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 Word 文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 Word 文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 Word 文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6单元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五单元《什么是面积》

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的内容是认识面积,是在学生对于线的认识的基础上,扩大到面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内容的内容包括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单位,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教学难点:

1、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安排5课时左右。

什么是面积………………1课时

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的面积………………1课时

面积单位的换算………………1课时

练习四………………2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5、1 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

丰富自己的经验。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使学生的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剪刀、尺子、课件(投影)附页2中的图5,水彩笔。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与修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今天,这节课教师给你们带

来了几位朋友,想不想知道它们

是谁?

课件出示3 组图片:一组一

组的出示,①蓝猫图,形状一样,

大小不同,②两张大小不同的人

物相片,③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

形。

师:看到这几组图片,你发

现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

1、面积的意义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

你们见过这样的两个物体吗?

①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教科

书和练习本,摸一摸它们的封面,

你发现了什么?

②再拿出准备好的一元硬币

和一角硬币,用手摸一摸,感觉

一下谁大谁小?

③伸出你们的手想你们的手

掌大还是老师的手掌大?板书课

题:面积

④出示投影课本49页的小

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

学生进入学习

情境,观察发现:(形

状完全一样,就是一

个大一个小)

生动脑想,同桌

讨论,集体交流。

在老师的引导

下,自主探究,并发

现:

(书的封面大,练习

本的封面小)

(一元硬币的表面

大,一角硬币的表面

小)

板书设计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教学反思

三、深化理

解。

四、课堂小结。 大小 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积的大小。 (1)感知面积。

请同学们用彩笔将长方形和

正方形涂上颜色。 (2)比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的大小。

1、出示练一练1题。

2、第3题画一画,让生做在

课本上。

3、指导完成第4.5题。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

常出色。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老师的手掌大, 我们的小) 学生汇报:(这是两个正方形,左边的正方形小,右边的 正方形大)

学生动手做,然后展示汇报。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图形也有大小,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同桌可以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我是用硬币摆的,长方形的纸上能摆10 枚硬币,正方形纸上能摆9枚硬币,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大;我是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然后剪了剪,拼了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些;我是用橡皮比出来的;我是用画大小相同的格 子得出来的。

全班交流:所画 的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为什么?

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作业设计 书第50页第3、4、5题。

5、2 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大小,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重点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体会厘米2、分米2、米2等面积单位。

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与修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四、深化理解

老师讲故事:最近,小蚂蚁

和父母一起搬到了一座新房子。

爸爸妈妈给它准备了一张大方

床。它可高兴了,整天在床上滚

来滚去,手舞足蹈,那床就像一

座大舞台。

师:小蚂蚁的床到底有多

大?

师:小蚂蚁的床就像第一个

信封的一张纸片那么大,请大家

找出来,

1. 认识cm2

①师:为什么不统一?(指

生回答)

让生拿出信封里的1cm2的

纸片,量一量这个方纸片的边长。

师:边长是1cm的正方形,面积

就是1 cm2。

②说一说:你周围的哪些东

西的面积大约1 cm2?

③估一估:数学书封面的面

积大约是多少cm2?

再用透明的格子纸量一量,

看估测的准不准。

2. 认识dm2

测一测:请同学们测量一下

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少dm2?

交流:答案不一,太麻烦,有没

用自己喜欢的

图形量一量,到底有

多大,并作好记录。

交流测量结果,生迷

惑不解:答案不统

一,怎样才能统一

呢?

让生拿出信封

里的1 cm2的纸片,

量一量这个方纸片

的边长。

学生用透明的

格子纸量一量,看估

测的准不准。

板书设计 书52页练一练第1.3题。 教学反思

四、生活延伸。

有更大的面积单位?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度量稍大的图形面积,一般以边长1dm 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1 dm 2。

③估计一下课桌大约有几 dm 2,再实际用1 dm 2的图片量一量,看谁估计的准确。

④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约有1 dm 2?

3. 巩固平方米。 老师继续讲故事:“更让小蚂蚁感到高兴的是,它家房子前面有一片方形的草坪,好大好大。小蚂蚁找来许多小伙伴在草坪上踢球,荡秋千……玩的可开心啦。你想知道草坪有多大吗?蚂蚁爸爸说:“边长1米,面积1m 2。” 师:1 m 2到底有多大?师拿米尺在黑板上画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认识平方米。师拿米尺在黑板上画边长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认识平方米。师:我们周围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 m 21?

1.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2.边长为一分米的是多少? 3.边长是一米的是多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互动交流。

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约有1 dm 2。

听故事。

思考数学故事问 题,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数学问题。

全班互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展开评价。

作业设计

书第50页第3、4、5题。 5、3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真正理解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

重点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难点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面积是1cm2小方格,课件、同图①②③一样大的硬纸片。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与修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大熊组织竞赛,

让小兔、小马、小羊来抢答以下

几个问题,你们会吗?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

单位有哪些?

(2)怎样知道图形的大小?

(看它含有几个面积单位。)

2、点明课题:今天来学习长

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1、出示P53(图①、图②、

图③课件)

①让学生估一估哪个长方形

面积大?

②要表示这三个图形的面

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③怎样来表示这三个长方形

的准确面积?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分组操作(一、二组用小

方格摆图①、三四组摆图②、五

六组摆图③、并将摆放小方格每

行个数与行数的数据填在下边表

中相应的格中。)集体交流。

复习汇报。

生比较面积。

按要求自主探

究,动手体验,发现

数学知识。

分组合作操作。

作业设计 书55页了练一练第3.4.8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五、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2)集体交流,让每小组汇报摆放的结果。 (3)得出结论。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 什么规律? (4)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求下面长方形的 面积。100cm2是哪个长方形的面积? 3、小结: (1)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时注意什么?(面积单位的使用) P55、 5、6、7题。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方格总数等于每行个数与行数的乘积。)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为什么长方形 面积等于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汇报: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

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生谈收获。 5、4 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

能力目标

使学生体会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

1dm2=100cm2,1m2=100dm2,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面积换算。

情感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准备

重点知道1dm2=100cm2,1m2=100dm2。

难点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尺子、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及实物投

影。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与修

一、复习旧知

二、探究新知

①出示投影:判断正误,对

的打“√”,错的打“×”

a、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要

用面积单位。()

b、常用的面积单位有m2、

dm2、cm2 、m ( )

c、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

同的计量单位。()

②选择,将序号填在括号

a、一块手帕的面积约是4()

[①dm2 ②cm2③m2]

b 、一座5层楼高13()[①

m、②dm、③cm]

c、度量正方形的边长要用()

[①面积单位②长度单位③

分米]

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

一说1m2、1 dm2、1cm2大约有

多大?

2、师对复习情况进行简单小

结,随之出示投影P56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引出

课题:看来“单位”在数据中是

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省略的,这

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单位间的进

率,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学

习“面积单位的换算”这个问题。

板书:面积单位的换算。

1 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①首先让学生猜测:

1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无论学生猜测的结果如何,

教师都不要忙于下结论,要让学

复习判断

生填一填

说一说每个面

积单位的大小

了解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

按要求合作学

习操作,探究: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作业设计

书第57页练一练第4题和“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学反思

三、巩固新知

四、全课总结 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验证)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去验证: 拿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想办法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可以分组,也可以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可能有两种情况出 现:a.以“分米”为单位的,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b.以“厘米”为单位的,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从而 得出 1 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回答:两个结果中间为什 么划等号? 4、出示投形进行理论验证: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一摆(拿出一张边长是1分米的卡片和1平方厘米卡片若干个), 先让学生猜一猜一横行能摆多少个面积是cm2正方形?能摆几 排? 师:全摆满共多少个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全摆满能摆10×10=100个,也就是1 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 师:通过同学们测量计算验证和摆方格验证同学们得出这样 一个结论,指板书: 1 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6、用同样的方法探究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鼓励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P57练一练。1、2。 P51 第3,4题。 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验证,分组合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摆一摆(拿出一张边长是1分米的卡片和1平方厘米

卡片若干个),按要求探究知识。 学生测量计算验证和摆方格验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1 平方分米 =100平 方厘米

学生自主探究: 1 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解决问题 完成练一练

全班互动交流自己本节课学会的数学知识。 5、5 练习四(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对面积的知识进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目标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重点对面积知识进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

难点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在日程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与修

一、复习回顾

二、巩固练习

1、回顾本单元知识。

2、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4、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A、教室的面积约是56()

B、手帕的面积约是4()

C、课桌的面积约是40

()

D、小林的身高是138()

5、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他的周长是(),面积是()

学生回顾常用的

面积单位及进率,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积公式。

学生独立完成

填空,集体订正,说

一说你是怎么做

的?

作业设计

书第59页第7.11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三、拓展应用

四、全课总结

2、用以根长4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地正方形,周长是( )

3、测量和计算面积的大小要

用( )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 要用( )单位。

1、

完成书第58页第1到6题,第59页第8.9题。

2、

小组活动。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第12题:探究周长与面积的比较。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尝试解

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了面积换算的必要性。巩固了面积换算的必要性,巩固了面积单

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要联系它们的定义去记忆。

指名回答:其他学生手势比画对错。

给学生独立思

考的时间,独立解答,在此基础上发挥

小组的作用。

学生帮笑笑家 厨房铺地砖。

学生谈自己的

联系收获,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自愿 说。

5、6 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体验周长与面积的意义,掌握并巩固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多次体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

意义,提高解题技能;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重点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

小,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与修

一、回顾整理

二、巩固应用

同学们,我们在本单元认识

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常用的

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将运用

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

题。

1、选择适当的单位填空

同学们,看下面这6句话,应该

选择什么单位比较合适?为什

么?

投影出示:

(1)一根跳绳长约2()

(2)一间卧室面积约为3()

(3)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44

()

(4)教师的门高约3()

2、调查一下自己家卧室、院

子或客厅的面积与同学交流。

让学生先测量它们的长和

宽,再计算面积。

学生回顾:

生:学习了面积

单位的意义,会解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面积。

生:学习了平方

厘米,平方分米,平

方米等等。

学生讨论、交流

说出应填的单位。

学生小组交流:

1)、数出地砖的

块数。

2)、依据客厅的

边长计算客厅的面

积。

作业设计

书第58页第5、6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习题略)

教学反思

六、拓展延伸

四、全课总结 3、完成练习12题. 4、练习第10题。 5、课前向学生提出任务:调查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960万)课上交流调查结果和调查方法。 教师出示我国行政地图: A 、课前教师让你们调查一下我国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现在汇报一下调查结果和调查方法。 B 、调查过程中你还了解到 什么? 通过几天的练习你有什么进步?

学生独立完成,

再集体交流。 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学生汇报: 生:我是看地图了解的;

生:我是网络查找了解的; 生:我是问爸爸妈妈了解的。 学生汇报:

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生:了解到我国各省的面积大小。(陕西省19万平方千米) (西安市372平方千米)

5、7 数学好玩(小小设计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

到的。

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

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准备

重点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与修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设计

(一)设计艺术节微辉1.怎

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艺术节微辉你

呢?

(1)要突出活动的主题。

(2)要体现我们学校自己的特

点。

(3)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

1.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说

一说: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设计的

欣赏收集到的

图案或徽标。

小组讨论:怎样

才能设计出一个好

的艺术节徽标?

交流:突出活动

主题。

作业设计

完成书第62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小小设计师

艺术节徽标图案

教学反思

三、巩固提升

四、生活延伸。

微辉?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

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 赏。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

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 案 。

要体现我们学校自己的特点。

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

相互欣赏,展开

评价。

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我运用了已经学 过的哪些图形知识?

课后独立设计

完成,全班交流。

5、8 数学好玩(我们一起去游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应用“乘除法”知识。

能力目标

感受列表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重点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难点灵活且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与修

一、谈话导入

二、组织活动

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

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

有什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

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

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

游中遇到过数学问题吗?

1、打开课本,看一看课本中

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

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

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

解决问题。

(1)审题,明确课文情境中的

问题。

(2)独立思考,探索策略,独

立解决问题。

(3)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

学生分享自己

去过哪些旅游景点。

了解学习要求:

可以怎样租

车?需要多少钱?

与同伴说一说。

小组合作讨论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购买纪念品”。

板书设计

我们一起去游园 租车方案表格图

教学反思

三、活动小结

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4)全班交流。

明确几个问题:

“怎样租车最省钱?”租车的问题与“租房”问题类似。即最

省钱的方案是:如果所租的车座位不可能刚好坐满,空位子也必 须越少越好。

活动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补充强调: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 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

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合理的租车方案,填写在书第63页租车方案表格里。

体验交流:怎样

租车最省钱?全班展开互动。

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列表策略的 好处。

5、9 数学好玩(有趣的推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猜测和推理,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

经验。

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情感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能力。

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改进与修

一、情景导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学校有足球,航模和

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

思很据自己的爱好分别参加了其

中一组。他们三人都不在一组。

提问:他们分别在哪个兴趣

小组?

1、出示课本情景图,自学回

答问题

2、自学提示:根据统计表来

推断,他们分别在哪一个组。

3、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学生获取有用

的数学信息。

尝试做一做,与

同伴进行交流。

同桌合作,通过

列表尝试推理。

汇报自己的记

录过程和推理方法,

全班展开评价。

展示记录完整

作业设计

完成飞机模型的推理表格。 讲解自己推理方法。

板书设计 有趣的推理

足球 航模 电脑 淘气 笑笑 奇思

教学反思

七、总结与反思 4、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5、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飞机模型分别放在了柜子的什么位置?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推理结果和推理方法。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的表格,判断他们分别在哪个小组?

学习要求: 与同伴交流:淘气号在那个位置?

秒想号在哪个位置?

思考:还有哪些模型没有确定位置?如何确定?

学生学会倾听, 并学会正确的推理

方法。

全班汇报自己的 学习收获和质疑?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第一课时负数 教学内容: 教材2-4页例题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看教材: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

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 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 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 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 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 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 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 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 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 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 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 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 海拔高度。 2.我们观察课本上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 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 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知识结构】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新 人 教 版 小 学 数 学 第 十 二 册 教 案

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P33—3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 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 5题。 2、第33页第1——7题。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六下数学教案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和比例三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百分数要雪花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第一课时负数 教学内容: 教材2-4页例题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看教材: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 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例1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 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 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 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参看课本第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1单元秒的理解 第1课时 课题秒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合作,自主理解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点。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准确的时间观点。 教学难点 体会1分、1秒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实行倒计时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理解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理解钟面上的秒 1、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仔细观察钟表,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电子表,能够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 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 ③小结 5、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呢?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小结:秒针走1圈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1分=60秒。(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写字、做口算等,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2、补充: 3、活动: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 0℃ -3℃ 3℃(+3℃)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1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指导】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

形象性。因此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发表看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教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1课时 地图上认识方向…………………………………………………….1课时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教材第3页例1和“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方位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的观念。 3.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 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 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 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 的上长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 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 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然后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用具:温度计、课件 总课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负数的认识课型讲授课课时总数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选取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正负数。通过6个城市同一天 的温度和存折收支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产生的意义。 3、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2、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理解负数的含义 法制教育渗透知识点 教学用具温度计、课件 教法、学法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课时序数 1 教学过 教学环节及内容师生互动(具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 (2)认整厘 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 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 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 (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 (二)分米的认识。 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 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分米和米的关系。 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 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2020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一:认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负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联系,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究竟什么是负数?它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负数(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谈话中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结合情境,理解意义 1.初步感知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 下面是中央气象台2012年1月21日下午发布的六个城市的气温预报(2012年1月21日20时—2012年1月22日20时)。 教师: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①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19℃,最低气温是零下27℃;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23℃……②-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负十二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预设:①-3℃表示零下三度,3℃表示零上三度;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③先找0℃,往下数三格表示-3℃,往上数三格表示3℃。 (3)0℃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①0℃表示天气很冷;②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③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小结: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4)请在温度计上表示-18℃,比一比-3℃和-18℃哪个温度低?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气温引入负数,初步了解负数的读写方法,体会0的特殊性,并通过提问“-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数、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认识正负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 教师:研究完气温,再来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预设:①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②500.00和-500.00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存入500元,一个是支出500元。 (2)教师: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预设:水面上升2米、下降2米;乘车时上客5人、下客6人;货物运进200吨、运出150吨……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教师: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 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4)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请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