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15种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15种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15种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15种快速解题技巧

15种快速解题技巧

文章出处:试题调研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θ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 与系统的重力(M+m )g 满足关系式:F >(M+m )g ,正确答案为D.

【方法链接】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如单个物体或系统中的某个物体具有竖直向上(下)的加速度时,物体或系统处于超(失)重状态.

(2)如单个物体或系统中的某个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向上(下),但有竖直向上(下)的加速度分量,则物体或系统也处于超(失)重状态,与物体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无关.

在选择题当中,尤其是在定性判断系统重力与支持面的压力或系统重力与绳子拉力大小关系时,用超、失重规律可方便快速的求解.

技巧三、巧用碰撞规律解题

【典例3】 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有一条与电场线平行的几何线,如图2-2-5虚线所示.几何线上有两个可视为质点的静止小球A 和B.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 ,A 球带电量+Q ,B 球不带电.开始时两球相距L ,释放A 球,A 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并与B 发生正碰,碰撞中A 、B 两球的总动能无损失.设在每次碰撞中,A 、B 两球间无电量转换,且不考虑重力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求

(1)A 球经多长时间与B 球发生第一次碰撞. (2)第二次碰撞前,A 、B 两球的速率各为多少? (3)从开始到第三次相碰,电场力对A 球所做

的功. 解析:(1)设A 经时间t 与B 球第一次碰撞,根

据运动学规律有L=at 2/2

A 球只受电场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QE=ma

(2)设第一次碰前A 球的速度为V A ,根据运动学规律有V A 2=2aL

碰后B 球以速度V A 作匀速运动,而A 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两者再次相碰前A 球速度为V A1,B 球速度为V B .则满足关系式V B = V A1/2= V A

∴V B = V A =

V A1=2 V A =2

(3)第二次碰后,A 球以初速度V B 作匀加速运动,B 球以速度V A1作匀速运动,直到两者第三次相碰.设两者第三次相碰前A 球速度为V A2,B 球速度为V B1.则满足关系式V B1= V A1=(V B + V A2)/2

∴V B1=2 V A ;V A2=3 V A

第一次碰前A 球走过的距离为L ,根据运动学公式V A 2=2aL

设第二次碰前A 球走过的距离为S 1,根据运动学公式V A12=2aS 1

∴S 1=4L

设第三次碰前A 球走过的距离为S 2,有关系式V A22-V A12=2aS 2

∴S 2=8L

即从开始到第三次相碰,A 球走过的路程为S=13L m m L B A 图2-2-5

图2-2-6 此过程中电场力对A 球所做的功为W=QES=13 QEL .

【技巧点拨】 利用质量相等的两物体碰撞的规律考生可很容易判断出各球发生相互作用前后的运动规律,开始时B 球静止,A 球在电场力作用下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距离L 时与B 球发生相碰.两者相碰过程是弹性碰撞,碰后两球速度互换,B 球以某一初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A 球向右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当A 追上B 时两者第二次发生碰撞,碰后两者仍交换速度,依此类推.

技巧四、巧用阻碍规律解题

【典例4】 如图2-2-6所示,小灯泡正常发光,现将一与

螺线管等长的软铁棒沿管的轴线迅速插入螺线管内,小灯泡的

亮度如何变化

A 、不变

B 、变亮

C 、变暗

D 、不能确定

解析:将软铁棒插入过程中,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大,感应电流的效果要阻碍磁通量的增大,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线圈中原电流方向相反,以阻碍 磁通量的增大,所以小灯泡变暗,C 答案正确.

【方法链接】 楞次定律“效果阻碍原因”的几种常见形式.

(1)就磁通量而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原磁通量)的变化.即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简称口诀“增反减同”.

(2)就相对运动而言:感应电流的效果阻碍所有的相对运动,简称口诀“来拒去留”,从运动效果上看,也可形象的表述为“敌进我退,敌逃我追”.

(3)就闭合电路的面积而言:致使电路的面积有收缩或扩张的趋势.收缩或扩张是为了阻碍电路磁通量的变化.若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都为同一方向,则磁通量增大时,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少时,面积有扩张趋势.简称口诀“增缩减扩”.若穿过回路的磁感线有两个相反的方向,则以上结论不一定成立,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总之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4)就电流而言:感应电流阻碍原电流的变化,即原电流增大时,感应电流与原电流反向;原电流减小时,感应电流与原电流同向,简称口诀“增反减同”.

技巧五、巧用整体法解题

【典例5】 如图2-2-7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

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不

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 .现用水平

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 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A 、5mg 3μ

B 、4mg 3μ

C 、2

mg 3μ D 、mg 3μ

解析:以上面2个木块和左边的质量为2m 的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4ma

再以左边两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3ma

∴T=4

mg 3μ B 答案正确. 【技巧点拨】 当

系统内各物体有相同加速度时(一起处于静止状态或一起加速)或题

图2-2-7

图2-2-9 图2-2-10 图

2-2-11 意要求计算系统的外力时,巧妙选取整体(或部分整体)为研究对象可使解题更为简单快捷.

技巧六、巧用几何关系解题

【典例6】 如图2-2-8所示,在真空区域内,有宽度为L 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MN 、PQ 是磁场的边界.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先后两次沿着与MN 夹角为θ(0<θ<90o)的方向垂直磁感线射入匀强磁场B 中,第一次,粒子是经电压U 1加速后射入磁场,粒子刚好没能从PQ 边界射出磁场.第二

次粒子是经电压U 2加速后射入磁场,粒子则刚好垂直PQ 射出磁场.

不计重力的影响,粒子加速前速度认为是零,求:

(1)为使粒子经电压U 2加速射入磁场后沿直线运动,直至射

出PQ 边界,可在磁场区域加一匀强电场,求该电场的场强大小和

方向.

(2)加速电压12

U U 的值. 解析:(1)如图答

2-2-9所示,经电压2U 加

速后以速度2v 射入磁场,

粒子刚好垂直PQ 射出磁

场,根据几何关系可确定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圆心在PQ 边界线的O 点,半径2R 与磁场宽L 的关系式为2cos L R θ=

又因为22mv R Bq =

所以2cos BqL v m θ

= 加匀强电场后,粒子在磁场中沿直线运动射出PQ 边界的条件为Eq =Bq 2v ,电场力的方向与磁场力的方向相反. 所以2cos B qL E m θ

=,方向垂直磁场方向斜向右下,与磁场边界夹角为2παθ=-,如图答2-2-10所示.

(2)经电压1U 加速后粒子射入磁场后刚好不能从PQ 边界射出磁场,表明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与PQ 边界相切,要确定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O 的位置,如图答2-2-11所示,圆半径1R 与L 的关系式为:111cos ,1cos L L R R R θθ=+=

+ 又11mv R Bq

= 所以1(1cos )

BqL v m θ=+ 根据动能定理有21112U q mv =,22212U q mv =, 所以22112222cos (1cos )

U v U v θθ=+. 【方法链接】 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问题,关键是确定圆心的位置,正确画出粒子运动的草图,利用几何关系结合运动规律求解.

技巧七:巧用可逆原理解题

【典例7】 某同学在测定玻璃折射率时得到了多组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并作出了sini 与sinr 的图象如图2-2-1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实验时,光线是由空气射入玻璃 B . 实验时,光线是由玻璃射入空气

C . 利用sini /sinr 可求得玻璃的折射率

D . 该玻璃的折射率为1.5

解析:由图象可知入射角的正弦值小于折射角的正弦值.

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线是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即由玻璃射向空气,B 答案正确;根据折射定律n=sini /sinr 可求得介质的折射率,但一定要注意此公式一定要满足光线从空气射向介质,而本题中光线是由玻璃射入空气,所以不能直接利用sini /sinr 求介质的折射率,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线反转时,其传播路径不变,即光从空气中以入射角r 射到该玻璃界面上时,折射后的折射角一定为i ,根据折射定律可得玻璃的折射率n= sinr / sini=1.5(这里要注意很容易错选C ),C 错误,D 正确.正确答案为B 、D.

【方法链接】 在光的反射或折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即当光线的传播方向反转时,它的传播路径不变.在机械运动中,若没有摩擦阻力、流体的粘滞阻力等耗散力做功时,机械运动具有可逆性.如物体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作反向的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运动.

方法八:巧用等效法解题

【典例8】 如图2-2-13所示,已知回旋加速器中,D 形盒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1.5

T ,盒的半径R =60 cm ,两盒间隙d =1.0 cm ,盒间电压U =2.0×104 V ,今将α粒子从近于

间隙中心某点向D 形盒内以近似于零的初速度垂直B 的方向射入,求粒子在加速器内运行的总时间. 0.1 0.2 sinr

sini

0.3 0.4 0.5 0.2 0.1 0.4

0.3 0.5

图2-2-12

解析: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转第一周,经两次加速,速度为v 1,则根据动能定理得:2qU =2

1mv 12 设运转n 周后,速度为v ,则:n 2qU =

21 mv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vB =m R v 2

粒子在磁场中的总时间:t B =nT =n ·qB m π2=qmU R q B 4222·qB

m π2 =U B R 22π 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就可视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公式:

t E =a

v v t 0-,且v 0=0,v t =m qBR ,a =dm qU 得:t E =

U

BRd 故:t =t B +t E =U BR (2R π+d )=4.5×10-5×(0.94+0.01) s =4.3×10-5

s.

【技巧点拨】 粒子在间隙处电场中每次运动时间不相等,且粒子多次经过间隙处电场,如果分段计算,每一次粒子经过间隙处电场的时间,很显然将十分繁琐.我们注意到粒子离开间隙处电场进入匀强磁场区域到再次进入电场的速率不变,且粒子每在电场中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可将各段间隙等效“衔接”起来,把粒子断断续续在电场中的加速运动等效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技巧九:巧用对称法解题

【典例9】 一根自由长度为10 cm 的轻弹簧,下端固定,上端连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P ,在P 上放一个质量也是m 的物块Q.系统静止后,弹簧长度为6 cm ,如图2-2-14所示.如果迅速向上移去Q ,物块P 将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此后弹簧的最大长度为

A .8 cm

B .9 cm

C .10 cm

D .11 cm 解析:移去Q 后,P 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处弹簧长度8 cm ,由题意可知刚移

去Q 时P 物体所处的位置为P 做简谐运动的最大位移处.即P 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2 cm.当物体P 向上再次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弹簧有最大长度,此时P 所处的位置为另

一最大位移处,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此时弹簧的长度 为10 cm ,C 正确.

【方法链接】在高中物理模型中,有很多运动模型有对称性,如(类)竖直上

抛运动的对称性,简谐运动中的对称性,电路中的对称性,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中几何关系的对称性.

方法十:巧用假设法解题

假设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其基本思路为假设结论正确,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看最终的推理结果是否与已知条件相矛盾或是否与物理实际情境相矛盾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图2-2-14 P Q 6cm 图2-2-13

图2-2-15 d 1 d 2 1/V 1 1/V 2 1/V

d

O 【典例10】如图2-2-15,abc 是光滑的轨道,其中ab 是水平的,bc 为与ab 相切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半径R =0.3m.质量m =0.2kg 的小球A 静止在轨道上,另一质量M=0.6kg ,速度V 0=5.5m/s 的小球B 与小球A 正碰.已知相碰后小球A 经过半圆的最高点C ,落到轨道上距b 为L = 处,重力加速度g =10m/s 2,试

通过分析计算判断小球B 是否能沿着半圆轨道到达C

点.

解析 :A 、B 组成的系统在碰撞前后动量守恒,碰

后A 、B 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设

碰后A 、B 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0=M V 2+m V 1

A 上升到圆周最高点C 做平抛运动,设A 在C 点的速度为V C ,则A 的运动满足关系式

2R=gt 2/2 V C t=L

A 从b 上升到c 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以ab 所在的水平面为零势面,以下同)

m V 12/2= m V C 2/2+2mgR

∴V 1=6 m/s ,V 2=3.5 m/s

方法1:假设B 球刚好能上升到C 点,则B 球在C 点的速度V C '应满足关系式

Mg=M V C '2/R

所以V C '=1.73 m/s

则B 球在水平轨道b 点应该有的速度为(设为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 V b 2/2=M V C '2/2+2MgR

则由V b 与V 2的大小关系可确定B 能否上升到C 点

若V 2≥V b ,B 能上升到C 点

若V 2<V b ,B 不能上升到C 点

代入数据得V b =3.9 m/s >V 2 =3.5 m/s ,所以B 不能上升到C 点.

【方法链接】 假设法在物理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凡是利用直接分析法很难得到结论的问题,用假设法来判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如判断摩擦力时经常用到假设法,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时经常用到假设法.

技巧十一、巧用图像法解题

【典例11】 部队集合后开发沿直线前进,已知部队前进的速度与到出发点的距离成反比,当部队行进到距出发点距离为d 1的A

位置时速度为V 1,求

(1)部队行进到距出发点距离为d 2的B 位置时速度为V 2是多

大? (2)部队从A 位置到B 位置所用的时间t 为多大.

解析:(1)已知部队前进的速度与到出发点的距离成反比,即

有公式V =k/d (d 为部队距出发点的距离,V 为部队在此位置的瞬时速度),根据题意有V 1=k / d 1 V 2=k / d 2 ∴ V 2=d 1 V 1 / d 2. (2

)部队行进的速度V 与到出发点的距离d 满足关系式d =k/V ,即d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2-2-16所示,由题意已知,部队从A 位置到B 位置所用的时间t 即为图图2-2-16

V

图2-2-18

中斜线图形(直角梯形)的面积.由数学知识可知t =(d 1 + d 2)(1/V 2-1/V 1)/2

∴t =(d 22-d 12)/2 d 1 V 1

【方法链接】1.此题中部队行进时速度的变化即不是匀速运动,也不是匀变速运动,很难直接用运动学规律进行求解,而应用图象求解则使问题得到简化.

2.考生可用类比的方法来确定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v-t图象中,图线与横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该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有公式S =v t ,S 与v t 的单位均为m );F -S 图象中,图线与横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F 在该段位移S 对物体所做的功(有公式W =FS ,W 与FS 的单位均为J ).而上述图象中t =d ×1/V (t 与d ×1/V 的单位均为s ),所以可判断出该图线与横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部队从出发点到此位置所用的时间.

技巧十二、巧用极限法解题

【典例12】 如图2-2-17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轻质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杆MN

上,现用水平力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于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

变F 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的位置不

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F 、环与杆的摩擦力F 摩和环对杆的

压力F N 的变化情况是

A.F 逐渐增大,F 摩保持不变,F N 逐渐增大

B.F 逐渐增大,F 摩逐渐增大,F N 保持不变

C.F 逐渐减小,F 摩逐渐增大,F N 逐渐减小

D.F 逐渐减小,F 摩逐渐减小,F N 保持不变

解析:在物体缓慢下降过程中,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不断减小,可把这种减小状态推到无限小,即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0;此时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当θ=0时,F=0,F 摩 =0.所以可得出结论:在物体缓慢下降过程中,F 逐渐减小,F 摩也随之减小,D 答案正确. 【方法链接】 极限法就是运用极限思维,把所涉及的变量在不超出变量取值范围的条件下,使某些量的变化抽象成无限大或无限小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在一些特殊问题当中如能巧妙的应用此方法,可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捷.

方法十三、巧用转换思想解题

【典例13】 如图2-2-18所示,电池的内阻可以忽略不计,电压表和可变电阻器R 串联接成通路,如果可变电阻器R 的值减为原来的1/3时,电压表的读数由U 0增加到2U 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流过可变电阻器R 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

B .可变电阻器R 消耗的电功率增加为原来的4倍

C .可变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为原来的2/3

D .若可变电阻器R 的阻值减小到零,那么电压表的示数变为4U 0

确 解析: 在做该题时,大多数学生认为研究对象应选可变电阻器,因为四个选项中都问的是有关R的问题;但R 的电阻、电压、电流均变,判断不出各量的定量变化,从而走入思维的误区.若灵活地转换研究对象,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意境;分析电压表,其电阻为定值,当它的读数由U 0增加到2U 0时,通过它的电流一定变为原来的2倍,而R 与电压表串联,故选项A 正确.再利用P =I 2R 和U =IR ,R 消耗的功率P ′=(2I )2R/3=4P/3;R 后来两端的电压U =2IR/3,不难看出C 对B 错.又因电池内阻不计,R 与电压表的电压之和为U 总,

图2-2—17

图2-2-22 2-2-19

当R 减小到零时,电压表的示数也为总电压U总;很轻松地列出U 总=IR +U 0=2 IR/3+2U 0,解得U 总=4U 0,故D 也对.

【方法链接】 常见的转换方法有研究对象的转换、时间角度的转换、空间角度的转换、物理模型的转换,本例题就是应用研究对象的转换思想巧妙改变问题的思考角度,从而达到使问题简化的目的.

技巧十四、巧用结论解题

【典例14】如图2-2-19所示,如图所示,质量为3m 的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左端固定着一根轻弹簧.质量为m 的木块(可视为质点),它从木板右端以未知速度V 0开始沿木板向左滑行,最终回到木板右端刚好未从木板上滑出.若

在小木块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小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保持不变,求: (1)木块的未知速度V 0

(2)以木块与木板为系统,上述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析: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所以系统动量定恒,当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系统有相同的速度,设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0=(m+3m )V

木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除了压缩弹簧之外,系统中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负功导致系统的内能增大,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

m V 02/2-(m+3m )V 2/2=E P +μmgL (μ为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L 为木块相对木板走过的长度)

由题意知木块最终回到木板右端时刚好未从木板上滑出,即木块与木板最终有相同的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最终速度也是V.整个过程中只有系统内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弹簧总功为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m V 02/2-(m+3m )V 2/2=2μmgL

∴有 , E P =μmgL

故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 E P .

【误点警示】根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损失,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所以有f 滑L 相对路程=△E (△E 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在应用公式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成立所满足的条件.当系统中只有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功引起系统机械能损失(其它力不做功或做功不改变系统机械能)时,公式f 滑L 相对路程=△E 才成立.如果系统中除了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还有其它力对系统做功而改变系统机械能,则公式f 滑L 相对路程=△E 不再成立,即系统因克服系统内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所产生的内能不一定等于系统机械能的损失.所以同学们在应用结论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否满足,否则很容易造成错误.

方法十五、巧用排除法解题

【典例15】 如图2-2-22所示,由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制成的边长

为L 的正方形线框abcd ,其总电阻为R .现使线框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

匀速穿过一宽度为2L 、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区域,整个过程中

ab 、cd 两边始终保持与磁场边界平行.令线框的cd 边刚好与磁场左边界

重合时开始计时(t =0),电流沿abcda 流动的方向为正,U o =BLv .在下图中线框中a 、b 两点间电势差U ab 随线框cd 边的位移x 变化的图像正确的

是下图中的

x x

解析:当线框向右穿过磁场的过程中,由右手定则可判断出总是a点的电势高于b点电势,即U ab>0,所以A、C、D错误,只有B项正确.

【方法链接】考生可以比较题设选项的不同之外,而略去相同之处,便可得到正确答案,或者考生能判断出某三个选项是错误的,就没必要对另外一个选项做出判断而应直接把其作为正确答案.对本例题,考生只需判断出三个过程中(进磁场过程、全部进入磁场过程、出磁场过程)中a、b两点电势的高低便可选择出正确答案,而没有必要对各种情况下a、b 两点电势大小规律做出判断.

熬夜整理初中物理解题技巧+方法大全+简答题总结,看完秒记所有物理知识!

熬夜整理|初中物理解题技巧+方法大全+简答题总结,看完秒记所有物理知识! 01 概念学习--物理基础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 1、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 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 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 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 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 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 例如: 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 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 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⑤串联、并联、混联。 ⑥通路、短路、断路。 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02 公式学习--物理钥匙 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 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 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W=F·s,可以记:单位体积某物体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精选.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1、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 ) 125 27 . 12536.12554.12581.D C B A 解析:某人每次射中的概率为0.6,3次射击至少射中两次属独立重复实验。 125 27)106(104)106(33 3223= ?+??C C 故选A 。 例2、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利用立几中有关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上述三个命题作出判断,易得都是正确的,故选D 。 例3、已知F 1、F 2是椭圆162x +9 2 y =1的两焦点,经点F 2的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 、B ,若|AB|=5,则|AF 1|+|BF 1|等于 ( ) A .11 B .10 C .9 D .16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 1|+|AF 2|=2a=8,|BF 1|+|BF 2|=2a=8,两式相加后将|AB|=5=|AF 2|+|BF 2|代入,得|AF 1|+|BF 1|=11,故选A 。 例4、已知log (2)a y ax =-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2) C .(0,2) D .[2,+∞) 解析:∵a>0,∴y 1=2-ax 是减函数,∵ log (2)a y ax =-在[0,1]上是减函数。 ∴a>1,且2-a>0,∴1tan α>cot α(2 4 π απ < <-),则α∈( ) A .(2π- ,4π-) B .(4π-,0) C .(0,4π) D .(4π,2 π) 解析:因24παπ<<-,取α=-6 π 代入sin α>tan α>cot α,满足条件式,则排除A 、C 、D ,故选B 。 例6、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它的前3n 项和为( ) A .-24 B .84 C .72 D .36 解析:结论中不含n ,故本题结论的正确性与n 取值无关,可对n 取特殊值,如n=1,此时a 1=48,a 2=S 2-S 1=12,a 3=a 1+2d= -24,所以前3n 项和为36,故选D 。 (2)特殊函数 例7、如果奇函数f(x) 是[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C.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正交分解法 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研究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既好操作,又便于计算。 2、画图辅助分析问题的方法 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养成画v-t图和空间几何关系图的.习惯,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3、平均速度法 处理物体运动的问题时,借助平均速度公式,可以降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以简化运算,极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巧用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高考中永恒不变的热点,至少应做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熟练应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内光滑轨道内侧最高点临界条件,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5、回避电荷正负的方法 在电场中,电荷的正负很容易导致考生判断失误,在下列情景中可设法回避:比较两点电势高低时,无论场源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比较两点电势能多少时,无论检验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6、“大内小外”

在电学实验中,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待测电阻比电流表内阻大很多时,电流表内接;待测电阻比电压表内阻小很多时,电流表外接。 7、针对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①特殊值验证法:对有一定取值范围的问题,选取几个特殊值进行讨论,由此推断可能的情况以做出选择。 ②选项代入或选项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给定的选项,做出选择。 ③半定量的方法:做选择题尽量不进行大量的推导和运算,但是写出有关公式再进行分析,是避免因主观臆断而出现错误的不二法门,因此做选择题写出物理公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物理基本性质 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和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大致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物理学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的诞生,起源于宏观物理学无法很好地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光谱等新的实验现象。它是宏观物理学的一个修正,并随着实验技术与理论物理的发展而逐渐完善。

做好高中物理选择题的技巧

做好高中物理选择题的技巧 1.识记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低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再认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和比较能力.主要题型有: (1)组合型 (2)填空型 以上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大致类似,可先将含有明显错误的选项予以排除,那么,剩下的选项就必定是正确的选项. (3)判断型 此题型要生对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考生只要熟悉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得出正确的选项. (4)比较型 此题型的题干是两个物理对象,选项是对题干中的两个物理对象进行比较后的判断.考生只要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区别相似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就能进行正确地比较,并从比较中识别各个研究对象的特征,得出正确的选项. 2.理解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中等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等.主要题型有: (1)内涵型 此题型的题干内容多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或物理现象,选项则是对题干的理解.它要求考生理解基础知识,把握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 (2)发散型 此题型要求选项对题干的内容做多侧面、多角度的理解或说明,主要用于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因果型 此题型要求考生回答物理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题于是“果”、选项是“因”,或者题干是“因”、选项是“果”.它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运用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高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主要题型有: (1)图线型 此题型的题干内容为物理图象和对该图象的语言描述,要求考生利用相关知识对图象中的图线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其中,弄清横、纵坐标的物理意义、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以及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和交点等的物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信息型 此题型的题干内容选自于现实生活或工农业生产中的有关材料,或者是与高科技、现代物理前沿理论相关的内容,要求考生分析、思考并正确回答信息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或运用物理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解答该题型的关键是,先建立与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语句对应的物理模型,然后再运用与之对应的物理规律来求解. (3)计算型 此题型其实就是小型的计算题,它将正确的和错误的计算结果混在一起作为选项.其中,错误结果的产生一般都是对物理规律的错误运用、对运动过程的错误分析或由于运算中的疏漏所造成的.此类题型利用正确的物理规律通过规范的解题过程和正确的数字运算即可找出答案. [解答不定项选择题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审题干. 在审题干时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明确选择的方向,即题干要求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正向选择一般用“什么是”、“包括什么”、“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这表明”等表示;逆向选择一般用“错误的是”、“不正确”、“不是”等表示.其次,明确题干的要求,即找出关键词句--――题眼。再次,明确题干规定的限制条件,即通过分析题干的限制条件,明确选项设定的具体范围、层次、角度和侧面. (2)审选项.对所有备选选项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运用解答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下文将有论述),将有科学性错误、表述错误或计算结果错误的选项排除. (3)审题干和选项的关系,这是做好不定项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不定项选择题中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选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这种情况下该选项不选. 第二、选项本身正确,且与题干有关系,但选项与题干之间是并列关系,或选项包含题干,或题干与选项的因果关系颠倒,这种情况下的选项不选. 第三、选项并不是教材的原文,但意思与教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 一、数学物理法 1.如右图所示,一位重600N 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7?,BO 绳水平,则AO 、BO 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若B 点位置往上移动,则BO 绳的 拉力如何变化?(孩子:你可能需要用到的三角函数有: 3375 sin ?=,4cos375?=,3374tan ?=,4 373cot ?=) 【答案】AO 绳的拉力为1000N ,BO 绳的拉力为800N ,OB 绳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把人的拉力F 沿AO 方向和BO 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AO 绳上受到的拉力等于沿着AO 绳方向的分力,BO 绳上受到的拉力等于沿着BO 绳方向的分力.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即可求解. 把人的拉力F 沿AO 方向和BO 方向分解成两个分力.如图甲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AO 绳上受到的拉力为21000sin 37 OA G F F N == = BO 绳上受到的拉力为1cot 37800OB F F G N === 若B 点上移,人的拉力大小和方向一定不变,利用力的分解方法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乙所示: 由上图可判断出AO 绳上的拉力一直在减小、BO 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2.[选修模块3-5]如图所示,玻璃砖的折射率2 3 n = ,一细光束从玻璃砖左端以入射角i 射入,光线进入玻璃砖后在上表面恰好发生全反射.求光速在玻璃砖中传播的速度v 及入射角i .(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0×108 m/s ,计算结果可用三角函数表示). 【答案】83310/v m s =?;3 sin i =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c n v = ,83310/v m s =? 全反射条件1 sin C n =,解得C=600,r =300, 根据sin sin i n r = ,3 sin 3 i = 3.质量为M 的木楔倾角为θ (θ < 45°),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当用与木楔斜面成α角的力F 拉木块,木块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已知木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静止). (1)当α=θ时,拉力F 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 (2)求在(1)的情况下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是多少? 【答案】(1)min sin 2F mg θ= (2)1 sin 42 mg θ 【解析】 【分析】 (1)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在沿斜面和垂直斜面两方向列方程,进行求解. (2)采用整体法,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的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方向列方程,进行求解. 【详解】 木块在木楔斜面上匀速向下运动时,有mgsin mgcos θμθ=,即tan μθ= (1)木块在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则: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考物理中的选择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

高考物理中的选择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 一、直接判断法 通过阅读和观察,利用题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弯”或推理简单的题目.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一般属常识性知识题目. 例题2:200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海啸实际上是一种波浪运动,也可称为地震海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B.波源停止振动时,海啸和地震波的传播立即停止 C.地震波和海啸都是纵波 D.地震波和海啸具有的能量,随着传播将愈来愈强 解析:根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可知,A正确;波源停止振动时,其产生的波在介质中继续向前传播,所以B错;地震波中既有纵波也有横波,由题意可知海啸运动其实是一种水波,而水波既不是纵波也不是横波,所以C错;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过程也就是能量向前传播的过程,但因为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不断损失.传播的振动能量越来越少,所以D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点评】:利用这种解法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凭感觉做题,即在没有真正读懂或看清题意的情况下就凭常规思维或思维定势匆忙选出答案. 二、逐步淘汰法 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例题4:质量不等的A、B两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为5kgm/s,B球的动量为7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碰撞后B球动量的增量为2 kgm/s,则下列关于A、B两球的质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 ) 解析:本题属于碰撞问题.结合两小球运动的实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 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

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 作为客观性试题,从全国各地考试来看主要是单项选择,它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组成,有三个选项或四个选项。分为简单选择题和组合选择题。在占分比例上达到30%,对于开卷考试下的政治学科来说,是比较好拿分的题项,因此,答好选择题极其重要。那么如何解好选择题呢?(1)认真审题,三思而后行 选择题的题干与选项中常常出现容易忽略或与考生习惯定势相反的内容,让考生因审题失误而痛失分数。 (2)因题而异,选择正确的解法 不同的选择题常常需要不同的解法,应因题而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解答选择题的准确性,也可以有较高的解题速度。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1.排谬法:当题干要求正确选项时,排除错误的选肢。 2.排异法: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3.排倒法:题干与题肢因果关系颠倒的不选。 4.排乱法:题干与题肢外延不符,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 5.排重法:与题干同语反复的选肢无意义不选。 6.排正法:当题干要求是反向时,正向的不选。 7.排组合不符法:组合选择题中,先找出因各种理由而不符的一个或两个选项,然后把含有这些不符的选项排除。 8.最佳法:当几个题肢都符合题干时,选与题干最密切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9.排二级延伸法:凡题干与题肢要经一个以上中间媒介才能联系上的选项不选。 10.逆向隐性的题目:题中观点错,设问要求选择与题中观点相符的选项,而不是要求指出它错在哪里,这时,正确观点的选项不选。(3)审时度势,择其优而选之 要合理分配选择题的时间,遇到一两题不会做的也不要花大量时间去翻书查找,可做个记号,过一会儿再来收拾它,先朝下面继续做。注意解选择题是不要空题、漏题。即使实在不会也应该猜测一下答案。这猜之中也有方法,一般采取相关、相容和相斥法。看答案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分析得到正确的结论。看答案之间的相容合理的成分,再找出不相容不合理的成分,从而择其优而选之。 2012德阳中考政治试卷试题及答案 德阳市2012年中考政治试题 第一卷单项选择题 1~3为时政题,省略①②③④

常见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常见的快速解题技巧(下) 方法八:巧用等效法解题 【典例8】 如图2-2-13所示,已知回旋加速器中,D 形盒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1.5 T ,盒的半径R =60 cm ,两盒间隙d =1.0 cm ,盒间电压U =2.0×104 V ,今将α粒子从近于间隙中心某点向D 形盒内以近似于零的初速度垂直B 的方向射入,求粒子在加速器内运行的总时间. 解析: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转第一周,经两次加速,速度为v 1,则根据动能定理得:2qU = 21mv 12 设运转n 周后,速度为v ,则:n 2qU =2 1 mv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vB =m R v 2 粒子在磁场中的总时间:t B =nT =n ·qB m π2=qmU R q B 4222·qB m π2 =U B R 22π 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就可视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公式: t E =a v v t 0-,且v 0=0,v t =m qBR ,a =dm qU 得:t E = U BRd 故:t =t B +t E =U BR (2R π+d )=4.5×10-5×(0.94+0.01) s =4.3×10-5 s. 【技巧点拨】 粒子在间隙处电场中每次运动时间不相等,且粒子多次经过间隙处电场,如果分段计算,每一次粒子经过间隙处电场的时间,很显然将十分繁琐.我们注意到粒子离开间隙处电场进入匀强磁场区域到再次进入电场的速率不变,且粒子每在电场中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可将各段间隙等效“衔接”起来,把粒子断断续续在电场中的加速运动等效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技巧九:巧用对称法解题 【典例9】 一根自由长度为10 cm 的轻弹簧,下端固定,上端连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P ,在P 上放一个质量也是m 的物块Q.系统静止后,弹簧长度为6 cm ,如图2-2-14所示.如果迅速向上移去Q ,物块P 将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此后弹簧的最大长度为 A .8 cm B .9 cm C .10 cm D .11 cm 解析:移去Q 后,P 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处弹簧长度8 cm ,由题意可知刚移去Q 时P 物体所处的位置为P 做简谐运动的最大位移处.即P 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2 cm.当物体P 向 上再次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弹簧有最大长度,此时P 所处的位置为另一最大位移处,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此时弹簧的长度 为10 cm ,C 正确. 【方法链接】在高中物理模型中,有很多运动模型有对称性,如(类)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简谐运动中的对称性,电路中的对称性,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中几何关系的对称性. 方法十:巧用假设法解题 假设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其基本思路为假设结论正确,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看最终的推理结果是否与已知条件相矛盾或是否与物理实际情境相矛盾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图2-2-14 图2-2-13

例说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例说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 基础题型 定性选择题通常用文字或数字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记忆、理解、应用、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多种水平。定性选择题具有考察面广,概念性强、灵活简便的特点,主要用于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和应用的水平。其选项具有似真性和迷惑性,利用其干扰因素考察学生明辨是非的水平,能有效地区别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水准和对知识灵活应用的水准。定性选择题的解法:①要看清楚题干并理解题干的含义,明确题干的要求。 ②对选项要认真、仔细地逐一分析、判断和比较,选择出一个符合题干要求的准确答案。因为定性选择题一般不涉及到很多计算,所以定性选择题在要求学生能迅速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更注重于使用物理过程、方法解决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等问题。 题型1:概念辨析型: 例1:下面关于竟摩擦力的叙述中准确的是: D.静止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答案:C} 题型2:类比推理型: 例2: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电势能的变化。下面是相关这个问题的几个说法:①中性钠原子失去电子的过程中系

统的电势能增大;②中性氯原子得到电子的过程中系统的电势能减小;③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钠分子的过程中系统的电势能增大④氯化钠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过程中系统的电势能减小。上述说法中准确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题型3:理解判断型: 例3: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2004年初成功登陆后向地球发回首批珍贵的黑白照片后,还发回更为精彩的彩色照片和更多科学数据,在太阳系中,火星是靠近地球最近的一个行星,所以很多国家都在准备对火星实行探测,“勇气”号火星探测器使用最新科技手段对火星实行近距离探测,将在火星的重力分布、磁场分布以及含有的元素测定方面做出最新研究。根据预测,探测器有可能在一些环行山中发现质量密集区,当飞越这些密集区时,通过地面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观察,探测器的轨道参数发生微小变化。这些可能的变化是: A.半径变小 B.半径变大 C.速率变小 D.速率变大 [答案A、D] 题型4:对称分析型:

最新高考物理常用解题方法汇总

最新高考物理常用解题方法汇总 高考物理常用解题方法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

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 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 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 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 3.要重视实验。

物理15种快速解题技巧

15种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 与系统的重力(M+m )g 满足关系式:F >(M+m )g ,正确答案为D. 图2-2-2 F 图2-2-3 图2-2-4

解题技巧高考物理选择题

考试技巧探究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探究 选择题高频考点 1超失重问题----只看加速度的方向,注意细心 2平抛----(两个分运动性质,三角形,两个推论) 3电容器动态----(基本公式,以不变量为着眼点) 4闭合电路动态问题----(串反幷同,程序法)5变压器电路动态问题---(制约关系,基本公 式) 6非纯电阻的功率分配---(能量转化要熟悉)7运动图像--------图像代表的运动,追击问题 8天体运动问题--发射,环绕,变轨,引力与重力9交流电问题—四值,产生,中性面的理解,角度 和时间的对应,磁通量与电的关系 10共点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 图解 整体 11物理学史—---科学家,成就,一些推导过程12圆周运动----------拐弯,过桥,竖直面临界13磁场的应用--{回旋加速器,质谱仪 电磁流量

计,磁流体发电机,霍尔效应}熟悉原理14功能关系---清楚功能对应关系 1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2弹簧的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3合外力的功与 4 对应机械能的变化 5一对动摩擦力做功对应产生热量 6克服安培力做功与 15电磁感应问题---图像,求电功电量电流电压… 16电场中电势电场线电势能---- 1判断力的方向 1)力指向凹向并与电场线相切或与等势面垂直 2)力与运动方向成锐角时加速成钝角时减速 2带电离子在电场中的电势高低判断 1)沿电场线电势降低 2)利用UAB=WAB/q 看电势差正负来判断 3)靠近正电荷电势升高,靠近负电荷电势低 3电势能大小判断 1)利用定义,注意区分正负电荷 2)利用电场力做功,正功势能减小反之增加

高考理综答题时间分配及考试技巧

高考理综答题时间分配及考试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理综答题时间分配及考试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理综考试的试卷结构是按学科排布的;因此,考生们要掌握答题技巧,做好答题时间的分配安排。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高考理综答题时间分配技巧如果... 理综考试的试卷结构是按学科排布的;因此,考生们要掌握答题技巧,做好答题时间的分配安排。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理综答题时间分配技巧 如果要在150分钟内处理300分的题目,则每分钟平均要处理2分的难度中等的题目,练习中要注意时间与节奏把控。 具体时间分配课参考下述说明: 一卷上有21道选择题,不同地区选择题会有单项选择题和不定向选择题两类,每一小题都是6分,那么120分的第一卷答题时间应该大体控制在50分钟,每一分钟的时间应该至少拿下两分,选择题应该在2分或者不超过3分钟的时间里面解决,到了后面计算题中也要大致按照这样的策略,每一分钟大概完成两分,对大题原则上要8、9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 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从考试时间上最好依次控制在1、1、0.5小时左右(可以有正负十分钟的浮动,根据学生科目的强弱调节),也就是说生物应该保持在半个小时尽可能拿到自己会做的分数为宜。 先做哪个学科可按自己习惯,也可先答自己的优势学科及基础试题,不要

在某一道难题上停留时间过久,使本来会的题目由于时间分配不好或者答题技巧掌握不好影响到理综成绩。事实证明,做得过慢直接丢掉整道大题的话,得分往往都比做得快但是正确率略微下降要低,而我们在练习中,需要有意识的提升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一次正确率"。 一、科学分配考试时间 理科综合三科合一,按分值分配,生物需30-35分钟完成,化学需50—55分钟完成,物理需要1小时完成,剩下的分钟为机动时间,这是最合理的安排。 二、做题顺序 自信,就从头到尾做;不自信,就可以有选择的先做。一般情况下,各科都不太难。只是因为有的学生在前面用的时间很多,后边相对简单一点的题没有时间做。而后面多是大分值的题。这属于时间安排上的失误。而有的题时间再充裕,也不一定做出来,这就应该主动地放弃,给可做出的题腾出一点时间。 做题顺序有几种,如,先做各科简单题,再做难一点的,但是尽量不要分科做。因为读完一个题后,才能知道是哪一科的题,如果不想做,放过去,做下面的题,但是回过头来再看刚才这一题的时候,还得从新熟悉,那么读题就浪费了时间。所以只要挨着做题就行。 三、选择题怎么做虽然是"选择题",但重要的不是在"选",不是看着选项去挑。在练习中,应该明白选项对,为什么不对,改成什么样子就对了。养成推导的习惯,掌握过程,要知道是"因为是怎样的,所以才怎样的"。做选择时,不要轻易地把生活经验往物理题上套。应该用物理规律往物理题上做。选择题是做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

物理选择题的八种解题技巧

物理选择题的八种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各种考试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分为单项选择和双项选择,还有组合选择和排序选择等(例如一些实验考查题)。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看,物理选择题主要考查概念的辨析和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判断等,而题中的计算量有减少的趋势。 求解选择题与求解其它题型一样,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仍需通过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以求较快地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直接判断法 通过观察,直接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得出正确结果。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于基础题。 例1 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B. 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C. 当时,分子势能最小; D. 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上升阶段,其分子势能越来越大。 解析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需克服分子间斥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增大,选项A正确;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选项B不对;当时,分子 势能最小,选项C正确;物体上升增加的是重力势能,与分子势能无关,故选项D错误。 参考答案A、C 二、逐步淘汰法 经过分析和计算,将不符合题干的选项逐一排除,最终留下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采用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的两种叙述,则两者中至多有一个正确。 例2 A 、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并以该方向为正方向。已知, ,,,此后,A追上B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物体速度的可能值为: A. B. C. D. 解析用动量守恒定律可排除选项A;A、B两物体碰撞后总动能不可能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所以排除选项C;A追上B发生碰撞,且碰后同向时,碰后A的速度不可能大于B的速度,排除选项D。 参考答案B 小结这类题型是动量守恒部分最常见的题型之一,而处理该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善于从上述解析中的三个方面对选项逐一进行排除。 例3 如图1所示为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则: A. 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B. 此电场线既无起点,又无终点; C. A、B、C点中,A点场强一定最大;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策略和技巧(最新修改稿)

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策略和解题技巧(2014最新稿) 选择题的编拟一般都是针对受试者在掌握某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某个环节上常见的错误设计出的一些具有逻辑性的似是而非的选择项。受试者往往由于掌握知识不牢,概念理解不清,或者思考问题不全面而掉进“陷阱”;也有些选择题的编拟是为了测试受试者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的,这些题目往往使受试者由于解题的技巧、思维能力和速度的差异而拉开距离。选择题事先给出一些结论,这一点类似于证明题,但又没有明显的结论,高考物理选择题平均每题解答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解答,选择题要做到既快又准,除了掌握常规判断和定量计算外,还要学习一些非常规的“巧解”方法。解题陷困受阻时更要切记不可一味蛮做,要针对题目的特点“千方百计”达到快捷解题的目的。 一.审题时要注意一下三点 1.要把整个题目看完,特别是选项,让选项引领你的思路。应当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来揣摩,而不应该主观臆断。 2. 高考试题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要注意一些关键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选择题中通常至少有一个选“错误”或选“不正确的”。一定,可能,……时,……过程中,矢量相等或相同,矢量大小相等,增大、增大到,减小、减小到,升高、升高到,降低、降低到,光滑,缓慢,连接,恰好(刚好),如果……就,只有……才,等等。这些关键词是审题的重点突破口,可能发生的现象不是一定会发生;时刻对应物理状态,过程对应一段时间;物理矢量的相同或相等是指大小和方向都一样,大小相等则方向不一定相同;……等等这些,都是审题所要特别注意的。 3.画出运动情景图和受力示意图是解题时必须做到的两点,在这两点上要舍得花时间。 二.选项分类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数学物理法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一、数学物理法 1.如图所示,ABCD是柱体玻璃棱镜的横截面,其中AE⊥BD,DB⊥CB,∠DAE=30°, ∠BAE=45°,∠DCB=60°,一束单色细光束从AD面入射,在棱镜中的折射光线如图中ab所示,ab与AD面的夹角α=60°.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1.5,求:(结果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多大? (2)该束光线第一次从棱镜出射时的折射角. 【答案】(1)这束入射光线的入射角为48.6°; (2)该束光线第一次从棱镜出射时的折射角为48.6° 【解析】 试题分析:(1)设光在AD面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i、r,其中r=30°, 根据n=,得: sini=nsinr=1.5×sin30°=0.75 故i=arcsin0.75=48.6° (2)光路如图所示: ab光线在AB面的入射角为45°,设玻璃的临界角为C,则: sinC===0.67 sin45°>0.67,因此光线ab在AB面会发生全反射 光线在CD面的入射角r′=r=30° 根据n=,光线在CD面的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i′="i=arcsin" 0.75=48.6° 2.质量为M的木楔倾角为θ,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质量为m的木块刚好可以在木楔上表面上匀速下滑.现在用与木楔上表面成α角的力F拉着木块匀速上滑,如图所示,求:

(1)当α=θ时,拉力F 有最小值,求此最小值; (2)拉力F 最小时,木楔对水平面的摩擦力. 【答案】(1)mg sin 2θ (2)1 2 mg sin 4θ 【解析】 【分析】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在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都平衡,进行求解采用整体法,对m 、M 构成的整体列平衡方程求解. 【详解】 (1)木块刚好可以沿木楔上表面匀速下滑时,mg sin θ=μmg cos θ,则μ=tan θ,用力F 拉着木块匀速上滑,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则有:F cos α=mg sin θ+F f ,F N +F sin α=mg cos θ, F f =μF N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sin 2cos mg F θ θα= -. 当α=θ时,F 有最小值,F min =mg sin 2θ. (2)对木块和木楔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 f ′=F cos(θ+α),当拉力F 最小时,F f ′=F min ·cos 2θ=1 2 mg sin 4θ. 【点睛】 木块放在斜面上时正好匀速下滑隐含摩擦系数的数值恰好等于斜面倾角的正切值,当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列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平衡方程,结合数学知识即可解题. 3.图示为直角三角形棱镜的截面,90?∠=C ,30A ?∠=,AB 边长为20cm ,D 点到A 点的距离为7cm ,一束细单色光平行AC 边从D 点射入棱镜中,经AC 边反射后从BC 边上的F 点射出,出射光线与BC 边的夹角为30?,求: (1)棱镜的折射率; (2)F 点到C 点的距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