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

第一章项目概要

本章是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内容的摘要性概述。简要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地点与规模、建设内容与工期、投资估算、效益综合评价结论和实施与管理方案。要求文字简练,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建设基本概况,做到一目了然。

1.1 项目背景

简要说明项目的由来、已有的规划成果等背景情况,并说明项目立项具有的相关的政策、文件等方面的依据。

1.2 编制依据

简述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主要说明项目立项相关的各级政府文件与批文、规划成果、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包括:(1)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有关行业政策、标准和计算方法;

(2)国家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3)项目符合的相关规划成果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定意见;

(4)项目采取的技术措施所符合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3 项目建设的任务与目标

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要求,简要说明本次

项目建设任务,即:土地沙化治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的面积。简要说明项目实施后达到的节水、增产、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单方水利用效率、防止土地沙化、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林草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用水等方面量化的经济技术指标。

1.4 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内容与工期

说明项目区位臵、地理坐标;建设面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工期,并说明项目建设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

1.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说明项目建设总投资及构成、资金来源及比例;自筹资金要说明筹措方案。

1.6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结论

简述项目实施后,保护、改良和利用水土资源及其它再生自然资源,所获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阐述项目经济评价指标。

1.7 组织机构和管理

说明项目建设的业主单位。简述项目建设期实施组织机构与职能分工;项目运行管理期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方案。

1.8 编制依据

1.9 成果构成

说明项目可研报告成果构成,包括报告正本、专题附件报告、

附表与相关图件等内容。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本章在介绍项目区概况是要分两个层次,一个是项目所在的县(市)概况;另一个是项目点概况,但侧重点不同。对项目县(市),只简要说明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区域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状况、自然灾害情况、社会经济条件、土壤沙化状况和危害情况;对项目点,在考虑项目对选点的具体要求情况下,重点介绍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沙化危害程度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臵及范围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臵、范围和面积,注明项目区经纬度,体现集中连片的立项要求。

2.1.2 水文气象

(1)说明项目区内水文监测站观测项目、年限。综述项目区所在区域的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情况;综述项目区所在区域地下水分布、补给、可开采利用条件等基本情况。

(2)说明项目区邻近气象台、站观测情况,概述工程所在地区的多年逐月平均气象要素。

2.1.3 地质条件

(1)概述项目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和类型。(2)说明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毛细管水饱和带的埋深、含水层的分布和结构;分区阐明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地下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质。预测实施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

(3)概述项目区工程建设(渠道沿线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

(4)概述及评价选定渠线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预测产生边坡失稳、湿陷、胀缩、冻融、管涌、次生盐渍化等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

2.1.4 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1)简述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利用现状。

(2)论述项目区地表水、地下水可利用量和已利用的程度;说明项目区(所属乡、镇)工农业、人畜和生态用水情况等。可列表说明。

2.1.5 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1)说明项目区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情况和现有耕地类型、面积。

(2)分析说明项目区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2.1.6 土壤沙化状况

说明项目区现有耕地土壤结构、肥力、盐碱化程度、土层厚度、沙化面积及土壤沙化分布情况。

2.1.7 植物资源状况

重点说明项目区植被种类、面积、覆盖度和林草覆盖率等情况。

2.1.8 林草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

重点说明项目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即: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退耕还林、林果业基地建设和其他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人工林建设、植被恢复等工程建设和保护现状情况。2.1.9 农田林网化建设状况

说明项目区林网化程度、有林地面积、林网占地比例、网格大小规格等内容。林网化程度是指耕地四周完整林带占耕地四周总长度的比例。如耕地四面有林带保护,林网化程度为100%,依次类推;有林地是指疏密度在0.4以上的完整林地(或林带);林网占地比例是指林网有林地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网格规格大小是指受林带保护的耕地面积的大小。

2.1.10 自然灾害与风沙危害

综合分析说明项目区影响农业生产及生态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大风、沙尘、冰雹、低温、洪水、盐渍化等自然灾害,并说明影响程度,重点说明风沙的危害程度。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人口及劳力

说明现状年项目区总人口、农业人口、劳动力及所占比例。

2.2.2 农业生产水平

说明现状年项目区农业支柱产业类别、规模、作物结构、种植面积与比例、作物总产与亩产、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沙产业发展等情况。

2.2.3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说明现状年项目区工农业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农业总产、产值及所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2.2.4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围绕项目实施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说明项目区所具有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人员、服务体系建设等具备的基础条件。2.3 基础设施

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说明项目区水源工程、防洪工程、灌溉与排水骨干工程建设年代、现状、运行管护、完好率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2.3.2 田间工程现状

(1)说明项目区斗渠、斗排(含)以下的灌溉与排水渠系现状、运行管护、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2)说明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和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等情况。(3)说明项目区田间土地平整、灌溉方式、灌排渠道及配套工程的现状情况;

(4)说明项目区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艺技术、节水管理措施和防治土壤沙化措施的应用情况。

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体系

说明项目区具备的适宜各种作物耕作的农机种类、数量、动力等现状情况和相配套的农机维修、服务保障体系。

2.3.4 交通与电力

说明项目区交通条件、输变线路情况。主干道是否柏油化,田间支道是否沙石化,农电网改造是否配套等。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章结合项目立项的背景情况、项目区基本概况和土壤沙化危害程度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结合项目区水土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结构、骨干水利工程配套、交通电力完善、政府支持、配套资金落实、农民积极性高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1 项目区农业生产与土地保护的制约因素

结合项目区基本概况,主要从自然灾害、干旱缺水、土壤沙化;田间工程配套及标准差;农业、林业、生态节水技术和高产栽培模式应用普及程度低;灌溉管理粗放等方面分析说明制约农业生产高产高效和土地保护的主要因素。要用量化的数据和指标分析说明。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一是宏观经济和土地沙化治理的要求分析。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中央及自治区提出的有关防治土地退化的大政方针;二是从行业、产业政策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要求分析。如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规划布局等;三是投资方向分析。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领域或项目;四是从本地区或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和土地保护的要求分析;五是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期望;六是结合项目区土地沙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说明项目建设的迫切性,要具体,有针对性。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从项目建设有利条件去分析:一是对土地沙化治理的具体要求,拟建工程针对主要制约因素的解决效果,对不同解决技术方案的比较;二是从基础条件出发,对项目建设的水土资源、植物资源、作物结构、骨干水利配套情况、田间水利设施现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具备的优势条件分析;三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土地保护的促进作用方面分析;四是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五是承担单位的能力和技术优势等。

第四章农业及林草生产方案

本章主要是通过项目建设,结合项目区农业及林草生产发展规划和水土平衡分析成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林草和优势特色林果业,对防治土地沙化和农业生产达到的增产、增效目标

做出规划。此章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项目区经济评价之用。4.1 农业及林草业生产现状

重点说明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比例和面积;生态林、经济林、牧草的结构、比例和面积。说明农作物、经济林、牧草的总产、亩产、产值和收购单价;亩投入和产出等。

4.2 农业与林草生产方案

4.2.1 发展目标

结合项目区所在区域和县(市)农业和林草业生产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说明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业、林草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预计达到的经济与生态保护目标。

4.2.2 结构调整

结合项目区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发展目标,分析项目区农业结构是否合理。围绕土地沙化治理的特点,大力推行农田林网化、经济生态林和草地的发展,说明农业结构的调整情况;项目区发展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灌等)的作物结构要单独分析说明。

4.2.3 产量指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采取节水灌溉技术、高效农业栽培与管理技术,对项目设计水平年农作物、经济林、饲草产量和亩增产值进行预测。

第五章水土资源与水供需平衡分析

本章是项目可研报告较重要的章节,是确定项目区水土资源保障能力和灌排工程规模的依据。应根据项目区水土资源评价成果,分析防治土地沙化适宜的作物和林草种植结构;根据作物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灌区内城乡生活、工矿企业和生态用水量等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 水资源分析

(1)说明项目区水资源总量、构成、特点及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分析在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2)说明项目区地表水分水比例和年引水量。

(3)分析项目区地下水补给情况、可开采量和已利用量。5.2 土地资源分析

(1)重点分析项目区土壤结构、质地、土壤肥力、土壤盐分及土壤沙化分布情况。

(2)分析土壤理化性状与作物结构调整的适应条件。

5.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

(1)确定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

以项目建设期开始的前一年为现状水平年;项目建设期结束后并产生效益的第一年为设计水平年。

(2)确定供需平衡计算单元

以项目区供水水源(骨干输水工程)控制的灌溉面积来确定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单元。

(3)确定供需平衡计算节点

结合项目区骨干引水工程现状情况,确定项目区供水工程引水量的计算节点。项目区若是一条支渠供水,以支渠进口作为计算节点;若是多条支渠供水,以干渠进口作为计算节点。(4)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

根据项目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林草布局、作物结构、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干旱地区以旱作物为主灌溉设计保证率取P=50%、75%。

5.4 灌溉可供水资源

说明项目区水资源总量、构成、特点及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按设计灌溉保证率(P=50%、75%)逐月说明骨干供水工程给项目区的供水量,可列表说明。

5.5 项目区现状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现状年项目区灌溉面积、作物结构、各种作物灌溉制度、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项目区作物逐月需水量和灌溉保证率(P=50%、75%)的逐月可供水量,分析现状年项目区现状需水量、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及供需平衡结果,并分析项目区现状年余缺水情况、特点和建议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供需平衡可列表计算。

5.6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灌溉面积、作物结构、各种作物灌溉制度、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项目区作物逐月需水量和灌溉保证率(P=50%、75%)的逐月

可供水量,分析设计水平年项目区需水量、项目建设后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及供需平衡结果,并分析项目区设计水平年缺水状况的改善程度以及节余水量的用途。

第六章规划设计

本章是项目可研报告的重点,应根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项目的立项条件和资金使用范围,并结合项目区自然状况、基础设施条件,针对项目区存在的土壤沙化等问题,对采取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规划设计和方案必选,达到经济、合理、防治土地退化、效益显著的目的。

6.1 指导思想

(1)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环境、防治土地退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注重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农业和管理措施综合配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优的指导思想;(2)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大农田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地沙化治理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3)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示范推广,重点做好节水农业技术和农田防沙治沙先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6.2 规划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

统一规划;

(2)项目区水资源、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备;

(3)治理的地块集中连片,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年度单个项目区治理面积不低于5000亩。在土地沙化较为较为严重地区实施的土地沙化治理项目,要选择水土条件相对较好,地势平坦,土层厚度在30cm以上,治理潜力较大的地区进行治理。周边植被盖度0.2以下的地带,林草覆盖率要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周边被盖度0.2---0.4的地带,林草覆盖率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6.3 建设标准

(1)执行新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新农开办…2004?5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建设标准。

(2)工程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取值,应与所在灌区要求一致,并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288的规定。(3)项目区设计排涝标准、设计排渍标准的取值和排涝模数、排渍模数的计算除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288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要求;当项目区需要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时,其排水设计标准除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288的规定外,还应加强相关的田间试验和现场调查,科学确定不同时期的地下水控

制深度;当项目区需要进行涝、渍、盐碱化兼治时,其排水标准应根据综合治理要求合理确定,或分别根据排涝或改良盐碱土所要求的排水标准从中选取最为安全的数值,进行排水工程设计;实施井灌井排的渠井结合的项目区,除应以改良盐碱土规定的排水标准作为地下水位的控制上限外,还应确定可以容蓄回灌补源水量的地下水位控制下限值。

(4)灌溉渠道、排水沟道和其它灌排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分类和级别,达到?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288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的要求。

(5)灌溉和排水的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288的要求。用微咸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应采用咸、淡水混灌或轮灌的方式防止土壤盐碱化。使用生活或工业污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必须经过处理且达到灌溉水质标准。

(6)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微灌、喷灌、低压管道灌等)应符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95等技术规范的规定。

(7)农业技术措施采用的标准

①条田建设。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平原地区的田(地)块,要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以适应农业机械

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每方田面积100-400亩,田面坡度均匀一致,达到一次灌水1-2日结束的标准。

②畦灌田块规格。畦田是在末级灌渠的基础上,用临时修筑的土埂,将灌溉土地分隔成一系列的长方形田块。沿田块长边方向保留一定坡度,实现薄层灌溉水沿纵坡方向的均匀流动,畦块地面高差±5厘米。畦田三改(长改短、宽改窄、大改小)是我区主要灌溉作物冬小麦重要的田间节水措施。(节水小畦规格)

③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顺直通畅。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必要时进行简易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④土壤改良。一是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农家肥每亩施1500-2000公斤;秸秆还田量每亩为300-500公斤左右;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定要在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微量元素,达到一定的土壤养分平衡系数,保证土壤养分含量指标稳定或略有提高。具体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二是深耕(翻)深松。通过深耕(翻),每年加深并熟化耕层2-3厘米,3-5年使耕层厚度增加至25厘米左右。同时深松的基本要求为45厘米左右,以后,每3年深耕(翻)深松一次;三是选择适宜的耕作方法。作物的残茬应尽量留高些,以挡风沙。

⑤良种繁育与推广。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凉晒、仓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良种繁育能力设计或区域内已具备的繁育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区内优势农产品生产的需要,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

⑥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8)林、草业建设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标准

林业措施重点突出农田林网建设,其建设质量应符合?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新疆主要造林苗木质量分级?DN65/T2201和自治区林业厅发布的行业技术文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林网化建设规范?的要求,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选择防护林树种,确定合理的防护林结构和占地比例。如果选择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根据栽培树种,除执行上述通用标准外,还要执行相应的果树栽培技术标准。

6.4 开发任务

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项目的建设要求,发展生态防护林和草地、发展优质粮食、发展优质饲料粮、发展优质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特色林果业、发展节水灌溉的面积。说明本次土地沙化治理项目的主要任务和达到的建设目标。

6.5 规划布局及技术方案选择

6.5.1 规划布局

(1)水利措施规划布局

?1?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

①简述现有工程布局,渠、沟、路、林、田布局,灌排系统的布局情况。说明遵循的原则,满足灌溉、排水、防止土地盐碱化和沙化等要求;

②说明灌溉渠道系统改造与灌区总体规划和灌溉要求的关系,以及灌排系统初定更新改造方案;

③说明渠道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情况;各级渠道之间和渠道各分段之间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等的水面衔接;

④说明排水系统布设情况(设计排水流量、排水面积、排水模数);

⑤简述穿过村镇的灌排渠沟是应按照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建设要求进行改造的原则和要求。

?2?渠系建筑物布局

①简述渠系建筑物布局、工程规模、作用、运行与灌区总体布臵的关系;对灌排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和新建,同灌排系统水位、流量、泥沙处理、施工、运行、管理的要求以及适应交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情况;

②说明在灌溉渠道轮灌组分界处或渠道断面变化较大的地点设节制闸的原则;

③说明渠道穿越河流、渠沟、洼地、道路时,渡槽、倒虹吸、涵洞或桥涵等的布臵情况;渠道改造设臵量水设施,以及与灌溉建筑物结合布臵情况。

?3?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布臵(微灌、喷灌、低压管道灌、集雨灌等)

①说明项目区自然条件、水源条件、种植结构、管理水平等是否适宜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应用;

②说明工程水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情况和处理方式、地形坡度是否具备自压条件和采取加压方式。

③按照?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等技术规范的要求,说明工程系统田间管网规划布臵方案。

(2)农业措施规划布局

①农田工程的规划布局。说明项目区防沙固沙、田间土地平整、机耕道路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②对项目区采取的非工程措施,如增施农家肥面积与数量;秸秆还田的方式、面积与还田量;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和作物的施肥方案;项目区轮作制度;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化等提出规划和技术要求。

(3)林草业措施规划布局

①平原地区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丘陵山区积极营造水

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

②说明项目区农田林网化建设树种选择和林网结构(通透、疏透、紧密型)选择的技术要求,苗木质量来源和质量等级,农田防护林灌溉方法,确定合理的农田林网化建设方案。

③选择发展特色林果,应确定果树品种、苗龄和苗木等级,栽植结构(株行距及授粉树搭配),灌溉和整地方式,栽植坑大小和基肥施用情况。

④说明项目区植草规划,草种选择和增加植被覆盖率的情况。

(4)科技措施应用

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对项目区采取的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出设想和计划,同时做出项目区拟推广技术和收益农户对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计划。

6.5.2 技术方案选择

(1)水利技术方案选择

?1?渠道工程防渗形式选择

①论述对原有渠道进行防渗处理,技术上、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重新设计渠道的纵横断面,并复核渠系控制建筑物的底板高程设计成果情况。

②说明在渠床土渗透性强,地下水位相对较低,渗漏损失量大;高填方渠道、傍山渠道、修建在陡坡地段的渠道以及其他情况下,根据灌区节水改造要求、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生态环

境等因素,在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防渗衬砌形式。

③论述对渠床底土较粘重,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渗漏损失水量不大;对需用地表水回灌补源的井渠结合灌区;引洪淤灌、引洪补源渠道,不宜进行衬砌的理由。

④说明防渗措施应遵循原则,选择断面形式与当地条件结合情况。衬砌材料选择,防渗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以及寒冷与高寒地区防冻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

?2?低压管道输水工程

①说明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上先进性,经济上合理性,和实施后能否取得明显效益等情况。

②说明灌溉水源水质有关要求。

③论述利用引水线路天然落差进行自压输水可行性;对在管道系统进水部位设臵加压泵站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④说明低压管道系统的取水口选择原则,以及管道输水过程与供水渠道的行水过程协调情况。

?3?微、喷灌工程

①从自然条件、作物种类、水源条件、管理水平和经济可行等因素选择工程形式。

②从水源水质情况选择工程过滤系统形式。

③从水源位臵、地形坡度、经济可行上,论证工程是否具备自压条件,并选择工程系统加压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