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课题名称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新授

课时

安排

共2课时授课班级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发生的变化;分子的特征

教学难点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课前准备水分子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个人修订意见

超前学习:

阅读课本P22-P23

1.当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请从水分子的角度解释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

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3.请从水分子的角度解释水烧开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

水滴滴下。

课堂教学环节

一、学习目标:

1.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2.初步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及自然界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二、学习过程

导入:展示一杯水,指出水是生命之源,从今天开始我们探秘水世界。

现在,从“运动的水分子”开始。

(一)、自主学习与分层整理

设想把封闭在针管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明显

增大。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合作探究与交流

一、阅读课本P22,

小组讨论是哪种情况?

二、你能否用水分子模型表示出水的三种状态时的分子排列。

三、结合以上模型,阅读课本P22-P23小组展示预习结果。

1.当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请从水分子的角度解释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3.请从水分子的角度解释水烧开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

(三)、展示(点拨)提升

1.本质:水的三态变化属于____________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原因: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分子的特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当堂达标:

1.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的变化是( )

A .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D .水分子受热都跑到了针筒的另一端去了

2.当桂花盛开的时候,人们站在远处能闻到桂花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分子分裂成原子

B .分子很大

C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3.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雪花形成的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 .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性质不相同

D .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4.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

能量 获得 能量 水分子 运动_____________, 间隔_____________ 运动_____________, 间隔_____________

失去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

2.分子特征: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有原子构成。

(2)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教学方案】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参考教案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3.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会解释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现象。 4.学习用微粒的观点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5.初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 6.体会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 7.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引出分子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 难点: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提问】如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水加热变成水蒸气,水结冰,是什么变化类型?你的理由是什么? 【讲述】我们用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 、水结冰都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它们之间的变化只是物质状态之间的改变。只是水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很小,小的看不见摸不着,那么这么小的分子我们是如何观察到的?它又有哪些性质呢?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水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有时又能变成皑皑白雪? 学完这节课,你的问题都能得到答案了。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水的三态变化 【讲述】一滴水(按20滴水的体积为1 mL计算)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

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通过 计算我们得知水分子的质量约3×10-23g。一个水分子的体积约3×10-23mL。 【组织讨论】这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特点? 【总结】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过渡】水变作云、雨、雪是水分子运动的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设想你把封闭在针管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变大。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问】如果把封闭在针管中少量的水煮沸,大家猜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探究】为什么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运动到针管的另一端去了? 【讲述】老师这里有一份小资料,请同学们阅读。 1.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气体分子总是会充满他们所占据的整个空间,并在这个空间不断运动。 2.气态时,水分子的体积约为:3×10-23mL。 3.液态时,水分子的体积约为:3×10-23mL。 【组织讨论】请同学们分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到底是水分子发生了哪种变化? 【总结】 (1)水分子本身变大了?(x) (2)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 (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x) (4)水分子受热都运动到针管的另一端去了?(x)

【八年级】2020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21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关键字】八年级 2.1运动的水分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2、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3、了解水天然循环的过程,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学习重点:分子的性质 【课前预习题】 一、水的天然循环 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__________ 变化完成的,在此过程中, ___________ 为水提供了能量。通过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 ___________ ,完成了水资源的 二、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水是由大量的 ___________ 构成的,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用H2O表示水。水受热时,水分子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遇冷,水分子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水又由气态变成液态。 2、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特征主要有三点:(1)______________ _ (2)________________ _ (3)_________________ __ 三、填空题 1.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一滴水含有________________ 个水分子。 2.水由冰变为液体,再由液态变成水蒸气属于________________ 变化;水分子的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水的三态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 变化。 3.固体的水,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 ,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 震动;液态的水,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体积内________________ ;气态的水,水分子

水分子的运动分析

水寨中学化学组集体备课精细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 参备人个性修改 教学目标知识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 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 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能力 1、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 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2、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 以及从“雨后初晴的道路”和“水烧开后的锅盖”等问题 的探究,让学生学会从纷繁的宏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本质 能力。 情感 1、通过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 兴趣。 2、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 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教法学法教法:1、讲授法 2、发现法 学法:1、预习、自学 2、小组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但多数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子的特征 难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教学仪器及药品: 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量筒、水、酒精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作业点评、预习展示、预备知识回忆等) 水有哪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哪类变化? 导学释疑(自主、合作、展示、点拨等) [多媒体展示]: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同学们兴致高涨的观看图片 [引发问题]:遗憾的是这座漂亮的城市存在了不长时间就在人间蒸发了。因为这是2008年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原因呢? 对,冰会融化,水会蒸发,我们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同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同步习题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B. 这个过程水分子的能量在不断变化 C. 该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2.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C.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漏斗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3.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淡化海水可得到饮用水 B. 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 自然界中水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D. Cl2在自来水消毒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4. 下列事实中,可以说明水能溶解少量氧气的是() A. 水通电后能生成氧气和氢气 B. 水加热到沸腾变成水蒸气 C. 水能溶解某些氧化物 D. 鱼虾能在河水中生存 5.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靠化学变化来完成 B. 水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 C. 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D.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6. 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B. 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 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 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7. 小敏在加油站看到两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 液化汽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8.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质量 B. 分子结构 C. 温度 D. 分子间隔 9. 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 10.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给篮球充气: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氢气和液态氢都可做燃料:说明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物体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可以变化 11. 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C. 只有分子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 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利用CO的可燃性来炼铁 B. 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C. 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D. 水结成冰时,水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13. 2019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珍借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水分子的运动教案

水分子的运动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难点: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2、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活动天地]认识水的天然循环流变化的条件 三、水的人工净化 [活动探究]净化黄泥水(附:探究活动 内容) 实验探究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探究目标: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消毒、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学习过滤操作技能。 提出问题:1、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 2、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吗 收集资料:小东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 用 .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泡沫少有浮渣的是硬水。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蒸馏或煮沸的方法。 做出假设: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 是、、、 。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分别把约100ml的两份黄泥水注入烧 杯1和烧杯2中,把烧杯1放在实验桌上 静置;在烧杯2中加入明矾粉,用玻璃棒 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1: 烧杯2: 2、做好一个过滤器,完成对烧杯1中上 层液体的过滤。用滴管吸一滴滤液滴在载 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3、(1)向滤液中滴几滴氯水,用玻璃棒 搅拌,然后把滴有该溶液的载玻片放在显 微镜下观察; (2)将上面的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慢慢 加热,待水分消失。 (1) (2) 4、将上步获得的灭菌水加热煮沸、冷 凝,将冷凝后的液体滴在载玻片上,再用 酒精灯加热蒸干,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分析归纳:结合净化黄泥水的活动经验和自来水厂加工自来水的原理,分析下列杂质的去除方法。

运动的水分子大赛获奖教案

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2..知道分子基本性质的应用。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 2.1运动的水分子》(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本P22-25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水的三态是如何变化的?它们伴随着怎样的能量转化? 2.水是如何进行天然循环的? 3.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哪些?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 (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二)检测: (1)出示检测题 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 1.一滴水中约含______个水分子。 2.水的三态变化实际是______发生变化和______发生转移。 3.______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______构成的。 4.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5.水的三态是指_____ 、______、______。 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后教: (一)先交换练习本,然后更正 请同学仔细看这2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同学请举手。(指名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评检测题:为什么这样填写? (三)同学互改,交换更正。 五、当堂训练: (一)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二)出示作业题

探秘水世界知识点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一、运动的水分子 1、水的三态变化: ②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③用分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②分子之间有间隔,存在相互作用。 ③分子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3、分子性质的应用:解释宏观现象 误区: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变大或变小造成的,而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二、自然界中的水 1、水的天然循环: 过程: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海水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作用、冰雪升华等形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凝结成云,遇冷后以雨雪的形式再降到地面以及江河湖海。 意义: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2、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明矾: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 [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加速沉降] (2)过滤(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加快过滤的速率) 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纸被润湿后破损)

②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间隙流下,过滤失败) 三靠: 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 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戳破滤纸) ③漏斗末端管口长角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3)吸附(颜色、异味) 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很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4)蒸馏(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蒸馏水 (5)消毒杀菌(氯气Cl2) 3、物质的分类: ①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4、硬水和软水: (1)概念: ①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②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2)鉴别: 取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出现较多泡沫的是软水,而出现很少或不出现泡沫的为硬水。 (3)硬水软化: ①生活中——煮沸法。②实验室——蒸馏法。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药剂软化法。 (4)硬水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肥皂中的成分会与硬水中的钙离子形成沉淀,使肥皂失去原有的功效,导致衣服难以洗净] ②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Ca2+、Mg2+) ③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5、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概念:①提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 ②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物质原来的存在状态,以

初三化学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初三化学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学习目标 1、从分子的角度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2、理解分子的性质,能够用分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知识整理(自学第一部分,水的三态变化后完成) 1、水分子的符号是,每个水分子由构成的,并且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水蒸气、水或冰都是由构成的,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的______和______不会改变,水分子本身,变化后改变的只是水分子间 的和分子的,这样的变化是变化。 、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分子间间隔,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分子间隔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三、知识运用: 1、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所以易被压缩。液态、固态物质分子间间隔,难被压缩。 2、(1)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因为 (2)百花盛开,香远溢清,说明 (3) 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总体积却小于200mL,说明 归纳:分子的性质(1) (2) (3) 3、知识应用:用分子的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1) 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观察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2) 湿衣服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凉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得快。(3)妈妈在厨房炒菜,你在卧室里就能闻到香味。 (4)气球易被压缩,铅球不易被压缩。四、分子 1、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特征有:(1) 、(2) 、(3) 五、知识巩固: 1、下列表示水分子的图示的是()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A、B C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能量,运动速度,分子间隔;无论是水变成水蒸气还是变成冰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 是的。 3、在下列括号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性质的序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有一诗人赞誉贵州茅台酒“贵州茅台酒,开坛十里香”。( ) (2)可以将大量氧气压入蓝色钢瓶中。( ) (3)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 ) (4)盛有酒精和汽油的瓶子,存放时要塞紧瓶塞。( ) 4、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按照右图放置, 然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可观察到两 瓶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由此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由原子构成 六、当堂检测 1、水蒸发时分子本身 (填“变”与“不变”),因而属于变化。 2、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3、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燥,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4、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溢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由原子构成C、分子的质量很小 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于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运动中水分子(一)

大英县天保中学导学案 科目化学主备人唐文才复核人:班级:姓名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 学习目标: 1、会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2、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3、了解水天然循环的过程,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学习重点:分子的性质 预习案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用H2O表示水。水受热时,水分子获得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遇冷,水分子释放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的间隔缩小,水又由气态变成液态。 2、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特征主要有三点:(1)分子很小、有质量。(2)分子之间有间隔(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二、水的天然循环 1、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太阳为水提供了能量。通过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探究案 知识点1、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一、怎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答: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当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速率增大,水分子之间 的间隔增大,水就由固态变液态,液态变气态;当水分子释放能量时,运动速 率减小,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水就由气态变液态,液态变固态。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汽后,水分子本身改变了。 B 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 C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水分子构成,冰由冰分子构成,水蒸气有水蒸气分子构成。

水分子的运动

课题: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自学法 学生信息: 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通过第一单元中物质组成的奥秘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 教学起点分析: 教学起点应从身边接触到的生活实例出发来认识分子的特征,并适当增加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配以恰当的比如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使学生自发地用分子特征去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天然循环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现象。 教学资源与设备 音像资料:水滴图片、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图片、模拟水蒸发时水分子的运动图片 实验仪器:烧杯、酒精灯、药匙、碘的升华仪器、温度计 实验药品:品红、水、酒精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水是我们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用水,但大家对水熟悉吗? 生:有的答熟悉,有的答不熟悉。 师:如果有一个外星人(或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来到地球上,你准备怎样向他介绍你所熟悉的水呢? 生:思考后回答有:水是无色的、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液体。温度低时会结冰,温度高时能沸腾。水能洗衣服、浇花、灌溉农田、水能发电。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能形成美丽的云朵,遇冷可变成雨、雪降落下来等等。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前面我们学习过世界万物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生: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师:其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同学们想不想探究一下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微粒? 生:想 媒体播放:水滴图片 师:大家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生:水分子

鲁教版初中化学探秘水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三、水的净化方法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絮凝剂,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⑤消毒杀菌。(氯气)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4)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长期用硬水,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者可引起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 2O 通电2H 2↑+O 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 ②>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②→③的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2 . 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3 . 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分类均正确的是() 选项单质氧化物混合物 A铝合金氧化铜稀盐酸 B白磷水冰水混合物 C氮气干冰空气 D水银硫酸钡食盐水

A.A B.B C.C D.D 4 .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B.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是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C.液氧和氧气都可以作助燃剂,是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5 . 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 2 滴酚酞溶液,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两烧杯罩在一起。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烧杯甲中的液体变红色 B.该实验观察到烧杯乙中的液体不变色 C.该实验说明了浓氨水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蒸馏水酚酞溶液中的分子不运动 D.该实验说明浓氨水有挥发性 6 . 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大 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7 . 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列现象和变化进行微观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柳絮纷飞——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时,分子或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时,分子间隔变小并停止运动 D.食物变质——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其性质也发生变化 8 . 下列图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测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运动的水分子 1、(苏州)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 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 2、(2014年山东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3、乒乓球被踩扁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鼓起来。其原因是() A、球内气体中分子体积增大 B、球内气体中分子质量增大 C、球内气体中分子间隔增大 D、球内气体中分子不运动了 4、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冰---分子发生了变化 C、酒精挥发----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6、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1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8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A.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化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 ) 9.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的质量很小A.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 D )10、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2020-2021学年(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态氧B.冰水混合物C.高锰酸钾D.海水 2.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分类正确 ..的是() A.空气、糖水B.澄清石灰水、氯酸钾 C.氧气、矿泉水D.矿泉水、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剩余固体 3.化学变化在你周围到处存在,而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炒饭时火过大,米饭变黑B.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面团发酵 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D.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6.向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另取一个小烧杯乙,加入适量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乙两个小烧杯(如图)。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下列的()

A.甲烧杯中出现大量沉淀B.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 C.甲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色D.乙烧杯中冒出大量气泡 7.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活性炭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 B.经过净水机净化的水是纯水 C.自来水在加热煮沸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D.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较多说明是软水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共存体B.矿泉水C.海水D.空气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氧气和氢气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10.水变为水蒸气时,发生的变化是() A.水分子的大小改变B.水分子间的间隔改变 C.水分子变为其他分子D.水分子变为更小的粒子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依倨课本内容和教学参考书的要求,我对第二单元第1、2节的知识点与老师们交流一下,供老师们参考,这一节主要有8个教学重点,分3课时讲解: 1、水的三态变化及实质。 2、分子的性质,能用分子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水的天然循环路线图及水分子在水的天然循环中如何表现,用分子的观点去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的能量变化等。 4、过滤操作的仪器、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进一步熟悉化学基本操作。 5、黄泥水的净化。 6、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区别、判断。 7、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 8、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及各环节的作用。 下面就几个重点、难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水的三态变化 1、用好课本30和31页的图,让学生小组讨论获得结论,强调分子的大小是不变的,分子的间隔是可变的,引导学生理解水在固态、液态、气态下分子的排列及运动状态。并要求学生说出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状态的关系,并能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水的三态变化能进行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说明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变化的只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的间隔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是物理变化。 2、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因此我们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呢?在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

化?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3、建议用实验或视像,如品红扩散的视像或其它【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一个洒精分子如果放大到排球大小,相当于将一个网球放大到地球大小,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很小这一事实。 二、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1、分子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抽象,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书上的图例和【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如品红扩散、洒精和水混合、氨分子扩散、不同温度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不同等视频资源,加深学生对分子特征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三个性质。 2、要从生活中列举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分子的性质及应用,能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香味;如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象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一样;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体积是否等于200ml等等。 3、特别强调分子的三个性质是分子的性质,而大豆与100ml小米混合在一起,体积也是小于200ml就不能用分子间有间隔的理论解释,能用分子知识及水的三态变化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三、水的天然循环 1、建议准备三瓶水:矿泉水,自来水,黄泥水,可让学生尝一尝矿泉水和自来水,体会两种水的区别(结论:自来水不好喝),而后再向学生提出如何将江河水净化成饮用水,引入本节课的重点:过滤操作和黄泥水的净化,同时增强学生探究本节课的兴趣。 2、下雨了,这些水从哪里来的?引出水的天然循环,通过学生讨论课本33页活动天地2-2观察分析水的天然循环路线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水分子在水的天然循环中如何表现:从宏观上看,是水的三态变化,从微观和能量观看,水循环是水分子运动,是水分子能量的变化。这一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的分子,是物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

化学《运动的水分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分析水的三态变化的本质,认识分子的特征 ②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初步体验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②通过对三种状态下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理解,以及对生活中水分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微粒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投影仪、 体积相同的大豆和小米。 (两个相同小烧杯和一个大烧杯) 【学生】量筒(50ml、100ml 各一支)、 酒精温度计一支、酒精、水、 胶头滴管、烧杯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 1、你知道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吗? 2、你知道水在自然界有几种存在状态?它们之间转化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3、你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讲授新课 (一)、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针筒中的水加热】 封闭在针筒中的水 沸腾后,液态的水会变 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 增大。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提出一种可能并解释这种现象 我猜想: 0 加热前 0 加热后 1 a.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d.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 【初识水中乾坤】 水 水蒸气 冰

0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的向空间扩散。0 液态的水:水分 子无序排列,在一定 的体积内较自由的运 动; 0 固态的水:水 分子有序排列,都 在固定位置上振动; 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时,水分子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 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水的三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我知道: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和 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和。分子本身没改变,这种变化属于变化 (二)、水的天然循环 阅读课本25 页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 2.水分子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 3.通过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什么? 地球上的水及淡水储量和分布

运动的水分子知识点

一、水分子的运动 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______和__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_和分子的________。 2、水分子获得_______时,运动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_______时,运动______,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3、分子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通过________,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变化。 5、净化天然水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一步中常用到明矾,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三步使用活性炭,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较强的_________作用,可以用来吸附_____或______中的_____或______。_________是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除杂方法。 6、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______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过滤操作中的一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是指_________________ ,;三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 7、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再输送到千家万户。 8、由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9、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 (1)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可用_____法; (2)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可用___________法; (3)把液体和液体分离可用_____法。 10、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1、电解水实验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 计

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及发生这些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同时也有了一些有关分子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的经验,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学生还不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物质的变化,对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为此,本节的教学起点应当定位于从水分子运动的角度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宏观上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能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词语描述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对于 “物质状态变了,其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微粒怎么变?用微粒的观点怎么解释变化?”这样的化学问题还不能清楚认识,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让学生重新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2、初步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然界中常见的水的三态变化入手,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用分子的特征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一、水的三态变化 固态T液态T气态(物理变化) 不变水分子的大小改变水分子的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 二、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 2、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的现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分子的存在,能体会到分子很小、有间隔、 不停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奇妙地跨越存在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鸿沟,初步建立微粒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