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_向量与矩阵习题解1

第2章_向量与矩阵习题解1

第2章_向量与矩阵习题解1
第2章_向量与矩阵习题解1

习题2

2-1.设T )6,3,1(=α,T )5,1,2(=β,T )3,3,4(-=γ,求: (1)732αβγ--; (2)23αβγ-+.

解(1) 7327(1,3,6)3(2,1,5)2(4,3,3)(7,24,21)T T T T αβγ--=---=-. 解(2) 232(1,3,6)3(2,1,5)(4,3,3)(0,0,0)T T T T αβγ-+=-+-=. 2-2.设(1,1,1,1)T α=--,(1,2,2,1)T β=, (1)将βα,化为单位向量; (2)向量βα,是否正交.

解(1)

T

)1,1,1,1(2

11

--=αα

,

T

)1,2,2,1(10

11

=

ββ

.

解(2) 由于(,)0αβ=,所以向量βα,正交. 2-3.计算: (1)???

?

??-????

??39

20106

23

1

7423; (2)????

? ?

?-----+?????

?

?10

1012

111532

1212

113

2. 解(1) 2476102002131

3

20

9

33

3??????-=

? ? ???????

. 解(2) 31111117322

12521063412

31013411---??????

? ? ?+--=-- ? ? ? ? ? ?--

?

?????.

2-4.计算下列乘积: (1)????

? ??????? ??--127075321

134. 解 4317351

2328570149?????? ? ? ?--=- ? ? ? ? ? ???????

. (2)?????

??--????? ??10111211132

1212

113. 解 3111116212

1221161112

310

18

14--??????

? ? ?-= ? ?

? ? ? ?-??????. (3)111

121221222120

00

000n n

m m m m n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

? ?

? ? ? ?

? ????? . 解 111

12122122212

000000

n n

m m m m n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

? ? ? ? ? ?

? ? ? ?????

11111211221222221

2

n n

m m m m m m n d a d a d a d a d a d a d a d a d a ??

? ?=

?

? ??? . (4)111211

21

22221

2

000

00

n n m m m n n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 ? ?

? ? ? ? ? ?????

.

解 111211

2122221

2

000

00

n n m m m n n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

? ? ? ? ? ? ? ? ? ?????

1111221211222211

22

n n n n

m m m n n a d a d a d a d a d a d a d a d a d ??

? ?=

?

? ???

. (5)1112131

12312

222321323333(,,)a a a x x x x a a a x

a a a x ????

? ? ? ? ? ?????

. 解 111213112312

2223213

23

333

(,,)a a a x x x x a a a x

a a a x ????

? ? ? ? ? ?????

2

2

2

111222333121213132323222a x a x a x a x x a x x a x x =+++++

2-5.已知

)2,0,1,1(=A ,(4,1,2,1)T

B =-,

求AB 和T T B A .

解 )5(=AB .

??????

?

?

?---=24

2

8000012141214T

T B

A .

2-6.如果)(2

1E B A +=

,证明A A =2当且仅当E B =2时成立.

证 必要性. 已知)(2

1E B A +=

,且A A =2,有

2

11()()22B E B E ??

+=+????

, 即

()2

1

12()4

2

B B E B E ++=

+,

化简得 2B E =.

充分性. 由)(2

1E B A +=

2B A E =-,

又 E B =2,代入得

2

(2)A E E -=,

化简得 2A A =.

证毕.

2-7.设2T A E αα=-,其中E 是n 阶单位矩阵,α是n 维单位列向量.证明对任意一个n 维列向量β,都有ββ=A .

证 因2T A E αα=-,故对任意一个n 维列向量β有,2T A ββααβ=-, 从而有

()()2

,2,2T

T

A A A β

βββααββααβ==--

()()22T

T

T

βααβ

βαα

β=--

()()

2

224444,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β

βαα

βαα

β

βββααββααααββββααββααββββ

=--=-+=-+==

故有ββ=A ,证毕.

2-8.对于任意的方阵A ,证明:

(1)T

A A +是对称矩阵,T

A A -是反对称矩阵;

(2)A 可表示为一个对称矩阵和一个反对称矩阵的和. 证(1) 由()()

T

T

T

T

T

T T A A A A

A A A A +=+=+=+,所以T

A A +是对称

矩阵;

()

()

()T

T

T

T

T

T

T

A A A A

A A A A

-=-=-=--,所以T

A A

-是反对称矩阵.

证(2) ()()11

2

2

T

T

A A A A A =

++

-. 2-9.证明:如果B A ,都是n 阶对称矩阵,则AB 是对称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与

B 是可交换的.

证 必要性. 因,T T A A B B ==,且()T

AB AB =,有

()

T

T T

AB B A BA AB ===,

所以A 与B 是可交换的.

充分性. 由,T T A A B B ==,及AB BA =,得

()

T

T T

AB B A BA AB ===,

所以AB 是对称矩阵.

2-10.设A 是一个n 阶对称矩阵,B 是一个反对称矩阵,证明BA AB +是一个反对称矩阵.

证 由,T

T

A A

B B ==-,得

()

()()T

T T

T

T

T

T

AB BA AB BA B A A B +=+=+

()()()B A A B BA AB =-+-=-+,

所以BA AB +是一个反对称矩阵.

2-11.设n αα,,1 是n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n n n k k k αααα+++=+ 22111,其中12,,,n k k k 全不为零.证明121,,,+n ααα 中任意n 个向量线性无关.

证 从向量组121,,,+n ααα 中任取n 个向量12111,,,,,,i i n ααααα-++ ,设有一组常数,1,,1,1,,1j l j i i n =-++ 使得

11111111i i i i n n l l l l O αααα--+++++++++= (*)

当1i n =+时,n αα,,1 线性无关,结论成立;

当1i n ≠+时,将n n n k k k αααα+++=+ 22111代入(*)式得

()11111111122,i i i i n n n l l l l k k k O αααααα--+++++++++++=

整理得

1111111111111()()()n i n i i n i i i n i i l l k l l k l k l l k αααα+-+--+++++++++++++

1()n n n n l l k O α+++=,

由于n αα,,1 是n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所以

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n n i n i i n i n i n i i n i i n i n n n n n n

l l k l l k l l k l l k l k l k l l k l l k l l k l l k ++-+--+-+++++++++++==-????????+==-??=?=????+==-??????+==-?? , 由于12,,,n k k k 全不为零,所以0,1,,1,1,,1j l j i i n ==-++

,则向量组

12111

,,,,,,i i n ααααα-++ 线性无关,故121,,,+n ααα 中任意n 个向量线性无关. 2-12.设向量组321,,ααα线性相关,向量组432,,ααα线性无关, (1)1α能否由32,αα线性表示?证明你的结论或举出反例. (2)4α能否由321,,ααα线性表示?证明你的结论或举出反例.

解(1) 1α能由32,αα线性表示. 因321,,ααα线性相关,必有一组不全为零的常数123,,k k k ,使得112233k k k O ααα++=,下面只要证明10k ≠即可.

若10k =,则23,k k 不全为0,于是有2233k k O αα+=,即23,αα线性相关;又由432,,ααα线性无关,所以其部分组32,αα必线性无关,得出矛盾,从而各

10k ≠,即1α能由32,αα线性表示.

解(2) 4α不能由321,,ααα线性表示. 如,1(1,0,0)T α=2,(1,0,0)T α=, 3(0,1,0)T

α=,4(0,0,1)T

α=,显然,321,,ααα线性相关,432,,ααα线性无关,

但是4α不能由321,,ααα线性表示.

2-13.求下列矩阵的秩: (1)????

??

?

??-----79

31181332111511. 解 21

3141311511

15111230

27431810274139704

14

8r r r r r r -------????

? ?--

?

????→ ?

?-- ? ? ? ?--???

?

32

42

211510274

00000000r r r r ----?? ?- ????→ ? ? ??

?,所以矩阵的轶为2. (2)????

???

??------11

011111100222021110 解 140111************

222001*********

1

0110

1

1

1

2r r ?--????

? ?----

?

????→ ?

?---- ? ?--????

232421

21101101110002010

2

2r r r r r +--?? ?-- ????→ ?

- ???43110110

1110

002010

3r r +-??

?-- ????→

?- ???

, 所以矩阵的轶为4.

2-14.判断下列向量组是否线性相关;如果线性相关,求出向量组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并将其余向量用这个极大线性无关组表示出来:

(1)T T T )6,3,1(,)3,2,1(,)1,1,1(321===ααα; 解 用所给的3个向量作为列构造矩阵

()

123111,,12313

6A ααα?? ?== ? ??

?

, 对矩阵A 施行行初等变换:

()

312

211231

11111,,12301213

600

2r r r r r A B ααα---????

? ?

==???→= ? ? ? ??

??

?

, 矩阵B 的秩3,所以向量组线性无关.

(2)T

T T )14,7,0,3(,)2,1,3,0(,)4,2,1,1(321==-=ααα

解 用所给的3个向量作为列构造矩阵

()

123103130

,,2174

2

14A ααα?? ?- ?== ? ???

, 对矩阵A 施行行初等变换:

()

43

2131221231031

03130033,,21701142

1400

0r r r r r r A ααα-+-????

? ?- ?

?==???→ ?

? ? ? ? ??

??

?

23

23

3103011

00000

0r r r r B -??? ? ????→= ? ? ??

?

, 矩阵B 的秩2,所以向量组线性相关,其中12,αα是其极大无关组,3123ααα=+.

2-15.利用初等变换求下列矩阵的逆矩阵: (1)????

??

?

?

?------11

1

1111111111111

. 解 ()1

11110001

1110100111100101111000

1A E ??

?--

?= ?-- ? ?--??

213141

1111

1

0000

0221100020210100220100

1r r r r r r ---?? ?---

????→ ?--- ? ?---?

?

432343

1

111

1

0000

2021010002211

00000

411

11r r r r r r -?-?? ?---

????→ ?--- ? ?--?

?433

1412121

11110000101120120001112120000

0114

14

14

14r r r --??

?- ?

???→ ?- ? ?--?

?

342414

1110341414140

1001414141400101414141400

114

14

14

14r r r r r r ---?-?

?--

?

???→ ?

-- ? ?--?

?

123100014141414010014141414001014141414000

11414

14

14r r r --??

?-- ?

???→ ?

-- ? ?--?

?

, 因此 1

11

1

11111

11111

41111A -??

?

-- ?=

?-- ?

--??

.

(2)??????

?

?

?21

0121001120021

解 ()120010002

11001000121001000

1

200

01A E ??

?

?= ? ? ???

212120010000310210001210010001

200

1r r -?? ?-- ????→ ? ? ???

233234

3120010000

12100100012000100

732

13

0r r r r r r ?+???

?

????→ ? ? ?-?

? 43

4

7(111)1

2001000012100100012

00100

1211

111

311

711r r r --??

?

?

????→ ? ? ?--?

?

34

24212001000

0120211111141171100104112116113110001211111311711r r r r --?? ?-- ?

???→ ?

-- ? ?--??

23

12

2212001116114112110100611311211111001041121161131100

1211

111311

711r r r r --?--?

?--

?

???→ ?

-- ? ?--?

?

,

因此 1

1

6426321142631121

3

7A ---?? ?-- ?=

?-- ?--??

. 2-16.求解矩阵方程: (1)???

?

?

?=????

??6335

43

21X 解 记矩阵方程为A X B =,其中125

3,3

43

6A B ????

==

? ?????

, 由于12203

4

A =

=-≠,所以A 可逆,故1X A B -=.

构造()2112

23(12)

1

25310703

43

60

16

32r r r r r A B -+?-???-?=????→

? ?????

, 所以 1

7

06

32X A B --??==

?-??

. (2)????

?

??--=?????

?

?--52

1

234

31111

1012

112X . 解 记矩阵方程为X A B =,其中2

111

132

10,43211

112

5A B --????

? ?== ? ? ? ?--?

??

?

,

由于30A =≠,所以A 可逆,故1X BA -=.

()1213

3(1)2111001

11001|2

100102

1001011

10

100

11

1

0r r r r r A E -?-?-??-?

? ?=???→ ? ? ? ?--?

??

?

1321212

2(13)1

001010

102312300

11

1

0r r r r r r r --?+??

????→-- ? ?-?

?

, 因此 1

13

1323123110A

-??

?

=-- ?

?-?

?,从而有

1

1131012

21

4322312383

5212

51

1

0103

3

53X BA

---??????

?

?

?==--=-- ? ?

? ? ? ?---?

?????.

2-17.已知

????? ?

?---=01

2423

321

A ,????

?

?

?-=87

107210

031

B , 试用初等行变换求B A 1-.

解 依据()()1

A B E A B -????→ 初等行变换可得

()211

231301

231303

24102720195721

010

7

821

010

7

8r r A B -?--?

?--?

? ?=-???→- ? ? ? ?--?

??

?

321312

1212232322(1)2(1)(1)1

228871006452

0195720195701112

101112

11

006451

006450

11121010212,00

13

3

300

13

3

3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

? ?

?=-33

3212

5461

B A . 2-18.用分块法求A B : (1)1

00010320

1001201,121010*********

0A B ???? ? ?-

?

?== ?

?- ? ? ? ?-????

. 解 1000103210320

10012011201

=121010412411110111

011

3

3AB ??????

? ? ?--

? ?= ? ? ?-- ? ? ?-??????

; (2)2

3001012102000

1322

,.105114000110202

00

03

0A B -??-??

?- ? ?-

? ?==- ?- ? ? ? ??

? ???

解 23001012151230200

13225091105114000250011020

2

004

00

3

0AB -??

--????

?- ? ? ?-

? ? ?==- ? ?--- ? ?

? ?-????

???

. 2-19.用分块法求下列矩阵的逆矩阵: (1)????

???

?

?140

0520000120013

. 解 1

231003

1002

1002100

002500250

4

10

4

1A O A O A ???? ? ?

??

? ?=== ? ? ???

? ?????

,

因1

1

1

1

12311125151,,212

34

14218A A ------??????

??

====-

? ? ? ?--??

????

??

则 1

1100

2300

00118518002919A

--?? ?- ?= ?

- ?-??. (2)????????

??-1000

1000100

000cos sin 000sin cos a b a θθθθ

. 解 cos sin 000cos sin 000sin cos 000sin cos 0000

010*******

00100

10

1A a b a b a a θθθθθθθθ????

? ?--

? ? ? ?== ? ? ? ? ? ??

???

12A O O A ??= ???

, 因 1

1

1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A θθθθθ

θθ

θ---??

??

==

?

?-??

??

, 1

2

1

2

11010100

100

1a b a a b A a a --??

--?? ?

?==- ? ? ? ??

?

??

,所以 1

2

cos sin 000

sin cos 000

001000100

1A

a a

b a θ

θθθ--??

? ? ?=-- ?- ? ??

?

.

2-20.把下列向量组正交化:

(1)1(1,1,1)T α=,2(1,2,3)T α=,3(1,4,9)T

α=.

解 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得 11111βα?? ?

== ? ???

2122111111(,)6210(,)3311αββαβββ-??????

? ? ?

=-=-= ? ? ? ? ? ???????

3132331211221111(,)(,)14814102(,)(,)3239111αβαββαββββββ-????????

? ? ? ?

=--=--=- ? ? ? ? ? ? ? ?????????

则321,,βββ是正交向量组.

(2)()11,0,1,1T

α=-,()21,1,0,1T

α=-,()31,1,1,0T

α=-. 解 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得 1110

11βα??

? ?== ?- ???

2122111111103(,)21

012(,)

33111αββαβββ??????

? ? ?-- ? ? ?=-=-= ? ? ?- ? ? ???????

31323312112211111033(,)(,)2211123(,)(,)

31550114αβαββαββββββ--????????

? ? ? ?- ? ? ? ?=--=++

= ? ? ? ?- ? ? ? ?????????

, 则321,,βββ是正交向量组.

2-21.已知()()

121,0,1,0,0,1,1,1T

T

αα==--,()

31,1,1,1T

α=,

()40,1,0,1T

α=-,(1)求1α与2α的夹角;(2)求123423αααα-+-;(3)求

一个与1234,,,αααα等价的标准正交向量组.

解 (1

)因为α=

=

β==

(,)100(1)110(1)1αβ=?+?-+?+?-=,

所以

(,)

arccos

arccos

arccos

6

αβθαβ

===.

(2)因123423αααα-+-

()()()()()21,0,1,00,1,1,11,1,1,130,1,0,13,1,2,5T

T

T

T

T

=---+--=-,

所以

12342339

αααα-+-. (3)先将向量组1234,,,αααα正交化 1110

10βα?? ? ?== ? ???

2122111011102(,)11111(,)

22102αββαβββ-?????? ? ? ?-- ? ? ?=-=-= ? ? ? ? ? ? ? ? ?--??????

, 31323312112211121021(,)(,)2211112(,)(,)

2551021αβαββαββββββ--????????

? ? ? ?- ? ?

? ?=--=-+= ? ? ? ? ? ? ? ?-????????

, 43414244123112233(,)(,)(,)(,)

(,)

(,)

αβαβαββαβββββββββ=-

-

-

011201021100001120102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则1234,,,ββββ是正交向量组.

再将1234,,,ββββ单位化

111101110γββ??

?

?

==

????

222

121

112γββ-?? ?-?

=

=

??-??,

333

211

121γββ-?? ??

=

=

????

444

011

101γββ?? ??

=

=

??-??

, 则1234,,,γγγγ即为所求.

2-22*.判别以下集合对于所指的运算是否构成实数域上的线性空间? (1)次数等于(1)n n ≥的实系数多项式的全体,对于多项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 (2)n 阶实对称矩阵的全体,对于矩阵的加法和数乘运算;

(3)平面上不平行于某一向量的全体向量,对于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

(4)主对角线上各元素之和为零的n 阶方阵的全体,对于矩阵的加法和数乘运算.

解 (1)否,加法与数乘运算都不满足封闭性.

(2)是.

(3)否,加法与数乘运算都不满足封闭性. (4)否,加法运算不满足封闭性.

2-23*.在n 维线性空间n R 中,分量满足下列条件的全体向量????

??

? ??=n x x x 21α能否构

成n R 的子空间?

(1)120n x x x +++=L ;(2)121n x x x +++=L . 解(1) 设112

2,,,n n

n x y x y

R x y αβαβ???? ? ?

? ?==∈ ? ? ? ?????

,且满足120,n

x x x +++=L

120n y y y +++=L ;又111122

22n n

n n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αβ+??????

? ? ?+ ?

? ?+=+= ? ? ? ? ?

?+??????

,满足()()1122x y x y ++++L , ()

0n n x y ++=,而

12,,n

kx kx k R k kx α?? ?

??∈= ? ???

M 满足120,n

kx kx kx +++=L 故此条件下

能构成n R 的子空间.

解(2) 设112

2,,,n n

n x y x y

R x y αβαβ???? ? ?

? ?==∈ ? ? ? ?????

,且满足121,n

x x x +++=L

121n y y y +++=L ,而

111122

22n n n

n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αβ+????

?? ? ? ?+ ? ? ?+=+= ? ? ? ? ? ?+????

?? ,有()()1122x y x y ++++L ,

()21n n x y ++=≠,故此条件下不能构成n R 的子空间.

2-24*.假设,,αβγ是线性空间V 中的向量,试证明它们的线性组合的全体构成V 的子空间.这个子空间叫做由,,αβγ生成的子空间,记做(),,L αβγ.

证 设有两组系数123123,,,,k k k l l l 与构成,,αβγ的两个线性组合,分别为

1123k k k δαβγ=++,2123l l l δαβγ=++,且12,L δδ∈,其中L 是线性空间V 的非空子集;(i )()()()12112233k l k l k l L δδαβγ+=+++++∈;(ii )k 是任意数,有1k L δ∈,故L 构成V 的子空间.

2-25*.设12,,,s αααL 和12,,,t βββL 是线性空间n V 的两组向量,证明生成子空间12(,,,)s L αααL 和12(,,,)t L βββL 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2,,,s αααL 和12,,,t βββL 等价.

证 必要性.已知12(,,,)s L ααα=L 12(,,,)t L βββL ,则必有

12(,,,)s L αααL 是12(,,,)t L βββL 的子空间,12,,,s αααL 可由12,,,t βββL 线性

表示,同时12(,,,)t L βββL 是12(,,,)s L αααL 的子空间,从而12,,,t βββL 可由12,,,s αααL 线性表示,故12,,,s αααL 和12,,,t βββL 等价.

充分性.已知12,,,s αααL 和12,,,t βββL 等价,则12,,,s αααL 可由

12,,,t βββL 线性表示,有12(,,,)s L αααL 是12(,,,)t L βββL 的子空间,同时12,,,t βββL 可由12,,,s αααL 线性表示,从而12(,,,)t L βββL 是12(,,,)s L αααL 的子空间, 故12(,,,)s L αααL 和12(,,,)t L βββL 相等.

2-26*.试证在4R 中,由(1,1,0,0)T

(1,0,1,1)T

生成的子空间与由(2,1,3,3)T

-,

(0,1,1,1)T

--生成的子空间相等.

证 记1(1,1,0,0)T α=,2(1,0,1,1)T α=,1(2,1,3,3)T β=-,2(0,1,1,1)T

β=--

的两个生成子空间12(,)L αα和12(,)L ββ,由于1122123,βααβαα=-+=-且()()1122

12113,2

2

αββαββ=

+=

+,所以向量组12,αα和12,ββ等价,故生成子空

间12(,)L αα和12(,)L ββ相等.

2-27*.在3R 中,求向量(3,7,1)T α=在基

123(1,3,5),(6,3,2),(3,1,0)T

T

T

ααα===

下的坐标.

解 构造矩阵 ()31221231

6331633,,,3

317331752

102

1

10r r r αααα+-????

? ?=????→ ? ? ? ?-???

?

13

21333100331

00333

317010*********

1

10r r r r r ---????

? ????→????→- ? ? ? ?--????

32

2100330

108200

1

154r r -?? ????→- ? ??

?

故1233382154,αααα=-+向量α在基123,,ααα下的坐标为()33,82,154T

-.

2-28*.设W 是线性空间n V 的子空间,证明,若W 的维数等于n V 的维数n ,则

W =n V .

证明 由W 是线性空间n V 的子空间且W 的维数等于n ,则存在n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12,,,n W ααα∈L 是W 的一组基,故12(,,,)n W L ααα=L ;又由W 是线性

用向量方法解立体几何题(老师用)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常考查的问题,其传统的“三步曲”解法:“作图、证明、解三角形”,作辅助线多、技巧性强,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向量进入高中教材,为立体几何增添了活力,新思想、新方法与时俱进,本专题将运用向量方法简捷地解决这些问题. 1 求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arccos |||||| a b a b (2)求线面角 设l 是斜线 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 则斜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α=arcsin |||||| l n l n (3)求二面角 法一、在α内a l ⊥,在β内b l ⊥,其方向如图,则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α=arccos |||| a b a b

法二、设12,,n n 是二面角l αβ --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 其方向一个指向内侧,另一个指向外侧,则二面角l α β --的平面角α=12 12arccos |||| n n n n 2 求空间距离问题 构成空间的点、线、面之间有七种距离,这里着重介绍点面距离的求法,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化为点面距离来求. (1)求点面距离 法一、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在α内取一点B, 则 A 到α的距离|| |||cos ||| AB n d AB n θ== 法二、设A O α ⊥于O,利用A O α ⊥和点O 在α内 的向量表示,可确定点O 的位置,从而求出||A O . (2)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法一、找平面β使b β?且a β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就转化为直线a 到平面β的距离,又转化为点A 到平面β的距离. 法二、在a 上取一点A, 在b 上取一点B, 设a 、b 分别 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求n (n a ⊥ ,n b ⊥ ),则 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 |||cos ||| AB n d AB n θ== (此方法移植 于点面距离的求法).

2012矩阵论复习题

2012矩阵论复习题 1. 设+=R V 是正实数集,对于任意的V y x ∈,,定义x 与y 的和为 y x y x ?=⊕ 对于任意的数R k ∈,定义k 与x 的数乘为 k x x k =? 问:对于上述定义加法和数乘运算的集合V ,是否构成线性空间,并说明理由. 2.对任意的2,R y x ∈,),(21x x x =,),(21y y y =定义x 与y 的和为 ),(112211y x y x y x y x +++=⊕ 对于任意的数R k ∈,定义k 与x 的数乘为 )2 )1(,(2121x k k kx kx x k -+=? 问:对于上述定义加法和数乘运算的集合2R ,是否构成线性空间,并说明理由. 3.设},022|),,{(321321R x x x x x x x S i ∈=++=,试证明S 是3R 的子空间,并求S 的一组基和S dim . 4.设)(R P n 表示次数不超过n 的全体多项式构成的线性空间, )}()(,0)0(|)({R P x f f x f S n ∈='= 证明S 是)(R P n 的子空间,并写出S 的一组基和计算S dim . 5. 设T 是2R 上的线性变换,对于基向量i 和j 有 j i i T +=)( j i j T -=2)( 1)确定T 在基},{j i 下的矩阵; 2)若j i e -=1 j i e +=32,确定T 在基},{21e e 下的矩阵. 6. 设T 是3R 上的线性变换,对于基},,{k j i 有 k j k j i T -=++)( i k j T =+)( k j i k T 532)(++=

MATLAB中的矩阵与向量运算

4.1 数组运算和矩阵运算 从外观形状和数据结构来看,二维数组和数学中的矩阵没有区别.但是,矩阵作为一种变换或映射算符的体现,矩阵运算有着明确而严格的数学规则.而数组运算是MATLAB软件所定义的规则,其目的是为了数据管理方面,操作简单,指令形式自然和执行计算有效.所以,在使用MATLAB时,特别要明确搞清数组运算和矩阵运算的区别.表 4.1.1 数组运算和矩阵运算指令形式和实质内涵 数组运算矩阵运算 指令含义指令含义 A.'非共轭转置A'共轭转置 A=s把标量s赋给数组A的每个元素 s+B把标量s分别与数组B的每个元素相加s-B, B-s标量s分别与数组B的元素之差 s.*A标量s分别与数组A的元素之积s*A标量s分别与矩阵A的元素之积 s./B, B.\s标量s分别被数组B的元素除s*inv(B)矩阵B的逆乘标量s A.^n数组A的每个元素的n次方A^n A为方阵时,矩阵A的n次方 A+B数组对应元素的相加A+B矩阵相加 A-B数组对应元素的相减A-B矩阵相减 A.*B数组对应元素的相乘A*B内维相同矩阵的乘积 A./B A的元素被B的对应元素除A/B A右除B B.\A一定与上相同B\A A左除B(一般与右除不同) exp(A)以e为底,分别以A的元素为指数,求幂expm(A) A的矩阵指数函数 log(A) 对A的各元素求对数logm(A) A的矩阵对数函数 sqrt(A) 对A的积各元素求平方根sqrtm(A) A的矩阵平方函数 从上面可以看到,数组运算的运算如:乘,除,乘方,转置,要加"点".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在求"乘,除,乘方,三角和指数函数"时,两种运算有着根本的区别.另外,在执行数组与数组运算时,参与运算的数组必须同维,运算所得的结果数组也是总与原数组同维. 4.2 数组的基本运算 在MATLAB中,数组运算是针对多个数执行同样的计算而运用的.MATLAB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来处理数组. 4.2.1 点转置和共轭转置 . ' ——点转置.非共轭转置,相当于conj(A'). >> a=1:5; >> b=a. ' b = 1 2 3 4 5 >> c=b. ' c = 1 2 3 4 5 这表明对行向量的两次转置运算便得到原来的行向量. ' ——共轭转置.对向量进行转置运算并对每个元素取其共轭.如: >> d=a+i*a

2016矩阵论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 (A 卷) 学院 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班级、密封线内不准答题,违者按零分计) …………………………………………密…………………………封……………………………………线………………………………… 考试方式:闭卷 太原理工大学 矩阵分析 试卷(A ) 适用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考试日期:2017.1.09 时间:120 分钟 共 8页 一、填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5题为填空题: 1. 已知??? ? ? ??--=304021101A ,则1||||A =。 2. 设线性变换1T ,2T 在基n ααα ,,21下的矩阵分别为A ,B ,则线性变换212T T +在基n ααα ,,21下的矩阵为_____________. 3.在3R 中,基T )2,1,3(1--=α,T )1,1,1(2-=α,T )1,3,2(3-=α到基T )1,1,1(1=β, T )3,2,1(2=β,T )1,0,2(3=β的过度矩阵为A = 4. 设矩阵??? ? ? ??--=304021101A ,则 5432333A A A A A -++-= . 5.??? ? ? ? ?-=λλλλλ0010 01)(2A 的Smith 标准形为 6-10题为单项选择题: 6.设A 是正规矩阵,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A 一定可以对角化; (B )?=H A A A 的特征值全为实数; (C) 若E AA H =,则 1=A ; (D )?-=H A A A 的特征值全为零或纯虚数。 7.设矩阵A 的谱半径1)(

利用法向量解立体几何题

利用法向量解立体几何题 一、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角 向量法求空间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θ,只要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上各任取一个向量 ''AA BB 和,则角<','AA BB >=θ或π-θ,因为θ是锐角,所以cos θ= '''' AA BB AA BB ??, 不需 要用法向量。 1、运用法向量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 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1),则直线AB 和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为 sin θ= cos( 2 π -θ) = |cos| = AB AB n n ?? 2、运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设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为12,n n ,则<12,n n >或π-<12,n n >是所求角。这时要借助图形来判断所求角为锐角还是钝角,来决定<12,n n >是所求,还是π-<12,n n >是所求角。 二、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 1、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设异面直线a 、b 的公共法向量为(,,)n x y z =,在a 、b 上任取一点A 、B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 d =AB ·cos ∠BAA ' = || || AB n n ? 略证:如图,EF 为a 、b 的公垂线段,a '为过F 与a 平行的直线, 在a 、b 上任取一点A 、B ,过A 作AA '// EF ,交a '于A ' , A

则?ˉ //AA n ,所以∠BAA ' =<,BA n >(或其补角) ∴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d =AB ·cos ∠BAA ' = || || AB n n ? * 其中,n 的坐标可利用a 、b 上的任一向量,a b (或图中的,AE BF ),及n 的定义得 0n a n a n b n b ??⊥?=?????⊥?=??? ? ① 解方程组可得n 。 2、求点到面的距离 求A 点到平面α的距离,设平面α的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α内任取一点B ,则A 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 d = || || AB n n ?,n 的坐标由n 与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垂直关系,得到方程组(类似于前面所述, 若方程组无解,则法向量与XOY 平面平行,此时可改设 (1,,0)n y =,下同)。 3、求直线到与直线平行的平面的距离 求直线a 到平面α的距离,设平面α的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直线a 上任取一点A , 在平面α内任取一点B ,则直线a 到平面α的距离 d = || || AB n n ? 4、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设两个平行设平面α、β的公共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平面α、β内各任取一点A 、 B ,则平面α到平面β的距离 d = || || AB n n ? 三、证明线面、面面的平行、垂直关系 设平面外的直线a 和平面α、β,两个面α、β的法向量为12,n n ,则 1a//a n α?⊥ 1a a//n α⊥? 12////n n αβ? 12n n αβ⊥?⊥

三角法与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题(正)

第27讲 三角法与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题 相关知识 在ABC ?中,R 为外接圆半径,r 为内切圆半径,2 a b c p ++=,则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2 2 2 2cos b a c ac B =+-,2 2 2 2cos c a b ab C =+-. 3,射影定理:cos cos a b C c B =+,cos cos b a C c A =+,cos cos c a B b A =+. 4,面积:211sin 2sin sin sin 224a abc S ah ab C rp R A B C R = ==== = (sin sin sin )rR A B C ++ 2 221(cot cot cot )4 a A b B c C = ++. A 类例题 例1.在ΔABC 中,已知b =asinC ,c =asin (900 -B ),试判断ΔABC 的形状。 分析 条件中有边、角关系, 应利用正、余弦定理, 把条件统一转化为边或者是角的关系, 从而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解 由条件c = asin (900 - B ) = acosB = c b c a ac b c a a 222 22222-+=-+ 2 2222c b c a =-+? 是直角A b c a ?+=?2 22 1sin sin sin =?=A A C c A a 是直角?? ?C a c C c a sin sin =?=?. Q C a b sin =?=? c b 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1)在△ABC 中,已知cosA =13 5,sinB =53 ,则cosC 的值为( ) A .6516 B .6556 C .65566516或 D . 65 16- 解 ∵C = π - (A + B ),∴cosC = - cos (A + B ),又∵A ∈(0, π),∴sinA = 13 12,而sinB =53 显然sinA > sinB ,∴A > B , ∵A 为锐角, ∴B 必为锐角, ∴ cosB = 5 4 ∴cosC = - cos (A + B ) = sinAsinB - cosAcosB =65 1654135531312=?-?.选A . 说明 △ABC 中,sinA > sinB ?A > B . 根据这一充要条件可判定B 必为锐角。 (2)在Rt △ABC 中,C =90°,A =θ,外接圆半径为R ,内切圆半径为r ,

矩阵与向量的运算及操作

%MATLAB支持教学中的矩阵类型P18 A=[123;456]%变量名=[第一行元素;第二行元素;……;第m行元素] A=ones(2,3)%ones(m,n)创建m*n阶全1矩阵 A=ones(3)%ones(n)创建n*n阶全1(方)矩阵 A=zeros(3,4)%zeros(m,n)创建m*n阶全0矩阵 A=zeros(4)%zeros(m,n)创建m*n阶全0方阵 A=eye(1)%eye(n)创建n阶单位矩阵 B=eye(2)%eye(n)创建n阶单位矩阵 C=eye(4)%eye(n)创建n阶单位矩阵 A=rand(2,3)%rand(m,n)创建m*n阶随机矩阵元素是(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伪随机实数 A=rand(1,1)%rand(m,n)创建m*n阶随机矩阵元素是(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伪随机实数 A=rand(1,3)%rand(m,n)创建m*n阶随机矩阵元素是(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伪随机实数 A=rand(1)%rand(m,n)创建n*n阶随机方阵元素是(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伪随机实数 A=rand(2)%rand(m,n)创建n*n阶随机方阵元素是(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伪随机实数 A=rand(3)%rand(m,n)创建n*n阶随机方阵元素是(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伪随机实数 %MATLAB矩阵的运算及操作P16 clc A=[123;456]; B=[222;333]; C=[1423;2501;3612]; A1=1:49 y=reshape(A1,7,7)' %取矩阵A中的行下标=i,列下标=j的元素A(行下标i,列下标j) A(1,1) A(2,3) %取矩阵A中的第i行元素返回值为行向量A(行下标i;:) A(1,:) A(2,:) %取矩阵A中的第j列元素返回值为列向量A(:;列下标j)

南航矩阵论2013研究生试卷及答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

二、(20分)设三阶矩阵,,. ????? ??--=201034011A ????? ??=300130013B ???? ? ??=3003003a a C (1) 求的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初等因子及Jordan 标准形; A (2) 利用矩阵的知识,判断矩阵和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λB C 解答: (1)的行列式因子为;…(3分)A 2121)1)(2()(,1)()(--===λλλλλD D D 不变因子为; …………………(3分)2121)1)(2()(,1)()(--===λλλλλd d d 初等因子为;……………………(2分) 2)1(,2--λλJordan 标准形为. ……………………(2分) 200011001J ?? ?= ? ??? (2) 不相似,理由是2阶行列式因子不同; …………………(5分) 0,a = 相似,理由是各阶行列式因子相同. …………………(5分) 0,a ≠共 6 页 第 4 页

三、(20分)已知线性方程组不相容. ?? ???=+=+++=++1,12,1434321421x x x x x x x x x (1) 求系数矩阵的满秩分解; A (2) 求广义逆矩阵; +A (3) 求该线性方程组的极小最小二乘解. 解答:(1) 矩阵,的满秩分解为 ???? ? ??=110021111011A A . …………………(5分)10110111001101A ??????=?????????? (2) . ……………………(10分)51-451-41-52715033A +?? ? ?= ? ??? (3) 方程组的极小最小二乘解为. …………(5分)2214156x ?? ? ?= ? ??? 共 6 页 第 5 页

用向量方法解立体几何的的题目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前言: 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常考查的问题,其传统的“三步曲”解法:“作图、证明、解三角形”,作辅助线多、技巧性强,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向量进入高中教材,为立体几何增添了活力,新思想、新方法与时俱进,本专题将运用向量方法简捷地解决这些问题. 1.求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arccos |||||| a b a b (2)求线面角 设l 是斜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 则斜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α=arcsin | ||||| l n l n (3)求二面角 a l ⊥,在β内 b l ⊥,其方向如图,则二 方法一:在α内

面角l αβ--的平面角α=arccos |||| a b a b 方法二:设12,,n n 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其方向一个指向内侧,另一个指向外侧,则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α=12 12arccos |||| n n n n 2.求空间距离问题 构成空间的点、线、面之间有七种距离,这里着重介绍点面距离的求法,像异面直线间的 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化为点面距离来求. (1)求点面距离 方法一: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在α内取一点B, 则 A 到 α的距离|| |||cos ||| AB n d AB n θ== 方法二:设AO α⊥于O,利用AO α⊥和点O 在α内 的向量表示,可确定点O 的位置,从而求出||AO . (2)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方法一:找平面β使b β?且a β,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就转化为直线a 到平面β的距离,又转化为点A 到平面β的距离. a 、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 法二:在a 上取一点A, 在b 上取一点B, 设 向量,求n (n a ⊥,n b ⊥),则 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

向量与矩阵运算

向量与矩阵运算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2.1向量及矩阵的生成 §2.1.1 通过语句和函数产生 §2.1.2 通过后缀为.m的命令文件产生 §2.2 矩阵操作 Matlab能处理数、向量和矩阵.但一个数事实上是一个1×1的矩阵,1个n 维向量也不过是一个1×n或n×1的矩阵.从这个角度上来讲,Matlab处理的所有的数据都是矩阵.Matlab的矩阵处理能力是非常灵活、强大的.以下我们将从矩阵的产生、基本运算、矩阵函数等几个方面来说明. §2.1向量及矩阵的生成 除了我们在上节介绍的直接列出矩阵元素的输入方法,矩阵还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输入到Matlab中. §2.1.1 通过语句和函数产生 1. 向量的产生 除了直接列出向量元素(即所谓的“穷举法”)外,最常用的用来产生相同增量的向量的方法是利用“:”算符(即所谓的“描述法”).在Matlab中,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字符.如: z=1:5 z = 1 2 3 4 5

即产生一个1~5的单位增量是1的行向量,此为默认情况. 用“:”号也可以产生单位增量不等于1的行向量,语法是把增量放在起始量和结尾量的中间.如: x=0:pi/4:pi 即产生一个由0~pi的行向量,单位增量是pi/4=3.1416/4=0.7854. x = 0 0.7854 1.5708 2.3562 3 .1416 也可以产生单位增量为负数的行向量.如: y=6:-1:1 y = 6 5 4 3 2 1 2. 矩阵的产生 Matlab提供了一批产生矩阵的函数: 例如: ones(3) ans = 1 1 1 1 1 1 1 1 1

研究生矩阵论课后习题答案(全)习题二

习题二 1.化下列矩阵为Smith 标准型: (1)222211λλλλ λλλλλ?? -?? -????+-?? ; (2)2222 00 000 00(1)00000λλλλλλ ?? ?? -? ? ??-?? -?? ; (3)2222 232321234353234421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 ; (4)23014360220620101003312200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 解:(1)对矩阵作初等变换 23221311(1)100 10 000000(1)00(1)c c c c c c r λλλλλλλλλ+--?-???????????→-???→? ??? ????-++???? , 则该矩阵为Smith 标准型为 ???? ? ?????+)1(1λλλ; (2)矩阵的各阶行列式因子为 44224321()(1),()(1),()(1),()1D D D D λλλλλλλλλλ=-=-=-=, 从而不变因子为 22 2341234123()()() ()1,()(1),()(1),()(1)()()() D D D d d d d D D D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故该矩阵的Smith 标准型为

2210000(1)0000(1)00 00(1)λλλλλλ?? ??-????-?? -??; (3)对矩阵作初等变换 故该矩阵的Smith 标准型为 ?? ?? ??????+--)1()1(112 λλλ; (4)对矩阵作初等变换 在最后的形式中,可求得行列式因子 3254321()(1),()(1),()()()1D D D D D λλλλλλλλλ=-=-===, 于是不变因子为 2541234534()() ()()()1,()(1),()(1)()() D D d d d d d D D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 =-==-故该矩阵的Smith 标准形为 2 1 0000 010 0000100000(1)00 00 0(1)λλλλ?????????? -?? ??-?? . 2.求下列λ-矩阵的不变因子: (1) 21 0021002λλλ--????--????-??; (2)100 1000 λαββλα λαββ λα+????-+? ???+??-+?? ;

研究生矩阵论课后习题答案全习题三

习题三 1.证明下列问题: (1)若矩阵序列{}m A 收敛于A ,则{}T m A 收敛于T A ,{} m A 收敛于A ; (2)若方阵级数∑∞ =0m m m A c 收敛,则∑∑∞ =∞==?? ? ??00)(m m T m T m m m A c A c . 证明:(1)设矩阵 ,,2,1,)() ( ==?m a A n n m ij m 则 ,)()(n n m ji T m a A ?=,)()(n n m ij m a A ?=,,2,1 =m 设 ,)(n n ij a A ?= 则 n n ji T a A ?=)(,,)(n n ij a A ?= 若矩阵序列{}m A 收敛于A ,即对任意的n j i ,,2,1, =,有 ij m ij m a a =∞ →) (lim , 则 ji m ji m a a =∞ →)(lim ,ij m ij m a a =∞ →)(lim ,n j i ,,2,1, =, 故{} T m A 收敛于T A ,{} m A 收敛于A . (2)设方阵级数 ∑∞ =0 m m m A c 的部分和序列为 ,,,,21m S S S , 其中m m m A c A c c S +++= 10.

若 ∑∞ =0 m m m A c 收敛,设其和为S ,即 S A c m m m =∑∞ =0 ,或S S m m =∞ →lim , 则 T T m m S S =∞ →lim . 而级数∑∞ =0 )(m m T m A c 的部分和即为T m S ,故级数∑∞ =0 )(m m T m A c 收敛,且其和为T S , 即 ∑∑∞ =∞==?? ? ??00)(m m T m T m m m A c A c . 2.已知方阵序列{}m A 收敛于A ,且{} 1-m A ,1 -A 都存在,证明: (1)A A m m =∞ →lim ;(2){}1 1 lim --∞ →=A A m m . 证明:设矩阵 ,,2,1,)() ( ==?m a A n n m ij m ,)(n n ij a A ?= 若矩阵序列{}m A 收敛于A ,即对任意的n j i ,,2,1, =,有 ij m ij m a a =∞ →) (lim . (1) 由于对任意的n j j j ,,,21 ,有 ,lim ) (k k kj m kj m a a =∞ → n k ,,2,1 =, 故 ∑-∞ →n n n j j j m nj m j m j j j j m a a a 2121)()(2)(1) ()1(lim τ = ∑-n n n j j j nj j j j j j a a a 21212121) ()1(τ , 而 ∑-= n n n j j j m nj m j m j j j j m a a a A 2121) ()(2)(1)()1(τ,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方法归纳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 平行垂直问题基础知识 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u =(a 3,b 3,c 3),v =(a 4,b 4,c 4) (1)线面平行:l ∥α?a ⊥u ?a ·u =0?a 1a 3+b 1b 3+c 1c 3=0 (2)线面垂直:l ⊥α?a ∥u ?a =k u ?a 1=ka 3,b 1=kb 3,c 1=kc 3 (3)面面平行:α∥β?u ∥v ?u =k v ?a 3=ka 4,b 3=kb 4,c 3=kc 4 (4)面面垂直:α⊥β?u ⊥v ?u ·v =0?a 3a 4+b 3b 4+c 3c 4=0 例1、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 A =AB =1,BC =2. (1)求证:EF ∥平面P AB ; (2)求证:平面P AD ⊥平面PDC . [证明] 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 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0,0),B (1,0,0),C (1,2,0),D (0,2,0),P (0,0,1),所以E ? ????1 2,1,12, F ? ????0,1,12,EF =? ?? ?? -12,0,0,PB =(1,0,-1),PD =(0,2,-1),AP =(0,0,1),AD =(0,2,0),DC =(1,0,0),AB =(1,0,0). (1)因为EF =-1 2AB ,所以EF ∥AB ,即EF ∥AB . 又AB ?平面P AB ,EF ?平面P AB ,所以EF ∥平面P AB . (2)因为AP ·DC =(0,0,1)·(1,0,0)=0,AD ·DC =(0,2,0)·(1,0,0)=0, 所以AP ⊥DC ,AD ⊥DC ,即AP ⊥DC ,AD ⊥DC . 又AP ∩AD =A ,AP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所以DC ⊥平面P AD .因为DC ?平面PDC , 所以平面P AD ⊥平面PDC . 使用空间向量方法证明线面平行时,既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内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也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证明面面垂直既可以证明线线垂直,然后使用判定定理进行判定,也可以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 例2、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90°,BC =2,CC 1=4,点E 在线段BB 1上, 且EB 1=1,D ,F ,G 分别为CC 1,C 1B 1,C 1A 1的中点. 求证:(1)B 1D ⊥平面ABD ; (2)平面EGF ∥平面ABD .

研究生矩阵论试题与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 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矩阵论 考试时间年月 研究生姓名 所在院系 学号 任课教师

一(15分)计算 (1) 已知A 可逆,求 10 d At e t ? (用矩阵A 或其逆矩阵表示) ; (2)设1234(,,,)T a a a a =α是给定的常向量,42)(?=ij x X 是矩阵变量,求T d()d X αX ; (3)设3阶方阵A 的特征多项式为2(6)I A λλλ-=-,且A 可对角化,求k k A A ??? ? ??∞→)(lim ρ。

二(15分)设微分方程组 d d (0)x Ax t x x ?=???? ?=?,508316203A ?? ?= ? ?--??,0111x ?? ? = ? ??? (1)求A 的最小多项式)(λA m ; (3)求At e ; (3)求该方程组的解。

三(15分)对下面矛盾方程组b Ax = 312312 111x x x x x x =?? ++=??+=? (1)求A 的满秩分解FG A =; (2)由满秩分解计算+A ; (3)求该方程组的最小2-范数最小二乘解LS x 。

四(10分)设 11 13A ?=?? 求矩阵A 的QR 分解(要求R 的对角元全为正数,方法不限)。 五(10分) 设(0,,2)T n A R n αβαβ=≠∈≥ (1)证明A 的最小多项式是2 ()tr()m A λλλ=-; (2)求A 的Jordan 形(需要讨论)。

六(10分)设m n r A R ?∈, (1)证明rank()n I A A n r + -=-; (2)0Ax =的通解是(),n n x I A A y y R +=-?∈。 七(10分)证明矩阵 21212123 111222222243333 33644421(1)(1)n n n n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 ? A (1)能与对角矩阵相似;(2)特征值全为实数。

经典超级实用的解题方法之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第18讲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中,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在前,学习解析几何在后,而且教材中二者知识整合的不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平面向量”解平面向量题,不会应用平面向量去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用向量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这充分揭示方法求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重视向量的教学,必然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减轻负担。 一、知识整合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也是新高考的一个亮点。 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而在高中数学体系中,解析几何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去解决往往运算比较繁杂,不妨运用向量作形与数的转化,则会大大简化过程。 二、例题解析 例1、(2000年全国高考题)椭圆14 92 2=+y x 的焦点为F ,1F 2,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F 1P F 2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 解:F 1(-5,0)F 2(5,0),设P (3cos θ,2sin θ) 21PF F ∠Θ为钝角 ∴ 123cos ,2sin )3cos ,2sin )PF PF θθθθ?= -?-u u u r u u u u r ( =9cos 2θ-5+4sin 2θ=5 cos 2θ-1<0 解得:55cos 55<<-θ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5 53,553-) 点评: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本题中把条件中的角为钝角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负值,通过坐标运算列出不等式,简洁明了。 例2、已知定点A(-1,0)和B(1,0),P 是圆(x-3)2+(y-4)2=4上的一动点,求22 PA PB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2,PA PB PO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故可利用向量把问题转化为求向量OP u u u r 的最值。 解:设已知圆的圆心为C ,由已知可得:{1,0},{1,0}OA OB =-=u u u r u u u r

矩阵论华中科技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一 1.判断下列集合对指定的运算是否构成R 上的线性空间 (1)11 {()| 0}n ij n n ii i V A a a ?====∑,对矩阵加法和数乘运算; (2)2{|,}n n T V A A R A A ?=∈=-,对矩阵加法和数乘运算; (3)33V R =;对3R 中向量加法和如下定义的数乘向量:3 ,,0R k R k αα?∈∈=; (4)4{()|()0}V f x f x =≥,通常的函数加法与数乘运算。 解: (1)、(2)为R 上线性空间 (3)不是,由线性空间定义,对0α?≠有1α=α,而题(3)中10α= (4)不是,若k<0,则()0kf x ≤,数乘不满足封闭性。 2.求线性空间{|}n n T V A R A A ?=∈=的维数和一组基。 解:一组基 100 010 10 101010000000100............ ......0010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m W =n ( n +1)/2 3.如果U 1和U 2都是线性空间V 的子空间,若dim U 1=dim U 2,而且12U U ?,证明:U 1=U 2。 证明:因为dim U 1=dim U 2,故设 {}12,,,r ααα为空间U 1的一组基,{}12,,,r βββ为空间U 2的一组基 2U γ?∈,有 ()12 r X γγβββ= 而 ()()12 12r r C αααβββ=,C 为过渡矩阵,且可逆 于是 ()()()112 12121r r r X C X Y U γγγγβββαααααα-===∈ 由此,得 21 U U ?

矩阵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矩阵论试题 、(10 分)设函数矩阵 sin t cost At cost sin t 求: A t dt 和( 0 t 0 A t dt )'。 解: A t dt = 0 tt sin t dt 00 t costdt cost dt t sin tdt = 1 cost sint sint 1 cost t2 ( A t dt )' 2 = A t 2 2t sint2 2t cost 2 cost cost2 sint2 、(15分)在R3中线性变换将基 1 0 1 1 1 , 2 2 ,30 1 1 1 1 0 0 变为基 1 1 , 2 1 ,33 0 1 2 (1 )求在基 1, 2, 3 下的矩阵表示A; (2 ) 求向量1,2,3 T及在基1, 2, 3下的坐标; (3 ) 求向量1,2,3 T及在基1, 2, 3下的坐标。解:(1)不难求得: 1 1 1 2

因此 在 1, 2, 3 下矩阵表示为 1 1 1 A 1 1 2 011 k 1 (2) 设 1 , 2 , 3 k 2 ,即 k 3 0 1 k 1 解之得: k 1 10, k 2 4, k 3 9 解:容易算得 在 1, 2 , 3下坐标可得 y 1 1 1 1 10 23 y 2 1 1 2 4 32 y 3 0 1 1 9 13 (3) 在基 1, 2 , 3下坐标为 10 10 1 10 1 A 1 4 11 14 15 9 11 09 6 在基 1, 2 , 3 下坐标为 23 10 1 23 10 A 1 32 11 1 32 4 13 11 0 13 9 0 02 三、(20 分)设 A 0 1 0 ,求 e At 。 1 03 2 , 3下坐标为 10, 4, 9 T 。 所以 在 1,

用向量方法解立体几何题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前言: 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常考查的问题,其传统的“三步曲”解法:“作图、 证明、解三角形”,作辅助线多、技巧性强,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向量进入高中教材,为立体 几何增添了活力,新思想、新方法与时俱进,本专题将运用向量方法简捷地解决这些问题. 1. 求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 角.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r r 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arccos| $啤| |a||b| =arccos 1?唏 |n i ||n 21 ,n 是平面的法向量, =arcsin | r 1 那 | 在内b l ,其方向如图,则二 agb =arccos |a||b 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其方向 ,则二面角 l 的平面角 平面角 a l ,

2. 求空间距离问题 构成空间的点、线、面之间有七种距离,这里着重介绍点面距离的求法,像异面直线间的 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化为点面距离来求. (1)求点面距离 (II )求BC i 和面EFBD 所成的角; (III )求B 到面EFBD 的距离 解:(I)记异面直线DE 与F?所成的角为 , uuu uuur 则等于向量DE 与FC 1的夹角或其补角, 方法一:设n 是平面 uur 的距离d |AB||cos 的法向量,在 uuu r | 冲| |n| 内取一点B,则A 到 和点0在 内 uuu 的向量表示,可确定点 0的位置,从而求出|A0| . 方法二:设AO 于O,利用AO 方法一:找平面 使b 且a P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就 转化为直线a 到平面 的距离,又转化为点A 到平面 的距离. 方法二:在a 上取一点A,在b 上 uuu r d | AB || cos | ft n a 取一点B,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 n b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 例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 棱AD i ,AB ,的中点. 移植于点面距离的求法). (I)求异面直线DE 与FC i 所成的角; a 线a 、b 的方向向量,求n (n a , B ABCD A 1B 1C 1D 1 中,E 、F 分别是 D . C 二 B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习题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1、四川19.(本小题共l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1,延长A 1C 1至点P ,使C 1P =A 1C 1,连接AP 交棱CC 1于D . (Ⅰ)求证:PB 1∥平面BDA 1; (Ⅱ)求二面角A -A 1D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 (全国大纲文)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AB ∥CD,BC CD ⊥,侧面SAB 为等边三角形, 2,1AB BC CD SD ====. (I )证明:SD ⊥平面SAB ; (II )求AB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的大小。 3、重庆文.(本小题满分12分,(Ⅰ)小问6分,(Ⅱ)小问6分) 如题(20)图,在四面体ABCD 中,平面ABC ⊥平面ACD , ,2,1AB BC AC AD BC CD ⊥==== (Ⅰ)求四面体ABCD 的体积; (Ⅱ)求二面角C-AB-D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4、 . (湖北文)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 B C -111A B C 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 点E 在侧棱1A A 上,点F 在侧棱 1B B 上,且A E =,BF = (I ) 求证:1C F C E ⊥;(II ) 求二面角1E C F C --的大小。 5、、(2006年高考题)如图1,1l 、2l 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 N 是它们的公垂线,点A 、B 在1 l 上,C 在2l 上,MN MB AM ==。证明:NB AC ⊥。 6、如图,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D 、E 分别是BC 、A 1B 1的中点. (1)证明:BE//平面A 1DC 1; (2)若AB=BC=AA 1=1,∠ABC=90°求二面角B 1—BC 1—E 的正切值. 7、、如图,四棱锥ABCD P -的侧面PAD 垂直于底面ABCD ,090=∠=∠BCD ADC ,22====BC AD PD PA ,3=CD , M 在棱PC 上,N 是AD 的中点,二面角C BN M --为030。 (1)求 MC PM 的值;(2)求直线PB 与平面BMN 所成角的大小。 8、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SA ⊥平面ABCD ,2,1,AB AD ==SB =,120,BAD E ∠=在棱SD 上,且3SE ED =. (I )求证:SD ⊥平面;AEC (II )求直线AD 与平面SCD 所成角的大小 9、如图所示,三棱柱'''C B A ABC -中,四边形''B BCC 为菱形,o BC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面 ⊥ABC 面''B BCC ,F E 、分别为棱'CC AB 、的中点; (Ⅰ)求证://EF 面BC A '';(Ⅱ)求二面角B AA C --'的大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