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地位、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地位、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地位及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白景明

我想用今天下午的时间谈一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也是向大家请教。今天我想重点谈经济改革这方面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有关经济方面的一些认识,因为我们是做经济研究工作的,相对来说熟悉一些。

一、当前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大家知道,经济改革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地增长,从1978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年均增长能够达到9%的水平,特别是近十年,经济增长速度从去年来看,年均增长达到10%的水平,这个水平在全世界是属于少见的一种高速度,并且持续了三十多年,从1978年到现在差不多三十五年了。能够有这么高的增速,据我所了解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年均增速能达到9%到10%。

(一)中国目前在全球的经济地位

到目前为止,由于这种高速度,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排位已经是第二了,到今年,我们的经济总规模能够达到五十五万多亿人民币,五十五万多亿人民币折算下来按现在汇率约九万多亿美元。现在我们距离美国的水平,美国是全球第一,我们是全球第二,相差差不多六万亿美元,但是我们现在九万多亿美元高出日本,日本是全球排位第三,接近四万亿美元,我们国家比排位第四的德国要超出近五万亿美元,拉开这么大的距离。我们经济的增速,现在中国经济规模,从产品结构上来说,我们主要的工业品产出量与各国相比都是全球第一,农产品方面,比如粮食、蔬菜、肉类,也都是全球第一的,工业品也是,我们的家电产量、手机产量等等这些工业品,也都是全球第一。

(二)目前存在的经济问题

我们的经济规模上来了,但是我们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中央一再强调,中国经济概括来说还存在着很多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存在着很多这三方面深层次的问题。

所谓不协调,就是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有很多问题,我们的三个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三个产业之间还存在着结构的不合理,突出的表现就是我们第三产业的比重比经济发达国家低很多,现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在45%的水平,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的比重在60%到70%,这是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是指,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商业物流、房地产、生活服务业、通讯,都属于第三产业范围。从占GDP的比重的方面来看,我们跟发达经济体比相差20%。

从就业结构来说,第三产业全部就业人数占的比重我们现在不到40%,差不多37%的水平,而发达经济体第三产业占比一般是在70%左右,这个结构上来说,我们还不合理。

我们说中国经济不平衡,指什么呢?是说我们两方面的不平衡,从区域的角度上,发达的区域和经济落后的区域之间差距很大,从GDP的规模上来说,最大的差距甚至能达到十倍,省级单位、省级行政区域之间的比重,相差十几二十倍,这个是从区域的角度说我们是不平衡的。再一个层次的不平衡,就是产业之间的水平,各大产业之间的水平,一些行业之间的水平高度的不平衡,有的行业产业发展水平世界上可以说是一流了,但是有些非常落后,这是产业角度问题。以上是我们说的不平衡问题。

所谓不可持续,就是指这个经济发展潜在的危险,或者说我们认为叫风险比较大。我们的不可持续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个方面不可持续的,是我们的资源与经济发展扩张的要求、需求

矛盾很大。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态问题、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破坏,这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现在的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个情况相对比较严重,这使我们经济不可持续。第二个方面不可持续的,是我们的技术依赖性较强,我们高端的技术,一些实用技术很多还是依赖于国外,比如有些设备我们要靠大量的进口,我们的芯片是依靠美国、日本进口,所以说我们国家现在提到建立企业为主,创新体系,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说我们深层次的矛盾就是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也需要解决,比如说在成果分配中的,怎样使大多数的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在中国是个大的问题,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扩张很快,但是收入分配这方面或者发展成果的享用这方面的高度是不均等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系数,今年公布了这么一个经济系数,经济系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收入均等程度,特别重要,其计算原理就是看人口的比重,比如说某一个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或者他掌握的财富占财富总量的比重,按所占比重的原理算了这个数。我们的经济系数现在是0.47,在国际上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不是最高。这个问题反映出我们有很多群体,或者说群体之间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是高度不均衡的,这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国家,我体会,还要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经济制度的完善来为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成果的分配,创造一个好的制度条件,最终确保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地位及目标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要全面解决一个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这里涉及到经济上的问题,有几个方面的内容,我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如何认识经济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当中的地位?

第一个问题,如何认识经济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当中的地位?我们说这次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那么经济体制的改革涉及到全面深化改革当中的一项内容,这项内容在其中处在什么地位,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这次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首先有一个基点,这次改革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改革,什么含义呢?新的历史起点,我觉得这里边是三层含义。

第一层,所谓新的历史起点就是,我们是在新的发展水平上的改革,这是新的起点。与过去相比,我一开始说了,我们的经济规模全球第二。

第二层,我们是在新的制度体系上的改革。我们现在这个起点是什么呢?我们是在已经初步搭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整体完善了的基础上的改革,跟过去的改革不一样。1978年刚开始改革的时候,改革上制度的起点是计划经济体制,我们要把他推倒重来。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的一个体系,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经济体制;我们现在市场价格也已经放开了,基本放开了,竞争性产品、商品可以自由流通了;我们的金融体制也都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了等等;我们的政治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也大大改善了,是在这么一个基础上的改革。所以大家注意,这次叫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什么意思?是现行制度体系基本框架基础之上的改革进一步的完善,决不是推倒重来,所以我们叫深化改革。一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那是什么含义?不是说计划经济不干了,要推倒重来。这个我们说是历史新的起点,理解历史新的起点是什么特别关键。

第三层,历史新的起点,这次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新的问题,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或者说目前有,但是并不突出的问题,这次改革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每个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突出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这次有新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就是新的历史起点的三层含义,这是我的理解。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有了这个基调,那么我们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完善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时间表是在2020年(从现在来说还有七年)完善和发展,就是刚才我说的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完善和发展我们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我们要在实现这个制度体系完善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符合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的治理体系,而且要使我们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个改革当中,十八届三中全会特意提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体会这个重点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有基础性的作用,第二个就是要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反过来牵动整体的改革。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如果从理论上说,我们经常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强调是经济基础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上层建筑,理论原理是这个角度看待事情。也就是说什么意思呢?全面深化改革,再进一步说,我们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就是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说的,要通过改革让一切资本、人才、管理等等竞相迸发活力,形成创造财富的源泉,这个是一个问题,我们要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

(三)怎样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怎么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怎么理解。

我们刚才说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地位,具体来说,经济体制改革怎么推进,它围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定》里明确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谓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什么呢?我们直白的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政府做什么,市场做什么,这是一层含义。第二层含义是,政府和市场协力做什么,就是联合起来做什么。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个概念,说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好像就是政府和市场边界清楚,政府做什么,市场做什么就完了,但是还有一层含义,政府和市场共同做什么?很多事情是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做的,不是说这个社会当中就是政府做一些事,市场做一些事,就完了,不是这么简单,还有共同要做的。

我们举例来说,公共产品就是政府和市场共同做的,不会是完全以政府的名义做得了。再比如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建设主要的责任主体是政府,但是市场也要发挥作用,有很多政府搞的生态建设的项目,也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就是要共同做。反过来,有些看着是逐利的活动,可能政府也要参与,但是政府参与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利润,而是保证市场运行的稳定。所以竞争性领域也有国有企业,我们有些铝的制造、纺织业也有国有企业在里面,但是它的角色不一样,所以说要共同做,这个我们要搞清楚。

这里我们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首先要搞清楚的,具体来说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一个新的表述,各方面也都注意到了,政府和市场关系明确的界定,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一个新的表述,过去我们中央文件里一直表述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次提的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怎么理解?过去我们说起基础性作用,就是说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当中占有的资源更多一些,主要的资源由他来占有,让市场供求关系引导资源配置,具体来说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所谓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就是通过价格涨落,使资金流向跟着这个流向来变动。决定性作用,我体会,这个提法是在我们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经济运行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提出来的。

具体来说,“起决定性作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要让市场更加自主的配置资源,尽可能的减少政府的干预,要取消一切妨碍市场配置资源的制度屏障。“更加自主”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他的投资和消费,市场要让他自主的发挥作用,根据他自己的意志对资金进行配置、对资产进行配置,政府不要设置制度障碍。大家知道,我们国家这些年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管得还过宽,影响了市场自主配置资源。举例说,现在国

务院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去我们行政审批制度过多,核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影响自主配置资源。所以要拆这个制度屏障,大量取消行政审批,而且总理这次也说了,各省一定要落实到位。所以说政府要拆除制度屏障,让市场更加自主地决定资源配置。

第二层次的含义,是市场在配置资源当中有自己的校正机制来解决其资源配置,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市场经济运行当中,经济是有波动的、有结构变化的,企业或者一些经济行为主体(包括个人的投资、消费、购买行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自己来校正,根据市场的情况变化进行变化。所以我体会,决定性作用就是这么两层含义,实际上刚才我们说的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性就是要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政府干预方式不当这个问题。

三、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们一开始说改革的地位、目标,接下来我们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如何理解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关于经济改革,主要讨论的就是怎么样理解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从逻辑上顺下来应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要改革,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具体到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制度变革,和我们现在的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这是我们后边具体改革措施上的东西,是一个基调。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现在我们再进一步说现在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这是我们以前已经界定的,这次又重申了),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先界定清楚经济制度是什么。我们现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完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是我们不是推倒重来,还是这个基本制度,完善是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去除一些弊端。

说到这个,我们就谈一个认识上的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在讨论这个,学术界也有讨论的观点,各方面也在讨论,有很多人也提出一些问题),前边说了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这一块又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前提还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不是矛盾呢?有的人认为这可能是矛盾的。从理论上,很多人认为一说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或者说市场经济特征就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有很多人是这个看法,这需要进一步解释、分析,这里是否矛盾?

2、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我们研究来看,是不矛盾的,为什么说不矛盾呢?第一,什么叫“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要公有制为主体。什么叫“公有制为主体”?这个要解释清楚,或者说要有一个全面认识,为主体是什么意思。我们分析认为,这个“为主体”不是说完全指,说在资产总量当中非得占绝对地位,不是说在就业当中也要占主体地位,而是体现在这种公有制主体作用的两点:第一点,它要在一些市场运行当中,其他所有制不愿意更多介入的行业中,发挥作用,这是一点,因为我们知道市场中,各个行业利润是不一样的,纯粹的私人资金、私有资本肯定追逐高利润,依次递减,有些领域、产业是公众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行业,它要有人提供给这种产品,利润率相对低,谁来进行这个?政府或者说公有制经济要介入这个,这就是所谓公有制为主体的一个体现。比如说有很多投资周期长,利润率相对来说也低,资本周转成本大,比如一些基础设施,也是人们生存所需要的,但是私有制不愿意介入。这是一层含义。第二点,公有制为主体是指,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能减弱。控制力不能减弱具体来说两个方面,高垄断的资源垄断性行业国有经济要控制,资源垄断比较强的行业,定价可以很高,但都得接受,因此要限制它的高利润率,这个政府要介入。我们说什么叫主体地位,是这个意思。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说主体的第二层含义是什么,公有制企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能,

具体来说社会责任要更大,必须履行,保证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里对国有企业的表述,国有企业有时候还要提供公共产品,更加突出公益性,就是这个定位,体现在这个方面,要发挥特殊作用。我国现在的国有企业是分类型的,我们现在国有企业大概分三种类型。一种类型,分布在竞争性领域,比如煤炭、钢铁、铝、纺织,包括一些农产品的流通、制造、生产。第二类,自然垄断,就是天然的垄断,这种垄断是考虑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比如说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对供水、供电等这类行业的垄断,还有金融上的垄断,我们现在金融上大的银行都是国有的。第三类,基本上是提供公共产品的,比如提供水利的企业,一些道路建设的国有企业,就要提供公共产品,再比如说我们有的提供公共产品企业,国家邮政集团,它是一个企业,但是他要承担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职能,当然国家给它一些补贴,由它来提供公共服务,提供低价的邮寄、汇兑等等。这是主体的地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里特别提到,要完善这种体制,发挥公有制主体地位。我个人感觉这里有三点突破性的进展,值得大家关注。第一,进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允许交叉持股。这需要国有经济的很多领域向私营资本放开,允许到国有企业里持股,这点是有突破的。当然,私人持股其实一直是有渠道的,国有企业如果上市了谁都可以持股,你在二级市场买了,你就是股东。但是现在强调可以,因为很多国有企业没有上市,特别是一些垄断性的行业,要允许持股,通过这个提高国有企业的公共性,再一个,增强他的竞争活力,因为私营资本可以持股了,在董事会就有发言权,在管理层就可能发挥作用。第二个,这次明确提出,今后要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完善社保基金。这也是有新意的,实际上过去一直在讨论,能不能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这次明确今后允许这样。

那这里的背景是什么呢?我们的社保基金,现在可能大家也注意到有很多讨论,说我们的个人账户空账,我们的养老、医疗有些赤字现象,这里面我跟大家说,从年度来说,“五险”到现在余额没有赤字,就是说我们现在统筹规划是有结余的。但是现在中国面临什么大的问题呢?我们以后怎么办。现在我们有结余,其中包括每年财政向社保基金注入的资金,中央财政每年补几百亿充实社保基金。现在养老金方面确实有一个问题需要研究,什么问题?个人账户是不是空了?大家交社保,企业一块,个人一块,现收现付,但是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以后,在实际运作当中那就是一个账户,是相对的。因为在现收现付的时候,管理上是相对实和虚的,这里有一个问题,总额是否跟得上老龄化的步伐?大家知道现在老龄化的问题,中国已经1亿多的老年人,未来会到3亿,这个时候未来我们会不会出现窟窿?所以我们从现在就要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这次讨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实际上就是把有些钱变现,充实到社保基金里面,有时候可能是在二级市场变现以后充实过来,还有一种情况和可能的途径,就是把部分收益转过来充实到社会基金里。

3、“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之新意

我们这次提的要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用于保障民生,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体会,现在国家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预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国有企业的税收利润拿一块过来,这块资金单独建立一个预算管理制度,属于国有资本金的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这次提的新意在哪里?

新意有两点:第一点,上缴比例明确提出来了,2020要达到30%,就等于上缴比例大幅提高了。目前什么情况呢?目前国有企业税后利润收益上缴最高20%,现在是三个层次,5%到20%之间,有很多国有企业的利润收益上缴5%,就是什么呢?越是竞争性强的、收益越高的税收比例越高,最高的是烟和酒,税后收益要上缴20%。还有一些属于中等层次的,缴10%到15%。我们把上限提到30%,不是一刀切的,说所有的国有企业的收益上缴比例都是30%,是分层次的,是上限提到30%。因为国有企业是公共性,你的收益就应该更多的交给国家,由国家代表人民利益来使用这笔资金,这是一个新意。

第二个新意是什么呢?其中有一句话“用于保障民生”,什么含义呢?这是对我们现在的国

有资本收益金额预算的一个突破,是什么呢?就是目前我们的国有资本金收益提取的钱使用时,大部分还是用在国有企业,用在国有企业的投资上或者其他的用途上,进行内循环。现在我们强调这个什么意思呢?要把这些钱更多的用于民生,可能用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服务上,而不再是简单的回到国有企业,这是一个大的突破。

(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1、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目的

我们再简单的谈一下我们要怎么样理解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我体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要参与经济运行,政府还要通过各种手段或者说各种制度来调节市场运行事态,这种调节主要的目的是要使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话,深化改革的决定,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最终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宏观调控体系要解决的问题,保证市场体系是统一、开放、有序,这次点得非常明确。什么叫统一市场体系?就是在全国这个范围内,市场制度待遇是统一的,制度待遇统一是什么意思?比如税制,每个省税制要相对统一,不能一个省一个税制,这就是统一性;每个省政府管理的权限都是一致的,不能说行政审批这个省是一套,到那个省是另一套,这就不是统一。开放是什么意思?自由流通,所有经济的要素在市场是自由流通的。有序是什么意思?要遵从一定的规律,要有管理制度。

第二,宏观调控体系是指什么问题?是对经济的总体运行趋势进行调节。一个国家的市场配置资源,经济总是波动的,波动是什么意思?不是总是向上增长,也可能下行,当然也不能永远是下行,也有向上的,经济有周期性,因此这种经济波动不可避免。但是深度的经济波动对全社会是一种利益的伤害,为什么呢?因为经济的大起大落会引起资源的配置上出现很多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引起物价的大幅度波动,上涨或者下降,上涨的时候,对公众利益有很大的侵蚀,使我们实际的货币(你所得到的钱)缩水,过度的下降又会使企业的利润受损。政府就要调节这个,世界各国政府都要做这件事情,让经济平稳运行。所以我们政府每次都提,要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平稳的增长,不能大起大落,这是宏观调控体系的目的。

2、宏观调控体系改革之新意

围绕这个问题这次有一些比较大的改革,我们具体分三个层次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主要是两大手段,一大手段是财政政策,一大手段是货币政策,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制度手段。我归纳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新意的一些改革,简单给大家汇报。

在财政政策上,这次我们注意到,从收入角度,税收上有两点值得大家关注。一个,要加快房地产税制改革,原来社会热议,说房产税改革,住房的课税要不要搞。这次我们注意到,明确了加快房地产税立法,什么含义呢?就是说我们房地产税的改革,包括房产税的改革是要在立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国家的税包括房地产涉及的税种,包括契税、耕地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二手房转让也要负担土地增值税),这个明确了,要在立法上推行改革,这是我们说的财政政策。

在税收上,是要取消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不搞区域的税收优惠了,不搞区域税收优惠具体来说是什么呢?该取消的取消,有推广价值的全国推广,是这个含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税制改革呢?因为我们要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取消一些税收优惠,刚才我说了,不能一个省一个税制,有的省没有税收优惠政策,有的省就有,这不公平,这是问题的核心。

在支出政策上的改革是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同时这里边提了一点大家注意,今后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要和区域的常住人口规模挂钩,这是一点大的突破,这是我们推进城镇化过程当中重要的财政政策。常住人口变化,当地没有相应的财力解决搞这个基本服务均等化,变

化以后财政给予支持,外来务工人群同等享受。

货币政策上和金融上来讲,我们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什么含义呢?就是中国逐步的放开存款利率(现在我们贷款利率放开了,但是存款利率没放开)。为什么要推行这个呢?贷款利率放开,存款利率不放开,这是不公平的,为什么不公平呢?有可能使银行的利差越来越大,现在银行赚钱,就是利差大。现在存款的利率要是也市场化,也放开以后,这两个衔接了,就要缩小这个利差。与之相配套,今后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是很重要的,存款保险制度市场服务是和金融体系市场化扣在一起的,因为存款保险是保护个人资产,也是保护银行利益。如果银行倒闭,有了存款保险以后这个问题就靠保险公司来理赔。这个是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再一个就是要进一步推行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我们宏观调控的一项,现在重要的突破就是强调服务更多的财产收益权利。在这里边提及很多的,就是城乡一体化,比如说第一,今后在城市里,农民工要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待遇,具体来说,就是在教育、医疗、保险、住房上要一体化。怎么理解呢?比如保险,今后要允许原来在农村上的保险接续转化成在城市的保险,这是保险的问题;教育,可以在城市接受教育;住房这块,也可以享受或者参与公租房、廉租房。

第二个,实际上,跟各方面公众关系密切的,今后城镇化中要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各国都搞住宅的政策性金融,什么意思?就是说个人贷款买房子,可以到政策性金融机构去贷款,这块是政府搞的,实际上美国政府搞的政策性金融,今后我们也要搞这个,解决贷款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个人住房贷款,除了商业银行以外就靠住房公积金这块,它有一定的比例,贷款利率低。还可以建立另一条“腿”,低利率渠道,就是政策性金融。

第三个,农民的土地流转,农民住房以后要选择试点,农民住房可以进行抵押、担保、转让。这个问题确保在中国要谨慎推开,这个实际上是很大的一项改革。农民的住房,宅基地上盖的房子,财产权你可以抵押、贷款或者担保,甚至转让,这个问题是很大的,因为宅基地的房产要转让出了问题以后,出现真正彻彻底底的失地者,出现贫困了怎么办?这是一项很大的一项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我觉得比较核心的内容就是这些,今天给大家先汇报这些,有错误和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四、观众提问:个人所得税今后改革的方向

观众:据我了解,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用有的学者的话来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沦为了工薪阶层的工资税,我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意味着今后我们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这个改革将对我们社会的收入分配有什么影响?

白景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我们国家今后是从分类改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当然您说的现在有的观点认为,我们个人所得税是一种工薪税,美国也有工薪税,是针对公司征的税,我们国家没有,但是这点上这个提法我不同意。个人所得税我们是分类计征,现在我们分成11类,工薪所得只是其中一个税目,我们还有其他的税目,比如财产转让所得、劳务所得、稿酬所得等等,再比如企事业单位经营所得。我们工薪所得课税目占大头,但是还有一块是财产转让所得,现在个人所得收入当中财产转让所得部分也是工薪,工薪所得课税的收入比,中等收入确实占的比重高,超过50%,但是高收入阶层的比重也很高,所以我们从实际情况来说不是工薪税。

第二个,我们现在改革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计征模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也提了,今后这个改革可能归并成有一部分还是分类计征,有一部分合在一起综合征收,是这么一个改革。所谓综合征收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的征收是按月征,综合征收以后也可能考虑按年

征,这个也比较合理。我们知道按月征的时候,这个月可能收入特多,下个月可能比较少,那就不符合纳税的资格,这里面税负率有可能上升的比较多,所以它是个人所得税多征课税,是超额累计税率一档一档的,你这个月多了上去一档,下个月可能少了,如果平摊到每个月可能就好一点。以后综合征收,这是一种选择,按年来。第二个综合是什么意思呢?统一确定费用扣除额,现在我们的费用扣除额不是综合考虑的,只是从工薪所得这个角度考虑的费用扣除额,以后可能要全面考虑,抵扣的因素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提出来了,进一步要考虑住房抵押贷款这个因素,是这么一个改革的方向。当然个人所得税是一个一般性税收,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但是不是一般形式的税收。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来,要逐步提高直接税收,最后可能是这么一个改革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