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册制”改革 将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注册制”改革 将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注册制”改革 将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注册制”改革 将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注册制”改革将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来源: 新快报(广州)

周俊生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决定明确,在决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授权对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开发行实行注册制度。待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后,有关部门将制定相关规则,在公开征求意见后实施,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这一决定草案,拉开了中国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序幕。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以后,注册制改革将随之启动,这一改革将对A股市场发生深远的影响。

推动IPO走向真正市场化

中国A股市场自1990年底建立以后,其新股发行(IPO)先后实行了额度制、审批制、审核制,这些制度在表现形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每一家公司的股票发行都必须经过行政权力的审批通过。权力对一个公司能否进入资本市场握有生杀大权,这对20多年来A股市场的生态发生了深刻影响,也滋生了很多问题。

资本市场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它的股票发行和交易都是投资者自由意志的体现,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资本市场成为推动近现代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但是,当权力开始控制、干预资本市场的时候,其自由交易的特性就会受到遏制和扭曲,从而使市场的功能受到损害。在审核制之下,市场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大开方便之门,致使大量质量低劣的企业轻易地进入市场。更严重的是,审核制的存在,导致股票发行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大的寻租场域,问题丛生,企业的上市成本也畸高。

审核制改为注册制,终结了政府在市场上的审批权力,将推动A股市场走向真正的市场化。在注册制之下,一个公司是否能够成功上市,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行政部门的审批,而是市场的检验。在这样一种条件下,资本可以按照市场意志实现优化组合,而由审核制所滋生的寻租空间则可以受到有效的遏制。

两年过渡期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注册制并不是从决定通过之日起就开始施行,而是设立了两年的过渡期。这一决定是基于A股市场的现存特点作出的。

我国企业对上市圈钱一直抱有强烈的欲求,这使得IPO出现了“长期的高潮”。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实行注册制以后,市场很难有能力承受大量股票上市的冲击。更让人忧虑的是,目前中国企业在诚信上表现很差,注册制以后,IPO企业为了圈钱而造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对这种情况缺乏应对举措,届时市场很可能出现混乱,投资者损失将更为严重。

很显然,注册制改革如果一步到位,就会出现很多始料不及的问题。设立两年过渡期,其目的是以渐趋推进的策略,逐步减少审核的作用,逐步建立市场的自我完善机制,让企业与市场都逐渐熟悉注册制,两年以后,注册制就可以瓜熟蒂落。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两年的过渡期内,对IPO的审核将仍然在一定形式上存在,这在改革初期是合理的,但如果这种审核在整个过渡期内一直存在,那就会影响到过渡期之后注册制的实施,改革就很可能会走过场,出现打着注册制旗号的审核制。

注册制改革需配套事中事后监管

注册制改革需要的是名副其实的改革,但是又必须防范改革之后可能出现的市场震荡,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途径应该是在改革中强化事中事后机制的配套推进。具体来说,企业IPO应该实行负面清单之下的准入制,政府拟定不能进入资本市场的行业名录,在负面清单之外的企业只要符合《证券法》、《公司法》等要求的条件,都可以从事IPO,而不必实行事前审核。在这同时,证监会必须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在IPO企业按规定公布信息披露文件后,证监会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及时叫停,按其不同的IPO进程足额赔偿投资者的损失,并按《证券法》、《公司法》的规定进行惩处。只要建立了这种严格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每一个企业在其准备进行IPO的时候,都会认真地进行自我审查,那些企图以造假来圈钱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也会好好掂量东窗事发后必须承受的后果。

从目前围绕着IPO改革所产生的各种反应来看,证监会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建设方面明显不足。目前,实体经济的很多行业已经取消和下放了诸多行政审批事项,但由于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不足,导致市场上问题丛生。改变这种状况并不是重新启动已经废弃的事前审批,而是必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必须吸取实体经济上出现的这个教训,在软件(提高监管水平)和硬件(保证人力物力)上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很显然,就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来说,这是一个比注册制改革更迫切的任务,对证监会来说也更具有挑战性。

(原标题:“注册制”改革将对A股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浅谈我国股票发行由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的改革

浅谈我国股票发行由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的改革 摘要: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的明晰,推进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 制过渡已经成为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将从最基本的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概念和区别入手,探求现阶段核准制的不足以及注册制的优点。并结合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注册制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对如何更好地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票融资”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1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的明晰、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股票发行市场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推进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已经成为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趋势。 (二)研究意义 如上所述,我国股票发行制度向注册制过渡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向注册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配合和制度条件的辅助。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一味模仿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的股票发行注册制也是不可行的。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将从最基本的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概念和区别入手,结合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现行的股票发行的核准制的问题,探求注册制改革对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影响,最终对如何更好地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核准制和注册制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从而更加明确现阶段核准制的不足以及注册制的优点,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二文献综述 通过搜索和阅读一些文献,发现国内对于股票发行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股票发行制度的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于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比较和分析。如曹凤岐教授通过对股票发行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详细地比较分析,得出注册制是成熟市场普遍的普遍采取的发行审核制度2;蒋大兴教授从全新角度理解注册制的含义,认为注册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实质审核。3也有学者在详细分析了核准制和注册制的特点之后认为,基于立法理念的差异,注册制下的发审制度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而核准制则强调监管机关的职能(吴弘,2007)。 二是参考其他国家注册制的经验为我国注册制改革提出建议。由于资本市场较为成熟发达的地区多采用注册制,很多学者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来指导我国的注册制改革。如钟樑通过比较分析美国的注册制、英国的核准制、德国的注册制与核准制相结合,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的发展演进,从中汲取发达国家或地区证券发审制度经验,为我国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曹凤岐“推进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年第2 期 3蒋大兴“隐退中的“权力型”证监会——注册制改革与证券监管权之重整”《法学评论》2014年第2期

关于注册制的看法

关于注册制的看法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统计学 学号:6048 姓名:彭博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以美国联邦证券法为代表。它要求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关于证券发行本身以及同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说明书为核心 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 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 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 不进行实质判断。证券发行注册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提供据以判断证券实质要件的形式资料, 以便作出投资决定, 证券注册并不能成为投资者免受损失的保护伞。如果公开方式适当, 证券管理机构不得以发行证券价格或其他条件非公平, 或发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尽合理等理由而拒绝注册。另外,注册制还主张事后控制。 一.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区别: 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准备发行证券时,必须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完整、真实、准确地向证券主管机关呈报并申请注册。作形式审查,至于发行人营业性质,发行人财力、素质及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要件。不作出价值判断。申报文件提交后,经过法定期间,主管机关若无异议,申请即自动生效。 而是指发行人在发行股票时,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状况,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管理机关规定的必备条件;还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进行实质审核。” 由此可以看出,形式审核(注册制)与实质审核(核准制)的区分在于审核机关是否对公司的价值作出判断,是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划分标准。而实质审查具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对披露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与判断,另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对披露内容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在界定中的核准制时,一般取实质审查的第二种含义,即判断的投资价值与风险。 二.我国实行注册制的利弊: 一方面,注册制的全面铺开无疑扩大了市场的融资需求,从而为股市带来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审核制度的改变,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又备受质疑。由此可见,如果盲目推进注册制度,将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与以往的核准制相比,注册制并不会对上市公司的申报材料进行实质性的审核。即只要上市公司的申报材料符合要求,把该披露的信息披露出来,则其能否顺利上市,就完全由市场进行判断。针对这一模式,其实既有利又有弊。 有利之处,即打破核准制下,发审委“一揽大权”的局面,上市公司无需为“人情”而烦恼。此外,注册制下,IPO长时间排队的现象有望得到解决。随着拟发行公司的批量上市,

[可行性]关于注册制可行性的分析

关于注册制可行性的分析 摘要: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酝酿已久的注册制终于敲定,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将从注册制发行面临的障碍、机遇以及发展的条件三个方面对于注册制的可行性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适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注册制可行性分析 一、注册制面临的障碍 (一)环境障碍 1.法律环境障碍 (1)对核准制的改革。此前中国推行的新股发行核准制是依法确立的,《证券法》第十 条规定,公开发行证券,须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因此,要推行注册制,证监会在出台注册制草案之前还须将《证券法》修改纳入立法工作计划。 (2)我国法律法规漏洞。注册制的推行需要一系列严密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做保障。完 善的证券发行制度,必须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作为评判标准,同时还需要监管部门有效的稽查和执行力度来打击虚假信息的披露,保证证券发行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缺点是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虚假信息、操纵价格、内幕交易、极限投机等多个方面。因此,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法律法规的完善至关重要。 2.经济环境障碍 (1)市场定位问题。区别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创业板门槛普遍较低的状况,中国的创业 板市场定位应立足于成长型、创新型的企业,设置相对较高的股票发行上市门槛。但是,中国的上市资源近年来过于丰富,许多企业存在投机心理,企图借助上市来激增自身资产尤其是货币资金及其他金融工具,致使中国市场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对于注册制的创业板定位还需慎重考虑。 (2)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欠缺。非银行金融中介是指在间接或直接融资过程中为资金供 求双方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估机构、投资银行、券商、资产管理中介等,它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专业信息的生产和提供。由于中国市场上市公司水平良莠不齐,增加了股票市场的风险。投资者基于信息披露做出投资判断,因此,非银行金融中介披露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充分性至关重要。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刚刚兴起不久,远不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创业板注册制要点及影响分析

创业板注册制要点及影响分析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与科创板会有哪些异同?创业板的变化又将对A股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一、涨跌幅调整为20% 关于涨跌幅方面,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后,新上市企业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五日后涨跌幅限制从目前的10%调整为20%。 Wind显示,截至2020年4月27日,2020年共16家创业板公司上市,其平均新股未开板涨停板天数为6.19天。而2019年上市的52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新股未开板涨停板天数为8.31天。 取消首日涨停板限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首日放开定价,随后可能是IPO 的定价机制改革。 据统计,截至2020年4月27日,东方财富显示,2016年起共有940家非科创板企业上市,其中699家(占74.36%)的发行市盈率处于22.9倍-23倍范围内,只有8家企业的新股发行市盈率超过了23倍,这一比例仅为0.85%。

而科创板除3家亏损企业外,96家新上市公司中只有中国通号和广大特材的发行市盈率低于24倍。 二、与科创板的异同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趋同于科创板,但在保荐机构强制跟投一事上,两者则有差异化安排。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不再要求券商对其保荐的所有项目进行强制跟投,而是仅对未盈利、红筹架构、特殊投票权以及高价发行的四类公司采取强制性跟投。券商跟投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本质,其本质上是要提高券商对项目和企业的定价能力,关键是要对定价负责,目的是提高科学定价能力和持续保荐能力,以及强化中介机构承担的责任与风险。 本轮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在试点注册制的安排方面,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大体与科创板一致,注册程序分为交易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两个环节,通过问答的方式来督促企业提高信披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指出,坚持创业板和其他板块错位发展,找准各自定位,办出各自特色,推动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 另外,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有三个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是建立沪深交易所审核工作协调机制,保持审核标准尺度一致,避免形成抢资源情况;二是明确在审企业衔接安排,确保向注册制过渡;三是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涉及公开发行的同步实施注册制。

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铥济鉍横 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孙春夺 摘要:注册制改革能够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升级换代,这是广大股民期盼已久的事,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这符合历史的 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核准制已经逐渐开始暴露各种弊端,逐渐与中国的发展脱轨,与广大股民的愿望相违背,从核准制过渡到 注册制迫在眉睫。注册制改革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能仅仅纸上谈兵,需要经过长期的分析研究,对股票市场和中国的现实充分 了解,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渐进完成注册制改革。 关键词: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障碍;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股票发行制度 股票发行制度是指发行人在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遵循 的一系列程序化的规范,主要包括监管方式、发行方式和发 行价格等方面,其中监管方式是最根本的内容。股票发行制 度主要包括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我国目前仍然采用核 准制,但此种监管制度已经逐渐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脱 节,注册制改革刻不容缓。 二、中国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障碍 中国证监会前主席肖钢曾经在公开场合点明了核准制 的三大缺陷和不足,这无疑说明了核准制已经与中国的发展 方向背道而驰,推进注册制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但现阶段,在中国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仍然存在诸多障 碍。 (一)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1JE券市场运行不规范,市场化程度偏低。虽然我国的 股票发行制度在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 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市场本身在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当中还不起主要作 用,行政干预的现象还依然存在。我国股票市场由于起步晚, 发展慢,程度低,体系不健全,环境秩序太混乱,最终导致市 场运行不畅通,市场本身容易出现问题。 (2) 与发达国家不一样,广大股民在我国股市中所占比 重太髙,他们本应为股市运行做出贡献,然而相反,广大股民 往往只注重投资收益,但是事与愿违,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的 投资知识,他们的在股市上的种种行为只能加剧股市的混 乱,降低股市的效率,基本上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 2.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面存在问题。20世纪90年代 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但随着市场 的发展变化,问题逐渐暴露。这些资本市场的出现,无疑减弱 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集中程度,降低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作 用;同时,各资本市场之间交叉混乱,不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 升级换代,让中国的资本市场错失了发展的良机。3. 退市制度方面存在问题。股票市场不能只注重上市, 也要关注退市,上市标准要完善,退市标准也要严格。但我国 的退市标准却令人堪优。 (1) 标准欠妥,操作困难。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 退市标准不仅制定简单,而且操作困难。这不仅与当时的制 定初衷截然相反,而且还导致了市场效率低下,秩序混乱,严 重制约了股市的健康有序运行。 (2) 退市效率太低,退市程序极其繁琐,耽误时间太长。 (3) 欠缺权利救济程序。退市将对公司和投资者造成巨 大的损失,在这种状况下,权利救济程序的作用尤为突出。 4. 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结构,是指各投资主体的 总量在总投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分析各投资主体的所 占比重,大致可以判断出本国的投资者结构是否合理,也可 以找出问题所在,为之后的改进提供充足的依据。一般而言, 金融机构所占比重越高,证明投资者结构越合理。在发达国 家,金融机构所占比重基本上都能达到一半以上,金融机构 所占比重要远远超过投资者个人。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这 真的是本末倒置啊!中国的投资者结构亟待调整。 (二)对市场主体惩罚太轻,对投资者利益保护 不当 注册制强调的是让市场自身发挥作用,让行政手段退出 市场环境。但中国的市场还没有达到完全可以自由放任的程 度,在中国,实行注册制如果没有司法制度的配合,那无异于 给不良商家提供坑害老百姓的机会。虽然我们国家相继制定 了《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制度考虑的仅 仅是如何让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而对投资者利益方面 的保护基本上或有或无。三大实体法虽然对此均有规定,但 都没有涉及对行为人的实质惩罚,惩罚力度太轻,起不到真 正的惩罚作用。 (三)证券监管方式不完善 虽然我国近几年正在逐渐改善证券监管方式,正在调整 自己的步伐,让证券市场能够自己管自己,让证券市场能够 962018年第8期

证券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弊影响

证券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弊影响 : 一、证券发行核准制与注册制比较分析 (一)证券发行核准制 核准制就是指证券申请人不仅要依法公开一切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信息并确保其真实性,而且还要符合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实质要件,由证券审核机构决定是否准予其发行证券的一种制度。证券发行核准制其核心在于证券审核机构在审查证券发行人的发行申请时,不仅要求充分公开披露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且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必备条件;申请经过证券监管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审查并获批准后,发行人方可发行证券的证券监管制度。 核准制下,证券发行权利是通过证券审核机构的批准获得的。核准制充分体现了行政权力对证券发行的参与,是“有形之手”干预证券发行的具体体现。发行人的发行权是由证券监管机构以法定的形式授予。发行人必须取得审核机关的授权文件,方能开展相关的证券发行活动。如果没有证券监管机构或其授权单位的批准,一切证券发行活动皆为非法,不仅发行的证券无效,非法发行人和参与的中介方都可能受到严厉的处罚。 核准制并不排除发行人信息的公开披露。核准制并不排除注册制所要求的信息披露,同样重视对发行人提供的各种信息的审查,发行人必须提供真实、完整、准确的相关信息。就实践而言,执行核准制的国家和地区同样也重视公开原则,其强调程度并不亚于注册制,如德国、法国、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规定了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 核准制规定证券发行的实质条件,强调实质管理原则。证券监管机构除进行信息公开要求的形式审查外,还对证券发行条件进行实质审查,并据此作出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的价值判断和是否核准申请的决定。核准制的实质条件一般规定在公司法中或证券监管机构中的相关文件中。主要包括:发行人的营业性质及其证券发行与上市的意义;发行证券所筹资金的投资有无合理的成功机会;发行管理人员的资格、能力;发行人资木结构的合理性;发行人所得报酬的合理性;各类股票权利、义务及出资是否公平;投资人将承当风险的程度、发展前景、发行数量和发行价格等等。证券监管机构有权否决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股票发行申请。只有符合了信息公开要求和实质性条件,并经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取得发行资格,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 核准制主张事前与事后并举。核准制依法律规定的实质条件作为证券发行的事前审查,同时,核准制的审核机关也享有事后审查和撤销权。在发行人获得核准之后,如果证券监管机构发现所核准的事项存在虚假、舞弊等违法行为,有权对已作出的核准予以撤销,并追究发行人及相关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二)证券发行注册制 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注册制有卜列特征: 在注册制下,公司发行证券的权利是白然取得,并不需要政府的特别授权。这是注册制区别于核准制的重要特征,在注册制卜,公司发行证券并不需要政府专门授权,只要发行人在申报后法定时间内,未被证券管理机构拒绝注册,发行注册即为生效,发行证券的权利便自动取得,只要注册文件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政府无权予以拒绝。注册制有以下特点: 1、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理论设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证券市场,只要信息完全、真实、及时、公开,市场机制与法律制度健全,证券市场木身会自动作出择优选择。管理者的职责是保证信息公开与禁止信息滥用。基于这一理念,公开原则

浅析我国股票推行注册制改革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4786470.html, 浅析我国股票推行注册制改革问题 作者:陈怡我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2期 【摘要】中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审批制到1999年《证券法》的实施使股票发行变为核准制,再到今天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注册制:2014 年5月9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必须要正面稳当的推进。2014年10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2015年,第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并通过了有关实行股票注册制的决定。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历史潮流,我国当前股市处在十分艰难的时期,股票核准制的弊端日益凸显。 【关键词】核准制;注册制;市场化 一、核准制 (一)理论基础。指发行股票不仅要以真实情况的充分公开为条件,且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指定的若干适用于发行的实质条件,只有经过证券管理机关批准后才能取得在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的资格。它依照的是一种实质管理原则,其目的在于禁止质量差的股票公开发行,从而维护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秩序。 (二)弊端。核准制更多强调政府监督,而忽略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与市场参与方的价值和作用。发行审核与上市审核一体化,同时证券监管部门管控上市的规模、节奏和资源分配,从而造成上市审核数量少、效率低以及多家企业排队上市的局面。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与“高定价”等问题使得一些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被拒之门外,只能去寻求海外市场。股票发行审核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即更多的放在事前审核环节,这必然导致事中和事后监管力度的欠缺,以及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不足。证券发审委的自由裁量权利过大,极易产生权利寻租。 二、注册制 (一)注册制的理论基础。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各种资料公开、完整和准确的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只对发行企业提供的一系列申报文件的真实性、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并不针对发行人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而是将股票良莠交给投资者和市场判断,即使发行的股票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监管机构也无权干涉。注册制本质就在于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目前实行注册制的代表国家

我国注册制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之初探知识分享

我国注册制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之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对注册制与核准制的比较,探讨我国注册制改革的必要性,又立足于我国现新股发行的制度现状,对我国和美国的新股发行体制进行比较,由此探讨我国注册制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以期我国注册制改革进程顺利推进。 关键词:注册制核准制新股发行体制注册制改革方向和策略我国证券市场的形成至今只有二十多年,还处于一个正在长大而并没有成熟的状态,我国多年来推行的是核准制的新股发行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其暴露出众多问题,核准制逐渐的已经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随之而来的是注册制日益被推上改革的日程。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从2013年的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到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股发行注册制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当下的改革方向。这使解决多年来证券市场上存在的众多问题成为可能。 一、注册制概述 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合并公开,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审查

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证券发行注册制实际上是证券发行的形式管理,证券发行审核管理部门只审查证券发行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形式上是否符合要求。注册制是一种形式审查,不对相关信息的实质性的价值进行判断,让投资者从自己的判断中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其风险也由其自主判断,如果企业相关材料合理,证券监管机构就不得拒绝其注册。而注册上市的企业要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 二、注册制与核准制的比较 1、审核的内容不同 注册制只要求发行人提供相关申请材料符合信息披露要求,对其进行形式意义上的材料审查,经过审查发现其不存在虚假、误导或遗漏等情况后,便可予以审批。而核准制不但要求证券发行遵守信息披露义务,还要求发行人具有发行资格,以及其所发行的证券需要经过审核管理部门的实质审查,包括对发行公司的经济效益、资本结构、高管人员资格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核。注册制相对核准制而言其审核条件更为宽松,入市的门槛降低,将证券价值和风险的选择判断权完全归还给投资者,其更为有利于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和高新企业的上市。[1] 2、市场化进程不同 核准制虽然也要求企业披露其全部信息,但有些投资者并不能够

注册制的影响

注册制的影响 1.什么是核准制 证券发行核准制即所谓的实质管理原则,以欧洲各国的公司法为代表。依照证券发行核准制的要求,证券的发行不仅要以真实状况的充分公开为条件,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制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条件。符合条件的发行公司,经证券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取得发行资格,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禁止质量差的证券公开发行。 2.实质审查具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对披露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与判断,另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对披露内容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在界定股票发行中的核准制时,一般取实质审查的第二种含义,即判断公司证券的投资价值与风险。 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以美国联邦证券法为代表。它要求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关于证券发行本身以及同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说明书为核心。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另外,注册制还主张事后控制。

形式审核(注册制)与实质审核(核准制)的区分在于审核机关是否对公司的价值作出判断。对中国股市短期影响注册制推行之前,从2003年到2014年每年新上市的公司数分别为:65,99,15,65,168,77,64,349 ,277,146,116家。平均每个月上市10.92家。而2015年上半年共计发行190家,平均每月上市31.67家。由此推算,注册制推行后每年新股发行数量将为原来的 2.9倍,这意味着股票市场将以每年新增380家的数量迅速扩容。在新增资金未能入场之前,这些新增的股票将分配原来市场中的存量资金,这将会导致股价的下降。 这可以参考中国台湾模式,首次在两种制度(核准制与注册制)并行的情况下,在制度推行前三个月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反应,通过3、4个月的消化,推行之后三个月就迎来了一波非常大的行情。之后再次改为单一注册制时,市场对新制度已基本不存在负面反应。 对中国历次IPO重启分析,可以大致判断在标的资源供给增多时,股市的波动情况。自1990年起,中国一共经历了8次IPO 暂停和重启,重启持续时间也逐步在拉长,从历次IPO重启前三个月,重启首月和首半年的涨跌幅、区间涨跌幅可以分析出,IPO 并没有明显对股市产生一致性的涨跌影响。重启前三个月,市场波动相对增大,重启后市场整体仍然沿着自身的经济趋势在变化。 二、对中国股市长期影响

股票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弊影响

目录 一、我国股票发行监管制度的沿革 (1) 二、股票发行注册制确立以前暴露的弊端 (1) 三、股票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弊影响 (2) (一)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好 (2) (二)实行注册制的阻力 (3) 四、对目前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建议 (3) 五、结束语 (4)

证券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弊影响 股票发行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利弊影响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确定将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终于有了成形的政策,我国核准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产生权力寻租,阻碍股票市场的市场化功能发挥,严重阻碍资本的优化配置。在我国确立了股票发行注册制之后,向股票市场释放了利好信号的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股票发行注册制本身的许多漏洞引发社会关注。通过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注册制 股市 市场化 一、我国股票发行监管制度的沿革 新中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建立以来,中国股票上市监管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不断的改革、调整和完善股票发行监管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发行监管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推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变,总体上经历了从审批制到核准制的转变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行政审批制。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股票发行实行行政审批制,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根据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对股票发行实行额度管理和指标管理,带有很严重的行政色彩,期间大量的国企通过改制完成上市融资。 2.核准制。券商辅导公司进行上市,由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证监会向各综合类券商下达可推荐拟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家数。只要具有主承销商资格,就可获得2至9个通道,主承销商的通道数也就是其可申报的拟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家数。 3.保荐制。2004年起,开始推行保荐人制度。其本质是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负责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的推荐和辅导,经尽职调查核实公司发行文件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协助发行人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了由保荐人承担发行上市过程中的连带责任的制度内容。 二、股票发行注册制确立以前暴露的弊端 在我国证券市场诞生之后的一些时期,始终充斥着动荡与不安。权钱交织的现象层出不穷。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要点解读

内容纲要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举办第十三次会议,并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 此次方案中大家关注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试点注册制后新上市企业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之后涨跌幅限制从目前的10%调整为20% 2.创业板注册程序和科创板有三方面不同 3.IPO条件调整,允许亏损企业上市 4.对退市规则予以扩容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要点解读第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后,新上市企业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之后涨跌幅限制从目前的10%调整为20%。此项基本上跟科创板一致,但是区别在于,科创板全是增量,所以没什么问题,而创业板则涉及存量调整,也就是之前的上千家股票交易系统,是否也都要做出改变,目前这个还需要等待细则,这可能会改变很多股票的交易节奏。会发生明显的市场异动,让波动幅度大幅增加。 第二,同科创板相比,创业板注册制有三方面不同,一是建立沪深交易所审核工作协调机制,保持审核标准尺度一致,避免形成抢资源情况;二是明确在审企业衔接安排,确保向注册制过渡;三是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涉及公开发行的同步实施注册制。 此项安排,也是考虑到存量的问题,不同于科创板,全是新生的,创业板已经运行了10年,现在排队的企业就有180多家,这些企业怎么过度衔接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大概率就是先换个说法,名义上是注册制,但其实还是以审核为主。就跟现在的科创板一样,并没有实现完全的权力下放。所以基本换汤不换药,上市公司质量,并未有明显的提高。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肯定也是先把排队的企业发完,其他的企业,依旧需要排队。 第三,IPO条件调整,(一)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二)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

论我国证券发行的注册制改革

论我国证券发行的注册制改革

论我国证券发行的注册制改革 2014301289 石香星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在一国的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证券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市场主体能否进入证券市场进行上市交易,也决定了一家公司是否有资格在证券市场中进行融资。 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发行核准制度,合理的发行审核制度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形成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意义重大,这已成为政府监管机构、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共识。 一、股票发行核准制的不足之处 我国目前实行行政色彩比较浓重的证券发行核准制。发行申请人能否发行证券由证券监管机构审核决定。核准制下,监管机构需要同时审查两方面内容,即申请证券发行的主体要依法及时公开与其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同时确保其真实可信,其次申请发行证券需要进行一系列实质审查,其所具有的实质内容是否合乎法律规定。只有以上两方面审查都获得通过,监管机构才授予发行人证券发行的权利。 (一)股票发行审核效率低下 众所周知,在实质审查下核准制的审核标准较为严格,对发行人的要求也较高;对发行申请人来说,要动用极大的人力物力去准备监管机构要求其提交的相关材料;就证监会自身而言,其审核程序亦是繁琐复杂,通常要召集发行审核委员会举行多次会议才能作出决定。这些都导致了证券发行申请耗时耗力,效率不尽如人意。效率低下必然导致申请人要耗费较长的等待时间,而时间一长市场环境又是瞬息万变,就证监会自身的情况来看,其发审委的审核标准不一,经常“变幻莫测”,有时类似的发行申请采用不同的审核标准,令发行申请人难以适应无所适从。这就间接导致审核效率很难提高,对发行人顺利发行股票进行融资非常不利。 (二)难以通过证券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离不开自由的市场准入机制。在实行核准制的证券市场,市场准入的门槛较高,对发行人进行实质审查不利于各种资源

浅谈注册制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注册制的推行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封面上的人物,关注资本市场动态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党委委员,姚刚,在业界号称“发审皇帝”主宰股票市场上市与发行长达13年之久,与2015年11月13日因严重违纪被组织正式调查,12月9日由国务院发布公告,免去姚刚证监会副主席职务,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决定。会议草案明确表示,在决定施行之日起两年内,授权对拟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开发行施行注册制度。姚刚的下台,引起了资本市场关于我国加快推进注册制改革的极大猜想。那究竟什么是注册制,我国的股票发行体系又经历了一番怎样的演进过程,在推行注册制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又存在哪些诟病,推行注册制后又将对我们的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股票市场起始于1990年末,经过近十年的审批制阶段(可以细分为“额度管理”阶段和“指标管理”阶段),这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发行有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股票发行的额度、指标均由上级监管部门制定,随后再下发到各地方企业。 2001年3月开始推行“核准制”准入制度。2001年3月到2004年12月为核准制下的“通道制”阶段,2004年2月起,我国开始实行核准制下的“保荐制”准入制度。由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数量严密把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初始上市公司的质量,但同时也扭曲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了市场关于股票价格的合理定价。下面我们看一下什么是注册制,在成熟的资本市场美国注册制是怎么运行的。 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做形式审核,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准备推行的注册制比现行的制度,上市时间更短,一般各项条件均符合的情况,三个月左右即可完成注册。监管机构虽然同样需要对拟上市公司的申请进行审查,但其审查重点是披露信息的完全性和真实性,不再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背书,定价上能更好的反映市场中投资者对新股的真实供求关系。实质上是把价值评判留给市场自行决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然后我们系统的看一下市场在正式推行注册制前存在的诟病。 一是许多公司上市后效益差,投资价值低。 这是从东方财富数据中心查询的数据,在上交所主板市场1067家上市公司中,同时满足每股收益0.5元以上,净资产收益率5%以上的公司只有190家,占比17%,深交所1723家上市公司中,满足条件的有213家,占比13%.

台湾及香港注册制实施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台湾及香港注册制实施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台湾及香港注册制实施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导言】何为注册制? 注册制即所谓的公开管理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发行公司的财务公开制度,以美国联邦证券法为代表。它要求发行证券的公司提供关于证券发行本身以及同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说明书为核心。 证券发行注册制是指证券发行申请人依法将与证券发行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公开,制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机构审查,主管机构只负责审查发行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的一种制度。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 另外,注册制还主张事后控制。 第一部分台湾注册制实施对股市的影响分析 一、台湾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 从1961年至今,台湾证券市场多次修改《证券交易法》,其发行制度经历了三次演变:单一核准制、核准制与注册制并存、单一注册制。 1、1960s-1980s:台湾实施单一核准制 1960年台湾成立了证券管理委员会,1961年出台了《证券商管理办法》,同年台湾证券交易所成立。台湾证券交易所初期仅有16家上市公司,资本额仅55亿元,年成交值不足4.5亿元。台湾证券交易所开业后的6年内,台湾股市完全被公司大股东及大投机炒家控制,经常人为制造暴涨暴跌。1963~1968年,台湾政府为支持证券集中交易,实行“强制上市制度”,将当时在柜台交易的证券强制在交易所上市。

1968年台湾当局颁布了《证券交易法》,这是台湾证券业的基本大法,它囊括了证券法律的基本内容,在台湾证券法制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台湾证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支持作用。《证券交易法》正式将原来的“强制上市制度”改为“自由上市制度”,即公开发行的股票可以仅在场外交易,而不在交易所上市;但由于发行审核仍采用核准制,限制了通过审核公司数量,因此场外交易并没有得到发展,交易所上市数量也没有明显增加。这个阶段的台湾证券市场受制于市场初创、奉行单一核准制,市场发展缓慢。 2、1980s-2006年:核准制与注册制并行 进入80年代后,台湾证券市场较成立之初发生了显著变化,30多年的发展也暴露证券业和证券法制的诸多深层次问题。与此同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证券业、证券法制也有了新发展,这使得台湾的证券法制亟待革新完善。1983年,台湾当局对《证券交易法》进行了重大修改。其中最重要的改进之一就是引进了发行审核注册制,简化了有价证券募集与发行的审核程序。经过1983年修订之后,台湾证券发行审核制由单一核准制变为了核准制与注册制并行。台湾证券发行制度既可以采取注册制,也可以采取核准制,具体执行制度由主管机关决定。台湾之所以同时并行核准制和注册制,在于台湾当局从简化发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培养投资者审慎投资的角度推出注册制,同时也考虑到台湾的证券业、证券市场尚未十分成熟,仍需核准制来规范上市企业质量,于是同时执行两种制度,取二者之长,并逐步过渡到全面注册制。 3、2006年至今:台湾实施单一注册制 2006年1月11日,台湾当局再次修订了《证券交易法》,其中有关股票发行审核的第22 条规定,“有价证券之募集及发行,除政府债券或经主管机关核定之其它有价证券外,非向主管机关申报生效后,不得为之。”这意味着台湾地区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已经由1983年以来的并行制度全面过渡到了注册制,完成了台湾地区股票市场制度建设史上的一次重要飞跃。台湾当局之所以将核准注册并行制度全面过渡到注册制,在于台湾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经过多次修订已经相当完善,证券发行方、发行中介机构、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也积累了

我国证券注册制的改革

我国证券注册制的改革 摘要为了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解决新股发行体制存在的问题,需要更好地完善规则,需要市场参各方全面配合,积极推进发行体制改革。股票发审权下放是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是一种历史趋势,是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必然结果。中国目前实行的是股票发行审核制,存在很多弊端。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平稳地从审核制过渡到注册制。本文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并了解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后的现状,对其难点及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后找出相应对策,以及国外证券市场的成功案例对我国证券市场注册制的改革启示。 关键词注册制改革审核制注册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我国证券注册改革的现状 (2) 2.1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2) 2.2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现状分析 (3) 2.3国家支持政策分析证券机构实行现状分析 (3) 第三章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难点分析以及外国的经验与借鉴 (3) 3.1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难点分析 (3) 3.1.1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3) 3.1.2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面临的问题的相应对策 (4) 3.1.3生产制造型企业物流外包阻因分析 (4) 3.2审核制与注册制的对比分析 (4) 3.3外国的经验与借鉴 (5) 3.3.1美国股票注册制对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启示 (5) 3.3.2英国证券市场对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启示 (5) 3.3.3其他国家证券市场制度对我国证券注册制改革的启示 (6) 第四章我国证券注册制的改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6) 4.1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6) 4.2对投资者的影响 (7) 4.3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7) 4.4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7)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8)

浅谈股票发行由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的改革

浅谈股票发行由核准制 过渡到注册制的改革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我国股票发行由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的改革 摘要: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的明晰,推进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已经成为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将从最基本的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概念和区别入手,探求现阶段核准制的不足以及注册制的优点。并结合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注册制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对如何更好地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票融资”和“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1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的明晰、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股票发行市场化越来越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推进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已经成为股票发行制度改革的趋势。 (二)研究意义 如上所述,我国股票发行制度向注册制过渡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由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向注册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配合和制度条件的辅助。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一味模仿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西方国家的股票发行注册制也是不可行的。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本文将从最基本的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概念和区别入手,结合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现行的股票发行的核准制的问题,探求注册制改革对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影响,最终对如何更好地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清晰地了解核准制和注册制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从而更加明确现阶段核准制的不足以及注册制的优点,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二文献综述 通过搜索和阅读一些文献,发现国内对于股票发行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股票发行制度的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于核准制和注册制的比较和分析。如曹凤岐教授通过对股票发行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详细地比较分析,得出注册制是成熟市场普遍的普遍采取的发行审核制度2;蒋大兴教授从全新角度理解注册制的含义,认为注册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实质审核。3也有学者在详细分析了核准制和注册制的特点之后认为,基于立法理念的差异,注册制下的发审制度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而核准制则强调监管机关的职能(吴弘,2007)。 二是参考其他国家注册制的经验为我国注册制改革提出建议。由于资本市场较为成熟发达的地区多采用注册制,很多学者希望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来指导我国的注册制改革。如钟梁通过比较分析美国的注册制、英国的核准制、德国的注册制与核准制相结合,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的发展演进,从中汲取发达国家或地区证券发审制度经验,为我国相关制度的构建提供有益借鉴。4付云则借鉴了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来指导我国IPO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5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曹凤岐“推进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年第2 期 3蒋大兴“隐退中的“权力型”证监会——注册制改革与证券监管权之重整”《法学评论》2014年第2期 4钟梁“论我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的改革与完善”2013 5付云“美国股票注册制对我国 IPO 转向注册制的启示”《科技视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