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DLT821)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DLT821)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DLT821)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DLT821)

1项目工程概况与工程量

1.1项目工程概况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辽宁盘山新城热力有限公司热电项目安装工程的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工作。

1.2工程量

委托单位委托的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工作。

1.3编制依据

1.3.1《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

1.3.2《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第4号

1.3.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1.3.4 DL/T821—2002《管道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

1.3.5 DL/T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1.3.6DL5009.1-201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

1.4 适用范围

1.4.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透照厚度为2mm~100mm部件的射线检验,包括承压管子、管道及集箱单面施焊、双面成型的对接接头。焊制焊管(纵缝焊管、螺旋焊管)和管件(三通、弯头)的射线检验也可参照使用。

1.4.2本作业指导书不适用于摩擦焊、闪光焊等机械方法焊接的对接接头。

2 项目作业进度的安排

满足现场射线检测的需要,保证下道工序的正常进行。

3 作业准备工作及条件

3.1作业人员的质量

3.1.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取得相应的射线检测资格。取得不同级别的射线检测资格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级别相适应的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⑴Ⅰ级人员应该能够正确调整和使用检测仪器,按照作业文件能进行射线检测操作,能够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⑵Ⅱ级人员可对Ⅰ级人员进行监督指导;按照工艺文件可以调试仪器和实施射线检测;根据工艺规程编制射线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可以评定检测结果,编制和审核检测报告。

⑶Ⅲ级人员可对Ⅰ级、Ⅱ级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培训;可以编制和审核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确定特定对象的特殊检测方法、技术和工艺规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定或者解释。

3.1.2射线检测人员身体条件能够满足从事检测工作的要求,视力应不低于相关标准的规定。

3.1.3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书。

3.2作业机械、工具、仪器、仪表的要求

3.2.1总体要求:

⑴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性能等必须良好、安全、可靠,能够满足检测的需要。

⑵仪器、设备要由专人负责保养、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⑶要定期对X射线机、黑白密度计等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⑷经修理后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重新检定、校准,确认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3.2.2观片灯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不小于100000cd/m2,且观察的漫射光亮度应可调,经照射后的底片亮度应不小于30cd/m2。

3.2.3黑白密度计和黑白密度片

⑴黑白密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⑵黑白密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6个月核查一次;黑白密度片至少每两年送计量单位检定一次。

3.2.4 X射线机至少每年计量检定或校验一次。对每台在用射线设备均应作出经常检测材料的曝光曲线,依据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校验或重新制作。

4 作业程序及作业方法

4.1射线检测流程图(见图1)

射源选择

胶片选择

增感屏选择像质计选择透照方法选择

其它

显影

停影

定影

水洗

干燥

受理委托单

现场勘察

工作前准备

射线检测

暗室处理

底片评定

出具报告、通知单

签发报告、通知单

资料存档

委托单位返修

底片质量

委托

(生产单位)

图1 射线检测流程图

4.2被检工件表面的制备

4.2.1表面的不规则状态(焊疤、飞溅、成型粗糙)等在底片上的影像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像,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

4.2.2在射线检测之前,焊接接头的表面应经外观检测并合格。

4.3检测时机

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接完工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射线检测。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进行或增加一次检测。

4.4检测技术

4.4.1射线透照方式的选择

射线透照方式通常分为外透法和内透法两种。外透法又分为单壁透照法、双壁单投影法、双壁双投影法三种;内透法分为中心全周透照法和偏心透照法两种。具体透照方式如图2~图6所示。

图2 源在外单壁透照法

图3 双壁单投影法

图4 双壁双投影法

图5 中心周向透照方式

图6 偏心透照法

应根据被检工件的结构特点、规格、材质、射源及被检焊缝之间的位置关系、技术条件的要求等确定适宜的透照方法,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选用单壁透照方式,在单壁透照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式。透照时射线束中心一般应垂直指向透照区中心,需要时也可选用有利于发现缺陷的方向透照。

4.4.2射线源及射线能量的选择

⑴射线源的选择首要因素是射线源所发出的射线对被检试件具有足够的穿透力。对于透照厚度差较大的工件,当透照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时,采用适宜的γ射线源透照,可获得较宽的有效检测范围。

⑵射线能量的选择取决于透照工件的材料种类、透照方式和透照厚度(T A)。在保证穿透能力和检测范围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对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应选择较高管电压。

⑶使用管电压400kV以下的X射线机透照对接接头时,应根据透照厚度选取管电压,其值一般不应该超过图7的规定。

图7 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最高透照管电压

4.4.3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

⑴可采用金属增感屏、铅板、滤波板、准直器等适当措施,屏蔽散射线和无用射线,限制照射场范围。

⑵最常采用的方式是:使用铅增感屏和暗盒背面覆一层2mm~3mm的铅板。当透照成排管子时,可在管子间用铅板来屏蔽散射线。

⑶对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或检测工艺的条件、环境发生改变时,该检测工艺在应用于正式检测时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

⑷检查背散射防护的方法是:在暗盒背面贴附符合标准要求的“B”铅字标记,

按检测工艺的规定进行透照和暗室处理。若在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的厚度。若底片上不出现“B”字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符合要求。

4.4.4 像质计的使用

⑴采用线型像质计。

⑵当外径大于89mm的管道,其对接接头透照应采用JB/T7902规定的R′10系列像质计。

⑶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管道,其对接接头透照时应采用Ⅰ型专用像质计。

⑷像质指数应根据透照厚度确定,并符合下表2。

表2 透照厚度和象质指数的关系

透照厚度T A(mm)线径d(mm) 要求达到的象质指数Z

≤6 0.125 15

>6~8 0.160 14

>8~12 0.200 13

>12~16 0.250 12

>16~20 0.320 11

>20~25 0.400 10

>25~32 0.500 9

>32~50 0.630 8

>50~80 0.800 7

>80~120 1.000 6

⑸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椭圆一次成像时,其透照厚度T A应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垂直透照时应加一个余高。

T A =0.8×[(D-T)×T]1/2 +T

式中:D----钢管外径,mm;

T----管壁厚度,mm。

⑹除双壁双投影透照方式以外,透照厚度T A应按下表3计算。

表3 透照厚度

透照方法透照厚度T A 外透法单壁透照法T+h

双壁单投影法2T+h

内透法

中心全周透照法T+h

偏心透照法T+h 注:T为钢管实际壁厚,h为焊缝的余高。

⑺R′10系列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工件源侧表面焊缝的一端(在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垂直,细丝置于外侧。当源侧无法放置像质计时,也可放在胶片侧的工件表面上,但像质计指数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确定。像质计放在胶片侧工件表面时,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⑻采用射线源置于圆心位置的周向曝光透照时,像质计应每隔90°放置一个。

⑼Ⅰ型专用像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侧管子正中的表面上,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垂直放置。

⑽当透照呈排状的管子并使多个焊缝透照在同一张底片上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外侧的焊缝处。

4.4.5深度对比块的选用和放置

为检测焊缝的未焊透或内凹缺陷的深度,小径管(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管道)应采用Ⅰ型深度对比块;当管子外径大于89mm时,采用Ⅱ型深度对比块。对比块平行放置在距焊缝边缘至少5mm处,对比块材质应与被透照工件相同或相近。

4.4.6标记

⑴识别标记一般包括:产品编号、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后的透照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数字1、2、……代表返修次数),扩大检测比例的透照还应有扩大检测标记JB。

⑵定位标记一般包括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中心标记指示透照部位区段的中心位置和分段编号的方向,一般用十字箭头“↑→”表示,中心标记的箭头始终由小号指向大号。搭接标记是连续检测时的透照分段标记,可用符号“↑”或其他能显示搭接情况的方法表示。

⑶标记一般应放置在距焊缝边缘至少5mm以外的部位,搭接标记放置的部位应符合相应的规定。所有标记的影像不应重叠,且不干扰有效评定范围内的影像。

4.4.7胶片的选择

⑴通常X射线检测时采用AGFA-C7或天Ⅲ型等中等类别的胶片。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应采用较高类别的胶片,如天Ⅴ等。

⑵胶片在使用前,应对每箱(或)盒胶片进行灰雾度的抽查,胶片的本底灰雾应不大于0.3。

4.4.8增感屏的选择

⑴采用铅增感屏,增感屏厚度按表4选用。

表4 增感屏的选择

射线种类增感屏材料前屏厚度(mm)后屏厚度(mm)

X射线

〈120KV 铅可不用前屏≥0.10 120~250KV 铅0.025~0.125 ≥0.10 >250KV 铅0.05~0.16 ≥0.10

γ射线

Ir192 铅0.02~0.20 0.02~0.20

Se75 铅0.10~0.20 0.10~0.20

⑵增感屏的表面应经常擦拭,保持洁净、平整和干燥。

4.4.9选用的暗盒性能、规格尺寸和数量要满足检测任务的要求。漏光的暗盒不得使用。

4.4.10分段透照的数量

⑴采用双壁单投影透照时:射线源至管子外表面的距离,当小于或等于15mm时,至少分3段透照,即每段对应的中心角小于或等于120o;当大于15mm时,至少分4段透照,即每段中心角小于或等于90o。

⑵小径管对接接头透照时:

①外径大于76mm且小于或等于89mm的管子,其焊缝采用双壁双投影法,至少分两次透照,透照角度每次偏转小于或等于90°。

②对外径小于或等于76mm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投影透照时,允许一次透照椭圆成像。射线束的方向应满足上下焊缝的影像在底片上呈椭圆形显示,焊缝投影间距以3~10mm为宜。

③只有当上下两焊缝椭圆显示有困难时,才可以做垂直透照,垂直透照可以适当提高管电压。

⑶对较大直径管道对接接头射线透照检验时,为提高横向裂纹检出率,应选用周向X射线机,采用中心全周透照法。若采用其他透照方法,则对被检区两端的最大穿透厚度与射线中心线穿透百度比K值应满足:环缝K值不大于1.1,纵缝K

值不大于1.03。

4.4.11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f

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f ≥ 10d·b2/3

式中:d----焦点尺寸,当焦点为圆形或正方形,d等于圆直径或正方形边长;当焦点为矩形,d等于矩形两相邻边长之和的一半。

b----射线源侧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如图8所示,4.4.12当采用双壁双投影椭圆成像时,倾斜透照焦点偏移距离(L

图8 小径管椭圆透照布置

按下式计算:

L0=(b+q)×L1/ L2

=(b+q) ×[F-(D0+△h)] /(D0+△h)

式中: b-焊缝宽度

q-椭圆开口宽度

△h -焊缝余高

f-焦点至工件上表面距离

b-工件上表面至胶片距离

F–焦距

4.4.13胶片的暗室处理

⑴胶片的暗室处理一般应按胶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⑵胶片的处理可采用手工冲洗方式。

⑶胶片的自动冲洗应严格控制胶片的显影、定影、水洗和干燥等工序的温度、传送速度和药液量。

⑷胶片的手工冲洗宜采用槽浸方式。

⑸胶片的手工处理过程分为显影、停影、定影、水洗和干燥五个步骤。

⑹显影液和定影液的配制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厂家的配方进行,要求水温、药品含量以及溶解顺序不得任意改变。

⑺可采用定期添加补充液的方法来保持显影性能的稳定。但添加补充液的总量不允许超过原显影液体积的3倍。

⑻胶片的冲洗宜在曝光后8h之内完成,最长不得超过24h。

⑼胶片手工处理的标准条件和操作要点如下:

①显影

温度:20±2℃;时间:4~6min。

操作要点:胶片放入显影液之前,应在清水中预浸一下,使胶片表面润湿。显影过程中适当搅动,最初30s内不间断地搅动,以后每隔30s搅动一次。

②停影

温度:20±4℃;时间:约0.5min。

操作要点:停影阶段不间断地充分搅动。

③定影

温度:20±4℃;时间:约5~15min。

操作要点:定影总的时间为通透时间的2倍,定影阶段应适当搅动。

④水洗

对水洗温度没有严格要求,一般为常温。水洗时间一般为30~60min。水洗应使用清洁的流水漂洗。

⑤干燥

温度≤40℃。

操作要点:应选择没有灰尘的地方进行干燥。干燥前可用湿海绵擦去水滴,或浸入脱水剂溶液,使水从底片表面快速流尽。

4.5评片要求

4.5.1 评片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暗且柔和。

4.5.2 评片人员在评片前应经历一定的暗适应时间。?从阳光下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一般为5 min~10min;从一般的室内进入评片的暗适应时间应不少于30s。

4.5.3 评片时,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⑴观片灯的亮度应不低于100000cd/m2,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30cd/m2。

⑵底片评定范围的宽度一般为焊缝本身及焊缝两侧5mm宽的区域。

⑶评片时允许使用放大倍数小于或等于5的放大镜辅助观察底片的局部细微部分。

4.6底片质量

4.6.1底片上,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4.6.2底片评定范围的黑度,X射线应在1.5~3.5(包括固有灰雾度)范围内。

4.6.3底片应清晰地显示出像质计、深度对比块、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位置正确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像。

4.6.4底片必须清晰地显示出与标准要求的像质指数对应的最小钢丝线径,且其钢丝影像长度不小于10mm。Ⅰ型应显示三根及三根以上钢丝影像。

4.6.5底片评定范围内不应存在干扰缺陷影像识别的水迹、划痕、斑纹等伪缺陷影像。

4.7对接焊接接头质量分级

根据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类型、尺寸、数量和密集程度,焊接接头的质量等级划分为Ⅰ、Ⅱ、III、Ⅳ级。Ⅰ级、Ⅱ级和III级焊缝内不允许存在裂纹和未熔合,凡焊缝内有裂纹和未熔合即评为Ⅳ级。

4.7.1圆形缺陷(长宽比≤3)的分级评定

⑴圆形缺陷用评定框尺进行评定, 框尺长边应与焊缝方向平行且应置于缺陷最严重或集中处,评定框尺寸的选定应依母材厚度确定,并符合表5规定。

表5 缺陷评定区 mm 母材公称厚度T≤ 25>25~100 >100

评定框尺寸10×1010×2010×30

⑵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或与圆形缺陷评定区边界线相割的缺陷均应划入评定区内。将评定区内的缺陷按表6规定换算为点数,按表7规定评判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

表6 缺陷点数换算表

缺陷长径,mm ≤1>1~2 >2~3 >3~4 >4~6 >6~8 >8

缺陷点数 1 2 3 6 10 15 25

表7 各级允许的圆形缺陷最多点数

评定区(mm×mm)10×1010×2010×30

母材公称厚度 T,mm ≤ 10>10~15 >15~

25

>25~

50

>50~

100

>100

Ⅰ级 1 2 3 4 5 6

Ⅱ级 3 6 9 12 15 18

Ⅲ级 6 12 18 24 30 36

Ⅳ级缺陷点数大于Ⅲ级或缺陷长径大于T/2者注:当母材公称厚度不同时,取较薄板的厚度。

⑶当缺陷的尺寸小于表8的规定时,分级评定时不计该缺陷的点数。质量等级为Ⅰ级的焊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T ≤5mm的Ⅱ级焊接接头,不计点数的缺陷在圆形缺陷评定区内不得多于10个,超过时焊接接头质量等级应降低一级。

表8 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 mm

母材公称厚度 T 缺陷长径

T ≤ 25≤0.5

25 <T ≤ 50≤0.7

T >50 ≤1.4%T

4.7.2条状缺陷(长宽比>3)的评级

条状缺陷的焊缝质量分级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9 条状缺陷的分级mm

质量级别母材厚度T

条状缺陷总长

连续长度断续总长

Ⅰ0 0

ⅡT ≤ 12 4 在任意直线上,相邻两缺陷间距均

12 <T < 60 T/3 不超过6L的任何一组缺陷,其累计

长度在12 T焊缝长度内不超过T T ≥60 20

T ≤ 9 6 在任意直线上,相邻两缺陷间距均

不超过3L的任何一组缺陷,其累计

长度在6 T焊缝长度内不超过T 9<T <45 2T/3

T ≥45 30

Ⅳ大于Ⅲ级者

注:表中L为该组条状缺陷最长者的长度,T为母材厚度。

4.7.3未焊透的评级

管外径Do≤89mm的管子,未焊透缺陷按表10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Do>89mm时的未焊透缺陷按表11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

表10 管外径Do ≤89mm时未焊透的分级

质量级别

未焊透深度未焊透总长mm

占壁厚的百分比

%

极限深度

mm

连续或一直线上断续未焊透总长

占焊缝周长的百分比 %

Ⅰ0 0 0 Ⅱ≤10≤1.5≤10 Ⅲ≤15 ≤2.0 ≤15 Ⅳ大于Ⅲ级者

注:表中L为该断续未焊透缺陷最长者的长度,T为母材厚度。

表11 管外径Do>89mm时未焊透的分级

质量级别

未焊透深度未焊透总长mm

占壁厚的百分比

%

极限深度

mm

连续未焊透长度

mm

断续未焊透长度

mm

Ⅰ0 0 0 0

Ⅱ≤10≤1.5

T≤12时,不大于4;

12<T<36时,不大于1/3 T;

T≥36时,不大于12

在任意直线上,相邻

两缺陷间距均不超

过6L的任何一组缺

陷,其累计长度在

12 T焊缝长度内不

超过T

Ⅲ≤15 ≤2.0

T≤9时,不大于6;

9<T<30时,不大于2/3 T;

T≥30时,不大于20

在任意直线上,相邻

两缺陷间距均不超

过3L的任何一组缺

陷,其累计长度在

6 T焊缝长度内不超

过T

Ⅳ大于Ⅲ级者

注:表中L为该断续未焊透缺陷最长者的长度,T为母材厚度。

4.7.4根部内凹的评级

管外径Do>89mm时,根部内凹缺陷按表12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Do≤89mm的小径管的根部内凹缺陷按表13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

表12 外径Do>89mm时根部内凹的分级

质量级别

内凹深度(mm)

内凹总长占焊缝总长的百分比

%

占壁厚的百分比(%)极限深度(mm)

Ⅰ≤10 ≤1

≤25 Ⅱ≤15≤2

Ⅲ≤20≤3

Ⅳ大于Ⅲ级者

表13 外径Do≤89mm时根部内凹的分级

质量级别

内凹深度(mm)内凹总长占焊缝总长的百分比

%

占壁厚的百分比(%)极限深度(mm)

Ⅰ≤10 ≤1

≤30Ⅱ≤15≤2

Ⅲ≤20≤3

Ⅳ大于Ⅲ级者

4.7.5母材厚度的确定

采用射线探伤对厚壁管对接接头进行中间检验,在对底片上焊接缺陷评级时,母材厚度仍取管道的公称壁厚。当对接接头两侧的母材厚度不同时,应取薄侧的厚度。

4.7.6综合评级

在评定框尺内,同时存在几种类型缺陷时,应先按各类缺陷分别评级,然后

将各自评定级别之和减1作为最终级别(大于Ⅲ级者为Ⅳ级)。

4.8射线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的存档

4.8.1射线检测记录

射线检测原始记录及检测位置图由Ⅰ级以上检测人员按规定现场实时填写并经Ⅱ级以上检测人员签字认可。

4.8.2底片应由Ⅱ级以上人员初评、复评。

4.8.3射线检测报告

射线检测报告应由Ⅱ级以上人员依据原始记录编制,要求准确、完整。报告需经Ⅱ级以上相应责任人员签字,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加盖“哈尔滨泰斯特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检验专用章”后方生效。

4.8.4分项工程结束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4.8.5发放报告时要做好报告发放记录。

4.8.6试验报告不得随便转借给他人,如确需借阅时,必须履行签字手续,并要及时归还。

4.8.7底片应分类存放在底片带袋中,存放地点需能保证不引起底片变形、霉变。如果工程结束后,业主不接收底片,则底片交由公司档案室存档。底片保存时间不少于7年。

4.8.8射线检测报告及其他检测资料一起交档案室存档,保存时间不少于7年。

4.8.9原始记录、检测报告、返修通知单等格式应由检测公司正式发布。

5 作业的质量要求及检测验收标准/规范

5.1检测标准为:DL/T821-2002《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

5.2验收标准为:DL/T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Ⅰ类、Ⅱ类及锅炉范围内Ⅲ类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质量级别为Ⅱ级合格,锅炉范围外Ⅲ类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质量级别为Ⅲ级合格。

5.3射线能量的选择取决于被检工件的材料种类、透照方式和透照厚度。通常,在保证有足够的穿透能力和检测范围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较低的射线能量。5.4在小口径管道的射线检测中,为了减少上下焊缝几何不清晰度之间的差异,应尽可能地增大透照焦距,一般应大于600mm。

5.5在小径管椭圆成像透照工艺上,推荐使用“高能量短时间”,曝光量宜控制

在7.5mA.min以内。

5.6在采用双壁单投影法透照中径管道焊口时,应尽可能采用短焦距透照,在满足一次透照长度的前提下,减少横裂检出角,控制K值的大小。

5.7对于大口径薄壁管道焊口,尽可能采用中心透照法。

5.8在努力提高射线透照工艺质量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射线照相的工艺,使各种识别标记摆放整齐、合理、美观。

5.9外径≤89 mm的管子,当壁厚>6 mm时,选用X射线透照时,应采用双胶片暗盒,即在暗盒内装两张感光速度不同的胶片,以弥补透照厚度差导致检出范围减小的不足。

5.10使用增感屏时,要求胶片与增感屏紧密贴合。

5.11当检验管排对接接头时,胶片的长度不应小于300mm。

5.12检测要及时,检测结论要准确,不漏检、误检、错检。

6 针对检测安全、环境条件,提出安全防护和文明检测标准及措施

6.1检测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严格执行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文件及公司制定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

6.2安全目标

6.2.1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为零;

6.2.2火灾事故为零;

6.2.3放射源辐射事故为零;

6.2.4仪器设备人为事故为零;

6.2.5职业病为零;

6.2.6危险废弃物合理处置;

6.2.7节约水电消耗。

6.3绿色施工措施

6.3.1节约电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降低用电量,节约电能。

6.3.2减少材料的损耗。通过更仔细的采购,合理的现场保管,减少材料的搬运次数,减少包装,完善操作工艺,增加摊销材料的周转次数等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6.4要对职工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环保意识和能力。

6.5制定并切实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

6.5.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并系好帽带;

6.5.2新使用的安全带必须有产品检验合格证,无证明不准使用。要正确使用,拉平,不要扭曲。三点式腰部安全带应系得尽可能低些,最好系在髋部,不要系在腰部;肩部安全带不能放在胳膊下面,应斜挂胸前。

6.5.3脚手架外侧悬挂密目式安全网,电梯井每隔2层并最多隔l0m设一道安全网。

6.6确保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完善,合格率达100%。

6.7对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作业人员能够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6.8尽量减少交叉作业,施工人员作业时做到四不伤害。

6.9施工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且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作业指导文件和设备操作规程。

6.10工作场所应有可靠的安全设施、足够的活动空间、良好的照明、电源装置、屏蔽措施和防风、防雨、防雪、防尘措施。

6.11工作时要有监护人,并真正起到监护作用。

6.12工作中仪器、设备要安放在可靠的位置,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

6.13发现安全隐患后能够及时整改并消除。

6.14暗室底片处理废液要由专人管理,集中收集,统一送出处理,禁止随处排放。

6.15工作结束后要做到工完、料尽、场清。

7 提出出现危险及紧急情况时具有针对性的预防与应急措施

7.1危险点分析

射线检测的主要危险点包括:射线辐射、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火灾、中暑、洗片废液的排放、冻伤。

7.2具体预防措施

7.2.1射线辐射

⑴工作前要通知相关人员辐射区域位置。

⑵射线检测的时机最宜选择在其他专业人员下班后,工作区域(人员)经彻底清场后进行。

⑶工作时射线人员要佩戴专用的劳保用品: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帽等。

⑷工作时射线人员要随身携带好射线报警仪。

⑸射线工作场所要设置好警示围栏和警示牌,必要时设专人在工作区域周围监护,防止其他人员误入辐射区。

⑹射线工作场所要有良好的屏蔽设施。

⑺工作时要有监护人,并真正起到监护作用。

⑻射线机在曝光结束通风状态时要上锁。

⑼射线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并建立个人射线辐射档案。

7.2.2触电

⑴涉及到用电作业时必须穿好绝缘鞋、戴好绝缘手套、使用好验电笔。

⑵必须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方可工作,即工作时要有监护人,不准搭接电源。

⑶临时工不准使用任何电源和操作各种仪器。

⑷要经常检查电源线有无裸露处,发现有则需立即处理。

⑸检修设备、电源线时一定要确认已断电后再进行。

⑹X射线机工作时要有可靠的接地,工作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是否接地,防止其漏电伤人。

⑺要注意正确的收放线顺序,即要先放线,后给电,先断电,后收线。

⑻暗室必须使用拉线开关;接漏电保护器。

⑼仪器、设备要防止雨淋和受潮,雨天严禁露天带电施工。

⑽施工人员要持证上岗,严禁乱动非本专业的仪器、设备。

7.2.3高空坠落

⑴高处作业时,仪器应系保险绳,搬运时必须俩人以上抬运。

⑵作业人员不准坐在平台、孔洞边缘;更不得骑坐,跨坐,倚靠在栏杆上;不得躺在走道板上或安全网上休息。

⑶高处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衣袖裤脚应扎紧,穿软底绝缘鞋。

⑷行走时注意脚下各种障碍物,以免绊倒。

⑸不得沿绳,吊杆,栏杆等攀爬,也不得任意攀登高建筑,更不能跨越栏杆。

⑹高处作业人员, 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系在腰部以上并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1.1 目的 为了保证射线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编制本细则。 1.2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金属材料板和管的熔化焊焊接接头。 1.3 编制依据 1.3.1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2 检验人员 凡从事射线工作的检验人员,都必须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和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资格证。各级别检验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 准备工作 3.1 技术准备 3.1.1 根据《金属试验委托单》了解被检工件情况,包括材料、规格、焊接种类、焊接位置等。 3.1.2 确定检验工作质量等级、检验比例、数量、对接接头焊接质量验收级别。 3.2 现场情况及现场准备 3.2.1 了解被检工件结构,焊口位置、分布等,对位于一定高度的焊口要搭好拍片架子。 3.2.2 检查焊缝外表面:外观是否符合《焊规》规定要求,是否有影响底片评定的因素存在,存在上述问题时,必须纠正后才能进行透照。 3.3 工艺制订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及现场情况等制订工艺,确定透照方式、投影角度、焦距、曝光参数、象质计指数,还有大管一个口拍几张片、小管几个口拍一张片。以上参数参见具体检验项目的《射线探伤工艺卡》。 3.4 器材 3.4.1 射源或射线机选择 主要根据被检工件的透照厚度及现场情况选择γ射线机或X射线机。 3.4.2 胶片、增感屏及暗盒选择 3.4.2.1 透照用胶片应选用《射规》4.6.1中规定的JI或J2型胶片。胶片在使用前,应对每箱或每盒胶片进行灰雾度的抽查,其本底灰雾度应小于或等于0.3。 3.4.2.2 胶片在裁片、装片、抽片、评片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胶片的划伤。裁纸刀、暗袋、增感屏等应保持清洁和平整,应经常擦拭。在装片、抽片时要轻缓,避免产生静电。要正确持片、不得用手指直接捏住底片表面,防止对底片造成污染。 3.4.2.3 使用金属增感屏进行射线透照时,金属增感屏的材料及前、后屏的厚度应根据不同的射线能量参照《射规》表4的规定选择(具体见《射线探伤工艺卡》)。 3.4.2.4 增感屏的表面应经常擦拭,保持洁净、平整和干燥,以防止产生造成影响底片图像的影像或假缺陷。 3.4.2.5 暗盒尺寸须与胶片及增感屏符合。 3.4.3 屏蔽板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射线检测工艺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锅炉、压力容器及长输管道、钢质储罐熔化焊对接接头的射线透照检测工作。遇有特殊要求,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射线防护 3、1 X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应执行《检测作业安全防护指导书》与其它安全防护规定。 3、2 在现场工作人员应随身佩带个人剂量仪、射线个人报警器及防护服。 3、3 带一台射线剂量巡测仪,测定利用现场墙壁房屋及设备选择理想的屏蔽位置。 3、4 拍片现场划定“射线放射区”并放好警戒标记。 3、5 确认工作人员均已完成各自工作并离开辐射区,方可开启射线发生器进行透照。 3、6 每次透照完成后,均应用报警器确认射线就是否停止辐射后,方可进入辐射现场。 3、7 现场作业完成后对仪器进行清点、核对无误后清理现场,撤除警戒标志方可撤离现场。 3、8 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每年允许接受的剂量量为50 m SV。 4 人员要求 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射线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射线检测工作。 4、2 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 5、0,并每年检查一次。从事评片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0、5mm、间距为0、5mm

VT探伤作业指导书

V T探伤作业指导书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 广州忆民有限公司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12-06发布 2012-12-28实施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目视检验的方法及人员等技术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碳钢、不锈钢及铝合金焊缝外观检查。 2、人员要求 从事目视检验人员必须取得VTⅡ级及Ⅱ级以上资格证书,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检验标准(如ISO5817、ISO10042)。 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焊接工艺。 检测人员必须满足ISO 9712的要求(如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且应当有足够的视力和颜色分辨力。 3、外观检测条件 被检工件表面的光照度应至少达到350Lx,推荐值为500Lx。 眼睛距离被检区域的距离应不超过600mm。 眼睛与被检工件的夹角应大于30°。 经商定可采用其它检测设备,如内窥镜。 图1 外观检测角度示意图 4、环境要求 作业场地应远离翻砂、电焊、潮湿,场所应整洁宽敞。 检验环境光照度应至少达到350Lx,推荐值为500Lx。 5、检测设备 检测尺如直尺、卡尺、塞尺、焊接检验尺。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2~5倍,应尽量有刻度。 其它检测仪器如成型量具、镜子、照像机、内窥镜。 6、焊缝的外观检测 焊缝的外观检测的基本范围在所应用的标准中作出了规定:焊缝必须可见且便于检测,检测时间在表面处理之前。焊缝的外观检测可分三个阶段:——焊前准备的外观检测 ——焊接过程中的外观检测 ——焊接后的外观检测 焊前准备的外观检测

硅胶作业指导书

硅胶制作指导书 制作流程及各流程操作方法: (1)硅胶模具的处理 模具在合模压胶之前必须用清水或酒精除去表面的毛刺、硅胶碎屑及油污等杂质,确保模具干净才能合模压胶。将清理干净的公母模合模后锁紧,锁紧模具按对称原则依次锁紧螺栓,这样可以避免模具配合偏移降低胶粒的不合格率,把模具锁紧后就可以进行注塑压胶。新模具压胶必须清理干净后用二次元检测新模具各尺寸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2)硅胶与固化剂的配比 成型的硅胶是由硅胶和固化剂经过一定的配比固化后的产物。目前我公司用的硅胶一般都是白色,固化剂是绿色或蓝色,配比按6:1来配。即硅胶6克,固化剂1克(664型号的硅胶按10:1配)。硅胶和固化剂一定要在电子称上称准确,测量无误。如果是用量杯,每次称量要检查量杯是否干净。 注意:在制作特殊要求的硅胶产品时可对固化剂的添加量进行调整,硅胶的硬度随着固化剂的增加而提高,同时也增加的硅胶的脆性,降低硅胶的韧性、使用寿命和密封性等! (3)硅胶与固化剂的搅拌 硅胶外观是流动的液体,制作时按以上所讲的配比将硅胶与固化剂倒入拌胶罐内用勺子搅拌均匀。如果没有搅拌均匀,硅胶会出现干燥固化不均匀和硅胶产品硬度不一致的状况,从而影响硅胶的质量,甚至造成硅胶产品报废的状况。 (4)抽真空排气泡处理 硅胶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放冰箱冻10分钟左右进行抽真空排气泡环节,抽真空的时间不宜太久,正常情况下,不要超过三十分钟,每隔7~10分钟晃动一次,抽真空时间太久,硅胶会逐渐固化,产生交联反应,使硅胶变成一块块的,无法进行涂刷或灌注,造成硅胶浪费。 (5)硅胶的注塑加工 将抽完真空的硅胶倒入压胶罐内后,需放在冰箱内冷冻处理十分钟,再用千斤顶将其压入模具内。压胶时需要注意压胶速度的控制,压胶速度要均匀且要缓慢,确保模具内空气完全被排出,成型胶粒内无气泡,若有气泡需要对模具进行补压,直至无气泡为止。! (6)硅胶的烘烤成型 硅胶成功注入模具内后,要想快速得到硅胶产品,应将硅胶模具放入60°烤箱,加快硅胶的成型速度!在此温度下将硅胶模具烘烤90分钟。因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汇总

射线检验操作规程 1.0目的 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就是指导射线检验人员正确的进行检验工作,规则中包括射线检测设备和器材及射线的技术参数选定、现场检验步骤、射线安全防护、暗室cv处理以及最终的底片评定等内容。 2.0 射线检验范围 射线检验法适用于金属材料(如焊接件、铸、锻件)、非金属材料及组合件等内部质量的检验。本规程规定2-100mm母材厚度钢熔化对接接头焊缝的X射线和γ射线照相方法。 3.0 人员资格 从事射线检验的人员应持有ABS、中国船检、DNV或其他机构颁发的射线检验二级资格有效证书。 4.0 管理职责 4.1 设备管理责任 为了正确使用和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顺利完成射线检验工作,设备应有专人管理负责,设备的进出有登记,领取设备,必须有管理人员签字,同时还要有安全员签字。设备在运输及现场运作过程中,应有工作主管负责。设备发生事故,应填写在运转记录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4.2 射线现场作业管理者职责

现场从事射线作业的人员,由主管负责统一指挥,其对安全、工作质量负责。 4.3 暗室的管理职责 暗室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自动洗片机操作规程操作,随时注意自动洗片机的运转情况,严格调试控制显、定影温度和烘干温度,检查显、定影的补充情况,以及辊子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发现异常应随时停机检查处理。手工冲片装置等应精心使用和保管显、定影的化学药品,按规定必须要有质量合格证明,应按规定的比例和顺序配制显、定影液。胶片不应大量存放暗室,应随用随领,以防变质。暗室红灯应调整适当的亮速,以防底片产生附加灰雾度。 4.4 评片职责 具有II级及以上资格的检验人员才能评片,评片人应在了解射线照相操作人员所提供的实际操作情况及参考图纸和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底片评定,然后签发射线报告,评片人员应对评定的底片和报告负有责任。评片报告、档案资料应按年、月,按一定的编排顺序装订成册归入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一般底片和档案资料报告等技术文件存期为5年,压力容器方面的底片和技术文件资料为7年。 5.0 工艺规程 5.1 射线检验设备和器材 5.1.1 X射线机 可选用X射线机表1所示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与要求 目的:钢轨伤损检查。 要求:钢轨伤损的判伤作业人员需具备国家无损检测Ⅰ级及以上资格、焊缝伤损需具备国家无损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 2. 适用范围 2.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时速160km/h及以下区段利用列车间隔进行的线路钢轨母材及焊缝探伤作业。 2.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天窗点外作业。 3. 引用标准 《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上海铁路局钢轨伤损检查、监视、处理办法》、《上海铁路局工务施工和日常养修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4. 工具材料 4.1 普通线路作业使用的钢轨探伤仪必须符合TB/T2340-2000标准要求。无缝线路作业使用的通用探伤仪必须符合GB/T10061-1999要求。 4.2 钢轨探伤仪必须用反光漆(模)进行编号。 4.3 防护用品: 4.3.1 上道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着黄色防护服,夜间必须穿着带有反光设施的防护服。 4.3.2 驻站联络员携带对讲机1台、“上海铁路局驻站联络控制表”1本、“上海铁路局安全防护驻站联络派遣单”1份。 4.3.3 现场防护员每人携带对讲机1 台、手信号旗1副、口笛1只、“防护

员工作手册”1本。 5. 作业程序 5.1.点名预想 5.1.1 作业负责人在上道作业前集中人员列队点名,详细交待当天作业的各项内容和安全预想。预想要结合当天天气、作业内容、区段、环境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5.1.2 确定当天作业防护人员,对防护工作提出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 5.1.3 遇有降大雾、暴风雨(雪)、雷电密集、扬沙等恶劣天气时应取消当天上道作业计划。 5.1.4 作业负责人负责对上道仪器状态、防护用品、各类备品数量、探伤日记、现场伤损监控卡和伤损钢轨通知书进行检查,防止仪器带病上道和备品不足,影响探伤质量和信息记录、传递。 5.2 设置防护 5.2.2.1 每作业班组应设3-4名防护员(单线地段:驻站1人、前后防护2人、随机防护1人;复线地段:驻站1人、来车方向防护1人、随机防护1人),遇曲线等瞭望困难地段,长大区间、隧道通讯联系困难以及站内视线不良、噪音较大时,必须根据作业内容及现场实际情况,增派中间联络员。 5.2.2 驻站联络员必须提前40分钟到达车站行车室,经车站值班员在驻站联络派遣单上签认后,及时通知作业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如作业地段在天窗范围内时,应同时将天窗点起讫时间通知作业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 5.2.3 作业人员到达计划进网地点集中列队后,由现场防护员开展进网前安全防护布置并录音(非封闭线路区段为上道前),标准用语为:“我是防护员

工业射线探伤机放射防护作业指导书

工业γ射线探伤机放射辐射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依据 GBZ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机放射防护卫生标准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γ射线探伤机探伤作业中的检测。 三、术语与定义 3.1 γ射线探伤室 存放γ射线探伤机并对物体进行探伤,且具有屏蔽效能的专用照射室。 3.2 固定式探伤 在γ射线探伤室内用固定安装的或可有限移动的探伤机进行的工业γ射线探伤。 3.3 移动式探伤 在γ射线探伤室以外进行的工业γ射线探伤。 3.4 换源器 专用来更换γ射线探伤源组件的屏蔽容器。它具有两个贮源控,旧源从换源器的一个源孔被推进,新源从另一个源孔中被移出。 3.5 管线爬行器 一种将γ射线探伤源固定在移动机架上,沿管线内爬行移动,对管道焊缝进行放射探伤的装置。它由一个驱动马达前进或后退,并利用一个控制源在管道外对其导向和定位。 3.6 控制源 在管道内爬行探伤的过程中,用来对管线爬行器进行导向和定位的密封放射源,它被 安装在手持式装置上并被准直,通常用一个低活度的密封137Cs放射源。 3.7 源托 用以固定或承载源的装置。 四、仪器:Χ、γ辐射剂量仪,具有计量检定证书且检定证书在有效期内。 五、辐射检测、检查 5.1 γ射线探伤机的验收检测 对使用单位新进的γ射线探伤机进行放射防护性能验收检验,其屏蔽效果应满足表1的要求。当γ射线探伤机或设备大修或换源后,要进行一次验收检验。 5.2 γ射线探伤机防护性能常规检验 使用单位应经常对安全装置的性能进行检测,并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每年对γ射线探伤机进行一次防护性能常规检验。 5.3 γ射线探伤室周围辐射水平的监测 5.3.1 用便携式辐射测量仪巡测探伤室墙壁外30cm处的剂量率水平。巡测范围应根据探伤室设计特点、照射方向及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决定。探伤室四面屏蔽墙外及楼 上如有人员活动的可能,应巡测墙上不同位置剂门外30cm四周的辐射水平。

产品探伤作业指导书

产品探伤作业指导书 一、符合API 5CT标准钢级的探伤要求 1.H40钢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 磁粉中灵敏度2.J55钢级 2.1、J55钢级PSL-1规范等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 磁粉中灵敏度2.2、J55钢级PSL-2规范等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4 / L4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 25%壁厚验证超声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 25%壁厚验证超声 2.3 J55钢级PSL-3规范等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2 L2 L2 L2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100%壁厚验证,报告最小壁厚值超声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100%壁厚验证, 报告最小壁厚值超声 3K55钢级 3.1 K55钢级PSL-1规范等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 磁粉中灵敏度3.2 K55钢级PSL-2规范等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4 / L4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 25%壁厚验证超声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 25%壁厚验证超声 3.3 K55钢级PSL-3规范等级

射线检测规程

射线检测规程 GWSCHN-NDE0302--2016 1.本指导书是我公司无损检测技术的操作规定,无损检测人员应遵守执行。 2.射线检测的技术操作指导书 2.1我公司射线检测技术选择AB级检测应用范围,透照力相当于应在0~20mm的范围内碳素钢.不锈钢材料。均按“工件检测委托规定”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 2.2操作人员对工作质量及人身设备安全负责,应有专人画图记录和暗室洗片,各负责人把好质量关。 2.3 操作人员根据板厚选用X射线机,严格按X光机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其他人不准动用,操作人根据任务,明确各自的岗位(如裁胶片、画图、标检测部位等)检测准备工作完成,才能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每个人岗位要明确,工作完成后要进行原始记录登记、做到工作有头有尾。 2.4拍片部位应打底片号及中心钢字,在部位草图上标出位置,在产品上将编号工整写清楚,钢字距焊缝50mm左右,100%拍片的焊缝,首先应打钢印。 3拍片 3.1根据工艺的要求选胶片,规范及设备划线作标记。

3.2正确贴片,一般背后衬铅板,贴正,撑力不要过猛,防止损坏增感屏或使胶片感光。 3.3正确贴标记,要整齐,不错不漏,标记与焊缝边缘至少5mm,竖尖为底片中心,横头指向右,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1/4左右位置,100%拍片应用标定尺,局部拍片应放置有效区段标记“”返修重照有返修标记R1、R2、R3。 3.4 使用周向曝光机,应使筒体与地面距离大于等于400mm。 3.5为检查背散射,应在暗袋背面贴附铅字“B”。 3.6 严格按照X光机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设备、人身安全。 3.7 任何工作拍片结束,胶片需暗室处理合格后方可拿走,底片如有不合格,应重照确保检测质量。 4 确保拍片质量的规定 4.1底片标记不允许压焊缝,底片上应有如下标号:产品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透照日期、中心标记、搭接标记、返修透照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 4.2 象质计的选用应符合NB/T47013.2-2015标准规定,象质计应放在工件前面,细丝向外置,当无法放置时也可以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应通过对比试验,或象质指数提高一级,使实际象质指数值达到规定要求。象质计在邻近焊缝的母材区影像上,如能清晰看到长度不小于10mm的连续象质钢丝影像时,就认为可识别的。 4.3 各种射线检测机和胶片均需做曝光曲线或采用其他相应措施以达到同样效果,为平时有良好的规范记录。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探伤人员在进行磁粉探伤过程中有明确的步骤、程序,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工件及焊缝的表面或近表面裂纹和其它缺陷,对于铁磁性材料的毛坯件、半成品(钢坯、铸件和锻件)及成品也可参照执行。(本指导书主要侧重磁轭法) 3 引用标准 3.1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2 GB/T1260 4.5《无损检测名词术语》 3.3 GB3721-83《磁粉探伤机》 3.4 ZBK54004-87《汽轮机铸钢件的磁粉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 3.5 GB/T9444-88《铸钢件磁粉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 3.6 ZBK54002-87《汽轮机叶片磁粉探伤方法》 3.7 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4 检测人员 4.1 凡从事磁粉探伤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的资格证书。 4.2 磁粉探伤人员按技术等级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磁粉探伤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该等级相应的探伤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3 凡从事磁粉探伤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3.1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一年检查一次。 4.3. 2 从事磁粉探伤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5 设备 5.1 磁粉探伤设备必须符合GB3721-83的规定。 5.2 所使用磁粉探伤设备(电磁轭),当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177N的提升力。 5.3 应具备的辅助设备: (1)A型试片; (2)2-10倍放大镜; 6 磁粉及磁悬液 6.1 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 6.2 磁粉粒度应均匀。湿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为2-1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45μm。干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不大于9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180μm。 6.3 磁粉的颜色与被检工件表面相比应有较高的对比度。 6.4 湿粉法应用煤油或水作为分散媒介。若以水为媒介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磁悬液的粘度应控制在5000-2000Pa.s(25℃)。 6.5 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以及施加方法、时间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新配制的非荧光磁粉浓度为10-20g/I。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内容

目录 1.工程概况及工作量 (1) 2.编制依据 (2) 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2) 4.作业程序和方法 (6) 5.作业过程中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及预防 (8) 6.作业的安全要求和环境条件 (8) 7.附录 (10)

1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黑龙江华隆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建设,建设规模为3台260T/h中温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B2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两套。本工程锅炉汽水连接管道、锅炉本体疏水、放空管道及汽机四项管道、中低压管道,探伤依据《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和《焊接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检验比例及检验数量,射线检验工艺依据《钢质承压管道对接焊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对本工程管道进行透照及评定。超声波检验工艺依据《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进行检验。 1.2工程量

2.1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2.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02 2.3《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 2.4《钢熔化焊接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2005 2.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2005 2.6《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2.7 制造厂提供的有关图纸及资料 3.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做的准备 3.1应做的准备: 主管接到委托后,要到现场调查,并对检验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交底时,应依据规程、标准及质量等级来选择以下主要项目: 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 3.1.1.1 射线源的种类及型号。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DOC 便携式磁粉探伤机所用磁探仪提升力M44N,且符合 《GB372130/100型标准试片的缺陷磁粉堆积清晰显示才能进行探伤,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进行校验。 3、3、3、3使用钳式探伤仪探伤必须作两次大体垂直的磁化;磁化时必须有重迭区,以免漏检。 3、3、3、4磁悬液,采用水剂磁悬液,磁膏加水,按产品说明书配制。 3、3、3、5施加磁悬液,采用湿磁粉连续磁化法,在通磁化电流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2s左右,停施磁悬液至少Is后才能停止磁化。 3、3、3、6磁悬液应采用喷洒等方法,使用时,磁悬液应不断摇晃,以免浓度不够。 3、3、3、7观察:在充足的光线下,仔细观察,有怀疑时擦去磁粉后重擦,如能显示出与前次相同磁痕,方能确认为缺陷。 3、3、3、8记录:磁粉显示的缺陷作好详细记录,记录下缺陷的部位、长度、条数等,以及探伤者和探伤日期。 3、3、4质量评定:按标准进行评定 3、3、5安全与搬运 3、3、5、1安全:选用相匹配的电源,安全用电,要脚穿绝缘

鞋,仪器外壳应加可靠地线。 3、3、5、2搬运:移动过程中,轻拿轻放,不碰撞,外出装箱时应用填料(海绵、泡沫等)填充好,防止电源箱倒置,防止激烈振动。 3、4渗透探伤 3、4、1检测依据:根据相应的标准质量部无损探伤作业指导 书日期xx年10月30日页数第4页共5页 3、4、2渗透探伤前的准备 3、4、2、1渗透探伤使用剂系易燃、微毒液体,操作时要严禁火种和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如在容器内操作,尚需采取防毒措施,以防操作人员中毒。 3、4、2、2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伽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蚀锈、焊渣飞溅、氧化物。当受检表面妨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在受检面用钢印打编号并用于受检面有较大反差的油漆标明检验结果的标识。 3、4、2、3渗透剂的选用与保存a)着色法渗透剂中配有颜 料,其对比色应能在日光或正常的室内照明下达到可见的程度。b)购回的渗透使用剂(DPT—5)需存放在阴暗通风处,存放温度应低于40°C。 3、4、3渗透探伤的基本操作程序 3、4、3、1灵敏度检验:每次探伤前,用人工缺陷试块(铝合金试块,镀辂试块)来鉴别渗透探伤灵敏度,检查探伤使用剂、探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1.1 目的为了保证射线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编制本细则。 1.2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金属材料板和管的熔化焊焊接接头。 1.3 编制依据 1.3.1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2 检验人员凡从事射线工作的检验人员,都必须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 员资格证书和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资格证。各级别检验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 准备工作 3.1 技术准备 3.1.1根据《金属试验委托单》了解被检工件情况,包括材料、规格、焊接种类、焊接位置等。 3.1.2确定检验工作质量等级、检验比例、数量、对接接头焊接质量验收级别。 3.2现场情况及现场准备 3.2.1了解被检工件结构,焊口位置、分布等,对位于一定高度的焊口要搭好拍片架子。 3.2.2检查焊缝外表面:外观是否符合《焊规》规定要求,是否有影响底片评定的因素存在,存在上述问题时,必须纠正后才能进行透照。 3.3 工艺制订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及现场情况等制订工艺,确定透照方式、投影角度、焦距、曝光参数、象质计指数,还有大管一个口拍几张片、小管几个口拍一张片。以上参数参见具体检验项目的《射线探伤工艺卡》。 3.4 器材 3.4.1 射源或射线机选择 主要根据被检工件的透照厚度及现场情况选择丫射线机或X射线机。 3.4.2 胶片、增感屏及暗盒选择 3.4.2.1透照用胶片应选用《射规》 4.6.1 中规定的JI 或J2 型胶片。胶片在使用前,应对每箱或每盒胶片进行灰雾度的抽查,其本底灰雾度应小于或等于0.3 。

二次元影像测量仪作业指导书

文件名称二次元影像仪测量仪作业指导书页次第1 页共 7页发行日期2018.01.20 编制审核批准 1、目的 1.1为规范操作员能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使操作有依可循,特制定此标准。 2、范围 2.1此标准适用于我司二次元影像仪测量仪的操作。 3、职责 3.1工程部:负责提供测试样品及样品标准; 3.2品质部:负责仪器的使用与日常保养,仪器的测试与管理。 4、设备说明

文件名称二次元影像仪测量仪作业指导书页次第2 页共 7页发行日期2018.01.20 编制审核批准 5、软件操作界面说明 6、像素校正 6.1第一次使用软件或机器进行测量时,或镜头的倍率变化后,一定要进行像素校正。像素校 正的目的是为了让测量结果更准确。 6.2像素校正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6.2.1镜头的倍率不变; 6.2.2必须使用圆测量工具 6.2.3校正的顺序必须是:沿影像区的四个角落,顺时针或逆时针校正。 6.2.4圆不能太大,也不太小,占屏幕的 1/8 最好。 6.3像素校正的步骤如下:(校正顺序以右下-右上-左上-左下为例) 6.3.1将校正片放在工作台上,对焦清晰后,移动X,Y轴找到校正片上的某一圆,先将圆移到 画面的右下方,在影像窗口弹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像素校正"(状态提示栏将显示:像素校正,第1次)后,然后用鼠标左键在圆的中间单击一下(如图一)。 6.3.2状态栏上会显示,”像素校正,第2步”,移动Y轴,将此圆移到影像区的右上方(如图 二),然后用鼠标右键在圆的中间单击一下,完成测量.

文件名称二次元影像仪测量仪作业指导书页次第3 页共 7页发行日期2018.01.20 编制审核批准 6.3.3状态栏上会显示,”像素校正,第3步”,移动X轴,将此圆移到影像区的左上方(如图 三),然后用鼠标右键在圆的中间单击一下,完成测量。 6.3.3状态栏上会显示,”像素校正,第4步”,移动Y轴,将此圆移到影像区的左下方(如图 四),然后用鼠标右键在圆的中间单击一下,完成测量。 图一图二 图三图四 6.3.4此时,会弹出如下对话框,保存像素校正的数据。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DOC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DOC 便携式磁粉探伤机所用磁探仪提升力≥44N,且符合 《GB372130/100型标准试片的缺陷磁粉堆积清晰显示才能进行探伤,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进行校验。 3、3、3、3使用钳式探伤仪探伤必须作两次大体垂直的磁化;磁化时必须有重迭区,以免漏检。 3、3、3、4磁悬液,采用水剂磁悬液,磁膏加水,按产品说明书配制。 3、3、3、5施加磁悬液,采用湿磁粉连续磁化法,在通磁化电流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2s左右,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才能停止磁化。 3、3、3、6磁悬液应采用喷洒等方法,使用时,磁悬液应不断摇晃,以免浓度不够。 3、3、3、7观察:在充足的光线下,仔细观察,有怀疑时擦去磁粉后重擦,如能显示出与前次相同磁痕,方能确认为缺陷。 3、3、3、8记录:磁粉显示的缺陷作好详细记录,记录下缺陷的部位、长度、条数等,以及探伤者和探伤日期。 3、3、4质量评定:按标准进行评定 3、3、5安全与搬运 3、3、5、1安全:选用相匹配的电源,安全用电,要脚穿绝缘鞋,仪器外壳应加可靠地线。

3、3、5、2搬运:移动过程中,轻拿轻放,不碰撞,外出装箱时应用填料(海绵、泡沫等)填充好,防止电源箱倒置,防止 激烈振动。 3、4渗透探伤 3、4、1检测依据:根据相应的标准质量部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日期xx年10月30日页数第4页共5页 3、4、2渗透探伤前的准备 3、4、2、1渗透探伤使用剂系易燃、微毒液体,操作时要严禁火种和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如在容器内操作,尚需采取防毒 措施,以防操作人员中毒。 3、4、2、2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mm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蚀锈、焊渣飞溅、氧化物。当受检表面妨 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在受检面用钢印打编号并用于受检 面有较大反差的油漆标明检验结果的标识。 3、4、2、3渗透剂的选用与保存a)着色法渗透剂中配有颜料,其对比色应能在日光或正常的室内照明下达到可见的程度。b)购回的渗透使用剂(DPT—5)需存放在阴暗通风处,存放温度应 低于40℃。 3、4、3渗透探伤的基本操作程序 3、4、3、1灵敏度检验:每次探伤前,用人工缺陷试块(铝合金试块,镀铬试块)来鉴别渗透探伤灵敏度,检查探伤使用

射线探伤工艺作业指导书

射线探伤工艺作业指导书 1有限公司 目录

1、主题内容 2、适用范围 3、对探伤人员的要求 4、对透照工件表面的要求 5、探伤比例的要求及合格级别 6、器材的选择 7、透照工艺 8、胶片的暗室处理 9、底片质量 10、底片的观察 11、记录报告 12、安全防护 1、主题内容 1.1保证工业锅炉对接焊缝射线探伤的准确性,保证锅炉能够正常的运行。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工业锅炉的过热器、省煤器、集箱、压力管道等安装中管-管、管-板对接焊缝射线透照检测。焊接方式为氩弧焊打底、手工焊盖面。 3、对探伤人员的要求

凡从事射线探伤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3.1.照劳动部文件“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鉴定。 3.2无损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高、中、初级。取得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技术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3操作人员应具有RT—I 以上资格证书,评定及审核人员应具有RT—II级以上资格证书。 3.4从射线探伤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mm远的一组高为 0.5mm,间距为0.5mm的印刷字母。 4、对透照工件表面的要求 4.1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整。 4.2焊缝外观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签发《无损探伤委托书》。 4.3焊缝透照质量达到NB/T47013—2015标准AB级。 5、探伤比例的要求及合格级别 5.1探伤比例的要求及合格级别 5.2焊缝合格级别达到NB/T47013—2015标准的II级。 6、器材的选择 6.1焊缝透照选用理学----300或国产300周向射线探伤机,固定焊缝选用理学-----2505或丹东----2505定向射线探伤机。

二次元测量仪操作保养作业指导书

二次元测量仪操作保养作业指导书 一. 主要用途: 该仪器适用丁以二座标测量为目的的一切应用领域。 二. 型号及种类: 1. 型号:VMS-2010G 2. 软件:M2D-AT 3. 品牌:万濠 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 使用前应该注意该仪器是不是在校正周期内. 1.1. 打开电源,然后打开显示屏启动电脑主机,在电脑桌面上打开M2D-AT软件,然后打开 二次元电源开关. 1.2将工件放丁工作台上,并位丁物镜光斑之内, 1.3. 调好焦距,调到工件在影像窗口中最活晰是即可,每次测量工件是都要调好焦距以 便测量的准确性 1.4. 将左手握住y轴手轮,右手握住x轴手轮,眼睛目视丁电脑显示器屏幕,可在影像窗 口把工件左右上下移动 1.5. 在二次元量测工件过程中工件放在工作台上时不需要把工件摆正 2. 元素量测 2.1. 在M2D-AT系统中增加四种寻边测量模式,他们分别为:人工判别、半自动判别、全自动判别(光标)和全自动判别(十字线中心),经常会用到这几种模式它可以快速的寻找到线,园,圆弧等的边际,

2.2. 在踩点测量过程中可以在采点窗口中设置所需踩点的数量。例如:踩点测直线系统会显示要踩2点,也可以增加点数3点或4点等 2.3. 在测量工具栏中分别有点测量、线测量、圆测量、弧测量、椭圆测量、矩形测量、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它们的测量方法有两种:踩点测量和通过影像量测工具测量(巨集窗口栏中的工具)。 2.4. 踩点测量:在菜单栏中选择要测量的项目,选择要测量的项目后根据所需要踩点的数量来进行踩点,在影像窗口栏中选择好工件所需测的部位或边,选择好工件部位或边后将左手握住y轴手轮右手握住x轴手轮,移动十字光标当影响窗口中红色十字光标颜色变为蓝色并且不在闪烁的时候才可以踩点,踩点有两种踩点方式:一为在米点窗口中点击踩点工具(采点窗口中打勾的键)二为踩脚踏开关进行踩点。 2.5. 影像量测工具:在巨集窗口栏中选择人工判别、半自动判别、全自动判别(光标)或全自动判别(十字线中心)模式,在巨集窗口中工具一栏中选择好所要测量的项目,如:测量工件一条直线,在巨集窗口工具一栏中选择线测量然后在影像窗口中的工件所需测的部位的边上拉出一个方框(所要测的线要在方框内)然后按住鼠标连续左击两下就会在这条边上显示一条黄色的线,这条线就是所要测的线 3.元素构造 3.1. 元素构造就是用已有的元素通过构造得到新的图形元素,在图形构造工具栏中分别有中心点、中点、交点、线、圆、距离、角度的构造 3.2元素构造用法:在元素构造之前必须有可以构造的元素,例如构造交点就必须要有两条可以相交的线才可以进行交点构造。 4. 图形处理 4.1. 删除:选择该命令会删除画面区中选中的图形, 4.2. 全屏放大:点选在该命令或者点击图形操作工具栏中的全屏放大都可将图形显示在整个画面区内 4.3. 窗口放大:就是将画面区框住的部分放大到全屏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持有人: 编号: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07-01发布 2017-07-01实施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规程根据NB/T47013.5-2015《渗透检测》标准编写。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压力管道元件焊缝、法兰、管板、填角焊缝、临时吊耳拉筋拆除处的焊痕及复合板拼接焊缝表面缺陷的检测。 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需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进行考核,并取得相应级别合格证者方可上岗操作。 1、检测前的准备 1.1渗透检测应在焊接完工后或焊接工序完成后进行,并经外观检查合格后再行检测。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后24h后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紧固件和锻件的渗透检测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 1.2需检测的工件表面不得有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及各种防护层。 1.3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1 2.5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测结果。 1.4局部检测时,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1.5设备、仪器和试块 a.试块(A型铝合金试块/B型镀铬试块) b.荧光亮度计 c.照度计 d.黑光辐照度计 e.暗室或检测现场 f.黑光灯 1.6根据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灵敏度,结合自己的检测条件选择检测方法。 1.7根据所选用的检测方法,利用对比试块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制定操作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渗透剂、清洗剂、乳化剂、显像剂、渗透剂施加方法、乳化剂施加方法、显像剂施加方法、渗透时间、显像时间、工件温度、对比试块类别等。) 2、检测操作: 2.1 预清洗:被检工件表面在进行过清洗之后,还要进行一次预清洗,以去除检测面的污垢。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水分等必须清理干净,且应保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永福#3机组安装范围内所有外径小于或等于89㎜的小口径管子对接焊缝和外径大于89㎜各类连接管的射线探伤。 2.编制依据 2.1《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87) 2.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 2.3《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DL/T675-1999) 2.4《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技术规程》(DL/T821-2002) 2.5《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DL/T752-2001) 2.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 2.9《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2.10《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02) 2.11《携带式X工业射线探伤机》(JB/T7413-1994) 2.12相关图纸 3.检测主要工作量 3.1锅炉受热面主要射线检测工作量见锅炉焊接工程一览表。 3.2锅炉连接管主要射线检测工作量见锅炉焊接工程一览表。 3.3 汽机管道射线检验主要工作量(具体焊口数热机公司正在进行统计) 4. 检测人员的资格及要求 4.1凡参加射线检测的探伤人员必须经过相应技术培训,并通过按《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资格考核规则》(DL/T675)或《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要求的考核,取得电力系统或劳动系统的资格证书,方能从事相应级别、相应资格的射线检验工作。 4.2 射线检测的探伤人员应经过卫生防疫部门或环保部门组织的射线防护培训,并取得射线防护个人工作证。 4.3检测人员应了解现有X射线机和γ探伤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焦点尺寸等参数,熟悉仪器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了解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4.4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工艺作风,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探伤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并认真进行底片质量自检。 4.5接受委托或检测任务后及时进行检测,当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探伤作业指导书

焊口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1 总则 1.1 工程概况 ****工程(***MW)#**机组的安装焊口接近*万个,施工工期短,同时无损探伤的检验比例高,其中所有安装(现场组装的)锅炉受热面焊口,要求按**%进行无损检验,其中**%进行射线检验,**%进行超声波检验,射线探伤的工作极其繁重。 1.2 施工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程(**MW)#*机组安装时,透照厚度为2mm~17 5mm部件的射线检验,包括承压管子、管道和集箱单面施焊、双面成型的对接焊接头。焊制焊管(纵缝焊管、螺旋焊管)和管件(三通、弯头)的射线检验也可参照使 用。 1.3 编制依据 1.3.1《***期***MW工程***机组金属检验施工组织设计》 1.3.2《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以下简称《焊规》) 1.3.3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 1.3.4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1.3.5《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以下简称《射规》) 1.3.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2005 1.3.7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 002) 焊口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2 检验人员 凡从事射线工作的检验人员,都必须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和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资格证。各级别检验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焊口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3 准备工作 3.1 技术准备 3.1.1 根据《金属试验委托单》了解被检工件情况,包括材料、规格、焊接种类、焊接位置等。 3.1.2 确定检验工作质量等级、检验比例、数量、对接接头焊接质量验收级别。 3.2 现场情况及现场准备 3.2.1 了解被检工件结构,焊口位置、分布等,对位于一定高度的焊口要搭好拍片架子。

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

深圳市纳特康电子有限公司文件编号:QB-007-007-006 版次:A版制定:2011-11-30 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修订:第1次发行:2011-12-01 页次:第1页页数:共3页 1.0目的 明确QC及生产单位尺寸检验依据、抽样方式、检测仪器及检验作业方法等,以确保品质。 2.0范围 自制件,不适用IQC;外购件,不适用IPQC,FQC;不作成品性质出货的,不适用OQC;外购件,不适用生产单位自检,但适用IQC检验范围。 3.0 定义 3.1 管控尺寸指关系我司成型、装配生产,关系客户对产品功能使用的形状尺寸、位置尺寸。 3.2 重点尺寸指产品生产中因模具、机台、调机、方法、环境等因素会引起变动的形位尺寸。 4.0 职责 4.1 工程部提供产品工程图纸,从设计角度标示重要尺寸,此重要尺寸标示仅供试产参照。 4.2 采购单位要求供应商提供其出货产品工程图纸,转厂内工程、品保等单位参考使用。 4.3 文控中心对批准发行的图纸盖章发行,并收回作废工程图纸。 4.4 品保部制定并修改《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在发行的工程图纸上标示管控尺寸和重点尺 寸,QC依据管控尺寸、重点尺寸执行检验并记录。 4.5 生产单位依据此《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根据各自生产产品特性,对重点尺寸进行自检。 5.0 内容 5.1 检验依据,根据《工单》或《采购进货单》上的图号找到发行的工程图纸,在图纸上找 到管控尺寸,并所有的管控尺寸规格摘抄于检验报告的规格栏内。 5.2 测量工具,根据产品的不同部位、不同公差精度选用适当的工具量测,见下表。 量测位置 检测工具 外形内腔内孔开口异形弹片外螺纹内螺纹原材厚度 卡尺★★★ 通规★★ 牙规★ 环规★ 厚薄规★ 千分尺★ 二次元★★★★★ 2.5次元★★★★★★★★ 深度百分表★★ 使用说明1. 上表中,虽然显示2.5次元对每一种都可测量,在测量精度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例行检验的优先顺序是卡尺、二次元、2.5次元,确认分析检验的优先顺序是2.5次元、二次元、卡尺。2. 内孔、开口、内外螺纹优先用专业的工具如通规、厚薄规、牙规、环规。 3.异形弹片的R角、角度及不易取量取的长度须用2.5/2次元,原材厚度优先用千分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