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十、全国各地旅游2009-10-25 07:40:16 阅读80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目录

文字部分

导言 (1)

第一章总则 (2)

第1条规划范围 (2)

第2条规划期限 (2)

第3条规划依据 (2)

第4条规划任务 (3)

第5条指导思想 (3)

第二章综合解析 (4)

第6条宏观背景分析 (4)

第7条区位分析 (5)

第8条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6)

第9条SWOT分析 (9)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10)

第10条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10)

第11条旅游资源分区评价 (10)

第12条旅游资源开发总思路 (11)

第四章目标定位 (13)

第13条发展重点 (13)

第14条发展定位 (13)

第15条形象定位 (13)

第16条总体目标 (14)

第17条阶段目标 (14)

第18条经济指标 (15)

第五章发展战略 (16)

第19条京津同城、互补发展 (16)

第20条城旅一体、整体发展 (16)

第21条项目带动、集聚发展 (16)

第六章空间布局 (17)

第22条功能分区 (17)

第23条分区规划 (17)

第七章各区县旅游发展指导 (26)

第24条和平区 (26)

第25条河北区 (26)

第26条河东区 (26)

第27条河西区 (26)

第28条南开区 (26)

第29条红桥区 (27)

第30条塘沽区 (27)

第31条汉沽区 (27)

第32条大港区 (27)

第33条东丽区 (28)

第34条西青区 (28)

第35条津南区 (28)

第36条北辰区 (28)

第37条武清区 (28)

第38条宝坻区 (29)

第39条蓟县 (29)

第40条静海县 (29)

第41条宁河县 (30)

第八章旅游产品规划 (31)

第42条旅游产品谱系 (31)

第43条打造五大旅游品牌 (31)

第44条旅游线路组合 (37)

第九章市场营销 (40)

第45条目标市场 (40)

第46条重点入境市场营销策略 (41)

第47条重点国内市场营销策略 (42)

第十章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44)

第48条旅游核心产业规划 (44)

第49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48)

第50条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建议 (49)

第十一章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51)

第51条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保护 (51)

第52条生态环境的分区保护 (52)

第十二章旅游保障体系建设 (53)

第53条完善旅游法规 (53)

第54条创新管理体制 (53)

第55条加强行业自律 (53)

第56条建立多元筹资机制 (54)

第57条加强旅游人才建设 (54)

第58条构建安全救援机制 (54)

第十三章近期行动计划 (56)

第59条重点抓好四项举措 (56)

第60条具体实施建议 (58)

图件部分 (60)

图件部分

01区位分析图

02资源分析图

03市场结构分析

04空间布局图

05二级分区结构图

06海河旅游发展带规划图

07中心都市旅游区规划图

08东部滨海旅游区规划图

09北部山野旅游区规划图

10京津新城温泉度假组团规划图

11大黄堡生态休闲组团规划图

12七里海湿地度假组团规划图

13东丽湖商务休闲组团规划图

14杨柳青民俗文化组团规划图

15团泊湖国际休闲博览组团规划图

16天嘉湖-鸭淀水库商务度假组团规划图

17葛沽-小站民俗风情组团规划图

18官港生态游客组团意向图

19旅游交通规划图

20近期建设分布图

导言

“天子之渡”,是为天津。

国务院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批复,确立了将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规划的时代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本规划突破了传统的通过旅游资源的梳理来决定旅游发展格局的资源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从天津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未来天津旅游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天津旅游的发展要从“资源主导、遍地开花”的旅游现状走向“目标驱动、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并以此确定天津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格局。

依托天津的国际化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地位,天津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将助推天津成为环渤海旅游的轴心城市、中国旅游强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范围

天津市行政管辖区域,其中陆域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0平方公里。

第2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分为近、中、远三期,其中近期为2008-2011年,中期为2012-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第3条规划依据

1.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行社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等。

2. 主要标准依据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4308-1997、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国家旅游局《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 16767-1997)、《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LB/T004-1997)、《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LB/T005-2002)等。

3. 主要文件及文献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4-2007年)、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2005年3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2005年4月)、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第4条规划任务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晰天津市旅游发展目标,确立旅游业在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优化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与要素结构,促进天津市旅游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第5条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贯彻落实《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具体要求,以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天津市近代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港口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促进产业联动,推动区域合作,推广“时尚天津,活力都会”和“休闲都会,时尚天津”的城市旅游形象,着力打造“海河风韵、津沽百年、活力滨海、生态天津、休闲会展”等五大旅游主题品牌,策划重点、亮点旅游业支撑项目,实现天津市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天津市的支柱产业,为把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章综合解析

第6条宏观背景分析

1. 滨海新区国家战略地位的确定为天津旅游注入新活力

滨海新区的国家战略地位带动天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承担起协调京津、整合环渤海、辐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重要区域责任。借助天津滨海新区知名度的提高,天津市旅游业提出“海洋旅游”和“国际港城”两大开发旅游品牌,真正成为环渤海旅游圈中的“明珠”。

2. 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有力推动天津旅游的发展

环渤海区域处于东南沿海经济带与我国西部、北部地区衔接的过渡枢纽带,直接辐射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后发地区,是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环渤海地区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第三级。

天津作为环渤海湾的中心和北方交通枢纽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崛起,一方面为天津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另一方面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商务、公务、工作等庞大的往来人群,为天津旅游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 京津冀城市一体化进程加速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通车为天津旅游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天津市积极响应市场要求,策划了“乘高铁、游津城”系列活动,推出的20条旅游精品线受到北京游客的广泛认同,大大提升了天津旅游形象和城市地位。

随着京津、津石、津唐、津保城际铁路网络的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天津以其巨大的经济潜力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发挥重要作用,旅游功能也将随之得到进一步发挥。

4. 奥运后将再掀中国旅游热潮

近年来,中国旅游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升温。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历届奥运会后举办国家旅游热将持续3~4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世界旅游重心转移的趋势以及奥运会的后续效应,将大大推助中国旅游的热潮,构成天津旅游发展的大好机遇。

第7条区位分析

1. 地理区位:环渤海的中心、京津冀的海上门户、面向东北亚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2. 交通区位:北方海陆空交通的枢纽,北方出海口和第一大港

天津海陆空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起着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枢纽功能。天津是连接华北与华东、东北与华东地区的陆路枢纽,天津铁路枢纽是京山、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京沪、京济高速的必经之地。

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天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是连接亚欧大陆桥距离最近的东部起点。

随着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北京与天津的距离,同城效应初步显现。3. 经济区位:北方经济中心、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

天津处在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也是环渤海地区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其腹地经济条件较好,辐射的范围包括京、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

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天津拥有庞大的商贸客流市场基础,滨海新区的国家战略,奠定了天津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

4. 旅游区位:立足京津,服务环渤海的综合旅游集散中心

天津处于环渤海区域的中心,依托其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以及作为直辖市的行政优势,有效的整合环渤海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与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等其他旅游板块共同构建环渤海大旅游圈。

随着京津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北京天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天津旅游在环渤海区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位快速提升。

第8条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1. 成就突出

(1)旅游市场活跃,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2007年入境旅游者人数为103.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旅游外汇收入达到7.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

2001年至2007年,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

2007年,接待国内旅游者61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达6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

2001年至2007年,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2.6%。

2007年旅游业增加值为24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呈现加速上涨趋势。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

l 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序稳中有升

按省市排序,由2001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0位。

按城市排序,由2001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9位。

预计到“十一五”末,天津市可接待海外旅游者18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5.64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817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43亿元;与“十五”末相比,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增长153%,旅游外汇收入增长207%;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增长92%。

(2)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截止2007年底,全市拥有星级饭店115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24家,四、五星级饭店数量趋势增多,星级饭店结构明显优化;国际、国内旅行社28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5家,国内旅行社250家;增加了A级景区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扩大了高质量景区规模;乡村旅游开发业绩显著,到2008年底天津市可以实现百个旅游特色村、千家乡村旅店经营户、万名乡村旅游就业岗位的目标。

表1 天津市旅游产业规模(截止2007年)

(3)资源整合全面推进、开发格局初步形成

在对山、河、湖、海、泉、湿地等自然资源和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梳理基础上,提出了海河新貌游、滨海风光游、名馆博览游、名人名居游、山野名胜游、名街休闲游、红色记忆游、民俗文化游等八大系列旅游产品。基本上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滨海和蓟县为两翼的“一带五区”的旅游发展格局。

(4)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突出“新世纪、新天津、新景观”的宣传主题,着力打造“渤海明珠、近代缩影”的旅游形象,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天津接连举办了大型国际活动,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是对天津旅游的重要宣传,如天津达沃斯论坛、世界古典名车魅力天津之旅巡游活动等。

(5)区域合作全面展开,部门联动硕果显著

近几年来天津积极推进京津冀、环渤海、东北亚三大区域旅游合作,目前已与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等地签署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

2. 主要问题

(1)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

外界对天津的工业城市印象明显,城市旅游形象不突出;城市营销力度不够,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重大活动较少;天津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尚未得到广泛认知。

(2)旅游载体功能较弱

会展设施不足,高档次饭店比例偏少;城市标识、游客中心等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旅游特色消费场所和大都市氛围;与重要城市之间航线、航班和铁路始发车次少。

(3)旅游品牌产品不突出

工业资源、近代历史、海洋湿地等资源深度开发不足;国际水准的主题公园和度假区等龙头项目尚未形成。

(4)旅游产业规模较小

经济总量较小;旅游企业总体呈现小、弱、散;宾馆饭店、旅游景区等多头管理,竞争力不强。

第9条SWOT分析

天津旅游业优势突出但没有充分利用;劣势明显但正在逐步扭转;机遇巨大,但是环渤海地区众多城市共享而非天津独享;面临来自内部提升和外部竞争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是互为条件的;面临的竞争将长期存在,而且日趋激烈。

天津旅游的优势能否发挥、机遇能否抓住,关键在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采取切实举措,才能化解弱势、变挑战为动力、化竞争为合作,把区位、交通、市场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和城市形象优势。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第10条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调查结果显示,天津的旅游资源分属8个主类、30个亚类、125个基本类型,主类拥有率为100%,亚类拥有率为97%,基本类型拥有率为81%。

天津市旅游资源主要特征表现为:

2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较全的富集地;

2山、河、湖、海、泉自然资源齐备;

2近现代人文资源丰厚、自然和人文资源融为一体;

2单体资源较小;

2缺少震撼性资源、缺乏垄断性、稀缺性、唯一性的旅游资源。

第11条旅游资源分区评价

根据天津市构筑都市旅游的总体发展战略,把天津市划分为功能上相互联系又各有特色的4个大区,即中心城区、环城区、滨海新区和北部山区。

1. 中心城区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总量丰富、分布密集、类型多样、价值较高,是天津旅游资源最富集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资源的丰度明显高于远郊和近郊;

以近代历史和现代人文资源为主体,其中历史风貌建筑资源占突出地位;

市区城市人文资源与海河水域风光融为一体;

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市区海河沿岸。

2. 环城带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总量偏少、总体丰度不高,优良级旅游资源相对较少;

自然与人文资源并重,人文旅游资源中历史遗址、民风民俗资源突出,自然资源中湿地生态资源突出;

旅游资源的空间差异较小,虽各有亮点,但特色不突出。

3. 滨海新区旅游资源评价

自然资源、海防史迹、现代滨海城市风貌、生态工业与娱乐资源相对集中、十分典型,且具有突出的垄断性和代表性;

天津不仅是我国近代北方工业的发祥地和重要的化工、制盐、海洋石油开采和造船基地,特别是滨海新区还集中了一大批国际一流的外资企业,是开展工业旅游、科普教育的良好场所。

4. 北部山区旅游资源评价

蓟县是京津地区的绿色屏障,是天津市的水源涵养基地,全国首批县域绿色食品示范区,国家把蓟县列为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对实现近期目标最为重要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

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形成了集名山、秀水、古城、雄关、幽林、奇石于一地,品位高、门类全的风景名胜聚集地。

第12条旅游资源开发总思路

1、优势资源引领

从市场角度出发,在天津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中选出最具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优势资源,进行优先开发和重点开发,构建强势旅游资源优先发展的开发格局。

2、以组团模式整合旅游资源

加速资源整合,打破行政界限,由重点旅游项目、休闲配套以及其他服务型产业集聚形成的旅游开发组团,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型的发展态势。

3、泛旅游产业开发策略

在天津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多元化的历史人文资源基础上,融合天津市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都市风貌、滨海新区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等资源,形成多方位、复合型的泛旅游产业的开发,体现天津旅游的时代特征和创新个性。

4、品牌整合,带动区域联合

紧紧抓住现有的旅游品牌和创新的旅游品牌,以文化脉络为纽带实施品牌之间的多方位整合,实现强强联合,全面带动大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提升品牌形象,形成规模效应。

第四章目标定位

第13条发展重点

全面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加速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加强环渤海地区乃至东北亚旅游合作。

第14条发展定位

以山河湖海泉为载体、近现代历史文化为主脉、国际港城规划建设为依托,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为支撑的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

第15条形象定位

1. 旅游形象定位

渤海明珠活力天津

2. 宣传用语

时尚天津活力都会

休闲都会时尚天津

魅力天津活力滨海

多彩天津休闲都会

百年津沽渤海明珠

万国风韵休闲都会

渤海明珠休闲津港

第16条总体目标

通过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品牌打造,将天津建设成为浓缩近代文化、凝聚现代文明、体现生态海洋、最具北方特色的中国旅游强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第17条阶段目标

天津市旅游业将实现快速发展、系统完善与全面提升,旅游经济总量将实现跨越式增长;规划期内,旅游经济分三步走:

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113亿元,比2007年增长49.4%,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1%。

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15.6%,达到238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旅游业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旅游要素战略升级。国家5A级景区数量达到4家,五星级酒店数量达到25家,会展设施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初步实现中国旅游强市目标。

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16.8%,达到5632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8%,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建成世界级旅游产品3-5个,白金五星级酒店5个,会展设施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

第18条经济指标

表2 天津市旅游经济指标预测

第五章发展战略

第19条京津同城、互补发展

突出天津特点,与北京旅游产品错位发展,整合线路各具特色,客源互补联合营销。

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出,要注意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协调,特别是北京与天津两大城市的功能定位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随着京津城铁的开通,京津城市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同城效应形成了旅游的融合模式,京津旅游也进入了品牌

竞合发展的时代。

为此,把北京作为天津的主要客源市场,在旅游产品上错位发展,在线路整合上联合设计,在综合服务上联动整合,在功能配套上特色互补,将京津两城共同打造为一体化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第20条城旅一体、整体发展

旅游依托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体现旅游功能,把城市作为旅游吸引物整体打造,将城市旅游变为旅游城市。

为此,旅游业与商贸、金融、科技、港口、工业等功能进行整合,同时整合各种社会经济资源投入旅游发展,以旅游为纽带促进城市功能的全面发挥,在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配套、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全面融入旅游功能。

第21条项目带动、集聚发展

通过龙头项目带动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业集聚和城市载体功能建设,激活市场人气,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为实现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强项目建设,打造具有震撼力的世界级旅游吸引物。突出龙头项目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形成强烈的市场吸引力,并且通过龙头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同时按照大力发展都市型旅游的要求,加强城市载体功能方面的大项目建设,形成城市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第六章空间布局

第22条功能分区

按照“目标驱动、产业集聚”的重点突破战略,将天津市近中期旅游发展格局划分为“一带、三区、九组团”。

一带:海河旅游发展带

三区:中心都市旅游区;东部滨海旅游区;北部山野旅游区

九组团:东丽湖商务休闲组团、京津新城温泉度假组团、七里海湿地度假组团、大黄堡生态休闲组团、官港生态游乐组团、杨柳青民俗文化组团、团泊湖国际休闲博览组团、葛沽-小站民俗风情组团、天嘉湖-鸭淀水库商务休闲组团。

海河旅游发展带是连接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发展轴线,是天津旅游的主打旅游品牌之一;

中心都市旅游区是集中展示近代中国文化的窗口、天津都市旅游的核心区域,也是天津市旅游的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

东部滨海旅游区是天津市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是发展滨海旅游、海洋旅游的蓝色休闲度假基地;

北部山野旅游区是以山野生态和风景名胜为特色的,面向京津的城市后花园和绿色休闲度假基地。

九组团构成了环天津双城的休闲带,它们既是城郊休闲带的组成部分,又是连接市区到滨海新区和北部山区的休闲廊道。

第23条分区规划

1. “一带”:海河旅游发展带

定位:津滨旅游纽带,都市观光载体

发展方向:通过活跃水面、繁荣两岸、上伸下延、近接外连,进一步丰富海河水上项目。开通海河的水上交通,设计独具天津特色的游览船,成为连接两城的水上巴士;两岸增加休闲、餐饮、购物、主题公园等综合服务业态,打造成为天津市的黄金旅游线和休闲产业带。

分区结构:分为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三段。

(1)上游段:三岔河口至外环线

主题特色:历史文化+都市繁华

主体功能:民俗文化寻踪、近代史迹体验、都市风貌观光、现代休闲娱乐。通过进一步提升沿河景观设施,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业态,构成最具都市景观特质的观光区域。

发展方向:合理布局上游段游船码头,通过海河上伸至子牙河、北运河、南运河,串连大悲院、三岔河口、古文化街、海河水上运动大世界等节点,辐射和平路-滨江道、解放北路金融街、意奥风情板块、莱茵小城板块、洋务溯源板块等板块,打造海河观光休闲精品旅游带。核心支撑项目:大悲院、津卫摇篮、古文化街、意奥风情、和平路——滨江道、金融名街、洋务溯源、莱茵小城、海河水上运动大世界。

(2)中游段:外环线至海河二道闸

主题特色:生态休闲+文博会展

主体功能:文博会展、文化生活体验、商务休闲娱乐。服务全市的生态廊道,天津文化的展演平台,连接双城的空间载体,优美时尚的休闲胜地。

发展方向:以海河为轴串连两城,在沿线布局休闲、商务、文化和生态度假旅游产品,打造一条生态优美,文化突出,时尚活力的生态休闲和文化体验走廊。规划建设标志性的海河音乐广场、水城嘉年华、极地海洋世界、中央湿地公园、大型会议会展设施、高档酒店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多处旅游主打吸引物和聚客锚地,构成水陆互动的高档旅游休闲消费区域。核心支撑项目:中央湿地公园、海河音乐广场、水城嘉年华、大型会展设施、高档酒店。(3)下游段:二道闸至海河入海口

主题特色:时尚都市+近代文化

主体功能:滨水度假、生态观光、商务休闲

发展方向:重点完善大沽烟云板块,提升海河外滩休闲旅游区,规划响螺湾商贸旅游区、于家堡金融商贸区等滨河旅游项目和商务集聚区,成为河海旅游贯通纽带。

核心支撑项目:海河外滩公园、响螺湾、于家堡、大沽烟云、意奥风情、扶桑市井、莱茵小城、洋务溯源、津湾广场、潞河督运园

2. “三区”

三区主要指:中心都市旅游区、东部滨海旅游区、北部山野旅游区

(1)中心都市旅游区

定位:都市观光、文化体验、特色商贸、综合服务

目标:北方休闲都会,旅游集散中心

发展方向:依托城市现代化建设和近代历史文化内涵,发展都市观光和文化休闲旅游。深度开发天津历史文化内涵,推进“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主题板块的完善,依托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增强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载体功能,将天津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展示天津都市风貌的窗口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重点发展片区:民俗文化片区、异国风情片区、休闲购物片区、文化休闲片区

核心支撑项目:水西庄文化名园、天津西站商贸区、子牙河旅游休闲带、津卫摇篮、大悲院商贸旅游区、老城津韵、南京路商贸经济带、文化宫古建筑群、金融名街、中心公园、小白楼商务区、五大道风貌区、天津乐园、天塔、水上公园、奥体旅游商贸区。

n 民俗文化片区:民俗体验、特色商贸

发展方向:以津卫摇篮板块、老城津韵板块、大悲院旅游商贸区等构成的以民俗文化为核心要素的旅游聚集区,串联溥仪旧居、洋务溯源板块,进一步挖掘、拓展和提升民俗文化内涵,增建民俗体验设施,打造民俗体验型产品。

n 异国风情片区:近代史迹、异国风情

发展方向:以欧陆风韵板块、东方巴黎板块、金融名街板块、意奥风情板块、莱茵小城板块等为依托,串点连线,打造以异国风情为特质,以“近代中国看天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旅游

聚集区。

n 休闲购物片区:精品购物、娱乐休闲

发展方向:整合提升南京路、和平路-滨江道、大沽南路商务商贸功能,提升小白楼地区休闲功能,扩大集聚效应,形成休闲购物片区。引导高端休闲购物场所,积极融入旅游要素,以商贸旅游、休闲购物引领旅游消费热潮。

n 文化休闲片区:文化展示、都市游憩

发展方向:依托天津博物馆、天津乐园、水上公园、天塔湖风景区、周邓纪念馆等城市特色旅游景区和众多宾馆酒店,深度开发和提升现有景区档次,着力打造高档文化展示区、城市娱乐公园、酒吧夜景街区等旅游业态功能,形成中心城区的旅游综合服务和消费业态集聚区。(2)东部滨海旅游区

定位:滨海生态、时尚娱乐、滨海度假、商务会展

目标:港城旅游目的地,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生态科技示范区

发展方向:以海滨为主线、以海河、古海岸、湿地、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在旅游开发方向和规划布局方面,突出体现亲海性特点,深度开发建设滨海休闲、度假、娱乐板块,将滨海新区打造成海上旅游集散地和环渤海旅游门户枢纽。

重点发展片区:滨海旅游核心区、休闲游憩区、商务休闲区、生态休闲区

核心支撑项目:中心渔港滨海休闲旅游区、国际生态环保论坛、侏罗纪主题公园、发现王国主题乐园、基辅号航母主题公园、国家海洋博物馆、北塘生态度假区、滨海国际论坛、临空产业高新技术展示区、极地海洋世界、SOHO水上酒汇、于家堡商务休闲区、东疆港休闲度假基地、国际邮轮母港、大沽船坞遗址、潮音寺、海滨浴场康体旅游区。

n 滨海旅游核心区:海滨休闲旅游、历史人文、都市休闲

发展方向:依托汉沽海滨休闲旅游区,加快区内主题公园集群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拓展休闲度假、休闲娱乐等旅游业态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依托邮轮母港建设工程,提升海上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大沽炮台至外滩公园一带的旅游资源,结合响螺湾中央商务区和于家堡CBD的规划建设,实现海河水岸水上互动开发;串连东疆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等滨海新区核心功能区,拓展都市休闲线路。

n 休闲游憩区:亲水游憩、生态休闲、工业旅游

发展方向:依托蓟运河和中心渔港,开发亲水休闲和滨海休闲旅游业态,发展以北疆电厂为核心的工业旅游产品,以蓟运河和茶淀葡萄为题材的生态休闲体验产品,形成重要的旅游延展区。

n 商务休闲区:商务会展、康体休闲、科普教育

发展方向:开发东丽湖休闲度假基地和生态居住区;以临空产业区会展中心为核心载体,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开展商务会展旅游;结合空客A320总装线、大推力火箭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开展工业观光旅游。

n 生态休闲区:生态休闲、湿地游乐、工业观光

发展方向:依托官港森林公园,重点开发生态休闲娱乐、水上时尚休闲运动等旅游产品;依托北大港水库发展商务会议旅游、生态农业体验;严格保护区域内湿地与古海岸的生态环境,远期建设湿地生态观光和地质科普旅游项目。

(3)北部山野旅游区

定位: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乡村体验、商务会议

目标:京津旅游枢纽、绿色休闲基地

发展方向:以蓟县北部山区和东部水域为主体,打造一个集名山、幽林、秀水、雄关、古刹于一地的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实现森林养生、山水休闲、名胜观光、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五位一体,将其建设成为贯通京津冀的旅游枢纽,成为环渤海地区生态休闲中心。

重点发展片区:盘山文化旅游片区、古城文化体验片区、森林与乡村旅游片区、长城山水旅游片区。

核心支撑项目:长城文化旅游集聚区、环秀湖国际会议中心、九山顶、梨木台、八仙山、九龙山、毛家峪文化农家院、盘山北少林寺恢复工程、盘山金碧国际度假中心、盘龙谷文化城、盘山风景名胜区、独乐寺。

n 盘山文化旅游片区:生态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娱乐

发展方向:依托盘山风景名胜区,重点开发绿色生态环境下的会议、度假、观光、文化、运动等生态旅游功能,构成复合业态的生态度假旅游板块,成为蓟县旅游的龙头吸引板块,构建中国著名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品牌。

n 古城文化体验片区:古城观光、文化体验

发展方向:充分挖掘渔阳文化,再现“渔阳古郡”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气质,整体提升蓟县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地位,形成历史古城、山水生态和文明乡村的有机结合和功能互补。

n 长城山水旅游片区:长城观光、山水体验

发展方向:以长城文化为大背景, 依托黄崖关长城和环秀湖,重点开发长城观光、休闲度假、山水体验产品,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成为中国知名的长城文化山水旅游区。

n 森林与乡村旅游片区:森林观光、乡村度假

发展方向:依托九龙山,开发森林观光休闲、乡村旅游度假产品,形成多数量、高质量、生态化、主题化的产业聚集群落,整合提升乡村旅游点,着力打造乡村度假品牌、构建高品质休闲度假区。

3. “九组团”

(1)京津新城温泉度假组团

主体功能:商务休闲、温泉养生

发展方向:开发各类温泉相关的旅游、休闲、度假、康体产品,规模化和品质化开发,依托京津两大市场,构建功能复合、产业联动的综合温泉旅游区,打造京津共享的城际型休闲旅游目的地。

核心支撑项目:锦绣香江、广济寺、玉佛宫、京津新城温泉度假区。

(2)大黄堡生态休闲组团

主体功能:湿地观光、康体休闲、工业科普

发展方向:保护性开发大黄堡湿地,发展生态康体旅游产品,结合北运河的开发整合和串联周边休闲、运动、度假和特种旅游资源,形成武清区的休闲度假旅游集聚区。

核心支撑项目:港北森林公园、东篱生态城、大黄堡燕王湖生态度假区、天狮国际健康产业园、第六城-国际淘宝城滑雪MALL。

(3)七里海湿地度假组团

主体功能:湿地观光、生态度假

发展方向:通过修复生态系统,突出和保护原始自然湿地环境,打造以生态观光、湿地游乐和水乡体验为主体,以红色旅游、古迹旅游和生态度假为辅助的天津最大的国家湿地生态公园。

核心支撑项目:七里海湿地公园、“北方水城”。

(4)东丽湖商务休闲组团

主体功能:商务会展、康体娱乐

发展方向:依托东丽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开发高品质的休闲和商务产品,打造成为天津市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和生态宜居区。

核心支撑项目:东丽湖温泉度假区水上欢乐谷、滨海国际马戏城、东丽湖游乐中心。(5)杨柳青民俗文化组团

主体功能:民俗文化、精武文化、生态休闲

发展方向:以悠久和深厚的民俗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大运河为主线,以千年古镇杨柳青为龙头,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导,以精武文化为品牌,建设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旅游组团。

核心支撑项目:杨柳青庄园、杨柳青菜博园、石家大院、千尊玉佛寺、辛口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大运河开发项目、国际精武总坛旅游度假区、峰山药王庙、大院区、元宝岛。

(6)团泊湖国际休闲博览组团

主体功能:商务休闲、游憩体验、大型展会

发展方向:依托团泊新城良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完善的配套设施,面向环渤海地区,集中发展以温泉度假、生态休闲、商务会展为核心的城市体验旅游休闲产业,迎合目前都市假日休闲游的市场需求,提供家庭休假、商务聚会、展览展示、会议培训、团体游憩、康体运动以及特色餐饮和购物等多方位、多层次、多体验的旅游休闲、康体度假和会议会展服务。

核心支撑项目:国际休闲博览园、北华路设施农业、团泊体育水城。

(7)天嘉湖-鸭淀水库商务度假组团

主体功能:休闲娱乐、会议度假

发展方向:依托天嘉湖和鸭淀水库两大水体资源,开发“一静一动”功能互补的旅游休闲区。天嘉湖主要开展商务会议型、静养观光型、高端接待型商务休闲旅游产品;鸭淀水库主要面向大众市场开展水上运动、滨水休闲、风情体验等特色服务旅游产品,打造成为天津水上旅游乐园。

核心支撑项目:鸭淀水库旅游风景区、天嘉湖生态商务休闲集聚区。

(8)葛沽-小站民俗风情组团

主体功能:民俗体验、历史文化

发展方向:以小站练兵史实和葛沽民俗文化为基础,结合小站镇和葛沽镇的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构建具有近代文化和民俗特色的旅游组团。

核心支撑项目:天津宝成北石林园、葛沽文化风情集聚区、小站练兵观光园。

(9)官港休闲游乐组团

主体功能:生态度假、休闲游乐

发展方向:有效融合生态、科技、游乐要素,打造成一个自然生态与高端游乐完美结合的的欢乐组团。

核心支撑项目:官港生态游乐园、大港水库湿地生态园。

第七章各区县旅游发展指导

第24条和平区

发挥地处城市中心、历史风貌建筑和商业设施高度密集的综合优势,深度开发近代历史文化和现代经济、楼宇经济,重点开发建设中心公园、五大道、金融街、鞍山道文化旅游板块。链接提升和平路、滨江道、南京路、小白楼地区和沿河商贸带,打造都市旅游核心支撑区域。第25条河北区

综合开发商业文化、名人文化、异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着力打造意奥风情区休闲旅游组团,大悲院民俗宗教商贸组团,宁园休闲娱乐主题组团和沿河都市景观带、中山路历史文化商贸带。

第26条河东区

重点开发“洋务溯源”文化旅游,建设直沽文化商贸旅游区。建设大直沽中路文化旅游商贸街,打造沿海河文化景观带。借助打造天津站交通枢纽型商务商贸聚集区(第九大商圈)的开发契机,增加旅游观光、都市休闲和美食购物的功能,成为天津都市旅游的重要支撑。

第27条河西区

重点发展文博会展、都市休闲、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国际标准的国际展览中心;整合提升银河广场文化休闲板块,加快友谊路宾馆区规划改造工程,建设和完善高档宾馆饭店,重点提升现有旅游宾馆饭店的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开发建设陈塘文化产业园。

第28条南开区

发挥南开综合优势,打造老城文化、时尚休闲和科教旅游相融合的都市旅游核心区域。依托老城厢构建天津民俗文化旅游基地,开展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和天津鼓楼国际民俗风情旅游节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依托奥体中心和周边体育场馆,发展体育休闲产业;依托天塔湖和水上公园等景观节点,发展都市时尚休闲;依托高教区和科贸街发展科教体验旅游。

第29条红桥区

融入天津历史文化、城市休闲以及现代科技体验式旅游特色,开发以都市旅游为核心的综合旅游产业区。围绕运河文化、民族风情和现代服务,重点建设三岔河口“津卫摇篮”文化旅游板块,规划开发水西庄文化名园,打造伊斯兰风情街,完善吕祖堂文化观光区,提升大胡同商贸休闲功能。

第30条塘沽区

发挥滨海新区核心区的综合优势,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结合响螺湾、于家堡中心商业商务区的开发,建设极地海洋世界、大沽口炮台遗址等项目;结合东疆港的规划开发,建设国际邮轮母港,开发京津海岸项目,发展邮轮游艇经济;依托开发区、保税区、临港工业区建设,发展商务会展和工业旅游;依托黄港水库等生态资源,打造滨海生态旅游拳头产品,将塘沽区建设成为滨海新区旅游枢纽和环渤海地区旅游集散地。

第31条汉沽区

以开发天津滨海休闲旅游区为重点,打造海滨休闲旅游区。加快开发航母主题公园、发现王国游乐园等龙头旅游项目。结合中新生态城和中心渔港的开发建设,结合蓟运河的综合利用,发展旅游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休闲产业和娱乐服务业。依托茶淀葡萄种植业,发展特色休闲农业。

第32条大港区

依托古海岸湿地生态资源和大港油田等工业资源,发展生态休闲和工业旅游,重点建设官港生态游乐园,环北大港水库生态休闲产业带和古海岸贝壳堤科普观光区,将大港建设成以旅游业为配合支撑的产业集聚区。

第33条东丽区

发挥连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和域内空港、高新城的辐射功能,打造双城中间的核心旅游节点。开发“串联双城、服务天津”的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娱乐体验的综合服务区。重点开发建设东丽湖商务休闲旅游区和海河文化景观带,逐步凝聚旅游服务产业要素,打造成为串联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文化、景观、休闲、商务、会议等综合功能的旅游产业带。

第34条西青区

以运河景观、大院文化、杨柳青民俗为载体,以文化观光、民俗体验、旅游购物、特色餐饮为支撑,打造杨柳青民俗文化名镇。同时,整合周边中北花卉观光展销区、高新汽车工业旅游区、大柳滩观光度假区、东淀田园旅游区、千尊玉佛寺景区、精武文化旅游区、大寺峰山药王庙、鸭淀水库娱乐休闲旅游区等,丰富西青区旅游内涵,形成京津地区的民俗生态旅游胜地。

第35条津南区

以海河风情、民俗文化、近代军事文化、生态文化为主题,构建民俗生态与历史文化体验区。重点建设海河南岸风景带、海河文化产业园、柳林风景区、东嘴岛旅游区、宝成北石林旅游

区、葛沽民俗旅游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天嘉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小站练兵园等重点项目,打响津南特色休闲游品牌。

第36条北辰区

开发北运河文化休闲长廊,打造集观光旅游、游憩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景观带;建设以银河景区为核心的集娱乐、健身、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区;开发集特色种植、果园踏青、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西部农业休闲观光区,成为都市居民假日休闲旅游基地。

第37条武清区

发展成为京津旅游廊道上重要的服务节点、天津北运河文化的体验地。

以运河湿地、森林、水库和现代农业资源为依托,打造以休闲娱乐、温泉度假、商务会议为主要功能的旅游集镇,成为京津休闲走廊上的重要特色旅游服务中心。推动北运河旅游线路的开通,以北运河文化为纽带,贯穿天津市东西旅游格局。

第38条宝坻区

发挥地处京唐城市发展轴和天津市域西部城镇发展带交汇处的区位优势,建设成为京津唐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基地、休闲度假中心和绿色宜居新城。

着力打造宝坻新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京津新城休闲度假旅游区、黄庄洼休闲旅游区、渔业休闲旅游区四个旅游集聚区。宝坻新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依托广济寺重建和传统商业街改造,形成宝坻老城风貌旅游区。京津新城整合珠江温泉城、知识森林岛等项目,利用地热、湿地等资源,建成旅游度假、会议会展、教育培训基地。整合湿地资源,建设黄庄洼休闲旅游区。在潮白新河和引泃入潮交汇处建设渔业休闲旅游区。

第39条蓟县

依托蓟县名山、幽林、秀水、雄关、古刹等优势资源,实现森林养生、山水休闲、名胜观光、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五位一体,树立“山水渔阳,京津绿心”的旅游形象,将蓟县建设成为贯通京津冀的旅游枢纽以及环渤海生态度假基地。

主动结合京津城郊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商务会议、社交聚会型休闲、短程度假、大众休闲型特种旅游、中近程自驾车旅游、城郊休闲房产等假日休闲度假产品,通过生态产品的包装、盘山品牌的深化、绿色文明乡村行动以及项目的集群化发展,将蓟县打造成为京津共享的绿色休闲中心,以及“生态天津”品牌的核心支撑。

第40条静海县

发展为以团泊湖为核心的文创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体育旅游的集聚区。依托团泊洼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发体育休闲、时尚运动观光游览、生态科普、温泉度假、景观社区等多样化旅游项目。以团泊新城为核心,有效整合周边的松江高尔夫、泰达足球训练基地等设施项目,成为综合型康体休闲旅游区。

第41条宁河县

打造“蓟运河生态文化游、七里海古海岸、生态湿地水乡和道教文化天尊阁”四大旅游品牌,开展运河民俗、湿地公园、乡村度假、生态科普与传统文化等特色旅游;开发以“湿地水乡生活”为主题的农家休闲度假项目,充分利用七里海保护较好的原生态湿地资源,与天津其他旅游开发形成差异和补充;整合现有的雁鸣洼度假村、蓟运河城区段大杨河湾水上乐园和板桥森林公园、贵达假日、天尊阁等旅游资源,形成区域特色旅游目的地。

第八章旅游产品规划

第42条旅游产品谱系

梳理“山、河、湖、海、泉、城”自然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天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

和商务会展”三大旅游支撑体系。

表3天津旅游三大支撑体系

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

近代历史文化滨海度假商务旅游

都市娱乐休闲滨海娱乐会展旅游

购物餐饮美食滨海运动奖励旅游

工业园区观光游船旅游商务休闲

工业遗产旅游游艇旅游科教交流

红色旅游湿地旅游总部基地

民俗文化湖泊旅游研发基地

科普考察温泉休闲

主题公园山野游憩

宗教文化生态度假

节庆活动乡村休闲

体育赛事运动休闲

第43条打造五大旅游品牌

重点打造天津旅游五大核心品牌:“海河风韵”海河牌、“津沽百年”文化牌、“活力海滨”滨海牌、“生态天津”生态牌、“休闲会展”会展牌。

1. 海河牌:海河风韵

海河是天津市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通过活跃水面,繁荣两岸,上伸下延,近接外连,使海河旅游观光带成为串接旅游各要素的重要纽带和都市观光的重要载体,成为与巴黎塞纳河相媲美的天津市主打旅游产品。

重点举措:

1、合理配置海河两岸建筑景观体系,沿河建筑设计尽量采用退台式布局,充分考虑视觉效果,营造旅游天际线,形成错落有致的沿河景观;

2、沿河设立酒吧、音乐茶座、特色购物和特色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利用沿河街区增加一些动态活动和项目;

3、丰富河上项目,增强海河的动感,按照游船的功能分类,统一规划设计游船的造型和档次,在特定区域增加三角板帆、划艇、龙舟等水上运动项目,以达到活跃水面的目的;

4、沿河建设不同风格、特色和具有特色文化符号的景观码头,美化海河堤岸景观廊道,设置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雕塑和景观小品。开辟艺术角、街头艺人演出和街头画像的行为艺术,增加海河文化和艺术感;

5、举办以海河为背景的文化展演活动,如海河广场交响乐、海河艺术节、古典开启桥定时开启仪式等;

6、实施“点亮海河”工程,沿河按照不同风格营造海河夜色,激活天津的夜间旅游,近期先要保证上游段在节假日期间营造“沽水流霞”灿烂夜景;

7、改造海河二道闸,使海河具备全程通航能力。开辟水上巴士,将海河打造为一条水上交通线。推出游船“一卡通”,游客持卡可在当天选择任意码头上下船。游船既是一种交通工具,又是一条亮丽的水上风景线;

8、将海河游线与北运河、子牙河贯通,形成上溯可达杨柳青,下延直通入海口的市域海河水系游览线路组合;

9、创新水上旅游项目营销,增加具有演出、餐饮等功能的游船,丰富海河游览内涵,推出水上运动、水上商务会议、水上聚会、水上婚宴等活动,使产品形成系列、形成规模;10、理顺海河及沿河各种业态的运营管理体制,将海河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运营,以利

于整合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2. 文化牌:津沽百年

挖掘近代历史文化底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市场优势,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的城市旅游品牌,把天津塑造成浓缩近代文化、凝聚现代文明的滨海旅游名城,是天津旅游个性化发展的主攻方向。

重点举措:

1、深层梯度开发12个文化旅游主题板块,有效整合:发展较快并初具规模的老城津韵、杨柳古镇、欧陆风韵、金融名街四个板块,要进一步扩容增项,提升完善,放大市场效应。对基本成型的津卫摇篮、意奥风情、小站练兵、大沽烟云、溥仪旧居五个板块,要加快整合开发进程,完善功能,配置业态,尽快投入市场,见到效益。加快东方巴黎、莱茵小城、洋务溯源三个板块的开发建设;

2、增辟体验空间,充实活动内容,大力开展展览馆、博物馆建设,紧密结合教育主题,将天津打造为全面展示中国近代史的窗口;

3、挖掘地方文化,加强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和开发,发挥天津曲艺、武术、餐饮等资源优势,做足津味文章;

4、整合城市公共资源,延展红色旅游内涵,将近代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建设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完善四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5、强化品牌的包装推广,推出天津旅游“五个一”工程――“编辑一本天津旅游宣传册、拍摄一部天津城市风光片、唱响一首天津新貌歌曲、创作一台天津风情演出、制作一部以天津人文生活为主题的电视剧”。

6、建设大型“百年风云”演艺剧场,招募或与天津专业演出团队合作,定期推出系列反映中国近代历史故事和传说,有着强烈城市烙印的大型歌舞史诗剧,成为观赏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的一个文化旅游体验中心。

3. 滨海牌:活力滨海

以“浓缩中国近代史、展示海滨新经济、饱览津沽河海港、感悟滨海新风光”为形象标志,塑造蓝色海洋、繁忙港口、生态海滨城市、优美旅游景观、休闲度假胜地的整体形象,发展成为生态环境良好,集都市观光和海洋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区域旅游目的地。

重点举措:

1、对海岸带实施“大手术、大整容、大开发”,突出海洋主题,做足“海”的文章,打造亲海岸线,建设亲海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挖掘近代历史文化资源,构筑近代史迹旅游产品和线路,丰富滨海旅游文化内涵;

2、飞速发展的滨海新区本身即是旅游吸引物,在新区建设过程中要多元融入旅游元素,规划标志性建筑,增建街头雕塑,建筑风格要大气、洋气、透气;在旅游服务设施、城市景观、路灯标识、广告、霓虹灯、街区小品等方面充分考虑旅游功能;

3、合理布局文化场所、会展场所、商业设施、增辟酒吧街、美食街、特色购物街、时尚休闲街、文化演义街等;设置特色标志性观光巴士,开通观光巴士线路;

4、提升出海“当一日渔民”旅游产品,规划北塘湾项目,结合街区改造,做足渔家风情文章;

5、开发海上游览项目,游客可乘坐轮船出海一览海洋风光,同时可在游轮上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美食、娱乐、观看演出、优惠购物等);在“滨海旅游”的基础上,强化“海上天津”建设,围绕邮轮母港建设,充分发挥北京海上门户的优势。逐步开展几个层级的“海洋旅游”开发:

(1)海上看天津,主要为乘坐游艇、游船近海看天津;

(2)强化环渤海近海邮轮旅游;

(3)补充天津至东南沿海、台湾地区的近海邮轮旅游;

(4)出海看世界,增加环黄海和日本海的国际邮轮旅游,主要是天津与日、韩的双向邮轮旅游;

(5)大力开展远洋邮轮旅游,面向入境和出境两大市场,首先解决把国际游客吸引的天津,其次是在未来成为国人邮轮旅游基地。

依托高速铁路的有利条件,加快游轮港口的建设步伐。通过京津冀旅游区域大合作,大力开展海洋旅游,推出公路-高速铁路-海上游轮组合式线路,打造海上旅游精品。延伸旅游产业线,增辟免税店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

6、整合新区高新产业资源,开发近现代工业旅游,如天碱工业LOFT、海洋化工博物馆、临空产业博览园、空客A320组装线等工业旅游点,成为高端知识产业观光基地,引导新区的港城旅游开发;

7、搭建若干城市交流平台,通过举办论坛,主题会议,各种交流活动,扩大滨海知名度和形象,增强滨海新区吸引力。

4. 生态牌:生态天津

按照天津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依据天津特有的山、河、湖、海、泉、湿地等生态资源,营造大生态品牌。

重点举措:

1、利用中新生态城建设成果,将中新生态城作为旅游产品,合理配置旅游服务设施;

2、以蓟县为生态旅游基地,培育生态观光、生态度假、生态体验、生态食品等业态,与历史文化、景观名胜、生态环境紧密结合,构成绿色旅游消费集聚地;

3、利用七里海、大黄堡、大港水库等生态条件,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可在划定的区域内,利用风力船开展湿地观光旅游;设置观鸟台、观景台等设施,合理布局一些具有渔家风情的草屋、木屋、木板路、长廊、棚亭等,用足芦苇等资源,打造旅游产品。应规划建设湿地科普博物馆,开发湿地公园;

4、用旅游产业带动生态产业的推广和发展,生态化打造旅游六大要素,带动生态化景区、生态化宾馆、生态化交通工具、生态化餐饮、生态化旅游纪念品的建设;

5、以都市公园、园林绿化、城市风景区建设为依托,营造国际大都市生态宜居大环境和生态旅游大背景。

5. 会展牌:休闲会展

依托天津市经济大发展的有利契机,依托天津大型工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集聚优势及日益完善的区位空间优势,通过建设大型商务会展设施,提高商务服务接待水平,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提高商务旅游在旅游行业中的比例,打造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树立天津作为滨海城市的动感、时尚、科技、文化的会展旅游品牌形象,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旅游品牌。

重点举措:

1、提高全市发展会展旅游战略意义的认识,整体规划天津会展旅游格局,建设若干体现不同特色的会展功能集聚区;

2、提升开展商务旅游硬环境,构建开展商务旅游的基础:建设大型商务会展中心、体育运动集聚区等系列场馆;对天津市现有的宾馆、会议设施改造、提升,增加高档宾馆数量,使之适合高端商务会议的开展;

3、提高开展商务旅游的软环境,组建国际化的商务会展招商、运营团队,培养面向国际化大型会议的组织与服务人员,形成会展策划、会展组织、会展服务“一条龙”的综合型会务服务体系;

4、推出一些符合天津产业优势特征的会展旅游项目如生物制药展、电子信息展、航空工业展、石油化工展、海洋化工展、现代冶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展、食品类展览等;

5、打造国际知名的会议品牌,依托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举办,大力营销天津商务会展品牌,树立国际化高端商务品牌形象。采取将国际化论坛举办地固定在天津或打造全新国际化高峰论坛的方式,塑造国际高端论坛会议品牌;

6、作大作精商贸节庆活动,举办有特色、有活力、有影响的商贸节庆活动,拉动整个服务产业。

第44条旅游线路组合

1. 跨区域旅游线路

(1)东北亚国际游线

2三国十市游线组合

天津-大连-仁川-釜山-蔚山-下关-大阪-福冈-威海-青岛

2国际豪华邮轮游线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基隆-高雄-马尼拉-斯里巴加湾-雅加达-新加坡-曼谷-三亚-海口-澳门-香港

(2)环渤海主要游线

2环渤海经典滨海游线

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

2环渤海全程滨海游线

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天津(北京)——沧州——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

(3)京津冀精品游线

2南北旅游线路

天津——宝坻——蓟县——遵化清东陵——兴隆——承德

2东西旅游线路

北京——蓟县——唐山——秦皇岛——山海关

2京承蓟旅游环线

北京——密云——承德——兴隆——清东陵——蓟县——三河

2京津蓟旅游环线

北京——三河——蓟县——宝坻——天津

2津蓟秦塘旅游环线

天津——宝坻——蓟县——遵化清东陵——秦皇岛——塘沽

2京津绿色休闲廊道

北京——亦庄——杨村——天津市区——滨海新区

2. 市域专题旅游线路

(1)海河旅游主轴线

12个近代历史文化主题板块分布在海河全线两岸,形成多点支撑板块,“群星捧明月,明月耀银河”的整体组合态势,构成海河“龙形”旅游主轴线。

海河是中国北方城市中唯一的通海城市,在线路设计上应增加“由河入海”、“由海入河”的游线开发,突出天津的资源特色。

(2)“近代中国看天津”专题旅游线路

2爱国主义教育游

2洋务运动溯源游

2近代教育学堂游

2文化名流旧居游

2民国政要旧居游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旅游开发规划三个案例

阳山文化地质生态休闲景区总体规划批 本次规划范围西起大阳山,东至狮子山,北起锡陆公路-阳中路,南至桃源路,总面积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为以阳山水蜜桃产业为依托,以大阳山为空间载体,以阳山桃文化生态观光园为核心,以生态山水、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都市农业中心核。 规划以中国园林拓扑向心的传统布局结构,依山抱湖安排各功能区块;功能分区主要为自然山体景区、宾馆区、商业街区、企业家会所、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生态社区、桃园社区、生态桃林观赏区等;主要用地为旅游设施用地、生态观光园用地、居住用地、公建配套用地等。

宗教遗产文化的开发——以空相寺禅宗文化开发为例 文化往往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因此也就成为了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

中要塑造的一个核心所在。我们在对于这些拥有这核心文化的进去在开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于这一核心文化的打造,在这一过程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就成为一种可行的开发思路。 本文将以空相寺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对于禅宗文化的塑造为例,对“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这样一种开发思路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背景介绍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故又称熊耳寺,空相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公元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次年在此圆寂,终年150岁。公元538年,众僧徒为纪念达摩初祖,又建造了达摩造像碑。寺院历代都有维护和扩修,但是,寺内大部分建筑,自抗日战争以来,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荡然无存。 目前空相寺的建造主要是在1994年由释永信大和尚力促恢复空相寺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之后逐渐恢复建设的,目前已经完成山门殿、接迎殿、达摩殿、达摩墓的修建。 二、文脉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景区核心文化的一个文脉分析正是文化开发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的一个必由之路。依靠对于这种文化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景区开发中始终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真实性,同时在这样一个文脉追寻、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进行有效扩展、剔除糟粕。 一种核心文化往往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对其全部进行开发设计,反而适得其反不能够把握住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脉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关键点上“顺藤摸瓜”最终挖掘出最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文化特征。 在对空相寺禅宗文化文脉研究中,我们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点所在: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 年05月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大连 从区位角度看:大连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大连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韩、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大连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大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大连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大连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大连“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大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大连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大连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范。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范例。其内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大连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 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2012-03-24绿维创景李明伟林峰标签: 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

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地域:海南 时间:2013 年 类型:红色旅游 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遍布全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境内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等风景资源。在2012年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291.27万人,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85万人次,2012年1-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2580.44万人次,2012年1-10月份海南省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85.44亿元。 同时,海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遍布全省,并且许多都是红色奇迹,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海南红色旅游启动多年来,至今没有一条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一个稳定的红色旅游产品。众所周知,海南最吸引游客的资源有三样:海湾沙滩,热带雨林,民族风情。目标是以休闲度假为主体,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红色旅游很难进入海南旅游的主流轨道。因而要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法,解决海南红色旅游所面临的这一难题。 二、存在问题 1、地位边缘化 海南省地处南疆,隔海相望,使海南红色旅游在全国红色旅游和海南省旅游的版图上都处在边缘地位。虽为全国30条红色精品线之一,国家级经典红色景区中海南有7个,但分区未列入、重点没突出是不争事实。中国红色旅游资源有5大资源板块、12大区,缺少海南红色旅游区,是中国红旅的缺憾,海南旅游的遗憾。 2、资源点散弱—满天星、平无奇、孤无援、才不遇 分布“满天星” 海南红色资源遍布全省,每个市县均有革命遗址分布。共有501处革命遗址,1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9个国家级基地,27个省级基地。 景区“平无奇” 已开发的资源点中,现代感不强、景区分散、规模偏小、吸引力弱。文化内涵提炼、整理不够,展示形式单一,多为橱窗式陈列,基础设施都不全。 线路“孤无援” 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红色旅游“孤岛奋战”,无法与大陆“红线”连接。海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多在偏远地区,道路环境较差。 处境“才不遇”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

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除此之外,广饶的红色革命遗址、吕剧、齐笔等特色旅游资源也将为广饶迎来很大一部分专项旅游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年05月 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 从区位角度看: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例。其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简要本)1020文档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 (征求意见简要本) 二零零六年十月

规划概要 一、规划技术说明 (1)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目标导向:基于湖南旅游资源实力与市场潜力,本规划锁定将湖南“从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化”的目标,面向存在的问题,以目标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并进行各项统筹安排。 问题导向:本规划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拟重点解决湖南旅游业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即:与产业地位建设相匹配的支持体系建设问题、与新交通格局和区域形势变化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问题、旅游产品转型、旅游产业升级与提质增效益问题、进一步拓展入境游市场优化三大旅游市场格局的问题。 强调可操作性:本规划在专题研究的基础提出理论上的最优方案,并将这些措施转化为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可操作的工作抓手,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 (2)规划对关键问题解决所使用的理论依据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集群理论。根据湖南省内外区域合作与竞争特征和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目标,考虑到湖南旅游生产力布局零散的特征,提出集群式发展战略,并据此进行全方位规划。 旅游产业经济学理论。根据旅游产业的内在运行规律,立足于本土经济,统一协调与安排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时序。 旅游市场营销学理论。根据客流规律和目的地选择规律规划配套与营销湖南省的旅游产品及其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 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湖南省的旅游资源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可接受极限以及经济基础条件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保证项目实施和产品建设的可持续性。 (3)规划措施制定的技术分析框架 本规划提出的措施所依赖的分析路径是:现状分析与建设产业大省的差距问题诊断理论上的解决措施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可操作的措施(即工作抓手),具体可以用下图表示:

慈东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慈东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 导言……………………………………………………………………………………. 第一章背景分析…………………………………………………………………….. 一、宏观背景……………………………………………………………………….. 二、慈东片区旅游发展态势…………………………………………………………… 三、慈东片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 第二章旅游地概况及资源评价…………………………………………………….. 一、慈东片区概况…………………………………………………………………….. 二、慈东片区旅游概况………………………………………………………………. 三、旅游资源分布……………………………………………………………………..

四、旅游资源的总体特色…………………………………………………………….. 五、资源整合方案………………………………………………………………….….. 第三章客源分析及预测…………………………………………………………….. 一、市场形象定位……………………………………..……………………………….. 二、主要客源市场…………………………………………….……………………….. 三、客源市场预测…………………………………………………….……………….. 四、市场推广口号…………………………………………………………..……….. 第四章目标与战略…………………………………………………………………… 一、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分析………………………………………………… 二、总体定位……………………………………………………………….……….. 三、总体战略………………………………………………………………………..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详述

2 旅游业在全国的比较地位及发展目标 以旅游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要素整合推动河南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规划期末使河南旅游业在全国的位置提高到上游水平。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 第三个层次主要是大众游客,这一层次的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为突出,其作用是充当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包括:五千年文化(特别是武术文化)、中原古都文化(郑州、洛阳、安阳、开封)和现代都市娱乐。 图3 河南省旅游发展模式图解 图5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结构图

3 旅游文化开发要点 (1)历史文化名城游首先要把文化旅游项目纳入到城镇规划中去,对于古城社区进行保护式开发;项目尤其要注意与名城、名镇的历史文脉相一致;充分利用历史街区,选择重点做大文章;河南的古都年代久远,要表现远古文化,应当注意运用现代技术,增加表演效果,同时注意与民间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开发相结合。重点开发:开封宋都文化旅游区、洛阳古都文化旅游区、安阳殷商古都文化旅游区、郑州商代古都遗址、商丘古城旅游区、淮阳和浚县古城旅游区等。 (2)祖根文化游祖根文化旅游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重;依托太昊陵、轩辕故里和二帝陵,建设祖根文化旅游区,形成常年活动的文化载体;策划大型文化活动,使祖根文化活动与节事旅游活动相结合。各地的姓氏文化节和恳亲联谊活动要通过策划提高文化档次,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项目共享相应的常规活动载体。重点开发:太昊陵和太昊文化园,黄帝故里旅游区,二帝陵园旅游区等。 (3)红色文化游坚持寓教于游,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相结合、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化。近期内重点打造大别山“红色圣地,将军摇篮”和太行山“民族脊梁,时代精神”两个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大别山红色圣地游、罗山何家冲长征精神游、竹沟革命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红旗渠精神和现代英雄人物时代精神游等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好新县鄂豫皖革命首府红色旅游景区等24个红色旅游区。 (4)宗教文化游正确区别宗教文化旅游与封建迷信活动,让宗教发挥积极的经济与文化作用。坚持培育宗教地位、历史地位、文化地位和信仰地位高的大庙,反对和控制主要进行迷信活动的小庙;发掘河南祖庭级和圣地级的宗教文化项目,重点培育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庙;宗教项目的建设应该以经济文化项目为内核,反对单纯的建庙行为。开发重点:白马寺佛教祖庭、少林佛教寺禅宗祖庭、鹿邑和函谷关道教圣地、香山寺观音菩萨圣地,太昊陵祖庙等。 (5)商业文化游包括饮食文化游、贸易文化游和产品文化游等。配合中原崛起工程,寻找一个载体(如郑州或商丘、安阳)炒作“中国商源”,举办现代商业论坛;发扬光大中原传统商业精神,塑造现代河南商业文化形象。立足于做大商、做文明商,树立现代文明商贸形象;除了做大流通文章,建商务旅游区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微观着手,将现代形象理念、文明经商的商业文化贯穿其中;要制定商业文明规范,实施形象工程,树立“文明商贸之邦”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DAVOST INTELLIGENCE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长城旅游是标志性产品之一。与长城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国大运河,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一直是一个弱项。只是在江苏、浙江部分城市中推出片断的“运河旅游线”。在整体上,运河旅游并没有形成品牌、形成规模。通州是运河的龙头和北部起点,是运河文化的源头,是运河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方。通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将对推动整个运河文化旅游起到关键性的作同,通州应该而且能够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旅游的首要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定位据达沃斯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介绍通州在运河古城、河网纵横的优势资源基础上,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休闲旅游为主导产品,建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完整,具有中国乃至国际吸引力的运河文化旅游胜地和北京东部亲水休闲度假基地。 通州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中国运河文化旅游第一目的地北京东部滨水休闲度假基地或者说:中国运河文化旅游龙头京东休闲水都空间布局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原则以运河文化为魂、水为体,以运河为主脉络进行总体布局; 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及通州区“一城两轴三点四镇”的城乡空间结构相适应; 突出各个乡镇特色、互不雷同,体现功能互补、全区联动的战略思想,实现个体效应和群体效应的统一;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与已建和待建重点旅游项目的分布相衔接; 全面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开发、留有余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体开发项目在实施时需在符合总体布局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调整。 2、总体布局结构 以北运河和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新城建设带动各乡镇旅游发展,形成“一心、一带、四片区”,即114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城市中心旅游区。一带:北运河文化旅游带; 四片区: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西南商 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中心城区带动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的发展,推进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西南商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的建设,全面推进通州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思路 (一)发展要点配合新城建设,改造运河景观、提升文化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运河沿线景区的合作,从不同侧面向游客展现、供游客体验通州区悠久、璀璨的文化。与运河两岸正在开展的城市化建设相互渗透,构建通州区的TBD(旅游商务区)。紧密结合都市农业建设,以运河沿岸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开展。 (二)主题定位体验运河古城风情观赏通州新城风貌 (三)重要节点按照《通州新城运河城市段规划》,以“岛影、塔影、楼影和树影”的设计现念,自上而下分为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运河山水段,高水平建设好旅游度假片区、文化商业区、商务金融区和生态居住区,构建通州新城的核心旅游带。运河水系还清工程的进展,运河两岸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为运河沿线旅游景区(点)的串联、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规划选取部分有代表性、发展潜力较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