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定(试行)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定(试行)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定(试行)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定(试行)

环境监测重点精选文档

环境监测重点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1.环境监测定义:(旧书)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的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新书)是指监视和测定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的过程,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特别是通过对污染物的监测,确定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影响。 ——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 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①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本底数据,累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④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全面监视环境管理的效果。⑤揭示新的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新的污染物质,研究新的监测分析方法,为环境科研提供方向。) 3环境监测分类(按监测目的):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 4环境监测原则:遵循优先监测原则,即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5优先污染物:指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较大的化学品(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具有较强毒害性)。 6环境监测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 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7环境保护标准的两个级别:国家级标准,地方级标准。 8环境保护标准分类(根据性质和功能分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心内容),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只有国家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 9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10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的标准级别代号:GB(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T(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HJ(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环境保护行业推荐标准).11地方及环境保护标准包括:环境地方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2地方级标准与国家级标准的关系:地方级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严于国家标准,法律效力高于国家标准。 12水污染监测的基本程序:①制定监测方案②现场测定和样品采集③水样的运输和保存。④水样的预处理和项目测定⑤数据处理和填写报表。 13水质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①监测对象和目的②主要监测项目③采样点设置④采样的时间和频率。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4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顺序:①首先选用强制性标准中引用的方法②当项目有多个A类方法时,按照监测方法选择原则进行选择③当无A类方法时选B 类方法④当监测项目无A B类方法时,可用C类分析法,若用于执法监测,则需上级批准。

(完整版)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要 本综合管控云平台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综合管控云服务平台。平台可适配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通过云平台对接物联网设备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提供稳定、可靠、低成本维护的一站式云端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现场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PM2.5、气压等参数的数据采集,将参数数据远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实时查看,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 二、拓扑图 现场传感器数据通过物联网中继器上传云平台,客户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数据。

三、系统构成 3.1系统登陆 ①PC端登陆: 本系统采用B/S架构,PC端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通过IP地址进入管理系统,凭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管理。(登陆界面可定制企业logo及信息)如下图: ②手机端登陆: 用户可在任何有本地局域网信号的地方,通过IOS或Android版本APP登陆系统,登陆账号与PC端账号相同。IOS 版本APP请在Apple Store搜索“易云系统”进行下载,安卓版本请在“易云物联网系统”公众号或PC端系统中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3.2数据监控 能够便捷监控实时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变化自动启停其他设备,各项数据可用数值、图片、文字分别展示,并通过短信等功能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另外,可设定不同的监控点,更直观的监测每个测温点实时情况,模拟真实的设备位置分布。如下图: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正本)

1目的 为了明确对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相关服务过程及结果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和要求,使相关监视和测量活动能够按规定要求开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活动有效地进行,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公司各管理服务中心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监视和测量均适用于本程序。 3职责 3.1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对法律法规要求的执行情况及办公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并负 责与环境监测活动有关的外部联系。 3.2工程部:负责对水、电、气等能源的使用情况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监 测活动,并负责对相关监测仪器的管理。 3.3物流中心: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供应商的环境因素管理状况进行监测。 3.4管家部:负责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 3.5其它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服务用品的耗用情况及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相关方的环境因素控 制状况进行监测。 4引用文件 4.1《内部审核程序》 4.2《纠正及预防措施程序》 4.3《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4.4相关监测作业指导书 5程序内容 5.1环境监测内容 相关部门在服务过程中主要应对以下方面的活动实施相应的监测: 5.1.1重大环境因素的管理状况。 5.1.2水、电、气、油、服务用品等资源的耗用情况。 5.1.3环境目标与指标的完成情况。 5.1.4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5.1.5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的重大环境因素的管理状况。 5.1.6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状况。

5.2监测方法 5.2.1重大环境因素的监测 1)已具备相关监测条件的管理服务中心,其工程部及管家部应按照相关作业程序或 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定期对污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的排放情况 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监测记录及《月度环境检查报告》中。 2)暂未具备相关监测条件的管理服务中心,则应由信息处理中心或委托具有相关资 格的环境监测机构对服务范围内的相关排放物进行监测,并保留对相关排放物的 监测记录或监测报告。 5.2.2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监测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小组应按《内部审核程序》的要求,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充分性、 适宜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核和评价,并将审核的结果记录在《内审检查表》中。 5.2.3法律法规要求遵循情况的监测 1)管理者代表应每6个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管理服务中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收集 情况及遵循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月度环境检查报告》中。 2)信息处理中心应每2个月对本管理服务中心的法律法规要求的收集及遵循情况进 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当月的《月度环境检查报告》中。 5.2.4环境目标/指标及办公用品使用情况的监测 信息处理中心应对相关部门的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办公用品的使用情况进 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月度环境检查报告》中。 5.2.5日常环境管理状况的监测 相关部门应按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对所属人员的环境管理 状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服务日检表》、《服务周检表》及《服务月检表》 中。 5.2.6资源消耗情况的监测 1)工程部应对服务范围内水、电、气、燃油等资源的耗用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并 将相关资源的耗用情况记录在《水电气耗用情况统计表》中。 2)信息处理中心还应对各部门办公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记录在 《办公用品耗用情况统计表》中。 3)相关部门应对本部门使用的相关物品及工具的耗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

环境监测和检查管理程序

XXX公司环境监测和检查管理程序 XXX/NH/ Q3—CX—04(A) 拟稿:能源环保部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6年5月日

XXX公司环境监测和检查管理程序 XXX/SA/ Q3—CX—12—01(A)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本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测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确定的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的监测和测量。 第二章 第三条能源环保部负责组织对本公司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测量工作。 第四条负责配合生产安全部做好本部门环境管理体系的监测和测量工作。 第三章 第五条环境监测 (一)监测目的 1、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相关要求的符合情况; 2、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3、检查程序作业文件的执行情况; 4、环保设备的维护、使用、情况。

(二)实施监测 1、生产安全部针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所列的重要环境因素,编制《环境监测计划》对重要环境因素(噪声、空气质量、水质等)外委市环境监测站等有资格的部门进行检测。 2、检测频率:确保每年度不低于1次,每次间隔时间大于4个月。 3、生产安全部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后,将意见转告相关部门,以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4、生产安全部日常应对相关部门的环境质量进行检查。检查频次:每月度检查≥2个单位/部门, 确保每年度各单位或部门至少被检查≥1次。 5、动力厂按照水、电、气等类,每月统计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公司的能耗,填写《能源使用统计表》,动力厂部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第六条对于环境管理体系中出现的存在或潜在的环境不合格项时,各单位或部门负责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执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对于环境管理体系中出现的存在或潜在的环境不合格项时,各单位或部门负责及时上报能源环保部组织处理, 执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及公司有关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各单位或部门负责按照各自实际列出的《环境因素清单》,根据控制措施要求进行日常监测和测量工作,保持相关记录。

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设置方案

附件一: 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设置方案 一、断面(点位)设置原则 (一)代表性: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主要功能是全面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网要覆盖全国主要河流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重点湖泊、水库等,设定的断面(点位)要具有空间代表性,能代表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全面、真实、客观反映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及特征。 (二)连续性:在现有759个断面(点位)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我国环境监测数据的历史延续性。 (三)覆盖范围: 1.河流:我国主要水系的干流、年径流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的重要一、二级支流,年径流量在3亿立方米以上的国界河流、省界河流、大型水利设施所在水体等。一般每100km设置一个国控断面; 2.湖库:面积在100km2(或储水量在10亿m3以上)的重要湖泊,库容在10亿m3以上的重要水库以及重要跨国界湖库等。每50~100km2设置一个监测点位,同时空间分布要有代表性;

3.北方河流、湖库:考虑到我国南、北方水资源的不均衡性,北方地区年径流量或库容较小的重要河流或湖库可酌情设置断面(点位)。 (四)国控断面(点位)类型: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国界断面;省界断面;湖库点位;重要饮用水源地断面(点位):指日供水量≥10万吨,或服务人口≥30万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等。 (五)断面位置具体要求: 1.对照断面:断面上游2km内不应有影响水质的直排污染源或排污沟; 2.控制断面:应尽可能选在水质均匀的河段; 3.监测断面的设置要具有可达性、取样的便利性; 4.取消原城市内湖监测点位; 5.取消原削减断面,统一设置为控制断面; 6.根据不同原则设置的断面发生重复时,只设置一个断面。 (六)省界断面:一般设置在下游省份,由下游省份组织监测。 (七)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流域考核断面:优先纳

环境监测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 1.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2.环境监测的特点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 3.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五毒有害元素: , , , , . 4.现场监测五参数:①水温②值③电导率④浊度⑤溶解氧 5.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分为综合标准和行业标准。 执行原则:地方环境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国家综合标准。 6.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 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一律在车间排放口和具体安装设施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工厂的总排放口采样。 7.臭阈值: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臭阈值()=(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 8.色度:取一定量水样,用蒸馏水稀释至刚好看不到颜色,以稀释倍数表示该水样的色度。 7.水样的保存方法1、冷藏或冷冻保存法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8.水样中加入硝酸可以防止金属离子沉淀。 9.水样的预处理方法分为:水样的消解,分离和富集。

①消解的目的:破坏有机物,消除对测定的干扰,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②分离与富集的目的:对样品进行浓缩,使其浓度增大。 10.水样中金属离子,无机非金属离子,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消解、蒸馏、萃取。(或消解、萃取、蒸馏)。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 地表水水域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等。Ⅲ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等渔业水域与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与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分为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一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 特定工业区。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性质与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监测和测量管理程序 1.目的 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控与测量,以便及时掌握公司及可能施加影响相关方的环境绩效,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及与有关运行控制、目标与指标运行的符合情况。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环境目标、指标符合情况、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等的监控与管理。 3.职责: 3.1 行政人事部负责联系法定检测部门对公司的污染物排放进行定期监测和测量;负责对废弃物的处置并统计排放量。 3.2 设备动力科负责统计能源的使用情况和对环境监测设备进行校准及维护。 3.3 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4.1 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 4.1.1 外部监测项目 环保局—— 监测站—— 消防局—— 4.1.2内部监测项目 4.1 公司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 4.1.1 行政人事部负责联系地方环境监测站等法定监测部门对公司的噪声、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进行每年一次的定期监测与测量,测量结果交环境管理者代表,经评价后反馈给相关部门。 4.1.2 当监测结果出现不符合时,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1.3 所有监测设备、能源计量设备都和质量管理体系中检测设备同样作法,具体详见《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4.1.4 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对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置,每月分类统计一次,结果记录在《废弃物处置统计表》中。 4.1.5 水、电、气、燃料(油)等类别每月由设备动力部统计公司总的能耗,记录于《能源使用统计表》中。 4.2 环境管理者代表组织品质管理部实施,对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符合情况、办公环境行为执行情况等随时进行监督检查,记录《环境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检查表》、《环境管理体系适用法规评审表》和《办公环境行为检查表》,每半年全面评价一次;当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照《纠正和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3法律法规评价每年一次由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通常在管理评审之前进行,特殊情况应及时执行。主要检查法律法规识别、收集是否齐全;适用条款是否标明;执行的环保标准是否准确。检查方法主要是比对公司环境表现与法律法规要求,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记录《合规性评价表》;评审发现不合格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相关文件 5.1《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5.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3《运行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 《污染监测记录表》行政人事部保存,期限一年; 6.2 《废弃物处置统计表》行政人事部保存,期限一年; 6.3 《能源使用统计表》设备动力科保存,期限一年; 6.4 《合格性评价表》品质管理部保存,期限一年; 6.5 《环境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检查表》品质管理部保存,期限一年; 6.6 《办公环境行为检查表》品质管理部保存,期限一年;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技术规定试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技术规定 (试行) 1适用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开展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比对的方法和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对辖区内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质量进行现场核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定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HJ 590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HJ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3.1 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tandard Reference Photometer,SRP NIST与EPA于1981年合作开发的标准参考光度计,作为臭氧参考标准。 主要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0-1000 nmol/mol; 测量不确定度:±1 nmol/mol(0-100 nmol/mol)、±1%(100-1000 nmol/mol)。 3.2 臭氧传递标准 指经过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量值传递(可经过一级或多级传递)后,可用来进行现场环境臭氧分析仪的比对和向现场的环境臭氧分析仪传递准确度的臭氧校准仪。 4方法原理 采用经量值溯源的臭氧传递标准,对正常工作状态的国家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臭氧分析仪进行现场比对,以分析仪测定值与传递标准设定值的相对误差评价子站臭氧分析仪的准确度。

5试剂和材料 5.1 采样管线及接头,采样管线采用不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的聚四氟乙烯材料,接头包括三通、两通等常用接头。 5.2 臭氧传递标准运输箱,减少仪器运输过程中的物理震动、位移等。 6仪器和设备 6.1 臭氧传递标准 可根据比对实施者的实验室条件,选择下列传递标准之一用于现场比对用。 6.1.1 臭氧校准仪 经过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直接校准过的臭氧校准仪。 6.1.2 多种气体校准仪 经过臭氧校准仪校准过的多种气体校准仪。与零气源连接后,能够产生稳定的接近系统上限浓度的臭氧(0.5 μmol/mol或1.0 μmol/mol),能够准确控制进入臭氧发生器的零空气的流量,至少可以对发生的初始臭氧浓度进行4级稀释。 6.2 空气压缩机 可以使用环境空气子站的空气压缩机,也可以使用比对实施者单独携带的空气压缩机,能稳定输出压力为20~30psi的气体。 6.3 零气发生装置 能产生符合分析校准程序要求的零空气。由核查实施者单独携带至现场,用于现场核查时向传递标准和分析仪通入零空气。 注:零空气质量的确认参见HJ 590附录A。 7现场比对 7.1 将臭氧传递标准运输至监测现场,连接好臭氧传递标准与臭氧分析仪之间的电线、气体管路和通讯线路。打开电源,开机预热至少2小时。 7.2打开空气压缩机和零气发生装置,调节压力使其稳定输出20~30psi的零空气。 7.3 在0~500 nmol/mol量程范围内,设置臭氧传递标准产生零点、精密度点(100 nmol/mol)、跨度点(400 nmol/mol)、日常监测浓度点的臭氧,依次通入臭氧分析仪30分钟,仪器自动记录分钟数据。 注:取子站最近一年臭氧小时值的平均值作为日常监测浓度点。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XX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监测区域现场勘查及资料收 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 象气候、土壤利用等) 编制监测方案 确定监测项目 及类别 确定确定监测点 布置及采样时间 和方法 电话预约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 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 监测指标技术要求方法依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总氮(湖、库,以N计) 铜 锌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 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组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位置设点依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样品名称采样方法采集设备 地表水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单片机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程序

51单片机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程序 王维进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083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include "eeprom52.h" sbit DATA = P3^7; //温湿度 sbit E=P2^5; //1602使能引脚 sbit RS=P2^7; //1602数据/命令选择引脚 sbit RW=P2^6; sbit K1=P1^3;//设置键 sbit K2=P1^4;//加

sbit K3=P1^5;//减 sbit K4=P1^7; //人体 sbit K5=P1^6; //布防撤防按键 sbit LED1=P3^1; //烟雾报警 sbit LED2=P3^2; //温度上限 sbit LED3=P3^3; //温度下限 sbit LED4=P3^4; //湿度上限 sbit LED5=P3^5; //湿度下限 sbit LED6=P3^6; //红外报警 sbit alarm=P3^0; //蜂鸣器 uchar U8FLAG,U8temp,U8comdata,U8RH_data_H_temp,U8RH_data_L_temp,U8T_data_H_temp,U8T_data_L_temp ,U8checkdata_temp; uchar U8RH_data_H,U8RH_data_L,U8T_data_H,U8T_data_L,U8checkdata; uchar Mode,humidity,temperature,smog; bit BJ_LED1=1,BJ_LED2=1,BJ_LED3=1,BJ_LED4=1,BJ_LED5=1,BJ_LED6=1; bit bdata FlagStartRH; uchar flag ;//记录当前设置状态 uint count; //定时器0初始化 void Timer0_Init() { ET0 = 1; //允许定时器0中断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落实企业的环保责任,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环境状况、各种污染源的监测管理。 三、职责与分工 1.安环部环境监测室是公司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负责监督各部门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2.各主体车间及相关部室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具体执行本制度中规定,接受安环部环境监测室的监督、管理。 3.化检验中心是环保数据的测量、提供部门,为环境监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四、内容与要求 1.安环部要做好对各车间、部门日常环境监测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 2.定期组织召开环境监测分析会,掌握主要污染物质的排放规律和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按规定编制报表和报告。 3.科学检测,严格执行标准、遵守检测程序,保证检测质量,做到数据准确、有效。 4.各监测分析室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各种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妥善管理。 5.各环保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环境监测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环境管理相关制度,专研业务,提高监测技术,为进一步治理污染物提供技术支持。 6.接受监督监测的对象应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相关资料和情况,并为采样、取证、检验等现场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7.各监测设备所在车间、化检验中心负责监测数据的填报、建档工作,并接受环境监测室人员的质控、考核及培训工作安排。 8.生产技术部、环保设备设施使用车间要做好环保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工作以及计划性的定期专项检查工作,并做好检查记录。 9.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环境监测技改项目的施工等工作有可能影响环境监测的,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解析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摘要】大气环境监测是预防大气污染、进行大气保护的前提,大气环境对人类生活的质量甚至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有选择监测项目、选择监测布点、试样采集、项目分析、处理监测数据,文章重点分析了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大气保护;布点方法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定时定点观测,观测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而进行环境评估、预报和研究。通过大气环境监测,对大气环境进行判断,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对外预报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大气污染发展的趋势,为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提供依据。大气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分子状污染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等颗粒状污染物。在我国的监测历史并不太长,从学科角度来看,大气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对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人的意义。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大城市的大气环境在无形中对人的身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恶劣的大气环境甚至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日常监测是保证人的生存权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对动植物的意义。动植物动过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存活,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气进行融合;空气中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如土壤、水等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动植物受害,甚至导致动物大批死亡,植物大量枯萎。第三,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大气污染物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活动的承受体——社会环境不断恶化,大气监测最后是通过对社会环境的监测观察来实现,通过对社会环境中不同时空、不同种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监测,最后有利于对污染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方法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污染物浓度、环境人口的密集度、工业发展水平、重要动植物分布、河流水源地的重要程度、监测地形、监测地气候环境等等进行监测布点分析和选择。 2.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点位选取的原则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环境监测实验室规章制度流程

环境监测实验室规章制 度流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化学分析室管理规范 1、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区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实验完毕清洗双手。 2、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 在未经该室管理人员许可的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仪器及附属设备。 3、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喝水、吃食 物。 4、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实验台面须每 天擦拭,除配置好的试剂、移液管外,其他实验物品均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可随意摆放。地面至少每周打扫两次,并保证无浮尘、无污渍。 5、实验过程中应将滤纸、试纸等投入废纸篓中,废液倒入废液桶中。 6、实验过程中如发生安全事故,室内人员保持镇静,按有关急救措施处理,熟悉使用消 防器材(如灭火器等)。? 7、在实验结束及节假日期间,各实验室人员须认真检查自己所负责的电源、火源、水 源、气源及门窗等安全状况,确保实验室安全。 天平室管理规范 1、天平室内应保持安静,动作要轻缓。 2、出入天平室随手关门,除放置与天平使用有关的物品外,不得放置其它物品。 3、称量前检查天平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如有异常,即时调整至水平位置。 4、称量物不得超过天平的最大载重量(120g),称量精度在0.01g以下的试剂及样品不 可使用分析天平。 6、不得在天平里称量或转移挥发性、腐蚀性的试剂。

7、开、关天平要轻、缓,称量的物品必须放在适当的容器中,不可直接置于天平托盘 内。 8、称量结束后,关闭天平,取下被称量物体,切断电源,清洁台面,罩好天平罩,填写 天平使用记录。 9、天平室管理员须定期维护、检查分析天平,天平框内硅胶干燥剂蓝色消失后及时烘干 更换。 10、在天平周围不可放置太多的样品、试剂,及时将已称量完的样品、试剂放回留样柜或 试剂室内。 原子吸收室管理规范 1、分光光度室内除仪器及电脑外不得有其他无关物品存放。 2、开机前取出挡光板,开机后若不用紫外光区,关闭氘灯,实验全过程保持卫生。 3、比色皿使用完毕后,请立即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4、仪器使用时应打开比色皿盖或使用挡光杆,如连续使用中间应适当使之避光休息。 5、分光光度计务必防止洒进液体,应及时擦干净,干燥剂应定期更换或烘烤。 6、避免强电场、避开腐蚀性气体、避免与较大功率的电器设备共电。 7、样品测试完毕后,放好挡光板,关闭电源,清理桌面,盖好防尘罩,废液桶移出光度 室。 气相色谱室管理规范 1、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 2、仪器开机前应确保电路、气路正常、安全,并每月进行检查,且更换气瓶后必须对气瓶进行试漏检查。 3、①气瓶存须放在气瓶柜,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和损伤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35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测量与监测控制程序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目的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监测和测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对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遵循情况进行评价,使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加工、服务过程中作业活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监测与测量。 3. 定义 3.1环境绩效: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2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4. 引用文件 GB/T 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JB 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四)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监测程序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文件编号:HG-EPD-21 版本:A/0 1 目的 明确并规定管理体系中环境监测活动和要求,确保管理体系中环境管理运行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以持续提高过程的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公司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有关活动,包括现有的重要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环境现状、环境目标和指针的达成。 3 术语和定义(无) 4 职责 4.1 总务部负责建立并改进本程序。 4.2 总务部负责公司及相关部门能源及设施运行的监测。 4.3 总务部负责公司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监测。 4.4 总务部负责对环境目标、指标符合情况与环境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测。 5 控制程序 5.1 环境表现的监测 5.1.1 能源使用情况的监测 设备总务部门按月检查公司水表与电表,对公司及相关部门水、电的 使用量记录于“水/电使用登记表”;总务部每月对公司纸张和燃料的 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于“纸张/燃料使用登记表”中。 5.1.2 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监测 总务部根据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制定“固体废弃物排放监登记表”。 5.1.3 废气、废水、噪声的监测 公司排放气的废气、废水、噪声监测由总务部联络并委托具有相应废 气监测法律资质的第三方每一年监测一次,监测结果记录于第三方开 具的监测报告中。 5.2 运行控制的监测 5.2.1 总务部对公司各部门环境管理要求的运行情况每星期检查一次,检查 结果记录“环境巡检记录表”中。 5.2.2 管理者代表对公司各部门环境管理要求的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期地检 查,检查结果记录于“环境巡检记录表”中。 5.3 目标与指标符合情况的监测 总务部对公司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监测,监测记录于“目标与指 标达成监测记录表”中。 5.4 监测装置的控制 公司内部如有环境监测装置在使用的,则环境监测装置应按公司质量管理体 系中的相关文件进行定期地校准和检定,以确保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5.5 监测的结果的处理 对公司所有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中(潜在)偏离相关目标、指标、标准或其它 文件要求,相关责任部门需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预防 或纠正措施。 5.6 总务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相关部门对公司适用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进行综

我国十二五将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我国十二五将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10-12 作者: 来源:人民网文字大小:[大][中][小] 环保部:“十二五”建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要不了几年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https://www.doczj.com/doc/de5606169.html,不仅全国多数城市的居民能及时了解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连一些农村甚至南海海域也将有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11日召开的“全国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现场会”上透露,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将建成由“城市站”、“背景站”、“区域站”和“重点区域预警平台”组成的装备精良、覆盖面广、项目齐全、具备国际水平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今年5月,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空气质量新标准“三步走”实施方案,环保部开始着手部署第一阶段(2012年)空气质量新标的监测。 根据环保部确定的时间表,今年10月底前,第一阶段实施城市所有国家网监测点位要完成设备安装并开展试运行;12月底前,第一阶段实施城市要按空气质量新标准要求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提前实施。 发布内容包括各点位SO2、NO2、PM10、PM2.5、O3和CO等6项监测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AQI指数以及该监测点位的代表区域。 “全面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意味着全指标监测并及时发布监测结果。”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说,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已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外,还涉及点位布设、设备选型、自动监测、评价方法标准技术规范等众多内容。 据记者了解,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覆盖面广。目前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由113个重点城市扩大到338个地级市(含州盟所在地的县级市),国控监测点位由661个增加到1436个。 “我国已建成14个国家环境空气背景监测站,正在我国南海海域新增一个背景站,即西沙国家环境背景综合监测站,该站已经进入建设阶段。”吴晓青介绍,我国已建成31个农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近期还将针对区域污染物输送监测需要新增65个站点,基本形成覆盖主要典型区域的国家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 据了解,目前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警监测网初步框架已构建完成,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警监测网正在研究建立。 赵英民透露,环保部正在组织修订《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检测技术要求》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相关标准年内发布,尽快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体系。 赵英民表示,随着配套标准的出台,我国针对区域长期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将逐步完善,届时将形成覆盖我国局地与区域、短期与长期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国建设的近1500个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每年新增费用将超过1亿元。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编辑:陈关升]https://www.doczj.com/doc/de5606169.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