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年龄人口自我报告疼痛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新)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年龄人口自我报告疼痛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新)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年龄人口自我报告疼痛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新)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年龄人口自我报告疼痛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对制造业的影响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对制造业的影响 刚才讲的是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影响。下面从比较量化的角度讲讲人口因素对一些主要行业的影响。 从劳动年龄人口分布来看,如果20岁到59岁之间的人群作为劳动人口的定义,则2011年劳动人口已经见顶,今后38年内劳动年龄的人口估计将减少约两亿。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很高的工资增长率。 日本的经验是,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工业结构迅速从劳动密集型向装备密集型转变。从1961年到1977年的数据显示,日本的出口结构里面,成长最快的是跟自动化相关的一些机械装备业。机械行业占出口的比例从1960年代初的30%左右成长到1977年的70%左右。在同一时期,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从17%左右几乎降到零。 这跟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前一段鸿海宣布要买一百万台机器人来逐步替代劳动力,就是典型的一个案例。另外,在广东的许多企业家都跟我说,他们那里的玩具、制鞋、制帽、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的已经关闭,有些正在向越南、孟加拉国等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转移。一个企业家告诉我,她在孟加拉国雇佣的工人的成本是国内成本的1/5。 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肯定会在国际上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其实,过去十几年,中国机械产品的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例一直在上涨,同一时期日本的份额则在下降。我认为,这个趋势还能持续十年。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这么大,竞争力的提升又很快,中国装备制造也在全球出口中的比例不会在百分之十几就停止,说不定会涨到30%。 高端制造业到底包括什么?我做了一个名单,这些行业至少包括造船、电力设备、电讯设备、建筑机械、挖煤机械、高速铁路等等。今后十年中国在这些领域很有机会成为全球市场份额的第一。 对其他国家来说的一个正面的变化,就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要转移出去,比如转移到越南。观察中国的集装箱运输的增长率和越南的集装箱增长率的差别,在2006年以前可以看到中国一直是高于越南的,说明当时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还是有竞争力的。在2007年以后中国的增速开始低于越南,说明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转到越南那边去。这个趋势对亚洲其他低成本的国家是个长期利好。

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

课题12 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 教学设计概要 第一阶段:教师运用一组人口结构数据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体会、揣摩和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而指导学生选择若干个思考方向,确定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二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围绕课题收集资料。此阶段教师对学生作收集资料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指导。 第三阶段:学生独立整理、分析资料,并进行交流、讨论,证明论点。 一、课题选择的背景 本节关于“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课是依据教学进度而进行的,这 一内容属于高二地理第五章“人口和城市”中的教学內容。 选择“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主要是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1.教材中有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学习内容 教材归纳了人口分布的三个趋向:趋向低平地区,趋向沿海,趋向中低纬;归纳四类人口稀疏区:寒冷、干旱、湿热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归纳四类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美国东北部。按教材内容分析,明显地让学生感到自然条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程度(即物质生产方式)因素。但教材在讨论影响人口分布因素时,未经论证就直接给出首要因素是物质生产方式。在历年的教学中,每年都有学生提出疑问,影响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到底是哪个因素? 2.教材中蕴含着可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内容 从教材对“人口结构”的阐述来看,主要归纳了人口结构的几个方面,诸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等。就每一个结构来看,则可以联系到很多的人口社会现象。如年龄结构中,有老龄化问题引出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老龄化问题引出社会对老年人群的养老方法的优化选择,以及人口的城乡结构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3.具有拓展性的补充材料丰富多彩 由于教材容量的有限性,学生仅靠教材內容进行探讨研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肯定突破了现有教材的阐述。由于教材的滞后性,教材中的数据和材料比较陈旧,而学生却可通过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很容易地查找到最新资料,学生从中就可找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找到与教材內容相对应的、与自己认知水平相符合的研究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有一定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作为市重点中学的我校学生,平时在基础学科的学习中就养成了自学习惯,与老师之间也常有对某些问题的讨论。加之高二学生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质疑探讨的素质。 2.有相应的收集信息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思维能力 我校较早地开设了研究型课程,学生在学校开设的研究型课程学习中已得到了很多锻炼,其中之一就是初步掌握了如何从互联网上、图书馆中,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学会了如何到有关的职能部门去调查、了解情况,以获取所需的资料和数据,并据此得出论点和论据。 3.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发展战略-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与就业发展战略

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与就业发展战略 张车伟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一、引言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人口转变历程。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22,大大低于维持稳定人口所需要的2.1的更替水平。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在这样两个方面的成就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使中国少生了大约3亿人口,这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不仅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195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为22%,到1998年已降至21%,预计到2050年将进一步降至15%,占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将由1950年的32%下降到2050年的17%。中国人口增长占世界人口增长总量的比例已由1980年代后期的19.3%下降到目前的15.8%。如果不考虑中国的生育率水平,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水平将大大增高。中国生育率的下降,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在1984年和1993年的原有水平上下降了0.7,1995年水平上下降了0.5②。 第二,人口的快速转变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人口环境。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的过快增长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实施所导致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快速上升,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力资源的供给进入最丰富的时期。目前,和庞大劳动力资源相联系的便宜的劳动力成本是目前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中所获得的最大竞争优势。从本质上说,中国目前所具有的最大竞争优势实际上是中国人口快速转变所产生的人口学“红利”。 很显然,中国的发展在享受人口学“红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与这一“红利”相伴随的成本。简单说来,这些成本突出地体现为人口的快速转变所带来的各种消极的后果。后果之一就是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过渡的提前完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从相对年轻型的人口结构,逐渐转变为相对老年化的人口结构。中国在一个相对不发展的阶段而不得不面临着提前老龄化的挑战。2000年中国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7%,按照联合国1956年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成为老年型人口的国家。不仅如此,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如何应对不断加速的人口老龄化所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人口快速转变的另一消极后果则是性别结构的不平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多数省区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简单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E-mail:zhangjw@cass.org.cn.感谢国家统计局崔红艳提供人口预测数据。 ②肖黎春:《世界低生育率国家生育率下降模式分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年第3期。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加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

G lobal Architecture | Completely A utomated | I ntelligent | New Generation A dvanced Application 盖雅工场 https://www.doczj.com/doc/da5009756.html,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加 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 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透过这份看似平常的公报可以窥见中国经济社会正在悄然发生的巨变。 今天我们跟着盖雅工场的角度,看看在劳动力管理领域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 在人口方面,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正在下降。公报显示,2014年年末16-59岁的人口占比为67%,比2013年年末下降了0.6个百分点,减少 371万人,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三年萎缩。

G lobal Architecture | Completely A utomated | I ntelligent | New Generation A dvanced Application 盖雅工场 https://www.doczj.com/doc/da5009756.html,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G lobal Architecture | Completely A utomated | I ntelligent | New Generation A dvanced Application 盖雅工场 https://www.doczj.com/doc/da5009756.html,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国家统计局、WIND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外出农民工有16821万人,增速仅1.3%,比2013年 1.7%的增速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近些年这一比例一直在明显放缓。 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在快速上涨,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人均GDP 增速,农村居民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公报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人均GDP 增速,农村居民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 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比人均GDP 增速高1.2个百分点。其中,农村

中国的人口结构

.中国的人口结构

————————————————————————————————作者:————————————————————————————————日期: 2

中国的人口结构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调查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萎缩 劳动力成本飙涨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萎缩劳动力成本飙涨 2 月26 日国家公布了《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透过这份看似平常的公报可以窥见中国经济社会正在悄然发生的巨变。 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一份名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从2014 年统计公告看未来趋势》的报告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两点,一个是关于中国的人口 结构,一个是房地产。 在人口方面,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正在下降。公报显示,2014 年年末16-59 岁的人口占比为67%,比2013 年年末下降了0.6 个百分点,减少371 万人,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三年萎缩。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外出农民工有16821 万人,增速仅1.3%,比2013 年1.7%的增速下降了0.4 个百分点,近些年这一比例一直在明显放缓。 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在快速上涨,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人均GDP 增速,农村居民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公报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 元,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比上年增长11.2%。 而房地产市场与人口结构息息相关。任泽平指出,目前房地产市场已 进入长周期总量放缓、结构分化新阶段。 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大幅放缓跟住房饱和度和置业人群达到峰值有关, 城镇户均套数约为1 左右,20-50 岁置业人群已到达峰值并开始逐年减少。 房地产投资的冷却又是经济增速放缓的罪魁祸首。2014 年GDP 增长7.4%,比过去30 多年年均9.8%的增速下降了2.4 个百分点。任泽平称,其 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13 年的19.8%大幅下降至2014 年的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

男女00.560.47 10.640.53 20.640.53 30.620.52 40.620.52 50.600.51 60.600.51 70.550.46 80.560.47 90.580.49 100.590.50 110.560.48 120.620.53 130.610.53 140.640.56 150.710.64 160.730.67 170.810.75 180.810.75 190.830.79 20 1.07 1.04 21 1.000.99 220.920.91 230.970.96 240.850.85 250.750.75 260.740.74 270.740.73 280.850.83 290.740.72 300.720.70 310.760.73 320.740.72 330.700.67 340.790.76 350.810.78 360.880.84 370.920.88 380.950.91 390.970.92 40 1.05 1.01 410.950.92 42 1.030.99 430.810.79 440.920.88 450.920.88 460.890.86 47 1.040.99 480.770.74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490.420.42 500.540.52 510.500.47 520.640.60 530.710.67 540.640.62 550.670.65 560.670.66 570.610.60 580.610.60 590.520.51 600.520.50 610.500.48 620.430.42 630.410.40 640.380.37 650.340.34 660.330.32 670.300.30 680.290.29 690.290.29 700.280.27 710.230.24 720.260.26 730.240.24 740.220.23 750.200.22 760.180.20 770.180.20 780.150.17 790.130.15 800.130.15 810.090.12 820.090.12 830.070.10 840.060.08 850.050.07 860.040.06 870.030.05 880.020.04 890.020.03 900.010.03 910.010.02 920.010.01 930.010.01 940.01 950.01 96 97 98

劳动力和人口之间的关系

劳动力和人口总数之间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渐进,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其结构的失衡变化比较明显,有效地劳动力人口较人口总数逐年下降,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年青一代就业压力大,生活负担重,中国的养老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问题等。这些都和中国的劳动结构有很大关系,未富先老,庞大的中国经济体系如何在这场博弈中得到有效发展,使我国不至于由于相对的劳动力下降,而陷入窘境,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如何缓解这种矛盾意义重大。 关键词:老龄化人口总数劳动力经济增长

第一章:当前我国人口结构现状问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这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上。 人口引起学者系统地论述和关注,实际上始于工业革命之后,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轰动一时的《人口论》便是明证。人口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和关注,则应该始于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马尔萨斯时代开始,人口就成为挥之不去、充满争论的议题。 进入21世纪,人口还将继续强烈吸引学者和世人的目光,还将继续为我们所关注。21世纪之交的1999年是人口学界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世界迎来了60亿人口日,这一年也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老年人年。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口现象——世界人口的空前规模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迅速展开的巧合,却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及21世纪人口变化的特点与趋势。 日本人口学界著名学者黑田俊夫高度概括和前瞻了20世纪50年代起的人口变化及趋势的特点,把1950~2050年这100年称为“人口世纪”,他认为人口这一百年是人类人口史上的分水岭。(黑田俊夫,1999)。1950~2000年是世界人口数量高速增长的50年;2000~2050年则是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老化的50年。

[整理]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

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 作者:翟振武 在人口的变化中,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最引人注目。从1973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运动,直接目的就是降低人口增长率,翟振武减缓人口规模的扩大速度。如今,经过千千万万计划生育干部的艰苦努力,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是,由于巨大的人口惯性,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在以每年10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与此同时,作为生育率下降的后果之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却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无论是人口总量的继续扩大,还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对未来的中国都是严峻的挑战。而且,人口数量控制与人口老龄化还是一对矛盾。人口数量控制越严格,人口老龄化速度越快,老龄化状况越严重。如果放弃人口控制政策,令生育率反弹和上升,人口总量虽然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但是,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却会因此而减慢。面对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我们该如何清醒地认识这对矛盾,明智地选择应对政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而急迫的问题。 1人口总量与人口年龄结构的矛盾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等多家单位的预测,即使保持目前生育水平不变的话,中国人口的增长还要持续40年左右,到2040年达到高峰值15.4亿左右,才能实现零增长及负增长(见表1)。也就是说,尽管资源在短缺,环境在恶化,但庞大的人口规模压力在21世纪的前40年,不仅不会减轻,反而会进一步加重。中国大陆人口总量还要在现有规模上再增加近3亿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人口总量预测的假定条件之一是生育率长期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1.86左右)。这是一个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政策条件下的预测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龄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如果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作为衡量老龄化程度的指标,我们看到,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左右,中国刚刚跨入老龄社会的门槛。以后,这个比例呈加速上升状态。2010年为8.38%,比2000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而到2030年以后,老龄人口比例在10年内提高近7个百分点,从2030年的14%快速上升到2040年的20.9%。在全社会中,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老年人口的数量从2000年的近9000万人上升到2040年的2.9亿人。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2000年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1.6亿)的2倍。以致近年来,“中国将成为国际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

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第二章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2.1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年龄 2.性别 3.人种 4.民族 5.宗教 6.教育程度 7.职业 8.收入 9.家庭人数 人口结构介绍 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又称人口构成。它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有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阶级、文化、婚姻、职业以及宗教信仰等标志,但就其性质特征而言,人口结构类别可归纳为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地域结构 3大类。 人口的自然结构 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人口自然结构起制约作用。 人口的社会结构

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 人口的地域结构 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性。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二大特征;人口低增长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长(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高增长(人口出生率高于16.0?)和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4.0?)均会使人口结构恶化!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难控制(特别是进入少子化社会以后更难于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主要通过抑制或鼓励育龄妇女的生育胎次来实现。要实现代际均衡(零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13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要实现代际低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2胎(中产二胎,金领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2.5胎(蓝领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理想的人口结构如下图:

青岛市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问题研究(山东就业发)

青岛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情况的分析预测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青岛市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 一、青岛市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 ㈠劳动力供给充足。据统计,2005年青岛市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下同)533.8万人,占总人口的72%。与2000年相比,劳动适龄人口增加了115万人,增长27.5%,高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与“九五”期间相比,劳动适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上升了21.8个百分点。 在劳动适龄人口增加的同时,劳动力供给量也保持着增长势头。2005年,全市劳动力供给达476.9万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74万人。其中,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量(不含在校学生)为471.2万人,增加了73万人;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量为5.7万人,增加了1万人。 ㈡就业总量持续增长。随着青岛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业总量不断增长。2005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471万人,占总人口的63.6%。“十五”期间,就业人口增加了73.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7万人,增长18.5%。与“九五”时期相比,就业人口规模在扩大,增长速度在加快。 在城镇,随着城镇总人口的大量增加,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的加快,城镇就业人口总量增长迅速。据统计,2005年末,城镇就业人口达到213.2万人,比2000年末增加了70.2万人,增长49.1%,平均每年增加14.04万人。城镇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比2000年的61.9%提高到2005年的65.6%,保持较高水平。 ㈢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从供给方面看,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岛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速度趋慢,但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全市劳动适龄人口仍在持续增长,劳动力供给总量随之持续增大。此外,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熟练工人短缺,直接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低端就业岗位供给要远大于需求,而中、高端就业岗位则供不应求,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据调查,全市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大学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较低,仅占7.7%,远低于德国(23.8%)、加拿大(52.5%)、韩国(24.9%)等国家的水平。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成因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它是过去和当前人口出生、死亡、迁移变动对人口发展的综合作用,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二)全球人口年龄结构的背景 自二战之后,全球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三代式变化,总的来说,规模最大的三个年龄群体是婴儿潮一代,X一代和Y一代。婴儿潮一代是二战后196-1964间出生的,他们是塑造营销环境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现在他们大多处于中,壮年,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一群。X一代是指1965-1976年出生的一代,他们更热衷于消费和广告,同时又十分谨慎,关心环境,他们更关注工作满意感甚于为晋升牺牲个人的幸福和成长。Y一代指1977-1994年出生的一代,也是现今我们大学生所属的一代,年龄分布于青春前期到30岁。他们大多熟悉网络和电脑,热衷时尚,数码产品,是市场的新力军。 (三)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很多,主要有:①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③老少比。指人口中老人与少年儿童人口的百分比。④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⑤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可将人口区分为 3 种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子与妇女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

最新秘密数据: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建堂: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我建议媒体朋友们关注这个数据。去年中国15-59岁或者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下降,比重继续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7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8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今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发布会公布2012年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2012年劳动人口的总量2012年是9.37亿,减少了345万,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期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马建堂称,感觉跟朋友们发布这么一堆数据,就担心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你说是不是我对人口下降这个问题有忧虑,我也不否认。计划生育政策,我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来说,不一定很合适说,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很了不起的进步。我们用了30年左右时间,人口增长模式就到了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模式,少生了一两亿人,对推动我们国家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劳动经济学作业

一、读书笔记 阅读文献 1.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首先归纳本文的基本观点、思路及其证据。(字 数1000字左右) 基本观点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转折性变化,其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来自 于人口转变所导致的劳动力供求变化。在未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 严峻,劳动年龄人口的规模将很快可能出现绝对的缩减。同时,劳动力年龄组 内部也将出现老龄化的趋势,并对劳动力供求产生持续的影响。因此,人口因 素的出现的总量与结构性变化是决定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的基本力量。 除了人口因素,二元经济特征的逐渐消弭,既是劳动力市场供求转变的集中体现,也是未来非农劳动力供给逐渐衰竭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农村劳动力都 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劳动力来源。然而,经济发展跨越刘易斯转折点的一 个重要标志就是,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终结。这也意味着,中国劳动力市场 上的供求关系真正进入了新古典经济所描绘的景象。 思路 本章从人口因素入手,首先从人口预测的角度分析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的 变化趋势, 总结其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对劳动年龄人口的 老龄化及其可 能对劳动力供求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本章的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农村劳动力剩 余的程度、特 征和可能变化的趋势;最后,就如何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证据 1.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到 2013 年达到最高值,为 71.9%。随后,总 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到“十二五”末期缓慢下降到 71.4%;2020 年下降到 70.2%;2030 年下降到 67.5%;2050 年则仅为 58.3%。 2.当我们将总人口粗略地分为少儿抚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龄人口时,我 们观察到的人口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劳动年龄人口和少儿抚养人口的持续下降,以及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 3.例如,国家统计局根据住户调查资料推算,2010 年到乡镇以外从事非农工 作超过 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达到了 1.53 亿。同时,兼业化的就业方式几 乎成为大多数农户的就业方式. 4.从全国平均水平看,2000 年城市本地劳动力失业率为 9.1%,农村迁移劳动 力失业率为 3.6%,农村迁移劳动力失业率不到城市本地劳动力失业率的一半。这是一个选择性的结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未找到工作的农村迁移劳动力,

广东省人口数据调查分析

广东省人口数据调查分析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之下,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广东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经济总量持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广东省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更主要的是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的东南方沿海区域,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广东省的交通、航运条件处于中国各大省的领导地位,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集资条件使得广东省的经济的以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大量的外来人口在广东省定居,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广东省的人口集聚增加,从最初的几百万到如今的近亿,广东省在成为我国经济大省的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的人口大省,合理分析广东省的人口变化发展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研究本地区的人口变化模式,也可以代表中国各大城市人口发展的主要状况,研究人口变化模式有利于对本地区未来的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测,有利于对经济状况作出合理分析。下面,我们就对广东省2010年人口普查的情况做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 二、广东省人口要素分析 由图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到2010 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短短的10年内,广东省的人口出现了正比例型的增长,年末户籍人口从2000年的7498.5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8521.55 万人,增加了1023万,增长了12%,平均每一年增加102.3万人。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642万人相比,10年间年末常住人口共增加了1788万人,增长20.69%,平均每年增加178.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90%。同期,全国总人口增长5.84%,年均增长率为0.57%,广

中国年龄结构及消费现状

中国人口的结构变化与消费特征 中国人口的变化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与经济发展,让中国人迅速经历了老龄化与城市化。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化有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中国自1979年实施“一对夫妇一个孩”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平均每位女性生育子女数量从1970年的5.5名降至2010年的1.54名,使中国的生育率急剧下降。 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增加速度得到了缓解,但是,由于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寿命逐步提高,使中国开始步入高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率占总人口的7%以上)。1970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不过4.3%,而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激增至8.2%,老龄人口数达到了1亿1,143万人。这种高龄化现象由于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一对夫妇一个孩政策),进程进一步加快了。 2011年4月28日,中国政府公布了第六次人口调查的结果:目前,中国总人口数为13亿3972万人,这一统计结果与2000年度的12亿6,582万人相比,增加了7,389万人(增幅为5.84%)。其中,14岁以下人口为2亿2,75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6.6%。10年前,每4名中国人中就有1名(22.9%)是14岁以下儿童,而现在,这一比例下降至每6名中国人中才有1名(16.6%)是14岁以下儿童。相比之下,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却高达13.26%,同比增长了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更是达到8.87%,显示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当65岁以上老人数超过总人口的7%时即视为老龄化社会)。受到中国传统

的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目前男性占51.27%,女性占48.73%,男女比例不均衡问题十分突出。 曾有人预测,中国从“高龄化社会”进入“高龄社会”可能不需要25年(2001年~2026年) ,而法国进入老龄社会用了115年时间,同时美国也用了73年,相比之下,中国进入老龄社会的速度明显过快。到了2035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将是韩国总人口数的8倍、日本人口数的3.5倍左右。到了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将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22%,相当于韩国总人口数的10倍、日本人口数的4倍。更为重要的是,在老龄人口中,75岁以上高龄人口的数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在2010年至2050年之间,59岁以下人口比例将下降18%,与此同时,劳动人口数量也将会有所下降。 中国还尚未具备应对高龄化的消费水平之前,就已经开始经历高龄化社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为扩充社会保障制度等福利而投入的财政支出必将大大增加。特别是,与韩国、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收入水平较低,因此,中国政府应对社会高龄化的能力显得相对不足。 而且,社会高龄化导致了劳动人口的锐减,中国原来引而为傲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将逐渐消失,由于人工成本、物价、出口价格等水平的上升,将长期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中国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必须转化为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而且,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够完善,面对抚养老人等压力的逐渐上升,年轻一代将不得不降低家庭储蓄,减少个人消费水平,这种现象自然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老龄化现象,中国的银色产业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中国逐渐进入高龄社会、超高龄社会,银色市场有望出现惊人的发展。而在目前,中国的银色市场规模与老龄人口数量相比,依然显得微不足道,对此,专家指出,为了提升这种与老人服务设施与服务的水平,中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受到高龄化现象与城市化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因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高龄化问题。根据2010年第6次人口调查结果,居住在城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摘要:本文根据中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不同阶段人口从 1990年到2010年间的人口所占比例,利用matlab数据拟合,建立线性增长模型,并对202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总数进行预测,得出人口总数为140536万,人口老龄化加剧。 关键字:人口预测年龄结构老龄化 matlab excel 拟合 问题重述 根据中国1990年到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情况(如下表),建立线性模型,并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199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 表1990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万) 模型分析 根据所给的数据,我们借助excel首先作出图进行观察分析:(如下图)

模型建立 模型一:线性增长模型。(即为y=ax+b模型) 1、模型假设: 忽略环境对人口的影响,假设人口无限增长,人口增长率是恒变量。 2、模型变量和函数定义: A 人口增长率; x B 初始时刻的人口数量,即:(0) 3、模型建立: 依照上面的假设和定义,我们可以构造如下模型:

这是借助EXCEL相关工具得出的公式,为使结果更一步精确,我们借助

利用MATLAB求得系数a1= —0.0063 b1=12.8012 a2= 0.0037 b2=—6.7409 a3= 0.0026 b3=—5.0677 因此模型为: Y1=—0.0063x+12.8012 Y2=0.0037x—6.7409 Y3= 0.0026 x—5.0677 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得到的a和b可以看出我们所用的方法误差较小

4、模型结果分析: 从拟合的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总数和老龄化系数会增加,老龄化程度加剧,建议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增加0-14岁人口总数,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程度,进而优化社会结构,增加人民福利。 参考文献 [1]胡守信,李柏年.基于MATLAB的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扬启帆,康旭升,等.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3]于学军.《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2期,时间:2000-4-6,中国人口信息网. 附录: 以下为所用程序部分代码: >> x=[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 y=[0.6373 0.6306 0.6323 0.6355 0.6456 0.6664 0.6691 0.6834 0.6823 0.6867 0.7014]; >> plot(x,y,'g*'); hold on b=polyfit(x,y,2);%进行2次拟合,b是多项式前面的值。就如2次拟合中y=ax+b,a,b的值。yy=polyval(b,x);%得到拟合后y的新值 plot(x,yy,'r-')%画拟合图 ;>> a=polyfit(x,y,1) a = 0.0037 -6.7409 >> x=[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 y=[0.0858 0.0932 0.0976 0.1059 0.1113 0.1046 0.118 0.1236 0.133 0.1401 0.1326]; >> plot(x,y,'g*'); hold on b=polyfit(x,y,2);%进行2次拟合,b是多项式前面的值。就如2次拟合中y=ax+b,a,b的值。yy=polyval(b,x);%得到拟合后y的新值 plot(x,yy,'r-')%画拟合图 ;>> a=polyfit(x,y,1) a = 0.0026 -5.0677 >> x=[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 y=[0.2769 0.276 0.2701 0.2586 0.2431 0.229 0.2129 0.193 0.1847 0.1732 0.166]; >> plot(x,y,'g*'); hold on b=polyfit(x,y,2);%进行2次拟合,b是多项式前面的值。就如2次拟合中y=ax+b,a,b的值。yy=polyval(b,x);%得到拟合后y的新值 plot(x,yy,'r-')%画拟合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