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等级培训

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等级培训

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等级培训
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等级培训

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等级培训超声检测专业规范考试复习题集(选择题型)

夏纪真汇编

2011年4月

目录(共7个标准324题):

§1. GB/T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40题)

§2. JB/T4730.3-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5.1“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95题)

§3. JB/T4730.3-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4.5“承压设备用无缝钢管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39题)

§4. GB/T5777-2008《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22题)

§5. GB/T7233-1987《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定方法》(41题)

§6. GB/T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39题)

§7. JB/T8467-96《锻钢件超声波探伤方法》(48题)

§1. GB/T6402-2008《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40题)

1.本标准适用于检测的材料是(d)

a.Q235;

b.45号钢;

c.1Cr18Ni9Ti;

d.以上都是

2.本标准适用于检测的材料是(d)

a.16MnR钢;

b.20g钢;

c.1Cr18Ni9Ti;

d.以上都是

3.关于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不正确的是(c)

a.本标准适用于铁素体-马氏体、奥氏体、奥氏体-铁素体钢锻件;

b.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超声脉冲反射式手工检测方法;

c.本标准适用于检测锻制的汽轮机转子叶片和轴;

d.本标准采用接触法耦合,供需双方协商后也可采用液浸法自动化检测

4.有关本标准的超声检测操作,正确的是(d)

a.超声检测应按书面的操作规程实施;

b.操作规程中应包括验收标准;

c.合同中有规定时,编制的操作规程须经需方批准后方能应用;

d.以上都对

5.有关本标准对于超声检测操作规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超声检测应按书面的操作规程实施;

b.操作规程中应包括验收标准;

c.编制的操作规程均须经需方批准后方能应用;

d.操作规程中应包括扫查计划要求

6.有关本标准对采用探头规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采用直探头和横波探头;

b.在凹、凸表面上扫查的横波探头需要使斜楔底面与弧面吻合;

c.斜楔底面与弧面吻合的横波探头需要应用与被检材料外形相似的参考试块调整灵敏度;

d.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采用爬波探头作初始检测

7.关于本标准实施中采用的探头,正确的是(d)

a.除直探头和横波探头以外的其他探头不能用于初始检测;

b.在凹、凸表面上扫查的横波探头需要使斜楔底面与弧面吻合;

c.斜楔底面与弧面吻合的横波探头需要应用与被检材料外形相似的参考试块调整灵敏度;

d.以上都对

8.用斜探头在外径500mm的筒形锻件外表面进行轴向扫查时,斜楔宽度要求为(a)

a.>50mm;

b.>25mm;

c.商品化斜探头的斜楔宽度;

d.斜楔宽度与被检工件外径无关

9.用斜探头在外径500mm的筒形锻件外表面进行横向扫查时,斜楔长度要求为(a)

a.50mm;

b.25mm;

c.由商品化斜探头的斜楔长度决定;

d.斜楔长度应该尽量短为好

a.最终热处理之后;

b.钻孔或开挖型腔之后;

c.锻造完成后,退火热处理之前;

d.b和c

11.对钢锻件进行超声检测的时机应尽量选择在(a)

a.最终热处理之后;

b.机械加工之后;

c.锻造完成后,退火热处理之前;

d.任意选择

12.本标准中对直探头允许使用的扫查灵敏度确定方法是(d)

a.平底孔DAC曲线;

b.底波反射法;

c.Φ3mm长横孔DAC曲线;

d.a和b

13.有关本标准对扫查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所有锻件的全表面均应作100%扫查;

b.锻件的全表面可按合同要求作100%扫查或栅格扫查;

c.手工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

d.合同中应至少规定探头角度、扫查方向和扫查方式与范围

14.有关本标准对扫查作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对方截面锻件作直探头100%扫查时应至少以轴向两个相邻垂直面为扫查面;

b.对圆截面锻轴作直探头100%周面径向扫查时应至少以周面180°为扫查面;

c.对筒形锻件作横波100%周面周向扫查时应沿相反方向两次扫查;

d.以上都对

15.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d)

a.对长方体锻件作直探头100%扫查时应至少以两个相邻垂直面为扫查面;

b.对轴类锻件作直探头100%周面径向扫查时应至少以周面180°为扫查面;

c.对筒形锻件作横波100%周面弦向扫查时应沿相反方向两次扫查;

d.以上都对

16.某Φ300x25x200mm的筒形钢锻件是否可以作横波周向扫查?(b)

a.不可以;

b.可以;

c.只能作纵波直探头径向周面扫查;

d.只能作横波周向周面扫查

17.某Φ300x50x100mm的筒形钢锻件是否可以作横波周向扫查?(b)

a.不可以;

b.可以;

c.只能作纵波直探头径向周面扫查;

d.只能作横波周向周面扫查

18.直探头作100%扫查时,正确的相邻探头移动覆盖区为(c)

a.探头名义直径的50%;

b.探头名义直径的10%;

c.有效探头直径的10%;

d.有效探头直径的50%

19.斜探头作100%扫查时,正确的相邻探头移动覆盖区为(c)

a.探头斜楔宽度的50%;

b.探头斜楔宽度的10%;

c.探头晶片宽度的10%;

d.探头晶片宽度的50%

20.锻件超声探伤中发现的“不连续”其动态波形表现形式为(e)

a.点状;

b.长条形;

c.单个;

d.密集形;

e.以上都是

21.对于厚度60mm的Q235钢锻件作直探头检测时,要求质量等级为4级,则下述质量要求中不正确的是(d)

a.Φ2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回波信号可不予记录;

b.Φ3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单个点状不连续可以验收;

c.Φ2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单个长条形不连续可以验收;

d.存在不连续处的第一次底波与邻近完好区域第一次底波的幅度之比为6dB无须记录

22.对45#钢筒形锻件作横波周面周向扫查探伤,下述质量要求中不正确的是(d)

a.可采用2MHz或4MHz标称频率的探头,但验收参数各有不同;

b.横波探伤以Φ3mm长横孔为建立DAC的基础;

c.质量等级1级不能采用横波周面弦向扫查探伤;

d.以Φ3mm长横孔为基础建立的DAC是通用曲线

23.对材料为20g的筒形钢锻件作横波周面弦向扫查探伤,下述质量要求中正确的是(d)

a.横波探伤以Φ3mm长横孔为建立DAC的基础;

b.质量等级1级不能采用横波周面弦向扫查探伤;

c.可采用2MHz或4MHz标称频率的探头,但验收参数各有不同;

d.以上都对

24.厚度75mm的1Cr18Ni9Ti钢锻件作直探头检测时要求质量等级为3级,则下述质量要求中正确的是(d)

a.Φ2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回波信号可不予记录;

b.Φ3.2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单个点状不连续不予验收;

c.Φ2.5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单个长条形不连续不予验收;

d.以上都对

25.对于厚度80mm的1Cr18Ni9Ti钢锻件作直探头检测时,要求质量等级为3级,则下述质量要求中正确的是(d)

a.Φ3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回波信号可不予记录;

b.Φ6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单个点状不连续不予验收;

c.Φ4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单个长条形不连续不予验收;

d.以上都对

26.厚度80mm的16MnR钢锻件作直探头检测时,要求质量等级为4级,则下述质量要求中不正确的是(d)

a.Φ2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回波信号可不予记录;

b.Φ3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单个点状不连续不予验收;

c.Φ2mm平底孔直径当量的单个长条形不连续不予验收;

d.存在不连续处的第一次底波与邻近完好区域第一次底波的幅度之比为6dB内无须记录

27.按本标准对长条形不连续进行测长的方法应该是(d)

a.6dB法;

b.20dB法;

c.端点峰值法;

d.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方法

28.对Φ120mm的45#钢锻轴采用斜楔底面已磨制成与周面吻合的45°斜探头作横波周面弦向扫查探伤,最大可检查深度是(b)

a.25mm;

b.18mm;

c.14mm;

d.8mm

29.某厚度200mm的45#钢锻件利用工件底波调整探伤灵敏度,2.5P20探头,要求质量等级为4级,则在工件完好区域调整第一次底波高度为80%后,应增益(c)

a.28dB;

b.32dB;

c.37dB;

d.42dB

30.Φ350x50mm的45#钢筒形锻件用2.5P12探头在外圆周面作周面径向扫查,利用工件底波调整探伤灵敏度,,要求质量等级为4级,则在工件完好区域调整第一次底波高度为80%后,应增益(a)

a.24dB;

b.32dB;

c.38dB;

d.42dB

31.某厚度200mm的45#钢饼形锻件,用2.5P20探头在周面探测时发现存在Φ3.6mm直径平底孔当量的长条形不连续,长度6mm,应评定为(b)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32.Φ200x60mm的45#钢园饼形锻件,用2.5P20探头在周面探测时发现存在Φ3.6mm直径平底孔当量的长条形不连续,长度6mm,应评定为(B)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33.直径200mm的45#钢锻轴用2.5P14探头周面径向探测时发现一处的第一次底波比完好区第一次底波低20dB,未见有不连续反射回波,质量等级要求为3级,下面的处理方法哪个是正确的?(c)

a.判定该锻轴为不合格;

b.做好记录;

c.做好记录并进一步检测;

d.该轴仍判为合格

34.用2.5P14探头在Φ120mm的45#钢锻轴周面径向探测时发现一处的第一次底波比完好区第一次底波低20dB,未见有不连续反射回波,质量等级要求为4级,下面的处理方法哪个是正确的?(c)

a.判定该锻轴为不合格;

b.做好记录;

c.做好记录并进一步检测;

d.该轴仍判为合格

35.某直径120mm的1Cr18Ni9Ti钢锻轴用2.5P12探头在周面径向探测,发现一处存在Φ6mm直径平底孔当量的单个不连续,应评定为(b)

a.1级;

b.2级;

c.3级;

d.不合格

36.某直径160mm的1Cr18Ni9Ti钢锻轴用2.5P20探头在周面径向探测,发现一处存在Φ6mm直径平底孔当量的单个不连续,应评定为(b)

a.1级;

b.2级;

c.3级;

d.不合格

37.用2.5P20Z(2.5MHz,Φ20mm)直探头检验厚度为350mm饼形45#钢锻件(C L=5900m/s),利用工件底波调整探伤灵敏度,要求质量等级为4级,探伤中发现深度200mm处存在一单个不连续,其波幅比基准波高高出29dB,若不考虑衰减系数,该锻件应评为(c)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38.某方坯45#钢锻件尺寸为50x55x120mm,质量等级要求为2级,探测发现存在两个点状不连续,分别为Φ5mm和Φ7mm平底孔当量,其他无异常,该锻件是否符合要求?(b)

a.不符合;

b.符合;

c.无法判断

39.某铝合金方坯锻件尺寸为50x55x120mm,探测发现存在两个点状不连续,分别为Φ5mm和Φ7mm平底孔当量,其他无异常,该锻件是否符合本标准的2级质量等级要求?(d)

a.不符合;

b.符合;

c.无法判断;

d.本标准不适用

40.某方坯45#钢锻件尺寸为80x80x120mm,采用2P13x13K1斜探头进行横波检测,质量等级要求为3级,探测发现存在两个单个不连续,分别为达到直径3mm长横孔的DAC曲线和超过该DAC曲线3dB,其他无异常,该锻件是否符合要求?(a)

a.不符合;

b.符合;

c.无法判断

§2 JB/T4730.3-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5.1“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95题)

1.本标准不适用于以下哪一焊缝的超声检测?(f)

a.铸钢对接焊缝;

b.外径小于159mm钢管环缝;

c.内径≤200mm的管座角焊缝;

d.外径<250mm的纵向焊缝;

e.内外径之比<80%的纵向焊缝;

f.以上都是

2.本标准不适用于以下哪一焊缝的超声检测?(d)

a.铸钢及奥氏体不锈钢对接焊缝;

b.外径小于159mm钢管对接焊缝;

c.内径≤200mm的管座角焊缝及外径<250mm和内外径之比<80%的纵向焊缝;

d.以上都是

3.本标准适用于以下哪一焊缝的超声检测?(d)

a.母材厚度8~400mm;

b.全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

c.母材厚度6~8mm的全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按附录G;

d.以上都是

4.下面哪种工件不适用于本标准?(d)

a.铸钢对接焊接接头;

b.Φ480x120mm筒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

c.内径25mm的管座角焊缝;

d.以上都是

5.本标准适用于母材厚度范围多少的焊缝超声检测?(a)

a.8~400mm;

b.12~250mm;

c.6~200mm;

d.8~300mm

6.本标准要求探头扫查覆盖率为(b)

a.>10%探头直径;

b.>15%探头直径;

c.>50%探头直径;

d.50%探头直径

7.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时,本标准要求探头扫查覆盖率为(b)

a.>10%斜探头宽度;

b.>15%斜探头宽度;

c.>50%斜探头宽度;

d.50%斜探头宽度

8.关于本标准规定的探头移动速度,不正确的是(b)

a.≯150mm/s;

b.≮150mm/s;

c.采用自动报警装置不限移动速度;

d.≤9m/min

9.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时,关于本标准规定的探头移动速度,正确的是(d)

a.≯150mm/s;

b.≮150mm/s;

c.采用自动报警装置不限移动速度;

d.a和c

10.本标准规定超声检测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应至少每隔多少时间检查一次?(a)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无规定

11.本标准规定:用于焊缝探伤的超声波探伤仪的垂直线性误差应(d)

a.≤0.5%;

b.≤1%;

c.≤2%;

d.≤5%

12.本标准规定:用于焊缝探伤的超声波探伤仪的水平线性误差应(b)

a.≤0.5%;

b.≤1%;

c.≤2%;

d.≤5%

13.下面哪项是本标准规定用于焊缝检测的超声对比试块?(c)

a.RB-1;

b.RB-1、RB-2、RB-3试块;

c.CSK-IA、IIA、IIIA、IVA试块;

d.以上都是

14.本标准规定用于焊缝检测的超声对比试块是(C)

A.RB-1;

B.RB-1、RB-2、RB-3试块;

C.CSK-IA、IIA、IIIA、IVA试块;

D.CBI、CBII试块

15.下面哪个是JB/T4730.3-2005标准规定用于焊缝检测的超声对比试块?(d)

a.CSK-IA;

b.CSK-IVA;

c.CSK-IIA、CSK-IIIA试块;

d.以上都是

16.本标准中的CSK-IIA试块的基准反射体为(b)

a.φ1x6mm;

b.φ2x40mm;

c.φ3x40mm;

d.以上都是

17.本标准中的CSK-IIIA试块的基准反射体为(a)

a.φ1x6mm;

b.φ2x40mm;

c.φ3x40mm;

d.以上都是

18.按本标准规定,厚度150mm的对接钢焊缝应使用的参考试块是(c)

a.RB-1、RB-2、RB-3试块;

b. CSK-IA、IIA、IIIA试块;

c.CSK- IVA试块;

d.以上都可以

19.按本标准规定,CSK-IVA参考试块适用的板厚范围为(a)

a.>120~400mm;

b.>46~120mm;

c.>15~46mm;

d.8~15mm

20.按本标准规定:CSK-IIA参考试块适用的板厚范围为(b)

a.120~400mm;

b.6~120mm;

c.15~46mm;

d.8~15mm

21.按本标准规定:CSK-IIIA参考试块适用的板厚范围为(b)

a.120~400mm;

b.6~120mm;

c.15~46mm;

d.8~15mm

22.按本标准规定:CSK-IA、IIA、IIIA参考试块适用的板厚范围为(b)

a.>120~400mm;

b.6~120mm;

c.>15~46mm;

d.8~15mm

23.按本标准规定,若被检工件的表面状态和材质衰减与试块不相同时,应按规定进行(b)

a.调整补偿;

b.传输损失补偿;

c.声程补偿;

d.以上都不是

24.按本标准规定,若被检工件的表面状态和材质衰减与试块不相同时,应按规定进行(b)

a.调整补偿;

b.传输损失补偿;

c.声程补偿;

d.扩散损失补偿

25.按本标准规定:若工件的表面耦合损失和材质衰减与试块不相同,但在一跨距声程内最大传输损失差多少时可不进行补偿?(b)

a.<2dB;

b.≤2dB;

c.>2dB;

d.≥2dB

26.本标准规定以什么标准反射体绘制焊缝超声检测的距离-波幅曲线?(e)

a.Φ2mm平底孔;

b.φ3x40mm横孔;

c.φ2x40mm横孔;

d.φ1x6短横孔;

e.c或d

27.本标准规定的距离-波幅(DAC)曲线,是以什么标准反射体绘制的距离-波幅(DAC)曲线?(d)

a.Φ2平底孔;

b.Φ3x40长横孔;

c.Φ4横孔;

d.Φ1x6短横孔或Φ2x40长横孔

28.本标准规定的距离-波幅(DAC)曲线,是以什么标准反射体绘制的距离-波幅(DAC)曲线?(d)

a.Φ2 x40长横孔;

b.Φ3x40长横孔;

c.Φ1x6短横孔;

d.a或c

29.本标准规定:检验频率f推荐采用(d)

a.1MHz;

b.2MHz;

c.2.5MHz;

d.2~5.0MHz

30.本标准规定超声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a)

a.±10%;

b.±5%;

c.±0.1MHz;

d.±0.2MHz

31.本标准要求应用的超声波探伤仪具有工作频率范围是(a)

a.0.5~10MHz;

b.5~25MHz;

c.1~5MHz;

d.没有规定

32.本标准规定母材厚度22mm的钢板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检测时,探头的折射角或K值应选用(d)

a.72°~60°;

b.K3.0~2.0;

c.K1.0~2.5;

d.a或b

33.本标准推荐应用的斜探头K值,当板厚T为20mm时,K值为(a)

a.3.0~2.0;

b.2.5~1.5;

c.2.0~1.0;

d.以上都不是

34.本标准规定母材厚度46mm的钢板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检测时,探头的折射角或K值应选用(d)

a.56°~68°;

b.K3.0~2.0;

c.K1.5~2.5;

d.a或c

35.本标准推荐应用的斜探头,当板厚T为46mm时,折射角为(b)

a.72°~60°;

b.68°~56°;

c.60°~45°;

d.以上都不是

36.本标准规定板厚46mm时,探头的折射角或K值应选用(b)

a.70°或60°;

b.K2.5~K1.5;

c.72°~60°;

d.K3~K2

37.本标准推荐应用的斜探头K值,当板厚T为10mm时,K值为(a)

a.3.0~2.0;

b.2.5~1.5;

c.2.0~1.0;

d.以上都不是

38.本标准推荐应用的斜探头,当板厚T为14mm时,折射角为(a)

a.72°~60°;

b.68°~56°;

c.60°~45°;

d.以上都不是

39.本标准规定板厚>25~46mm时,探头的折射角或K值应选用(b)

a.70°或60°;

b.K2.5~K1.5;

c.K1.5、K2、K2.5;

d.以上a或c

40.本标准推荐应用的斜探头K值,当板厚T>25~46mm时,K值为(b)

a.3.0~2.0;

b.2.5~1.5;

c.2.0~1.0;

d.以上都不是

41.本标准推荐应用的斜探头,当板厚T>25~46mm时,折射角为(b)

a.72°~60°;

b.68°~56°;

c.60°~45°;

d.以上都不是

42.本标准推荐应用的斜探头K值,当板厚T为120~400mm时,K值为(c)

a.3.0~2.0;

b.2.5~1.5;

c.2.0~1.0;

d.以上都不是

43.本标准推荐板厚T为120~400mm时,应用的斜探头折射角为(c)

a.72°~60°;

b.68°~56°;

c.60°~45°;

d.以上都不是

44.本标准规定板厚6~25mm时,斜探头的K值应选用(c)

a.2~1;

b.2.5~1.5;

c.3~2;

d.a或b

45.本标准对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技术等级分为(b)

a.I、II、III三级;

b.A、B、C三级;

c.A、AB、B三级;

d.以上都不对

46.本标准对钢制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技术等级规定分为(b)

a.A、AB、B、C四个等级;

b.A、B、C三个等级;

c.A、B、C、D四个等级;

d.以上都不是

47.本标准规定焊接接头质量分级为(a)

a.I、II、III、IV级;

b.A、B、C级;

c.A、AB、B、C级;

d.以上都不对

48.本标准规定母材厚度8~46mm的对接焊缝采用A级检验时,可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何处进行检验?(a)

a.单面单侧;

b.单面双侧;

c.双面单侧;

d.双面双侧

49.按本标准规定,母材厚度8~46mm的对接焊缝采用B级检验时,可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何处进行检验?(b)

a.单面单侧;

b.单面双侧;

c.双面单侧;

d.双面双侧

50.本标准规定母材厚度12mm时,B级检验可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何处进行检验?(b)

a.单面单侧;

b.单面双侧;

c.双面单侧;

d.双面双侧

51.本标准规定B级检验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何处进行检验,条件允许时应作横向缺陷的检验?(b)

a.单面单侧;

b.单面双侧;

c.双面单侧;

d.双面双侧

52.本标准规定母材厚度>46~120mm的对接焊缝采用B级检验时,可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何处进行检验?(d)

a.单面单侧;

b.单面双侧;

c.双面单侧;

d.双面双侧

53.本标准规定对接焊缝采用C级检验时,检测的附加要求是(e)

a.焊缝余高要磨平;

b.焊缝两侧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上要作直探头检查;

c.一般用两种K值探头检测;

d.应作横向缺陷检测;

e.a和b

54.本标准规定对接焊缝采用C级检测的附加要求是(d)

a.焊缝余高要磨平;

b.焊缝两侧探头扫查要经过的母材上要作直探头检查;

c.母材≥100mm,窄间隙焊缝母材厚度≥40mm时,一般要增加串列式扫查;

d. a和b

55.本标准规定焊缝超声检测区域的宽度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多大的区域?(b)

a.母材宽度30%;

b.母材厚度30%(最小5mm,最大10mm);

c.25mm;

d.50mm

56.本标准规定焊缝超声检验区域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多少的区域(最小5mm,最大10mm)?(b)

a.母材宽度30%;

b.母材厚度30%;

c.母材宽度1/2;

d.母材厚度1/2

57.本标准规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焊缝超声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0.75跨距?(b)

a.一次反射;

b.直射;

c.二次波;

d.多次反射

58.本标准规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焊缝超声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1.25跨距?(a)

a.一次反射;

b.直射;

c.三次波;

d.多次反射

59.本标准规定2.5P13x13K2探头对母材厚度22mm钢板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检测的探头移动区为(b)

a.66mm;

b.110mm;

c.150mm;

d.22mm

60.本标准规定2.5P13x13K1.5探头对母材厚度46mm钢板对接焊缝进行B级单面双侧超声检测的探头移

动区为(d)

a.46mm;

b.92mm;

c.103.5mm;

d.172.5mm

61.本标准规定采用一次反射法检验时,探头移动区应(b)

a.≤1.25跨距;

b.≥1.25跨距;

c.≥0.75跨距;

d.≤0.75跨距

62.本标准规定采用直射法检测焊缝时,探头移动区应(c)

a.≤1.25跨距;

b.≥1.25跨距;

c.≥0.75跨距;

d.≤0.75跨距

63.本标准规定的条形缺陷测长方法是(d)

a.6dB法;

b.端点6dB法;

c.以评定线测长;

d.以上都是

64.按本标准规定,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的扫查灵敏度应(a)

a.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灵敏度;

b.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基准线灵敏度;

c.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定量线灵敏度;

d.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判废线灵敏度

65.按本标准规定,检测横向缺陷时,不论用何标准反射体,均应将距离波幅曲线中各线的灵敏度提高(b)

a.3dB;

b.6dB;

c.9dB;

d.12dB

66.按本标准规定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距离波幅曲线中各线的灵敏度均提高(b)

a.3dB;

b.6dB;

c.9dB;

d.12dB

67.按本标准规定采用斜平行扫查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DAC曲线中各线的灵敏度均提高(b)

a.3dB;

b.6dB;

c.9dB;

d.12dB

68.按本标准规定,厚度100mm的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DAC曲线的判废线为(b)

a.φ2x40-14dB;

b.φ1x6+10dB;

c.φ1x6+5dB;

d.φ2x40-4dB

69.按本标准规定,厚度22mm的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DAC曲线的判废线为(d)

a.φ2x40-4dB;

b.φ1x6+10dB;

c.φ1x6+5dB;

d.a或c

70.按本标准规定,对厚度150mm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时,DAC曲线的判废线为(b)

a.φ2x40mm;

b.φ6.4x40mm;

c.φ1x6mm;

d.φ3x40mm

71.本标准的距离-波幅曲线中,对于>15~46mm板厚、CSK-IIIA试块的判废线当量为(c)

a.φ1x6-9dB;

b.φ1x6-6dB;

c.φ1x6+5dB;

d.φ1x6+10dB

72.按本标准规定,对厚度200mm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时,DAC曲线的判废线为(d)

a.φ2x40mm;

b.φ6.4x40mm;

c.φ1x6mm;

d.φ7.9x40mm

73.本标准的距离-波幅曲线中,对于25mm板厚、CSK-IIA试块的判废线当量为(c)

a.Φ2x40-9dB;

b.Φ2x40-6dB;

c.Φ2x40-4dB;

d.Φ2x40+10dB

74.按本标准规定:板厚为16mm时,距离-波幅(DAC)曲线的判废线为(d)

a.Φ2x40-4dB;

b.Φ1x6+10dB;

c.Φ1x6+5dB;

d.a或c

75.本标准的距离-波幅曲线中,对于8mm板厚、CSK-IIA试块的判废线当量为(c)

a.Φ2x40-9dB;

b.Φ2x40-6dB;

c.Φ2x40-4dB;

d.Φ2x40+10dB

76.按本标准规定:板厚为80mm时,距离-波幅(DAC)曲线,其判废线为(d)

a.Φ2x40+2dB;

b.Φ1x6+10dB;

c.Φ1x6+5dB;

d.a或b

77.本标准的距离-波幅曲线中,对于8~15mm板厚、CSK-IIIA试块的判废线当量为(d)

a.Φ1x6-9dB;

b.Φ1x6-6dB;

c.Φ1x6+5dB;

d.Φ1x6+2dB

78.按本标准规定,相邻两缺陷在一直线上时,在什么条件下以各缺陷指示长度之和作为单个缺陷的指示长度?(d)

a.间距<5mm;

b.间距<8mm;

c.间距<10mm;

d.间距小于其中较短的缺陷指示长度

79.按本标准规定:缺陷指示长度小于多少时按5mm计?(c)

a.5mm;

b.8mm;

c.10mm;

d.以上都不是

80.按本标准规定:当相邻两缺陷在一直线上,其间距小于多少时,以两缺陷指示长度之和作为单个缺陷的指示长度?(c)

a.5mm;

b.8mm;

c.其中较小的缺陷长度;

d.其中较长的缺陷长度

81.按本标准规定,相邻两缺陷在一直线上并间距(d)时,以各缺陷指示长度之和作为单个缺陷的指示长

度(间距不计入)

a.<5mm;

b.<8mm;

c.<10mm;

d.小于其中较短的缺陷指示长度

82.某钢板对接焊缝探伤发现存在达到II区并且指示长度分别为8mm、6mm、9mm并且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缺陷,它们之间的间距5mm,则该处缺陷的指示长度应为(b)

a.按三个缺陷各自长度进行评定;

b.按一条缺陷长度23mm评定;

c.按一条缺陷长度33mm评定;

d.可以忽略不计

83.厚度120mm钢板对接焊缝探伤要求按II级验收,发现存在达到II区并且指示长度46mm的单个长条形缺陷,是否符合验收标准?(b)

a.符合;

b.不符合;

c.不能确定

84.按本标准规定B级检验,对厚度120mm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时,发现单个缺陷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为80mm,应评定为(c)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85.按本标准规定,对厚度45mm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时,发现单个缺陷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为12mm,应评定为(a)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86.按本标准规定,厚度100mm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时发现单个缺陷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为75mm,应评定为(c)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87.按本标准规定:板厚为100mm,缺陷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80mm的缺陷,评定为(C)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88.按本标准规定,对厚度22mm钢板对接焊缝(长度100mm)超声检测时,发现多个在一直线上的缺陷,其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累计指示长度为28mm,应评定为(c)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89.厚度22mm钢板对接焊缝探伤要求按II级验收,发现100mm长度的焊缝内存在三条达到II区并且指示长度分别为8mm、5mm、8mm的缺陷,是否符合验收标准?(a)

a.符合;

b.不符合;

c.不能确定

90.按本标准规定,对厚度22mm钢板对接焊缝(长度70mm)超声检测时,发现1个缺陷,其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I区,指示长度为5mm,应评定为(c)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91.按本标准规定:板厚25mm时,缺陷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为12mm的缺陷,评定为(b)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92.按本标准规定,厚度16mm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发现单个缺陷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为12mm,应评定为(c)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93.厚度16mm钢板对接焊缝探伤要求按I级验收,发现存在达到II区并且指示长度12mm的单个长条形缺陷,是否符合验收标准?(b)

a.符合;

b.不符合;

c.不能确定

94.按本标准规定,对厚度16mm钢板对接焊缝(长度70mm)超声检测时,发现多个在一直线上的缺陷,其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累计指示长度为20mm,应评定为(c)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95.按本标准规定,对厚度16mm钢板对接焊缝(长度120mm)超声检测时,发现1个缺陷,其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I区,指示长度为5mm,应评定为(c)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3 JB/T4730.3-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4.5“承压设备用无缝钢管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39题)

1.本标准是否适用于对Φ30x6mm的锅炉用20g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a)

a.不适用;

b.适用;

c.不能确定

2.本标准是否适用于Φ127x12mm压力容器用无缝不锈钢管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b)

a.不适用;

b.适用;

c.不能确定

3.本标准是否适用于Φ12x1.5mm的1Cr18Ni9Ti无缝钢管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a)

a.不适用;

b.适用;

c.不能确定

4.本标准是否适用于Φ127x16mm的压力容器用无缝不锈钢管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a)

a.不适用;

b.适用;

c.不能确定

5.本标准是否适用于对Φ12x1.5mm的钛合金无缝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a)

a.不适用;

b.适用;

c.不能确定

6.本标准不适合检查Φ127x6mm锅炉用20g无缝钢管的什么缺陷?(d)

a.径向裂纹;

b.拉伤;

c.折叠;

d.分层

7.本标准不适合检查Φ89x8mm压力管道用20g无缝钢管的什么缺陷?(d)

a.纵向裂纹;

b.拉伤;

c.折叠;

d.分层

8.本标准允许的检测方法是(e)

a.接触法;

b.水浸法;

c.手工检测;

d.自动化检测;

e.以上都可以

9.按本标准要求无缝钢管超声波检测的超声频率为(d)

a.2.5MHz;

b.4MHz;

c.5MHz;

d.以上都可以

10.本标准规定进行水浸法周向横波检测时不允许使用的水浸探头型式是(c)

a.点聚焦水浸探头;

b.线聚焦水浸探头;

c.非聚焦水浸探头;D.没有明确规定

11.本标准规定进行接触法周向横波检测时不允许使用的探头型式是(a)

a.普通商品化斜探头;

b.聚焦斜探头;

c.与钢管表面吻合的斜探头;

d.没有明确规定

12.按本标准应用的钢管对比试样要求(d)

a.与被检钢管同规格并有相同或相似的声学特性;

b.不得有≥Φ2mm平底孔当量的自然缺陷;

c.试样长度满足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要求;

d.以上都是

13.按本标准规定,关于无缝钢管超声波检测对比样管材料的要求,正确的是(d)

a.与被检钢管规格相同;

b.与被检钢管的材质、热处理状态、表面状态相同或相似;

c.不得有≥Φ2mm平底孔当量的缺陷;

d.以上都是

14.本标准采用钢管对比试块上的人工缺陷为(b)

a.Φ2mm平底孔;

b.V型槽;

c.U型槽;

d.矩形槽

15.本标准规定无缝钢管对比样管的纵向V形刻槽一般应加工在管子的(a)

a.内外表面;

b.只在内表面;

c.只在外表面;

d.从内表面到壁厚的1/2深度

16.按本标准规定,对于Φ30x2.5mm的压力容器用无缝钢管进行轴向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时,对比样管的周向V形刻槽应加工在管子的(c)

a.内外表面;

b.只在内表面;

c.只在外表面;

d.从内表面到壁厚的1/2深度

17.按本标准规定,对于Φ60x5mm的压力容器用无缝钢管进行轴向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时,对比样管的周向V形刻槽应加工在管子的(c)

a.内外表面;

b.只在内表面;

c.只在外表面;

d.从内表面到壁厚的1/2深度

18.按本标准规定,对于Φ127x12mm的压力容器用无缝钢管进行轴向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时,对比样管的周向V形刻槽应加工在管子的(a)

a.内外表面;

b.只在内表面;

c.只在外表面;

d.从内表面到壁厚的1/2深度

19.对于Φ127x12mm的压力容器用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的对比试块上纵向刻槽尺寸按按本标准规定I级要求时应为(c)

a.长40mm,深0.2mm;

b.长20mm,深0.6mm;

c.长40mm,深0.6mm;

d.长40mm,深1mm;

20.对于Φ89x6mm的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的对比试块上纵向刻槽尺寸按本标准规定II级要求时应为(c)

a.长40mm,深0.2mm;

b.长20mm,深0.48mm;

c.长40mm,深0.48mm;

d.长40mm,深2mm

21.对于Φ89x8mm的压力管道用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的对比试块上纵向刻槽尺寸按本标准规定II级要求时应为(c)

a.长40mm,深0.4mm;

b.长20mm,深0.6mm;

c.长40mm,深0.64mm;

d.长40mm,深2mm

22.对于Φ127x12mm的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的对比试块上纵向刻槽尺寸按本标准规定III级要求时应为(c)

a.长40mm,深0.6mm;

b.长20mm,深1.2mm;

c.长40mm,深1.2mm;

d.长40mm,深2mm

23.按本标准规定,对于Φ127x12mm的压力容器用无缝钢管进行轴向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时,按II级要求,对比样管的周向V形刻槽尺寸应为(b)

a.长40mm,深0.6mm;

b.长40mm,深0.96mm;

c.长40mm,深2.0mm;

d.长40mm,深1.2mm

24.按本标准规定,对于Φ127x12mm的压力容器用无缝钢管进行轴向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时,按I级要求,对比样管的周向V形刻槽尺寸应为(b)

a.长40mm,深0.2mm;

b.长40mm,深0.6mm;

c.长40mm,深1.0mm;

d.长40mm,深1.2mm;

25.对于Φ127x12mm的压力容器用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时,采用2.5P13x13斜探头,钢管旋转,探头沿轴向移动,形成螺旋线扫查,要求探头移动间距不大于(a)

a.1.95mm;

b.2.95mm;

c.5mm;

d.6.5mm

26.对于Φ127x12mm的压力容器用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时,采用2.5P10x12斜探头,钢管旋转,探头沿轴向移动,形成螺旋线扫查,要求探头移动间距不大于(a)

a.1.8mm;

b.3.6mm;

c.5mm;

d.6.5mm

27.按本标准规定,对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时,要求(b)

a.单向检测一遍即可;

b.按相反方向各检测一遍;

c.根据需要确定检测方向

28.按本标准规定,自动化检测调整检测灵敏度时,对比样管内、外壁最大回波幅度差不应超过(b)

a.1dB;

b.2dB;

c.3dB;

d.6dB

29.按本标准规定,自动化检测调整检测灵敏度时,对比样管内、外壁最大回波幅度差不应超过(b)

a.0dB;

b.2dB;

c.6dB;

d.12dB

30. 按本标准规定,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灵敏度确定的叙述,正确的是(b)

a.首先找出对比样管外壁刻槽最大回波达到80%,然后移动探头找到内壁刻槽最大回波,在示波屏上连接两点构成距离波幅曲线作为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

b.首先找出对比样管内壁刻槽最大回波达到80%,然后移动探头找到外壁刻槽最大回波,在示波屏上连接两点构成距离波幅曲线作为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

c.应该使对比样管内外壁刻槽的最大回波相同,在示波屏上连接两点构成一直线作为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

d.应该使对比样管内外壁刻槽的最大回波波幅不超过2dB作为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

31.按本标准规定,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扫查灵敏度确定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以距离波幅曲线作为扫查灵敏度;

b.在距离波幅曲线基础上增益6dB作为扫查灵敏度;

c.以外壁刻槽最大回波作为扫查灵敏度;

d.以内壁刻槽最大回波作为扫查灵敏度

32.按本标准规定,对无缝钢管进行周向水浸法超声横波检测灵敏度确定的叙述,正确的是(c)

a.首先找出对比样管外壁刻槽最大回波达到80%,然后转动样管找到内壁刻槽最大回波,在示波屏上连接两点构成距离波幅曲线作为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

b.首先找出对比样管内壁刻槽最大回波达到80%,然后转动样管找到外壁刻槽最大回波,在示波屏上连接两点构成距离波幅曲线作为检测时的基准灵敏度;

c.应该使对比样管内外壁刻槽的最大回波幅度同为50%作为基准灵敏度;

d.应该使对比样管内外壁刻槽的最大回波幅度同为80%作为基准灵敏度

33.按本标准规定,无缝钢管进行周向水浸法超声横波检测扫查灵敏度确定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以内外壁刻槽回波构成的距离波幅曲线作为扫查灵敏度;

b.以外壁刻槽最大回波作为扫查灵敏度;

c.在基准灵敏度基础上增益6dB作为扫查灵敏度;

d.以内壁刻槽最大回波作为扫查灵敏度

34.按本标准规定,关于无缝钢管进行周向直接接触法超声横波检测结果评定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无缝钢管的判废要求按相应技术文件规定;

b.缺陷回波幅度超过距离波幅曲线为不合格;

c.缺陷回波幅度达到或超过距离波幅曲线为不合格;

d.a和c

35.对无缝钢管进行直接接触法周向横波检测时,在扫查灵敏度下发现一个缺陷回波达到80%荧光屏满刻度,应判断为(b)

a.允许缺陷,应作记录;

b.不合格;

c.该钢管需要返修;

d.无法判断

36.按本标准规定,对无缝钢管进行周向水浸法超声横波检测时,调整入射角的方式是(c)

a.调整探头角度;

b.调整管材倾斜度;

c.调整偏心距;

d.以上都不对

37.按本标准规定,对无缝钢管进行轴向水浸法超声横波检测时,调整入射角的方式是(a)

a.调整探头角度;

b.调整管材倾斜度;

c.调整偏心距;

d.以上都不对

38.对无缝钢管进行水浸法周向横波检测时,在扫查灵敏度下发现一个缺陷回波刚好达到50%荧光屏满刻度,应判断为(b)

a.允许缺陷,应作记录;

b.不合格;

c.该钢管需要返修;

d.无法判断

39.探头相对于钢管螺旋前进检测时,进给螺距应保证声束覆盖至少达到(b)覆盖率

a.10%;

b.15%;

c.20%;

d.50%

§4 GB/T5777-2008《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22题)

1.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d)

a.检测无缝钢管的纵向缺陷;

b.检测无缝钢管的横向缺陷;

c.不能有效检验无缝钢管的层状缺陷;

d.以上都对

2.本标准适用于(c)的无缝钢管

a.外径大于等于6mm;

b.壁厚与外径之比不大于0.2;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3.按本标准对无缝钢管进行超声横波检测时,无论检测纵向还是横向缺陷都要求(b)

a.单向检测一遍即可;

b.按相反方向各检测一遍;

c.根据需要确定检测方向

4.本标准采用的探伤方法是(d)

a.横波法;

b.反射法;

c.自动或手工检验;

d.以上都是

5.本标准规定对比试样上的人工缺陷是(d)

a.平行于管轴的纵向刻槽;

b.垂直于管轴的横向刻槽;

c.刻槽断面为矩形或60°V形;

d.以上都是

6.本标准规定对比试样的材料应该是(d)

a.与被检钢管具有相同公称尺寸的钢管;

b.与被检钢管具有相近的化学成分、表面状况;

c.与被检钢管具有相近的热处理状态和声学性能;

d.以上都是

7.本标准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对比试样可不加工内壁纵向槽?(c)

a.内径小于12mm的航空用和其他重要用途的不锈钢管;

b.内径小于25mm的其他钢管;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8.本标准规定对比试样加工刻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内径小于12mm的航空用和其他重要用途的不锈钢管不用加工内壁纵向槽;

b.内径小于25mm的航空用和其他重要用途不锈钢管以外的其他钢管不用加工内壁纵向槽;

c.内径小于50mm的钢管不用加工内壁横向槽;

d.以上都对

9.本标准规定人工缺陷的尺寸分为(c)级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10.本标准规定超声波探头的工作频率范围是(d)

A.0.5~10MHz;

B.1~5MHz;

C.2.5~10MHz;

D.1~15MHz

11.本标准允许使用的探头是(d)

a.线聚焦压电晶体探头;

b.点聚焦压电晶体探头;

c.接触法直探头;

d.a和b

12.本标准要求被检钢管的外观应该(d)

a.内外表面光滑洁净;

b.端部无毛刺;

c.具有良好的平直度;

d.以上都是

13.本标准规定同规格钢管连续检验期间利用对比试样对探伤设备校验的时间间隔是(c)

14.本标准规定同规格钢管连续检验期间用对比试样校验探伤设备的时机除了中间校验外,还有(d)

a.连续检验开始;

b.连续检验结束;

c.连续检验期间设备操作人员更换;

d.以上都是

15.对于刻槽试块中的刻槽加工要求涉及(d)

a.槽的深度精度;

b.槽的长度精度;

c.槽的宽度与开口角度;

d.以上都是

16.按本标准规定,钢管壁厚与外径之比在0.2~0.3之间时可采用(d)检验

A.纵波法;

B.兰姆波法;

C.横波法;

D.变型波(纵-横波)法

17.本标准规定无缝钢管自动化检验时的管端盲区处理方法是(d)

a.控制在50mm以内;

b.双方协商确定允许盲区大小;

c.制造方采用有效方法确保该区域质量;

d.按设备条件默认

18.按本标准规定,对Φ87x20mm的高压无缝钢管进行检验时,对比试样内外壁纵向刻槽的深度应该是(d)

a.1.0mm;

b.1.6mm;

c.1.9mm;

d.2.2mm

19.按本标准规定,对于Φ87x20mm的高压无缝钢管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c)

a.周面径向纵波检测;

b.周面弦向横波检测;

c.周面弦向纵-横波检测;

d.以上都不是

20.按本标准规定,对于Φ127x24mm的无缝钢管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b)

a.周面径向纵波检测;

b.周面弦向横波检测;

c.周面弦向纵-横波检测;

d.以上都不是

21.按本标准规定,对于存在大于等于预设报警电平信号的钢管,其处理方法是(f)

a.判定不合格;

b.将该部位标识并切除;

c.双方协商进行验证试验;

d.修磨后重新检验;

e.复验验证;

f.以上都可以

22.按本标准规定钢管检验结果评定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未见缺陷信号者为合格;

b.虽有信号但低于预设报警电平者为合格;

c.存在大于等于预设报警电平者列入可疑钢管待处理;

d.以上都对

§5 GB/T7233-1987《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定方法》(41题)

1.本标准适用于厚度≥30mm的(a)

a.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

b.铝合金铸件;

c.钛合金铸件;

d.奥氏体不锈钢铸件

2.本标准适用于下述哪种产品?(c)

a.规格Φ300x20x600mm的筒形20#钢铸件;

b.规格□1500x100x10000mm的奥氏体不锈钢铸坯;

c.规格□100x100x1000mm的45#钢铸坯;

d.规格Φ25x600mm的45#钢铸件

3.本标准适用于厚度≥30mm的(a)

a.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

b.球墨铸铁件;

c.钛合金铸件;

d.铜合金铸件

4.本标准采用的超声检测频率是(b)

a.1~5MHz;

b.2~2.5MHz;

c.2.5~5MHz;

d.1~10MHz

5.本标准规定使用的超声波探伤方法是(a)

a.A型显示脉冲反射法;

b.B型显示脉冲反射法;

c.C型显示脉冲反射法;

d.以上都是

6.适合本标准的超声探伤显示方法是(a)

a.A扫描;

b.B扫描;

c.C扫描;

d.以上都是

7.适合本标准的超声探伤方法是(c)

a.脉冲穿透法;

b.谐振法;

c.脉冲反射法;

d.以上都是

8.本标准规定使用什么超声波探伤方法?(a)

a.A型显示脉冲反射法;

b.B型显示脉冲反射法;

c.C型显示脉冲反射法;

d.MB型显示脉冲反射法

9.按本标准规定,制作对比试块材料的要求是(d)

a.铸造碳钢或低合金钢材料;

b.与被检铸件的超声衰减系数相同或相近;

c.不允许存在≥Φ2mm平底孔当量的缺陷;

d.以上都是

10.本标准对于对比试块的要求是(d)

a.超声衰减系数与被检材料相同或相近;

b.不允许存在≥Φ2mm平底孔当量的缺陷;

c.试块上要表明名称、编号、材质和透声性;

d.以上都是

a.机加工成品状态;

b.外观检查合格后;

c.铸造完成脱模后;

d.以上都可以

12.按本标准要求,超声探伤的时机是(b)

a.机加工成品状态;

b.外观检查合格后;

c.铸造完成脱模后;

d.热处理后

13.按本标准要求,铸造表面的粗糙度应满足(b)

a.Ra≤25μm;

b.Ra≤12.5μm;

c.Ra≤6.3μm;

d.Ra≤3.2μm

14.按本标准要求,铸钢件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应满足(a)

a.Ra≤10μm;

b.Ra≤12.5μm;

c.Ra≤6.3μm;

d.Ra≤3.2μm

15.本标准关于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c)

a.Ra≤10μm的机加工面;

b.Ra≤12.5μm的自然铸造表面;

c.a或b都可以;

d.没有明确规定

16.下面哪种探头不是本标准推荐使用的?(d)

a.2.5P20;

b.2.5P28;

c.2.5P14;

d.5P14

17.按本标准要求,铸钢件检测灵敏度的调整方法是(c)

a.对比试块法;

b.AVG曲线图法;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18.本标准要求检测铸钢件时的探伤灵敏度调整方法是(d)

a.对比试块法;

b.AVG曲线图法;

c.距离-波幅曲线法;

d.a和b

19.本标准允许纵波直探头探伤灵敏度调整的方法是(c)

a.有透声性补偿和表面补偿的对比试块法;

b.有透声性补偿的AVG曲线法;

c.a和b;

d.以上都不是

20.本标准规定纵波直探头或纵波双晶探头的扫查灵敏度(b)

a.比确定的探伤灵敏度高3分贝;

b.比确定的探伤灵敏度高6分贝;

c.比确定的探伤灵敏度高12分贝;

d.就是确定的探伤灵敏度

21.本标准允许纵波直探头探伤灵敏度调整的平底孔是(d)

a.Φ3mm;

b.Φ4mm;

c.Φ6mm;

d.以上都是

22.本标准允许组合双晶直探头探伤灵敏度调整的方法是(c)

a.有透声性补偿和表面补偿的对比试块法;

b.有透声性补偿的AVG曲线法;

c.有表面补偿的对比试块法;

d.以上都不是

23.本标准规定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大于(b)

a.100mm/s;

b.150mm/s;

c.200mm/s;

d.250mm/s

24.本标准规定探头移动每次至少重叠覆盖晶片宽度的(c)

a.5%;

b.10%;

c.15%;

d.50%

25.本标准关于扫查的要求是(d)

a.相邻两次扫查的覆盖为探头晶片尺寸的15%;

b.探头扫查移动速度≯150mm/s;

c.斜探头探伤至少有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扫查,并有≮15°偏转;

d.以上都是

26.本标准对评定缺陷面积范围采用什么方法?(a)

a.6dB法;

b.20dB法;

c.端点6dB法;

d.BG/BF法

27.按本标准确定缺陷范围边界点的方法是(d)

a.平面型缺陷用6dB法;

b.第1次底波幅度下降12dB处;

c.幅度低于距离-波幅曲线的非平面缺陷回波按上升到距离-波幅曲线-6dB处;

d.以上都是

28.本标准的质量等级评定采用(a)

a.317x317mm2评定框方式;

b.50x50 mm2评定框方式;

c.单个缺陷当量值;

d.100x100 mm2评定框方式

29.本标准规定的评定框尺寸为(c)

a.100x100mm;

b.25000m2;

c.317x317mm;

d.以上都不对

30.本标准规定探伤中发现底面回波降低多少时要记录?(b)

a.≥6dB;

b.≥12dB;

c.≥20dB;

d.没有明确规定

a.达到或高于距离-波幅曲线的缺陷回波;

b.第1次底波幅度下降12dB或以上;

c.有线状或片状特征的缺陷;

d.以上都是

32.本标准规定的透声性用(c)表示

a.双声程衰减系数db/mm;

b.第1次底波下降百分比;

c.第1、2次底波高度差dB值;

d.第1、2次底波高度差百分比

33.按本标准检测□85x80x400mm铸钢件,埋深30mm处发现1个缺陷,应按(b)评定

a.外层;

b.内层;

c.除非供需双方有特别规定,否则没有内外层之分

34.按本标准检测□500x100x1000mm的铸钢坯,质量要求2级,在厚度100mm的探测面上发现中心位置有1个平面型缺陷,面积为120mm2,两面探测判断其厚度8mm,该铸件是否合格?(b)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35.按本标准检测□500x500x500mm的铸钢件,质量要求2级,发现一个非平面型缺陷,最大面积为120cm2,其上界面埋深20mm,厚度15mm,该铸件是否合格?(b)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36.按本标准检测Φ80x200mm圆柱铸件,质量要求2级,在圆周面上探测发现圆柱中心存在1个轴向延伸的长条形非平面型缺陷,最大长度50mm,直径约20mm,该铸件是否合格?(b)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37.按本标准检测Φ150x1200mm铸钢轧辊,质量要求1级,圆周面上探测发现圆柱中心存在1个轴向延伸的长条形缺陷,指示长度为500mm,直径约为10mm,该铸件是否合格?(b)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38.按本标准检测某大型铸件,质量要求2级,探测时发现在317x317mm2评定框内有3个平面型缺陷,它们的面积分别是30mm2、50mm2、70mm2,其中50mm2和70mm2的缺陷相距20mm,30mm2的缺陷和这两个缺陷相距超过50mm,该铸件是否合格?(a)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39.按本标准检测某大型铸件,质量要求2级,探测时发现平面型缺陷符合2级,非平面型缺陷也符合2级,则该铸件是否合格?(a)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40.按本标准检测某大型铸件,质量要求3级,探测时发现有面积小于200mm2的平面型缺陷但判断为裂纹,则该铸件是否合格?(b)

a.合格;

b.不合格;C.无法判定

41.某铸件探测面积为200x200mm,按本标准检测质量要求2级,探测时发现1个面积40mm2的平面型缺陷,该铸件是否合格?(b)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6 GB/T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39题)

1.下面哪种规格的探头不适用于本标准检测?(a)

a.2.5P28;

b.2.5P20;

c.2.5P13x13K2;

d.5P14

2.以下哪一焊缝不适用于本标准的超声检测?(f)

a.铸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焊缝;

b.外径小于159mm钢管环缝;

c.内径≤200mm的管座角焊缝;

d.外径<250mm的纵向焊缝;

e.内外径之比<80%的纵向焊缝;

f.以上都是

3.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时,本标准要求探头扫查覆盖率为(a)

a.>10%斜探头宽度;

b.>15%斜探头宽度;

c.>50%斜探头宽度;

d.50%斜探头宽度

4.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时,关于本标准规定的探头移动速度,正确的是(a)

a.≯150mm/s;

b.≮150mm/s;

c.≯200mm/s;

d.≮200mm/s

5.按本标准规定,超声检测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至少每隔多少时间检查一次?(a)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无规定

6.本标准规定用于焊缝检测的超声对比试块是(b)

a.HB-1;

b.RB-1、RB-2、RB-3;

c.CSK-IA、IIA、IIIA、IVA试块;

d.以上都是

7.本标准规定绘制焊缝超声检测的距离-波幅曲线采用(b)作为标准反射体

a.Φ2mm平底孔;

b.Φ3x40mm横孔;

c.Φ2x40mm横孔;

d.Φ1x6短横孔

8.按本标准规定,对母材厚度20mm的钢板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检测时,探头K值应选用(c)

a.K1.0;

b.K3.0;

c.K2.0~2.5;

d.以上都可以

9.按本标准规定,对母材厚度46mm的钢板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检测时,探头K值应选用(c)

a.K1.0;

b.K3.0;

c.K1.5~2.5;

d.以上都可以

10.按本标准规定,母材厚度8~100mm的焊缝采用B级检验时,原则上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何处进行检验?(b)

a.单面单侧;

b.单面双侧;

c.双面单侧;

d.双面双侧

11.按本标准规定,母材厚度8~50mm的焊缝采用A级检验时,可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何处进行检验?(a)

a.单面单侧;

b.单面双侧;

c.双面单侧;

d.双面双侧

12.按本标准规定,采用C级检验对接焊缝时,附加要求是(e)

a.焊缝余高要磨平,以便在焊缝上做平行扫查;

b.焊缝两侧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上作直探头检查;

c.母材厚度≥100mm或窄间隙焊缝母材厚度≥40mm时一般要增加串列式扫查;

d.以上都是

13.按本标准规定,采用C级检验对接焊缝时,要求(d)

a.至少用两种角度的探头作单面双侧检验;

b.同时作两个扫查方向和两种探头角度的横向缺陷检验;

c.母材厚度>100mm要作双面双侧检验;

d.以上都是

14.本标准规定,母材厚度16mm的焊缝超声检测范围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多大区域?(b)

a.20mm;

b.10mm;

c.25mm;

d.50mm

15.本标准规定,母材厚度20mm的焊缝超声检测范围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多大区域?(b)

a.20mm;

b.10mm;

c.25mm;

d.50mm

16.按本标准规定,采用一次反射法对母材厚度16mm的焊缝超声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大于(a)

a.40·K;

b.1.25P;

c.1.25·2·t·K;

d.以上都对(K为探头K值,t为母材厚度,P为跨距)

17.按本标准规定,采用一次反射法对母材厚度10mm的焊缝超声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大于(a)

a.25·K;

b.1.25P;

c.1.25·2·t·K;

d.以上都对(K为探头K值,t为母材厚度,P为跨距)

18.按本标准规定,使用2.5P13x13K2.5探头对母材厚度10mm的钢板对接焊缝进行B级单面双侧超声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大于(a)

a.62.5mm;

b.92mm;

c.103.5mm;

d.37.5mm

19.按本标准规定,使用2.5P13x13K1探头对母材厚度120mm的钢板对接焊缝进行B级双面双侧超声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大于(d)

a.300mm;

b.92mm;

c.103.5mm;

d.180mm

20.按本标准规定,厚度10mm的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的扫查灵敏度应(a)

a.不低于DAC曲线上厚度20mm处的评定线灵敏度;

b.不低于DAC曲线上厚度20mm处的Φ3x40mm实测线灵敏度;

c.不低于DAC曲线上厚度20mm处的定量线灵敏度;

d.不低于DAC曲线上厚度20mm处的判废线灵敏度

21.按本标准规定,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的扫查灵敏度应(a)

a.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灵敏度;

b.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基准线灵敏度;

c.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定量线灵敏度;

d.不低于最大声程处的判废线灵敏度

22.按本标准规定,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DAC曲线中各线的灵敏度提高(b)

a.3dB;

b.6dB;

c.9dB;

d.12dB

23.按本标准规定,若被检工件的表面状态和材质衰减与试块不相同时,应按规定进行(b)

a.调整补偿;

b.传输损失修整;

c.声程补偿;

d.扩散损失补偿

24.不适用本标准规定的测长方法是(c)

a.6dB法;

b.端点峰值法;

c.以评定线测长;

d.a和b

25.不适用本标准规定的测长方法是(c)

a.6dB法;

b.端点峰值法;

c.20dB法测长;

d.a和b

26.按本标准规定,厚度10mm的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B级DAC曲线的评定线为(d)

a.Φ2x40-12dB;

b.Φ1x6+5dB;

c.Φ1x6-9dB;

d.Φ3x40-16dB

27.厚度200mm钢板对接焊缝按本标准B类超声检测时,DAC曲线的判废线为(d)

a.Φ2x40mm-4dB;

b.Φ6.4x40mm;

c.Φ1x6mm+5dB;

d.Φ3x40mm-4dB

28.按本标准规定,厚度22mm的钢板对接焊缝超声检测,B级DAC曲线的判废线为(d)

a.Φ2x40-4dB;

b.Φ1x6+10dB;

c.Φ1x6+5dB;

d.Φ3x40-4dB

29.厚度200mm钢板对接焊缝按本标准B类超声检测时,DAC曲线的定量线为(d)

a.Φ2x40mm-12dB;

b.Φ6.4x40mm;

c.Φ1x6mm-3dB;

d.Φ3x40mm-10dB

30.按本标准规定,相邻两缺陷在一直线上时,在什么条件下以各缺陷指示长度之和作为单个缺陷的指示长度?(b)

a.间距<5mm;

b.间距<8mm;

c.间距<10mm;

d.间距小于其中较短的缺陷指示长度

31.厚度16mm钢板对接焊缝按本标准B类II级超声检测,发现单个缺陷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为13mm,是否合格?(b)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32.按本标准规定,厚度16mm钢板对接焊缝B级超声检测发现单个缺陷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为13mm,应评定为(c)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33.厚度100mm钢板对接焊缝按本标准B类III级超声检测时,发现单个缺陷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为75mm,是否合格?(a)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34.按本标准规定,对厚度100mm钢板对接焊缝B级超声检测时,发现单个缺陷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为75mm,应评定为(c)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35.厚度20mm钢板对接焊缝按本标准B类II级超声检测时,发现一个怀疑为夹渣的线状缺陷,其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区,指示长度为10mm,是否合格?(a)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36.厚度20mm钢板对接焊缝按本标准B类II级超声检测时,发现1个缺陷,其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I区,指示长度为5mm,是否合格?(b)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37.厚度10mm钢板对接焊缝按本标准B类II级超声检测时,发现1个缺陷,其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区,指示长度为12mm,是否合格?(a)

a.合格;

b.不合格;

c.无法判定

38.按本标准规定,对厚度22mm钢板对接焊缝B级超声检测时,发现一个怀疑为裂纹的线状缺陷,其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区,指示长度为10mm,应评定为(d)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39.按本标准规定,对厚度16mm钢板对接焊缝进行B级超声检测时,发现1个缺陷,其最大反射波幅位于III区,指示长度为5mm,应评定为(d)

a.I级;

b.II级;

c.III级;

d.IV级

§7. JB/T8467-96《锻钢件超声波探伤方法》(48题)

1.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d)

a.厚度或直径≥100mm;

b.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

c.奥氏体不锈钢锻件可参照执行;

d.以上都对

2.下面哪种材料的锻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d)

a.黄铜;

b.铝合金;

c.钛合金;

d.奥氏体不锈钢

3.本标准规定满足横波探伤的锻件应满足(d)

a.主要用于环形或空心锻件;

b.轴向长度大于50mm;

c.外径与内径之比小于2:1;

d.以上都是

4.本标准要求被检测表面的粗糙度Ra值(a)

a.不大于6.3μm;

b.不大于3.2μm;

c.不大于1.6μm;

d.任意粗糙度均可

5.本标准规定了(d)波型的接触式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探伤方法

a.纵波;

b.横波;

c.兰姆波;

d.除c以外都是

6.本标准规定了锻钢件纵波或横波(a)方式脉冲反射法超声波探伤方法

a.接触;

b.水浸;

c.反射;

d.以上都是

7.本标准中的条文也引用了下列国内哪一相关标准?(d)

a.JB4126;

b.JB4730;

c.GB/T12604.1;

d.以上都是

8.本标准规定:在某一测距上缺陷的当量直径不小于2mm,回波在持续移动距离(a)的间距内,不大于2dB波动范围的缺陷回波称为连续缺陷回波

a.≥30mm;

b.≥25mm;

c.≥20mm;

d.≥15mm

9.本标准规定:在边长≤50mm的(c)内,有5个或5个以上的缺陷回波,则称为“密集缺陷”

a.方平面;

b.方截面;

c.正方体;

d.以上都不是

10.本标准规定:间距(a),当量直径不小于2mm的缺陷回波为“单个缺陷回波”

a.>50mm;

b.>30mm;

c.>20mm;

d.>10mm

11.本标准规定:在边长为50mm的(c)内,缺陷回波数小于5个,缺陷的当量直径不小于2mm的缺陷回波为“分散缺陷回波”

a.面积;

b.截面;

c.正方体;

d.以上都不是

12.本标准规定:底波降低量B G/B F(dB)中的B F表示(c)

a.缺陷回波高度;

b.底面回波高度;

c.有缺陷处的底面回波高度;

d.以上都是

13.本标准规定:底波降低量B G/B F(dB)中的B G表示(c)

a.底面回波高度;

b.有缺陷处的底面回波高度;

c.无缺陷处的底面回波高度;

d.缺陷回波高度

14.本标准规定:锻件探伤应在(a)的探伤面上进行

a.相互垂直的两个探伤面;

b.相互平行的两个探伤面;

c.相互交叉45°的探伤面;

d.以上都是

15.本标准规定:饼形锻件探伤应在(a)的探伤面上进行

a.相互垂直的两个探伤面;

b.相互平行的两个探伤面;

c.相互交叉45°的探伤面;

d.以上都是

16.本标准规定:饼形、长方形锻件的扫查应选在(a)的两个面上进行

a.相互垂直;

b.相互平行;

c.相互交叉45°;

d.以上都是

17.本标准规定:轴类锻件的扫查一般应选在(d)的检测面上进行

a.外圆表面径向纵波探测;

b.外圆表面弦向横波探测;

c.必要时在轴端面轴向纵波探测;

d.除b以外都是

18.本标准中提出的CS-1和CS-2对比试块属于(a)

a.平底孔试块;

b.横通孔试块;

c.短横孔试块;

d.刻槽试块

19.本标准中提出的CS-1和CS-2平底孔对比试块适用于(a)

a.纵波直探头;

b.横波斜探头;

c.表面波探头;

d.以上都适用

20.下面哪个是本标准对锻件探伤用的钢质对比试块?(d)

a.CS-1和CS-2对比试块;

b.曲面对比试块;

c.内壁刻槽的空心锻件用的对比试块;

d.以上都是

21.本标准要求采用与被检测锻件什么相同或相似的锻件制作横波斜探头用的对比试块?(d)

a.化学成分和热处理条件;

b.表面粗糙度;

c.曲率;

d.以上都是

22.本标准对制作横波斜探头用的对比试块有什么要求?(d)

a.化学成分和热处理条件与被检测锻件相同或相似;

b.表面粗糙度、曲率与被检测锻件相同或相似;

c.锻件;

d.以上都是

23.本标准中,使用横波斜探头检测空心锻件用的对比试块,应在其内壁切成与轴平行的矩形或60°V形槽,其长度为多少mm?推荐槽深为多少锻件厚度(槽深最大不超过6mm)?(c)

a.15、2%;

b.25、2%;

c.25、3%;

d.15、3%

24.本标准中提出检测曲面时采用的曲面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范围是工件曲面半径的(b)

a.0.5~1.0;

b.0.9~1.5;

c.1.0~2.0;

d.1.5~2.0

25.本标准中,使用横波斜探头检测空心锻件采用的对比试块,内壁轴向刻槽的长度、深度要求是(a)

a.长25mm、深为锻件厚度3%,最大不超过6mm;

b.长20mm、深为锻件厚度5%,最大不超过6mm;

c.长35mm、深为锻件厚度10%,最大不超过6mm;

d.长15mm、深为锻件厚度1%,最大不超过6mm

26.本标准,使用横波斜探头检测空心锻件采用的对比试块,其人工反射体是(d)

a.内壁与轴平行的矩形槽;

b.内壁与轴平行的60°V形槽;

c.内壁与轴垂直的矩形槽;

d.除c以外都是

27.本标准推荐采用的耦合剂是(d)

a.机油;

b.甘油;

c.有机浆糊;

d.以上都是

28.本标准规定:超声检测时机,原则上应在何时进行?(b)

a.最终热处理之前;

b.最终热处理之后;

c.热处理前、机加工后;

d.以上都不是

29.本标准规定:超声检测时机,原则上应在何时进行?(b)

a.最终热处理之前;

b.最终热处理之后;

c.热处理前、后;

d.以上都不是

30.本标准规定:探头的扫查速度应(b)

a.≤100mm/s;

b.≤150mm/s;

c.≤200mm/s;

d.≤250mm/s

31.本标准规定:探头移动每次至少重叠覆盖晶片宽度的(c)

a.5%;

b.100%;

c.15%;

d.50%

32.本标准要求使用探头的频率误差不超过标称值的(a)

a.±10%;

b.±5%;

c.±0.1MHz;

d.±15%

33.本标准要求使用探头的频率误差不超过标称值的(a)

a.±10%;

b.±15%;

c.±0.2MHz;

d.±0.5MHz

34.本标准要求使用的超声波探伤仪工作频率范围是(b)

a.0.5~10MHz;

b.1~5MHz;

c.0.5~25MHz;

d.1~30MHz

35.本标准要求使用的超声波探伤仪的垂直线性误差(a)

a.<5%;

b.>5%;

c.≤2%;

d.≥2%

36.本标准要求使用的超声波探伤仪的水平线性误差(c)

a.<5%;

b.>5%;

c.≤2%;

d.≥2%

37.本标准要求纵波直探头在Φ2-200mm试块上灵敏度余量(a)

a.不小于40dB;

b.不大于40dB;

c.≥30dB;

d.≤30dB

38.本标准原则上推荐采用的探伤灵敏度调节方法是(a)

a.底面回波反射法;

b.对比试块法;

c.TCG法;

d.AVG曲线图法

39.本标准允许采用的探伤灵敏度调节方法是(c)

a.底面回波反射法;

b.对比试块法;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40.本标准规定:锻件探伤时对于(b)明显降低的部位要复探

a.缺陷回波;

b.底面回波;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41.锻件探伤结束后校验探伤灵敏度时,若发现探伤灵敏度变化超过(b)时,应重新调节探伤灵敏度,并且在此之前所探的锻件都要重新探伤

a.1dB;

b.2dB;

c.4dB;

d.6dB

42.本标准规定:用底面回波反射法调节探伤灵敏度,对实心锻件可采用下列哪一公式计算增益值?(a)

a.△dB=20lg(2λT/πΦ2);

b.△dB=10lg(2λT/πΦ2);

c.△dB=40lg(πΦ2/2λT);

d.△dB=10lg(πΦ2/2λT)

43.本标准规定:计算缺陷当量时,锻件的材质衰减超过多少时,应进行修正?(a)

a.4dB/m;

b.3dB/m;

c.4dB/mm;

d.3dB/mm

44.本标准规定:计算缺陷当量时,锻件的材质衰减超过多少时,应进行修正?(a)

a.0.004dB/mm;

b.0.003dB/mm;

c.4dB/mm;

d.3dB/mm

45.本标准规定:衰减系数α的测定按下列哪一公式进行计算?(b)

a.α=(B1-B2-6dB)/T;

b.α=(B1-B2-6dB)/2T;

c.α=(B1-B2-12dB)/2T;

d.α=(B1-B2-12dB)/T

(式中T-锻件厚度,B1、B2分别为一次和二次底面回波的dB值)

46.本标准规定:衰减系数α的测定按下列哪一公式进行计算?(b)

a.α=(B1-B2-6dB-B’)/T;

b.α=(B1-B2-6dB)/2T;

c.α=(B1-B2-12dB)/2T;

d.α=(B1-B2-12dB)/T

(式中T-锻件厚度,B1、B2分别为一次和二次底面回波的dB值,B’为往返损失)

47.对于300mm厚的实心钢锻件,要求探伤灵敏度为Φ2mm平底孔当量,超声波频率为2.5MHz,若按本标准用底面回波反射法调节探伤灵敏度,当底面反射回波达到基准高度后,应提高多少增益量?(c)

a.32dB;

b.36dB;

c.41dB;

d.46dB

48.对于200mm厚的实心钢锻件,要求探伤灵敏度为Φ2mm平底孔当量,超声波频率为2.5MHz,若按本标准用底面回波反射法调节探伤灵敏度,当底面反射回波达到基准高度后,应提高多少增益量?(b)a.32dB;b.38dB;c.41dB;d.46dB

GB-T9445-2008无损检测 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 9445—2008/ISO 9712:200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损检测(NDT)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本标准适用于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 a) 声发射检测; b) 涡流检测; c) 红外热成像检测; d) 泄漏检测(不包括水压试验); e) 磁粉检测; f) 渗透检测; g) 射线照相检测; h) 应变检测; i) 超声检测; j) 目视检测(不包括直接目视检测以及应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时所采用的目视检测)。本标准的认证,提供了NDT操作人员通用能力的证明。但这并不代表操作授权,因为那是雇主的责任——经认证的雇员可能需要补充雇主方面的诸如设备、NDT工艺规程、原材料和产品等特性的专门知识。当法规和规范有要求时,操作授权由雇主根据质量工艺规程签发,该质量工艺规程规定了雇主必需的职位专业培训和考试,以验证持证人员了解被检产品所涉及的工业规范、标准、NDT工艺规程、设备和验收准则等相关知识。 本标准规定的体系也适用于具有独立认证程序的其他NDT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7024 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GB/T 27024—2004,ISO/IEC 17024:2003,I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授权的资格鉴定机构authorized qualifying body 独立于雇主的、经认证机构授权的负责准备和管理资格鉴定考试的机构。 3.2报考人candidate 提出申请资格鉴定与认证、并在有适当资格人员监督下取得工业经历的个人。 3.3证书certificate 由认证机构按本标准规定颁发的书面证明,证书上表明了持证人员所具有的能力。 3.4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 body 按本标准的要求,对认证过程进行管理的机构。 3.5认证certification 认证机构所实施的确认达到相关方法、等级、门类等资格鉴定要求以及颁发证书的过程。 注:颁发证书并不是授权操作,授权操作的权力只能由雇主授予。 3.6雇主employer 报考人的工作单位。 3.7考试中心examination centre 经认证机构认可的执行资格鉴定考试的中心。 3.8监考人invigilator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教学内容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 培训工作条例 PXGZ-01 2018 年4 月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 培训工作条例 目录 1、任务 2、适用范围 3、参照文件和资料 4、机构设置与职责 4.1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设置 4.2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中心职责 4.3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中心义务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 培训工作条例 1、任务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培训管理部,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工作条例《简称“条例” ?,主要任务是保证学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机构,在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中,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目标进行工作。本“条例”所要求和需实施的内容,确保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素质。 2、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学会各培训中心从事培训无损检测人员1级、2级和3级人员。 3、参照文件和资料 1) GB9445-2015国家标准等同国际标准ISO9712-2012《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 与认证》 2) IAEA-TECDOC-62国际原子能机构《无损检测技术培训指南》 3) 学会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大纲》 4) 学会无损检测人员认证机构《质量手册》 5) 学会无损检测人员认证机构《程序文件》 6) EN-45013 1989《认证机构实施人员资格认证的通用准则》4、机构设置与职责 4.1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设置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无损检测人员授权培训中心应根据本条例以及无损检测培训大纲对无损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中心应按本条例的最低要求,经有关文件提

供的规程及严格的道德准则管理培训的程序和实施 培训中心设主任一名,设副主任二名,均由主管领导或无损检测专家担任。正副主任职责: 1) 进行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全面管理; 2) 制定无损检测人员培训管理程序; 3) 组织编写培训中心质量手册和管理程序文件; 4) 负责对培训教师资格的认可; 5) 制定培训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政策; 6) 全面检查政策执行情况; 7) 全面检查培训机构财务;4.2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中心 职责: 1、对申请认证的NDT方法的人员根据批准的培训大纲传授理论和进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但培训时不能使用实际操作考试所使用的试块。 2、按“产品门类”划分,即按焊接件、铸件、锻件、轧制型材(管、板、棒等)以及(1)渗透检测PT; (2)磁粉检测MT;( 3)射线照相检测RT;( 4)超声检测UT划分对学员进行分产品门类、分专业进行培训和辅导。 3、对1、2、3级资格的人员应培训为: 1 级人员应能: ( a) 调整设备; ( b) 进行检测; ( c) 按验收规则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分类; ( d) 报告结果。 2 级人员应能: (a)解释该2级人员具有资格的检测方法的应用局限性; (b)按NDT规程、标准、技术条件和规程编写适合于实际工作情况的作业指导书; ( c) 安装设备并验证其调整情况; ( d) 执行和监督检测; (e)按照适用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解释和评定检测结果; (f)准备NDT指导书; (g)执行或监督所有 1 级人员的工作 (h)培训或指导2级以下的人员;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

Recommended Practice No. SNT-TC-1A 2016 Edition Personnel Qualif 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 推荐性实施细则

Copyright ?201 6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2016版版权归美国无损检测学会所有。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c. (ASNT)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uthenticity or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herein. Published opinions and statements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pinion of ASNT. Products or services that are advertised or mentioned do not carry the endorsement or recommendation of ASNT. 在这里,美国无损检测学会不负责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已经出版的意见和声明不反映ASNT 的意见。刊登广告或提及的产品或服务没有得到ASNT的认可和推荐。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by means electronic or mechanical including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otherwise, without the expressed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c. 没有美国无损检测学会的明确的预先书面许可,本出版物不能以任何电子或机械的形式被复制或传递,包括复印,录制或别的方法。 IRRSP, NDT Handbook, The NDT Technician and https://www.doczj.com/doc/d95255724.html, are trademark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c. IRRSP, NDT Handbook, The NDT Technician 和https://www.doczj.com/doc/d95255724.html,是美国无损检测学会的商标。ACCP, ASNT, Level III Study Guide. Materials Evaluation. Nondeslructive Testing Handbook, Research in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and RNDE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c. ACCP, ASNT, Level III Study Guide. Materials Evaluation. Nondeslructive Testing Handbook, Research in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和RNDE是美国无损检测学会的注册商标。 first printing 03/16 2016年3月第一次印刷。 ebook 03/16 电子书2016年3月第一次印刷。 Errata, if available for this printing, may be obtained from ASNT's web site, https://www.doczj.com/doc/d95255724.html,. 本次印刷的勘误表,如果有,可以从ASNT的网站得到,https://www.doczj.com/doc/d95255724.html,. ISBN: 978-1-57117-379-9 (print)国际标准书号:978-1-57117-379-9 (印刷) ISBN: 978-1-57117-382-9 (ebook) 国际标准书号:978-1-57117-382-9 (电子书)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印刷于美利坚合众国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c. 出版:美国无损检测学会 1711 Arlingate Lane Columbus, OH 43228-051 8 https://www.doczj.com/doc/d95255724.html, 俄亥俄州哥伦布市 Arlingate 巷1711号43228-051 8 Edited by: Cynthia M. Eeeman,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pervisor 编辑:Cynthia M. Eeeman,教育资料主管 Tim Jones, Senior Manager of Publications Tim Jones,出版高级经理 ASNT Mission Statement: ASNT的宗旨: ASNT exists to create a safer world by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ies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SNT的存在只为——促进无损检测专业和技术,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doc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引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关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系列标准之一。 与本标准相关的系列标准包括: ——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AAAA-AAAA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一般来说,信息系统需要靠多种安全措施进行综合防范以降低其面临的安全风险。本标准针对信息系统中的单项安全措施和多个安全措施的综合防范,对应地提出单元测评和整体测评的技术要求,用以指导测评人员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角度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试评估。单元测评对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各个层面的安全控制点提出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测评要求。整体测评根据安全控制点间、层面间和区域 间相互关联关系以及信息系统整体结构对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影响提出测评要求。本标准给出了等级测评结论中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未规定给出测评结论的具体方法和量化指标。 如果没有特殊指定,本标准中的信息系统主要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本标准文本中,黑体字的测评要求表示该要求出现在当前等级而在低于当前等级信息系统的测评要求中没有出现过。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安全测试评估的要求,包括对第一级信息系统、第二级信息系统、第三级信息系统和第四级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测试评估的单元测评要求和信息系统整体测 评要求。本标准略去对第五级信息系统进行单元测评的具体内容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信息安全测评服务机构、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及运营使用单位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的安全测试评估。信息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依法进行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监督检查可以参考使 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71.8 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5271.8和GB/T 22239-2008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一、总 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质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电磁(ET)、声发射(AE)、热像/红外(TIR)。 第三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 第四条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按本规则进行考核,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证件,方可从事相应方法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 第五条无损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质量应当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考核机构 第六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分别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并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具体实施。考核的具体工作由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组织进行。 考委会分为全国考委会和省级考委会。考委会为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

第七条全国考委会受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由有关部门及大企业集团公司的代表和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Ⅲ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及管理工作; (二)负责港、澳、台地区及境外人员申报各级别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 (三)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建立试题库; (四)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专用试件、底片及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技术条件或标准; (五)主持、协调和参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修订及评审工作; (六)开展与国内外无损检测人员考核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七)组织开展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相关课题的研究及技术交流活动; (八)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证的制作、寄发工作; (九)承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省级考委会受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领导,聘请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Ⅰ、Ⅱ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与管理工作; (二)组织开展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技术及学术交流活动; (三)承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考委会建设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具备相应的考核条件,制订并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和管理制度,经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合格后,方可在批准范围内开展考核工作。 第十条各级考委会中担任考评工作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d95255724.html, 免费下载

ASME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

ASME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 Written Practice for 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NDE Personnel 1 Scope 1.1 This written practice provides guideline for the 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NDE personnel who are engaged in ASME Code products manufacturing. 1.2 This practice shall be in compli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SNT-TC-1A (current Code accepted edition). 2.Definitions 2.1 Terms included in this practice are defined as follows: 1)Qualification: Demonstrated skill, demonstrated knowledge, documented training and documented experience required for personnel to properly perform the duties of a specific job. 2)Certification:Written testimony of qualification. 3)Training: The organized program developed to impart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cessary for qualification. 4)Experience: Work activities accomplished in a specific NDE metho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qualified supervision includ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DE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working scope but not including time spent in organized training programs. 5)Certificate: Certified document. 3.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of NDE personnel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practice is applicable to the following methods: 1) Radiographic Testing (RT) 2) Ultrasonic Testing (UT) 3) Liquid Penetration Testing (PT) 4)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MT) 4.Levels of Qualification 4.1 There are three (3) basic Levels of qualification for NDE individuals in accordance with SNT-TC-1A(current Code accepted edition). While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qualified and certified, an individual shall be considered a trainee. A trainee shall work with a certified individual and shall not independently conduct, interpret, evaluate, or report the results of any NDE. 4.3 The three basic Levels of qualification are as follows: (1) N DE Level I: An NDE Level I individual shall be qualified to properly perform specific calibrations and evaluations for acceptance or rejection determinations according to written instructions and to record results. The NDE Level I individual shall follow the necessary instruction or supervision of a certified NDE Level Ⅱor level Ⅲindividual. (2) N DE Level II: An NDE Level II individual shall be qualified to set up and calibrate equipment and to interpret and evaluate results with respect to applicable codes,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The NDE Level II shall be thoroughly familiar with thescop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methods for which qualified and shall exercise assigned responsibility for on-the-job training and guidance of trainees and NDE Level I personnel. The NDE Level II shall be able to prepare the instructions, organize NDEexamination and report the results of NDE. (3) N DE Level III: An NDE Level III individual shall be capable of establishing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interpreting Code, standards, specifications and procedures and designating the particular NDE method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to be used. The NDE Level III individual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NDE operations for which qualified and assigned and be capable of interpreting and evaluating results in terms of existing Code,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The NDE Level III shall have sufficient practical background in applicable materials, fabrication,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修订版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 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2003年8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检锅[2003]248号发 布)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质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电磁(ET)、声发射(AE)、热像/红外(TIR)。 第三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 第四条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按本规则进行考核,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证件,方可从事相应方法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 第五条无损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质量应当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考核机构

第六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分别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并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具体实施。考核的具体工作由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组织进行。 考委会分为全国考委会和省级考委会。考委会为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 第七条全国考委会受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由有关部门及大企业集团公司的代表和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Ⅲ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及管理工作; (二)负责港、澳、台地区及境外人员申报各级别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 (三)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建立试题库;(四)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专用试件、底片及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技术条件或标准; (五)主持、协调和参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修订及评审工作; (六)开展与国内外无损检测人员考核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无损检测管理程序

1.适用范围 本管理程序适用于项目工程建设、检修的无损检测管理。 2.目的 明确本项目对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规范无损检测的实施,并确保其结果的真实、公正。 3.定义 3.1 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由总承包项目部直接委托,并通过业主单位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为按总承包项目部指令对各施工承包商委托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 3.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各施工承包商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委托,并通过项目认可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承担委托方承包范围内内的无损检测工作。 4.职责 4.1 公司项目部: 4.1.1 负责制定项目无损检测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 4.1.2 负责项目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4.1.3 负责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绩效考核; 4.1.4 负责向项目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发出工作指令; 4.1.5 负责受理各施工承包商对无损检测单位和人员的投诉,组织仲裁无损检测的技术性争议。 4.1.6 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准入审查; 4.1.7 负责无损检测人员资质的审查;

4.1.8 负责敦促施工承包商为无损检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4.1.9 负责协调全项目范围内施工与无损检测的交叉作业。4.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 4.2.1 建立满足项目要求的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制度、规程,编制无损检测施工方案和相应工艺; 4.2.2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无损检测人员和设备,尽量保证检测与施工进度同步,质量、工期、服务并举; 4.2.3 强化自身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和出具检测报告,并确保其准确性; 4.2.4 积极配合总承包项目部、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无损检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4.2.5 根据项目要求,妥善保管放射源,严格履行放射作业管理的相应手续; 4.2.6 按项目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交无损检测统计报表。 5.工作程序及要求 5.1 项目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修订说明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修订说明

2013年11月 DL/T 675-201X《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修订说明 1、任务来源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63号文)的要求,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织黑龙江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北电力研究院、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天津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上海明华电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电力试验研究院、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浙江火电建设公司及电力行业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标准修订组,修订本标准。 2、修订背景和原则 DL/T 675-1999《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在规范电力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工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电力行业电力体制改革及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1999版标准已远远不适应或满足不了目前的管理及技术要求,所以需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的原则主要有: 1)各级考委会均纳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体系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与当前社会改革与发展相适应,也便于与国内、国际相关考核认证机构合作。 2)注重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对培训学时提出具体要求;注重对人员的技术与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电力行业专门采用的材料或设备,如新型耐热钢P91/P92、瓷绝缘子等;注重人文精神,对连续换证达5次的进行审核换证(免试)。 3)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将成熟的新技术如超声衍射时差检测技术(TOFD)、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PA)等列入考核规则中。 4)采用国际、国内其他行业考核规则的先进内容,并对其他行业的资格证书进行适当方式的认可。 3、编制过程 《电力行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标准的修订组于2010年7月在黄山召开了关于标准修订的首次工作会议,在随后的标准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多方征求意见,并多次到不 同的管理部门、电力科研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和电力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于2011年6月31日完成了标准讨论初稿的修订工作。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TSG Z8001-2019)

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Z8001—2019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Examination Rule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pectors of Special Equipment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 2019 年5 月27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工作职责 (2) 第三章取证 (3) 第四章换证 (4) 第五章考试机构 (5) 第六章无损检测人员管理 (6) 第七章附则 (7) 附件 A 特种设备检测人员资格申请表 (8) 附件 B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样式) (9) 附件 C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大纲 (10) 相关规章和规范历次制(修)订情况 (3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是指从事《特种设备目录》适用范围内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 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无损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检测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第三条本规则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声发射检测、涡流检测、漏磁检测。无损检测人员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和Ⅲ级(高级)。 无损检测方法、项目、代号和级别的划分见表1。 表1 无损检测方法、项目、代号和级别 方法项目代号级别 射线检测射线胶片照相检测RT Ⅰ、Ⅱ、Ⅲ射线数字成像检测RT(D) Ⅱ 超声检测(注1) 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UT Ⅰ、Ⅱ、Ⅲ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自动) UT(AUTO) Ⅱ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Ⅱ相控阵超声检测PA Ⅱ 磁粉检测磁粉检测MT Ⅰ、Ⅱ、Ⅲ渗透检测渗透检测PT Ⅰ、Ⅱ、Ⅲ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检测AE Ⅱ、Ⅲ 涡流检测(注1) 涡流检测ECT Ⅱ、Ⅲ涡流检测(自动) ECT(AUTO) Ⅱ 漏磁检测漏磁检测(自动) MFL(AUTO) Ⅱ 注1: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项目覆盖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自动)项目,涡流检测项目覆盖涡流检测(自动)项目。 — 1 —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培训工作条例 01 2018年4月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 培训工作条例 目录 1、任务 2、适用范围 3、参照文件和资料 4、机构设置与职责 4.1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设置 4.2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中心职责 4.3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中心义务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 培训工作条例 1、任务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培训管理部,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工作条例《简称“条例”》,主要任务是保证学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机构,在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中,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目标进行工作。本“条例”所要求和需实施的内容,确保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无损检测人员的技术素质。 2、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学会各培训中心从事培训无损检测人员1级、2级和3级人员。 3、参照文件和资料 1)9445-2015国家标准等同国际标准9712-2012《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2)628国际原子能机构《无损检测技术培训指南》 3)学会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大纲》 4)学会无损检测人员认证机构《质量手册》 5)学会无损检测人员认证机构《程序文件》 6)45013 1989《认证机构实施人员资格认证的通用准则》 4、机构设置与职责 4.1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机构设置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无损检测人员授权培训中心应根据本条例以及无损检测培训大纲对无损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中心应按本条例的最低要求,经有关文件提供的规程及严格的道德准则管理培训的程序和实施。

培训中心设主任一名,设副主任二名,均由主管领导或无损检测专家担任。 正副主任职责: 1)进行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全面管理; 2)制定无损检测人员培训管理程序; 3)组织编写培训中心质量手册和管理程序文件; 4)负责对培训教师资格的认可; 5)制定培训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政策; 6)全面检查政策执行情况; 7)全面检查培训机构财务; 4.2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中心 职责: 1、对申请认证的方法的人员根据批准的培训大纲传授理论和进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但培训时不能使用实际操作考试所使用的试块。 2、按“产品门类”划分,即按焊接件、铸件、锻件、轧制型材(管、板、棒等)以及(1)渗透检测;(2)磁粉检测;(3)射线照相检测;(4)超声检测划分对学员进行分产品门类、分专业进行培训和辅导。 3、对1、2、3级资格的人员应培训为: 1级人员应能: (a)调整设备; (b)进行检测; (c)按验收规则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分类; (d)报告结果。 2级人员应能: (a)解释该2级人员具有资格的检测方法的应用局限性; (b)按规程、标准、技术条件和规程编写适合于实际工作情况的作业指导书; (c)安装设备并验证其调整情况; (d)执行和监督检测; (e)按照适用的法规、标准和技术条件,解释和评定检测结果; (f)准备指导书; (g)执行或监督所有1级人员的工作 (h)培训或指导2级以下的人员; (i)整理和编写无损检测结果报告。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引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系列标准之一。 与本标准相关的系列标准包括: ——GB/T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CCCC-CCCC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DDDD-DDDD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以下简称等级测评)工作的测评过程,既适用于测评机构、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及运营使用单位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的安全测试评价,也适用于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在信息系统定级工作完成之后,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现状进行的测试评价,获取信息系统的全面保护需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271.8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CCCC-CCCC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DDDD-DDDD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 3术语和定义 GB/T5271.8、GB17859-1999、GB/TCCCC-CCCC和GB/TDDDD-DDDD确立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

目录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2 4.1 测评原则2 4.2 测评内容2 4.2.1基本内容2 4.2.2工作单元3 4.2.3测评强度4 4.3 结果重用4 4.4 使用方法4 5 第一级安全控制测评5 5.1安全技术测评5 5.1.1物理安全5 5.1.2网络安全7 5.1.3 主机系统安全9 5.1.4 应用安全11 5.1.5 数据安全13 5.2 安全管理测评15 5.2.1 安全管理机构15 5.2.2 安全管理制度17 5.2.3 人员安全管理17 5.2.4 系统建设管理19 5.2.5 系统运维管理23 6 第二级安全控制测评27 6.1 安全技术测评27 6.1.1 物理安全27 6.1.2 网络安全33 6.1.3 主机系统安全37 6.1.4 应用安全42 6.1.5 数据安全47 6.2 安全管理测评50 6.2.1 安全管理机构50 6.2.2 安全管理制度52 6.2.3 人员安全管理54 6.2.4 系统建设管理56 6.2.5 系统运维管理61 7 第三级安全控制测评69 7.1 安全技术测评69 7.1.1 物理安全69 7.1.2 网络安全76

7.1.3 主机系统安全82 7.1.4 应用安全90 7.1.5 数据安全97 7.2 安全管理测评99 7.2.1 安全管理机构99 7.2.2 安全管理制度104 7.2.3 人员安全管理106 7.2.4 系统建设管理109 7.2.5 系统运维管理115 8 第四级安全控制测评126 8.1 安全技术测评126 8.1.1 物理安全126 8.1.2 网络安全134 8.1.3 主机系统安全140 8.1.4 应用安全149 8.1.5 数据安全157 8.2 安全管理测评160 8.2.1 安全管理机构160 8.2.2 安全管理制度164 8.2.3 人员安全管理166 8.2.4 系统建设管理169 8.2.5 系统运维管理176 9 第五级安全控制测评188 10 系统整体测评188 10.1 安全控制间安全测评188 10.2 层面间安全测评189 10.3 区域间安全测评189 10.4 系统结构安全测评19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评强度190 A.1测评方式的测评强度描述190 A.2信息系统测评强度19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关于系统整体测评的进一步说明196 B.1区域和层面196 B.1.1区域196 B.1.2层面197 B.2信息系统测评的组成说明199 B.3系统整体测评举例说明200 B.3.1被测系统和环境概述200 B.3.1安全控制间安全测评举例201 B.3.2层面间安全测评举例201 B.3.3区域间安全测评举例202 B.3.4系统结构安全测评举例202

铁路部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规则

铁路部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规 则 铁道部 铁路部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规则 1987年6月10日,铁道部 第一章总则 第1条凡采用本规则所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对在铁道部所属线路上运行的铁路机车、车辆及所使用的钢轨、桥梁及其有关铁道机件的质量检查、设备安全运行的监督检查的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按本规则进行技术资格鉴定考核。 第2条从事无损检测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其他人员,通过资格鉴定考核,也可获得技术等级资格。 第3条经技术资格鉴定考核合格的人员,由铁道部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部鉴定考核委员会)统一发给资格证。从事与所持证书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技术等级、专业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第4条本规则用于从事超声检测(UT),射线检测(R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涡流检测(ET)人员。 第二章无损检测技术等级 第5条每种检测方法的无损检测人员分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三个技术等级。 第三章各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 第6条Ⅰ级人员的职责: (1)正确调整和使用检测仪器。 (2)执行规定的检测工作。 (3)记录和初步评定检测结果。 (4)了解和执行有关安全防护规则。 第7条Ⅱ级人员的职责: (1)熟练调整和校准检测仪器。 (2)圆满完成所规定的检测工作。 (3)记录检测结果并根据标准、规范等写出评定检测结果的报告。 (4)熟悉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限度。 (5)制订简单的检测工艺规程。 (6)指导和监督低于Ⅱ级的人员,培训Ⅰ级人员。 (7)执行安全防护规则。 第8条Ⅲ级人员的职责: (1)监督、指导检测工作的进行。

(2)保证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贯彻执行。 (3)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工艺:在没有其他标准可供引用时,协助制订验收标准。 (4)根据法规、标准和规范,解释、评判检测结果。 (5)培训、指导和监督低于Ⅱ级的人员。 (6)监督执行安全防护规则。 第四章资格鉴定考核组织 第9条部鉴定考核委员会对无损检测人员Ⅱ、Ⅲ级技术资格进行鉴定考核。 第10条部鉴定考核委员会可下设各系统考核委员会。各系统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考核委员会的组成前,应报部鉴定考核委员会核批。 第11条各系统考委会由部鉴定考核委员会成员和本系统无损检测管理和专业人员代表组成,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二名,委员若干名。 第12条各系统考委会成员中,专业人员的比例不得少于2/3,主任委员应由部鉴定考核委员会成员兼任。 第13条各系统考委会的职责: (1)审查各级技术等级资格鉴定申请者的资格。 (2)按规定确定Ⅰ级人员的考试内容,组织考试、评定成绩,并将考核人员的清册、考试成绩、考题、实物操作考试内容报部鉴定考核委员会核备认可。(3)组织Ⅱ级人员的培训。 第五章各级技术资格鉴定的申请 第14条申请技术资格鉴定的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下列资格条件之一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见表1)。 表1 -------------------------------------------------------- | 级别 | 报考资格 | |--------|------------------------------------------| | |1.理工科大学毕业,并具有连续四年以上本 | | Ⅲ |专业方法无损检测工作经验者(无损检测专 | | |业毕业的可二年)。 | | |2.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并具有连续六年以上 | | 级 |本专业方法无损检测工作经验者(无损检测 | | |专业的可三年)。 | | |3.取得Ⅱ级技术资格后五年以上者。 | |--------|------------------------------------------| | |1.理工科大学毕业,具有一年以上本专业方 | | |法无损检测工作经验者(无损检测专业毕业 | | |可不受工作年限限制)。 | | Ⅱ |2.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并具有连续二年以上 | | |本专业方法无损检测工作经验者(无损检测 | | |专业毕业可不受工作年限限制)。 | | |3.高中毕业,并具有连续四年以上本专业方 | | |法无损检测工作经验者。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