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56期+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形势

第1056期+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形势

第1056期+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形势
第1056期+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形势

第1056期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形势

来源:鮀岛新论坛作者:倪鹏飞发布时间:2005-05-26 10:37:59 编辑:点击次数:732

演讲人简介

倪鹏飞,男,生于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博士。2000年10月,被聘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项目评估专家。2002年兼作金融学博士后。主要致力于房地产金融、城市竞争力和企业制度和融资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近年来关于中国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和国内一些学者、官员、企业家和社会公众的热情关注。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与其它城市比较所具有的多快好省地创造财富或价值收益的能力。

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借用经济学及其以外的概念,尝试对中国城市提升竞争力的创新行为进行经典性提炼,计三十六条。

基础篇

1、世界眼光

指立足当地,放眼全球,把对世界潮流、国际水准、全球经验的认识,化作当地行动的准则。

上海以全球化为视角,充分考虑国际宏观背景、全球竞争环境和发展动向等因素,作出了气魄宏伟、富有远见和科学合理的战略选择。积极利用国际智力,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并实施了富有创造力的发展城市的政策和具体措施。以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为赶超和比肩目标,在城市规划、建设、经营,特别是浦东的开发方面,基本实现了瞄准国际水准,创造世界一流或第一的目标。

2、经谋全局

指城市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为其提供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把自身定位在国家的要求之下,服务全国、服务中央,使地方战略和国家战略激励兼容。

北京市近年竞争力快速提升。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同时肩负着为中央实施国家战略提供全面服务的特殊使命。近年来,北京“因利制权”,一方面主动体现国家战略意志和战略安排,强化政治中心的功能,积极创造服务于中央和国家的硬设施和软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政治中心的优势和软硬环境,大力发展与政治、科技、文化相关的高附加值产业,如现代服务、国际交往、超大型会展、高科技等。北京不仅从服务中得到了直接的收益,而且还获得了中央及全国的支持和回报,北京申奥成功是最典型的案例。

3、聚焦优势

即把城市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围绕有限的目标,集中发展特定的企业群、产业群以及特定的区域,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并注意适度多元化。这是上海等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经验。

上海实施“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竞争战略,以建立国际大都市为目标,借全球、全国之资源,选择并集中发展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钢铁、造船等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发、开放浦东,集中发展浦东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聚焦张江”高科技园,这使上海的金融服务业飞速发展,成为内地最具竞争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城市。

4、以柔克刚

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改善投资软环境,最大化地降低柔性可变的成本,从而使其总商务成本领先于竞争对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针对上海及国内部分竞争对手拥有资金、人才、科技、区位、基础设施等刚性优势的现实,重点改善软环境。积极疏通融资管道;大力培训技术和管理人才;强化诚信的商业传统,提升政府信用;简化审批手续,公开办事程序;规范亲商服务,减免服务费用;培育商业网络,集聚社会资本;营造“亲商”文化,与外商形成价值认同。

苏州通过改善软环境,保持柔性成本领先,降低了外商投资的“本地化成本”,使上海和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大量外资向这里转移。

5、因变制胜

指抢先抓住并充分利用每一次国内外环境变化所创造的机遇,赶在市场条件变化和风险到来之前,领先一步进行调整,避开风险,使机遇的时效性获得最大的发挥。

香港40年来经历了几次大转型:当转口贸易遭到打击时,随即转型为轻工业制造中心;当制造业受到临近地区冲击时,把自己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当内地经济崛起后,又积极促进制造业大举北伐,经济全面向服务业转型,城市功能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正是香港以变应变,才“用三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二百年的路程”。

6、标新立异

即依据城市的基础和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创造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垄断优势,实施标新立异的推销战略。

从20世纪90年代起,大连依据其区位优越、风光独秀的特点和基础设施好、城市化水平高的条件,实施“城市环境名牌”战略:以经营城市作为突破口,“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营造最佳的城市投资环境和最适宜的居住环境,打造环境优美的国际名城。建筑别致、城市广场星罗棋布、女骑警风采、绿化、服装节、足球等标识鲜明,使城市新形象璀璨夺目。环境品牌吸引海内外商家来投资,吸引国内外游客来观光购物,也使大连从传统工业基地的重负下快速走出来。

7、合力促进

指把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作为区域政策的中心,既改善城市的硬件,又改善城市的软件,并使之相协调,合力促进。

20世纪80年代,上海竞争力一度下降,排在深圳等城市之后。

上海市政府有意识地瞄准竞争对手,加紧培育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建立人才高地,建设资本市场,创新制度和科学技术,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开发浦东,转变政府职能,全方位参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经过十年努力,成为全球注目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2001

年,上海市把提升综合竞争力作为“十五”计划的主旋律。

8、围魏救赵

指树立逆向思维,采取逆向行动,开辟相关的事业,解决现有困难。

宁波一度国有企业所占比例较高,产生了一些问题。后来,宁波瞄准方向,民营企业发展加快,为政府提供大量税收,使之有能力通过支付改制的“买断工龄”资金;也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充裕的就业岗位;还为国企的产权重组和转让提供了地方市场,使国有和集体企业转制很快获得成功。并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和促进产业集群,加速城市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几个新区的快速发展,也消化了老城区积累的不少问题。

9、另起炉灶

指重点在新的区域,用新的体制,选择新的产业,开发建设新城区,进而带动老城区转变,最终使全市脱胎换骨。

20世纪90年代,苏州先后在旧城两翼用新的制度、文化、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建立了新加坡工业园和苏州工业园,把开发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两大园区很快成为招商引资的名牌和新苏州的象征。目前,两大工业园的GDP已占全市GDP的60%,财政收入已占全市50%以上,成为苏州经济的主体。园区带动了全市的体制与国际接轨,苏州成为中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10、平民创业

即树立重商观念,鼓励尽量多的人经商,在此过程中不断训练经商的精神和技能,平常的经商者可磨炼成创业家和经济发展的领路人。

温州是“老板”最多的城市,企业家是温州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力量。温州有着良好的商业传统,改革开放后,温州人“千军万马”办企业、闯市场,“睡睡地板,当当老板”,强化了重商、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从担货郎到坐地商,从个体户到小老板,从小老板到现代企业家。温州一大批优秀创业家大都出身于农民。强化重商的价值取向,鼓励尽量多的人从商,是培养创业带头人的重要路径。

11、魅力市长

指选派德才卓著的政治家担当城市政府的领导者,吸收德才兼备的社会精英进入管理层,实现精英治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代政治精英和高级专家相继进入上海政府管理层。他们以非凡的智慧、胸怀、魄力、悟性,为上海勾画了宏伟的发展蓝图和清晰的发展路径,准确掌握限度,最大化地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领导人的美誉度成为上海吸引国内外注意力、集聚海内外资源的重要力量;市长的人格魅力产生出市民信赖感和社会凝聚力。

12、草船借箭

指把本地优势作为盈利“题材”包装宣传,吸引外部注意力,进而吸引外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然后借用外部资金、技术等发展本地经济。

成都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经济中心,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通过举办西部发展论坛和各种层次的会议、展览等,大力展开城市宣传和推销,树立了地利人和、商机无限的美好形象。一时间,成都万商云集,海内外共同聚焦,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的热土,使经济增长率、综合市场占有率等指标逐步跨入中国城市的前列。

13、楚才晋用

即指在本地没有更多的人才、科技、教育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虚拟化的组织等,克服空间和制度上的阻碍,把外地资源灵活地组织起来,为本地所利用。

深圳在崛起过程中最缺乏的是人才资源。为此除直接引进外部资源外,政府和企业与国内外数百所科研院所合作,在深圳建立虚拟大学园、虚拟科技园等,使之能灵活地为深圳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服务;并把研究机构向外延伸,在外地、甚至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机构,促进了深圳高新产业的崛起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14、资讯制胜

指在政府推动和引导下,通过促进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推进城市信息化。

高技术企业不多的南海市大力推进信息化,首先提供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其次,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同时激励企业,为其应用创造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又进一步带

动供给,如此形成供需良性互动,促进信息化整体发展。南海信息技术运用已经出现了宽领域、多功能、高起点、实用性、普及化的重要特点。南海的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得以提高。

15、浓妆淡抹指在城市发展和环境美化关系上,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能力和发展任务,确定环境美化的性质和数量,使其始终与发展相协调。

作为新兴城市,深圳建市之初就把美化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但深圳没有强调环境至上,而是以发展实业为重点,对环境只是充分利用其天然优势稍加雕琢,实现了资源聚集和经济增长的相互推进;随着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增强,逐步加大环境美化和环保的力度,同时逐步提高准入产业的环境标准,将低污染的高新产业确定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加以大力发展。美与发展协调化,使深圳在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上实现了双赢。

16、凿壁偷光

指主动打通与先进城市的软硬壁垒,实现全面接轨和一体化,充分借用芳邻的优势之光,促进自身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昆山紧邻上海,20世纪90年代提出呼应浦东、错位发展、主动接轨,作“上海后花园”的发展思路,主动与上海融为一体。在配套设施建设上,建立连接上海市中心区和港口机场的基础设施;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政府随时了解上海及浦东发展形势,学习并执行上海及浦东的政策、管理、服务等标准,做到与上海一个样;积极到上海招商,千方百计把彷徨在上海的企业引向昆山;还积极利用上海的金融、会计、律师等创业服务体系。由于能借上海的“阳光”,同时又有一些上海不具有的优势,成为国际资本的高密度投入区。

17、借城生财

指把城市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当作资本经营,通过城市资产的资本化经营实现城市增值和创造财富。

浦东开发伊始,就将城市作为最大的产品来进行国际一流的规划、建设和经营,运用资本运作将规划中的城市土地和地域空间、公用设施、产业资本、无形资产和注意力等资源的价值显性化,通过商品和资本市场加以优化配置和利用,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融通了巨额

资金。实现了城市价值增值及各种有形、无形资产的增值,使浦东的竞争力快速提升。

软件篇

18、外向创富指通过鼓励本地居民走出去谋求致富,突破本地的贫困限制,改变本地的旧观念,形成重商重利、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价值理念。

温州等城市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其重商重利、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文化优势;而这种文化优势又源自于外向创业。“千军万马”四处闯荡,跋涉“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四海漂泊是移民温州现实对历史的一脉相承。“走出去”是温州人形成“重商重利、吃苦耐劳、开拓进取”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19、激励兼容

指城市在地方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容外来文化,在多样化背景下不断使它们相互杂交,以实现兼容激励。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快速崛起的移民城市,海内外一批批敢于冒险、吃苦耐劳、抱负远大又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迅速地聚集,形成了以多样、进取、开放、兼容为主色调的富有创造力的深圳移民文化。正是多样化移民文化所形成的创新文化氛围使深圳创新层出不穷,作为中国的重要创新中心。

20、飞地创新

指在文化不利于创新的大环境内,可选择特定的“飞地”,创造条件,孵化创新氛围,发展创新产业。

西安高科技开发区管委会是一个“亦官亦商”的创新组织,在孵化高科技企业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孵化一个创新的文化氛围。管委会负责制定并监督园区企业竞争行为的自律规则,提供企业所需的及时公共服务,使区内企业和创业者成为平等的竞争和合作的主体;管委会还创造条件促进企业家广泛交流,使开发区逐步形成与区外明显不同的自主、平等、宽松、交流和竞争的创新氛围,这使西安高科技开发区的业绩一直位居全国的前列。

21、政府诚信

指政府通过坚守诚信,打造信用品牌,以信誉吸引海内外企业家前来投资经商。

这是苏南城市吸引外资的成功经验。政府诚信是苏南凝聚外资的重要力量。多数外商评价:苏南最令人称道的是政府讲信用。由此大大降低了外资企业的交易费用和投资风险,落户外商通过口碑相传,提高了苏南信誉知名度,吸引了外资成群结队地向苏南地区转移、聚集,使当地竞争力提升。政府诚信是提升竞争力最珍贵的经验。目前,温州市政府明确提出并实施“信用温州”的品牌战略。

22、抓小放大

指政府放开大企业让其自由发展,扶持小企业使其不断壮大,政府服务以企业的需要为准绳,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青岛市政府通过创名牌战略,改变企业“小而散、小而弱”状况,从财政、税收、信贷、外汇、投资及产业政策等领域,对企业采取扶持政策,小企业逐步壮大成100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的大中型企业。对于有了自生能力的大企业,政府一方面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服务上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决策包括最敏感的决策,让企业自主决定。政府不干预,使大企业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如果说青岛的小名牌、小企业是抓出来的,那么青岛的大名牌、大企业就是放出来的。

23、唯法是从

指建立一套规范透明的法规制度体系,政府无条件严格执行,公务人员、市民、社会以神圣化的认同感加以遵守。

法律制度神圣化是香港能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城市的宝贵经验之一。香港有一整套法律制度,不但要求市民遵守法律,政府部门对于自己一切工作行为是否合法总是小心翼翼;政府一切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必须先行咨询,广泛征集意见,然后组织力量制定法律,再来执行。政府行为一经行政诉讼裁决后,必须无条件执行。政府多数公务员、市民和社会形成了法制至上的观念,养成了遵法、守法的文化和习惯。

24、组织扁平

指尽量减少政府组织的层次,使政府决策部门尽量接近企业和居民,直接为企业和居民服务。

对比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计划单列市经济发展都好于省会城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计划单列市的政府组织更为扁平。重庆在成为直辖市后,政府拥有了省级各种立法权和经济审批权,大大提高了对经济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政府纵向组织的减少,审批等时间和环节简化,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交易费用。这种政府的“轻车简从”,经济凸现生机和活力,使城市竞争力提升加快。另外,珠江三角洲地级市直接管镇的扁平管理,也大大增强了这些城市的经济活力。

25、以民为本

指营造有限开放的环境,同时还权、责、利于民,激发民间的创业动力,并使之自激励、自催化。

以温州、台州为代表的浙江地方政府始终把创业的重心放在民间,允许并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间的创新。政府提出并坚持“民有、民享、民治、民主”的治理原则,营造有限开放的环境,让市民自己掌握经济决策权,激发了民间的创业热情和自催化的动力,民营企业获得爆炸式发展,中小企业迅猛增加,产业集群急剧膨胀,从而使温州、台州等地从贫穷的边缘小镇成为闻名中外的现代都市。

26、消除壁垒

指尽量消除软硬壁垒,使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最自由地流动,并按照市场机制平等竞争、自由组合。

香港自开埠以来,长期坚持自由开放、平等竞争的政策,是全世界公认的最自由开放的国际大都市。自由、开放、平等、竞争使香港成为投资者的乐土,使香港能从国际市场上引进急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种种资源,生产适销的国际市场产品和服务。这既使香港克服了自然资源的极端贫乏,又让外来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最充分的利用,成为全球最佳营商城市和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27、民办官助

指建立以商业化机构服务为先锋、非盈利机构服务作中间过渡、政府机构作后盾的服务体系,向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的创业服务,促进民间创业。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致力于建设创业服务体系,推进民间创业。当局制定一系列为小企业服务、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和措施;并拨出专款,建立各种促进创业的基金;还以投资或补贴方式,建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服务组织或生产力促进中心,帮助企业获取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和创业经验等等。优惠政策和创业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了台湾民众的创业成功率,其中小企业发展举世瞩目。

28、经营政府

指将企业管理的精神和企业经营的方法引入到城市管理中,把城市政府当作企业来管理和经营。

青岛近年来发展了经营城市的内涵,提出经营城市资产和经营城市政府。一是政府学习企业的精神,把青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孕育的吃苦耐劳和进取创新的企业文化移植到政府里面;二是在政府中推行和完善源自于企业的“目标管理制度”,建立目标岗位组织和考核组织,建立监督考核和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和奖惩紧密挂钩。对城市管理者形成了较好的激励和约束,提高了政府效率。

29、暗渡陈仓

指只做不说,不争论,不声张,静悄悄地进行创新变革,成功后,再争取上级和社会认可。

宁波的制度竞争力较强,但并不为世人所知,因为在制度创新上采取了静悄悄的策略。上世纪80年代,宁波积极模仿苏南乡企的组织形式并予以创新,迅速形成集体企业体制,并且静悄悄地对乡镇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产权制度改革;同时,一直在静悄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的星星之火很快成燎原之势。短短几年,中小企业民营化已达到90%。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使宁波经济充满活力和竞争力,以此为基础,宁波又在静悄悄地进行较为彻底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30、民间网络

指在正式的交往以外,建立各种非正式的网络、组织和场所,借助各种非正式的平台和机会,广泛进行各种非正式的交往,通过交往和碰撞实现创新。

中等城市温州崛起的重要原因在于其民间非正式交往极为广泛,形成了一个遍布全球的民间商务网。温州的业主总是采取扎堆成群的方式向外创业和闯荡,通过商务网络和商业集群,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和沟通。温州创业家还建立广泛的行会组织,并进行频繁的非正式聚集和沟通;温州市民间的聚会也十分频繁。这些广泛而多层次的非正式交往,使得市场前沿信息迅速交会,新点子、新思想自由碰撞,使温州企业创造了“千方百计”的新点子。

产业篇

31、骑马找马

是指首先充分利用现实的比较优势,同时又不失时机创造新的比较优势。

苏州在全国先行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在乡镇企业优势丧失前,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利用乡镇企业创造的资金、技术、产业优势,尤其是积累政府管理经验等社会资本优势,建设工业园,千方百计引进外资。最初引进外资和外企,主要着眼于量;而当引进外商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又不失时机地把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城市产业的发展重点,使苏州经济一直保持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32、产业促群指政府利用相关产业在空间上自发聚集的特性,及时发现产业集群,积极创造条件,排除干扰,促进城市生产交易沿专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和壮大。

以温州、台州、义乌、石狮为代表的闽浙城市在促进产业集群方面以民为本,因势利导。一是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使聚集有了动力主体;二是把促进专业市场和专业生产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三是在原来的自发聚集基础上,规划专业区,引导产业进一步聚集;四是打破区内行政分割和经济壁垒,促进产业、劳动力、资金等自由流动和自然聚集;五是为产业聚集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如规范政府税费、打击黑势力等。

33、无中生有

指缺乏有形生产要素,但制度文化先进的城市,利用观念和制度聚集资源,然后使资源与制度观念及创新想法相结合,创造高新技术产业。

深圳本来几乎没有任何发展高科技的物质要素但深圳的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领先优势,强烈地吸引了海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优秀人才向深圳聚集,还通过虚拟使用外地人才、技术、大学、科研院所等资源的制度创新,巧妙地将资源和创新的想法结合起来。十年来,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增长并形成高科技产业群。高科技作为深圳第一经济增长点,带动其竞争力不断提升。

34、链条递进

指打破本地产业的封闭循环,加入全球产业链,利用跨国公司产业链实现对本地产业的带动,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上赶超竞争对手,实现本地的产业提升。

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莞等首先通过发展初级“三来一补”,成为香港制造业的低端生产环节;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和劳动力廉价的优势,积极迎接香港较高端制造业环节、台湾等的电子信息产品的转移,从“前店后厂”到“厂店合一”,迅速形成全球“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在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转向发展高科技产业,从而加入全球产业链,使产业迅速提升。

35、中介开花

指政府放开民间准入限制,同时给予规范和引导,鼓励社会急需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介服务业从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以中介服务推动都市经济服务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州积极促进中介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各种产权形式的中介自由竞争;政府逐步退出中介服务,将其业务转给民间,促进中介业的发展。近年来,加强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自律和培训,加强引导和监督,使中介活动深入到各行各业。目前,广州全市有10万人的中介大军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一些中介组织业务已经面向全国甚至海外。中介业的成熟大大提高了广州经济服务化水平和对华南的服务功能。

36、成群结网即向外开拓市场,成群而行、结伴而动,一旦某些商家在一地能落下脚,其它商家也蜂拥而至;同时不同市场之间还结成商业网络,互通商业情报和信息。

市场占有率是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温州是中国市场开拓最成功的城市。目前温州有商人100万在国外,100万在国内。温州人向外走时总是成群结队,抱团照应,在国内外建立许多“温州城”,大大降低了市场开拓的成本和风险。分布各地的“温州城”或“温州村”联系紧密,组成全球商务网络,使商人们能够应对商机和风险,迅速反应,较快、较大地占领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和香港发布。 在外部经济危机、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城市在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国内城市竞争力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总体来看,五区域分享前十,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间差距缩小;浙江城市竞争力有所下滑,内蒙古吉林竞争力增长连续领先。 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综合增长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鄂尔多斯、铁岭、通化(前三个城市并列第一)、辽源、松原、营口、清远、白山、包头、巴彦淖尔。 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高雄、新竹、台中、澳门、深圳、东营、台南、东莞。 发展成本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亳州、三亚、香港、成都、咸阳、随州、常德、长春、基隆。 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北京、台北、新竹、深圳、上海、高雄、台中、基隆、台南。 收入水平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门、上海、深圳、台北、北京、新竹、厦门、高雄、鄂尔多斯。 报告对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回溯计算。过去五年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十个城市分别是防城港、清远、赣州、通化、鄂尔多斯、乐山、廊坊、咸阳、澳门、大连。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域、规模和发展阶段,这反映出中国城市竞相争先的态势,不同类型的城市都有提升最快、潜力最大的城市。 报告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八个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人才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深圳、天津、上海、澳门、杭州、中山、东莞和武汉。 企业本体竞争力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上海、苏州、唐山、深圳、北京、广州、武汉、包头、绍兴和南京。

XXXX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国城市排名2010---内含2010年江苏省城市排名(搞笑版)及湖北各城市经济分析 2010年09月17日星期五22:01 中国网北京4月26日讯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蓝皮书指出,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前十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倪鹏飞表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报告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东南沿海相对下降,北部中部快速提升;五区域分享前十名,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建差距缩小;省区城市竞争力逆转,中西部省份增长迅速。 倪鹏飞表示,去年是四区域分享前十名,今年是五区域分享前十名。再细分一下,在前十名里,珠三角有三个城市,长三角只有一个城市,台湾地区有两个城市,环渤海有三个城市,东北地区过去没有,今年已经有一个城市大连,沿海城市竞争力北进南退。 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26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

和香港发布。 2010年中国城市GDP排行前70名 1、上海市14900.93亿元增长8.2%(沪) 2、北京市11865.9亿元增长10.1%(京) 3、广州市9112.76亿元增长11.5%(广东1) 4、深圳市8201.24亿元增长10.5%(广东2) 5、天津市7500.8亿元增长16.5%(津) 6、苏州市7400亿元增长11%(江苏1) 7、重庆市6527亿元增长14.9%(渝) 8、杭州市5098.66亿元增长10%(浙江1) 9、无锡市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 10、青岛市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 11、佛山市4814.50亿元增长13.5%(广东3) 12、武汉市4500亿元增长13%(湖北1) 13、大连市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城市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课题。随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各国正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竞争力。本文较详细阐述了当今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城市竞争力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尚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城市面临着发展的机会和竞争的压力。如何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银行把城市问题作为1999---2000年度发展报告的主题,2000年新加坡全球经济地理大会也把城市竞争力作为重要议题。国内学术界最近两三年开始重视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并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一、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源于竞争力的研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从微观角度来看,众多的现实生产者和潜在生产者都正在、或试图通过利用 国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研究起步较早。从研究城市竞争力的地域分布来看,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集中在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 在北美,美国城市竞争力及其相关研究比较深入。美国的彼得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这个问题做了开拓性的探索。他提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框架是显示性框架 和解释性框架的结合。彼得认为城市竞争力没有直接被测量分析的性质,人们只能通过它投下的影子来估计它的质和量。在解释城市竞争力时,彼得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择了一套解释竞争力的变量:城市竞争力(UC)=F(经济因素,战略因素)。经济因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经济结构+城市 环境;战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战略十公私部门合作+制度灵活性。他选取了零售额、制造业增加值和商业增加值三个指标,体现城市竞争力;同时又选取了一些构成指标,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2011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1月6日发布 本排名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度两岸社会科学合作课题成果之一,本排名系统分2011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100强,2011年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20强,2011年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20强,2011年中国城市社会竞争力20强,2011年中国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20强,所参考的数据截止2010年10月13日。 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是以经济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和社会竞争力为基础,并结合生态环境竞争力后计算得出。 城市经济竞争力涵盖GDP总量,GDP增速,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和产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以及经济发展潜力等方面。 城市文化竞争力涵盖教育实力,科技创新水平,文化及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和文化影响力,文化氛围,公民总体素质和公民意识,城市历史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 城市社会竞争力涵盖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基尼系数,社会治安状况,居民幸福指数,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国际化程度和社会包容性以及慈善事业发展状况等方面。 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涵盖空气质量,污染物排放程度,森林覆盖率,生态多样性及野生动植物分布,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旅游业总收入GDP占比以及环境承载力等方面。 2011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100强 1北京2上海3香港4深圳5广州 6台北7南京8大连9苏州10青岛 11无锡12佛山13重庆14宁波15杭州 16成都17武汉18澳门19天津20沈阳 21厦门22泉州23珠海24东莞25唐山 26福州27长沙28大庆29常州30西安 31烟台32潍坊33徐州34中山35济南 36鄂尔多斯37哈尔滨38长春39包头40呼和浩特 41绍兴42江门43惠州44新竹45温州 46高雄47湛江48淄博49秦皇岛50昆明 51南通52扬州53洛阳54郑州55乌鲁木齐 56威海57金华58芜湖59南宁60鞍山 61嘉兴62东营63漳州64株洲65营口 66台州67泰州68台南69镇江70马鞍山 71南昌72日照73湘潭74吉林75德阳 76太原77绵阳78兰州79宜昌80沧州 81襄阳82邯郸83延安84合肥85榆林 86桂林87淮安88柳州89岳阳90克拉玛依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 深圳连续3年位居内地榜首 与去年一样,广东今年依旧2个城市进入前十:深圳排名第二,广州位居第六。这是深圳连续3年排名全国第二,居内地城市榜首。广州则从2006年起,一直徘徊在第5名和第6名。 广东其他城市中,佛山排名15位,比去年下降1名。东莞排名19位,下降4位。中山排名28位,下降5位。珠海排名29位,江门和惠州分别为61位和62位。阳江垫底,排名203名。 在中国51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中,深圳的结构、文化、开放竞争力3项分项竞争力也分摘全国第二、内地榜首的好名次。但广州的情况则不容乐观:广州环境竞争力排名第38位,政府管理竞争力排名第41位,在广东所有入选城市中,这两项竞争力都排最后一名。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也对此有明显疑问,“广州怎么说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如果说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都这么失败,还能算前沿吗?” 河源清远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 让人惊喜的是,城市竞争力分别排名131和134位的河源和清远,在综合增长竞争力方面并列排名全国第一,这也是广东首次有城市摘得该名次。 -焦点问答 1、深圳为何连续三年内地第一? 问:深圳GDP排名全国第四,次于上海北京广州,为何其竞争力排名能连续三年位居内地第一? 章武(蓝皮书主编助理):从经济总量看,深圳确实不如这些城市,但城市竞争力考察是全面的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生活质量等方面。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深圳的经济增长均高于上海、北京,经济效率高于上海但发展成本反而比它低,综合评比下来,深圳的分数确实是内地第一的。 2、深圳竞争力能否赶超香港? 问:深圳竞争力已经连续3年处于全国第二,内地城市第一,有无可能赶超香港,成为第一? 倪鹏飞:短期内都不太可能。两个城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在12项分项竞争力指标中,香港有10项高于深圳,深圳只在文化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两项指标上略高于香港,可以说,香港在人才、资本、结构、综合区位、制度、政府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无论在局部还是整体上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3、广州为何常年落后于深圳? 问:作为深圳的“大哥”,广州的经济总量一直比深圳大,但竞争力排名一直落后于深圳,这是为何?

《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第17次报告》-cssn

《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第17次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 主编倪鹏飞 执笔:倪鹏飞徐海东① 世界银行发布的多次评估报告指出,摆脱贫困最有效的方式是提供更多报酬更高的工作机会,而这有赖于该经济体拥有良好的宜商环境,而良好的宜商环境不仅应当拥有良好的环境,而且还要有良好的需求,并且能把这一需求输送出去的能力。 一、中国城市宜商竞争力的四个特征事实 1.香港、北京、上海位列前三,引领总体宜商竞争力 从2018年宜商城市竞争力可以看出,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位列前5,第6名到第20名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较为接近,竞争激烈。 表1 城市宜商竞争力前十分布 ①倪鹏飞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海东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房地产金融。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2.全国宜商竞争力集聚现象显著 全国288个城市的总体宜商竞争力指数总体偏低,分化较为严重,集聚现象明显。具体将宜商竞争力按照0.2等分区间来看,有63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低于0.2,有147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在0.2到0.4之间,占样本城市的51.04%,有60个城市的宜商竞争力在0.4到0.6之间,仅有18个城市宜商竞争力大于0.6。 表2 城市宜商竞争力区间分布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3.层级越高、宜商竞争力越高、分化越低 具体一线城市(包含香港和澳门)的宜商竞争力处于绝对领先状态;二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状态,且内部差异最小,总体比较接近;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宜商竞争力水平最低,分化也相对较为严重。 表3 各层级城市宜商竞争力 数据来源:笔者整理。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中国周边的形势相当复杂,目前来看我国基本上是稳定了我国的边境。近年来出现的东突组织事件、南海问题、萨德系统事件等反应出我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并不乐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并对中国安全形势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当前中国安全安全形势局势 周边安全形势是指周边国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周边安全形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边国家与本国的利益矛盾、对本国的政策企图、与本国密切相关的军事力量及其部署等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情况和因素。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我们需要分析出这些挑战并且自觉迎接挑战。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1.邻国众多,强邻环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并且还多为军事强国。一个国家邻国多少和强弱对其安全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邻国多现实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就多,强邻多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安全挑战就大。2.战略区位重要,大国利益交汇。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西岸,地处东亚的中心位置。3.多样性突出,热点矛盾集中。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等聚集在我国周围。当今世界五大热点地区:中东波斯湾、中亚、南亚次大陆、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几乎都在中国周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极为复杂。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稳定,但是仍旧存在着各种现实的挑战和潜在的危机。1是美国视中国为主要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美国遏制、敌视的对象。2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3.台湾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是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今年5月6日早晨,出现了台湾海巡队扣大陆渔船并且发出子弹导致两位渔民受伤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台独”问题依然严峻。4.我国海洋权益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我国有着辽阔的海洋国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领海面积22.8万千米,并且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30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疆域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又使我们维护国家主权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与周边邻国在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矛盾非常突出。南沙群岛是我国巨大的资源宝库之一,人称第二个波斯湾,并且它的战略位置也非常重要。而南海的周边国家却陆续侵占南沙群岛,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5.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对我国的威胁增大。我国毗邻恐怖活动的“重灾区”,与恐怖事件多发、恐怖势力聚集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为邻,处于国际恐怖势力猖獗的高危弧形地带。近年来,境内的恐怖势力与境外的恐怖势力遥相呼应,暴力化趋势日益增强。2008年的时候西藏的“3.14”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还有2014年在我国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这些恐怖案件给我们造成了重大的生命与安全的损失。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会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时有显现,对我国的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1.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方,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的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的外交中仍然有充分的回旋空间。2.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因岛屿问题引发的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演变为大规模组装冲突的可能性却不大。3.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周边国家与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也是发挥国际作用的主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形势与政策论文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一、国际环境及我国周边安全现状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2003年10月,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建成了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我国与东盟发达的6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零关税,与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统一取消关税,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统一市场、实现“经济无国界”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前景广阔,东北亚地区六国集聚的人力资源优势,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都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潜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摆脱大国的压制和其他区域集团的牵制,更好地平衡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关于城市竞争力及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思考

关于城市竞争力及提升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思考 一、引言 城市竞争力是自从城市产生以来就有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城市间的竞争存亡基本取决于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及战争局势的变化;在计划经济年代,城市及其规模的大小、产业结构布局、人口的多寡都是由政府的“有形之手”予以计划和调控,城市竞争力突出表现为城市首脑“跑部钱进”的意志与能力,以及中央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式所制定的计划;随着市场机制日益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城市竞争力不再由政府计划或工矿企业发展所左右,而是被看不见、更加难以捉摸的多种因素和无形的资源所代替。所以,研究城市竞争力以及决定因素在以城市为代表区域集团化的今天有着极为重要意义,也为我们城市发展及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供思路。 (1)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研究起步比国内早,学者们从各个不同层面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如Begg,Boddy,Cheshire,Jensen-Butler 等人对城市之间的竞争过程进行了研究:D·Arcy,Keogh,Rogerson,Gordon等人对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及其竞争后果进行了研究,包括地方生活质量、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接近电信网络、在协作

网内获得外部经济性、市场需求和有效的组织结构等;而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全球竞争、美国和欧洲的考察,研究了城市竞争的尺度问题。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又加强了城市竞争力研究。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从历史上看,城市是社区权力和文化的最集中点。生活散射的各种光芒在这里全面聚集,并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意义。城市是社会整体关系的形式和标志城市的生命过程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高级生物体。城市可以局部成长、部分消亡、自我更新。” 从研究城市竞争力的地域分布来看,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集中在以下三大地区:北美、欧洲以及亚太地区,以前两者尤为突出。在北美,美国城市竞争力及其相关研究比较深入。巴克内尔大学的彼德教授从80年代开始对城市竞争力的一些问题作了开拓性的探索;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90年代初已是国际上研究竞争力问题的著名专家,他声称他关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同样适合次级经济存在体(区域和城市);而北卡罗来纳大学丹尼斯教授90年代开始研究大都市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在欧洲,伴随着欧盟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此外法国的经济空间管理机构也都针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专门研究。而亚太地区由于全球化过程相对不如北美和欧洲地区,城市竞争力研究范围往往局限于城市竞争力评价,对其竞争机制等的探讨不如前两个地区深入。 总体上来讲,目前国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主要围绕新背景下城市竞争机制、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以及城市竞争力评价、城市竞争力提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