market for a long time. Thirdly, whether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impact on the secondary market in a good way or not is depend on the stock supply. For example, when the supply of shares exceed investor’s need,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will reduce the supply of shares, and the price of share and index will rise with the inflow of the funds in the short term,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will lead to investors prefer blue chips instead of restructuring and the subject shares.

After all, there are two suggestions. One hand is investors should try to avoid investing in junk stocks and concept stocks blindly. Another hand is the regulators should supply more education for investor to enhance their skill of investment, at the meantime, they should reduce market interventions,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the securities agency, perfect the delisting system and three new board markets.

Keywords: registration system, authorizing system, pricing the new share system, secondary market

目录

第1章引言 (1)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2文献综述 (2)

1.3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4)

1.4 研究方法 (5)

第2章国外新股发行制度比较 (6)

2.1美国和日本新股发行注册制 (6)

2.1.1美国证券发行注册制 (6)

2.1.2日本的证券发行注册制度 (7)

2.1.3注册制的特征和实施条件 (7)

2.2英国和德国的核准制 (9)

2.2.1英国证券市场的核准制 (9)

2.2.2德国的“中间式”新股发行审核制度 (10)

2.3注册制与核准制的比较 (10)

第3章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变迁及对市场的影响 (12)

3.1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变迁 (12)

3.2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的特征 (13)

3.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带来的新股定价方式的变迁 (14)

3.4不同发行制度对新股在二级市场长期走势的影响 (15)

3.5历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二级市场指数走势的影响 (16)

第4章注册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其对相关制度的影响 (18)

4.1我国目前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 (18)

4.2注册制改革的必然性 (19)

4.3注册制改革对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 (21)

4.3.1我国信息披露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4.3.2注册制改革将带来的信息披露机制的改变 (22)

4.4注册制改革对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影响 (22)

4.4.1我国新股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23)

4.4.2注册制改革对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影响 (24)

4.5注册制改革的困难 (26)

第5章注册制改革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分析 (28)

5.1注册制下信息披露机制改革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28)

5.2注册制下新股定价机制的改变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29)

5.3 新股发行实行注册制对二级市场指数的影响 (32)

第6章结论和建议 (37)

6.1研究结论 (37)

6.2投资者建议 (37)

6.3政策建议 (38)

参考文献 (40)

致谢 (42)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3)

第1章引言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013年11月的最后一天,市场迎来了酝酿已久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同时出台的还有优先股、重组上市、上市公司分红等新的制度。新的市场化制度改革无疑将对疲弱已久的A股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然而此次改革究竟是能够给股市带来重生还是将其带入深渊,各种观点众口不一。一直以来,二级市场投资者总是对IPO重启心存恐惧。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行政管制严格,市场化程度不够,导致新股发行的重启往往使脆弱的股市陷入困境。

与历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不同的是,此次改革将“向注册制过渡”作为改革重中之重,也是改革亮点之一。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加强等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这些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有利于股市长期健康的发展。

历次IPO重启都导致股市迅速下跌,此次也未能例外。2013年11月底宣布开闸以来,上证指数下跌近200点,下跌幅度最高达10%。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三高”发行、财务造假等现象依然存在,甚至个别股票发行询价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嫌疑。发行制度改革陷入困境,在监管层强制干预甚至叫停部分股票发行的情况下,一二级市场估值割裂严重,一些公司为了成功发行,网下询价阶段故意剔除绝大部分高价申购量,导致发行市盈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上市后难免遭到爆炒。

目前,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中存在着无风险套利、资金大量囤积、价格波动性大、投资机会不公平等诸多弊端,已经无法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对现有的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已经是无法逃避的问题。尤其是新股发行暂停和重启导致A股市场暴涨暴跌等现象,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我国证券市场改革进程中的制度的完善,己经成为了证券市场上一直存在的备受关注的问题。新股上市首日的高收益率,直接导致了一级和二级市场低风险与高收益的不匹配,发展的不均衡;另一方面还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新股发行制度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协调发展的严重问题,从大的方面说,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为毕竟融资功能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所以如何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实现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转变是今后证券市场工作的重点。目前,理论界以及管理层十分关注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中国证监会正

在对我国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展开专门的调研。因此,本文以“注册制改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为题,通过研究国内外新股发行制度的异同以及国内历次新股发行改革,总结出未来新股发行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利弊,并提出政策建议,将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 新股发行制度对比

对新股发行制度的研究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就新股发行制度自身的研究;二,通过对比不同发行制度之间的区别,找到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区别和联系。

陈永生(2000)通过对比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区别和优缺点,并对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制度采用取决于二级市场状况。

陈甦(2001)对我国目前债券发行制度采用审批制,二股票发行制度采用核准制的二院审核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这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并造成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分离,影响建立统一的证券市场。陈甦建议采取统一的股票和债券发行制度,减少二元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利影响。

林涌(2004 年)通过分析目前实施的通道制发行制度,认为通道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市场作用,主要是因为股票发行审核权责不清晰,明确股票发行审核权责,是提升我国新股发行市场效率的有效手段。

唐涛(2006)通过对比国外主要市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经验,分析我国发行审核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向注册制完善和改革基本路径:一,剥离目前发行上市审核一体化现状,通过改变现行审核制度,实现上市路径的市场化;二,逐步取消核准制,推动向注册制的转变,从目前的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并最终过渡到新股发行注册制。

刘志远(2011)采用新股定价模型、投资者公平模型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进行分析,并对询价制度的效率进行评判,认为现有新股定价效率偏低,“三高”发行是由于二级市场市场化和监管部门干预发行、控制市盈率所导致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行,监管部门干预的减少,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效率也将提高。

翁世淳(2008)通过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对比了我国各时期新股发行制度变迁的特点和必然性,并详细阐述了各制度下利益主体的角色关系,结合市场环境和理论基础,为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价值。

1.2.2新股上市长期表现

Levis(1992)将1980年至1988年间在英国上市的所有股票作为样本,研究新股上市后的长期走势,发现上市后长期走低的现象同样在英国出现。Jay

Ritter(1998)通过对多个国家新股上市后的走势进行研究,发现除美国外,新股上市后股票长期走弱现象普遍存在。

与国外对新股上市后股价长期走势的研究相比,国内比较缺乏这方面研究,而且起步比较晚,王美今和张松(2000)以1996年至1997年上市的110只股票作为样本,以累计收益率作为衡量工具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这些股票上市后前半年时间表现普遍弱于整体市场,但此后逐渐改善,此研究的样本取样时间段过于集中。

1.2.3 新股发行制度对新股上市首日价格的影响

刘御辉(2005)分析认为因某些特定原因导致的我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和行政干预是我国和其他国家IPO抑价不同的原因,同时要提出提高新股发行效率,并抑制上市收益率过高的现象需要首先解决政府干预行为。

訾猛(2008)将我国股票市场按新股发行制度不同划分为四个不同时期。分别为审批制、核准制、保荐制(股权分置改革前)、保荐制(股权分置改革后)。同时对这四个不同时期的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时期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差距显著,同时还得出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显著不同的结论。

沈皓(2012)通过对发行方式、发行定价和准入条件等对新股发行制度对新股抑价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发行制度的改革进步使得新股抑价现象逐步改善,询价制度的推出对新股抑价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1.2.4 不同新股发行制度下股票供给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至于新股发行制度不同对股票指数的影响方面,多数研究者并没有关注制度对指数的长期影响,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对指数的短期影响上。如深交所研究员冯巍和陈向民(2002)主要研究了新股的规模、市盈率等自身属性对市场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以随机游走模型得出了限制发行价格以降低对指数冲击的建议。

袁力(2010)研究了IPO重启及指数走势关系,并通过事件研究法得出上市首日指数存在下跌风险,并指出上市股票规模越大,下行风险也就越大。并认为,随着新股价格走稳,计入大盘指数后,新股对指数波动影响有所减弱。

上官任捷(2013)以A股指数成份股为样本对不同新股发行制度定价效率及对指数的影响进行研究,也认为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改革使新股定价效率不断提高,新股上市首日走势对指数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同时通过对权重股上市后走势分析得出权重股对A股指数影响显著。

孙会霞、苏峻、何佳在(2013)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增加股票供给会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产生影响,即我国股票市场新股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

的,二级市场的股票需求曲线也是向下倾斜的。

翁世淳(2008)分别描述了审批制和核准制下股票供求曲线及供求模型,认为审批制下股票需求曲线弹性无限大,而核准制下随着供给的不断增加,股票需求弹性相应增加。

张跃文、孙舒杨(2009)通过建立投资者选择模型,对我国新股供给对二级市场的冲击提供了模型化解释,并发现了股票供给增加对二级市场冲击的支持性证据,但同时指出这种冲击影响明显被高估,建议适当提高新股发行价以减少发行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1.2.5 注册制改革对市场影响

林智鹏(2012)通过核准制与注册制特点比较,指出了现行核准制的不足,并分析了股票发行制度向注册制改革对市场的影响,同时建议效仿德国混合制模式,即注册制和核准制并行的发行制度,采用渐进式改革以避免改革冲击对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肖宇(2014)比较我国与美国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及监管机制的区别,认为我国必须同时建立配套的监管制度和市场治理制度,才能确保注册制改革能够有效实施,且认为注册制的实施将长期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注册制改革的实施,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建议,谢百三、刘芬(2014)认为注册制与核准制并无太明显优劣之分,指出在我国股价估值普遍偏高、市场监管不完善、上市融资需求强烈以及未上市公司数量庞大的情况下,注册制的过快实施极可能对市场带来风险及不利影响。

总结发现,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注册制与其他新股发行制度的区别,以及不同新股发行制度下新股定价及上市首日的表现,对注册制变迁过程带来的二级市场的影响研究主要是从政策及监管差异方面,而且因为我国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注册制还未实施,所以关于注册制对二级市场的影响缺乏可利用的数据支持。

1.3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选题背景和文献综述。首先讨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介绍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总结并评述关于国内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研究方面的文献,最后说明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国外现行几种新股发行机制的比较,通过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介绍了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区别及实施条件;

第三部分为新股发行制度演变下市场的影响。总结国内几次制度演变下A

股市场变化,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的特征及变迁对新股定价和指数的影响;

第四部分讨论了我国注册制改革的必然性及改革对相关制度的影响,包括改革对信息披露制度和新股定价机制的影响,并分析了注册制改革的困难;

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注册制下信息披露机制和定价机制对二级市场指数的影响,并分析新股发行注册制对指数的影响;

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总结、政策建议和投资者投资建议。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

1、本文通过对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带来的新股定价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以及监管制度等配套制度的变化对二级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注册制改革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2、与已有文献对注册制及二级市场的研究不同,本文从注册制改革对二级市场股票供求关系的改变的角度分析改革对股指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1.4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供求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本文第二章采用了比较分析法,将美国和日本注册制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分析,第三章对国内历次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了比较。

2、案例分析法。第二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历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进行分析,并参照国外现行注册制下市场情况,根据国内外政策和市场异同对比,总结归纳出新制度对我国市场及监管的影响。

3、供求分析法。本文第五章使用供求关系模型分析了制度改革带来的股票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二级市场指数产生的短期影响。

第2章国外新股发行制度比较

2.1美国和日本新股发行注册制

注册制也被称为登记制或申报制,指发行人发行证券前,需要先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及要求公开的其他一切信息;监管机构仅就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查,但不做价值判断,只要发行人提交的材料符合要求就可发行证券。

注册制的代表国家是美国和日本。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其监管理念是只需将资本品的信息真实全面地公开,相信投资者都有足够强的判断能力,并且任何公司都有发行股票的权利,至于资本品能否卖出去、以什么价格卖出去,应完全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其风险也由投资者完全自主判断。

2.1.1美国证券发行注册制

国际上现行股票发行制度主要有注册制和核准制两种制度,发达国家多数施行注册制,其中注册制国家的典型代表为美国和日本。

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实施需要有其法律基础,美国的《1933年证券法》作为美国发行注册制的实施依据,规定了证券发行必须向公众公开其实质信息,即规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客观和全面性;同时《1933年证券法》禁止上市股票发行过程中出现误导、欺诈等行为。

(一)发行注册的登记程序

美国证券发行实行交易所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双重注册制,发行人只有在注册获批后才能申请证券上市发行。发行人只有在注册文件符合条件后才能够获准注册。注册登记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证券发行登记注册;2、证券发行注册的豁免;3、持续性披露制度。

注册登记的整个过程主要强调了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只有确保公众充分了解了证券性质和发行人结构后,发行注册才会被获批。

(二)证券发行注册包含的内容

发行人要向监管部门提交《发行注册申报书》,监管部门根据不同的申报书内容确定发行人需要提交的申报内容。一般发行人证券发行申报书主要由公开说明书和公司材料两部分,这其中包含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

(三)注册发行的法律责任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确保发行人按规定披露财务、潜在风险、业务发展和

目标实现情况等信息,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须严格登记和遵守信息披露制度。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为遏制证券发行欺诈行为,专门制定了规定。如果发行人在证券发行中存在有意谎报或蒙骗监管部门,证券发行将被立即停止,除了行政处罚外,投资者还可以对有关当事人提起诉讼追究法律责任并获得监管部门的支持。有关当事人包括发行人、承销商、会计师和审计师等。如果众多投资者都认为证券发行注册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法院将鼓励投资者联合起来集体诉讼。

2.1.2日本的证券发行注册制度

日本的证券法主要效仿美国,所以与美国的证券发行制度极其类似,而且在日本二战后经济起落的几十年中一直保存至今,即使在1997年和1998年两次大规模的金融改革和证券法律修改,日本证券发行审核制度也还是没能收到冲击。

(一)注册程序

日本的大藏省是受理证券发行注册的主要机构,发行人申请发行证券需要呈报书给大藏省,只有在大藏大臣认为证券发行为公众理解,并且已充分向公众提供发行信息时,申报书才能够生效。

当大藏大臣发现申报书存在虚假信息或者信息存在容易误解的缺陷时,可以命令发行人重新提交订正后的申报书,如有必要,大藏大臣可以停止申报书的法律效力,但需要举行听证会。

(二)申报内容

根据日本证券法规定,发行人需要提交一式三份的发行申报书给大藏省,申报书主要包括以下信息:公司经营目的、公司商号、所属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情况、公司章程和其他一些事项。

(三)关于发行违法的法律责任规定

与美国类似,日本的《证券交易法》详细规定了证券发行方发行及上市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及承担相应的责任。随着近几年日本证券市场放松管制,证券发行方信息披露制度也相应出现了新的改革,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管制的放松和信息披露的加强,通过信息披露,将证券定价交给市场,让投资者自己判断价值,并承担相应的收益和损失。同时,政府通过监督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的力度,来帮助投资者进行判断企业投资价值,形成了管制放松和增强信息披露力度相辅相成的关系。

2.1.3注册制的特征和实施条件

1、注册制的特征。结合美国和日本新股发行制度,我们总结注册制有以下

四个特征:

第一,公开原则。发行人向监管机构提交的《发行注册申请书》必须附有公司章程、财务报告、公开说明书和其他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资料等,并将这些资料及时公布于众。内容必须真实、及时、完整,不得存在虚假信息,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必须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证券监管机构对发行人的申报材料仅作形式审查,不是实质审查。发行人发行证券受到信息公开制度的约束,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发行价格等不作为审核要素。投资者在享受法律保障的信息充分公开的情况下自主投资的权利。

第三,证券发行属法定权利,无需政府授权。注册制下法律规定发行人依法享有发行证券的权利,且无须经过政府行政监管机构的授权。发行人依法提交发行注册申报书后,监管机构在法定时间内未提出异议,则证券发行自动生效。另外,证券发行是普遍的权利,法律规定所有合法的发行人都有进入市场的权利和机会。无论企业是否盈利,只要尽到依法披露信息的义务,即可发行证券。再次,法律赋予发行人依法发行证券权利的同时,也详细规定了监管机构在特定情况下有权阻止和延迟证券发行的权力。如监管机构发现发行人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披露、误导、欺诈等情形时,有权终止证券发行。当然,监管机构行使此项权力时,需给予发行人行政听证的机会。

第四,强调事后审查和事后处罚。注册制下发行人通过依法注册即可获得发行证券的机会,且实行注册制的国家多数还规定了发行审核豁免制度,即部分证券发行可引用豁免条例免于注册而直接发行。如此宽松的证券发行环境下,如何做到约束发行人的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注册制有效实行的先决条件。现行注册制的证券市场通过事后调查和事后处罚对发行人进行约束,如果发行人注册过程中存在虚假披露和欺诈行为,将追究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2、注册制实施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新股定价制度市场化

新股发行定价是否合理和市场化是一个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之一,发行注册制的重点在新股发行市场化。如果新股发行定价无法实现市场化,势必会影响发行人发行股票的行为,从而导致新股发行量相对于市场化的程度偏低或偏高,影响市场稳定;

第二,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完善的法律法规指的是发行人依法发行证券的权利和投资者依法保证自身投资利益的权利。若无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则会导致发行人和投资者利益受损时无法维权的局面,注册制也就无法正常实施;

第三,发行人和承销商等要有较强的行业自律能力

发行人和承销商的成熟程度和自律能力,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注册制下,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具有自主定价和自行决定配售比例的权利,此时是否具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决定了证券发行定价和配售比例是否合理;

第四,必须具备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相对于其他证券发行制度,注册制对发行人的要求相对较宽松,为保证投资者利益,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就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信息披露真实、充分、及时、易得、容易理解和形式合法;

第五,监管机构有较完善的市场化监管手段

注册制下对监管的要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监管手段完善,指的是对所有证券市场不合理的方面都有着相应的监管手段和管理方法;二是监管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监管,而非行政化的强制命令管理。

2.2英国和德国的核准制

核准制,又被称为特许制,发行人在发行证券之前,需向监管机构提交法律规定的申请资料,除公开披露发行证券的有关信息外,还必须要符合相应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中的实质条件,发行人将发行申请报请监管机构审核批准。监管机构除考虑申报文件的真实性外,还要审查发行申请人是否符合上市标准,并有权拒绝不符合条件的发行人的证券发行申请。

核准制体现了国家行政权力在证券发行市场中的作用,政府机关希望通过监管机构对证券发行质量的管理提高市场整体的收益水平。新兴市场往往采用核准制,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投资者素质不高,证券法律不够完善,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证券发行入口把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

受法律体系影响,部分欧洲国家也实行核准制。

2.2.1英国证券市场的核准制

(一)发行核准机构

在英国,金融服务局是对全国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机构,但却不对英国的股票发行申请进行审核。对发行人股票发行申请进行审核的主要机构是伦敦证券交易所,英格兰银行也可以对证券发行进行审批,但是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发行才有审批权。

发行人将招股说明书等材料提交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审核合格后,需将招股说明书在两家以上重要报刊进行刊登。发行价格确定后,发行人也需将发行价格上报伦敦证券交易所核准。

(二)上市条件审核

伦敦证券交易所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申请发行上市的发行人进行实质性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1、发行人条件:公司是否符合《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成立条件;2、公司经营:公司主营是否突出,且有独立的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要求要有三年以上的经营记录;3、管理情况:公司整体治理结构是否合理,管理层是否具备相应的管理经验和技能,董事会成员与公司是否有利益冲突;4、运营资本情况:财务报表是否符合规定并且进行审计;5、股份情况:发行规模是否达到最低要求,公众持股比例是否合理等。

(三)合规审核

伦敦证券交易所对发行人证券发行程序有着严格的要求,未按照规定程序发行上市的股票均为无效发行。主要程序有:1、制定发行计划,确定发行目标;2、董事会对发行进行投票决定;3、制定发行文件和照顾说明书;4、向伦敦证券交易所提交审核文件;5、冻结股东名簿;6、与承销商签订委托合同;7、投资者认购;8、股票发行后的股东登记。

(四)信息披露的审核

审核发行人是否完整、准确、全面的披露了发行上市的相关信息,使投资者足够了解上市公司情况。发行人对信息披露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有法律责任。

2.2.2德国的“中间式”新股发行审核制度

德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与其他国家的不同在于,德国将申请上市和非申请上市的公司非为两类,对申请上市的发行人实行核准制,发行人将发行材料提交交易所,由交易所对其进行实质性审核,对非申请上市的发行人实行注册制,有德国联邦证券交易监管局进行审核。

(一)德国联邦证券交易监管局的审核

非申请在交易所等标准市场进行交易的公司的发行申请,由联邦证券交易监管机构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发行说明书的完整性和合规性等,不涉及实质内容审核。

(二)交易所的审核

如果发行人申请在交易所发行上市,其发行申请由证券交易所负责审核,对申请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交易所有不同的审核标准,交易所的上市许可局依据《上市许可局工作程序规则》对发行人的发行申请进行表决,超过半数赞成时发行人即通过发行审核,同时获得上市资格。

2.3注册制与核准制的比较

将注册制与核准制相比较,两种新股发行制度各有优劣之处,目前看来,多数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实行的是新股发行注册制,新兴市场实行核准制。当然部分成熟市场例如英国和德国依然存在核准制,这主要是由其法律体系决定的。但即使是在实行核准制的英国和德国,其上市审查相对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也是比较宽松的。所以,我们无法单纯从制度上比较优劣,只有结合法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新股定价机制和监管制度等配套制度,才能较清晰的比较制度之间的不同。

表2.1 注册制与核准制比较

项目注册制核准制

市场化程度完全市场化逐步市场化

信息披露制度完善逐步完善

新股定价机制市场化定价不完全市场化,新股定价

需报送监管机构审核法律体系发行人具有自主发行证券权利发行人不具有自主发行证

券权利,证券发行需经监

管部门核准

发行效率较高

对发行证券价值判断主体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

投资者素质投资者更成熟

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成熟程度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更成熟、自律

监管方式事后监管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管

第3章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变迁及对市场的影响

3.1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变迁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过程也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成长过程,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不同的变迁方式。我国证券市场一直是在政府行政机构的严格管制下运行,其制度变迁也是由监管层“自上而下”的推行实施,这也导致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变迁往往是落后于市场制度需求,变迁是在旧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下,监管机构不得已推进制度变迁。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分为三个阶段。

3.1.1政府主导变迁阶段-审批制(1993-1999年)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人民银行地方分行和地方政府颁布的股票发行的规定。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施行计划经济,股份制度对于政府、企业以及民众都是陌生词语,所以此时无论是新股发行方式、信息披露还是监管方式都是从零开始。

政府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供给方,其通过立法满足新股发行制度需求。《新股发行与交易制度暂行条例》和《公司法》的推出,填补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空白,其规定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实行审批制,地方政府、中央企业管理部门和国务院监管部门负责企业新股发行审批。

3.1.2政府与中介机构共同主导变迁阶段-核准制前期(1999-2003年)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国有企业改制、乡镇企业实现民营化、产权个人化,各地私营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外资也开始大量涌入。人们开始重视技术的发展,但是改革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比方国有资产流失,受传统生产体制的影响,产业单一化导致企业重复生产,亏损加剧。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阵痛。由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是这一时期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最大特点。新的《证券法》规定,发行人发行证券,需依法经我国证券监管机构核准或审批。核准制下,新股发行的审核责任由证券会和中介机构共同承担。新股发行定价和信息披露机制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发展和加强。但是证券市场的定位依旧为融资和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其投资功能被忽视和弱化。

3.1.3利益相关者共同主导变迁阶段-保荐制,即核准制后期(2003年至今)

21世纪是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3年发布的《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工作细则》

股票发行注册制给我国股市带来的影响探析

股票发行注册制给我国股市带来的影响探析-经济 股票发行注册制给我国股市带来的影响探析 张青松1,张静2 (1.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2.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股票发行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申请发行股票的时候,必须把需公开的各种资料诚实全面的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对申报文件进行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的审查,保证材料不虚假、遗漏、误导。本文对股票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背景下,我国股票发行的形式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从而促进国家在股市市场信息方面的全面性掌握和宏观管理。 [关键词]股市;股票发行注册制;影响 [DOI]10.13939/https://www.doczj.com/doc/d06914076.html,ki.zgsc.2015.35.046 1我国股票发行监管制度的进程 我国在1990年建立了证券交易市场,并进行了三次监管制度的重大变革,每一次都给整个股票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证券市场建立的初期阶段,也就是2000年之前,我国对于股票发行实行的是行政审批制,是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直接对股票发行进行额度管理和指标管理,其间有大量的国有企业通过制度改革而上市。虽然管理是基于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但政治控制色彩严重,说明我国的市场化还很不完善;在2001年3月16日我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对招股说明书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重大改变。券商辅导公

司上市,由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只要具有主承销商资格,就可以获得2~9个通道,通道数以2000年主承销商承销的项目数为基准。证监会主要对拟上市的企业是否通过审核进行决定;第三个制度是保荐制度,这一制度是我国在2004年确立的,也称为保荐代表人制度。该制度是保荐人或者是保荐机构根据他人的经济、信用资格选取等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要担任他人保荐人的制度,并实行保荐机构和保荐人的连带责任制,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造假上市或者上市后发生亏损,保荐机构或者保荐人会受到停办承销业务或被除名的惩罚。这种制度需要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进行有效沟通,可以避免一些公司的虚假上市或者是包装上市。通过这种制度,保荐机构和保荐人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辅助,确保上市公司的各种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2股票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分析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改革发展。 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从以前的审核制度转变成注册制度,这就要求发行人发行股票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完整的申请材料,并且公开其各种材料,同时也要求证券监督监管部门对材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全面性等方面的信息做审查,股票的优劣由市场经济来做决定,它的优点就是市场化的程度高。 这样一来,改革将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方向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投资者将学会如何鉴别公司,从而对资质好的公司进行投资,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在注册制下,不仅投资者能有效投资,企业也会在这种机制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及创新。它的优势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淘汰经营不善的公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政策 股市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政策股市 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中国股市的较大幅度波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因素 摘要:宏观经济政策包含诸多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投资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中国股市的较大幅度波动。本文首先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影响的原因,其次重点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角度分析其对股市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股市 1.前言 政府调控、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资金入市是研究中国股市的约束条件或前提条件,似乎是不说自明的。中国股市设立以来,政府调控股价指数高低的政策性作法,不断实行。最典型的如1994年三大政策,1997 年人民日报社论,1999 年的五一九行情。股份公司的设立要政府批准,控制较严,而企业上市数量长期由政府控制和分配。股市的一个功能是为国企解困和改革服务,上市公司的多数是国企改制以后上市的。而股市证券商基本是国有企业,甚至近几年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由这些证券商发起的。中国股市的入市资金除了私人资金之外,国有控股公司的资金、证券投资基金以至银行资金都具有国有企业资金的特点,具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下类似的资金特点[1]。中国股市的这些现象,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中不存在,即使在其它新兴的证券市场也不存在,或者只是微弱地存在。中国股市的上述鲜明特点,就注定了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对股市造成重大影响。 2.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活动,它体现着国家与其有关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国家财政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纯收人。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生产部门以及其他事业的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财政政策的正确与否,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教育、国防以及社会福利,国家合理的预算收支及措施会促使股价上扬,重点使用的方向,也会影响到股价[2]。财政政策是除货币以外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另一种基本手段。它对股市的影响也相当大。下面从税收、国债二个方面进行论述。 国债是区别于银行信用的一种财政信用调节工具。国债对股票市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国债本身是构成证券市场上金融资产总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国债的信用程度高、风险水平低,如果国债的发行量较大,会使证券市场风险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国债利率的升降变动,严重影响着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价格。当国债利率水平提高时,投资者就会把资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国债上。因此,国债和股票是竞争性金融资产,当证券市场资金一定或增长有限时,过多的国债势必会影响到股票的发行和交易量,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4]。 税收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实现其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可以调节证券投资和实际投资规模,抑制社会投资总需求膨胀或者补偿有效投资需求的不足[5]。运用税收杠杆可对证券投资者进行调节。对证券投资者之投资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税后实际收入水平,从而起到鼓励、支持或抑制的作用。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有以下几点: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可以增加企业收入,从而提升股票价格。增加财政赤字,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采购会增加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提升股票价格。居民收入增加,对

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对货币流速的影响(一)

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对货币流速的影响(一) 摘要:探讨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速的效应是对货币流速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一个方向。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房市变量与狭义货币流速、广义货币流速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与货币流速负相关,狭义货币流速主要受股市影响,广义货币流速主要受房市影响。股市和房市导致货币流速下降的原因,有助于解释我国的一些经济现象,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进一步规范股市和房市的发展,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股市和房市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要采取预防性货币政策,保持经济与金融的稳健运行。 关键词:货币流速;股市;房市;效应一、引言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是体现名义产出水平和货币数量之间关系的宏观变量。对货币流通速度把握不准,货币需要量就不能被准确预测,从而货币供给就不可能适量,货币形势及整个经济形势就有可能向社会不合意的方向转化。各国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都十分慎重地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因此,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探讨股票市场(以下简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以下简称“房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效应是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一个方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基本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我国学者对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给予了众多解释。综观国内既有文献,专门研究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成果不多,股市对货币流速

的效应存在争议,未有对房市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实证研究的,也未有将股市和房市结合起来研究其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因此,深入研究股市和房市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理论阐释按照托宾的观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房地产是居民持有的三种主要资产。1]居民在收益与风险之间选择货币和其他资产的最优组合从而确定最优的货币持有量。因此股市和房市的发展必然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根据M.Friedman(1988)2]的经典研究,我们认为股市和房市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效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股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意味着居民名义财富的增加而财富的增加将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而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股市、房市与货币需求的这种效应我们称之为财富效应。但是,如果财富的增加由收入增加相随或由收入的变化引起,则股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效应不确定。 二是股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反映了风险性资产的预期收益相对于安全资产而言有所上升。在居民风险偏好程度不变的前提下这种相对收益的变化将导致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上升从而导致居民通过增加其资产组合中相对安全的资产的比重来对冲风险的上升比如增加对短期债券和货币的持有从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这种效应我们称之为资产组合效应。 三是股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往往伴随着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交易量

浅谈我国股票发行由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的改革

浅谈我国股票发行由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的改革 摘要: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的明晰,推进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 制过渡已经成为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将从最基本的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概念和区别入手,探求现阶段核准制的不足以及注册制的优点。并结合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注册制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对如何更好地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票融资”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1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的明晰、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股票发行市场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推进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已经成为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趋势。 (二)研究意义 如上所述,我国股票发行制度向注册制过渡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向注册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配合和制度条件的辅助。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一味模仿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的股票发行注册制也是不可行的。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将从最基本的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概念和区别入手,结合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现行的股票发行的核准制的问题,探求注册制改革对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影响,最终对如何更好地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核准制和注册制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从而更加明确现阶段核准制的不足以及注册制的优点,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二文献综述 通过搜索和阅读一些文献,发现国内对于股票发行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股票发行制度的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于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比较和分析。如曹凤岐教授通过对股票发行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详细地比较分析,得出注册制是成熟市场普遍的普遍采取的发行审核制度2;蒋大兴教授从全新角度理解注册制的含义,认为注册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实质审核。3也有学者在详细分析了核准制和注册制的特点之后认为,基于立法理念的差异,注册制下的发审制度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而核准制则强调监管机关的职能(吴弘,2007)。 二是参考其他国家注册制的经验为我国注册制改革提出建议。由于资本市场较为成熟发达的地区多采用注册制,很多学者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来指导我国的注册制改革。如钟樑通过比较分析美国的注册制、英国的核准制、德国的注册制与核准制相结合,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的发展演进,从中汲取发达国家或地区证券发审制度经验,为我国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曹凤岐“推进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年第2 期 3蒋大兴“隐退中的“权力型”证监会——注册制改革与证券监管权之重整”《法学评论》2014年第2期

股票发行注册制度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股票发行注册制度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一、核准制的弊端 国家总理李克强2014年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对金融改革做出重要部署,提出积极稳妥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权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促进中介机构创新发展、扩大资本市场开发六大措施,被业内称为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国六条”。 在此之前,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发行股票都实行的是核准制,但是我们的这个核准制跟德国的核准制有点不同,倒是跟台湾早期的核准制更像一些,都具有以下几大弊端: 首先,核准制会导致过度包装。企业为顺利通过发审会,粉饰财务数据,对拟上市资产进行过度包装,导致估值偏离。 其次,超额募资屡见不鲜。核准制就是政府控制你的发行规模和发行节奏,可能企业排两三年都还没排到,既然上市这么不容易,不管拟上市公司是好公司还是一般公司,都有激励去使劲圈钱。超额募资为什么能够盛行?很简单,一级市场普遍存在“承难销易”现象,新股出来认购倍率是非常高的。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这种方式绝对不是最佳的。 第三,一级市场定价畸高。监管机构在证券发行中的主导作用使其成为上市新股的“隐性担保者”,投资者在政府机构的发行审核机制背书下,往往低估投资风险,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合谋出的高报价容易被市场接受。 第四,权力寻租。发审制度使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上市意味着“获利”,股票发行审批中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 我国整个发行市场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比如操作层面,网下配售比例、新股询价过程、股票回拨机制、及绿鞋等其他发行辅助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上市发行核准制是核心症结。 为了改善以上的种种弊端,我们国家必须进行改革。而注册制就是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方向。

关于注册制的看法

关于注册制的看法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统计学 学号:6048 姓名:彭博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以美国联邦证券法为代表。它要求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关于证券发行本身以及同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说明书为核心 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不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 以便作出投资决定, 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 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 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另外,注册制还主张事后控制。 一.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区别: 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准备发行证券时,必须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完整、真实、准确地向证券主管机关呈报并申请注册。作形式审查,至于发行人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素质及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要件。不作出价值判断。申报文件提交后,经过法定期间,主管机关若无异议,申请即自动生效。 而是指发行人在发行股票时,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状况,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管理机关规定的必备条件;还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进行实质审核。” 由此可以看出,形式审核(注册制)与实质审核(核准制)的区分在于审核机关是否对公司的价值作出判断,是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划分标准。而实质审查具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对披露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与判断,另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对披露内容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在界定中的核准制时,一般取实质审查的第二种含义,即判断的投资价值与风险。 二.我国实行注册制的利弊: 一方面,注册制的全面铺开无疑扩大了市场的融资需求,从而为股市带来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审核制度的改变,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又备受质疑。由此可见,如果盲目推进注册制度,将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与以往的核准制相比,注册制并不会对上市公司的申报材料进行实质性的审核。即只要上市公司的申报材料符合要求,把该披露的信息披露出来,则其能否顺利上市,就完全由市场进行判断。针对这一模式,其实既有利又有弊。 有利之处,即打破核准制下,发审委“一揽大权”的局面,上市公司无需为“人情”而烦恼。此外,注册制下,IPO长时间排队的现象有望得到解决。随着拟发行公司的批量上市,

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整理)(精)

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分析(整理) 一:回顾2011 2011年,中国股市上证下跌21.76%,深证成指下跌28.41,中小板下跌37.09%,创业板下跌35.88%。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但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好,导致大盘不断创出新低,市场抛压十分沉重。2011年,国家出台了多项宏观经济政策,其中:六次上调准备金率,央行三次加息;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采取数量化手段暂时收紧流动性。 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得2011年政策基调尘埃落定:会议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2012年股市 6月2日股市指数上证综指2373.44, 深证成指10145.80, 沪深3002633.00, 期指12062629.20,恒生指数18558.34。 2012年我国经济将显著下滑,其中固定投资增速下滑最为明显,较差的基本面决定上半年A股仍可能继续下跌。在设备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不过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增速比2011年有所回落;在政府换届的2012年,基建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为10%左右。2012年上半年,欧债危机将会最严重。在这种国内外不利的氛围中,内有经济快速下滑的负面影响,外有债务危机的冲击,上半年A股仍可能延续下跌之势,难有大的起色。 到2012年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的时候,基于“稳经济”的需要,政策放松的力度大大提高,经济快速下滑的态势有望改变,经济最差的因素将成为过去;同时2-4月是欧债还款的密集集中期,欧债最大的风险爆发,到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的时候,欧债的最大风险过去。到明年年中,国内外影响股市的两个最大利空都将成为过去,相当于“利空出尽”,A股便失去了下跌的动能,转为趋稳或 上涨,再加上国内政策的大幅放松,股市有望见底上涨。不过在地方债务的压力之下,财政空间有限,2012年年中经济刺激的力度将远弱于2008年底,所以A 股难以出现“V”形反转,上涨的幅度和速度都将以波浪式的形式出现,呈现“U”形。 三:宏观政策对2012年股市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关系_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关系_中国房地产市场与 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关系_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自1998年中国房地产住房体制改革和2021年中国股权分置、全流通股改革顺利进行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在这几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研究中国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微观角度而言,它既对投资者投资行为(如提供有效投资组合)有现实意义,也对宏观经济,尤其是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规避也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负相关关系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和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数据整理,自1995年以来,中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均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跌落而股市繁荣。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1995年的75%跌落至1996年的2.13%,其后至2021年才又回到20%附近。而上证综合指数在1996年到2021年启动了从536点到2309.99的大牛市。 第二阶段,2001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开始回升,股市步入萧条。房地产投资从2021年到2021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7.29%、22.81%、30.33%、29.59%和20.91%。与此同时,股市从2021年的2179点以后则开始了大熊市,一直跌至2021年6月的998点。 第三阶段,2021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步入共同繁荣阶段。股票市场从2021年7月开始了一轮大牛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1000点左右迅速上涨到4000点以上,上涨幅度超过200%。而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不仅没有回落,反而开始

我国地方股票市场研究论文

我国地方股票市场研究论文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股票市场十分活跃。本文一般地介绍了香港股票市场的沿革、股票种类、股票价格指数及影响股票价格升降的诸因素等,以便读者对香港股票市场有个概括的了解。 在香港,股票是千千万万市民和企业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市民议论股票,是因为股票市价的每一个点数的升跌,都意味着获益或亏损;企业家关心股票,是因为自己公司上市股票市价的升跌,意味着公司信誉的升降,即意味着公司向社会筹措资金是看好还是看淡。为此,香港几家电视台、电台,每日几次报道股票市场情况。通常,早上一开始,即回顾昨天的股市交易情况:中午报道当天正在进行的交易情况和趋势;晚间新闻中,对当天的股票交易做一全面的总结,并介绍世界几个大股票市场的交易情况。 另外,十几份中英文报纸每天都用几个版面报道股票消息。 下面,就香港的股票市场作简要的介绍。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股权,并作为分配股息、红利和剩余财产依据的有价证券。 发行股票是公司筹措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香港现在大多数公司都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雏形,最早可

追溯到英国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最初是以航海业为主,每次航海终了就进行清算,将各出资人所出的资本及该航次的利润一并付还给出资人。以后发展到四航次清算一次,制度上也逐渐由个别企业制迈进到合资企业制。所以,现在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即“盈利共享,风险共担,亏损或清偿以出资为限”,就在那时奠定了基础。 现代的企业或财团所筹措的巨额资金,都是通过发行股票所取得的,一般能筹措到几千万元,有的甚至能筹措几亿元之巨。 公司为筹措资金所发行的股票一般有两种:普通股和优先股。两者的权益不同。 普通股:是公司股本的主要部分,是公司资本的骨干,也是证券市场买卖的主要对象。普通股主要权益一般为:1.可参加股东大会并投票表决,2。领取相应的股利;3.公司解散时,参加公司资产的分配;4.公司增加股本时,可按持有股票的数额优先认购新股。普通股股东的责任只限于本身所拥有的股份,而不必为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它的股息,取决于公司的业绩,公司业绩好,并派发了优先股股息和债券利息后仍有盈余,就派发普通股股息。因此公司业绩的好坏是做长期投资人士需考虑的因素之一。 优先股:公司配给股东使他们拥有某些优先权的股票,这些优先权在于:优先享受红利分配:优先参与公司解散时

【论文】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货币银行学)解读

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 在现今社会,股市作为一个筹集资金和配置资源的手段,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学术界对股市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股市的涨跌受到了经济中各个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我国的市场时常存在大幅波动,牛市熊市不停变换,这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让许多投资者不知所措。与此同时,许多学者也开始从各个角度对我国股票市场大幅波动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股票市场 目录 一、绪论 二、货币政策对股市价格影响的理论研究 2.1 理论基础 2.1.1凯恩斯学派 2.1.2 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 2.1.3 理论预期学派的理论 2.1.4 Fame的有效市场理论 2.2 货币政策对股市传导机制影响的理论综述 2.2.1 影响股票市场的诸多因素 2.2.2 股票市场变动对经济实体的影响 三、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 3.1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决定过程 3.2我国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的微观基础分析

3.2.1 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的影响 3.2.2 企业的通总资行为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的影响 3.2.3 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的影响 四、实证分析 4.1 三种分析方法 4.1.1 Sprinkle分析方法 4.1.2 事件研究方法 4.1.3 向量自回归分析方法 4.2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变量选取 4.2.2 单位根检验 4.2.3 Granger因果检验 一、绪论 随着资本市场规模尤其是股票市场的日益扩大,资产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增强。股票市场具有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准确揭示价格信息,反应宏观经济态势等功能,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同时,股票市场还是货币政策信号的重要传导媒介,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因此使得近年许多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对其货币政策加以适当调整,关于是否应该将股市价格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的争论也日益多了起来。 本文主要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阐述货币政策对股市价格影响的理论部分,进行综述,然后通过数据引用分析货币政策股市传导机制,最后进行实证分析。 二、货币政策对股市价格影响的理论研究 2.1理论基础 关于货币政策变化对股市的影响,在各大理论流派中都有所描述。下面本文将从凯恩斯学派、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理论、理性预期学派和有效市场理论等角度对该问题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 2.1.1 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曾是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划分为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

金融-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性原因

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性原因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之一,而股票市场也被喻为经济的“晴雨表”。对于二者的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要么存在正相关关系,要么存在负相关关系,至于哪种关系更为显著,则由市场环境来决定。 一、从国际经验看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性表现 (一)美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历史表现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网络产业快速崛起,并推动网络股走红,资本开始争相抢购市场中为数不多的网络股,极大地哄抬了股价,股市泡沫也此产生。到2000年8月,标准普尔500指数登上了1518点的历史最高位。就在网络泡沫不断催生股市泡沫的这段时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在不断膨胀。美国10个大中城市标准普尔房价指数从1995年初的76.82持续稳步上升到2000年8月的110.07。股市上涨给美国民众带来了更多的财富,使他们拥有更多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经历了一段共同繁荣期。 2001年,美国的网络泡沫破灭,股市日趋看淡。与之相反的是,美国的房地产业却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虽然经历了“9.11”事件,但房地产市场并未同股票市场一同消沉。标准普尔房价指数从2001年1月114.58点上升到2006年6月226.29点,上涨了近1倍。美国的这一轮房地产市场疯狂发展阶段,催生了大量的泡沫,到2007年,房价终于支持不住,开始走下坡路,并引发了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2007年3月13日,次贷危机首次波及股票市场,纽约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二”。随后,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国股市步入下行通道。到2009年初,美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几乎同步达到低谷。此后,美国股市开始反弹,期间虽有波动,但仍处于上升通道,然而房地产市场始终一蹶不振,难有起色。 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时而共荣共衰,时而一盛一衰,并没有保持一个持续、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日本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历史表现 自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经济开始持续高速增长,到80年代,日本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快速发展加之连年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不满。1985年9月,美、日、英、法、德五国财长达成“广场协议”,在1985年下半年到1988年年初两年半的时间里,日元升值50%。 日元升值后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极大冲击,为缓解日元升值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下滑,1986年日本连续5次降息,央行贴现率由5%降至2.5%。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配合,扩张性货币政策创造的充沛流动性没能高效利用,投资回报率较低,企业盈利受到影响,国内投机热潮蜂拥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 受“永不贬值”的“土地神话”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日本地价开始疯狂飙升。自1985年起,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6大城市的土地价格每年以2位数上升,出现了几乎是垂直式的上涨,1990年高峰期的地价大约是1983年的3.8倍,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

中国股票市场的调研报告

中国股票市场的调研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状况与分析 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状况与分析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今日的上证综指收于点,盘中最低探至点。而就在昨天人们还在惊叹,中国股市从2001年6月24日的2245点到昨天午后最低探至点,中国股市10年后又重新回到原点。今天的缩量下跌,以及重庆啤酒第五个一字跌停板,则将中国股民从这种无意义的玩味中拉回到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面前。十年前的被爆炒的互联网实实在在改变了地球人生活,十年后的GDP总量全球第二却只换回了A股的2011年全球股市第一熊。 一、2011年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运

行概况 如上图所示,上证综指在2011年4月8日摸高到点并成为年内最高点,到日为止最低则是14日收盘点位点,下跌点。 分析上证综指日K线。一月至四月中旬形成了一波小三浪的上涨,到4月中旬来到前期压力位3000至3100点之间,并在4月18日见顶年内最高点。此后走势急转直下,指数迅速跌穿各条短期均线,在2800点处得到年线的支撑。指数在2800点附近稍作调整后,终于在5月23日以一根放量大阴柱击穿200天线,宣告一波熊冠全球,持续至今日收盘,作为2012世界末日前奏的下跌拉开了序幕。此后指数加速下跌,毫无支撑。在6月20日形成一波半个月的反弹,反弹至年线附近,受到压制。此后便再次倾泻狂下,一口气跌到在2300 点附近,最低2307点,形成一个小型“W底”。就在人们惊呼2307点是铁底,指数也一口气上穿所有短期均线,人们

仿佛看到解放的曙光时,我画的这条无情的趋势线却将人们从美好的幻境再次拉回残酷的熊途。反弹至趋势线压力位2500点附近后,指数便扭头狂泻直至今日收盘创年内新低,毫无反弹。近几日,沪指成交量虽然不断刷新五年来的新低,但何处才能企稳见底,人们依旧充满绝望,而趋势也依没有反转迹象,不过短线的反弹点应该临近了。 如上图所示,深证成指在2011年3月9日摸高到点并成为年内最高点,到日为止最低则是14日收盘点位点,下跌点。 深圳成指与上证走势差别不大,在经过年初年线附近的震荡之后,选择向下突破,走出一波下跌趋势,并且没有放缓迹象。 从以上两张日K图中,我所设置的KDJ交易系统指标的买卖提示可以很清楚的发现,今年的中国股市,即使是不带感情,最严格的指标自动交易系统执行者,在今年的绝大多数买入选择都是

我国证券注册制的改革

我国证券注册制的改革 摘要为了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解决新股发行体制存在的问题,需要更好地完善规则,需要市场参各方全面配合,积极推进发行体制改革。股票发审权下放是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是一种历史趋势,是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必然结果。中国目前实行的是股票发行审核制,存在很多弊端。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平稳地从审核制过渡到注册制。本文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并了解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后的现状,对其难点及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后找出相应对策,以及国外证券市场的成功案例对我国证券市场注册制的改革启示。 关键词注册制改革审核制注册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我国证券注册改革的现状 (5) 2.1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5) 2.2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现状分析 (7) 2.3国家支持政策分析证券机构实行现状分 析 (9) 第三章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难点分析以及外国的经验与借鉴 (10) 3.1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难点分析 (10) 3.1.1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面临的问题10 3.1.2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的相应对策 (11) 3.1.3生产制造型企业物流外包阻因分 析 (12) 3.2审核制与注册制的对比分析 (13) 3.3外国的经验与借鉴 (16) 3.3.1美国股票注册制对我国证券注册 制改革的启示 (16) 3.3.2英国证券市场对我国证券注册制 改革的启示 (18) 3.3.3其他国家证券市场制度对我国证

券注册制改革的启示 (20) 第四章我国证券注册制的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22) 4.1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22) 4.2对投资者的影响 (23) 4.3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24) 4.4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25)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27)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摘要: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证券市场水平变量和波动性的最基本因素.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发展既受到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目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 一、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基本展望 (一)投资回落,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和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在基数效应、政策刺激力度有所调整,以及中央可能遏制地方政府投资膨胀势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0年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7%左右,仍处在较高水平,考虑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有所放缓。 1. 政府刺激投资的政策将继续推动投资增长 2. 中长期贷款的资金将继续支撑项目投资 3. 社会投资会有所复苏,但仍不稳定 (二)外需改善,但贡献力度有限 1. 世界经济的复苏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反弹 2. 贸易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等因素将影响出口的改善幅度 (三)消费持续增长,贡献不断加大 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超过2009年,我们预计2010年社会品零售总额增速约为17%-18%,但由于物价涨幅的提高,消费实际增长将会略低于2009年,实际增速约为13%-16%。 1. 城市化进程为国内消费提供持续动力 2. 收入绝对水平上升、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及收入改革政策的深化

浅析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浅析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包括的内容十分的广泛,银行、保险、证券三个行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这样写的话,题目会很大,大而空,不好把握,)的关系 摘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有的GDP比重大,(房地产业从拉动经济方面来看,房地产业的持续繁荣,可以带动钢铁、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家电等60余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比较长涉及的产业多元化,所以房地产市场与其他市场的关系错综复杂。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地产消费市场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这使得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紧密联系起来,而金融市场中的其他两个行业——保险行业与证券市场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间接的影响,同时也受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影响关系; 一、房地产市场与银行体系的关系 我国房地产市场对银行体系依赖性较强,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双方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均衡的状态,但是房地产市场的变动对于银行等中介机构来说的影响是滞后的。(下面的两段内容都是在阐述房地产商和银行互相利用,最终结成利益的共同体,所以最后一句话在这里是不恰当的) 房地产企业贷款占比(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此图可以用来解释房地产贷款的比例是十分巨大的) 万达集团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万达广场成为现代都市的标志性建筑,万达商业地产的运作模式却是通过“绑架”银行来实现的。地产商最重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和购房者提前交的购房款,但是受政调控策的影响,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定金及预售的比例逐渐减少,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总的投资贷款的比例逐渐增加。截止2015年上半年末,万达地产资产总值约为5786亿元,其中4205亿元是负债,资产净值不过1581亿元,万达地产负债总额4205亿元中流动负债高达2597亿元。由于贷款的金额巨大,所以说以王健林为代表的房地产商们绑架了银行等金融机构。 当然,银行把钱借给地产公司,是为了利息,天下没有免费午餐。银行向各个行业提供贷款,但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力度在14%~20%,不仅是因为房地产需要的投资的资金体量大,银行分配的贷款业务完成快,只需一次贷款就能完成本季度甚至本年度的贷款任务量。更重要的是房地产行业的贷款的资金回收期短,利息高。以房屋住宅开发投资为例,房地产商在开发投资阶段进行抵押贷款,用于支付前期投资,后期房屋销售时商业银行会自动将销售房屋价款划为房地产商还款金额,房屋从开发投资到出售的周期比其他行业资金回收期短,银行贷款的回收期同样比较短。银行不仅赚取房地产商高额的利息,同时赚取消费者在购买房屋时按揭贷款的利息,可谓是一箭双雕。

股票市场的基本分析

股票市场的基本分析 股票市场的基本面分析 主要以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的基本面的一些情况。此种分析方法会综合考虑包括上市公司的产品更新、人才策略、市场竞争对手、管理层决策、近期重大经营决策等。以此来分析判 断一家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公司业绩增长等的情况。做为是 否买入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依据。 基本面分析存在的弊端: 1,事实上基本面分析只是客观的告诉你上市公司目前的情况, 以及现在市场价格的体现。而不能以此判断未来。毕竟市场的经营 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由于市场的不规范性。上市公司的一些突发的经营性事情会 对上市公司短期的业绩形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会在股价上加以体现。但实际上这些会影响到股价波动的事情事先并不会加以告之,例如 上市的公司的重组、特大的业绩订单、或管理层的特大变化、会影 响公司经营的突发事情等。这些消息并不是全流通的,很多消息等 广大散户都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明显的滞后了。即使存在内幕交易也 与散户无关。从而增加了投资的风险。 3,特别要提到的是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 以季度、半年、一年为单位加以公布。一月买的股票的业绩情况要 到四月左右公布一季报的时候才得以知道。如果仅通过基本面来加 以分析,这种滞后性对股票的投资风险则尤其明显。毕竟散户不能 做到实地的去调查去研究,仅通过一些公开的数据来加以分析参考 性实在是不值一提。 股票市场的技术面分析 主要是通过一些K线、形态等技术指标来分析股票的情况以此来判断未来股票趋势的方法。技术面分析存在三大假设前提:(1)市场

行为包含一切信息;(2)价格变化有一定的趋势或规律;(3)历史会重演。 技术面分析存在的弊端: 1,技术面分析只能分析过去,并不能判断未来。其有效的参考 作用还对分析者本人的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不是可以轻易的掌 握的。2,技术面之所以存在就是存在三大假设前提。既然前提是假 设那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市场不会重复,历史更不会重演。 股票市场的政策面分析 通过研究一些会影响股市的政策来发现机会和风险。例如国家宏观的经济政策、关于某些行业的管理政策、上市公司的一些管理法 规等等。甚至包括一些直接对股市本身的管理办法都会对股价造成 一定的影响。 政策面分析存在的弊端: 1,股市是政策市场没有错,国家的政策对股票有影响是必然的。但是,很多消息并不是全流通的。等广大散户都知道的时候已经明 显的滞后了。这就要求能有一个可以提前获取政策消息的渠道。这 是广大散户所不具备的。 2,并且更重要的是,即使广大散户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如果 不加以正确的解读也不能很好的从中发现机会和风险。这对股票的 操作来说就没有任何价值。简单的说就是找不到能够受益政策上涨 的股票。 股票市场的资金面分析 对于股票来说,资金面分析就是基于所有股票涨跌的本质是资金的流动的原理。也就是说,股票之所以涨是资金在推动,之所以跌 也同样如此。换句话讲,如果能够知道资金的流动等同于知道了股 票的涨跌。 资金面分析存在的弊端:

股票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弊影响

目录 一、我国股票发行监管制度的沿革 (1) 二、股票发行注册制确立以前暴露的弊端 (1) 三、股票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弊影响 (2) (一)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好 (2) (二)实行注册制的阻力 (3) 四、对目前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建议 (3) 五、结束语 (4)

证券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弊影响 股票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弊影响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确定将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终于有了成形的政策,我国核准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产生权力寻租,阻碍股票市场的市场化功能发挥,严重阻碍资本的优化配置。在我国确立了股票发行注册制之后,向股票市场释放了利好信号的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股票发行注册制本身的许多漏洞引发社会关注。通过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注册制 股市 市场化 一、我国股票发行监管制度的沿革 新中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建立以来,中国股票上市监管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不断的改革、调整和完善股票发行监管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发行监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推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变,总体上经历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转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行政审批制。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股票发行实行行政审批制,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根据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对股票发行实行额度管理和指标管理,带有很严重的行政色彩,期间大量的国企通过改制完成上市融资。 2.核准制。券商辅导公司进行上市,由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证监会向各综合类券商下达可推荐拟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家数。只要具有主承销商资格,就可获得2至9个通道,主承销商的通道数也就是其可申报的拟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家数。 3.保荐制。2004年起,开始推行保荐人制度。其本质是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负责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的推荐和辅导,经尽职调查核实公司发行文件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协助发行人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了由保荐人承担发行上市过程中的连带责任的制度内容。 二、股票发行注册制确立以前暴露的弊端 在我国证券市场诞生之后的一些时期,始终充斥着动荡与不安。权钱交织的现象层出不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