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产工厂化养殖及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水产工厂化养殖及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水产工厂化养殖及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水产工厂化养殖及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水产工厂化养殖及其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刘大安

摘 要:在渔业向纵深拓展的过程中,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节水渔业,特别是循环水养殖,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本文主要对我国2006年以来的工厂化养殖情况进行了扫描,总结了这一时期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基于此,分析了工厂化养殖的技术指标体系,以期为水产工厂化养殖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厂化养殖: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6.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09)03-0097-09

水产工厂化养殖,在我国过去是一项深藏于试验室的渔业高科技养殖项目,能参与者不多。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我国渔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生态效益型的转变,发达地区和产业优势明显地区的水产养殖业开始了产业结构由池塘养殖为主向多形式养殖方式的转变。山东、辽宁、浙江、福建、江苏等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实施精细化、集约化养殖,突出发展工厂化养殖,较快地促进了工厂化养殖的区域发展,使工厂化养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增长,逐渐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

一、我国水产工厂化养殖发展概况

(一)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定义和属性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定义,在产业界和科技界并无大的歧义,是工业、科技与渔业结合发展的产物,是集不同技术要素于一体的高投入、高产出的高产养殖模式。目前的主要定义是: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技术,在半自动或全自动系统中高密度养殖(包括育苗)优质鱼、虾、贝,并对全过程实行半封闭或全封闭管理的一种无污染、商业性和科学化的养殖生产方式。其特点是集土建工程、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化学、生物工程、自动控制和社会经济学等现代科技于一体,对养殖生产全过程的水质、水流、水温、投饵、排污、疾病预防、水处理及循环使用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监控,使其能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自始至终维持最佳生理、生态条件且不产生内外环境污染,从而达到养殖对象的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和质量。因此,工厂化养殖是渔业生产行业中的高新技术养殖项目,因其高技术、高投入、高自动化特点而具有工业生产的属性。

(二)国内外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历史

在经济高度发达、科技日益先进的国家如日本、美国及欧盟各国,集约化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收稿日期:2008-12-20

作者简介:刘大安(1954-),男,汉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中国渔业经济》杂志主编,研究方向为渔业经济,邮编:100141。

论文说明:本文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水产工厂化养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项目的资助。感谢本文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文责作者自负。

97

98 殖的主要方式,而工厂化养殖是其重要方式之一。据报道,国外的工厂化养殖是以高密度网箱养鱼开始的,经过上世纪60、70年代的不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已不再大规模开挖养鱼池,而是以技术为支撑,出台经济、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来全面发展工厂化养鱼。美国的工厂化养殖在上世纪60、70年代迅速发展,主要为利用冷流水养殖虹鳟和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条纹鲈和黑斑石首鱼,工厂化养鱼当时被美国政府列为“十大最佳投资项目之一”。日本在该领域也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较大规模利用发电厂温排水实施工厂化养鱼,尤其是在真鲷、牙鲆等品种的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方面成就显赫,其特点是技术成熟、产量稳定、效益显著。据报道,日本有许多现代化养鱼工厂既是生产厂,又是旅游点和娱乐场,内设水族馆、观鱼池、钓鱼池、游泳池等多项功能齐全的娱乐设施,情景别致独特,对游客有很大吸引力。德国的工厂化养鱼规模大且技术设备十分先进,不仅本国规模较大,并为亚、美、非许多国家承建了养鱼工厂,其特点是无人工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普及率很高。丹麦、法国都是工厂化养鱼的先进国家,丹麦水产研究所研制的成套养鱼设备在上世纪末开始大批出口国外。

水产工厂化养殖作为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集约化高密度现代水产养殖模式,在我国的应用源于上世纪中后时期。淡水工厂化养鱼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的,主要是利用热电厂温排水养殖淡水鱼和利用丰富的冷流水资源高密度养殖虹鳟鱼,半工厂化的成鳖养殖与育种在上世纪末得到较大规模发展。海水工厂化养殖是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步的,但大规模研究和生产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成规模的有沿海半工厂化的对虾成虾养殖与育种。随着经济水平与科技支撑力度的提高,养殖工厂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品种日益丰富,养殖区域和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到2006年,全国有数十种鱼虾类品种开展了工厂化育苗,如真鲷、黑鲷、牙鲆、河豚、大黄鱼、对虾等经济鱼虾类,年育苗产量超过数十亿尾,有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厂化养殖品种涉及鱼、虾、贝、龟、软体生物等近百种。

在国家的号召与支持下,我国众多水产龙头企业开始将工厂化养殖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运作,为工厂化养殖的产业化增添了动力,为新时期渔业发展,特别是为渔业实现现代化增加了活力和新的发展方向。2004年,全国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1197万m 3,产量5.1万吨,养殖单产平均为4.26 kg/m 3;内陆工厂化养殖面积1417万m 3,产量9.3万吨,养殖单产平均为

6.56kg/m 3,工厂化养殖的崛起逐渐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经过几年的发展,2006年全国工厂化养殖规模达到21.1435万吨,2年时间里产量比2004年增加近50%,养殖水体达到3110.2224万m 3,养殖单产平均水平,海水达到6.07 kg/m 3,内陆达到

7.4 kg/m 3,其发展水平见下表。 表1 全国2006年工厂化养殖情况表 单位:吨,吨/ha,m 3,kg

2006年比2005年增减绝对量 2006年发展水平

及同比增减

产量 面积 单产 产量 面积 单产 海水养殖

85718 14115710 6.07 7596 338855 1.8 内陆养殖 125717 16986514 7.04 802 1413756 —0.62 在区域发展方面,根据有关统计,2006年全国内陆工厂化养殖产出规模最高的省市为浙江、福建、山东、江苏四省,产量分别为41544吨、22380吨、12230吨和11347吨;海水工厂化养殖产出规模最高的省市是山东和辽宁,山东工厂化养殖一枝独秀,产量达到50339吨,占全国海水工厂化养殖产量的58.73%,其次为辽宁,产量为11158吨,占全国海水工厂化养殖产量的13.02%。全国内陆工厂化养殖规模最大的省市为浙江、福建、四川、江西和吉林,养殖面积分别为310万m 3、296万m 3、267万m 3、183万m 3和131万m 3;海水工厂化养殖规模最大的省市

为山东、海南和辽宁,养殖面积分别为534.61万m3、442.85万m3和173.72万m3。

(三)我国水产工厂化养殖近期发展特点

新世纪以来,我国工厂化养殖发展速度很快,由过去的散漫型向快速发展型转变,生产投资和养殖技术创新较发展前期均有提升,特别是养殖品种的增加和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带动了投资的增加,但还谈不上成就喜人。总体来看,我国水产工厂化养殖近期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养殖生产投入保持持续增加态势,部分地区工厂化养殖的产业化开始形成。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投入到工厂化养殖中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呈增长趋势,各地对工厂化养殖前景普遍看好,国家对发展工厂化养殖给予了相关的支持和一定的政策保障,发展力度总体趋强。

二是养殖品种不断增加,养殖技术日趋成熟。随着渔业科技的发展和对国外优良养殖品种引进力度的加大,用于工厂化养殖的各类品种不断增加,在科技支撑下,工厂化养殖不再局限于名贵品种,普通淡水鱼也开始进入“工厂车间”进行养殖。在养殖技术方面,不但单项技术,如水处理技术、零污染技术等重点技术日趋完善,成套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为工厂化养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为生产效益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如上海水产大学的工厂化养殖,每立方米水体的鱼产量可达58kg,是传统养殖法鱼产量的30倍-50倍;产值约2000元~3000元,比传统养殖法高出近百倍。一个标准车间约1200 m3水体,年产澳洲宝石鱼120吨,产值480万元,毛利高达120万元以上。

三是科技攻关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成为工厂化养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水的重复利用和污染的零排放,国家通过不同的科技平台对工厂化养殖的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水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重要元素及能量收支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持并完成的中科院创新方向性项目——“对虾高效健康养殖工程与关键技术”研究,以及近年来渔业科技工作者针对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处理,对常规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分别进行了应用研究,取得了许多实用性成果。近年来,国家倡导的健康养殖、无公害工厂化水产养殖带动了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如臭氧杀菌消毒设备、沙滤器、蛋白质分离器、活性炭吸附器、增氧锥、生物滤器等先进设备不断进入中国,对工厂化循环用水养殖生产设备(设施)的更新和改造、促进养殖水循环使用率的提高和养殖经济效益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养殖生产管理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生产质量标准体系。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家对养殖产品实施追溯制,对工厂化养殖的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追踪,包括水质、饵料和药物等。因此,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大中养殖企业按国家要求,注重建立完善工厂化养殖的HACCP质量控制体系。对高密度养殖设施系统(包括养殖池系统,水过滤消毒系统,增氧、充气系统,排放水无害化处理系统等),部分地区逐步建立起了具有现代化特色、适合当地特点的养殖工艺流程和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四)我国水产工厂化养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客观上受限于经济实力、产品市场、养殖品种、养殖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主观上受限于养殖者对养殖技术的掌握和对先进技术的利用等。目前总体仅适合在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开发生产,发展中还实现不了像池塘养殖那样的普及性与广泛性。同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其发展的阶段性密不可分。

一是养殖水平总体仍属初级发展阶段。养殖方式总体仍以流水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为

99

主,全国范围养殖发展动力不足的特征仍较明显。我国工厂养殖目前受水处理成本的压力,仍主要以流水养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为主,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管理的全自动工厂化养殖比例极小,流水养殖和半封闭养殖方式的产量低(单位水体产量在10~15kg/m2·年)、耗能大、效率低,与先进国家技术密集型的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相比,无论在设备、工艺、产量(达40~100 kg/m2·年)和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技术应用还属于工厂化养殖的初级阶段。从全国工厂化养殖单产数据可以看出,相当多地区的工厂化养殖,处于人工养殖池+厂房外壳阶段,设施、设备较少,单产按平方米计算仍然较低。

二是工厂化养殖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据相关统计,2006年,山东、浙江、福建、江苏等省在农村经济不断壮大的推动下,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和科技优势,工厂化养殖快速发展,而内地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发展较慢,部分省市发展不足5000m3,产出只有几十吨。全国有一半的省市,年产量不足1000吨,每立方米的产出率,全国不足10kg,许多地区只有5kg以下。不同企业间、地区间产出效益差距较大。

三是养殖品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进入常规池塘养殖的品种较多,科研部门为促进工厂化养殖发展而实施科技攻关的品种不断增加,但进入生产领域且技术较为成熟的品种仍不多。为了保证和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工厂化养殖企业只能选择生长周期短、多茬养殖、产品价格高、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养殖技术相对成熟、市场相对稳定和科技附加值较高的名特优品种作为养殖对象。因此生产中,品种雷同、方式雷同、市场雷同,加大了市场竞争,制约了生产效益的提高。不仅现有的生产企业感到资金回收压力较大,也难以吸引资金较为雄厚的企业加入生产。因此,为生产提供更多的有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是管理、科研、生产部门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四是养殖技术应用水平有待强化。目前我国工厂化养殖生产技术研究主要由国家主导,在国家的支持和科研单位的努力下,取得了明显进步,不仅整体技术对生产发展有足够支撑,分项技术更趋完善。但由于对成熟技术和成套设备的运用存在知识产权、技术股份比例等问题,对成熟技术和先进设备难以有效利用。

二、水产工厂化养殖的重点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目前,我国工厂化养殖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发展规模和技术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与效益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全国渔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逐步实现养殖业的优化升级,提高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需要国家加大对工厂化养殖的支持力度,又需要企业瞄准先进,优化工厂化养殖的发展水平与经济效益。为了确保扶持效益的提高,渔业管理部门对重点扶持对象也由过去简单的行政指定方法改进为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考核方法。为了确保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注重谋划提高工厂化养殖的技术经济管理水平,注重工厂化养殖不同品种、不同养殖模式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优化,一些企业已经形成各自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些研究单位也结合研究实例,总结提出了不同养殖对象工厂化养殖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为渔业管理部门扶持发展和生产企业优化效益提供了参考。

(一)工厂化养殖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属性和作用

工厂化养殖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属于渔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范畴,主要用于对工厂化养殖管理与技术应用的经济评价,既有宏观方面,也有对企业为主体的微观技术应用的评价。宏观管理方面主要包括:产业内不同品种、不同数量、不同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观方100

面主要包括:不同企业养殖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企业间养殖技术的经济效益比较。

1.工厂化养殖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属性

我国水产养殖是建立在以农村家庭承包和股份制基础上的小规模分散养殖,一家一户、数人合伙承包是主要的组织形式,因此无论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生产,对工厂化养殖的技术经济评价应用总体还非常薄弱。随着产业化发展,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和上市公司相继出现,其生产经营主要依据于生产经营项目和国家对该项目的法律法规进行,由此形成企业运营的重要内容、最基本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和生产规程,如养殖企业必须按国家有关养殖水体的水质、废水排放要求、水产品质量标准和等级等进行生产,这些规范与量化指标构成技术与规程的硬性技术指标;水产品市场对产品价格和规格的相对稳定的界定、养殖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水电价格、银行贷款利息、鱼需物资价格、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构成软性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由于国家对生产经营者的产前、产中、产后(包括国际国内贸易)实行法律与法规规范基础上的自主生产和自负盈亏政策,国家出台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主要包含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具有行业性、强制性、分散性、单一性等属性。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对各类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在生产经营中的采用,因生产对象的不同、生产企业性质(国有、股份制个体、农渔民)的不同、生产经营规模大小的不同而各异。技术经济学和技术经济研究中提出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非国家行为,宏观管理部门和渔业生产部门只是将其作为宏观管理和企业产品生产、技术配置的参考。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才是各界对工厂化养殖的主要期盼和评价标准。

2.建立工厂化养殖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作用

技术经济评价的作用在工厂化养殖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促进产业发展,制定和实施工厂化养殖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为行业管理部门扶持农(渔)业发展,在选择项目时提供技术先进度、项目效益水平、社会效益水平和农(渔)民收入预期等方面的参考;同时为实施项目的验收提供技术经济成效对照。通过工厂化养殖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比较,可以更科学地对不同工厂化养殖的特点、主要技术水平、生产模式和生产效益进行总结,并筛选出具有市场潜力的养殖模式。二是为企业间在可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成果比较,找出工厂化养殖经营过程中技术水平、经营管理和生产环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企业优化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企业新上产业发展项目提供重要参考。三是为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鼓励先进、促进和谐、推动产业发展而开展的相关表彰提供可参考的、较为统一的技术评价参考。

(二)国家法律法规对水产养殖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面的各种规范

1.国家对养殖生产经营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规范

尽管我国渔业生产组织总体以没有工商登记的农村家庭承包和小规模分散生产的组织形式为主,但乡以上有工商登记的国有生产、个体生产组织仍为数不少。这些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农(渔)业、海洋、工商、税务、卫生食品、环保、外贸的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生产经营,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已实质性地提出了生产经营单位的最基本的技术指标体系。部分法律、法规所提指标见表2。

上述各项法律法规不仅定性地提出,水产养殖企业生产中必须遵守养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而且要为养殖生产所可能产生的对公共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承担责任,同时还定量地提出相关养殖场地、养殖水体、养殖产品的技术指标。其上一级指标的实施与实现必然要对下一级指标提出相关要求,而且细化程度更高。其技术指标的实施必然要对大中工厂化养殖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技术产生影响,相关企业需要采用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指标来支撑生

101

产,才能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又能保障生产的经济效益。例如,对虾、牙鲆的工厂化养殖,要达到《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有关要求。首先,必须对工厂化养殖车间的卫生安全建设加以保障,而养殖车间的卫生安全,又要求养殖设施必须达到相关指标的认证;其次,必须科学地确定水体日交换次数与交换量,才能确保水中溶氧,进而确定饵料量与投饲次数,促进鱼虾的快速生长,并保证达到相关水产品卫生、安全要求。

表2 养殖生产经营中应执行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内容与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中华人

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

对各类渔业生产、经营的综合规范,并有相应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

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列》、《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对各类排放、对养殖企业排污的综合与专项规范,并有相应指标

《关于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管理的通知》、《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对养殖生产地必须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综合规范和对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的专项规范,并有相应指标

《食品生产企业(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对养殖生产企业场地达到相关标准的综合规范的专项规范,并有相应指标;对有机水产品质量认证的综合规范,并有相应指标

《海水鱼类卫生标准》、《淡水鱼卫生标准》、《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出境水产品追溯规程》对水产品卫生标准的专项规范和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指标的专项规范以及对出口水产品安全及有关指标的专项规范,并有相应指标

《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水产系统实施细则)对水产企业节约能源及有关指标的专项规范,并有相应指标

2.国家对养殖生产企业在经营管理和经济方面的规范

国家对养殖生产企业的管理规范少于技术方面的要求,经济效果好坏属于企业盈亏自负范畴,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不像对企业技术管理那样法规众多。但是在国家工商登记的以赢利性为目的养殖生产企业和由国家出资建立的企业和上市公司,出于对企业经营者和股东负责,国家出台了若干经济法规进行考核与约束,这些法规包括了部分经济指标,成为企业的经济考核指标。以股份制企业与上市公司为例,其经济指标形成相当复杂的指标体系,仅财务分析指标就有9大类,见表3。另外,经营分析指标体系也有众多指标。

养殖生产企业的经济指标体系虽然不受上述指标考核,但也被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经济指标规范和考核,如国家税务提出的系列生产-经营-税收经济指标体系,对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产品产出、总产值、产中成本、最终成本、企业利润、上缴所得额都具有明确的指标和数额。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必须在法律规范下精心经营和优化这些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彰显企业的经营水平、经营能力和社会贡献。这些经济指标都是国家考核企业的硬性指标,而不是技术经济学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

102

表3 股份制企业与上市公司经济财务考核指标体系一览表

指标体系名称 主要指标

基本指标 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净利润 财务指标 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现金流量

利润与盈利能力指标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盈利、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经营与发展能力指标 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资产与负债指标体系 资产总额、资产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股东权益、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现金流量指标体系 略

异动财务指标体系 投资差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短期借款、应付工资、福利、税金、预提费用、其他长期负债等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略

财务风险综合预警指标

体系 经营性现金盈利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权益现金报酬率、现金盈利留存率、留存盈利、权益乘数、财务预警综合指数

(三)工厂化养殖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使用原则

尽管现实工作中不会对企业群体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考核,但参照相关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和数据,优化养殖生产效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开展好这一工作,需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可比性原则。由于不同生产企业的经营方式、生产特点、开发内容等并不一致,特别是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样,区域位置不一、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单纯从评价指标的绝对量上看,有时是不可比的。因此,对工厂化养殖的技术经济评价主要应建立在同类型地区(沿海某一地区或内陆某一地区)、同类型产业(如均为大鲮鲆生产或均为对虾生产等)、同性质生产(如均为半封闭生产或均为全封闭生产)和规模相近的基础上。对大范围的、不同产业或不同生产对象的、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综合评价主要应建立在有广泛性的、可比性高的较少数指标上,且注重相对值的应用。

二是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和指标的可度量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对工厂化养殖技术经济评价指标选择应注重用较少的指标,科学地、合理地、准确地评价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技术经济水平和技术经济结果,注重广泛性、综合性和分门别类,而不是指标繁多、结构复杂、方法繁琐,否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缺乏实际意义。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尽量避免形成庞大的指标群或层次复杂的指标数,有些指标很难量化或没有可靠的数据来源,这些指标原则上不予设立。

三是相对值与绝对值相结合原则。工厂化养殖总体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规模越大,总产出越高,但是人均产出、单位水体产出、单位时间产出和单位资金产出则与规模大小没有必然关系。因此,工厂化养殖的技术评价既要注重对绝对值指标的评价,又要注重对相对数指标的评价,相对值指标与绝对值指标相结合,才能真正反映不同层面和不同侧面技术成果的大小。

四是经济指标与生态、社会指标相结合。随着国家对渔业生态环境、水产品食用安全和节能减排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养殖生产企业在相关方面的规范力度越来越大,工厂化养

103

殖企业必须以长远和全局为重,注重保障工厂化养殖中与生态和食品安全相关的指标的合格率。对工厂化养殖的技术评价也应重视对这类指标的采用,如有机产品率、水体循环利用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等。应从宏观方面不断完善生态和社会类指标体系,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协会应该更重视生态和社会指标的考核。

(四)对工厂化养殖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选择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工厂化养殖生产经营的总体目标。这既符合国家宏观发展关于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的整体利益,又符合增加就业门路、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发展的产业利益。对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创新型企业、实现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工厂化养殖的技术评价和指标的选择应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可供选择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见表4。

表4 可供选择的工厂化养殖技术评价指标

主要项目 主要内容 指标性质

对技术的总体评价 重点对工厂化养殖工艺、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有机

污染生物降解技术和流行病防治技术等核心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

进行评价等

技术创新

品种选择评价 重点对品种的经济价值、市场前景、生长速度、食性、饲料利用率、品质、

生产经验进行评价等

高产、优质

养殖技术指标 水体溶氧量、水温范围、孵化率(育苗)、成活率(苗种、成鱼)、饵料系

数(鲜活则乘以3)、日增重、单位水体重量、年生产次数、放养密度、

自动化程度等

技术水平高低

技术经济指标 单位水体产量(成本、产值)、能耗产量(产值)、单位(时间、资金、人

员)收益、新技术利用增值率等

技术经济水平

高低

经济效益指标 产值、增加值及比例、利润、投资收益率、投入产出回收期、投入产出比、

劳动生产率、资产折旧率等

经济效益高低

生态社会指标 水体循环利用率、污水零排放、就业人数、有机食品合格率等 生态社会效益(五)水产工厂化养殖的评价方法

对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指标权重评价法,其主要方法是:①建立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建立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每个指标体系中各含有数个重要指标。②借鉴国内外权威机构对类似评价的评价方法选择工厂化养殖的技术评价方法。

③对每个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相关权重并设定最高系数,其要点是按对工厂化养殖技术效果影响大小设定各个指标体系的权重数,影响越大,权重也大。④是对技术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设定权重,其权重大小也主要参照影响度大小设定。⑤在各项指标体和各项指标权重系数设定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其方法一是按年度平均值计算,方法二是可按加权平均数计算,经过计算可得出不同指标体系的标准值,通过标准值的计算得出评价值。二是比较分析法。该方法是渔业技术经济评价分析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分析方法,它将调查研究、方案设计或实践生产中得到的数据经过简单处理并经整理后,按某一技术经济评价计算方法计算后,得出相应指标的数据,进行加总或加权计算后,得出技术经济评价结果。

104

参考文献:

[1] 倪琦等.循环水繁育系统工艺研究和工程实践[J].渔业现代化编辑部,2006,(2):12-15.

[2] 宋协法等.工厂化鱼类养殖智能系统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35(1):95-100.

[3] 谭洪新等.笔合循环水产养殖—植物水栽培综合生产系统的工艺设计及运行效果[J].水产学

报,2004,28(6):689-694.

[4] 刘兴国等.土池循环水无公害养鳗模式处探[J].渔业现代化,2005,(5):18-19.

[5] 梁建生.渔船节能运行的量化分析[J].渔业现代化,2006,(1):50-52.

[6]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2005)[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7]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200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8]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6)[Z].

[9]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2007)[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Economic evaluation indicator on industrial aquaculture

LIU Da-an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Beijing 100141,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fishery deep developmen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normally implement the measures of saving water and increasing technology in fishery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en applied in China fishery development since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and h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some good results. The author has introduced the situation of aqua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since 2006 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aqua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uthor has also proposed 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evaluation indexes of aqua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industrial aquaculture; economic evaluation; indicator

(责任编辑 彩萍/校对 赵蕾)

105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应用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和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进行渔业工业化生产的技术模式。随着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的支撑技术,受到科学研究者和渔业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净化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技术已经在生产中获得应用。其中养殖水体的处理技术,作为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获得较快发展,形成了机械、化学、生物和综合处理等多项技术,为工厂化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增氧、分离(分离固体物和悬浮物)、生物过滤(降低BOD、氨氮和亚硝酸盐)和暴气(去除二氧化碳等)、消毒、脱氮等处理过程,其中悬浮物和氨氮去除是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本文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研究资料,对养殖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工厂化养殖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并期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先进技术和处理方法、开发出相关的高效养殖工程设施和设备。 1. 增氧技术 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和处理设备中的微生物生长的必备条件。在工厂化养殖系统中,鱼类正常生长的溶解氧应该达到饱和溶解度的60%,或者在5mg/l以上;溶解氧低于2mg/l,用于工厂化养殖水体处理的硝化细菌就失去硝化氨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工厂化养殖系统溶解氧消耗主要来自养殖鱼类代谢、代谢物的分解、微生物氨氮处理等,系统所需溶解氧根据所养鱼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并随着养殖密度和投饵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工艺设计中,要根据养殖对象、养殖密度、水体循环量等因素来确定增氧方式。 1.1空气增氧 由于各种增氧机械设备在工厂化养殖池很难应用,因此,空气增氧多采用风机加充气器的办法,以小气泡的形式增氧。这种办法虽然具有使用方便、投资小的特点,但是增氧效率低,一般在1.3kg O2/kW-h(20 C温度),28 C时仅为0.455kg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应用学科主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传统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 1、我国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工 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利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境保护,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处理,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备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另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 2、工厂化养鱼的类型

论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论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时间:2010-07-10 11:39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66次 摘要:随着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水调控系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各个组成单元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未来这项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 摘要:随着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水调控系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各个组成单元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未来这项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调控,研究进展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我国的渔业发展重心由“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转移,促使水产养殖业发生了巨大变化。2001 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 2726 万t,比1978 年增长 16 倍,在世界渔业总产量中,养殖的产量占了20%,而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产量的80%[1]。同时,由于水产养殖的不断发展,原来粗放型的养殖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因残留饵料、养殖生物的粪便及残体等的腐败,造成养殖水体恶化。这些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的水未加处理就随便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诱发有害的水华或赤潮,损害养殖生产,甚至使整个生态环境遭到恶化。 1.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是水产养殖业向现代化、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养殖方式,实现高密度、高产量和高效率的渔业生产[2]。因其集约化和水质相对容易控制的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采用工厂化养殖系统来养殖生物现已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和设备[3]。丹麦的工业化循环流水式养鱼系统和地下室循环过滤养鱼系统都是高水平的,设备已出口挪威,以色列等国。日本采用循环流水工业化养鱼系统也较早,主要养鲤鱼、鳗鲡等,前苏联,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瑞典也都先后设计生产了各种类型的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用于养殖海、淡水名优鱼类,我国工业化养鱼起步于二十世纪70 年代,是受世界工业化养鱼潮流的影响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而自行设计生产的工业化养鱼系统以80 年代末建立的中原油田养鱼工厂较为著名[4]。刘伟[5]等利用流化床生物滤器循环水养鱼系统进行了培育鲤仔鱼至乌仔的育苗实验。结果表明:鱼苗在10—15万尾/m2的放养密度下,鲤仔鱼在15d内达到了乌仔规格,成活率达到87%。 2.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污染物 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未被摄食的残饵、养殖生物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病原体及其他杂质。最终以悬浮的颗粒物、溶解有机物、氨氮的形式存在,为了使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达到养殖生物正常生长繁殖所要求的安全浓度之下,应具备不同的污染物处理单元,以维持整个养殖系统对水质、溶氧、温度及其他水化学参数的需要。 3. 目前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主要水处理单元与设备 根据养殖系统的特点和养殖生物对水质的要求,一般情况需要设的处理环节有:(1)去除悬浮颗粒物(粒径>100um);(2)去除微颗粒(粒径<30um)[6];(3)增氧;(4)杀菌消毒;(5)生物法除氨氮;(6)水质调控。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将这些环节组合,来净化养殖用水,现将各个处理环节所涉及到的有关设备及工艺分述如下: 3.1 固液分离去除悬浮颗粒物 在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鱼类的粪便、及其所食饵料的20-60%最终以固体废弃物的形式排入水中,其中,悬浮性固体颗粒物占50% 左右[7],是养殖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按照悬浮颗粒物的特性(密度、颗粒的大小) , 又可分为机械过滤和重力分离两种技术[8]。

一般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般建筑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工业厂区总平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1、建筑密度指标 建筑密度指标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的占地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是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反映总平面设计中,用地是否紧凑合理。其表达方式如下: 建筑密度=F2+F3/F1*100% 其中F1厂区占地面积,指厂区围墙(或规定界限)以内的用地面积; F2建筑物河构筑物的占地面积 F3有固定装卸设备的堆场(如露天栈桥、龙门吊堆场)和露天堆场(如原材料、燃料等堆场)的占地面积 2、土地利用系数 土地利用系数是指厂取得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铁路、道路、管线等的占地 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与建筑密度更能全面反映厂区用地是否经济合理 的情况。其表达式如下: 土地利用系数=F2+F3+F4/F1*100% 其中F4铁路、道路、管线和绿化占地面积。 3、绿化系数 绿化系数=绿化面积/厂区占地总面积*100% (二)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除占地(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体积指标外,还考虑一下指标:生产面积、辅助面积和服务面积之比; 单位设备占用的生产面积;平均每个工人占用的生产面积。 二、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适用性指标 1、居住面积系数(k) k=标准层的居住面积/建筑面积*100% 居住面积系数反映居住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例,k〉50%为佳,k<50%为差。 2、辅助面积系数(k1) k1=标准层的辅助面积/使用面积*100% 使用面积也乘坐有效面积。他等于居住面积加上辅助面积。辅助面积系数k1,一般在20%~27%之间。 3、结构面积系数(k2) k2=墙体等结构所占面积/建筑面积*100% 结构面积系数,反映结构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k2一般在20%左右。 4、建筑周长系数(K‘) k‘=建筑周长/建筑占地面积(m/m2) 建筑周长系数,反映建筑物外墙周长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5、每户面宽 每户面宽=建筑物总长/总户数(m/户) 6、平均每户建筑面积 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总户数(m2/户) 7、平均每户居住面积

工厂化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

工厂化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 一、工厂化水产养殖是国家趋势 中国水产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淡水养殖主要有池塘、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域中粗养。海水养殖主要是深海网箱养殖。不管是哪一种养殖方式,均受水体、天气、温度等自然条件限值,养殖风险大、产量低。西安天浩环保科技研发生产的一体化循环水处理设备解决了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等问题;又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养殖风险小、收益大,是国内这几年新兴的养殖模式。养鱼先养水,水质好了,鱼的品质自然也就好了,工厂化养殖的核心就是循环水处理系统。 河北黄骅市金汇水产公司业务以水产育苗为主,2000亩水产养殖基地已经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虽说离海近,海水已不能直接养殖,因为近海海水已被工业和生活污水严重污染,这种水即使能将鱼养活,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又有谁能够保障。其次国家不允许养殖废水大量排放污染环境。循环水养殖既解决了水源和水质问题,将水循环利用,又解决了排放问题,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和支持。 二、水产养殖污染物来源 水产养殖主要靠投喂大量人工饲料和施入有机肥料来提高鱼类产量。残饵和粪便等在水中进行分解转化,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导致鱼虾贝类生长受抑,饵料系数升高。 有机物氨化作用产生的氨氮以及进一步分解产物亚硝酸盐,均是诱发水产动物疾病的环境因子,恶劣的水环境使水产动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却为病原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三、循环水处理系统 西安天浩研发生产的一体化循环水处理设备解决了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等问题;又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1、系统处理工艺:

2、系统配置包括:循环水泵、一体化水处理设备、鼓风机、紫外消毒器。 (注:水产养殖不能使用臭氧和氯系消毒剂,臭氧属于强氧化剂,会和饵料、抗生素等发生反应,将其氧化成不可预估的有毒物质,威胁鱼类健康) 3、系统处理目标: 1)降低亚硝酸盐浓度; 2)降低氨氮浓度; 3)水体增氧; 4)消毒; 四、循环水养殖系统处理效果 1)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到有效去除; 2)溶氧量饱和,水体中的溶解氧增加,可达到8mg/L,可替代曝气增氧机; 3)杀菌效果好。紫外线杀菌消毒,杀灭水中99%的细菌、病毒、致病微生 物等,杜绝养殖产品间的疾病传染。 4)养殖密度大。如1吨水可养殖34斤舌蹋或20斤南美白对虾。 五、一体化水处理设备优势 1)运行费用低。独特的小阻力布水系统和全自动反洗功能,运行费用仅为 传统水处理设备的1/10-1/15; 例如黄骅金汇水产,设备处理能力30吨/小时;能耗包括1台0.75KW 循环泵、1台0.25KW鼓风机。 2)操作维护简单。无阀门、无操作、无维修、无需专人管理; 3)设备占地面积小。将生物处理、物理过滤集中一体,系统占地缩小70%; 4)设备使用寿命长。设备全部采用UPVC材质,不腐蚀,使用寿命长达40 年。 5)独特的多层超精细过滤介质,水中悬浮物去除率达99.5%以上; 6)设备型号多。单机处理水量10-800m3/h/台

基于水产养殖智能控制系统分析

基于水产养殖智能控制系统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29T15:41:08.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0期作者:刘金星 [导读] 本文以淡水养殖为例,采用现场总线、PLC、传感器、计算机技术对养殖水池的主要环境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 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正在逐步从池塘养殖向工厂化养殖过渡。集约化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以高氧、适温为基础,以水体再循环的方式运行,养殖密度高,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病害少,是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的趋势。为了提高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水平,本文以淡水养殖为例,采用现场总线、PLC、传感器、计算机技术对养殖水池的主要环境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使鱼类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实现自动投饵、科学养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等功能,提高水产养殖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现场总线;Profibus-DP;水产养殖;监控系统;PLC;数据采集 面对越来越大的水产养殖规模和科学化养殖的要求,如何对水产养殖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监测,将养殖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此,笔者提出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网络控制的智能监控系统。采用现场总线、PLC、传感器、计算机技术对养殖池的溶氧量、pH值、温度、水位等主要环境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开发人机界面和数据库系统,实现养殖数据的实时采集、动态监测和处理。经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易于扩展,有效提高了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水平和产品品质。 1水产养殖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目前工厂化水产养殖网络监控手段较丰富,可以采用ZigBee、GPRS等无线网络技术,也可采用现场总线等有线技术。综合技术、成本、可靠性、工程实施的紧迫性等因素,本文选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作为各现场控制站与中央控制室IPC之间的通信网络。 由Profibus-DP构成的单主站水产养殖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控制系统由一台工控机配CP5613通信卡和WinAC软PLC为主站,以S7-200系列的PLC为从站。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总线型。Profibus-DP的传输可采用RS-485传输技术,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或光缆,或直接采用西门子专用的Profibus-DP线缆和接头。Profibus-DP总线上最多可挂接127个站点。现场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由智能从站处理器处理后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上传给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对上传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 (1)中央控制室IPC:作为Profibus-DP的主站,上位监控采用WinAC软PLC技术,进行从站远程参数化设置。上位监控系统用STEP7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各PLC从站的远程控制。利用WinAC提供的OPC、AtiveX控件等,可用VisualBasic开发监控画面。监控程序的实现也比较容易,因为主从PLC之间的通信接口可通过WinAC实现,而无须费力去开发底层通讯程序。 (2)各养殖池从站:从站PLC通过对养殖池水环境参数的自动检测,分析掌握养殖池内鱼体排泄状况、投饵是否过量、增养殖是否过快等重要养殖信息;同时接受从上位机传送的控制参数设置,启动投饲机、增氧机、水泵等执行机构,按不同要求调控养殖的微气候环境。从站采用DP组合设备(S7-200PLC与EM277模块),将S7-200系列CPU226通过EM277模块连接到Profibus-DP通信网络。这样的配置从站可不依赖于主站独立运行。EM231是4路模拟量输入模块,可用于(0~20)mA及(0~10)V标准模拟量的输入。 2现场检测元件及执行机构 2.1检测参数及控制方法 (1)DO溶解氧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中的溶解氧含量是鱼类生存的重要指标,一般养殖鱼类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溶氧量在4~5mg/L以上。传统养殖池溶解氧含氧难以实现精确控制,其增氧方式采用增氧机不间断式增氧也造成了电能的极大浪费。鉴于水产养殖环境的特点是多变量、大惯性非线性、纯滞后,采用常规控制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本系统利用模糊控制算法整定PID参数的方式通过设计PID调节器对水环境中的溶解氧进行控制,使其稳定在需要的范围之内。溶解氧控制示意图如图2所示,利用PLC内的PID控制器设计PID控制模块,根据溶解氧的实际情况通过变频器控制增氧机的转速,从而在实现溶解氧精确控制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 本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PID参数的设定,通过建立模糊参数控制表实现参数的自整定。首先,控制算法将根据溶解氧电压的给定值、采样的实际值和前一次误差分别计算误差和误差变化,然后根据模糊化的结果查询已经存入PLC的模糊控制表,得到整定PID的3个

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四节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一)工业厂区总平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1.建筑密度指标 建筑密度指标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的占地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是工业建筑总平面团}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反映总平面设计中,用地是否合理紧凑。其表达式为: 2.土地利用系数 土地利用系数指厂区的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铁路、道路、管线等的占地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比建筑密度更能全面反映厂区用地是否经济合理的情况。其表达式为: 3.绿化系数 (二)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除占地(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体积指标外,还考虑以下指标: (1)生产面积、辅助面积和服务面积之比; (2)单位设备占用面积; (3)平均每个工人占用的生产面积。 二、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适用性指标 1.居住面积系数( K ) 2.辅助面积系数( K l )

使用面积也称作有效面积。它等于居住面积加上辅助面积。辅助面积系数 K1,一般在 2在20~27%之间。 3.结构面积系数( K2 ) 结构面积系数,反映结构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一般在 20 %左右。 4.建筑周长系数( K’) 建筑周长系数,反映建筑物外墙周长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5.每户面宽 6.平均每户建筑面积 7.平均每户居住面积 8.平均每人居住面积 9.平均每户居室及户型比 10.通风 主要以自然通风组织的通畅程度为准。评价时以通风路线短直、通风流畅为佳;对角通风次之;路线曲折、通风受阻为差。 11.保温隔热 根据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来评价。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是水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LS/FW-I型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 一、概述:目前国内的水产养殖业其水质监测基本上仍处于人工取样、化学分析的人工监测阶段,其耗时费力、精确度不高,并且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我们开发的水质监测系统操作简单、数值输出快而精确,并且可以实现水产养殖全过程的连续或适时监测,对于预防极端气候造成极端水质物理指标及各水环境因子综合的病害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我们的水产养殖业规避风险,带来利润。 目前各水产院校、水产研究机构和水产养殖公司除极少数已配备了水质自动监测仪以外,一般单位并没有采用,其原因多是市场上的水质监测(分析)仪器价格昂贵,在目前人力相对廉价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采用这种监测仪器。但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整个水产行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发生经营观念上的彻底转变,也必将会逐步选择先进的水质监测系统服务于养殖作业流程。 二、系统构成 本系统利用传感器测量出水中相应的环境因子(如PH值,溶解氧,温度等),然后利用相应参数的在线仪表读出传感器传出的信号,并可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或者模拟电流信号,传入现场PLC 控制系统以及终端,再通过编制的软件实现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并实施预警预报。 三、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目前已完成和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作为下位机的分析仪、现场PLC控制系统和作为上位机的终端电脑应用程序的一部分,能监

测多种水质参数:水温、水深、酸度、盐度、含氧量等。 使用分析仪来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仪的传感器测得原始数据,通过信号分析获得测量的参数值。车间里每个养殖池可放置一个或多个分析仪的传感器,各分析仪之间利用485 网络连接,从而可将车间里各养殖池中水环境的多项参数连续不断的采集起来。 终端电脑和下位机的通讯采用的是"主-从"式通讯方式,上位机通过RS232接口主动发出命令或数据,下位机被动响应。 系统对养殖池分类,分别设定不同的标准参数,在采集到的鱼池参数超出标准时可进行报警,从而实现水质的实时监控。 终端电脑上的软件对连接的养殖池水质可进行自动监测和手动监测。自动监测是对一组分析仪(也就是多个养殖池)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按顺序逐一进行数据采集,存入数据库,同时和标准值进行比较,进行监测;手动监测是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对一个指定的分析仪进行数据采集,进行监测。 在系统中还可对各个分析仪进行参数校正,以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有效;可修改分析仪的ID号,位置信息等,方便分析仪和数据信息的管理与使用。 四、系统的研发前景 智能化多参数养殖水质监测系统目前的开发仅限于对水环境因子的适时监控、预报预警方面,随着该产品的深入研究与系统功能的不断扩充,将逐步实现: 1、养殖宏观化

工厂化水产养殖

我国目前现行的工厂化养鱼设施设备比较简单,一般只有提水动力设备、充气泵、沉淀池、重力式无阀过滤池、调温池、养鱼车间和开放式流水管阀等。前无严密的水处理设施,后无废水处理设备而直接排放入海,属于工厂化养鱼的初级阶段。另外,由于养殖密度大,病害时有发生。因此,要推广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模式,加强科学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解决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使养殖鱼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选择优良的苗种和优质饲料,能够使鱼生长快速,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下降30%-50%,养殖成本降低12%左右。 技术要点: 1循环水工艺流程 (1)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 ①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 ②工作原理简介(按工艺流程顺序) a.养殖池一般为方形圆抹角鱼池,水面一般在40~50米2,平均水深一般在40~50厘米,池中心排水,每座大棚总水体一般在300~500米3。

对鱼池进行必要的改造。原有鱼池改造只需在池内增加一支循环水回水管兼拦沫排沫管,一般采用Φ110毫米PVC管;池外增设一条循环水回水总管至循环水处理系统,回水总管的直径根据池子的多少来确定,其余的如鱼池供水管道等维持原状即可。这样养鱼池内较清的水顺回水管流入循环水处理系统,需要排污操作时直接拔管即可。 b.固液分离装置。固液分离装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微滤机,出水水质较好(筛网的目数决定),造价较高;二是采用弧形筛,无需动力和清洗用水,造价相应较低,出水水质一般;还可以采用筛绢网加过滤棉。 c.紫外线或微波消毒器消毒。待消毒的水经进水口进入消毒井,自下而上均匀的流经垂直插入的紫外线消毒灯管再由消毒井的出水口流出完成了消毒过程。紫外线消毒装置安装在循环水泵的前端,安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各种细菌进入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有益的硝化菌,这样才能保证循环水处理系统内的有益菌群形成优势菌群,保持生物净化的活力。 d.循环水泵,经鱼池进行初步分离后较清的水则进入泵池,泵池又是循环水的调节池,可以稳定平衡循环水的水流量,循环水泵安装在泵池的后端,在这里采用低功耗、大流量的单相潜水泵。 e.气浮综合净化池,集气浮泡沫分离、蛋白质分离和生物净化的功能于一体。气浮综合净化池是由气浮反应槽、生物净化滤料、排沫槽和排污管组成。 气浮反应槽内安装一台沉水式气浮曝气机,最大流量的设计水停留反应时间大于240秒,分离净化池内安装弹性生物滤料(统称生物包),生物滤料的规格为Φ150×0.5比表面积296米2的弹性立体填料,生物滤料的数量根据循环水系统的基本(单独运用按最大)生物承载量确定。 f.生物净化池,主要的作用是降解氨氮,养殖密度比较高的大棚建议增加这一级生物净化,池内也是安装弹性生物滤料,生物滤料采用规格为Φ150×0.5比表面积296米2的弹性立体填料,生物滤料的数量根据循环水系统所增加的的生物承载量确定。 g.脱气池,在生物净化池后面设置了脱气池,在脱气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末级生物净化,用于驱除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有害气体使水中的总气体水平和水质接近和优于新鲜的自然海水,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和养殖密度比较高的大棚建议采用脱气池。池内的脱气填料亦采用规格为Φ150×0.5比表面积296米2的弹性立体填料,脱气填料的数量根据循环水系统的生物净化填料来确定,一般为系统的1/4左右。底部设曝气装置,采用小型鼓风机供气。 h.充氧:用罗茨鼓风机和纳米微孔增氧管进行增氧,或者使用纯氧增氧设施进行增氧。

任务一、工厂化养鱼的类型及设施

项目十二、工厂化养殖技术 任务一、工厂化养鱼的类型及设施 一、养鱼车间的选址 ?工厂化养鱼选址与普通工厂对厂址要求一致,要考虑地形、地质、气候、常年风向、水源、对外交通、占地拆迁、施工、管理等因素以及扩建的可能性,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以免厂址不当而留下隐患。 ?1、位置 ?养鱼工厂宜选择与工矿区上游、土质坚实、抗渗透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上,不能设在大的活动性的断裂构造带,以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的地段,如淤泥、流沙、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基,应慎重研究确定基础型和地基处理措施。 ?养鱼工厂不宜设在准市区内,因为比较效益及市区发展衡量,养鱼工厂尚属于弱势产业,比不上高利润的房地产产业。 ?深圳市蛇口区进口的德国养鳗工厂,及汕头市金曼集团

进口的丹麦养鳗工厂,都由于扩建而拆迁。因为都是水泥池,损失很大,这就体现出可移式养鱼池的优越性。 ?2、水源 ?养鱼工厂的水源设在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水环境保护的地段。选用地表水为水源时,水源地应位于水体功能区划规定的取水段,和水质符合相应标准的河段。 选用地下水水源时,水源地应选在不受污染的富水地段。 选用海水水源时应远离现在和潜在的网箱养鱼区。?欧共体国家很重视屋顶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因为这种天然水不受污染,水质优于地面泾流。养鱼工厂的宗旨是用好一切水资源。 ?3、能源 ?养鱼工厂的供电系统设计,应该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为依据。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供电点及供电系统接电方案、供电量、供电电压、供电回路数及无功补偿方式等。宜采用由专用直配输电线路供电。

并且实行双线供电,以确保安全用电。 ?有条件的养鱼工厂还自配一到二套应急发电机组,在电网停止供电的瞬间,即自动发电机供电,并发出声、光信号。所以,供电需安全可靠。用点必须坚持上岗证的制度,以保证用电的安全。 二、温室结构 ?工业化养鱼温室要求: ?多功能既可以养鱼,又可以饲养甲壳类、两栖类、爬行类和贝类;既可以育苗,也可以养成;还可作商品销货前的暂养。 ?温室能控制温度、湿度、光线,做到氧气、二氧化碳和氨氮平衡有条件的能进行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管理方便,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依据 1.基地地形图。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其它相关国家及河南省的规范及法规 二、设计内容 1.建筑创意构思包含文化,地域的相关理念或符号,使之融入到现代办公的空间设计中,可着意关注场地、体量、空间、绿色、人文、材料、建构等方面。 2.总平面设计 1.基地范围 地质博物馆及地质研究中心位于开元大道以南,景观二支渠以北,通济街以东。总建筑用地面积11116.995平方米。 2.工程规模 该高层设计由办公、商业、酒店住宿三大功能组成,兼容康体休想等功能,总建筑面积100247.36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 83221.54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7025.82平方米,建筑高度99.4米。 3.交通组织设计 3.1.设计原则 A.以确保交通环境为前提,协调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之间的 关系。 B.出入交通做到“快进快出”。 C. “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交通理念。 3.2.交通组织 A.机动车流 车流由通济街,由建筑西侧到达地下车库入口或地面停车场地。 B.人行交通 主要人流由建筑北面和西面入口进入。 C.非机动车流 在基地周边设置非机动车地面停车场地。 3.平立剖面设计 4.建筑用料选取 外装修、内墙、楼地面、顶棚、门窗及玻璃等 5.消防设计 该建筑为高层公共建筑,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1.总体消防设计

在建筑的周边为城市道路,与基地内部道路环通,从而形成环通的消防通道,建筑与周边其他建筑的间距均需满足消防要求。 2.建筑单体消防设计 A.防火分区 B.消防疏散 6.环保卫生设计 3.污、废水处理 A.室内污、废水分流至室外合流,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 市政污水管网。 B.室外空调机统一设计,其冷凝水经专用管收集集中排放至 区内布水管网。 4.垃圾收集 垃圾集中收集于建筑南侧。 5.噪声控制 A.采用低噪声设备,管道与设备间采用软接口的连接,室外 空调机安装消声、减震装置。 B.对产生较高噪声的机房采用隔声门、吸声墙等措施。 4. 卫生防疫 A.生活水箱及水池采用不锈钢成品水箱,以保证水的质量。 B.充分考虑建筑自然采光及通风的要求,平面布置简捷通畅。7.无障碍设计 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及标准,设计如下: 1.建筑主入口处采用了无障碍设计。 2.每层卫生间均设有无障碍厕位。 3.各电梯厅均设无障碍电梯。 三、技术经济指标

工厂化养殖概念

一、工厂化养鱼概述 (一)工厂化养鱼的定义 工厂化养鱼是集土建工程、机械电子、仪表仪器、物理、化学、生物工程、自动控制等现代科技于一体,在半封闭或全封闭条件下,对养殖生产全过程的水质、水流、水温、投饵、排污、疾病预防、水处理、循环使用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同时,对养殖鱼类的生长过程进行全面自动监控,使其能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自始至终维持最佳生理、生态条件,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营养合理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水体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内外环境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一个完整工厂化养殖系统包括养殖设施工程系统和养殖生物学技术两大体系。其中设施工程系统又分为养殖系统和水处理系统。 二、发展历程: 1 工厂化养殖的发展 世界工厂化养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它的技术基础来源于内陆海洋水族馆技术、自动化水族箱技术和流水高密度养殖技术。世界工业化养鱼历史仅30多年,发展较快,根据发展进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工业化养鱼。该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活鱼生产开始以工业化的模式有计划地重复批量生产,采用了控温流水,集约化高密度,增氧技术等,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虽然节省了土地,但耗水量较高。 第二阶段为工业化养鱼。该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采用了机械过滤、生物包净水设施,纯氧、富氧、臭氧设施,热泵控温装置,自动排污、自动应答投饵等设备进行高密度养鱼,每单产达100~150kg/m3,养殖1kg鱼耗水0.2t[2],已属于低排放的“循环经济”范畴。 第三阶段为现代化养鱼。该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养鱼中引进了生物工程技术、纳米技术、微生物技术、膜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世界前沿高新技术成果,完善了生命维持系统及生命警卫系统,设计了一系列养殖软件,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单产达200~500kg/m3,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率高达90%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无废生产及“零”排放标准,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进入了“知识经济”范畴。 日本的工厂化养鱼业很发达,尤其对真鲷、牙鲆等品种的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日益成熟、产量稳定、效益显著。日本从60年代初开始利用发电厂温排水养鱼,现已有40多家电场和养鱼场同步建设。日本有许多现代化养鱼工厂既是生产厂,又是旅游点和娱乐场,内设水族馆、观鱼池、钓鱼池、游泳池等多项功能齐全的娱乐设施,情景别致独特,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国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步演进过来的,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极大地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其产量居世界首位,最高年产量达2.1×105t[1]。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创造的工厂化养鲍。1988年筹建了世界最大的养鲍工厂,1993年扩展到88000m2,1997年创造了RHD鲍育苗新工艺,确保了苗种质量,养殖成活率由10%提高到80%,年产量340t,产值1.5亿元,创汇1700万美元。与此同时,牙鲆的工厂化养殖开始形成,1990年以后牙鲆工厂化养殖初步规模,一般产鱼10~15kg/m2,市场销售价格在200~300元/kg。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

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

264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表2水温、溶氧量、pH值闭环控制精度试验数据Tab.2Watertemperature,dissolvedoxygen,pHvalueofclosedloopcontrolaccuracytest时间/h0246810121416182022 平均绝对误差温度/℃23323122822523123323423523523223323203溶氧量/mg·L-1727167697169697271717710125pH值7776757773727676757577760125和准确性。该系统在项目合作单位佛山某公司得到验证以FID与无线传 感网络技术应用于及推广应用,将R水产养殖的智能化监控过程中,替代了传统的经验目测法和固定点参数采集法。通过采集到的精确数据,实现数字化养殖,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使用,实现自动化养殖。5结论(1)通过与现有的水产品智能化养殖系统的对比研究,提出了适合水产养殖的基于RFID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架构。该系统架构通过应用物联网,真正地实现了水产养殖的智能化监测与控制,满足了水产养殖

的及时监控和自动调整其生态环境的要求,该模式可以广泛应用于水 产养殖行业,并可以向其他农产品行业推广。2 )在提出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罗非鱼为例,结合罗非鱼智能高密度养殖的具体流程对监控系统的实施 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介绍了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各功能模块,根据水产品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制定出测控标准,通过对水产品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将测得参数和系统设定的标准参数进行比较后自动调整水产养殖生态环境,试验结果表明5℃范围内,溶氧量误差在温度误差在±0±0 3mg/L范围内,pH值误差在±03范围内,系 统传输数据的正确率在98%以上。文献到汇聚节点。试验证实, 系统测试中节点之间的通50m以上,系统启动后10s内可完信距离可达到1成节点的绑定,形成自组织网络。当预先设定的采0s内可传输完毕,而样时间结束后,采样数据在3本系统设定汇聚节点每3min采集一次终端无线传感器的数据,这里存在一定的延时性,所以在数据检测试验中,数据都滞后了3min,而且部分数据会受00%的到系统的一些干扰, 使得数据传输不可能1正确,不过试验结果表明传输的数据正确率在98% 以上,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在RFID系统方面,并没有加入试验部分,考虑到其数据并不会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系统的干扰,而且项目并不需要它具有实时性,只需它具有完整性参考1WilsonRP,CorrazeG,KaushikS.Nutritionandfeedingoffish[J].Aquaculture,2007,67(1~4):1~2.2KaushikS.Nutritionandfeedingoffish:upcomingdevelopments[J].CahiersAgriculture,2009,18(2~3):100~102.3ZhaoDS,HuXM.Intelligentcontrollingsystemofaquicultureenvironment[J].ComputerandComputingTechnologiesinAgricultureⅢ(IFIPCCTA2009),2009:225~231.4MatishovGG,BalykinPA,PonomarecaEN.Russiasfishingindustryandaquiculture[J].HeraldoftheRussianAcademyofScience

广东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

广东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 林群1,王琳2,黄修杰1,熊瑞权1,何淑群1 (1.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为加快广东现代渔业发展,结合国内外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概况及广东发展现状,剖析了广东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必然性和优势,并提出了适合广东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广东工厂化现代渔业的合理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前景;对策 中图分类号:S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1)09-0132-03 Study on the prospects and strategy of Guangdong industrialized aquaculture system LIN Qun1,WANG Lin2,HUANG Xiu-jie1,XIONG Rui-quan1,HE Shu-qun1 (1.Institute of Sci-tech Information,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510640,China; 2.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51064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modern fisheries,the development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Guangdong industrialized aquaculture system were analyz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verview of industrialized aquaculture system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The paper also put forward to the strategy of Guangdong industrialized aquaculture system,which provided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o rapid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modern fisheries reasonably. Key words:industrialized aquaculture system;prospect;strategy 传统的水产养殖不仅面临着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还容易引起大量的有机物质如残饵、粪便等进入水体和底质,不仅污染环境,增加养殖病害风险,还会引发药残等食品安全问题。为保障农产品安全,我国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2009年广东也颁布了《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监管。但是,“药物滥用、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水产养殖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传统的繁养技术已不能解决这一难题。工厂化水产养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在高密度放养的基础上,对生产过程中的水质、水温、饵料、防疫、污物处理等各因素或环节进行人工控制或自动控制,使养殖品种在最佳环境下达到最快生产速度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其循环养殖方式具有不受气候环境影响、节水、省地、环保、单位面积生产量高等诸多优点,是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新途径,已逐渐成为现代水产渔业的发展方向[1-2]。 1国内外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1.1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的工厂化水产养殖起步较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早期以流水式工厂化养殖为主,以控温流水,集约化高密度,增氧等技术基础,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但耗水量较高。养殖品种主要以虹鳟为代表的鲑鳟鱼类和鲤鱼为主。经过40余年的发展,国外工厂化水产养殖已基本进入全封闭循环“零”排放标准阶段,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年单产最高达200~500kg/m3[3]。目前,欧美国家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方面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 1.1.1技术成熟化欧美国家工厂化养殖技术向成熟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技术路线高新化。目前,欧美国家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研究,尤其是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面研究比较深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美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模式研究总体情况来看,可以将其分成两个有着明显差异的研究技术路线。一是以Timmons和Summerfelt等为代表的以集成各种水处理设备的高集成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研究为主的技术路线。二是Malone和Ebeling等以简化水处理设备,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经济型循环水养殖系统模式研究为主的技术路线[4]。(2)养殖品种丰富化。随着养殖高新技术的发展,养殖品种逐渐丰富。20世纪70年代,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早期,仅以鲑鳟类冷水性鱼和罗非鱼等温水性鱼类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期,工厂化养殖品种已达90余种,涉及鱼、虾、贝等各类品种。目前,欧美国家养殖品种主要以大西洋鲑、欧洲鲈、欧洲鲷等为主[5]。1.1.2养殖产业化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环境急剧恶化,养殖面积迅速缩少,规模化、集约化的工厂化养殖成为世界水产养殖发展的必然选择,并日趋普及。如法国政府已将工厂化养殖作为水产发展的重点,法国水产养殖公司建立了年产300t的养殖工厂。同时,由于工厂化养殖投资大,小型工厂化养殖容易亏本。规模产业化效益和盈亏转折点也逐渐成为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关注的焦点。目前,欧美国家工厂化养殖场均向大型、特大型、超大型方向发展,并以企业化方式 收稿日期:2011-04-12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B090300100)作者简介:林群(1985-),男,硕士,研究实习员,E-mail:linqun 020164@https://www.doczj.com/doc/da5110384.html,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9期 1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