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完整)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完整)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完整)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质量分析报告参加考试人数为八年级全体学生共10人,总分为557分,平均分为55.7。最高得80分,最低分为32分。优秀人数为1人,优秀率为 10%,及格人数为4人,及格率40%。

整份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选择题15小题,共计30分;非选择题共计60分主要是三个材料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基本史实的把握和利用基础分析现实的能力、整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刚拿到试卷感到很熟悉,但仔细做起来又感到考查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不好做。非选择题引领学生整合知识,回答现实问题。

一、试题分析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选择题15小题,共计30分。考查的是重点知识、主干知识,但是仅靠单纯的死记硬背也很难直接得出答案。重在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的背景,和影响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历史知识的整合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这几年试题的确灵活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如第1、第15小题,

材料题注重考查学生把历史事件和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进行分析和评价,如第17小题。材料新,出的习题紧扣现实分析历史现象,引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总之,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课改,导向性强。

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选择题方面1、4、15、小题失分多,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积累并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第4小题失分原因是学生知识点记忆混淆,知识点相互干扰,出现判断失误,学生所得分数看总体较好。

非选择题方面错别字多,影响得分。只要审清题进行解答,还是比较容易答对。但还是有学生不审题,答非所问,有不少学生看不懂题目要求,答题有些混乱,失分较多,另外从学生间看差距较大,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从试卷中可看出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审题不清,有的学生不明题意,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

三、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这次历史试卷所体现出的特点,给今后历史教学以极大的启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2、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3、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4.重视教法,提高技能

实施新课标后许多老师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标下教师要讲,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怎么练?这一问题应该是我们需要多思考的问题。

5.关注现实,以史为鉴

历史学科不是一门“死”学科。如果不关注现实问题历史学科就失去了教育功能。在历史教学中,平时多去寻找历史的足迹,挖掘课本中的隐性知识点,归纳点拨,启迪思维。

初二历史,师生们普遍感到内容多,任务重,难度增大,个别如洋务运动、抗日战争等内容学生理解有难度,学生记忆是短暂性的,遗忘性大,刚记住就又忘了,在没有记住的情况下多数同学难以达到灵活运用,成绩一直普遍较低。如何提高成绩、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

今后教学需改进之处:注重历史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

学生记忆,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身体能力,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信心,平时形成认真的习惯;书写规范;转变思想,抓基础,高要求等。

总之,通过这次考试,我会吸取教训,查找不足,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卷

朝阳国际馨蕾园艺术高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期末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25*2=50) 1.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番薯 C.辣椒 D.水稻 2.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帮是() A.徽商、晋商 B.闽商、粤商 C.浙商、闽商 D.粤商、徽商 3.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这种思想认识直接相关的政策是() A.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海禁政策 4.有史书记载:“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由此可知() A.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对传统商路的控制权 B.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C.奥斯曼帝国积极参与了新航路的开辟 D.葡萄牙完全控制了东西方商路 5.经过不断殖民扩张和争夺,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的国家()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6.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是() A.英国人 B.西班牙人 C.荷兰人 D.葡萄牙人 7.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至1913年间增加了七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奴隶贸易的兴盛

完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3个,46分,非选择题四个,54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6%,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4%,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 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4%,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居中,及格率有待提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一、试卷的评价 此次考试试卷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3道选择题,每小题3分,总分39分,该题难度适中,主要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以及常识性内容的记忆和掌握。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总有三道大题,分值为61分,紧贴课文知识,并渗透主观能力的应变和灵活。 纵观全题,呈现以下特点: 1.难易适中。试题难易的程度设计比较合理,突出重点知识的考查,兼顾新编教材的新增知识。 2.基础性强。立足基础知识,突显重点、主干知识。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贴近中考。重在考查能力,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评价问题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等。 4.体现情感价值态度。 总之,本份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二、试卷成绩情况 1.从统计分析来看,85、86班的特优率比84、87班高;84班80分以上27人,85、86班80分以上各为23人,87班80分以上18人;从各个方面来看,87班都与其他3班差距较明显。 2.客观题答题概况:单项选择题得分较好,失分较多的题主要是

第6、11题。 3.主观题答题概况:15题第三问、17题、19题的第一问失分较多。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针对学生们失分比较多的题,分析如下: 第11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以及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的理解。题目中张女士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犯,作为狗的主人,傅家应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而许多学生却选择了傅家应承担刑事责任。说明他们没有理解只有犯罪行为才会承担刑事责任。 第15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平等待人的理解和怎样做到平等待人,有的学生没有能明白这道题的意思,有的没有记住课本上的知识,错误率还是比较大的。 第16题为辨析题,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产权和依法维护隐私权的理解,有些学生只能抓住其中的某1个要点,回答的不全面,因此失分。 第17题是普遍失分最严重的题目,表现在: 1.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对题干把握不准确,无法从“曾答应”联系要点“诚信做人”,从主人公“我也不想当他是朋友”的反应联系要点“宽容他人”。 2.考虑问题不全面,不能从多个方面发散思维,也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第19题第1问考察学生对生命健康权及国家对未成年给予特殊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指导思想 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试题特点 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 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难度适中,全卷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动不起笔的题目,也没有一个大题让相当一部分考生得满分的题目。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让分科以后的文科学生见识一下高考模式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础,贴近教学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主要有五大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新课程意识缺失。 1、基础知识不牢固 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2、审题偏差大 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 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 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让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烂熟于心。并适时进行跟踪 检查,通过课前默写、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 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适度进行基本的史学方法和史学理论的教学 4(对试题的解答,除加强对答题格式的规范外,更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的引导。 首先要学会读题审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时空界限、方向和侧重点;其次,学会读懂材料,有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其主题意旨,能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有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第三,在具体解答上,应注重尽量用教材中的内容或观点来表达,对于需要概括提炼的,力争做到简洁、精确、逻辑合理等。对于审题不周全,理解模糊的问题应重新加以审视,尽力做到不遗漏每一个问题,不留下任何一个空白,将能做到的力争做到最好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篇一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卷面总分为5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2、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七年级历史课本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3)标高适度。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七年级有六个班级,班平人数55人。其中及格211人,及格率为62%,平均分32分,最高分50分,最低分8分。达到优秀的有74人,优秀率为23%。从每个大题来看,选择题最高分满分,最低分3分,大部分同学的分数集中在7至10分。非选择题丢分在10分以内。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材料分析题,问这两段材料说的是什么人的什么事?这道题明眼人一下就可以看出是我们平时强调的“商鞅变法”和韩非的改革,但是许多同学却总结不出材料中两人的相同思想都是改革。(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和材料题都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复习时间太短,从上完新课到考试的复习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所有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记忆。四、改进措施。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篇二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三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连线题、材料解析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从题量上看共四个大题,设计出了许多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二、试题解题情况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4小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此题得分率只有0.56,这是由于学生对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 古云中学七年级:薛洪才 一、试题分析: 1.总体分析: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杜绝了难、偏、怪题,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共三道大题,34小题。第一大题选择题,计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第二大题填空题,5个小题10个空,满分10分;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5个小题,满分40分。 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难度适中。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历史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 3.考试内容:本次期中试卷主要考查了有关中国历史的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相关内容,从而了解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客观性题、基础性试题得分率较高,但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答题优点:1. 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较好;2. 有些学生能根据题意认真答题; 3. 卷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 4. 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 从考试成绩看: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个别学生因基础和落实问题,分数不太理想。本次考试历史是所有学科里面考的最为理想的一科。 三、问题原因分析 教师问题分析: (1)教学手段不够先进,不能充分调动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考试中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还要给予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 (3)课下对学生督促力度不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4)检查力度不够,平时应多用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学生问题分析: (1)复习时间太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有许多基础知识记记忆模棱两可; (2)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不能按要求答题,导致失分; 四、日后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中注重平时单节课的积累,做到日清月结。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4)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

八年级政治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张利芝 一、考试成绩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整体情况不够理想,高分人数较少,及格人数一般。 二、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试题共分四大类型,第一大题选择题共8题计20分,第二大题辨析题1题计10分,第三大题材料分析题共2题计20分,第四大题是活动与探索题共2题计20分。 三、学生答卷中的具体情况分析: 1—8题选择题:整体上选择题出题难度较浅,得高分人数较多。 9题:辨析题学生得分情况一般。能正确分析判断此题,理论知识回答也对,只是答题不完整,从而失掉一些分数。很多学生答此题时只注重回答“为什么”,而没有回答“怎么办”,因此而扣分了。 10题:这题相当于是送分题,问题很简单,绝大多数学生答对此题。 11题:此题考察学生是否熟悉课文,大多数答对此题,只有少许学生分析错误跑题而失分了。 12题:本题较灵活,学生总体得分情况一般。(1)小题主要学生实际回答即得分,第(2)小题,因学生回答太简单,没有使用学科语言而扣分。 四、原因分析 1、本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对教材内容没有吃透,只是简单理解,答题时容易出现开卷见意思相近就乱抄现象。 1、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思想品德学科与语文、历史等学科及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其他学科成绩好点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解也会有帮助。 2、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学生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材料分析不透。 3、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对全体学生关注不够,容易忽视中差水平的学生学习能力,使他们没有更好的掌握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七年级的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必须面临的一种课型,也是一件枯燥无味的重复性工作,为大家整理了,欢迎大家阅读! 范文一 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五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32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20小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此题得分率只有0.56,这是由于学生对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6小题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陷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题第2、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第31小题,要求学生结合谈谈对应当如何考试的看法,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答经过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一笔带过。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概况 本套试卷分选择题(40分)与非选择题(60分)两大类,非选择题又有辨析题(18分)材料解析题(22分)与问答题(20分)。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 1、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 2、试题角度新颖,表现在选择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4、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6、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7、试题体现了乡土特色。注意在乡土历史与中国历史之间寻求结合点,引导学生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8、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初二政治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50分钟,本学科期中考试由判断题、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这三个部分组成。(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这张试卷主要考察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我的授课班级为八年级1---5班,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不太好。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1、首先,第一部分是判断题,共计1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2、其次,第二部分为选择题,共计1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一般来说,选择题考的就是课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容易拿满分。得分率70%。3、第三部分为材料分析题,共计30分。这类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

度。这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此题得分率为50%左右,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也说明学生在答题时没有认真审题,综合能力差。这充分反映了考生政治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严重,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例如21题。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例如24题2)小题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例如22题。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政治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3、坚持讲练结合。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2016年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本次月考的阅卷工作刚刚告一段落,各科成绩及考试名次均已出炉。按照学校教导处的安排,我对七年级历史学科试卷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参考人数 参加此次月考的三个班共有109人,其中一班36人,二班36人,三班37人,无人缺考。 三、试卷分析 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其中单选题20题,分值为40分;组合列举题有3小题,分值为9分;辨析改错题有2小题,分值为12分;材料解析题有2小题,分值为26分;分析与探究题4题,分值为13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容易题约占75%,中档题20%,稍难题占5%,总体偏易。根据本校初一年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试卷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农村中学初一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状况,材料均直接从教材上选取,主要是考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和归纳概括能力,适当地涉及了对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较小,涉及知识点较少,主要以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的内容为主。 3、暴露问题: (1)基本概念记忆不准确。学生基本历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无数个概念、知识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后也归于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提问。整张试卷有80%都属

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学生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历史学科属综合性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所学内容与政治、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有交叉的知识点。学生课下阅读面不开阔,相关知识掌握较少,遇到跨学科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暴露了其知识储备的不足。 (3)历史思维能力欠缺。问答题是学生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分析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大部分初一年级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且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随意答题。 四、改进措施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新课时注意细化知识点,复习时则要突出重难点,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2、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课外读物,扩充学生知识面,课上也可适当将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要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对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分析归纳,组织语言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这次月考的一个粗略的分析。希望学生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同时,更希望学校也及时对优秀学生做出了表彰。 2016-3-30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共24个小题。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 容易题约占70%,中档题占20%,稍难题占10%;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1)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3)本试卷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材料解析题部分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有话说,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区分度,改变过去照搬的习惯,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4)试题设计整体较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应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要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视,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平时要求学生要细以看题,不要因为粗心造成漏题没答。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尽量用课本来组织语言。加强对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课本知识的应用,注重题目设问的多样性。

八年级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一、成绩分析稻田一中 八年级政治试卷分析 此次期中考试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其中客观题(单选题和多项选择题)45分,主观题(简答题和材料题)55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采用闭卷的形式。本次参加考试人数262于人,全级及格212人,其中优秀35人,50分以下为20余人. 二、试题分析 该套试卷的出题范围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全册的内容,试卷知识覆盖面大,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这次测试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客观题: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分值是45分,每小题3分。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单项选择题学生失分较小,该题得满分每班大约7人,40分以上(不包括满分)25左右人。主要错在前三个时政选择题,主要原因是平时学生对时政不了解,也没时间关注。 主观题:第二大题,共55分。 16、时政点评题较好。学生能从立法、依法治国方面点评,层次清晰,脉络条理。 17、关注生态实现绿色梦 较简单,学生答得较好。 18、关注科技实现创新梦 第一问,有点同学没读懂题,审题不仔细,导致答错题。 19、关注宪法实现法治梦较好。

答题存在问题 1、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欠灵活,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不能对此材料进行正确分析,以至于答非所问或答题不全面。 2、一些学生对书上的基本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欠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理论是理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 3、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例如,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4、基础知识不扎实,一些基本知识点不过关,导致审题不清,特别是实践探究题,审题不清,结果答非所问。 5、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设问要求结合材料的,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 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使书由厚变薄;然后,有一个知识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内容,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使书由薄变厚。 2、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地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规范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要加强政治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5、根据思想品德课综合性的特点,学科教学要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是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说:“雅典民主的特别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排他性之上。”与这一说法不一致的是 A.非常严格的公民资格的限定 B.是一种父权制民主,妇女没有政治权利C.雅典民主使所有公民具有同样的权利 D.雅典政治文化是成年男性文化 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人类在历史进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英国在其崛起过程中利用的“无定数的机会”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光荣革命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4.国学大师文怀沙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以“正、清、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墨、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5.东汉王充《论衡》:“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事,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相信“天人合一”说 B.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 宣传“君权神授”的思想 D.反对“天人感应”说 6.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7.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A.人皆僧侣 B.因行称义 C.人皆上帝 D.理性至上 8.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下列著名的水利工程与坎儿井有渊源关系的是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执笔人:甘竹中学综合教研组胡昌珍 一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出题,考试时间是6月26日中午第一场,学生安排四个考场混合参考,每个考场两名老师监考。试卷为全开卷考试试题,考生可携带和查阅七年级课本及相关资料,禁止讨论,交流。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总分12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历史共二大题14小题,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单项选择,第二大题综合题2小题,共26分。试卷由县教研室统一阅卷。本次考试应考学生129人,缺考0人,实到129人。平均分21.81,及格人数31人,及格率26%,优秀人数1人,优秀率0.8%。 二成绩与亮点 这次考试成绩较差,平时学生的成绩平均分都在26多,最高分有过45。可能是没有适应合卷考试。但是学生的基础还是较好的,平时掌握的知识在成绩中就有很多体现。选择题是得分的优势,12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8题,有12名学生得满分,平均分14。1,2,3,4,5,6,9,10,11题大部分学生都做得很好,其中第5小题: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玄奘B鉴真C马可波罗D唐朝和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A,说明学生对历史上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故事还是很熟悉的。第6题:两宋时期盛产瓷器,有瓷都之称的是A洛阳B长安,C苏州D景德镇,很多学生也选择了D,学生对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还是很了解的。这些基础知识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肯定能发挥作用的,对建设和谐社会,美好生活打下扎实的底子。 三问题与根源 综合题是学生的弱项,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去翻书,26分的综合题,平均分才7.81。好多学生综合题都是空白。平时考试过后,问学生为什么不做,他们回答得很干脆:懒写。可见现在的学生真是很懒,开卷考试连课本都不去翻,不去查找答案。很多学生上课玩游戏,聊QQ,讲闲话,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应该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部分老师上课没有责任心,对学生要求不严格,没有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业,甚至经常请假,都造成成绩的低落。学生的心不在课堂上,对学习无所谓,部分家长不管教孩子,使学生随意懒散。总之,现在的成绩是现在社会环境下的必然结果,既有社会的责任,也有家庭的,学校的责任。所以,大家都应该站起来看问题,各自承担起应该的责任,将学生的成绩升上去,提高国家的教育质量 四措施与希望 每位教师都应该树立责任心,确实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帮助他们,拿出爱心,跟他们做朋友,谈心,了解学生的喜好。严格要求他们,对作业要求一定要做,一定要改正,字要写规范,写正确,一笔一画,只有从细处开始抓起,才能真正打好学生的基础。教师要互相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特别是每周的集体备课。学校也要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奖勤罚懒,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学校还应该建立和家长的联系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跟家长联系,建立家访制度,让全社会都来做好教育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真正把工作做实了,学生的成绩肯定有一个大跨越!

初二政治(下)月考试卷分析

初二政治(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评价 此次月考试卷,含四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情景分析题、价值判断题和探究实践题。单项选择题6题,情景分析题2题、价值判断题4题和探究实践题1题,全卷共50分。试卷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单元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一个多月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记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 本次月考结果,二班平均分38分;五班平均分40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单项选择题的第2题、第3题,这几道题的错误率相对较高,但这几道题在课本上能够完全找到原话的,这说明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还不够透彻。另外,单项选择题第6题,题目要求选出“权利”,有大部分学生却也把“义务”选项也选上,很明显对课本理解不透。 2、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还不高。单项选择题第5题,题目问“不能反驳其观点的是”,很多学生不理解题目意思,以致选错。第9题和第15题,考查的都是宪法的地位,学生只选择了比较浅显表面的答案,却不深入思考选出

最优答案,可见,学生分析能力也不强。另外,论述题第一问,题目要求写出材料共同说明的问题,而学生却逐个把每道材料所阐述的观点写下来,很明显和题目要问的不符合。 3、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选择第21题,A答案说的是“宪法规定各方面的内容”,这个提法和我们课本说的“宪法规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不符合,学生审题不够仔细,所以错的学生比较多。 即使有比较多失误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1、学生的选择题失分点都比较低。这套题目的选择题大部分难度都是中等,特别有一些题目看起来并不难,但是干扰点比较多,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选对。 2、主观题要求背诵的部分基本上都能答得很好。因为在我每节课后都让学生背知识点并默写,因此学生在这些主观题上面都能拿很多分。 三、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判断题错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一环扣一环,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材料分析题也就更难了。要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归类和疏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考试命题方式是灵活的,但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知识。设问可能非常灵活,答案却可能非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