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到1岁的心理特点

0到1岁的心理特点

0到1岁的心理特点
0到1岁的心理特点

?0-1岁婴儿年龄特点

新生儿:1、肢体

(1)俯卧抬头(不超过三分钟)

目的:锻炼颈部肌肉力量,刺激前庭觉发育,预防前庭失调;建立视觉空间感觉;为爬行做准备

(2)头竖立

目的:锻炼颈部肌肉力量,刺激前庭发育,扩大视觉范围

(3)侧睡-双侧睡

目的:身体协调、平衡、身体空间感觉

(4)手眼脑、脚眼脑-手的抓握,被动触摸

2、听说

(1)日常生活-听觉锻炼,增加语言刺激,储存语言信息

(2)听音乐-胎教音乐、交响乐和孩子喜欢的音乐

3、探索

(1)视觉注意-新生儿18-20公分,注意变化位置,每天3分钟,每三天变化一次

(2)听力定向-3个月前有不明确的听觉反应

目的:听觉方位感、试听协调能力

(3)和家人的交往

目的: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4、自理能力-控制大小便

目的:吃奶吃手建立自我意识,自我行为控制,建立自信心

第二个月:1、肢体-重复第一个月内容

加多侧睡次数,双侧都做到,为翻身做准备

2、听说-重复第一个月的活动

3、探索-重复上月内容,增加游戏种类

4、自理能力-控制大小便

如果上月练习很好,本月可以在宝宝吃奶后30分钟后小便

注意:不要急于求成,注意宝宝年龄特点,姿势舒服,让宝宝有重复体验的机会。第三个月:1、肢体

(1)俯卧抬胸,于创面呈45度,增加俯卧游戏;增加色彩鲜艳的球及其他玩具;竖抱左右寻找物体。

目的:同前;为爬行做准备

(2)手眼脑-给宝宝主动抓握的机会,而非被动接受

大脑支配单侧肢体锻炼—游戏可玩到7、8个月

2、听说-重复第上月的活动,主要体现在日常

3、探索

(1)视觉再现,如铃铛的重复出现;视觉主动寻找,如铃铛放视觉范围内眼两侧,平衡移动物体

目的:刺激宝宝的视觉有意注意,锻炼视听协调能力,培养视觉方位感

(2)和家人的交往-体现在家庭指导和护理

4、自理能力-控制大小便

如果上月练习很好,本月可以在宝宝吃奶后30分钟后小便

注意:不要急于求成,注意宝宝年龄特点,姿势舒服,让宝宝有重复体验的机

会。

第四个月:1、肢体

(1)前臂支撑-胸要高于床位,肩背部高于臀部

(2)翻身

(3)靠坐,伸手取物-可靠坐3分钟左右。4个月开始做旋肩,每天至少两次。扶肘做。

(4)双手主动抓握-孩子努力一下即可达到目标,为主动抱物做准备

(5)单手敲、摇-先上下摇再水平摇,为自主支配身体做准备

2、听说-具备听觉分辨能力

(1)多和孩子说话

(2)有目的的听-音乐、简单儿歌

3、探索

(1)视觉寻找-家中物品

(2)有目的的手的触觉

(3)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藏猫猫、照镜子

4、自理能力-双手扶杯喝水

第五个月:

1、肢体

(1)前臂支撑-胸要高于床位,肩背部高于臀部

(2)翻身

(3)靠坐,伸手取物-可靠坐3分钟左右。4个月开始做旋肩,每天至少两次。扶肘做。

(4)双手主动抓握-孩子努力一下即可达到目标,为主动抱物做准备

(5)单手敲、摇-先上下摇再水平摇,为自主支配身体做准备

2、听说-具备听觉分辨能力

(1)多和孩子说话

(2)有目的的听-音乐、简单儿歌

3、探索

(1)视觉寻找-家中物品

(2)有目的的手的触觉

(3)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藏猫猫、照镜子

(4)注视小物体和触觉训练

4、自理能力-自己和自己吃东西

目的:满足口育感觉,培养独立性

第六个月:1、肢体

(1)会坐、坐稳,设计拿起放下的游戏

(2)连续翻滚

(3)单臂支撑取物

(4)扶站,自主跳

(5)双手控制物体、控制物体平衡

2、听说-具备听觉分辨能力,培养听觉有意注意

(1)增加与孩子的交流沟通

(2)有目的的听-音乐、简单儿歌

3、探索

(1)玩具倒手-双手控制、合作能力

(2)有目的抓握、自主选择

(3)认识自己的五官-照镜子、藏猫猫

(4)视听觉协调

4、自理能力

(1)和同龄小朋友进行交往

(2)双手捧杯喝水

(3)自喂食物

第七个月:1、肢体

(1)坐位取物自如

(2)练习爬行,给足空间

(3)跪坐取物

(4)扶站、自动踏步

(5)抓取、对击玩具、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捏开始

2、听说

(1)部分孩子会叫妈妈、爸爸

(2)有目的的听-音乐、简单儿歌

3、探索

(1)视觉记忆

(2)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3)寻找视觉以内的东西,说完整话

(4)视听觉协调

4、自理能力

(1)定点睡眠、和家人一起吃饭

(2)双手捧杯喝水

(3)自喂食物

第八个月:1、肢体

(1)扶站,爬行到扶站的过度,爬行为主

(2)单手抓多物

(3)用勺盛物

2、听说

(1)听指令做动作,多用身体

(2)用形体语言表达需求

3、探索

(1)认识颜色-学会一种颜色后再认识另一种颜色(2)继续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3)寻找视觉以外的东西,通过语言引导,说完整话(4)宝宝和喜欢的人进行交流

4、自理能力

(1)用杯喝水

(2)用勺吃饭

(3)和成人同进餐

(4)定时起床

第九个月:1、肢体

(1)障碍爬行

(2)扶物站立

(3)体位变化自如

(4)十指分离,喜欢抠东西

(5)放物入孔,双手合作盖瓶盖

2、听说

(1)听吩咐取物,模仿动作

3、探索、创造

(1)认识颜色和图形

(2)寻找视觉以外的物体,尝试物体和图像相结合(3)认知身体部位,比以往更多

(4)和同伴交换玩具

(5)建立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

4、自理能力

(1)继续第八个月的练习

(2)配合穿衣服,会用杯子

第十个月:1、肢体

(1)体验多种形式的爬行

(2)连续翻滚

(3)独站、站起到蹲下

(4)蹲下取物

(5)双手扶腋窝,下肢踢球

(6)放物入孔-一手持瓶,一手放入物品

(7)学会涂鸦,取有包裹的东西

2、听说

(1)听儿歌和简单故事

丰富听觉刺激,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3、探索

(1)认物识图、拉绳取物(由短到长)

(2)了解身体功能

(3)同龄伙伴交往

(4)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养成经常沟通的习惯4、自理能力

(1)用勺子自己吃饭

(2)培养大小便

第十一个月:1、肢体

(1)独站、独走

(2)蹲下取物

(3)不会爬的继续爬,会爬的设置障碍爬

(4)扶站踢球,无距离和时间的要求

(5)打开和扣上瓶盖

(6)认识颜色的数量2-3个,找匹配的颜色

2、听说

(1)复习之前的活动,增加儿歌、故事

丰富听觉刺激,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3、探索

(1)认物识图-从孩子熟悉的物品到日常物品,数量由少到多

(2)物品比较大小

(3)用棍取物

(4)和同伴交往,有些会用语言表达需求

4、自理能力

(1)收拾玩具,可按性质、颜色、功能等轮换分类

(2)控制大小便

(3)主动配合穿衣服

第十二个月:1、肢体

(1)行走

(2)继续多种形式爬行

(3)抛球

(4)单脚站立踢球,有一小部分可以做到

(5)定点、定区域涂鸦

(6)捏取小物品

注意:安全隐患

2、听说

(1)一字代表一句话

(2)语言表达愿望

3、探索

(1)重复上月的活动,增加游戏多样性

4、自理能力

(1)自己吃饭

(2)定点、定时大小便

?生长发育监测的重要性

1、婴幼儿生长的特点

2、婴幼儿发育的敏感期

3、做发育监测便于早期发现、早期矫正

4、可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5、根据婴幼儿的发育情况,制定适宜的指导方案

?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的注意事项

1、选择适宜的环境

2、舒适的体位:不同的状态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首先让孩子感到舒服,才能引出最佳的反射。

3、根据孩子的情况,应在孩子安静和觉醒情况下进行;

4、根据孩子生理的标准进行客观的判断;

关键期锻炼,事半功倍

?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的注意事项

5、一次不成功时要重复监测;

6、掌握标准灵活运用;不能主观给孩子下结论,以免增加家长的负担;

7、规范操作及敏感的判断力。

?发生神经运动异常的原因

损伤:窒息、产伤、颅内岀血(原因)

出生月龄:早产、低体重儿

本身发育的因素:多胎、大脑畸形

病理性的:严重的黄疸、感染

潜在因素: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其他

不明原因

?神经异常的表现

1、行为异常

新生儿窒息,大脑缺氧

出生时的损伤-手术、剖腹产、肩难产

本身发育不正常-大脑畸形、神经管畸形早产

严重的病理性黄疸

母亲自身的问题

低体重儿

2、肌张力异常

3、姿势不正确

4、反射异常

?监测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1、头围:不管足月或早产儿,头围的生长在头三月是重要的参考标准

2、清醒或睡眠状态:正常、易激惹、嗜睡,清醒或睡眠的时间,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正常:每天监测两次体温,体温正常、白天晚上睡眠安静、清醒状态下精神状态非常好、吃睡都非常好

容易激惹:身体不舒服、秩序感乱了

新生儿睡眠:早期书上写20-22小时,现在16-18小时,但因人而异‘和孕期妈妈吸管有关

3、觉醒程度:同上

年龄越大,清醒时间越长

4、哭声(新生儿):通过哭声来判断孩子的情况。异常的哭声有高尖、无回声、虚弱和单调等。

哭声尖无回音—出生时候颅内压增高,窒息

哭时伴有觅食反应——饿了—觅食反射4个月以后消失

5、吸吮动作:吸吮及吞咽动作是否协调,并观察吸吮时是否有青紫情况。

6、视觉的追踪:在安静时,用红球或手电筒的光,吸引孩子的目光,观察有无视觉的追踪。

7、斜视及眼球的震颤:明显的单侧或双侧的斜视。

?监测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8、自然活动:婴幼儿平躺床上时,观察自然的活动频率及身体的对称性,双手双脚的摆动。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婴幼儿仰卧,把婴儿头转向一侧时,表现为射箭的姿势。任何月龄出现都属于异常。

10、肢体姿势不对称:

婴幼儿的头和躯干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11、面部肌肉麻痹:

婴幼儿哭闹时表现面部肌肉不对称。

12、异常活动:

持续或经常性的震颤或痉挛。不同于新生儿期的一过性的震颤。

13、角弓反张

当婴幼儿平卧时,颈部是放松的,观察颈部与床面之间有无空隙,在1岁内的婴幼儿几乎无空隙。

14、持续的握拳,并有拇指内收:

新生儿经常是手握拳,但在安静和睡觉时是张开的,2个月时手经常是张开的,如有拇指内收或持续握拳时,应注意异常情况。

15、被动肌张力监测(重点)

(1)跟耳征:

1—3月80—100度

4—6月90—130度

7—9月120—150度

10—12月140—170 度

?监测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2)内收肌角:

1—3月40—80度

4—6月70—110度

7—9月100—140度

10—12月130—150度

?监测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3)腘窝角:

1—3月80—100度

4—6月90—120 度

7—9月110—160度

10—12月150—170度

?监测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4)足背屈角:

正常是60—70度

异常情况:

当慢角大于60—70度或快慢角相差10度;

双侧不对称时

?监测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5)围巾征:肘和中线的关系

1—3月不过中线

4—6月刚过中线

7—9月过中线

10—12月水平位,是否对称。

以上监测应参考个月的角度,过大或过小均属异常。

(6)头部的腹侧屈曲(0-1岁):

仰卧位一手扶胸腹部,下巴靠胸的位置,无抵抗,头离开床即可。

(7)躯干部位腹侧屈曲(3个月以后)

右手扶胸腹部,另一手扶双下肢找下颌

(8)躯干部位背侧伸展(两侧都做)

宝宝侧卧,一手扶肩,另一手扶下肢向背部拉伸30-45度之间即可,对侧同向(9)

16、主动肌张力监测:

(1)颈部肌肉的主动收缩:

新生儿头支撑5秒钟左右,3个月头可支撑半分钟

婴儿平卧位拉起或放仰卧位时颈部的控制情况。过度屈曲和后仰均属不正常。(3)手的主动抓握:3—4月的婴儿有主动抓握,但不持续,6月时能主动抓握。(4)翻身:3个月时可从侧卧到俯卧,4—5月可以从仰卧位到俯卧位。(5)主动爬:指婴幼儿身体向前爬行20厘米以上,7—9月可以爬行,但不持续,10月回爬。

(6)支撑反应:

1—2月的婴儿

有支撑反应,以后

的几个月消失,5个月

时重新建立。

(7)拉起到坐位的姿势(4个月以后):

锻炼孩子的身体感觉和本体觉,监测双上肢的力量,1—4月无此能力,5—7月不持续,8月后具备。

(8)瞬间独坐姿势(5个月后):

坐时腿叉开,手放腿中间,青蛙坐可持续1-3分钟,6—8月有能力不持续,9月后具备。

17、几种原始性反射

(1)自动踏步:

扶助婴儿的身体,当足底接触到床面时,婴儿会有迈步并会向前走。1—3月有此反射,4—5月消失,7月重新建立。

提醒爬,预防脚尖着地

(2)拥抱反射:三个月前有,三个月后双手合作能力

(3)握持反射;三个月前有,四个月建立手的抓握能力

(4)觅食、吞咽和吸吮反射;三个月前有,四个月后主动寻找,建立口腔肌肉的协调能力,完善吸吮和吞咽功能

(5)紧张性迷路反射

宝宝俯卧,手指刺激宝宝颈背部,观察颈背部和臀部的关系,4个月时臀部高于颈背部,4个月后颈背部高于臀部。

(6)牵拉反射(注意安全)

刺激宝宝手心,宝宝抓手指,顺势拉起孩子,可持续3-5秒

18、几种保护性反应

(1)侧面支撑反应:正常发育的表现。一般6—8月出现,在婴幼儿独坐不用扶助时,突然推婴幼儿的肩部使婴幼儿倒向一边,婴幼儿会伸展手臂支撑,防止自己跌到。观察是否对称或有无反应。

(2)俯卧位悬垂反应(6-8个月):刺激前庭觉

双手托住婴幼儿的腹部俯卧位悬空抱起,并快速向下,使婴幼儿接触床面,观察手臂是否张开。(重要)

(3)立位悬垂

双手扶住宝宝腋下,看上肢和手心是否相对。4个月前下肢自然屈曲,5个月以后有支撑反应和自主屈曲活动。

(4)降落伞反应

多角度的前庭觉刺激,观察孩子双手支撑反应,建立身体方位感觉。

(5)四肢弹回

?评价监测的目的:评价和调整指导方案

1、生理标准:参考婴幼儿的生理发育标准,早产儿应按照纠正月龄计算。

2、注意婴儿监测时的状态:当婴幼儿没有清醒或饥饿状态时,监测要重复。个体差异:注重个体的差异。

3、掌握婴幼儿的发育规律:有时会有一过性的反应,不能主观的评价。

?指导和矫正的方法

根据生理的标准和监测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发育有异常时,注意异常功能的矫正。必要时请专业的人员指导。

?总结

?婴幼儿的神经发育是有规律的,按着从头到尾的方向发育,通过定期的神经运动的监测,可以发现婴幼儿的运动姿势的异常。婴幼儿的神经发育过程中,在一定的月龄有的先天性神经反射要消失,再建立新的神经反射。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1 前言 1.1 心理发展的动荡期 1.1.1 第一个逆反期发生在3-5岁 1.1.2 第二个逆反期发生在13-15岁 1.1.3 第三个逆反期发生在21-23岁 1.1.4 第四个逆反期发生在成人的更年期 1.2 幼儿期间的基本特点 1.2.1 幼儿自出生后脑容量就已确定,可以改变的只是仓库的结构、内容 1.2.2 在该期间的教育基本原则是“先固本、不是先装内容”,学龄后才开始装内容 1.2.3 孩子在0-3岁期间接受的内容,从3岁开始搭架子,大脑开始整合,部分内容被放在货架上,达成基本结构,部分内容则被弃之一角。 1.2.4 孩子在搭架子、仓库整理期间,部分内容将被忽略。 2 步入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3-4岁) 2.1 产生鲜明的自我意识(有主意、不听话、爱占有、试图摆脱依赖、要求独立) n 三岁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了,开始建立自主意识。 2.2 家长对策: 2.2.1 让出部分主动权给孩子; n 例如:先给爷爷奶奶发筷子;让孩子决定所吃饭菜的顺序 2.2.2 引导孩子自己做事,提高自理能力(穿衣穿袜、搬椅子);

n 例如:扶助孩子穿衣服,一边帮忙,一边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总体原则是要一边抚育,一边教育。 2.2.3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执拗、任性、急躁) n 例如:不要急于纠正孩子洒在桌上的饭菜,5岁之前是正常的 n 在幼儿期,家长可能不经意的过程中确认孩子不吃某种食品,大人的错误引导导致孩子不吃某种菜。这完全不同于13-15岁的逆反期孩子宣布不吃某种菜,此时的孩子可能经常给自己弄个个性,例如不吃某种菜。 n 逛商场时,不要让孩子有选择商品的权利,买什么商品家长做主,商场只是孩子的博物馆。 n 自主意识要良性发展,不能给孩子大事情的选择权,只给小事情的选择权。小事孩子做主,大事不能做主。例如到幼儿园只带小玩具,这是他的精神伴侣,可以降低分离焦虑。 n 不能严厉批评孩子说的错话 3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观察力笼统放散不稳定 n 不是神经病,是健康的表现,是正常的。 注意力随兴趣转移 n 不必过度培养注意力 n 孩子该阶段是放散性注意、思维。例如,孩子与父母一起去买菜,孩子路上看蚂蚁,买菜不重要,看蚂蚁最重要(介绍与蚂蚁相关的知识,家长此时应是蚂蚁知识的天使) n 原则:根据孩子随时兴趣而及时给孩子送相应知识大餐 记忆力形象具体 n 孩子不会记住社会规则。例如吃饭不能看电视 思维能力以形象为主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问题学生性格特点及其成因心理分析

问题学生性格特点及其成因心理分析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及其伴随而来的负面影响,现代教育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教育手段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生理发展与心理成熟之间的不融洽,发达地区教育现状与相对落后地区教育境况的反差,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与文明教化的难以同步等等,都是时代发展这个协奏曲中的不协和音程。这些不协和音程产生的噪音造就了不少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见成效的学生,也就是“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特殊性格的特殊学生”。认真地分析他们特殊性格的特点以及形成这种性格的内在和社会心理背景,选择特定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教育,促使其回到原有的健康发展的轨道,成长为具有正常人格和才学的人,正是现代条件下素质教育中着眼全体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一、什么是问题学生? 【一】关于性格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可以从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个人意志力、情绪表现和理智程度诸多方面体现出来。性格有许多类型。按照知情意行的优势地位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按照个人心理活动倾向可以分为外倾型、内倾型和中间型;按照个人独立程度可以分为独立型、依赖型和中间型等。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起着重大作用,而个人主观内因和职业需要对人的性格的制约作用也不可低估。 在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正常性格或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多方面教育的结果。这是教育成果的主流。而在这个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格和性格发生了偏差,未能按照教育者的主观意愿发展和成果,形成与人们预想不相一致的人格,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特殊性,也就是具有特殊性格的学生或问题学生。 【二】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自我心理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性格发生偏差,情感意志和思维等方面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问题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学生在认知初期心理产生障碍,心理过程不能顺利实现,也就是思维过程不正常或异常。 其次,个人认识世界的态度和观点背离正常心理规律,在日常生活中“鹤立鸡群”。 第三,个人情感意志极端化的倾向对社会形成伤害。 第四,行为往往不受意志的约束而产生偏差。 二、问题学生的现状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现代传媒的普及和各种娱乐方式的出现,现代学校教育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文化和文明不太发达的我国中西部地区,正处于改革开放阵痛时期的内陆诸省市更是如此。一方面是现代文明的清新风气扑面而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方面是传统观念和地理环境和其它因素的约束,“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不知道哪一个更圆,哪一个更亮”,因而,处在这个夹缝中的学生便成为这种环境中生长的畸形儿,成为问题学生。 我校地处川西平原边沿,丘陵、平原和大山的结合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文明不够发达,教育教学水平处于中下等,正是“无奈”的处境,因此,问题学生日益增多,教育问题学生的课题也迫切需要研讨。1997年以来,我校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申报了很具有代表性的科研课题《在特殊背景下形成特殊性格的学生的特殊教育》,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面是从1997年以来,我校对近四届学生的统计汇总。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

6岁的孩子是最难应付的了。从4岁-5岁可以看出孩子有显著的进步;但是从5岁-6岁很多大人怀疑他们好像停止了成长似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宛如一座山,有小坡、也有大坡,而6岁的孩子就处在大坡的年龄,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混乱期。一旦超越这种混乱期就会步入另一个转折点,在到7岁之前应该会变成一个较规矩的家庭教育优秀作文选写作指导">小学生。这是因为“小学”的新生活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相反的,孩子与父母为了适应这个新的生活都会经历各种困难。 人们眼中的6岁儿通常是粗鲁而忙碌的。不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全力以赴,甚至有人阻挠他们玩游戏时,他们还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赶走;因此有很多母亲会生气地说:“这个家就好像是小孩子个人的一样。” 6岁儿对别人的态度也显得傲慢无礼,5岁时的温柔似乎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有些母亲不禁又摇头说:“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但是孩子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并非一直都难以应付。另外,他们与同伴之间的纠纷会急剧增加,也因此容易受到大孩子的排斥及比他年幼小孩子的畏惧。而且6岁儿的感觉很敏感,一点芝麻小事就耿耿于怀或产生不安的倾向。常会在白天因恐惧和不安而啼哭。因此很多小孩会因过于紧张和疲倦体重减轻很多,不论父母如何注意6岁儿,他还是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 善变的天使 6岁儿的心情常被称为“晴时多云偶阵雨”,前一刻还高高兴兴的,这会儿又马上因为一点芝麻小事而发脾气,尤其是被责备时情绪更为激动。 比如妹妹分到的蛋糕比他的大;正在专心堆积木时,被父亲的大衣不小心碰倒;或者叫妈妈时,妈妈未能即刻出现等,都是他发脾气的原因。 这时候大人可能会考虑以权威来纠正他们,但是这么做,对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孩是不太有效的,因为他们根本听不进别人的话。要使孩子平静下来必须视儿童的个性而定,没有一定的方法。例如比较内向的孩子让他独处一会儿即能恢复平静;相反的,有些小孩一独处反而更闹得不要收拾,大人最好设法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当时的心情。不过,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小孩,在他发脾气时恐怕没人可应付得了的。 重要的是,等他们的脾气平息下来以后,一定要让他们反省自己为何如此?如何才能防止?他发脾气时周遭的人有多难过……。大多数的6岁儿脾气一旦发过后,只要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他都能承认并存有改过之心。 不过,尽管经常反省,6岁儿仍然有善变的情形而且产生极端的变化。比如,有时非常疼爱家中饲养的小狗,有时又把它扔在地上又踢又喊地说:“我要杀死你!”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能力,这上点和两岁儿的情形有点相似。

4《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园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是心理发展的( B ),也是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发展的萌芽期。 A. 早期 B.中期 C.活跃期 D.敏感期 2、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调节( A )过程占主导,容易被误以为是“多动症”,实际是此期儿童的心理特点。 A. 兴奋 B.呆板 C.逆反 D.安静 3、( D )是儿童语言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 A.1-3岁 B.2-4岁 C.3-6岁 D.1岁以前 4、下列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幼儿记忆的有意性较低 B. 幼儿多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C.幼儿的记忆要以抽象逻辑为主 D.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的不普遍 5、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不说话、不理睬人、对一些非生物的东西(B )、注意力分散等。 A.排斥 B. 有特殊依恋 C.恐惧 D.厌恶 6、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是( B ) A.人际关系 B.物理因素 C.社会环境 D.过高要求 7、学龄前期儿童常出现的强迫行为有(B)、控制大小便能力差、多动症、夹腿综合症。 A.口吃 B.吮指、咬指甲 C.不说话 D.不理睬人 8、幼儿记忆态度发展的表现是( C )。 A.记忆空间的增加 B.记忆容量不断扩大 C.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变 D.记忆保持时间变长 9、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主要是(B)。 A.合作游戏 B.规则游戏 C.练习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0、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1、教师应注意“问题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和( A )的心理健康。 A.独生子女 B.男性儿童 C.女性儿童 D. 最低龄儿童 12、关于儿童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B)。 A.首先发展短时记忆 B.儿童越大长时记忆的容量越大 C.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随着年龄有所发展 D.儿童短时记忆容量随着年龄增加 13、以下不属于儿童情绪问题的是(D)。 A.焦虑症 B.恐怖症 C.孤独症 D.吮手指、咬指甲 14、以下不属于口吃的原因的是(D)。 A.火警、地震、亲人死亡 B.模仿 C.父母在学说话时过于急躁 D.食物因素 15、以下性教育方式中错误的是(D)。 A.注意性卫生习惯的培养 B.儿童出现夹腿行为时应当恰当干预 C.性不良行为的干预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 D.儿童提出性相关问题时应该直接拒绝回答 16、对多动症应采取心理和( A )治疗方法。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针灸 17、以下不属于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 C)。 A.遗传因素 B.气质特点 C.五官相貌 D.生理因素 18、较严重的口吃患者需要( D )治疗,由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儿童进行训练。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言语 19、加强儿童性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儿童要勤洗澡、勤换内裤,女童要每晚(B)清洁会阴,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 A.用湿纸巾 B.用水 C.用毛巾 D.用纸

0-6岁孩子的特点

.0-3 岁婴幼儿 (一)0-3 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从出生到3 岁,是婴幼儿身心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身体发育。到36 个月时,平均身高男孩为97.26 公分,女孩为96.28 公分;平均体重男孩为14.73 公斤,女孩为14.22 公斤。 (2)动作发展。动作发展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由抬头、坐、爬、站,到走、跑、跳等,人类的基本动作都已掌握。 (3)语言发展。婴幼儿期是重要的关键期,如1-3 岁是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 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到3 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4)人际交往。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有与人沟通交往的愿望,喜欢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世界。0-1 岁主要是建立亲子关系。父母在照料婴幼儿的过程中,充分的体肤接触、感情表示、行为表现和语言刺激,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1 岁以后,随着动作能力、言语能力的发展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开始表现出追求玩伴的愿望,于是出现一对一的玩伴关系。 (二)0-3 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0-3 岁婴幼儿刚来到人世间,生理、心理机能刚刚开始发育,但又发展得非常迅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究。因此,须指导家长在提供适宜刺激以满足孩子好奇、探究心理的同时,把婴幼儿的健康、安全及动作、语言发展放在首位,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日常护理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让婴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0-3 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是科学养育、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婴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0-3 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 母乳喂养更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与亲情培养。要加强宣传,提倡自然分娩;指导年轻母亲加强乳房保健;指导乳母科学饮食,增加母乳的营养;指导母亲在产后尽早给婴儿哺乳;指导母亲学会排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指导母亲掌握正确的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刘丹 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工作。从事这个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用他的知识和技术为咨询者服务,还要了解咨询者的内心世界,洞悉咨询者的生活隐私,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困难的真正原因并改正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的成长。因此,他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 一、精湛的业务能力 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必须经过专门的培养与训练,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工作。咨询人员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咨询的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要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人员。 1.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 心理咨询工作在国际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心理咨询工作者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并进行了专业理论研究,形成了咨询心理学这一心理学分支学科。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亚洲一些地区称为心理辅导,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心理学工作者对辅导与心理治疗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出版了有关的学术着作。我国国内的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项工作在高校尤为活跃。结合心理咨询的实践,学者们进行了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关的理论着作也陆续问世。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有心理学系的高校曾组织了系统的培训工作,为心理咨询培养专业人才。这些都为咨询工作者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供了条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测验是不可分割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于普通心理学、人格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中)

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中) 相处有多么不易家中有6岁儿的父母,必须不断地告诉自己:“这只是孩子的过渡期……”否则大人可能会比6岁儿更常发脾气。接着就要把眼光放远一点,不妨安慰自己:“他会渐渐成长为可爱的孩子。”并想象7岁儿善解人意的模样,或者回想他以前5岁时乖巧温柔的模样。不要动不动就去研究6岁儿的行动,应以宽大的胸襟;当然也不要对6岁儿所说的话太耿耿于怀,尽量以幽默的方式去解释,以保持愉快的心情。不管是多令人生气的事,如果讲一次就让6岁儿领悟或立刻改悔,这很可能完全无效;大人一旦忍不住发脾气地说:“一定要给你一点教训!”他们就会斜视大人,进而采取对立的态度。这时候,孩子完全不会考虑到大人生气的目的是在教育,而只是一味地与大人的态度、言语和感情对立。父母应该避免与孩子造成对立的局面,多找机会与他们交谈、勾通,必须要忍耐孩子耍脾气的肚量。母亲与孩子的相处方式6岁幼儿很容易与母亲引起争执,但是他们对母亲爱的要求却仍相当强烈,即使有弟妹也想一个人独占母亲,并希望母亲照他的意思来做。前一刻才说:“我最爱妈妈。”这会儿不高兴马上又翻脸说:“妈妈最坏,我讨厌妈妈!”这是因为他们对母亲的渴望落空后的心态。只有在母亲处于需要同情的情况下,比如生病、受伤或遗失了贵重东西时,6岁儿才会坦率地显示其令人讶异的同情心。因此,与其命令他:“快点做!”不如告诉他:“啊!妈妈好累哦!所以才忘了叫你赶快做这件事!”这样更能引起他的同情心,以致顺利达成目的。由此可知母亲与6岁儿应该随时保持从容的心理及幽默感。对于母亲的命令会问:“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以表示反抗的态度,这也是这个阶段的特征。因此,这个时候唯有以温柔的态度来处理,才不致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另外,对弟妹的嫉妒也是造成问题的起因,母亲不要以为他比5岁的时候懂事了,反而应同情他的心理,抽空陪陪他玩以前常玩的游戏,使他回忆过去的岁月来获得满足。而且,如果凡事不以他为优先他也会不高兴,因此母亲对于他的细微表现也应该夸赞一下,使他有成就感。(转下文)下一篇:6岁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下)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 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性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岁以后,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

0-6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0—5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首先要明确的是从胎儿起,孩子就是拥有独立个性的,并随着长大逐渐显现。个性表现在睡眠习惯、吃奶习惯、食欲等方面。父母必须重视婴幼儿心理健康与个性成长,给予适合的良性引导教育。最好的教育是教孩子快乐享受人生。我们根据《英格兰早期基础阶段教育手册》和国内外流行的育儿观点对婴幼儿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并从六大发展要素进行说明。 阶段1(S1):0-11个月 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视觉发展经历了由模糊感光到2个月能稍微看清楚的过程,5个月对事物有记忆并且不断增强,对脸部特征特别感兴趣。观察和探索手和脚,并逐渐对肢体获得很多的控制,由3个月时无目的性触摸到抓握并学习控制肌肉简单模仿,直至进入手敏感期,将运动和感官探索与所处的环境结合起来。 其他方面: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运动能力增强扩大了探索范围,喜欢被抱着看户外。适应照顾,对照顾者产生依赖感并感到舒适。情绪经历从认知到表达的过程,5个月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日益鲜明,8个月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10个月专注力增强。语言能力在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发展。 阶段2(S2):12-20个月 年龄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当开始爬行、扶着站立、蹒跚、行走或攀爬的时候,关注与他们想要什么。运动能力更加精确,目的性更强,喜欢模仿他人的动作,喜好因站立和开始走路带来的自由和视角变化,对自己运动能力增强很兴奋,喜欢挑战自己的能力。 其他方面:逐渐理解自己周围人与人的关系,有了自我的感觉,渴望参加社交活动建立健康的关系获得安全感,喜欢和稍大孩子玩。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充满好奇地探索周围的世界,却不能保护自己,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恐惧心理最强,喜欢探求和控制自己的领地,从中提高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对看到、听到、闻到、摸到以及感觉到的事物做出反应。能够听懂,并开始通过声音和词汇表达自己的需要,喜欢说简单的叠词,需要大量语言输入。 阶段3(S3):21-30个月 年龄特点: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1)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 (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 (3) 性器期, 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4) 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 (5) 生殖期, 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

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小学生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要知道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首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学过心理学的老师都知道,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2、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 4、自控能力不足。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儿童很常见。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咬咬铅笔啊等等。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这些是儿童主要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会有,而且不是单独存在。(比如一般不会说一个学生他光是情绪变化大,其他都好的,或者就是好胜,其他都好的,这些表现都是存在的但平时不明显,哪一个方面稍微强一点,那一个方面就变成了心理问题) 那么,以上的心理特点一般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有: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逃学与厌学问题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人际交往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跟原来不一样了,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好像是惟我独尊,不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没有自理、自立能力,长期依赖父母,就会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实际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越来越差。他们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依赖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他们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是说,发生

(完整版)0–6岁儿童心理特点及情商培养

0 – 6 岁儿童心理特点及情商培养 ——把孩子性格的培养放在首位文李沿黎(授课提纲)提问:请大家回忆自己童年的经历中,父母说的那句话最使你感到伤害,导致与父母不怎么说心里话了。朋友与成人、老师的那句话曾使你感动,使你们成为好朋友。 什么是情商?它是表示情绪能力大小的通俗叫法,是用来表示被试者情绪发展水平的标志。Emotional intelligence 特征:(新罕布什尔大学约翰.梅耶是这个术语的创始人)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把握他人的情绪,能用“加强生活能力”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控制自己“,不过有的人表现为冷漠和忧郁,有的人则表现为内心充实、生活上进和思维上的敏捷。 作用:用智力测验智商的办法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并不可靠,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的是情绪能力。 人在决定一件事时,不仅需要智力,也需要情绪能力。 但情绪需要认识,因为情绪是容易伪装的;情绪又是需要控制的,因为情绪容易冲动。自制不是简单的压抑,而是把握,比如愤怒。 什么是同理心?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俗话说的“设身处地”。 0-6儿童心理及辅导 0- 三个月的胎婴儿心理 这段时间孩子的感觉我们没有办法去体会,他们大量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但是也有清醒的时刻,并且对母亲的情绪有感应。 表现与对策:由于父母与孩子没有矛盾,由天生的亲情爱,双方沟通交流很正常,施教顺利。只要开始不抱着睡就行。其他尽量满足孩子。结合《0岁方案》对孩子多教育,多抚摸孩子,对孩子说话。 结果:经过《0岁方案》胎教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安静,理解父母,学习接受能力强,幼儿期信赖父母,长大后与父母感情好,听话。父母的感知能力增强,幸福感增加。 三个月婴儿心理 对一切事物都好奇,对社交也感兴趣,会主动逗周围的人。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原因孩子心跳很快,不能太长时间兴奋,容易疲劳。 表现与对策: 1、“没有表情游戏”实验,继续《0岁方案》教育。 2、孩子可能在与父母做模仿游戏,很高兴的时候突然烦躁,侧过头终止与大人的交流,这是中断学习和游戏,带孩子进入安静的环境,听优美的音乐,予以抚慰。 结果:孩子学习安静与自我控制,和自我安抚的方式,与父母的情感增加。父母也学会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三、六个月到八个月婴儿心理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记忆力和观察力,开始探究周围世界,有了一些动作能力,能够同时注意到人和物,有欢乐、好奇、恐惧、失望、无聊等情感,能听懂一些话语,指认物品和学过的常见字和人,对父母特别依恋。父母往往在这个时候变得不理解孩子,认为孩子出现的变化,并以为孩子有了讨厌的行为,亲子之间有了一定矛盾。

0-6岁儿童心理发育量表

《0-6岁儿童心理发育量表》不仅可以用发育商来评价孩子的智能发育速率,也可用智龄来表明其发育水平,为智能超常或发育迟缓提供了可靠的早期诊断依据。 婴幼儿的智能主要表现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大运动主要指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幅度较大的动作,比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独脚站、上下楼梯、四肢活动和姿势反应、躯体平衡等各种运动能力。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早期动作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手眼配合能力。比如抓握、摇动、把弄、母食指对捏、握笔乱画、搭积木有、穿扣眼、模仿画竖道、折纸、用筷子、画人像等。这些动作为书写、绘画和劳作的技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婴幼儿整个神经、心理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从某个角度说,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行为成熟的程序,是从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逐步成熟开始的。 适应能力主要指婴幼儿对外界刺激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如对物体和环境的精细感觉,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运动器官的能力,对外界不同情景建立新的调节能力等等。由此可见,适应能力是在视觉、听觉、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判断能力,通过它可直接观察出婴幼儿的智慧。比如听声音有反应和找到声源,玩具失落后会找,积木从一只手换到另外一只手,伸手拿远处的玩具,有意识的摇铃,积木对敲,从杯子中取出物或寻找盒内东西,盖瓶盖,积木搭高和搭桥,能一页页的翻书,知道主要的颜色和简单的数目,能理解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用拼版拼出圆形、方形、椭圆形和长方形,能指点出画的物体少看画了什么等等。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比如,孩子彼此之间交谈,听音乐、歌曲,读故事、歌谣,写字、画图画等,这些听、说、读、写都是不同形式的语言活动,语言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间的交往,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使自己的行动有一定的目的和方向,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对照症状学标准: 1、 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严重心理问题: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 2、 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 严重心理问题: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 3、 一般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严重心理问题: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 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反应对象被泛化。 心理诊断技能听课记录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包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心理正常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不正常是精神科的工作范围。 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神经症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精神障碍的康复期也是可以做心理咨询的。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有因,有度,有时)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二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泛化。 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郭念峰)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知情意统一,高兴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的定义(许又新教授的定义):持久的心理冲突,当事人能体验到这种冲突并感到痛苦,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1.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最少三个月。 2.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冲突是大家能理解,现实中存在的,冲突的一方和另外一方具有明显的道德区别。变形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什么明显的道德色彩,是神经症性的。 3.神经症的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有症状自知力。

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一、分神 1、定义 分神是指心理活动能够有选择地指向一定事物,却难以稳定地集中于该事物的注意失调,也称为走神。 2、表现 在必要时间内,心理活动的集中处在松弛的状态或不能集中在所指向的事物上。分神通常发生在对自己有特定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活动中。 3、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后者往往是由内外干扰造成的,通过自我提醒等方法可以使注意集中,即可以自控,前者则难以自控,也未必有明显的内外干扰。 4、矫正措施 1)明确容易诱发分神的特定活动的重要意义,也不要患得患失,造成不必要的自我紧张。 2)防止过度身心疾劳 3)当分神发生时,可通过深呼吸来调整身心,放松精神。 4)凡事都要逐渐养成认真、仔细、谨慎的处事习惯。 二、记忆减退 1、定义

指识记、再认、发生困难,识记内容不能有效保持或保持容量明显减少的记忆失调。 2、表现 1)阶段性 2)弥散性 记忆减退突出的表现在对自己有重要意义或自己过于在意、过于敏感、过于担忧的活动上 3、与记忆障碍的区别 记忆减退是暂时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通常是由过度疲劳、情绪波动、体质下降所引起的;记忆障碍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和顽固性,通常由一些生理、精神疾病所引起。 4、矫正措施 1)逐步增强体质,放松精神,避免过度疲劳和负性精神刺激。 2)锻炼注意的稳定性,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养成凝神贯注的习惯。3)利用思维优势,注重理解记忆。 4)及时复习、巩固保持的记忆材料。 5)避免记忆材料的相互干扰 三)忧郁

指忧愁郁闷的消极心情 2、特点 忧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情境性,通常都有明显的客观原因,但也受个体主观心理条件制约。 3、区别 忧郁仅表现为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等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轻则表现为类似于忧郁的情绪低落,但重则可出现自杀的观念和意图。 情感迟钝指对本来应该引起鲜明反应的刺激表现平淡,并缺乏与之相应的内心体现,属于细微情感逐渐丧失的范畴。 情感淡漠是情感迟钝的恶性发展,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往往面目表情呆板、冷漠无情。 4、矫正措施 1)要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些事物 2)善于疏泄消极情绪 3)要多参加群体活动,通过潜移默化控制和消除忧郁情绪。 四、冷漠

3_6岁幼儿发展特点

3——6岁幼儿年龄特征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幼儿期是身体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把幼儿教好、养好。 ——陈鹤琴 3——4岁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征 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知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1、幼儿的认知活动依然依靠行动来进行,其特点是边做边想,而不能想好了再做; 2、这个时期,情绪对幼儿具有较强的作用力,行为受情绪的影响大,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与周围人感染; 3、模仿是这个时期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大,许多良好的习惯易在模仿下形成和巩固。 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中班幼儿活动积极性高,动作灵活、活动量大; 2、对周围事物感到好奇、新鲜; 3、自我控制力不强,思维活跃。 4、具体形象思维是这个时期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思维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因而其思维是很形象和具体的,只依据表面现象进行思维带有片面性; 5、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游戏规则; 这个时期使幼儿游戏水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能够进行合作游戏,这有助于幼儿同伴关系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有强烈的求知欲与认识事物的兴趣,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喜欢智力活动,有探根究底的愿望并有较强的坚持性,这个时期,幼儿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初步的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能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能按照较高级概念进行分类,初步理解数概念,能对事物做出简单的因果判断; 2、他们能有意调控自己的心理活动;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与活动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