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

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

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
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

1998年第6期(总第44期)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13 N o.6

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

杜文玉

摘 要 玄武门之变的成功使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这是他在占有军事优势、人才优势,控制中枢决策权,拥有强大的地方势力和社会舆论支持的条件下,有预谋有计划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而不是被迫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仓促发动的冒险行动。

关键词 十二军 十二卫 天策上将府 行台省 中枢决策 政变

分类号 K242

武德九年六月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是一次军事政变。秦王李世民发动这次政变,不是仓促地冒险,而是有预谋有计划以夺取最高统治地位为目的的一次行动1,其成功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许多必然的因素,即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军事方面的基本条件。《唐大诏令集》卷27“立秦王为皇太子诏”记载了李世民为太子前夕的官职,即“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李世民正是利用这些职务和在长期征战中扩充的军事实力,逐步创造条件,夺取皇帝宝位。同时,探讨这些条件对进一步认识唐初政治斗争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也有较大助益。

唐朝在武德时期,府兵制度初创,其领兵系统颇为纷杂。虽然十二卫组织已经恢复,其军将也常常在外领兵或镇守,但不是所有军队都纳入十二卫系统,如关内诸府就分隶于十二军,是唐初比较固定的禁卫军队。十二卫、十二军之外,又有太子东宫诸率府和秦王、齐王左右六护军府及左右亲事府、帐内府、分掌亲勋卫及外军o。武德时期军事系统的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初建,制度草创,又处于战乱时期,有一个整顿稳定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外有突厥威胁,内有各地割据势力的存在,政局不稳,军权分属几个系统,互相牵制,力量均衡,有利于中央控制。尽管如此,由于唐王朝当时在军事上对李世民的依赖和其显赫的战功,使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在十二卫、十二军、诸王护军府等军事系统中都握有相当的权力,培植了私人势力集团,实际上已掌握了大部分军权,在军事实力上相对李建成、李元吉来说居于优势地位。

唐初制度,秦王、齐王各有左右六护军府、左右亲事府、帐内府。“其左一右一护军府护军各一人,掌率统军已下侍卫陪从。副护军各二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铠曹参事各一人。统军各五人,别将各十人,分掌领亲勋卫及外军。左二右二护军府、左三右三护军府,各减统军三人,别将六人。余职员同左一右一府。”左右亲事府

收稿日期:1998—06—05

各置统军一人,“掌率左右别将侍卫陪从。”其下各置左右别将一人,长史、录事、铠曹、兵曹等参

军各一人。“帐内府职员品秩,与统军府同。”?从“分掌领亲勋卫及外军”一语看,护军府分领

亲、勋卫及外军诸府,如丘行恭从秦王征伐,“功多,迁左一府骠骑”。?即秦王府的左一护军府

下辖的骠骑将军。唐初,军府分骠骑将军府、车骑将军府,各以府主官职名称命名。又如张亮,“荐之于太宗,引为秦府车骑将军”。?

即指秦王府的护军府下辖的车骑将军府之府主。公孙武

达,“武德初,为秦王府长枪车骑,”?功多,“累迁秦王府右三军(府)骠骑。”?骠骑将军名位比车

骑将军高,故称之为“迁”。据《旧唐书?宇文士及传》载,其归唐之初,也曾充任过“秦王府骠骑将军”。另外,秦王府还拥有骑兵部队。如“牛达进,初为秦王府左一马军总管,从击王世充,率

骑直攻其军,……”à玄武门之变时,秦王府也曾出动过骑兵部队。左右亲事府、帐内府可能也

分领有军府。张士贵早年就曾“授秦王府右库真骠骑将军”。á库真即库直。《旧唐书?职官志》一载:“又有库直及驱至直,库直隶亲事府,驱至直隶帐内府。”右库真即隶于右亲事府的库直,既以骠骑将军为其长官,当属一种特殊的军府,很可能就设置在京城之内。《通鉴》卷191武德九年六月:“屈至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胡注:“屈至直,即驱至直也,属帐内府。”驱至直既已置府,库直当不例外。

齐王府与秦王府所属护军府、亲事府、帐内府相同,加上太子东宫所属诸率府,从直属军府和兵力数量上看,当超过秦王府。然从军队的战斗力看,秦王府兵则远胜于齐王府及东宫兵。李世民长年征战,其军队训练水平高,又多为久战之兵,富有战争经验。其统兵将领之勇猛善战更

非元吉、建成之属可及,所谓“谋臣猛将并在麾下”。b k 如邱行恭、邱师利、公孙武达、尉迟敬德、

程知节、秦叔宝、张士贵、张亮、张公瑾、齐善行、薛万均、刘师立、侯君集、段志玄、庞卿恽、罗君副、李孟尝、独孤彦云、郑仁泰等。元吉、建成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武德九年六月,突厥入寇,唐高祖令元吉率军出征,元吉乘机要求“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

b

l 李世民除了拥有以上秦王府直属军队外,还拥有相当大的潜在的军事实力,主要表现在其对十二军和十二卫的控制上。武德二年,置十二军,“分关内诸府以隶焉”。关中分为十二道,各

军立有军号,“皆取天星为名”,b m 以万年道为参旗军,长安道为鼓旗军,富平道为玄戈军,醴泉道为井铖军,同州道为羽林军,华州道为骑官军,宁州道为折威军,岐州道为平道军,分州道为招摇军,西麟州道为苑游军,泾州道为天纪军、宜州道为天节军。每军置将、副各一人,督以耕战。军下有坊,置坊主一人。武德六年,一度废十二军,八年,因突厥入侵,重又设置。十二军设置后,“由是士马精强,所向无敌。”b

n 对保卫关中地区和京师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军将军武德八年以前任职的就不多说了,这年重置十二军时任命的将军,《册府元龟》卷990“外臣?备御三”有详细记载,摘录如下:“以太常卿窦诞为参旗将军,吏部尚书杨恭仁为鼓旗将军,淮安王神通为玄戈将军,右骁卫将军刘弘基为井钺将军,右卫大将军张瑾为羽林将军,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为骑官将军,右监门将军樊世兴为天节将军、右武候将军安修仁为招摇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杨毛为折威将军,左武候将军王长谐为天纪将军,岐州刺史柴绍为平道将军,钱九陇为苑游将军。”此后,十二军将军还有一些变动,如张瑾,武德九年改任天纪将军,天节将军改由罗艺充任。以上人员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秦王府集团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固不待说。窦诞,为唐高祖女婿,《新唐书?袁朗传》:“武德初,隐太子与秦王齐王相倾,争致名臣?9?1998年第6期 杜文玉: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

相助。”其所罗列的秦王府集团人物中就有窦诞在内。可见他早已投靠李世民。参旗军军副张

琮多年跟随李世民,所谓“陪从戎麾”,b o 早就属秦王府集团中人。钱九陇、杨毛、樊世兴、李神

通、柴绍等人,多次跟随李世民征伐,立功受赏,逐渐爬上高位,在长期征战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如樊世兴,早年跟随李世民起兵,攻下长安,后又相随征薛举,平王世充、窦建德等。《新唐书》本传说:“从秦王积战多,封营国公,数赐黄金杂物”。再如李神通虽为宗室,然长期随李世民征战,在平定王世充后,李世民赏赐他良田数十顷,张婕妤之父欲夺其田,通过唐高祖下诏施加

压力,被李世民顶住。b p 这种情谊李神通当然不会忘记。然而李神通若非秦王集团中人,李世民

也不会冒如此大的风险庇护他。柴绍,尚高祖女平阳公主。早在太原起兵时,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柴绍即为右领军府长史。后又与柴绍夫妻经略渭北,攻下长安。在李世民平定薛举、宋

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重大战役中,柴绍均跟随参战,立有功勋。b q 因此,在关系方面要远远亲

于建成、元吉一方。二、为中间人物,如杨恭仁、王长谐、张瑾、安修仁等。这些人物从现有史料看,尚不见明显倾向,可能没有卷入李世民兄弟的斗争中去。王长谐、安修仁,两《唐书》无传,其事迹其它史料中也比较少见,难以判断其政治倾向。如杨恭仁,早先任凉州总管,为唐王朝镇守和经营西北,建有功勋。武德末,始入朝吏部尚书,迁左卫大将军、鼓旗将军,故末卷入这场斗争。张瑾,有关事迹的史料很少,很难了解其政治倾向,两《唐书》几处有关张瑾的记载,所记的

都是同一事,即武德八年七月,突厥入寇,遣其于太原防守,“瑾全军并没,脱身奔于李靖”。b r 后

李世民率大军出击,迫使突厥退出,收复了张瑾所失之地。至于张瑾败军,唐廷如何处理,史无记载,不得而知。但从《通鉴》卷191武德九年六月条出现的“天纪将军张瑾”一语看,张瑾并未受到惩罚。根据这种情况分析,其未受处分,当是因为太原失而复得,这样张瑾就要感谢李世民了。在随后的玄武门之变中,张瑾虽未投奔秦王府集团,但也不至于倾向李建成一方。三、为秦王府集团敌对一方,即罗艺为将的天节军。罗艺在平定刘黑闼后,“因请入朝”,任左翊卫大将军,“艺自以功高位重,无所降下,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被高祖治罪,久而释之,

“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太宗即位后,“而艺惧不自安”,遂反。b s 其实罗艺早就投入建成

集团,《通鉴》卷191武德七年六月条载:“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人为东宫卫士,分屯左右长林,号长林兵。又密使右虞候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置东宫诸坊,欲以补东宫长上。”李艺即罗艺。高祖发现后召建成责之,并流放了可达志,罗艺因功高释而未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关中十二军,绝大部分在李世民的控制之下。武德九年六月,唐高祖命李元吉率军出击突厥时,出动的部队是罗艺的天节军和张瑾的天纪军,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当时李建成对李元吉说:“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恶坑之,孰敢不

服。”b t 如果元吉统率的基本部队不是这两军,而是十二军中的其它诸军,则李建成不敢提出这样的计划。可见李建成、李元吉在调动军队时,也是颇费心机,作了一番选择。这就从另一角度证明李世民在关中十二军中颇具实力与影响。

李渊建唐之初,就恢复了十二卫组织,以功臣武将充任诸卫大将军、将军,分领诸军府。由于政权建立不久,十二卫组织尚不健全,所以和十二军互有联系,诸卫大将军、将军也可兼任十二军将军,如杨恭仁以左卫大将军兼鼓旗将军,罗艺以左翊卫大将军为天节将军,钱九陇以右武卫将军为苑游将军。同时也有区别,如郑元王寿以太常卿兼参旗将军,窦诞等也是以文官充任十二军将军。说明十二军必定是另一军事系统。秦齐二王护军的将领也有同时任职于十二卫?

10?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

系统的现象,如薛万均为秦府右二护军、北门长上,北门长上即属十二卫。贞观以后,军制逐渐健全,军事领兵与指挥系统才整齐划一了。由于唐初存在这种情况,便设了一个“领左右十二卫

大将军”衔,于武德五年十月授予李世民,以“总摄戎机”,c k 使李世民凌驾于十二卫大将军之

上,全盘负责诸卫、诸军事务。当时,诸卫大将军中有不少人本来就属秦王府集团,如右武候大将军刘师立,右武卫大将军李安远,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左监门卫大将军李责力,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等。十二军将军的情况前面分析过了,不再赘言。这样,即使诸卫、诸军大将军、将军中有部分不属于秦王府集团,从制度上看,也得服从李世民。

从当时制度看,李世民还有一个优势,即武德四年十月充任天策上将军。唐高祖特置这个

官职,是因为“上以秦王功大,前代官皆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c l 这个职

务不是荣誉虚衔,而是有实际职事的,即“掌国之征讨”。c m 武德九年六月,突厥入寇,《旧唐书?

巢王元吉传》说:“建成及荐元吉代太宗督军北讨。”《通鉴》卷191亦载:“建成荐元吉代世民督军北征,上从之。”这个“代”字很有深意,说明征伐之事本属李世民掌管,经过高祖特诏批准,元吉才能代替世民出征。天策上将府设官多而全,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军谘祭酒、典签、主簿、诸曹参军事等官。其中“军谘祭酒二人,谋军事,赞相礼仪,宴接宾客。“记室参军二人,掌书疏表启,宣行教命。功曹参军事二人,掌官员假使、仪式、医药、选举、考课、禄恤、铺设等事。仓曹参军二人,掌粮禀、公廨、田园、厨膳、过所等事。兵曹参军事二人,掌马驴杂畜簿帐及牧养支料草粟等事。铠曹参军事二人,掌戎仗之事。士曹参军事二人,掌营造及罪罚之事。参军事六人,

掌出使及杂检校之事。”诸曹还配有令史、书令史等吏。c n 俨然是一个职能齐全的庞大军事指挥

机构。秦王府及诸护军府、帐内、亲事府,已有长史及诸曹参军等官,显然天策府官员不是为管王府及诸府之事而设置的,肯定另有分工。后者专管本府之事,而前者则是掌管秦王府以外的

国家之事,从机构和官吏人数看也比前者庞大得多。c o 这是唐初机构特殊之处的一个方面。至

于天策府的职能和兵部、太仆寺等政府机构有何分工或联系,由于其存在时间不长,史无明载,尚不得而知。有一点可以明确,即由李世民的特殊地位(李同时还是尚书令、中书令),推知天策府当时可能会凌驾于兵部等机构之上,至于领兵征伐更是其独有的职能了。

武德时期,在地方上李世民经过长期培植,也形成了很大的势力。武德四年,李世民平定王

世充后,唐朝在洛阳设置了陕东道大行台,c p 以李世民为行台省尚书令。陕东行台省的设官仿

中央尚书省,有尚书令、仆射、左右丞、诸部尚书、郎中、诸监、主事等。官员的品秩“同于京省官员”,只是员数略少。其它行台省官员品秩“各降京师一等,员数又减焉”。c

q 行台省尚书令被赋予很大的权力,对辖区内之事,无所不管。主要是:一、拥有统兵征伐权。二、拥有选拔任命官员

的人事权。三、拥有司法与专杀之权。四、拥有财权。五、拥有监察权。c r 陕东行台省管辖区域非常广大,当时规定:“其蒲州、河北诸府兵并受节度。”胡注:“复以河东郡为蒲州。河北,谓大河以

北,黎、相之地。诸府,诸总管府。”c s 唐初,“凡边要之州,皆置总管府,以统数州之兵。”c t 李世民

在这一广大地区进行了多年的苦心经营,《旧唐书?房玄龄传》载:“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当时房玄龄任陕东道行台考功郎中,他的行动也是李世民的意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时甚至不惜得罪高祖及

其妃嫔。史载:“时太宗为陕东道行台,诏于管内得专处分。”d k “贵妃等私从世民求宝货及为亲?11?1998年第6期 杜文玉: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

属求官,世民曰:‘宝货皆已籍奏、官当授贤才有功者。’皆不许,由是益怨。”d

l 唐高祖报怨说:“我诏敕不行,尔之教命州县即受!”还曾对裴寂说:“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

非复我昔日子也。”d m 秦府集团中的许多重要人物,都是在平定王世充前后这一时期网罗的,如程知节、秦叔宝、杜淹、刘师立、李君羡、田留安等。陕东行台省的重要职任大都由其心腹人物充任,如屈突通为行台右仆射,温大雅为行台工部尚书,殷开山为行台兵部尚书,皇甫无逸、史万宝前后任行台民部尚书,于志宁检校行台左丞并知膳部郎中,房玄龄兼行台考功郎中,杜如晦为行台司勋郎中等。李世民多留居长安,陕东行台省事务由屈突通主持。由于屈突通忠于李世民,引起李建成不满,一度被召回长安,“隐太子之诛也”,复“驰镇洛阳”。

d

n 益州行台省的尚书令也由李世民充任。武德三年四月颁布的《秦王益州道行台制》说:“蜀

郡沃野,田惟井络,控取邛笮,临制巴渝;求瘼宣风。朝寄尤重,总司岳牧,是属懿亲。”d o 可见这个行台省非常重要,直接控御巴蜀地区,必须由皇室至亲出任尚书令,所以当时高祖又选择了李世民。益州行台省管辖益、利、会、泾、鹿阝、遂六总管所属的数十州广大地区。胡三省说:“是

时,益州行台所统,起蜀,跨陇而东北。”d p 所辖区域跨今川陕甘三省,在京城长安北、西、南三方

面划了一个半圆形,所以它也担负保障京师安全、防御突厥的责任。李世民因为经常领兵征讨,平时也多留居长安,益州行台省由行台左仆射窦轨实际负责,并“许以便宜从事”之权。d

q 《新唐书.袁朗传》把窦轨划入太子东宫集团,是错误的。益州行台省实际仍是李世民的势力范围。《新唐书》之所以把他划入李建成集团,是因其在武德元年一度担任过太子詹事之职,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说曾在哪里任职就属哪个集团的话,那么,窦轨任职于东宫只是很短一个时期(不到一年),而长期(从武德三年至九年)却在李世民任尚书令的益州行台省任职,就更应该属秦王集团了。笔者认为重要的应该看本人的行为和倾向。窦轨早年跟从李世民经略关中攻下长安,武德四年平定王世充时,窦轨率益州行台军队在李世民指挥下参战,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据《旧唐书?韦云起传》载:“隐太子之死也,敕遣轨息驰驿诣益州报轨,轨乃疑云起弟庆俭、堂弟庆嗣及亲族并事东宫,虑其闻状或将为变,先设备而后告之。云起果不信,问曰:‘诏书何在?’轨曰:‘公,建成党也,今不奉诏,同反明矣。遂执杀之。’”韦云起当时为益州行台兵部尚书。这段史料很能说明窦轨到底属于哪个集团。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太子,“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d r 唐高祖此时已被软禁,授予窦轨的这道诏书实乃出自李世民之意。李世民在政变成功后,马上向窦轨通报情况,可见二人关系之密切程度,同时也有让他做好防变准备之意。

李世民在地方的势力并不仅此,他还兼任凉州总管,“使持节凉、甘、瓜、鄯、肃、会、兰、河、廓九州诸军事。”d s 即李轨原所据之地。从武德元年至九年六月,李世民一直充任雍州牧之职。雍州是京畿地区,开元时改为京兆府。李世民充任京畿雍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对他培植私人势力乃至在后来的政变中都起了不小的作用。据《旧唐书?高士廉传》载,武德五年,其任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士廉是文德皇后(即李世民之妻长孙氏)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乃将诛隐太子,士廉与其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六月四日,士廉率吏卒释系囚,授以兵甲,驰至芳林门,备与太宗合势。”

与李世民在地方上的强大势力相比,李建成、李元吉集团的力量则要弱小得多。李元吉虽曾一度担任过襄州道行台省尚书令,d t 然在武德七年就废去了这个行台省。e k 从这年至武德九年李世民夺得太子止,全国尚存的只有李世民任行台尚书令的陕东道与益州两个行台省。?

12?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

在唐初国家中枢决策机构和政务方面,李世民集团也占有很大的优势。根据《新唐书?宰相表上》记载,从武德元年至九年六月,先后共有12名宰相执政,即李世民、裴寂、刘文静、窦抗、窦威、陈叔达、封德彝、杨恭仁、萧王禹、裴矩、宇文士及、李元吉等。仍可分为三类:

第一,李世民集团人物,即李世民、刘文静、萧王禹、窦抗、陈叔达、宇文士及等,共7人。前3人固不待说,如萧王禹,李世民曾赞扬说:“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当此日,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戳惧之,真社稷臣也。

因赐王禹诗曰:‘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e l 对于窦抗等须略作说明。据《旧唐书?窦抗传》载,

他和唐高祖关系甚密,是皇后窦氏的堂兄,高祖每呼兄而不称其名。从血缘上看,和建成、世民兄弟并无亲疏之别,然李世民深谋远虑,对他早就采取了笼络措施,使其站到自己一方。他曾从李世民平定薛举,“勋居第一”,后“又从征王世充,及东都平,册勋太庙者九人,抗与从弟轨俱预焉,朝廷荣之,赐女乐一部,金宝万计。”窦抗武略平庸,这两次均未见立有显功,结果都得到册勋赏赐,可见是主帅李世民的有意安排。其子窦静、窦诞等都和李世民关系密切,贞观时期得到重用。陈叔达也和李世民关系密切。建成、元吉曾对李世民“阴行潜毁”,高祖将有贬责,陈叔达

“固谏而止”。e m 玄武门之变时,高祖召裴寂、萧王禹、陈叔达商议对策,他又和萧王禹力主立李世民

为太子,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委之国事,无复事矣。”e n 态度是何

等鲜明。李世民即位后曾对陈叔达说:“武德时,危难潜构,知公有谠言,今之此拜,有以相答。”e

o 可见陈叔达早就倾向李世民一方。宇文士及归唐以来,长期任职秦王府,多次跟从李世民征伐,倍受信任。贞观时期,“甚见亲顾”,“同列莫与为比”。病重时太宗“抚之流涕”,死后陪

葬昭陵e p 。为秦王府集团的主要人物之一。

第二,中间派人物为封德彝、杨恭仁、裴矩等人。其中封德彝在李世民与建成、元吉的斗争中,在公开场合站李世民一方,《旧唐书》本传载:“初,伦(其名,字德彝)数从太宗征讨,特蒙顾遇。以建成、元吉之故,数进忠款,太宗以为至诚,前后赏赐以万计。”也做过一些有利于李世民一方的工作,如对杜淹的问题上。据《旧唐书?杜如晦传附淹传》载:“及洛阳平,初不得调,淹将委质于隐太子。时封德彝典选,以告房玄龄,恐隐太子得之,长其奸计,于是遽启太宗,引为天策

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而伦潜持两端,阴附建成。”e q 直到贞观时期,他死后数年,太宗才

知其事,可见武德时期在公开场合他是支持李世民的,否则决不至于死后李世民才了解其为人。尽管如此,还是将列入中间派为宜。对于裴矩也要作一些分析。此人在玄武门之变中,当双方战斗激烈时,出面晓谕,“宫兵乃散”,e r 似乎倾向李世民,然通观其以前的态度,未见支持任何一方的言行,此时出面很大程度是因建成、元吉已死,大势已定,出于投机目的而作出的姿态,因此仍列入到中间派。

第三,敌对派人物,主要指裴寂、李元吉。秦王府集团的重要人物刘文静的被杀,实因裴寂而起,引起李世民对他的不满,裴寂当然也不会支持李世民集团。尽管史籍中未见裴寂公然对李世民采取敌对态度的记载,从玄武门之变、高祖召他和萧王禹、陈叔达商议对策,其对立秦王为太子未置一辞的态度看,他对这场政变是持反对的态度的,而且当时是在刀枪相逼迫的情况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李世民集团在唐王朝中枢决策机构中的优势地位。况且他本人又?

13?1998年第6期 杜文玉: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

是尚书令,位高权重。在唐初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尚书令为正二品,侍中、中书令为正三品,尚书省的副职左右仆射为从二品,也比他们高一阶。侍中、中书令仅与尚书省下属的六部尚书品秩相等(都是正三品),其朝参三班亦在令仆之后,造成了三省之间实际地位的不平等。在唐初政事堂的人员构成上也可看出尚书省的尊崇地位。当时尚书令、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各二人组成政事堂会议,而尚书省就有3人参加,比其它两省的任何一省都多,且品秩又高,加上从武德八年起李世民又为中书令,从而控制中书省,本人身份特殊,威望过高,使得政事堂会议名为集体议事,实则为李世民所左右。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下属六部分管中央各类具体行政事务,全国州县也受尚书省直接管辖。李世民及其集团握有决策权,又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大权,执国家机柄之大半,天策府控制军权,具备发动政变、夺取帝位的基本条件。

由于“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e

s 李世民立有不世之功,故为当时多数朝臣、军民所拥戴,树立了崇高的威信,连建成集团中的某些人也不能否认这一点,如王王圭、魏征就

说过:“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但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e t 这种看法在当时具有比较普遍的代表性。宋人司马光认为:“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

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f k 从行文语气看,司马光也认为李世民

取代李建成并非没有合理性。古人在评论此类问题时,一般不拘泥于封建礼法,大都要根据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建成以长,世民以功,两俱有可立之道。”f

l 就是具体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后下的结论。正因为当时有这样一种社会舆论,很多人都认为李世民统治天下是顺理成章的、合理的,所以玄武门之变后,唐王朝内部和当时的社会并未产生什么不稳定因素,比较平稳地过渡到所谓“贞观治世”。这也算是李世民取得成功的一个社会条件。

武德九年时,李世民威望日增,位高权重,羽翼已丰,具备优于建成、元吉的种种条件。秦王

府集团的人都认为“以大王之威,袭二人如拾地芥。”f m 连唐高祖对李世民的实力也不敢轻视,史载:“建成、元吉与后宫日夜潜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陈叔达谏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上乃止。”f

n 在这里陈叔达实际上对唐高祖进行了恐吓和威胁,唐高祖之所以屈服于这种威胁,完全是出于力量对比上有考虑,不敢轻易有所举动,只好采取逐步削弱其力量的办法。后来,借突厥入侵,授元吉一定的兵权,并抽调秦府谋士、兵将,大约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由于李世民具备上述种种有利条件,拥有发动政变的实力,即使不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于京师发难,也会在其它时间,其它地点,以其它方式发难。因为李世民蓄谋夺位已久,有很多史

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也有学者作过一些研究。f o 在诸种条件具备后,剩下的只是行动时机和方式的问题了。在发难前李世民集团制定了两套方案,其第二套方案是在事情不顺利的情况下,退居洛阳以相抗衡。《通鉴》卷191武德九年六月载:“秦王世民既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隙,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洛,遣秦府车骑将军荥阳张亮将左右保等千余人之洛阳;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旧唐书?温大雅传》还载,到洛阳后,“大雅数陈秘策,甚蒙嘉赏”。可见准备是比较充分的。根据李世民集团拥有的实力和诸种有利条件分析,采用两种方案中的任何一种,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所不同的?

14?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

只是成功的迅速与否和损失大小的差异。如用第二套方案,必然要调动陕东行台的兵力,在关中十二军的一些部队策应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向长安发动围攻。这种事例在历史上是不罕见的。以李世民等人的杰出军事才干,获得胜利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时间要长一些,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国力损失也要大一些。而第一套方案虽然冒一定的风险,但见效快,损失小,所以李世民把它作为首选方案,把出居洛阳作为备用方案。

李世民虽然是以突然发难的方式取得政变的成功,然而他很清楚这是自己拥有雄厚实力和条件的必然结果,所以在即位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变和完善唐朝的基本制度。尚书令这一位尊权重的职位不再授人,使三省地位逐渐平等,以互相牵制。取消天策上将府,撤消亲王的护军府,诸王不再拥有军队和掌握兵权。完善府兵制度,把握兵权和调兵权分开。在地方上撤去行台省的设置,设置黜陟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以强化中央集权,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1《玄武门之变新探》,《人文杂志》1991年第3期。

o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7

 月版,第130~131页。

?c m c n 《旧唐书》卷42《职官志一》。

?《新唐书》卷90《丘和传附行恭传》。

?《旧唐书》卷69《张亮传》。

?à《册府元龟》卷396《将帅部·立功十》。

?《旧唐书》卷57《刘静传附传》。

á《唐代墓志铭汇编》上册“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

 督虢国公张公墓志铭。”

b k e s 《旧唐书》卷60《李孝恭传》。

b l d t f m 《旧唐书》卷64《巢王元吉传》。

b m b n 《通鉴》卷187。

b o 《金石萃编》卷45《张琮碑》。

b p d k d m 《旧唐书》卷64《隐太子建成传》。

b q 《旧唐书》卷58《柴绍传》。

b r 《旧唐书》卷194上《突厥传上》。

b s 《旧唐书》卷56《罗艺传》。

b t d r e n f k f n 以上均见《通鉴》卷191。

c k 《唐大诏令集》卷65“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制”。

c l c q 《通鉴》卷189。

c o 亲王府和护军府、亲事、帐内府的官员配备,可见 《旧唐书》卷42《职官志一》和职卷44《职官志三》。c p 《元和郡县图志》卷5河南道一,《旧唐书》卷38《地 理志一》。c r 参见拙著《论隋唐时期的行台省》,《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3年第7期。c s c t 《通鉴》卷185。

d l

e t 《通鉴》卷190。d n 《旧唐书》卷59《屈突通传》。d o 《唐大诏令集》卷35。d p 《通鉴》卷188武德三年四月条注。d q 《旧唐书》卷61《窦威传附窦轨传》。d s 《唐大诏令集》卷35“秦王兼凉州总管制”。d t 《新唐书》卷79《巢王元吉传》。e k 《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二》,《旧唐书》卷39 《地理志二》所载亦同。e l 《旧唐书》卷63《萧王禹传》。e m e o 《旧唐书》卷61《陈叔达传》。e p 《旧唐书》卷63《宇文士及传》。e q 《旧唐书》卷63《封伦传》。e r 《旧唐书》卷63《裴矩传》。

f l 《读通鉴论》卷20《唐高祖》。f o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2月版,第182~183页。

(作者单位:710062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 党大恩〕

?15?1998年第6期 杜文玉: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On Sima Qian 's conception of history by Zhang Wen 'an

"T o under stand the changes both past and present"summarizes Sima Qian's conception of history in four major aspects :(1)histo ry does not cease to develope ;(2)histo rical dev elo p-ment involves time;(3)the study of histor y serves the present;and (4)China must be unified.

Li Shimin 's throning in terms of the government system in the first years of Tang dy -nasty by Du W eny u Li Shim in cam e to throne by w ay o f arms through Xuanw umen Incident .T he incident is be-liev ed to be a deliberate and w ell-planned action,w hich too k place as it w as only after Li had advantages in military and per sonnel prepar ation and when Li believed he had been sup-por ted by local authorities and the public opinions

Hangu Passes :where and why by Guan Zhiz ho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Hangu Passes w ith the same name in Q in ,Han and East Han dy nasties in tim e o f building ,reason for mo ving fro m one place to another,ex act lo-cation and sur rounding s.M ajor militar y activ ities concerned are also ex ploded.

Materialism ,subjectivism and creative thinking by Duan J ianhai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mo dern conception of patr io tism in ter ms of subjective quality and co mes to the conclusio n that Marx ist materialism,subjectiv e conception o f demo cracy,and collective conception of value and creative thinking must be taken respectiv e-ly as the conception of histor y ,the co nceptio n of hum ane and the conception o f thinking .S .Shaumyan 's thoery of linguistic semiotics by Zhang H ui &S un M ingz hi

S.Shaum yan believ es that lang uag e is a special sy stem of sy mbles and w hile linguistic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focus on the symbolic features of lang uag e,semiotics makes the tho-er etical base for ling uistics .He proposed a simple semio tic sy stem ,the lang uag e geno ty pe ,w hich is suppo sed to operate under the applicatione pr inciple and be used to ex plain some lang uag e universals in natur al languag es that other hypotheses fail to describe.

(Translated by J iang Yaj un )?

92?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试卷语文

2016~2017学年南京玄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试卷 语文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27分) 【追溯经典忆古昔】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⑴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⑵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其一) 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⑷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⑸,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⑹酒入愁肠,。(范仲淹《苏幕遮》) ⑺千门万户曈曈日,。(王安石《元日》) ⑻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⑼同为寄情山水,柳宗元欣赏小石潭里“潭中鱼可百许头,”的清新美好;欧阳修则钟情于琅琊山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自在悠闲。 【踏遍山水觅民俗】 民俗,顾名思yì(),是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随文人的笔触,驰骋南北,体验风土人情。萧乾青睐京城吆喝,招徕()客人,清脆悠扬,;沈从文醉心云南歌会,声韵如龙吟凤哕(),让人流连;琦君忆母亲酿造的家pēi(),唇齿留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谓“山川凝浩气,物华启人文”。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顾名思yì()招徕() 龙吟凤哕()家pēi() 3.用行楷书体将划线诗句抄写在田字格中。(3分) 山川凝浩气,物华启人文。 【穿越古今向未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住在他身上之后永远不再隐退。…… 他把硬性的奏鸣曲典型化为表白情绪的灵活的工具。此外,还把另一个古老的曲体(变奏曲)改换了一副新的面目。……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都有谁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都有谁?玄武门之变经过 玄武门之变,当时的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和长兄李建成、四弟李元吉争夺皇位发生的事变。最终,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成为新任太子,并继承皇位,名为唐太宗。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恭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李世民跪见父亲,将事情经过上奏。三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 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旧唐书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元吉走马东奔,左右射之坠马。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从这两条可看出:杀建成、元吉时的实际操作人数应该在八十一人左右,这个数字包括唐太宗在内(如不是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人数就是十人之内)。事实上,当时的唐太宗是很凶险的,他不致丧命只是一些偶然性起作用。“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如果敬德来迟,历史将没有唐太宗。从李世民要亲自参与厮杀,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人数的少。 玄武门之变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2学术观点: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

学术观点:如何看待玄武门之变 对于玄武门事件,无论历史上的史官、学者,还是当今的史学研究者,都存在着各自的看法。在唐朝史官的记载中,把玄武门事件说成是正义的事情,而不是出于争权夺利。唐朝修史官总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加以丑化,对李世民加以粉饰。《旧唐书》写道:“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因忧启圣。运属于皇(唐太宗),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用定。”宋代以后,由于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观念的加强,对玄武门事件持否定态度的多了。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卷191,特加了案语:“立嫡以长,礼之正也。”认为唐太宗“推刃同气”,实在是“贻讥千古”的事,表示了惋惜。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更是大骂唐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当今学者对玄武门之变仍持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种宫廷内兄弟相残之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它是封建专制主义、包括皇权终身制和嫡长继承制的必然产物。对于封建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应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不能笼统地加以否定。其实玄武门之变还有立嫡以长还是以功继位的意义。嫡长制所确定的人选,往往不是贤才,未必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当然,李建成并不是旧史书所记载的那样残忍平庸之辈,他为人宽简仁厚,善于物色人物,在唐初统一战争中也立下了一定的功勋。但与李世民相比,无论是才能还是战功,都是差一段距离的。建成长期留守京师,缺乏远见和进取精神。李世民固然野心勃勃,但是那种雄心奋发、积极向上的气概为其兄弟所没有。他长期转战疆场,驰骋各地,深入民间,学会了一套老谋深算的本领。他战功显赫,凭借天策府和文学馆,尽力扩大政治影响。如果根据立贤的原则,李世民立为太子当更为理想。但是因长期的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矛盾只能通过宫廷政变方式来解决。因此,玄武门之变,一方面是剥削阶级自私本性的暴露,另一方面,客观上也是对嫡长继承制的一个挑战。李世民的胜利,对于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教学测试试卷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教学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20高一上·靖西月考) 据史料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 . 先代贵族 B . 少数民族首领 C . 王族 D . 功臣 2. (2分)(2016·湖南模拟)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38年“郑子产作丘赋”。对此,现代学者解释说:“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土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 据此分析,子产推行军赋改革的进步性在于() A . 开创了赋役制度改革之先例 B . 为争霸战争准备了条件 C . 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税收入 D .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3. (2分) (2019高二下·上海期中) 汉武帝时,“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官员的身份() A . 丞相 B . 郡守 C . 御史 D . 刺史 4. (2分) (2020高三上·长沙月考) 阎立本的《步荤图》反映了盛唐“万国来朝”的壮观场面。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则反映了盛唐时期,三教并立,宗教文化开放多元,佛教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渐中国化的景象。这体现了() A .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 . 绘画形式的多样化 D . 绘画内容的时代性 5. (2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期中) 据《高祖、太宗实录》记载,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夕,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于是出现“秦王(李世民)将有天下”的传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兄弟借此状告世民。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一、概括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背景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人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根据《唐创业起居注》中说,晋阳起兵是李渊本人的主意。但是《唐书》中却说太原造反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据《资治通鉴》记载:太子李建成性情松缓惰慢,喜欢饮酒,贪恋女色,爱打猎;高祖第四子、齐王李元吉,常有过错;二人均不受高祖宠爱。世民功勋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让他取代建成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于是与元吉共同谋划,并答应元吉在自己即位以后,立他为皇太弟,所以元吉倒向大哥建成,为建成尽死效力,他们各自交结建立自己的党羽,组成太子党,一起排挤李世民。然而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曾怀疑关于建成、元吉的史料真实性。司马光认为:建成、元吉虽然是顽愚之人,既然被世民所杀,关于他们的记载,也很可能被史官渲染、污蔑。 秦王李世民一方也不甘示弱,随着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李渊先后封他为司徒(三公之一)、尚书令(相当于宰相)、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乃至无可再封时,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之职授予他,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建成,且拥有众多支持者;秦王府内人才济济,与李世民的支持者们一起形成了秦王党,与太子党相抗衡。20世纪后,有很多历史学家怀疑高祖欲传位李世民、建成谋害李世民等传闻可能是李世民掌权后制造出来的,为的是使自己的政变和即位合法化。 三、参与人员 李世民、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2020届高三高考全国卷24省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秘密★启用前 高考全国卷24省4月联考 文科综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时期,韩非在主张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更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这一主张反映了() A.百家思想在争鸣中不断融合B.新兴地主阶级积极有为的哲学观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思想逐渐形成D.法家建立大一统国家的主张 25.秦汉时女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立户授田,为“女户”。秦汉算赋,以十五岁为限征收,秦汉的典籍中有不少“赐女子百户酒”的记载。这说明秦汉时期() A.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逐渐形成B.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土地兼并 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断形成D.女性经济活动是税收的来源之一 26.关于“玄武门之变”,北宋编纂《新唐书》载为:“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但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中记载的却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害太宗,太宗反击获胜。这说明() A.“玄武门之变”有其历史必然性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确认历史的真相 C.还原真实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历史记述受时代影响而呈现主观性 27.手艺式手工业是明清江南市镇中颇为流行的一种手工业形式。手艺工匠拥有简单的生产工具,以流动或者定点的形式为消费者进行订货加工,其原料与产品都很少出人市场。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手艺式手工业() A.自然经济色彩相当浓厚B.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之一 C.工匠缺乏基本人身自由D.技术传承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28. 19世纪下半叶,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提出:“中国立南北直省,环拱京师,外而督抚将军,内而阁部大臣,俱有专司,以上承天子,意美法良,诚不必如泰西君民共主,政多纷更也。”这一主张()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说明中国传统政体有一定合理性

玄武门之变看李世民

蓄谋已久的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战功最多,势力也最盛;但由于中国皇朝历来的地长子继承制,李建成名正言顺地取得了皇位的继承权,被册封为太子。这也就为宣武门之变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认真地分析玄武门之变的整个经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宫廷政变与权力之争。 一,收罗天下人才,以丰满羽翼 李世民是个极有政治头脑的人,他深刻地认识到大批的人才对于谋取皇位的重要性。于是,整个的统一战争的过程就成了他聚笼大批文人武士、极力丰满羽翼的过程。 通过长期的南征北战,李世民的麾下逐渐凝聚了一大批忠心的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这就为他日后的玄武门之变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实力保证。 正如尉迟敬德曾经跟李建成的使者说的:“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拒绝了太子的千金贿赂。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出李世民对于人才的收买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二,致力舆论宣传,以天下收买人心 李世民又是个极富深谋远虑的人,他清醒地认识到嫡长子继承制之于中国民众的深刻影响。于是,他总是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来丑化太子的形象,以美化自己,为最后的玄武门政变以及篡取皇位,准备舆论基础和民意支持。 李世民通过自己的私人舆论宣传机关,极力地向公众透露这样的一种信息:李建成、李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而李世民却没有这样做。例如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就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以达到丑化太子势力集团,美化自身形象的目的。 李世民还通过他的私人舆论宣传机关,向社会公众传递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因忌恨李世民屡立战功,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如‘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卷(一) 语文 (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30 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从你的一座庭院 观赏亘.()古已有的繁星, 坐在夜幕下的长凳上níng() 望天体的寒光荧荧, 聆听从看不见的池塘传来 的溪流淙淙, 呼吸素馨与忍冬的芳菲, 感受睡鸟的沉寂、 门廊的静穆、湿气的蒸téng() ——这一切,也许,就是诗情。 2.在方框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名言。(2 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3.用诗文原句填空。(9 分) (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4)文人爱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一句亮出水之色彩;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一句呈现水之澎湃;李白《赠汪伦》中“,”两句借水抒情;流水不止,引发孔子对时间的感叹:“,。” 4.以下是初三某班的《儒林外史》阅读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任务。(7 分)

5.以下是《儒林外史》的片段学习单,完成后面题目。(9 分) 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便同他拱手坐下,问起姓名。那老年的道:“贱.姓牛,草.字布衣。”匡超人听 见景兰江说过的,便道:“久仰。”又问一位,牛布衣代答道:“此位冯先生,尊.字琢庵,乃此科新贵, 往京师会试去的。”匡超人道:“牛先生也进京吗?”牛布衣道:“小弟不去,要到江上边芜湖县地方寻访几个朋友。先生仙.乡.贵.姓?今往那里去的?”匡超人说了姓名。冯琢庵道:“先生是浙江选家。尊.选有好 几部弟都是见过的。”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 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 手如何?”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 20 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年版)(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五经讲书》的“五经”是指道家的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上文中的“仙乡”“贵”“尊”是对别人的尊称,“贱”“拙”“草”是对自己的谦称。 C.古人在姓名之外常有字号,如匡迥,号超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D.画线句“家家隆重的是小弟”中“隆重”一词本是形容词,这里是动词,意为“推崇”。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2 分) ①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②丈夫之冠.也() A. guān B. guàn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乃.不知有汉 B.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秦王怫然.怒 B.何得.如此称呼?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根据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形象特点。(3 分) 二(40 分) (一)古诗文阅读(16 分) 题寺壁① [宋] 冯 京 韩信栖迟②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吁嗟③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项羽 [宋] 张耒 沛公百万保咸阳④,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注释]①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寺壁。 ②栖迟:飘泊失意。③吁嗟:叹息。④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咸阳,秦朝都城。

历史上的真实隋唐英雄

历史上的真实隋唐英雄 秦琼——凌烟阁24功臣最后一位(其实秦琼并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民间的左门神,少年参军归于来护儿麾下,后跟着大隋名将张须陀东征西讨,张死后又跟随裴仁基降李密,李密败亡,短暂的跟随王世充,后终于投李渊,和程咬金一起划给李世民指挥,为大唐王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之变时,秦琼和李靖、徐世绩一样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后因战时留下太多伤病,早卒。 罗成——原型为秦叔宝好友罗士信,俩人同是少年英雄,14岁跟随张须陀讨伐卢明月时成名,武艺高强并且心狠手辣,对待敌人从不手软,同时他对朋友又有情有义,事绩和秦琼类似年少成名,几经辗转终于投唐,在守卫洺水战斗中,为了换防王君廓,被刘黑闼的义军所杀,葬于北邙山恩公裴氏父子墓旁,谥号勇,享年27岁。 裴元庆——原型裴行俨,大隋名将裴仁基之子,号万人敌,也是少年勇将,被人诬陷造反后投于李密,李密败亡跟随王世充拥杨侗为皇泰主,后王世充杀杨侗,裴行俨悲愤万分,准备起义之际,消息泄露,被王世充所杀,夷三族。可以说是隋唐英雄里面结局最悲惨的,早知道和秦琼、程咬金一起走了得了。 徐世绩——隋唐英雄里面最不得了的一个,凌烟阁24功臣倒数第二,翟让的老部下,后跟随李密,李密败亡后降唐,跟随战神李靖学习兵法,后被李渊赐姓李,叫李世绩。李世民即位后,为了避讳,又把世字去掉了,所以叫李绩,此人早期并无特别出彩的时刻,但是所谓大器晚成,在唐高宗时期,率领大军出征高句丽,将其灭亡,可以说是了了两代三帝的一个心愿,次年病逝,因其也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所以凌烟阁排倒数第二。单雄信——翟让老部下,李密败亡后投于王世充,并且差点一枪刺死李世民,洛阳投降,被李世民所斩,尽管徐世绩为其求情。为人并不像影视作品里那么忠义,翟让被李密杀后,马上匍匐在地求饶,徐世绩为他求情未果后,竟然还责怪他。 尉迟敬德——凌烟阁第七,早年跟着刘武周攻打李唐,后降李世民,三番两次救李世民性命,刚刚单雄信那一枪就是尉迟恭挡下来的,不仅如此,他还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亲手杀死了齐王李元吉,可以说为了李世民的登基,立下了赫赫功劳,后又多次抵抗突厥南下,但是晚年时期,曾因喝醉打伤李家宗室,从此闭门不出,终享玩年。 程咬金——史书上记载的是他自己取的那个文绉绉的名字--程知节,早年也是官军出身,后投于瓦岗,李密败亡后,和秦琼一起从王世充处降于唐,最出彩的一次就是单枪匹马救裴行俨,当然他儿子也很出彩,这么多英雄豪杰就他儿子娶了李世民的女儿做老婆,成了驸马爷,程咬金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并且出了大力,所以凌烟阁排19,晚年时期因为收受突厥贿赂,被人弹劾,因此免官,后病故。 李元霸——历史上没有这个人,原型应该是李世民的孪生弟弟李玄霸,此人能文能武,可惜英年早逝。死的时候才16岁。

帝王真相

帝王真相 丁辉 《民主与科学》双月刊(九三学社中央主办)2010年第5期 现在一打开电视,“明君圣主”满天飞。其实,揆诸中国历史,“明君圣主”向来是稀罕物,百不生一;但若论古代皇帝的刻戾忍杀,无赖凶顽,中国皇帝却可拔得头筹无疑。如今要想从中国古代那么多皇帝中找一个真正的“仁慈”的君主,竟难过披沙拣金。当然,也不是全无斩获。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唐太宗李世民与宋太祖赵匡胤并提。其实,赵匡胤的仁慈与宽厚岂是屠兄、杀侄、逼父的刻戾忍杀的李世民可堪比伦! 王夫之《宋论》中有一段话:“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后周柴氏手中夺得政权,做了皇帝。循中国历史故例,本当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可赵匡胤终其一生,对柴氏一门优礼有加。临终尚不忘以“政治遗嘱”的形式提醒后世嗣君不可亏待柴氏后人。对异姓旁人尚能如此宽厚仁慈,千载而下,犹让人怀想高风,唏嘘不已。只可惜悠悠数千载,赵匡胤这样的皇帝只是凤毛麟角。公元626年,李世民为争做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禁锢高祖李渊,以“太子、齐王作乱”为名擅杀李建成、李元吉。这种为了皇帝这个“鸟位”,父子反目、同胞相残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太多了,可谓“罄竹难书”;更为残忍的事情还在其后。据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太子、齐王伏诛后,他们的儿子,自然也是李世民的亲侄儿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李承业、李承鸾、李承奖、李承裕、李承度,计十人(以李建成、李元吉的年龄推算,十人中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岁,最小的尚在襁褓之中),“俱坐诛”,可谓“斩尽杀绝”!而高祖李渊其时尚在帝位,坐视其孙伏诛,竟不能援手一救,赵翼由此推论:“高祖亦危极矣。”李世民就这样当上了大唐帝国的皇帝。电视剧《贞观长歌》里的唐太宗李世民照例是文韬武略、文治武功更兼爱民如子,我们有理由一问:一个连至亲骨肉都不爱的人,何爱于民?亦曾有人提出要把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和文化评价分开来,就李世民而言,屠兄、杀侄、逼父是道德评价;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是文化评价。我是断断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所谓“文化”,即“以文化成”,人端赖文化脱离动物的野蛮状态,人也端赖文化优越于低等动物,现在,至亲骨肉相残,且斩尽杀绝,无所不用其极,此举禽兽尚且不为,为之蒙羞的岂不正是人类的“文化”?更为可怕的是,李世民并非中国历史上的特例,弑父屠兄、骨肉相残,夺取帝位的事,一再发生,几成历史的常态,构成中国历史上一个个深重的污点! 赵匡胤“政治遗嘱”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更堪称“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与锋芒”。赵匡胤虽出身“赳赳武夫”,却厌弃刀兵,定下偃武修文的国策。赵匡胤不仅自己未杀过一个读书人,还把“不杀士大夫,不杀上书言事之人”作为“遗训”告诫后世子孙,遂使有宋一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尊重读书人的朝代,王夫之说“终宋之世,文人无欧刀之辟”,绝非妄断!相应地,有宋一

奇门遁甲 预测人的性格特征

奇门遁甲| 预测人的性格特征 西方喜欢通过研究星座来剖析人的性格特征,虽然说星座对于分析人的性格特征确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与我国拥有4000年文化传承的奇门遁甲相比,就显得有些浅显、浮于表面了。那么奇门遁甲是如何看一个人性格的呢,这回我就来讲解一下。 预测人的性格特征首先要按预测时间起好奇门局,再以天盘干为主,参看星门神。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各天干与星门神分别代表的性格特点,最后再以案例来进行分析。 1、十天干类性格: 乙:温柔、浪漫、胆小、幻想、婉转、娇柔做作。丙:外刚内柔、刚愎自用、喜怒无常、虚荣、公正廉洁、猛烈。丁:忠心、柔顺、内热外冷、孤独、叛逆。戊:耿直、固执、坚定、保守、果敢、痴愚。己:宽宏、厚道、坦白、含蓄、守纪、卑微、贪心、吝啬。庚:刚强、勇敢、好杀、爱斗、粗辛:冷酷、决断、柔中有刚、灵性、秀丽。壬:冲动、好色、聪明、宽厚、优柔寡断。癸:憨厚、正直、多情念旧、敏感、胆小、性弱。 2、八神代表人的先天性格 值符:代表比较有正直,有领导才能,关键时刻能处理好危急事物,比较善于帮助别人。腾蛇:代表随机应变的能力,处理事物圆滑,有虚诈不实的现象,善于撒谎。太阴:具有很好的策划头脑,善于出谋划策,考虑问题比较细腻和全面。六合:代表公关能力和组织能力,人缘比较好,性格随和,与各种人群都能和睦相处。白虎:代表脾气倔强,任性,刚烈,是个典型的直脾气,有意见当面摆出来。玄武:代表聪慧,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但如果所处宫位不利则为奸诈、小

聪明的信息表现。九地:有善于掩藏,消极被动,容忍心。九天:志高气昂,壮志凌云,积极开拓、主动表现的信息特征。 3、八门代表人的后天性格 休门:代表比较懒散,工作和生活,比较清闲的人,不善于处理家务。生门:比较有经济头脑,经济意识强烈,能在逆境中创出一条生路来。伤门:好强争胜、善于出风头,凶杀打斗,聚众闹事等信息特征。杜门:代表性格偏向传统和保守,不开放,在与人交往中属于能吞不能吐的人,是打碎了牙齿往自己肚子里咽的人。景门:善于表达,善于沟通,也代表造谣惑众,见风点火。死门:死气沉沉,不善于沟通表达,独做主张,性格怪异。惊门:积极的一面是心直口快,快言快语,消极的一面是胆小怕事,虚惊怪异,闲话是非。开门:比较开放,能包容,敞开心扉,带这种性格的人不容易保守秘密,心里想什么不经过考虑就说什么 4、九星看长相 天篷:男士胡须比较粗硬,浓黑,雄性特征明显,得令则身材肥大,脚步沉稳,长相比较凶。 天任:身材矮小,如果宫中出现白虎等凶的信息则会表现出驼背、手部变形受伤、瘸腿等,天任心肠善良,容易接近宗教。 天冲:女性身材苗条,得令曲线美,失令后就像鲁迅笔下圆规式的杨二嫂;男性偏瘦,得令伟岸,失令弱不禁风。 天辅:眉清目秀,在女性为美女,在男性为帅哥,天辅木的属性越强,则这种信息越强,并且天辅为人和气,能够赢得较好的人缘,关于这一点要根据天辅对宫中元素是帮扶还是克泄来综合判断。

历史典故之玄武门之变

历史典故之玄武门之变 导读:【故事概述】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晋阳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李世民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最终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故事内容】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

就和弟弟齐王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宠爱一些妃子,就经常在这些宠妃面前拍马送礼,讨她们的欢喜。李世民就没有这样做。李世民平定东都之后,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宫里的珍宝,还为她们的亲戚谋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宠妃们常常在高祖面前说太子的好话,讲秦王的短处。唐高祖听信宠妃的`话,跟李世民渐渐疏远起来。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计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世民喝了几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别人把他扶回家里,他一阵疼痛,竟呕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赶快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 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六 至 九 世 纪 中 国 政 治 史 读书笔记 外二张妍1308020220

一、本书逻辑 在众多参考书目中选择黄永年先生的《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黄永年先生是吕思勉的学生,在上一本读书笔记中因选择诚之先生的《中国制度史》而深受折服,因而想要读读这位史学大家的学生笔下又是如何叙述唐史的。再者,作为我个人来说,其实读过的历史书籍相对较少,对魏晋南北朝以及五胡十六国这部分的历史是较为混乱与了解甚少的,因此选择本书也相当于是为自己所欠缺的历史部分加油充电吧。 在序言中作者已指出,本书是在其曾撰写大量论文的基础上汇成系统性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十五章,主要以唐代政治史为线索,并加以对东西魏、北朝齐周以及隋的政治斗争进行描写,从而使读者更加了解到唐朝政治发展的历程及原因。作者黄永年先生围绕旧史记载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前人的研究著作中存在的谬论进行挖掘与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认识。第一章“北齐政治斗争的真相”,这一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即北周吞并北齐,再度统一北方,缪彦威先生在对此阶段历史研究时提出“民族问题不能解决促使北齐亡国”,作者认为,在高欢政权体系下,汉人与鲜卑分别有掌权代表,而非以民族来划分营垒,两个民族互相抨击打压,实则是文官与武官之斗争。在北周吞并北齐不久后,军政大权又落入到外戚杨坚手中,并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隋朝。由此观之,并非民族矛盾致使两个王朝步入灭亡,内部的政治斗争才是关键。第二章“关陇集团的始末”,作者借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提出的“关陇集团”这一概念展开论述唐朝政治,关陇集团是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北周上层统治者组成的政治集团,其中大多是文武兼和于一身的官员,而这种政治集团总体来说是落后的。黄永年先生举例论证了关陇集团的消失是在唐初,对陈寅恪认为“当李唐初期此集团之力量犹未衰损,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这一认识进行了修正。紧接着,在第三章“府兵的兴衰”中阐述了与关陇集团密切相关的府兵制,西魏宇文泰在大统十六年前建立起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的府兵组织系统,而这八柱国又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可以说,府兵制是关陇集团的一面镜子,亦或是其掌控军事大权的有力武器,从府兵制的盛衰可以看出关陇集团的兴亡。 第四章“李唐创业和玄武门之变”正式进入唐代政治史的研究,四至八章主要讨论的是初唐时期的政治史,占据全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其中,作者首先探讨的是玄武门之变,不同于其他历史大家所认为的唐初宫廷政变成败在于控制玄武门,其实只不过是李世民和其胸建成、元吉之争而侥幸取胜的。这几章中,着重描写唐太宗与武则天,揭开大多历史学家及史官为其披上的明君圣主外衣,更加真实的剖析这两位一直被后世所称赞的明君。再由“李武政权”阐释后宫妃嫔参政带来的政局混乱,从而到李隆基唐玄宗继位时,对皇后摄政是严加防范的。 这之后的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第九至十一章就是围绕这一重大事件而展开的。第九章讲述府兵制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情况,从而朝廷设置节度使来使安禄山得据以叛乱,对最初在范阳设立节度使来防备奚和契丹的情况作了说明。第十章则详细说明安史之乱为何发生、如何发展以及为平定安史之乱所采取的措施,向读者交代了一个完整的安史之乱发展

玄武门 历史剧本

正剧《玄武门之变》心得 每年的根据正史改编的历史正剧公演这是历史系飞动话剧社的传统。旨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加同学们的历史知识,提高剧社的影响力。08年的公演剧目就是《玄武门之变》这次的公演很成功,反响也很大,可以算是剧社的一个里程碑。 这是我第一次出演历史正剧,所以会很紧张,很不自然,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排练,在排练中不断的改正不断的进步,到了最后上台演出的一刻也就很好的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观众。 这个剧目的成型到演出成功让我明白,脑海中所想的跟现实中所想的有很大差距的。想得再好,再完美,都不及现实的不适宜来得完美。纸上谈兵是最大的错误。如果不实践,光想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在现实中操作了,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存在的干扰因素。只是想想没哟付之于行动的话,想象很快就会被现实的浪花撞得支离破碎,就像是一团烟雾,瞬间化为乌有。我们并不是专业的演员有些方面的素质是很欠缺的,所以只能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让自己变的更好。我们的硬件和别人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也只能靠表演上的突破来弥补不足。于是就要比别人花上更多的时间来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辛苦在所难免。 还有,团队合作很重要,每个人都不能够仅仅想到自己,要想到别人,考虑别人的处境,甚至是替别人解决窘境。如果只是突出个人主义的话,成功是很难很难的。再不起眼的角色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话剧是个需要整体去表现,细节部分是很强调的绝不容许出错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一个都是主角,谁少了谁都不行 排练这部话剧,不光是出自上面布置得任务,更多是由于自己对表演,对话剧的热爱,希望用自己的身影在舞台上留下最精彩一瞬。其间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包括得知“春花”即将离开剧组时,也曾想过要放弃,然而,表演的梦想与热情,使我仍旧坚强地朝着舞台之路行走下去。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为了梦想和追求,我曾努力过。 总之,无论是什么挫折,我们都应该大胆正视它、面对它。罗蔓罗兰说得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之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玄武门之变真相推测

玄武门之变真相推测 葛剑雄周筱赟 幼时上历史课,对唐太宗李世民印象最深,因为课本上和教师都对他赞扬有加,记得一个例子是说,由于唐太宗武功赫赫,但又善待境内外的少数民族,因此深受各族首领爱戴,被尊称为“天可汗”。以后自己读《旧唐书》,见贞观四年(六三O年)唐朝灭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知道事情果然如此,唐太宗自己在给西北的属国或部族首领下诏书时,也乐意同时使用皇帝和天可汗的名义。 在我近半个世纪的印象中,唐太宗一直是得到肯定的人物,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尽管毛泽东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诗句,但实际上,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唐太宗也保持了正面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高层领导发表提倡节俭、接受群众批评、吸取历史教训、对外开放、团结少数民族等方面的意见后,经常可以看到报纸上发表的唐太宗故事,显然这位皇帝在一千多年前已经“率先垂范”,堪为今人楷模。 不过读史稍多后,也使我产生了困惑,这位天可汗生前做过另一件在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事:几次三番要看史官们为他自己记载的历史,并且亲自督促他们修改到他满意为止。这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完全不符,因为即使有九五之尊,皇帝也不能查阅史官们对他记载了什么。史官们对他日常活动和言论的记录应该随时密封,待他去世后才能正式整理成书,永久保存。唐太宗为什么要打破常规,亲自做这样完全可能给他留下不利影响的事呢? 不守古训,唐太宗欲查国史 贞观九年(六三五年)五月,当了十年太上皇的李渊去世。十月二十七日,这位唐朝开国的“高祖太武皇帝”被隆重安葬。就在葬礼举行前十天,唐太宗通知史官,他要亲自查阅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实录》,被恪守祖制的史官婉言拒绝。 贞观十六年四月,唐太宗又问谏议大夫褚遂良:“你还负责记《起居注》吗?记了什么能让我看看吗?”褚回答:“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和行动,好坏都要记载,才能使君主不敢做坏事。没有听说君主自己可以拿来看的。”唐太宗问:“那我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你也记吗?”褚答道:“这是我的职责,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在旁边插话:“假如褚遂良不记,天下人都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一) 唐朝建立后,李渊以立嫡立长的原则,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在这三个人中,当属秦王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声望也最高。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公元621年,他一举击败了窦建德与王世充,更使他成为了一位名扬四海的人物。太子虽然在太原起兵时也有支军队,打过几次胜仗,可比秦王李世民的实力相差甚远!但是,因为李建成是太子,一大批皇亲国戚像跟屁虫一样围绕在他身边,甚至宫廷的守军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弟弟李元吉也一直是他的支持者。 李建成一面暗地里收买李世民的领将尉迟敬德等人,一面指使李渊的妃嫔在高祖面前使劲诋毁李世民,于是,以李世民为首与以李建成为首的两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李世民就任陕东道大行台(有权力处理境内一切事务)时,由于淮安王李神通有功劳,所以李世民便赏赐给李神通数十倾上好良田。这一举动得罪了高祖的宠妃张婕妤,因为张婕妤早想把这些上好田地划分给自己的父亲,于是她便跑到高祖面前诋毁李世民,结果高祖听信谗言狠狠地训斥了李世民。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高祖命李建成等人领兵退敌,李建成与李元吉商议趁这会儿把秦王府一网打尽,没想到这事被李世民得知后,决定先发制人。他跑到高祖面前,将李建成、李元吉害己图谋,私通妃嫔等不肖之举通通告诉了高祖,高祖听后惊愕万分,要让太子和齐王进宫当面说清楚。 第二天早上太子与齐王怀着不安的心情进了宫,当他们走到玄武门时,觉得周围充满杀气,可是为时已晚,这时埋伏四周的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等人早已把他俩团团围住,一并杀死。李渊知道这件事后,叹了口气,事已至此只好下命令宣布李建成、李元吉作乱处死,诸军归李世民所管,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玄武门之变”。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创建唐朝的功绩和贞观之治的辉煌,历史选择了他,却让他那伟大身影后有着淡淡的的血光。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勾心斗角,血腥屠杀,中国历史上这黑暗的一页让所有的辉煌黯淡无光……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二) 我相信只要是有一定历史头脑的人,都应该知晓玄武门之变之事。他所讲述的是唐代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争雄之事。 相传,高祖皇后产下四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露(早亡)、四子元吉。本来吗,李建成是长子,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理所应当是大唐的继承人。但是次子秦王李世民却因为屡建奇功,深得民心,而且野心又大,也想当皇帝。因此他们兄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帝位之争,在双方斗争中,四子齐王李元吉站在长子建成一边。就这样,双方相互斗了两年。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玄武门之变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了攫取皇权,设伏兵于玄武门,森列刀弓,静候自己的长兄和四弟入彀,又果断把侄儿们全部斩草除根,一个不留。然后逼迫老父高祖李渊立自己为太子,三个月后把他一脚踢开,正式地“履至尊而制六合”,还笑纳了弟媳妇齐王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对她百般宠爱。至此,江山在握,美人在抱,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人生的得意,还能有逾于此的吗?太宗皇帝的魄力超越了前代所有帝王,做到了即便沾沾自喜如秦始皇、汉武帝都不曾去做的事——利用攫取到的权力亲自督导修改“国史”,以便操纵后人对他自己和唐初这段历史的认识与评价。于是,太宗皇帝那楚楚可人的白莲花形象便巍巍然出现于史册中,迄今屹立不倒。——这是玄武门之变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本人的正面作用,此为了解唐史的人所熟知,无烦赘言,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说说玄武门之变对于李世民本人和李唐政治的负面影响。 一、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夺嫡之争 李世民晚年颇为儿女们制造的麻烦所苦,最让他伤心劳神的,恐怕要数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夺嫡之争了。李承乾和李泰都是长孙后所出,承乾地居嫡长,李泰颇得父宠,于是便“潜怀夺嫡之意”(《旧唐书本传》)。这看起来就很像是他自己和哥哥太子建成的翻版了,不过既是谈玄武门之变对太宗皇帝的影响,那还得要说得具体一点。 承乾、李泰的夺嫡之争,到贞观十七年终于酿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旧唐书·李承乾传》云:“(承乾)又尝召壮士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深礼赐之,令杀魏王泰,不克而止。寻与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谋反,将纵兵入西宫。”黄永年先生评价其行为说:“承乾当时处境颇似武德时期的建成,为保持帝位的继承权而结集私党。其办法则学习乃父李世民,想用壮士杀死魏王泰是操李世民除建成、元吉的故智,‘将纵兵入西宫’及‘大内’,也是抄袭玄武门之变后威迫皇帝内禅的老章法,而此时已成为他私党的侯君集又正是玄武门之变的干将。”(《论武德、贞观时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斗争》) 这里暂且不论承乾此时的处境是否和当年的太子建成一样,但他所采取的应对之策,确实是认真学习了父亲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好榜样,真乃世民之“肖子”也。侯君集曾是玄武门之变的干将,在这个阴谋小集团里,免不了是煽风点火、出谋划策的骨干,其亲历玄武门之变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总算有了用武之 地。洋州刺史赵节,据《旧唐书·杨师道传》可知其为杨师道妻与前夫的儿子。杨师道的妻子是高祖之女桂阳公主。桂阳公主初嫁赵慈景,其夫在征

看玄武门之变的因果关系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 众所周知,《旧唐书》记“玄武门之变”,甚多隐讳。但到底隐讳了哪些事实,却不明究竟。对此千年疑案,史学界泰斗陈寅恪先生首破坚冰,对李世民收买北门将领以制胜予以发明。继有台湾师大李树桐先生对世民挟持高祖以握胜券进行揭露,还有日本布目潮氵风先生提出了伏兵二十人之说。本文将在三位前辈的研究基础上,对“玄武门之变”当日伏兵地点和人数予以考辨。 “玄武门之变”当日史事,依据新旧《唐书》诸纪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综述如下:(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王禹、陈叔达等,欲按其事。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余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纟圭,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口至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兵,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

未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萧王禹、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东上阁门出宣敕,众然后定。上又使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卒,皆罢散。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以下试对旧史所载进行分析、质疑,以期揭示当日事变之真相。 一、伏兵不在玄武门 “玄武门之变”伏兵地点,旧史记载,众口一辞,学界亦从无怀疑、争议,但事实到底如何,以下试据事变当日情况辨析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