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第5期2016年10月

No.5 October,2016

现代盐化工

Modern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 11 -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行业事故不断,隐患频出,使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很大的质疑,对检验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有效的解决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追根求源,才能使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才能把好食品安全关,为人民大众提供坚不可摧的食品质量安全堡垒。

1 进行食品检验检测的必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追求,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进步,食品的样式也是更新不断,花样无穷,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食欲,甚至受了味道的蛊惑,忽略了食品的安全性,而要想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就必须要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因为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测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法行为,使那些诸如“苏丹红”、“红心鸭蛋”、“有毒奶粉”、“瘦肉精”等事件不会再重演。再加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太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如果没有严格的把关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检验流程,食品的质量保证根本无从谈起,对广大人民群众很难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为了百姓的健康和安全,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必须要把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发现问题后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从而实现对食品安全积极的保障作用。2 食品检验检测过程的问题探析.2.1 检验检测流程不健全

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而且各种检测手段需要根据食品和参数的类型而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带来的变化,如果不进行严格的检验把控,就会引起食品质量的不可控性,所以其检验流程绝对不能敷衍了事,应该分别针对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各个环节制定不同的检验流程,保证食品的安全。而就我国当前食品市场的现状来看,其检验流程的规定和管理并不完善,比如说对于同一种食品如果库存积压时间过长,在出库销售时就不能按照当初入库的质量标准和结论,而需要

重新进行抽查和检验,以降低食品的安全风险。而且,其检测指标必须要通过专业科学的评估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老百姓手上的食品质量,保证食品的安全性。2.2 检验检测工作不主动

食品在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和销售前一定会经过一个检验检测的环节,而这个环节就是食品质量的保证。但这个检测的环节也是参差不齐,良莠不一,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某些食品企业投机取巧,送到检验部门的样本并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是专门生产一些质量高的产品进行送检,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样以点代面所得到的数据也不能正确反映其食品质量的安全性,无法反映检验工作的全面性,所以作为食品检验检测部门应该掌握检测工作的主动权,把食品检验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限定收样条件,加强检验力度,为广大人民的食品安全性负责。

2.3 检验检测工作不全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某些情况下老百姓已经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食品安全与营养价值上。当前的检验现状是检验部门的日常工作基本停留在对食品质量及安全性的把控,对深入食品的营养学指标的关注还不够主动。现代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形式都有了新的提升,他们除了要求食品高质、环保,还要求其营养均衡性,所以把检验的范围延伸到对其营养成分进行衡量把握,才能满足大家“吃的更健康”的心愿,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商家夸大食品的食用效果,让老百姓不光吃得放心,更加吃得质优。2.4 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很多,诸如质检、食药、农业,还有很多检测企业等等。因为所属部门不同,一般说来检验机构各干各的,互不干预,但是殊途同归所有的检测机构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大环境。因此要形成规范有效的、系统常态化的检测工作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检验

作者简介:申蓉(1982—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检验检测及安全风险。

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申 蓉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江苏 南京 210019)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入口的食品变得愈发的关注,所以加强食品

检验检测工作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项迫切任务,因为食品的质量安全不但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持久和稳定,只有对食品检验检测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才能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快发展。关键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对策

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一、从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按规定经过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同时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二、开展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工作。凡患有伤寒、痢疾、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疾病,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工作岗位,在未彻底治愈前,保证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三、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首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勤洗被褥、勤换工作衣帽。 四、从业人员进入经营场所前必须清净、消毒双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应当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得吸烟及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和培训台账。我单位按规定聘请经过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或从业资格证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开展食品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并执行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拟定并实施年度自查和巡查工作计划,探索和推行先进管理规范和手段。 二、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食品安全自查和管理,并做好记录。对违反法律规定和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进行批评、制止,严重者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三、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检查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坚持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上岗前必须先体检合格,做到持证上岗。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内部考核。 四、定期组织开展场所内外环境卫生清洁,组织检查场所条件、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 五、主动接受食药监管部门的培训考核,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食品状况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建议单位领导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并及时向食药监部门报告。 六、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确定的其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 三、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年度自查和巡查工作计划的要求开展自检自查工作: 一、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对员工健康管理、进货索证索票、餐具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管理、加工操作规范、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自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各岗位重点环节食品安全检查,每周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的,要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三、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四、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指出仍未改进的,按本单位有关奖惩等规定处理。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建议本单位领导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向食药监部门报告。

食品安全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摘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确保我国食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l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1 食品安全的内涵 对于食品安全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末形成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Jones曾建议把食品的安全区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其中,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相对安全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1]。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已经基本形成如下共识:是指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我国法律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规定为: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2]。 1.2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频频见诸媒体和走进公众视野的如广东“毒大米”案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等。此外,涉及到因食品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由于农村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单纯追求高产量、低成本的观念趋使下,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药物现象较常见。二是加工领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在目前100多万家食品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大多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3]。而相对较具规模的食品企业,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滞后,产品质量不容乐观。三是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有些不法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4]。 1.3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包括《产品质量法》、《农业法》、《商检法》等近20部法律、40余部行政法规、150余个部颁规章、几千个食品标准,已初步形成一个由国家、部门、行业和地方制定颁发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体系。但因我国实行分段立法,法律法规条款相对分散,单个法律法规调整范围较窄,一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和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留下执法空隙;对同一食品安全问题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处理结果差别较大。 二是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威慑力。目前我国对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定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例如在《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显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甚至倾家荡产的违法成本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威慑力多么

餐饮食品留样须知

餐饮食品留样须知 为保障饮食安全,有效查处食物中毒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提供可靠依据,根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和大型群体集体聚餐活动中,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均应按规范要求必须食品留样,制定食品留样制度。在监管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由于留样人员责任意识不强、食品安全知识欠缺、设施设备不全等因素,在食品留样过程造成二次污染、失去了留样的意义,有时会误导食品安全事故调查。 一是留样餐具不消毒。这是所有存在问题中最突出的,留样盒准备不足或者留样人员责任意识差,在留样时只把留样柜中到期的留样盒里食物倒掉做一下简单的清洗,未进行消毒继续留样。用于留样的容器无法满足消毒、无菌要求,反反复复使用,极易滋生细菌。 二是留样盒未做标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食品留样应注明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在有些餐饮单位,上述内容标注未做标示或标示不全,只有留样人员自己清楚。 三是未做到专人专柜。按照食品留样规定,食品留样存放的冰箱应专用,留样冰箱内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其它食品,并专人负责,上锁保管,做好留样记录。有些食品留样较少的餐饮单位,未配备专用食品留样柜,在冷藏柜中划出一个区域把留样食品整体存放,并且留样人员没有固定,随时更换。 四是留样不符合要求。有的餐饮单位不是每餐都留样,食品留样量不是远远少于100g就是远远大于100g,部分食品将汤汁倒掉剩下半固体进行留样,留样容器未进行密封,留样时间不满足48小时等。 五是热食未充分凉透进行留样。食品未充分凉透,突然进入低温环境中,食物中心容易发生质变。食物带入的热气引起水蒸气凝集,冰箱里温度会生高,能促使霉菌生长,导致整个冰箱内食品容易霉变。 六是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欠缺。有些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欠缺,责任意识不强,为了留样而留样。在一次活动保障过程中,一名留样人员在留样过程中将掉落操作台的食品捡起继续留样,被执法人员及时制止,按规范要求重新留样。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做了明确的规范要求,但对违法上述规定,在罚则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在监管过程中,执法人员针对某些问题只能进一步规范要求,无法做出处罚,致使食品留样失去了留样的意义。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培训资料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 害因素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本章的内容包括: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 学完本章后您应能 ●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 ●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 的! 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 法! 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 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 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 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 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 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 1、营养 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 2、温度

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018)

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义务,严把食品质量关,建立和执行以下与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经营安全。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重点检查是否患有精神病、 传染病、皮肤病等国家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从业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明方可上岗。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3、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得在食品经营场所或贮存场所内从事可能污染食品 的行为。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安 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2、从业人员应当熟悉与岗位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必备的岗位卫生操作技 能,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3、企业应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并开展培训和考核,使相关人员能正确理解并履行职 责。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家及地方的各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做知法守法的模范。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1、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配备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员应组织从 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识培训; 2、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检查食品经营过程的安全状况并提出处理意见; 3、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进行管理,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制订、 实施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计划;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4、配合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保 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四、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 1、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保证 食品安全的自律管理制度制定、实施自查计划,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 2、食品安全自查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组织实施,并负责不合格项的整改工作。 3、食品安全自查一般分为定期自查和专项自查,定期自查应当根据所经营的食品风险等 级确定频次,专项自查应当根据监管部门发出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立即实施。并建立自查档案,档案资料保存不得少于3年。 4、食品安全自查不合格项应当查清原因、立即整改。有证据表明可能危害食品安全的食

食品安全法存在的问题(4)

浅析《食品安全法》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几个盲点《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 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近几年的执法过程中,我们执法人员不断的应用、摸索、总结,总觉得《食品安全法》与处罚法及强制法之间在某些内容的衔接上存在一些瑕疵,现就其瑕疵之处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有望共同探讨。 行政执法,是指拥有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或组织执行法律行驶行政管理职权,履行法定职责,管理社会行政事务活动,它可以分为六个基本环节,即行政主体、行政权限、执法目的、执法程序、执法证据、法律依据。 我们先从执法的角度探讨一下《食品安全法》与《行政处罚法》及《行政强制法》当中的程序问题,因为程序是执法的生命,程序不合法即一切不合法。 一、行政执法程序 现有的行政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单行的行政程序法,只是在《行政处罚法》中第31、32条、36至41条中

规定了行政执法的程序,由于《食品安全法》不适用于简易程序,所以对于《行政处罚法》中第33至35条之间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不多言,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关于执法程序也只有77至81条有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程序也只有71条至75条有规定,执法程序表述过于笼统,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因上述所提的执法程序表述过于笼统,再加上立法语言具有一定抽象性,所以在当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一些程序性问题已经制约和束缚了一线执法人员的手脚。 例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食品安全法》第72条规定:“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工具、用具”,按照对这条法律的理解,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一个酒店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是否应该将酒店全部工用具及食品原料进行封存?封存方式是否是将每件工用具及食品原料以粘贴封条方式进行?这些问题《食品安全法》中没有明确说明,如果按照《食品安全法》第77条对其食品加工场所进

食堂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食堂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2017年6月15日,定西市安全委员会对我校进行考核督查,发现我校食堂管理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通过定西市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反馈,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和存放不规范,计量工具不符合要求。②米面袋未及时密封,蔬菜存储间布局不合理。③食品留样未按48小时要求,留样记录不规范。④消毒柜使用不规范,餐具清洗保洁不及时。 为了尽快消除卫生安全隐患,保证师生身体健康,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整改方案。 一、整改时限 2017年7月1日前。 二、整改目标 规范食堂管理,制订完善食管理制度,制订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 三、整改措施 (一)不采购化学类的食品添加剂,少使用植物食品添加剂,尽量使用自然原材料。 (二)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采购途径,采购必须到正规专卖商品购买,并索取发票和相关手续。 (三)在加工食品中应正确掌握使用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不用,必须用的少用,尽量做到不用。 (四)食品添加剂应做到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对计量工具更换。 (五)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违反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的事件应严肃处理。

(六)对米面袋要及时密封,蔬菜储藏间的布局要立即整改。 (七)学校食堂为师生提供的每样食品,由专人负责留样。 (八)每餐留样的食品,按规定留足100克,分别盛放在已消毒的餐具中。 (九)留样食品取样后,立即存放在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 (十)留样食品冷却后,用保鲜膜密封好,并在其外部贴上标签,标明留样日期、时间、品名、餐次、留样人。 (十一)将贴好标签的留样食品按秩序存放在恒温冰箱内保存。 (十二)做好每餐每样留样食品的记录,包括食品样源、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目测样状等,以备检查。 (十三)留样食品必须保存48小时,进餐者如无异常,即可处理留样的食品;如有异常,立即封存,送食品卫生安全部门查验。 (十四)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物品。 (十五)食品留样要专人专管。 (十六) 食堂所使用的餐、工、用具(盆、盘、瓢、勺、碗、称、刀、筷、铲等)必须经过高温消毒后,方可使用。 (十七)餐、工、用具严格执行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 (十八)对餐、工、用具进行消毒时,餐、工、用具必须清洗干净。使用高温消毒的餐用具,必须放在蒸箱或蒸车内用蒸汽蒸30分钟。 (十九) 洗刷餐用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二十)消毒后的餐具、工用具必须贮存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二十一)不准用抹布(特别是未消毒的抹布)擦拭已经消毒处理过的餐用

食品中的危害分析

食品中的危害 食品存在的危害是指可以引起食物不安全消费的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因素,也就是指食品中能够引起人的疾病或伤害的情况。 食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河豚鱼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鲭科鱼分解产生组胺;花生黄曲霉毒素等。 (2)饮食习惯造成膳食不平衡,如高脂、高盐、高糖膳食等,与机体代谢失调等综合因素的作用,这一类主要是一些与食品营养有关的慢性病,如某些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3)食品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受到外界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这是最常见的食品的危害。 造成食品污染问题的原因首先是环境保护意识差,生存环境质量不高,对食品安全构成的危险因素多。例如水源污染导致食源性疾患的发生,海域的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二恶英污染事件起源于垃圾焚烧等,均显示环境的生存条件与食品安全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是农畜业种植、养殖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食物中农兽药残留问题突出。 第三是受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约。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污染物、重金属超标现象经常发生。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少数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安危,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现象屡有发生。 据了解,目前食品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滥用农药、催熟剂、饲料添加剂等。 (2)不适当的添加香味剂、防腐剂、保脆剂、发色剂、护色剂等,造成对食品污染。 (3)非食品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对食品的污染。 (4)食品流通体系造成的微生物污染等。 除此之外,经济欺骗的制假,如用病死家禽做熟食、废油制食品、污水做豆腐等也属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需被法律制裁。 有害和不洁食品不仅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在消费者心理上造成压力,人们由于不能保证买到的食品都是安全可靠的,从而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第一节生物的危害 食品存在的危害有80-90%是属于生物性的危害。 一、生物性危害的分类及特性 生物性危害主要包括细菌病原体、病毒和寄生虫三种。 这些生物体通常随着人或原料产品进入食品企业。许多这类病原在有食物生产的环境中自然发生,通过充分加热可以杀死病原或使大多数病原失活。在分发和贮存时通过充分冷冻可以使其数量保持在最低水平。 肠道病毒可能源于食品、水或从人及动物传播而来,不同于细菌的是病毒在生活细胞之外不能繁殖。甲型肝炎病毒及诺沃克病毒是与即食食品相关的病毒危害的例子。 寄生虫大多常以动物为专性寄生,在其生命循环中也可能包括人。寄生虫感染大多与未加热的肉产品或即食制品的交叉污染有关。对于那些生

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通用版)

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防止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等事故发生,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校区内从事食品生产或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经批准的校内各服务场所为师生提供的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以及食品的生产和经营场所、设施和相关环境。 第四条学校鼓励、保护师生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任何人均有权对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实名举报。对被举报的违规行为,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将调查和处理结果反馈举报人,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及职责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多头监管的弊端——老百姓常说“狗多坐着咬,人多打死挨”,部门间都心存侥幸,反正不是我一家的事情,边缘行业更是往其他部门推。而遇到有利益的时候,就像狗抢食一样,生怕自己跑慢了。 监管力量缺乏——政府为了精简人员,往往递属于行政部门的执行机构的编制问题一直是一减再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执行机构的事情而是一天比一天多。而多头监管,食品安全执法力量分散在各部门,也就显得更为稀少了。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专业技术性相当强的工作,而大量工作在县一级,在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中,县区一级每个部门又有多少食品安全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呢,甚至有些部门到了县区一级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人员全部都是外行,他们能承担得起管辖范围内食品安全的重任吗,这是不言而喻的。 缺乏激励机制——食品安全监管执行机构递属于行政部门 的事业单位,执法名不正,人员的级别、待遇、身份总比行政机关低一级,严重影响执行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没有培养专家型人才的机制,有的只是限制专家级人才的成

长。 监管手段落后——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大量的工作还靠县一级部门,而检测手段也是越到基层越薄弱,日常监管也只有靠眼睛看手摸来进行,即使配备一些检测设备,一是设备和试剂不配套,而是日常运行成本过高,三是缺乏专业人员,也就成立聋子的耳朵──摆设。而真正有设备、人力、经费的国家及省市一级,又不直接参与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 标准滞后、混乱——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制定的标准都是如何使本部门的利益最大化,如国家免检、电子监管码制度就可见一斑;同时,各部门拥有的人才及理念不同,制定的标准水平也就参差不齐,部门间制定的标准规章打架的事情时常发生;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而已有的标准也过于老化陈旧,根本不能适应当前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在标准的更新上,没有形成事前调查和预警机制,被动的被存在的各种食品安全事故牵着鼻子走,没有形成一种主动的食品安全标准更新机制,往往在出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才手忙脚乱的去救火,而象样的检测手段和方法都没有,如这一次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三聚氰胺的国家检测方法都没有。

食品留样制度

食品留样制度 1.为确保食品安全,必须由专人负责留样。 2.留样容器必须专用,洗刷干净经消毒后方可使用。 3.留样专用冰箱必须洁净,定期保洁消毒,留样食品摆 放整齐,餐次分开。 4. 每餐留样的食品,按规定不得少于200 克。 5.留样食品取样后,应立即存放在经清洗消毒后的专用 留样盒内,以免被污染。 6.留样食品冷却后,在其外部贴上标签,标明留样日期、时间、品名、餐次、留样人。 7.留样食品须在冷藏条件下保存 48 小时,进餐后如无异常即可处理留样的食品;如有异常,应立即封存,送食品 卫生部门检验。 8.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冰箱,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 物品或食品。

餐饮部灶台管理制度 1.保证餐前餐后干净整洁,物品规范摆放。 2.在厨师长的领导下,服从组织和调动,严格按照菜单烹制各式菜肴,保证出口质量。 3.按要求领取每天所需的高赫产,根据预定情况,准备餐具用具。 4.掌握各式菜肴的烹制特点和技术要求。 5.熟悉各种原料名称、特点、价格,制作合格的菜肴。 6.推陈出新,每个季度增加创新菜肴。 7.掌握市场原料价格,协助厨师长做好菜肴的搭配。 8.做好菜肴装盘点缀和餐前的各类准备工作。 9、提升节能降耗意识,严格控制成本,杜绝浪费。 10.监督好切配间所配的菜肴质量和数量。 11.完善灶台设施设备安全使用记录,做好每天的台账,保证安全生产安全经营。 12.严格执行卫生制度,监督落实到个人。

厨房六 T 管理 天天处理 将必需的物品和非必需的物品分开,工作现场不放置非 必需品;将必须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按高、中、低用 量分别存放、分量管理。 天天整合 将必需品放置在任何人都能立脚取得的状态,实行物品 分类集中旋转,有合理容器,有“名”有“家” ,能在 30 秒内取出和放回文件及物品。 天天清扫 将国家对餐饮业食品安全卫生的法规要求变成管理层 到每个员工要做的简单、可行的操作规范,人人做清扫、天 天做清洁。 天天规范 采用透明度、视觉管理,看板管理等公开直觉一目了然 的现场管理方法。使餐饮企业的各项现场管理要求实现规范 化持续化,提高办事效率。 天天检查 通过检查养成持续的、自律的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每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出现,严重威胁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凸显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不少漏洞。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不少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一、受消费水平的影响,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受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影响,群众的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价格“便宜”,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群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合格企业产品、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并不知道如何识别。另外,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人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还有一些价值较低的假冒伪劣小食品,维权成本高,经济不划算,也是群众不愿主张权益的原因之一。这些因素都为低成本、低价格的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二、部门联系松散,联合监管存在真空。目前在县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涉及到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多个部门。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实行的是分环节监管,养殖、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管理,但是每一个监管部门管辖环节具体界定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还不够明确。由于许多具体职能交叉,界线不清,容易滋生职能部门相互

推诿、扯皮的现象,工作存在漏洞,监管出现真空。比如饭店饮食安全现在就没有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管理,地沟油、过期变质等许多不符合卫生安全的食品被广泛使用,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各职能部门间也没有明确的牵头单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管各的,造成部门间协作配合不力,形不成齐抓共管的联合执法局面,导致“五龙治水”都管不好老百姓的一顿饭。 三、监管手段有限,执法人员水平不齐。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的技术监管水平有限,食品质量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在查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时,难以提供精确有效的检验结果。监管人员在日常监管和巡查的过程中,仅靠经验和以有效期、保质期、商标包装等方面凭查证、询问、手摸、眼观等方式做出粗略判断,大大降低了食品的安全率。与此同时,一些监管人员安于现状,不注重提高业务水平,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检测一知半解,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巡查时走马观花,发现不了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还有少数执法人员缺乏责任心,或滥用职权,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借口人手不足、点多面广、社会风气不好等原因,对生产、销售、贩卖不合格不卫生的食品不管不问。还有的部门以罚代管,光顾关心自己的利益,忽略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监管缺失,埋下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从业人员混乱,健康卫生缺乏监管。据调研了解和市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监、卫生监督等部门采集的数据显示,当前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商业道德,只图经济利益,不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整改方案

牛店镇镇高村小学食品安全整改方案根据市新密市食品监督管理局检查情况通报,我校食堂操作间和食品留样环节还存在问题,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上级要求对食堂卫生工作展开了全面、认真的自检自查和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强化责任意识 为了加强对师生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的安全管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层层落实。领导小组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学校专门召开食堂卫生工作会议,明确职责和具体分工,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工作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同时召开学校教职工、后勤人员会议,学习上级文件,要求学校后勤人员提高食堂卫生工作意识,增强食堂卫生常识,切实认识到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学校通过课堂教育、板报、视频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告诫学生不吃霉变食品,不买三无产品,不喝生水冷水,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题讲座,开展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同时,也使食堂的工作人员自觉按照《食品卫生法》进行操作营业。

三、健全卫生、食品管理制度,签订了《牛店镇高村小学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状》,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到人,做到了层层分管,人人有责。 四、把好四个关,杜绝食物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1)、把好采购、加工关:采购时实行索票索证制度,认真做好验收工作;加工做到烧熟煮透,特别是及时做好食品留样工作,做到了:1、学校食堂为师生提供的每餐、每样食品都必需由专人负责留样。2、学校每餐、每样食品必须按要求超过100g,分别盛放在己消毒的餐具中。部分食品还要带些汤汁。3、留样食品取样后,必须立即放入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4、等留样食品冷却后,用保鲜膜密封好(或加盖),并在外面标明留样时间、品名、留样人。5、食品留样在密封好、贴好标签后,必须立即存入专用留样冰箱内。6、用于留样的容器必须满足消毒、无菌要求。7、每餐必须作好留样记录:留样时间、食品名称、留样人,便于日后备查。8、留样食品必须保留48小时,时间超过后方可倒掉。9、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留样冰箱内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其它食品。保证从原料(成品)的采购、签证、验收、保管、加工等各环节严格按章操作,消除卫生安全隐患,杜绝一切事故发生。 (2)、把好“消毒”关。本学期将餐厅的1台大容量消毒柜进行了检查维护,每天按时对所有的餐具、用具进行清洗,浸泡消毒和高温消毒。 (3)、把好“个人卫生”关。八月份学校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和食品卫生培训,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必须穿工作服。 (4)、杜绝非工作人员进入储藏室和操作间。

保证食品安全规章制度通用十项

(单位名称) 经营者(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保证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健康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二、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三、当食品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四、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个人仪表整洁。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并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不可放置在食品加工、销售工作区。 五、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加强个人健康状况日常监督管理。 二、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规从业人员培训,增强其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的实施。 三、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容应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操作规程等。 四、定期组织食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集中学习培训,做到有学习培训记录、食品从业人员有学习记录本,并建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e5887366.html, 2005年09月21日来源: 一、当前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都呈日益上升的趋势。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且这一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约为20—40万人。据全国消费者协会投诉热点分析,2003年全国消协系统共受理食品方面投诉60740件,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有1621件,比2002年增长24.1%。 (一)食品原料污染问题突出。农产品、禽类产品的种植、养殖环节污染问题突出。1、在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违规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3、农、禽产品中含有超标超量的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物质。 (二)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比较严重。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生产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表现为多、小、散、乱。集约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技术和装备落后、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保证设施。 (三)不法企业为了利益,忽视食品质量安全,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超量使用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在食品制造的过程中:1、使用劣质原料加工食品,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经常发生,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2、超量使用和随意添加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添加剂; 3、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造成食品有效成份含量不达标准,食品含有致癌物质等; 4、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 (四)食品流通环节污染严重。食品流通企业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包装储运过程中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第2章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危害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食品安全危害可以分为三类,即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危害。 生物性危害:指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食品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指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化学性危害:指食用后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积累性伤害的化学物质。包括天然毒素类(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污染物(如农药残留等)。 物理性危害:指食用后可能导致物理性伤害的异物,如玻璃、金属碎片、石块等。 需注意的是,危害仅仅指食品中能够引起人类致病或伤害的因素。食品中出现昆虫、头发、污物或发生腐败,存在经济欺诈行为或违反食品标准等情况,虽然不符合要求,但是只要这些缺陷没有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一般不将其纳入HACCP计划。 2.1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是指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食品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指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食物中的生物性危害有可能来源于原料,也有可能来自于食品的加工过程。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指微生物危害)按生物的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细菌性危害:包括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及其毒素造成的危害。 (2)病毒性危害:包括甲型肝炎病毒、诺瓦克病毒等病毒引起的危害。 (3)寄生虫危害:包括原生动物(如鞭毛虫等)和绦虫(如牛猪绦虫和某些吸虫、线虫等)造成的危害。 (4)真菌性(霉菌、酵母)危害:包括真菌及其毒素和有毒蘑菇造成的危害。 一般而言,霉菌和酵母不会引起食品中的生物危害(某些霉菌、藻类能产生有害毒素,但通常将这类毒素纳入化学危害的范畴),所以本节只讨论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食品生物危害以及其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按引起疾病的严重性,将生物性危害分为三类: (1)严重危害: 肉毒杆菌A、B、E、F; 痢疾志贺氏菌; 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 副伤寒沙门氏菌; 流产布鲁氏菌; 猪布氏杆菌; 创伤弧菌; 猪绦虫; 旋毛虫。 (2)中等危害,但是具有广泛传播性,且对某些敏感性体质的人或患并发症的病人具有严重危害: 沙氏门菌; 单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规定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防止师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大专院校、普通中小学、民办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托幼机构。 第三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管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通过推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深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内涵,全面提高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目的。 第四条学校应建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设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要建立健全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理机制 和报告制度、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 度。 第二章食堂设施与环境

第五条学校新建、扩建、改建食堂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进行建设,并有卫生监督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六条学校应根据就餐人数合理规划设置食堂数量,就餐人数超过2000人的学校应分设若干个食堂。原则上每250至300 名就餐学生设一个食堂,每个食堂的使用面积(不含职工餐室和学生用餐场所)不得小于60 平方米,独立设置的教职工专用食堂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0 平方米。有条件的初中及以上学校可根据宽敞、实用的原则适当扩大面积。 第七条学校食堂要持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并悬挂在食堂的醒目位置,亮证经营。在餐厅醒目位置应设置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公示栏、食品卫生警示标语。 第八条建立健全卫生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及岗位责任等制度,并统一设计、制作,张贴在相对应的各功能用房内。按档案化要求建立从业人员基础档案。设置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栏,每月更新一次宣传内容,宣传资料齐全,存档、记录齐全。 第九条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有相应的自查自纠整改措施,记录齐全。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学习培训,每学期进行一次测试,学习材料、学习记 录、试卷和考核积分表齐全。 第十条学校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要合理,名称要统一,应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时功能用房的定位进行食品加工操作,不得随意变更,不交叉使用。食品处理区全部功能间都在室内,要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粗加工间(区)、切配间(区)、烹调间(区)(含蒸煮间)、洗消间(区)(或洗涤间、消毒间)、备餐间(区)、更衣间。粗加工间、切配间、烹调间应配有密闭干湿垃圾桶,规模较大的食堂应分设男、女更衣间,内设更衣设施,从业人员洗手设施。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三无”食品,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 2、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3、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的食品标准、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5、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 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 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 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 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三、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食品安全是一个整体的战略体系,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多方协调配合,才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战略体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问题,同时对参与国际农业乃至食品产品的贸易竞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管理权限要清晰。责权要分明 国家应从宏观上调控,由专门食品安全部门负责,实行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分级;在政策上扶持安全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与市场价格体系。 2、加强管理,引导健康消费 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配合,多方协调,离不开投入部门、产出部门、管理部门、技术监测部门及各社会团体的大力配合与支持。所以应加强宣传和领导,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 3、加强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学科较多,在科研领域要加强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我国科学的安全食品战略体系。 4、建立市场准入制 在我国,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已建立了一批面向全国的大型安全食品批发市场,所有商品需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并实行安全食品市场准入制,对不符合绿色安全要求的食品限制进入市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