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真题+模拟新题)精品资料

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真题+模拟新题)精品资料

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真题+模拟新题)精品资料
201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真题+模拟新题)精品资料

F 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F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5.E5 F1 C1 D5

[2011·安徽卷] W 、X 、Y 、Z 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1-18所示。已知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 和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 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 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图1-18

(1)X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 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X 的单质和Y 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Z 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Y 与Z 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25 ℃、101 kPa 下,已知Y 的气态氢化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 1 mol 电子放热190.0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E5 F1 C1 D5

(1)三 ⅠA 2

(2)Si HCl

(3)SiCl 4+3H 2O===H 2SiO 3↓+4HCl

(4)SiH 4(g)+2O 2(g)===SiO 2(s)+2H 2O(l)

ΔH =-1520.0 kJ·mol -1

【解析】 由W 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18,中子数为10,可知W 为氧元素;和Ne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的元素有F 和Na ,而F 的原子半径要比O 的小,故X 只能是Na ,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单质可用做半导体材料的只有Si ,故Y 为Si ,第三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Cl ,故Z 是Cl 。

(1)Na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A 族;O 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4,其中2p 4中

有2个未成对电子。

(2)金属Na 熔点比Si 单质低,Cl 的非金属性比Br 的强,因此,HCl 比HBr 稳定。

(3)Si 和Cl 形成的SiCl 4遇水发生水解反应:SiCl 4+3H 2O===H 2SiO 3↓+4HCl 。

(4)Y 的气态氢化物为SiH 4,由反应方程式:SiH 4+2O 2=====点燃SiO 2+2H 2O 可知1 mol SiH 4完

全燃烧转移8 mol 电子,故该热化学方程式为SiH 4(g)+2O 2(g)===SiO 2(s)+2H 2O(l) ΔH =-

1520.0 kJ·mol -1。

25.F1N1[2011·北京卷] 在温度t 1和t 2下,X 2(g)和H 2反应生成HX 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1)21(2)HX 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 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

(4)X 2都能与H 2反应生成HX ,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K 的变化体现出X 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K 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_(选填字母)。 a .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 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

b .X 2与H 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c .HX 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d .HX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25.F1N1

(1)放热

(2)H X

(3)HF 、HCl 、HBr 、HI

(4)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5)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6)ad

【解析】 (1)温度越高K 值越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HX 的生成反应)是

放热反应;(2)卤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与H 以共价键结合为卤化氢分子,其电子式为H X

。(3)F 、Cl 、Br 、I 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依次减小,因而HX 共价键的极性依次减弱。(4)卤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氢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恰好与卤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也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5)生成HF 、HCl 、HBr 、HI 的K 依次减小,即各反应进行程度依次减弱,说明F 、Cl 、Br 、I 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这是由于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导致的。(6)平衡常数K 表明了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K 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即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 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同理说明产物HX 越易分解,故HX 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根据K 值无法判断反应的剧烈程度。

11.F1 [2011·海南化学卷] 某反应的ΔH =+100 kJ·mol -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 kJ·mol -1

B .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 kJ·mol -1

C .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 kJ·mol -1

D .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 kJ·mol -1

F2 反应热的计算与重要的反应热

10.F2

[2011·北京卷] 25 ℃、101 kPa 下:

①2Na(s)+12

O 2(g)===Na 2O(s) ΔH 1=-414 kJ/mol

②2Na(s)+O 2(g)===Na 2O 2(s)

ΔH 2=-51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 .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D .25 ℃、101 kPa 下,Na 2O 2(s)+2Na(s)===2Na 2O(s)

ΔH =-317 kJ/mol

10.F2

【解析】 D Na 2O 2与Na 2O 阴阳离子个数比都为1∶2,注意O 2-2是一个原子团,A 项错误;

根据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钠氧化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 2O 2与Na 2O 时,转移电子数相等,B 项错误;钠与氧气的反应随温度升高将会生成Na 2O 2,C 项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利用方程式①×2

-②可得Na 2O 2(s)+2Na(s)===2Na 2O(s) ΔH =-317 kJ·mol -1,D 项正确。

24.F2 H5 H4 [2011·福建卷] 四氯化钛(TiCl 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为是FeTiO 3)制备TiCl 4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2Fe 3++Fe===3Fe 2+

2TiO 2+(无色)+Fe +4H +===2Ti 3+(紫色)+Fe 2++2H 2O

Ti 3+(紫色)+Fe 3++H 2O===TiO 2+(无色)+Fe 2++2H +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②→③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TiO 2·n H 2O 溶胶,该溶胶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______________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TiO 2·n H 2O 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OH)3杂质,还可以制得钛白

粉。已知25 ℃时,K sp [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Fe(OH)3+3H + Fe 3++3H 2O

的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

(4)已知:

TiO 2(s)+2Cl 2(g)===TiCl 4(l)+O 2(g)

ΔH =+140 kJ·mol -1

2C(s)+O 2(g)===2CO(g) ΔH =-221 kJ·mol -1

写出④中TiO 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TiCl 4和CO 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项)。

(6)依据下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 4杂质的TiCl 4的,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

24.F2 H5 H4 (1)使2+不被氧化

(2)10-9m ~10-7m(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2.79×103

(4)TiO 2(s)+2Cl 2(g)+2C(s)=TiCl 4(l)+2CO(g) ΔH =-81 kJ·mol -1

(5)产生三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6)蒸馏(或分馏,或精馏)

【解析】 (1)该流程副产物之一为绿矾,加入铁屑后可以将Fe 3+还原为Fe 2+,而且还可

以与TiO 2+反应生成还原性更强的Ti 3+,起到保护Fe 2+不被氧化的作用。

(2)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 nm ~100 nm 之间。

(3)根据氢氧化铁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sp [Fe(OH)3]=c (Fe 3+)·c 3(OH -),而该反应的K 的

表达式为K =c Fe 3+c 3H +,又由于水的离子积K W =1×10-14,从而推得K =K sp [Fe OH 3][K W ]

3,即K =2.79×10-39[1×10-14]

3=2.79×103。 (4)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1加反应2可得热化学方程式:TiO 2(s)+2Cl 2(g)+

2C(s)===TiCl 4(l)+2CO(g) ΔH =-81 kJ·mol -1

(5)由反应流程图可以看出,该过程产生了废渣、废液和废气,违背绿色化学理念。

(6)由题目表格可以看出SiCl 4和TiCl 4熔沸点差别较大,故可以用蒸馏、分馏或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31.G3 G4 F2

[2011·广东卷] 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 2和H 2O(g)转化为CH 4和O 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H 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0所示。

图0

(1)在0~30小时内,CH 4的平均生成速率v Ⅰ、v Ⅱ和v 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________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 4最多。

(2)将所得CH 4与H 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 4(g)+H 2O(g)===CO(g)+

3H 2(g)。该反应的ΔH =+206 kJ·mol -1

①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 4和H 2O(g)充入1 L 恒容密闭反应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27,此时测得CO 的物质的量为0.10 mol ,求CH 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02 kJ·mol -1。写出由CO 2生成

CO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G3 G4 F2

(1)v Ⅲ>Ⅱ>Ⅰ Ⅱ

②设CH 4的初始物质的量为x mol ,

则CH 4(g) + H 2O(g) CO(g) + 3H 2(g)

初始浓度

/mol·L -1 x 1 x

1 平衡浓度

/mol·L -1 x -0.101 x -0.101 0.101 0.301

K =c CO ·c 3H 2c CH 4·c H 2O =0.10×0.303x -0.10

2=27 解得:x =0.11

转化率=0.100.11

×100%=91% (3)CO 2(g)+3H 2O(g)===CO(g)+3H 2(g)+2O 2(g) ΔH =+1008 kJ·mol -1

【解析】 (1)0~30小时内,CH 4的平均速率=CH 4产量30 h

,由图可知,30小时内CH 4的产量Ⅲ>Ⅱ>Ⅰ,即速率关系为Ⅲ>Ⅱ>Ⅰ;前12小时第Ⅱ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 4最多。

(2)①该反应中,CH 4的用量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成正比例关系。

②假设CH 4和H 2O 的起始量均为x mol ,结合平衡时n (CO)=0.10 mol ,有:

CH 4(g)+H 2O(g)===CO(g)+3H 2(g)

起始浓度mol·L

-1 x x 0 0 变化量mol·L

-1 0.10 0.10 0.10 0.30 平衡浓度mol·L

-1 x -0.10 x -0.10 0.10 0.30 结合K =c CO ×c 3H 2c CH 4×c H 2O =0.10×0.303x -0.10

2=27,解得x =0.11 mol·L -1,CH 4的转化率=0.100.11

×100%=91%。 (3)由已知反应:①CH 4(g)+H 2O(g) CO(g)+3H 2(g) ΔH =+206 kJ·mol -1;

②CH 4(g)+2O 2(g)===2CO 2(g)+2H 2O(g)

ΔH=-802 kJ·mol-1;

①-②式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g)+3H2O(g)===2O2(g)+CO(g)+3H2(g) ΔH=+1008 kJ·mol-1。

5.F2 [2011·海南化学卷] 已知:2Zn(s)+O2(g)===2ZnO(s)

ΔH=-701.0 kJ·mol-1

2Hg(l)+O2(g)===2HgO(s)

ΔH=-181.6 kJ·mol-1

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ΔH为( )

A.+519.4 kJ·mol-1 B.+259.7 kJ·mol-1

C.-259.7 kJ·mol-1 D.-519.4 kJ·mol-1

5.F2 【解析】 C 利用题干中的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得:2Zn(s)+2HgO(s)===2ZnO(s)+ 2Hg(l) ΔH=-519.4 kJ·mol-1,然后再将各化学计量数缩小一半得Zn(s)+HgO(s)===ZnO(s)+Hg(l) ΔH=-259.7 kJ·mol-1,故答案为C。

14.C2F2 [2011·海南化学卷] 镁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有关镁的下列问题:

(1)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生成少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

(2)CH3Mg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其中镁的化合价是________,该化合物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98 K时的稳定状态)。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MgI2中Mg2+与I-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与F-间的作用力

②Mg与F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MgBr2与Cl2反应的ΔH<0

④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MgBr2>MgCl2>MgF2

⑤MgF2(s)+Br2(l)===MgBr2(s)+F2(g)

ΔH=+600 kJ·mol-1

14.C2F2 (1)MgO Mg3N2

(2)+2 CH3MgCl+H2O―→CH4↑+Mg(OH)Cl

(3)①②③⑤

【解析】 (1)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2Mg+O2===2MgO、3Mg+N2===Mg3N2;(2)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且镁元素没有可变化合价,只能为+2价;(3)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离子化合物,离子半径之和越大,离子键越弱,F-<I-,故①正确;由于Mg与F2的反应体系总能量降低,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②正确;Mg(s)+Cl2(g)===MgCl2(s) ΔH=-641.3 kJ·mol-1,Mg(s)+Br2(l)===MgBr2(s) ΔH=-524 kJ·mol-1,由盖斯定律两方程式相减得Cl2(g)+MgBr2(s)===Br2(l)+MgCl2(s) ΔH=-117.3 kJ·mol-1,ΔH<0是放热反应,故③正确;离子半径之和越大,离子键越弱,离子化合物越不稳定,F-<CI-<Br-<I-,故④错;由盖斯定律可得MgF2(s)+Br2(l)===MgBr2(s)+F2(g) ΔH=+600 kJ·mol-1,故⑤正确。

28.F2、G2[2011·山东卷] 研究NO 2、SO 2 、CO 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 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反应6NO 2

+ 8NH 3 催化剂△

7N 2+12H 2O 也可处理NO 2。当转移1.2 mol 电子时,消耗的NO 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L 。

(2)已知:2SO 2(g)+O 2(g) 2SO 3(g)

ΔH =-196.6 kJ·mol -1

2NO(g)+O 2(g) 2NO 2(g)

ΔH =-113.0 kJ·mol -1

则反应NO 2(g)+SO 2(g) SO 3(g)+NO(g)的ΔH =________kJ·mol -1。

一定条件下,将NO 2与SO 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 .SO 3和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每消耗1 mol SO 3的同时生成1 mol NO 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 2与SO 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________。

图1-14

(3)CO 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 2(g) CH 3OH(g)。

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1-14所示。该反应ΔH ______0(填

“>”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 kPa 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F2、G2

(1)3NO 2+H 2O===2HNO 3+NO 6.72

(2)-41.8 b 2.67或83

(3)< 在1.3×104 kPa 下,CO 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 转化率提高不大,而生产

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解析】 (1)NO 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 2+H 2O===2HNO 3+NO 。分析题给化学方程式可知,1 mol NO 2参加反应转移4 mol 电子,故转移1.2 mol 电子时消耗NO 2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 。

(2)将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并除2得,NO 2(g)+SO 2(g) SO 3(g)

+NO(g) ΔH =-41.8 k J·mol -1。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强

为恒量,a 不能;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即NO 2的浓度保持不变,b 能;SO 3和NO 的体积比恒为1∶1,c 不能;SO 3的消耗速率和NO 2的生成速率均是逆反应速率,故d 不能。

NO 2(g)+SO 2(g) SO 3(g)+NO(g)

起始量(mol) 1 2 0 0

变化量(mol) x x x x

平衡量(mol) 1-x 2-x x x

则有1-x 2-x =16

,解得x =0.8,

K =c SO 3·c NO c SO 2·c NO 2=0.8×0.80.2×1.2=83

。 (3)分析图象可知,温度越高CO 的平衡转化率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0。

12.F2[2011·浙江卷]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 -1,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 -1。假设每摩尔水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打破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 .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电离度为α,K a =c α21-α

。若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则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向左移动,α减小,K a 变小

C .实验检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 -1、-

3747 kJ·mol -1和-3265 kJ·mol -1,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 .已知:Fe 2O 3(s)+3C(石墨)===2Fe(s)+3CO(g) ΔH =489.0 kJ·m ol -1

CO(g)+12

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

C(石墨)+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1

则4Fe(s)+3O 2(g)===2Fe 2O 3(s)

ΔH =-1641.0 kJ·mol -1

12.F2[2011·浙江卷] 【解析】 B 1 mol 冰熔化时,熔化热能破坏的氢键的物质的量为:620=0.3,占冰中氢键的百分数为0.32

×100%=15%,A 对;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溶液中c (CH 3COO -)增大,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度α减小,由于温度不变,K a 保持

不变,B 错;根据盖斯定律,根据环己烷和环己烯的燃烧热,则1 mol 环己烷失去2 mol H 形

成1 mol 双键及1 mol H 2燃烧的反应热为:-3916 kJ·mol -1+3747 kJ·mol -1=-169 kJ·mol

-1,根据环己烷和苯的燃烧热,则1 mol 环己烷失去6 mol H 即3 mol H 2燃烧的反应热为:-

3916 kJ·mol -1+3265 kJ·mol -1=-651 kJ·mol -1,若苯分子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则两处

的反应热之比应为1∶3,显然二者的反应热之比不为1∶3,说明苯分子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C 对;运用盖斯定律,将第三个反应×6-第一个反应×2-第二个反应×6,可得目标反

应,则ΔH =-393.5 kJ·mol -1×6-489.0 kJ·mol -1×2-(-283.0 kJ·mol -1)×6=-

1641.0 kJ·mol -1,D 对。

13.F2[2011·重庆卷] 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 -F 键。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 ,断裂1 mol F -F 、S -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 、330 kJ 。则S(s)+3F 2(g)===SF 6(g)的反应热ΔH 为( )

A. -1780 kJ/mol

B. -1220 kJ/mol

C .-450 kJ/mol D. +430 kJ/mol

13.F2[2011·重庆卷] 【解析】 B 1 mol SF 6中含有6 mol S -F 键,1 mol F 2中含有1 mol F -F 键,因此ΔH =280 kJ/mol +160 kJ/mol×3-330 kJ/mol×6=-1220 kJ/mol 。

F3 原电池原理

12.F3[2011·安徽卷]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

12.F3【解析】 B A选项应该是负极反应式;C选项钠离子应向正极移动;D选项AgCl 为氧化产物。

8.F3

【解析】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原电池原理。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失电子被氧化,不活泼金属做正极而被保护,A项正确;I中锌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Zn-2e-=Zn2+,B项错误;Ⅱ中电解液为酸性,不可能生成OH-,正极反应为:2H++2e-===H2↑,C 项错误;Fe2+与六氰合铁离子生成蓝色沉淀,但I中无Fe2+生成,故无蓝色沉淀,D项错误。

11.F3 [2011·福建卷]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11.F3 【解析】 C 锂比铁的金属性强,故锂应做负极材料失电子,由题意知该原电池以LiOH为电解质且加入水即可放电则应发生反应:2Li+2H2O===2LiOH+H2↑,依据方程式可以判断水中氢在正极得电子,由+1价被还原为0价,生成氢气,且水做氧化剂,故答案A、B、D正确;C项中作为阴离子的OH-离子应向原电池的负极移动,故C项错误。

12.F3F4

[2011·广东卷]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0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图0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12.F3F4

【解析】 D a和b不连接时,不能构成原电池,铁置换出的铜附着在铁片上,故A正确;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溶液中的Cu2+得到电子生成铜在铜片上析出,故B正确;无论a和b是否连接,都是铁片不断溶解生成Fe2+,溶液中的Cu2+不断得到电子生成Cu,从溶液中析出,溶液颜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C正确;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装置为电解池,铜电极为阳极,铁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因此,即使电压足够大,Cu2+也只能向阴极移动,故D错误。

12.F3 [2011·海南化学卷] 根据图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0

A.烧杯a中的溶液pH升高

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

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12.F3 【解析】 AB 由图可知这是一个原电池,发生的是Zn的吸氧腐蚀。a中电极反应:2H2O+O2+4e-===4OH-,b中发生的反应:Zn-2e-===Zn2+,故选AB。

11.F3F4[2011·课标全国卷]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11.F3F4 【解析】 C 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的逆反应,其电极方程式为Fe(OH)2+2e-===Fe+2OH-,故该电极反应溶液pH升高,C项错误。

15.F3 、F4[2011·山东卷] 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 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15.F3 、F4【解析】 C Zn的金属性强于Fe,Fe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Zn,电镀前不能形成原电池,A项错误;电镀时,每转移2 mol电子析出1 mol Zn,B项错误;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即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恒定,则消耗的反应物与产生的生成物的量恒定,也就是反应速率恒定,与温度无关,C项正确;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易形成Zn—Fe原电池,

Zn作负极优先被腐蚀,铁制品仍能受到保护,D项错误。

29.F3、H3[2011·山东卷] 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

(1)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________。

图1-15

(2)如图1-15所示的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 S=Na2S 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M(由Na2O和Al2O3制得)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________倍。

(3)Na2S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CuSO4,溶液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9.F3、H3

(1)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S2(或热NaOH溶液)

(2)x S+2e-===S2-x(或2Na++x S+2e-===Na2S x)

离子导电(导电或电解质)和隔离钠与硫 4.5

(3)c(Na+)>c(S2-)>c(OH-)>c(HS-)>c(H+) 减小

2S2-+O2+2H2O===2S↓+4OH-

【解析】 (2)负极发生氧化反应:2Na-2e-=2N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x S+2e-=S2-x。

在铅蓄电池中,铅作负极,当铅蓄电池消耗a g P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a

207

mol,而钠

硫电池消耗a g Na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23

mol,故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4.5倍。

(3)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 HS-+OH-和HS-+H2O H2S+OH-,故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S2-)>c(OH-)>c(HS-)>c(H+)。当加入CuSO4时,Cu2+与S2-结合成CuS沉淀,使上述两个平衡均向左移动,使溶液中c(OH-)减小,溶液pH减小。而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则是由于S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

10.F3[2011·浙江卷] 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0.F3[2011·浙江卷] 【解析】 B 铁板为铁和碳的合金,滴入NaCl 溶液,形成微小的原电

池,显然a 区为负极,溶液中Cl -由b 区向a 区迁移,A 错;液滴边缘为正极区,为溶解在溶

液中的O 2放电,电极反应为:O 2+2H 2O +4e -===4OH -,B 对;液滴下的Fe 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

腐蚀,C 错;改用嵌有铜螺丝钉的铁板,则铁为负极,D 错。

F4 电解原理

26.F4O2

[2011·北京卷] 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图0

(1)溶液A 的溶质是__________;

(2)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 在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去除有影响的Ca 2+、Mg 2+,NH +4,SO 2-4[c (SO 2-4)>c (Ca 2+)]。

精制流程如下(

①盐泥a 除泥沙外,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②过程Ⅰ中将NH +4转化为N 2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aSO 4的溶解度比BaCO 3的小。过程Ⅱ中除去的离子有__________。

④经过程Ⅲ处理,要求盐水c 中剩余Na 2SO 3的含量小于5 mg/L 。若盐水b 中NaClO 的含

量是7.45 mg/L ,则处理10 m 3盐水b ,至多添加10% Na 2SO 3溶液__________kg(溶液体积变化

忽略不计)。

26.F4O2

(1)NaOH

(2)2Cl -+2H 2O=====通电H 2↑+Cl 2↑+2OH -

(3)Cl 2与水反应:Cl 2+H 2O HCl+HClO ,增大HCl 的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Cl 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 2的逸出

(4)①Mg(OH)2

②2NH +4+3Cl 2+8OH -===N 2↑+6Cl -+8H 2O

③SO 2-4、Ca 2+

④1.76

【解析】 (1)根据食盐水的组成,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故溶液A 为NaOH 溶液;(2)其中NaCl 、NaOH 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写成离

子形式,故离子方程式是2Cl -+2H 2O=====通电H 2↑+Cl 2↑+2OH -;(3)阳极区生成Cl 2,Cl 2与水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H 2O HClO+HCl ,由于反应可逆,故增大产物HCl 的浓度会使平衡逆向移动,降低Cl 2在水中的溶解度而有利于Cl 2逸出;(4)①将溶液A 的pH 调至11(碱性较

强)时,Mg 2+会以Mg(OH)2的形式沉淀下来,故盐泥a 含有Mg(OH)2;②NH +4转化为N 2的过程中N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Cl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即Cl 2转化为Cl -,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NH +4和Cl 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和3,再根据原子守恒可得N 2和Cl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和

6,再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等号左边添加OH -、等号右边添加H 2O ,最后结合原子守恒可知二者的

化学计量数分别为8和8。③由于BaSO 4的溶解度比BaCO 3小,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可知

向含有SO 2-4的溶液中加入BaCO 3后,会发生如下转化:SO 2-4+BaCO 3 CO 2-3+BaSO 4,生成的CO 2-3会与溶液中的Ca 2+生成CaCO 3沉淀,故除去的离子有SO 2-4、Ca 2+;④向盐水b 中加入Na 2SO 3是为了还原其中的NaClO ,反应过程中Na 2SO 3被氧化为Na 2SO 4、NaClO 被还原为NaCl ,根据化

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可知反应掉的Na 2SO 3和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 m 3盐水b 中含

NaClO 的物质的量为7.45 mg/L×10×103 L×10-3 g/mg÷74.5 g/mol=1 mol ,故反应掉的Na 2SO 3

的物质的量也为1 mol ;再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剩余Na 2SO 3的物质的量最多为5 mg/L×10×103

L×10-3 g/mg÷126 g/mol≈0.4 mol,故最多添加10%Na 2SO 3溶液的质量为126 g/mol×(1 mol +0.4 mol)÷10%=1764 g≈1.76 kg。

12.F3F4

[2011·广东卷]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0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图0

A .a 和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 .a 和b 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 2++2e -===Cu

C .无论a 和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 .a 和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 2+向铜电极移动

12.F3F4

【解析】 D a 和b 不连接时,不能构成原电池,铁置换出的铜附着在铁片上,故A 正确;

a 和

b 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溶液中的Cu 2+得到电子生成铜在铜片上析出,故B 正确;

无论a 和b 是否连接,都是铁片不断溶解生成Fe 2+,溶液中的Cu 2+不断得到电子生成Cu ,从

溶液中析出,溶液颜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C 正确;a 和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时,装置为电解池,铜电极为阳极,铁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因此,即

使电压足够大,Cu 2+也只能向阴极移动,故D 错误。

32.C2 F4

[2011·广东卷] 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于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图0

(注:NaCl 熔点为801 ℃;AlCl 3在181 ℃升华)

(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l 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 2外还含有________;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________。

(3)在用废碱液处理气体A 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________极,熔融盐电镀液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 -4和

Al 2Cl -7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C2 F4 (1)①Fe 2O 3+2Al=====高温Al 2O 3+2Fe

②3SiO 2+4Al=====高温2Al 2O 3+3Si

(2)HCl ,氯化铝 NaCl

(3)Cl 2+2OH -===ClO -+Cl -+H 2O ,

H ++OH -===H 2O

(4)阳 Al -3e -+7AlCl -4===4Al 2Cl -7

(5)致密的氧化铝膜能隔绝钢材与空气中的O 2、CO 2和H 2O 等接触,使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不能发生

【解析】 (1)结合题意,即是Fe 2O 3、SiO 2和金属Al 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2)杂质中还存在H 2,与Cl 2结合形成HCl ,高温下Cl 2也能与Na 和Al 反应生成NaCl 和AlCl 3(700 ℃时升华形成气体);(3)冷凝后的气体Cl 2和HCl 均能与碱液反应;(4)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

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即Al 失电子形成Al 3+,Al 3+再与AlCl -4结合形成Al 2Cl -7;(5)防止腐蚀的

原理包括隔绝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改变金属内部结构等。

11.F3F4[2011·课标全国卷]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 +Ni 2O 3+3H 2O =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

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 +2OH --2e -=Fe(OH)2

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

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Ni 2O 3+3H 2O

11.F3F4 【解析】 C 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的逆反应,其电极方程式

为Fe(OH)2+2e -===Fe +2OH -,故该电极反应溶液pH 升高,C 项错误。

10.F4[2011·全国卷]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A .CuSO 4

B .H 2O

C .CuO

D .CuSO 4·5H 2O

10.F4

【解析】 C 电解CuSO 4溶液的方程式为:2CuSO 4+2H 2O=====通电2Cu +O 2↑+2H 2SO 4,离开溶

液的物质为Cu 和O 2,其中铜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1,因此需要加入CuO 。

15.F3 、F4[2011·山东卷] 以KCl 和ZnCl 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 .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 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 .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15.F3 、F4【解析】 C Zn 的金属性强于Fe ,Fe 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Zn ,电镀前不能形成原电池,A 项错误;电镀时,每转移2 mol 电子析出1 mol Zn ,B 项错误;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即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电子数恒定,则消耗的反应物与产生的生成物的量恒定,也就是反应速率恒定,与温度无关,C 项正确;镀锌铁制品的镀层破损后,易形成Zn —Fe 原电池,Zn 作负极优先被腐蚀,铁制品仍能受到保护,D 项错误。

26.E5、F4[2011·四川卷]

甲、乙、丙、丁、戊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丙处于同一主族,丙、丁、戊处于同一周期,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甲、乙组成的常见气体X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戊的单质与X 反应能生成乙的单质,同时生成两种溶于水均呈酸性的化合物Y 和Z,0.1 mol/L 的Y 溶液pH >1;丁的单质既能与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盐L ,也能与Z 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丙、戊可组成化合物M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写出乙的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

(3)戊的单质与X 反应生成的Y 和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写出少量Z 的稀溶液滴入过量L 的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按图1-11电解M 的饱和溶液,写出该电解池中发生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充分电解后所得溶液逐滴加入到酚酞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6.E5、F4 【答案】(2) N ??N

(3)2∶3

(4)H ++AlO -2+H 2O===Al(OH)3↓

(5)NaCl +H 2O===NaClO +H 2↑ 先变红后褪色

【解析】 由X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知其为NH 3,所以甲为氢、乙为氮,由“甲、丙处于同一主族,丙、丁、戊处于同一周期,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甲、乙、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可知戊为氯。由“0.1 mol/L 的Y 溶液pH >1”可知Y 为弱酸或强酸弱碱盐,结合题中其他信息可知,Y 为NH 4Cl ,则Z 为HCl 。所以(3)中反应方程式为4NH 3+3Cl 2===2NH 4Cl +4HCl +N 2,则被氧化的NH 3与被还原的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丙、丁处于同一周期且丙的原子序数小于丁,所以丙的金属性强于丁,由“丁的单质既能与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盐L ,也能与Z 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可知丙为Na 、丁为Al 。所以L 为NaAlO 2,M 为NaCl 。(4)中少量盐酸与过量偏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5)中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上生成的Cl 2充分和阴极上生成的NaOH 接触,所以电解的总方程式为NaCl +H 2O===NaClO +H 2↑,所以充分电解后的溶液为次氯酸钠的溶液,显碱性并具有强氧化性,所以遇酚酞先变红后褪色。

10.F4G2 [2011·天津卷]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 2O 2-7和CrO 2-4,它们会对人类及

生态系统产生很大损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方法1: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CrO 2-4――→H +①转化Cr 2O 2-7――→Fe 2+②还原Cr 3+――→OH -③沉淀Cr(OH)3↓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

2CrO 2-4(黄色)+2H + Cr 2O 2-7(橙色)+H 2O

(1)若平衡体系的pH =2,该溶液显________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 .Cr 2O 2-7和CrO 2-4的浓度相同

b .2v (Cr 2O 2-7)=v (CrO 2-4)

c .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中,还原1 mol Cr 2O 2-7离子,需要________mol 的FeSO 4·7H 2O 。

(4)第③步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Cr(OH)3(s) Cr 3+(aq)+3OH -(aq)

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 sp =c (Cr 3+)·c 3(OH -)=10-32,要使c (Cr 3+)降至10-5mol/L ,

溶液的pH 应调至________。

方法2:电解法

该法用Fe 做电极电解含Cr 2O 2-7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进行,在阴极附近溶液pH 升高,产

生Cr(OH)3沉淀。

(5)用Fe 做电极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阴极附近溶液pH 升高的原因是(用电极反应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同时生成的沉淀还有__________。

10.F4G2

(1)橙 (2)c (3)6 (4)5

(5)阳极反应为Fe -2e -===Fe 2+,提供还原剂Fe 2+

(6)2H ++2e -===H 2↑ Fe(OH)3

【解析】 (1)溶液pH =2时,溶液中c (H +)浓度较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显橙色。

(2)a 项,由于反应平衡常数未知,故反应进行的程度也未知,当两者浓度相等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b 项,没有指明这些物质的反应速率代表正反应还是逆反应,也不能说明一定达到平衡;c 项,当溶液的颜色不变时,说明体系中各微粒浓度都不再改变,故达到平衡状态。

(3)结合关系式Cr2O2-7~2Cr3+~6e-、Fe2+~Fe3+~e-,根据电子守恒可知Cr2O2-7~6Fe2+,故需要6 mol FeSO4·7H2O。

(4)因为c(OH-)=3K

sp

c Cr3+

310-32

10-5

=10-9mol·L-1,故c(H+)=10-5mol·L-1,pH

=5。

(5)当用铁作电极时,阳极反应式为Fe-2e-===Fe2+,生成的Fe2+具有还原性,将Cr2O2-7还原为Cr3+,从而生成Cr(OH)3沉淀,因而铁作电极是为了生成还原剂Fe2+。

(6)在阴极上只能是H+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随着电极附近c(H+)减小,使得溶液中c(OH-)>c(H+),溶液显碱性;同时,阳极上生成的Fe2+被Cr2O2-7氧化为Fe3+,随着碱性的增强而生成Fe(OH)3沉淀下来。

29.G5F4[2011·重庆卷]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消毒、灭菌等。

(1)O3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两种单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分子式)

(2)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已知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 mol/L。

①pH33

②在30 ℃、pH=4.0条件下,O3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mol/(L·min)。

③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40 ℃、pH=3.0 b.10 ℃、pH=4.0

c.30 ℃、pH=7.0

(3)O3可由臭氧发生器(原理如题29图)电解稀硫酸制得。

图0

①图中阴极为__________(填“A”或“B”),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C处通入O 2 ,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C处不通入O2,D、E处分别收集到x L和y L气体(标准状况),则E处收集的气体

中O 3所占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忽略O 3的分解)

29.G5F4[2011·重庆卷] (1)I 2 O 2

(2)①OH - ②1.00×10-4 ③b、a 、c

(3)A 2H ++2e -===H 2↑

②O 2+4H ++4e -===2H 2O

③x -2y y

【解析】 (1)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里能将I -氧化成I 2,自身一部分氧元素被还原为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 +O 3+H 2O===2KOH +I 2+O 2,因此,生成的单质为I 2和O 2。

(2)①pH 越大,OH -浓度越大,判断起催化作用的离子为OH -。

②由表格可知,题目给定条件下所用时间为108 min ,而臭氧浓度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即有0.0216 mol/L 2=0.0108 mol/L 臭氧分解,速率为0.0108 mol/L 108 min

=1×10-4 mol/(L·min)。③分析表中的递变规律可知,a 项反应所需时间的范围是:31 min231 min ,c 项反应所需时间t <15 min ,因此,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b 、a 、c 。

(3)①电解硫酸时,溶液中的OH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和臭氧,因此产生氧气和臭氧的

一极为阳极,根据装置中电极B 处产生臭氧,则说明电极B 为阳极,则A 为阴极,硫酸溶液

中的H +在阴极放电生成氢气。②若C 处通入氧气,则A 极上产生的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③D 处得到氢气,E 处生成氧气和臭氧,每生成1 mol H 2,可得到2 mol 电子,生成x L 氢气时,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x 22.4

×2,每生成1 mol O 2,可失去4 mol 电子,每生成1 mol O 3,可失去6 mol 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V O 222.4×4+V O 322.4×6=x 22.4

×2,生成氧气和臭氧的体积共y L ,则V (O 2)+V (O 3)=y ,因此V O 3y =x -2y y

。 F5 化学反应与能量综合

6.F5 [2011·海南化学卷] 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 2+2OH --2e -===2H 2O ;

NiO(OH)+H 2O +e -===Ni(OH)2+OH -。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

是( )

A .H 2O 的还原

B .NiO(OH)的还原

C .H 2的氧化

D .Ni(OH)2的氧化

6.F5 【解析】 D 当为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反应为氧化反应,排除A 、B 选项;电极反应式应是将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逆回去:

Ni(OH)2+OH --e -===NiO(OH)+H 2O(氧化反应,阳极),2H 2O +2e -=== H 2+2OH -(还原反应,阴

极),故答案为D 。

20.F5 [2011·江苏化学卷]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 4(g)+H 2O(g)===CO(g)+3H 2(g)

ΔH =206.2 kJ·mol -1

CH 4(g)+CO 2(g)===2CO(g)+2H 2(g)

ΔH =247.4 kJ·mol -1

2H 2S(g)===2H 2(g)+S 2(g)

ΔH =169.8 kJ·mol -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 4(g)与H 2O(g)反应生成CO 2(g)和H 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 2S 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 2S 燃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生成的SO 2与H 2S 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 2O 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 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0所示。图中A 、B 表示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图0

(4)电解尿素[CO(NH 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图0(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0

(5)Mg 2Cu 是一种储氢合金。350 ℃时,Mg 2Cu 与H 2反应,生成MgCu 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Mg 2Cu 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F5 (1)CH 4(g)+2H 2O(g)===CO 2(g)+4H 2(g)

ΔH =165.0 kJ·mol -1

(2)为H 2S 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2H 2S +SO 2===2H 2O +3S(或4H 2S +2SO 2===4H 2O +3S 2)

(3)H 、O(或氢原子、氧原子)

(4)CO(NH 2)2+8OH --6e -===CO 2-3+N 2↑+6H 2O

(5)2Mg 2Cu +3H 2=====△MgCu 2+3MgH 2

【解析】 (1)先写出甲烷与水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可由已知中的前两个反应加减得到,第一个×2-第二个即可;(2)硫化氢分解是吸热反应,需要加热,所以使部分硫化氢燃烧可以提供分解反应所需的热量,综合利用资源,但会产生SO 2污染,所以在用硫化氢与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3)水分解生成氢气、氧气,温度升高,氢气、氧气中化学键断裂,转化为原子,根据个数比,可分析出A 为氢原子,B 为氧原子;(4)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只能是尿素中氮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氮气,碳元素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根离子;(5)根据生成的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得出氢化物是MgH 2,然后可写出方程

式2Mg 2Cu +3H 2=====△MgCu 2+3MgH 2。

27.F5G2[2011·课标全国卷] 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 2(g)、CO(g)和CH 3OH(l)

的燃烧热ΔH 分别为-285.8 kJ·mol -1、-283.0 kJ·mol -1和-726.5 kJ·mol -1。请回答下

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 mol 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kJ ;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由CO 2和H 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T 1、T 2均大于300 ℃);

图1-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为T 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

v (CH 3OH)= n A t A

mol·L -1·min -1 ②该反应在T 1时的平衡常数比T 2时的小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处于A 点的反应体系从T 1变到T 2,达到平衡时n H 2

n CH 3OH 增大

(4)在T 1温度时,将1 mol CO 2和3 mol H 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 2转化率为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 1 mol 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 kJ ,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______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27.F5G2

(1)2858

(2)CH 3OH(l)+O 2(g)===CO(g)+2H 2O(l)

ΔH =-443.5 kJ·mol -1

(3)③④ (4)1-α2

(5)CH 3OH +H 2O===CO 2+6H ++6e -

32

O 2+6H ++6e -===3H 2O 96.6% 【解析】 (1)H 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1,则分解10 mol H 2O 消耗能量为285.8

kJ·mol -1×10 mo l =2858 kJ 。

(2)CO(g)和CH 3OH(l)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O(g)+12

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①

CH 3OH(l)+32

O 2(g)===CO 2(g)+2H 2O(l) ΔH =-726.5 kJ·mol -1②

②-①得CH 3OH(l)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 3OH(l)+O 2(g)===CO(g)+2H 2O(l)

高三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 三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Mg :24 Al :27 Fe :56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是( ) A 、纤维素 B 、蛋白质 C 、淀粉 D 、糖类 2、下列过程需要通过直流电才能实现的是( ) A 、电化腐蚀 B 、比较同浓度盐酸和氨水的导电能力 C 、电泳 D 、电离 3、为防止富脂食品长期放置产生变质现象,在食口包装袋内,除了放置干燥剂外,为防止食品氧化,还要放置( ) A 、无水硫酸铜 B 、铁粉 C 、食盐 D 、生石灰 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l 2、ClO 2(其还原产物为Cl -)、O 2(1molO 3转化为 1molO 2和 1molH 2O)、H 2O 2等物质都具有氧化性,因而常被用作消毒剂。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 ) A 、Cl 2 B 、ClO 2 C 、O 3 D 、H 2O 2 5、绿色化学是当今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其原则之一是单一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原子经济性)要最大化。根据该原则,下列反应原子经济性最差的是( ) A 、获1950年诺贝尔奖的 反应: CH 2=CH 2+CH 2=CH —CH=CH 2→B 、获 1979年诺贝尔奖的(Ph- C 、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2CH 2=CH 2+O 2 2CH 3CHO D 、获1963年诺贝尔奖的烯烃聚合反应: NCH 2===CH —CH 3 [CH 2—CH]n 二、不定项选择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 、由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C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D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7、如右图所示,A 池用石墨电极电解氢氧化钠溶液,B 池精炼粗铜,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 池D 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H 2CH 2+Ph 3===O 催 3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内容主要出现在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和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发现主要考点有宏观、微观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反应热、焓变、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理解,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以及能源等。 统观整个高中化学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本部分内容与后面电化学基础形成了一个能量转化的体系,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了整体认识。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一问中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工艺流程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常与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有关。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与新能源问题相关的考点也引起了关注。 命题趋向:预计在2019年高考中,反应热的考查内容将不断拓宽,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的应用要求会有所提高,另外试题会更加关注能源问题,以期引导考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在必修2和选修4中都有,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能书写和判断简单的热化学方程式,并且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反应热。但是由于时间较长,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有所遗忘,尤其是反应热与焓变、燃烧热与中和热等概念又混淆不清,在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时,分不清物质中到底含有多少个化学键,在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复杂反应的反应热时,不知道怎么通过变形得到目标方程等。 针对这些问题,一轮复习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复习、归纳,对比、总结,将知识系统化,考点突出化、方法具体化,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多媒体辅助、讲解法、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真题演练、反思归纳等等 将复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点、易混淆点,采用多台阶、小步幅的方法层层推进,使学生在教学的进程中潜移默化地收获和提高。 学法:查教材和资料梳理相关内容,分析真题,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自主探究或讨论,攻坚克难,整理归纳条理清晰。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基础) 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重点) 第三课时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重点、难点) 六、教学设计 基本思路:知识梳理典例分析真题演练归纳总结习题巩固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反应热和焓变 【复习巩固教材,构建知识体系】首先梳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如反应热、焓变、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 【投影展示图像】对比分析图像,理解图像的含义,加深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以及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的理解。如图1从宏观角度分析为放热反应,图2从微观角度分析为放热反应,图3图4是关于催化剂、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通过图像将零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概念,便于掌握。 【真题演练】弄清考法,有的放矢。15年北京理综第9题就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2、燃烧热和中和热 【知识梳理】弄清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1、燃烧热:在101 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注意:两者标准不同。燃烧热的标准是1mol纯物质,中和热的标准是1mol液态水。通过概念的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加深理解。 【投影展示例题】学生分组讨论结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注意易错点,如C——CO2,H——H2O,S——SO2等;中和热必须是稀的强酸跟强碱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1 mol 液态水的反应热才为57.3kJ·mol-1 【习题巩固】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解决能源危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学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是”或“否”),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可知pH增大 2- 27 2- 4 c(Cr O) c(CrO) _____(选填“增大”, “减小”,“不变”); (4)分析如图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的实验现象,说明+6价铬盐氧化性强弱为Cr2O72-__________CrO42-(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ⅰⅱⅲⅳ 是否加入 Fe2(SO4)3 否否加入5g否 是否加入H2SO4否加入1mL加入1mL加入1mL 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阳极均为石 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0.92212.720.8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含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NH ClO为白色晶体,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1.高氯酸铵() 44 分。 ()1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铵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会产生H() O g和三种单质气体,请写出该分解反应的化 2 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设计如下装置检验高氯酸铵分解的产物。该小组连接好装置后,依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试剂、通干燥的惰性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将导管末端移入盛满水的试管E、通入气体产物。(已知: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氧气) ①装置A、B、C、D中盛放的药品可以依次为__________(选填序号:Ⅰ、Ⅱ或Ⅲ)。 .碱石灰、湿润的淀粉KI试纸、氢氧化钠溶液、Cu Ⅰ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红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Cu Ⅱ .无水硫酸铜、湿润的淀粉KI试纸、饱和食盐水、Cu Ⅲ ②装置E收集到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经查阅资料,该小组利用反应NaClO4(aq)+NH4Cl(aq)90℃=NH4ClO4(aq)+NaCl(aq)在实验室NH ClO,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制取44 ①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粗NH 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和过 4 滤、洗涤、干燥。 ②研究小组分析认为,若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NH Cl,则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 4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小组通过甲醛法测定所得产品NH4ClO4的质量分数。[已知:NH4ClO4的相对

2020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

2020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有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Ba-137 一、选择题 7.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氨气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漂白剂,常用于加工食品使食品增白 C.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其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D.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常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硫酸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不可能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B. 乙烯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其反应原理不相同 C. 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浸制动物标本 D. 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与金属Na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9.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工业上N2与H2合成NH3,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B. 向1.50mol/L的硝酸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至中性,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C. 密闭容器中2molCO与1molH2O(g)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增大压强CO的反应速率加快 D.SO2与O2催化氧化成SO3是一个放热过程,450℃左右的温度比室温更有利于SO3生成 10.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元素M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G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弱 B. 化合物Z2M、MY2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C. ZX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4-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答案)

1.【2018新课标1卷】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5(g)完全分解): t/min0408016026013001700∞ p/kPa35.840.342.5. 45.949.261.262.363.1 ①已知:2N2O5(g)=2N2O4(g)+O2(g) ΔH1=?4.4kJ·mol?1 2NO2(g)=N2O4(g) ΔH2=?55.3kJ·mol?1 则反应N2O5(g)=2NO2(g)+ 1 2 O2(g)的ΔH=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25 31 210?min N O p kPa υ-- =??。t=62min时,测得体系中2 O p p O2=2.9kPa,则此时的 25 N O p=________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kPa(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2O4(g)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kPa(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 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2O5NO2+NO3快速平衡 第二步NO2+NO3→NO+NO2+O2慢反应 2018年高考试题

2020高三化学二轮复习高考常考题:醇类的性质

【【【【【【2020【【【【【【【【【【【 ——【【【【【【【【【【26【【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棉花、羊毛、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素 B. 石油的分馏和裂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C. 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甲烷、乙醇、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2.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某同学对其可能具有的 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 ①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 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乙酸发生反应 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新制Cu(OH)2反应 ⑥遇FeCl3溶液可以发生显色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3.化学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中应用广泛,其中原理错误的是() A. 利用乙二醇的物理性质作内燃机抗冻剂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C. 采用光触媒技术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 D. 苦卤经过浓缩、氧化、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可获得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NaOH溶液清洗 B. 凡是分子中有?OH的化合物都是醇 C. 氨基酸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D. 油脂的水解反应即为皂化反应 5.下列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苯中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过滤 B.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把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C.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用蒸馏法 D. 提纯蛋白质时可先加入(CH3COO)2Pb溶液,过滤后再加水重新溶解

6.以溴乙烷为原料,用下述六种反应的类型: (1)氧化(2)消去(3)加成(4)酯化(5)水解(6)加聚, 来合成乙二酸乙二酯的正确顺序() A. (1)(5)(2)(3)(4) B. (1)(2)(3)(4)(5) C. (2)(3)(5)(1)(4) D. (2)(3)(5)(1)(6) 7.有机物甲、乙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B. 甲、乙都能与溴的单质发生加成反应 C. 一定条件下,甲、乙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 甲、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8.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过 程 实 验 目 的 将乙二醇 (HOCH2CH2OH) 转化为乙二酸 (H2C2O4) 比较氯化铁和二氧 化锰对H2O2分解反 应的催化效果 证明稀硝酸与铜 反应时表现出氧 化性 用SO2与Ba(NO3)2反应 获得BaSO3沉淀 A. A B. B C. C D. D 9.香天竺葵醇和异香天竺葵醇可用于精油的制作,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香天竺葵醇属于脂肪醇,异香天竺葵醇属于芳香醇 B. 两者都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襄阳三中樊春潮陈玉华 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大部分搜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物结构与离子平衡理论板块与原始化合物之间的综合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计算能力(重点训练平衡常数以及转化率的计算)、语言表述能力(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解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基本思路是:仔细审题→弄懂原理→掌握要点→抓住特例→规范答题。 一、综合能力的应用技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二综合分析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考生能否把总会让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单一模块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考生要把答题化为小题,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降低难度,各个击破。 二、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盖斯定律主要是利用题中信息求某一特定热化学方程 GAGGAGAGGAFFFFAFAF

式的反应热。计算时先要确定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关系,在确定△H间的计算关系,技巧如下: 1、确定已知方程式的加减:注意观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与待定的热化学方程式,如果待定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找到且只在该方程式中出现,那么在“=”或“≒”号的同一侧用加法,不同侧用减法。 2、调整化学计量数:如果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要调整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使需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也要作同倍数的变化),从而快速确定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所需要的倍数。 GAGGAGAGGAFFFFAFAF

3、注意检查核对:得到计算反应热的关系式后,一定 要核对一下所求的反应热是不是与要求的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三、平衡计算的应用技巧 1、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不变。利用平衡常数可以处理多次投料的结果比较问题。 2、常用的计算思路:涉及赔偿的计算常利用“三段式”法,要注意几个关系的应用,反应物的c(平)=c(初)-c (转),生成物的c(平)=c(初)+c(转),反应物的c(初)×a(转化率)=反应物c(转),不同物质的c(转)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四、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技巧 1、化学平衡常数(K):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既可根据“相同时间内某物质的增加量是否等于减少量”来判断,也可根据相同温度下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Qc=K,已达平衡;Qc>K,平衡逆 向移动;Qc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全国卷一

近五年高考真题——化学反应原理 (2013年全国卷1)28.(15分)二甲醚(3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和少量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主要过程包括下列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i)(g)+2H2(g)3(g) △H1=-90.1 ()2(g)+3H2(g)3(g)2O △H2=-40.9 水煤气变换反应: ()(g)2O(g)= 2(g)2(g) △H3=-41.1 二甲醚合成反应: ()23(g)= 33(g)2O △H4=-24.5 回答下列问题: (1)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高纯度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对转化率的影响。 (3)由H2和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的反应的影响。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O、2O3)、压强在5.0条件下,由H2和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右图所示。其中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 ·h·-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理论输出电压为 1.20V,能量密度(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 28.答案:(1)2O3+23H22()4 △()42()33、 2 ()3

2O 3+3H 2O (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i )平衡向右移,转化率增大:生成的水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消耗部分。 (3)2(g)+4H 2(g)33(g)2O △-204.7 ;该反应分子数减小,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和H 2转化率增大,33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和H 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4)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5)33+3H 222+1212e - ;12; 1 1161 1 39.8)106.3(1965001246100020.1-----??=???÷?????kg h kW h kW J kg mol C mol g g V (2014年全国卷1)、27、(15 分) 次磷酸(H 3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 H 3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 (2) H 32及 22均可将溶液中的 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 H 32 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利用 H 32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则氧化产 物为 (填化学式)。 ③ 22 为 (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 (填“弱 △ △ △ △ △ △ △ △ △

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试题 (1)

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试题 说明: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Si-28 Cl-35.5 Fe-56 Ag-108 I-127 Bn-137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B.高炉、接触室和吸收塔是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设备 C.肼、甲醇等形成燃料电池放出的热量远高于其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 D.利用外接直流电源保护铁质建筑物,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 7N与15 7 N2互为同位素 B.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C.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可用金属钠鉴别 D.H3C CH3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少量卤代烃加NaOH水溶液共热,冷却,再加AgNO3溶液可检验卤素原子 B.检测NaClO、KMnO4等具有强氧化性物质溶液的pH时,最好选用pH试纸 C.将铂丝放在稀硫酸中洗涤并灼烧后,再蘸取待检物进行焰色反应 D.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4.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8 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 B.将1 mol NH4NO3溶于稀氨水中,所得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NH4+的数目为N A C.2 mol NH3和3 mol O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NO的分子数为2N A D.常温下,1 L pH=9的CH3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9N A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 2.下列氧化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A .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 .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 .锌粒与稀H 2SO 4反应制取H 2 D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但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4.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 2A ( l ) + B ( l ) = 2C (g ) △H 1 B. 2A ( g ) + B ( g ) = 2C (g ) △H 2 C. 2A ( g ) + B ( g ) = 2C ( l ) △H 3 D. 2A ( l ) + B ( l ) = 2C ( l ) △H 4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 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 4 ( g ) + 3/2O 2 ( g ) = 2H 2O ( l ) + CO ( g ) △H 1 B. S ( s ) + 3/2O 2 ( g ) = SO 3 ( s ) △H 2 C. C 6H 12O 6 ( s ) + 6O 2 ( g ) = 6CO 2 (g) + 6H 2O ( l ) △H 3 D. 2CO ( g ) + O 2 ( g ) = 2CO 2 ( g ) △H 4 6.已知(l ))g (O 2 1)g (H 22+ =H 2O (g ) △H 1=a kJ·1mol - (2))g (O )g (H 222+ =2H 2O (g ) △H 2=b kJ·1mol - (3))g (O 2 1 )g (H 22+=H 2O (l ) △H 3=c kJ·1mol - (4))g (O )g (H 222+ =2H 2O (l ) △H 4=d kJ·1mol - 下列关系式中准确的是 ( ) A . a <c <0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7.已知299 K 时,合成氨反应 N 2 (g ) + 3H 2 3 ( g ) △H = -92.0 kJ/mol ,将此温度下 的1 mol N 2 和3 mol H 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有时实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 略能量损失) ( ) A .一定大于92.0 kJ B. 一定等于92.0 kJ C. 一定小于92.0 kJ D. 不能确定 8.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 -2804 kJ/mol ,当它氧化生成1 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 26.0 kJ B. 51.9 kJ C. 155.8 kJ D. 467.3 kJ 9.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已知H —H 键能为436 KJ/mol ,H —N 键能为391KJ/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N 2 + 3H 2 = 2NH 3 ΔH=—92.4 KJ/mol ,则 N≡N 键的键能是 ( ) A .431 KJ/mol B .946 KJ/mol C .649 KJ/mol D .869 KJ/mol 11.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能够由自然界中大量存有的水来制取: 2H 2O ( g ) = 2H 2 ( g ) + O 2 ( g ) △H = +517.6 kJ/mol 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准确.. 的是 A. 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能够燃烧的物质,所以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 二级能源 B.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12.燃烧a g 乙醇(液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经测定,a g 乙醇与足量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5.6L,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准确的是( ) A.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Q B.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 Q / 2 C. 1/2 C 2H 5OH(1)+3/2O 2(g)=CO 2(g)+3/2H 2O(1) △H = -Q D. C 2H 5OH(1)+3O 2(g)=2CO 2(g)+3H 2O(1) △H = -2Q 13.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 2O(1) △H= -571.6KJ/mol C 3H 8(g)+5O 2(g)=3CO 2(g)+4H 2O(1) △H=-2220.0kJ/mol 实验测得,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 ,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 A .1:3 B .3:1 C .1:4 D .1:1 1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 △H 1>△H 2的是 ( )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 24C O 的含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 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 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 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4)滴定时KMnO 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K 3[Fe(C 2O 4)3]·3H 2O 样品中2-24C O 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抑制2Fe +的水解(答案合理即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分解过量的22H O (答案合理即可) 酸式滴定管 最后一滴标准4KMnO 溶液滴入后,溶液变为浅红色且30s 不再改变 ()244243K SO MnSO Fe SO 、、 50% 【解析】 【分析】 (1)制备242FeC O 2H O ?时,加入3mol/L 硫酸的作用是抑制2Fe +的水解; (2)根据信息第一个生成K 3[Fe(C 2O 4)3]的化学方程式是 ()()2422422324336FeC O 6K C O 3H O 404K Fe C O 2Fe OH ℃??+++↓??;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高三化学月考试题

6.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46 2与N 2O 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 B .7.82O 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 1 C .2.24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个 D .1 L0.523 溶液中含有的32-数目为0.5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一定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的是放热反应 D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8.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经实验测得该溶液中存在+2Ba 和-3NO ,则 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4NH 、+2Mg 、-1C 、+K B .+2Fe 、+Na 、-34PO 、+2Zn C .-2 4SO 、-3HCO 、-1C 、+K D .-2AlO 、+Na 、-Cl 、-OH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将少量2气体通入溶液中:2+2-+H 2-23+2 B .在硫酸氢钾溶液中加入()2溶液至7: 2+-24 +2++2– 4↓+2H 2O C .在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足量()2溶液: 2++2-3+2++2– 3↓+3↓+2H 2O 10.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4O 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 分别为:P —P ·—1、P —O ·—1、 ·—1、 ·—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 ,其中正确的是 A 、(6a+5d -4c -12b )·—1 B (4c+12b -6a -5d )·—1 C 、(4c+12b -4a -5d )·—1 D 、(4a+5d -4c -12b )·—1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 随堂练习 1.(2011·上海高考)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要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化学键的断裂一定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一定释放能量 D.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除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 3.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B.该反应热ΔH=+(a-b) kJ·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4.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它与N2O4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N2O4(g) ΔH=+8.7 kJ/mol,N2H4(g)+O2(g)===N2(g)+2H2O(g) ΔH=-534.0 kJ/mol, 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N 2H 4(g)+N 2O 4(g)===3N 2(g) +4H 2O(g) ΔH =-542.7 kJ/mol B .2N 2H 4(g)+N 2O 4(g)===3N 2(g)+4H 2O(g) ΔH =-1059.3 kJ/mol C .2N 2H 4(g)+N 2O 4(g)===3N 2(g)+4H 2O(g) ΔH =-1076.7 kJ/mol D .N 2H 4(g) +12N 2O 4(g)===3 2N 2(g)+2H 2O(g) ΔH =-1076.7 kJ/mol 5.甲醇是人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已知: ①2H 2(g)+O 2(g)===2H 2O(l) ΔH 1=-571.8 kJ/mol ; 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 ΔH 2=-192.9 kJ/mol 。 (1)甲醇 蒸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 2=________ kJ/mol(用E 1、E 2表示)。 (3)H 2(g)的燃烧热为________。 (4)请你分析H 2(g)作为能源比甲醇蒸气作为能源的优点: (写出两点即可)。 9.(15分)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还原剂肼(N 2H 4)和强氧化剂H 2O 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0.4 mol 液态肼和足量H 2O 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56.64 kJ 的热量。 (1)写出肼和H 2O 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H 2O(l)===H 2O(g) ΔH =+44 kJ/mol ,则16 g 液态肼与足量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器,除释放出大量热量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 。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原理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