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课后选择题

马原课后选择题

马原课后选择题
马原课后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出()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涨潮和退潮

B、日蚀和月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

9、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0、《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曰:“天下无心外之物?此花树在深山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无关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12、哲学是 (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1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多选选择题

1、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是()

A.前者是自觉建立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

C.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零碎的观点

D.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

E.前者是哲学家所具有的,后者是普通大众所具有的

2、“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D.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D. 人类可以创造新的物种

3、意识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突出表现在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A.意识可以脱离物质独立起作用

B.意识的目的性

C.意识还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D.意识能够调节人们的生理活动

E.意识的创造性

4、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组成的,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E.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5、列宁的物质定义的伟大意义在于( )。

A.回击了唯心主义的攻击,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

B.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层面上,揭示了物质对意识的第一性和根源性

C.坚持物质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D.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指出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单选

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是()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多选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E.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

2、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E、实践是第一性的

3、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只有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E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单选

1.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原理

B 这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

C 违背了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客观规律

D 这是唯心主义

2.有人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因果联系。这一观点否认了联系的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条件性

D 多样性

3.事物发展的实质是

A 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

B 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

C 事物处于不断的质变之中

D 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4.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与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

A 他们出现的时间的前后

B 它们形式上是否新颖

C 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规律相符合

D 它们是否可以被认识

多选题

1.联系的条件性是指

A 一切都是有条件的

B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C 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

D 只有条件本身是无条件的

2.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 联系具有普遍性

B 联系具有多样性

C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D 联系具有客观性

3.某山区居民为了培植山上的松树,砍光了坡上的森林,结果无意中摧毁了当地畜牧业的基础,并使山泉枯竭水

土流失。这说明

A 他们忽视了事物的普遍联系

B 他们忽视了事物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C 他们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D 他们的做法是形而上学的

4.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

A 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

B 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C 具有远大前途

D 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本质上是

A 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

B 不仅包括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单选

1.雪莱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A 普遍联系的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前进行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

D 对立统一律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3.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实践观

B 矛盾观

C 对立统一律

D 矛盾分析法

4.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A 阶级分析法

B 矛盾分析法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唯物史观

5.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6.现象和本质揭示的是:

A 事物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B 事物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C 事物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

D 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7.“假象从反面歪曲的表现着事物的本质”,这是:

A 唯心主义观点

B 唯物辩证法观点

C 不可知论观点

D 诡辩论观点

8.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这说明:

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转化的过程

多选

1.对立统一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这是因为:

A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内容和发展的动力

B 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C 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D 包括了辩证法的左右内容

2.下列各项反映了矛盾特殊性的是: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下列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有

A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B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 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D 一切质变有优于量变

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

A .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 .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 .它是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

D .它是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 .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7 .上层建筑是指(D)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 .社会形态是 (B)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11 .社会革命根源于 (D)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13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巧.

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C)

A .阶级斗争史

B .思想发展史

C .劳动发展史

D .文化发展史

15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A .思想范畴

B .经济范畴

C .政治范畴

D 文化范畴

16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A .占人口大多数

B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具有先进思想

D .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8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

A .经济条件

B .法律制度

C .传统观念

D .文化水平

19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C)

A .纯粹偶然的

B .纯粹必然的

C .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 .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2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C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多项选择题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应理解为(AD )

A.是第一生产力

B.是独立的生产力

C.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D.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的生产力

2.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能动的反作用在于它(ABC )

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

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BD )

A.阶级斗争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社会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5.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BCD )

A.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B.可以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

C.可以加速一定历史的进程

D.可以延缓一定历史的进程

6.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 AD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C.从个别到一般,在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规律

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以下内容 ( ABCD )

A.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B.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

8.在同一个社会形态中,社会改革( ABC )

A.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B.是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C.可以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发展

D.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之一,是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这是指( CD )

A.社会意识永远落后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能任意超越社会存在而产生

C.旧思想意识在其物质基础消灭后仍能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D.新的理论学说能预言未来社会存在的变化

10.列宁认为以往的历史理论根本的缺陷是( AC )

A.至多考察了人们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B.注重了社会意识的作用

C.只注重历史人物的作用,而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D.看到了历史人物的作用

1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 ABD )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12.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BCD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13.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是( BCD )

A.国家政权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生产方式

1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BCD )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1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 ABCD )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C.状况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D.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1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 ABCD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17.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主要包括( ACD )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阶级意识和非阶级意识

C.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D.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18.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D )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9.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ABC )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C.人口增长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人口增长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2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方式构成内容的是( AD )

A.生产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力

21.下列各项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BD )

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B.政治思想、哲学、艺术

C.法律思想、逻辑学、哲学

D.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2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ABD )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B.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它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

23.杰出人物的出现是( CD )

A.纯粹历史的必然性

B.纯粹历史的偶然性

C. 历史潮流发展之需要

D.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2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段话说明( ABC )

A.革命运动的成功需要革命的理论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先进的革命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D.革命的理论是革命运动的来源和决定力量

25.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在于它( AC )

A.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提供可能性

B. 同生产力没有矛盾

C.为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

D.一经建立,生产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向前发展

2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 CD )

A.上层建筑不能先于经济基础产生

B.上层建筑的变化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它服务

27.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有( ABCD )

A.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或基本动力)

B.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8.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 ABD )

A.居民中的大多数

B.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C.体力劳动者

D.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 ABD )

A.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

B.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

C.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

D.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

30.唯心史观的基本表现形态是( AC )

A.唯意志论

B.循环论

C.宿命论

D.庸俗进化论

31 .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ACD)

A .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B .否定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C .承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D .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3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3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B)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34 .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

A .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 .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 .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 .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5 .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ACD)

A .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 .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 .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36 .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37 .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CD)

A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 .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38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D)

A .古为今用方针

B .历史分析方法

C .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 .阶级分析方法

3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CD)

A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0.历史唯心主义(ABCD)

A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没有探索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只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D .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是非题

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贯穿于整个哲学史。(错)

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就在于不懂得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错)

3、时势造英雄。(对)

4.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错)

5.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对)

6.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错)

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错)

8.国家是各阶级利益的调解者,是维护各阶级利益的工具。(错)

9.社会主义先建立上层建筑,后建立经济基础,这是上层建筑决定论。(错)

10.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错)

11.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错)

12.历史唯心主义者都主张英雄史观。(对)

13.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错)

14.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单一的,这就是生产力。(错)

15.既然历史事件不能重复,社会历史就无规律可言(错)。

1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对)

17.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错)

18.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错)

19.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的作用。(错)

20.人们不能创造社会规律,但可以改造社会规律。(错)

21 .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同时具有主观性。(错)

22. 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对)

2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对)

24、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错)

25.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错)

26、任何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对)

27、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错)

28、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错)

29.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对)

30.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错)

31.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由人们相互订立社会契约而形成的。(错)

32.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对)

33.“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错)

34.社会形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错)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萌芽于()

A.14世纪

B.14世纪末15世纪初

C.14-16世纪

D.17世纪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9.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1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3.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1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

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

1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劳动力成为商品

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抽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脑力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

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18.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国际化大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现代商品生产

19.剩余价值()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20.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B.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D.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

21.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22.剩余价值率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23.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24.资本家获得绝对剩余价值是()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25.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27.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8.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周转是从()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9.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3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3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3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价值补偿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D.实物补偿问题

33. 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

A.生产不足

B.生产相对过剩

C.消费不足

D.失业增加

36.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37.资本主义地租是()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3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 )

A.为世界和平服务

B.为世界稳定服务

C.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

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39.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

40.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

41.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4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4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

答案:

1.B

2.B

3.B

4.B

5.A

6.A

7.C

8.D

9.A 10.D 11.B 12.B 13.C 14.A 15.D 16.C 17.D 18.C 19.C 20.C 21.A 22.C

23.D 24.A 25.C 26.C 27.A 28.B 29.D 30.B 31.B 32.A 33.C 34.C 35.B 36.A 37.B 38.C 39.A 40.B 41.C 42.D 43.C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阶级的形成

2.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工场

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

E.用暴力手段掠夺贵族的财富

3.商品的价值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交换价值的基础

E.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4.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要素有( )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D.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

E.自然条件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的投资价值

C.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D.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E.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6.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 )

A.内涵扩大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D.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7. 加快资本周转对资本增值的影响表现在( )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

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

8.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A.成本

B.工资

C.利润

D.利息

E.地租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A.资本主义民主

B.资本主义法制

C.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D.资本主义选举制度

E.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10.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E.所有制就是所有权

11.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E.世界货币

1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E.私人劳动

13.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 不能成为商品

C.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

D.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E.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14.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有()

A.商品价值的变化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E.剩余价值率的变化

15.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B.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基础和内容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E.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B.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原则

C.价格与价值往往不一致,价格经常背离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E.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7.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包括()

A.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B.劳动者的平均年龄

C.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

D.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E.劳动的复杂程度

18.产业资本正常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资本家有足够的预付资本

B.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时间上继起

C.不发生个人罢工和经济危机

D.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并存

E.与商业资本保持适当的比例

19.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看,其构成包括()

A.不变资本的价值

B.可变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固定资本的价值

E.生活资料的价值

答案:

1.BD

2.AC

3.ABCDE

4.ABCDE

5.ADE

6.CD

7.CE

8.CDE

9.ABCDE 10.ACD 11.AB 12.CD 13.ABCDE 14.ABC 15.ACDE 16.ABE 17.ACD 18.BD 19.ABC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列宁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7、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8、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是以()为标准。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

D、阶级斗争

9、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进行阶级斗争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11、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实事求是

C、民主集中制

D、集体领导

12、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农民问题

B、武装斗争问题

C、国家政权问题

D、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13、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4、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原则

B、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C、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15、()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社会主义民主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6、历史表明,()是决定国家政权属于什么性质的首要标志。

A、由哪个阶级对政权实行领导

B、由哪个阶级进行社会革命

C、由哪种理论来指导革命

D、实行何种生产资料所有制

17、无产阶级专政是以()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A、工人阶级

B、工农联盟

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D、知识分子

18、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其本质是()

A、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B、人民民主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19、()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0、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社会主义生产力

B、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21、社会主义改革是()发展的内在要求。

A、社会主义制度

B、社会主义生产力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2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A、社会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改革

C、工人运动

D、社会主义生产实践

2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实现的。

A、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和平演变

D、社会主义改革

24、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促进了()

A、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B、资本主义加速其帝国主义进程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世界共产主义进程

25、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答案:

1、C

2、A

3、D

4、B

5、C

6、A

7、A

8、A

9、C

10、B11、C12、C13、B14、D15、B16、A17、B18、D19、C20、D21、D22、C23、B24、C25、B

二、多项选择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E、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C、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E、我国的社会主义处在变革的时期

3、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E、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4、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经济领导

E、军事领导

5、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E、社会主义由科学到实践

6、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有()

A、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E、和平过渡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7、社会主义民主是()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E、全体社会公民的民主

8、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特征有()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商品经济发达

D、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E、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

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E、民主集中制

10、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

A、生产力高度发达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

E、法制健全

答案:

1、AC

2、CD

3、BCD

4、ABC

5、AD

6、ACD

7、ABCD

8、ABDE

9、ABC 10、BC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

B、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

C、有没有预见性

D、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

2、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

A、在剖析以往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B、在剖析以往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

C、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D、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

3、“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按需分配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各取所需

C、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各取所需

D、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6、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A、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B、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D、每个人自由而自主的发展,人类脱离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7、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9、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1、“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

A、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C、在科学类比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1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4、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

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有客观必然性的

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15、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

A、实际体现

B、客观体现

C、真实体现

D、根本体现

16、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之所以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因为()

A、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

B、据于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

C、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

D、据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

17、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说明实现共产主义是()

A、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

B、一个长期的曲折过程

C、一个艰巨曲折的过程

D、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18、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

A、独立国家联合体

B、独立个人联合体

C、自由组织联合体

D、自由人的联合体

19、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20、当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集中体现在()

A、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B、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C、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

D、为建构和谐社会而奋斗

21、社会进步必然促进并直接表现为()

A、物的极大丰富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人的发展

D、社会形态的变更

22、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劳动

C、按劳分配

D、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3、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

A、发达的社会主义

B、真正的社会主义

C、民主的社会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4、“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一命题的本质内涵是:()

A、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在本质上融为一个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在利益上没有差别

C、工人阶级只有使整个社会彻底摆脱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D、工人阶级的解放分为两步:首先解放其他阶级,最后解放自己

25、我们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的最高纲领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构和谐社会

C、实现“天下为公”

D、实现“大同世界”

26、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7、因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就有了()

A、社会关系实现高度和谐

B、生产关系实现高度和谐

C、政治关系实现高度和谐

D、国家关系实现高度和谐

2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种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答案:

1、D

2、C

3、B

4、A

5、D

6、A

7、D

8、C

9、D 10、B11、A12、D13、D 14、C15、D16、D17、D18、D 19、A20、A 21、

C 22、B 23、D24、C 25、A 26、

D 27、A 28、A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的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是()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

D、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点,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写

E、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点,努力作详尽的细节描写

2、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

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

E、以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

3、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因为()

A、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C、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证明这一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D、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E、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到来提供着条件

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是()

A、有着内在联系的

B、相互矛盾的

C、前者是根本方面

D、前者是讲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E、后者是这种客观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因为()

A、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B、社会主义是这同一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则是高级阶段

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D、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有充分的发展

E、共产主义需要由社会主义的发展来提供实现的条件

6、怎样才能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A、要正确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

C、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

D、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

E、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7、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E、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

8、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E、人们受周围生活条件的支配和控制

9、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E、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差别

10、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E、人们能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答案:

1、ABD

2、BCD

3、ABCDE

4、ACDE

5、ABCDE

6、ABCDE

7、ABCDE

8、CD

9、BCD 10、BCDE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马原选择题(按章节)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 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感觉、分析、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 D.识记、联想、判断 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认识—实践—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 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EP[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ABD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包括( ) A.物质的本质是意识 B.B.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C.物质范畴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 D.物质范畴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正确答案】BCD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的表现在(ABCE)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惟一对象 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ACD2.ABCD3.CD4.AB5.ABD6.ACD7.ABCD8.ABCD 5.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7.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E)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 E.生产力高度发达 8.与资本主义相比较,下列各项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有(ACDE)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底劳动生产率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E.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 第七章练习题 二、单选题 9.地理环境 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的性质 D.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D, 10.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来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D.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正确答案:D,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C.认识是物质到思想的过程

马原选择题库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马原各章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 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马原题库 全

马原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B】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 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B】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马原期末选择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50道题。每题2分。1-40单项选择,40-50判断正误。(注:去除多项选择)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产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96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教皇为伽利略公开平凡,这说明(D) A.谬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B.真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5.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思想家,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恩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7.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C) A.理性为万物的本原 B.数为万物的始基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精神是世界万物之源。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B) A.资本家节余 B.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 C.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D.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和他国劳动人民。 9.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C) A.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B.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社会化 10.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在(B)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劳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B)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D.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13.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4.G—W…P…W’—G’是(A)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15.我国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D)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 D.现实性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B.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C.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马原单项选择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马原概论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 A . 18世纪90年代 B . 19世纪40年代 C . 19世纪70年代 D . 19世纪90年代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ABCD ) A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 (ABD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B ) A .唯物论B.辩证法C .历史观D .自然观 2. 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D ) A .费尔巴哈 B .谢林C.培根 D .黑格尔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 A .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 D .认识论 4.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C ) A .费希特 B .洛克 C .费尔巴哈 D .谢林 5.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A ) A .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 .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C .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 D .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 (D ) 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A .全盘否定和拋弃 B .全盘肯定和继承

马原选择题练习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C)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5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C.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 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单项选择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 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B.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马原选择复习题

绪论 单项选择题 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 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B )。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5.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6.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C )。 A.美洲大陆的发现 B.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原始积累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马原2018选择题试题库

2018年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马原选择题库整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C )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 C.矛盾分析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D )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 )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C、矛盾的特殊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D )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原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 本 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人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 ( BB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名列榜首的是( A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运动 D .阶级斗争也包括继承者对 千年思想家” 网评,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原选择题汇总

马原选择题汇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1. D 2. C 3. D 4. A 5. D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3)在听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仅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6. A 7. D 8. B 9. C 10. 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8)列宁说,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9)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马原选择题编辑整合归纳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恩格斯)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正因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因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脑的反映形式即意识。 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辩证法讲的是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客观的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人们的一种理论形态或者思维方法形式存在的辩证法,属于意

识的范畴。相应的,客观辩证法是以物质联系运动发展的客观状态形式存在的辩证法,总体属于物质的范畴,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是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形式,这就是两者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指辩证的思维,在本质上它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相对主义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相对主义的确认。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的关于相对主义的典型命题,“是非无定质”是说是非没有界限,这显然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实际上形而上学哲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就有“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而绝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是非无定质”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但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B.矛盾对立无限性的观点 C.一分为二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整理版】马原测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D) A.18世纪中叶 B.19世纪中叶 C.20世纪初 D.19世纪40年代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C)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5.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6.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B)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 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11.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2.真理就是(D)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B)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15.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A) A.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的总和 C.生产要素的总和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16.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18.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B)

马原选择题知识点

马原选择题知识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2)从阶级属性讲,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4.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条件: (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条件:表现为以机器大生产和雇佣劳动制度代替了封建社会古老,陈旧的生产方式。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背景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所批判地继承的人类文明成果: (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四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