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选择题

马哲选择题

马哲选择题
马哲选择题

1.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4.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论B.不可知论C.诡辩论D.二元论5.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6.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7.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8.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9.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离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际相分离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

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局部关系B.一般与个别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关系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阶级性B.科学性C.革命性D.实践性

14.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了否证1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

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我猜测

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18.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2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3.空间是指 ( )

A.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

24.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2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28.意识是 ( )

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2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

A.它的存在性 B.它的物质性 C.它的可知性 D.它的矛盾性

30.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折衷主义 D.二元论

31.事物的规律是 ( )

A.事物的特殊的联系 B.事物的普遍的联系

C.现象之间的联系 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2.客观规律和人的关系是()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33.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现实世界是在()

A.以自然界为前提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 B.人的能动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

C.人的实践基础上生成和发展的 D.正确思想的指导下生成和发展的34.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主要区别在于()

A.人化自然有属人的性质,自在自然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属人的性质

B.自在自然是既成不变的,人化自然是随着人的实践而变化的

C.人化自然经过人的实践改造,自在自然则没有经过人的实践改造

D.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前提,在人的实践中向人化自然转化

35.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B.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

3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

37.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造成草原植被

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38.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是()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3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40.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4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42.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4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44.系统论的最基本原则是()

A.整体性 B.区别性C.最优化 D.合理化

45.“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46.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

A.是不确定的B.是确定不变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是不可捉摸的

47.矛盾的含义是()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48.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49.我们国家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互相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是()

A.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B.既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

C.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D.既抓经济建设,又抓阶级

50.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

5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52.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53.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A.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进程中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D.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54.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关系B.内外关系C.因果关系D.等同关系

5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56.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

5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客观力量的推动

C.矛盾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D.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

58.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

A.内部矛盾B.外部矛盾C.主要矛盾D.特殊矛盾

59.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60.事物发展中合符规律的、不可避免的、必定如此的趋势,称之为()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61.本质是指()

A.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事物真象和假象的统一D.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

62.假象是指()

A.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D.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63.认识的客体是指()

A.客观物质世界B.客观事物C.客观自然界D.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6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65.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

6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

67.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

A.只要参加实践B.只要刻苦读书

C.既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D.依靠灵感和机遇

68.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6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70.“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理论来源于实践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71.理性认知的特点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象性、直接性

72.感性认知的特点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抽象性、间接性D.形

象性、直接性

73.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A.积极能动的过程B.消极被动的过程

C.完全自发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

74.强调理性认知依赖于感性认知,这是()

A认识论的辩证法B.认识论的唯物论

C.认识论的唯理论D.认识论的经验论

75.承认我们的一切知识具有相对性,就会()

A.陷入诡辩论B.导致怀疑主义C.防止相对主义D.防止绝对主义76.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77.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78.“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种观点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7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D.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

80.真理和谬误互相贯通的含义是()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B.两者互为因果

C.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8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的()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

82.真理的内容是()

A.以个人的意志去为转移的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83.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A.多数人的意志B.先进思想C.社会实践D.逻辑推理

84.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D.它是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85.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

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86.解放思想,就是要()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8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特征或标志是()

A.直立行走B.抽象思维C.制造劳动工具D.语言的产生

88.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劳动发展史C.政治制度演变史D.宗教信仰变迁史

89.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

A.自然界B.科学发明C.物种进化D.劳动

9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B.精神的C.实践的D.绝对精神的

9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B.唯心主义的C.唯物主义的D.实践唯物主义的9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93.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不是别的,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9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95.“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说()A.自然资源的差异性有利于社会发展B.自然资源的差异性不利于社会发展

C.自然资源富饶有利于社会发展D.自然资源富饶不利于社会发展

96.人类全部生产的基础是()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B.人类自身的生产C.精神生产D.一切生产活动97.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表现为双重的关系,它们是()

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认识和实践的关系B.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C.感性和理性的关系,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认知和评价的关系

98.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科学技术

99.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一切劳动产品100.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1.C

2.D

3.C

4.B

5.D

6.C

7.C

8.B

9.B 10.D 11.C 12.B 13.D 14.B 15.B 16.B 17.C 18.A 19.C 20.B 21.B 22.B 23.A 24.D 25.D 26.D 27.D 28.D 29.B 30.B 31.D 32.D 33.C 34.C 35.B 36.C 37.C 38.C 39.C 40.B 41.A 42.C 43.C 44.A 45.B 46.C 47.A 48.C 49.C 50.B 51.C 52.C 53.C 54.A 55.B 56.C 57.D 58.C 59.A 60.B 61.B 62.D 63.D 64.C 65.C 66.B 67.C 68.D 69.B 70.C 71.C 72.D 73.A 74.B 75.D 76.D 77.C 78.D 79.D 80.C 81.A 82.D 83.C 84.D 85.B 86.D 87.C 88.B 89.D 90.C 91.D 92.C 93.C 94.D 95.A 96.A 97.B 98.C 99.C 100.D

马哲选择题答案

1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把握事物的度)。 5.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辩证法 )。 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9.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者)。 10.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13.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6.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1.“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马哲选择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 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D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B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 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 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 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 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 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 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2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 A.具体细节 B.一般特征 C.具体阶段 D.特殊规律 2.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A.人们谋生的手段 B.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C.休闲的手段 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3.自由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4.必然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状态 B.原始社会 C.文明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C.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 D.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 6.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道路 C.两种不同的理想 D.两种不同的选择 7.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环境的优化 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们能够随心所欲 C.人们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的认识基础上对客观的改造 9.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它()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追求的目标 10.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是()

A.夺取政权 B.消灭阶级 C.消灭剥削 D.实现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D.劳动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这两种社会状态是() A.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3.下列属于共产主义涵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4.自由王国是指()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5.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 A.欧文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斯密 6.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7.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 A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依据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 8.在共产主义社会() A.工农差别将消失 B.城乡差别将消失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将消失 D.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将消失 9.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选择题(附答案)

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观点属于(d) 1分 A.辩证法 B.不可知论 C.唯心论 D.形而上学 2.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讨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时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一种(b ) 1分 A.有神论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3.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是因为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是(a ) 1分 A.历史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 4.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b) 1分 A.人的观念就是物质 B.观念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C.观念的形式是客观的 D.观念只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 5.中国有句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句话说明(a) 1分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 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 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6.毛泽东同志1958年写下名篇《送瘟神》,其中有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 ) 1分 A.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 7.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讲的就是仅仅因为一枚铁钉,最终导致英国查理三世王国最终易主的故事。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 1分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全集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 一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C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B )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 9.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11.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B ) A 费尔巴哈 B 傅立叶 C 欧文 D 圣西门 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 A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13.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15.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 A.科学性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 ) A.物质性 B.运动性 C.精神性 D. 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 A、联系的 B、精神的 C、发展的 D、实践的 8、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D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1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D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 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4、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B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全面性 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16、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 B )

马哲选择题附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

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B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D 2.BCD 3.ABC 4.BC 5.AB 6.ABC 7.CD 8.AB 9.BCD 10.ABCD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原理选择题(有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C)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C) A.政治法律思想 B. 党的领导 C.国家政权 D. 经济制度 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D)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 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C) 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 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全部自然界 B.生活消费品 C.社会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 9、“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B) A.顺序性B.一维性C.持续性D.珍贵性 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C)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 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 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 12、剩余价值来源于(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最新马哲试题(含答案)

马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C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4.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B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5.运动是物质的( A )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根本属性是(D) A.联系运动B.运动客观实在性 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 7.空间的特性是( C )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物质是(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 A.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1.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C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矛盾双方根据一定条件朝着( A ) A.各自对立面转化 B.同一方向转化 C.捉摸不定的方向转化 D.逐步消失的方向转化 14.“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表明( B )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外部条件影响事物的发展 C、内在因素决定事物的发展 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15.人的一切认识都直接来源于( B ) A.客观世界 B.实践 C.经验 D.学习理论 1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B ) A.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事物的性质是由居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事物的性质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没有多大关系 D.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公有制经济的 17.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从哲学上看,这反映了( C )A.事事有矛盾B.时时有矛盾 C.矛盾具有特殊性D.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8、“乌鸦叫丧,喜鹊报喜”的说法否认了( C ) A. 事物之间的联系 B.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C.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D.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19.“士别三日,当刮相看”,这句话是说明( D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独立存在的 C. 事物是绝对静止的 D.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0.在现实工作中,有的人不敢正视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这种做法否认了( A ) A.矛盾的普遍性 B.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矛盾是对立统一 21.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 C ) 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 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择题100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选择题100道

马哲选择题100道答案版(完整+官方答案)(红色选项表示答案。) 1、(2008年考研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代希腊罗马哲学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2009年考研题)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5、(2005年考研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6、(2006年考研题)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 变是世界的本原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7、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0、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11、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 D.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代 2、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4、()年10月俄国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欧文)、(沙尔·傅立叶)、(昂利·圣西门) 7、(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8、(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歌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2、经济全球化趋势萌芽于()阶段,()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1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1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与()。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 二、解释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先验论 3、社会意识形态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辩证否定观 6、哲学 7、真理

8、社会意识 9、英雄史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区别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 3、必然性与偶然性 4、内容与形式 5、唯物论与唯心论 6、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简答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6、简述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五、联系实际论述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