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w ww.5 Y K j.Co M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一、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四、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五、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形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1、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3、讨论与思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和不变)

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行市基础

(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

2、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事例验证。(寻找身边的例子)

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

31+25=25+31

(2)○○○○

○○○○

4×2=2×4

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三)应用,巩固新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①()+165=165+35

②1013+214=()+()

③80○50=50○80

④48+29+52=48+()+()

⑤()+()=()+()

(1)自主练习。

(2)交流:第④小题中有三个数,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

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

(2)小结: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总结,引申定律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师生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质疑→举例→观察→归纳→验证→应用。

2、质疑引申: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

P29/例2(加法结合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归纳、概括中发展数学思维。

3、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4、情感与态度:在运算中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举例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关键:通过大量实例的验证引发对规律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形成问题

1、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意思,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自主列式计算。

4、请学生介绍并展示不同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288(千米)

5、讨论:

(1)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88+104)+96=88+(104+96)

(3)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

1、提出假设。

(1)小组讨论并交流:在加法中,除了交换律之外,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2)师生交流并板书初步的发现。

(3)提出要求:这只是我们根据这两个算式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运用更多的事实去验证它。

2、验证假设。

(1)个别举例验证。

女生完成(69+172)+28 155+(145+207)

男生完成69+(172+28)(155+145)+207

从而得到:(69+172)+28 =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男生用“凑整法”使计算更简便。

(2)自由举例验证。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总结。

(3)寻找生活实例。

如:张老师上午到书店买书用去27元,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18元;下午去文具店买钢笔用去12元。他一共用去几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并找出这两个算式间的关系)

(27+18)+12 = 27+(18+12)

(4)小组讨论并归纳。

讨论小结:

①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一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另一边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③等号左右两边的和相等(不变)。

④改变计算的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5)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结合律。

达成一致后板书:(a+b)+c=a+(b+c)

3、形成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并齐读课题和内容。(导出规律的命名)

4、辨析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

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

(1)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加上小括号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2)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应用加法结合律时,加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特征——几个加数可以“凑整”(一般凑十、凑百……)。

(三)使用规律巩固新知

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 (28+36)+64=28+(□+64)

□+235+65=78+(235+□)182+18+276+24=(182+□)+(□+24)

(1)独立完成习题,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

(2)讨论:四个数相加,结合律还可以用吗?更多的数相加呢?

(3)尝试归纳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数相加时的结合律。(如果出现要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暂不研究)

2、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

(63+25)+35○63+(25+35) a+(b十c)○(a+b)+c

(33+232)+3768○33+(232+3768) 418+(56+82)○(418+82)+43

讨论:怎样比较更快?我请谁帮忙?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78+46+154

168+250+3285+15+41+59

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及练习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例3(P30)练习五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关键: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304+215=519 215+304=()

(二)创设情境探讨算法

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200+250

=450(千米)

(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3)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在这种算法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把115和85、132和118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处?

(4) 小结并揭示课题。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运用“加法运算律”)

(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③115+132+118+85 ④115+132+118+85

=(115+85)+(132+118)=200+250

=200+250 =450(千米)

=450(千米)

说明:这两个算法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过程。后者缺少小括号,

作为口算也是可以的。

(三)自主练习优化算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5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1)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对比练习

比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你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56+78+22+44 (56+22)+(78+44)(56+44)+(78+22)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归纳算法练习、优化算法练习和运用算法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四)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1、小结启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解决高斯的数学题。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二101 ×50

二5050

3、交流。高斯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计算有什么帮助?

五、随堂练习

练习五(4)

六、作业布置

练习五(5)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第四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25=100(人)

25×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5)×2 25×(5×2)

=125×2 =10×25

=250(桶)=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4=100(人)4×25=100(人(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250(桶)=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第五课时:乘法分配律

一、教学内容:

P36/例3(乘法分配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四、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五、教学关键:通过举例,比较运算的顺序和结果。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

(1)出示练习。

第一组第二组

①(3 + 2)×4 3×4 + 2×4

②2×(11 + 9) 11×2 + 9×2

③20×5 + 4×5 (20 + 4)×5

(2)同桌分别计算①、②题中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3)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4)猜测③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5)观察、激趣、导入: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实例感知初探规律

1、创设情境。在同学们植树的情境中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分别发现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植树中的另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1)继续出示主题图。

(2)学生读题,看图弄清题意。

(3)独立列式解答,并展示不同的方法。(板演或投影展示,最好也有错误的算式)

①(4+2)×25 ②4×25+2×25

=6×25 =100+50

=150(人)=150(人)

③25×(4+2)④25×4+25×2

=25×6 =100+50

=150(人)=150(人)

2、畅说思路。你是怎么思考的?这些算式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果怎样?(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代表性的学生发言)

3、分类整理。如果按照算式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可以分成哪几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类:①和③,先算和,再算积;

第二类:②和④,先算两个乘积,再算和。

4、探索问题。两种算式,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计算顺序,但结果却都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找①和②这两个算式来研究研究。

(1)根据计算结果,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4+2)×25 = 4×25+2×25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相等关系。

引导表述:左边是和的积,右边是积的和,结果相等。(三)合作交流揭示规律

1、初说规律。

(1)小组活动。用自己的话在组内交流你发现的规律。(2)验证规律。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是如何进行验证的,你

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验证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吗?

①利用③和④两个算式验证规律。

②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3)概括你发现的规律。

(4)师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命名定律。

(1)填写( ___+___ )×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 ×( 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3)用字母表示:( a+b)× c = a×c +b×c

c×( a+b) = c×a+c×b

3、比较定律。

比较乘法分配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区别(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间的一种规律;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只是同级运算中的一种规律)。

(四)巩固练习运用规律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____ — 25×____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为什么?把能用的写出来。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

3、指导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注意点。

(1)什么时候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①(35+65)×17 ②25×4+25×10 ……

这些题都要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

(2)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尤其是积和的形式时,要先找出加号两边相同的量。

28×19+72×81 28×19+28×81比较,谁可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4、思考题。

(1)9×47+53×9= (2)8×(125+25+5)=

(3)(1000—3)×8= (4)125×13—125×5=

讨论:①怎样计算更快?你运用了哪个规律?

②如果是两个数相减再乘,乘法分配律还成立吗?请你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七、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25 (2)4×25+2×25

=6×25 =100+50

=150(人)=150(人)

(4+2)×25=4×25+2×25

┆(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300+2)×43=300×□+2×□

2003=2000+□(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

+、×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练习:(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 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第七课时: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教学内容:

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

(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练习: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 a+(b-c) a×b×c= a×(b÷c) a÷b÷c=a÷(b×c)

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

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

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

练习:

(1)填空:

436-236-150=436-(□+□)480-(268+132)=480〇

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217+443)=895-□-□

16÷2÷4=16÷(□〇□)210÷(7×6)=210〇(7〇6)

□÷(25×7)=350〇(□〇□)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 901-(109+91)

113-36-64= 133-(36+64)3456-(481+519)= 3456-481-519

35÷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三、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

简算:(1)1245-(245+673 (2)1275-(164+36)(3)480-82-18 (4)673-84-71-45

(5)81÷3÷3 (6)210÷(7×6)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P41/2—4、P47/6

板书设计: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 a+ + b b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 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 a+ + = b + + ) ( (c b a c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 63+(16+84) (4)63+1.6+8.4 (5)0.76+15+0.24 (6)1.4+639+8.6 =(0.76+0.24)+15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4)0.46+67+0.54 (5)6.80+485+1.20 (6)1.55+657+2.45 拓展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 - - - a c c b a-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字母表示:) - = - - a+ b (c c b a 例3.简便计算: (1)369-45-155 (2)896-580-120 (3)1823-254-746 = 369-(45+155)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 89+100+6 =56+100-2 练习: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 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结合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 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

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 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 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4.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定义: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85×18=18×85 23×88=88×23 2.乘法结合律 定义: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5×4=10,0.25×4=1, 25×0.4=10, 0.25×0.4=0.1 125×8=1000, 12.5×8=100, 1.25×8=10, 0.125×8=1,… 例5.简便计算:(1)0.25×9×4 (2)2.5×12 (3)12.5×56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宜良县北墩子小学李刚【教学内容】第一、三单元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自主整理四则运算知识。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计算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巩固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运算技能。 3、能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在观察、比较中会灵活地选择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玩过扑克吗?老师在玩扑克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那好(多媒体出示扑克牌:2、3、4、6),如果要使4张牌面上的数字经过运算得到24,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 1、小组合作 2、交流汇报 3、设疑导入 刚才算24点,我们用到了哪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四则运算) 二、知识梳理 1、什么叫做四则运算? 2、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①、谁来说说这几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多媒体出示) ②、师生交流后明确: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③、小结(板书) 3、运算定律 谁来说说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定律吗?(板书) 三、知识闯关 1、第一关:填空,并说明根据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2、第二关:数学诊断室 3、第三关:火眼金睛识简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复习,相信你有很大的收获,谈谈你的收获吧! 通过复习:①、加深了对四则运算定义的理解;②、系统地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③、能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了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第一级运算) 从左到右 ×、÷(第二级运算) 运算顺序含有两级运算:+、-、×、÷从高到低 有括号:()、〔〕从里到外 四则交换律:a+b=b+a 混合运算加法 结合律:(a+b)+c=a+(b+c) 交换律:a×b=b×a 运算定律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c±b×c 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145+78+255656-164-3641+125+59+75 540+78+16013+46+55+54+87968-599 48+12-48+12656-164+36363-154-146 540+78+160363-154-146229-83+171-117 355+260+140+245645-180-245482-(182+50)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二)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368+156+344+132789-136-64363-199 355+260+140+245100+45-100+45157+99 423-76+77+76455-(155+230)865-202 505+257+43+295+400180+25-80+75567+301 383-100+17-42-58873-150+149-73+1787-(87-29)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25×31×4125×27×840×69×25 125×4×8×2532×16+14×32125×32 27×57+27×4328×25(6+8)×125

27×10183×9967×21+67×78+67 48×12555×25+25×45179×56-79×56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二)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56×99+56125×56429+699 99×1673.8×18+6.2×18125×32×25 2.76+4.5+7.24+5.56.78+6.9-2.78256-399 78×10183×101-8367.7-15.3+20.7-4.7 36×25125×64×2588×125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大全 (2)

.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 (3)658+997 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820-456+280 (3)900-456-244 (4)89+997 (5)103-60 (6)458+996 (7)876-580+220 (8)997+840+260 (9)956—197-56 举一反三:简便计算 (1)24×17×0.4 (2)125×33×0.8 (3)32×0.25×12.5 (4)24×2.5×12.5 (5)48×125×0.63 (6)2.5×15×16 (1)125×(8+16)(2)150×63+36×150+150 (3)12×36+120×4.2+1.2×220 (4)33×13+33×79+33×12 (1)88×(12+15)(2)46×(35+56) (1)97×15 (2)102×99 (3)35×8+35×6-4×35

(1)4.8×100.1 (2)5.7×99.9 (3)53.9×23.6+40.5×23.6+23.6×5.6 (1)1.25×2.5×32 (2)600÷2.5÷40 (3)25×64×12.5 (1)17×62+17×31+12×17 (2)8.3×36+56.7×36+36×34.1+36 (1)16×56-16×13+16×61-16×5 (2)43×23+18×23-23×9+4.81×230 简便计算 (1)63+71+37+29 (2)85-17+15-33 (3)34+72-43-57+28 (4)99×85 (5)103×26 (6)97×15+15×4 (7)25×32×125 (8)64×2.5×12.5 (9)26×(5+8) (10)22×46+22×59-22×2 (11)17.5×46.3+17.5×54.7-17.5 (12)26×35+2.6×450+260×1.9+26×3 (13)8.2×470-82×13+820×6.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 运算定律教案 (1)

四年级数学 第三单元教案 大姜小学石振中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 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 P31/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69+172)+28=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也就是说,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如根据运算定律来证明运算的其他性质,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来证明运算法则的正确性,等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课件 教学课时:1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率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率 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1.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2.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3.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板书:a+b=b+a 4.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

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一、仔细想,认真填。 1、用字母ɑ、b、c表示下面运算定律: (l)加法交换律: ;(2)乘法分配律: ; (3)乘法交换律: ;(4)加法结合律: ; (5)乘法结合律: 。 2、任意两个相乘,交换两个因数 ,积不变,这叫。 3、任意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或先把相加,与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 4、两个数的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 ,再相 ,结果不变,这叫。 5、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等于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 6、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任意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ɑ÷b÷c= 、 7、45×(20×39)=(45×20)×39 这就是应用了( )律。 8、用简便方法计算376+592+24,要先算( ),这就是根据( )律。 9、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a+(30+8)=(□+□)+8 (2)45×□=32×□ (3)25×(8-4)○、 (4)496-120-230=496-○ (5)375-(25+50)=375○ 二、对号入座。(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9×25×4=49×(25×4)这就是根据(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结合律 2.986-299的简便算法就是( )。 A.986-300-1 B.986-300+1 C.986-200-99 D.986-(300+1) 3.32+29+68+41=32+68+(29+41)这就是根据(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D、乘法结合律 4.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4×30 B.a×b+a×C=a×(b-C) C.4×a×5=a×(4×5) D、(125-50)×8=125×8-50×8 5、125÷25×4的简便算法就是( ) A、125÷(25×4) B、125×4÷25 C、125÷5×5×4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面打“√”,错的打“×” ) 1、25×(4+8)=25×4+2×58…………………………………………( ) 2、(32+4)×25=32+4×25 …………………………………………… ( )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 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 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1题。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中的简便算法。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根据简便方法正确灵活的进行计算。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和根据简便方法灵活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投影出示) 112+59=123-39=203+99=128-99= 2、口算。 第一组:78-16-14=80-18-12=95-25-15= 第二组:78-(16+14)=80-(18+12)=95-(25+15)= 教师:通过口算这两组题你有什么体会?(学生:第二组的题口算起来比较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加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题(一) 1)500+(407+0)= 3)42+(91+158+109)= 5)(246+387+154)+13= 7)255+(79+45)= 9)219+175+181+225= 11)(404+195+96)+305= 13)(106+45+94)+155= 15)25+(251+275+49)= 17)(83+33+17)+67= 19)41+(33+59)= 21)1000+499= 23)63+(82+137)+118= 25)76+(44+124)+156= 27)108+215+292+185= 29)108+(221+192+79)= 31) 56+(143+144)= 33)(198+252+102)+48= 35)434+238+66= 37)82+(78+218+222)= 39)254+(144+246+356)= 41)62+219+238+81= 2)386+382+114= 4)(87+103+113)+97= 6)49+(71+151+129)= 8)(169+39+131)+261= 10)14+498+486= 12)793+393= 14)433+(477+67)+23= 16)51+(5+49)= 18)196+97= 20)290+171+210+329= 22)226+(166+74)= 24)354+479+146= 26)270+(96+230+404)= 28)(89+89)+(11+11)= 30)257+60+143+340= 32) (259+349+141)+51= 34)80+(43+20+57)= 36)92+(34+108)+166= 38)(54+150)+(146+50)= 40)176+(236+124)+64= 42)(6+66+94)+34=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练习题

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练习题(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 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4)63+16+84 (5)76+15+24 (6)14+639+86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4)46+67+54 (5)680+485+120 (6)155+657+245

(7)158+262+138 (8)375+219+381+225 (8) 214+638+286 3.减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减法交换律、结合律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交换律: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字母表示:b-c-a=c-b-a 例2. 简便计算: 198-75-98 346-58-46 7453-289-253 减法结合律:(1)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同学关键就是错这个概念,重点看 (2)如果一个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一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差。 字母表示:a-b+c=a-(b-c) 例3.简便计算: (1)369-45-155 (2)896-580-120 (3)1823-254-746 (4)176-(76+52) (5) 268-(68+15) (6)345-(38+45) (7)156-48+48 (8)96-75+25 (9)164-57+37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整理与复习(教(学)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归纳与总结所学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与简算方法进行计算。 3. 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4.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归纳运算定律,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课前准备:自学卡,课件,纸条 [模块一:学生课前准备] (1)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学生独立自学思考,研读文本,完成学案的第一个要求: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提示:画图、表格等形式。)(2)怎么样简便怎样算。 ①500÷25×4 ②54×99+54 ③8×(29×125) ④25×64×125 ⑤18×11÷18×11 ⑥273-(73-47)

⑦1430÷13÷11 ⑧1999+999×999 3)前测结果的反思 经过几天的思索,决定直接出题给学生做个前测。面对前测统计出来的数据,真令我忧心:第一,为了凑整而凑整?学生对凑整法存有相当敏锐的感觉,几乎所有的题目第一时间都想到利用凑整以达到简便的目的。凑整是简便运算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个方法被学生滥用,误用,导致学生为了凑整而凑,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方法是否合理正确。第二,计算出错不在少数。 【模块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梳理知识,自主分类】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练习题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测试题 姓名考号分数 一、判断题。(10分) 1、27+33+67=27+100() 2、125×16=125×8×2() 3、134-75+25=134-(75+25)()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5、1250÷(25×5)=1250÷25×5 () 6、102×98=(100+2)×98这里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7、36×25=(9×4)×25=9×(4×25)……………………………() 8、125×17×8=125×8×17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9、179+204=179+200+4…………………………………………() 10、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8分)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25×(8+4)=() A、25×8×25×4 B、25×8+25×4 C、25×4×8 D、25×8+4 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101×125=()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二、仔细想,认真填 1.用字母a、b、c表示下面运算定律:(5分) (l)加法交换律(); (2)乘法分配律(); (3)乘法交换律(); (4)加法结合律(); (5)乘法结合律()。 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分) (1)a+(30+8)=(□+□)+8 (2)□十82=□十18 (3)45×□=32×□(4)25×(4+8)=□×□十□×□三、把“>、<、=”填在合适的○里。(8分) 496-120-230○496-(12+230) 192+(95-75)○192+95-75 198×8×l0○198×8+10 720÷36÷2○720÷(36÷2) 18×4÷2○18×(4+2) 280-70+30○280-(70+30)70×3+5○70×(3+5)(65+13)×4○65×4+13 四、直接写出得数。(12分) 70×13= 22×10= 250×4= 0÷280= 456-199= 100÷20= 67+23= 31×30= 157+198= 32×30= 480÷16= 850×90=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课27、28、29页及相关练习 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会运用加法 交换律验算加法。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 A、36+29 29+36 B、68+51 51+68 C、72+13 13+72 二、新课 (一)、教学例1 1、讨论: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结果:相同 位置:交换

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学生读一遍) 36+29=29+36 68+51=51+68 72+13=13+72 像这样的规律,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什么(加法交换律),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课件出示,全班齐读)2、讨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课件出示 字母表达式) 3、师:其实我们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就是课本28页例1的内容, 我们一起来看。 4、同学们知道以前哪果就用过加法交换律吗 5、练习。 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 + 600= + + 65 = + 35 25 + = 75 + 36+ = 64 + 56+44= + a+ = 12 + 6、教学例2 出示主题图,谁能说说这幅额头的内容(学生回答) 李叔叔第一天行了88千米,第二天行了10千米,第三天行了96千米。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解答: 88 + 104 + 96 = 192 + 96 = 288(千米) 88 + (104 + 96)= 88 + 200 = 288(千米)

小数运算定律教案

小数运算定律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会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猜想、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2.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乘法,并会运用。 2 教学难点:

学生能结合不同的乘法算式灵活运用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3. 教学用具 课件、练习纸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以旧引新,铺垫迁移 1.口算 0.5 ×0.2= 50×0.2= 500×0.2= 2.5×4= 2.5×0.4= 0.25×40= 0.125×8= 12.5×8= 1.25×80= (1)指名学生口答。 2.不计算,直接把上、下两排得数相等的算式

用线连起来。 (2)说明连线理由。 运用已学过的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即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可直接看出来其对等关系。 3.指名学生说一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个乘法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演示课件。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师:我们知道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整数乘法计算变得更为简便,那么在小数乘法计

算中是否也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猜测验证,发现规律 (一)引导观察,提出猜测 1.出示教材第12页的教学内容(PPT课件演示)。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 =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 2.4×0.5+3.6×0.5 2.明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师:这里有三组算式,有的是小数乘法计算,有的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那么,你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吗? 学生: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2)师:你能说一说第二组中两个算式的运

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145+78+255 656-164-36 41+125+59+75 540+78+160 13+46+55+54+87 968-599 48+12-48+12 656-164+36 363-154-146 540+78+160 363-154-146 229-83+171-117 355+260+140+245 645-180-245 482 -(182+50) 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二)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368+156+344+132 789-136-64 363-199 355+260+140+245 100+45-100+45 157+99 423-76+77+76 455-(155+230)? 865-202 505+257+43+295+400 180+25-80+75 567+301 383-100+17-42-58 873-150+149-73+1 787-(87-29)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一)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25×31×4 125×27×8 40×69×25 125×4×8×25 32×16+14×32 125×32 27×57+27×43 28×25 (6+8)×125 27 ×101 83×99 67×21+67×78+67 48×125 55×25+25×45 179×56-79×56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专项训练(二)

班级:姓名: 简便计算下面各题(脱式计算) 56×99+56 125×56 429+699 99×167 ×18+×18 125×32×25 +++ + 256-399 78 ×101 83×101-83 36×25 125×64×25 88×125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甲石河乡中心小学李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理念 加法交换律这个计算规律比较浅显易懂,孩子们完全可以自己去发现规律并进行归纳的。在我的教学设计中主要是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规律,有

效地吸引孩子们主动观察和比较,然后主动地认识这些等式的结构特征,以巩固加法规律,以此帮助他们积累感性材料,丰富他们的表象,感知加法的运算定律。交流时,既要引导孩子们关注这些式子形式上的相似性,又要关注式子两边的恒等性,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本质的理解。 在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时,我注重引导他们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一数学定律进行抽象、概括与表述,旨在培养他们的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教具: 多媒体练习本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车外出旅游。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的某一天的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李叔叔算一算。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定律

教案过程 一、复习预习 1.换位学习 让学生以“老师的口吻”为老师讲解已学过的运算定律 2.学生与老师交流(运算中怎样简便?):讨论“我的想法对不对?”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考点/易错点2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考点/易错点3 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考点/易错点4 乘法运算中,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考点/易错点5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考点/易错点6 1.要想运用运算定律做好简便运算,要仔细观察算式,如果只有加法,一般用到加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算式里只有乘法,一般用到乘法交换和结合律,如果既有加又有乘,一般用到乘法分配律。当然要注意一些变式。 2.还要观察算式里面的特殊数字,如25和4,125和8,2和5等,有时101可以变成(100+1),想想如何利用好这些特殊数字。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357+288+143 【答案】788 【解读】357+288+143 =357+143+288 =500+288 =788 【例题2】 【题干】 138+293+62+107 【答案】600 【解读】138+293+62+107 =(138+62)+(293+107) =200+400 =600 【例题3】 【题干】25×17×4

【答案】1700 【解读】25×17×4 =25×4×17 =100×17 =1700 【例题4】 【题干】(25×125)×(8×4)【答案】100000 【解读】(25×125)×(8×4) =(25×4)×(8×125) =100×1000 =100000 【例题5】 【题干】 25×(40+4) 【答案】1100 【解读】 25×(40+4) = 25×40+25×4 =1000+100 =1100 【例题6】 【题干】 125×64 【答案】8000 【解读】 125×64 =125×(8×8)

运算定律 单元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内容:运算定律P17——P31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在经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发现过程中,体验归纳、总结和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5、在经历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形成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6、经历简便计算过程,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理解和掌握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四、单元教学安排 运算定律……………………………………………………3课时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